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第 677a 页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一(经七之下)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疏同其上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
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
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
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
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
害。」
【
(疏既无诵性但写带持一生诸毒终不能害○标西竺贝叶此
土纸素书写此咒信受奉行必无十不善业三毒不能起诸魔害耳)。】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
(凡遇圆相即是标辞与疏同其上文)。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
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氎
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
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
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
害。」
【
(疏既无诵性但写带持一生诸毒终不能害○标西竺贝叶此
土纸素书写此咒信受奉行必无十不善业三毒不能起诸魔害耳)。】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
音释¶ 第 677b 页
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世间凡夫奉信此咒必能背尘合觉渐明出世间智三乘妙心顿获
清净)。】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
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
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
害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祇魔魅
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
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
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
【(世间凡夫奉信此咒必能背尘合觉渐明出世间智三乘妙心顿获
清净)。】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
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
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
害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祇魔魅
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
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
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
音释¶ 第 678a 页
味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心毒人
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
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
守护。」
【
(疏诸毒恶鬼世间难事不能侵淩令得正受者以威被神
灵慈心摄护令其获益故领深恩常加守护○标自诵者自觉也数
他诵者觉他也既自觉觉他世间水火如何烧溺此觉大毒内魔小
毒外魔也)。】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
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
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
于如是人不能起恶频那夜迦诸
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
守护。」
【
(疏诸毒恶鬼世间难事不能侵淩令得正受者以威被神
灵慈心摄护令其获益故领深恩常加守护○标自诵者自觉也数
他诵者觉他也既自觉觉他世间水火如何烧溺此觉大毒内魔小
毒外魔也)。】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
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
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
音释¶ 第 678b 页
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
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
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
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
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
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
无疑惑。」
【
(疏散心持诵尚蒙拥护况决定心求菩提者而不加
护哉既以菩萨精心[宴-女+六]熏神识速得开发自然记忆河沙劫事无不
了知阴[宴-女+六]也又速召也𡨋然感召令开发也○标众生信受此心咒
者更自觉觉他无始宿习八万四千尘劳翻成八万四千陀罗尼般
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
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
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
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
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
无疑惑。」
【
(疏散心持诵尚蒙拥护况决定心求菩提者而不加
护哉既以菩萨精心[宴-女+六]熏神识速得开发自然记忆河沙劫事无不
了知阴[宴-女+六]也又速召也𡨋然感召令开发也○标众生信受此心咒
者更自觉觉他无始宿习八万四千尘劳翻成八万四千陀罗尼般
音释¶ 第 679a 页
若如世间紫磨精金其体坚刚坚刚故物不能坏利用故能摧万物
是故行住坐卧无非般若故感金刚众日夜随侍也)。】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
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
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
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
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
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
乐处。」
【
(疏第一劫者发心修行之初时也洎乎菩萨最后身时故
名后身于其中间不落杂类或生人中亦非贫贱以持尊胜法故身
是故行住坐卧无非般若故感金刚众日夜随侍也)。】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
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
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
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
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
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
乐处。」
【
(疏第一劫者发心修行之初时也洎乎菩萨最后身时故
名后身于其中间不落杂类或生人中亦非贫贱以持尊胜法故身
音释¶ 第 679b 页
尊胜也○标信受心咒心常自足幽暗恶鬼自相远离外无所求到
处丰富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
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
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
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
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疏虽不作福受持力故佛与之福既与同生仍禀教行则何福而不
集乎○标诵此心咒类首楞严定众生若信受奉行一念具足万行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更无异路)。】
处丰富也)。】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
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
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
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
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疏虽不作福受持力故佛与之福既与同生仍禀教行则何福而不
集乎○标诵此心咒类首楞严定众生若信受奉行一念具足万行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更无异路)。】
音释¶ 第 680a 页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
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
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
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疏菩萨行门随行则具今不行而备盖神咒之力具足万行斯言不
诬矣○标信心受持咒心万行具足智慧斋戒一念自成)。】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
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
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
(解私谓未受时谓犯戒巳
未经忏悔重受之时也此约在家者言之出家二众下文别说)。】
「
纵
音释¶ 第 680b 页
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
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
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
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
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
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
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
此咒巳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
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
(疏未受时者未
受咒时也馀如文○标未信心咒不知不觉触目睹境违顺相攻持
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
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
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
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
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
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
此咒巳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
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
(疏未受时者未
受咒时也馀如文○标未信心咒不知不觉触目睹境违顺相攻持
音释¶ 第 681a 页
咒之后身意荡然自觉尘劳俱无所有八弃者比丘尼犯戒更加比
丘四弃谓触八覆随第五不得染心男身相触六不得染心男捉手
提衣入屏处屏处与男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共期等七不得覆也
重罪八不得随举大僧供给衣食)。】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
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
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
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
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疏生死既多罪业何算未经忏悔积至于今皆为见道之重障矣不
丘四弃谓触八覆随第五不得染心男身相触六不得染心男捉手
提衣入屏处屏处与男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共期等七不得覆也
重罪八不得随举大僧供给衣食)。】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
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
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
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
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疏生死既多罪业何算未经忏悔积至于今皆为见道之重障矣不
音释¶ 第 681b 页
思议力如汤之炽虚妄业雪向即销殒也○标读诵此咒三毒不生
积业顿亡心无𦊱碍)。】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
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
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
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
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
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
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
下贱何况杂形。」
【
(疏命终尚能随愿往生诸佛净土况
积业顿亡心无𦊱碍)。】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
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
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啰者便生
福德智慧男女求长命者即得长
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
身命色力亦复如是命终之后随
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
下贱何况杂形。」
【
(疏命终尚能随愿往生诸佛净土况
音释¶ 第 682a 页
世间所求而不获耶○标未生男女者未得权实二智也忆念斯咒
者信自巳法身也法身本有诸佛共同信受咒心故得所求随其心
愿也)。】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
疠或复刀兵贼难𨷖诤兼馀一切
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
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
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
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
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
(疏支
者信自巳法身也法身本有诸佛共同信受咒心故得所求随其心
愿也)。】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
疠或复刀兵贼难𨷖诤兼馀一切
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
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
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
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
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
(疏支
音释¶ 第 682b 页
提云可供养处脱阇云幢尚能却业岂不能除世间小难故悉灭也
○标心咒安心更无𨷖诤设有饥荒疫瘴皆是外事不以为念也脱
阇上者阇训都字脱都即城台也高显处也志诚必灵验也○解支
提翻灵庙)。】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
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
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
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天杻械
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
梦。」
【
(疏五谷谓麻黍稷麦豆十亿曰兆圣法在处尚无恶梦况馀灾
○标心咒安心更无𨷖诤设有饥荒疫瘴皆是外事不以为念也脱
阇上者阇训都字脱都即城台也高显处也志诚必灵验也○解支
提翻灵庙)。】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
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
兆庶安乐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
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天杻械
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
梦。」
【
(疏五谷谓麻黍稷麦豆十亿曰兆圣法在处尚无恶梦况馀灾
音释¶ 第 683a 页
横耶○标即京兆大国多民也谓能持此心咒心安体寂也)。】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
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
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
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
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
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
(疏八大恶星者
谓金木水火土罗计彗虽有善宿变即成灾有此咒处灾不能作○
标二十八大恶星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
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
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
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
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
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
(疏八大恶星者
谓金木水火土罗计彗虽有善宿变即成灾有此咒处灾不能作○
标二十八大恶星谓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
音释¶ 第 683b 页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
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
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
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
来相恼害。」
【
(疏世有修行心切而多障恼盖宿业耳凡作世
善尚多违缘况出世心求成觉道激动而发其可敌乎非不思议秘
密之功莫能遣也○标内魔不起外境无侵心咒神功助缘之力)。】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
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
戒主逢清净僧于此咒心不生疑
音释¶ 第 684a 页
悔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
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
(疏心
通通达位也如前一百日内有利根者获须陀洹即是生身得忍也
胜缘若具依法而行不得忍者佛成虚妄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标
如前获须陀洹果即大乘见道初果也○解心通者据前所说不出
三义一者證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也二者
发解谓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者宿命谓是人
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
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
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
(疏心
通通达位也如前一百日内有利根者获须陀洹即是生身得忍也
胜缘若具依法而行不得忍者佛成虚妄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标
如前获须陀洹果即大乘见道初果也○解心通者据前所说不出
三义一者證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也二者
发解谓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三者宿命谓是人
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
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
音释¶ 第 684b 页
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
者。」
【
(疏执金刚神由护法故亦护人也○标执金刚杵神金刚杵指
山山崩指海海竭表当人观照般若断除疑惑障觉心不昧也)。】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
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
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
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
(三界九地二十八天
只举欲界色界天至发愿护持持此心咒之人令其魔外无生侵害)。】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
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
者。」
【
(疏执金刚神由护法故亦护人也○标执金刚杵神金刚杵指
山山崩指海海竭表当人观照般若断除疑惑障觉心不昧也)。】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
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
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
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
(三界九地二十八天
只举欲界色界天至发愿护持持此心咒之人令其魔外无生侵害)。】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
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
音释¶ 第 685a 页
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
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
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
(疏帅将帅首领也○标八
部者妙高山顶帝释居中山四隅边每一隅有八小天每八小天管
二部共成八部)。】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
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
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
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
得无所畏。」
【
(疏阴阳之精为日月风雨云雷各有主者逐年
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
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
(疏帅将帅首领也○标八
部者妙高山顶帝释居中山四隅边每一隅有八小天每八小天管
二部共成八部)。】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
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
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
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
得无所畏。」
【
(疏阴阳之精为日月风雨云雷各有主者逐年
音释¶ 第 685b 页
巡察世间善恶者名巡官也○标此空居诸天神发愿也)。】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
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
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
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
永无魔事。」
【
(疏山岳海渎五土神等天神地祇虚空水陆各
有主者并物怪等○标天神地祇尽三界之内悉皆发愿保护者盖
修行人持信心咒更无魔事此三界唯心也○解无色界天但无粗
色非无细色故有稽首白佛之事涅槃云非想等天若无色者云何
得有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
陆空行万物精祇并风神王无色
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
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
永无魔事。」
【
(疏山岳海渎五土神等天神地祇虚空水陆各
有主者并物怪等○标天神地祇尽三界之内悉皆发愿保护者盖
修行人持信心咒更无魔事此三界唯心也○解无色界天但无粗
色非无细色故有稽首白佛之事涅槃云非想等天若无色者云何
得有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音释¶ 第 686a 页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
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
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
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
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
提正修行者。」
【
(疏以悲增故不取涅槃护法故常随持咒
○标信受心咒本觉妙明八万尘劳翻成八万般若故常随行人也)。】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
场及馀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
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
音释¶ 第 686b 页
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
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
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
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
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
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
(疏欲界第六名大自在即
魔所居处常恼修行不令成就若善心乐修即不在制限馀者皆制
此大神咒本是修三昧者最上胜缘故持此咒能却诸恶能集众善
愚辈罔知斯旨见持咒者往往兴谤谓非修行未有一佛不由此咒
而得成道度众生矣如上所说请细览之以革斯弊○标修心持咒
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
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
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
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
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
(疏欲界第六名大自在即
魔所居处常恼修行不令成就若善心乐修即不在制限馀者皆制
此大神咒本是修三昧者最上胜缘故持此咒能却诸恶能集众善
愚辈罔知斯旨见持咒者往往兴谤谓非修行未有一佛不由此咒
而得成道度众生矣如上所说请细览之以革斯弊○标修心持咒
音释¶ 第 687a 页
正定离魔若有侵扰智能灭惑所作清净也○解孤山曰以上群灵
皆获本妙心住首楞严能建大义示现菩萨诸天鬼神等像护持行
人耳而言以宝杵碎首者夫大圣之训物也或用摄受或行折伏群
邪之屏迹也或感其惠或畏其威惟此二涂咸令得度今行折伏俾
畏其威若涅槃杀一阐提法华破诸恼乱仙豫之诛净行满足之僇
众生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耳○疏大文第四示地位
阶差者既解通行备内德毕充复假密言外资道力内外相济岂徒
然哉必序阶位耳然位有因果惑有粗细智有明昧断有浅深證有
分满用有优劣苟昧斯旨非真修行堕增上慢以我教中随进德修
业胜劣不同故历五十七位渐入渐深不同外道天魔都无位次若
皆获本妙心住首楞严能建大义示现菩萨诸天鬼神等像护持行
人耳而言以宝杵碎首者夫大圣之训物也或用摄受或行折伏群
邪之屏迹也或感其惠或畏其威惟此二涂咸令得度今行折伏俾
畏其威若涅槃杀一阐提法华破诸恼乱仙豫之诛净行满足之僇
众生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耳○疏大文第四示地位
阶差者既解通行备内德毕充复假密言外资道力内外相济岂徒
然哉必序阶位耳然位有因果惑有粗细智有明昧断有浅深證有
分满用有优劣苟昧斯旨非真修行堕增上慢以我教中随进德修
业胜劣不同故历五十七位渐入渐深不同外道天魔都无位次若
音释¶ 第 687b 页
不预辩涉进乖源既昧断證错认少得便以为足如第四禅寡闻比
丘妄认生谤堕阿鼻狱事非轻小故须明示免招大过)。】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
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
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
心快然获大饶益。」
【
(正熏修者由持清禁复假密言
内魔不与外障不起以此修禅更无邪僻快然获益其大矣哉)。】
「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
槃云何名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
丘妄认生谤堕阿鼻狱事非轻小故须明示免招大过)。】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
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
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
心快然获大饶益。」
【
(正熏修者由持清禁复假密言
内魔不与外障不起以此修禅更无邪僻快然获益其大矣哉)。】
「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
槃云何名为乾慧之地四十四心
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
音释¶ 第 688a 页
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作是
语巳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
音瞪瞢瞻仰。」
【
(涅槃最极果也即位所至处乾慧最初因
也即位发机处信住行向及四加行名四十四心即信解行地名为
修行初地见道乃至等觉名为證入即分證果也门难虽知诸地之
名而未能辩名下之义修證行相故此问也即示其不解为未来耳
○解阿难所请斯有二意一者既受行门必有次位如得门入宅须
知堂室浅深是故请之二者经初佛语阿难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
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前解行圆融则心言直矣地位无曲未
知其相因此请之言四十四心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
语巳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
音瞪瞢瞻仰。」
【
(涅槃最极果也即位所至处乾慧最初因
也即位发机处信住行向及四加行名四十四心即信解行地名为
修行初地见道乃至等觉名为證入即分證果也门难虽知诸地之
名而未能辩名下之义修證行相故此问也即示其不解为未来耳
○解阿难所请斯有二意一者既受行门必有次位如得门入宅须
知堂室浅深是故请之二者经初佛语阿难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
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前解行圆融则心言直矣地位无曲未
知其相因此请之言四十四心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
音释¶ 第 688b 页
也而下佛答之文有五十四心者于初住中横开十信合之秪是初
住不同馀经似位十信则今乾慧巳是合馀经十信立其总名也私
谓两说璿师为正下云诣何方所名入地中方是十地耳所指初住
横开十信是义不然至文别释)。】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
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
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
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
掌刳心默然受教。」
【
(疏刳犹空也空其身心诸杂念
住不同馀经似位十信则今乾慧巳是合馀经十信立其总名也私
谓两说璿师为正下云诣何方所名入地中方是十地耳所指初住
横开十信是义不然至文别释)。】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
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
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
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
掌刳心默然受教。」
【
(疏刳犹空也空其身心诸杂念
音释¶ 第 689a 页
虑谛受法义也○标凡夫从三渐次至乾慧地起十信至等觉方證
涅槃为正修行路故大教云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解刳犹去也去其妄念以受真教疏二正为分别二一叙迷真起妄
为立位之因然地位之兴本由迷悟妄迷真起本性即虚故有断分
断即成悟悟有浅深故有阶降阶降既分名位斯别若不迷真焉有
斯位故须叙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
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
(一真之体湛寂圆明
非真非妄名相都绝生界斯泯既众生世界不立佛及出世谁名以
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斯则一真法界
涅槃为正修行路故大教云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
解刳犹去也去其妄念以受真教疏二正为分别二一叙迷真起妄
为立位之因然地位之兴本由迷悟妄迷真起本性即虚故有断分
断即成悟悟有浅深故有阶降阶降既分名位斯别若不迷真焉有
斯位故须叙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
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
(一真之体湛寂圆明
非真非妄名相都绝生界斯泯既众生世界不立佛及出世谁名以
众生妄分别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无佛无世界斯则一真法界
音释¶ 第 689b 页
本无地位也)。】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
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
涅槃二转依号。」
【
(真体常住本非生灭不如实知真如
法一不觉心动而有于念念即生相也生即有灭念念迁流展转渐
粗以至业果流转三界故名为妄若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令其不
起渐断粗惑以至细惑无明永尽悟极之处即名为真菩提涅槃于
斯立矣二转依号者由初迷真念动以至流转名为不觉翻此不觉
了本无生即名为觉此菩提之号因不觉立由迷有生生必有灭翻
此生灭显不生灭即涅槃之号对生灭立生灭既灭更无所依故名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
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
涅槃二转依号。」
【
(真体常住本非生灭不如实知真如
法一不觉心动而有于念念即生相也生即有灭念念迁流展转渐
粗以至业果流转三界故名为妄若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令其不
起渐断粗惑以至细惑无明永尽悟极之处即名为真菩提涅槃于
斯立矣二转依号者由初迷真念动以至流转名为不觉翻此不觉
了本无生即名为觉此菩提之号因不觉立由迷有生生必有灭翻
此生灭显不生灭即涅槃之号对生灭立生灭既灭更无所依故名
音释¶ 第 690a 页
转依以真如为迷悟依转此迷依以为悟依故名转依是知菩提涅
槃因迷故有如人因睡即有觉名此亦如是非本一真元有二果之
异通约诸位有六种转依如馀处说○标灭妄名真盖病起药兴妄
生智立故有三渐次历五十七位修證翻前不觉生死烦恼成菩提
涅槃二转依号转妄依真也转迷依悟也此属心生灭门耳○解真
际曰二即菩提涅槃转依有二解一云依谓能依体是依他性与染
净二法而为所依染即遍计性净即圆成性转谓改转有转舍转得
二义以修无分别智断于二障故能转舍依他性上遍计染法及能
转得依他性中圆成净法二云依谓所依体是真如为生死涅槃之
所依故凡夫迷真则受生死圣人悟真则證涅槃转亦二义以修智
槃因迷故有如人因睡即有觉名此亦如是非本一真元有二果之
异通约诸位有六种转依如馀处说○标灭妄名真盖病起药兴妄
生智立故有三渐次历五十七位修證翻前不觉生死烦恼成菩提
涅槃二转依号转妄依真也转迷依悟也此属心生灭门耳○解真
际曰二即菩提涅槃转依有二解一云依谓能依体是依他性与染
净二法而为所依染即遍计性净即圆成性转谓改转有转舍转得
二义以修无分别智断于二障故能转舍依他性上遍计染法及能
转得依他性中圆成净法二云依谓所依体是真如为生死涅槃之
所依故凡夫迷真则受生死圣人悟真则證涅槃转亦二义以修智
音释¶ 第 690b 页
断障舍依真之生死得依真之涅槃故名转依私谓菩提智德由转
得之义立也涅槃断德由转舍之义成也当知二号皆假施设岂本
性之有乎法相宗明六种转依非此可具)。】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
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
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
三摩地。」
【
(疏上明三种相续今明二种颠倒以众生颠倒即摄
业果故○如前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
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故云颠倒不生即真三昧○解前世界相续唯在依报谓四大因起
得之义立也涅槃断德由转舍之义成也当知二号皆假施设岂本
性之有乎法相宗明六种转依非此可具)。】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
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
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
三摩地。」
【
(疏上明三种相续今明二种颠倒以众生颠倒即摄
业果故○如前文云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
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故云颠倒不生即真三昧○解前世界相续唯在依报谓四大因起
音释¶ 第 691a 页
等今世界颠倒盖指正报即十二类生也所以然者由前答富楼那
问云何忽生山污大地故今答阿难修三摩提所入地位故何则位
由悟入悟必由迷迷之为凡悟之为圣皆正报之事非器界之相故
异前说也)。】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
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
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
(疏如来藏心本
性真明周遍法界故云性明圆故由此真明从性发动便成所相所
既妄立生于妄能能即妄见也能所二相俱不离真故云因明发性
性妄见生元是一真本来无相忽然妄动二相俄生从无相真成有
问云何忽生山污大地故今答阿难修三摩提所入地位故何则位
由悟入悟必由迷迷之为凡悟之为圣皆正报之事非器界之相故
异前说也)。】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
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
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
(疏如来藏心本
性真明周遍法界故云性明圆故由此真明从性发动便成所相所
既妄立生于妄能能即妄见也能所二相俱不离真故云因明发性
性妄见生元是一真本来无相忽然妄动二相俄生从无相真成有
音释¶ 第 691b 页
相妄故云成究竟有此异相也○标由性明心下二句显本觉妙明
寂而常照众生依慧起妄从性发动动即不觉故执所明强觉所既
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二相不离于真也成毕竟有者
此指异相也○解孤山曰性明圆故谓由真心本具诸法如明镜中
圆具像性也因妄明心变动真性故曰因明发性故遂起分别故曰
性妄见生从毕竟下结显上文全真成妄也)。】
「
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
【
(疏同
相也此上异相为能有生今同相为所有异相本非有因而得生起
而为同相之因斯即前文如是迷因因迷自有下文亦云妄元无因
于妄想中立因缘性异既生同同为能住异为所住故云住所住相
寂而常照众生依慧起妄从性发动动即不觉故执所明强觉所既
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二相不离于真也成毕竟有者
此指异相也○解孤山曰性明圆故谓由真心本具诸法如明镜中
圆具像性也因妄明心变动真性故曰因明发性故遂起分别故曰
性妄见生从毕竟下结显上文全真成妄也)。】
「
此有所有
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
【
(疏同
相也此上异相为能有生今同相为所有异相本非有因而得生起
而为同相之因斯即前文如是迷因因迷自有下文亦云妄元无因
于妄想中立因缘性异既生同同为能住异为所住故云住所住相
音释¶ 第 692a 页
此住所住元既无因复何根本斯则二相毕竟无住故云了无根本
○标同异本无住于无住○解私谓上二句皆能所相生有即苦果
因即惑业非因者如前文云既称为妄云何有因也所因者如前文
云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也下二句总明上二句皆无实体住者依也
推末至本了无所依故知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正是颠倒之义经本
正云成究竟有)。】
「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
众生。」
【
(疏无同异相者依前同异以为根本而得生起无异同也
以前二相正是无明梨耶识体虽分同异一念转成微细生灭全是
无明从此变起山河大地根身种子故起信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
名为业以依动故能见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维摩云从无住本立一
○标同异本无住于无住○解私谓上二句皆能所相生有即苦果
因即惑业非因者如前文云既称为妄云何有因也所因者如前文
云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也下二句总明上二句皆无实体住者依也
推末至本了无所依故知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正是颠倒之义经本
正云成究竟有)。】
「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
众生。」
【
(疏无同异相者依前同异以为根本而得生起无异同也
以前二相正是无明梨耶识体虽分同异一念转成微细生灭全是
无明从此变起山河大地根身种子故起信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
名为业以依动故能见依能见故境界妄现维摩云从无住本立一
音释¶ 第 692b 页
切法此即无明无因故云无住○标于无住本立此生界也○解以
上且总示二倒向下别明方分两相今单标双结者以约众生说世
界故)。】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
有所依。」
【
(疏重指业相也昧圆明真实成能所虚妄能所妄动
本无因依妄想发生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故无体也)。】
「
将欲复
真欲真巳非真真如性。」
【
(指转相也由前动故
觉动希静嫌妄欲真希欲既生转增迷倒不复元静但得影真是虚
妄心所变起故故云巳非真真如性)。】
「
非真求复宛成
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
(指现相也巳成
上且总示二倒向下别明方分两相今单标双结者以约众生说世
界故)。】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
有所依。」
【
(疏重指业相也昧圆明真实成能所虚妄能所妄动
本无因依妄想发生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故无体也)。】
「
将欲复
真欲真巳非真真如性。」
【
(指转相也由前动故
觉动希静嫌妄欲真希欲既生转增迷倒不复元静但得影真是虚
妄心所变起故故云巳非真真如性)。】
「
非真求复宛成
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
【
(指现相也巳成
音释¶ 第 693a 页
虚妄故云非真而求于复便现虚相此即所变真影转成世间诸相
也其相体虚故云非相非犹妄也此即总举非生下别列无而忽有
故生有而暂止故住缘虑相续故心染净差别故法体元不实故皆
言非于中非心即是六粗中前二粗也○标此业转现三细为无明
第八阿赖耶识体也○解将欲复真等此举顺修况显逆修以明颠
倒之相谓若圆观真性欲求旋复斯则巳非真真如性何者以除真
如外凡有修入皆属于权故圆觉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
即同流转顺修尚尔况逆修乎故云非真求复等应知渐教三乘乃
至外道等辈悉是背性成迷皆名非真求复也总显颠倒故云宛成
非相次列四非秖是别示其相耳有身故生有受故住心法可解)。】
也其相体虚故云非相非犹妄也此即总举非生下别列无而忽有
故生有而暂止故住缘虑相续故心染净差别故法体元不实故皆
言非于中非心即是六粗中前二粗也○标此业转现三细为无明
第八阿赖耶识体也○解将欲复真等此举顺修况显逆修以明颠
倒之相谓若圆观真性欲求旋复斯则巳非真真如性何者以除真
如外凡有修入皆属于权故圆觉云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
即同流转顺修尚尔况逆修乎故云非真求复等应知渐教三乘乃
至外道等辈悉是背性成迷皆名非真求复也总显颠倒故云宛成
非相次列四非秖是别示其相耳有身故生有受故住心法可解)。】
音释¶ 第 693b 页
「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
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
故有众生颠倒。」
【
(疏此后四粗也由前心起分别展转
渐粗执取计名造诸业行故云熏以成业憎爱二业各同界起业感
为因报应为果遂有相生相灭之报淫欲为因故相生杀盗为因故
相灭此即众生业果二相续也○标后四粗者一执取相二计名字
相三造业相四业系苦相并前智相相续相谓六粗三细六粗世出
世间人之根本也今言同业相感者指众生界中想爱同结爱不能
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贪欲为本也○解生住
心法于诸有中展转发生斯即前文业果相续也生力至成业者生
音释¶ 第 694a 页
即是果力即是业熏即动业之惑以贪欲为本如现在生身由过去
业力之所发明复由现在起惑熏成未来善恶之业也同业至相生
者七趣众生随其妄惑各有同业相感因于杀盗淫三所感之业则
有相灭相生之事)。】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
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
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
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
二类。」
【
(疏迷毕竟无成毕竟有有故立界隔别不同故云分段非
因而因无住而住因能生果果生于因因果相生迁流不断世由此
业力之所发明复由现在起惑熏成未来善恶之业也同业至相生
者七趣众生随其妄惑各有同业相感因于杀盗淫三所感之业则
有相灭相生之事)。】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
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
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
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
二类。」
【
(疏迷毕竟无成毕竟有有故立界隔别不同故云分段非
因而因无住而住因能生果果生于因因果相生迁流不断世由此
音释¶ 第 694b 页
立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宛转十二变化有情亦十二也○标非因所
因者重指因有异相遂生所因此非因而因也无住所住者本无所
住外执器界故成住为因也世谓过去未来现在此皆属妄分别界
所以情界器界和合变也○解孤山曰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故有东
西南北之分段指此分段名之为界然其所有本无其因故云非因
所因此唯妄住故云无住所住既非真性常住则有过现未来迁流
不住三世成矣以世涉方以方涉世俱成十二所以众生正报因果
和合亦成十二也私谓第四卷方世相涉加流变三叠彼对依报显
于正报六根功德各千二百也此中相涉以依从正明世界颠倒立
十二类生也既前云功德而此云颠倒古师用此释前三叠者其可
因者重指因有异相遂生所因此非因而因也无住所住者本无所
住外执器界故成住为因也世谓过去未来现在此皆属妄分别界
所以情界器界和合变也○解孤山曰从毕竟无成毕竟有故有东
西南北之分段指此分段名之为界然其所有本无其因故云非因
所因此唯妄住故云无住所住既非真性常住则有过现未来迁流
不住三世成矣以世涉方以方涉世俱成十二所以众生正报因果
和合亦成十二也私谓第四卷方世相涉加流变三叠彼对依报显
于正报六根功德各千二百也此中相涉以依从正明世界颠倒立
十二类生也既前云功德而此云颠倒古师用此释前三叠者其可
音释¶ 第 695a 页
顺乎)。】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
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
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
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
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
(疏内由动相外感风轮故
有声现因空生摇坚明立碍故有色立金风相摩则有火光火则有
气气则香也宝明生润火光上蒸由斯流水水有冷煖故成触也触
分涩滑与舌相对则有味生五境合意则名为法此六尘境与内根
妄想和合杂乱由此造作一切诸业故成业性业必有报十二品类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
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
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
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
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
(疏内由动相外感风轮故
有声现因空生摇坚明立碍故有色立金风相摩则有火光火则有
气气则香也宝明生润火光上蒸由斯流水水有冷煖故成触也触
分涩滑与舌相对则有味生五境合意则名为法此六尘境与内根
妄想和合杂乱由此造作一切诸业故成业性业必有报十二品类
音释¶ 第 695b 页
因此区分故成轮转是故下结成旋复旋复亦轮转也声香味触略
举十二之四也○标因动有声一念才动外感风轮前云觉明空昧
相待成摇也○解资中曰十二区分文含二意或六尘各有三世四
方自成十二或根尘各六共成十二孤山曰因动至知法即十二也
或取六根及六尘为十二者误也私谓资中次解为当且因动有声
者动如击鼓撞钟之类文殊云音声性动静是也此就声尘当体为
因从因声有色至因味知法则展转相因以显六乱之相也最后云
知法者知即意根法即法尘以后例前则有闻声见色等义况云六
乱妄想是知见闻觉知皆归妄想孤山云文无六根而自因动以下
有十二者是谁之误欤声香味触略举四尘穷十二变总结根境)。】
举十二之四也○标因动有声一念才动外感风轮前云觉明空昧
相待成摇也○解资中曰十二区分文含二意或六尘各有三世四
方自成十二或根尘各六共成十二孤山曰因动至知法即十二也
或取六根及六尘为十二者误也私谓资中次解为当且因动有声
者动如击鼓撞钟之类文殊云音声性动静是也此就声尘当体为
因从因声有色至因味知法则展转相因以显六乱之相也最后云
知法者知即意根法即法尘以后例前则有闻声见色等义况云六
乱妄想是知见闻觉知皆归妄想孤山云文无六根而自因动以下
有十二者是谁之误欤声香味触略举四尘穷十二变总结根境)。】
音释¶ 第 696a 页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
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
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
想若非无想。」
【
(疏情想相因形待不息有情世界不出十
二动念初起迷本圆常影明遂现故卵生居首情爱后起次有胎生
异爱不同次分湿化想心纷扰取舍多端成后诸类有色无色等下
自委辩○解依㲉而起曰卵生含藏而出曰胎生假润而兴曰湿生
无而忽有曰化生如是四生由内心思业为因外㲉胎藏合离为缘
约藉缘多少而成次第卵生具四是以先说胎生具三湿生具二化
生唯一谓思业也此依瑜伽论解而沇师云动念为初卵生居首情
音释¶ 第 696b 页
爱后起次有胎生异爱不同次分湿化者未显经意也节公以前四
生为总下八类为别从总开别故成十二谓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
以合感化以离应故从卵生开出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胎生
开出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也细寻下文义则不然但取俱舍四
生颂详其八类自可见矣)。】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
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沈乱想
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
鸟龟蛇其类充塞。」
【
(疏世界初兴元由虚妄虚妄故
动动即是风风即气也故云和合气成迷圆常理成虚妄想想气和
生为总下八类为别从总开别故成十二谓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
以合感化以离应故从卵生开出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胎生
开出有色无色非有色非无色也细寻下文义则不然但取俱舍四
生颂详其八类自可见矣)。】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
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沈乱想
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
鸟龟蛇其类充塞。」
【
(疏世界初兴元由虚妄虚妄故
动动即是风风即气也故云和合气成迷圆常理成虚妄想想气和
音释¶ 第 697a 页
合成于卵生故动念为初卵生居首因兹种类八万四千世间施设
且举此数理则无量羯逻蓝者此云凝滑入胎初位胎卵未分鱼鸟
龟蛇即飞沈类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
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
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
仙其类充塞。」
【
(杂染即爱爱名为欲欲故生润乃名为滋
横竖者人行正道竖首而行违正因邪故生横类遏蒲昙云疱胎卵
分也○解孤山曰即第二位也)。】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
且举此数理则无量羯逻蓝者此云凝滑入胎初位胎卵未分鱼鸟
龟蛇即飞沈类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
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
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
仙其类充塞。」
【
(杂染即爱爱名为欲欲故生润乃名为滋
横竖者人行正道竖首而行违正因邪故生横类遏蒲昙云疱胎卵
分也○解孤山曰即第二位也)。】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
音释¶ 第 697b 页
合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
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
动其类充塞。」
【
(疏由执著故一心趣境湿煖之处与想相
应即便受生故云煖成翻覆乱想者因即违心背信翻覆任情遂感
类生飞走不定蔽尸云软肉以其初受湿生形尚柔软既不入胎故
无前位○解私谓湿以合感故云执著合因煖气故曰煖成翻覆者
飞伏之貌也如蠛蠓昆虫之类耳资中曰蔽尸或云聚血)。】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
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
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
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
动其类充塞。」
【
(疏由执著故一心趣境湿煖之处与想相
应即便受生故云煖成翻覆乱想者因即违心背信翻覆任情遂感
类生飞走不定蔽尸云软肉以其初受湿生形尚柔软既不入胎故
无前位○解私谓湿以合感故云执著合因煖气故曰煖成翻覆者
飞伏之貌也如蠛蠓昆虫之类耳资中曰蔽尸或云聚血)。】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
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
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
音释¶ 第 698a 页
行其类充塞。」
【
(疏变易不常假新换故触境之处与想相
应即便受生新故乱想者因即不循仁义厌故取新但循巳情爱彼
忘此假托不实变受异身又化生初质风触即坚既无本形因触而
立此取转受异身名之为化故云转蜕也羯南云硬肉○解真际曰
妄心浮伪易夺不常舍此取彼故成其触触谓触对即根境和合也
孤山曰化相者非无而忽有之化如蛴螬虫脱换故及欣取新质意
欲飞腾故云转蜕飞行也羯南即胎内第四位才生即飞故阙前位
私谓转蜕飞行未必唯指蛴螬之类盖是化生取譬之像如列子云
天地委蜕下文纯想则飞皆取譬也是则转蜕譬故形之易脱飞行
喻新质之轻举无而忽有理合在兹)。】
【
(疏变易不常假新换故触境之处与想相
应即便受生新故乱想者因即不循仁义厌故取新但循巳情爱彼
忘此假托不实变受异身又化生初质风触即坚既无本形因触而
立此取转受异身名之为化故云转蜕也羯南云硬肉○解真际曰
妄心浮伪易夺不常舍此取彼故成其触触谓触对即根境和合也
孤山曰化相者非无而忽有之化如蛴螬虫脱换故及欣取新质意
欲飞腾故云转蜕飞行也羯南即胎内第四位才生即飞故阙前位
私谓转蜕飞行未必唯指蛴螬之类盖是化生取譬之像如列子云
天地委蜕下文纯想则飞皆取譬也是则转蜕譬故形之易脱飞行
喻新质之轻举无而忽有理合在兹)。】
音释¶ 第 698b 页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
合著成八万四千精䊮乱想如是
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
明其类充塞。」
【
(疏留碍为缘障隔不决苟逢明著爱此受
生色相羯南星辰日月吉者为休凶者为咎下至爝火蚌珠俱此类
耳此等皆是有情变生能与世间作休咎灾祥之应耳○解资中曰
事日月水火和合光明坚执不舍障隔不通名为留碍精明显著因
此受生故成色相)。】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
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
音释¶ 第 699a 页
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
沈其类充塞。」
【
(疏销散为缘惑暗颠倒厌坏色相思无边
空色尽心亡厌空绝想乃至有顶沈冥幽隐即无色界外道之类耳
○解由迷惑不了故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
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
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
灵其类充塞。」
【
(疏虚妄影像似有如无信忆则灵绝信则
否蹈迹附影之类皆从忆想所生因即外道凡夫祈神祷祠存形立
影终身奉事志慕神通精灵向附因果相酬必生其类)。】
沈其类充塞。」
【
(疏销散为缘惑暗颠倒厌坏色相思无边
空色尽心亡厌空绝想乃至有顶沈冥幽隐即无色界外道之类耳
○解由迷惑不了故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
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
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
灵其类充塞。」
【
(疏虚妄影像似有如无信忆则灵绝信则
否蹈迹附影之类皆从忆想所生因即外道凡夫祈神祷祠存形立
影终身奉事志慕神通精灵向附因果相酬必生其类)。】
音释¶ 第 699b 页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
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
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
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
(堕在世间愚痴为本
既非觉了顽钝相成或乃习定灰凝思专枯槁心随境变化物成身
用无识为真修将顽愚为至道乃至如劫毗罗化为石千年华表土
木精怪等并心析报质非毕竟无情报尽入轮如无想天堕○解外
道计无情有命金石坚牢如华表生精黄头化石之类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
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
音释¶ 第 700a 页
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
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疏因依假待虚伪不真托秽成身藉物为导因即和合巧伪假故为
新或附托因依递倚形势资身养命业果相循如水母等以水沫成
身以虾为目有情身内八万户虫并是此类揽物成体假食于他不
从自类受身故名非有色相)。】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
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
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
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
(互相引调诱以成性
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疏因依假待虚伪不真托秽成身藉物为导因即和合巧伪假故为
新或附托因依递倚形势资身养命业果相循如水母等以水沫成
身以虾为目有情身内八万户虫并是此类揽物成体假食于他不
从自类受身故名非有色相)。】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
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
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
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
(互相引调诱以成性
音释¶ 第 700b 页
咒诅更加召以为类虽从声感假自性质如虾蟆等以声附卵然后
长养非声则坏因即或由好著声境或是违誓厌祷求生心口为殃
报招其咎耳○解论因或是乐为淫声习以生著从自性类不假他
成名非无色相藉声誔质故云无色私谓咒诅亦呼召耳由物类相
感若厌祷而生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
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
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
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疏交合虚妄诬罔相成取异为同回他作己元非想相后假相成即
长养非声则坏因即或由好著声境或是违誓厌祷求生心口为殃
报招其咎耳○解论因或是乐为淫声习以生著从自性类不假他
成名非无色相藉声誔质故云无色私谓咒诅亦呼召耳由物类相
感若厌祷而生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
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
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
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疏交合虚妄诬罔相成取异为同回他作己元非想相后假相成即
音释¶ 第 701a 页
蒲卢等是此类也蒲卢蜾蠃也取青虫为子非巳所生推因或是违
亲认义弃本从他谬继别宗妄袭馀族因果之应感此类生○标彼
蒲卢等异质相成者专迹出杨子法言注也法言正文云螟蛉之子
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速哉○解资中曰诬罔
取他纳为已有名罔颠倒背亲向义寄死托孤忘本蒸尝认彼宗嗣
是其因也孤山曰蒲卢者郭璞云俗谓之蠮螉也取彼桑虫以为巳
子私谓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成想羯南)。】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
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
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
亲认义弃本从他谬继别宗妄袭馀族因果之应感此类生○标彼
蒲卢等异质相成者专迹出杨子法言注也法言正文云螟蛉之子
殪而逢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久则肖之矣速哉○解资中曰诬罔
取他纳为已有名罔颠倒背亲向义寄死托孤忘本蒸尝认彼宗嗣
是其因也孤山曰蒲卢者郭璞云俗谓之蠮螉也取彼桑虫以为巳
子私谓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成想羯南)。】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
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
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
音释¶ 第 701b 页
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
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
遭其食其类充塞。」
【
(疏冤对相雠连环不止托至亲
之父子发至怨之杀害岂不怪哉初生托质互有想爱故云非无想
相后时成大父母遭食故云无想土枭破镜附块抱果子子孙孙相
成相袭业使之然非自然耳问既是怨对无感生义何得用附而生
怨中有爱答托质须资爱想杀害由乎先业爱想无常由业所运始
虽起爱后变成憎故遭其食○标无始时来有此类也○解资中曰
父母有爱名非无想相怨无有爱故云无想问既是怨对无感生缘
何得用附而生怨中有爱答如畜猪羊贪杀故养岂非怨中亦有爱
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
遭其食其类充塞。」
【
(疏冤对相雠连环不止托至亲
之父子发至怨之杀害岂不怪哉初生托质互有想爱故云非无想
相后时成大父母遭食故云无想土枭破镜附块抱果子子孙孙相
成相袭业使之然非自然耳问既是怨对无感生义何得用附而生
怨中有爱答托质须资爱想杀害由乎先业爱想无常由业所运始
虽起爱后变成憎故遭其食○标无始时来有此类也○解资中曰
父母有爱名非无想相怨无有爱故云无想问既是怨对无感生缘
何得用附而生怨中有爱答如畜猪羊贪杀故养岂非怨中亦有爱
音释¶ 第 702a 页
乎孤山曰土枭破镜者按史记孝武本纪云祠黄帝用土枭破镜孟
康曰枭鸟名也食母破镜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破
镜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人误或鸟字合是等字后人妄改耳)。】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
(疏如文○标三世四方根
境相对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此于十二变为一
旋复○解私谓金刚般若卵胎湿化乃至非想诸师所释皆通三界
今十二类义必无殊观乎现文唯无色羯南似通上界其十一种悉
是欲界之相耳此盖如来随宜所说且就现前幽显可验者略而示
之若尔则沇师以有顶外道解无色者未必然也将恐欲界亦有斯
类如舜若多神岂在四空乎应知别文广谈七趣秖因此中说相未
康曰枭鸟名也食母破镜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破
镜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人误或鸟字合是等字后人妄改耳)。】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
(疏如文○标三世四方根
境相对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世间声香味触此于十二变为一
旋复○解私谓金刚般若卵胎湿化乃至非想诸师所释皆通三界
今十二类义必无殊观乎现文唯无色羯南似通上界其十一种悉
是欲界之相耳此盖如来随宜所说且就现前幽显可验者略而示
之若尔则沇师以有顶外道解无色者未必然也将恐欲界亦有斯
类如舜若多神岂在四空乎应知别文广谈七趣秖因此中说相未
音释¶ 第 702b 页
周前后相成方见经旨)。】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一 牧一
* 音释
桦
(胡化切木名)。
碜
(初朕切碜毒也)。
僇
(力竹切杀也)。
伫
(丈吕切久立也)。
瞪瞢
(瞪澄应切瞢莫亘切瞪瞢直视也)。
刳
(空胡切虚其中也)。
[谷-(一/禾)+卵]
(兖角
切卵孚也)。
瑜珈
(梵语也此云相应瑜云俱切)。
羯逻蓝
(梵语也此云凝
滑羯居谒切逻朗可切)。
遏蒲昙
(梵语也此云疱遏乌曷切蒲伴伍切)。
蠢
首楞严经义海卷第二十一 牧一
* 音释
桦
(胡化切木名)。
碜
(初朕切碜毒也)。
僇
(力竹切杀也)。
伫
(丈吕切久立也)。
瞪瞢
(瞪澄应切瞢莫亘切瞪瞢直视也)。
刳
(空胡切虚其中也)。
[谷-(一/禾)+卵]
(兖角
切卵孚也)。
瑜珈
(梵语也此云相应瑜云俱切)。
羯逻蓝
(梵语也此云凝
滑羯居谒切逻朗可切)。
遏蒲昙
(梵语也此云疱遏乌曷切蒲伴伍切)。
蠢
音释¶ 第 703a 页
蠕
(蠢尺允切蠕乳兖切蠢蠕虫动貌)。
蠛蠓
(蠛莫结切蠓母总切蠛蠓似蜹
小虫)。
蜕
(输芮切蝉蛇解皮也)。
蚌
(步项切蛤属)。
蒲卢
(蒲蓬晡切卢笼都切
蒲卢蜾[裸-口+(罩-卓)]也)。
土枭
(枭坚尧切土枭鸟名)。
(蠢尺允切蠕乳兖切蠢蠕虫动貌)。
蠛蠓
(蠛莫结切蠓母总切蠛蠓似蜹
小虫)。
蜕
(输芮切蝉蛇解皮也)。
蚌
(步项切蛤属)。
蒲卢
(蒲蓬晡切卢笼都切
蒲卢蜾[裸-口+(罩-卓)]也)。
土枭
(枭坚尧切土枭鸟名)。
音释¶ 第 70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