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789c 页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略疏卷下
清上天竺讲寺住持沙门 续法 述

【△别陈四瑞四。初大地六震瑞。】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说是大轮陀罗尼咒王巳
即时大地六种震动。」

【大轮具二义。一转开圣境。二辗去凡尘。为诸咒之
所归往。名为咒王。地震。表消灾入理相。摇扬不安
名动。自下升高名起。忽然腾举名踊。隐隐出声名
震。振声觉悟名吼。砰磕发响名击。前三约形。后三
约声。今于声形各标一也。于六种中。又各有三。直
动名动一也。四天下动名遍动二也。三千界动名
等遍动三也。馀五亦如是。合成十八种。约法。表信
住行向地等六位破无明也。
△二天宫惊动瑞。】

「诸有天宫龙宫及药叉宫健达婆阿苏罗紧奈罗等
宫殿亦皆旋转迷惑所依一切恶魔为障碍者见自
宫殿皆悉𦦨起无不惊怖恶心众生恶龙恶鬼药义
罗刹皆悉颠坠。」

【此表伏魔成行相也。诸有。总举所依处也。略则三
音释¶ 第 790a 页 X23-0790.png
有。谓欲色空。广则二十五有。谓四洲四恶趣六欲
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那含。梵语提婆。此云
天。乐胜身胜故。即欲色等天也。梵语那伽。此云龙。
有四。一天龙。守天宫殿。二飞龙。兴云致雨。三地龙。
决江开渎。四藏龙。守轮王福人库藏。药叉此云勇
地行。健达婆。此云香阴。不餐酒肉。唯香资阴故。在
须弥山南金刚窟住。乃天主俗乐之神也。具缘幢
倒掷之技。阿苏罗此云非天。有天福无天德故。亦
云无端正。男丑女美故。又云无酒。采华酝海。其味
不变。瞋妒誓断故。亦有天(化生)(胎生)(湿生)四趣不同。
如楞严明。紧奈罗。此云疑神。似人而头有一角故。
是天王法乐之神也。具弦管歌咏之技。居十宝山。
身有异香。即上奏乐。等者指迦楼罗摩睺罗伽二
部。迦楼罗。此云金翅。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
金色光耀。颈有如意珠。以龙为食。常来居在瞻卜
华树之上。摩睺罗伽。此云大腹行。什曰。地龙。肇曰。
蟒神。宫殿所居舍宅也。旋转迷惑者。如意明咒现。
前虚空尚殒。况国土宫殿耶。经云。微尘国土皆是
迷顽妄想安立。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锁
殒。云何国土而不振裂。梵语魔罗。秦言能夺命。夺
慧命故。又云杀者。杀法身故。或言恶者。多诸贪瞋
嫉妒故。又翻为障。能为行人作障碍故。𦦨起惊者。
宝轮王咒到处。波旬宫殿自燬。楞严云。汝辈修禅
菩萨罗汉心精通㳷当处湛然。魔王鬼神。见其宫
音释¶ 第 790b 页 X23-0790.png
殿无故崩裂。无不惊慑。恶心众生。指九十五种外
道及诸阐提断善根人。罗刹云速疾。又云可畏。啖
人精气鬼也。悉颠坠者。莲华心咒演时。魍魉妖精
恋此尘劳者。于妙觉中自然摧灭矣。经云。奢摩他
中觉明分析。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依正合共十二
者。表十二处中调伏十二类生颠倒妄想也。
△三
三途离苦瑞。】

「于地狱中受苦众生皆悉离苦得生天上。」

【此表爱敬教法相也。地下之狱名为地狱。婆沙论。
其狱轻名有间。重名无间。上品恶逆所招感者。大
轮咒王宣扬。三途业报尽灭。如阿鼻狱蒙遮那如
来之光。上升兜率。十千鱼闻流水长者之咒。脱生
忉利。故云离苦生天。约法。表依三种般若转众生
三种恶业。而成如来三种善业也。
△四会前雨供
瑞。】

「于时会中于世尊前天雨宝华宝庄严具于虚空中
奏天妓乐出种种声广陈供养。」

【此表增福得果相也。宝华。即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
殊沙(此云柔软。又云赤华)等。咒乃定身结成故感华供。宝具。
指衣服伞盖幢幡鬘网等。咒乃戒身结成故感具
供。种种声者。谓谛缘度十力四无畏等。咒乃慧身
结成故感乐供。说者持者。增法化报三身之福乐。
得真性方便实智三种菩提之果。藉此为先兆矣。
广陈供者。一财供。亦名事供。又二。一内供。三果食
音释¶ 第 790c 页 X23-0790.png
等。二法供。亦名理供。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
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不舍菩萨
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约法。表破二种执障而
證诸佛二转依也。
△三赞示持法以成行三。初赞
印令会众起行满愿。】

「尔时世尊以美妙音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
善哉观自在汝所宣说是大咒王实难逢遇能令众
生求愿满足获大果报。」

【众音悉具曰美。如善口天女。不出众外曰妙。如梵
王语音。又顺如曰美。随机曰妙。上善哉赞所说咒
如一切意也。下善哉赞所利生满一切果愿也。苟
能行持功不唐捐。
△二广示令一切依教奉行二。
初示诵咒法式二。一总标。】

「若诵此咒所有法式我今当说。」

【咒虽如优昙华如牟尼珠如天甘露如珍宝藏。若
不如法。亦不成益。故假佛说以显无谬。
△二别释
二。先直教一心持咒。】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
迦发心希求此生现报者。应当一心受持此咒。」

【善男女指一切净信人。八部六道中见闻随喜皆
摄。苾刍梵语。西土草名。具含五德。故取为喻。一体
性柔软。僧能折伏身语不致粗犷。二引蔓旁布。喻
僧能传法度人连延不绝。三馨香远闻。喻僧戒德
芬芳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僧能断烦恼毒害
音释¶ 第 791a 页 X23-0791.png
不起。五不背日光。喻僧常向佛日智慧光明。此举
出家比丘。尼指出家比丘尼。邬波索迦。唐言近事
男。在家五戒男也。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在家五
戒女也。发心希求。愿也。此生现报。总该世出间善
妙因果。拣非酬过去恩图当来报也。意识想念曰
受。身口诵习曰持。一心有二。一事一心。谓专心注
意毫无间断。二理一心。谓觉此念心能所取绝利
智理。受愚钝事持。中根通于二种。
△次转明持诵
法式。】

「欲受持时不问日月星辰吉凶并别修斋戒亦不假
洗浴及以净衣但止摄心口诵不懈百千种事所愿。」

【此咒王即是黄道日紫薇星至时。化凶为吉。遇难
成祥。故不须问日星凶吉。此咒心即是菩萨心地
戒。到处自成斋戒。故不藉修月斋日戒。此密咒即
法性水浣涤身田。故不假浴悉同清净。此明咒即
解脱服足遮惭愧。故不待洗自然鲜洁。但止者因
也。外仪固可出入内德不可踰闲。故须三业。一切
恶毒鬼神恶龙恶兽损害人民碜心毒人谤三宝
毁真言行不忠孝作障碍事。世出世因果法中。速
满福德智慧。顿圆谛缘度行。超三祇。登十地。五乘
胜位二转依果。以上种种。不尽愿求。莫不遂意。故
云百千事皆成也。唯恐口诵而不摄心暂勤而不
久敬。勿获灵应。或未可知。
△二详持咒功能二。先
显尊胜。】
音释¶ 第 791b 页 X23-0791.png

「更无明咒能得与此如意咒王势力齐者。」

【如意咒王。是诸佛之母。菩萨之父。天地之根。神灵
之本。如轮王印。如梵天敕。如帝释幢。如国君诏。如
金刚剑。如白牛车。如海藏象藏香。如华藏净藏丸。
势力最胜无可比并。然六道众生。穷无福慧。离大
势佛及断苦法。是故菩萨起大悲心。说此微妙最
第一咒。得能受持。其人势力。亦无齐者。
△次明神
力三。初令世间心愿如意二。先明所愿二。初总。】

「是故先当除诸罪障次能成就一切事业。」

【恶逆曰罪。妨害曰障。罪报如霜雪。明咒如日汤。灾
障如灰沙。轮咒如猛风。故云除也。未就曰事。巳成
曰业。喜事如焦炷。神咒如香油。吉业如舟航。密咒
如顺水。故云成也。
△二别二。先灭过去罪报。】

「亦能销除受无间狱五逆重罪亦能殄灭一切病苦
皆得除差。」

【梵语阿鼻。比云无间。成论。明趣果受苦时命及形
五皆无间。地狱中极重者果也。五逆。谓杀父。杀母。
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羯磨转法轮僧。上品罪恶
因也。咒作地狱赦书。故云销除。种种病横牵缠亦
由宿殃陈债。咒为良医妙药。故云差灭。问。狱逆罪
也。病苦障也。此等虽除祥事业何无成就。答。地狱
才销。人天事就。病苦方除。福乐业成。文乃影显。故
不言耳。下仿此。
△次灭现在罪报二。初除罪业。】

「一切重业悉能破坏。」
音释¶ 第 791c 页 X23-0791.png

【上品恶逆是地狱因。中品恶逆是饿鬼因。下品恶
逆是畜生因。重罪尚破。况轻小耶。业如枯草。咒如
烈火。遇之灰烬无馀。
△二转果报九。初疟癊。】

「诸有热病或昼或夜或一日疟乃至四日疟风黄痰
癊焦婴缠如是病等诵咒便差。」

【咒能差愈热疟风黄痰癊三焦七种病者长生符
故。经云。欲得不死地。当佩长生之符。长生符者三
乘法是。
△二蛊毒。】

「若有他人[示*厌]魅蛊毒悉皆消灭无复遗馀。」

【[示*厌]祷咒诅也。梵语弥栗头韦陀罗。此云妙善主。[示*厌]
祷者。楞严云。遇幽为形名为魇鬼。精魅迷惑也。经
云。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蛊腹
中虫也。毒金银草木毒也。谓于根身衣食之中下
诸蛊毒。梵语弥栗头虔伽他。此云善品主。蛊毒者。
经云。遇虫。成形名蛊毒鬼。咒能灭者。甘露浆故。经
云。譬如有人饮甘露浆。一切人物不能为害。若常
持者。其身毕竟不变不坏。
△三痈痛。】

「假使一切痈瘿恶疮疥癞疽癣周遍其身并及眼耳
鼻舌唇口牙齿咽喉顶脑胸胁心腹腰背脚手头面
等痛支节烦疼半身不随腹胀块满饮食不销从头
至足但是疾苦无不痊除。」

【六腑不和生痈。五藏不调生疽。瘿瘤也。一十一种
恙。二十三种疼。无不痊者。咒是不死之药延龄丹
故。经云。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持一切所有诸病。
音释¶ 第 792a 页 X23-0792.png
又如有人服延龄丹。长得充健不老不瘦。
△四鬼
神。】

「若有药义罗刹毗那夜迦恶魔鬼神诸行恶者皆不
得便。」

【毗那此云猪头。夜迦此云象鼻。二鬼神名。不得便
者。咒是天帝杵故。华严云。如释天王执金刚杵。摧
伏一切修罗鬼神。楞严云。持此咒心。频那夜迦诸
恶鬼王。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五灾难。】

「亦无刀杖兵箭水火恶毒恶风雨雹怨贼劫盗能及
其身。」

【水火风为三灾。馀即八难。无能及者。此咒如摩尼
冠。如无畏丸。经云。帝释著摩尼冠。映蔽诸馀天众。
龙王戴摩尼冠。远离一切怨敌怖畏。人得无畏丸
药。离五恐怖。所谓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刀不能伤。
毒不能中。烟不能熏。
△六贼横。】

「亦无王贼无有横死来相侵害。」

【王贼九横中二。大小诸横无侵害者。咒是翳形法
解脱方故。经云。譬如有人得翳形法。人与非人悉
不能见又人得安缮那。以涂其目。虽行人间。人所
不见。又人得解脱药方。终无横难。又得阿蓝婆汁。
以用涂身。身之与心咸有堪能。
△七虫兽。】

「诸恶梦想蚖蛇蝮蠍守宫百足及以蜘蛛诸恶毒兽
虎狼师子悉不能害。」

【蚖蛇黑蛇也。毒盛不触而吸。蝮蚖蛇。蠍蠍虎。此二
音释¶ 第 792b 页 X23-0792.png
若触则螫。守宫蜓也。百足蜈蚣也。咒令不能害者。
龙宝珠故。大应伽故。经云。有人得龙宝珠。一切龙
蛇不能为害。人持大应伽药。蛇虫闻气即皆远去。

△八军阵。】

「兵戈战阵皆得胜利。」

【咒如天力士将军宝故。于战阵中得胜利也。
△九
官讼。】

「若有诤讼亦得和解。」

【咒如帝王旨长乐印故。能私诤和官讼解也。
△次
明能持。】

「若诵一遍如上诸愿悉皆遂意。」

【如上者。初一消灭现在一切轻重罪障。次九成就
现在一切转苦成乐事业。合为十种。咒如如意珠。
周给一切贫乏。咒如功德瓶。满足诸众生心。咒如
如意树。能雨众庄严具。咒如伏藏。出财无匮。咒如
明镜。普现形像。故一遍皆遂。况二七至七七耶。

二令出世心愿如意二。先明能持。】

「若日日诵一百八遍。」

【日日显精进不退非一暴十寒者。此华严云。如钻
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故
当日念相继。切莫间断。百八表破百八见恼成百
八法门也。
△次明所愿七。一遂诸求。】

「即见观自在菩萨告言善男子汝等勿怖欲求何愿
一切施汝。」
音释¶ 第 792c 页 X23-0792.png

【一切施者。声闻四果。菩萨五位。三明六通二空十
力菩提涅槃。一切愿求尽皆施与。
△二现佛身。】

「阿弥陀佛自现其身。」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咒即如来
觉心。诵之成佛觉胤。上属因。此属果。合为因果该
彻门也。
△二见乐土。】

「亦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如经广说。」

【无有众苦故名极乐。观音弥陀所住处也。种种严
者。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
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水流光明凫
雁鸳鸯。皆说沙法。经指弥陀观经而言。咒即法性
乐境持之自成受用。对前后之正。此称为依。合名
依正互容门也。
△四瞻菩萨。】

「并见极乐世界诸菩萨众。」

【无量寿经云。彼国补处菩萨。一名观世音。二名大
势至。又馀菩萨声闻其数难量。佛告弥勒。于此世
界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
称计。他方十四佛国中大菩萨往生者。甚多无数。
今能见者。以此陀罗尼中菩萨万行尽总持故。

五觐诸佛。】

「亦见十方一切诸佛。」

【以此咒心出生诸佛。十方诸佛因此咒心。正觉降
魔转法授记。故于百八遍内。念念能见一切佛也。
望上是伴。此是主。合名主伴圆明门。
△六观圣居。】
音释¶ 第 793a 页 X23-0793.png

「亦见观自在菩萨所居之处补怛罗山。」

【所居处者。菩萨应化所居处也。补怛罗此云海岛。
又云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故。西域记云。
有呾落迦山南海有石天宫。是观自在菩萨游舍。
华严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
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
为利众生住此山。长行文云。见其西面。岩谷之中。
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匝地。观自在
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
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
众生。今亦见者。咒即菩萨功德山故大悲海故。

七得净身。】

「即得自身清净。」

【自身净者。即法华中六根清净也。位当十信。因六
根都摄净念相继。成此果耳。咒从真如心出法性
身流。诵之无不身净。对上菩萨处为他。此为自。合
名自他摄入门也。
△三令世出世间心愿如意。】

「常为诸王公卿宰辅恭敬供养众人爱敬所生之处
不入母胎莲华化生众相具足在所生处常得宿命
始从今日乃至成佛不堕恶道常生佛前。」

【一现生王臣礼供。士夫敬爱。世间心愿如意也。二
他生化相具足。得宿命通。出世心愿如意也。三从
今至正觉时。常生十方佛前。总显世出世愿尽如
意也。咒如摩尼聚宝藏瓶故。能随愿随心若此。

音释¶ 第 793b 页 X23-0793.png
三结诫令行者诚信勿疑。】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栴檀心轮陀罗尼
如我所说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若有
至诚心所忆念能受持者必得成就惟须深信不得
生疑(更有药法在本藏中此隐不出)。」

【栴檀心轮省文也。具名栴檀摩尼心宝轮王。至诚
内不欺心外不欺人。真实无妄之谓。心念意诚也。
身受身诚也。舌持口诚也。三业虔恭。百求必遂。信
者善之首功之魁。华严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
一切诸善根。信能必到如来地。信为功德不坏种。
信能增益最胜智。信能示现一切佛。唯识云。云何
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
善为业。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
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
中。深信忍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
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不信彼心。爱
乐證修世出世善。今此信亦有三。一信咒有大神
力求必如意。二信佛所语不虚依之称心。三信观
自在菩萨具大悲愿常加护持。又起信中三宝前
加。一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今此信得自心
是佛自心作佛。咒从心生。果从心得。离我真如心
外。别无一法施设。梵网所谓汝是当成佛。我是巳
成佛。当作如是信。戒品巳具足。此即信真如根本
法也。四信一起所愿皆得。此为受持之要务。故劝
音释¶ 第 793c 页 X23-0793.png
云。惟须疑者恶之本罪之根。孔子曰。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然有三相。一疑自非器。二疑师误我。三
疑法非理。约当教明。一疑咒无灵验。二疑佛菩萨
未必加护。三疑自巳罪障深重非是法器。三疑在
怀。进求不猛。世间因果尚难。况出世耶。故诫云。不
得生此之劝诫为菩萨最后垂范。(文下注云更有药法者。指实叉
难陀与宝思惟二译本中皆详课诵法及和爱乐〔乐〕法也。须者检之)。
△四结劝亲验
以證果二。先嘱令證验二。初赞显灵验。】

「尔时世尊赞观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汝大慈无量
乃能说此微妙如意心轮陀罗尼法于赡部洲有诸
众生发心口诵即得亲验。」

【初赞善哉。持则成。不持则不成。如栴檀近则香远
则不香。其语不诳也。次赞善哉。信则就。不信则不
就。如水清珠投水则净不投则不净。其言是真也。
与无量乐名曰大慈。灵感叵测曰微。神应难思曰
妙。赡部此云胜金。树名。林中有河。树果汁落河底。
染沙为金。其色赤黄。兼带紫𦦨。唯南洲有此树。故
取为名。亲验亲得诵咒之灵验也。问。菩萨虽无刹
不现。而与娑婆更有缘。此中何独指赡部耶。答一
者百亿四大部洲中举一以该馀也。二者三千洲
中唯南洲为胜。一如来降生。二诸天愿来。三有般
若典。四能断淫欲。五识善恶念。六勇猛精进。前三
缘胜。后三因胜。三洲不及。故独举赡部众生以劝
发也。
△二敕教现證。】
音释¶ 第 794a 页 X23-0794.png

「汝依我教于诸有情数数勤加策励示诲令得證验
为现其身莫违我敕我当随喜。」

【数数者。不分年日。不论利钝。不拣教之小大。不别
理之分圆也。勤加者。增进之谓。未种善根者令种。
巳种者令长。未成熟者令成熟。巳成熟者令解脱。
诫策以行。警励以果。开示以理。劝诲以教。为其现
身语而加持之。令得證理果验教行也。天子制书
曰敕。法王教诏同于君命。故云莫违我敕。随者顺
也。喜者庆也。随顺事理无二。庆喜自他无别。顺事
有权功。顺理有实德。庆自有智慧。庆他有慈悲。权
实碍。智悲平等。故云随喜。约当经释依教勤加策
诲所以随顺也。奉敕现身令證所以庆喜也。佛尚
随喜。况馀乘乎。
△二受命不违二。初出本誓。】

「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于无量劫来以慈悲
心于受苦众生常作拥护唯愿證知。」

【苦有二苦三苦八苦十苦等。围抱曰拥。约身言。包
含曰护。约心口言。劫来慈悲为内本因。众生作护
为外机缘。佛之三智五眼早巳知见。未承佛敕如
此。况奉教以后耶。故云愿證。法华释尊赞曰。弘誓
深如海。历劫不思议。闻名及见身。能灭诸有苦。楞
严文殊赞曰。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
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二明
今心。】

「为众生故说此如意轮陀罗尼若有受持常自作业
音释¶ 第 794b 页 X23-0794.png
专心诵者所愿成办我今承佛威力如是救苦。」

【业有善恶净染。此指净善业也。作受持业身也。专
心意也。诵念口也。如是救苦者。即现三十二应身。
在于火宅内外。救度分段变易诸生死苦。策诲五
乘教行理也。文含三力。一陀罗尼咒有威神力也。
二持诵成办称念净业力也。三承威救誓愿摄取
力也。初后他力。如舟遇顺风。中是自力如帆楫。护
念亦有三。一为众生说自现身护也。二诵者专心
下能感护也。三承威救苦。上承加护也。此明今心
拥护所以令成道果。不待言矣。
△三流通分。】

「尔时观自在菩萨说此如意轮陀罗尼经巳一切大
众皆悉欢喜信受奉行。」

【自在菩萨能说人清净也。陀罗尼经所说法清净
也。大众法喜所得果清净也。一切众。指四众八部。
欢喜者。闻其教则喜。信受者思其理则受。奉行者
修其行则行。三慧圆发。二利均成。咒之流传于历
劫。经之弘通于法界。理必然也。此亦是经家结集
之辞。】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略疏卷下(终)


** 音释


(普庚切音烹)

(邱盖切音慨)

(与慑同)

(烟上声蝘蜓守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