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241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四       绵四

「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
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毗迦
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
遍满十方有何差别。」

【吴兴曰觉谓菩提缘即色空闻见等如前文
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温陵曰觉
缘即觉性遍缘无乎不在者也然黄发之流
亦说真我遍界及所立冥谛谓真性冥冥体
卷四 第 241b 页
非生灭则与佛说何异盖外道不见性真
但依赖耶妄计混滥真说故此问难冀佛
甄别也外道通称梵志投灰苦行外道也。】

「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
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我今
观此觉性自然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
倒似非因缘与彼自然云何开示不入群邪
获真实心妙觉明性。」

【真际曰楞伽山名此云不可往惟得通者
能到温陵曰先引佛说起疑也楞伽会上
卷四 第 242a 页
为大慧菩萨说因缘义以破外道自然之
执非彼境界者非同外道所见也楞伽虽
说因缘破彼妄执今观觉性有真自然体
远离倒妄则似非因缘矣吴兴曰向云我
今观此觉性自然今云与彼自然云何开
示盖言今之自然似非昔之因缘则与外
道自然云何分别邪。】

「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
犹未悟惑为自然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
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此
卷四 第 242b 页
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
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
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
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温陵曰释非自然也自然谓自体本然也
自体本然则不随境变今皆随变非自然
矣。】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
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
性。」
卷四 第 243a 页

【孤山曰始疑妙性同外自然既闻逐破则
谓如佛昔说正因缘义但未知妙性云何
符合耳。】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
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
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
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
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
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
卷四 第 243b 页
于空塞。」

【温陵曰释非因缘也假物为因循物为缘
既无定趣非因缘矣真际曰因亲缘疏故
分二门。】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
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
切法。」

【温陵曰叠拂遍计真是精觉也因缘自然
是非等相皆是妄情遍计分别精觉妙明
本无是事故曰离一切相遍计既离则圆
卷四 第 244a 页
成实体触处现前故曰即一切法祖师所
谓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又云是非已去了
是非里荐取此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之意
也吴兴曰非因缘下不言非不因缘者以
此中正破因缘故且置之无非不非无是
非是者此显觉性本无非与不非亦无是
与非是上句谓因缘下句谓自然离则显
真非俗即乃触境惟心亡然存然不可得
而名焉。】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
卷四 第 244b 页
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秪益自劳虚空
云何随汝执捉。」

【温陵曰结上文而责滞情也精觉不可措
心如虚空不可措手。】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
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
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
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

【温陵曰缘生之法因空而有因明而显因
心而知因眼而见是乃世间名相于第一
卷四 第 245a 页
义皆为戏论。】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
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
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
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
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
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
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
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
见云何不见。」
卷四 第 245b 页

【吴兴曰若必见暗等与初卷盲人睹暗见
性是同所破有异前显见性是心且破眼
根能见今显见性非明广破因缘能见破
缘既广显性实深由是下文谈见见非见。】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
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
之时见非是塞。」

【补注曰此明离缘之见即见精也向于八
还文中且指见精为不还者今于下文则
遣之矣。】
卷四 第 246a 页

「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
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
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
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温陵曰四义成就等结上起下也吴兴曰
准前文云见明之时见非是明等皆以能
见见于所见能非是所也例今见见之时
义亦如是即以前之能见复为今之所见
盖言真见见于见精之时真既无妄故曰
见非是见也问见精属妄何以真见复见
卷四 第 246b 页
于妄乎荅夫见精者映色之性也见虽属
妄其性元真当知见见之时无别所见只
是见于见中之性耳然则若未见性性在
见中同名见精若能见性性脱于见方名
见见补注曰今图简便易晓且借见精作
一眚字配成四句云见眚之时见非是眚
见犹离眚眚不能及上二句与后经觉所
觉眚觉非眚中同义下二句义连云何复
说等文盖谓真见尚离于见精故见精有
所不能及何况因缘自然和合等说而能
卷四 第 247a 页
及之哉汝等下责而勉之之辞也清净实
相即真见也又即前之精觉妙明也前举
精觉妙明既已尽拂因缘自然之计且以
戏论分别如手摩空等语责之矣而阿难
滞情未解再引世尊常说因缘以为问难
由是重拂因缘发明真见乃复责而勉之
可谓详且明矣然阿难终于慧目未开觉
心未净故又起后章之问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
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
卷四 第 247b 页
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
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
泪顶礼承受圣旨尔时世尊怜悯阿难及诸
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
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
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𦗟吾当为汝分
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

【孤山曰陀罗尼此云总持即慧性也三摩
提此云正受即定性也定慧均平故云妙
修行是趣果之要故喻以道路奢摩他三
卷四 第 248a 页
止也微密观照三观也经家所叙则先慧
而后定如来所告则先定而后慧用显圆
融止观体无二也吴兴曰阿难所迷心境
转细如来所示观照愈深故曰微密。】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
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
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温陵曰二倒见妄即同别二见也由此见
妄循造妄业故云当处发生随业受报人
天诸趣故云当业轮转补注曰别业者一
卷四 第 248b 页
人妄见也同分者多人妄见也故后文先
引别业且喻阿难一人眼根之妄次连同
分广喻十方众生根身器界同一妄耳。】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
眚夜间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

【孤山曰目喻本具真智灯喻本具真理赤
眚喻妄心圆影喻妄境境谓五阴故云五
色重叠。】

「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
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
卷四 第 249a 页
而此圆影惟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巳成色则
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

【补注曰五色圆影既非灯色又非见色惟
彼见者目眚所成喻五阴妄境皆是众生
妄心所成也惟眚之观谓独有眚者见之
也名为何等谓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
眚人见圆影者不得名为见矣色即影也。】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
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
眚人目见圆影。」
卷四 第 249b 页

【温陵曰上即灯见既无实体此离灯见又
无定处足知其妄矣。】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
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
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
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
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
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补注曰前分两节难破圆影一即灯见二
离灯见至此牒结以显其妄也第二月等
卷四 第 250a 页
又复以喻明喻重叠结显使知妄本无体
不应穷诘也孤山曰色实在灯理体本真
也见病为影妄心成境也影见俱眚心境
皆妄也见眚非病谓有智眚人知因目眚
终不执言圆影实有故虽有眚不为见病
也譬圆初心无明虽在而达无明本自不
有则无妄境可得也吴兴曰详夫目眚见
灯之喻诸师并用法相配之未必然也今
一往且顺圆师所解应知如来举此推破
性执者正欲引例阿难目观山河等皆是
卷四 第 250b 页
妄见义在下文其昭昭矣是形非形离见
非见上句双是形与非形下句双离见与
非见文略而互显也是灯是见谓圆影由
灯见而有即因缘义也非灯非见谓圆影
离灯见而有即自然义也前文巳破此重
责之故曰今欲名谁等。】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
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
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馀小洲在诸海中其
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
卷四 第 251a 页
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惟
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
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
至晕适佩玦慧孛飞流负耳虹蜺种种恶相
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温陵曰不祥气现惟灾地见之乃同业妄
感彼无灾地不闻不见晕适佩玦日月之
灾象也慧孛飞流星辰之灾象也负耳虹
蜺阴阳之灾象也恶气环日曰晕日食曰
适所谓适见于日月之灾也佩玦谓妖气
卷四 第 251b 页
近日如环佩之状星芒偏指曰彗如彗帚
也芒气四出曰孛孛孛然也绝迹而去曰
飞光迹相连曰流阴阳之气或背日如负
旁日如耳或明而为虹暗而为蜺。】

「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
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
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
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

【温陵曰圆影无实则似境而巳乃见劳目
眚所成非灯色所造也。】
卷四 第 252a 页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
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
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
眚。」

【吴兴曰无始见病如目眚也以法言之则
阿赖耶识能见相分以惑言之正属无明
补注曰以眼根及山河等境俱例圆影然
则所指见病即无明也无明即觉明也上
举圆影无实乃目眚所成例今根境无实
乃无始无明所成见与见缘下牒显而详
卷四 第 252b 页
释也见即根见缘即境此根与境虽似现
前实有而元非实有元我觉明见所缘眚
之所成耳见所缘三字释成觉明也此一
见字即能见分谓此觉明能见其所缘者
即眚也觉见即眚等谓有觉有见即为眚
病惟吾本觉明心能觉诸缘者非眚也盖
本觉如好眼觉明如眚病根境如灯影耳。】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
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
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
卷四 第 253a 页
者故不名见。」

【补注曰觉所觉下牒上觉缘非眚之意释
前见见非见之疑也所觉即觉明等也今
吾觉其所觉是眚而吾真觉非墯眚中此
实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也真见如是云何
复以觉闻知见眚中之事而名之哉是故
下重明眚事彼见下重结见非是见也吴
兴曰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者显其离妄亦
责其未悟也然佛所说二种颠倒分别见
妄者由前阿难云世尊为我宣说因缘及
卷四 第 253b 页
与自然心犹未开是故广示别业同分所
见之相皆是虚妄此即重破因缘自然二
种之执也又阿难云而今更闻见见非见
重增迷闷故今再示觉非眚中此实见见
也阅此文者当晓大途。】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
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
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
是无始见妄所生。」

【温陵曰引别业例同分引眚妄例瘴恶以
卷四 第 254a 页
明妄业虽异妄本不殊故曰俱是无始见
妄所生吴兴曰上文云吾今为汝以此二
事进退合明义见于此如彼众生等进同
例别也一病目人等退别例同也问何故
作此例邪荅由别业中引目眚为喻显妄
则易以因眚见影人皆知虚故同分中引
瘴恶为喻显妄则难以因瘴睹相事皆如
实故佛意欲彰同分之妄悉如别业之妄
故有进退合明之说然目眚瘴恶所喻之
法要显阿难一人及阎浮提乃至十方众
卷四 第 254b 页
生妄见咸尔又同业中瘴恶之妄犹易可
知诸有漏国及诸众生虚妄病缘其实难
信是故经文从狭至广以易例难展转相
济也如此。】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
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
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
死。」

【温陵曰上以一人例一国此以一国例大
千合显器界根身无非见病和合妄起也
卷四 第 255a 页
觉明无漏妙心即依真起妄者吴兴曰真
妄和合故有生死偏言妄者真如在迷故。】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
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
常住。」

【吴兴曰不和合者有似自然下文所破其
义硕异。】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
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补注曰阿难前云因缘自然诸和合相与
卷四 第 255b 页
不和合心犹未开如来乃就同别二见文
中重破因缘自然二种之执意谓阿难之
心必巳悟矣但和合等义疑犹未明故此
下因辨觉元而重与明之先悟者巳悟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
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
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
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吴兴曰菩提心者觉性也上文云而犹未
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等古人以佛果菩
卷四 第 256a 页
提解者谬矣温陵曰则汝下意谓设有所
和即涉妄尘而不名妙净矣。】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
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
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
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
杂天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
复如是。」

【资中曰明属前相见属内心齐何处所而
论其杂见之与相目击可分明见相杂作
卷四 第 256b 页
何形像温陵曰若非下谓明若非见不能
见明此疑若相杂也明若即见谁为能见
又非杂矣此章皆明浮尘幻相一无实体
不容穷诘必见下谓惟见与明体必圆满
不合相和盖和则间杂不圆满矣见必异
明下牒上结成非和也孤山曰性谓见性
见被明杂岂得名见明被见杂岂得名明
和杂既失明性两名则知谓见和明不成
义理故云和明非义彼暗与通下知非与
明和则馀皆非也。】
卷四 第 257a 页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
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
暗时明相巳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
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
诸群塞亦复如是。」

【资中曰上明和义如水和土今明合义如
盖合函温陵曰和则杂而不辨合则附而
不离合则不离故明相灭时见亦随灭不
复合暗若不合暗而能见暗则与明合时
卷四 第 257b 页
应非见明然既不见明云何言与明合云
何了明非暗邪合义不成则菩提心非和
合起矣。】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
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真际曰若和合不成即非和合形对必然
故也此计真妄二法了不相触吴兴曰中
论破计不出四性谓自他共无因也初破
自然即无因也次破因缘即自他共也如
以明暗空塞推于因缘正约他性又阿难
卷四 第 258a 页
所执空明心眼四种因缘空明即他心眼
即自又佛说同别二种见境见亦自也境
亦他也既有自他必含共性但由共性难
破是故更作和合而说然则非和合义亦
从自他开出为防末习委曲搜扬耳问此
与前七处推心四性何别荅七处四性都
未涉真但破第六识心分别较计今自然
等皆依觉性破妄显真微密观照于兹见
矣。】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
卷四 第 258b 页
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
为非塞和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
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
为畔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
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与通及诸
群塞亦复如是。」

【温陵曰若非下谓和则同而无畔非和则
异故必有畔且求畔不得非非和矣阿难
下谓相及乃有畔畔义不成非非和矣。】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
卷四 第 259a 页
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
乖角如耳与明了不相触见且不知明相所
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与通及诸群塞
亦复如是。」

【吴兴曰非和约体不相入故以际畔推之
非合约性自差别故以乖角破之温陵曰
以为非合则根境乖背既不知明亦不显
见二体既无从何甄别合与非合之理邪
资中曰自徵心辨见以来齐此广破人执
此下阴入处界等文破法执也。】
卷四 第 259b 页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
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
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
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
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
了无所得。」

【温陵曰明暗通塞合非合理皆所谓浮尘
幻相和合妄起和合妄灭故当处出生随
处灭尽本无有生亦无和合则幻妄称相
卷四 第 260a 页
而已幻无自性依真而立如华起空全体
即空如泡生水全体即水故曰其性真为
妙觉明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莫不皆然
故曰如是乃至等也如来藏者当人法身
妙性也依果而称曰如来含摄众德曰藏
未尝去来曰常住暗不能昏曰妙明不随
生灭曰不动无不遍足曰周圆妙万物而
至神性一切而不异曰妙真如性能见是
性则迷悟生死了不可得矣问真常之性
人人本具既无去来生死柰何今之实有
卷四 第 260b 页
邪荅不真常则有真常则不有譬之空水
目病则华风击则泡岂其真常哉若晴明
澄湛乃谓真常于明湛中静求华泡夫何
所得能审乎此则不疑圣言惟务了幻妄
而复真常也孤山曰五阴等诸经皆列三
科谓阴处界以对愚根乐各有三故而今
有四更加六入只是破十二处中内六处
耳随机增减何必定三此并色心开合之
殊广上浮尘诸幻化相也。】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卷四 第 261a 页

【长水曰梵语塞健陀此云蕴古翻为阴蕴
谓积聚阴谓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
虚回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晴瞪以发劳
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
阴当知亦复如是。」

【孤山曰净目况本具真智晴空况本具真
理惟一晴虚即理智一如也回无所有绝
九界妄色也其人喻众生也背真合妄故
曰无故不动目晴妄心取着也瞪以发劳
卷四 第 261b 页
妄惑润业也于妙性中现九界色故曰于
空见狂华等温陵曰狂华喻色阴狂相喻
色境皆妄感也。】

「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
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若有出入
即非虚空空若非空自不容其华相起灭如
阿难体不容阿难若目出者既从目出还从
目入即此华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
者去既华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
旋当翳眼又见华时目应无翳云何晴空号
卷四 第 262a 页
清明眼。」

【温陵曰若有出入则有实体故非虚空非
空则实故如阿难体更无所容此辨狂华
不因空生也若华从目出则得目之性故
应有见今旋时既不见眼又不翳眼非目
出矣又若华从目出则华在空时目应无
翳云何见华目尚有翳必见晴空无华方
号清明眼邪此辨狂华不因目出也。】

「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温陵曰既了幻华无因当知色阴虚妄本
卷四 第 262b 页
非因缘自然即如来藏妙真如性馀四例
此资中曰若知华相即空则显色阴本如
来藏。】

「阿难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调适忽如忘
生性无违顺其人无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
于二手中妄生涩滑冷热诸相受阴当知亦
复如是。」

【温陵曰触情于境纳境于心曰受宴安调
适性无违顺喻藏性本无诸受也二手空
摩妄生涩滑喻妄触引起诸受也忘生如
卷四 第 263a 页
圆觉所谓忽忘我身言调适之至也。】

「阿难是诸幻触不从空来不从掌出如是阿
难若空来者既能触掌何不触身不应虚空
选择来触若从掌出应非待合又掌出故合
则掌知离则触入臂腕骨髓应亦觉知入时
踪迹必有觉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
来何待合知要名为触是故当知受阴虚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温陵曰空体常遍不应有择掌当自出不
应有待又若从掌出出必有入然合而出
卷四 第 263b 页
时掌虽有知离而入时臂且不觉既无定
实全一虚妄耳。】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悬
崖足心酸涩想阴当知亦复如是。」

【温陵曰想无实相由心成相说梅思崖无
实相也口水足酸由心成相也凡想如之。】

「阿难如是酢说不从梅生非从口入如是阿
难若梅生者梅合自谈何待人说若从口入
自合口闻何须待耳若独耳闻此水何不耳
中而出想蹋悬崖与说相类是故当知想阴
卷四 第 264a 页
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温陵曰人谈梅而口水梅不能谈则计梅
出者妄也耳闻梅而心想口不能闻则计
口入者妄也耳闻梅而耳无水则计说计
闻皆妄也补注曰谈梅口水者因闻他人
说梅而吾口水出思崖足酸者吾自思耳
真际曰与说相类者应云如是思蹋非悬
崖来非足心入若从崖来崖合自想何待
人思若从足入足合自思何待心想若独
心思何故足心觉有酸涩。】
卷四 第 264b 页

「阿难譬如瀑流波浪相续前际后际不相踰
越行阴当知亦复如是。」

【温陵曰妙湛妄动随境转徙念念迁谢新
新不停故名行阴而譬瀑流也以念念生
灭后不至前故曰不相踰越。】

「阿难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
性非离空水如是阿难若因空生则诸十方
无尽虚空成无尽流世界自然俱受沦溺若
因水有则此瀑流性应非水有所有相今应
现在若即水性则澄清时应非水体若离空
卷四 第 265a 页
水空非有外水外无流是故当知行阴虚妄
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温陵曰牒释流性不因空水非即非离以
明行阴无实体也有所有相谓流应离水
别有体相也空非有外水流其间水外无
流流终依水则非离空水矣资中曰若因
水有下谓若因其水别有流性因果性别
则瀑流性不应是水能有是水所有是流
二相若殊俱应现在。】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
卷四 第 265b 页
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槜李曰频伽好声鸟也瓶形象之孤山曰
瓶喻妄业空喻妄识业牵识走如瓶擎空
行舍身受身喻以远行现阴如此国中阴
生阴悉如他国。】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阿
难若彼方来则本瓶中既贮空去于本瓶地
应少虚空若此方入开孔倒瓶应见空出是
故当知识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孤山曰虚空非从彼方来入此方若瓶盛
卷四 第 266a 页
空从彼入此何故彼方不见空少此方不
见空出温陵曰性空真觉周遍法界一迷
为识故如瓶中之空耳内外一空喻性识
一体塞其两孔喻妄分同异也空无来往
不可擎饷喻性无生灭亦无舍受今言擎
饷者比迷性为识妄随流转之状也身心
万法即如来藏妙真如性道嫌拣择理忘
情谓凡有言说皆为戏论拟心动念尽涉
迷倒大觉将与觉之故此卷之初权且明
正倒辨缘影择见精示真量一就其迷倒
卷四 第 266b 页
情计为之拂心眼之尘翳洗肺肠之垢浊
使心境洒落真妄两忘然后融会入如来
藏遂知根尘处界法法无非妙真如性此
第二及第三卷大旨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四
卷四 第 26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