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3a 页

*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师子林沙门  惟则

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道教网
之宏纲禅门之要关也世尊成道以来五时
设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求其总摄化机直
指心体发宣真胜义性简定真实圆通使人
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者无尚楞严矣释
其名则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所谓彻法底源
无动无坏而如来密因菩萨万行靡不资始
乎此而归极乎此耳考其所诠则谈圆理以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3b 页
明真性开圆行以示真脩其性也体用双彰
其脩也果因一契原始要终了义之说也良
由诸脩行人背真向妄不成无上菩提或爱
念小乘得少为足或欲漏不除畜闻成过故
阿难以多闻邪染为缘浚发大教而世尊首
告之曰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
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
转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
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斯一经
理行之大本也欤由是破七处攀缘别二种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4a 页
根本因见显心因心显见虽心见互显而正
显在心如以盲人瞩暗喻见非眼屈指飞光
验见不动印观河之非变比垂手之无遗辨
于八还择于诸物非舒非缩无是无非使悟
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闻见耳既悟妄为尚
疑混滥故又破自然因缘示见见之非见合
别业同分指见妄之所生且以一人例多人
以一国例诸国总显器界根身同一妄耳自
浅而深自狭而广虽多方显妄而所显惟真
故又举阴入处界广及七大融会入于如来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4b 页
藏性使悟物我同根是非一体妄无自性全
体即真凡十界依正之相皆循业发现而已
既悟即真尚迷循发故又荅山河大地之难
深穷生起之由譬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显真
妙觉明圆照法界一多互应小大相容即体
即用非俗非真至于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
藏心妙性不涉名言矣复引照镜狂走喻妄
无因结责多闻劝脩无漏通而言之皆圆理
也理解虽圆非行莫證故又明二决定义初
审因地发心伏断无明为脩行之要次审烦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5a 页
恼根本意择圆根为发行之由于是定六根
优劣令一门深入击钟验常绾巾示结陈二
十五圣所證法门敕选耳根为初心方便而
又教以摄心轨则安立道场遂闻四重律仪
顶光神咒通而言之皆圆行也乃至由三增
进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虽谈證位未𥁞
行因下而戒业习于七趣情想防禅定于五
阴魔邪无非行门之事必期于圆满菩提归
无所得始得名为究竟坚固之證也然则依
究竟坚固之理立究竟坚固之行脩究竟坚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5b 页
固之行證究竟坚固之理楞严教旨大抵如
是是知教行理三悉号楞严了义之说莫此
加矣科经者合理行为正宗离正宗为五分
一见道二脩道三證果四结经五助道谓见
道而后脩道脩道而后證果此常途之序固
尔究论上根脩證如发明藏性之后谓不历
僧祇获法身请入华屋之前谓疑惑销除心
悟实相之类又岂局于常哉大哉教乎夫欲
发真归元明心见性者于此宜𥁞心焉然是
经无教不收无机不摄或言偏意圆或名同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6a 页
体异昧劣之士有所不达弘经者思所以达
之从而为之解自唐而宋解者凡十馀家始
余见长水璿师孤山圆师𣵪潭月师温陵环
师之说又阅吴兴岳师之集并得兴福悫资
中沇真际节槜李敏诸师之意无不大同惟
所见或各从一长乃不能不小异遂使行者
泣岐莫辨良导则不达之患不在彼而在乎
此矣今余会诸家要解以通大途异不公乎
众者节之异而互通者互存之互为激扬者
审其的据而取之间有隐略乖隔处则又附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6b 页
巳意目为补注若合殊流同归于海故为之
会解意道本无言非言不显佛不得已而言
矣言有不达道无以明则诸师之言亦不容
其巳也言既多而不同去道转远则会解者
又岂容其自巳哉解既会矣庶几览者因会
解以知人之言因人言以知佛之言佛言知
矣究竟坚固者得矣曰行曰理曰教曰禅曰
达道曰慧命皆剩语矣况所谓解与会哉。


至正二年壬午佛成道日庐陵沙门惟则述
于姑苏城中之师子林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7a 页

昔天台智者大师闻西域有是经夙夜酉
望愿见而未及见也唐武后长安末般剌
密帝三藏始持梵本自南海至广州会宰
相房融知南铨在广请就制止寺译出而
笔受之中宗神龙元年乙巳五月廿三日
经成誊写入奏适朝廷多故未遑颁行有
神秀禅师入内道场见所奏本传写归荆
州度门寺时慧振法师访度门而得之经
始传天宝十年西京兴福寺惟悫法师复
于故相房融家得其笔受之本始作疏解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7b 页
而广传之继是则有长水孤山吴兴诸公
递相发明而解益详矣然学者或困于详
而莫能遍探今师子林天如禅师会解一
出则不待遍探而众美具在不劳辨覈而
群疑自消诵习之便莫便于是矣愚与师
游从既久自其搜括诸家参酌去取凡三
年而会解成皆愚所目击盖亦颇知其深
有功于是经者也兹因募众梓以流通乃
复纪经来之岁月云。
临川沙门克立题

* 会解所引教禅诸师名目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8a 页

年代未详姑据所开而列。


* 兴福法师讳惟悫
* 资中法师讳弘沇
* 真际法师讳崇节
* 槜李法师讳洪敏
* 长水法师讳子璿
* 孤山法师讳智圆
* 吴兴法师讳仁岳
* 泐潭禅师讳晓月
* 温陵禅师讳戒环

* 开经偈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8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一
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 惟则 会解

【温陵曰如来果体其体本然何假密因菩
萨道用其用无作孰为万行无因无行无
脩无證无了不了大小名相一切不立此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9a 页
真首楞严究竟坚固者也特以众生如来
隐于藏心非密因不显众生菩萨沦于七
趣非万行不脩觉皇于是示之以大法使
不迷于小道而默得乎无外之体喻之以
佛顶使不滞于相见而妙极乎无上之致
指如来密因使明本妙心知三世诸佛皆
依此为初因明脩證了义使悟究竟法知
一切圣人皆依此而證果乃至具足菩萨
万行一切事法无不究竟至于实相坚固
不坏故名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69b 页
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经即能诠之文而巳
诠犹筌也知经为筌则从而释之者皆筌
也非鱼也学者慎勿执筌为鱼然后首楞
真经可得矣补注曰梵语首楞严乃大定
之总名也此翻一切事究竟坚固古师云
未脩此定一切事法宛尔差殊为法所缚
得此定时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事法
当处寂灭即是常住心性故云究竟坚固
如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韶国
师云心外无法满目青山亦此义也上略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0a 页
释经题竟若其翻译笔受等来历及分门
科判之类诸师既有明文兹不繁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温陵曰如是之法我从佛闻此集者因佛
立言證法有所授而巳不必他说一时之
语亦因佛立诸经通用故不定指也孤山
曰室罗筏或云舍卫新翻礼德以国礼四
德一货财二欲境三多闻四解脱祇具云
祇陀正云逝多此翻战胜太子之名也生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0b 页
时父王与外国战胜因立美号即须达为
之买园造立精舍以施佛者桓即林也比
丘含三义乞士破恶怖魔也长水曰千二
百五十人者初度陈如等五人次度三迦
叶兄弟兼徒一千次度舍利弗目犍连各
兼徒一百次度耶舍长者等五十人经举
大数故减五人此众并先事外道勤苦累
劫一无所證才遇佛即得上果故感佛恩
常随佛化为常随众也补注曰会解之例
不以人品年代先后为次第盖于诸家之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1a 页
解互有去取但以所取之解随经文先后
而插入焉解之同者不重取贵在一路贯
通如出一人之口而巳。】

「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
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
来越诸尘累。」

【孤山曰无漏者内冥中道不漏落二边也
准涅槃四依品十地菩萨名阿罗汉温陵
曰华严叹众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1b 页
诸佛正法之轮所谓佛子住持也法华叹
众尽诸有结心得自在所谓善超诸有也
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者随刹现身正容悟
物也从佛转轮妙堪遗嘱者道能助化德
足利生也而又严毗尼而作范示应身而
度生意非利彼一时直欲拔济未来使皆
超诸有尘累耳此阿难同列之德也凡经
序众皆随缘起此经以阿难起教示堕淫
室疑若未能住持佛法善超诸有亏威仪
污戒律不堪遗嘱度生拔济未来故因叹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2a 页
同列之德以显阿难示迹实无亏污意在
拔济也。】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
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
等而为上首。」

【长水曰舍利此云鹙也弗即子也其母名
舍利以其眼黑白分明转动流利如之故
连母为名目犍连姓也此云采菽氏名拘
律陀此云无节𣗳摩诃拘絺罗此云大膝
乃舍利弗之舅常论胜姊姊怀鹙子论即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2b 页
不胜知怀智人寄辩母口遂往南天学十
八经无暇剪爪号长爪梵志学毕还家而
甥巳为佛弟子起大憍慢往佛所夺之佛
令立论义墯负愧得法眼净成阿罗汉获
四辩才富楼那父名此云满弥多罗尼母
名此云慈今连父母名召云满慈子须菩
提云空生生时库藏皆空占者云既善且
吉故亦云善现善吉优波尼沙陀此云尘
性空孤山曰诸经列名不同尚年腊则先
陈如尚声德则先鹙子今从尚德之例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3a 页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
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
慈颜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坐宴安为诸会
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
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
为上首。」

【长水曰辟支具云辟支迦罗此云独觉亦
云缘觉独但自悟缘依教悟独觉自分二
类其利根者曰麟喻喻麟之独出无佛世
观物变易自觉无生其钝根者曰部行亦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3b 页
出无佛世部党而行师徒训化也缘觉依
佛教观十二缘作流转还灭二种观法者
也资中曰此是部行遇佛回向者吴兴曰
并其初心正似师徒共集实部行也孤山
曰自恣律开三日七月十四十五十六也
温陵曰自有愆失恣任僧举曰自恣九旬
禁足莫由觐佛故于休夏咨决心疑自恣
决疑皆所以孝九旬德业也钦奉如来而
称慈严者慈以恩言严以威言宣示深奥
所以为楞严发起如法华以无量义为发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4a 页
起也迦陵频伽仙禽也其音和雅佛音如
之文殊此云妙德表根本智楞严会上为
择法眼故居上首也。】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
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
大菩萨。」

【孤山曰波斯匿此云胜军温陵曰匿王舍
卫国王也宫掖王之内庭也于内庭延佛
敬之至也。】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4b 页
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惟有
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
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
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
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
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
生无量功德。」

【温陵曰此叙其误墯[媱]室之由也律制僧
远出侣须三人一上座一轨范师所以严
行止防误失也钵曰应器最后檀越谓未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5a 页
饭僧者平等之慈于巳等心而化使彼等
心而施于食等者于法亦等所以能成无
量功德若摩登者即秽而微贱阿难既无
拣择所以误墯也刹帝利王族旃陀罗云
杀者即屠脍[媱]酒之家。】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
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
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
法。」

【温陵曰此叙平等行慈之意也须菩提舍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5b 页
贫从富大迦叶舍富从贫一谓富者易施
一谓贫者植因如来诃之欲其心无遮限
而息不均之疑谤故阿难钦仰以肃恭斋
法斋法者齐整严重次第行乞之谓也或
局维摩经谓非如来诃责安知如来不诃
独净名诃哉。】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媱]室遭大幻术摩
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媱]席[媱]
躬抚摩将毁戒体。」

【长水曰摩登伽义翻本性下经云性比丘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6a 页
尼是也温陵曰摩登伽妓女也娑毗迦罗
此云黄发外道所传幻咒名先梵天实妖
术耳[媱]躬抚摩将毁戒体者以身逼近将
毁净戒之体也后云心清净故尚未沦溺
则将毁而已。】

「如来知彼[媱]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
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
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
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
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6b 页

【资中曰如来常仪受请斋毕皆为说法今
既速归必有所为故王臣大众随而来也
温陵曰顶门为无上果光有百宝色谓之
无畏者能摄魔外物无以胜也世尊不自
说咒而于顶光化佛说者示此咒乃无为
心佛无上心法也孤山曰登伽得益而经
家不叙者下文显故然约实行则机熟得
道之时由阿难牵以欲钩故使后入佛智
也若是大权则同阿难发起斯教以益群
机耳补注曰一经大分准常为三一序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7a 页
二正宗分三流通分序分齐此下文为正
宗分盖阿难返省前非启请妙奢摩他等
正是正宗之发端也环师于正宗一分又
科为五初见道分始于此而止于第四卷
中二脩道分始于第四卷中而止于第七
卷三證果分始于第七卷末而止于第八
卷中四结经分在證果分后五助道分始
于第八卷中而止于第十卷末正宗文竟
遂入流通而卷终焉。】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7b 页
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
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
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
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补注曰奢摩他等三名乃楞严大定之名
也昔孤山尝用天台三止配之一曰体真
止止于真谛二曰方便随缘止止于俗谛
三曰息二边分别止止于中道第一义谛
以止属于定故也今复释而明之奢摩他
者寂静之义也三摩者观照之义也禅那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8a 页
者寂照不二之义也义立三名体惟一法
举一具三言三即一三一互融故谓之妙
如是妙脩方曰楞严大定此乃一经之要
旨趣理之玄门阿难昧之是以遭难至是
始以多闻小慧为恨而以楞严大定为请
虽以大定为请然如来下文所示别无其
方始则决择真妄次则真妄和融乃至会
通藏性深穷万法直至第四卷中皆是发
明究竟之圆理而巳盖此圆理乃大定之
本也吴兴曰最初方便者阿难所请有通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8b 页
有别通谓奢摩他等是诸佛成道之法也
别谓最初方便即当机发行之由也应知
下文从破心见以去酬其通请如佛告阿
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
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
𦗟等至辨诸圣圆通本根酬其别请如佛
告大众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
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等举要言之
惟观音所观耳根圆通是此经最初方便
旧有多说今无取焉。】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9a 页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
我法中见何胜相䪺舍世间深重恩爱阿难
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
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
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
落。」

【温陵曰阿难此云庆喜斛饭王之子如来
成道夜生净饭既闻太子成道斛饭又奏
宫中生男举国欣庆因名庆喜是佛堂弟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79b 页
故云同气同气共本也天伦兄弟也吴兴
曰阿难既厌多闻而欣妙定如来欲谈是
义先诘妄缘故问发心见相之由为止散
入寂之本迷解之要并在于兹孤山曰见
相实有生灭宛然缘此发心安趣常果故
下经云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脩因而
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补注曰阿难
见相乃缘尘分别之见其所发心即妄想
攀缘之心后文七徵八辨重重逐破者此
也。】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80a 页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
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孤山曰常住真心即下文如来藏心圆融
三谛也用诸妄想谓九界众生不达此三
本惟一念于是六趣见其俗二乘见其真
菩萨见其中皆由不了圆融妄生取著故
致轮转二种生死。】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
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80b 页
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
无诸委曲相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
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阿难白
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自由目观见如
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泐潭曰此正陈妄体也目即眼根心即意
识根识虚妄犹如空花若执有体能见能
乐岂惟迷于法空亦起我人见爱故后文
云六为贼媒自劫家实无始虚习住地无
明皆由根识更非他物想相为尘识情为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81a 页
垢生死轮转莫不由斯故下推徵令知虚
妄。】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
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
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计除是兵要当知贼所
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惟心与目
今何所在。」

【孤山曰王譬真心贼譬妄想真为妄转如
国被贼侵发兵讨除喻脩大定汝合国王
心目合贼。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81b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
楞严经会解卷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绵一¶ 第 18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