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573a 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五
燕京圆福寺崇禄大夫检校大保行崇
禄卿总秘大师赐紫沙门 觉苑 撰

【疏】尔时安心不动等者行者此相现时即当安心罗
字门中罗字门者一切诸法离尘染故谓上境界皆
是六尘之相但是妄情所行之处复以阿字而转观
察以其情尘本不生故当知所可见闻触知之境悉
是法界岂以法界而与法界作留难耶如是观时即
能安心不动言依于法教而净除之者即指上方便
也又或但观罗字而净除之谓此罗字即是尘义
便当如上所现之境若上置点即成览字此点即
卷五 第 573b 页 X23-0573.png
是大空之义谓虚空无相难可表示而以圆点识之
即观罗字同于大空一切障染自然净除也。

【疏】金翅鸟王等者如华严经云譬如金翅鸟王以左
右两翅鼓扬海水使其两辟观诸龙众命将尽者而
搏取之如来出现亦复如是大止妙观而为两翅鼓
扬众生大爱海水使其两辟观诸众生根熟之者而
度脱之由勇健心故能尔也。

【疏】萨陀波崙求法因缘者智度论云时昙无竭菩萨
在众香城萨陀波崙从远方来不惜身命为欲闻法
尔时昙无竭菩萨说法日没起入宫中萨陀波崙菩
萨作是念我为法故来不应坐卧当以二事若行若
立以待法师从宫中出说法时昙无竭菩萨七岁一
心入无量三昧及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萨陀波崙
七岁经行立住不坐不卧无有睡眠无欲恚恼心不
著味但念昙无竭菩萨何时当从三昧起出而说法
萨陀波崙菩萨过七岁巳作是念我当为昙无竭菩
萨敷说法座昙无竭当座上说法我当洒扫清净散
种种华敷七宝床求水洒地恶魔隐蔽而不能得作
是念我当刻身出血洒地令无尘坌乃至帝释知其
心念即以三千硕天曼陀华与萨陀波崙萨陀波崙
受华以半散地留半待昙无竭座上说法时供养尔
时昙无竭从三昧起为说般若波罗蜜萨陀波崙见
昙无竭心净悦乐乃至闻法得无量三昧(云云)如是
种种因缘终不退于菩提之心又彼经云是时十方
卷五 第 573c 页 X23-0573.png
诸佛安慰萨陀波崙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等
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得是诸三昧亦如汝
今所得乃至于是佛法倍应恭敬生清净心于善知
识中应生如佛想何以故为善知识守护故疾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时萨陀波崙菩萨白十方诸
佛言何等是我善知识所应亲近供养者十方诸佛
告萨陀波崙言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世世教化成就
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汝善知识汝供养昙无
竭菩萨若一劫二劫三劫乃至过百千劫顶戴恭敬
以一切乐具三千世界中所有妙色声香味触尽以
供养未能报须臾之恩今入漫荼罗弟子亦见十方
诸佛安慰称赞阿阇梨劝发其心也。

【疏】禅定智慧不可以福愿求等者欲成佛道凡有二
门一者禅定二者智慧今欲出生大悲漫荼罗故要
因禅定其禅定门必须大精进力何以故欲界乱心
不能得见诸法实相譬如风中燃灯不能静鉴灯在
密室必得寂明是故须禅定又虽须禅定亦非粗观
而可能得要因瑜伽又虽具瑜伽若无精进亦难證
得如钻火数息烟尚不出何况得火必须励强不息
可辨其事今欲获禅慧必须精进故下疏云如佛所
说血肉竭尽不舍精进故曰禅定等。

【疏】如佛所说至皆辨者(全是智论)彼论又云菩萨种种因
缘呵懈怠心令乐著精进懈怠黑云䨱诸明慧吞灭
功德增长不善初虽小乐后则大苦譬如毒食初虽
卷五 第 574a 页 X23-0574.png
香美久则煞人等真言行者应脩精进舍诸懈怠悉
地易获也。

【疏】六根净故等者谓此功德通于凡圣二位故法华
论云凡夫人以经力故得胜根用又经云以父母所
生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等若论圣人六根净故
而得互用谓一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知香了味
觉触等也有解分得互用通地前今深行阇梨或自
功德力證或由法威德力故曰六根净等。

【疏】除阿阇梨吝法心者此不吝法心乃是真言行者
所持之戒若是馀经律论说煞盗染妄为四波罗夷
今持明藏中判属偷兰此则于道有碍不断慧命故
今以舍一切正法(一)舍离菩提心(二)悭吝一切法(三)
作不利众生行(四)四此犯者即得波罗夷罪此吝法
心即犯第三重禁故下疏云有人虽不舍正法不离
菩提心然于正法悭吝不肯观根惠施亦犯波罗夷
所以然者因如来出世方有正法乃至一句一偈无
非世尊丧舍身命为其童仆然后得之是一切众生
父母遗财而今窃为巳有故此秘密藏中同于盗三
宝物也。

【疏】如法华中广说者此偈即是开十方三世诸佛方
便之门以佛佛道同更无馀道故引三世为證疏主
欲显此中开权显实之义故指法华广说彼经方便
品云。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
卷五 第 574b 页 X23-0574.png
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无有馀法若二若三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
言词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
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乃至未来现在
亦复如是彼中文广故不繁引。

【疏】坐于诸法寂灭等者寂灭即无相义但心自證不
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于寂灭道场故
法华云诸法空为座是也。

【疏】虽前品广明等者此通妨难谓此中更无行位差
别可错其间何以前文广三劫十地六无畏等种种
差别诸相耶故今疏云虽前品广明诸相但为庄严
至论心处意皆如是何有异哉。

【疏】住于四性等者西印有四大姓一刹利姓二波罗
门姓三薜舍四戍达要非旃陀罗等言随顺有事八
心者即前种子茅疱等顺世八心也。

【疏】八方大风者谓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如前巳明又
方者处也即称誉等八处之境犹如八方之风能损
众生善根华果而不能吹动净菩提心坚固山王所
以者何安住甚深之谛理故故云八方大风等。

【疏】水是流不住等者即喻行者勇猛精进及福德不
断之义言以先能安心谛理人者此举见谛之者难
得其人故次云自不可多得既尔如何可作耶次又
云但使从本净流出等言本净者即菩提心处依之
胜进故云流出依斯心水建立悲生漫荼罗也此通
卷五 第 574c 页 X23-0574.png
能悟不须见谛又此选地中从初山林多华果暨至
仙人得道处一一处中皆存法喻浅深二释思之。

【疏】除共二乘等者除是甄拣之义谓共般若通教二
乘及广慧者同得巧度一切智故说法利生悲相应
故除此之馀俱名不共此则藏教愚法二乘远离大
悲自专出离皆此取之而为无圣迹处故云除共二
乘等。

【疏】遮文荼等者此是夜叉趣摄能以咒术[示*厌]祷害于
世人世人亦有行此法者法华经云若吉遮若人吉
遮即其是也。

【疏】朽木谓不欲等者谓于善等法中都无欣乐设起
欣乐懈堕不勤为过斯甚难可近成故喻朽木言不
欲者欲者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而今返此
故以为名言懈怠者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堕为性
能障精进增染为业以此二法久远巳来于诸烦恼
有所偏习难可弃除是故不堪树立众艺轨匠成就
于三学设尔摄入漫荼以如是过习含藏在心地之
中故虽一心行道魔事易兴要须简去也。

【疏】乃至灌顶地中等者即菩萨第十地因满之位断
业相细惑况彼蛙虫之类上疏云补处菩萨择去心
中无明父母极细之垢义与此同若准相教于此位
中断俱生烦恼种子乃见净心之地故名蛙等。

【疏】言宿直等者宿谓二十八宿即东方角亢氐房心
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昂毕觜参
卷五 第 575a 页 X23-0575.png
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此等诸宿各随所直之日或
善或恶及所好不同故须依息增降敬相应择定今
言二十七者月行二十七日经一周天历二十七宿
满一百八足故也言作十二房者或可言宫则十二
宫分也言每次有九足者足即度也。

【疏】五种牛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也或是乳酪酥
粪液也。

【疏】皆是法界幖帜者切韵幖者头上帜也帜即旗帜
头上置帜要识其主也谓军旅既行旗为前导则识
其主也法界幖帜亦复如是诸佛如来于一切大会
漫荼罗中建此无上菩提幖帜能令八部等类善根
性者观此种种像类则知法界之主亲近修行故曰
皆是法界幖帜也。

【疏】顺种种悉檀者今疏意在菩提心嘉会之辰者即
顺第一义谛悉檀也或因见佛说法或睹神变或于
菩萨馀声闻缘觉而发道心者即顺为人悉檀也或
以华香等供养如上福田心得欢喜便即发愿希求
佛果者即顺世界悉檀也或如是时中菩提心有寂
静力乃至有威猛力者即顺对治悉檀也佛以此四
方便建立菩提若能顺趣则功不唐捐亦不生障碍
也。

【疏】中间与时升降等者谓前菩提心即阿字菩提
行即长阿字成菩提即暗字般涅槃即恶字
于此中间利他方便胜劣不同皆是长恶字依此
卷五 第 575b 页 X23-0575.png
方便办事之时而有升降不同或有依诸佛为门而
趣求者名之为升或依菩萨诸天为门而趣求者名
之为降虽作此说而实不二也或自果之因俱名中
间言与时者与即共义谓月行躔次以日为时月随
时则有晦明迟速之异人历劫则有巧拙进怠之殊
既其升降成差乃况行位不等此约趣果方便之力
也言当知巳摄等者谓此五字即是五轮百字之主
故能摄也。

【疏】初日分等者初日即是阿字菩提心后日分即是
暗字成菩提问前说阿字次说长阿字第三说暗字
此中何故不说长阿之行直说暗字成菩提耶答前
约从因得果是故别开今约因行合论故但为二或
但存阿或但留暗随应俱得下有證处。

【疏】阿利沙偈者梵语阿利沙秦言古圣主即自利利
他殊胜功德古仙圣道也一切诸佛无不依此而住
又云阿利沙第一最上极高不退不却不没具足功
德无所减少是名阿利沙住处智论第五十三云复
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衍所谓四无所畏何等四佛作
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
若梵若复馀众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
畏相以是故我得安稳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又第
二十八论问曰何故佛至诚言安立阿利沙住处答
曰自功德具足亦令众生得安乐利益若佛自得安
乐住处不能利益众生不名阿利沙住处乃至一切
卷五 第 575c 页 X23-0575.png
疑悔邪见能除却故一切甚深问难悉能解释故名
安立阿利沙住处如是等因缘功德力故至诚言我
安立阿利沙住处众中师子吼(云云)今行者欲于此
地为弟子故建漫荼罗如释迦圣主住处我欲安住
是故警觉地神亦是作诚实言安立古圣主住处是
故此偈名为阿利沙也。

【疏】汝天女者谓地神是即金光明经善女天也。

【疏】号为寂业师子者偈中云释师子救世具足应云
释迦师子救世偈以五字成句故略去迦字但存释
字此释迦言寻常翻译或但云能或云能人今云寂
业者盖依字门而立其名谓前梵本偈中云赦吃也
(二合)者赦即是奢字门奢者一切法寂义也吃也者上
吃字是迦字门为连合也字取声便故遂作吃音迦
者诠一切法造作义造作即业也由此故云寂业师
子也。

【疏】然要其宗极等者要者取也谓以字门解释此偈
取其宗本至极正在我字之中问既取正在我字不
知何者是其我字答即偈末痕字是也问既取偈末
痕字是我字何故不释痕字却释怛文字耶答盖密
意耳其密者何疏主为显以末收本故标正在我字
之言复彰依本起末是故先明怛文之字问怛文之
字巳如疏辨未审痕字其义云何答痕者我义若
深释时体是贺字贺者诠于因义谓此偈正为警
觉地神要护是地离于魔障即是因缘事相之法阿
卷五 第 576a 页 X23-0576.png
利沙离因缘故又于贺字之上安置一点此点表
大空义即是因缘本来不生远离众相若證此大空
即知我巳是空地神亦空魔军亦空既三事俱空何
得以痕字本不生我警发怛文字本不生地神降
伏年字本不生魔军耶又此我字或恐误书应是
多字多字之义疏文自见故曰然要其宗极等。

【疏】先巳三昧至供养等者谓译主阿阇梨教诲真言
行者若欲作此净地法时先当以三昧耶真言法界
真言金刚自性真言加持自巳之身要须依法则能
远离诸障方可建立大悲漫荼罗言皆如供养法中
所说者即指此经第七卷也。

【疏】用罗字门等者行者如前想加持巳然后想罗
字门即尘垢义又于罗字安点即成囕字由观囕
字故自净内心之地即證大空离诸垢障故供养仪
偈云罗字色解白空点以严之如彼髻明珠置之于
顶上等此中文略行者如是作巳又于观行心中先
起风轮形如半月以诃字门加持(阿字误书)想贺字在
半月风轮中故供养云最初中下位思惟彼风轮诃
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次想水轮以缚字加持谓想
缚字在圆轮中次想金刚地轮以阿字置方轮中如
是次第而加持之即是世界初成之相须得一缘不
乱审谛观想心境相应明了不谬耳。

【疏】以净菩提心种种功德等者前浅释中阿阇梨以
涂香华等而为供养今深释时阿阇梨即以净菩提
卷五 第 576b 页 X23-0576.png
心所生种种功德回向一切智智而为供养此以净
菩提心种种功德回向一切智智等一十五字三度
用之行相可知也。

【疏】即是一八不定之相等者此则双嘱诸法与实相
也一则法常无性八即从众缘生以诸有为法既无
自性即一实理也以诸法既从缘生乃有生灭断常
去来一异即有为也一不定一能成八故八不定八
即是一故既其一八不定即能越诸戏论也。

【疏】若一切等者此则反成若作十缘生句中虚空句
观时一切有为之法皆如虚空诸法实相亦如虚空
既有为实相皆如虚空岂得逃避此处虚空贪求彼
处虚空耶。

【疏】如言三月等者即是行者观自心上而作圆明于
圆明中想作三重于三重上旋环布置三十四字即
是三转法轮之义岂可唯作九旬之解耶。

【疏】又自犯三昧耶者阿阇梨三昧耶戒中第三戒不
得悭吝一切法虽不得悭吝而不得差根授道如经
云差根授道为人天冤法华经云钝根小智人著相
憍慢者不能信是法当来世恶人闻佛说一乘迷惑
不信受破法堕恶道是故自损损他故犯第四三昧
耶戒。

【疏】严身方便等者谓阿阇梨造漫荼罗时多为频那
也迦等之所侵难遂以金刚甲冑庄严自身等令魔
不敢近故也是法如供养中说临时取来。
卷五 第 576c 页 X23-0576.png

【疏】加持五宝等者五宝谓金银真珠螺贝赤珠有说
上三同下二是水晶玉五谷者谓稻谷大麦小麦小
豆胡麻五药谓乾朽迦哩药勿哩何底药娑诃药娑
诃提婆药税多拟里迦药即是茯苓朱砂雄黄仁参
赤箭有说是荜𦭞赤箭人参茯苓茴香也经南无三
曼多至莎诃者此一密言除归命外都成六句第一
无胜或云无等等三昧句谓此漫荼罗王出过一切
语言譬喻无有一法可为伦疋故名无等等梵语三
迷此译云等上带阿声即云无等第二虚空平等句
谓此心地毕竟清净等同虚空故以为名第三平等
随现句谓此心地等虚空故能遍一切众生界平等
普现随类之身故以为名第四本性清净句今以香
水洒地为除秽故谓以性净之戒香和合性净之悲
水遍洒法界众生性净之心地故以为名第五法界
极净句谓法界即是阿字本不生故犹如虚空性离
尘染故名极净句也第六警觉自誓句谓一切如来
以此密言作师子吼警觉一切同入此中故名警觉
又一切如来本行菩萨道时见是义故作师子吼发
此诚言其有众生诵我诚言不亏法则则当如其所
愿皆充满之今阿阇梨巳随如来三昧耶教诵此密
言唯愿如来不违本誓令我道场具足严净故以为
名。

【疏】彼真言曰等者彼者指经也问经文译梵从唐何
故此中皆置梵字答疏文为取字门义故以其梵字
卷五 第 577a 页 X23-0577.png
字义句义势变多瑞若只从唐失义味故是以疏置
梵字指事而明也。

【疏】今皆以普遍心等者即指能归之心如所归之境
也然此遍义就一如来不分而遍法界亦遍尘道客
尘之处及彼空尘所含重重帝网刹土各别调伏无
尽生界复有分身而遍之者如是一佛一切诸佛亦
如是遍此则所归之境其能归者亦以一身遍于前
境或想多身如是而遍普归命巳然后诵此真言欲
令此诸佛不越本誓故不越本誓者即此真言末句
莎诃是也。

【疏】馀诸字门皆为等者迦祛等三十二字门对此阿
字故名为馀皆为庄严等者以此阿字即是菩提心
之本源犹如种子由依种子则能生长大悲万行之
华及方便究竟之界如是华果皆属菩提心故云皆
为庄严此字故也言今所造大悲等者今所造立大
悲漫荼罗之王虽涉外事皆为成此阿字菩提心地
也。

【疏】于一切法都无染著等者释真言三迷字也三者
本体是沙字也迷者本体是么字也娑者是诸法都
无染著之义此娑字无染之义即名莲华三昧莲华
体性香洁尘莫能染住是三昧故自然么字诸法空
相亦不可得即是诸佛大空之智是故娑字是定么
字是慧定慧均等故云三迷此是依字门解释也。

【疏】此等注为未决等者谓此娑字有注为漏浅义有
卷五 第 577b 页 X23-0577.png
注为等随义若于等随义上巳生决定于浅漏义上
而未决成由未定故不可去其浅漏唯留等随是故
两存其字也言良者善也谓两存其字即为善矣言
皆悉如如者释成多字义也谓多者诠一切法如如
之义故言伽者大空三昧者此伽字即是真言句中
揭字此中释义故异于经中也又解梵语三么多奴
揭帝此云等随谓阿字金刚地普遍情根故名为等
又阿字本尊身应诸生类故名曰随依此等遍心地
画作随类悲坛故曰等随复次巳下别明字义谓娑
是漏义浅义么是我义意义二字通指故曰此等言
未决者以此二字各有两义情难去取是故双存娑
么之文故注叹云良善也所以称美者以娑么二字
连下多字如如义俱名为等。

【疏】复次法界等者谓法界众生界心界由入阿字门
故而成相即如是展转心界即是第五本性净句乃
至即是第二句中最初阿字门为真言之体是故以
诸馀字门严成阿字菩提心本源也。

【疏】决于东方大勤勇等者勤勇印名即作三角形上
阔下尖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印也亦名
诸佛心印处谓住处彼位是大勤勇住处下处字皆
同言东南等者真陀摩尼亦是印名谓大日东南维
是置真陀摩尼宝处言东北等者大日东北是虚空
眼印处置佛母位次文易知备如下说疏转作大日
如来身者行者于白檀中心先观作宝莲华台宝王
卷五 第 577c 页 X23-0577.png
宫殿宝王谓真陀摩尼也又于殿中敷置宝座座上
置白莲台然后于白莲台上观想阿字转此阿字为
大日之身故云转作等。

【疏】而以无垢眼观之者非用肉眼而能得见应以法
眼而观察之谓想罗字安二眼中名无垢眼何以知
然谓罗字者诠一切法离尘义故念诵仪云罗字名
无垢应观为两日故云以无垢等言此中深秘之趣
可以意得者谓此经甚深秘密理趣但以方隅示之
难以累书学者以意类例释之易可知耳且如先治
地中说地中瓦砾荆棘髑髅等非情之物蜣螂蜈蚣
等有情之物其间深密之趣但是百六十心垢污杂
净心行者建立内心大悲漫荼罗净治心地之时须
得择去故云深秘等。

【疏】当转阿为缚等者行者前观华台上阿字作金
刚色于首中置百光遍照王(即大日如来也)今将以涂香华
等如法供养须转阿字大日之身而作缚字萨埵之
身然后奉供等。

【疏】馀如瞿醯等者梵语瞿醯此云念诵即持念诵仪
也此未见本。

【疏】此意云等者今此三句真言之意如彼巳下引古
成今谓如彼时释迦牟尼坐于金刚道场得一切如
来所共加持魔不能干今此亦尔故云此意云等。

【疏】第二院四菩萨者第二院中东方妙吉祥菩萨南
方除一切盖障菩萨西方虚空藏菩萨北方地藏菩
卷五 第 578a 页 X23-0578.png
萨具如下经文。

【疏】三轮化导者轮有三故化谓教化导谓示导佛以
三轮教化示导诸众生故一神变轮神体是智修所
成果威用难测名之为神能变现故名之为变有摧
伏镇遏二利用名之为轮神即是变神变即轮并持
业释又云神是能变变是所变变之神故依主释也
即此释体有摧伏义名之为轮神变即轮或云所变
之境有不测义名之为神是所变故复名为变神所
变名为神变所言轮者是能变智从境为名神变之
轮也二记心轮心是他心即所记也记谓识别乃是
自心即能记也心之记故能记之智有摧伏义名之
为轮记心即轮虽亦能记他心所等心是主故俱名
记心也三教诫轮教谓教授令人脩善诫谓识勖令
人断恶两义各异合立一名相违释也又一言之中
便具二义亦教亦诫同依释也前解意者对二人说
谓有一人未脩诸善不作诸恶未脩善故教授令脩
不作恶故无可诫勖此即名为教而非诫复有一人
善恶俱作巳作善故不须教授巳作恶故要须诫勖
此即名为诫而非教所以说言教诫两异合立一名
后解意者对一人说如有一人未脩其善复作诸恶
故须双说轮有二义一即教诫上有摧伏义名之为
轮教诫即轮二发语智有摧伏义名之为轮教诫之
轮也。

问曰三轮当六通中何通耶。

答神变轮者
即神境通记心轮者即他心通教诫轮者即当漏尽
卷五 第 578b 页 X23-0578.png
通既尔前解轮义或是语体何当漏尽岂彼语体名
为通耶释云是通发故是通之境故亦为名今说三
轮者摧未信者令生净信巳信者令脩行巳修行者
令得果故谓于诸法无所挂碍犹如日轮普照一切
三乘根器随其所宜演说正法无所执著此说圆满
普照无限由神变故能现种种神通境界令他于巳
生极尊重由记说故能观有情心行差别由教诫故
如所悟入为说正法于所修行能正教诫又为三轮
正是净于三密方便由神变故净于身密由记心故
净于意密由教诫故净于语密或可随一轮能净于
三密等谓阿阇梨安寝之时先思惟华台复又思惟
阿字之门即于梦中见无量诸佛菩萨示作佛事随
种种应度众生即以三轮教化示导又十轮经说如
转轮王所有轮宝王将游适前导而行能摧不宾镇
巳伏故三轮亦尔未信等者令生信故先巳信者令
决定故。

【疏】则于莲华三昧者上疏云谓菩提心于一切法都
无染著即名莲华三昧也。

【疏】直信等者谓其心质直信向不疑言无有能怖畏
者兼具智也虽有直信不生疑谤智若不具闻说三
种秘密方便不肯进修或虽进修遇诸相违境界及
长远之时而生怖畏无如是怖畏相者即堪摄受耳。

【疏】深慧以严身等者无边诸佛之法犹如虚空非二
乘浅劣之器乃能堪任要具大乘深胜之慧用自庄
卷五 第 578c 页 X23-0578.png
严则能受持如法华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若有
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
为说。

【疏】如智度尸波罗蜜等者疏释此句经文分作两节
下节释不悭即持智度檀波罗蜜可相扶顺今此正
释忍辱何故却指智度尸波罗蜜中广说岂得相成
耶盖取一度即具馀度故不相违又由具忍辱波罗
蜜故即能持是不悭吝戒又智论云持戒生忍为持
心故持戒无忍堕三恶趣又忍为大力能牢固戒令
不动摇又戒无量也云何具持唯当忍辱众戒自得
又忍为戒杖扶人至道故(云云)巳上义引尸罗中文既
尔持戒生六度岂不生檀耶不悭之义亦应指尸罗
答互显其义理应指彼也其忍有二门应如彼论。

【疏】此是要之愿等者此要字去声形与名要言义意
不同者谓要之愿梵语萨罗缚(二合)(引)奢与之愿梵语
嚩嚧要者心之所祈也与者随他愿能满故如下疏
云如来十世界微尘数内證功德一一皆成金刚印
此则自利果德要之愿满也从此自證身复起加持
身此则利他行德与之愿彰也故此类行相有异。

【疏】夫雷雨等者易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
果草木皆甲坼解者散也二月天地阴气解散之时
雷雨作作施也言先萌者万物须雷而解资雨而润
雷雨虽即是一而甲坼者萌有先后不可以卉木药
草性分有殊遂令一味之雨而成差别不可以众生
卷五 第 579a 页 X23-0579.png
性类不同遂令大悲藏漫荼罗发生亦成限量耶法
合易知。

【疏】以三种秘密方便等者谓以身语意三种器具方
便攒击抨摇众生身中佛性之乳经历资加见修无
学五味而成妙觉醍醐若深释者即以三者即以三
密方便攒摇众生身中菩提之乳经历阿阿暗恶恶
五字之味而成一切如来妙觉醍醐是故名为漫荼
罗之义也。

【疏】且十世界微尘数者十数表圆以彰无尽以法界
难思不可备举故置且言今此圆坛总该五部约于
名相略述三种所为形色手印及种智字今初如一
悲生漫荼罗中胎大日如来八叶须蕊三院三部圣
贤通该法界五部皆尽数广难名且将十世界微尘
以数之一一遍历如一菩萨为其中尊大日如来却
在上方位中馀诸眷属互为主伴如是乃有十世界
微尘悲生漫荼罗此则平漫乃至同类异类世界尘
道客尘之处及彼尘中所含重重无尽刹尘世界圣
贤亦具有主伴如形色漫荼既尔手印种智漫荼亦
然历历星布互不相妨自在圆明重重无尽如帝网
境故瑜伽指归云金刚顶经都十万颂具五部四种
漫荼罗四印具三十七尊一一部具三十七乃至一
尊成三十七亦具四漫荼罗四印互相涉入如帝释
网珠光明交映展转无限等问此是法界圆妙都会
漫荼罗如何阙于因主果伴之义耶答若以果为伴
卷五 第 579b 页 X23-0579.png
者乖仪戒故不成檀法故既尔何故如来自说十方
诸佛礼初发心菩萨足岂果相不得为伴耶答意趣
别故非坛位故施设不同不可一准也又如华严说
法仪中阙于因主果伴岂不圆耶若约缘起主伴更
互亦通。

【疏】如华严入法界等者故彼经云尔时善财童子蒙
文殊教巳次遇德云比丘乃至云善男子我唯得此
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法门岂能了知诸大
菩萨无边智海清净行门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等
次至海云比丘言我唯知此普眼法门如诸菩萨深
入一切菩萨行海一切众生言词海而我云何能知
能说彼功德行次下善知识例如是说但各各于一
法界门而言通达于馀法门各不能知今此如来昔
行菩萨道时普门亲近诸善知识亦复如是故勤行
者当如是知也。

【疏】阿德藏者即阿耨多罗等无量功德之藏也谓经
云如来于无量劫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所
加持是故具无量德如是一一功德皆到极无等比
等故云阿德藏也又阿字含藏如来内證之德名阿
德藏。

【疏】此中发菩提心义如入法界等者彼云譬如迦陵
频伽鸟在卵㲉中有大势力一切诸鸟所不能及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㲉发菩提心所有大悲
功德势力声闻缘觉无能及者又如金翅鸟王子初
卷五 第 579c 页 X23-0579.png
始生时目则明利飞则劲捷一切诸鸟虽久成长无
能及者菩萨亦尔发菩提心为佛王子智慧清净大
悲勇猛一切二乘虽百千劫久脩道行所不能及乃
至云譬如有人善入大海一切水强无能为害假使
入于摩竭鱼口亦不为彼之所吞噬菩萨亦尔发菩
提心入生死海诸业烦恼不能为害假使入于二乘
实际中亦不为其之所留难等。

【疏】无馀等者此约善根成熟之记馀即未尽之义今
尽言之名为无馀如佛现前记彼某时某处證觉号
某如来名无馀记言有馀者如来有所未尽之意如
言汝于未来其佛为汝授记不尽其意名有馀记。

【疏】复次等者此约闻经胜利之记谓今世后世闻法
华经者当得作佛如佛自意而尽言之名无馀记若
言众生悉有佛性应尽与记为激发一类断善之人
但记善根相续之者名有馀记又解前段约佛明义
谓今佛与记不假馀佛名无馀起若言未来馀佛与
汝授记名有馀记后段约法明义谓今世后世闻法
华经而与授记非闻馀经名无馀记若于后时因闻
馀经而得授记名有馀记如法华云当于如来馀深
法中示教利喜即其义也。

【疏】且据恶世弘经等者如有难云经中自说非为一
众生故如来成正等觉亦非二非多为怜悯无馀记
及有馀记诸众生故如来成等正觉今复限立人数
岂不相违耶故通释云且据浊恶世中弘宣此经方
卷五 第 580a 页 X23-0580.png
便浅行一途事相之迹故云一期法事剂至十人耳。

【疏】所云无量门等者所云者标指经中真言乘道无
量门等兼复释成漫荼罗之名义也。

【疏】夫漫荼罗等者漫荼罗是蕴聚积集诸佛如来真
实功德之处故以为名言轮圆辐辏者以喻显法轮
即车轮圆谓圆满毂辐辋等相圆满故辐辏者归会
也谓众辐归会于毂也老子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
无有车之用注云古者用三十辐法月数也共一毂
者中有空故众辐共辏之此况治身者除情去欲使
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总众扶弱持强也
今借喻此漫荼罗三重法界门罔不归辏于大日心
王使三乘五性一切众生普门进趣皆辏中胎大空
之处故曰轮圆辐辏也。

【疏】然志学等者谓此行人于漫荼罗中随得一法即
是普入一切诸总持门既尔岂不违上文引入法界
品善知识各各于一法门通达无际然亦互不相知
答前约渐修此约顿悟又前是行布此文圆證亦可
前一一德藏皆到极无等比无过上味互不相知即
各遍法界今此文如从一门见王即是遍入千门万
户同遍法界又前约异门故互不相知此约当门得
互相见故不相违也。

【疏】阿阇梨虽不得等者纵夺释成具支结缘灌顶之
意若作具支不得差根误授若论结缘不遮运心广
给故先纵云阿阇梨虽不得差根误授为作具支灌
卷五 第 580b 页 X23-0580.png
顶譬如珍妙饮食不可置之秽器轮王妙乐不可授
薄福之人故疏夺云然系珠毒鼓之缘岂当巳乎岂
者不可也巳者休也不可休置矣言系珠者法华经
云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乃至以无价宝珠
系其衣里是人醉卧都不觉知醒后必当获益也涅
槃毒鼓之缘如前巳引。

【疏】又对二乘等者彰戒之胜能也故第一疏云如声
闻净戒要白四羯磨众缘具足方始得生又须方便
守护如防利刻一期寿尽戒亦随亡此戒不尔世世
生处恒与俱生不拘限量也。

【疏】服汝不死甘露者谓天之甘露人若饮者即得不
死甘露俗典谓之美露也盖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
凝如脂其甘如饴一名甘露一名天酒礼斗威仪曰
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则甘露降又鹖冠子曰圣
人之德天及太清地及太宁人神及万灵则甘露降
矣此则喻也法上言时即法药也谓真言灌顶巳获
得如来五种之智永不退转名为不死又或以一切
如来金刚智水加持灌顶法华经云如甘露见灌即
其是也。

【疏】优昙等者优昙钵罗合昏树也阿说他木栌木也
常途言兜罗树者即孤生栌也言桑谷者此之二木
如前巳辨。

【疏】十种方便学处者即不煞盗等菩萨十无尽戒此
中是方便学处摄言三世无碍者三世诸佛皆由此
卷五 第 580c 页 X23-0580.png
道故得至菩提故以为名凡结缘者许令预闻言其
种四根本者此言似倒即四种重戒谓彼偈云佛子
汝从今不惜身命故常不应舍法(一)舍离菩提心(二)
悭吝一切法(三)不利众生行(四)言及三昧耶一偈者
偈云佛说三昧耶汝善住戒者如护自身命护戒亦
如是此偈唯具支灌顶乃可得闻仍耳语诫之不令
傍人闻也。

【疏】大我谓诸如来等者涅槃经第二十三卷云涅槃
无我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
自在则名为我何等为八一者能示一身以为多身
等名为大我二者示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等
故名为大我三者能以满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
举飞空等故名为大我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乃
至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等故名为大我五
者根自在故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等故名为大
我六者自在故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亦无得想等故
名为大我七者说自在故如来说一偈之义经无量
劫义亦无尽等故名为大我八者如来遍满一切诸
处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见等故名为大我如
是大我名大涅槃。

【疏】成办大事等者即法华经云诸佛如来唯以一大
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言会意言之者为法华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名一大事因缘今会彼意故言成办于
大事耳。
卷五 第 581a 页 X23-0581.png

【疏】离缘业生等者谓离因缘造作而生除二乘菩萨
馀诸众生皆不离此又二乘虽观是空但證生空未
得法空虽得名为离缘业生然犹未得名大空生菩
萨具證二空名大空生故曰离缘业生等。

【疏】宣说金刚句等者谓阿阇梨以种种之香华灯涂
等供养巳复以金刚偈赞称叹诸尊金刚句偈者准
经第七卷供养仪式云又以持金刚殊胜之讽咏供
养佛菩萨当得速成就即说执金刚阿利沙偈曰无
等无所动平等坚固法悲悯流转者攘夺众苦患乃
至不染一切趣三界无所依此赞有一十颂名金刚
讽咏言后如法发遣者彼云次当启白圣众说是偈
言现前诸如来救世诸菩萨不断大乘教到殊胜位
者唯愿圣天众决定證知我各当随所安后复垂哀
赴。

【疏】幢谓旗帜等者释名曰幢者童也(童独也)其貌童童
然即军中独出之谓也旗者期也言与众期于下也
今言簱帜者谓加簱帜而严饰之故下第五疏云幢
竿上皆置偃月月下置簱帜像取绘帛裁令正方可
隅角破之以为两帜各附幢竿之外上锐下垂上置
如意宝故曰宝幢言麾导众人者麾者招也导即引
也谓招麾引导众军无不从命故也。

【疏】或如瞿醯等者或者不定准金刚顶念诵法说弟
子梦中境界颠倒应取牛五种味相和净洒巳加金
刚密语二十一遍与之令服乃至云令其圆满寂灾
卷五 第 581b 页 X23-0581.png
等即可召入也。

【疏】大心义如前等者即指初卷疏中彼云此人心能
为大事乃至必能说法破一切众生大邪见大爱大
我心等诸烦恼故名为大心也。

【疏】尔时一切等者谓如实知蕴阿赖耶本不生故于
一切法无所执受亦无含藏尔时一切心分别意思
量识了别等如是妄想皆悉不行故名清净即离一
切妄想也。

【疏】此二句久离简略者简谓简当简要略谓少略久
离二字应是文离字形相近旧本多带草书恐抄写
者误耳。

【疏】亦是重明授记之意者前偈云汝今能志求当成
就如来巳是授得大菩提记今此又云是乘殊胜愿
汝当住斯道故云亦是重明授记之意也。

【疏】如佛为诸声闻等者即十二年中为无事僧略说
其戒引文不足若具引者戒经云善护于口言自净
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
仙人道乃至十二年后所制广戒皆为净除三业过
患今此梵律亦尔乃至尘沙戒善皆为净其三业成
就三密也。

【疏】经纬相成者竖曰经横曰纬相具也如世罗锦经
纬横竖共相织络而得成就见网亦尔戏论诸见重
䨱交络共相织成故曰经纬相成也又此相字去声
读之相者助也如经纶天地相国助民故云相成也
卷五 第 581c 页 X23-0581.png
如常言经相即其是也。

【疏】如第五篇戒等者谓篇类有五一波罗夷小乘云
不可忏大乘云他胜处二僧伽婆尸沙此云众残三
波逸提此云堕四提舍尼此云可呵五突吉罗此云
恶作今当第五突吉罗也毗尼云调伏犍度云藏此
毗尼藏一切威仪行法苟有所亏皆于第五突吉罗
篇中而结于犯是故犯法摄在此篇也法合易知。

【疏】所谓无等等菩提心者谓阿阇梨观自身是执金
刚由作金刚萨埵加行故自心即同金刚萨埵心金
刚萨埵心即是无等等菩提心言无等等者谓凡夫
二乘不能等故名为无等今阿阇梨心而与彼等故
名无等等又上疏云一切法中无可譬喻名为无等
亦无过上名无等等故云所谓无等等菩提心也。

【疏】皆应依供养次第等者谓此经一部七卷第七卷
是六卷中行事供养之法故疏不解今指彼中也言
辟除去垢者去垢当用无动明王真言辟除亦尔故
彼颂云次应供养华香等去垢示以无动尊辟除作
净皆如是加持以本真言王言净以法界心字者如
上作真言净巳犹未得名真净更以法界心字净之
即名毕竟清净之瓶彼偈云罗字色鲜白空点以严
之如彼髻明珠置之于顶上彼真言曰。

南么三曼
多没驮喃囕

真言同法界无量众罪除一切触秽
处当加此字门等。

【疏】今此经中通用等者一切所要通用办事真言而
卷五 第 582a 页 X23-0582.png
加持谓是降三世真言也言又兼广略者广者六句
略者一句也。

【疏】和合嚩字门等者谓此嚩字即当五轮中第二
水轮故此取之。

【疏】三变净土者即灵山说法华经时十方诸佛蒙光
所照各告众菩萨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如来所
并供养多宝佛塔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
等又释迦牟尼虽变此土恐十方所来诸佛难所容
受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
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三恶道及阿脩罗等时释迦
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
亿那由他国亦如前无诸三恶道等故名三变也。

【经】东方以为首至终竟于北方者师在东南西北而
立资于东北西南而立以线当脐对持右旋约量一
周讫复云第二安立界至复周于胜方即是絣量外
界师资旋转次第如前但经中右后二字准西方俗
法面东而治东为初方南为右方西为后方北为胜
方也经云阿阇梨次回者师先在西北方今结角约
量故从此右旋至西南方故经云依于涅哩底其资
先在东北但回面与师相向故言受学对持者持讫
资还右旋至西北方故言转依于风方也其师先在
西南从此右旋至东南方故云而居于火方次絣量
经云复修如是法其资先在南北从此右旋至西南
师先在东南从此右旋至东北故经云弟子在西南
卷五 第 582b 页 X23-0582.png
师居伊舍尼其资从西南右旋至东南师从东北右
旋至西北故云学者依火方师位于风方也此则四
周四角界道巳竟。

【疏】当五种宝聚之心者即漫荼罗中心也谓初治地
了后知其方分即穿漫荼罗中心深一肘许用办事
真言加持五宝安置其中也。

【疏】从大日如来等者前外漫荼罗今是内心漫荼罗
凡作外法亦观内心即是此经瑜伽之意也学者思
之。

【疏】阿阇梨越之越者此越之越三字应剩也。

【疏】通门西向各有因缘者谓此漫荼罗西向各是一
种发菩提心因缘之都会也意令行者面东而入东
方亦名初方表初发菩提心故云通门西向等或为
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因缘随方开门可以意得。

【疏】如是十六法等者谓四智四行八种善知识并各
持金刚慧印故成十六法也其八种金刚慧印至下
秘密八印品中正说其相。

【疏】须蕊是一切等者谓莲华叶间一切须蕊即是一
切三昧等即表如来内證功德摄在莲华叶间三重
身印无不从此流出故也三昧陀罗尼门名数无量
言十八空者一内空谓眼耳鼻舌身意由此六处悉
从缘生而不牢固无实我法故名为空也外空者谓
色声香味触法从种种因缘生无有坚实由因缘灭
故色等亦灭故名为空内外空者谓内六根处外六
卷五 第 582c 页 X23-0582.png
尘处皆从缘生因缘无故内外法空无有自性故名
为空又云此等诸法为诸众生迷惑颠倒著内六情
故行者破是颠倒名为内空外空内外空亦复如是
空空者先以法空破内外法复以此空破前空故犹
如服药能破病病巳得破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则复
是病以空灭诸烦恼病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
是名空空大空者谓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相
空是为大空问曰十方空何名为大空答云东方无
边故名为大亦遍一切色有故名为大等第一义空
者谓诸法中第一即是涅槃又第一义名诸法实相
不破不坏故是诸法实相亦空故有为空无为空者
有为空谓三界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等有二因故空
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异相不可得故空二
者有为法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空无为空谓不藉
因缘生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犹如虚空故名为空
毕竟空者谓破于诸法更无有遗馀不空之法是名
毕竟空譬如漏尽阿罗汉名毕竟清净于十方三世
中无有一法定实可得故名毕竟空若少有遗馀不
名毕竟空无始空者谓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
如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有如是展转无
有众生之始法亦如是问曰无始是实不应破何以
故若众生及法有始者即堕边见亦堕无因今以空
破于无始则还堕始见答曰今以无始空破无始见
又不堕有始见譬如救人于火不应著深水中今破
卷五 第 583a 页 X23-0583.png
是无始亦不应著有始中是则行中道今以无始破
有始无始即复为患复以无始空破是无始是名无
始空散空者散谓别离相犹如世间之车以辐辋辕
毂众合为车若离散时不名为车五阴亦尔和合因
缘故名为人若别离则人不可得若尔应只破于人
不破于色答曰色等亦破何以故和合微尘藉诸因
缘假名为色若离散时则无有色问曰色蕴可尔馀
四蕴如何名散答曰四蕴亦是假名生老住无常观
故散而为空性空者谓诸法性常空故性空有二一
者总性谓无常苦空无我无生无灭无去无来等二
别性谓如火热性水湿性心为识性等如是诸性皆
空性不可得故是名性空自相空者谓一切诸法有
二相一总相如无常等二别相如地坚为相火热为
相等问曰无巳说性今说其相性相何异答曰有云
其实无异有云性相小异性言其体相言可识如释
子受持禁戒是其性剃发染衣等是其相若尔何不
但说相空而说自相空耶释曰若说相空不说法体
空若说自相空即法体亦空就相而说故名自相空
一切法空者所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色无色法
有漏无漏法有为无为法内外有无法等随门摄一
切法是法皆空问曰前说性空相空等巳空尽一切
诸法今更说一切法空何异于前答曰望义有别故
与前殊今谓诸法无定相可得故名为空如金银铜
等与火缘合故即舍其自相遂变为水相如水得寒
卷五 第 583b 页 X23-0583.png
成冰转为地相等如慧为知相入诸法实相则无所
觉知自舍知相以如是等种种无有定相若有定相
可使不空既诸法无有定相是故说一切法空不可
得空者谓诸法实无不可得故如佛自言我从初发
心乃至成佛及十方佛于诸法求实不可得是名不
可得空复次行者得此空故于三毒五盖诸缠乃至
十恶结等都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由行者行此
行故得戒定慧四果七觉八圣乃至十地诸功德法
问曰上言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今何言得耶答曰是
法虽得皆助不可得空故亦名不可得空圣人虽得
诸功德入涅槃等不以为得凡夫以为得故如师子
有所作不自以为奇馀众生见以为希有等无法空
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谓无法名法巳灭是灭无故
名无法空有法空者诸法因缘和合生故有法实性
无故名有法空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
得是为无法有法空又云过去未来法空是名无法
空现在及无为法空是名有法空若过去未来法及
现在无为法是二俱空故名为无法有法空又云谓
无为法无生住灭是名有法空如是等空名为无法
有法空也(云云)

【疏】如来师子奋迅至因缘者谓如来坐于道场菩提
树下以大威猛降伏四魔成等正觉但为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佛知见者即一切遍知印也故云如来师
子奋迅等。
卷五 第 583c 页 X23-0583.png

【疏】佛母义如般若经佛母品者彼品云须菩提白佛
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能示世间相
世尊般若波罗蜜云何能生诸佛云何能示世间相
云何诸佛从般若波罗蜜生云何诸佛说世间相佛
告须菩提是深般若波罗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
不共法一切种智须菩提得是诸法故名为佛等又
论第七云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依止
是法住乃至何以故是般若出生一切诸佛等故。

【疏】毕竟净句至以为衣者谓此尊以毕竟净真言句
而为外饰饰者庄严也真言句者下普通真言藏品
严字是也严者本体是仰字仰者大空义即是真
金如如实相之体又于此仰字之上加以空点
 转声为严字此之空点远离众相纯一鲜白约彼
教门外饰故曰缟索以为衣也。

【疏】如下字轮等者即下字轮品作五种轮该摄一切
字谓第一轮是菩提心轮于其轮中右旋布置短声
迦祛等一切字母于轮中心置短声阿(上)(上)(上)
三字乃至第五方便轮中如前布置长声脚却虚等
一切字母而于中心置长声恶素嚩三字以此五种
三字统摄五种字轮白净分明使无差互故云如下
字轮等。

【疏】其被服幖帜等者被服谓璎珞严身幖帜谓天女
之状等皆表孕育种种功德是故与此明王安立菩
提种子明妃含藏出生之义皆相应也。
卷五 第 584a 页 X23-0584.png

【疏】从此最白净等者谓此白净处三昧名为莲华部
从此出生普眼故普眼者一切观音也谓观音发心
因观音即期是也。

【疏】皆兼权实二用者谓如金刚其性坚利坚即物不
能坏实也利则能摧他物权也即自利利他根本后
得之妙用故云兼权实二用也。

【疏】此是出生金刚等者谓前部主是慧此三昧是定
慧依此生故称母也。

【疏】乃至一身具百千手等者即千手眼四十二臂十
六臂乃至八臂青颈等是此等皆是金刚部眷属也。

【疏】尽欲煞害一切众生者一切众生皆依无明但害
无明轮回自息故起信云无明住地诸染根本是生
灭因外妄境界动起识浪是生灭缘依是二义以显
因缘诸识生灭相集而生故名众生今此明王承如
来命持以慧力断彼因缘故曰尽欲煞害一切众生也。

【疏】羂索是菩提心中等者四摄是法羂索是喻诸佛
菩萨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无空过者世间羂索索取
诸兽少有所失故以为喻又此羂索复名不空世间
羂索索取兽时或中不中四摄羂索摄取众生无不
中者故不空羂索经序云掷羂取兽或时索空兹教
动摇罔由不中故云不空羂索。

【疏】是故持五股等者谓此五股金刚之印表五如来
之智宝冠表万德庄严前以羂索巳彰不空今此亦
尔是故疏云为此五智之所涤灭皆至果地万德庄
卷五 第 584b 页 X23-0584.png
严非唯偏證三乘通教但空而巳抑亦表于佛性中
道之理也。

【疏】此中第二是隐密等者谓释迦眷属为第三院者
即在第三外院也今言第二者谓第一先安置中胎
第一院巳第二次于外第三院安置释迦眷属名为
第二非第二院也诸菩萨在悲智之间上求下化者
表在三院之间即第二院也今言释迦第二菩萨第
三即是从果至因说之也若约上求下化安置次第
即名第二故云隐密语耳下有说处。

【疏】此白莲华等者白莲座即是第一院中胎法界莲
华之藏也谓彼偈云内心妙白莲胎藏正均等为显
真应无碍权实不二故云此白莲华即是中胎净法
界藏也。

【疏】如观佛三昧等经广说者彼经说观佛毫相谓初
生童子出家苦行降魔毫相不同今辨成佛毫相彼
经云佛告父王云何名菩萨降魔时白毫相光时魔
波旬遥以天眼观阎浮提见释师子弃国如唾坐道
树下身骨枯槁形体羸瘠唯有金色其眼陷黑如井
底星骨节相柱失蟠笼文波旬喜曰瞿昙体羸馀命
无几宜往败之瞋目大怒兴种种兵欲坏菩萨菩萨
以白毫光拟令魔眷属身心安乐譬如比丘入第三
禅魔乃还宫白毫随从直至六天于其中间无数天
子天女见白毛孔通中皆空团圆可爱如梵王幢其
空间有百千万恒河沙微尘诸宝莲华一一莲华无
卷五 第 584c 页 X23-0584.png
量无边诸妙白色以为其台台上有化菩萨放白毫
光亦复如是乃至佛灭度后诸四部众若能暂时舍
离散乱系心正观菩萨降魔白毫相者灭无量劫黑
业恶障能于现世见佛影像又尔时道场地化似金
刚满八十里其色正白不可具见此相现时菩萨眉
间白毫相光端洁正直矗然东向长一丈五尺有十
楞现等又佛告父王及敕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传语后世诸弟子等若我灭后诸比丘等若问是事
此白毫相菩萨本昔脩何行得汝当答言佛白毫相
从无量劫舍心不悭乃至从三十七助菩提法十力
无畏等诸妙功德得此白毫若我灭后佛诸弟子舍
离诸恶去愦闹相乐少语法不务多事昼夜六时能
一时中分为少分少分之中能须臾间念佛白毫令
心了了无谬乱想注意不息念白毫者若见相好若
不得见如是等人除却九十六亿那由他恒河沙微
尘数劫生死之罪等彼中广说疏主指此经意者此
佛毫相即漫荼罗法界门故若入此门得见中胎藏
者即是入一切法界门如从一门见王即是遍入千
门万户又彼经十卷次第观佛三十二相并馀随好
皆是漫荼罗中所出秘要法界门真言者宜闻之耳。

【疏】其五种如来等者五种色中但列四者略也兼下
三佛顶中赤色如第十二疏五佛顶中具赤色也。

【疏】捡劾生来等者捡劾(胡得切)即推穷罪人也。

【疏】毗尼所谓观净居等者此明五净居所被之服也
卷五 第 585a 页 X23-0585.png
谓今制比丘所著三衣内衣者三世诸佛结戒有同
不同于五篇戒中不必尽同此著泥洹僧袈裟三世
诸佛一切尽同故萨波多毗尼中众学初因六群比
丘参差著泥洹僧问曰五篇戒中佛何以正制著泥
洹僧著三衣观去来现佛及净居天耶答曰佛结五
篇戒皆应观三世诸佛及净居天乃至此戒于馀篇
是轻者将来弟子不生重心是故如来以佛眼观去
来诸佛及净居天而结也使来世众生不生慢罪今
此所引正要净居所著之服故曰毗尼所谓等。

【疏】凡此等诸大天神等者通释妨难也谓此第二院
漫荼罗是释迦眷属且释迦如来成道最初降去诸
魔及诸外道诸恶鬼神何故今时漫荼中列为眷属
耶疏自通释可知。

【疏】能以常寂之光者常寂者无相也此菩萨左持青
莲华青莲表离染左持表定故名不染诸法三昧又
于此三昧心无所住故于莲华之上复出金刚智印
是故三昧常寂也智印常照也寂而常照故曰能以
常寂之光遍照法界也。

【疏】所以观佛长子等者释经句而观佛长子也文殊
师利若约果明即是佛母今依因说名佛长子此光
网童子持万德庄严表于福德在文殊之左面向文
殊表福智相严故云所以观佛长子者意在此也。

【疏】阿阇梨所传等者上来显示但示其纲领恐临事
之者必难措手是以出此图位耳此第一院法界诸
卷五 第 585b 页 X23-0585.png
尊从上第二十一行如来大勤勇为中心但著左右
上下与前所列相应用之今但列名所有尊形色相
手印等向下密印品及转字轮漫荼罗行品真言藏
品更互显示何以故盖密意耳又第二院第十一行
文殊师利为中心第三院第四十一行释迦牟尼位
为中心又第一院四角画是如来大勤勇者误尔应
作▽三角画之准上第二十二纸画一切遍智印作
三角形其锐下向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大勤勇
印也又如来眼准上疏云于大勤勇北至北维置虚
空眼即是遮那佛母也末行有如来眼者应重错也。

【疏】所有诸尊住处等者图中但标贤劫菩萨之位此
亦泛言皆置贤劫菩萨不彰名数今依金刚顶瑜伽
念诵法云应布彩色画贤劫等菩萨或抄彼等十六
名字第一画弥勒次画不空见次画能舍一切恶趣
次画摧一切黑闇忧恼次香象次勇猛次虚空藏次
智幢次无量光次月光次贤护次光网次金刚藏次
无尽意次辨积次普贤是名贤劫十六大菩萨问此
十六何故名为贤劫菩萨谓此属贤劫中次释迦牟
尼相续成佛故以为名所有位处如图。

【疏】六面尊形相等者准曼殊室利阎曼德迦忿怒经
云应当建三角坛于中画大威德明王身作玄云色
遍身生火焰执持诸色器仗身安三字谓顶安唵字
口安恶字心安吽字成就尊身巳于其像下置诸舍
睹噜并安名字又画彼像黑色六足六首六臂所以
卷五 第 585c 页 X23-0585.png
净六趣满六度成六通也又一译云大乘方广曼殊
室利华严本教阎曼德迦忿怒仪轨品第三十彼颂
云阎曼德迦像六面六手足黑色肚如狼持髑髅鬘
怒虎皮以为裙持种种器仗眼赤暴怒形三目为幖
帜竖发炽火焰夏雨玄云色其状如劫烧应画乘水
牛等。

【疏】若作契印等者此名如来顶印密印品云以定慧
手五轮内向为拳建立火轮以二风轮置傍屈二虚
空相并是也向下诸印并如密印品中所说。

【疏】然此真言法要倍复过者谓前世尊示现普门漫
荼罗时金刚手一一谛观皆不见其根本亦无住处
悉是华台实相之身尔时深自庆幸生难遭想如灵
瑞华此复过之由是疏主引法华经释成倍复难遇
之所以言此是如来秘藏长夜守护至况末代乎者
如法华经云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
与人乃至如来现在犹多怨嫉(五千之辈增上慢人)况灭度后
乎。

【疏】故非钝根薄福等者即法华经薄德少福人众苦
所逼迫钝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如是人等非能遭
遇法华尚尔况此经乎。

【疏】如娑竭罗龙王等者譬如娑竭罗龙王竖遍六天
横亘四域兴种种云震种种雷耀种种电降种种雨
而于一切施设不同龙于本宫不动不摇真言行者
亦复如是于漫荼罗中作种种密印诵种种真言观
卷五 第 586a 页 X23-0586.png
种种本尊虽从三密因缘施设不同而以四不生句
观之不异实际不生不灭故曰如娑竭罗等。

【疏】赤是宝幢等者谓赤色即是宝幢如来之色宝幢
是庄严菩提心义何以故既发菩提心于法明道中
降伏魔怨除一切盖障故赤色是降伏色属于东方
也言黄是娑罗树王色者谓以菩提心种子长养大
悲万行成等正觉之时万德开敷名为华开敷王佛
言皆到金刚实际者娑罗此云坚固又无行可增故
曰皆到金刚实际此属南方是增益色也言青是无
量寿色等者谓以皆到金刚实际以众生无尽故如
来大悲方便现此漫荼罗亦无终尽故名无量寿又
此是一切来来受用之身华既开敷必得成果佛佛
受用其果果即是不思议现法之乐故名受用身又
复以此果而为其种展转令他受用无量名无量寿
如净虚空者释成青色也具含万像者不思议法乐
也此属西方青是敬爱色一切皆忻往故言黑是鼓
音等者谓如末尼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处而能演
说法音警悟众生故以为名又既得大果岂唯自受
用之乃为一切而演说也犹如天鼓无思成事故次
无量寿以明上来次第亦如是言所以乘普门等者
皆释黑色之所以也此属北方黑者是摄召色无不
召摄至涅槃故也。

【疏】七觉者即七觉分一念觉分由系念故令诸善法
皆不妄失故二择法觉分觉自相故三精进觉分由
卷五 第 586b 页 X23-0586.png
此势力能到所到故四喜觉分由心勇悦身调适故
五除觉分由轻安故能除粗重六定觉分由依止定
得转依故七舍觉分由行舍平等故能除贪忧等释
名出体等如馀处说。

【疏】巧慧等者谓有巧便之慧能以息灾作增益降伏
敬爱乃至能以敬爱作息灾增益降伏等相入无碍
而无尽等。

【疏】寂灭真言等者寂灭者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之义
本不生义者阿字之体也此阿字通与一切真言而
为体故既触处皆是阿字故云寂灭真言中等。

【疏】第一重伊等者谓三重漫荼罗于第一重安置
诸内眷属以此伊字三点成故中间一点即大日如
来部眷属右边一点即观自在莲华部眷属左边一
点即执金刚金刚部眷属此三点皆是莲华台上遮
那如来内德言次造第二重四菩萨等者四谓文殊
除盖障地藏虚空藏四菩萨此是大眷属故大品云
欲为诸佛内眷属欲为诸佛大眷属即斯是也言次
及第三重等者即释迦眷属也。

【疏】五种根力者即信精进念定慧也信者谓于实德
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馀四即于兹所得策勤而行
明记不忘专缘一境拣择是非此五通能生起世间
法而为增上故名为根又此五法增长名力所谓魔
梵惑等不能屈伏故又能损减不信等障故如智论
云能破烦恼得无生忍名为力也。
卷五 第 586c 页 X23-0586.png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