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535a 页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二
燕京圆福寺崇禄大夫检校太保行崇禄卿
总秘大师 赐紫沙门 觉苑 撰

后正释疏文分为三段初解题名次旌作者后释本
文初文分二初疏题如前后指卷次者即卷第一三
字卷即纸卷四尘为性是体是实第者次居不乱一
者数之首唱是义是假义不离体假不离实第一即
卷名卷第一又卷即所依色香味触四尘疏即能依
声名句文四法是卷第一之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
加持经义释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
卷第一。

次旌作者即沙门一行述记此中分三初
沙门二字标释子之通名次一行二字彰疏主之别
讳后述记二字显述作之谦称且初言沙门者是略
梵语具足应云沙迦懑曩翻就此方即云息恶谓息
卷二 第 535b 页 X23-0535.png
尘垢之恶故总有四种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
活道沙门四坏道沙门今此疏主若居凡地即属中
二若在圣位通前三种也。

次释别讳者如前巳明。

后显述作之谦称者述谓叙述记谓记录以我疏
主叙述记录诸教及三藏所说文之与义成斯疏矣
非自作也故云沙门一行述记。

后释本文者。

【疏】梵音毗卢等者此名义双标也毗云遍卢遮那云
光明照为顺此方云光明遍照故华严疏云身智能
所合为一身圆明独朗具德无边故立斯号言是日
之别名者如此方呼日为灵曜或云朱明大明阳乌
等今亦如是或云普光普明大光明等皆日之别名
也言即除暗等者谓以身智二光除灭无明暗障照
见心法明道觉自心本不生其心常住生大慧光明
普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之道故云除暗等也。

【疏】然世间至而无所增等者总有三喻初云然世间
日则有方分者方谓方所分谓分限谓有内外昼夜
等方所分限故。

【疏】复次日行等者第二喻也日行者日之行度也阎
浮提者正云阎浮那提即是林名谓此南州从林立
名呼云南瞻部州今就省略但云阎浮提也。

【疏】又如重阴等者第三喻也究竟诸法实相者且佛
心之日久离戏论一切众生为无明烦恼所覆障故
见有生灭断常去来一异之相若知诸法本来平等
远离八不唯是一法界体时即是究竟诸法之实相
卷二 第 535c 页 X23-0535.png
也此之三喻前一是相大次一是用大后一是体大
又初是报身次是化身后是法身思之。

【疏】以如是等者释通妨难也如有难云且世间之日
则有方分昼夜照不照殊生灭等异遮那之日既无
方分昼夜等殊坏灭始生等异如何得将以为喻耶
故通释云以如是等种种因缘而实世间之日不可
为喻纵也夺云但取其少分相似不全取以为喻故
加以大名曰摩诃毗卢遮那故有经云帝释千目之
身方于如来犹如聚墨又此摩诃应流至于下云摩
诃成佛摩诃神变加持等。

【疏】成佛者者成谓成就佛谓觉者即是成就正觉之
者也准梵文释时若言菩提但得名觉若言佛驮也
即云觉者今但略故谓以一切如来从凡夫地始发
觉心或渐或顿修种种德断种种障功德满时即于
一念不起而證菩提名为成佛又成佛之说随教不
同且依显教总有六种一藏教说一生成佛谓小乘
说菩萨三劫练修仍是凡夫菩提树下三十四心方
成正觉谓资粮位断下八地俱生分别尽依第四禅
起四善根入见道八忍八智前十五心见道第十六
心修道四断忍中一分断有顶四谛下一地分别不
出第十六心起九无间九解脱断證有顶九品俱生
以此十八足前十六故三十四心一坐成佛二三祇
成佛唯识论云谓具大乘二种性者(本智为二)备历三祇
具经五位方始成佛三相尽成佛终教义也但以染
卷二 第 536a 页 X23-0536.png
相尽时即说成佛四初住成佛亦终教义即起信论
说初发心位则得少分见于法身随其愿力能现八
相广利众生此约悲智无二事理双修观行成佛故
华严云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
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
他悟五一念成佛顿教义也谓无始妄认众生一念
悟时全体是佛此门大意无佛可成无妄可遣入其
门者岂不佛乎六本来成佛圆教义也故华严云菩
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如自心一切众生
心亦尔又云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
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等
然上六说成佛之义如起信钞后依此宗成佛而有
二种初显后密且显说者如下文云越百六十心三
重妄执成等正觉或约百心成等正觉所谓欢喜地
自有十心故华严经云谓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
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
从初心至第四心得度五通境界(即配四地)从第五心至
第八心得度二乘境界(即配八地)从第九心一向行菩萨
道至第十心名为成佛佛者觉也谓觉自心性净本
来常寂灭相然此十心从第一至第八名为见道从
第九至第十名为观道(此与常教异也)见谓见于谛理约此
进修观谓一向观于如来不思议境界秘密功德如
是秘密之境非所见法出过心量故别名观道也觉
卷二 第 536b 页 X23-0536.png
者是觉知义谓巳度二乘境界了知二乘心与菩萨
心异若入二地时如前初地亦至第四心度五通第
八心度二乘第十心成佛准此有信及入位与初地
十心不异但此十心转复光显离垢也乃至第十地
亦有十心即凡有一百心一一转胜如华严真金之
喻可准知耳此初地十心满即能分身百佛土等如
彼具说但百心成佛是宝炬陀罗尼经所说此经未
到东土(阿阇梨亲传)巳上是依显明今依密释者且以四
字略示一隅即是正等觉心真言句也谓十方三世
一切诸佛各以无量无边巧度门种种因缘譬喻言
词演说诸法统而论之原其旨趣不出四字门故所
谓阿(上)(引)暗恶也以阿字门故一切众生本有佛
知见性众生不自觉知如来以种种因缘为彼净除
眼翳使得开明即法华第一句云开佛知见使得清
净即是此中净菩提心也既净菩提心当广示法界
藏中不思议境界如善财童子入弥勒阁普见一切
善知识遍学一切诸度门故法华第二句云示佛知
见即长阿字大悲万行义也巳具大悲万行次以娑
罗树王华开敷智成大菩提故法华第三句云悟佛
知见即暗字门也既成佛巳即以加持方便普门垂
迹导利众生了知常住之时如来众迹都尽以无迹
故名般涅槃故法华第四句云入佛知见即是恶字
门也若依字轮对如来方便智更有第五长声恶字
门以无别体故此中不说又此五字统收一切佛法
卷二 第 536c 页 X23-0536.png
无有遗馀故名为正等觉心又今且约一途修行次
第作浅深差别说其实此五字各成一切如来智(即五
方佛)各各统收一切佛法是故下文脩观行时随学一
心即见一切如来心即是华严如来成正觉时普见
一切众生皆成正觉也如是一心见一切心旋转无
碍故名正等觉心也言具足梵音等者成字是唐言
三菩提此云正觉亦名正知准华严经无有最字故
彼疏云成最正觉亦能觉智开悟称觉离倒为正获
得名成此当相解若拣别者凡夫倒惑佛觉重昏二
乘虽觉不名为正但知法有未知法空但悟我空未
知我有有厌生死空沉涅槃颠倒未除岂得称正菩
萨虽正有上有修不得称最设位极称最亦未名成
佛独能故云成三菩提。

【疏】神变加持者神是智之妙用变是智之所了又神
即神通变即变化俱属智也瑜伽云一能变通谓改
转故二能化通谓化现故能转所馀有自性物令成
馀物名为能变随欲为作诸未有事故名能化今此
中言变不言化者变广而化狭变具十八化唯三种
变十八者一震动二炽然三流布四示现五转变六
往来七卷八舒九众像入身十同类往趣十一显十
二隐十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五能施辩才
十六能施忆念十七能施安乐十八放大光明如下
疏云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于无量劫谓如食
顷或演食顷为无量劫延促自在咸适众根无定相
卷二 第 537a 页 X23-0537.png
可得即是第一能变通化三者一化为身二化为境
三化为语化为身者化自他身为他自身或一或多
如是等类化为境者化似众宝饮食资具等化为语
者妙音广音系属自他又下疏云谓将说此平等法
门故先以自在神力感动大众悉现普门境界秘密
庄严不可思议未曾有事因彼疑问而演说之所谓
庄严藏者谓从一平等身普现一切威仪如是威仪
无非密印从一平等悟普现一切音声如是音声无
非真言从一平等心普现一切本尊如是本尊皆是
三昧然此三业差别之相皆无边际不可度量如是
毗卢遮那普于十方世界一一皆现佛加持身是一
一身各有十佛刹微尘等菩萨金刚大众此诸人众
诸根相好亦复无边如胡麻中油遍满法界无空隙
处如是庄严相显时无所从来隐时亦无所去毕竟
平等不出于如即是第二能化通也上是神变言加
持者加谓加被持谓任持佛以如上神力加被任持
现前大众得见如是不思议庄严境界如来若舍加
持之时则不复现神变之加持故云神变加持也。

【疏】然此自證等者然者然前起后之词言自證者但
是佛佛自證不从他得也故下疏云如是自證之境
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转授他
人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授决之时
即应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无师自觉方名佛耶
一切心地者有心量之地也。
卷二 第 537b 页 X23-0537.png

【疏】加持三昧者三昧是定亦名为誓即是住于自在
神力加持之定也。

【疏】因陀罗者帝释也者梵语因陀罗此云尊帝释者
帝之一字即是因陀罗梵语讹也正云印涅哩(二合)
云帝盖声势相近今时帝王顺天立号犹得梵名耳
释者具足应云释迦啰主也即三十三天之主也今
言帝释者即尊主也皆就略音故曰帝释言犹如千
日者谓天帝威德光明类乎千日如经云帝释所有
光明犹如千日等为释天之主也。

【疏】次云入真言门住心品者释此品题分为二段初
别明真言后总释品目且初文者曲论真言体相不
同一者真言通体即唯阿字通与一切真言教法而
为体故不唯真言至如万类名言皆有此能诠音声
下文备显凡开口之处尽带阿音如书一字入一切
字中但初下笔若点若𦘕便当阿字轮表体便是法
界本不生性即与诸法而为实体由此梵王世界坏
时吞啖众字于口角边唯留阿沤二字阿表于无沤
表于有即当佛法中真空妙有法界体也虽成诸字
而不坏其本体如水全波而不失湿之自性常是随
缘常是不变二者真言别体即三十四字各各随其
功义与彼真言而为体性且如五方真言体者东方
以吽字为体南方以怛啰(二合)字为体西方用迄嘌(二合)
字为体北方用恶字为体中方用[金*(离-禸+ㄆ)]字为体若论三
部真言如来部以阿字为体莲华部用娑字为体金
卷二 第 537c 页 X23-0537.png
刚部用嚩字为体如下普通真言藏品中明法界漫
荼罗圣众随一一真言各有字门而为体故总是辨
真言体次明真言相者或彰句义或辨二合加圆点
以表果满置傍𦘕而显因修声分男女字具界缘既
生不生而无杂乃性非性而有殊具说其相临文可
知问既以阿字为真言体遍在随方教法皆有真言
何故但论天竺之音乃曰真言答但如来现出世之
迹始自天竺传法者且约梵文作一途明义尔如下
疏有此答问曰既约梵文一途明者岂西方梵文俱
是真言耶答曰虽梵文是同而显密有异若作真言
说处则为密教若作显言说处则是显教且如此方
言音亦有显言亦有咒语如急急如律令等语咒火
不烧咒𤷡令停盖作咒用不同显言不可一切言音
都属咒语都属显言既尔且如此经亦有显言应属
显教释曰密宗一一文言无非字门秘密加持而为
体性虽有显言从宗体俱属秘藏如法华陀罗尼品
若随显教宗尚俱属显教若随密宗所尚俱属密摄
或说真言或称神咒或号陀罗尼但名义有殊皆属
密藏次总释品目者入者达解达解真言之道理故
以智为体真言者真谓真实离妄倒故言谓言音悟
众生故以教为体言是其体真是其用谓此言音之
上有彼离妄离倒之义用举体就用言即真故摄用
归体真即言故名曰真言门者无拥义为出入之通
由即是其用谓彼真言体有彼无拥用举体就用真
卷二 第 538a 页 X23-0538.png
言即门摄用归体门即真言名真言门又真言门为
所入入为能入能入从所入以得名是真言门之入
名入真言门依主释也住心者住谓安住令菩提等
愿不动故心者灵明是知见之真实相故又住是三
昧于三昧中即见自心即疏云自心发菩提等住是
能住心是所住能所相望作依主释又上入真言门
是因住心是果因果相望亦依主释品者类也别也
即诸品之通名入真言门住心乃此品之别号以通
从别以别简通是入真言门住心之品名入真言门
住心品或以此品即当经之序品如华严世主妙严
品故疏云此品统论经之大意也言说窃谓等者窃
者私也即疏主自谓也如有难云此品梵本既有二
题必应义理各殊今略去修行但存住心岂不违于
梵本乖于修行耶答云窃谓入住之义巳兼修行故
离繁文但著其一于理无爽。

【疏】自心发等者自心者即本心也以一切众生虽知
自心本有佛知见性若不练修终难得显是以诸佛
如来以神力加持说此三密方便为所入门令修行
之者措心有地依教勤行安心彼中而修趣之然后
克證不从他得若离自心执有发修见證终无得理
譬如磨塼取鉴钻冰求火徒受疲劳耳又此中有六
个心字前二是因后四是果又前一是菩提心第二
是大悲后四是方便又中间二心是自利后二是利
他前二通二利言从因至果等者谓从初发菩提乃
卷二 第 538b 页 X23-0538.png
至严净佛国从因至果皆不离自心因亦是自心果
亦是自心心即菩提故云皆以等天台云新佛成旧
佛旧佛成新佛是也又下疏云行者欲知真言行及
果者当于心处求之意云入此真言门者即能识于
自心之处若知是处即得真言之果也又此果字有
本是无字即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谓行者入真言
门修三密时贪著其事则不离我人寿者之相不得
名住何以故有所住故若观如是三密之相虽从缘
生不异于如即是不住而住住而不住初发心时便
成正觉不由他悟故云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也经
如是我闻等者如来说经有五种成就一信成就二
时成就三教主成就四处成就五众成就言如是我
闻者信成就也一时者时成就也薄伽梵者教主成
就也住如来加持法界宫乃至大宝王楼阁等处成
就也次云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等众成就也准智
论又说六成就开信与闻而为二故世亲菩萨般若
灯论亦有六义如彼颂云前三明弟子后三證师说
一切修多罗其事皆如是言如是者结集者指斥之
词也谓指此经如我所传是佛所说故称如是注无
量义经云至人说法但为显如唯如为是故云如是
言我闻者结集者言若从他传闻不必如是我亲承
金口而闻而非谬矣又佛临般涅槃时侍者请曰一
切经首当置何言佛敕阿难当置如是我闻故大术
经阿难请问四事一佛灭度后诸比丘等以谁为师
卷二 第 538c 页 X23-0538.png
二依何处住三恶性比丘如何调伏四一切经首当
置何言佛告阿难我灭度后以波罗提木叉为汝大
师依四念处住恶性比丘梵坛治之梵法默然不应
打骂但默摈故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等言一时
者一者简数之语时者一期之号时无别体依法假
立今言一时谓即简去四时八时十二时等但取说
听会遇无差生灭不二故名一时又如来说经时有
无量不能遍举一言略周故云一时言薄伽梵者翻
就此方或名能破或云持众德或名有德或名世尊
谓佛地论有二义释初成德义后破魔义初成德者
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义永不系属诸烦恼故
二炽盛义炎猛智火所烧鍊故三端严义三十二相
所庄严故四名称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
五吉祥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六尊贵义
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癈故
初一断德次一智德后四恩德如次应知后破魔者
谓能破坏四魔怨故如下具明言住如来加持者住
谓居住即是出现之义如来者上言薄伽梵即是毗
卢遮那本地法身今言如来是佛加持身即是应身
谓从加持而现起故加持之身名加持身。

【疏】今此宗等者谓此秘密宗中也对彼称此谓彼显
宗之中具足六义都名一薄伽梵更无别义今此宗
中以字义释之复有多名故云今此言其本末有等
者谓人体上本无能破之名但由执持利器世间之
卷二 第 539a 页 X23-0539.png
人观其事相之迹强以之号能破者易云以物得通
谓之曰道以微妙不测谓之曰神以应根变化谓之
曰易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圣人以事名之随其
义理以立其号矣故云其本等。

【疏】二乘虽破等者此通妨也谓有难云谓佛如来具
大智慧能破无明烦恼称薄伽梵二乘之人亦能有
之何不名为薄伽梵耶答二乘虽破三毒但破我执
法执仍存虽除种子未尽习气如盛香器馀气现在
故曰亦不了了等。

【疏】欲求等者求者希求欲即是求作持业释如对法
第十六卷即欲界五趣一切种类皆欲求故由欲求
力不脱欲界招欲界苦等此中义别谓善法欲也。

【疏】即是般若佛母者般若即佛母故故大品云欲为
诸佛内眷属欲得大眷属当学般若波罗蜜欲过声
闻辟支佛地住阿毗跋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等若
得与此相应烦恼戏论皆悉永息非如世间五欲热
恼虽小止息而实更增如担重易肩何曾有乐又涅
槃经云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憙眠眠即资多耽
淫嗜酒亦复如是等是为此中女人义也言以密教
不可直宣等者不可直说是般若佛母故言女人此
宗多有如是隐密之语修学之者应当触处类例而
思之耳。

【疏】一切世间至如佛者一切世间者即三世间谓众
生世间器世间智證觉世间俱名一切今但约众生
卷二 第 539b 页 X23-0539.png
名为一切谓众生世间种种差别无量无边名为一
切名声者名谓名号即十号等声谓音声即说法等
如法华经神力品云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菩萨及
比丘比丘尼八部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
世一切毛孔放于无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普皆见
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
见释迦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见是事巳
得未曾有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
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
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说大乘经等如是名声一
切世间无有等者或名谓名称声谓声誉即是名称
普闻无量世界之谓故云一切世间等。

【疏】本地法身者即实相法身也一真实相为万化之
本犹如于地为万物之依故曰本地言法身者谓此
实相能轨持万化即此轨持假名为身法即身故本
地即法身并持业释又法身有五清凉云一法性生
身言其生则本之法性故二功德法身推其因则功
德所成故三变化法身就其应则无感不形故四实
相法身语其妙则无相无为故五虚空法身称其大
则弥纶虚空故于此五中今当第四实相法身以别
拣通即本地之法身言次云如来是佛加持身者即
应身他受用也次疏释成其所住处名佛受用身言
如来心王等者如来是所住心王为能住如一切诸
佛说法仪式皆住于应身即本地身为教主也约别
卷二 第 539c 页 X23-0539.png
就胜唯是真身故经云应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推
功归本言法身说又下说法处即如来身师子座亦
尔依正尚犹无碍岂佛身真应而局定耶亦得名如
来身说国土身说菩萨身说等今但说真应二身如
般若论说有二佛一真佛即法身二非真佛即应化
身又华严云诸佛真身本无二应物分形满世间又
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
中等然诸经论或说三五九十身等统而明之一法
身也。

【疏】既从遍一切处等者即法界处也即从法界加持
力生故下经云时薄伽梵广大法界加持疏释云毗
富罗是广大义谓深广无际不可测量如是诸法自
体名为毗富罗法界诸佛实相真言实相众生实相
皆是毗富罗法界以此更相加持故故名法界加持
也生者出现义又此应身既从本地加持功德力生
即与本地无相法身无二无别清凉云如冥室㬢光
随孔而照光虽万殊而本是一故曰既从遍等。

【疏】离诸过罪者离四句百非也四句者谓有无亦有
亦无非有非无清凉云四句之火莫焚是也百非者
然众生迷执虽多不出一异有无四句约此以明百
非谓一亦一非一非非一异亦异非异非非异有无
亦然共成十六三世各十六成四十八断常二见各
四十八成九十六并本四句都成一百皆违正理故
云非也。
卷二 第 540a 页 X23-0540.png

【疏】此与释论三种金刚三昧等者一金刚三昧得此
三昧者能贯穿一切诸法亦无不见是三昧能通达
诸三昧是名金刚三昧二金刚轮三昧得此三昧者
即能持诸三昧是名金刚轮三昧(轮者摄持义故)三如金刚
三昧得此三昧者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馀譬
如天帝释手执金刚破修罗军是名如金刚三昧故
云释论等。

【疏】所谓如来实相智身者此之法界全是如来实相
之身既是如来实相之身何有处耶由加持故即是
真实功德庄严之处也亦是华严十身中之智身也。

【疏】故曰宫也者释名曰宫穹也言屋见于垣上穹崇
然也(即高显皃)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代圣人易之以
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此其始也若
以心王所都即佛身名宫若以摩醯首罗住处即是
器界今为如来有应之处无不是此宫即属应身是
加持住处随世为名故曰宫也。

【疏】五种那含住处者那含者即不还也此有五种一
中般那含谓处中有而般涅槃者二生般那含谓处
生有及本有中而般涅槃者三行般那含谓加行精
进而般涅槃者四无行般那含谓有速疾道不假加
行而般涅槃者五上流般那含谓从下向上而般涅
槃此般涅槃谓得果义谓阿那含而得阿罗汉名般
涅槃广如义林言住处者是五种那含所依住处谓
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言净居者谓离欲诸圣
卷二 第 540b 页 X23-0540.png
以圣道水濯烦恼垢故名为净净身所居故名净居
或此天中无异生杂纯圣所止故名净居何因得生
为谓声闻杂修静虑新造引业故能生于五净居天
俱舍二十四云应知此中无漏势力熏修有漏令感
净居故名杂修初后刹那无漏中间刹那有漏以初
后心资于中间有漏定心令感净居名为引果若大
乘说与彼全殊谓初后有漏中间无漏无漏定力展
转资昔感生业种令势殊胜生五净居以初念有漏
而为加行复除定障次念无漏为无间道正除定障
后念有漏为解脱道故熏修满若以有漏为中无漏
为初后者岂以无漏与彼有漏为加行耶故异小乘
也。

【疏】兼得浅深等者浅谓执持执持金刚杵也深谓任
持任持金刚印也。

【疏】约菩提等者虽法与人能有异然恐难解今以漫
荼罗释之漫荼罗者圣贤集会之处也谓于漫荼罗
中若但置印名法漫荼罗即是约菩提义即有无量
无边金刚智印故若于彼中置一切圣贤一一圣贤
复各持其印依位而住即是约佛陀义有无量无边
持金刚者。

【疏】然以自在神力等者谓如是智德唯佛与佛乃能
持之若诸佛但住如是境界则众生不能以是蒙益
是故然以自在神力等。

【疏】持大空之战具者楞伽云大慧何者第一义圣智
卷二 第 540c 页 X23-0540.png
大空谓自身内證圣智法空离诸邪见熏习之过是
名第一义圣智大空大空即智也今此诸执金刚各
从一门内自證智遍一切处破诸众生无明障染义
名战具大空智即战具名大空战具作持业释。

【疏】言之者乃语助词也或执金刚者各随一门法界
幖帜谓是杵等是大空之战具可作依主。

【经】游戏神变者谓以如来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
疾力三昧行种种诸度门自利利他现诸神变游履
快乐即是踊跃超升义或将菩萨身作佛身等或以
涅槃现生死华严经云谓以众生身作刹身而亦不
坏众生身是菩萨游戏以刹身作众生身而亦不坏
刹身是菩萨游戏或以涅槃示生等皆不坏其相乃
至于定出入自在无碍眼根门中入正定耳根门中
从定出六根六境逆顺超越自在无碍是类皆游戏
也。

【疏】信解者即信谓印忍信向解谓解行一切众生从
无始来未闻出世三宝但归依世间外道天神后遇
善知识为说佛法殊妙则能印顺忍可名之为信后
发菩提心乃至成佛中间起种种行愿名之为解下
文广释言始从真正发心者离妄称真远邪为正妄
谓分别邪即二边若有是相不名真正如常发菩提
心巳然为显示真正之相云今所发觉心远离诸性
相乃至空性圆寂故等若与此相应即是真正发心
傥朱其旨非真正也此等行相下疏备陈宜细体焉。
卷二 第 541a 页 X23-0541.png

【疏】如善财等者华严经云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
弥勒菩萨摩诃萨巳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
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
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巳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
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阿僧祇宫殿阿僧
祇门闼阿僧祇窗牖乃至善财童子于一处中见一
切处一切诸处悉如是见乃至尔时弥勒即摄神力
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缘起法性如
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
性如幻如梦如影如像等疏主今取此文意者若真
言行者见闻触知此境界时即同善财入弥勒阁中
于一处中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即观十缘
生句与华严宗不相异也。

【疏】上说金刚等者上以金刚法界属如来智身宫即
如来应身次明楼阁宝王亦是如来身者即国土身
今云师子座即菩萨身如理应思。

【疏】于九十六种者谓西方外道有九十五种若兼佛
法成九十六谓佛法中有人虽披至典不达圣旨心
行理外亦名外道一乘不希大果亦名外道他教广
序不繁具引。

【疏】问曰佛所说经等者此问意云佛所说经即应直
宣正宗何须先住处及眷属耶答曰譬如国王乃至
下文易见今又通云谓佛设教必不徒然若不先明
住处眷属何存若不次辨眷属当根则阙故五种成
卷二 第 541b 页 X23-0541.png
就阙一不可是故次第须如是也。

【疏】如净虚空等者如净虚空体离一切障翳垢染无
能取也及离一切分别无所取也若于虚空体上见
有障染名为执诤若于虚空上分别是净是垢即名
戏论虚空不尔故能远离也净菩提亦复如是法合
易知。

【疏】次虚空游步等者即是前游戏神变义彼中疏释
云梵云微吃哩抳多是踊跃游戏神变义谓初发心
巳来深种善根起种种愿行庄严佛土成熟众生恒
殊胜进不休息故即是超升腾跃义如是游戏即是
菩萨自在神通等正与此同。

【疏】复次虚空等者谓此无垢执金刚即是菩提心阿
字门平等种子亦即是菩提心此菩提心即是三句
义中第一菩提心为因句言修无住行者即是游步
金刚长阿字之行此行即是三句义中第二大悲为
根句虽有菩提心愿若不起行愿必虚故所谓菩萨
发大心决定修诸行言譬如等譬如世间虽有种子
不以播殖方便根芽无由生起虽有菩提因种若不
以大悲万行播殖方便终不生根言故次明等者结
成所以也。

【疏】如萌芽等者谓由大悲为根萌芽巳生四大时节
为缘(此上属大悲句)又以虚空不碍令此萌芽念念滋长(此属
虚空生句)言菩提心亦如是等者为如萌芽巳生虽有水
土等缘若不得空有增上碍不能滋长若得于空无
卷二 第 541c 页 X23-0541.png
增上碍乃能滋长净菩提芽亦复如是虽有万行为
缘若有所得不能滋长今此万行皆无所得名为大
空善巧方便令菩提芽高出无极名真实生亦名大
空生大空之生故以为名也言所谓大空者即不可
得空暗字门生此空即是三句义中第三方便为究
竟句也。

【疏】如萌芽增等者谓此萌芽念念增长然后茎叶华
实渐次滋繁华果殊芳故名杂也。

【疏】复次以种种法界等者谓种种法界色即是萌芽
茎叶华实染谓庄严之染非垢染也言成大悲漫荼
罗者漫荼罗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之所故下经
云尔时金刚手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漫荼罗(从因为名)
佛言此名发生诸佛漫荼罗(诸佛无不从此生故)疏释云下菩
提心种子于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
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
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菩提树王故以发生
为称名发生诸佛漫荼罗也。

【疏】曲中者曲谓委曲中(去)谓不失诸佛威仪无不委
曲成就于物虽成于物而未曾失于规矩方圆任器
也或以曲谓随他意言中谓顺自意语皆成佛事也。

【疏】然上来等者通疑妨也问若一切诸法入此如实
智时究竟平等同一实际者何故说有因果自他有
为无为等深浅之异耶答为欲分别令易解故。

【疏】发同体悲悯等者谓直取一切众生身与巳身无
卷二 第 542a 页 X23-0542.png
异故名同体起信钞云直见众生如父母亦未若见
同巳身拔苦之心可谓深矣言众生等者若无同体
方便者尚不能自救况救一切众生耶言此是如来
一德者谓佛具有四德一行愿德二慈悲德三无上
慧德四三昧德今当四中第二德故名如来之一德
也。

【疏】如一阐提等者言一阐提者是乐欲义乐生死故
而断善根无成佛之寿命故名必死二乘巳死者谓
二乘之人于空作證入于灰断故名巳死如是必死
巳死二种之人虽世有良医见之拱手诸佛医王则
不如是明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知见性故必定师
子吼师子吼者涅槃经云决定说也决定宣说一切
众生皆有佛性也。

【疏】为此一事因缘等者即一大事因缘也清凉云无
二无三故名一佛因佛果故称大因果干能令物解
脱并称为事如来因此故出现尔大事即因缘也又
正因佛性为因缘因佛性为缘了因所了为因生因
所生为缘皆为成于佛果大事大事之因缘也如来
为此大事之因缘故出现于世故云唯等。

【疏】譬如真金体性纯净者顿悟也谓顿悟菩提之心
本离诸障即南宗云明镜本清净也言若种种炼冶
者渐修也谓初质尚与微垢共住要假炼冶磨拂方
得明净即北宗云时时劬拂拭也若得此意者则南
北二宗不相仇雠矣又前离一切障等者此中有四
卷二 第 542b 页 X23-0542.png
初法次喻三指义四结名今初为始后大心众金刚
道功德之相以次段刃迅之称是究竟智也今约因
中具有粗细极细三重妄执障翳菩提即以地前秘
密方便越初一重粗妄执名离一切障出世间心生
见心明道时净菩提心始得显现如是练修至八地
时越第二劫一重细妄执名离一切障其菩提心逾
胜逾增更益方便乃至金刚道中越第三劫极细妄
执名离一切障其菩提心与如来等此位但有四分
之一佛地之障存焉次喻譬如真金体性纯净者出
矿之金也种种练冶众宝磨莹者迤逦融明倍增光
彩也三指义初质尚与微垢共任者对彰法喻也谓
金才出矿则喻见道见未曾见谓之初质矿妄巳除
细者尚在名为微垢种种练冶得至八地细妄虽断
极细者俱众练磨莹复倍于前至金刚定越极细妄
执唯佛地障解脱道断故此乃四分之一最后微垢
也是则三劫有物质之实二位遣微垢之妄故曰初
质尚与微垢共住能持巳下第四结名可知又解言
初质者谓本觉体根本名初微垢即微细无明也。

根本净觉自体无染与细障俱也问曰本觉之体既
在缠位应与粗惑共住何言微垢耶答根本无明与
本觉齐觉与不觉相对立故最相近故粗惑枝末与
始觉相当由是本觉断时先断细者始觉断时先断
于粗义相可解。

【疏】一切难断处等者此所断法有多不同即变易生
卷二 第 542c 页 X23-0542.png
死二障习气根本无明即是第三重妄执等名难断
处唯佛可除乃至十地满心未能断故唯佛智能断
名为难断又下疏云一生补处菩萨尚有一死未离
怨对如来智身本不生故则无有死是永离怨对是
故不动明王能煞灌顶菩萨粗重之身断其变易之
命况馀三界众生极暴恶者言难伏处悉灭者总以
三毒为难伏法所谓众生以贪瞋痴三为根本故乃
至如来为欲调伏阎浮提众生故以补处身从兜率
天下而转法轮乃至于舍卫国现大神变制诸外道
及旷野鬼神诃栗底母种种难化众生世尊初成正
觉于金刚界漫荼罗摄召三千世界普门大众时有
摩醯首罗天王即是三千大千世界主住于世界最
中以慢心故不肯从命而作是言我是三界之主更
有何等世尊而召我耶于时不动明王白佛言世尊
此有情故犯三世诸佛三昧耶法当以何法治之佛
言可断其命时不动明王即以左足蹋彼顶上宝冠
半月中右足蹋彼妃首冠半月中尔时摩醯首罗寻
即命绝即于闷绝之中證无量甚深三昧得无生记
乃至深释者三千大千世界主即是无始无明于一
切生死中而得自在唯此菩提心王能制伏之乃至
煞彼无常之身命令得常命等如下疏引故云难伏
处等。

【疏】如来甲所谓大慈等者谓即诸佛之慈非因位之
慈如释迦如来菩提场中将成道是时天魔领诸魔
卷二 第 543a 页 X23-0543.png
属欲坏菩萨不得成道菩萨尔时被大慈甲魔不能
为害言不为一切烦恼断伤者降烦恼魔也故下疏
云是中更有难降伏处所谓诸烦恼等魔(此等字者等取蕴死
也)无有形相方所亦无足迹难可觉知于一念中亦
皆殄灭故云不为一切等。

【疏】所谓住大空慧者即无分别之慧也安住此空慧
即是住无戏论言是处等者是处即指缘起实相处
谓于是处不观生灭断常去来一异名戏论息即同
于涅槃若真言行者住此空时应深观察若失般若
方便多堕二乘地證小涅槃故下疏云此名极无言
说处尔时心住无为法相若失方便则堕二乘然以
菩提心势力还能发起悲愿不堕二乘也。

【疏】如是妙权等者妙是妙权即是佛加持智此方便
智从如来十力生即十力是能生方便是所生故智
论云以是处不是处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是可度是
不可度即智力是能生分别等下是所生下准此知
以业报智力分别筹量是人业障是人报障是人无
障以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分别筹量是人著味是人
不著味以上下根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智力多少以
种种欲智力分别筹量众生所乐以种种性智力分
别筹量众生深心所趣以一切至处智力分别筹量
众生解脱门以宿命智力分别筹量众生先所从来
以生死智力分别筹量众生生处好丑以漏尽智力
分别筹量众生得涅槃佛用是十种力度脱众生审
卷二 第 543b 页 X23-0543.png
谛不错名十力生。

【疏】皆有多声等者多声者应云梵语誐誐曩尾罗惹
南誐誐曩尾讫哩柅多南乃至野又钵底南南者多
声即是等义众义如云佛驮南达磨南僧伽南问又
云佛驮耶等与此南字一耶异耶答野是假者即目
觉者义无相滥。

【疏】然统其纲要等者谓大本有十佛刹微数尘等今
此统其大领所要用者上首一十九数枝未眷属皆
悉随之于此持明宗中通途用者不以为阙少耳又
解宗通之用者然此经宗有通该法界之用若人若
法皆无尽故今言十九既局数数岂不违于宗通之
用耶答若准梵本皆带多声即是等言今置等言局
过斯遣矣又此所列一十九众皆是如来内德所现
为影响众其当根众何者是耶故下疏云然此诸解
脱门所现善知识各引无量当根同入法界漫荼罗
即此所引为当根众也。

【疏】世界海等者上显如来差别智印其数无量且以
如来十力各对一佛刹微尘表众会之数未知诸佛
所化分剂由是疏指释论显之彼论五十五云复次
三千大千国土名一世界一时起一时灭如是等十
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如是一佛世界数
如恒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如是佛世界海数
如十方恒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种如是世界种十方
无量是名一佛世界于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
卷二 第 543c 页 X23-0543.png
一佛所度之分也。

【疏】形色性类皆有表像者形谓熙怡忿怒色谓青黄
赤白盖分性类差别故表息增降敬馀法门例尔。

【疏】能令三业同于本尊等者谓行人三业即是本尊
三业本尊三业即是行人三业如是本末平等无二
自然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如
从一门见王即是遍入千门万户行人随从一门即
须直入但恐门首稽留或外事所牵终不得见如来
法王也。

【疏】复次行人等者谓修行之人虽学于慧若无禅定
但名狂慧犹如将灯安向风中闪烁不定照用不得
分明若置室内停停不动照用即得分明故次文殊
妙慧明除盖障三昧也。

【疏】佛身四德者一行愿弥纶二佛宗不断三大悲演
法四深定除障如是次第而配属之。

【疏】大邪见大爱等者涅槃云一切烦恼邪见摄尽谓
破坏三宝焚烧善根戒经十种谤三宝为最重故邪
见称大若据发润生死流转无明爱取为大若据远
随现行障无学道我爱慢为大馀可名轻若烦恼当
体相望则十大烦恼为重随惑为轻等今此智人必
能说法破坏故名摩诃萨。

【疏】此索哆等者前云萨埵直呼于人今云索哆乃属
人之功业即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言声明有如是
法者即八转声法也谓前云萨埵直目众生之体即
卷二 第 544a 页 X23-0544.png
体声也今云索哆直属众生之业即业声也如言薄
伽梵薄伽伐帝言薄伽梵即体声也言薄伽伐帝即
转声中业声也圣教多译为萨埵者盖相传习学之
者随顺其言辞耳。

【疏】一者愚童者愚谓愚痴童谓婴童取未会分别也
下经云愚童凡夫类犹如羝羊疏释云羝羊是畜生
中性最下劣但念水草及淫欲事馀无所知故顺西
方语法以喻不知善恶因果愚童凡夫也法华经第
一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著于五欲如犛牛爱
尾等(云云)

【疏】二者有识者谓有所识知者也对前愚童故称有
识也。

【疏】出过一切等者一切之言摄尽内外有诸外道计
我自性即同欲界或同色无色界乃至谓非想处即
是涅槃或言梵王毗纽天等生一切法又如犊子阿
毗昙中说譬如四大和合故有眼法五众和合则有
人法是人法在不可说藏中又说一切有道人言神
人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如龟毛兔角常无而阴界
入实有自性以如是等戏论法故盖由不识其心今
此菩提出过如是臆度戏论种种过失一向纯净即
是众生本心了知此者名之为菩提萨埵也。

【疏】即经所谓越三时至法门也者言越三时者越谓
超越三时即是过现未来三时分也谓超越彼三世
之时分故且世间时分则有过去未来现在刹那不
卷二 第 544b 页 X23-0544.png
住脩短之异此遮那实相之日圆明常住湛若虚空
无有如是差别之相又释论云诸佛有无碍解脱菩
萨有不可思议三昧能令多时作少时少时作多时
又如说法华经六十小劫谓如食顷(云云)此说经之时
分复当云何故天台云夫心冥至道则浑一古今法
界无生本亡时分况无涯之说念劫圆融哉故今以
无时之时名越三时矣。

【疏】三十时等者智论云日名从旦至旦初分中分后
分夜亦三分一日一夜有三十时春秋分时十五时
属昼十五时属夜馀时增减五月昼十八时夜十二
时十一月翻此言十五时属昼三分中各五时也。

【疏】如法华序分等者故法华经序品云尔时佛放眉
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乃至雨
曼荼罗曼殊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
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乃至文殊当知四众龙
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
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
说大法又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
欲说法华经言从地涌出品者经云尔时他方国土
诸来菩萨而白佛言愿于娑婆世界护持此经佛言
不须汝等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各
引尔所眷属护持此经言讫有无量千万亿菩萨同
时涌出乃至我于伽耶城菩提树下坐得成最正觉
转无上法轮尔乃教化之令初发道心今皆住不退
卷二 第 544c 页 X23-0544.png
悉当得成佛因此弥勒及诸菩萨坏疑云父少而子
老举世所不信如来为破此疑方说三身寿量今此
亦尔现普门不思议境界感动大众因彼疑问说此
平等句法门也。

【疏】内脩般舟三昧者般舟此云佛立摩诃止观云般
舟三昧翻为佛立三昧佛立有三义一佛威力二三
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见十方现在佛在
其前立如明眼人晴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故
名佛立三昧。

【疏】和合亦无者谓行者于般舟三昧中见此不思议
加持境界时作四不生句观之如是境界之相由自
心净故生耶若由自心生者即不异外道计一切法
从自性生或计从他生谓计梵王能生等亦不异外
道行者如是观自他都无所得乃合观之如是境界
为共生耶若共生者则有二过何以故若谓内心为
自待佛加被而得生者即此自心中先有佛耶为先
无耶若先有之佛之加被则无所用若先无之佛之
加被复何所用故共亦不生也。

【疏】轨匠其心者轨者法也匠者工也匠之作不失于
法也如美玉蕴在石璞之中不得良工琢磨则不成
至宝众生菩提心宝在烦恼石中若遇如来说法方
便轨而匠之则成法器也。

【疏】因陀罗等者因陀罗者即帝释也如天帝释殿以
珠网覆上一明珠内万像俱现珠珠皆尔此珠明彻
卷二 第 545a 页 X23-0545.png
互相现影而无穷尽今此亦尔一尘刹内万像俱现
刹刹皆尔此刹体空更相现像像复现像而无穷尽
故云因陀罗等。

【疏】今略举三圣等者谓有难云上举四菩萨为上首
表佛四德有所偏阙则不成无上菩提今又举三圣
有何所以耶故疏通释云上举四菩萨前巳备彰今
标三圣即表三部谓漫荼罗庄严之藏所具圣众虽
差别无量三圣摄尽所以偏举也谓执金刚是金刚
部赤色有降伏普贤是如来部白色有寂灾观自在
是莲华部黄色有增益言举此三点者即此三圣亦
是摩诃般若解脱法身谓执金刚般若德普贤法身
德观音是解脱德又释三点者即梵书伊字常途释
云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今又显之出梵书伊字
也湛三点者此之谓也。

【疏】如外睹漫荼罗等者形内称外谓大悲胎藏漫荼
罗而分三重从内向外此当第三故以名焉。

【疏】若离如是实相等者谓第三重漫荼罗所现庄严
眷属多是诸天魔梵八部之众及鬼子母鸠槃荼等
虽现如是种种相状然皆即是实相之印行者观行
与此相应以此为门皆见中台大日之尊若不知如
是秘号皆随爱见所生与天魔外道作诸尘劳伴侣
耳。

【疏】复次行者初发等者谓从初发菩提心时便得入
于阿字之门即是从如来金刚性生金刚性谓如实
卷二 第 545b 页 X23-0545.png
智坚固性也言当知之芽者菩提芽也此芽生巳中
间运运者地地增进乃至成菩提树王更无行可增
等。

【疏】唯以一行一道者谓从初发心入菩萨位乃至满
足十地但以一真言之行一真言之道而成正觉。

【疏】若于异方便门等者谓入佛方便有无量门门虽
无量若开显密意则皆不离此一实乘矣。

【疏】得至虚空无垢等者犹如虚空毕竟清净不为一
切尘垢所染心亦尔不为蕴处界等诸垢所染故以
为名至下第六无畏处广明。

【疏】然以四不生义观之者谓一切法不自生不他生
不共生不无因生如下文说。

【疏】将欲开权显实说法华经者古有多义且依清凉
故华严钞云谓有问言若会三归一者为会昔三而
为一耶为会昔三归今一耶答具斯二义初则会取
昔三为今之一后则癈昔之三立今一故取则昔小
皆取废则昔大亦废然开废等言有局有通局者约
教则废三立一三教者虚设故约理则开三显一开
无三理一极自彰故约行则会三为一三乘之行皆
佛因故约果则会三归一三乘之因同归一果故通
者唯废一种则约于教开会等言并通三种言约开
三显一则三者一者约理则昔说三种闭于一实今
云无三则一理自现故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约行
则昔说三乘行别方便门闭于一实今会为一则方
卷二 第 545c 页 X23-0545.png
便门开一实显矣故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约果者
昔说三果不同是方便门闭于一实今云三果虚设
唯有极果无上菩提故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则实相显矣更有多义不烦具引故云开权显实说
法华经也又慈恩一乘章云虽依诸教总会此四然
法华中显会教理密会行果会教理者经云诸佛智
慧及智慧门一雨普润会教也牛车宝所会理也此
以所诠名之为理非要真如欲显所得甚深难解有
所言说意趣难知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
可测亦无能问者亦显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即
是法华开敷秀出密亦通会行果二种乘此宝乘直
至道场即会行故中设化城为至宝所即会果故此
则正显昔权今实故也言将演遍一切乘者谓次下
文所说种种法门各是一种运生之义又一一门皆
遍一切处名遍一切乘也言自心成佛之教者即是
所说平等句法门也若有行者住于此乘初发心时
便成正觉不由他悟故曰自心成佛之教也是故如
来所现十佛刹微尘数等诸善知识及法界门为表
之也。

【疏】智者见其至宗本者智者执金刚秘密主也秘密
主睹佛示现无尽庄严之迹则喻晓如来自證之智
如观树之枝叶可以知其根本又如观水之流派可
以究其源穴。

【疏】其所蹂践者蹴蹋也龙象蹴蹋非驴所堪象迹喻
卷二 第 546a 页 X23-0546.png
经云如观象迹即见象身若究真诠必达真理也又
解既云象迹超绝群托蹂践复明更方深秘观迹可
见其大蹂践亦知其力故曰身力必大也。

【疏】怀山襄陵者此出尚书帝曰咨四岳(四岳即义和之四子分掌
四岳之诸侯故以称焉)汤汤洪水方割(汤汤流貌洪大割害也言大水方方为害)荡
荡怀山襄陵浩浩淊天(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怀包襄上也包山上陆浩浩盛
大若漫天)又准尚书正义帝曰咨咨嗟也嗟水灾之大也
呼掌四岳之官而告之须人之意(欲人治水)汝四岳等今
汤汤流行之水所在方方为害人其势奔突荡荡然
涤除在地之物包裹高山乘上丘陵浩浩盛大势若
漫天在下之人其皆咨嗟其病大水矣今但取大水
之皃。

【疏】曲成佛事者曲谓委曲成谓成就即是委曲成就
所作佛事佛事即化物之事也此出周易系辞云范
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曰范围谓摸范天地而
周备其理也曲成者乘变以应物不系一方也则万物宜得所矣此彰易道乘变无方以况智德物无滞故
曰曲成等)言本末因缘等者本者如来三业也末者所现
之相也即本之末即末之本自在难思故曰本末因
缘究竟无碍言照俗之权等者照俗之权即后得达
俗智之方便也契实之境即根本證如智实相也意
云如来所现加持之迹尚如是尔自證真实之境当
复云何。

【疏】若法不然等者法谓如来自證之智然即如是之
词微谓微浅寻谓寻求今此意云如来自證甚深之
卷二 第 546b 页 X23-0546.png
智设以神力加持亦不可示人若不如是耳则有微
浅之迹可以寻求言我以等者谓我于加持之迹虽
巳尽观纵也夺云然不知此如来自證之法从何得
之即正是发起疑问之意也。

【疏】阿阇梨意存等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安乐性欲令
去至涅槃安乐处故所以但存如去又去是自利说
是利他故存如说古云如来者到巳还乘如实道来
成正觉故名如来也。

【疏】阿罗等者谓罗字是尘义尘即烦恼故诃是风轮
即降伏义降伏即害也谓是应以永害烦恼贼故言
释论谓之煞贼者彼结颂云佛以忍辱铠精进为刚
甲持戒为大马禅定为良弓智慧为好箭外破魔王
军内灭烦恼贼是名阿罗诃。

【疏】三十六俱胝者起信疏云问六道如环巡历行相
如何答三界五趣共三十五处所谓三涂四洲六欲
天此界十三处并色界十八天处无色四天处如是
三十五处生死轮转今开修罗即三十六俱胝梵语
此当百亿趣者类也三十六俱胝趣类也。

【疏】性名积习等者由本性故能积薰习之相渐生欲
乐顺性起业即当本性住也性先有欲得因缘而生
譬如先有疮得触因缘然后血出或时从欲为性者
由欲数数希望不舍遂成其性即习所成也谓若人
今世后世常习是欲则成为性然性与欲而有差别
用性作业必当受报若用欲作业不必受报何以故
卷二 第 546c 页 X23-0546.png
性在内欲在外性重欲轻性难除欲易舍性名染下
辨性不同谓性有净染利钝今明染心事谓事业即
染心为业欲名随缘起者通染净缘谓恶欲众生随
邪师教常入恶故钝善欲众生随善友等乐道脩助
道法故利或可言染心者非惟不善有覆名染但约
耽著其事名善具通三性性欲之义如释论明。

【疏】且如有人等者谓如有人志心悕求五通智道五
通者神境天耳天眼他心宿住也言现韦陀者韦陀
此云明即是外道四明也谓声因医内等梵志者梵
者净也谓以净行为志名为梵志形即身形谓从漫
荼罗第四重内现此梵志之身为说瞿昙仙等真言
瞿昙梵语具足应云乔答摩此云日炙种准五分律
云始从贤劫立共许王自后诸王此王为首乃至最
后大茅草王缘无子息王作是念上世巳来皆是仙
种我若不习应断仙宗作是念巳国付大臣便自退
身入山修道后经时岁得五通仙年既将深头皆自
白有诸弟子取果汲薪去后多时被兽娆触弟子来
见以笼盛之后更取汲挂在树上有诸猎者遥瞻睹
之谓是白鹭以箭射之仙人中箭命乃随终有两滴
血堕在地上生二甘蔗因日炙开一生童男一生童
女男名善生女名善贤人贵其种共标刹帝利名从
是以后望在乔答摩即五通仙法。

【疏】无非毒鼓因缘者即涅槃经如来性品云譬如有
人以杂毒药用涂大鼓于众人中击之发声虽无心
卷二 第 547a 页 X23-0547.png
欲闻闻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鼓合涅槃死喻
灭惑不横死者喻一阐提此况漫荼罗所现之身所
说之乘虽四重差别无量若随门趣入者无不能灭
惑无不能至涅槃故以相况耳。

【疏】譬如虚空界者界即体性义言离一切分别者夫
虚空体离于分别而众生分别虚空是青是黄乃至
高下长阔等是有分别乃有病斯起此则粗分别于
此分别境上更增分别谓有质碍无质碍等此则细
分别言离一切分别者遣粗分别也言无分别者遣
细分别也如上粗细二种分别虽遣然能遣空病复
增如鸟履沙未亡其迹故双遣云无无分别上无是
能无下无是所遣即前粗细二种能遣之空皆不当
情则遣之又遣以至于无遣当句迹绝是则言语道
断心行处灭如鸟履空故华严出现品云了知诸法
性寂灭如鸟飞空无有迹故云譬如虚空等。

【疏】所以重言等者劫跛巳下应长势读之应云劫跛
劫跛夜帝劫跛者分别也夜帝之言即是更义谓分
别之上更生分别也此则于粗分别上更生细分别
是以疏引例云如寻伺等。

【疏】世间八风等者八风者谓是利誉衰毁称谤苦乐
不动者利誉称乐干之不喜衰毁谤苦逼之不忧故
曰八风等。

【疏】乃至缘缚皆尽者此言缘缚而有二种一者能缘
缚即所缘境为能缘心缚如阿赖耶名由能执故二
卷二 第 547b 页 X23-0547.png
所缘缚能缘王所为境所拘名所缘缚又准义灯缚
义多种或说相应缚能缘王所与惑俱时不得自在
为相应法之所缚故相应即缚持业为名或说相缚
心为相所拘名为相缚但有漏相皆名相缚通于八
识或说粗重缚总摄诸文粗重有四一者现行通有
漏诸心心所二者二障三者二障种子四者二障习
气俱名粗重疏不备举故云乃至缘缚等。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