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无锡县志 卷三上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a 页 WYG0492-06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无锡县志卷三上
事物第三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无锡自太伯肇基于前其后才贤
之著代不缺人其礼义之邦乎若夫名泉旧迹遗封故
刹因人而胜者可以登临吊古而想其风焉灾祥又系
乎一邑之休咎庶善可劝恶可戒也作事物第三
吴太伯世家三之一(楚春申君列传附/)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b 页 WYG0492-0691b.png
余尝读史记至太伯世家而叹曰呜呼让德之基也至
矣太伯之让也哉方殷之未亡而太王已有剪商之势
太伯知文王之贤乃不肯立而文王竟以周兴太伯之
让也厥后季札亦以国让而吴遂为沼不亦悲夫呜呼
太伯其可谓至德矣乎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之兄也季
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
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a 页 WYG0492-0692a.png
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荆蛮自号勾吴荆
蛮义之从而归者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弟
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
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之后封
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
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疆鸠夷立
疆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
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b 页 WYG0492-0692b.png
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
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
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
王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
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
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
世王寿梦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
奔晋自晋使吴教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吴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a 页 WYG0492-0692c.png
是始通于中国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
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
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不从吴人
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
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
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王馀祭卒弟馀昧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b 页 WYG0492-0692d.png
立王馀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
王有命兄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馀昧后
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馀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
王诸樊之子也尝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
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
欲以袭王僚伍子胥楚之亡臣也奔吴公子光客之伍
员知光有他志乃求勇士专诸见之光喜客伍子胥子
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十二年冬楚平王卒十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a 页 WYG0492-0693a.png
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盖馀烛庸以兵围
楚六灊使季札如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
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与专诸谋欲自立为王且
曰我真王嗣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专诸不可公子光强
之曰我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而谒
王僚饮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
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公子光详为足疾入于窟室
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胸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b 页 WYG0492-0693b.png
遂杀王僚公子光竟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乃以专诸
子为卿季子至曰苟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
乃吾君也吾敢谁怨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阖庐立用
伍子胥之计伐楚与楚兵夹水而陈吴王阖庐弟夫槩
欲战阖庐弗许夫槩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
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五战楚五败遂入
郢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
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槩见秦越交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a 页 WYG0492-0693c.png
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槩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
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槩夫槩败奔楚十九年夏吴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之槜李越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
自刭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庐指军
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庐使立太子夫差王夫差立
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
姑苏也越王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使大夫
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b 页 WYG0492-0693d.png
子胥谏不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越王勾
践率其众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
吴也谏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还报
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之剑以死将死曰树
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
灭吴也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欲霸中国以
全周室六月戊子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王
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恶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a 页 WYG0492-0694a.png
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太宰嚭谏引
兵归国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十八年越益彊越王
勾践率兵使伐败吴师子笠泽二十年越王勾践复伐
吴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二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
王勾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
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
自刭越灭吴取之
春申君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顷襄王顷襄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b 页 WYG0492-0694b.png
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韩魏
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
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恐秦壹举兵灭楚歇乃上
书说秦昭王昭王善其说发使赂楚约为与国黄歇受
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入质于秦留之数年顷襄王
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
说应侯应侯以歇计闻秦王秦王令楚太子之傅先往
楚太子用黄歇计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7a 页 WYG0492-0694c.png
守舍常为太子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
于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
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劝止之秦因遣黄歇至楚三
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
相封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
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
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
自为都邑春申君相楚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7b 页 WYG0492-0694d.png
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楚
及诸侯兵为秦兵所败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
以此益疏客有观津人朱英说春申君楚于是去陈徙
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
行相事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所幸李园女弟有娠李
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以说春申君曰楚王之
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五无子
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则楚更立君后亦各贵其故所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8a 页 WYG0492-0695a.png
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
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
乎今妾自知有娠矣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
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有子则君之子为王也楚
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进
李园女弟于楚王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
弟为王后楚王贵李园园用事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
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春申君相二十五年楚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8b 页 WYG0492-0695b.png
考烈王病朱英说春申君杀李园春申君不听朱英知
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卒李园
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
棘门之外而尽灭其族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娠
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春申君要亦楚之豪杰也方说秦王合从之时何其壮
哉及一旦为李园所杀身与国灭由其好智不好学也
视太伯之风则远矣以其封国在吴因附载其传于太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9a 页 WYG0492-0695c.png
伯世家之后吴之兴灭可以参考
人物三之二
仲尼称子贱为君子而赞之曰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余传无锡名世之士古今得四十有五人非流风之有
所被欤不然何贤才之多也文雅彬彬忠孝迭著名邑
之称可无愧矣
前汉虞俊字仲卿无锡人也少以孝友称于乡党明春
秋公羊左氏传汉哀帝时为御史稍迁丞相司直王莽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9b 页 WYG0492-0695d.png
执政左迁新陂令寻召为司徒俊欲遁归遂见胁迫仰
天叹曰吾汉人也愿为汉鬼不能事两姓饮药而卒光
武即位高其节行与二龚比为表茔墓
后汉王关字选公无锡人也明易及天文郡举为主簿
更始平守山阴令补侍御史迁冀州后拜谒者仆射卒
于陈留太守不交豪彊人号王独坐
后汉高彪字义方无锡人也家本贫彪为诸生游太学
有雅才而讷于言后举孝廉试第一校书东观迁内黄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0a 页 WYG0492-0696a.png
令卒有德政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高岱亦知
名并著汉书独行传
晋顾凯之字长康父悦之为州别驾长康遂为无锡人
博学有才气善图画妙于一时颇自矜伐每过其实少
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初在桓温府尝云凯之体中痴
黠各半合而论之政得平耳故俗传凯之有三绝谓才
绝画绝痴绝也尝为虎头将军人号顾虎头事并见晋
书及南史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0b 页 WYG0492-0696b.png
唐李绅字公垂无锡之梅里人父悟历晋陵令因家无
锡绅读书惠山少苦贫每有著述潜取寺中佛经窃识
其后为主藏者所知致被欧辱后徙剡川天宫精舍一
日熟寐舍前丹柰方结实有蛇据其上会老僧至驱之
蛇入绅怀中忽不见僧异其事及觉问绅答曰适梦在
树间食柰甚美似为僧逼而悟老僧以故阴异之延致
院中肄业数年去将赴解举僧分橐金助其行元和中
果擢进士第释褐国子助教归宁李锜镇江南辟为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1a 页 WYG0492-0696c.png
事锜叛令绅草檄绅不从锜怒囚之后锜伏诛获免穆
宗召拜左拾遗翰林学士与元稹李德裕同在禁中时
称三俊武宗时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四年罢调淮南
节度使拜尚书左仆射封赵郡公卒谥文肃事见唐史
宋杜镐字文周无锡人也博学强记少时将就试有鼠
衔孝经疏置榻前镐怪之取以熟读及试题出其内遂
预选当南唐时尝为集贤校理及宋平南唐授千乘簿
至国子监丞崇文院检讨将南郊彗星见宰相赵普问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1b 页 WYG0492-0696d.png
镐镐曰当祭而日食犹废祭况彗见如此乎上闻乃罢
祭翼日迁著作佐郎累迁虞部员外郎景德初置龙图
阁待制首以镐为之澶渊凯旋遇懿德皇后忌日或以
军中鼓吹为疑驰骑问镐镐对曰武王载木主以伐纣
前歌后舞可据也祥符二年种放告归上宴饯于龙图
阁赐诗命侍臣皆赋镐辞以素不属文诏引名臣归山
故事镐即诵北山移文以讥放其固直如此真宗凡得
古器异书必询镐悉能究其本末令人阅其事在某书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2a 页 WYG0492-0697a.png
几纸何行未尝少忘镐虽老四鼓起诵春秋迟明已数
卷日以为常后除龙图阁学士至礼部侍郎年七十六
卒子渥生孙杞字伟长以镐荫补将作监簿累迁太子
中允知建阳县除无名租万计性豪迈遇事勇为稍迁
至度支判官虞部员外郎广西欧希范推蒙赶为帝而
自号为神武公率其徒破环州转攻桂管势甚炽仁宗
患之授杞广西安抚使杞至宜州得州人吴香及狱囚
欧世宏先往说之杞乘怠击其后破白崖等寨及其五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2b 页 WYG0492-0697b.png
峒斩首千馀级复攻环州焚其山林积聚蒙赶等大恐
随香出降希范走保荔枝峒并擒戮之广西平除天章
阁待制知庆州蕃酋孟香率部落内附夏人以兵索香
诏许还之杞言彼违约举兵香不可与因移檄问罪夏
人詟服庆历中范仲淹参知政事患诸路监司非才多
所更易杞与张温之首被擢用杞博览强记通阴阳术
自推其数曰吾年四十六死矣卒如其言
宋袁默字思正无锡人父绎字子安笃学至忘寝食尝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3a 页 WYG0492-0697c.png
升礼闱人咸师之早以英华教授诸子默少卓荦尤深
于文嘉祐八年中进士擢京兆府教授入为司农簿献
无逸传神宗召对迁光禄丞太学博士哲宗即位除湖
北转运判官默学问渊深卿士大夫宗为师法谢献道
解论语尝共辩确三弟点植正功皆有名当世点字思
与熙宁初在太学直讲为学者领袖与兄默共号二袁
名在诸儒右中元丰八年进士第累迁至通判杭州知
淮阳军致仕喜佛老书诗甚工东坡见其所作以为有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3b 页 WYG0492-0697d.png
惊心骇目之叹正功亦中两科官至右司郎中植事见

宋淩浩字直翁无锡人与同邑陈敏俱学于安定胡先
生以经术知名二浙登治平二年甲科尝令蓬莱武涉
以能召拜太学博士推安定之学以诲多士咸敬服之
出倅辰州守渠阳致仕年六十五浩与敏皆不引年而
告老人谓得安定之传而有所守者
宋陈敏字伯修无锡人髻丱丧父庐墓哀毁有芝生冢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4a 页 WYG0492-0698a.png
上长从安定先生胡瑗学与同郡袁默淩浩姑苏孙载
皆为英特时目为安定四俊友熙宁三年举进士王荆
公嘉其才荐敏堪大用除太学正从苏轼游甚厚尝守
台州会朝廷命郡国立元祐党籍碑敏拒守以为不可
监司促之急敏曰诬司马公为奸臣是诬天也其倅卒
立之敏碎其石或咎敏敏曰我死且不辞何劾之畏竟
挂冠而去自号濯缨居士大观中以八行搜天下士殿
撰李夔丞相纲之父也时奉祠居梁溪以敏行能荐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4b 页 WYG0492-0698b.png
上守令亲为劝驾敏叹曰昔归今往何出处之戾也弗
就年八十一终德行之美时所钦慕
宋钱顗字安道无锡人举进士熙宁间由乌程令召为
御史里行王安石初行新法宰臣曾公亮依违不言顗
与侍御史刘琦上疏论安石历官以来莫不言尊尚尧
舜故天下以为贤陛下亦闻而知之遂致公辅今乃首
以财利之说务为容悦言行乖戾刚狠自任不知安石
之心待陛下为何如主曾公亮位居丞弼被遇三朝自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5a 页 WYG0492-0698c.png
当悉虑竭忠以身许国反有畏避安石之意更相称誉
以固宠荣安石大怒贬顗监衢州盐税琦亦坐谪顗行
谓御史孙昌龄曰君奴事安石以得御史亦当少念报
国顗今得罪分当远窜君为美官自以为得策即我视
君犬彘不若也闻者悚然时人号铁肝御史
宋沈初字子深无锡人熙宁六年擢进士第初始入国
学时试周以宗强赋为第一文词典丽时争效之元祐
间尚词赋朝廷常以林希佚道使民沈初周以宗强刘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5b 页 WYG0492-0698d.png
煇尧舜性仁陈之方恤民深者向其乐江衍王道正则
百川理赋五篇颁天下为格初之赋后流至西夏夏人
织为文锦其珍赏如此尉明之象山入为国子直讲以
终兄弟四人兄禋扬皆中进士科
宋王冈字寿祺居无锡贾山称贾山王氏世雄于财至
冈尤嗜学耽玩经籍父厚赠资货使之游学自是文益
精元符三年举进士除北京国子司业通判扬州时丞
相吕颐浩统戎任辟置幕下高宗南渡丞相拜御营使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6a 页 WYG0492-0699a.png
以冈为参议官谋画多用其计后丐祠归绍兴初上思
其人召为比部郎中复历金部迁左司郎中颐浩去国
冈请老以朝散大夫直秘阁致仕与晋陵孙觌友善觌
尺牍中有称王左司者即冈也其弟亦为中兴后都司
宋孙近字叔诸无锡人父廷筠嘉祐中进士近幼警悟
号神童七岁能属文崇宁二年擢进士第五年中宏词
科累迁至工部郎中高宗即位除秘书少监起居郎中
书舍人给事中同章谊使金还除吏部侍郎直学士院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6b 页 WYG0492-0699b.png
从上亲征书命悉委焉凡所撰著宣布德意武夫义士
读者莫不感泣一时比之陆贽继而参大政兼枢密居
政地三年金和议成丐词上许之未几时以和金有异
论谪授秘书监分司南京漳州居住易南安移赣州薨
年七十八弟建举遗逸赐进士及第
宋唐作求字叔孝无锡人崇宁二年进士登第公卿间
有以作求荐于徽宗召对称旨除御笔所礼制局检讨
官迁主客郎中出守徽州以朝散郎致仕作求学术该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7a 页 WYG0492-0699c.png
敏家训严肃励后进以振文艺唐氏由作求蔼然以儒
学名家从弟孚字益裕亦志学所见深远尝历谒元祐
诸君子谈论移日皆造其奥理
宋李谟字茂嘉无锡人幼孤事母孝家贫感愤向学从
乐安先生游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又试中教官有敏誉
徽宗知其才擢广东运判入对留为太常丞继为监司
遍历河北高宗即位除直徽猷阁知镇江临安两府迁
宝文阁移镇京口终谟历事三朝皆蒙眷奖属当时艰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7b 页 WYG0492-0699d.png
阅兵走马于燕赵之间而智略精敏随事制变称为奇

宋施坰字林宗少力学驰誉上庠崇宁五年进士登第
再除为太学博士宣和末提刑江东朝廷命凿银林河
通大江调役繁兴坰虑导江入浙必漂溺苏秀因抗疏
极言其害是役为寝徽宗下诏奖谕进秩一等累迁至
礼部侍郎皆有能声显仁太后回銮坰为考订仪注时
以为宜后以敷文阁待制终生平笃意孝友在官得亲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8a 页 WYG0492-0700a.png
庭书必冠带跪读遇恩奏补官率推及弟侄乡里称其
贤施之先本出武进坰父南康公始徙居无锡至坰遂
为无锡人坰弟垓有吏绩绍兴末累持节终朝议大夫
湖北运使
宋费肃字懿恭无锡人少颖秀拔俗尤嗜学中大观二
年进士第复以荐除秘书正字绍兴初大臣举其贤行
与简斋陈与义同召赴行在时被召者三人独肃抗节
引辞不起子锴亦中科第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8b 页 WYG0492-0700b.png
宋李端行字正达无锡人幼与弟尚行入太学俱有俊
声同赐大观三年上舍第为太学博士高丽遣子入学
其礼不除朝廷患之丞相蔡京会议于学语及端行端
行曰彼既遣子入学未有不成礼者当以国礼绳之遽
趣宾赞引高丽士即日成礼仪注悉裁于端行京与朝
士服其得体后以作诗诋京之失出宰明之鄞县发愤
丐閒终身不复仕进丞相吕颐浩尝师学端行逮贵犹
执弟子礼子霖隆兴进士尚行字师尹风神秀伟赋性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9a 页 WYG0492-0700c.png
严惮兄弟同学易经深造渊妙日抄万言笔不停手闭
户读书人罕睹其面登第后为文益进而名甚高为越
之萧山治行显著召为太博累迁司农太常二少卿高
宗即位出知信州潘逵赵琦起饶州为盗攻入信境尚
行平之高宗亲书诏命奖誉进直龙图阁迁江南东道
转运使以言去职参政张守周葵待制董棻相与为忘
形交皆一时名士
宋沈松年字性仁无锡人大观三年举进士为润之金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19b 页 WYG0492-0700d.png
坛县以文学擢太博会靖康之难丐归田里以图史自
娱有妹适洪忠宣公忠宣使金且久妹携诸甥归无锡
松年力勉以学后皆中博学宏词科适拜相遵至枢府
迈再入翰苑名闻中外时语非松不能有甥若是三子
自强日新有开日新亦由上舍中进士第
宋蒋芾字子礼本义兴人父及祖宣和中进士至朝请
大夫知镇江府祖瑎参政魏公之奇之孙元祐擢第大
臣以经术荐为太博累迁至郡守遭寇难徙无锡故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0a 页 WYG0492-0701a.png
为无锡人芾早以荫入仕绍兴间登进士第授建康理
官秦桧欲罗致拒之桧怒终其世不召用及桧败附桧
者皆窜逐芾独免芾尝官东宫为庄文太子所知荐其
贤于寿皇命权直舍人院因缴内侍梁珂语彻德寿宫
上皇叹其忠除签书枢密院条奏边防军功甚悉孝宗
尤极嘉奖拜右仆射同平章事上方锐意恢复芾力陈
天时人事未可举兵凡二千馀言忤旨谗忌者乘之既
而丁内艰去职朝廷起以左丞相不赴后判绍兴奉祠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0b 页 WYG0492-0701b.png
以终
宋陈篆字师文无锡人气豪迈读书一过不忘为文初
若不经意下笔即翩翩不休语意俱到争传诵为楷式
经学尤该明执弟子礼愿学者远近交至一出规矩皆
为良士戴达先兄弟尝师事之所造就尤多绍兴间举
进士官止州县而终子翥亦登进士第
宋吕克成字世德无锡人有隽才学问精悫从游者数
百人与同邑陈师文友善两浙士子称师者必以世德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1a 页 WYG0492-0701c.png
师文为重以恩科第一人终蕲州教授
宋尤袤字延之其先闽人本姓沈因避王审知讳去水
姓尤来居无锡至袤遂为无锡人弱冠入太学魁监省
登绍兴进士第尝从玉泉喻樗游樗龟山先生高弟也
樗以所得龟山之学授之由是学益进绍兴间宰泰兴
金人犯境士庶望风而遁袤独坚守不去寻以荐除奉
常时高宗庙号未定方议升配公诹经订古悉有根据
平生博极群书同贯古今时人号曰尤书厨当世推为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1b 页 WYG0492-0701d.png
人物之宗为内外制及内禅典册悉服其雅正官至礼
部尚书袤形猊不逾人而丰度端凝孝宗尝有短小精
悍之褒晚益嗜书不倦所藏三万卷为诗平淡杨诚斋
尝列之四诗将自号遂初居士光宗尝书遂初二字赐
之有遂初小稿等书数卷行于世卒谥文简公子槩孙
煜三世相继并登科第煜字伯晦以大父袤奏仕累迁
工部尚书(阙/) 学士提学秘书省提纲史事遍历中外
三十馀年而后抗疏丐閒年八十三以疾终于家自号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2a 页 WYG0492-0702a.png
(阙/)居士云
宋戴达先字子善世居无锡之东城父适里中尊为乡
先生绍兴初建太学达先与弟几先同中选经艺俱优
每试必占前列士争传诵其文以为式号二戴格当时
太学为之语曰二戴一王辟雍之光先有王戴后有陈
蔡绍兴间文体粹然为之一变者实自达先兄弟始以
上舍射策赐第执政举其贤高宗召对擢为太博孝宗
即位求直言达先条天下利害南北战守宜以奏召试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2b 页 WYG0492-0702b.png
馆职除正字迁校书郎知池州易江阴军移袁州为政
长者终年六十二达先心仁猊庄平居恂恂臧否不置
口其友何称每曰吾同舍所爱者三人芮烨刘苪及达
先时因号四贤几先字子微性端谨其学纯正不杂少
与兄俱驰声太学登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丞相陈康伯
深器之荐于朝召教诸王稍迁至国子司业对便殿论
王安石苏轼之学功利仁义差别上嘉之擢礼部侍郎
兼侍讲累迁至直龙图阁号锡谷居士自著生平行实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3a 页 WYG0492-0702c.png
为传以终
宋陈之茂字卓卿无锡人宣和初入太学绍兴二年与
张九成同登进士第廷对忤权臣黜之九成叩头殿廷
曰臣之学不如之茂臣不当得之茂能言人之所不敢
言宜奖不宜黜上览对悚然曰忠言也赐之茂同进士
出身调休宁尉枢密王伦推其贤召见除秘书郎累迁
至知平江府以督相魏公举升直显谟阁知建康隆兴
两府丞相洪公复荐召对擢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直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3b 页 WYG0492-0702d.png
学士院终之茂禀性刚果立志英特议论宏远深识治
体寿皇初锐意天下默察方正特立之士期致事功每
深器待将倚大用及其没缙绅惜之为诗清劲画尤有
法弟之渊字宗卿习左氏春秋与兄之茂同入太学时
号二陈复联中张九成榜教授临安府擢秘书正字后
为湖南运使召还与兄之茂同为吏部郎中朝士荣之
终秘书阁修撰知宣州为人渊源温粹识度冲旷文尤
典缛立朝涖官不治赀产澹泊自如未尝以名位矜骄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4a 页 WYG0492-0703a.png
人服其厚德
宋许德之字振叔无锡人也父希道为乡之宿儒四子
皆传一经德之居长最颖悟绍兴初登进士第为扬州
法曹与眺咏之韩韶苏象先同为掾俱有美名时号维
扬四俊侍臣荐其才于徽宗召见便殿德之对治道无
多术惟进贤退不肖有贤不能用与非贤而遽信虽勤
不治上嘉纳之擢司门郎中迁太常少卿以显谟阁知
婺州方腊起清溪为寇德之坐是得罪贬宾州高宗即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4b 页 WYG0492-0703b.png
位复官奉祠石林叶梦得与德之友善人比之黄叔度
徐孺子弟倜衍之伸皆登高科有闻于时
宋李祥字元德无锡人隆兴初登进士第为太学博士
迁国子祭酒时韩侂胄用事逐赵忠定公朱文公祥为
博士上疏争之由是去国后侂胄败朝廷以祥为忠除
直龙图阁卒谥肃简公自号小山
宋蒋重珍字良贵世居无锡之富安乡胡埭幼颖悟读
书一览辄记嘉定十六年魁进士擢承事郎累迁至佥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5a 页 WYG0492-0703c.png
书奉国军召除秘书正字入对上七箴三疏奏语剀切
忤丞相史弥远意遂谒告还家端平初上励精更化召
为秘书郎累迁至集英修撰皆不就尝筑一梅堂万竹
亭聚书自娱天下高之号实斋先生与魏了翁真德秀
深相友爱其所讲明皆圣贤正学后以刑部侍郎卒谥
文忠公
元虞志道字彦高其先润之丹阳人父荐发宋进士爱
无锡溪山之胜遂徙居焉志道自幼颖悟家训尤严弱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5b 页 WYG0492-0703d.png
冠以茂异起为校官其学专以明体适用为文章必本
于理尝教授湖学赵承旨深器重之与之为莫逆交后
以嘉兴尹致政为人践履笃实爱亲事长克尽诚敬抚
弟侄若已出待后进如侪辈遇贤子弟询询引导之若
不及遇人有急难虽倾产救之弗吝然于义利之辨甚
明乡里推尊为乡先生云
才贤之出由乎山川之间气发而为英灵钟而为秀特
粹而为文章激而为忠义靡不由之然亦有风化之理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6a 页 WYG0492-0704a.png
焉无锡得山水之清气故其发为文辞蕴为德业自汉
以来贤令迭出亦风教之有自也由汉而下著于邑者
得二十有七人或以才显或以行称具述如上遗者阙
焉亦盛矣哉
后汉陆璯旧名铨字仲方毗陵人也操履清正明京氏
易尚书晓风角星算贯其要妙以经术讲授太守辟为
主簿固辞以疾太守胁以威刑遂省事旬日谢疾而去
避地会稽以典籍自娱视氛祲言灾异公车拜徵皆以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6b 页 WYG0492-0704b.png
疾辞年八十卒
吴朱治始仕汉建安中为九真太守扶义将军以娄由
拳无锡毗陵为奉邑黄武元年封毗陵侯
陈张种字士苗历侍中中书令太建初累赐无锡嘉兴
县秩
宋湛茂之尝为司徒右长史隐于无锡之惠山筑草堂
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7a 页 WYG0492-0704c.png
唐陆羽字鸿渐未知所生及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乃以陆为氏名羽而以鸿
渐字之嗜茶著茶经三篇鬻茶者至陶羽形祀为茶神
上元初隐居苕溪自称桑苧翁又号竟陵子在陇西公
幕府自号东园先生又号东冈子尝品水味列无锡惠
山泉第二至今称为陆子泉泉上有祠祀羽画像
宋章谊字且叟丹阳人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又中学官
选谊学问淹博气节凛然建炎间高宗南渡始驻跸行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7b 页 WYG0492-0704d.png
在会苗刘叛时谊倅杭州闻变越班而出正色叱贼党
贼为披靡上嘉其勇诏进三秩擢仓部郎中寻迁吏部
侍郎摄兵部以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使金
与尼玛哈乌珠论事酬应如响还南京为伪齐刘豫所留
后谊以计求直于尼玛哈使豫堕计中乃得返命上益嘉
之拜刑部尚书复移户部除端明学士镇金陵奉祠亳
州薨谥忠恪其先本浦城人至谊既贵始由丹阳徙居
无锡之斗城后葬于横山八子駽驹驷驿□驰騆骃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8a 页 WYG0492-0705a.png
宋胡珵字德辉本晋陵人建炎间以避地始居无锡之
甘露宣和三年举进士调开德府仪曹掾后迁至秘书
正字布衣陈东上书攻六贼言者谓珵尝润色其书贬
梧州岁馀蒙恩自便绍兴初召试馆职复除正字迁著
作郎兼史馆校勘先是奸臣得志旧史芜秽上命珵笔
削贻执政怒出守严州未赴而卒珵性嗜学既第后尝
请事于南都刘器之器之曰子聪明能护以道当令成
器珵遂以平日所得于器之者著为护道录并所述苍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8b 页 WYG0492-0705b.png
梧志并行于世
宋喻樗字子才始居东京开封之祥符从高宗南渡徙
居严之桐庐后至无锡遂定居焉建炎间以易经中进
士累官赠工部郎中少从龟山先生游独得其奥尝著
易义及玉泉讲解语孟大学四书性理窟行于世当绍
兴之间力主正论为时师表天下称之
宋薛极字会之武进人后居无锡少读书日记万言以
父荫调上元主簿习词学中科第为理官后守桐川嘉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9a 页 WYG0492-0705c.png
定初召入以参政楼钥荐历左右司枢密副都承旨时
朝廷议更楮弊创安边司极与谋焉累迁至吏部尚书
签书枢密院事奉宁皇上陵使讫事入参大政除枢密
使封和国公凡在朝三十馀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终于

元孟潼字宗镇世吴人宋信安郡王忠厚之五世孙信
安有墓在无锡当惠山之西其先世尝有别业在惠山
下潼宦游南北遂归老焉潼始以茂异膺宪举为文学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29b 页 WYG0492-0705d.png
掾累迁至承直郎松江府判官致仕性谨厚平居恂恂
未尝少懈处家事若官政待家人必以礼遇童仆必以
恩语人必忠信未尝妄笑语为文一本于理致所历官
守率以廉能见称在任虽无赫赫名逮去尝有后思
谚曰里仁为美处仁为智信夫自汉陆璯以下九人故
非锡产或以封爵或以避嚣其一时游从皆高世之士
由是定居遂为邑人其处仁之谓乎始知斯言之不诬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0a 页 WYG0492-0706a.png
晋华宝无锡人也父豪义熙末戍长安宝年八岁临别
谓宝曰须我还冠汝长安陷宝年至七十不冠婚或问
之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齐建元三年与同郡薛天生
刘怀彻并表门闾事载南史
南唐陈乔字子乔世居庐陵后徙居无锡乔遂为无锡
人仕南唐为观察判官烈祖颇器重之迁尚书郎拜中
书舍人元宗既失淮甸耻其降号将授机务于太弟而
陈觉之徒因有窥窃之计欲委国事于宋齐丘而取之乔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0b 页 WYG0492-0706b.png
排閤入諌元宗惊悟乃止于是引乔入见后及诸子指
乔曰此忠臣也他日国家急难汝子母可托之我死无
恨矣而齐丘党亦由此以败及元宗南迁留乔辅太子
监国后主即位迁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
兼枢密使遂总军国事开宝中宋太祖遣使召后主入
朝后主欲往乔曰陛下与臣俱受先帝顾命委以社稷
大计今往而见留则国非已有悔将何及后主由是连
年拒命皆乔为之谋也及城陷后主自为降款俾乔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1a 页 WYG0492-0706c.png
世子仲宇开门纳之乔遽归府投款于承霤后主促之
愈急乔入见曰自古岂有不亡之国乎降无益也臣请
城下一战而死后主执乔手泣曰盍与我北归乔曰臣
当大政而致国家如此非死无以报臣死而归之以逆
命之罪则陛下保无恙也掣手而去入视事堂自缢而
死吏为彻榻瘗之宋既克南唐太祖以乔忠于所事诏
以礼改葬
宋袁植字材老无锡人也其父子安为乡之硕儒植蚤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1b 页 WYG0492-0706d.png
承严父之训独刻意研诗崇宁三年擢进士第复中词
学兼茂科为监察御史金人南下陈边防十三事以诛
佞人为先不纳引疾致仕建炎初召为左司谏直言忤
宰臣黜守岳州会敌骑大入叛臣李允文据鄂州大剽
荆湖植条其奸上之允文中路得递疏怒以兵趋岳阳
执植植正色诋贼不少慑遂见害于武昌朝廷知之追
赠直龙图阁录其后二人
宋许九无锡人力田为业蚤丧父独奉母以孝闻于乡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2a 页 WYG0492-0707a.png
里淳化三年饥九往来城郭乞食养其母人厌其数每
每弃斥之九绝粒病数日时牟麦未登九刈青煮食强
自扶持得起念母无以为给哀痛不忍誓欲终与母子
俱全因持斧断手取信断之血不出人咸谓九孝感所
致复丐乞入城市言有老母因取所断手置杖头示信
于众市人哀之莫不馈以盘飧其后母子果获全于难
进士孙浩以事闻于无锡令令以九伤毁肢体为不孝
怒逐九浩还与俱去常州留养于家九每与母出累日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2b 页 WYG0492-0707b.png
不一至浩所浩问之曰丐幸有馀足以供母不欲数累
长者浩益怜九为置缁衣以衣之盖取其不污也居岁
馀母老以疾卒九服向所得缁衣漆其断手口诵浮屠
言与母俱死呜呼孝为百行之先人子莫不各欲自尽
也承平时虽士大夫孝行无所见于世岁遇凶变苟有
匹夫稚子能自力于一时亦足惊世骇俗深可敬哉昔
欧阳公作五代史一行传盖有悯世之叹余从宋世中
叶于是区区小邑得获一孝子焉可与华宝并称矣能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3a 页 WYG0492-0707c.png
不乐为之书以为世劝视四海谓秦无人得耶操青执
彤者将不特一书而已呜呼世有如许九数十辈风俗
安得而不厚哉
宋沈樗字斯年无锡人性纯厚乐善家本饶赀好施与
人贷之或不偿即折劵无靳色遇歉岁倾廪赈惠常以
金助军匮数至万缗州上其事于朝欲官以爵樗韬晦
不愿朝廷嘉之赐号达义处士
呜呼忠孝之义大矣能尽其道者古今几何人哉余采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3b 页 WYG0492-0707d.png
是邑传记所载自晋及今寥寥千载之下能尽孝者得
二人焉能尽忠者亦得二人焉号称达义者得一人焉
特备书其始末可见忠孝之难得也
唐僧若冰不详其始来尝寓无锡惠山之普利院惠山
有洞出泉即今之第二泉也岁久其洞堙塞冰披荆榛
斸岩谷访求得之即今所谓若冰洞也古洞既出新泉
遂注故世称惠山泉必本于冰冰能诗有题惠山泉五
言四韵刻山中至今尚存世传冰寓山寺时一日游洞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4a 页 WYG0492-0708a.png
中不复出后人见于海上不知所终
宋僧宗本无锡人也俗姓管氏性质直少缘饰猊丰硕
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升方道价重丛
林归慕本弊衣垢面操井臼以供给夜则入室参道升
阴奇之又十年剃发受具服勤三年乃辞升游方初至
池州景德谒义怀禅师言下契悟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本皆从之治平初怀退居吴之吴江寿圣院
部使者李公复圭过怀夜语曰瑞光法席虚愿得有道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4b 页 WYG0492-0708b.png
衲子主之怀指本曰无踰此既至瑞光集众击鼓鼓辄
堕圆转震响识者以为法雷震地之兆自是法席日盛
后住杭之净慈九年还吴住穹隆(阙/)   时年六十
三矣未几神宗辟相国寺六十四(阙/)  禅二律召本
主惠林既至遣使问劳三日诏(阙/) 于寺门翼日召对
延和殿有司使习仪而后见既见赐坐盘足跏趺侍卫
莫不惊骇本自若也上问受业何寺对曰承天永安上
喜其真喻以方兴禅宗宜善开导之旨既退上目送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5a 页 WYG0492-0708c.png
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元祐
元年求归诏从其请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沐
浴而卧遂物故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山阅世八十
座五十二夏
宋吕云字山友无锡人也幼业儒为文甚敏一夕获异
梦觉有所悟遂去家如京师道录刘公奇之纳为徒时
刘为徽庙眷遇补为金坛郎将升以道秩非其志因入
太行山遇至人留穷谷中辟谷危坐授以玄旨因有所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5b 页 WYG0492-0708d.png
得每入山多处幽邃所茹止草木果实而丰采充润益
光泽如童颜自此知名天下绍兴间高宗徵之诏三下
始起入对太一宫高士堂时入禁中谈论庄老后乞归
山不允赐几杖以宠之寿皇眷遇尤厚云能诗善鍊丹
石往往忘形绝俗其学高妙人莫能知乾道中一日宴
坐自草遗表毕凝然而化
宋钱道人逸其名无锡人顗之弟也隐惠山与东坡苏
轼游东坡尝有诗赠之称为有道者云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6a 页 WYG0492-0709a.png
宋尤道元字浩光礼部尚书袤之族叔性尚孤介志慕
冲旷先是方茂山登仙观有钱道士尝夏月汲水至八
百丹井得冰如璧遽取食之遂𤼵狂不复粒食周游名
山不知所终道元幼从钱游亦复得冰食之不食者数
年一日忽渴取水引饮自是复食颜如渥丹双瞳凝碧
宴坐一室凝尘满几心常淡如不喜世俗事方外士争
称之乾道间无疾而化
异端之说尝见辟于孟轲之门何取于斯自其教入中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6b 页 WYG0492-0709b.png
国殆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远矣为其徒者苟能
清虚寡欲寂灭妄想以事其教亦有不可没者非有所
取也
 
 
 
 
 无锡县志卷三上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7a 页 WYG0492-070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无锡县志卷三下
州署三之三
州署在州城之中即宋旧县令厅也元前至元间改作
之幕曹吏舍库藏厨传厩院狱室具完旧厅事后有堂
曰明德明德堂后即不欺堂其西有堂曰平清堂今徙
树东向为幕官之署曰观稼亭睡花亭九峰亭俱在州
署后圃西北旧子城基上而丽谯之楼敞其前捕盗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7b 页 WYG0492-0709d.png
官居其左谯楼外有亭三西曰宣诏曰阅武东曰颁春
旧县令厅之东即县丞厅事内有堂曰哦松其西即主
簿厅事县丞厅之东县尉厅事在焉内有燕居堂去县
尉厅事行二百步有驻麾亭俗称行衙亭所以驻使臣
今诸廨舍及亭传皆废唯县令厅存改为州署亦非旧
贯矣兹考古贤令及题名于石者得若干人具录如左
 宋
  刘道产为令有能名 刘秀之为令著能声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8a 页 WYG0492-0710a.png
 梁张盾字士宣以谨重称为无锡令后为湘东王记
  室死之日家无馀财唯文书千卷酒米数瓮而已
 汉陶谷字秀实钱塘人有道艺当五代汉末来隐居
  五部湖时大旱蝗太守奉印绶请为无锡令谷退
  而叹曰郡界有灾安得怀道而不救之到城修六
  事行弭灾之术三日雨蝗尽死谷乃遁去
 唐
  湛贲宋长史茂之十三代孙进士及第贞元十九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8b 页 WYG0492-0710b.png
  年以江阴县主簿权知无锡县事有题祖宅二诗
  刻惠山寺中可考
  敬澄字深源为无锡令与陆羽同时尝葺惠山寺
  独孤及新泉记内称之
 宋
  钱惟周(景德元年太常/寺太祝)张廷偃(景德元年尚书都/官郎中)
  刘龟从(天禧二年太子/中舍)王 周(乾兴元年大理寺/丞)
  宋禹臣(天圣二年大理/寺丞)王晋卿(乾兴初阙/)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9a 页 WYG0492-0710c.png
  聂厚载(天圣九年彰信/军节度推官)李 景(天圣六年太常博/士)
  孙从古(景祐元年卫尉/寺丞)苏 绅(明道二年殿中丞/)
  王 周(宝元二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李光卿(景祐四年国子博/士)
  鲁友益(庆历三年太子/右赞善大夫)郑 戡(康定二年太子中/舍)
  杨 宁(皇祐二年秘书/丞)曹 平(庆历五年殿中丞/)
  魏 演(皇祐五年太子/中舍)江 揖(皇祐三年大常博/士)
  程 迪(嘉祐四年秘书/丞)张 诜(至和二年秘书丞/)
  陈 京(太子中舍嘉祐/七年)刘庆孙(尚书虞部员外郎/嘉祐七年)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39b 页 WYG0492-0710d.png
  霍大备(太子中书舍人/治平三年)陈知俭(太子右赞善大夫/治平阙年)
  蔡天申(大理寺熙宁四/年)谢仲规(秘书省著作佐郎/熙宁六年)
  焦千之字伯强殿中丞欧阳文忠公门下士也有
  名于时熙宁六年来宰是邑值旱河竭役民自小
  渲车湖水入运河人皆获其利东坡先生过邑与
  之游甚厚
  萧 渊(大理寺丞熙宁/十年)张 毅(秘书省著作郎元/丰二年)
  王 逢(奉议郎元丰五/年)马 防(奉议郎元丰八年/)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0a 页 WYG0492-0711a.png
  柳康中(宣教郎元祐二/年)施 珣(通直郎元祐五年/)
  乐照纬(通直郎元祐八/年)施博求(宣德郎绍圣四年/)
  赵伾字义夫洛阳人英毅不畏强禦人号为赵铁
  头在任兴创廨舍仓务农田水利无不振举邑人
  至今德之惠山寺路大松伾亲手所植今犹有存
  者咸指如甘棠云官奉议郎元符三年来宰是邑
  张元度(奉议郎崇宁元/年)王 勋(通直郎崇宁五年/)
  阎与道(奉议郎大观元/年)赵义文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0b 页 WYG0492-0711b.png
  郤 渐(建炎间邑宰/) 张枢言(秘书丞嘉定间邑/宰)
  胡舜举(绍兴阙年/)  袁 择(宝祐阙年/)
 元
  湛 清(县尹至元十二/年)钱 奎(从事郎县尹至元/十六年)
  姜好仁(从事郎县尹至/元十九年)赵思益(奉议大夫知州至/治二年)
  董世杰(奉议大夫知州/秦定元年)张 采(奉议大夫知州泰/定四年)
  王克敬(朝散大夫知州/至顺二年)董守思(朝列大夫知州元/统二年)
  李台山(朝列大夫知州/至元三年)高库克楚(奉政大夫知州/至元六年)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1a 页 WYG0492-0711c.png
学校三之四
州学即旧县学也在州城西南三百步宋嘉祐三年邑
令张诜始创为之崇宁间诏兴天下学宫其犹子元度
继宰是邑因旧规更广其制绍兴间邑令胡舜举复加
增饰厨传斋廊缮葺苟完嘉定十年赵忠定公之子崇
要令邑崇以戟门扩新其旧宝祐间四明袁从为邑宰
即明伦堂之西为堂三楹以祀杨龟山陆象山张南轩
杨慈湖袁洁斋袁蒙斋喻玉泉尤遂初蒋实斋为九先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1b 页 WYG0492-0711d.png
生祠元前至元间九先生祠久废乡贡进士虞荐发为
文学椽以为龟山先生尝讲学是邑玉泉遂初实斋及
小山李公皆乡之望遂即旧祠各图绘象猊更为五先
生祠以祀焉独教官缺视事之署延祐间主学李司孝
辟学舍之西南以为之于是祭有宫讲有堂肄业有斋
司教有所寝处有房庖治有舍而门庑廊序轩然翼然
与是邑称学司之职旧有赡士四十一顷有奇岁入一
千二百馀石而养士有膳设官有禄所以造就俊秀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2a 页 WYG0492-0712a.png
意为甚重然自兴学以来邑之士子获荐于乡贡登于
春官者凡得若干备录姓名于后呜呼盛哉
 宋
  钱 顗(庆历丙戌贾榜/)蒋之奇(嘉祐丁酉章榜/)
  袁 默(嘉祐癸酉许榜/)孙廷筠(嘉祐癸酉许榜/)
  淩 浩(治平乙巳彭榜/)陈 敏(熙宁庚戌叶榜/)
  沈 初(熙宁癸丑余榜/)沈 禋(熙宁癸丑余榜/)
  蒋之美(熙宁癸丑余榜/)袁 点(元丰乙丑焦榜/)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2b 页 WYG0492-0712b.png
  沈 禓(元祐辛未马榜/)许德之(元祐甲戌毕榜/)
  王 冈(元符庚辰李榜/)袁 植(崇宁癸未霍榜宣/和甲辰词学)
  孙 近(崇宁癸未霍榜/五年宏词)洪 遘(崇宁癸未霍榜/)
  孙 达(崇宁乙酉李榜/)施 坰(崇宁丙戌蔡榜/)
  唐作求(崇宁丙戌蔡榜/)李 谟(崇宁丙戌蔡榜/)
  费 肃(大观己丑贾榜/)李端行(大观己丑贾榜/)
  沈松年(大观己丑贾榜/)袁正功(大观己丑贾榜建/炎戊申词学)
  李尚行(大观己丑贾榜/)陈之渊(绍兴壬子张榜/)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3a 页 WYG0492-0712c.png
  陈之茂(绍兴壬子张榜/)许衍之(绍兴壬子张榜奏/名第一)
  唐 孚(绍兴壬戌陈榜/)费 锴(绍兴壬戌陈榜/)
  许 伸(绍兴壬戌陈榜/)尤 袤(绍兴戊辰王榜/)
  戴几先(绍兴戊辰王榜/)陈 篆(绍兴戊辰王榜/)
  蒋 芾(绍兴辛未赵榜/)吕克诚(绍兴壬申张榜特/奏第一)
  戴逵先(绍兴壬申张榜/)陈 翥(绍兴庚辰梁榜/)
  李 祥(隆兴癸未木榜/)李 霖(隆兴阙/)
  尤 槩(淳熙乙未詹榜/)尤 煜(嘉定戊辰阙榜/)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3b 页 WYG0492-0712d.png
  蒋重珍(嘉定壬午进士/第一)蒋应新(绍定壬辰徐榜/)
  冯道心(端平甲子举/) 唐应元(嘉熙庚子举/)
  陈大用(淳祐癸卯浙漕/)孙宗彊(淳祐己酉举/)
  周霆震(淳祐己酉举/) 司马永(淳祐己酉举/)
  唐良辅(淳祐己酉举/) 陈 渊(淳祐己酉举/)
  王 (淳祐壬子举/) 陶唐炎(淳祐壬子举/)
  孙仲龙(淳祐壬子举/) 唐一鹗(淳祐壬子景定辛/酉两举)
  唐玉傅(淳祐壬子举/) 唐焕𤼵(宝祐乙卯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4a 页 WYG0492-0713a.png
  顾雄午(宝祐乙卯举/) 戴日辉(宝祐乙卯举/)
  邵焕有(宝祐丙辰文榜/)赵必旷(宝祐丙辰文榜/)
  张梦奎(宝祐戊午举/) 陈士首(宝祐戊午举/)
  过如珍(宝祐戊午举/) 费造(宝祐戊午举/)
  章圣举(宝祐戊午举/) 赵必鏸(宝祐戊午举/)
  陈应鼋(宝祐戊午举/) 司马应年(景定辛酉举/)
  王 飙(景定辛酉举/) 戴天骥(景定辛酉举/)
  陈 鉴(景定辛酉咸淳/丁卯癸酉三举)唐霖龙(景定辛酉咸淳庚/午两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4b 页 WYG0492-0713b.png
  尤 栋(景定壬戌方榜/)王桂子(景定甲子举/)
  何岩寿(景定甲子举/) 唐骏𤼵(景定甲子咸淳丁/卯庚午癸酉四举)
  薛应发(景定甲子举/) 杨文龙(景定甲子举/)
  李 頀(景定甲子举/) 邵梦接(咸淳己丑院榜/)
  邓 恢(咸淳戊辰周榜/)王应龙(咸淳丁卯庚午举/辛未开榜)
  孙桂𤼵(咸淳丁卯庚午癸酉举/甲戌南省第十名进士)顾真傅(咸淳丁卯举/)
  虞荐发(咸淳丁卯癸酉/两举)陈 奎(咸淳丁卯庚午两/举)
  戴 谟(咸淳丁卯举/) 赵孟祐(咸淳丁卯监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5a 页 WYG0492-0713c.png
  王庭兰(咸淳丁卯举/) 朱龙大(咸淳庚午举/)
  李 晦(咸淳庚午举/) 吴梦禄(咸淳庚午举/)
  戴应牧(咸淳庚午举/) 陈应麟(咸淳庚午举/)
  周南辉(咸淳庚午举/) 唐 迪(咸淳癸酉举/)
  孙逢吉(咸淳癸酉举/) 杨震𤼵(咸淳癸酉举/)
  虞应酉(咸淳癸酉举/) 赵孟健(咸淳丁酉监举/)
 元
  尤 良(字心之/)   陆以道(字士衡至正辛巳/乡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5b 页 WYG0492-0713d.png
第二泉三之五
第二泉即陆子泉也在惠山之麓若冰洞前洞高咫尺
广可方丈吴地记云是洞通义兴张公洞今岁久堙没
不可踪迹泉源自洞中浸出洞前有石池池中蓄泉尝
满号冰泉是泉及洞唐僧若冰访求得之故皆指僧而
名池上旧有屋连盖洞口半以覆地池前有极目亭今
废为五贤祠池右有涵碧湿云及漱香诸亭皆可坐以
观泉池底水液潜贯山下池中山下池方圆各一唐会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6a 页 WYG0492-0714a.png
昌中刺史张中丞置连屋一十间于池上有梁源亭在
焉其方池甃以陶甓缭以朱栏云宋高宗南渡时尝在
此池酌泉故其后设栏卫护谓之上池去上池尺许即
圆池凿石为厎窳若鉎釜池之四旁及栏楯皆琢石为
之是谓中池池口有暗渠𨗳泉从龙吻出注下池下池
方丈馀深可二尺池上有堂三楹曰漪澜堂今之真赏
亭也亭基下即通龙吻石渠渠中泉自龙吻中喷出洋
溢下池然后分为二道其一道北入鼋池渐流至金莲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6b 页 WYG0492-0714b.png
花池金莲花池者池中有金莲花蔓生如荇开花黄色
似莲蕊半开而不实朵小如水仙甚香旧称千叶云后
有女子入池澡浴花遂省为五瓣传说者有僧不知来
自何方携植于此是花天下凡有三种其一在华山方
池中其一在庐山池内其一在此池皆是僧手植池上
有石梁通惠山寺宋苏舜钦尝筑亭寺前凿石为流觞
曲水疏泉脉为之泉自金莲花池迂回过寺中香积池
出寺泾达双河合五泻水越江阴界水同入于江其一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7a 页 WYG0492-0714c.png
道东入暗渠涓涓引流出锡山涧迤逦顺流下梁溪合
梁溪入太湖其馀旁支别𣲖斜分曲汇山民悉为沟畎
𨗳流山下溉田可数顷无旱乾之忧唐陆鸿渐品水味
二十等列此泉为天下第二故世称第二泉以鸿渐所
品故又名陆子泉纬略云李德裕好惠山泉置驿取水
有僧言长安昊天观水与惠山等杂他水试之僧独指
其二曰此惠山泉也文饶为罢水驿宋聂原载云云山
泉悉甘而斯泉胜诸泉者以其感锡之气也惠山之东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7b 页 WYG0492-0714d.png
曰锡山实一支耳是泉罂缶挈致远方必以山中石子
置罂内虽历数年水味不败此尤佳也琐碎录云惠山
泉缘山中有锡止宜瀹茗若烹羊则色黑酝酒则味苦
大凡井中投铅久之则甘梅柚和铅霜食之美因知锡
能变甘是泉之味亦由是耳或云惠山旧无坟垄自唐
末以来渐加封树至今日益众于是山之精灵颇弊于
垦凿而第二泉亦败于潴秽矣邑人尤氏所记云宋徽
宗时尝取泉饮之挥去曰是水有尸气不足之味也理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8a 页 WYG0492-0715a.png
或然耳又有龙缝泉在陆子泉之南相去六十馀步一
名龙渊其泉出石穴中穴深广可三尺谓之龙者以山
之形肖故合而名之又有慧照泉在第二泉之下宋天
圣间寺僧慧照得其形迹因以为名今失其所又有罗
汉泉亦不知其处大率称泉味皆与第二泉等要皆第
二泉别脉
古迹三之六
无锡自太伯作都于前春申封国于后而高人名士接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8b 页 WYG0492-0715b.png
武其间遗踪古迹因人而在观其树犹可以想其人也
太伯城毗陵志云在州东南四十里史记云太伯奔荆
蛮荆蛮之徒从而归之者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吴越春
秋云太伯当殷之末恐中国侯王用兵以及荆蛮故起
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馀里在吴西北隅名曰故
吴墟自太伯以下至王僚三十三君皆都于此吴公子
光刺王僚即此都也寰宇记曰太伯城西去县四十里
平地高三丈宋史云太伯始所居地名曰句吴城吴地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9a 页 WYG0492-0715c.png
记云吴筑城梅李平墟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或名
吴城
阖闾城在州西富安乡相去四十五里越绝书云伍员
取利浦及黄渎土筑阖闾城吴地记云阖闾城周敬王
六年伍员伐楚还运润州利湖土筑之不足又取吴地
黄渎土为大小二城当阖闾伐楚回故因号之若以越
绝书利渎为证恐非吴之大城自姑苏至润州四百馀
里其取土不应如是之远今按阖闾大城在姑苏即今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49b 页 WYG0492-0715d.png
之平江是也小城在州之西北富安乡闾冈其地边湖
其城犹在至今其处土人有城里城外之称州东梅李
乡有利浦并黄土渎去州十里非润州利湖也又按史
记伍员传云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取其尸盛鸱夷革浮
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因命其山曰胥山长晏
曰太湖边去江不远百里故云江上据今城之侧有闾
江闾江之侧有胥山其證明矣历历可考
范蠡城在州西十里吴地记云在历山之西今谓之斗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0a 页 WYG0492-0716a.png
城城迹犹在舆地志云历山西北有范蠡城越伐吴范
蠡所筑也
黄城在州西十二里史记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
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岁黄歇言于楚
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其地请
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
邑寰宇记云黄城去县十二里舆地志云楚考烈王赐
黄歇淮北地十二县以边齐故更以江东故吴邑封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0b 页 WYG0492-0716b.png
今历山下有春申君祠去城三里故道自此通黄城其
城与斗城相近俗呼为黄斗城是也
鸭城在州东南太伯乡去州二十五里舆地志云吴王
牧凫鸭之地今之梅李乡亦有鸭城据舆地志所称未
知孰是
麋城在州东南太伯乡去州二十里载籍无可考恐与
鸭城相类据舆地志鸭城吴王牧凫鸭之城此城恐亦
为豢麋鹿之所兼二城俱在县之东南相去不远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1a 页 WYG0492-0716c.png
龙尾陵道越绝书云春申君徙封开此道以属本邑后
汉书地里志无锡侯国注云县西龙尾陵道春申君封
吴时所造今在龙山其山岭北尾上有路即是也
华坡在惠山晋华宝所筑
御亭吴大帝所创在今望亭市去县四十五里风土记
云隋文帝至德元年置市并置堰闸号望亭堰寰宇记
云开皇九年于望亭置驿十八年改为御亭驿李袭誉
复改望亭驿宋天圣中改为镇始置官署嘉祐八年开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1b 页 WYG0492-0716d.png
河通太湖遂废堰闸元祐间复置闸后复废舆地记云
梁肩吾有诗云御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即其地也其
西有古垒东西六十步垒城厚三尺高七尺晋成帝咸
和中置晋顾飏监晋陵军事尝筑垒于此进讨贼将张
健注云义兴太守顾泉令行扬武将军督护吴诸军治
栅于吴乡御亭西以备苏峻其垒先废
西施庄在水东四十里吴地记范蠡献西施于吴故有
是庄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2a 页 WYG0492-0717a.png
晋王右军庄在今洛社市去州三十五里风土记云其
地隋时一夕云气布集喧閧如市声人潜窥之皆鬼神
后乃置市
萧庄在县东宅仁乡梁萧侍郎别墅今胶山寺址是
甘露市去州东六十里延祥乡风土记云吴太伯未至
此时一夕有甘露降其地后乃置市
陆墟市去县西北四十七里富安乡风土记及寰宇记
云市东七十步有阳山出石堪作砻臼始民未知开凿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2b 页 WYG0492-0717b.png
汉大夫陆端设肴醴以祭后取为器江东数州皆藉其
用由是置市以端姓名之不忘本也
竹塘市去县西北六十里招义乡风土记云晋天福六
年十月置
湛氏书院在惠山宋长史湛茂之元嘉中结草堂是山
为读书之所宋刘铄及齐江淹皆有过湛长史历山草
堂诗按历山即惠山也唐侍御史邱丹为茂之作旧居
志并诗以记之同时韦夏卿辈皆有诗刻石今故址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3a 页 WYG0492-0717c.png
废为浮图不复知其处名存而实亡云
李相书堂在惠山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相李绅
像绅未遇时常读书是山堂即绅读书之所
锡麓书堂在锡山下宋文简公尤袤读书之处奇花异
卉咸植于前春月邑人率往游焉
古墓三之七
古之葬者弃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易之以棺椁吾见
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3b 页 WYG0492-0717d.png
者矣亦有为石郭三年而不成者矣陵谷变迁将何恃
乎兹邑自吴太伯墓以下得古冢若干岂封植之固哉
亦曰在人而已矣
周吴太伯墓寰宇记云太伯墓在县东三十九里吴地
志云墓高一丈四尺周回三十五步冢墓记云太伯墓
在会稽吴地梅里聚去城十里按秦汉时毗陵尝属会
稽郡南徐记云太伯宅东九里有皇山太伯所葬之地
史记吴太伯世家注皇览云太伯冢在会稽吴地梅李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4a 页 WYG0492-0718a.png
平墟去城十里吴地志又云九里有山太伯葬于梅李
山平墟即此地也刘昭曰按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墓十
里有旧宅井犹存舆地志云太伯宅东九里为皇山卒
葬南域南徐记云晋殷师为晋陵太守尝表其墓复一
户以为守卫今州东南梅李乡梅李有东皇即太伯城
也又按皇山今名鸿山在延祥乡到州五十里山下有
太伯庙太伯坟在其山上
周安阳侯周赟墓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高一丈五尺周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4b 页 WYG0492-0718b.png
回一百二十步风土记云周武王封周章少子赟于无
锡安阳乡为安阳侯墓在安阳山下舆地志云子孙并
葬于此七十馀坟墓前华表翁仲至今尚存
吴荆州刺史顾容墓吴地志云顾容为荆州刺史墓在
县东南一十八里寰宇记云墓高一丈八尺周回一百
二十步舆地志云无锡东十八里有吴荆州刺史顾容
墓人呼为顾墓当过往苏州道侧南去望亭二十七里
宋王华墓新建县侯琅琊王华也寰宇记云墓在县西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5a 页 WYG0492-0718c.png
北二十五里高一丈八尺周回一百二十步按南史王
华传华字子陵琅琊临沂人父廞司徒左长史隆安初
起兵讨王恭恭遣刘牢之击廞廞败不知所在长子泰
为恭所杀华年一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逃得免遇赦
还武帝欲收其才乃发廞丧使华制服服阕武帝北伐
辟华为徐州主簿文帝以华代张劭为司徒后迁为侍
中右卫护军两将军元嘉四年以诛徐羡之功追封新
建县侯旧云县有琅琊王子陵墓又有宋新建县侯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5b 页 WYG0492-0718d.png
华墓说者以子陵名赟为王赟墓在州西北十里或以
为子陵即华父廞字宋元嘉中历散骑常侍按今州西
北二十五里有王华墓亦有安阳侯周赟墓赟周章少
子也不闻有王赟墓在州西北十里盖传写之误彼当
为周赟墓此当为王华墓为正基墓要与王华墓相近
姑辨其非以俟知者
宋中书令王僧达墓按南史本传僧达尝为吴郡太守
期岁五迁后除太常卿益不得志上表解职坐以文旨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6a 页 WYG0492-0719a.png
不逊孝武帝时累迁中书令与高闇谋为乱收付廷尉
狱赐死时年三十六墓在县东四十里九域志云在胶
山南岭下大路北寰宇记亦同其坟高一丈六尺周回
二百步今按胶山西大路南有石翁仲在焉恐即其坟
所在
宋萧侍郎墓在胶山寺门又云寺即旧宅
宋萧将军墓诸史传并不载按萧思话传思话南兰陵
人孝懿皇帝之弟子也父源之字君流历徐兖二州刺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6b 页 WYG0492-0719b.png
史永和元年卒赠前将军考当时赠官唯南陵萧源之
尝赠此官晋元帝时尝侨置南兰陵郡于常州萧源之
为南兰陵人则此墓为源之墓审矣或以谓前将军萧
望之徵诸史传望之虽尝为是官乃东海兰陵人非常
州也又以其名皆有之遂指为望之墓实非也又按今
州巷直南至将军堰桥桥西北岸旧有巫枢密故居相
传其地是顾恺之将军墓元至元年间巫氏子孙偶斸
地得人骨甚长头颅亦大据今将军堰侧有萧将军墓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7a 页 WYG0492-0719c.png
非顾恺之墓明矣况晋书顾恺之官至散骑常侍未尝
为将军其墓为萧源之所藏无疑不可不辨
齐王琨墓左光禄大夫琅琊王琨也寰宇记云其墓在
县东北二十五里高一丈八尺周回一百一十二步按
南史本传琨宋文帝时为吏部郎后出为吴郡及会稽
太守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及帝逊位百僚陪列琨
攀轮恸泣曰人以寿为欢老臣以寿为戚既不能先蝼
蚁频见此事呜咽不自胜百官人人雨泪齐高帝即位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7b 页 WYG0492-0719d.png
领武陵王师加侍中及高帝崩琨步入宫朝士皆谓曰
故宜待车有损国望琨曰今日奔赴皆自应尔遂得病
卒赠光禄大夫年八十四琨为郡所居廉恪有遗爱当
时人过其墓者莫不歔欷叹息九域志亦载其墓
唐刺史滕迈墓在新桥门外半里荒莽间有二石兽刻
云唐尚书刑部郎官睦州刺史滕公之墓按苏文忠公
志滕达道墓云十一代祖令琛为唐国子司业生太博
翼翼生赠户部侍郎抗抗生礼部侍郎盖盖生户部尚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8a 页 WYG0492-0720a.png
书珦珦生大中大夫睦州刺史即达道六世祖也
宋淮海先生秦龙图墓在惠山西南三里先生名观字
少游一字太虚开封祥符人焦蹈榜登第初任泰州教
授召试贤良除秘书正字后谪居英州移柳州复召除
国史院编修建中靖国间贬藤州卒年四十三政和中
以党锢未解藁葬高邮县人称为淮海先生子湛为常
州通判迁葬于常之无锡开元乡粲山子孙因家焉墓
故有亭刻诰词于石其墓后为里姓赵氏所据(阙/) 间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8b 页 WYG0492-0720b.png
虞荐发为县文学白于令复其墓地以属于学命掌教
之官世祀之今祠于州学初先生未遭谪时尝赋小词
有云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卒于藤州葬后冢
上产紫藤一本围数尺缠错古松状若偃盖人传以为
朕兆
宋秦少章觏墓在大坏山
宋太师张循王墓在县西三十五里布政乡塘湾山即
青山也王讳俊字伯英秦州三阳人其功勋始终具载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9a 页 WYG0492-0720c.png
国史本传官至节度使封清河郡王拜太师薨年六十
九追封循王谥忠烈赐一品礼服命内侍省押班张志
为以绍兴二十四年九月十一日奉敕护葬于是山绍
熙元年诏配飨高宗皇帝庙高宗御书忠烈张循王神
道路碑额兵部侍郎周麟之奉敕撰文吏部尚书贺允
中奉敕书墓墓左建华藏寺以奉王祀
宋唐郎中作求墓在开化乡象山先是作求诏婺女许
史君德之语曰明年永别知我莫若君愿识吾墓及期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59b 页 WYG0492-0720d.png
而卒
宋尤尚书袤墓在西孔山
宋蒋侍郎重珍墓在湖埭
宋尤端明煜墓在东孔山
宋孟郡王忠厚墓在惠山西北孟湾
陈贤良墓在州城都子巷厎戴墓在州城戴墓巷内并
不知为何人亦不详何代所葬
祠宇三之八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0a 页 WYG0492-0721a.png
传曰有功德于民者则报祀之太伯见祀于吴宜矣伍
员春申君辈亦皆有功于民者也不然何以至今祠之
不绝若夫老佛之徒出入中国琳宫梵刹遍满天下岂
其功德亦有被于生民者哉方之皋陶庭坚之不祀者
不其忽诸
吴太伯庙在州东南五里景云乡临太伯渎寰宇记云
太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鸿山梅
里皆有太伯庙鸿山太伯所藏事具鸿山下梅里则太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0b 页 WYG0492-0721b.png
伯葬履其地元至顺间有僧修庙庙梁忽跃出视之有
书置梁中云世始知其详
伍相公祠即伍员子胥庙也子胥为夫差所杀投之江
中吴人怜之为立祠焉今祠在县西胥山下闾江上
春申君祠在州西惠山下即楚公子黄歇也楚考烈王
常以歇为相封于故吴邑歇后为李园所杀吴人遂立
祠于其地以祀之唐垂拱间狄仁杰毁江东淫祀祠亦
见废今惠山下有土神祠即春申君也盖为毁祠置故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1a 页 WYG0492-0721c.png
易其名耳
徐偃王庙在州南开化乡庙石塘山下临庙塘不知何
年所置或云徐子章禹尝见执于吴徐之宗族子弟散
之徐剔二州之间即其所居立先王之庙无锡在禹贡
为剔州之域故世多徐偃王庙胶山乡芙蓉山皆有偃
王庙今并不存
东海信郎王祠在县东南一里不详其始末虞孝恭南
徐记云在无锡县东今其祠废不复㾗迹后邑人为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1b 页 WYG0492-0721d.png
祠唐垂拱间为狄仁杰所毁后易以土祠为名今尚存
祠前有河曰庙泾桥曰庙桥即古祠之遗基云
宗郎王庙在州市仓桥北不详其始末宋时庙已颓圮
淳熙中县尉钱万顷作疏请修其祠有云惟神伯仲曰
信曰宗在邑庙祠有兴有废是则信宗二王之庙其来
久矣
石城王祠在县东三十五里不复考其始末亦称为中
信王或谓即宗郎王邑人语讹为中耳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2a 页 WYG0492-0722a.png
项王庙在州南开化乡故老相传云项羽避仇吴中尝
至其地故后人祠之
吴许二长官庙在州南开化乡去州二十五里俗传云
梁时晋陵无锡二令以阳湖水溢遂行湖堰水水势大
至俱溺死乡人悼之立祠以祀云
武烈帝庙在州内西南隋大将陈杲仁也其先颖川人
十七世祖寔为太邱令长家于长城遂为晋陵人杲仁
破贼数有大功拜大司徒后为沈法兴所害屠戮其家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2b 页 WYG0492-0722b.png
因舍故宅为寺事具载郡志此其别庙云
三贤祠在惠山寺内泉亭上三贤为晋长史湛茂之唐
相李绅桑苧翁陆羽也
古洞阳观在惠山西南去州九里唐陆鸿渐惠山记云
古洞阳观下有洞穴潜通包山在太湖内故名其观创
于梁天监中隋大业中遂废不复兴
洞虚观旧在县东去县三十里胶山乡近道场巷梁大
同时建本名青元今古基尚存岁久观废遂徙置州市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3a 页 WYG0492-0722c.png
东宋祥符间敕赐今额元天历间易称宫云
明阳观在州西开元乡灿山去州七里宋崇宁中道士
卢至柔卓庵修行于上大观间主茅山道士刘混康以
至柔业行清苦具事上闻敕赐观额观有三清像镕铁
所铸至今尚存
妙觉观在县北四十里梁大同中建女冠所居俗称女
贞观后废宋至道间徙入县城赐今额
崇安寺在州城内去州三百步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始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3b 页 WYG0492-0722d.png
名兴宁宋太平兴国初赐今额寺有五轮大藏雕刻精
致机括工巧为邑奇观宋绍兴间僧义深所制或云寺
本王右军故宅比越戒珠寺同然无可考
寿圣禅院在州城内仓桥下即古凤光寺唐武德中建
与凤光桥同时后废开宝间军师施仁福为创浴室号
浴室院宝元中复置招提始赐今额亦曰北禅寺元延
祐间燬于火寻复创造云其寺有轮藏寺僧相传藏下
有石函置佛牙舍利之属以为藏镇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4a 页 WYG0492-0723a.png
福圣禅院在南城内近顾桥门寺创于梁太清之初号
护国寺唐改为灵山寺宋赐今额按寺记宋雍熙中有
僧持钵而来忽失所在唯挂锡寺壁寺僧遂构亭驻锡
既而鸠工聚财造为浮图七级既成将设僧伽像于下
有僧梦一人谓曰毋劳塑工僧伽泗州有三身在焉可
往求之僧往果然先是一舟师尝梦有紫衣僧告曰愿
附往无锡南禅寺既寤适僧携僧伽像至遂载与俱来
至今祀于浮图之下由是俗称为南禅寺云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4b 页 WYG0492-0723b.png
惠山普利院在州西惠山上宋湛长史故宅也梁大同
问入于僧创招提号法云禅院宋元徽中僧显于此置
华山精舍后废于唐武宗垂拱间宣宗时寺复兴宋至
道中赐今额绍兴间以寺赐信安郡王孟忠厚以奉孟
后岁祀改号旌忠荐福寺依惠山之麓得泉石之秀足
以游眺邑人以为行乐之地暮春之月游者最盛至今
为然山半有望湖阁李绅所建以望芙蓉湖今废为半
山亭旁有绣岭轩岭本名照山意者为昔人之墓宋光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5a 页 WYG0492-0723c.png
禄滕中元以其草木蓊郁花卉繁逮若锦绣然遂以名
山与亭寺有轩曰嘉荫宋苏舜钦所创又有挹翠翠麓
拥翠等轩皆在寺中曲水亭在寺前陆羽惠山记云前
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以为游人憩息之所其水九曲甃
以文甓今基亦亡寺门外复有亭制作甚古号鲁班亭
去亭五十步有石幢二其一为唐乾符(阙/) 年立(阙/)
  所书(阙/)   经在道之右寺中有殿名大同殿
梁大同年间所置殿下有听松石床唐李阳冰篆听松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5b 页 WYG0492-0723d.png
于上床侧有大松二不知何代所植唐宝历二年𠡠造
竞渡牛尾舟将伐松为之是夕松忽哀鸣遂奏免及凤
桧亦不知植自何年又有长生桧宋苏绅宰县时植皆
在殿前
阳山翠微院在州北阳山梁太清初创号远山寺中书
舍人陆举故宅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
开利寺在州西北洛社市相传为晋王右军别墅梁太
清初入于僧号兴福寺宋嘉祐间赐今额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6a 页 WYG0492-0724a.png
普利院在州南长泰山梁大同间所建号长泰寺宋赐
今额寺僧相传以为僧伽留笠之所寺有留笠阁寺后
有巨迹寺僧称为罗汉迹甚雨尤显殿壁画猫捕一鹰
世以为仙笔至今鸟雀不至其所
兴化寺在州东胶山上世称为胶山寺创于梁太清之
初号弥勒寺宋至道中赐今额建炎间丞相李纲得请
以奉先世祀改称崇亲报德禅院与惠山皆称名寺寺
门远为惠山寺门相当二寺僧称以是相敌寺中有轩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6b 页 WYG0492-0724b.png
曰上方苏绅宰县时常题咏其上又有环翠听松秀峰
分翠等轩率皆新作旧寺盖梁萧侍郎舍因宅为之今
之所存非故刹矣
保宁寺在州北二十里兴宁乡梁大同年间所创至今
称其地为寺头唐改为福爱寺宋淳化中赐今额旧传
为甘罗宅旁有甘荡未足信也
香山禅寺在州东怀仁乡香山一名顾山又号顾山寺
梁大同间所建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7a 页 WYG0492-0724c.png
祈陀崇教院在州东三十里梁大同二年邑人王建拾
宅为浮屠后以寺名其村宋淳化间赐额崇教
静教禅寺在州东四十里上舍至今人目为上舍寺陈
至德元年建名善寂隋开皇中吴郡刺史陈子迈徙家
无锡东山出赀囊创为招提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其
寺屡废非故刹矣
圆通禅寺在州东七十里延祥乡寺建于唐乾元因名
乾元寺或以为唐里姓张氏之宅威惠夫人者舍为浮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7b 页 WYG0492-0724d.png
图云宋景祐中赐今额
广济院在州东甘露市创于唐乾符三年旧名甘露禅
院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
华藏寺在州西青山湾前面太湖宋太师循王张浚葬
于是因建浮图以奉岁祀至今其地号华藏寺中有云
海惟玉二亭可望山气
善智尼寺在州南二十八里延祥乡甘露市师姑桥侧
唐乾符元年建为比邱尼之所居或云在县东九十里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8a 页 WYG0492-0725a.png
归德乡后不知何年月徙于州城东北隅第六箭河上
灾祥三之九
妖由人兴妖不自作况祯祥乎方晋之时何妖孽之多
也区区小邑犹迭见焉信五行志之有作也
无锡县开元乡钱氏墓有松二株一岁松顶结盖成毬
其年孙安野预荐绍兴间洪迈昆仲读书外家沈氏坟
庐是岁复有松二结毬如前既而昆仲取博学宏词亦
木之祥也出夷坚志
无锡县志 卷三上 第 68b 页 WYG0492-0725b.png
晋孝怀帝永嘉六年五月无锡县有茱萸树四株相樛
而生状若连理先是有鼯鼠出延陵羊祜令郭璞占曰
此郡在明年当有妖树生若瑞而非瑞辛螫之木也倘
有此东西数百里必有作逆者及此木生其后徐馥果
作乱亦草之妖也以为木不曲直
晋安帝义熙七年无锡人赵未年八岁一旦暴长八尺髭
须蔚然三日而死并出晋书五行志
 无锡县志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