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13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三      绵三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
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
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
卷三 第 213b 页
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
二发明性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
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
发挥證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
者咸皆愿闻。」

【温陵曰前责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则身心
真妄未辨虚实又责念念生灭遗失真性
则生灭者亦未能辨故愿显出二义而因
匿王发起者明不生灭性在缠皆具孤山
卷三 第 214a 页
曰外道有六师一富兰那迦叶所说诸法
皆不生不灭二末伽𥠖拘赊𥠖子说众生
虽有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三删阇多
毗罗胝子说于众生任运时熟得道如缕
丸所投极则停住又言八万劫满自然得
道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说于众生当受
苦报今以苦行拔𩬊熏鼻粗衣代之谓后
受涅槃乐也五迦罗鸠陀迦旃延说于诸
法亦有亦无六尼犍陀若提子所说皆由
业定无可改无逃避处准今经所说则有
卷三 第 214b 页
三人皆执断见故匿王引旃延毗罗而问
后如来举末伽而斥然则第一第四第六
必执常见乎。】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
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
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
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
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
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长水曰佛举此问欲显生灭中有不生灭
卷三 第 215a 页
如前头自摇动见无所动吴兴曰前示阿
难见无摇动后示匿王性无生灭一往似
同义须甄别何则阿难以身境为动此相
犹粗谓见性不动且据目前对扬而说今
佛问匿王肉身变坏乃至荅云刹那刹那
不得停住其相甚微泊谈见性自童至耄
不迁不变由是而知所破生灭则粗细有
殊所显见性则近远成异圣人引物入如
来藏其致渐深读者详此。】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巳从衰老颜貌何
卷三 第 215b 页
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
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
悴精神昏昧𩬊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
充盛之时。」

【孤山曰佛问两时荅出三时谓孩孺长成
衰耄也孩才成骸也孺需人以养者皮表
曰肤文理曰腠耄昏忘也然八十曰耄时
匿王方六十二盖通言昏忘耳。】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
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
卷三 第 216a 页
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巳老初十岁时
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
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
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
变宁惟一纪二纪实惟年变岂惟年变亦兼
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
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孤山曰殂落犹迁谢也尚书以殂落为死
非今经义温陵曰且限十年以宽数粗观
也自促细观实念念不停矣。】
卷三 第 216b 页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
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
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
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
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
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
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
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
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
言汝今自伤𩬊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
卷三 第 217a 页
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
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温陵曰耆婆此云长寿天神携子谒之求
长寿也孤山曰既知见境不易可喻真性
无迁大圣动𣗳训风举扇类月故令先识
见无童耄然后直示性无生灭也泐潭曰
无异之语甚好思量一往粗浮再思有旨。】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
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
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𥠖
卷三 第 217b 页
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
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温陵曰末伽𥠖即迦旃毗罗之徒既无生
死即汝真常不应惑彼断灭异论也孤山
曰见精即见性也皱者为变则显生死无
常不皱非变则显涅槃常住生死涅槃虽
分两𣲖克论体性岂有二殊言偏意圆变
即非变若然者岂但破匿王引外之见抑
亦酬阿难二发之请也长水曰叙其浅悟
但云舍生趣生详彼深意必知灭元不灭
卷三 第 218a 页
随宜领解未即显言也。】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
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
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温陵曰因王问荅反动疑尘以谓性有生
灭可说遗失既无生灭云何能遗。】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
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
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温陵曰此明诸佛众生同一体性固无遗
卷三 第 218b 页
失特依倒见言遗失也如臂顺垂为正反
以为倒逆竖为倒反以为正是失真也母
陀罗云印手即三十二相之一。】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
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
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
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
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
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补注曰首尾相换谓其错认正倒如以首
卷三 第 219a 页
为尾以尾为首诸世间人一皆如此倒见
也倍与背同即倒义也瞻视即见也佛初
以手问阿难正倒而阿难皆推世人之见
以为之荅佛乃就阿难之意而告之曰诸
世间人既皆倒见故以正为倒以倒为正
矣今阿难之见岂同世间人哉必能以正
为正以倒为倒如此则当知汝身佛身比
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
性颠倒矣长水曰正遍知者离倒名正穷
尽法界名遍凡夫二乘无此名号者性颠
卷三 第 219b 页
倒故。】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
为颠倒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
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补注曰既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且此颠
倒名字何从而得邪意斥阿难认悟中迷
即是颠倒所在时众未达于是瞢然。】

「佛兴慈悲哀悯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
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
所使诸所缘法惟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
卷三 第 220a 页
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
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温陵曰色总举五根六尘也心总举六识
八识也诸缘即根识所缘诸法也心所使
即善恶业行静作思想诸所缘法广举山
河大地明暗色空真妄性相邪正因果𢘤
无自体惟心所现如镜中像全体是镜然
则汝今幻妄身心皆是妙明心镜所现全
体是心直不即幻妄而悟妙体反乃遗本
妙而执幻妄是认悟中之迷此即颠倒所
卷三 第 220b 页
在也妙心则一而称谓多异者依法随用
之异也此明心所现物如镜故称妙明真
精也又明迷本逐末故称本妙明心所谓
本妙者本来自妙不假脩为也心之与性
乃体用互称也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
如镜之光故曰圆妙明心性则即明而妙
凝然湛寂如镜之体故曰宝明妙性。】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
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
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
卷三 第 221a 页
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惟认一浮沤体目
为全潮穷𥁞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
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悯者。」

【孤山曰晦昧为空者迷性明故而成无明
由此无明变成顽空即下经云迷妄有虚
空也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者所变顽空与
能变无明二法和合变起四大为山河依
报外色即想澄成国土也以四大色杂妄
想心变起众生正报内色故曰色杂妄想
卷三 第 221b 页
想相为身想谓妄心相谓妄色色心和合
五阴备矣即知觉乃众生也温陵曰正原
迷倒之由也聚缘内摇等者妄有缘气于
中积聚内则随想摇荡外则逐境奔逸此
特杂妄缘尘昏扰之相而人以为自心体
性得非迷哉既一迷此则决定以心为在
幻质之内曾不知妙明真心范围天地包
含万象乃认之于蒙尔身中何异弃彼无
边刹海认一浮沤以为全潮之体溟渤之
量哉补注曰全潮者遍海而涌也背真逐
卷三 第 222a 页
妄如弃海认沤执妄为真如认沤为海既
弃海认沤早是迷矣复认沤为海又一迷
也是谓迷中倍人其迷如此则与以正为
倒以倒为正者无以异也故引垂手之事
结之。】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
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
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
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悯
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卷三 第 222b 页

【温陵曰因闻法音悟妙明心本来圆满了
无遗失故曰常住心地然情犹卤莽见未
精明尚以能闻缘心为所悟本性此固常
情疑混根于心而难拔者故愿佛与拔之
吴兴曰前破妄心巳责因声分别之性今
阿难重以缘心为问者欲显真性无能所
之相也既于缘心已离粗执是故但言未
敢认为本元心地岂同前云若此发明不
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邪所以下文
指月喻等略蕳所缘之法能缘之心真体
卷三 第 223a 页
可见矣。】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𦗟法此法亦缘非
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
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
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
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
体为明月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真际曰以能缘心缘佛法音认为自性非
自性也以此法音但是所缘声教故孤山
曰人喻如来手指喻声教月喻真理示人
卷三 第 223b 页
喻化众生也教诠真理理是众生之心闻
教自合观心离指方能识月吴兴曰此指
月喻虽遣所标之指正蕳能缘之心以阿
难云现以缘心允所瞻仰故由是经文惟
破分别之性良有以也。】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
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
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
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
无分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
卷三 第 224a 页
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
非空拘舍离等昧为𡨋谛。」

【温陵曰斯则下蹑阿难之意广明也声分
别心指声上缘心即悟佛法音者也分别
我容谓色上缘心即允所瞻仰者也盖言
非但声分别心离声无性色分别心离色
相外亦无其性如是乃至等即兼举六尘
缘影皆无自性也一切皆无故非色对缘
妄有故非空既非色空𡨋然莫辨于是外
道昧为冥谛拘舍离即末伽𥠖异称也。】
卷三 第 224b 页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
何为主。」

【温陵曰此结前起后也。】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
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悯为我宣说。」

【吴兴曰此问心性云何无还向下别指见
精为不还者盖前文巳说如是见性是心
非眼故然其见精真妄犹杂所以广约缘
尘蕳出真性披沙若尽金体自纯。】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
卷三 第 225a 页
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𦗟今当
示汝无所还地。」

【孤山曰见精明元即同匿王观河之见虽
异缘尘而犹是妄妄依真起故曰明元此
见虽非下蕳妄异真也如第二月非是月
影者真月喻妙精明心第二月喻见精明
元水中影喻缘尘分别吴兴曰阿难所问
妙明元心云何无还而佛以见精为荅者
以真心无朕发悟良难故托见精方便开
示此虽属妄切近于真如第二月取譬非
卷三 第 225b 页
远应知此见亦是前来缘尘之见但缘尘
分别之性则破云有还缘尘能见之性则
示云不还如下文云汝今遍观此会众聚
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此即见精
也即第二月也即能见之性不还者也又
云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等此即
圣缘分别者也补注曰第二月固非真月
然因捏目而成其实一体非若水月之端
有二相例见精明元虽非妙精明心而此
见元自妙心而出故岳师所谓切近于真
卷三 第 226a 页
取譬非远者此也。】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
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
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
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𡋯之象则纡
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真际曰欲示无还之性先指可还之相此
八但是举要而已吴兴曰此八缘中七缘
皆就能映色根论之惟分别缘则于七境
而起分别是故经文列在中间盖通上下
卷三 第 226b 页
也补注曰岳师前云缘尘分别之性则破
云有还者义见乎此。】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
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
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
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
𡋯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
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
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
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
卷三 第 227a 页
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
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
名可怜悯。」

【吴兴曰见性不还犹喻二月此见属妄将
亦须还惟有真月所喻真性诚不还耳下
文云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又云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岂非此见亦可还乎
问此还何所荅还无明也由无明故而有
能见无明若破此见即还起信论云若离
业识则无见相厥𣅀显然。】
卷三 第 227b 页

「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
真性。」

【吴兴曰此问意者如云虽识二月何谓真
月。】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
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
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
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
众生洞视不过分寸。」

【孤山曰那律见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果
卷三 第 228a 页
此云阎浮且从近示耳吴兴曰庵摩罗云
难分别其果似桃非桃似柰非柰故温陵
曰此泛叙见用而有五一声闻二罗汉三
菩萨四如来五众生意明四圣六凡见量
虽异见性不殊皆可即诸物象而决择之
也长水曰不过分寸者隔纸膜不见外物
隔皮肤不见五脏也。】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
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
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
卷三 第 228b 页
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像阿难极汝见源
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
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
尘起𣗳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

【温陵曰极汝见源令穷力谛观也上极日
月下极轮围中极万物令一一详择也。】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
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
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吴兴曰阿难所疑虽识见性而未知真性
卷三 第 229a 页
如来所荅岂不显真但由见性似在于内
真性必周于外佛欲示之故指一切物象
皆是见精所瞩瞩既斯遍性何攸局此寄
见性之遍以显真性之遍也然则肉眼所
见物象森罗佛眼所观真空真寂犹恐阿
难认此见性既周外物仍谓外物同我能
见故下文破之。】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
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真际曰若汝认见为物吾见亦同是物汝
卷三 第 229b 页
应可见温陵曰同见者依物之迹也不见
者离物之体也若谓吾汝同见一物是见
吾之见特迹而巳吾当离物不见之时其
体何在既无处可见定非是物矣。】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

【温陵曰纵使妄意谓能见吾不见者终自
非是彼不见相补注曰彼不见之相本自
无相岂汝所能见哉。】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长水曰此之文意展转皆归应有五重经
卷三 第 230a 页
文存三而隐二意若具论者合云若不见
吾不见之地亦不见吾见处既不见吾见
处吾见自然非物吾见若非是物汝见亦
非是物汝见既非是物云何非汝真见。】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
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

【温陵曰又约物我杂乱辨见非物也若见
是物则物应有见而有情无情体性错乱
不可分辨故曰不成安立则见非是物又
可明也诸世间谓众生及器通指有情无
卷三 第 230b 页
情也。】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
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真际曰见性虽同各自受用一室千灯光
岂有别而彼此自照各不相杂温陵曰牒
上以显真性也见性周遍即汝真性何疑
不真而求质于我邪此结荅云何得知是
我真性之问也孤山曰性汝不真等谓真
性在汝而自不能知其真翻取我言以求
其实迷之甚也责之深也。】
卷三 第 231a 页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馀我与
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
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秪见伽蓝清心户堂
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
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
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
垂弘慈为我敷演。」

【孤山曰既观初天则惟见一四天下言娑
婆者举其通名耳非指大千也补注曰前
文泛叙见用意显真性本来周遍特圣凡
卷三 第 231b 页
见量之不齐耳今阿难以所视广狭而疑
见体舒缩故有斯问。】

「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
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
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
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
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
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温陵曰一切世间则根身器界之类大小
内外则一界一室之类诸所事业则舒缩
卷三 第 232a 页
夹绝之类此总举万法皆属前尘与吾灵
觉自不相涉是故前尘大小见无舒缩譬
如下器喻前尘空喻见体也孤山曰方圆
因器不在虚空大小由尘何关见性是故
责言云何为在。】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
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

【孤山曰空性无动宁有出入因器去留强
云出入故云若复欲令入无方圆等空体
无方喻见性无二也以虚空无方圆可除
卷三 第 232b 页
况见性无大小可还惟言方者义摄于圆
佛语之略耳温陵曰离尘观性自得本真
不劳功用。】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
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
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温陵曰既非可挽定非可缩既非可续定
非可断义既不然无用情计。】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巳为物失于本心为
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
卷三 第 233a 页
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
受十方国土。」

【补注曰前云认物为已今云迷巳为物前
乃就妄择真且言物与巳异故斥自身皆
谓之物今将以真融妄应知万物皆巳万
物皆巳而迷以为物故失本心为物所转
而见内外之殊大小之异也吴兴曰为物
所转则物为能转心为所转以心逐境迁
故若能下心为能转物为所转以境随智
亡故楞伽云未达境惟心起种种分别达
卷三 第 233b 页
境惟心已分别即不生上二句为物所转
也下二句若能转物也则同如来者肇师
云会万物以成已者其惟圣人乎毛含国
土者此明无量为一盖摄事成理非从体
起用也大品云一切法趣一法斯之谓也
若下文理事双显体用备陈方有一为无
量之言尘中转法之义彼详此略意不徒
然近古诸师并作用解惟真际云既灭前
尘形量不立一切即一性乃圆成斯亦节
公之知言矣。】
卷三 第 234a 页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
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
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
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
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
未悟。」

【孤山曰向云迷巳为物失于本心故为物
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是则所见山河皆
我妙性故云今此妙性现在我前此领旨
也见必我真下阿难尚存能所谓所见既
卷三 第 234b 页
是真性则我能见复是何物若谓身无见
性而今分别非虚若言现前是见则彼之
外物别无心智反辨我身若彼外物实是
我心现今能见则成外物是我内身非我
温陵曰物能见我谓见在物而不在身是
物能见我矣。】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
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
指示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
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
卷三 第 235a 页
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
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𣗳纤毫大小
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其见现在汝
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阿难当知
若空是见既巳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
巳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
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
惑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
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
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
卷三 第 235b 页
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
切物别有自性佛言如是如是。」

【温陵曰物无是见故虽大圣不能即物剖
辨意须离物矣长水曰如是如是者印其
不能分出见性也。】

「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精见离一切物
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
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
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
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阿难言我实遍见此
卷三 第 236a 页
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𣗳非
见云何见𣗳若𣗳即见复云何𣗳如是乃至
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
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佛言
如是如是。」

【温陵曰若𣗳非见何能见𣗳若即是见𣗳
当名见云何名𣗳然前断为无是见者既
不中理故复思惟无非见者二义无定佛
皆许者以色空等象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不可定指也故下文云此诸物象与此见
卷三 第 236b 页
精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
是。】

「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
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
变慑心生怜悯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
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
非末伽𥠖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
忝哀慕。」

【真际曰向执心境各别见相[应-倠+林]然今蒙一
异推之是非不决心无所措于是茫然吴
卷三 第 237a 页
兴曰终始者终则见性非物始则见性是
物又始则妙性现在我前终则究竟指归
何所温陵曰魂虑变慑即惶悚失守也真
语等者谓上荅二义乃称真之语非矫论
也未伽外道四种矫乱见于第十卷忝辱
也资中曰如来有五语真语实语如语不
诳语不异语无伪曰真称理曰实不变曰
如心境相应曰不诳悬见未然曰不异补
注曰如所如说者上如称义下如即真如
谓称所證真如以说也。】
卷三 第 237b 页

「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悯诸四众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
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
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
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
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
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
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温陵曰佛意为显见与见缘如虚空华于
中本无是非是义然此非有学小智所及
卷三 第 238a 页
故大众茫然失守而必须文殊请明也二
种者精明见元及前缘色空是非二义也
若此前缘下牒前罔措之意请明也。】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
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
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
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温陵曰自住三摩地即自性首楞正定也
圣人住是定中了见万法惟一圆融清净
宝觉曾无非是此正荅所问也见根也见
卷三 第 238b 页
缘境也所想相识也根境识三摄𥁞万法
夫能了诸缘元一宝觉无是非是则从前
真妄虚实倒心缘影疑异分别之情豁然
而荡矣。】

「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
者为无文殊。」

【吴兴曰问意有三如汝文殊一也更有文
殊是文殊者二也为无文殊三也。】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
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
卷三 第 239a 页
无是非二相。」

【吴兴曰我真文殊荅第一义例立菩提妙
净明体也无是文殊荅第二义例破色空
是见也何以故下释成上义然我今日非
无文殊荅第三义例破色空非见也于中
实无是非二相总结破意夫真无是非是
非由妄若谓色空是真见者斯乃从妄辨
真对于无妄之真则成二义故曰若有是
者则二文殊又若谓色空非真见者其如
妄境全体是真故曰然我今日非无文殊
卷三 第 239b 页
实而言之真性本来无是非是。】

「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本是妙
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
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吴兴曰前第二月别喻见精明元今通喻
色空及与闻见者由佛为阿难已约诸法
遍示真性故大众惶悚正迷诸法是非是
义故文殊对扬既无二相复举月喻以遣
妄情且第二月适言是月捏目所成故适
卷三 第 240a 页
言非月影不离真故皆言谁者责问之辞
捏影若亡是非何在。】

「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
能于中出是非是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
令汝出指非指。」

【温陵曰见与尘指妄根妄境也观见尘而
发明终沉妄想不出是非由真精而发明
可出是非得无分别出指非指言是非双
泯也吴兴曰物为所指见非可指真性俱
离故云出指非指。】
卷三 第 240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三
卷三 第 24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