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第 381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九 绵九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
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
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
楞严经会解卷第九 绵九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
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
人终不能解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
卷九 第 381b 页
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
是多闻菩提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
哀悯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
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
语巳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
来无上开示。」
【温陵曰前第二义文云不见所结云何知
解故此牒之而请也孤山曰同体无明品
数至多又迷境不一故曰诸生灭去来常
在妄中故曰俱补注曰世之疟病隔日而
是多闻菩提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
哀悯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
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作是
语巳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
来无上开示。」
【温陵曰前第二义文云不见所结云何知
解故此牒之而请也孤山曰同体无明品
数至多又迷境不一故曰诸生灭去来常
在妄中故曰俱补注曰世之疟病隔日而
卷九 第 382a 页
发为其病根未除故尔喻有学声闻通惑
虽破而别惑病根未除也。】
「尔时世尊怜悯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
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
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
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
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祗陀林灌
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
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
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
虽破而别惑病根未除也。】
「尔时世尊怜悯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
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
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即时十方普佛世
界六种震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
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祗陀林灌
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于是阿难及诸
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
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
卷九 第 382b 页
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
上菩提令汝速證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
六根更无他物。」
【温陵曰先摩其顶者表无上开示也六震
者动起踊吼震击表破六根妄结也诸佛
顶光灌释迦顶者示同发明无上顶法异
口同告者示诸佛脱生死證菩提皆由斯
要也俱生即根本无明也生死妙常同因
六根者知见立知故轮生死知见无见即
證妙常如下所明。】
上菩提令汝速證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
六根更无他物。」
【温陵曰先摩其顶者表无上开示也六震
者动起踊吼震击表破六根妄结也诸佛
顶光灌释迦顶者示同发明无上顶法异
口同告者示诸佛脱生死證菩提皆由斯
要也俱生即根本无明也生死妙常同因
六根者知见立知故轮生死知见无见即
證妙常如下所明。】
卷九 第 383a 页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
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
他物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
妄犹如空华。」
【吴兴曰根尘识三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
真如性故曰同源凡夫迷真故缚圣人悟
真故脱迷悟虽殊始终理一故曰无二同
源必兼识性虚妄必具根尘文绮互也。】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
芦。」
卷九 第 383b 页
【吴兴曰尘相通指六境知见略示二根根
境对论摄十二处斯皆两法相涉内无实
性故喻若交芦有以根境识三释此喻者
非也而不知经语巧妙从宽至狭上摄界
义故三此摄处义故二下文又略其境单
言其根故言知见立知等。】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
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孤山曰上言立知而略见下言无见而略
知经文互影也执知见实有名立知见此
卷九 第 384a 页
即妄心是生死轮回之本故云即无明本
达知见无性名无知见此即真心安乐妙
常故云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是则惟一真
心更无别法故曰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又
解知见立知是迷真知见立缘尘等妄知
见故即无明知见无见是达真知见无缘
尘等妄知见故即涅槃故前文云入佛知
见也佛知见外更无别法故不容他物前
释约常心即寂一切皆泯后释约常心即
照有真知见故兹两释并符佛旨补注曰
达知见无性名无知见此即真心安乐妙
常故云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是则惟一真
心更无别法故曰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又
解知见立知是迷真知见立缘尘等妄知
见故即无明知见无见是达真知见无缘
尘等妄知见故即涅槃故前文云入佛知
见也佛知见外更无别法故不容他物前
释约常心即寂一切皆泯后释约常心即
照有真知见故兹两释并符佛旨补注曰
卷九 第 384b 页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者由上诸佛告阿难
言轮生死證妙常惟汝六根更非他物阿
难于此有疑举以问佛佛乃兼引根尘识
三映带辨释而复结以知见立知等语知
见二字通摄六根言为无明为涅槃无非
六根而巳岂更容他物哉此盖释阿难之
疑而證诸佛之言也又阿难前云若不知
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又云今
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故如来荅以
知见立知即是结也即是所结之元也知
言轮生死證妙常惟汝六根更非他物阿
难于此有疑举以问佛佛乃兼引根尘识
三映带辨释而复结以知见立知等语知
见二字通摄六根言为无明为涅槃无非
六根而巳岂更容他物哉此盖释阿难之
疑而證诸佛之言也又阿难前云若不知
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又云今
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故如来荅以
知见立知即是结也即是所结之元也知
卷九 第 385a 页
见无见即名解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吴兴曰真性即根尘之源也有为即缚脱
之相也若真性在迷能生九界根尘之相
名之为缚若真性出缠能起十界根尘之
用号之为脱此缚与脱皆即真而俗故曰
有为亦即俗而真故曰空也缘生故如幻
释成有空义也有为之法皆从缘生凡夫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真性有为空
缘生故如幻
无为无起灭
不实如空华」
【吴兴曰真性即根尘之源也有为即缚脱
之相也若真性在迷能生九界根尘之相
名之为缚若真性出缠能起十界根尘之
用号之为脱此缚与脱皆即真而俗故曰
有为亦即俗而真故曰空也缘生故如幻
释成有空义也有为之法皆从缘生凡夫
卷九 第 385b 页
以惑业为缘圣人以机感为缘二缘所生
俱是假名故云如幻此颂根尘同缘缚脱
无二也无为下颂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上
言如幻助成空义耳今云空华正显虚妄
也且识性是有为起灭之法真性反此故
曰无为无起灭既云虚妄即是不实故喻
如空华旧以前二句破有为后二句破无
为出掌珍论。】
「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俱是假名故云如幻此颂根尘同缘缚脱
无二也无为下颂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上
言如幻助成空义耳今云空华正显虚妄
也且识性是有为起灭之法真性反此故
曰无为无起灭既云虚妄即是不实故喻
如空华旧以前二句破有为后二句破无
为出掌珍论。】
「 言妄显诸真
妄真同二妄
犹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
卷九 第 386a 页
【吴兴曰前长行但破于妄今复恐舍妄取
真故重遣之孤山曰诸之也语助耳言根
尘虚妄则显涅槃真实对妄说真待对不
绝真亦成妄故云二妄龙𣗳云若法为待
成是法还成待犹非能遣也真非真所遣
也非真即妄见即是根所见即境对妄说
真犹皆遣荡云何更有妄中根境乎中间
谓根境二法体中无性此颂相见无性同
于交芦。】
「 结解同所因
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
卷九 第 386b 页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吴兴曰欲明解结泛举所因所因者六根
也前诸佛同告云汝欲识知生死结根乃
至速證安乐解脱惟汝六根更非他物正
同此义孤山曰汝观下重牒前喻令审观
也言空则芦有外相言有则芦中本空以
喻根境妄执似有其体元空迷晦下颂知
见立知及知见无见等。】
「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迷晦即无明
发明便解脱」
【吴兴曰欲明解结泛举所因所因者六根
也前诸佛同告云汝欲识知生死结根乃
至速證安乐解脱惟汝六根更非他物正
同此义孤山曰汝观下重牒前喻令审观
也言空则芦有外相言有则芦中本空以
喻根境妄执似有其体元空迷晦下颂知
见立知及知见无见等。】
「 解结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选择圆通
入流成正觉」
卷九 第 387a 页
【温陵曰蹑前结解之义起后圆通之文也
六解则根拔一亡则湛圆选得圆根则入
圣流證圣果矣。】
「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温陵曰陀那下颂根结初起之由也陀那
此翻执持执持种子发起现行即第八梨
耶含藏种子为习气积生识浪为暴流湛
由是分结由是起也此识依真如合生灭
杂乎真妄之间故曰真非真也若以为真
卷九 第 387b 页
恐迷妄习而自误以为非真恐迷自性而
外求故权小教中皆不开演也深密经曰
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
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外道所执
神我即此识也。】
「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温陵曰颂解结入圆之要也一切诸法惟
心所现而于中取著妄成根结是自心取
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
外求故权小教中皆不开演也深密经曰
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我于
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外道所执
神我即此识也。】
「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温陵曰颂解结入圆之要也一切诸法惟
心所现而于中取著妄成根结是自心取
自心非幻成幻法也由妄取故有幻非幻
卷九 第 388a 页
若不妄取非幻亦无非幻尚无幻法何有
幻法不立则根尘顿净圆通现前矣。】
「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温陵曰此结颂也此之法门于净不著于
染不污名妙莲华根境结惑拟之则销名
金刚王觉即为无为亡情绝解名如幻正
受依此脩进一弹指间可超无学而入圆
位也阿毗达磨云无比法十方如来迥出
幻法不立则根尘顿净圆通现前矣。】
「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温陵曰此结颂也此之法门于净不著于
染不污名妙莲华根境结惑拟之则销名
金刚王觉即为无为亡情绝解名如幻正
受依此脩进一弹指间可超无学而入圆
位也阿毗达磨云无比法十方如来迥出
卷九 第 388b 页
生死速證寂常莫不由斯故曰十方薄伽
梵一路涅槃门薄伽尊号具六义谓自在
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孤山曰弹指超
无学显三止之功也若入地住则超小乘
阿罗汉位纵入相似亦超无学以同除四
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又纵在
观行亦超无学如太子处胎贵压群臣频
伽在鷇声逾众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祗
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
梵一路涅槃门薄伽尊号具六义谓自在
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孤山曰弹指超
无学显三止之功也若入地住则超小乘
阿罗汉位纵入相似亦超无学以同除四
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又纵在
观行亦超无学如太子处胎贵压群臣频
伽在鷇声逾众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祗
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
卷九 第 389a 页
曾有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
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
舒结伦次惟垂大悲再悯斯会及与将来施
以法音洗涤沉垢。」
【吴兴曰祗夜云应颂又云重颂即颂上长
行也伽陀云讽颂亦略云偈不因长行但
讽美而颂之二颂合明故云杂糅精莹此
指能诠也妙理清彻此谓所诠也温陵曰
无遮大悲言其博济也性净妙常真实法
句则真妄两忘称性之谈也沉垢微细结
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
舒结伦次惟垂大悲再悯斯会及与将来施
以法音洗涤沉垢。」
【吴兴曰祗夜云应颂又云重颂即颂上长
行也伽陀云讽颂亦略云偈不因长行但
讽美而颂之二颂合明故云杂糅精莹此
指能诠也妙理清彻此谓所诠也温陵曰
无遮大悲言其博济也性净妙常真实法
句则真妄两忘称性之谈也沉垢微细结
卷九 第 389b 页
惑也长水曰由前偈云解结因次第六解
一亦亡故此疑之。】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
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
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
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
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
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
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
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
一亦亡故此疑之。】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
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
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
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
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
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
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
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
卷九 第 390a 页
佛此名为结。」
【温陵曰涅槃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
波罗云时分即夜摩天也补注曰由阿难
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故如来示一巾
成六结令悟六解则一亡示绾结之有次
第令悟舒结之有伦次也。】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
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
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
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
【温陵曰涅槃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
波罗云时分即夜摩天也补注曰由阿难
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故如来示一巾
成六结令悟六解则一亡示绾结之有次
第令悟舒结之有伦次也。】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
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
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
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
卷九 第 390b 页
名百结何况此巾秖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
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
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
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
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
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
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
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
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
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
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
结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
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
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
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
不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
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
言如是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
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
卷九 第 391a 页
中生毕境异。」
【吴兴曰同谓一真之性理本无差譬巾之
体也异谓六根之精事用有别如巾之结
也补注曰此谓六结若存则伦次不容杂
乱下言六结若解则一六俱亡。】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
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
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
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
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吴兴曰同谓一真之性理本无差譬巾之
体也异谓六根之精事用有别如巾之结
也补注曰此谓六结若存则伦次不容杂
乱下言六结若解则一六俱亡。】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
云何得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
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
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佛
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
卷九 第 391b 页
【温陵曰不成谓是非锋起不成一体也愿
乐一成莫非解除结惑不生则同异圆泯
故曰尚不名一六云何成吴兴曰六根之
精元是一真之性以随缘故在眼曰见精
在耳曰𦗟精等此皆如第二月捏所成故
若能随根脱粘内伏六既融一一亦斯亡
如解结巳巾亦无用。】
「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
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
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
卷九 第 392a 页
劳颠倒华相。」
【吴兴曰知见发妄此属能见之相劳见发
尘即对所见之境惟妄与劳五住备矣如
劳目精下双喻其义一切世间下示尘劳
之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
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
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
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
【吴兴曰知见发妄此属能见之相劳见发
尘即对所见之境惟妄与劳五住备矣如
劳目精下双喻其义一切世间下示尘劳
之相。】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
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不也世
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
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阿难白佛言世
卷九 第 392b 页
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
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吴兴曰左右牵掣俱不能解喻观二边皆
不能破根本无明凡夫外道以断常为二
边二乘菩萨以空有为二边虽曰伏断犹
存巾结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者知见立知
即名为结观知中道是谓结心结不离巾
解之则一知不异道亡之则中补注曰上
心性狂乱等示其根结之由展转虚妄此
掣巾等示其解结之方也。】
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吴兴曰左右牵掣俱不能解喻观二边皆
不能破根本无明凡夫外道以断常为二
边二乘菩萨以空有为二边虽曰伏断犹
存巾结若欲除结当于结心者知见立知
即名为结观知中道是谓结心结不离巾
解之则一知不异道亡之则中补注曰上
心性狂乱等示其根结之由展转虚妄此
掣巾等示其解结之方也。】
卷九 第 393a 页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
相。」
【吴兴曰既令解结当于结心欲使选根而
修圆行故示佛法从因缘生反显若无因
缘佛法无由而生也如前文云譬如琴瑟
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则圆修
定慧是今因缘若三藏中事六度等皆是
世间和合粗相。】
「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
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
卷九 第 393b 页
种种松直𣗥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
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
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孤山曰世谓六凡出世谓四圣知此十界
皆因于心随无明之染缘则出九界随教
行之净缘则出佛界故法华云佛种从缘
起涅槃云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
三菩提灯吴兴曰佛有权实二智实智冥
理权智鉴物发明世出世法乃至知其种
种元由者皆权智所鉴也既于情无情照
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
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孤山曰世谓六凡出世谓四圣知此十界
皆因于心随无明之染缘则出九界随教
行之净缘则出佛界故法华云佛种从缘
起涅槃云亦有因缘因灭无明则得炽然
三菩提灯吴兴曰佛有权实二智实智冥
理权智鉴物发明世出世法乃至知其种
种元由者皆权智所鉴也既于情无情照
卷九 第 394a 页
了不昧显今所说解结之法及选根之义
悉是鉴物宜然固无差谬矣长水曰选择
六根者前文云若能于此悟圆通根与不
圆根日劫相倍故令选择。】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
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
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
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吴兴曰绾巾成结虽有次第粘湛成根必
无伦绪故不可以喻而难于法也盖言见
悉是鉴物宜然固无差谬矣长水曰选择
六根者前文云若能于此悟圆通根与不
圆根日劫相倍故令选择。】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
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
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
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吴兴曰绾巾成结虽有次第粘湛成根必
无伦绪故不可以喻而难于法也盖言见
卷九 第 394b 页
闻觉知六用差别如次第绾生也选择六
根随于一根发观如次第而解也悫师云
意明六根不可齐观但依一根入證自然
销六斯会经意焉。】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入
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吴兴曰小乘析观乃是作意先破人执次
破法执然后会入空平等理大乘体观人
法无殊空非前后今言此根初解先得人
根随于一根发观如次第而解也悫师云
意明六根不可齐观但依一根入證自然
销六斯会经意焉。】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入
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吴兴曰小乘析观乃是作意先破人执次
破法执然后会入空平等理大乘体观人
法无殊空非前后今言此根初解先得人
卷九 第 395a 页
空者亦犹前文如澄浊水沙土自沉盖任
运而然也沇师以天台别教释之孤山斥
云其失非小应知人空是破五阴假名即
见惑也法空是破五阴实法即思惑也乃
至破涅槃净法即无明也俱空不生即平
等空所空既尽能空亦灭如前火木然诸
薪巳亦复自然如是三空皆以中道而为
观体苟非此者何异解巾左右牵掣乎。】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
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
运而然也沇师以天台别教释之孤山斥
云其失非小应知人空是破五阴假名即
见惑也法空是破五阴实法即思惑也乃
至破涅槃净法即无明也俱空不生即平
等空所空既尽能空亦灭如前火木然诸
薪巳亦复自然如是三空皆以中道而为
观体苟非此者何异解巾左右牵掣乎。】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
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
卷九 第 395b 页
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
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
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
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
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巳五体投地退藏密机
冀佛冥授。」
【温陵曰慧觉圆通存乎一心巳蒙开示故
身心皎然圆通本根冥乎万法犹未通达
故冀佛冥授也密言即发明慧觉之言
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
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
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
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
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巳五体投地退藏密机
冀佛冥授。」
【温陵曰慧觉圆通存乎一心巳蒙开示故
身心皎然圆通本根冥乎万法犹未通达
故冀佛冥授也密言即发明慧觉之言
卷九 第 396a 页
秘严即圆通本根秘要也慧觉圆通我固
有之故虽因密言还同本悟若不开秘严
则与未闻无异故别求开示也二十五圣
于根尘七大各悟圆通是知本根冥乎万
法也佛不显说而因众敷陈是谓冥授也
退藏密机即息虑凝心也。】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无漏大
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
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
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有之故虽因密言还同本悟若不开秘严
则与未闻无异故别求开示也二十五圣
于根尘七大各悟圆通是知本根冥乎万
法也佛不显说而因众敷陈是谓冥授也
退藏密机即息虑凝心也。】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无漏大
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
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
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卷九 第 396b 页
【孤山曰此下二十五圣观十八界及以七
大乃是开合之殊耳识大则合于六识根
大则合于六根馀之五大则总[(冰-水+〡)*ㄆ]六境以
六境之体不出地水火风及空故也但言
十八则巳摄七故前文云十方如来于十
八界一一脩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又此
十八只是六根以各开根境识三故是则
言六其义亦周故前文云令汝生死轮转
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
卷九 第 397a 页
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
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
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
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音声为上。」
【孤山曰妙音密圆者密悟圆理也或曰涅
槃说身因而皆小圣净名入不二则俱大
士惟兹二十五圣大小相参而云方便多
门归元不二且陈那身子近悟偏空普贤
弥勒久證圆理久近两异偏圆二殊安得
圆通其归一揆对曰涅槃叙昔则小无大
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
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
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音声为上。」
【孤山曰妙音密圆者密悟圆理也或曰涅
槃说身因而皆小圣净名入不二则俱大
士惟兹二十五圣大小相参而云方便多
门归元不二且陈那身子近悟偏空普贤
弥勒久證圆理久近两异偏圆二殊安得
圆通其归一揆对曰涅槃叙昔则小无大
卷九 第 397b 页
分净名方等则大隔小乘其谈所證岂得
相混至若今经二乘作佛与法华同涂阐
提有性将涅槃共辙教巳开显偏即圆融
故使鹿苑之所證同成一乘之顿理均乎
普贤谅无惭德此约实行声闻也若乃内
秘大道外现小乘则鹿苑以来何尝非大
既经发迹一揆何疑此约权行声闻也悟
理既同谁拘远近以此观之则大小相参
之说怡然理顺远近偏圆之惑涣然冰释
吴兴曰夫开权显实之说惟诸佛秘要之
相混至若今经二乘作佛与法华同涂阐
提有性将涅槃共辙教巳开显偏即圆融
故使鹿苑之所證同成一乘之顿理均乎
普贤谅无惭德此约实行声闻也若乃内
秘大道外现小乘则鹿苑以来何尝非大
既经发迹一揆何疑此约权行声闻也悟
理既同谁拘远近以此观之则大小相参
之说怡然理顺远近偏圆之惑涣然冰释
吴兴曰夫开权显实之说惟诸佛秘要之
卷九 第 398a 页
事非诸菩萨罗汉所能显示其犹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非诸侯之事今佛所问最初
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者且欲诸圣各
述本根权实之道耳在昔方便未会真实
诸声闻人言与菩萨同入法性孰不自谓
悟入圆通如陈那等虽曰妙音密圆但是
闻生灭四谛微密圆悟未可混同如来藏
理故中阿含云我至波罗柰击妙甘露鼓
又云如来说法初中后妙岂彼妙名便同
法华之妙乎只如下文说缘觉声闻云胜
伐自天子出非诸侯之事今佛所问最初
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者且欲诸圣各
述本根权实之道耳在昔方便未会真实
诸声闻人言与菩萨同入法性孰不自谓
悟入圆通如陈那等虽曰妙音密圆但是
闻生灭四谛微密圆悟未可混同如来藏
理故中阿含云我至波罗柰击妙甘露鼓
又云如来说法初中后妙岂彼妙名便同
法华之妙乎只如下文说缘觉声闻云胜
卷九 第 398b 页
妙现圆及胜性现圆又说大梵善见身心
妙圆及妙见圆澄岂此妙圆亦同圆觉妙
明之性乎应知如来先令诸圣次第说竟
后告文殊言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
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脩习真
实圆通彼等脩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斯
则开权会实之正文也文殊偈云圣性无
不通顺逆皆方便盖演如来之旨也主伴
相济雅合其宜又若陈那等本大迹小鹿
苑所證不亦小乎岂显本后翻令渐初密
妙圆及妙见圆澄岂此妙圆亦同圆觉妙
明之性乎应知如来先令诸圣次第说竟
后告文殊言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
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脩习真
实圆通彼等脩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斯
则开权会实之正文也文殊偈云圣性无
不通顺逆皆方便盖演如来之旨也主伴
相济雅合其宜又若陈那等本大迹小鹿
苑所證不亦小乎岂显本后翻令渐初密
卷九 第 399a 页
悟圆理天台化仪四教龙𣗳二种法轮显
露秘密俱无此说吾宗义学请熟思之。】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
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
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
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
如我所證色因为上。」
【温陵曰优波尼沙陀此翻近少亦云尘性
谓微尘是色之少分也因尘悟解故得此
露秘密俱无此说吾宗义学请熟思之。】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
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
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
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
如我所證色因为上。」
【温陵曰优波尼沙陀此翻近少亦云尘性
谓微尘是色之少分也因尘悟解故得此
卷九 第 399b 页
名昔多贪欲佛令作不净观长水曰因观
色尘本如来藏故曰悟诸色性吴兴曰不
然既云观佛最初成道正是小乘无漏行
法言悟诸色性者斯乃声闻悟性念处也
南岳师云观五阴理性名性念处故杂心
论偈云是身不净相真实性常定诸受及
心法亦复如是说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
于虚空者由多贪欲脩对治法成就九想
发真破惑即坏法罗汉也九想成时得慧
解脱于诸色相发明无漏故云妙色密圆。】
色尘本如来藏故曰悟诸色性吴兴曰不
然既云观佛最初成道正是小乘无漏行
法言悟诸色性者斯乃声闻悟性念处也
南岳师云观五阴理性名性念处故杂心
论偈云是身不净相真实性常定诸受及
心法亦复如是说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
于虚空者由多贪欲脩对治法成就九想
发真破惑即坏法罗汉也九想成时得慧
解脱于诸色相发明无漏故云妙色密圆。】
卷九 第 400a 页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
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
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
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
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
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
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證香严为上。」
【槜李曰宴安息也晦冥寂也清静之室谓
之清斋资中曰非木等者观性空也吴兴
曰凡言性空必推四性今当以木为自烟
卷九 第 400b 页
火为他和合为共空为无因此似衍门观
幻有即空之相下诸声闻亦多是小乘观
实有灭空之义小衍虽殊所證圆通同一
真谛耳若诸菩萨所悟须约中道第一义
谛言之应有历别圆融之异经虽隐略理
合该通如净名室内三十二大士说入不
二之法门天台所解亦分圆别岂以不二
混同诸入乎先云香严童子则从菩萨受
称复云得阿罗汉盖叙昔日所證如下文
月光童子初得小果后于佛所得童真名
幻有即空之相下诸声闻亦多是小乘观
实有灭空之义小衍虽殊所證圆通同一
真谛耳若诸菩萨所悟须约中道第一义
谛言之应有历别圆融之异经虽隐略理
合该通如净名室内三十二大士说入不
二之法门天台所解亦分圆别岂以不二
混同诸入乎先云香严童子则从菩萨受
称复云得阿罗汉盖叙昔日所證如下文
月光童子初得小果后于佛所得童真名
卷九 第 401a 页
预菩萨会以彼验此名实可知。】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
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
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
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
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
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
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
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
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
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
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
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
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
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
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
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
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
卷九 第 401b 页
我所證味因为上。」
【孤山曰苦酢等六味也众味共成名和合
味直尔采用名俱生味脩鍊炮炙名变异
味吴兴曰由事佛故必闻正法即于味性
了生无生空有谓味尘也身心谓舌识也
以味从合中知故相对言之味非空故非
离身心味非有故非即身心中道之性于
是乎显。】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
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
【孤山曰苦酢等六味也众味共成名和合
味直尔采用名俱生味脩鍊炮炙名变异
味吴兴曰由事佛故必闻正法即于味性
了生无生空有谓味尘也身心谓舌识也
以味从合中知故相对言之味非空故非
离身心味非有故非即身心中道之性于
是乎显。】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
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
卷九 第 402a 页
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
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
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
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
所證触因为上。」
【孤山曰跋陀婆罗此云贤守亦云贤护自
守护贤德亦守护众生资中曰准法华经
有二万亿威音王佛前后出世最初佛像
法中此跋陀等为增上慢毁常不轻故千
劫堕阿鼻狱罪毕值后佛出家吴兴曰水
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
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
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
所證触因为上。」
【孤山曰跋陀婆罗此云贤守亦云贤护自
守护贤德亦守护众生资中曰准法华经
有二万亿威音王佛前后出世最初佛像
法中此跋陀等为增上慢毁常不轻故千
劫堕阿鼻狱罪毕值后佛出家吴兴曰水
卷九 第 402b 页
因谓所触之因也尘体即能触之缘也尘
既无染体亦常净能所如幻二边俱空故
中间觉触之心安然契性矣泐潭曰触具
三和今翻为三德秘藏故名妙触宣明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九
既无染体亦常净能所如幻二边俱空故
中间觉触之心安然契性矣泐潭曰触具
三和今翻为三德秘藏故名妙触宣明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九
卷九 第 40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