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643c 页
大卢毗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十
燕京圆福寺崇禄大夫捡校太保行崇
禄卿总秘大师赐紫沙门 觉苑 撰
【疏】乃至野干师子因缘者如四分律云佛告诸比丘
卷十 第 644a 页 X23-0644.png
当听古昔有两恶兽为伴一名善牙师子二名善搏
虎昼夜伺捕众鹿时有一野干逐彼二兽后食其残
肉以自全命时彼野干窃自生念我今不能久与相
逐当以何方便斗乱彼二兽令不复相随时野干即
往善牙师子所如是语善牙善搏虎有如是语言我
生处胜种姓胜形色胜汝力势胜汝何以故我日日
得好美食善牙师子逐我后食我残肉以自全命即
说偈言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能善善搏
如是说善牙问野干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
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尔时野干窃语善牙巳便往
语善搏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语而我今日种姓
生处悉皆胜汝力势亦胜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搏
虎食我残肉而自活命尔时即说偈言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善搏不能善善牙如是说善搏问言汝
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后
二兽共集一处瞋眼相视善牙师子便作是念我不
应不问便先下手打彼尔时善牙师子向善搏虎而
说偈言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如我善搏
说是耶彼自念言必是野干斗乱我等善搏虎说偈
答善牙师子言善搏不说是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
胜善牙不能善若受无利言信他彼此语亲厚自破
坏便成于怨家若以知真实当灭除瞋恼今所至诚
说令身得利益今当善降伏除灭恶知识可煞此野
干斗乱我等者即打野干煞尔时佛告诸比丘此二
虎昼夜伺捕众鹿时有一野干逐彼二兽后食其残
肉以自全命时彼野干窃自生念我今不能久与相
逐当以何方便斗乱彼二兽令不复相随时野干即
往善牙师子所如是语善牙善搏虎有如是语言我
生处胜种姓胜形色胜汝力势胜汝何以故我日日
得好美食善牙师子逐我后食我残肉以自全命即
说偈言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能善善搏
如是说善牙问野干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
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尔时野干窃语善牙巳便往
语善搏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语而我今日种姓
生处悉皆胜汝力势亦胜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搏
虎食我残肉而自活命尔时即说偈言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复胜善搏不能善善牙如是说善搏问言汝
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兽共集一处相见自知后
二兽共集一处瞋眼相视善牙师子便作是念我不
应不问便先下手打彼尔时善牙师子向善搏虎而
说偈言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胜善牙不如我善搏
说是耶彼自念言必是野干斗乱我等善搏虎说偈
答善牙师子言善搏不说是形色及所生大力而复
胜善牙不能善若受无利言信他彼此语亲厚自破
坏便成于怨家若以知真实当灭除瞋恼今所至诚
说令身得利益今当善降伏除灭恶知识可煞此野
干斗乱我等者即打野干煞尔时佛告诸比丘此二
卷十 第 644b 页 X23-0644.png
兽为彼所破共集一处相见不悦况复于人为人所
破心能不恼等。
【疏】欲无别语等者此中别字抄写误可应是利字故
下疏云虽作无利然以无利而除彼无利之事亦如
下华严说善见童女即是也。
【疏】此即不贪因缘也者结成不贪戒也。
问前煞盗
等皆明方便此何不尔。
答贪宽故如不煞中有异
方便如大蟒欲伤五百商人菩萨为护他故以大慈
悲害之令蛇免罪生天𧷮人悉免蛇患岂不是于大
慈悲而生贪耶略示一隅瞋亦可悉耳。
【疏】此间有两行至不诠者则指经瞋戒未梵本有两
行为重剩故不诠说也。
【疏】应遍一切处等者谓遍情非情处名一切处非情
处者如上不煞戒中引迦叶佛时比丘为株杌所倒
生瞋受蟒身等是也。
【疏】以此观于实相等者谓观一切顺违染净怨亲等
法皆是实相此中云观实相者即观十缘生句也行
者凡遇一切境界皆作此句观之且如此中观虚空
句时谓观空中本无我人众生寿命以心迷乱故而
生我人等种种妄见故第二疏云如人以疾病及非
人等种种因缘其心迷乱妄见净虚空中有种种人
物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贪著若得本心时则知如此
事生时不染虚空灭时亦非还净毕竟本来不碍空
亦不异于空今此菩萨若他种种加害之时但如此
破心能不恼等。
【疏】欲无别语等者此中别字抄写误可应是利字故
下疏云虽作无利然以无利而除彼无利之事亦如
下华严说善见童女即是也。
【疏】此即不贪因缘也者结成不贪戒也。
问前煞盗
等皆明方便此何不尔。
答贪宽故如不煞中有异
方便如大蟒欲伤五百商人菩萨为护他故以大慈
悲害之令蛇免罪生天𧷮人悉免蛇患岂不是于大
慈悲而生贪耶略示一隅瞋亦可悉耳。
【疏】此间有两行至不诠者则指经瞋戒未梵本有两
行为重剩故不诠说也。
【疏】应遍一切处等者谓遍情非情处名一切处非情
处者如上不煞戒中引迦叶佛时比丘为株杌所倒
生瞋受蟒身等是也。
【疏】以此观于实相等者谓观一切顺违染净怨亲等
法皆是实相此中云观实相者即观十缘生句也行
者凡遇一切境界皆作此句观之且如此中观虚空
句时谓观空中本无我人众生寿命以心迷乱故而
生我人等种种妄见故第二疏云如人以疾病及非
人等种种因缘其心迷乱妄见净虚空中有种种人
物形相或可怖畏或可贪著若得本心时则知如此
事生时不染虚空灭时亦非还净毕竟本来不碍空
亦不异于空今此菩萨若他种种加害之时但如此
卷十 第 644c 页 X23-0644.png
观之既皆是虚空则不生瞋彼之心故云以此观于
实相等也。
【疏】是随烦恼等者此随烦恼即指害曲谄也谓邪见
由此为因方得有故此一行非是经句应是注辞随
抄写者便下如悉昙等非经句者皆合作注写之故
下又云中有重故不诠也。
【疏】逐上九戒等者上九种戒皆有持戒之语若倒此
者应于煞害生命不与取欲邪行乃至瞋恚等上皆
置应当舍离之言谓应当舍离煞害生命乃至应当
舍离瞋恚故云逐上等言应言持不煞等者若言持
不煞戒是随顺持若言持煞戒是方便持也。
【疏】无四沙门果等者即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罗汉之四果言等者等彼一乘菩萨故也。
【疏】转为彼恶等者此之转字乘前二个转字而起谓
邪见相是害是曲是谄今持戒力转害曲谄为无害
曲谄故云转也。
【疏】如彼良医等者如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有国王遇
病崩亡储君稚小未任绍继有旃陀罗丰饶财宝巨
富无量多有眷属自以强力伺国虚弱箕居王位治
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唯逃走远投他国虽
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或有长者婆罗门等不
离本土譬如诸树随其生处即是中死旃陀罗王知
其国人逃叛者众寻即还遣诸旃陀逻守逻诸道复
于七日击鼓唱令诸婆罗门有能为我作灌顶师者
实相等也。
【疏】是随烦恼等者此随烦恼即指害曲谄也谓邪见
由此为因方得有故此一行非是经句应是注辞随
抄写者便下如悉昙等非经句者皆合作注写之故
下又云中有重故不诠也。
【疏】逐上九戒等者上九种戒皆有持戒之语若倒此
者应于煞害生命不与取欲邪行乃至瞋恚等上皆
置应当舍离之言谓应当舍离煞害生命乃至应当
舍离瞋恚故云逐上等言应言持不煞等者若言持
不煞戒是随顺持若言持煞戒是方便持也。
【疏】无四沙门果等者即无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罗汉之四果言等者等彼一乘菩萨故也。
【疏】转为彼恶等者此之转字乘前二个转字而起谓
邪见相是害是曲是谄今持戒力转害曲谄为无害
曲谄故云转也。
【疏】如彼良医等者如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有国王遇
病崩亡储君稚小未任绍继有旃陀罗丰饶财宝巨
富无量多有眷属自以强力伺国虚弱箕居王位治
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唯逃走远投他国虽
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或有长者婆罗门等不
离本土譬如诸树随其生处即是中死旃陀罗王知
其国人逃叛者众寻即还遣诸旃陀逻守逻诸道复
于七日击鼓唱令诸婆罗门有能为我作灌顶师者
卷十 第 645a 页 X23-0645.png
当以半国而为爵赏诸婆罗门闻是语巳悉无来者
各作是言何处当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旃陀罗王
复作是言婆罗门中若无一人为师者我要当令诸
婆罗门与旃陀罗共住食宿同其事业若有能来灌
我顶者分半国之封此言不虚咒术所致三十三天
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亦当共分而服食之尔时有一
婆罗门子年在弱冠修治净行长发为相善知咒术
往至王所白言大王之所敕使我悉能为尔时大王
心生欢喜受此童子作灌顶师诸婆罗门闻是事巳
皆生瞋恚责此童子汝婆罗门云何乃作旃陀罗师
尔时其王即分半国与是童子因共治国经历多时
尔时童子语其王言我舍家法来作王师然教大王
微密咒术而今大王犹不见亲时王答言我今云何
不亲汝耶童子答言先王所有不死之药犹未共食
王言善哉善哉大师我实不知师若须者唯愿持去
是时童子闻是语巳即取归家请诸大臣而共食之
诸臣食巳即共白王快哉大师有是甘露不死之药
王既知巳语其师言云何大师独与诸臣服食甘露
而不见分尔时童子更以其馀杂毒之药与王令服
王既服巳须臾药发闷乱躄地无所觉知犹如死人
尔时童子立本储君还以为王作如是言师子御座
法不应令旃陀罗升我从昔来未曾闻见旃陀罗种
而为王也若旃陀罗治国治民无有是处汝今应还
绍继先王正法治国尔时童子经治是巳复以解药
各作是言何处当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旃陀罗王
复作是言婆罗门中若无一人为师者我要当令诸
婆罗门与旃陀罗共住食宿同其事业若有能来灌
我顶者分半国之封此言不虚咒术所致三十三天
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亦当共分而服食之尔时有一
婆罗门子年在弱冠修治净行长发为相善知咒术
往至王所白言大王之所敕使我悉能为尔时大王
心生欢喜受此童子作灌顶师诸婆罗门闻是事巳
皆生瞋恚责此童子汝婆罗门云何乃作旃陀罗师
尔时其王即分半国与是童子因共治国经历多时
尔时童子语其王言我舍家法来作王师然教大王
微密咒术而今大王犹不见亲时王答言我今云何
不亲汝耶童子答言先王所有不死之药犹未共食
王言善哉善哉大师我实不知师若须者唯愿持去
是时童子闻是语巳即取归家请诸大臣而共食之
诸臣食巳即共白王快哉大师有是甘露不死之药
王既知巳语其师言云何大师独与诸臣服食甘露
而不见分尔时童子更以其馀杂毒之药与王令服
王既服巳须臾药发闷乱躄地无所觉知犹如死人
尔时童子立本储君还以为王作如是言师子御座
法不应令旃陀罗升我从昔来未曾闻见旃陀罗种
而为王也若旃陀罗治国治民无有是处汝今应还
绍继先王正法治国尔时童子经治是巳复以解药
卷十 第 645b 页 X23-0645.png
与旃陀罗令其醒悟既醒悟巳驱令出国是时童子
虽为是事犹故不失婆罗门法其馀居士婆罗门等
闻其所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仁者善能驱遣
旃陀罗王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
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
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
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
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
与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
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尔时菩萨虽复恭敬
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
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安稳住流布
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
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
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
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
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
罪等。
【疏】此中欠十行等者此中者即指此品下七行经文
十是七字谓此七行经说四重戒即是漫荼罗品中
三昧耶戒言欠者梵本中有应翻译时为似重故削
去故名为欠今添入者文有少异尔彼中第一戒云
不应舍正法此中云谤诸法又下二行半异于彼中
即其异也。
虽为是事犹故不失婆罗门法其馀居士婆罗门等
闻其所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仁者善能驱遣
旃陀罗王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
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
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
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
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
与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
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尔时菩萨虽复恭敬
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
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安稳住流布
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
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
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
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
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
罪等。
【疏】此中欠十行等者此中者即指此品下七行经文
十是七字谓此七行经说四重戒即是漫荼罗品中
三昧耶戒言欠者梵本中有应翻译时为似重故削
去故名为欠今添入者文有少异尔彼中第一戒云
不应舍正法此中云谤诸法又下二行半异于彼中
即其异也。
卷十 第 645c 页 X23-0645.png
【经】说百字生品等者说谓宣说即能说也百字者字
有百故带数为名生者出生流出义也谓此百字从
法界生法界即暗字百字是所生法界是能生亦可
百字相生又说是能诠百字生是所诠作依主释自
此巳下来意如科不欲繁指。
【疏】座义更问之者谓此座义即是阿字真言即此阿
字是金刚座经虽不言于义合有以此暗字真言行
者观此三昧句本来不生安住此中是故阿字名之
为座故悉地出现品云大金刚地际时加持下身为
说此法故而现菩提座最胜阿字同大因陀罗轮中
思惟一切说名瑜伽座等即是说此阿字而为座也
又或可即以暗字名之为座谓此暗字即是大空故
法华诸法空为座如前巳引故曰座义更问之也又
此三三昧是万法依处故曰座义更问。
【疏】圆满三法等者谓由安住此座故即能成满理行
果三种之法谓阿阿暗也菩提心理也大悲行也方
便果也。
【疏】若翻为放光等者此暗字若以义翻为放光者如
下疏云此真言慧光能破一切无智之暗犹如大日
出时众暗自除普为一切众生顿除一切无明之暗
虽作此翻但得理之一分故亦未尽若翻为遍出者
即行果俱得下疏云我以此真言门故随类普现色
身遍法界一切众生之类随彼种种喜见之身能一
时普现其身称其心欲而为示现等以是故云大都
卷十 第 646a 页 X23-0646.png
是遍出之意也。
【疏】一切种类中者此句经中无应即是下故当一切
种句应俱作注用之览者详焉。
【疏】然此字轮最中等者此字轮而有三分谓于内心
置暗字真言之王为第一分次于暗字之外置迦(上)
迦剑脚等百字四轮为第二分次于四轮之外置伊
(上)伊等一十二字为第三分与上字轮品大体是同
今此中言次外一轮有十二字者含密意示谓于第
一分置暗字巳次外第三分置十二字然后于第二
分置百字次第如是非指第二分为外一轮如尽大
悲漫荼分为三院先于中胎置本尊为第一院次外
置诸菩萨眷属为第二院次最外置释迦眷属为第
三院若作五轮随一轮中有二十五字五轮总有一
百二十五字即不应品题虽标五轮但彰其四含密
意故其密意者虽列四轮然五轮义足谓第一短声
阿字轮名菩提心轮第二长阿字轮名大悲行轮第
三暗字轮名为大空轮第四恶字轮既證大空万行
休息返本还源名涅槃轮更有第五长恶字轮谓巳
證涅槃众生缘感现起加持方便名方便轮然此五
轮第二大悲是行是因第三大空是證是果因果互
取故但说四虽说于四五轮不阙故成百字如字轮
品中明之又解若依疏指别师所释取四轮中俄若
拿那么等二十字在外伊等十二字同圆布之不须
因果互取则五轮备矣故曰若作五轮至更问等今
【疏】一切种类中者此句经中无应即是下故当一切
种句应俱作注用之览者详焉。
【疏】然此字轮最中等者此字轮而有三分谓于内心
置暗字真言之王为第一分次于暗字之外置迦(上)
迦剑脚等百字四轮为第二分次于四轮之外置伊
(上)伊等一十二字为第三分与上字轮品大体是同
今此中言次外一轮有十二字者含密意示谓于第
一分置暗字巳次外第三分置十二字然后于第二
分置百字次第如是非指第二分为外一轮如尽大
悲漫荼分为三院先于中胎置本尊为第一院次外
置诸菩萨眷属为第二院次最外置释迦眷属为第
三院若作五轮随一轮中有二十五字五轮总有一
百二十五字即不应品题虽标五轮但彰其四含密
意故其密意者虽列四轮然五轮义足谓第一短声
阿字轮名菩提心轮第二长阿字轮名大悲行轮第
三暗字轮名为大空轮第四恶字轮既證大空万行
休息返本还源名涅槃轮更有第五长恶字轮谓巳
證涅槃众生缘感现起加持方便名方便轮然此五
轮第二大悲是行是因第三大空是證是果因果互
取故但说四虽说于四五轮不阙故成百字如字轮
品中明之又解若依疏指别师所释取四轮中俄若
拿那么等二十字在外伊等十二字同圆布之不须
因果互取则五轮备矣故曰若作五轮至更问等今
卷十 第 646b 页 X23-0646.png
以图寄示之令易见故三院经言第一𦘕本尊第二
𦘕释迦非是第二院中𦘕释迦盖密意也言布于百
字者谓第一轮取迦祛誐伽仰
者[木*奢]惹阇壤吒侘拿荼脓
哆他娜驮曩波颇么婆莽此五类
二十五字皆是短声短声者谓带上入故云短声为
第一菩提心轮次取前五类字各加傍𦘕谓
迦遮吒多波等长声字为第二大悲轮长谓带
平去声也次取前五类字各上置空点谓
甘占詀檐𠰢平为第三方便轮次取
脚斫啅哆博等皆是短声急呼为第四涅槃轮即是
百字真言轮也。
【疏】若作五重布至更问等者今疏标作五重释为四
轮令更问之者谓此字轮品章百字。
【经】百字果相应品者百字如上释果者所获悉地果
有多种悉地该𦘕对因称果是百字之果故相应如
上释以定慧为体谓此定慧能与百字果而相应故
是百字果之相应故俱依主释。
【疏】尔时毗卢等者此牒经也经中但尽四行疏依梵
本而别出之未及询练三藏弃世上下多有此例。
【疏】不空见之身者释迦出世三乘五性无不蒙益即
同利见大人故以为名也。
【疏】殊异者者此殊异字经句所无疏牒经处有之谓
虚空遍一切处如来二三昧耶亦遍一切处今但取
𦘕释迦非是第二院中𦘕释迦盖密意也言布于百
字者谓第一轮取迦祛誐伽仰
者[木*奢]惹阇壤吒侘拿荼脓
哆他娜驮曩波颇么婆莽此五类
二十五字皆是短声短声者谓带上入故云短声为
第一菩提心轮次取前五类字各加傍𦘕谓
迦遮吒多波等长声字为第二大悲轮长谓带
平去声也次取前五类字各上置空点谓
甘占詀檐𠰢平为第三方便轮次取
脚斫啅哆博等皆是短声急呼为第四涅槃轮即是
百字真言轮也。
【疏】若作五重布至更问等者今疏标作五重释为四
轮令更问之者谓此字轮品章百字。
【经】百字果相应品者百字如上释果者所获悉地果
有多种悉地该𦘕对因称果是百字之果故相应如
上释以定慧为体谓此定慧能与百字果而相应故
是百字果之相应故俱依主释。
【疏】尔时毗卢等者此牒经也经中但尽四行疏依梵
本而别出之未及询练三藏弃世上下多有此例。
【疏】不空见之身者释迦出世三乘五性无不蒙益即
同利见大人故以为名也。
【疏】殊异者者此殊异字经句所无疏牒经处有之谓
虚空遍一切处如来二三昧耶亦遍一切处今但取
卷十 第 646c 页 X23-0646.png
此少分相似故以为喻然如来三三昧耶身有无量
不思议事非世间虚空之所能喻故云殊异处虚空
界也。
【疏】检华严心义者彼经觉林菩萨偈云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乃至譬如工
𦘕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色大种无差别又云心
如工𦘕师能𦘕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
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量等
疏主令检华严盖为众生不了自心若了知之即名
如来也。
【疏】尚非菩萨之境等者如来语言庄严若舍加持之
力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况生死中人岂得闻乎故
如来密印慧经云除盖障菩萨于法会中欲知佛身
量故令大目连寻之目连上至梵宫犹睹如来若对
目前佛身威仪说法音声与本无异乃至尽其神力
往诣他方佛土亦不异梵宫尔时除盖障菩萨以目
连不能测故自往观察过十方各如恒沙世界皆见
如来不起于座而演说法乃至周极十方尽其势力
亦复如是等故此庄严之相从佛心真言胎藏生非
众能知故云尚非菩萨境等。
【疏】种种庄严六十种等者种种庄严者华严不思议
品云如来具足六十种音声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
分有无量百千清净之音以为严好言六十种者华
严第十回向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法施所
不思议事非世间虚空之所能喻故云殊异处虚空
界也。
【疏】检华严心义者彼经觉林菩萨偈云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乃至譬如工
𦘕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色大种无差别又云心
如工𦘕师能𦘕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
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量等
疏主令检华严盖为众生不了自心若了知之即名
如来也。
【疏】尚非菩萨之境等者如来语言庄严若舍加持之
力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况生死中人岂得闻乎故
如来密印慧经云除盖障菩萨于法会中欲知佛身
量故令大目连寻之目连上至梵宫犹睹如来若对
目前佛身威仪说法音声与本无异乃至尽其神力
往诣他方佛土亦不异梵宫尔时除盖障菩萨以目
连不能测故自往观察过十方各如恒沙世界皆见
如来不起于座而演说法乃至周极十方尽其势力
亦复如是等故此庄严之相从佛心真言胎藏生非
众能知故云尚非菩萨境等。
【疏】种种庄严六十种等者种种庄严者华严不思议
品云如来具足六十种音声一一音有五百分一一
分有无量百千清净之音以为严好言六十种者华
严第十回向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法施所
卷十 第 647a 页 X23-0647.png
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令一切众生得净妙音得柔
软音得天鼓音等言者等六十四种音声如华严疏
云复有处说六十四音以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
属依呼是八转声各有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
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深远声八
八则有六十四种故云种种庄严等。
【疏】如六根净品等者虽标六根但取舌德言尚能以
等者即法华经舌根偈文也。
【疏】非是二菩提等者法界无量菩提等遍如漫荼罗
三重上从中胎遮那下至外院非人等类各各随类
有无量眷属菩提俱遍何以故皆法界故故曰非是
一等。
【疏】八色脩菩萨道等者八色即八相也谓入此大智
灌顶门住佛种性之者得四种无量由得四无量故
即能称缘示现赴根设利亦复无量所谓成等正觉
十力降魔作师子吼等脩菩萨道示现八相作诸佛
事故下疏云或示其上行菩萨道八相成佛本生事
等无量无边故曰八色等。
【疏】即知心无量等者真言行者由依百字轮入灌顶
门生在佛家即是住菩萨种性之中是故即知心无
量等谓知暗字是一切真言之心名知心无量由知
暗字心无量故即知阿(上)迦等身亦无量由知阿迦
(上)等身无量故即知长阿迦等智无量(长阿慧也)由知长
阿等智无量故即知暗字虚空无量(谓加空点)下明所以
软音得天鼓音等言者等六十四种音声如华严疏
云复有处说六十四音以声有八转谓体业具为从
属依呼是八转声各有八德所谓调和声柔软声谛
了声易解声无错谬声无雌小声广大声深远声八
八则有六十四种故云种种庄严等。
【疏】如六根净品等者虽标六根但取舌德言尚能以
等者即法华经舌根偈文也。
【疏】非是二菩提等者法界无量菩提等遍如漫荼罗
三重上从中胎遮那下至外院非人等类各各随类
有无量眷属菩提俱遍何以故皆法界故故曰非是
一等。
【疏】八色脩菩萨道等者八色即八相也谓入此大智
灌顶门住佛种性之者得四种无量由得四无量故
即能称缘示现赴根设利亦复无量所谓成等正觉
十力降魔作师子吼等脩菩萨道示现八相作诸佛
事故下疏云或示其上行菩萨道八相成佛本生事
等无量无边故曰八色等。
【疏】即知心无量等者真言行者由依百字轮入灌顶
门生在佛家即是住菩萨种性之中是故即知心无
量等谓知暗字是一切真言之心名知心无量由知
暗字心无量故即知阿(上)迦等身亦无量由知阿迦
(上)等身无量故即知长阿迦等智无量(长阿慧也)由知长
阿等智无量故即知暗字虚空无量(谓加空点)下明所以
卷十 第 647b 页 X23-0647.png
可知。
【疏】即是成正觉等者行者若得四无量心时即是成
正觉暗字转也即是具十力长阿字轮也降四魔恶
字轮也即能无畏师子吼乃长恶字方便轮也此中
隐互释之细寻可悉。
【经】百字位成品者百字如上释位者住处即字轮也
此之字轮或作三重或五重等俱名为位百字之位
百字即位依主持业二释皆得成谓成就行者依此
观行而能成就彼位即能成从所成位以得名是百
字位之成依主释也。
【经】尔时薄伽梵等者此有十三行偈次第答所问前
四偈半是答谁能知问从被能有知此等三偈半是
答生问从常恒于内外等五偈是答处问也。
【疏】此华台等者行者于瑜伽中观于自心同八叶莲
华此华圆满光明清净世间无物可以类此唯有圆
镜少分相似故取为喻谓如明镜涵光于中虽能出
现种种形色然有所不照亦不能普现净心之镜则
不如是圆现法界普照十方世间之镜岂得为喻但
欲令行者得意忘言耳故曰此华台等。
【疏】如上瑜伽法中等者如上者指上相应等类而更
释之此文是答真言生处生处即是心位为欲令人
易解故说喻如圆镜于此圆镜中观一字真言之王
若得相应即见本尊本尊有多佛菩萨二乘八部等
色像亦别喜怒怡笑青黄男女手印等故令检问如
【疏】即是成正觉等者行者若得四无量心时即是成
正觉暗字转也即是具十力长阿字轮也降四魔恶
字轮也即能无畏师子吼乃长恶字方便轮也此中
隐互释之细寻可悉。
【经】百字位成品者百字如上释位者住处即字轮也
此之字轮或作三重或五重等俱名为位百字之位
百字即位依主持业二释皆得成谓成就行者依此
观行而能成就彼位即能成从所成位以得名是百
字位之成依主释也。
【经】尔时薄伽梵等者此有十三行偈次第答所问前
四偈半是答谁能知问从被能有知此等三偈半是
答生问从常恒于内外等五偈是答处问也。
【疏】此华台等者行者于瑜伽中观于自心同八叶莲
华此华圆满光明清净世间无物可以类此唯有圆
镜少分相似故取为喻谓如明镜涵光于中虽能出
现种种形色然有所不照亦不能普现净心之镜则
不如是圆现法界普照十方世间之镜岂得为喻但
欲令行者得意忘言耳故曰此华台等。
【疏】如上瑜伽法中等者如上者指上相应等类而更
释之此文是答真言生处生处即是心位为欲令人
易解故说喻如圆镜于此圆镜中观一字真言之王
若得相应即见本尊本尊有多佛菩萨二乘八部等
色像亦别喜怒怡笑青黄男女手印等故令检问如
卷十 第 647c 页 X23-0647.png
成就悉地品偈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漫荼罗诸真言
心位了知得成果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
黄赤是等从心起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即是现于本尊)
念彼莲华处八叶蕊敷华台阿字门光晖普周遍深
居圆镜中应现诸方所乃至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
行此中大意为令行者了知自心即是真言住处离
此心处别更无法此心即是汗栗驮心知此心故即
得一字真言之体由得真言体故即见自身本尊差
别之相如是差别之相不出一字真言之体其由江
河竞注而昆源湛湛嵩华争高而地载平平故曰如
上等。
【疏】以离一切相等者离相之观随教差别而有多门
今此之中亦须体解若得意时省切易就如行者心
圆明中见本尊时勿生法爱当作影喻观之即十缘
生句中第四镜像第七水月喻也若于字门中观时
当观瑳字瑳者一切法如影像不可得义其实一一
字门皆能对治但以瑳字影像言象显故且举之耳。
【疏】师说未分明等者今指无畏三藏解说未得分明
此更访获梵本巳来且可具依其所标牒之义次第
属配放像别解释之谓此中若依经合于秘密主巳
下牒之今却从前偈末后二行牒者盖取义便要作
引生下文之势亦不乖理也所以令更问之。
【疏】若别作此说等者谓上从缘所生之法即是第一
无相亦不离于诸相却非不即是第一无相不离于
心位了知得成果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
黄赤是等从心起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即是现于本尊)
念彼莲华处八叶蕊敷华台阿字门光晖普周遍深
居圆镜中应现诸方所乃至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
行此中大意为令行者了知自心即是真言住处离
此心处别更无法此心即是汗栗驮心知此心故即
得一字真言之体由得真言体故即见自身本尊差
别之相如是差别之相不出一字真言之体其由江
河竞注而昆源湛湛嵩华争高而地载平平故曰如
上等。
【疏】以离一切相等者离相之观随教差别而有多门
今此之中亦须体解若得意时省切易就如行者心
圆明中见本尊时勿生法爱当作影喻观之即十缘
生句中第四镜像第七水月喻也若于字门中观时
当观瑳字瑳者一切法如影像不可得义其实一一
字门皆能对治但以瑳字影像言象显故且举之耳。
【疏】师说未分明等者今指无畏三藏解说未得分明
此更访获梵本巳来且可具依其所标牒之义次第
属配放像别解释之谓此中若依经合于秘密主巳
下牒之今却从前偈末后二行牒者盖取义便要作
引生下文之势亦不乖理也所以令更问之。
【疏】若别作此说等者谓上从缘所生之法即是第一
无相亦不离于诸相却非不即是第一无相不离于
卷十 第 648a 页 X23-0648.png
相之法而强以名言诠说谓别有无相之法若作此
强以名言诠说别有无相者即同外道计断空矣。
【疏】因如镜等者因是菩提心即如镜也业是大悲行
即如身也是二和合则影像现即大空也如行者等
者谓真言行者以如来三业为镜自身三业为面如
是自他和合故有悉地像现又以自业为镜佛业为
面自他更互平等平等悉地影生如是皆以四不生
句观镜像喻谓自不生他不生共亦不生不无因缘
而得生起即是此中镜喻矣。
【疏】展转相见者此相见者相字通平去声见字通显
现读谓若内外相因更相分敷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于是中间而无障碍名为相见若行者三昧中谛了
分明而无错谬名为相现也。
【经】观是法缘等者转释上文互相缘起无间断义缘
者藉待谓影像法与通达慧更相藉待而有作业如
是作业因缘性空故曰观是法缘等。
【疏】因观此法等者因由观此镜像之法但从缘有俱
不可得而实常空能观之慧岂可常有是故绝诸戏
论离于言说故曰因观等言若不说等者释成上无
间断义谓成佛巳说法由观法成佛乃至此慧从缘
法生复还成法故曰若不说等。
【疏】法是离诸相等者释法缘通达慧句也由此离相
之法引生通达法性之慧由通达慧即能见法是故
互相发起耳。
强以名言诠说别有无相者即同外道计断空矣。
【疏】因如镜等者因是菩提心即如镜也业是大悲行
即如身也是二和合则影像现即大空也如行者等
者谓真言行者以如来三业为镜自身三业为面如
是自他和合故有悉地像现又以自业为镜佛业为
面自他更互平等平等悉地影生如是皆以四不生
句观镜像喻谓自不生他不生共亦不生不无因缘
而得生起即是此中镜喻矣。
【疏】展转相见者此相见者相字通平去声见字通显
现读谓若内外相因更相分敷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于是中间而无障碍名为相见若行者三昧中谛了
分明而无错谬名为相现也。
【经】观是法缘等者转释上文互相缘起无间断义缘
者藉待谓影像法与通达慧更相藉待而有作业如
是作业因缘性空故曰观是法缘等。
【疏】因观此法等者因由观此镜像之法但从缘有俱
不可得而实常空能观之慧岂可常有是故绝诸戏
论离于言说故曰因观等言若不说等者释成上无
间断义谓成佛巳说法由观法成佛乃至此慧从缘
法生复还成法故曰若不说等。
【疏】法是离诸相等者释法缘通达慧句也由此离相
之法引生通达法性之慧由通达慧即能见法是故
互相发起耳。
卷十 第 648b 页 X23-0648.png
【疏】因知法空寂等者释成通达慧缘法句也谓由有
分别之慧能达空寂之法空寂之法由慧得显由此
互相缘起即是诸法性空之义故曰因知法性空等。
【疏】如人眼初见白时等者此喻释意能生意也言初
见者即率尔遇境谓初得总相未能分别是白是黄
次乃至心生分别此是白色异于青等如此解时令
心于白而生染著是名心生若了知此但从缘生即
得离染离染之心由本净意生即是意能生意故曰
如人眼初见等。
【疏】作时为于等者作时即作观之时即四运第三也
四运者谓未作欲作作时作巳此当第三观白色之
心不从外来非从内出但从缘有即达性空非同维
摩见色与盲等知法与痴等也。
【疏】不用此无字也者经云如内观意中漫荼罗疗治
热病即时除愈无有疑惑今云不用此无字者疏引
梵文释之梵音刹那提婆尾末底译云即时无疑谓
于提婆下有引声义当无字既婆下引声即当无字
更不须别置无字若别置时即是重也是故疏云刹
那提婆无疑令用提婆下引声无字不别用此无字
也。
【疏】若法如是等者因上经云观是法缘通达慧乃至
无住性空今从彼意起也应云若观是法缘慧乃至
递为作业无住性空者云何于此性空之中从意生
起影像耶又下展转问起此中意从心生之事谁人
卷十 第 648c 页 X23-0648.png
能得了知耶。
【疏】佛既说喻等者此答前问也从此至下第五行至
身语亦然也是答云何从意生起影像问又从次又
引喻下至亦如是可解七行是答谁能得知问也。
【疏】且如除热方便等者如欲除灭热病之时作圆漫
荼罗其色正白中置鍐字谓圆坛白色鍐字皆取
于水为除热故言或种子字而上安点者或字不定
种子字者即嚩字也谓或置嚩字或上安点随应
俱得言馀类此可解者谓方坛黄色当置阿字或置
暗字皆属地故作增益故若三角坛赤色而置啰
字或置囕字皆属火故作敬爱故若半月坛中置
贺字或置含字皆表风故作降伏故故曰类此。
【疏】然其大意等者此百字住处成就之法此中大意
作成就者须得先依前品證得相应方能入此漫荼
罗实相成就大空之坛由成此故如上方圆三角半
月黄白赤黑等无所不有也言然不以此慧方便者
此百字位成品由真言行者于上来字轮品等中巳
先脩习秘密瑜伽行故得成此果此果广大无所不
遍巳上纵也夺云然不以此中镜像虚空幻化等喻
而为方便观空实相洗涤其心令尽分别之垢犹是
世间之法则不能成入漫荼罗实相大空之坛故曰
无所不有等。
【经】百字成就持诵品者百字成就如上巳明但示有
其相今此正说瑜伽行者于漫荼中正作加持念诵
【疏】佛既说喻等者此答前问也从此至下第五行至
身语亦然也是答云何从意生起影像问又从次又
引喻下至亦如是可解七行是答谁能得知问也。
【疏】且如除热方便等者如欲除灭热病之时作圆漫
荼罗其色正白中置鍐字谓圆坛白色鍐字皆取
于水为除热故言或种子字而上安点者或字不定
种子字者即嚩字也谓或置嚩字或上安点随应
俱得言馀类此可解者谓方坛黄色当置阿字或置
暗字皆属地故作增益故若三角坛赤色而置啰
字或置囕字皆属火故作敬爱故若半月坛中置
贺字或置含字皆表风故作降伏故故曰类此。
【疏】然其大意等者此百字住处成就之法此中大意
作成就者须得先依前品證得相应方能入此漫荼
罗实相成就大空之坛由成此故如上方圆三角半
月黄白赤黑等无所不有也言然不以此慧方便者
此百字位成品由真言行者于上来字轮品等中巳
先脩习秘密瑜伽行故得成此果此果广大无所不
遍巳上纵也夺云然不以此中镜像虚空幻化等喻
而为方便观空实相洗涤其心令尽分别之垢犹是
世间之法则不能成入漫荼罗实相大空之坛故曰
无所不有等。
【经】百字成就持诵品者百字成就如上巳明但示有
其相今此正说瑜伽行者于漫荼中正作加持念诵
卷十 第 649a 页 X23-0649.png
之法上四字是所成就百字之法下二字是能成就
持诵之人人从法以得名故曰百字成就持诵等。
【经】真言救世者等者此明经正说持诵者相应之相
也真言即百字也此真言即同于救世之尊故云真
言救世者身身者前一是真言谓此真言积聚多法
而成故名为身下之身字即持诵假者此二是一无
其别异之体分故又此二身各有上中下分各生无
量身分俱是一体故云身身无异分言意从意生等
者前是有分别意后是无分别意有分别意从无分
别意生故云意从意生令善净除者由意净故能善
净除一切障垢由无垢故普皆有光普谓支分或目
真言或属行者皆有支分故于如是支分流出光明
而作诸佛事故曰令善净除等。
【疏】又喻如虚空非众生等者空中无众生无寿命摩
纳婆等但众生心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非众
生数者虚空非可见法如人以病疾或非人等种种
因缘其心迷乱妄见空中有种种人物形相或生怖
畏或生贪著虚空本来清净远离是相然与此为依
言非寿者者又如虚空亦非寿命之者谓有外道计
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寿命如草木伐巳续
生当知有命难者云若见斩刈还生以为有命则人
断一支不复增长岂无命耶当知虚空非寿者耳言
摩纳婆者此云胜我智度云有计神我在身心中微
细由如芥子清净名为净色初受身时最在前受故
持诵之人人从法以得名故曰百字成就持诵等。
【经】真言救世者等者此明经正说持诵者相应之相
也真言即百字也此真言即同于救世之尊故云真
言救世者身身者前一是真言谓此真言积聚多法
而成故名为身下之身字即持诵假者此二是一无
其别异之体分故又此二身各有上中下分各生无
量身分俱是一体故云身身无异分言意从意生等
者前是有分别意后是无分别意有分别意从无分
别意生故云意从意生令善净除者由意净故能善
净除一切障垢由无垢故普皆有光普谓支分或目
真言或属行者皆有支分故于如是支分流出光明
而作诸佛事故曰令善净除等。
【疏】又喻如虚空非众生等者空中无众生无寿命摩
纳婆等但众生心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非众
生数者虚空非可见法如人以病疾或非人等种种
因缘其心迷乱妄见空中有种种人物形相或生怖
畏或生贪著虚空本来清净远离是相然与此为依
言非寿者者又如虚空亦非寿命之者谓有外道计
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寿命如草木伐巳续
生当知有命难者云若见斩刈还生以为有命则人
断一支不复增长岂无命耶当知虚空非寿者耳言
摩纳婆者此云胜我智度云有计神我在身心中微
细由如芥子清净名为净色初受身时最在前受故
卷十 第 649b 页 X23-0649.png
名胜我言作者者是谓有一类外道计自在天是常
能生万物难者云若众生是自在子者若自在天作
众生者谁复作此自在若自在自作是则不然如物
不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如十二门论广说
又胜数外道计我同虚空能造业受报唯识论说诸
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
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
身大小有卷舒故二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替
转身中作事业故此作者受者即初计也等者等取
下二轮破初执云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
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
何随身能作诸业故知虚空非作受者等言一切妄
想者总结如上所计皆是虚妄情想作如是见今无
分别法界虚空一切妄想所不能染虽远离一切分
别无有去来然亦不异众生界一切众生依止作业
皆由此法界而得成就不可能成事故便云有为有
相也故曰喻如虚空等。
【疏】非但空而巳者此等空之心是不可得空非都无
所有而实有其自性所谓空自性者即不空矣即此
十喻所明缘起甚深中道不思议毕竟不可得空非
但空而巳也。
【疏】空空性者即空不空也上一空即是但空次言空
性即不空之性而不可得也谓以不可得故名之为
空非是如上都无所有而实有其自性自性者即不
能生万物难者云若众生是自在子者若自在天作
众生者谁复作此自在若自在自作是则不然如物
不自作若更有作者则不名自在如十二门论广说
又胜数外道计我同虚空能造业受报唯识论说诸
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
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
身大小有卷舒故二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替
转身中作事业故此作者受者即初计也等者等取
下二轮破初执云初且非理所以者何执我常遍量
同虚空应不随身受苦乐等又常遍故应无动转如
何随身能作诸业故知虚空非作受者等言一切妄
想者总结如上所计皆是虚妄情想作如是见今无
分别法界虚空一切妄想所不能染虽远离一切分
别无有去来然亦不异众生界一切众生依止作业
皆由此法界而得成就不可能成事故便云有为有
相也故曰喻如虚空等。
【疏】非但空而巳者此等空之心是不可得空非都无
所有而实有其自性所谓空自性者即不空矣即此
十喻所明缘起甚深中道不思议毕竟不可得空非
但空而巳也。
【疏】空空性者即空不空也上一空即是但空次言空
性即不空之性而不可得也谓以不可得故名之为
空非是如上都无所有而实有其自性自性者即不
卷十 第 649c 页 X23-0649.png
空矣。
【经】阿嚩者此标示异门之相也阿是本不生下置嚩
字者欲以嚩字證本不生义谓嚩者诠语言义由以
阿字而加持故即嚩字语言本来不生由不生故即
言语道断言语道断故心行亦寂是为三密加持之
德阿是本不生体即当身密嚩是言语道断即当语
密心行灭故即是意密。
问谓显异门證阿字者何
不取毗声迦祛等字越此二十五字于下超声中取
此嚩字耶。
答此以真言为宗以嚩字门證而相顺
故又下数者欲示离繁超中间故故标此也。
【疏】空空之号从观而有等者谓空空性唯有名字毕
竟求不可得是名空空言从心者从菩提心而生也
故经云当等空心生所谓菩提心故曰空空等。
【疏】此声分去声者声即言也分字去声呼之谓一之
分异于二三乃至十百千之分故名分异也。
【疏】二即此阿字等者此之二字非一二之字乃是上
□次第重言之二也应云增长如次第次第即此阿
字等想等者言唯想义也即是以下释上谓从一增
至二从二增至三乃至转展增至百千方是为次第
如是次第即是阿字等想等想者即唯想也谓唯想
阿字由阿字故则有迦遮吒等增一而分异也迦遮
吒等从阿而起犹如一二三等依空而立故曰即此
阿等。
【疏】十六种空等者如大般若经显扬论瑜伽论辨中
【经】阿嚩者此标示异门之相也阿是本不生下置嚩
字者欲以嚩字證本不生义谓嚩者诠语言义由以
阿字而加持故即嚩字语言本来不生由不生故即
言语道断言语道断故心行亦寂是为三密加持之
德阿是本不生体即当身密嚩是言语道断即当语
密心行灭故即是意密。
问谓显异门證阿字者何
不取毗声迦祛等字越此二十五字于下超声中取
此嚩字耶。
答此以真言为宗以嚩字门證而相顺
故又下数者欲示离繁超中间故故标此也。
【疏】空空之号从观而有等者谓空空性唯有名字毕
竟求不可得是名空空言从心者从菩提心而生也
故经云当等空心生所谓菩提心故曰空空等。
【疏】此声分去声者声即言也分字去声呼之谓一之
分异于二三乃至十百千之分故名分异也。
【疏】二即此阿字等者此之二字非一二之字乃是上
□次第重言之二也应云增长如次第次第即此阿
字等想等者言唯想义也即是以下释上谓从一增
至二从二增至三乃至转展增至百千方是为次第
如是次第即是阿字等想等想者即唯想也谓唯想
阿字由阿字故则有迦遮吒等增一而分异也迦遮
吒等从阿而起犹如一二三等依空而立故曰即此
阿等。
【疏】十六种空等者如大般若经显扬论瑜伽论辨中
卷十 第 650a 页 X23-0650.png
边论说谓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胜义空有为
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
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也。
【疏】乃至有形无形等者布列图位事类颇多不可备
举故置乃至言有形等者谓如虚空本无烟云尘雾
青白黄赤等种种形色以众生疾病或非人所持心
生迷乱由此因缘遂见如上种种形色得本心时毕
竟求不可得故名有形无形言有相无相者犹如虚
空远离男相女相等由众疾病等同前说之名有相
无相阿字亦复如是且如一切字上皆带阿字之画
名之有形毕竟不离阿字本不生体名之无形又一
切字随具造作迁变我慢如如第一义谛乃至因缘
等相名之有相由阿字故亦复毕竟本来不生名之
无相若广释时内外漫荼罗三位圣贤种种差别形
相展转出生更互出入无量无边皆从阿字本不生
中而流出之。
【疏】阿字假立等者谓于阿字本不生体上生起定慧
因缘和合名为假立言加持者由如是因缘令真言
门持诵之者速得同于毗卢遮那也故曰阿字假立
等。
【疏】如迦字若上置横画等者应云如迦字若不上置
横画即不成迦声以迦中阙阿声故此恐难显更以
梵字释之谓迦字上横画即是阿声一(阿声也)(迦字也)
若不以上横画安置在下字之上下字不成迦字何
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
法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也。
【疏】乃至有形无形等者布列图位事类颇多不可备
举故置乃至言有形等者谓如虚空本无烟云尘雾
青白黄赤等种种形色以众生疾病或非人所持心
生迷乱由此因缘遂见如上种种形色得本心时毕
竟求不可得故名有形无形言有相无相者犹如虚
空远离男相女相等由众疾病等同前说之名有相
无相阿字亦复如是且如一切字上皆带阿字之画
名之有形毕竟不离阿字本不生体名之无形又一
切字随具造作迁变我慢如如第一义谛乃至因缘
等相名之有相由阿字故亦复毕竟本来不生名之
无相若广释时内外漫荼罗三位圣贤种种差别形
相展转出生更互出入无量无边皆从阿字本不生
中而流出之。
【疏】阿字假立等者谓于阿字本不生体上生起定慧
因缘和合名为假立言加持者由如是因缘令真言
门持诵之者速得同于毗卢遮那也故曰阿字假立
等。
【疏】如迦字若上置横画等者应云如迦字若不上置
横画即不成迦声以迦中阙阿声故此恐难显更以
梵字释之谓迦字上横画即是阿声一(阿声也)(迦字也)
若不以上横画安置在下字之上下字不成迦字何
卷十 第 650b 页 X23-0650.png
以故阙阿声故此疏若字下少一不字故云如迦字
等。
【疏】或一切行不可得等者此行字平声读之即行止
义谓梵云誐底也(二合)即是行也或一切法离战敌等
者此彼二法即是相形名为战敌如善不善善名为
此不善名彼又逆生死流顺生死流布施悭贪乃至
智慧无明等相形之法名为战敌或一切法离我慢
故等者梵语吒迦啰此译云慢慢谓自高者既有自
高必有他下此是不平等见如三界六趣种种优劣
差别无量乃至求三乘人犹有上地下地不平等见
若观阿字诸法无生则无待对则知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于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故如来亦名一切金
刚菩萨亦名四果圣人亦名凡夫外道种种恶趣众
生等大悲漫荼正表此义也或一切法离怨离对等
者此与阇字门战敌义为一为异皆有彼此相形待
故然梵语各别义亦随异前战敌梵云社么攞此中
怨对梵云拿摩啰前是战敌彼此相加此是怨对谓
避仇雠故不相滥如第五疏或一切法离灾变等者
梵语荼迦此云灾变或云执持灾谓水火虫盗等变
谓星辰失度等漫荼具缘品中译作执持谓鬼魅所
著或非人所持等或诸法如如离等者谓若见有能
观所观是相待法今多字诠如如义谓涅槃如生死
如二如毕竟无二即无待对若入阿字门如如本来
不生故名之离也故曰诸法如如等或诸法离处等
等。
【疏】或一切行不可得等者此行字平声读之即行止
义谓梵云誐底也(二合)即是行也或一切法离战敌等
者此彼二法即是相形名为战敌如善不善善名为
此不善名彼又逆生死流顺生死流布施悭贪乃至
智慧无明等相形之法名为战敌或一切法离我慢
故等者梵语吒迦啰此译云慢慢谓自高者既有自
高必有他下此是不平等见如三界六趣种种优劣
差别无量乃至求三乘人犹有上地下地不平等见
若观阿字诸法无生则无待对则知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于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故如来亦名一切金
刚菩萨亦名四果圣人亦名凡夫外道种种恶趣众
生等大悲漫荼正表此义也或一切法离怨离对等
者此与阇字门战敌义为一为异皆有彼此相形待
故然梵语各别义亦随异前战敌梵云社么攞此中
怨对梵云拿摩啰前是战敌彼此相加此是怨对谓
避仇雠故不相滥如第五疏或一切法离灾变等者
梵语荼迦此云灾变或云执持灾谓水火虫盗等变
谓星辰失度等漫荼具缘品中译作执持谓鬼魅所
著或非人所持等或诸法如如离等者谓若见有能
观所观是相待法今多字诠如如义谓涅槃如生死
如二如毕竟无二即无待对若入阿字门如如本来
不生故名之离也故曰诸法如如等或诸法离处等
卷十 第 650c 页 X23-0650.png
者梵语萨他(二合)娜此云住处即是非住处若见本不
生际即住处不可得故曰诸法离处等或一切法一
切施等者难娜云施言不与道相应者道谓字门不
与阿字门道相应言如般若说者般若以无所得为
方便故或一切法界等者梵语驮睹此译为界界即
体也谓一切本不生故即无体可得又界者分义即
此众像在中之意谓漫荼中一切众像各持本位无
相杂乱故也或一切法胜义谛等者此谛字剩梵语
跛啰么他此云胜义梵语萨底也(二合)即云谛也此当
娑字是故剩也漫荼具缘品亦指或一切法观无所
得等者观何无所得耶为观施无所得戒无所得乃
至智无所得耶无所属目应置有言谓观有无所得
故此中脱落梵语婆啰嚩此译为有有即三有等漫
荼品云一切法有不可得故又经中于观字上有诸
字一切法诸观不可得故诸观即是有法此中少诸
义亦不足故言此中释字等者谓今释此么字
是离缚义么是空义梵语满驮此译云缚若
将空义么字释于缚义即文误也言此是现字形
也等者释上来诸字现谓显现随一一法皆有字现
即字是能诠能现法是所诠所现也。
【疏】皆从此中生等者此中者指上阿嚩至婆诃二十
九字并阿字中长阿及暗恶共三十二字也言于一
切至转者谓仰壤拿曩莽字体是大空故能于一切
法自在而转一切法者迦等字也自在者无碍也转
生际即住处不可得故曰诸法离处等或一切法一
切施等者难娜云施言不与道相应者道谓字门不
与阿字门道相应言如般若说者般若以无所得为
方便故或一切法界等者梵语驮睹此译为界界即
体也谓一切本不生故即无体可得又界者分义即
此众像在中之意谓漫荼中一切众像各持本位无
相杂乱故也或一切法胜义谛等者此谛字剩梵语
跛啰么他此云胜义梵语萨底也(二合)即云谛也此当
娑字是故剩也漫荼具缘品亦指或一切法观无所
得等者观何无所得耶为观施无所得戒无所得乃
至智无所得耶无所属目应置有言谓观有无所得
故此中脱落梵语婆啰嚩此译为有有即三有等漫
荼品云一切法有不可得故又经中于观字上有诸
字一切法诸观不可得故诸观即是有法此中少诸
义亦不足故言此中释字等者谓今释此么字
是离缚义么是空义梵语满驮此译云缚若
将空义么字释于缚义即文误也言此是现字形
也等者释上来诸字现谓显现随一一法皆有字现
即字是能诠能现法是所诠所现也。
【疏】皆从此中生等者此中者指上阿嚩至婆诃二十
九字并阿字中长阿及暗恶共三十二字也言于一
切至转者谓仰壤拿曩莽字体是大空故能于一切
法自在而转一切法者迦等字也自在者无碍也转
卷十 第 651a 页 X23-0651.png
者旋也谓仰等五字于迦等诸法旋转无碍如世虚
空无所不遍言此等随现者由仰等空句自在旋转
随迦等显现之处而能成就正等正觉庄严相好言
及此等等者及者兼并义不但遍三十二字处成就
如来庄严相好兼复此等一一字复各为门各能随
现成就正等正觉随形母等互相涉入展转无碍故
置及言也。
【疏】谓上迦等等者谓迦遮吒多波五类声各有四字
即迦祛誐伽等为二十字也者非语词也字即是也
啰等字门之也字用此野字即佳此四等
者此四字是菩提心大悲方便涅槃言并为者并前
迦等二十八字为三十二也又一一字中各有三昧
一一三昧各各皆具三十二相即相相无尽是名如
来万德庄严耳。
【疏】此五字遍于定慧等者谓前阿阿暗恶前一是慧
馀三是定例下迦祛乃至娑诃定慧亦尔仰等五字
皆遍彼中故云遍于定慧中言亦能成三昧者遍馀
三字也亦能成智慧者遍于初字也此义难明略以
字形而显示之且将智慧声中剑字显者如迦字明
之迦者作义若加仰字空点乃成剑字即彰作
义是空祛等例尔是各遍于智慧之中又枳字是
迦字之三昧若于枳上安置空点乃成颈字即此
三昧亦属大空如枳字者济底比乃至𠰘等亦尔是
各遍于三昧之中上以义当空点释之更以仰等本
空无所不遍言此等随现者由仰等空句自在旋转
随迦等显现之处而能成就正等正觉庄严相好言
及此等等者及者兼并义不但遍三十二字处成就
如来庄严相好兼复此等一一字复各为门各能随
现成就正等正觉随形母等互相涉入展转无碍故
置及言也。
【疏】谓上迦等等者谓迦遮吒多波五类声各有四字
即迦祛誐伽等为二十字也者非语词也字即是也
啰等字门之也字用此野字即佳此四等
者此四字是菩提心大悲方便涅槃言并为者并前
迦等二十八字为三十二也又一一字中各有三昧
一一三昧各各皆具三十二相即相相无尽是名如
来万德庄严耳。
【疏】此五字遍于定慧等者谓前阿阿暗恶前一是慧
馀三是定例下迦祛乃至娑诃定慧亦尔仰等五字
皆遍彼中故云遍于定慧中言亦能成三昧者遍馀
三字也亦能成智慧者遍于初字也此义难明略以
字形而显示之且将智慧声中剑字显者如迦字明
之迦者作义若加仰字空点乃成剑字即彰作
义是空祛等例尔是各遍于智慧之中又枳字是
迦字之三昧若于枳上安置空点乃成颈字即此
三昧亦属大空如枳字者济底比乃至𠰘等亦尔是
各遍于三昧之中上以义当空点释之更以仰等本
卷十 第 651b 页 X23-0651.png
体辨者如梵语半左是五若于跛字上不置空
点却于左字置壤字即与跛字上加空点无殊梵
法如是故又如梵语僧贺是师子若于僧字上
不加空点却于贺字上安置仰字即与僧上置点
无异馀皆例尔故云此五字遍于定慧中也言能遍
成如来八十随形好者如以仰字加于牙音迦等
四字谓迦(短)迦(长)枳鸡上二是慧下二是定又加祛
誐伽各有四字共成一十六音如牙音者齿音十六
舌音十六喉音十六唇音十六如是总有八十故成
如来八十随形好其实亦遍野等八字今但举初摄
于后故故曰遍成如来等。
【疏】此中梵本等者指梵本一偈为是别处经文故不
存也言所解此诸佛广行等者即是牒释前文随入
此等一一三昧门等一段经文也。
【疏】问百字轮外等者前字轮说轮外安置伊(上)伊污
奥等十二字或更将仰穰等五字俱于外轮而安布
之今此中间更有何字安于迦(上)迦剑脚四轮之内
盖依因果异门出入次第而问也。
【疏】答此须论因果也者答上所问迦等内外次第之
义此中须依因果而分内外说之如下。
【疏】若脩行者初发等者谓上迦(短)迦(长)剑脚等字若
约脩瑜伽行者从初发心次第进趣脩行乃至方便
究竟如是次第即是从因至果由中及外之义也。
【疏】若自果地而说等者谓巳得究竟而不舍因门如
点却于左字置壤字即与跛字上加空点无殊梵
法如是故又如梵语僧贺是师子若于僧字上
不加空点却于贺字上安置仰字即与僧上置点
无异馀皆例尔故云此五字遍于定慧中也言能遍
成如来八十随形好者如以仰字加于牙音迦等
四字谓迦(短)迦(长)枳鸡上二是慧下二是定又加祛
誐伽各有四字共成一十六音如牙音者齿音十六
舌音十六喉音十六唇音十六如是总有八十故成
如来八十随形好其实亦遍野等八字今但举初摄
于后故故曰遍成如来等。
【疏】此中梵本等者指梵本一偈为是别处经文故不
存也言所解此诸佛广行等者即是牒释前文随入
此等一一三昧门等一段经文也。
【疏】问百字轮外等者前字轮说轮外安置伊(上)伊污
奥等十二字或更将仰穰等五字俱于外轮而安布
之今此中间更有何字安于迦(上)迦剑脚四轮之内
盖依因果异门出入次第而问也。
【疏】答此须论因果也者答上所问迦等内外次第之
义此中须依因果而分内外说之如下。
【疏】若脩行者初发等者谓上迦(短)迦(长)剑脚等字若
约脩瑜伽行者从初发心次第进趣脩行乃至方便
究竟如是次第即是从因至果由中及外之义也。
【疏】若自果地而说等者谓巳得究竟而不舍因门如
卷十 第 651c 页 X23-0651.png
是次第说者亦即以迦字在内次将野等七字次仰
等五字最在外布置之其嚩字同于阿字之体谓此
嚩字是超声八字中第四字从彼取来置住字轮中
心何所以耶谓从果起应说法利他故嚩诠言说故
即次第说迦(长)剑脚(长)行證涅槃方便故也更以轮
显示之。
【疏】又从外引入等者上约从果至因自内向外今约
从因至果自外入中轮形返上可知言更问者前字
轮品仰壤等五字在百字内今此中在最外盖随门
异说若究竟而论出入自在临时取意置之恐执一
处故令更问。
【疏】又问就行者心中等者上来所示但是所观今问
能观谓所观次第既尔故能观观行次第亦然故下
答云凡进行有次第也。
【疏】观于圆明等者上来但说字轮更有印轮身轮形
各别故若相融时即三而一即一而三随作一事三
事皆成也。
【疏】即从我心而出等者谓即是从我唧多虑知之心
而生出之当知处中之心亦复如是即内外相应之
义也。
【疏】又云法身而有自在等者此劝信也为常途说法
或云法身寂如虚空无所动作都未说具足如是之
德以为凡起神变皆是有为用者此其不了也故下
引四种之事以况之故不足疑哉。
等五字最在外布置之其嚩字同于阿字之体谓此
嚩字是超声八字中第四字从彼取来置住字轮中
心何所以耶谓从果起应说法利他故嚩诠言说故
即次第说迦(长)剑脚(长)行證涅槃方便故也更以轮
显示之。
【疏】又从外引入等者上约从果至因自内向外今约
从因至果自外入中轮形返上可知言更问者前字
轮品仰壤等五字在百字内今此中在最外盖随门
异说若究竟而论出入自在临时取意置之恐执一
处故令更问。
【疏】又问就行者心中等者上来所示但是所观今问
能观谓所观次第既尔故能观观行次第亦然故下
答云凡进行有次第也。
【疏】观于圆明等者上来但说字轮更有印轮身轮形
各别故若相融时即三而一即一而三随作一事三
事皆成也。
【疏】即从我心而出等者谓即是从我唧多虑知之心
而生出之当知处中之心亦复如是即内外相应之
义也。
【疏】又云法身而有自在等者此劝信也为常途说法
或云法身寂如虚空无所动作都未说具足如是之
德以为凡起神变皆是有为用者此其不了也故下
引四种之事以况之故不足疑哉。
卷十 第 652a 页 X23-0652.png
【疏】问漫荼罗第一院等者指转字轮漫荼也彼中作
如是说尔。
【疏】答如真言及手印等者指普通真言藏品及密印
品言如来甲等者等取如来索如来舌牙唇铎商祛
槊刀轮等方四十事皆在第四疏漫荼图位中是故
答云如真言等。
【疏】问宝幢佛是何义者此巳下有四问此初问也答
四亦尔总意即是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
竟次第即是阿阿暗恶恶(长)五字之义又是八心之
义谓宝幢是种字心开敷华是根疱芽叶华之五心
阿弥陀是成果自受用心鼓音即当果复成种之心
也。
【经】百字真言法品者百字者即前阿迦等也真言者
百字随一一字皆是真言今以阿字为真言之王故
曰真言若总取百字为真言体百字即真言故持业
立名若唯取阿字为真言体即百字是总阿字是分
别别从总以得名是百字之真言依主立号法者众
多之义即目百字所生之德名之为法百字真言之
法或法是用百字即法望前阿字为真言时真言之
百字法故曰百字真言法也。
【疏】尊是义等者尊即第一义犹如世间地居天中帝
释为第一诸世仙中梵天为第一诸圣智中佛为第
一此等第一之义从阿字生谓字上本具如是第一
德相譬如万物依空得成空本无相于无相中而现
卷十 第 652b 页 X23-0652.png
种种之形是故义依相转尊由字立耳言与前品义
同者前品即阿阇梨实智品也彼经云阿字名种子
安布诸支分乃至一切如是作是即为如来菩萨及
梵天毗纽摩醯脩罗日月天水天帝释世间主等故
云与前品义同。
【经】声从于字出等者且初偈即言声从字出者由人
心缘于字欲令他闻依喉舌腭等众缘相触而有声
出言字生于真言者即前声上屈曲差别言音而成
真言推功归本由字而生故诗序云声成文文即彰
表即同真言也又依字则有真言出生复依真言则
有悉地果法如是真言出生果法即救世者宣说救
世即佛也佛是救护世间之者如叹佛偈云等空不
动智救世大悲尊故曰真言成立果诸救世尊说也
言当知声性至行者说者上说真言之果从声建立
恐执之不舍故说对治方便如外道执声实有而是
常住令观空性若真言行者识声及果同于空性即
真言事业其相万端覈其自性皆不出于阿字本不
生句若知不出本不生句即声及空俱皆远离如是
之相即救世尊为修真言行者宣说言入于声解脱
即證三摩地者行者了知阿字门故于一切音声而
得自在即是證得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言依法布
相应至真言想者正说行者观行相应悉地之果若
依上字轮安布与心相应之时即能于一字之中分
别无量义一切众生中各现无量言说等。
同者前品即阿阇梨实智品也彼经云阿字名种子
安布诸支分乃至一切如是作是即为如来菩萨及
梵天毗纽摩醯脩罗日月天水天帝释世间主等故
云与前品义同。
【经】声从于字出等者且初偈即言声从字出者由人
心缘于字欲令他闻依喉舌腭等众缘相触而有声
出言字生于真言者即前声上屈曲差别言音而成
真言推功归本由字而生故诗序云声成文文即彰
表即同真言也又依字则有真言出生复依真言则
有悉地果法如是真言出生果法即救世者宣说救
世即佛也佛是救护世间之者如叹佛偈云等空不
动智救世大悲尊故曰真言成立果诸救世尊说也
言当知声性至行者说者上说真言之果从声建立
恐执之不舍故说对治方便如外道执声实有而是
常住令观空性若真言行者识声及果同于空性即
真言事业其相万端覈其自性皆不出于阿字本不
生句若知不出本不生句即声及空俱皆远离如是
之相即救世尊为修真言行者宣说言入于声解脱
即證三摩地者行者了知阿字门故于一切音声而
得自在即是證得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言依法布
相应至真言想者正说行者观行相应悉地之果若
依上字轮安布与心相应之时即能于一字之中分
别无量义一切众生中各现无量言说等。
卷十 第 652c 页 X23-0652.png
【疏】依于阿字等者谓依阿字故即有迦祛等诸字字
字即同虚空者重言字字一是阿字一是迦等如是
本末能所生字本既即同虚空末亦随之虽皆离相
于无相中还有去来一异因果等相故云依于阿等。
【疏】而此能生众缘等者谓此声依喉舌腭齿等缘相
待击撽而生故既从缘生则无自性如是展转推寻
能生声等喉舌唇腭等为从谁生乃从四大因缘而
得生起亦无自性如是又复推寻四大从谁而生展
转推穷至于本不生际本不生际即阿字也。
【疏】偈互相释者二行半偈初一颂彰因果次第即是
假义次之半颂明前假相举体即空次之半颂于此
假空诸众生类不了真实如言妄执故后半颂空假
双拂泯归中道又此三语皆假皆空皆中所以更互
相释故曰偈互相释也。
【疏】与此三昧等者准下疏释法是众德义非达磨义
谓依阿字众相应德而布置之众德即百字轮差别
之相谓青黄黑白等种种色方圆三角半月等种种
形依此布之名为依法或依轨持故云更问。
【疏】自他皆空等者即能生为自所生为他如是能所
俱不可得名之为空从此不可得空即见阿字本不
生理名之为从空立理也由解斯理即是住于三昧
是故此空此理皆是加持之用也。
【疏】證此理者等者引上文释成也即上云即證三摩
地等三句颂文谓證得此字轮三摩地之人能随一
卷十 第 653a 页 X23-0653.png
字之中置无量字随无量字形色各异如是相应而
观照之则举一字而百字可知是故经云故阿字等
类无量真言想也。
【疏】有此真现之字义等者此百字真言之门而有真
实显现二种字义真实字义者即是如来自然智门
法尔成就非是始生亦非如来为一类众生而创立
之乃是佛佛道同法位常住故名真实字义显现字
义者虽从法尔巳来本自成就非如世间妄计而有
要由因缘般若方便而得显现故云有此真现之字
义也。
【疏】此中但明一字等者谓有难云此上五品皆云百
字且如上说百字生品其中但以暗之一字以为真
言如何得名说百字耶以通释云此中但明一字等
【经】说菩提性品者说谓宣演腾前起故菩提性者即
真言之果体离造作分别之相菩提即性故名菩提
性前品巳说真言无相令更以虚空为喻说之是菩
提性之说故曰说菩提性等。
【疏】即腾百字等者腾者说文云传也又传者转也从
百字真言展转说也故曰即腾百字等。
【经】譬如十方虚空等者谓真言菩提之性唯有虚空
少分相似故取为喻谓十方虚空之相为万法之所
依而虚空体无所依真言亦尔为众法所依而真言
体无所依言救世者谓此真言出世间尊故言又于
空中等者又者复也复说喻也又如虚空之中有多
观照之则举一字而百字可知是故经云故阿字等
类无量真言想也。
【疏】有此真现之字义等者此百字真言之门而有真
实显现二种字义真实字义者即是如来自然智门
法尔成就非是始生亦非如来为一类众生而创立
之乃是佛佛道同法位常住故名真实字义显现字
义者虽从法尔巳来本自成就非如世间妄计而有
要由因缘般若方便而得显现故云有此真现之字
义也。
【疏】此中但明一字等者谓有难云此上五品皆云百
字且如上说百字生品其中但以暗之一字以为真
言如何得名说百字耶以通释云此中但明一字等
【经】说菩提性品者说谓宣演腾前起故菩提性者即
真言之果体离造作分别之相菩提即性故名菩提
性前品巳说真言无相令更以虚空为喻说之是菩
提性之说故曰说菩提性等。
【疏】即腾百字等者腾者说文云传也又传者转也从
百字真言展转说也故曰即腾百字等。
【经】譬如十方虚空等者谓真言菩提之性唯有虚空
少分相似故取为喻谓十方虚空之相为万法之所
依而虚空体无所依真言亦尔为众法所依而真言
体无所依言救世者谓此真言出世间尊故言又于
空中等者又者复也复说喻也又如虚空之中有多
卷十 第 653b 页 X23-0653.png
物像虽可现见而无所依之处谓虚空不作是念我
与彼等而为所依彼诸色像亦不作是念我依于空
何以故性自尔故故无所依。
【经】唯住于名趣至现见离言说者此中初一偈出虚
空之体但是名等为顺世间趣假施设故其虚空体
不可得也次之一偈释成假名同于空故谓世间名
字随应假立求其实义即同虚空俱不可得真言亦
尔体离言说毕竟无得但为诸佛以方便力令诸众
生普入佛慧从空立假从假立空众生依此而生实
见如是实见即是菩提之性离此实见外别有菩提
无有是处。
【疏】前偈云空但有名等者前偈者初偈中第三句也
后偈者次偈第二句也。
【疏】离于因缘等者如是阿字真言之体无明无暗无
昼夜差别之异即是离因缘离于如是因缘即是实
相常住如是实相常住即是大日如来之体如是大
日之体即是菩提之性如是菩提之性云何不能离
于生死耶是能离于下文生死等也。
【经】三三昧耶品者三者数名三昧耶是等持等持有
三故带数立称故曰三三昧耶品此亦腾前说也。
【疏】佛以此问是大事因缘者即同法华经开示悟入
佛知见也。
【经】有三种法至相续生者此总标也如是三种之法
若不相续则有障生不得相应不得名为三昧耶句
与彼等而为所依彼诸色像亦不作是念我依于空
何以故性自尔故故无所依。
【经】唯住于名趣至现见离言说者此中初一偈出虚
空之体但是名等为顺世间趣假施设故其虚空体
不可得也次之一偈释成假名同于空故谓世间名
字随应假立求其实义即同虚空俱不可得真言亦
尔体离言说毕竟无得但为诸佛以方便力令诸众
生普入佛慧从空立假从假立空众生依此而生实
见如是实见即是菩提之性离此实见外别有菩提
无有是处。
【疏】前偈云空但有名等者前偈者初偈中第三句也
后偈者次偈第二句也。
【疏】离于因缘等者如是阿字真言之体无明无暗无
昼夜差别之异即是离因缘离于如是因缘即是实
相常住如是实相常住即是大日如来之体如是大
日之体即是菩提之性如是菩提之性云何不能离
于生死耶是能离于下文生死等也。
【经】三三昧耶品者三者数名三昧耶是等持等持有
三故带数立称故曰三三昧耶品此亦腾前说也。
【疏】佛以此问是大事因缘者即同法华经开示悟入
佛知见也。
【经】有三种法至相续生者此总标也如是三种之法
若不相续则有障生不得相应不得名为三昧耶句
卷十 第 653c 页 X23-0653.png
若是相续即得无障㝵即此相续无㝵是为相应具
此三法即得名为三昧耶句故曰有三种等。
【经】初心不观自性等者即第一三昧耶句此但发心
求佛而未具观照之慧即阿字也言从此发慧至
正觉句者即第二三昧耶句也由依最初菩提心故
即有如实智生而能决断拣择是处非处等一乘是
处二乘非处由能决了是非境故则能远离无尽分
别之网即长声阿字也如前阿字心傍加长声画
故即是智生又秘密主至悲自在转者是第三三昧
耶句谓从此了真假巳于一切众生发起大悲之心
作是思惟一切众生皆同此性云何不自了知唐受
生死今我巳自觉了应当普为众生开佛知见皆使
与我无异即伊上伊至污奥等三昧行句
如上次第即大愿大智大悲三心也。
【疏】由见实故非实等者行者第三三昧耶中了知诸
法真实之相离于虚妄唯是阿字本不生体即于一
切众生而起大悲之心以一切众生皆同此性而不
自了知唐受生死轮回无际欲为彼等开佛知见与
我无异即于真实相中发起大悲如是行者若于尔
时见有真实之相乃非真实自證之际若除妄见实
相自现非从外有法来入身中也此三昧耶义非同
上来因观有相而入无相直观法界平等平等无缘
之大悲也。
【疏】上说此经有等者此释疑也上来所说此经从始
此三法即得名为三昧耶句故曰有三种等。
【经】初心不观自性等者即第一三昧耶句此但发心
求佛而未具观照之慧即阿字也言从此发慧至
正觉句者即第二三昧耶句也由依最初菩提心故
即有如实智生而能决断拣择是处非处等一乘是
处二乘非处由能决了是非境故则能远离无尽分
别之网即长声阿字也如前阿字心傍加长声画
故即是智生又秘密主至悲自在转者是第三三昧
耶句谓从此了真假巳于一切众生发起大悲之心
作是思惟一切众生皆同此性云何不自了知唐受
生死今我巳自觉了应当普为众生开佛知见皆使
与我无异即伊上伊至污奥等三昧行句
如上次第即大愿大智大悲三心也。
【疏】由见实故非实等者行者第三三昧耶中了知诸
法真实之相离于虚妄唯是阿字本不生体即于一
切众生而起大悲之心以一切众生皆同此性而不
自了知唐受生死轮回无际欲为彼等开佛知见与
我无异即于真实相中发起大悲如是行者若于尔
时见有真实之相乃非真实自證之际若除妄见实
相自现非从外有法来入身中也此三昧耶义非同
上来因观有相而入无相直观法界平等平等无缘
之大悲也。
【疏】上说此经有等者此释疑也上来所说此经从始
卷十 第 654a 页 X23-0654.png
暨终明皆为显三句之义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
方便为究竟云何此中却以智当第二为根大悲第
三耶故下释前来但说菩提心为因不分心智前后
二别今此义分心智成三三昧耶是故先以实智照
了是非然后生起大悲即智为其根大悲却为第三
如是次第义相成顺故不相违。
【疏】即是安住诸子等者即是者指法辞也指此即是
涅槃经中安住诸子秘密藏中之义也涅槃经云诸
比丘譬如大地诸仙药草为众生用我法亦尔出生
妙善甘露法味而为众生种种烦恼病之良药我今
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
藏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
若并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
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
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
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
涅槃如世伊字此经之意欲令众生知三解脱一相
无异犹如伊字安住其中如我无异此中亦尔将三
三昧配三解脱故云即是安住诸子等。
【疏】前别时解等者(注也)今注文辨上二行疏谓初行从
佛有法从法有僧如是次第差别之相娑么也体各
别故名为别相三宝次第二行此三即一体等是一
体三宝即娑么也合成一义但名为等更无二相故
云前别等。
方便为究竟云何此中却以智当第二为根大悲第
三耶故下释前来但说菩提心为因不分心智前后
二别今此义分心智成三三昧耶是故先以实智照
了是非然后生起大悲即智为其根大悲却为第三
如是次第义相成顺故不相违。
【疏】即是安住诸子等者即是者指法辞也指此即是
涅槃经中安住诸子秘密藏中之义也涅槃经云诸
比丘譬如大地诸仙药草为众生用我法亦尔出生
妙善甘露法味而为众生种种烦恼病之良药我今
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
藏中入于涅槃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伊字三点
若并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
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
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
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
涅槃如世伊字此经之意欲令众生知三解脱一相
无异犹如伊字安住其中如我无异此中亦尔将三
三昧配三解脱故云即是安住诸子等。
【疏】前别时解等者(注也)今注文辨上二行疏谓初行从
佛有法从法有僧如是次第差别之相娑么也体各
别故名为别相三宝次第二行此三即一体等是一
体三宝即娑么也合成一义但名为等更无二相故
云前别等。
卷十 第 654b 页 X23-0654.png
【疏】此中三三等者谓初三三昧耶从阿字菩提心至
于恶字涅槃展转相承次第不差即是阿阿暗恶恶
五字之义也言谓一类众生佛等者此明最后方便
长恶字之义谓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因缘不同而有
四种如瑜伽云一者若见诸佛及诸菩萨不可思议
神变威力而能发心二者依于无上正等菩提微妙
正法闻巳深信而能发心二者虽不见闻诸佛神变
微妙正法而见一切菩萨藏法将欲灭没见是事巳
便作是念菩萨藏法能灭无量众生大苦我应住持
菩萨藏法而乃发心四者或一类众生虽不见闻正
法欲灭而于末劫末世末时见诸浊恶众生身心十
随烦恼之所恼乱谓多愚痴多无忏悔多诸悭嫉多
诸忧苦多诸粗重多诸烦恼多诸恶行多诸放逸多
诸懈怠多诸不信见是事巳便作是念大浊恶世于
今正起诸随烦恼所恼乱时能发下劣声闻独觉菩
提心者尚难可得况于无上正等菩提能发心者我
应发大菩提心今此恶世无量有情随学于我起菩
提愿由见末劫难得发心增上力故于大菩提深生
信解因斯发起大菩提心等。
【疏】对此旨异名等者此中说住三三昧耶则不著一
切妄执即是离一切障之大宗旨即宗也若对望此
宗之外更有别异名句是起障之由谓不欲等故曰
对此旨异名等。
【疏】所谓不著一切妄执者一切妄执即是初住心品
卷十 第 654c 页 X23-0654.png
中粗细极细三妄执也。
【疏】谓不欲等者欲者乐欲希望为性由具此故即于
真言悉地而能脩趣今既不生乐欲之心即是障生
之由也无希望名为不欲懈怠者以懒堕为性虽有
乐欲之心而不勤求犹如钻火未热数息华严经云
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
不信者唯识论云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前
云不欲今言不信其相云何由不欲故不起悕望由
不信故而生毁谤行解异故。
【疏】不得饮酒等者谓饮酒为障生之缘故不得饮生
诸不善即智论说有三十六失一恶颜色二少气力
三现瞋怒四坏田业五致疾六阙习诵七恶名闻八
智慧灭九误贤良十堕恶趣乃至三十六后世多愚
痴故不得饮。
【疏】当敷草藉等者此草藉经中但言及寝床上表诫
慎之极也人既不得寝于床上必藉以吉祥茅又是
此中相应之事故义加之。
【疏】说如来品等者亦腾上菩提性品谓彼品菩提性
但有言说离一切相犹如虚空非地水火风非日月
众曜非昼夜时分年岁劫数等乃至云若无如是等
种种世间分别于彼常勤脩求一切智句金刚手闻
佛作如是说为未悟者断疑网故说偈问佛云何为
如来佛还依虚空作假名说之故曰说如来品。
【经】菩提虚空相等者此有四行半颂答金刚手四问
【疏】谓不欲等者欲者乐欲希望为性由具此故即于
真言悉地而能脩趣今既不生乐欲之心即是障生
之由也无希望名为不欲懈怠者以懒堕为性虽有
乐欲之心而不勤求犹如钻火未热数息华严经云
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
不信者唯识论云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前
云不欲今言不信其相云何由不欲故不起悕望由
不信故而生毁谤行解异故。
【疏】不得饮酒等者谓饮酒为障生之缘故不得饮生
诸不善即智论说有三十六失一恶颜色二少气力
三现瞋怒四坏田业五致疾六阙习诵七恶名闻八
智慧灭九误贤良十堕恶趣乃至三十六后世多愚
痴故不得饮。
【疏】当敷草藉等者此草藉经中但言及寝床上表诫
慎之极也人既不得寝于床上必藉以吉祥茅又是
此中相应之事故义加之。
【疏】说如来品等者亦腾上菩提性品谓彼品菩提性
但有言说离一切相犹如虚空非地水火风非日月
众曜非昼夜时分年岁劫数等乃至云若无如是等
种种世间分别于彼常勤脩求一切智句金刚手闻
佛作如是说为未悟者断疑网故说偈问佛云何为
如来佛还依虚空作假名说之故曰说如来品。
【经】菩提虚空相等者此有四行半颂答金刚手四问
卷十 第 655a 页 X23-0655.png
初一颂答云何名菩萨问次一颂半答云何说名佛
问次有一颂答云何人中尊问后一颂答云何为如
来问此答问不次第也。
【疏】此义经中阙文等者此答金刚手问云何人中尊
经中阙少其文疏主乃引馀经或论而答之耳故曰
此义经中阙文等今详疏意为经中问二颂半前颂
结云故名为正觉次颂结云故号三菩提俱是答问
云何为正觉却少答云何人中尊问然其经文有似
不阙谓金刚既伸四问如来必乘四答窃谓次颂即
是答云何人中尊问谓第三句颂云成佛十智力故
何以知此句是答人中尊谓如叹佛偈云十力世尊
希甚有又云正觉十力尊既成正觉须具十力号为
人中之尊此理可通又无阙文之失更请详之。
【疏】虽不云无明等者前疏中牒经云慧害于彼何故
今言无明耶前顺梵本但言彼今顺唐经云无明梵
本虽无义必有之上来多有如是体例故云虽不云
等。
【疏】此自證境等者谓自證境界即是法界实际平等
出过语言之道名之为如住如斯理名之为来又如
佛之理如也自然而證来也故曰如来。
【经】世出世护摩法品等者上来入漫荼罗品为弟子
作灌顶时巳说护摩加持供养之法又于秘密漫荼
问答内外浅深二种护摩之法今别为一品说者于
漫荼罗众多支分中别属一种支分又为竺乾诸外
问次有一颂答云何人中尊问后一颂答云何为如
来问此答问不次第也。
【疏】此义经中阙文等者此答金刚手问云何人中尊
经中阙少其文疏主乃引馀经或论而答之耳故曰
此义经中阙文等今详疏意为经中问二颂半前颂
结云故名为正觉次颂结云故号三菩提俱是答问
云何为正觉却少答云何人中尊问然其经文有似
不阙谓金刚既伸四问如来必乘四答窃谓次颂即
是答云何人中尊问谓第三句颂云成佛十智力故
何以知此句是答人中尊谓如叹佛偈云十力世尊
希甚有又云正觉十力尊既成正觉须具十力号为
人中之尊此理可通又无阙文之失更请详之。
【疏】虽不云无明等者前疏中牒经云慧害于彼何故
今言无明耶前顺梵本但言彼今顺唐经云无明梵
本虽无义必有之上来多有如是体例故云虽不云
等。
【疏】此自證境等者谓自證境界即是法界实际平等
出过语言之道名之为如住如斯理名之为来又如
佛之理如也自然而證来也故曰如来。
【经】世出世护摩法品等者上来入漫荼罗品为弟子
作灌顶时巳说护摩加持供养之法又于秘密漫荼
问答内外浅深二种护摩之法今别为一品说者于
漫荼罗众多支分中别属一种支分又为竺乾诸外
卷十 第 655b 页 X23-0655.png
道辈皆执世间火法以为究竟故我世尊悯彼事火
之徒及顺大本别为一品依于事理而广说之护摩
是总世出世是别总从别以彰名是世出世之护摩
作依主释又法乃轨持亦分总别作释准知故曰世
出世护摩法品也。
【疏】外典净行等者对佛法外所有教典皆名外典今
取净行韦陀论中火祠之法即是事火婆罗门法也
韦陀正云吠陀此方云明外道明论而有四种谓声
明因明工巧明医方咒术明此火祠法四明之中何
明所摄然火祠法咒术所摄何以故彼等亦有真言
法故彼之真言何人所说自在天等之所说故故云
外典净行等。
【疏】第一名为智火等者即释经云智火最为初名大
因陀罗此中方名称三字是释名大因陀罗也梵语
因陀罗或名尊主或名字方今取字方即金刚地轮
也故云方名称也。
【疏】此杵头有四角形者如寻常塑画金刚神手所执
者名降魔杵是也。
【疏】而诵智火真言等者谓即以智火之名而作真言
所谓惹那阿屹曩(二合)曳是也惹那智也阿屹曩火也。
【疏】初发菩提心等者辨火之次第也前是菩提心即
阿字也此第二即大悲为根长阿字也此疏主之深
意应更例成下十种火即下伊(上)伊乃至暗恶十二
字也何以知然谓第十二火名迷惑即是所作巳办
之徒及顺大本别为一品依于事理而广说之护摩
是总世出世是别总从别以彰名是世出世之护摩
作依主释又法乃轨持亦分总别作释准知故曰世
出世护摩法品也。
【疏】外典净行等者对佛法外所有教典皆名外典今
取净行韦陀论中火祠之法即是事火婆罗门法也
韦陀正云吠陀此方云明外道明论而有四种谓声
明因明工巧明医方咒术明此火祠法四明之中何
明所摄然火祠法咒术所摄何以故彼等亦有真言
法故彼之真言何人所说自在天等之所说故故云
外典净行等。
【疏】第一名为智火等者即释经云智火最为初名大
因陀罗此中方名称三字是释名大因陀罗也梵语
因陀罗或名尊主或名字方今取字方即金刚地轮
也故云方名称也。
【疏】此杵头有四角形者如寻常塑画金刚神手所执
者名降魔杵是也。
【疏】而诵智火真言等者谓即以智火之名而作真言
所谓惹那阿屹曩(二合)曳是也惹那智也阿屹曩火也。
【疏】初发菩提心等者辨火之次第也前是菩提心即
阿字也此第二即大悲为根长阿字也此疏主之深
意应更例成下十种火即下伊(上)伊乃至暗恶十二
字也何以知然谓第十二火名迷惑即是所作巳办
卷十 第 655c 页 X23-0655.png
处寂灭道场即恶字故由是理趣至论护摩旨归之
处字轮是也智者应思。
【疏】其色青也等者谓此尊坐风坛中手执白巾如天
衣形既言互执白巾如天衣形应云其色白也而言
青者即与白巾不相扶顺故令更问今详此中当阿
毗遮噜迦法即降伏法也凡作降伏不应用白色应
云手执青巾又释言其色青者不是衣形作其青色
为此火尊作风燥形故云其色青也乃至更问。
【疏】此是金刚轮同类者如漫荼罗第三院有金刚众
印所谓金刚钩金刚索金刚刀金刚轮金刚戟斧之
类是此轮类故以为名。
【疏】受食火名等者受谓受得食谓火食劫罗微云时
即受得火食之时也言更问者谓前四十四种火中
第四十二云若授诸火时所谓薄叉火前用授与之
字今用领受字则意有别若依事相解时谓以种种
火食奈彼火天用此授字若依真实解时谓是内證
智火充满法身之义用此受字上下更互故令更问
言作持巳者此巳字无用本是梵书字故下行云
以唵字声此间巳字亦合是字从初抄写者不识
梵字以巳字替却唵字故也。
【经】随其自形色者如上火神各各形色谓多发眇目
乃至唵字为[(留-田)-刀+ㄗ][(留-田)-刀+ㄗ]形也黄赤黑白等色递相形待对
他称自故曰随其自等。
【疏】一性而具三等者谓随息灾增益性类各具三事
处字轮是也智者应思。
【疏】其色青也等者谓此尊坐风坛中手执白巾如天
衣形既言互执白巾如天衣形应云其色白也而言
青者即与白巾不相扶顺故令更问今详此中当阿
毗遮噜迦法即降伏法也凡作降伏不应用白色应
云手执青巾又释言其色青者不是衣形作其青色
为此火尊作风燥形故云其色青也乃至更问。
【疏】此是金刚轮同类者如漫荼罗第三院有金刚众
印所谓金刚钩金刚索金刚刀金刚轮金刚戟斧之
类是此轮类故以为名。
【疏】受食火名等者受谓受得食谓火食劫罗微云时
即受得火食之时也言更问者谓前四十四种火中
第四十二云若授诸火时所谓薄叉火前用授与之
字今用领受字则意有别若依事相解时谓以种种
火食奈彼火天用此授字若依真实解时谓是内證
智火充满法身之义用此受字上下更互故令更问
言作持巳者此巳字无用本是梵书字故下行云
以唵字声此间巳字亦合是字从初抄写者不识
梵字以巳字替却唵字故也。
【经】随其自形色者如上火神各各形色谓多发眇目
乃至唵字为[(留-田)-刀+ㄗ][(留-田)-刀+ㄗ]形也黄赤黑白等色递相形待对
他称自故曰随其自等。
【疏】一性而具三等者谓随息灾增益性类各具三事
卷十 第 656a 页 X23-0656.png
一火二火天三行者之身此三虽各各性而举一全
收故云一性等言三处合为一者即此三事要合为
一谓火不异神神不异身若不和合为一则不名为
平等不得名为相应若失平等相应之义而获悉地
者无有是处也。
【疏】上文如意等者上外护摩所有火神形色及药物
炉薪等须得识其性类谓火神有喜怒白赤等药有
辛苦甘甜等炉有方圆三角等薪有香臭刺滑等随
此性类随此作息灾增益降伏上中下事业则随意
成就若不得此火法火法即护摩法三种成就无由
得成言内法亦相况耳者今此作内慧火之法比况
外法而作之亦得随意成就故曰上文等。
【疏】非如世间等者今此火名忿怒者即是大悲心中
现起忿怒之相不同世间常人所起世间忿怒依对
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即瞋一分而为其体今从
悲心照了忿之实性即以悲为其体如大悲漫荼罗
从中胎流出外第三院如来部以不动尊为忿怒金
刚部月黡尊为忿怒莲华部毗俱胝为忿怒以此等
忿怒之火降伏无始无明等魔引入中胎皆见遮那
如是解时即是以忿怒火作降伏法故曰非如世间
等。
【疏】四面各一相接等者(注也)于炉四面各画一三钴金
刚其金刚钴峰相接如八印等者即秘密八印品及
漫荼罗品也。
收故云一性等言三处合为一者即此三事要合为
一谓火不异神神不异身若不和合为一则不名为
平等不得名为相应若失平等相应之义而获悉地
者无有是处也。
【疏】上文如意等者上外护摩所有火神形色及药物
炉薪等须得识其性类谓火神有喜怒白赤等药有
辛苦甘甜等炉有方圆三角等薪有香臭刺滑等随
此性类随此作息灾增益降伏上中下事业则随意
成就若不得此火法火法即护摩法三种成就无由
得成言内法亦相况耳者今此作内慧火之法比况
外法而作之亦得随意成就故曰上文等。
【疏】非如世间等者今此火名忿怒者即是大悲心中
现起忿怒之相不同世间常人所起世间忿怒依对
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即瞋一分而为其体今从
悲心照了忿之实性即以悲为其体如大悲漫荼罗
从中胎流出外第三院如来部以不动尊为忿怒金
刚部月黡尊为忿怒莲华部毗俱胝为忿怒以此等
忿怒之火降伏无始无明等魔引入中胎皆见遮那
如是解时即是以忿怒火作降伏法故曰非如世间
等。
【疏】四面各一相接等者(注也)于炉四面各画一三钴金
刚其金刚钴峰相接如八印等者即秘密八印品及
漫荼罗品也。
卷十 第 656b 页 X23-0656.png
【疏】如悉地中说者苏悉地经品第二十中。
【疏】没栗(二合)荼火者此云和合即十二火中第五火天
名也。
【疏】当准上文取风燥等者上文忿怒火作息灾事文
也。
【经】说本尊三昧品者说谓演说本尊通目漫荼诸圣
随行者本所宗主故名为本尊本尊有二一者净形
谓离相故二者非净谓有相故三昧亦有二种一者
有想能成有相悉地二者非想能成无相悉地今毗
卢遮那腾金刚手向来所问而演说之故曰说本尊
三昧品等。
【疏】亦如方珠向月等者此中方珠圆镜喻行者之信
心日月喻诸佛之誓愿若行者信心不疑如来誓愿
必应引此喻者要人生信兼明感应难思问世间方
珠圆镜对于日月水出火生现见无疑今睹真言之
流信心修持罕获證验其为于何耶答诸佛本誓必
不徒施但以信行之者多信真言之功德少依真言
之方便虽有信心心犹杂染譬如虽有镜珠尘昏垢
翳纵曦朗魄辉影不得入火水之应终无得理佛说
因缘如声起响因缘既乖悉地何有况佛说真言有
二种成就一者世间二者出世二种成就皆有法轨
若求世间成就准此经七卷说略具五缘一者先当
具持三昧耶学处即是身三语四意三浅略深秘十
种之戒二者次应增益守护清净之行即是常脩五
卷十 第 656c 页 X23-0656.png
悔每日三时如瑜伽法礼敬诸佛说悔众罪舍身奉
施发菩提心随喜劝请乃至回向修习三三昧耶金
刚甲冑净法界心如来大护净除魔事之法三者脩
供养仪式先观罗字门自净心地及道场秽土以五
字起五轮等然后召请结界(云云)四者起利益无尽众
生之心当住瑜伽座脩持诵之法转种子字作本尊
身乃至善住落叉等第五出道场时更有众多行法
谓奉送解界乃至诸馀善品调伏其心于一一时中
不亏法则如彼广说若于如上五种法轨一一不亏
乃得世间成就苟有所阙世间小分成就尚不能获
何况出世佛果大悉地耶。
问现有行用真言之者
袪邪起病句呼发遣哑者得语岂非真言威力乎。
答大悲经云此大悲心咒于枯树尚能生华果况此
事耶但由去圣途远人心浇伪初闻真言功德实生
忻慕讽玩曰久心生邪僻或求世利或要人归起种
种思念或欲知他之事或欲令人病差心既不正鬼
遂得便人既得利鬼多得敌故摩诃止观云鬼不能
著人由人心邪鬼乃得便乘人心念遂与其力便能
知一人多人之事能除一人多人之病不晓之徒谓
之为圣缘此之知为圣知耶为鬼等知耶非是圣知
非真言知乃是鬼知其人自不觉了亦自疑惑或不
疑惑起于胜解又谓他人不能生于见著怀增上慢
若因续经教或知识告语此是不应宜速舍弃若不
速弃久久损人牵入恶道且斯经始终不出三心谓
施发菩提心随喜劝请乃至回向修习三三昧耶金
刚甲冑净法界心如来大护净除魔事之法三者脩
供养仪式先观罗字门自净心地及道场秽土以五
字起五轮等然后召请结界(云云)四者起利益无尽众
生之心当住瑜伽座脩持诵之法转种子字作本尊
身乃至善住落叉等第五出道场时更有众多行法
谓奉送解界乃至诸馀善品调伏其心于一一时中
不亏法则如彼广说若于如上五种法轨一一不亏
乃得世间成就苟有所阙世间小分成就尚不能获
何况出世佛果大悉地耶。
问现有行用真言之者
袪邪起病句呼发遣哑者得语岂非真言威力乎。
答大悲经云此大悲心咒于枯树尚能生华果况此
事耶但由去圣途远人心浇伪初闻真言功德实生
忻慕讽玩曰久心生邪僻或求世利或要人归起种
种思念或欲知他之事或欲令人病差心既不正鬼
遂得便人既得利鬼多得敌故摩诃止观云鬼不能
著人由人心邪鬼乃得便乘人心念遂与其力便能
知一人多人之事能除一人多人之病不晓之徒谓
之为圣缘此之知为圣知耶为鬼等知耶非是圣知
非真言知乃是鬼知其人自不觉了亦自疑惑或不
疑惑起于胜解又谓他人不能生于见著怀增上慢
若因续经教或知识告语此是不应宜速舍弃若不
速弃久久损人牵入恶道且斯经始终不出三心谓
卷十 第 657a 页 X23-0657.png
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满此三心由诸三密谓身密
语密意密此三秘密即是契印真言本尊如是契印
不得专作真言不得辄诵本尊不得擅观须入坛场
从师禀受若近春池求如意珠要具方便乃擭的宝
勿竞执瓦砾作真琉璃又勿辄操利刀返伤其体知
之慎之故须外依五法内住三昧若不如是则方珠
圆镜之缘不相干耳。
【疏】私谓或可初得等者前约依画像观名为有形从
心显现名为无形今时疏主特谓从心现者名为有
形复以此形作镜像观之四句不生名为无相此即
是为深观缘生耳故曰私谓等。
【疏】私谓此三非等者疏主更依行之次第释之如是
次第各有净非净二种行相谓经初观字声有二种
相次观尊形又二种相谓渐细又细今次不约缘而
观又细言又有杂不净者三事别观名杂总观名不
杂言纯净者若由非净引入于净非是纯净本来离
染名为纯净故曰私谓等。
【疏】然须有本等者即阿字也如上所明行之次第
先约别别缘起之观具见漫荼罗境界一一不谬然
后依般若以无所得为方便洗拂净除即得成就法
界不思议缘起大用言若不知行之等者若不先识
知行之次第但祇观彼般若之文多分错会经意直
尔入空不依本而入名无直尔本谓阿字阿是本不
生菩提心大悲方便之所生处次有长阿等行由阿
语密意密此三秘密即是契印真言本尊如是契印
不得专作真言不得辄诵本尊不得擅观须入坛场
从师禀受若近春池求如意珠要具方便乃擭的宝
勿竞执瓦砾作真琉璃又勿辄操利刀返伤其体知
之慎之故须外依五法内住三昧若不如是则方珠
圆镜之缘不相干耳。
【疏】私谓或可初得等者前约依画像观名为有形从
心显现名为无形今时疏主特谓从心现者名为有
形复以此形作镜像观之四句不生名为无相此即
是为深观缘生耳故曰私谓等。
【疏】私谓此三非等者疏主更依行之次第释之如是
次第各有净非净二种行相谓经初观字声有二种
相次观尊形又二种相谓渐细又细今次不约缘而
观又细言又有杂不净者三事别观名杂总观名不
杂言纯净者若由非净引入于净非是纯净本来离
染名为纯净故曰私谓等。
【疏】然须有本等者即阿字也如上所明行之次第
先约别别缘起之观具见漫荼罗境界一一不谬然
后依般若以无所得为方便洗拂净除即得成就法
界不思议缘起大用言若不知行之等者若不先识
知行之次第但祇观彼般若之文多分错会经意直
尔入空不依本而入名无直尔本谓阿字阿是本不
生菩提心大悲方便之所生处次有长阿等行由阿
卷十 第 657b 页 X23-0657.png
等行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證入大空暗字之点若
但从阿字菩提心不假长阿等行之次第直趣暗字
大空之理即是顿顿失于圆顿之道理也以我禅师
造此义释弘阐秘藏意为和会南北二宗同入法界
字门舍染无染之异离拂不拂之殊表于三藏随录
之外特加珍释故曰私谓。
【经】说无相三昧品者亦腾上说也真言行者依上三
昧观行虽现得身口意奇妙无相境界以未离心之
戏论今总结会令入此中观身口意真言实相入初
法明道即是毕竟无相三昧故曰说无相三昧品。
【疏】然犹是三昧等者梵语三摩地此云等持体离沉
掉曰等专注一境曰持通因及果因通定散果位唯
定皆唯有心梵云三摩钵底此名等至是入證之义
通有无心即是今此入三平等观也。
【疏】心是清净心等者此心离一切相于三昧求不可
得犹如虚空离诸障染名清净心凡夫依自我分而
生颠倒起诸分别即是意也今无相三昧从心生耶
从意生耶不从心生不从意出亦不共生三处求之
俱不可得从于真言法界因缘而得生起虽从法界
因缘而得生起犹如幻梦实不可得故曰心是清净
等。
【疏】著是空法多生异见等者如上凡观察时先从有
相入于无相若不从有相直尔入空即失大悲万行
依何方便而得入空若著如是空法多生异见颇见
但从阿字菩提心不假长阿等行之次第直趣暗字
大空之理即是顿顿失于圆顿之道理也以我禅师
造此义释弘阐秘藏意为和会南北二宗同入法界
字门舍染无染之异离拂不拂之殊表于三藏随录
之外特加珍释故曰私谓。
【经】说无相三昧品者亦腾上说也真言行者依上三
昧观行虽现得身口意奇妙无相境界以未离心之
戏论今总结会令入此中观身口意真言实相入初
法明道即是毕竟无相三昧故曰说无相三昧品。
【疏】然犹是三昧等者梵语三摩地此云等持体离沉
掉曰等专注一境曰持通因及果因通定散果位唯
定皆唯有心梵云三摩钵底此名等至是入證之义
通有无心即是今此入三平等观也。
【疏】心是清净心等者此心离一切相于三昧求不可
得犹如虚空离诸障染名清净心凡夫依自我分而
生颠倒起诸分别即是意也今无相三昧从心生耶
从意生耶不从心生不从意出亦不共生三处求之
俱不可得从于真言法界因缘而得生起虽从法界
因缘而得生起犹如幻梦实不可得故曰心是清净
等。
【疏】著是空法多生异见等者如上凡观察时先从有
相入于无相若不从有相直尔入空即失大悲万行
依何方便而得入空若著如是空法多生异见颇见
卷十 第 657c 页 X23-0657.png
今时僧俗之流不能广披教藏闻说顿宗便拨次第
不依门庭又顺懒恣染恚之心展转学习如犬橹吠
故我。
天祐皇帝圣哲在躬睿摸出俗穷性相二教
擅南北两宗戒勖斯流须示佳句曰欲学禅宗先趣
圆亦非著有离空边如今毁相废修行不久三涂在
目前乐道之流宜书诸绅尔故曰著是空等。
【疏】今此品合次六十心说等者一切过患不出身心
二相若欲离此二见相应须深脩观察十缘生句引
入平等中道于一切都无自性故上疏云一一皆缘
生次第除说之。
【疏】既云一一皆缘生次第说之者何不次六十心十
缘生句说之巳上妨难下通释云说义次第等。
【经】世出世持诵品者亦腾前说之也谓前诸品说真
言悉地念诵之法不过二种即有相无相有相名世
间无相出世间但是略说仍未具足今于斯品具决
择之别为一品故曰世出世等。
【疏】有所阙支分者若异此作意心念诵及出入息念
诵则有阙少真言支分之过如人一身有四支分阙
一不可持诵亦尔若异此者即阙支分亦为不可失
成就故又阙支分者谓真言之体依字及声而得建
立字具字缘字界声分长声短声谓字有点画而不
取声有平侧而不依等等取不依句逗皆名阙支念
诵也。
【疏】以内外相应分之有四者出世为内世间为外各
不依门庭又顺懒恣染恚之心展转学习如犬橹吠
故我。
天祐皇帝圣哲在躬睿摸出俗穷性相二教
擅南北两宗戒勖斯流须示佳句曰欲学禅宗先趣
圆亦非著有离空边如今毁相废修行不久三涂在
目前乐道之流宜书诸绅尔故曰著是空等。
【疏】今此品合次六十心说等者一切过患不出身心
二相若欲离此二见相应须深脩观察十缘生句引
入平等中道于一切都无自性故上疏云一一皆缘
生次第除说之。
【疏】既云一一皆缘生次第说之者何不次六十心十
缘生句说之巳上妨难下通释云说义次第等。
【经】世出世持诵品者亦腾前说之也谓前诸品说真
言悉地念诵之法不过二种即有相无相有相名世
间无相出世间但是略说仍未具足今于斯品具决
择之别为一品故曰世出世等。
【疏】有所阙支分者若异此作意心念诵及出入息念
诵则有阙少真言支分之过如人一身有四支分阙
一不可持诵亦尔若异此者即阙支分亦为不可失
成就故又阙支分者谓真言之体依字及声而得建
立字具字缘字界声分长声短声谓字有点画而不
取声有平侧而不依等等取不依句逗皆名阙支念
诵也。
【疏】以内外相应分之有四者出世为内世间为外各
卷十 第 658a 页 X23-0658.png
各相应分成四别谓内外各二合为四种外二种者
字印身心行者观此识其本性知印即字字即身而
心湛然都合为一是念诵也又此字者即是真言之
体观此为出入息以此资身名出入息念诵是为外
二念诵内准应知故曰以内外相应等。
【疏】右此内外相应等者右此者对左称右指前所牒
经文在解释之右也言即四色是者色谓色类色类
有四故云即四色是也。
【疏】诵三落叉等者此三落叉义如前数说随念诵有
多种所谓落叉者遍数也即三亿名三落叉又落叉
是时分即晨午昏等时寒热雨等分名三落叉又落
叉是现相即煖烟光三种相现也又落叉是增益等
谓煖相现即作息灾烟相现即作降伏光相现即作
增益此总名世间三落义义故曰诵三落义等。
【疏】我于种种经教等者谓我即佛自指也我于种种
经教者即一大时教名为种种凡说落叉多名为数
然此之数义是有馀未尽之词也是未尽理之说也。
【疏】三功德生等者行者见三实相时除身口意之三
垢得佛身口意之三德即分證如来之功德。
【疏】如文殊经中等者今引此二经习射之法释此垛
义辨真言观行渐次之义也如习射者初时注意在
的射未熟故初须远垛次渐近之后能中的如次亦
是身实相语实相意实相三落义也言如文殊经者
彼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入不可思议定不文殊师
字印身心行者观此识其本性知印即字字即身而
心湛然都合为一是念诵也又此字者即是真言之
体观此为出入息以此资身名出入息念诵是为外
二念诵内准应知故曰以内外相应等。
【疏】右此内外相应等者右此者对左称右指前所牒
经文在解释之右也言即四色是者色谓色类色类
有四故云即四色是也。
【疏】诵三落叉等者此三落叉义如前数说随念诵有
多种所谓落叉者遍数也即三亿名三落叉又落叉
是时分即晨午昏等时寒热雨等分名三落叉又落
叉是现相即煖烟光三种相现也又落叉是增益等
谓煖相现即作息灾烟相现即作降伏光相现即作
增益此总名世间三落义义故曰诵三落义等。
【疏】我于种种经教等者谓我即佛自指也我于种种
经教者即一大时教名为种种凡说落叉多名为数
然此之数义是有馀未尽之词也是未尽理之说也。
【疏】三功德生等者行者见三实相时除身口意之三
垢得佛身口意之三德即分證如来之功德。
【疏】如文殊经中等者今引此二经习射之法释此垛
义辨真言观行渐次之义也如习射者初时注意在
的射未熟故初须远垛次渐近之后能中的如次亦
是身实相语实相意实相三落义也言如文殊经者
彼经云佛告文殊师利汝入不可思议定不文殊师
卷十 第 658b 页 X23-0658.png
利白佛言不也世尊若我入不可思议定者我则成
可思议世尊心无心我云何当入不可思议定复次
世尊我初发菩萨意言我当入不可思议定世尊我
于今日无此意当入不可思议定世尊如初学射先
作是意我当射叶射叶成巳复作是念我当射皮射
皮成巳复作是念我当射木射木成巳复作是念我
当射铁射铁成巳无复前意随其前中皆能彻过我
亦如是首初发意求入不可思议定今无此意我当
入不可思议定何以故此定不可思议故言首楞严
三昧亦尔者彼经云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
学首楞严三昧当云何学佛告坚意譬如学射先射
大准射大准巳学射小准射小准巳次学射的学射
的巳次学射枝学射枝巳学射百毛射百毛巳学射
十毛射十毛巳学射一毛射一毛巳学射百分毛之
一分能射是巳名为善射随意不空是人若欲于夜
闇中所闻音声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如是
坚意菩萨欲学首楞严三昧先当学爱乐心学爱乐
心巳当学染心学染心巳当学大慈学大慈巳当学
大悲学大悲巳当学四圣梵行所谓慈悲喜舍学四
圣梵行巳当学报德最上五通常自随身学是通巳
尔时便能成就六波罗蜜等。
【疏】虽发心修行等者此同涅槃一阐提辈梵语一阐
提此是乐欲义乐生死断善根谓入漫荼罗不受三
昧耶即是无种性人故涅槃经云无种性人无种性
可思议世尊心无心我云何当入不可思议定复次
世尊我初发菩萨意言我当入不可思议定世尊我
于今日无此意当入不可思议定世尊如初学射先
作是意我当射叶射叶成巳复作是念我当射皮射
皮成巳复作是念我当射木射木成巳复作是念我
当射铁射铁成巳无复前意随其前中皆能彻过我
亦如是首初发意求入不可思议定今无此意我当
入不可思议定何以故此定不可思议故言首楞严
三昧亦尔者彼经云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
学首楞严三昧当云何学佛告坚意譬如学射先射
大准射大准巳学射小准射小准巳次学射的学射
的巳次学射枝学射枝巳学射百毛射百毛巳学射
十毛射十毛巳学射一毛射一毛巳学射百分毛之
一分能射是巳名为善射随意不空是人若欲于夜
闇中所闻音声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如是
坚意菩萨欲学首楞严三昧先当学爱乐心学爱乐
心巳当学染心学染心巳当学大慈学大慈巳当学
大悲学大悲巳当学四圣梵行所谓慈悲喜舍学四
圣梵行巳当学报德最上五通常自随身学是通巳
尔时便能成就六波罗蜜等。
【疏】虽发心修行等者此同涅槃一阐提辈梵语一阐
提此是乐欲义乐生死断善根谓入漫荼罗不受三
昧耶即是无种性人故涅槃经云无种性人无种性
卷十 第 658c 页 X23-0658.png
故虽复发心精进勇猛终不得无上菩提正与此同
也。
【经】嘱累品者说经将毕付嘱有在之常式也嘱谓付
嘱如世长者有多资财须付其子委嘱丁宁令无散
失如来长者亦复如是多有法财须付诸弟子委嘱
丁宁令无散失故故名付嘱累谓重累不歇绝义如
言累世累劫等由付嘱故累代相承灯灯不绝也则
嘱据现在累通未来嘱与累别相违立名又付属当
根意在传灯累即嘱也又累者再三表非轻授佛虽
付嘱资或放逸故须再三由是即得一乘秘藏久住
世间则无专擅自恣差根授道越法等放逸之失故
曰嘱累也。
【经】南么三曼多至莎诃者此陀罗尼名加持句以金
刚手等上首诸执金刚普贤慈氏等上首诸菩萨蒙
遮那如来嘱累非轻即如来使行如来事荷负重任
虽怀庆悦一心奉持然此经是秘中之秘密中之密
如来在日犹多怨嫉况末代乎若不以如来神咒加
被任持犹恐力所不堪遂恭敬合掌作白请佛愿说
救世加持之句令法眼道久住世间尔时世尊酬金
刚等请即为说是咒也。
【疏】而越法则者越者违越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
是放逸违越三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
者此中所谓犯三昧耶四波罗夷中第三戒也谓传
法之人当须善识根缘又知法门分剂应病授药勿
也。
【经】嘱累品者说经将毕付嘱有在之常式也嘱谓付
嘱如世长者有多资财须付其子委嘱丁宁令无散
失如来长者亦复如是多有法财须付诸弟子委嘱
丁宁令无散失故故名付嘱累谓重累不歇绝义如
言累世累劫等由付嘱故累代相承灯灯不绝也则
嘱据现在累通未来嘱与累别相违立名又付属当
根意在传灯累即嘱也又累者再三表非轻授佛虽
付嘱资或放逸故须再三由是即得一乘秘藏久住
世间则无专擅自恣差根授道越法等放逸之失故
曰嘱累也。
【经】南么三曼多至莎诃者此陀罗尼名加持句以金
刚手等上首诸执金刚普贤慈氏等上首诸菩萨蒙
遮那如来嘱累非轻即如来使行如来事荷负重任
虽怀庆悦一心奉持然此经是秘中之秘密中之密
如来在日犹多怨嫉况末代乎若不以如来神咒加
被任持犹恐力所不堪遂恭敬合掌作白请佛愿说
救世加持之句令法眼道久住世间尔时世尊酬金
刚等请即为说是咒也。
【疏】而越法则者越者违越若传受失宜专擅自恣即
是放逸违越三世诸佛秘密法则得越法罪越法罪
者此中所谓犯三昧耶四波罗夷中第三戒也谓传
法之人当须善识根缘又知法门分剂应病授药勿
卷十 第 659a 页 X23-0659.png
使差根若有著相之人为说甚深空义增他不信若
利根深智而辄授以浅略之门生他轻慢既于他无
益自成犯戒故曰而越法则。
【疏】复次如上三句义等者如上来所说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之义即是真言二利之
行佛诫弟子汝等应当住于阿字一切诸法本不生
义即是由阿字菩提心故次有长阿等本不生行后
證暗字本不生理住此三句秘密教中而作诸自利
利他种种事业若不随顺此教直尔入空者即是住
于放逸之地放逸者纵荡也唯识论云于染净品不
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为业若住此
者于秘密教中犯波罗夷罪也故曰复次于上等。
【疏】为人天怨者若菩萨不深观众生本末因缘差根
说法则为人天之怨若阿阇梨住于放逸传授失宜
师资俱当堕三恶趣即恶是亲永不得生人天善道
人天是怨故曰为人天怨。
【疏】除我弟子等者谓依我真言密教住心之者又复
其心久相体解深信无疑方堪授之除去此外若馀
世间外道之类未入此中俱名外道未入真言正法
信心未圆如是等人未能堪闻秘密之藏且当于馀
显教深法之中示教利喜以为方便待侯生起信乐
方可为说三句之法若未生信乐不得辄然为说此
是嘱累之深意也故曰除我弟子等。
【疏】更明外迹等者上来巳辨授法差别之相但属内
利根深智而辄授以浅略之门生他轻慢既于他无
益自成犯戒故曰而越法则。
【疏】复次如上三句义等者如上来所说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之义即是真言二利之
行佛诫弟子汝等应当住于阿字一切诸法本不生
义即是由阿字菩提心故次有长阿等本不生行后
證暗字本不生理住此三句秘密教中而作诸自利
利他种种事业若不随顺此教直尔入空者即是住
于放逸之地放逸者纵荡也唯识论云于染净品不
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为业若住此
者于秘密教中犯波罗夷罪也故曰复次于上等。
【疏】为人天怨者若菩萨不深观众生本末因缘差根
说法则为人天之怨若阿阇梨住于放逸传授失宜
师资俱当堕三恶趣即恶是亲永不得生人天善道
人天是怨故曰为人天怨。
【疏】除我弟子等者谓依我真言密教住心之者又复
其心久相体解深信无疑方堪授之除去此外若馀
世间外道之类未入此中俱名外道未入真言正法
信心未圆如是等人未能堪闻秘密之藏且当于馀
显教深法之中示教利喜以为方便待侯生起信乐
方可为说三句之法若未生信乐不得辄然为说此
是嘱累之深意也故曰除我弟子等。
【疏】更明外迹等者上来巳辨授法差别之相但属内
卷十 第 659b 页 X23-0659.png
心今更以外相之迹。
拣取之亦是不令差根妄授
住于放逸也言外迹者如观众生鸟兽之迹即知飞
走大小善恶忧劣之异今观弟子等生时所遇宫宿
日时及显形色之迹即知其人善恶静懆宽猛愚智
等种种差别之相方可随宜授与真言行法若不解
如是与察往往差根结过同前故曰更明外迹等真
言阿阇梨须善解阴阳占相之述若不习者不得名
为兼综众艺不得为人作阿阇梨。
问有馀经教菩
萨不得学习阴阳历数占察吉凶等如来设教岂不
自相违返耶。
答馀经言不得者无故而习及为利
故为妨道故故言不得此中不为求利非无故习学
不妨道故要利众生故令兼综不相违也。
【疏】谓如罗云者罗云即佛子罗睺罗梵语相近也此
中辨相大体与法华经不相异也。
【疏】法眼道者开佛知见之大慧道也若證我空即当
初果若證法空即初地也又眼谓五眼肉眼天眼法
眼智眼佛眼佛皆具此今明此法眼拣馀四故即是
诸佛所行之处名之曰道法眼即道故依主持业二
释随应故曰法眼道也。
【疏】未说句义更问者盖斯咒也句宣十一功用百千
难容措笔令更问耳今承如来加持之力援引上下
相应句义聊略指陈或不允当请为删焉。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十(终)
拣取之亦是不令差根妄授
住于放逸也言外迹者如观众生鸟兽之迹即知飞
走大小善恶忧劣之异今观弟子等生时所遇宫宿
日时及显形色之迹即知其人善恶静懆宽猛愚智
等种种差别之相方可随宜授与真言行法若不解
如是与察往往差根结过同前故曰更明外迹等真
言阿阇梨须善解阴阳占相之述若不习者不得名
为兼综众艺不得为人作阿阇梨。
问有馀经教菩
萨不得学习阴阳历数占察吉凶等如来设教岂不
自相违返耶。
答馀经言不得者无故而习及为利
故为妨道故故言不得此中不为求利非无故习学
不妨道故要利众生故令兼综不相违也。
【疏】谓如罗云者罗云即佛子罗睺罗梵语相近也此
中辨相大体与法华经不相异也。
【疏】法眼道者开佛知见之大慧道也若證我空即当
初果若證法空即初地也又眼谓五眼肉眼天眼法
眼智眼佛眼佛皆具此今明此法眼拣馀四故即是
诸佛所行之处名之曰道法眼即道故依主持业二
释随应故曰法眼道也。
【疏】未说句义更问者盖斯咒也句宣十一功用百千
难容措笔令更问耳今承如来加持之力援引上下
相应句义聊略指陈或不允当请为删焉。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