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第 629b 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九
燕京圆福寺宗禄大夫检校太保行崇
禄卿总秘大师赐紫沙门 觉苑 撰
【疏】离因无垢等者谓此荼吉尼是夜叉趣摄能以自
咒术盗取人心食之今以字门秘释之诃是因义以
一切法皆因心有故以罗字门食之名为啖食人心
之义此颉[𭌆]梵书之字上有三昧画傍加净除点
即是啖食心垢令尽无馀住大涅槃[𭌆]字下有曳声
曳是乘义此即名为荼吉尼乘也。
【疏】从佛信解生者问前云初地乃至十地名信解地
度于信解方成如来何故此云从佛信解生耶答前
据因称此言果德以前经云如来信解游戏神通岂
因相耶又信解者谓如来昔因信解愿力故今至果
位酬因起用也。
卷九 第 629c 页 X23-0629.png
【疏】当住佛地等者谓行者住于佛地造立漫荼罗作
诸事业必定获大利益若异此而作者则越三昧耶
当获重责也言佛地者行者三业皆悉平等同于如
来名住佛地又与菩提心不相违背普为一切开佛
知见令悉如我名住佛地又行者善能安住字轮法
门者名住佛地故下疏云上来所说阿阇梨住于佛
地者此中字门即是也。
【经】字轮品者即是遍一切处法门也故疏云此字轮
以阿字为心如人有心总能摄持一切支分以此阿
字为一切真言之心亦是一切诸法之心故此别为
一品若行者了此即能如佛转于法轮故名字轮且
字者切韵训之为饰饰即文饰饰即字也又字谓文
字说文云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故
涅槃本母云有十四音名为字义音谓音声字即文
字音是声上屈曲之用依是音声方显其字故故诗
序云声成文谓之音是即文依字起字依音起音自
声起凭是音声文字乃至名句教法皆由是生故曰
字也又梵语恶刹啰若准句义此译云字若依字义
即云无异流转恶名为无刹名为异亦名流转即表
不动无改转之义也又本母序云种种异论咒术文
字皆是佛说非外道等说者盖觉祖直示其本源彰
无异流转之深义也缅寻西域东夏文字初始天竺
则计梵王始生震旦则说苍颉所造此皆本中之末
而彰末中之本也尔后住劫增减习俗流传或帝释
卷九 第 630a 页 X23-0630.png
初略于声明或庖舣首制于书契以代结绳用彰兴
废为轨为则诠俗诠真其唯随方流传文字欤。
问
梵王始生苍颉所造为一为异。
答莫以萤火等彼
曦晹勿以牛涔方乎瀛渤言梵王始生者盖顺世之
语也谓西土世间计万物皆是梵王所生故随俗名
生其实悉昙文字无有迁流但世界成时梵王传下
名之为生非如苍颉因事创制古者子生六岁而教
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六甲书计之事则文字之
谓也故从家从子呼之为字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等即会意而生也若以梵王初演苍颉所造不得同
时而语哉言轮者切韵云车轮也周礼曰轸之方以
象地盖之圆以象天轮辐三十以象日月又轮者转
义如世之轮不转则巳转则无穷寻其首尾亦不可
得又如世间之轮若旋转时能断一切草木之类随
彼根茎枝叶遇此轮者无不摧坏何以故以边刃利
故此字轮亦尔能破一切无明烦恼随彼所向无不
摧灭故以为名又准下疏云梵语恶刹罗恶刹罗是
不动义不动者所谓菩提心也如毗卢遮那住于菩
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虽垂迹无穷然实常
住不动亦无起灭之相犹如车轮虽复运转无穷而
枢中未尝动摇由不动故能制群动而无穷极此阿
字亦复如是以无生故即无动无退而生一切字轮
转无穷是故名为不动轮也故法藏云虽复繁兴鼓
跃未始动于心源静谧虚凝未尝乖于业果即斯义
废为轨为则诠俗诠真其唯随方流传文字欤。
问
梵王始生苍颉所造为一为异。
答莫以萤火等彼
曦晹勿以牛涔方乎瀛渤言梵王始生者盖顺世之
语也谓西土世间计万物皆是梵王所生故随俗名
生其实悉昙文字无有迁流但世界成时梵王传下
名之为生非如苍颉因事创制古者子生六岁而教
数与方名十岁入小学学六甲书计之事则文字之
谓也故从家从子呼之为字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
等即会意而生也若以梵王初演苍颉所造不得同
时而语哉言轮者切韵云车轮也周礼曰轸之方以
象地盖之圆以象天轮辐三十以象日月又轮者转
义如世之轮不转则巳转则无穷寻其首尾亦不可
得又如世间之轮若旋转时能断一切草木之类随
彼根茎枝叶遇此轮者无不摧坏何以故以边刃利
故此字轮亦尔能破一切无明烦恼随彼所向无不
摧灭故以为名又准下疏云梵语恶刹罗恶刹罗是
不动义不动者所谓菩提心也如毗卢遮那住于菩
提心体性种种示现普门利益虽垂迹无穷然实常
住不动亦无起灭之相犹如车轮虽复运转无穷而
枢中未尝动摇由不动故能制群动而无穷极此阿
字亦复如是以无生故即无动无退而生一切字轮
转无穷是故名为不动轮也故法藏云虽复繁兴鼓
跃未始动于心源静谧虚凝未尝乖于业果即斯义
卷九 第 630b 页 X23-0630.png
也若合释者字是其体轮是其用摄用归体举体就
用或字如轮故皆持业释故曰字轮品也其来意者
上来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之义即此字门是也谓
向说漫荼罗方轨法用散华灌顶授以明镜加以金
錍决其眼膜等皆为创发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作
入佛法之阶渐其中秘旨在斯字轮所以者何若行
者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漫荼罗时先须住于世尊
之位谓以诸字门合集成身同于如来方堪与人建
漫荼罗等故此品来。
【疏】名遍一切处者遍谓周遍一切处者即一切真言
之处也下疏云从阿字旋转出生诸字此字如轮即
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回转总持无有边际乃至即
是百千万亿旋陀罗尼。
【疏】又此阿字有五种者谓阿短阿长暗
恶恶长也。
【疏】又每字轮初先有三重等者阿等五字各为一轮
每轮中心先置三部真言之心今以梵字显示五轮
之相俾观行者易解之耳。
【疏】然此诸字等者此释妨难也谓有难云然此悉昙
字母乃至世间童子亦能修习云何顿能成办如是
世出世间不思议事耶故为释云然此诸字岂同世
间随俗之字此是如来神力加持从内證体性而流
出之如来若舍加持之力则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
况世间幼童等乃能思议以加持故能有如是不思
用或字如轮故皆持业释故曰字轮品也其来意者
上来所说阿阇梨住于佛地之义即此字门是也谓
向说漫荼罗方轨法用散华灌顶授以明镜加以金
錍决其眼膜等皆为创发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作
入佛法之阶渐其中秘旨在斯字轮所以者何若行
者为人作阿阇梨欲造立漫荼罗时先须住于世尊
之位谓以诸字门合集成身同于如来方堪与人建
漫荼罗等故此品来。
【疏】名遍一切处者遍谓周遍一切处者即一切真言
之处也下疏云从阿字旋转出生诸字此字如轮即
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回转总持无有边际乃至即
是百千万亿旋陀罗尼。
【疏】又此阿字有五种者谓阿短阿长暗
恶恶长也。
【疏】又每字轮初先有三重等者阿等五字各为一轮
每轮中心先置三部真言之心今以梵字显示五轮
之相俾观行者易解之耳。
【疏】然此诸字等者此释妨难也谓有难云然此悉昙
字母乃至世间童子亦能修习云何顿能成办如是
世出世间不思议事耶故为释云然此诸字岂同世
间随俗之字此是如来神力加持从内證体性而流
出之如来若舍加持之力则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
况世间幼童等乃能思议以加持故能有如是不思
卷九 第 630c 页 X23-0630.png
议业用何所疑哉。
【疏】舞者如世舞儿等者俗书云舞者乐之容也有俯
仰张翕行缀短长之制礼记云理人劳者其舞行缀
远治人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也今此
亦尔真言菩萨现种种威仪无非密印出种种音皆
是真言故亦观其舞而知其德也又吕氏春秋曰陶
唐氏之始阴多滞伏人气壅阏教为作舞而宣导之
今亦如是二乘趣寂八地沉空佛气壅阏觉之起舞
令宣导之故云舞也今是菩萨神通之舞非如声闻
习气之舞故经云菩萨行舞也。
【疏】菩萨亦尔者由菩萨等得普现一切色身三昧自
然圆应无方故曰菩萨舞也金刚舞菩萨亦此是也。
【经】初中后相加者若准疏释阿(短)阿(长)等五字为初
迦祛誐伽仰等五类声共二十五字随类各除后之
一字即有二十字为中以野啰等八字并五类声中
除出仰欀拿曩莽五字及伊缢哩狸等十二字共二
十五字名之为后是名初中后也言相加者以后之
二十五字助成前初中二类之字名为后加谓以后
字加于前故非是初中及后更互相加名为相加若
以更互名相加者即以阿阿伊缢等十四音为初次
俱取迦祛等五类二十五字为中复将野啰等八字
为后且先初加者以阿(长)伊缢等音加于中后音上
即成迦(长)枳维等音名为初加次仰壤拿曩莽等遍
置初后诸音之上即成大空之点名为中加后以野
【疏】舞者如世舞儿等者俗书云舞者乐之容也有俯
仰张翕行缀短长之制礼记云理人劳者其舞行缀
远治人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也今此
亦尔真言菩萨现种种威仪无非密印出种种音皆
是真言故亦观其舞而知其德也又吕氏春秋曰陶
唐氏之始阴多滞伏人气壅阏教为作舞而宣导之
今亦如是二乘趣寂八地沉空佛气壅阏觉之起舞
令宣导之故云舞也今是菩萨神通之舞非如声闻
习气之舞故经云菩萨行舞也。
【疏】菩萨亦尔者由菩萨等得普现一切色身三昧自
然圆应无方故曰菩萨舞也金刚舞菩萨亦此是也。
【经】初中后相加者若准疏释阿(短)阿(长)等五字为初
迦祛誐伽仰等五类声共二十五字随类各除后之
一字即有二十字为中以野啰等八字并五类声中
除出仰欀拿曩莽五字及伊缢哩狸等十二字共二
十五字名之为后是名初中后也言相加者以后之
二十五字助成前初中二类之字名为后加谓以后
字加于前故非是初中及后更互相加名为相加若
以更互名相加者即以阿阿伊缢等十四音为初次
俱取迦祛等五类二十五字为中复将野啰等八字
为后且先初加者以阿(长)伊缢等音加于中后音上
即成迦(长)枳维等音名为初加次仰壤拿曩莽等遍
置初后诸音之上即成大空之点名为中加后以野
卷九 第 631a 页 X23-0631.png
啰等傍点遍置初中音上即成涅槃之点故名后加
谓先以初阿伊缢等加于中后次仰壤等加于初后
后以野啰等加于初中即是更互相加之义也览者
详之兼下疏云更审问者莫由此乎。
【疏】他皆仿此等者谓如阿字菩提心至涅槃者如是
迦祛誐乃至娑诃等亦然故云仿此等。
【疏】或有阿字上虽无点等者谓阿字加点即呼
为暗字若不加点而次字有仰等重声之字以此重
字连前阿字则成暗音如云鸯古洒即梵书依常声
写与巧声写用字不同若依常写即此是也
若作巧书用此异之谓次古字之上置重声
大空仰字由与暗声相连成句暗字虽不置点而与
有点无殊馀皆准此故云或有阿字等。
【疏】然一切如来等者遮外难也恐有难云夫法体无
言离诸分别及与戏论云何成此字轮岂顺法然之
道乎故然一切如来等遮也。
【疏】善觉了识知等者觉犹悟解也识知谓契證也由
真言者觉了字轮之义故即能契證菩提之句矣。
【疏】迦字亦尔与同者上来依阿字无生门于身外上
中后分布之如是依迦字无作门布之亦尔言与同
也者结指加字与阿字行相同也。
【疏】凡布漫荼亦为三重者疏文具显取易解故以图
示之。
【疏】此即是三转法轮之义者谓此字轮虽有五种不
谓先以初阿伊缢等加于中后次仰壤等加于初后
后以野啰等加于初中即是更互相加之义也览者
详之兼下疏云更审问者莫由此乎。
【疏】他皆仿此等者谓如阿字菩提心至涅槃者如是
迦祛誐乃至娑诃等亦然故云仿此等。
【疏】或有阿字上虽无点等者谓阿字加点即呼
为暗字若不加点而次字有仰等重声之字以此重
字连前阿字则成暗音如云鸯古洒即梵书依常声
写与巧声写用字不同若依常写即此是也
若作巧书用此异之谓次古字之上置重声
大空仰字由与暗声相连成句暗字虽不置点而与
有点无殊馀皆准此故云或有阿字等。
【疏】然一切如来等者遮外难也恐有难云夫法体无
言离诸分别及与戏论云何成此字轮岂顺法然之
道乎故然一切如来等遮也。
【疏】善觉了识知等者觉犹悟解也识知谓契證也由
真言者觉了字轮之义故即能契證菩提之句矣。
【疏】迦字亦尔与同者上来依阿字无生门于身外上
中后分布之如是依迦字无作门布之亦尔言与同
也者结指加字与阿字行相同也。
【疏】凡布漫荼亦为三重者疏文具显取易解故以图
示之。
【疏】此即是三转法轮之义者谓此字轮虽有五种不
卷九 第 631b 页 X23-0631.png
出此三故云三转如次即是示相劝修作證三转法
轮之义也如法华疏三转有二一自二佗为佗转者
此苦圣谛名示相转此应遍知名劝修转此巳遍知
名作證转乃至此是道谛此应修此巳修等名为三
转十二行相如彼广明如上所引即为他转今此中
者即通自佗且自转者疏云凡布漫荼罗亦为三重
巳下乃至次第三轮至如光𦦨等名为自转若为佗
者即疏云若成此者即是同于法王于一切法中而
得自在随本所愿为一切众生开净知见令得佛慧
是利他也又三转者谓初阿等为第一菩提心轮名
为示相转次长阿等为大悲万行第二轮名劝修转
次暗等为所證第三轮名作證转其恶等涅槃属所
證故又言三转者即字印身如经第二漫荼罗具缘
品中教授弟子偈云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声
普周遍吹无上法螺释云犹如字轮旋转相成共为
一体如字轮者印轮身轮亦然是故解圆镜漫荼罗
义时即知秘密藏中转法轮义故百字位成品中说
转此法轮时以一音声普遍十方世界警悟众生故
曰吹大法螺等即是此中转法轮之义也。
【疏】此轮亦名因缘轮者且依和会音十二字说之所
谓阿(短)缘阿(长)阿(长)缘伊乃至暗缘恶又阿(短)灭则
阿灭阿灭则伊灭乃至暗灭则恶灭即是无明缘行
乃至无明灭则行灭等又智度论云十二因缘初二
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在世摄如次即是
轮之义也如法华疏三转有二一自二佗为佗转者
此苦圣谛名示相转此应遍知名劝修转此巳遍知
名作證转乃至此是道谛此应修此巳修等名为三
转十二行相如彼广明如上所引即为他转今此中
者即通自佗且自转者疏云凡布漫荼罗亦为三重
巳下乃至次第三轮至如光𦦨等名为自转若为佗
者即疏云若成此者即是同于法王于一切法中而
得自在随本所愿为一切众生开净知见令得佛慧
是利他也又三转者谓初阿等为第一菩提心轮名
为示相转次长阿等为大悲万行第二轮名劝修转
次暗等为所證第三轮名作證转其恶等涅槃属所
證故又言三转者即字印身如经第二漫荼罗具缘
品中教授弟子偈云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声
普周遍吹无上法螺释云犹如字轮旋转相成共为
一体如字轮者印轮身轮亦然是故解圆镜漫荼罗
义时即知秘密藏中转法轮义故百字位成品中说
转此法轮时以一音声普遍十方世界警悟众生故
曰吹大法螺等即是此中转法轮之义也。
【疏】此轮亦名因缘轮者且依和会音十二字说之所
谓阿(短)缘阿(长)阿(长)缘伊乃至暗缘恶又阿(短)灭则
阿灭阿灭则伊灭乃至暗灭则恶灭即是无明缘行
乃至无明灭则行灭等又智度论云十二因缘初二
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在世摄如次即是
卷九 第 631c 页 X23-0631.png
阿(短)阿二字菩提心为因是过去摄暗恶二字方便
为究竟未来摄伊缢邬乌医蔼污奥八字是大悲为
根现在摄若依五轮说者且如第一阿字轮以从阿
迦祛乃至娑诃如上说之是第一阿字因缘轮如是
阿暗恶等准知即有五种因缘轮故曰此轮亦名因
缘轮也。
【疏】如毗卢至无量无边者如毗卢巳下即阿第一重
菩提心轮种种巳下即第二重长阿字等菩提行等
轮种种变现巳下即第五长恶方便轮也。
【疏】谓观种子也者行者如上持诵随于三部真言或
大或小作观持诵疲极之时应当舍于声句但观种
子之字此言种子即通一切字门皆以本不生观之
即是住于寂心之义也。
【经】秘密漫荼罗品者秘谓深秘密谓隐密形显受名
即属字轮漫荼罗义如前释前之二品虽明住于佛
位之义未说漫荼罗色及种子今于此漫荼罗而显
示之是秘密之漫荼罗依主立名前为他语间断未
及演说今次第说之故此品来。
【疏】作法未具犹未见等者谓如上诸有所说皆为令
行者趣于佛位然以造作漫荼种种秘密之法犹未
具足由未具足故行者不能见于如来深密之藏由
未见于如来秘密藏故不得速成无上之道是故下
文委细显示漫荼罗秘密标帜令真言者依彼为门
即见法界之宫故云今更决择悉令显现等。
为究竟未来摄伊缢邬乌医蔼污奥八字是大悲为
根现在摄若依五轮说者且如第一阿字轮以从阿
迦祛乃至娑诃如上说之是第一阿字因缘轮如是
阿暗恶等准知即有五种因缘轮故曰此轮亦名因
缘轮也。
【疏】如毗卢至无量无边者如毗卢巳下即阿第一重
菩提心轮种种巳下即第二重长阿字等菩提行等
轮种种变现巳下即第五长恶方便轮也。
【疏】谓观种子也者行者如上持诵随于三部真言或
大或小作观持诵疲极之时应当舍于声句但观种
子之字此言种子即通一切字门皆以本不生观之
即是住于寂心之义也。
【经】秘密漫荼罗品者秘谓深秘密谓隐密形显受名
即属字轮漫荼罗义如前释前之二品虽明住于佛
位之义未说漫荼罗色及种子今于此漫荼罗而显
示之是秘密之漫荼罗依主立名前为他语间断未
及演说今次第说之故此品来。
【疏】作法未具犹未见等者谓如上诸有所说皆为令
行者趣于佛位然以造作漫荼种种秘密之法犹未
具足由未具足故行者不能见于如来深密之藏由
未见于如来秘密藏故不得速成无上之道是故下
文委细显示漫荼罗秘密标帜令真言者依彼为门
即见法界之宫故云今更决择悉令显现等。
卷九 第 632a 页 X23-0632.png
【疏】假令三音等者如言无自性若言娑嚩(二合)婆缚但
得云自性若于娑缚(二合)婆嚩之上加一阿音方云无
自性若言达么婆嚩婆嚩即不须加阿音以于么字
下有虚声故其娑嚩娑嚩即得名为无自性若于么
字下更置阿字则除去之如是随宜加减之故云假
令三音等。
【疏】非同说法之说者此中有二种一标说二音说此
以字门为标由睹标帜之轮随于何等字门之下皆
见如来内證之德非以音说为说故云非同说法等。
【疏】前示字轮等者谓前品但唯显示字轮之体岂知
彼轮即是法界之标帜此中显之故云前示字轮等。
【疏】离不慧疑者若依疏解不慧与疑二法条别梵音
毗末底此方云疑若云那末底即名不慧今真言行
者若具智慧方便时即得离于不慧疑也。
【疏】潺然无差等者潺然者水流皃其色潺然虽千流
万流究竟潮宗一相一味无其异路亦犹千径九径
王城不二矣。
【疏】此等义当更详之者此等主伴重重互相交辙等
义更请三藏详之也又或此中但约佛身作如是释
义应更有手印真言皆应广说故令更详耳。
【疏】标帜者即彰表之义也谓彰表如来内證之德也
下疏云此中身密者即是诸印若观此身印即知
此尊所表秘密之德乃至语意亦尔皆表如来内證
之德故云幖帜也今亦如是若见众生行如是如是
卷九 第 632b 页 X23-0632.png
之因当知彼性必定能生如来平等法身故名幖帜
也。
【疏】标记彼差别等者此中帜字亦音为志志者记也
由标见故即记识诸尊之内德故称标记也。
【疏】当更捡前卷中者谓此中祛字前悉地出现品是
诃字即此上文风轮半月即诃字轮也应疑祛字是
诃字故令更检也。
【疏】世界坏等者谓若依阿嚩罗诃祛上下修观作成
坏之相或祛字空在上在下即上下有空也今令更
问者谓俱从所證门观时即地水火风空五轮皆有
空义谓是暗鑀囕唅欠由皆置空点故所以上下通
贯皆有空也故云更问。
【疏】暗此字本体等者本体即是短声阿字为金刚
界体即地轮也若有长声阿字为行即火轮也上
有点即暗字为空轮次水轮者谓(短声)祛字是
空义亦有长声祛是行上有点欠为大空即白
色者水义故名为水轮即结也。
【疏】是故欠字得作水用更问者谓此欠字本体是祛
字祛是虚空义上加点即是空理即此空理名为
大空大空遍一切处能成办一切事故得作水用不
但作水用乃至地等俱得用之故云更问也。
【疏】当知此阿娑呵等者阿娑二字巳如上明第三呵
字者即 颔耗憨上鹳也第四啰字第
五嚩字各四如上故曰当知等。
也。
【疏】标记彼差别等者此中帜字亦音为志志者记也
由标见故即记识诸尊之内德故称标记也。
【疏】当更捡前卷中者谓此中祛字前悉地出现品是
诃字即此上文风轮半月即诃字轮也应疑祛字是
诃字故令更检也。
【疏】世界坏等者谓若依阿嚩罗诃祛上下修观作成
坏之相或祛字空在上在下即上下有空也今令更
问者谓俱从所證门观时即地水火风空五轮皆有
空义谓是暗鑀囕唅欠由皆置空点故所以上下通
贯皆有空也故云更问。
【疏】暗此字本体等者本体即是短声阿字为金刚
界体即地轮也若有长声阿字为行即火轮也上
有点即暗字为空轮次水轮者谓(短声)祛字是
空义亦有长声祛是行上有点欠为大空即白
色者水义故名为水轮即结也。
【疏】是故欠字得作水用更问者谓此欠字本体是祛
字祛是虚空义上加点即是空理即此空理名为
大空大空遍一切处能成办一切事故得作水用不
但作水用乃至地等俱得用之故云更问也。
【疏】当知此阿娑呵等者阿娑二字巳如上明第三呵
字者即 颔耗憨上鹳也第四啰字第
五嚩字各四如上故曰当知等。
卷九 第 632c 页 X23-0632.png
【疏】此一段未明了更问之者谓随其部类有此阿娑
呵等字即应知彼息增降敬所用处最为宗主枢辖
然未明了谓更有阿(上)阿(长)暗恶娑(短)娑三索等亦
具地水火风息增降敬方圆三角半月黄白赤黑等
相先以说之此避繁文故云未明等。
【疏】然此三真言等者此身语意三道真言若俱作一
事用时即于最后著娑嚩(二合)诃句若随三事别别用
时即随一一下皆置娑嚩诃亦得也。
【疏】此事未明了更问等者谓此中但说加持阿阇梨
还许同前加持弟子坛场以不言又云等者前品是
安布字轮之法此中用别者计约应合即是随彼中
五种字轮之事与彼相应即是彼品中之义用也。
【疏】然四种魔中三魔等者梵语魔罗此名扰乱或名
障碍或名杀者谓扰乱行人身心能杀行人慧命障
碍善法破坏胜事故以为名魔有四故其烦恼等三
即佛于色究竟天巳降伏之谓一切众生由未究竟
清净法界故皆为此四之所焚笼不得自在如来于
色究竟天成道之时即能舍无常色获得常色舍无
常受获得常受等名为降魔又起信钞云一者烦恼
魔即以烦恼所知若种若现随其所应习气等法而
为其体二者色等积聚名为蕴魔分段变易二种五
蕴而为其体三者二蕴后无将死正死巳灭之相名
为死魔四者神用光洁自在名天他化天上魔及眷
属并不思议解脱菩萨之所化者名为天魔今此中
卷九 第 633a 页 X23-0633.png
但明于阎浮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令一切世间但见
降伏天魔故云然四种魔等。
【疏】焚笼者火笼也西京杂记曰天子以象牙为火笼
谓之焚笼也一切众生恒处三界为业烦恼之所烧
逼不得出离如笼飞禽故云焚笼也。
【经】时执金刚具德等者此菩萨手执智印者印即幖
也表此菩萨内心證得一切如来种种智德内外双
彰故云执金刚具德也。
【疏】今欲问如来先叹等者谓今时执金刚将欲问佛
大悲漫荼罗支分断诸疑故先说偈叹佛智慧方便
之德偈有二颂前一颂叹佛之智慧后一颂叹佛之
方便今疏牒偈解释亦结为颂句前之五颂释经初
一偈后之四颂及平文释经后一偈初中又二上三
行释经上半颂下二行释经下半颂疏云而说偈言
者正标经文非疏自举耳。
【疏】是法无尽相至尽相者此一行半颂释经初半偈
上八字上二句牒经下四句正释也。
【疏】无动无变至住处者此一行半释经偈无住二字
谓平等法界常住一相无动无变非诸有为安立之
处故无住也言彼阿赖耶等者梵语阿赖耶即译为
藏谓第八识具能所执三藏之义又译为巢室此等
皆有盛受清净杂染种子情非情义即名有住平等
法界则无如是盛受之义故名无住。
【疏】甚深等者甚深即不可思议也如是甚深寂灭解
降伏天魔故云然四种魔等。
【疏】焚笼者火笼也西京杂记曰天子以象牙为火笼
谓之焚笼也一切众生恒处三界为业烦恼之所烧
逼不得出离如笼飞禽故云焚笼也。
【经】时执金刚具德等者此菩萨手执智印者印即幖
也表此菩萨内心證得一切如来种种智德内外双
彰故云执金刚具德也。
【疏】今欲问如来先叹等者谓今时执金刚将欲问佛
大悲漫荼罗支分断诸疑故先说偈叹佛智慧方便
之德偈有二颂前一颂叹佛之智慧后一颂叹佛之
方便今疏牒偈解释亦结为颂句前之五颂释经初
一偈后之四颂及平文释经后一偈初中又二上三
行释经上半颂下二行释经下半颂疏云而说偈言
者正标经文非疏自举耳。
【疏】是法无尽相至尽相者此一行半颂释经初半偈
上八字上二句牒经下四句正释也。
【疏】无动无变至住处者此一行半释经偈无住二字
谓平等法界常住一相无动无变非诸有为安立之
处故无住也言彼阿赖耶等者梵语阿赖耶即译为
藏谓第八识具能所执三藏之义又译为巢室此等
皆有盛受清净杂染种子情非情义即名有住平等
法界则无如是盛受之义故名无住。
【疏】甚深等者甚深即不可思议也如是甚深寂灭解
卷九 第 633b 页 X23-0633.png
脱非诸诤论安立之处乃是佛佛自證之法若能了
知是相即得同于正觉之尊。
【疏】若法毕竟等者此有四颂初一颂半乘前生起后
二颂半正释偈文兼彰真言不共之德。
【疏】以于生死作分限故者谓二乘之人但离一分分
段生死虽證我空未知法空有厌生死空沉涅槃故
云生死分限。
【疏】云何作净唯有三问者谓问云何知地势云何拣
择云何作净此准上一问漫荼罗二问阿阇梨三问
弟子故云唯有三问也言唯有三问云何为弟子者
亦准前地问云何知弟子之相云何拣择弟子云何
为作净等故云唯有三问等下准此知言亦问师自
护至三问者谓一问师自护二问护地他字误书也
三问护弟子弟子即他也言加持地至亦问三事者
即此中一问用何真言等法二问为先作护三问为
先作净也言云何步虚空至身密者即悉地出现品
以诃字而能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凡此所问捡
彼品当见之耳。
【疏】大悲根源至本生者谓从大悲胎藏而生故以为
名。
【疏】先知即有二种等者此先知二字应分二处且先
者乃是经中云最先作也谓此十二支句大力明王
彼真言者最初作之也次知者即经云解了瑜伽道
也谓既住瑜伽当正观察今此所作宜以何事等。
知是相即得同于正觉之尊。
【疏】若法毕竟等者此有四颂初一颂半乘前生起后
二颂半正释偈文兼彰真言不共之德。
【疏】以于生死作分限故者谓二乘之人但离一分分
段生死虽證我空未知法空有厌生死空沉涅槃故
云生死分限。
【疏】云何作净唯有三问者谓问云何知地势云何拣
择云何作净此准上一问漫荼罗二问阿阇梨三问
弟子故云唯有三问也言唯有三问云何为弟子者
亦准前地问云何知弟子之相云何拣择弟子云何
为作净等故云唯有三问等下准此知言亦问师自
护至三问者谓一问师自护二问护地他字误书也
三问护弟子弟子即他也言加持地至亦问三事者
即此中一问用何真言等法二问为先作护三问为
先作净也言云何步虚空至身密者即悉地出现品
以诃字而能游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凡此所问捡
彼品当见之耳。
【疏】大悲根源至本生者谓从大悲胎藏而生故以为
名。
【疏】先知即有二种等者此先知二字应分二处且先
者乃是经中云最先作也谓此十二支句大力明王
彼真言者最初作之也次知者即经云解了瑜伽道
也谓既住瑜伽当正观察今此所作宜以何事等。
卷九 第 633c 页 X23-0633.png
【疏】广解大乘者即师德中通达三乘也谓于大小乘
中善其文义能难能答堪可匠成三学若不尔者或
为他论议师辈之所摧屈则于传法无力生他不信
也。
【疏】令其不失大事因缘者谓阿阇梨或于境界见受
法者本生之事今因缘合会令不失其时故为不请
之友即善知时宜也。
【疏】痴句中加有缘念等者谓于缘漫荼之事执有所
观及有所得即为痴也言然亦具解至阇梨位者谓
于漫荼罗一一方位相皃缋𦘕庄严皆应自善其事
又蒙师许可如是师者堪作世间成就之益也。
【疏】亦名佛所印可等者如上师德中蒙深行阿阇梨
为作心漫荼罗得毗卢遮那以慈悲之水作心灌顶
即是十方诸佛现前灌顶受佛职位又蒙阿阇梨诲
喻言佛子汝巳于秘密藏中随顺修学堪能教授于
他汝当以真净心传持流布使如来秘藏久久不灭
如是慰喻巳即应为人作漫荼罗阿阇梨故名佛所
印可等。
【疏】此亦具有方轨也更问者第二漫荼罗品摄授弟
子处广明。
【疏】乃至当顶而置字等者即悉地品谓顶上置暗字
眼置罗字也。
【疏】若离过心地等者即离烦恼见爱等过也若弟子
心地有烦恼等障垢之过则不堪建立漫荼罗也须
卷九 第 634a 页 X23-0634.png
得净除故上经云彼拣择地除去砾石碎瓦破器髑
髅毛发等乃至虫蚁毒螫之类疏释之云砾石如不
信正法坚执我分拨无因果等见碎瓦破器是造五
逆四重等以心器败故无所堪任等毛发是六十心
等与善种八心共体而生乃至蝼蚁是痴𧏙螂是贪
毒虫是瞋等如是诸烦恼若不择去名有过心地为
诸见爱频那夜迦之所侵害故不得安稳若除去者
名无畏处即六无畏也。
【疏】戏论之粪者谓阿阇梨择地不净菩提之心地但
除外地之粪秽即未离戏论耳又法华经长者右手
执持除粪之器亦此义也。
【疏】若人师如文取解等者言若人师者即上第二师
也偈云第二求现法深著痴攀缘世间漫荼罗一切
为斯作。
【疏】而求世间无上之佛者谓真言者若不能住于心
地则著于相缚随业而转不得自在乃至世间悉地
尚不可得何况五通等耶五通等尚无得理况乎如
来无上第一之悉地耶若异此而得者无有是处也。
【疏】不动真言之心者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真言藏
品。
【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世如前所说观半月风轮
黑色等方便也。
【疏】不应异此教心者一切如来皆由阿字故而成等
正觉谓以此护心或加于顶等乃至得成如来自在
髅毛发等乃至虫蚁毒螫之类疏释之云砾石如不
信正法坚执我分拨无因果等见碎瓦破器是造五
逆四重等以心器败故无所堪任等毛发是六十心
等与善种八心共体而生乃至蝼蚁是痴𧏙螂是贪
毒虫是瞋等如是诸烦恼若不择去名有过心地为
诸见爱频那夜迦之所侵害故不得安稳若除去者
名无畏处即六无畏也。
【疏】戏论之粪者谓阿阇梨择地不净菩提之心地但
除外地之粪秽即未离戏论耳又法华经长者右手
执持除粪之器亦此义也。
【疏】若人师如文取解等者言若人师者即上第二师
也偈云第二求现法深著痴攀缘世间漫荼罗一切
为斯作。
【疏】而求世间无上之佛者谓真言者若不能住于心
地则著于相缚随业而转不得自在乃至世间悉地
尚不可得何况五通等耶五通等尚无得理况乎如
来无上第一之悉地耶若异此而得者无有是处也。
【疏】不动真言之心者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真言藏
品。
【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世如前所说观半月风轮
黑色等方便也。
【疏】不应异此教心者一切如来皆由阿字故而成等
正觉谓以此护心或加于顶等乃至得成如来自在
卷九 第 634b 页 X23-0634.png
之业是故不应异此教而别求心也。
【疏】由三昧至更问者谓深释中女是三昧若三昧均
调则得离障言更问者不但得成根力亦成五智故
第四疏云童女合线之时当用五如来真言各加持
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谓大日加持
白色乃至鼓音佛加持黑色即表五智也。
【疏】荷青莲叶也者青莲之叶名之为荷尔雅释莲华
所谓其茎茄其叶[蕸-(巨-匚)+几][蕸-(巨-匚)+几]即荷也又不令坐于华台者
未有菩提之种故也又一言青莲而有二别一者梵
语骨没多讹云𤘽勿头译为青莲又梵语嗢咄钵(二合)
啰或云优昙钵罗亦是青莲此别有种此瑞应之莲
非同前者也。
【疏】但分地为坐者此等天神不须次第分擘尊位但
随方位空地之处分作地位以为其座耳。
【疏】此一切支分至检之者秘密八印品谓以定慧手
作未开敷华合掌建立二虚空轮而稍屈之是如来
一切支分生印也。
【疏】更有金刚拳等者金刚拳以大指入掌中作拳是
也或莲华印至右手作也者谓大指名指相持馀三
指散舒是也。
【疏】护摩是烧等者护摩译云烧亦名火烧除诸业者
以一切众生皆从业而生复由此生展转造业感招
异熟苦轮回无巳又此业依无明起由无明故不觉
造业疏虽不言理必有之除三垢故得三解脱故下
【疏】由三昧至更问者谓深释中女是三昧若三昧均
调则得离障言更问者不但得成根力亦成五智故
第四疏云童女合线之时当用五如来真言各加持
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谓大日加持
白色乃至鼓音佛加持黑色即表五智也。
【疏】荷青莲叶也者青莲之叶名之为荷尔雅释莲华
所谓其茎茄其叶[蕸-(巨-匚)+几][蕸-(巨-匚)+几]即荷也又不令坐于华台者
未有菩提之种故也又一言青莲而有二别一者梵
语骨没多讹云𤘽勿头译为青莲又梵语嗢咄钵(二合)
啰或云优昙钵罗亦是青莲此别有种此瑞应之莲
非同前者也。
【疏】但分地为坐者此等天神不须次第分擘尊位但
随方位空地之处分作地位以为其座耳。
【疏】此一切支分至检之者秘密八印品谓以定慧手
作未开敷华合掌建立二虚空轮而稍屈之是如来
一切支分生印也。
【疏】更有金刚拳等者金刚拳以大指入掌中作拳是
也或莲华印至右手作也者谓大指名指相持馀三
指散舒是也。
【疏】护摩是烧等者护摩译云烧亦名火烧除诸业者
以一切众生皆从业而生复由此生展转造业感招
异熟苦轮回无巳又此业依无明起由无明故不觉
造业疏虽不言理必有之除三垢故得三解脱故下
卷九 第 634c 页 X23-0634.png
句结云谓烦恼业苦而得解脱也又第一疏云谓诸
有情痴爱因缘造身口意种种虚妄不清净业乘如
是业生六道身增长轮迥备受诸苦若脩平等三业
慧门一切蕴阿赖耶业寿种子皆悉焚灭得至虚空
无垢菩提心一切如来平等种子从悲藏中生法性
芽乃至茎叶华果遍满法界成万德开敷菩提树王
等乃是此中内护摩之意也。
【疏】注更问真言也者此中谓本尊为供养故置之炉
是置火之处印身印今令更问真言者不是问所用
之真言令问经中所言真言为目何耶若依三业即
属陀罗尼若目三位即是真言之者为经一言真言
义通二处今要行者故令更问。
【疏】令此三位正相当等者三位者一本尊即漫荼罗
也二火炉谓三角等印也三真言即行者也谓炉本
尊之西行者又在炉西皆面向坛中本尊故云三位
相当也言此三亦三者又此三位亦配三业故云亦
三。
【疏】由离于真言至不得果者真言行者不依上来内
外二种护摩法轨而妄作之但随自巳无明之心不
从明师非但不得世出世间内外二种悉地亦在费
檀越资财招越法罪当堕三涂冀诸知识体而行之
慎勿妄执利刀返伤其手耳。
【疏】佛部是一向等者谓佛部不通菩萨巳下者但具
白黄二色今随其息灾事分当作白色馀部准此。
有情痴爱因缘造身口意种种虚妄不清净业乘如
是业生六道身增长轮迥备受诸苦若脩平等三业
慧门一切蕴阿赖耶业寿种子皆悉焚灭得至虚空
无垢菩提心一切如来平等种子从悲藏中生法性
芽乃至茎叶华果遍满法界成万德开敷菩提树王
等乃是此中内护摩之意也。
【疏】注更问真言也者此中谓本尊为供养故置之炉
是置火之处印身印今令更问真言者不是问所用
之真言令问经中所言真言为目何耶若依三业即
属陀罗尼若目三位即是真言之者为经一言真言
义通二处今要行者故令更问。
【疏】令此三位正相当等者三位者一本尊即漫荼罗
也二火炉谓三角等印也三真言即行者也谓炉本
尊之西行者又在炉西皆面向坛中本尊故云三位
相当也言此三亦三者又此三位亦配三业故云亦
三。
【疏】由离于真言至不得果者真言行者不依上来内
外二种护摩法轨而妄作之但随自巳无明之心不
从明师非但不得世出世间内外二种悉地亦在费
檀越资财招越法罪当堕三涂冀诸知识体而行之
慎勿妄执利刀返伤其手耳。
【疏】佛部是一向等者谓佛部不通菩萨巳下者但具
白黄二色今随其息灾事分当作白色馀部准此。
卷九 第 635a 页 X23-0635.png
【疏】今随声便等者谓此增益之法若唯为与弟子发
心灌顶合先作息灾今且随声便者随方圆声便故
如人常言先方后圆名为声便言事便者谓先佛部
次莲华金刚之事名为事便故云随声便所以增益
在前也。
【疏】为除无智故等者诸佛如来为除一切众生无明
故有种种智生种种智即是漫荼罗诸幖帜也此智
虽知有无量相然实即是遮那一智以一智现一切
智者谓以一切智示现一切种智也。
【疏】当明密迹经等者言密迹经者即大宝积密迹金
刚力士会也尔时寂意菩萨问密迹言如来有几秘
要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及密迹力士谓寂意言如
来秘要有其三事一者身密二者口密三者意密云
何身密如来于斯无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现一切威
仪礼节或有诸天人民自憙经行见睹如来经行之
时念言世尊为上斯等逮见如来身密佛之所念亦
不思望一切众生睹见如来妙德威仪若诸天人憙
坐见如来坐或憙卧或憙听经或憙寂静乃至憙见
佛身种种色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复如是如来
至真各于众生现如来像四威仪中礼节言行犹如
清净明镜随其色皃以往照之明镜照形亦无想念
如来如是虽以法济一切众生无有想念乃至云是
为如来身行秘要其口意二密可以义准不繁具引。
【疏】此即大人之标相者即遮那大人所具谓如来顶
卷九 第 635b 页 X23-0635.png
发眼舌乃至阴藏等如常三十二相等是也。
【疏】自然而得金刚平等者谓由阿阇梨想身作金刚
萨埵故即令弟子自然而得金刚加持引入等。
【疏】即前所说第三灌顶等者谓前说三种灌顶一法
印二事业三心想今当心想故云第三灌顶等。
【疏】即是入地人也等者即是初入信解行地得除一
切盖障三昧故第一经云此菩萨菩提心门名初法
明道菩萨住此不久便得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
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即是此也。
【疏】种种世栽种等者谓如世间栽种之法须求种子
植之在地溉灌不巳即得华果今亦如是以菩提心
种子置于众生心地之中溉以三昧之水则华实即
在故云种种世栽等。
【疏】此因之利益等者因之一字若属于经乃当善本
二字今疏释菩提之种谓此菩提因种即是利益之
别名耳。
【疏】仁者即佛等者此释仁中胜也仁即是佛佛者觉
也凡夫无觉二乘有觉不能觉他佛过于彼称之为
胜故云仁胜言仁者是寂根复胜者由具二义名为
仁者经云得无缘观行谓之为仁方便利众生谓之
为胜若但住无缘只得名仁不得名胜若兼方便得
名仁胜故云仁者即佛等。
【疏】唯望声闻等者此言唯望声闻者见谛名同断障
别故谓声闻之人唯断烦恼菩萨之人双离二障故
【疏】自然而得金刚平等者谓由阿阇梨想身作金刚
萨埵故即令弟子自然而得金刚加持引入等。
【疏】即前所说第三灌顶等者谓前说三种灌顶一法
印二事业三心想今当心想故云第三灌顶等。
【疏】即是入地人也等者即是初入信解行地得除一
切盖障三昧故第一经云此菩萨菩提心门名初法
明道菩萨住此不久便得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
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即是此也。
【疏】种种世栽种等者谓如世间栽种之法须求种子
植之在地溉灌不巳即得华果今亦如是以菩提心
种子置于众生心地之中溉以三昧之水则华实即
在故云种种世栽等。
【疏】此因之利益等者因之一字若属于经乃当善本
二字今疏释菩提之种谓此菩提因种即是利益之
别名耳。
【疏】仁者即佛等者此释仁中胜也仁即是佛佛者觉
也凡夫无觉二乘有觉不能觉他佛过于彼称之为
胜故云仁胜言仁者是寂根复胜者由具二义名为
仁者经云得无缘观行谓之为仁方便利众生谓之
为胜若但住无缘只得名仁不得名胜若兼方便得
名仁胜故云仁者即佛等。
【疏】唯望声闻等者此言唯望声闻者见谛名同断障
别故谓声闻之人唯断烦恼菩萨之人双离二障故
卷九 第 635c 页 X23-0635.png
唯识云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为圣性菩
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故也又唯者
单独义非望缘觉何以故以缘觉乘别无戒律不分
阶位故故清凉疏云又由缘觉多不藉教出无佛世
佛在世时摄属声闻故云唯望声闻也。
【疏】尔时得度五通等者即当第四地也谓初二三地
相同世间此地超彼故谓初地行施二地行戒三地
行忍相同世间世间有情多作此三福业事故未能
脩證菩提分法今四地修得菩提心分法即观世间
五通境界如幻梦等不生取著得度彼地则获出世
五通故宝集经云所谓天眼作證智通天耳作證智
通他心智作證智通宿住忆念作證智通如意足差
别作證智通乃至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
卢波罗蜜多故所获天眼诸出离道之所发生以是
天眼极善明了彻视显现故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
萨修行静卢波罗蜜多故天耳通智清净明达十方
世界圣及非圣之所有音声皆悉听闻复能分别无
有错谬虽闻听巳于圣音声不起欣爱于非圣声不
生嫌嫉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是清净他心智通明
了所及尽于十方诸世界中所有含识无量心相菩
萨悉能如实了知若诸众生前际心相后际心相现
在心相菩萨于中皆能晓了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
真如是宿住随念之智力故尽于十方遍周世界所
有众生非一种种诸宿住事悉能随念如是一生十
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故也又唯者
单独义非望缘觉何以故以缘觉乘别无戒律不分
阶位故故清凉疏云又由缘觉多不藉教出无佛世
佛在世时摄属声闻故云唯望声闻也。
【疏】尔时得度五通等者即当第四地也谓初二三地
相同世间此地超彼故谓初地行施二地行戒三地
行忍相同世间世间有情多作此三福业事故未能
脩證菩提分法今四地修得菩提心分法即观世间
五通境界如幻梦等不生取著得度彼地则获出世
五通故宝集经云所谓天眼作證智通天耳作證智
通他心智作證智通宿住忆念作證智通如意足差
别作證智通乃至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
卢波罗蜜多故所获天眼诸出离道之所发生以是
天眼极善明了彻视显现故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
萨修行静卢波罗蜜多故天耳通智清净明达十方
世界圣及非圣之所有音声皆悉听闻复能分别无
有错谬虽闻听巳于圣音声不起欣爱于非圣声不
生嫌嫉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是清净他心智通明
了所及尽于十方诸世界中所有含识无量心相菩
萨悉能如实了知若诸众生前际心相后际心相现
在心相菩萨于中皆能晓了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以
真如是宿住随念之智力故尽于十方遍周世界所
有众生非一种种诸宿住事悉能随念如是一生十
卷九 第 636a 页 X23-0636.png
生百生千生若百千生非一百非一千生非一百千
生如是次第皆能了知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
萨如意足作證智神通何等复名如意足通智业圆
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静卢波罗蜜多故获是欲
三摩地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如是勤心观三摩地断
行成就修如意足乃至菩萨摩诃萨随彼所应即便
显示如是神通无量变化或现色相或现威力等是
名菩萨出世五通也。
【疏】得度二乘等者即当第七地也谓四五六地作谛
现观等同二乘故今于此地至无相功用后边出过
世间二乘道故等言尔时到第八地者谓七地时能
于空中少用功力起有胜行出过二乘等名为远行
又由第七地于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土故
空第八地能无漏道任运起故此地名为不动一切
烦恼永不行故法駃流中任运转故刹那刹那转增
进故是名到第八地也。
【疏】谓欢喜地自有十心等者谓种子牙疱等十心又
是华严经初地柔软等十心乃至十地各有十心如
前巳释。
【疏】如华严真金之喻等者彼经云譬如金师鍊冶真
金作庄严具馀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
如是住于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等。
【疏】此生生世世者经但修业无间乃至于一时顷等
今此即是译主以义译之令人易解故也。
生如是次第皆能了知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
萨如意足作證智神通何等复名如意足通智业圆
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依静卢波罗蜜多故获是欲
三摩地断行成就修如意足如是勤心观三摩地断
行成就修如意足乃至菩萨摩诃萨随彼所应即便
显示如是神通无量变化或现色相或现威力等是
名菩萨出世五通也。
【疏】得度二乘等者即当第七地也谓四五六地作谛
现观等同二乘故今于此地至无相功用后边出过
世间二乘道故等言尔时到第八地者谓七地时能
于空中少用功力起有胜行出过二乘等名为远行
又由第七地于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土故
空第八地能无漏道任运起故此地名为不动一切
烦恼永不行故法駃流中任运转故刹那刹那转增
进故是名到第八地也。
【疏】谓欢喜地自有十心等者谓种子牙疱等十心又
是华严经初地柔软等十心乃至十地各有十心如
前巳释。
【疏】如华严真金之喻等者彼经云譬如金师鍊冶真
金作庄严具馀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亦复
如是住于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等。
【疏】此生生世世者经但修业无间乃至于一时顷等
今此即是译主以义译之令人易解故也。
卷九 第 636b 页 X23-0636.png
【疏】即于此一夜等者谓真言之者于作法夜间求得
境界于此夜中而分三时如加持药物于初夜中或
中夜间或后夜间有三种相现所谓煖相烟相光相
如次即分上中下三品以此验知悉地生起之相此
悉地之相从行者持诵作意而生故曰行意生也。
【疏】但以真言药物因缘等者谓佛说药力不可思议
如人以药力故升空自在隐形不现履水不没踏火
不烧此是非诸论师等能立因量出其所由亦不可
生疑为定应尔为不应尔出过如是筹量境界唯亲
服此药者乃證知耳真言之药亦复如是悉地成时
不舍此身而步虚空游诸刹土但是真言幻所作故
亦非世间因量诸师出其所以但悉地者自證知耳。
【疏】但从众缘而生等者此城由海气日光等众缘而
生毕竟非实不应于彼而起执著真言悉地亦尔由
三业因缘而生应以此喻而观察之勿得取著以此
因缘故于种种胜妙五尘境界其心清净无所挂碍。
【疏】然此真实之法等者然实真言实相心法本来法
界体上具有如是不思议之德业但因缘未具则隐
因缘和合则显毕竟清净不可思议不应难言此真
言事相之法云何能成无相真实之法。
【疏】是人虽未即能究竟等者谓真言者如是观时心
无挂碍如得神通者于空色中自在飞行不为人法
妄想之所染污即是入佛行处虽未即能究竟佛之
智慧然亦所解与诸佛同若是行證同诸佛时方得
卷九 第 636c 页 X23-0636.png
名为究竟佛慧犹如初生净月虽体无增减然亦其
明渐增待至十五日方名圆满能动海潮入此门者
不得未得谓得执行处为證处耳。
【疏】解了唯是想等者谓真言行者悉地成时不应取
著作此虚空譬喻当观悉地之相皆如虚空体离分
别男相女相显形色等如是观时意无挂碍如得神
通之者于空一显色中自在飞行不为人法妄想之
所尘污故云解了等。
【疏】内护摩谓息诸境等者内者内心护摩名火即智
火也言息诸境界者息者止息以慧未生时即有诸
根境界之垢坌污净心慧火生时境界垢息故云息
诸境界言十二缘生者上息字流至此处谓息十二
缘生也缘生者由无明造作诸业业因缘故生诸苦
果如是从业受生从生复造业轮转不息今内护摩
正为息除此缘业生业生焚巳得清净法生故云息
十二缘生言等者等取六蔽一切根境诸法也。
【疏】由持此供物等者释成问答之意也从此至为因
缘也二行半除注未释总是明因由次从深行阿阇
梨至内法因也是辨浅深复却从前段为因缘也下
注云作增益至护摩亦然是增益威德复从向下注
云诸尊之别相至即可知也等是观察诸尊如是随
科释之使无差也。
【疏】作增益上中下至护摩亦然者此之注文应俱于
下行注文上置之抄写者误耳若俱不作注读更妙
明渐增待至十五日方名圆满能动海潮入此门者
不得未得谓得执行处为證处耳。
【疏】解了唯是想等者谓真言行者悉地成时不应取
著作此虚空譬喻当观悉地之相皆如虚空体离分
别男相女相显形色等如是观时意无挂碍如得神
通之者于空一显色中自在飞行不为人法妄想之
所尘污故云解了等。
【疏】内护摩谓息诸境等者内者内心护摩名火即智
火也言息诸境界者息者止息以慧未生时即有诸
根境界之垢坌污净心慧火生时境界垢息故云息
诸境界言十二缘生者上息字流至此处谓息十二
缘生也缘生者由无明造作诸业业因缘故生诸苦
果如是从业受生从生复造业轮转不息今内护摩
正为息除此缘业生业生焚巳得清净法生故云息
十二缘生言等者等取六蔽一切根境诸法也。
【疏】由持此供物等者释成问答之意也从此至为因
缘也二行半除注未释总是明因由次从深行阿阇
梨至内法因也是辨浅深复却从前段为因缘也下
注云作增益至护摩亦然是增益威德复从向下注
云诸尊之别相至即可知也等是观察诸尊如是随
科释之使无差也。
【疏】作增益上中下至护摩亦然者此之注文应俱于
下行注文上置之抄写者误耳若俱不作注读更妙
卷九 第 637a 页 X23-0637.png
言有增减者此减字是威字上下数有耳。
【疏】牛蹄之涔者牛迹之停水谓之涔也俗云譬犹蹄
涔不容尺鲤亦犹覆杯水于坳堂斯须则竭若人以
此水置于大海则无竭尽之理即是微滴入于天池
齐无终始也。
【疏】悉地(即所成果)等者谓此悉地之语即是成果之义所
成之果谓安膳那刀伞之类此等果法应当置在漫
荼中位下具显之言即通一切流出等者此是根本
漫荼若于此中随行者所求悉地别各建立漫荼之
时随部相应作之名为流出也。
【疏】初正觉者等者谓取从遮那本地漫荼流出最初
成等正觉之者即阿閦等四如来也如阿閦者瑜伽
礼忏云阿閦如来舍身请求加护从初觉心乃至菩
提愿如来与金刚萨埵而加持之令我坚固不退言
舍身求加者即当此中初受三世无障碍智戒舍身
奉献一切诸佛请求加护令菩提心坚固不退乃是
最初发起始觉菩提心时故名最初说也。
【疏】左右无差者谓大日在中台时其宝幢佛当大日
之左不空佛居大日之右今移大日就宝幢位时亦
令左右无差失也言此作扇底迦等者此诸佛漫荼
谓作方形白色观于阿字等也。
【疏】疑此点一一等者指上轮心想九点也乃于华台
及八叶中各安一点即表大空成正觉义谓以果收
因四隅菩萨俱置空点故令更问也若欲置字者中
【疏】牛蹄之涔者牛迹之停水谓之涔也俗云譬犹蹄
涔不容尺鲤亦犹覆杯水于坳堂斯须则竭若人以
此水置于大海则无竭尽之理即是微滴入于天池
齐无终始也。
【疏】悉地(即所成果)等者谓此悉地之语即是成果之义所
成之果谓安膳那刀伞之类此等果法应当置在漫
荼中位下具显之言即通一切流出等者此是根本
漫荼若于此中随行者所求悉地别各建立漫荼之
时随部相应作之名为流出也。
【疏】初正觉者等者谓取从遮那本地漫荼流出最初
成等正觉之者即阿閦等四如来也如阿閦者瑜伽
礼忏云阿閦如来舍身请求加护从初觉心乃至菩
提愿如来与金刚萨埵而加持之令我坚固不退言
舍身求加者即当此中初受三世无障碍智戒舍身
奉献一切诸佛请求加护令菩提心坚固不退乃是
最初发起始觉菩提心时故名最初说也。
【疏】左右无差者谓大日在中台时其宝幢佛当大日
之左不空佛居大日之右今移大日就宝幢位时亦
令左右无差失也言此作扇底迦等者此诸佛漫荼
谓作方形白色观于阿字等也。
【疏】疑此点一一等者指上轮心想九点也乃于华台
及八叶中各安一点即表大空成正觉义谓以果收
因四隅菩萨俱置空点故令更问也若欲置字者中
卷九 第 637b 页 X23-0637.png
台四方即是阿阿暗恶恶四隅普贤三字文殊瞒字
观音娑字慈氏昧字也。
【疏】若作马头漫荼等者谓此马头是莲华眷属前以
观音为主其漫荼罗大作圆形今以马头为主置何
耶在中何耶是略梵语正云贺演屹哩(二合)嚩此云马
头谓却移观音居势至坐处其势至却在前马头位
处其漫荼罗作三角者即降伏坛也馀眷属皆围绕
者一依前观音坛置之临时回互可以意得移势至
在马头位处其势至眷属等亦随移动观音眷属亦
尔。
【疏】若作佛母形者者此佛母非离前佛顶印别有佛
母佛母即佛顶但母是形顶是印故下次云可但𦘕
印即顶髻也又漫荼具缘品云次于其北维导师诸
佛母彼疏释云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是毗卢遮那
佛母也。
【疏】其本尊菩萨等者本尊即菩萨也此菩萨即真陀
末尼也菩萨是身形末尼是印标也。
【疏】𦘕但荼印等者即𦘕捧印也以定惠手相合其二
风轮二地轮入于掌中馀皆向上是也。
【疏】轮罗印者戟也铄底者利也没[萨/木]罗者槌也。
【疏】钵致印者索也此等诸印在密印品广说其相。
【疏】为识此尊法门等者初依正方漫荼方是金刚方
坛中又作三角火坛者三角火坛即表智也此智从
金刚性生故在方坛之上也三角中作青莲华者青
观音娑字慈氏昧字也。
【疏】若作马头漫荼等者谓此马头是莲华眷属前以
观音为主其漫荼罗大作圆形今以马头为主置何
耶在中何耶是略梵语正云贺演屹哩(二合)嚩此云马
头谓却移观音居势至坐处其势至却在前马头位
处其漫荼罗作三角者即降伏坛也馀眷属皆围绕
者一依前观音坛置之临时回互可以意得移势至
在马头位处其势至眷属等亦随移动观音眷属亦
尔。
【疏】若作佛母形者者此佛母非离前佛顶印别有佛
母佛母即佛顶但母是形顶是印故下次云可但𦘕
印即顶髻也又漫荼具缘品云次于其北维导师诸
佛母彼疏释云至于北维置虚空眼即是毗卢遮那
佛母也。
【疏】其本尊菩萨等者本尊即菩萨也此菩萨即真陀
末尼也菩萨是身形末尼是印标也。
【疏】𦘕但荼印等者即𦘕捧印也以定惠手相合其二
风轮二地轮入于掌中馀皆向上是也。
【疏】轮罗印者戟也铄底者利也没[萨/木]罗者槌也。
【疏】钵致印者索也此等诸印在密印品广说其相。
【疏】为识此尊法门等者初依正方漫荼方是金刚方
坛中又作三角火坛者三角火坛即表智也此智从
金刚性生故在方坛之上也三角中作青莲华者青
卷九 第 637c 页 X23-0637.png
是降伏义周匝又作小青莲围之者表降伏根随等
烦恼又除根本枝末无明故云为识此尊等。
【疏】他仿此者若除盖障菩萨为中胎主馀眷属为第
二重八部为第三重。
【疏】越中作瓶等者谓于瓶中置独股金刚其金刚半
出瓶中名为越中。
【疏】智者印道等者此智者之言经中所无今疏作此
释者应梵本中具足。
【疏】此说名最上等者谓此漫荼正与增益相应本尊
作欢喜之容此增益法中最上故此说名最上等。
【经】两首金刚者谓上下二峰皆同前印名为两首。
【疏】一股中有五股者谓一智中含五智也。
【疏】文殊一会等者此即大悲胎藏大漫荼中文殊及
眷属也若别作文殊漫荼罗者即文殊为主馀四为
伴又四中随一为主馀为伴亦然为主者在中院馀
四在第二院第三院置八部也言若是大悲中等者
又谓以第一院中三部明主伴之义也。
【经】入秘密漫荼罗法品者入谓达解秘密漫荼罗如
上巳释法者轨持谓阿阇梨达解此漫荼秘密轨持
之义则能遍于一切坛法而得自在故下经云解此
三昧耶秘密漫荼罗入诸法教中诸坛得自在又谓
阿阇梨引受法弟子越入此漫荼罗以字门教法烧
除彼业寿之命令得金刚法性芽生具此二义故云
入秘密漫荼罗法也作释可知又上品佛巳答金刚
烦恼又除根本枝末无明故云为识此尊等。
【疏】他仿此者若除盖障菩萨为中胎主馀眷属为第
二重八部为第三重。
【疏】越中作瓶等者谓于瓶中置独股金刚其金刚半
出瓶中名为越中。
【疏】智者印道等者此智者之言经中所无今疏作此
释者应梵本中具足。
【疏】此说名最上等者谓此漫荼正与增益相应本尊
作欢喜之容此增益法中最上故此说名最上等。
【经】两首金刚者谓上下二峰皆同前印名为两首。
【疏】一股中有五股者谓一智中含五智也。
【疏】文殊一会等者此即大悲胎藏大漫荼中文殊及
眷属也若别作文殊漫荼罗者即文殊为主馀四为
伴又四中随一为主馀为伴亦然为主者在中院馀
四在第二院第三院置八部也言若是大悲中等者
又谓以第一院中三部明主伴之义也。
【经】入秘密漫荼罗法品者入谓达解秘密漫荼罗如
上巳释法者轨持谓阿阇梨达解此漫荼秘密轨持
之义则能遍于一切坛法而得自在故下经云解此
三昧耶秘密漫荼罗入诸法教中诸坛得自在又谓
阿阇梨引受法弟子越入此漫荼罗以字门教法烧
除彼业寿之命令得金刚法性芽生具此二义故云
入秘密漫荼罗法也作释可知又上品佛巳答金刚
卷九 第 638a 页 X23-0638.png
手问秘密漫荼竟而未明入秘密之法今腾前说故
此品来。
【疏】问佛一百八号等者谓金刚手等十六菩萨共有
一百八种之名结归果体但名如来之一百八名金
刚顶大教王经云金刚勇大心金刚诸如来普贤金
刚初我礼金刚手金刚王妙觉金刚钩如来不空王
金刚我礼金刚召金刚染大乐金刚箭能伏魔欲大
金刚我礼金刚弓金刚善萨埵金刚戏大适欢喜王
金刚我礼金刚喜金刚宝金刚金刚空大宝空藏金
刚丰我礼金刚藏金刚威大𦦨金刚日佛光金刚光
大威我礼金刚光金刚幢善利金刚幡妙喜宝幢大
金刚我礼金刚利金刚[竺-二+友]大[竺-二+友]金刚[竺-二+友]大奇爱喜金
刚胜我礼金刚爱金刚法善利金刚莲妙净世贵金
刚眼我礼金刚眼金刚利大乘金刚剑大器妙吉金
刚染我礼金刚惠金刚因大场金刚轮理趣能转金
刚起我礼金刚场金刚说妙明金刚诵妙成无言金
刚成我礼金刚语金刚业教令金刚广不空业金刚
遍行我礼金刚巧金刚护大勇金刚甲大坚难歒妙
精进我礼金刚勤金刚尽方便金刚牙大怖摧魔金
刚[岆-大+友]我礼金刚忿金刚令威严金刚能缚解金刚拳
胜誓我礼金刚拳若有持此名百八寂静赞金刚名
灌顶彼亦获如是等经优陀那曰者或云邬陀喃此
云标相亦名为说义当无问自说也。
【疏】身同阿字等者此阿字即是法界本具染净二种
此品来。
【疏】问佛一百八号等者谓金刚手等十六菩萨共有
一百八种之名结归果体但名如来之一百八名金
刚顶大教王经云金刚勇大心金刚诸如来普贤金
刚初我礼金刚手金刚王妙觉金刚钩如来不空王
金刚我礼金刚召金刚染大乐金刚箭能伏魔欲大
金刚我礼金刚弓金刚善萨埵金刚戏大适欢喜王
金刚我礼金刚喜金刚宝金刚金刚空大宝空藏金
刚丰我礼金刚藏金刚威大𦦨金刚日佛光金刚光
大威我礼金刚光金刚幢善利金刚幡妙喜宝幢大
金刚我礼金刚利金刚[竺-二+友]大[竺-二+友]金刚[竺-二+友]大奇爱喜金
刚胜我礼金刚爱金刚法善利金刚莲妙净世贵金
刚眼我礼金刚眼金刚利大乘金刚剑大器妙吉金
刚染我礼金刚惠金刚因大场金刚轮理趣能转金
刚起我礼金刚场金刚说妙明金刚诵妙成无言金
刚成我礼金刚语金刚业教令金刚广不空业金刚
遍行我礼金刚巧金刚护大勇金刚甲大坚难歒妙
精进我礼金刚勤金刚尽方便金刚牙大怖摧魔金
刚[岆-大+友]我礼金刚忿金刚令威严金刚能缚解金刚拳
胜誓我礼金刚拳若有持此名百八寂静赞金刚名
灌顶彼亦获如是等经优陀那曰者或云邬陀喃此
云标相亦名为说义当无问自说也。
【疏】身同阿字等者此阿字即是法界本具染净二种
卷九 第 638b 页 X23-0638.png
体相谓以啰字法界之火烧去法界之染相显彼法
界之净体而同金刚之轮不破坏故云身同阿字等。
【疏】又嚩字上加点等者此嚩字应是祛字于上加点
即是大空欠平声字门也次第如是言微妙法水等
者谓前嚩字之法水灌注弟子心圆明时若不得欠
字之空即有隔碍由欠字虚空不碍故即嚩字之水
得流至弟子心圆明上令心器清净堪任净法耳。
【疏】初有四字布于上分等者谓以十二支句真言之
王用布弟子遍身支分令成法器坚完也初一暗字
置顶上次以欠暗二字置二耳上以恶字置于顶上
言先从眼起也者若次第时即以欠暗先置眼上今
置耳上者互相摄也言次有四字在中分者谓以糁
索置二肩上含字心上鹤字咽上也言次有四字在
下者谓脐上㘕字腰上𡀩字腿上[金*(离-禸+ㄆ)]字足下嚩字等
也。
【疏】更问布字云何起者此中更问者有深意也非是
有疑耳谓漫荼上布此十二字时中院当上分第二
院当中分第三院当下分又若依本起末则收中及
外若摄末归本则自迹之本故令更问此即瑜伽秘
密之加持也。
【疏】所以回互前后等者谓有疑云如经初漫荼具缘
品巳有趣入之法轨今此复明要用之说则与前说
文势隔阔义味玄殊何不相续说之令人易见而作
此绮互不相承蹑莫佛有吝惜耶故下为释云但为
界之净体而同金刚之轮不破坏故云身同阿字等。
【疏】又嚩字上加点等者此嚩字应是祛字于上加点
即是大空欠平声字门也次第如是言微妙法水等
者谓前嚩字之法水灌注弟子心圆明时若不得欠
字之空即有隔碍由欠字虚空不碍故即嚩字之水
得流至弟子心圆明上令心器清净堪任净法耳。
【疏】初有四字布于上分等者谓以十二支句真言之
王用布弟子遍身支分令成法器坚完也初一暗字
置顶上次以欠暗二字置二耳上以恶字置于顶上
言先从眼起也者若次第时即以欠暗先置眼上今
置耳上者互相摄也言次有四字在中分者谓以糁
索置二肩上含字心上鹤字咽上也言次有四字在
下者谓脐上㘕字腰上𡀩字腿上[金*(离-禸+ㄆ)]字足下嚩字等
也。
【疏】更问布字云何起者此中更问者有深意也非是
有疑耳谓漫荼上布此十二字时中院当上分第二
院当中分第三院当下分又若依本起末则收中及
外若摄末归本则自迹之本故令更问此即瑜伽秘
密之加持也。
【疏】所以回互前后等者谓有疑云如经初漫荼具缘
品巳有趣入之法轨今此复明要用之说则与前说
文势隔阔义味玄殊何不相续说之令人易见而作
此绮互不相承蹑莫佛有吝惜耶故下为释云但为
卷九 第 638c 页 X23-0638.png
欲令入正法者应须依师而学等。
【经】入秘密漫荼罗位者上品说阿阇梨达解秘密漫
荼行法与此中而为方便由达解故方能正入今此
入字疏是住字入住言别义同又亦是影牙若约阇
梨即当證入證住若依弟子即当安住趣入之义漫
荼罗义如前位者位处上之入字即是能入位是所
入此之位处乃是意生八叶大莲华王东方宝幢如
来乃至东北方观自在菩萨及下方持明忿怒等一
切诸位此等诸位是所入阿阇梨之智而为能入故
云入秘密漫荼罗位品也作释思之又前品巳具明
方便今说其果亦腾前起故此品来。
【疏】有如是大因缘者大日世尊住于毕竟无相寂灭
之法为以大悲故于无相中而见有相譬如秋月丽
天无思无为而众生心器清净感应因缘现诸影像
即是此中大因缘义也。
【疏】上云尔时等上云者指上秘密漫荼罗品也谓从
彼品至下八印品俱是广前字轮品中秘密之义依
彼初起之时名为彼时疏凭梵本作此说耳故次下
经云时彼如来一切支分无障碍力乃至生无量形
色庄严之相等以此證之今经云尔时即当疏指彼
时故云更问。
【疏】秘谓即是至杂色衣者犹如四人各著一色之衣
而有一人具足四色为一上服今此所彰即是著杂
色衣金刚义当长恶字也谓具菩提心大悲方便涅
【经】入秘密漫荼罗位者上品说阿阇梨达解秘密漫
荼行法与此中而为方便由达解故方能正入今此
入字疏是住字入住言别义同又亦是影牙若约阇
梨即当證入證住若依弟子即当安住趣入之义漫
荼罗义如前位者位处上之入字即是能入位是所
入此之位处乃是意生八叶大莲华王东方宝幢如
来乃至东北方观自在菩萨及下方持明忿怒等一
切诸位此等诸位是所入阿阇梨之智而为能入故
云入秘密漫荼罗位品也作释思之又前品巳具明
方便今说其果亦腾前起故此品来。
【疏】有如是大因缘者大日世尊住于毕竟无相寂灭
之法为以大悲故于无相中而见有相譬如秋月丽
天无思无为而众生心器清净感应因缘现诸影像
即是此中大因缘义也。
【疏】上云尔时等上云者指上秘密漫荼罗品也谓从
彼品至下八印品俱是广前字轮品中秘密之义依
彼初起之时名为彼时疏凭梵本作此说耳故次下
经云时彼如来一切支分无障碍力乃至生无量形
色庄严之相等以此證之今经云尔时即当疏指彼
时故云更问。
【疏】秘谓即是至杂色衣者犹如四人各著一色之衣
而有一人具足四色为一上服今此所彰即是著杂
色衣金刚义当长恶字也谓具菩提心大悲方便涅
卷九 第 639a 页 X23-0639.png
槃义故故以为名也。
【疏】八功德水者如常即一甘二冷三耎四轻五清净
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巳不伤腹也。
【疏】六时之华者西域一年六时各两月谓十一月后
半正月前半名为春时二从此后至三月前半名为
热时三从此后至五月前半名为雨时四从此后至
七月前半名为秋时五从此后至九月前半名为雪
时六从此后至十一月前半名为寒时又诸说或不
同此依清凉钞谓彼土时华适时而发故曰六时之
华也。
【疏】从如来信解生者谓从如来因中信解而生举果
徵因故云如来信解故下疏云今此十力复从何生
谓如来无量阿僧祇劫巳来修行六度十度乃至阿
僧祇诸度功德资长法身而出现等故云从如来信
等又如来信解力亦通果中之德此所现起十世界
微尘数差别之相皆是果中信解功德力生也。
【疏】若重言王等者若依梵本谓鸡苏啰惹此云华开
敷王若云鸡苏啰印捺啰(二合)亦是华开敷王为前句
中并有二啰字故。
【疏】云若重言王则音势不便故存梵音梵音因陀罗
正译为主或云尊所以释提桓因译为天主也。
【疏】无边大海众即金刚者谓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
量环绕之者皆属金刚部收故云即金刚也。
【疏】心念华而令入者谓引弟子入坛令其专注在菩
【疏】八功德水者如常即一甘二冷三耎四轻五清净
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巳不伤腹也。
【疏】六时之华者西域一年六时各两月谓十一月后
半正月前半名为春时二从此后至三月前半名为
热时三从此后至五月前半名为雨时四从此后至
七月前半名为秋时五从此后至九月前半名为雪
时六从此后至十一月前半名为寒时又诸说或不
同此依清凉钞谓彼土时华适时而发故曰六时之
华也。
【疏】从如来信解生者谓从如来因中信解而生举果
徵因故云如来信解故下疏云今此十力复从何生
谓如来无量阿僧祇劫巳来修行六度十度乃至阿
僧祇诸度功德资长法身而出现等故云从如来信
等又如来信解力亦通果中之德此所现起十世界
微尘数差别之相皆是果中信解功德力生也。
【疏】若重言王等者若依梵本谓鸡苏啰惹此云华开
敷王若云鸡苏啰印捺啰(二合)亦是华开敷王为前句
中并有二啰字故。
【疏】云若重言王则音势不便故存梵音梵音因陀罗
正译为主或云尊所以释提桓因译为天主也。
【疏】无边大海众即金刚者谓一切地居天等其数无
量环绕之者皆属金刚部收故云即金刚也。
【疏】心念华而令入者谓引弟子入坛令其专注在菩
卷九 第 639b 页 X23-0639.png
提心华是标义表此华等从意而生故云意生香华
等。
【疏】自见巳向彼说之者谓弟子掷华在师身上师自
见华之所堕之位即告弟子汝所投华在某佛某菩
萨金刚等弟子知巳然后随本尊为作灌顶等是故
经末云此最上坛故应与三昧耶。
【经】秘密八印品者秘密者前虽巳说密印品岂非秘
密今复说此八种印名为秘密与前所说有何差别
前彰秘密但是泛明此云秘密即是密中之密秘密
即八印也又谓此是阿阇梨自心秘密漫荼所须之
法是入秘密漫荼罗之八印依主为名又如来前巳
广说漫荼秘密入住之法时诸大会复作是念更有
何法速令真言行者得成就耶如来副彼心念而为
说之故此品来。
【疏】改为具也者改者转也谓上漫荼标帜所彰之德
一切众生等共有之如是之德无量无边即是具种
种德义今译主但以具字显之故云改为具也。
【疏】其漫荼罗作三角形等者令如印而作也谓印以
虚心合掌竖地风四轮馀轮合而依旧此印以空轮
望馀四轮即当三角之一角也名三角印今漫荼罗
形亦同彼其中间三角即当水火空轮四边四个三
角即当地风四指想佛在中而具威光言故日月也
者此义语也即是经云而具光明耳。
【疏】嚩字即无缚者真言五字为句上一是勃字正音
等。
【疏】自见巳向彼说之者谓弟子掷华在师身上师自
见华之所堕之位即告弟子汝所投华在某佛某菩
萨金刚等弟子知巳然后随本尊为作灌顶等是故
经末云此最上坛故应与三昧耶。
【经】秘密八印品者秘密者前虽巳说密印品岂非秘
密今复说此八种印名为秘密与前所说有何差别
前彰秘密但是泛明此云秘密即是密中之密秘密
即八印也又谓此是阿阇梨自心秘密漫荼所须之
法是入秘密漫荼罗之八印依主为名又如来前巳
广说漫荼秘密入住之法时诸大会复作是念更有
何法速令真言行者得成就耶如来副彼心念而为
说之故此品来。
【疏】改为具也者改者转也谓上漫荼标帜所彰之德
一切众生等共有之如是之德无量无边即是具种
种德义今译主但以具字显之故云改为具也。
【疏】其漫荼罗作三角形等者令如印而作也谓印以
虚心合掌竖地风四轮馀轮合而依旧此印以空轮
望馀四轮即当三角之一角也名三角印今漫荼罗
形亦同彼其中间三角即当水火空轮四边四个三
角即当地风四指想佛在中而具威光言故日月也
者此义语也即是经云而具光明耳。
【疏】嚩字即无缚者真言五字为句上一是勃字正音
卷九 第 639c 页 X23-0639.png
为没本体是么字梵语满驮此译云缚此中云嚩是
无缚音带讹也。
【疏】此伽字加三昧等者谓此伽字加三昧𦘕乃
是祇字却是释成下句瑜祇字义不应此句中置
之。
【经】持明禁戒品者持明如解序中巳释之言禁戒者
禁谓禁制令不纵恣戒即戒慎令不造非戒者梵语
尸罗此云清凉如人身体壮热涂以栴檀即得清凉
尸罗亦尔一切众生法身为烦恼壮热之所恼害若
涂以尸罗栴檀即获清凉此是本性所具之戒性自
须持今持明戒梵语没哩多此译云制为持明者方
便制之是持明之禁戒拣非持明依主为名问既属
持明藏中所持之戒何不于前受三昧耶戒处说之
彼亦是持明藏所持戒故答彼三昧耶戒是发心时
所得之戒今是成悉地时六月之内所持之戒因事
制之是故别说行者由此能令悉地易得现前故次
秘密漫荼品说之也。
【疏】如复服风等也者风是诃字此字四大中属风大
行者第四月中但以诃字作出入息若息出时当观
此字随息而出若息入时当观此字随息而入名之
为服风等。
【疏】六月者举数也者此戒剂限六月为期于此六月
内随月不同谓真言行者初一月调出入息乃至第
六月随愿得果若得果巳戒当堕谢故名之为没栗
无缚音带讹也。
【疏】此伽字加三昧等者谓此伽字加三昧𦘕乃
是祇字却是释成下句瑜祇字义不应此句中置
之。
【经】持明禁戒品者持明如解序中巳释之言禁戒者
禁谓禁制令不纵恣戒即戒慎令不造非戒者梵语
尸罗此云清凉如人身体壮热涂以栴檀即得清凉
尸罗亦尔一切众生法身为烦恼壮热之所恼害若
涂以尸罗栴檀即获清凉此是本性所具之戒性自
须持今持明戒梵语没哩多此译云制为持明者方
便制之是持明之禁戒拣非持明依主为名问既属
持明藏中所持之戒何不于前受三昧耶戒处说之
彼亦是持明藏所持戒故答彼三昧耶戒是发心时
所得之戒今是成悉地时六月之内所持之戒因事
制之是故别说行者由此能令悉地易得现前故次
秘密漫荼品说之也。
【疏】如复服风等也者风是诃字此字四大中属风大
行者第四月中但以诃字作出入息若息出时当观
此字随息而出若息入时当观此字随息而入名之
为服风等。
【疏】六月者举数也者此戒剂限六月为期于此六月
内随月不同谓真言行者初一月调出入息乃至第
六月随愿得果若得果巳戒当堕谢故名之为没栗
卷九 第 640a 页 X23-0640.png
多戒。
【疏】梵正音索哆是著义者寻常译为萨埵萨埵有三
如前巳辨正云菩提索哆亦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
之义为于世谛传通语不流便故世论师谓为萨埵
而传习者随顺其辞但云萨埵故曰梵正音索哆也。
【疏】如佛所住等者谓若行者如佛所住而其中即是
三业皆等于如来名为三平等由住是三平等故福
德增长由福德增长故遂令悉地之果易得成就也。
【疏】自在力等者自在谓十自在也准摄论及华严经
一寿自在无边劫住故二者心自在出无数定入深
智故三庄严自在能严一切刹故摄论名为众具自
在四业自在随时受报故五生自在于一切刹示现
生故六解脱自在见一切界诸佛满故摄论名为胜
解自在七欲自在随时刹土成菩提故八神力自在
示现一切神变故九法自在示现无量无边法门故
十知自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十力无所畏故
是名自在力者十力等者等取四无碍解乃至十八
不共法等。
【疏】乃至合偈等者此行者由得总持随于一字能演
成多义复以多义合成偈颂心无所碍即近悉地之
前相也。
【疏】如首楞等者彼说如人习射渐习渐亲习之熟巳
则箭箭在的行者亦尔于六月中逾观逾明设遇违
顺境界不能倾易其心名之为垛义也。
【疏】梵正音索哆是著义者寻常译为萨埵萨埵有三
如前巳辨正云菩提索哆亦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
之义为于世谛传通语不流便故世论师谓为萨埵
而传习者随顺其辞但云萨埵故曰梵正音索哆也。
【疏】如佛所住等者谓若行者如佛所住而其中即是
三业皆等于如来名为三平等由住是三平等故福
德增长由福德增长故遂令悉地之果易得成就也。
【疏】自在力等者自在谓十自在也准摄论及华严经
一寿自在无边劫住故二者心自在出无数定入深
智故三庄严自在能严一切刹故摄论名为众具自
在四业自在随时受报故五生自在于一切刹示现
生故六解脱自在见一切界诸佛满故摄论名为胜
解自在七欲自在随时刹土成菩提故八神力自在
示现一切神变故九法自在示现无量无边法门故
十知自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十力无所畏故
是名自在力者十力等者等取四无碍解乃至十八
不共法等。
【疏】乃至合偈等者此行者由得总持随于一字能演
成多义复以多义合成偈颂心无所碍即近悉地之
前相也。
【疏】如首楞等者彼说如人习射渐习渐亲习之熟巳
则箭箭在的行者亦尔于六月中逾观逾明设遇违
顺境界不能倾易其心名之为垛义也。
卷九 第 640b 页 X23-0640.png
【疏】问为观字耶等者谓若观字时即观嚩字而作白
色或观本自所持等真言中取一字为种子为出入
息亦得也。
【疏】但以啰字为食者即是以禅悦为味也谓以啰字
之慧火除烦恼之暗资智慧之明故云但以啰字为
食也。
【疏】当作转轮印等者今疏但指前所作者此前所作
言通经及疏若准疏说先作反背手合掌以二地指
反相勾令右加左上馀水火风三指亦返相勾末后
捩二空指令至掌内相拄是也若准此说诚实难作
若依经说谓以定慧手五轮皆等迭翻相钩二虚空
轮首俱相向是也对疏所说却不难作颂曰是名为
胜愿吉祥法轮印世依救世者悉皆转此轮。
【经】阿阇梨真实智品等者梵语阿阇梨此云轨范师
谓能以如来秘藏轨匠于人故以为名言真实智者
真实者即阿嚩啰诃祛五字等真言也谓彼声字体
离妄倒名为真实智者达解智是能解真实是所解
是真实之智又真实智是所得所證之法阿阇梨是
能得能證之人亦依主释故曰阿阇梨真实智品又
上来虽巳广说阿阇梨方便作漫荼罗之相是中复
有阿阇梨真实之德犹未广说今执金刚复请说之
故此品来。
【疏】上文俄若拿那摩等者释妨难也谓因上言一切
言音皆以阿字为首等遂有疑妨若一切言音无此
卷九 第 640c 页 X23-0640.png
阿声则无有可说者即如俄若拿那摩五字即当大
空之点又是离阿之音何关阿字而言一切言音皆
从此字为首等耶今释先纵上文俄若拿那摩虽云
离阿声夺云然阿有内外二种之声其俄等五字于
阿字外声虽无而不得离于喉中内声之阿字也。
【疏】即是无量义处等者谓此阿字是一切真言之心
如人有心则诸支分有所能为又此亦同法华无量
义处三昧能遍出生一切世出世种种诸法故以为
名。
【疏】离一切戏论等者谓此阿字是一切法本不生义
名之为心真言此心真言即是能遍生世出世间一
切之法虽生诸法即是不生而生离诸戏论戏论即
造作也由戏论息故而巧妙智生巧妙智者一切智
智之别名即如来成所作智也故曰离一切戏论等。
【疏】布诸支分等者此中大旨若著身辨即心及支分
若局字谈阿字是心众字即是支分有心定有支分
有阿字定有一切字是故梵云阿伽罗是身支分质
多是心即理此等字是支分阿字是心是故有身支
分定有心有理此等众字定有阿字不得相离也言
牙文者下品说从咽下腭上乃至顶上即是支分今
云即是自心心是主故心咽下等皆布之上下互显
故曰互文。
【疏】佛谓从子有果者暗用字门释佛与正觉也即初
阿字菩提心而为种子从此种子即得暗子菩提之
空之点又是离阿之音何关阿字而言一切言音皆
从此字为首等耶今释先纵上文俄若拿那摩虽云
离阿声夺云然阿有内外二种之声其俄等五字于
阿字外声虽无而不得离于喉中内声之阿字也。
【疏】即是无量义处等者谓此阿字是一切真言之心
如人有心则诸支分有所能为又此亦同法华无量
义处三昧能遍出生一切世出世种种诸法故以为
名。
【疏】离一切戏论等者谓此阿字是一切法本不生义
名之为心真言此心真言即是能遍生世出世间一
切之法虽生诸法即是不生而生离诸戏论戏论即
造作也由戏论息故而巧妙智生巧妙智者一切智
智之别名即如来成所作智也故曰离一切戏论等。
【疏】布诸支分等者此中大旨若著身辨即心及支分
若局字谈阿字是心众字即是支分有心定有支分
有阿字定有一切字是故梵云阿伽罗是身支分质
多是心即理此等字是支分阿字是心是故有身支
分定有心有理此等众字定有阿字不得相离也言
牙文者下品说从咽下腭上乃至顶上即是支分今
云即是自心心是主故心咽下等皆布之上下互显
故曰互文。
【疏】佛谓从子有果者暗用字门释佛与正觉也即初
阿字菩提心而为种子从此种子即得暗子菩提之
卷九 第 641a 页 X23-0641.png
果得果不舍因门即有长声恶字正觉之方便也。
【疏】谓言说理證真等者行者遍此二法之中也谓如
理而作如理而證言故重言一切一切者上即上半
偈中一切字也下即下半偈中遍授字也乃是依法
如理布一切处耳。
【疏】即哩比字等者此即哩比此云增加即当伊伊乃
至污奥等皆是从阿字增加之故云即哩比字等。
【疏】假令迦字等者谓有难云若凡开口皆带阿声即
一切言音由阿字得成者且如言迦字时但于喉中
作短裓声未成迦字何有阿字通释云假令迦字作
喉中短裓声不道迦字即迦字体不得成须要加阿
字迦字方得成就又假令喉中短声裓字亦不离喉
中短声阿字故知一切字因阿字发起也。
【疏】当知阿字不生等者谓迦是作义由加阿声即异
无作则其义相应等言他仿此者如野是乘义若加
阿声即名无乘乃至诃因义若加阿声即是无因是
故阿字无生诃字无因其义即是相应和合成也。
【疏】然一切非身亦皆遍等者不但遍布于行者身诸
支分亦遍于漫荼罗故云非身又遍漫荼罗诸支分
中故云非身。
【疏】即同于涅槃等者谓行者即多染欲心与真实慧
心即同乳酪等五种之味而相合聚故同涅槃共一
味也。
【疏】寻念如来等者行者既自安住阿字金刚相应之
【疏】谓言说理證真等者行者遍此二法之中也谓如
理而作如理而證言故重言一切一切者上即上半
偈中一切字也下即下半偈中遍授字也乃是依法
如理布一切处耳。
【疏】即哩比字等者此即哩比此云增加即当伊伊乃
至污奥等皆是从阿字增加之故云即哩比字等。
【疏】假令迦字等者谓有难云若凡开口皆带阿声即
一切言音由阿字得成者且如言迦字时但于喉中
作短裓声未成迦字何有阿字通释云假令迦字作
喉中短裓声不道迦字即迦字体不得成须要加阿
字迦字方得成就又假令喉中短声裓字亦不离喉
中短声阿字故知一切字因阿字发起也。
【疏】当知阿字不生等者谓迦是作义由加阿声即异
无作则其义相应等言他仿此者如野是乘义若加
阿声即名无乘乃至诃因义若加阿声即是无因是
故阿字无生诃字无因其义即是相应和合成也。
【疏】然一切非身亦皆遍等者不但遍布于行者身诸
支分亦遍于漫荼罗故云非身又遍漫荼罗诸支分
中故云非身。
【疏】即同于涅槃等者谓行者即多染欲心与真实慧
心即同乳酪等五种之味而相合聚故同涅槃共一
味也。
【疏】寻念如来等者行者既自安住阿字金刚相应之
卷九 第 641b 页 X23-0641.png
座寻当观念三世诸佛与巳身无二唯独自明了耳。
【疏】如来一百八号者谓阿阇梨不但即是佛菩萨持
金刚等亦是遮那如来一百八种名号一百八名号
者上巳引之。
【疏】尾是空等者释经中毗纽天也上疏牒经处巳训
为毗瑟纽今此释彼毗字正是尾字尾字本体是嚩
字是言说离义离言说即名毕竟空言瑟纽者又是
空谓此天乘迦娄罗鸟行于空中自在无碍由此义
故复名为定即是空定此上依第七疏云定是佛四
神足者彼疏又云释迦那罗延亦复如是乘大势金
翅鸟王飞行毕竟空中截生死流转取应度之者故
以为名今此中言是佛四神足者即彼义也四神足
者神谓神变足者是定神所依故故对法云由成满
三摩地力发起种种神变事故四者是因从因受称
由神足因而有四种又大钞云谓由此四方能修定
故对法云欲三摩地者谓由慇重猛利乐欲恭敬方
便得三摩地勤三摩地者谓由无间方便触心一境
性即常精进无时暂间心三摩地者谓先修定触心
一境性由于前生数修定力令彼种子功能增长由
种子力心任运于三摩地随顺转变由此速證心一
境性即劣定名心也观三摩地者谓由闻他教法内
自拣择触心一境性即闻思慧也。
问神足唯定何
故言四。
答足因有四故言四也斯乃从果名神从
因名四当体名足故云四神足也。
【疏】如来一百八号者谓阿阇梨不但即是佛菩萨持
金刚等亦是遮那如来一百八种名号一百八名号
者上巳引之。
【疏】尾是空等者释经中毗纽天也上疏牒经处巳训
为毗瑟纽今此释彼毗字正是尾字尾字本体是嚩
字是言说离义离言说即名毕竟空言瑟纽者又是
空谓此天乘迦娄罗鸟行于空中自在无碍由此义
故复名为定即是空定此上依第七疏云定是佛四
神足者彼疏又云释迦那罗延亦复如是乘大势金
翅鸟王飞行毕竟空中截生死流转取应度之者故
以为名今此中言是佛四神足者即彼义也四神足
者神谓神变足者是定神所依故故对法云由成满
三摩地力发起种种神变事故四者是因从因受称
由神足因而有四种又大钞云谓由此四方能修定
故对法云欲三摩地者谓由慇重猛利乐欲恭敬方
便得三摩地勤三摩地者谓由无间方便触心一境
性即常精进无时暂间心三摩地者谓先修定触心
一境性由于前生数修定力令彼种子功能增长由
种子力心任运于三摩地随顺转变由此速證心一
境性即劣定名心也观三摩地者谓由闻他教法内
自拣择触心一境性即闻思慧也。
问神足唯定何
故言四。
答足因有四故言四也斯乃从果名神从
因名四当体名足故云四神足也。
卷九 第 641c 页 X23-0641.png
【疏】造立世界主等者即释经中世界主三字也谓世
界成时依于空轮而起风轮如是火水地轮次第造
立各有其主即是地水火风空五大也此五各随所
主而得自在故名为天五大之天名五大天也。
【疏】迦罗时等者释黑夜也梵语迦罗此译云时即三
时等言即是我也者外道所计也若准普通真言藏
品中释者具足梵音云迦罗啰底哩(二合)迦罗云黑啰
底哩云夜即黑夜神也乃是更互显示耳又底哩名
三即夜三时也言谓阎摩者也此阎摩梵语名平等
亦名煞者今俱取之即平等煞也今此中阎摩普能
煞害众生烦恼故名平等煞者。
【疏】谓道其名者即说道其阿阇梨名也谓阿阇梨亦
即是如来也。
【疏】即是比丘等者皆是漫荼罗中所具者也。
【疏】亦外道有此等者此一切智外道亦各谓是一切
智者今即是者如实是也非如外道等但有空名耳。
【疏】财富者即毗沙门天也正梵语吠室啰末拿吠此
云多室啰末拿此云闻多闻天王也谓此天王具多
财物故以为名。
【疏】处谓一切种智等者处者即遍也经云遍一切乃
一切种智之别名也由住阿字菩提心之定故从阿
字而出阿声由声起智而分别之谓阿者本不生由
本不生即遍一切故此遍一切名一切智也。
【疏】乃悉遍一切情等者情谓漫荼诸位非情谓门界
卷九 第 642a 页 X23-0642.png
幢标也。
【疏】当有诃字等者此中吽字即是也谓前来说诃字
是风恐人生疑故令更问又云即是即指吽字也。
【经】布字品者布谓安布字即字门谓此从迦祛乃至
暗恶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门字即门故故曰字门又
字是所布布是能布作依主释行者将一一字从咽
下腭上乃至顶十字处分明安布心常现前如是行
者即得名为成等正觉乃至名为一切智者故曰布
字品也。
【疏】资财具一切法财者若能如是依法布之者即是
资财谓如来法财以给一切众生而无匮乏故以为
名。
【经】受方便学处品者真言行者从师禀受具足方便
修学之处即十种修行句也受者禀受从师禀受故
方便者权巧也谓以巧权而修行故故曰方便言学
处者学谓修学处谓处所即目于十种戒法此十戒
法乃是行者所学之处故名学处俱目于戒方便是
行者巧智由此巧智受此学处即成不共不与二乘
外道等共故方便属能学巧智学处目所学戒善所
学戒善从能学巧智以立名是方便之学处又受谓
能受戒是所受所从能以立号是受之方便学处佛
前说入漫荼罗为弟子授戒时即合说此戒为未及
说之今腾前起故此品来。
【疏】金刚手于经首巳问等者金刚手菩萨于入漫荼
【疏】当有诃字等者此中吽字即是也谓前来说诃字
是风恐人生疑故令更问又云即是即指吽字也。
【经】布字品者布谓安布字即字门谓此从迦祛乃至
暗恶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门字即门故故曰字门又
字是所布布是能布作依主释行者将一一字从咽
下腭上乃至顶十字处分明安布心常现前如是行
者即得名为成等正觉乃至名为一切智者故曰布
字品也。
【疏】资财具一切法财者若能如是依法布之者即是
资财谓如来法财以给一切众生而无匮乏故以为
名。
【经】受方便学处品者真言行者从师禀受具足方便
修学之处即十种修行句也受者禀受从师禀受故
方便者权巧也谓以巧权而修行故故曰方便言学
处者学谓修学处谓处所即目于十种戒法此十戒
法乃是行者所学之处故名学处俱目于戒方便是
行者巧智由此巧智受此学处即成不共不与二乘
外道等共故方便属能学巧智学处目所学戒善所
学戒善从能学巧智以立名是方便之学处又受谓
能受戒是所受所从能以立号是受之方便学处佛
前说入漫荼罗为弟子授戒时即合说此戒为未及
说之今腾前起故此品来。
【疏】金刚手于经首巳问等者金刚手菩萨于入漫荼
卷九 第 642b 页 X23-0642.png
罗具缘品中巳问真言行菩萨所住之戒言经首者
即是经中最初发问住戒之相非是经之前首故曰
经首。
【疏】无疑虑等者谓如人在于分岐之路则疑惑莫进
菩萨未住此戒时于诸所行疑惑不决由住此故于
所修行心得决定故曰无疑虑也。
【疏】以如来眼观者谓五眼之中用佛眼观故曰如来
眼等。
【疏】今此戒即是等者即梵网经序是一切众生戒本
源自性清净亦是涅槃经所谓性自能持戒也故梵
网石壁疏云本源自性清净者戒性为虚空故彼自
引下文释云有缘非无因既属因缘即是空义滹水
钞释云一切众生自性戒此是相相即有为也本源
清净者谓即真如真如即性是无为也意说此一切
众生所持自性戒家所依真如从本巳来自性清净
与诸染法不相应故复与诸法为所依故名曰本源
等若此中释者一切众生自性本源者即本觉菩提
心体离一切杂染戏论一切有为无为万善功德无
不从生故以为名若秘释者即是阿字法界本不生
之体也此字能生一切诸法若舍阿字自然之智则
一切善法不得生故又如虚空本性清净远离一切
执诤戏论故曰今此戒即是等。
【疏】如涅槃鸯掘等者今令引鸯掘魔罗者欲释成方
便之意也彼经云尔时世尊说偈告鸯掘言汝来鸯
即是经中最初发问住戒之相非是经之前首故曰
经首。
【疏】无疑虑等者谓如人在于分岐之路则疑惑莫进
菩萨未住此戒时于诸所行疑惑不决由住此故于
所修行心得决定故曰无疑虑也。
【疏】以如来眼观者谓五眼之中用佛眼观故曰如来
眼等。
【疏】今此戒即是等者即梵网经序是一切众生戒本
源自性清净亦是涅槃经所谓性自能持戒也故梵
网石壁疏云本源自性清净者戒性为虚空故彼自
引下文释云有缘非无因既属因缘即是空义滹水
钞释云一切众生自性戒此是相相即有为也本源
清净者谓即真如真如即性是无为也意说此一切
众生所持自性戒家所依真如从本巳来自性清净
与诸染法不相应故复与诸法为所依故名曰本源
等若此中释者一切众生自性本源者即本觉菩提
心体离一切杂染戏论一切有为无为万善功德无
不从生故以为名若秘释者即是阿字法界本不生
之体也此字能生一切诸法若舍阿字自然之智则
一切善法不得生故又如虚空本性清净远离一切
执诤戏论故曰今此戒即是等。
【疏】如涅槃鸯掘等者今令引鸯掘魔罗者欲释成方
便之意也彼经云尔时世尊说偈告鸯掘言汝来鸯
卷九 第 642c 页 X23-0642.png
掘魔出家受三归时鸯掘魔以偈答言此乘是大乘
说名无碍智一乘一归依佛第一义依佛法是一义
如来妙法身僧者说如来如来即是僧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如来非方便是第一义依是故我今日
归依于如来于诸归依中如来真实依如欲食兴渠
应当取真实舍真求虚伪自他无利益如是愚痴人
千医莫能救如是舍一依修习方便依是前群痴众
千佛不能救乃至佛告鸯掘汝当受持不煞生戒鸯
掘魔罗以偈答言我今定不能受持不煞戒我当常
受持断绝众生命所言众生者无量诸烦恼若能常
害彼是名持煞戒等。
【疏】如声闻有四重禁等者此偷兰遮译为大罪或云
粗恶即七聚中第三聚摄体兼轻重今煞盗等亦尔
如煞若于三昧耶戒中作第四于一切众生作不利
益戒说即属于重若于此中作方便戒说则属于轻
但是偷兰非极重也。
【疏】若舍阿字等者阿字是菩提心由菩提心故则有
阿字大悲地波罗蜜等成佛之根若舍之者则绝成
佛之根一切万善而不得生故曰若舍阿字等。
【疏】第六不应于等者此与前三昧四重戒中第三悭
法名同为一为异耶名虽是同宽狭迥异彼中虽于
一切法不得悭吝然须观察不得差机即宽于此也。
【经】吾今演说差别道等者谓佛为金刚手分别演说
二乘乃至世人等差别之道及此中独一法界如如
说名无碍智一乘一归依佛第一义依佛法是一义
如来妙法身僧者说如来如来即是僧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如来非方便是第一义依是故我今日
归依于如来于诸归依中如来真实依如欲食兴渠
应当取真实舍真求虚伪自他无利益如是愚痴人
千医莫能救如是舍一依修习方便依是前群痴众
千佛不能救乃至佛告鸯掘汝当受持不煞生戒鸯
掘魔罗以偈答言我今定不能受持不煞戒我当常
受持断绝众生命所言众生者无量诸烦恼若能常
害彼是名持煞戒等。
【疏】如声闻有四重禁等者此偷兰遮译为大罪或云
粗恶即七聚中第三聚摄体兼轻重今煞盗等亦尔
如煞若于三昧耶戒中作第四于一切众生作不利
益戒说即属于重若于此中作方便戒说则属于轻
但是偷兰非极重也。
【疏】若舍阿字等者阿字是菩提心由菩提心故则有
阿字大悲地波罗蜜等成佛之根若舍之者则绝成
佛之根一切万善而不得生故曰若舍阿字等。
【疏】第六不应于等者此与前三昧四重戒中第三悭
法名同为一为异耶名虽是同宽狭迥异彼中虽于
一切法不得悭吝然须观察不得差机即宽于此也。
【经】吾今演说差别道等者谓佛为金刚手分别演说
二乘乃至世人等差别之道及此中独一法界如如
卷九 第 643a 页 X23-0643.png
之道故云吾今演说等。
【疏】犹如无种子等者破外道不平等见也谓外道计
神我而生一切以不知佛法正因缘故是不平等见
犹世华果不从种子而有则无事处石女儿者如人
谓石女生两儿一白一黑石女本自无儿更分白黑
即自语相违又如有人言我今能以空华而结为鬘
斯亦妄语是故若离正因说有果者无有是处也。
【疏】复有著于断常等者即断常二见也皆以未知缘
起法故有如是计也然佛法中以知因缘有故则离
无见以观自性空故不生有见若了如是有无之义
而不堕于断常则因果义成就也。
【疏】如虫食木等者谓外道等十善之名滥同佛法如
虫食木偶然成字彼虫何曾分别是字非字如彼外
道但从久远相承遵行是法而不知世出世异故不
可为比也。
【疏】以入一切平等者此菩萨以入阿字一切平等本
不生法界中而修行此一道法门故则与显露常教
不得共也。
【疏】梵音眼有二名等者一云宁怛啰即当慈目二云
斫屈所即当悲眼更互亦得故曰梵音等。
【疏】先说不煞相等者谓乃至舍一切刀杖等等即等
自他赞喜等言煞法者梵网疏云法谓轨则如沉舟
减灶等缘谓外境有其总别别即穷困职役风俗娱
乐等总即弧矢剑戟乃至鹰犬手足等因即内心通
【疏】犹如无种子等者破外道不平等见也谓外道计
神我而生一切以不知佛法正因缘故是不平等见
犹世华果不从种子而有则无事处石女儿者如人
谓石女生两儿一白一黑石女本自无儿更分白黑
即自语相违又如有人言我今能以空华而结为鬘
斯亦妄语是故若离正因说有果者无有是处也。
【疏】复有著于断常等者即断常二见也皆以未知缘
起法故有如是计也然佛法中以知因缘有故则离
无见以观自性空故不生有见若了如是有无之义
而不堕于断常则因果义成就也。
【疏】如虫食木等者谓外道等十善之名滥同佛法如
虫食木偶然成字彼虫何曾分别是字非字如彼外
道但从久远相承遵行是法而不知世出世异故不
可为比也。
【疏】以入一切平等者此菩萨以入阿字一切平等本
不生法界中而修行此一道法门故则与显露常教
不得共也。
【疏】梵音眼有二名等者一云宁怛啰即当慈目二云
斫屈所即当悲眼更互亦得故曰梵音等。
【疏】先说不煞相等者谓乃至舍一切刀杖等等即等
自他赞喜等言煞法者梵网疏云法谓轨则如沉舟
减灶等缘谓外境有其总别别即穷困职役风俗娱
乐等总即弧矢剑戟乃至鹰犬手足等因即内心通
卷九 第 643b 页 X23-0643.png
于三毒为利屠害等贪为因以怨报怨等嗔为因不
识罪福或戏或好等痴为因但除贪嗔外所行之煞
皆痴为因也业者谓煞事即正作也或以此为业荣
身益家上通下局细思可知然前三具足方成此业
阙则不成故也言乃至有形者摄一切故不同小乘
害畜唯轻害人为重佛性平等无非父母故云有形
言永无害意者深防意地也。
【疏】亦当为彼至因缘者此菩萨方便持戒虽经中所
制乃至一切下至草线不得专取然当为彼一切悭
鄙之者而作乏匮因缘乏谓阙乏匮者闭也若不修
施业则阙乏闭匮当果之种恐成如是匮乏因缘是
以菩萨悲悯彼等方便盗取破彼匮乏因缘如下广
释。
【疏】然恼害心略有九种等者明起煞缘也谓于一人
上说为九种恼害之心一我身者为他于巳而起种
种恼害之缘而生嗔恨遂行煞业二者及恶我善友
恶(安固反)谓嫌恶谓我之善友汝却嫌恶而起嗔害三
者我之怨家汝却与好面嗔害此之三缘通于三世
而成九种故云然恼害心略有九种。
【疏】然深观即同元为戒者菩萨方便持戒但为成就
菩提之因而无能所之取即是无为戒也若此中义
以阿字本不生句观之即是秘密不思议缘起之无
为戒也。
【疏】如智度论尸波罗蜜中者彼论云若自有妻受戒
识罪福或戏或好等痴为因但除贪嗔外所行之煞
皆痴为因也业者谓煞事即正作也或以此为业荣
身益家上通下局细思可知然前三具足方成此业
阙则不成故也言乃至有形者摄一切故不同小乘
害畜唯轻害人为重佛性平等无非父母故云有形
言永无害意者深防意地也。
【疏】亦当为彼至因缘者此菩萨方便持戒虽经中所
制乃至一切下至草线不得专取然当为彼一切悭
鄙之者而作乏匮因缘乏谓阙乏匮者闭也若不修
施业则阙乏闭匮当果之种恐成如是匮乏因缘是
以菩萨悲悯彼等方便盗取破彼匮乏因缘如下广
释。
【疏】然恼害心略有九种等者明起煞缘也谓于一人
上说为九种恼害之心一我身者为他于巳而起种
种恼害之缘而生嗔恨遂行煞业二者及恶我善友
恶(安固反)谓嫌恶谓我之善友汝却嫌恶而起嗔害三
者我之怨家汝却与好面嗔害此之三缘通于三世
而成九种故云然恼害心略有九种。
【疏】然深观即同元为戒者菩萨方便持戒但为成就
菩提之因而无能所之取即是无为戒也若此中义
以阿字本不生句观之即是秘密不思议缘起之无
为戒也。
【疏】如智度论尸波罗蜜中者彼论云若自有妻受戒
卷九 第 643c 页 X23-0643.png
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
问曰人守人
瞋法守破法应名邪淫人自有妻何以为邪。
答曰
既听受一日戒堕于法中本虽是妇今不自在过受
戒时则非法守有娠妇人以其身重厌本所习又为
伤娠乳儿时淫其母乳则竭又以心著淫欲不复护
儿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
淫等。
【疏】然亦有方便而作粗语者如无畏三藏初自天竺
至玄宗谓三藏曰师不远而来故倦矣欲于何方休
息耶三藏进曰臣在西天时常闻大唐西明寺宣律
师持律第一愿往依止玄宗可之宣律禁戒坚苦梵
修精洁三藏饮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喧竞秽
污茵席宣律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将投于地
三藏半醉进声呼曰律师律师扑死佛子耶宣律方
知其异人也整衣作礼而师事焉此其方便也(四十一)。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九
问曰人守人
瞋法守破法应名邪淫人自有妻何以为邪。
答曰
既听受一日戒堕于法中本虽是妇今不自在过受
戒时则非法守有娠妇人以其身重厌本所习又为
伤娠乳儿时淫其母乳则竭又以心著淫欲不复护
儿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
淫等。
【疏】然亦有方便而作粗语者如无畏三藏初自天竺
至玄宗谓三藏曰师不远而来故倦矣欲于何方休
息耶三藏进曰臣在西天时常闻大唐西明寺宣律
师持律第一愿往依止玄宗可之宣律禁戒坚苦梵
修精洁三藏饮酒食肉言行粗易往往乘醉喧竞秽
污茵席宣律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扪虱将投于地
三藏半醉进声呼曰律师律师扑死佛子耶宣律方
知其异人也整衣作礼而师事焉此其方便也(四十一)。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