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591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十七 𨗿七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
慧但能执身不行[媱]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
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
楞严经会解卷第十七 𨗿七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
慧但能执身不行[媱]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
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
卷十七 第 591b 页
是一类名梵众天。」
【温陵曰前明六天虽出尘扰而未能绝欲
故通名欲界自此而下明十八天虽离欲
染尚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为
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巳离散动也欲
天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特有
漏禅观六事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
粗是障欣色界是净是妙是离此则凡夫
伏惑超世间道也不假禅那等者言虽非
正修真三摩地无正智慧但修六行伏欲
【温陵曰前明六天虽出尘扰而未能绝欲
故通名欲界自此而下明十八天虽离欲
染尚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为
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巳离散动也欲
天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特有
漏禅观六事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
粗是障欣色界是净是妙是离此则凡夫
伏惑超世间道也不假禅那等者言虽非
正修真三摩地无正智慧但修六行伏欲
卷十七 第 592a 页
使爱染不生则不留欲界粗惑不染净报
现前故即生梵世初名梵众则众庶而已
次名梵辅乃大梵宰辅而终于大梵其进
有序。】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
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温陵曰初天但能执身伏欲此天又得定
共戒以顺律仪行梵德故超之也戒定相
应名定共戒。】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
现前故即生梵世初名梵众则众庶而已
次名梵辅乃大梵宰辅而终于大梵其进
有序。】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
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温陵曰初天但能执身伏欲此天又得定
共戒以顺律仪行梵德故超之也戒定相
应名定共戒。】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
卷十七 第 592b 页
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
梵天。」
【温陵曰由前净心威仪戒行而进至于妙
圆清净又加以明悟超达则盛德之至故
为梵王孤山曰上三天不显言修禅惟言
持戒者盖此经扶律以励未来故也资中
曰大梵天劫末后去劫成先来外道不测
故执为常也。】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
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梵天。」
【温陵曰由前净心威仪戒行而进至于妙
圆清净又加以明悟超达则盛德之至故
为梵王孤山曰上三天不显言修禅惟言
持戒者盖此经扶律以励未来故也资中
曰大梵天劫末后去劫成先来外道不测
故执为常也。】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
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卷十七 第 593a 页
【温陵曰巳离欲界八苦故曰苦恼不逼已
离散动欲心故曰诸漏不动俱舍云此名
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生得轻安乐
也孤山曰禅有四类一有漏禅即今四禅
也二无漏禅谓九想八背等三亦有漏亦
无漏禅谓六妙通明等四非有漏非无漏
禅即今经首楞严王中道理定今云虽非
正修真三摩地此以第一简非第四清净
心中正指初禅也。】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
卷十七 第 593b 页
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温陵曰此蹑大梵之行升进资中曰二禅
已上无有语言但以定心发光光有胜劣
分其高下。】
「光光相然照耀无𥁞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
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
成琉璃真际曰映十方界者约其定光随
所受用东西等言之非遍十方世界也。】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𥁞如
【温陵曰此蹑大梵之行升进资中曰二禅
已上无有语言但以定心发光光有胜劣
分其高下。】
「光光相然照耀无𥁞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
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温陵曰定力转明妙光迭发境随光发遍
成琉璃真际曰映十方界者约其定光随
所受用东西等言之非遍十方世界也。】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𥁞如
卷十七 第 594a 页
是一类名光音天。」
【温陵曰此天以圆光成音而发宣化法故
名光音。】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
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温陵曰二禅离忧得极喜乐故云忧悬不
逼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已
伏粗漏则业渐劣行渐胜也俱舍云此名
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
吴兴曰地持论目第二禅名喜俱禅此定
【温陵曰此天以圆光成音而发宣化法故
名光音。】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
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温陵曰二禅离忧得极喜乐故云忧悬不
逼初禅方得漏心不动而未能伏此天已
伏粗漏则业渐劣行渐胜也俱舍云此名
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
吴兴曰地持论目第二禅名喜俱禅此定
卷十七 第 594b 页
生时与喜俱发故今说云一切忧悬所不
能逼悬或作愁字之误也。】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
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温陵曰由上圆光教体披露妙理发成精
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是乐非境乃出乎
净性恬泊寂静名寂灭乐而净犹劣则能
通而巳未能成也以犹劣故名少净也。】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
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能逼悬或作愁字之误也。】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
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温陵曰由上圆光教体披露妙理发成精
行离前喜动而生净乐是乐非境乃出乎
净性恬泊寂静名寂灭乐而净犹劣则能
通而巳未能成也以犹劣故名少净也。】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
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卷十七 第 595a 页
【温陵曰净空者离诸喜动不缘物境之定
相也由是充扩使净相无际恊乎妙性故
身心轻安而性乐成矣以无际故名无量
净也吴兴曰望上未遍望下则多故名无
量。】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
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温陵曰净空无际故世界身心一切圆净
净德成就则性乐归托于是矣以一切圆
净故名遍净吴兴曰上身心轻安且言其
卷十七 第 595b 页
内今世界等者总摄于外。】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
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
名为三禅。」
【温陵曰具精行性乐名大随顺故安隐无
量也欢喜毕具者此名离喜妙乐地谓心
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吴兴曰地持论目
第三禅为乐俱禅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
发故前二禅虽有乐支为喜支所障今灭
喜纯乐故得其名而云欢喜毕具者名同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
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
名为三禅。」
【温陵曰具精行性乐名大随顺故安隐无
量也欢喜毕具者此名离喜妙乐地谓心
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吴兴曰地持论目
第三禅为乐俱禅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
发故前二禅虽有乐支为喜支所障今灭
喜纯乐故得其名而云欢喜毕具者名同
卷十七 第 596a 页
体异不以文害意。】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𥁞乐非常
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
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吴兴曰复次下结三禅之德乐非下显三
禅之过苦乐下正示福生也三禅无下界
苦因虽名为乐乐久必坏坏亦成苦今既
舍乐苦则不生地持名此为舍俱禅其义
同矣温陵曰以舍苦乐名粗重相灭舍念
清净故净福性生也自此而下明四禅凡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𥁞乐非常
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
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吴兴曰复次下结三禅之德乐非下显三
禅之过苦乐下正示福生也三禅无下界
苦因虽名为乐乐久必坏坏亦成苦今既
舍乐苦则不生地持名此为舍俱禅其义
同矣温陵曰以舍苦乐名粗重相灭舍念
清净故净福性生也自此而下明四禅凡
卷十七 第 596b 页
有九天然四禅报境但有三天第四无想
乃第三广果别开皆凡夫报境此四之上
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与凡夫不
同。】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
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温陵曰苦乐二忘故舍心圆融心无所累
故胜解清净由是福无遮碍而得妙随顺
吴兴曰得妙随顺即随顺下文二岐路也
由此净福体性无遮爱乐修习胜妙之法
乃第三广果别开皆凡夫报境此四之上
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与凡夫不
同。】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
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温陵曰苦乐二忘故舍心圆融心无所累
故胜解清净由是福无遮碍而得妙随顺
吴兴曰得妙随顺即随顺下文二岐路也
由此净福体性无遮爱乐修习胜妙之法
卷十七 第 597a 页
是则福资二路非止当天故云穷未来际。】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
光福德圆明修證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温陵曰从福爱分二岐也一直往道趣广
果一迂僻道趣无想资中曰此广果天以
四无量心熏禅福德离下地染广福所感
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
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
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
光福德圆明修證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温陵曰从福爱分二岐也一直往道趣广
果一迂僻道趣无想资中曰此广果天以
四无量心熏禅福德离下地染广福所感
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
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
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
卷十七 第 597b 页
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温陵曰先心虽能伏惑修禅而涉妄带异
以有心为生灭以无想为涅槃于是双厌
苦乐专研舍心以趣无想由物洎身以至
心想一切皆舍名圆穷舍道心虑灰凝即
无想定也以是感报生无想天寿五百劫
俱舍说初生此天未全无想经半劫始无
及报将𥁞复经半劫有想然后报谢资中
曰是人不了妄性体空乃执生灭以为劳
累厌此生灭永不生灭非真不生也但见
【温陵曰先心虽能伏惑修禅而涉妄带异
以有心为生灭以无想为涅槃于是双厌
苦乐专研舍心以趣无想由物洎身以至
心想一切皆舍名圆穷舍道心虑灰凝即
无想定也以是感报生无想天寿五百劫
俱舍说初生此天未全无想经半劫始无
及报将𥁞复经半劫有想然后报谢资中
曰是人不了妄性体空乃执生灭以为劳
累厌此生灭永不生灭非真不生也但见
卷十七 第 598a 页
第六识不行如冰夹鱼不知微细生灭妄
谓涅槃。】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
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
名为四禅。」
【温陵曰四禅不为三灾所动名不动地然
彼器非真常情俱生灭虽非无为真境而
有为功用至此巳纯熟矣。】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
气俱时灭𥁞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
谓涅槃。】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
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
名为四禅。」
【温陵曰四禅不为三灾所动名不动地然
彼器非真常情俱生灭虽非无为真境而
有为功用至此巳纯熟矣。】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
气俱时灭𥁞苦乐双忘下无卜居故于舍心
卷十七 第 598b 页
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温陵曰第三果人断欲界九品修惑𥁞即
生此天不复欲界受生故曰不还亦名五
净居谓离欲净身所居也习气惑也与现
行皆灭故曰俱𥁞此指欲界无续生业也
苦乐双忘兼指四禅巳下无续业也故云
下无卜居此五天自四禅别立通名舍念
清净地故曰舍心同分资中曰俱舍云杂
修静虑有五品不同故生五净居杂修者
以有漏无漏间杂而修也静虑者定慧均
【温陵曰第三果人断欲界九品修惑𥁞即
生此天不复欲界受生故曰不还亦名五
净居谓离欲净身所居也习气惑也与现
行皆灭故曰俱𥁞此指欲界无续生业也
苦乐双忘兼指四禅巳下无续业也故云
下无卜居此五天自四禅别立通名舍念
清净地故曰舍心同分资中曰俱舍云杂
修静虑有五品不同故生五净居杂修者
以有漏无漏间杂而修也静虑者定慧均
卷十七 第 599a 页
等之谓也五品者下中上上胜上极也。】
「阿难苦乐两灭𨷖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
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温陵曰前于苦乐有舍有厌则心与境𨷖
不能无烦惟心境两释烦恼斯断盛热曰
烦微烦曰热上虽𨷖心不交疑若犹有交
地方灭粗相得无烦而已此复增胜心机
无对研交无地能灭缘影故得无热也。】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
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
「阿难苦乐两灭𨷖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
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温陵曰前于苦乐有舍有厌则心与境𨷖
不能无烦惟心境两释烦恼斯断盛热曰
烦微烦曰热上虽𨷖心不交疑若犹有交
地方灭粗相得无烦而已此复增胜心机
无对研交无地能灭缘影故得无热也。】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
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
卷十七 第 599b 页
一类名善现天。」
【资中曰尘象沉垢即定慧之障也定慧精
明融鍊自在故云陶铸无碍。】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
色究竟天。」
【吴兴曰究竟研穷之义也几者动之微也
研穷多念至于一念故曰究竟群几以杂
修五品初用多念无漏熏多念有漏乃至
最后用一念无漏熏一念有漏名上极品
故俱舍云成由一念杂是也穷色性性者
【资中曰尘象沉垢即定慧之障也定慧精
明融鍊自在故云陶铸无碍。】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
色究竟天。」
【吴兴曰究竟研穷之义也几者动之微也
研穷多念至于一念故曰究竟群几以杂
修五品初用多念无漏熏多念有漏乃至
最后用一念无漏熏一念有漏名上极品
故俱舍云成由一念杂是也穷色性性者
卷十七 第 600a 页
穷亦究竟变其文耳心既熏多至少色亦
穷粗至微粗细不同故曰性性入无边际
即色界与无色界二边之交际也俱舍云
从此向上无复所居此处最高名色究竟。】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
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
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温陵曰下天修有漏凡定此天修无漏圣
业粗细有异故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𥁞形累自此已
穷粗至微粗细不同故曰性性入无边际
即色界与无色界二边之交际也俱舍云
从此向上无复所居此处最高名色究竟。】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
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
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温陵曰下天修有漏凡定此天修无漏圣
业粗细有异故不能见。】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𥁞形累自此已
卷十七 第 600b 页
还名为色界。」
【孤山曰独行无交俱无情欲故未𥁞形累
尚有色质故。】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
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
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
心大阿罗汉。」
【温陵曰色究竟天居有色顶与无色邻名
色边际四禅皆依舍念修定此言舍心指
有顶因心也吴兴曰色究竟天第三果人
【孤山曰独行无交俱无情欲故未𥁞形累
尚有色质故。】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
种岐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
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
心大阿罗汉。」
【温陵曰色究竟天居有色顶与无色邻名
色边际四禅皆依舍念修定此言舍心指
有顶因心也吴兴曰色究竟天第三果人
卷十七 第 601a 页
根有利钝故分二路其利根者发无漏智
断𥁞修惑即出三界其钝根者复由定心
欣上厌下生无色界应知慧光圆通且约
𥁞无生智圆满而言入菩萨乘正约出三
界后胜进而说斯亦今经破定性之明文
也名为回心者圆师指同涅槃五人发心
之义今谓不尔彼是界外发心即入初住
此是界内回心方成四果安得五人为同
年邪。】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
断𥁞修惑即出三界其钝根者复由定心
欣上厌下生无色界应知慧光圆通且约
𥁞无生智圆满而言入菩萨乘正约出三
界后胜进而说斯亦今经破定性之明文
也名为回心者圆师指同涅槃五人发心
之义今谓不尔彼是界外发心即入初住
此是界内回心方成四果安得五人为同
年邪。】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
卷十七 第 601b 页
是一类名为空处。」
【温陵曰自此而下明无色界四天也无色
者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灭身
归无定性声闻所居或舍厌天人杂处其
类不一皆无色蕴也四天皆依偏空修进
初厌色依空二厌空依识三色空识等都
灭而依识性四依识性以灭穷研而不得
真灭是皆有为增上善果未出轮回不成
圣道者也今此初天厌巳形碍坚修空观
灭身归无即厌色依空者也名空处定故
【温陵曰自此而下明无色界四天也无色
者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灭身
归无定性声闻所居或舍厌天人杂处其
类不一皆无色蕴也四天皆依偏空修进
初厌色依空二厌空依识三色空识等都
灭而依识性四依识性以灭穷研而不得
真灭是皆有为增上善果未出轮回不成
圣道者也今此初天厌巳形碍坚修空观
灭身归无即厌色依空者也名空处定故
卷十七 第 602a 页
报生空处也长水曰舍心有二一者若于
有顶用无漏道断惑入空即乐定那含也
二者若于广果用有漏道伏惑入空即凡
夫外道也。】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
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温陵曰诸碍既销而无则不依于色无碍
之无亦灭则不依于空惟留阿赖末那即
厌空依识者也名识处定故报生识处赖
耶第八识末那第七识也而末那所缘色
有顶用无漏道断惑入空即乐定那含也
二者若于广果用有漏道伏惑入空即凡
夫外道也。】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
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温陵曰诸碍既销而无则不依于色无碍
之无亦灭则不依于空惟留阿赖末那即
厌空依识者也名识处定故报生识处赖
耶第八识末那第七识也而末那所缘色
卷十七 第 602b 页
空识三此位厌色空而依识则色空粗缘
巳无故惟全半分微细也。】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
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温陵曰前位虽亡空色而未灭识心此则
都灭故十方寂然迥无攸往以寂无攸往
故名无所有然此虽亡识心未亡识性今
之行人见性不深多滞于此虽能洞了色
空灰灭心虑逮无所有而终于识性幽幽
绵绵不能自脱生死窟穴实存乎此。】
巳无故惟全半分微细也。】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
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温陵曰前位虽亡空色而未灭识心此则
都灭故十方寂然迥无攸往以寂无攸往
故名无所有然此虽亡识心未亡识性今
之行人见性不深多滞于此虽能洞了色
空灰灭心虑逮无所有而终于识性幽幽
绵绵不能自脱生死窟穴实存乎此。】
卷十七 第 603a 页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𥁞中发宣𥁞性如
存不存若𥁞非𥁞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
想处。」
【温陵曰识性者识心幽本也不动者寂无
攸往也既能不动复研穷使灭然依识灭
之竟非真灭是强于无𥁞中发宣𥁞性所
以似存不存似𥁞不𥁞似存不存故非想
也似𥁞不𥁞又非非想也此又幽幽绵绵
至微之相也。】
「此等穷空不𥁞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
卷十七 第 603b 页
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
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吴兴曰此等穷空通指凡圣欣厌未𥁞故
云不𥁞空理纵是圣人修八圣种观亦有
四阴细惑未亡以未得灭受想定故从不
还天下明圣人有生此处者是钝根那含
耳言罗汉者约后为名也若从无想下明
外道有不生此处者谓穷空不归也外道
穷空凡有二种一穷至四禅以无想为极
二穷至无色以非想为极今既入无想则
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吴兴曰此等穷空通指凡圣欣厌未𥁞故
云不𥁞空理纵是圣人修八圣种观亦有
四阴细惑未亡以未得灭受想定故从不
还天下明圣人有生此处者是钝根那含
耳言罗汉者约后为名也若从无想下明
外道有不生此处者谓穷空不归也外道
穷空凡有二种一穷至四禅以无想为极
二穷至无色以非想为极今既入无想则
卷十七 第 604a 页
迷于有漏无闻四空故五百劫满自当轮
转有解此文作外道从无想天来者非也
请观不归二字归犹来也岂非无想穷空
不来乎高丽麻谷普幻师曰其那含天除
其利根回心罗汉其馀钝根贪寂定者修
空增胜入四空处其凡夫禅次第修者成
四禅后次从广果入四空处然则根本天
中第三广果能摄无想及五那含今云有
顶色边际者通指广果圣凡杂地也补注
曰观长水前解舍心有二及吴兴所解穷
转有解此文作外道从无想天来者非也
请观不归二字归犹来也岂非无想穷空
不来乎高丽麻谷普幻师曰其那含天除
其利根回心罗汉其馀钝根贪寂定者修
空增胜入四空处其凡夫禅次第修者成
四禅后次从广果入四空处然则根本天
中第三广果能摄无想及五那含今云有
顶色边际者通指广果圣凡杂地也补注
曰观长水前解舍心有二及吴兴所解穷
卷十七 第 604b 页
空不归等与麻谷之说略同今参而言之
钝根那含广果凡夫皆能趣入四空而外
道亦有入者惟除无想之外道耳。】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
荅荅𥁞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
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温陵曰通指欲色无色天也其众乃随业
感报未出轮回其王乃随行权应寄位升
进华严谓初地菩萨多作阎浮提王二地
轮王乃至六欲三梵天王是也此竖论巳
钝根那含广果凡夫皆能趣入四空而外
道亦有入者惟除无想之外道耳。】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
荅荅𥁞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
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温陵曰通指欲色无色天也其众乃随业
感报未出轮回其王乃随行权应寄位升
进华严谓初地菩萨多作阎浮提王二地
轮王乃至六欲三梵天王是也此竖论巳
卷十七 第 605a 页
终故通结指。】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𥁞定性现前无业果
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
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
特伽罗各从其类。」
【温陵曰身心灭𥁞者无色蕴及粗识也孤
山曰无业果色者显有定果色也补特伽
罗此云数取趣谓诸有情起惑造业随诸
趣受生也补注曰定果色者显扬论名定
自在所生色谓由胜定故于一切色皆得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𥁞定性现前无业果
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此皆不了妙觉明心
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
特伽罗各从其类。」
【温陵曰身心灭𥁞者无色蕴及粗识也孤
山曰无业果色者显有定果色也补特伽
罗此云数取趣谓诸有情起惑造业随诸
趣受生也补注曰定果色者显扬论名定
自在所生色谓由胜定故于一切色皆得
卷十七 第 605b 页
自在即以定变起五尘境也数取趣者能
取当来诸趣即中有也涅槃云中有五阴
非肉眼见天眼所见。】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
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
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
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
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
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
取当来诸趣即中有也涅槃云中有五阴
非肉眼见天眼所见。】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
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
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
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
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
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
卷十七 第 606a 页
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
气有畜生趣摄。」
【温陵曰修罗此云非天福力等天而无天
行为多瞋故也随业轻重而有四生之异
水穴即尾闾也吴兴曰俱舍四生颂但云
鬼通胎化二今卯生修罗鬼趣所摄则世
亲之言似未详矣问法华所列四种修罗
与今四种为同为异荅资中云同今谓彼
四只可摄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属其
类荆溪师云法华四种皆与帝释斗战一
气有畜生趣摄。」
【温陵曰修罗此云非天福力等天而无天
行为多瞋故也随业轻重而有四生之异
水穴即尾闾也吴兴曰俱舍四生颂但云
鬼通胎化二今卯生修罗鬼趣所摄则世
亲之言似未详矣问法华所列四种修罗
与今四种为同为异荅资中云同今谓彼
四只可摄在此四之中不可次第分属其
类荆溪师云法华四种皆与帝释斗战一
卷十七 第 606b 页
往观之但同今经第三类耳问此四修罗
既为四趣所摄应无别报同分之处耶荅
虽属四趣非无别报今云卜居邻于日月
等即同分之处也又长阿舍云南洲有金
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千由旬栏楯行
树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自来入
具言中是知此趣且取一分善报谓之人
天若论受苦实在人趣之下故正法念经
惟以鬼畜二种[(冰-水+〡)*ㄆ]之良由于此。】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
既为四趣所摄应无别报同分之处耶荅
虽属四趣非无别报今云卜居邻于日月
等即同分之处也又长阿舍云南洲有金
刚山中有修罗宫所治六千由旬栏楯行
树等然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自来入
具言中是知此趣且取一分善报谓之人
天若论受苦实在人趣之下故正法念经
惟以鬼畜二种[(冰-水+〡)*ㄆ]之良由于此。】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
卷十七 第 607a 页
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
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
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阿难此等众生
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
由随顺杀盗[媱]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
盗[媱]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
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
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媱]云何更随杀
盗[媱]事。」
【温陵曰前问妙心遍圆何有狱鬼人天等
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
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阿难此等众生
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
由随顺杀盗[媱]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
盗[媱]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
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
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媱]云何更随杀
盗[媱]事。」
【温陵曰前问妙心遍圆何有狱鬼人天等
卷十七 第 607b 页
道故此结示由杀盗[媱]三为根本有是业
则名鬼伦言必坠也无是业则名天趣言
必升也出生无杀盗[媱]即天趣也七趣举
二以善恶通摄也因有而坠因无而升故
曰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正定则妙性
常寂无复轮回矣有无二无言相倾业断
无二亦灭言分别情忘也业断情忘则三
种妄本名迹双泯矣故欲断妄轮须修正
定也孤山曰有无二无无生死之俗也无
二亦灭灭涅槃之直也尚无于善况随于
则名鬼伦言必坠也无是业则名天趣言
必升也出生无杀盗[媱]即天趣也七趣举
二以善恶通摄也因有而坠因无而升故
曰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正定则妙性
常寂无复轮回矣有无二无言相倾业断
无二亦灭言分别情忘也业断情忘则三
种妄本名迹双泯矣故欲断妄轮须修正
定也孤山曰有无二无无生死之俗也无
二亦灭灭涅槃之直也尚无于善况随于
卷十七 第 608a 页
恶亦应云尚无无二云何随二中道无著
其旨惟明补注曰有无相倾者鬼趣业𥁞
或修善而升天趣报表或转恶而坠此名
相倾起轮回性也。】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𡚶无因无可寻究。」
【温陵曰前问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
彼发业各各私受故此牒荅三业即杀盗
[媱]也。】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𥁞三惑纵
其旨惟明补注曰有无相倾者鬼趣业𥁞
或修善而升天趣报表或转恶而坠此名
相倾起轮回性也。】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𡚶无因无可寻究。」
【温陵曰前问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
彼发业各各私受故此牒荅三业即杀盗
[媱]也。】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𥁞三惑纵
卷十七 第 608b 页
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
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
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
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温陵曰杀盗[媱]为惑业之本故名三惑上
明诸趣戒备失错而终于劝断三业劝除
三惑乃戒备真要也下文即助道分中第
二科名详辨魔竟深防邪误也魔即魔罗
此云杀者亦云夺者能杀慧命夺善法开
之有五曰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鬼魔
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
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
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温陵曰杀盗[媱]为惑业之本故名三惑上
明诸趣戒备失错而终于劝断三业劝除
三惑乃戒备真要也下文即助道分中第
二科名详辨魔竟深防邪误也魔即魔罗
此云杀者亦云夺者能杀慧命夺善法开
之有五曰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鬼魔
卷十七 第 609a 页
合之惟阴魔天魔而巳阴魔即生死烦恼
依五阴而起者也天魔因修邪定好害正
道者也未发心者常与随顺则无冠敌惟
正修者违而不顺偏致恼害故须辨识也。】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
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
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
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
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
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
依五阴而起者也天魔因修邪定好害正
道者也未发心者常与随顺则无冠敌惟
正修者违而不顺偏致恼害故须辨识也。】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
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
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
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
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
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
卷十七 第 609b 页
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
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證圣
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
阿鼻狱汝应谛𦗟吾今为汝子细分别阿难
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𦗟慈
诲。」
【温陵曰前法既终当机无问故将罢法座
而又揽宝凡回金容无问自说者真止观
中微细魔事非一切智莫能辨识能隳宝
觉破法王家故须特告乃最后深慈也四
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證圣
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
阿鼻狱汝应谛𦗟吾今为汝子细分别阿难
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𦗟慈
诲。」
【温陵曰前法既终当机无问故将罢法座
而又揽宝凡回金容无问自说者真止观
中微细魔事非一切智莫能辨识能隳宝
觉破法王家故须特告乃最后深慈也四
卷十七 第 610a 页
禅无闻者比丘无多闻慧但勤小行得生
四禅便谓已證阿罗汉及乎天报将毕见
有生处遂谤佛妄说阿罗汉不受后有因
此坠堕乃邪误之咎也。】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
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
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
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
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
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
四禅便谓已證阿罗汉及乎天报将毕见
有生处遂谤佛妄说阿罗汉不受后有因
此坠堕乃邪误之咎也。】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
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
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
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
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
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
卷十七 第 610b 页
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
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温陵曰觉圆心体所谓真元由迷理背真
化迷立妄成有漏界为魔所依化迷者随
迷转变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𤼵又喻
片云以明世界虚幻微芒易以销殒也惟
真元之体本自廓然而虚空国土皆是迷
顽妄想安立若汝等一人发真不迷则无
安立者故自殒裂也此并下文皆叙魔所
起盖有漏空界为魔所依今若殒裂则魔
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温陵曰觉圆心体所谓真元由迷理背真
化迷立妄成有漏界为魔所依化迷者随
迷转变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𤼵又喻
片云以明世界虚幻微芒易以销殒也惟
真元之体本自廓然而虚空国土皆是迷
顽妄想安立若汝等一人发真不迷则无
安立者故自殒裂也此并下文皆叙魔所
起盖有漏空界为魔所依今若殒裂则魔
卷十七 第 611a 页
不安矣或曰有漏空界乃众生同感云何
一人而能销殒矧古今发真者众而空界
依然安在其销殒耶曰同业所感不离晦
昧发真返明故可消殒然众生不可𥁞世
界不可𥁞故虽一人发真而众复感结所
以依然使同业之人同能发真则山河器
界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而为净妙佛上矣
补注曰迷则转觉体为虚空悟则全虚空
是觉体故一人发真归元则一人所见虚
空悉皆消殒而为觉体矣即所谓心精通
一人而能销殒矧古今发真者众而空界
依然安在其销殒耶曰同业所感不离晦
昧发真返明故可消殒然众生不可𥁞世
界不可𥁞故虽一人发真而众复感结所
以依然使同业之人同能发真则山河器
界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而为净妙佛上矣
补注曰迷则转觉体为虚空悟则全虚空
是觉体故一人发真归元则一人所见虚
空悉皆消殒而为觉体矣即所谓心精通
卷十七 第 611b 页
䐇当处湛然彼之未见消殒者是其未能
发真归元也吴兴曰前微尘国土且约同
居而说究论归元振裂之义须通三土若
发偏真归小涅槃之元则同居振裂若发
圆真归大涅槃之元则方便实报振裂今
巳开小显大则真元之理无非寂光但有
相似分极之异耳。】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
阿罗汉心精通䐇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
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
发真归元也吴兴曰前微尘国土且约同
居而说究论归元振裂之义须通三土若
发偏真归小涅槃之元则同居振裂若发
圆真归大涅槃之元则方便实报振裂今
巳开小显大则真元之理无非寂光但有
相似分极之异耳。】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
阿罗汉心精通䐇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
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
卷十七 第 612a 页
拆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惟除漏𥁞恋此尘劳如
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
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温陵曰魔以晦昧为依今修禅饰定妙心
精明故能振裂魔界遂致恼害也凡夫天
魔王天也吴兴曰饰犹庄严也谓修禅定
功德庄严本有真三摩地以修饰故彼菩
萨罗汉所證心性通同䐇合此动魔之由
由三摩地将出其境故魔等宫殿自然崩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惟除漏𥁞恋此尘劳如
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
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温陵曰魔以晦昧为依今修禅饰定妙心
精明故能振裂魔界遂致恼害也凡夫天
魔王天也吴兴曰饰犹庄严也谓修禅定
功德庄严本有真三摩地以修饰故彼菩
萨罗汉所證心性通同䐇合此动魔之由
由三摩地将出其境故魔等宫殿自然崩
卷十七 第 612b 页
裂斯亦归元之前相也问大地无情水陆
异类何以同魔亦皆振慑荅三昧威神不
可思议如大树紧那罗王弦歌一动声震
大千须弥山王为之踊没况菩萨首楞严
力岂以情无情异而为责邪凡夫昏暗不
觉迁讹者此释伏疑也恐疑者曰魔及诸
天既见其相凡夫何事都不觉知故此释
云。】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
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
异类何以同魔亦皆振慑荅三昧威神不
可思议如大树紧那罗王弦歌一动声震
大千须弥山王为之踊没况菩萨首楞严
力岂以情无情异而为责邪凡夫昏暗不
觉迁讹者此释伏疑也恐疑者曰魔及诸
天既见其相凡夫何事都不觉知故此释
云。】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
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
卷十七 第 613a 页
坚冰暖气渐邻不日消殒徒恃神力但为其
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
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
柰汝何阴消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
破暗近自消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
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惟咒汝破佛律仪八
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
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
落无可哀救。」
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
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
柰汝何阴消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
破暗近自消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
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惟咒汝破佛律仪八
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
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
落无可哀救。」
卷十七 第 613b 页
【温陵曰五阴主人真心也阴消入明指发
真者登伽眇劣只毁戒体诸魔炽恶能隳
宝觉固宜深防也宰臣籍没喻几于觉位
而沦恶趣孤山曰以[媱]女比天魔人眇劣
也以一戒比全身事𦕈劣也举劣况胜勖
彼深防初果道共戒力自然无犯故云心
清净等籍没汉书云除其属籍是也。】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𥁞则
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
此处入三摩地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
卷十七 第 614a 页
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补注曰离念精明心未发光等色阴未破
之相也孤山谓在名字位中则似抑之太
低温陵谓得元明觉无生灭性则似升之
太高当依吴兴指属观行此盖禅那得力
之处尘劳暂息之时也定力虽尔而色阴
未破故如明目处幽暗阴以覆蔽为义区
局性真故名区宇。】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𥁞是
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
【补注曰离念精明心未发光等色阴未破
之相也孤山谓在名字位中则似抑之太
低温陵谓得元明觉无生灭性则似升之
太高当依吴兴指属观行此盖禅那得力
之处尘劳暂息之时也定力虽尔而色阴
未破故如明目处幽暗阴以覆蔽为义区
局性真故名区宇。】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𥁞是
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
卷十七 第 614b 页
其本。」
【温陵曰五阴𥁞相非灭身归无乃观力洞
照不为迷碍而已故譬若目明朗十方洞
开也色阴始因父母巳三妄伦交结故曰
坚固妄想为本五种妄本经末自释补注
曰前解五浊云劫浊依于色阴故今色𥁞
则能超之馀四例此。】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
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
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
【温陵曰五阴𥁞相非灭身归无乃观力洞
照不为迷碍而已故譬若目明朗十方洞
开也色阴始因父母巳三妄伦交结故曰
坚固妄想为本五种妄本经末自释补注
曰前解五浊云劫浊依于色阴故今色𥁞
则能超之馀四例此。】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
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
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
卷十七 第 615a 页
作圣解即受群邪。」
【温陵曰此中者定中也妙体本融由妄质
成碍故精穷妙明则四大不织而身能出
碍也然此特定力所逼使精妙流溢暂而
不常故非圣證孤山曰凡诸境发虽是善
相取著成邪任是恶相若不取著邪亦成
正以境随心转故。】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十七
【温陵曰此中者定中也妙体本融由妄质
成碍故精穷妙明则四大不织而身能出
碍也然此特定力所逼使精妙流溢暂而
不常故非圣證孤山曰凡诸境发虽是善
相取著成邪任是恶相若不取著邪亦成
正以境随心转故。】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十七
卷十七 第 61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