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第 889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
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
乱想。汝今脩證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
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
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
脩习。除其助因。二者真脩。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
现业。」
【通曰。十二颠倒。皆从真净明心变起。始于爱取一
念。有爱则有憎。有取则有舍。故胎卵湿化。皆由情
想轻重。各从其类。有色无色。有想无想。只是有无
二句。第由想而化。其想渐微。其化渐洁。若非有色。
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内含双亦双非。实
由情而化。其情渐滞。其化渐苦。情想爱憎。纷然杂
陈。无类不有。故一一类中。各各互具十二颠倒也。
情想犹捏目。颠倒犹乱华。乱华在太虚之中。不碍
太虚。颠倒在妙圆之内。无妨妙圆。唯具足如斯虚
卷八 第 889b 页 X16-0889.png
妄乱想。卒于真净明心不相妨碍。然后见其妙圆
也。妙圆真心。即三摩地廓微洞朗。犹如晴空。十二
颠倒。惟兹六乱妄想以为本因。翳眼若除。狂华自
息。然除乱想。必立三渐次。何也。譬如净器。本贮甘
露之器。一为毒蜜所染。骤投甘露而甘露反为毒
药矣。必涤之以汤水。助之以灰香。需之以岁月。然
后毒气渐消。而甘露可入。此三渐次。正涤除乱想
之汤水灰香也。前四种明诲。杀盗淫妄。巳具正戒。
今又除其淫怒痴之助因。刳其杀盗淫之正性。渐
与现行无明远矣。由是增进。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竟与现业违。而心不流逸。情爱乾枯。乱想无自而
起。颠倒又何因而生乎。但一真心。然后安立圣位
四十四心。以入妙觉真三摩提。如毒蜜既消。而甘
露可贮也。大随□禅师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
万德。但以染净二缘□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
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
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若信
得大随所云其体不二。本一净器也。毒蜜贮之不
加损。甘露贮之不加益。直趣无上菩提。染净俱无
交涉。然后扫除三渐次之说。亦无不可者。】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
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
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
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
也。妙圆真心。即三摩地廓微洞朗。犹如晴空。十二
颠倒。惟兹六乱妄想以为本因。翳眼若除。狂华自
息。然除乱想。必立三渐次。何也。譬如净器。本贮甘
露之器。一为毒蜜所染。骤投甘露而甘露反为毒
药矣。必涤之以汤水。助之以灰香。需之以岁月。然
后毒气渐消。而甘露可入。此三渐次。正涤除乱想
之汤水灰香也。前四种明诲。杀盗淫妄。巳具正戒。
今又除其淫怒痴之助因。刳其杀盗淫之正性。渐
与现行无明远矣。由是增进。反流全一。六用不行。
竟与现业违。而心不流逸。情爱乾枯。乱想无自而
起。颠倒又何因而生乎。但一真心。然后安立圣位
四十四心。以入妙觉真三摩提。如毒蜜既消。而甘
露可贮也。大随□禅师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
万德。但以染净二缘□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
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
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若信
得大随所云其体不二。本一净器也。毒蜜贮之不
加损。甘露贮之不加益。直趣无上菩提。染净俱无
交涉。然后扫除三渐次之说。亦无不可者。】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
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
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
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
卷八 第 889c 页 X16-0889.png
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
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
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
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
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
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
脩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脩行渐次。」
【通曰。段食亦云抟食。谓手抟而食之。然有不可抟
者。故翻为段。段者如刀段。食饭面菜等。有形段故。
人间食也。触食者。根境识触之而成。但触其气而
巳。鬼神食也。禅天无段食。但有思食。故云思食得
食。识无边处无思食。但有识食。识取法味。充然而
饱。亦皆有以自养如段食。故曰皆依食住。合论云。
识食者。即阿赖耶识。依前三种食而住。何以知之。
五识者。赖耶之自證相分。六识及意识者。赖耶之
自證见分。五识之区依段食。六识分别依触食。七
意识依思食。故识食依前三种食而住。一切众生。
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岂有五辛臭秽之物。而不能
助淫生恚。究竟天仙远离。常与鬼伍。亦与食毒无
异。然而淫恚日益。必且非毁禁戒。堕无间狱。是可
不谨之于微乎。金牛和尚每至斋时。自将饭桶于
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菩萨子。吃饭来。雪窦云。
虽然如此。金牛不是好心。僧问长庆。古人道菩萨
子吃饭来。意旨如何。庆云。大似因斋庆赞。雪窦颂
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
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
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
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
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
脩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脩行渐次。」
【通曰。段食亦云抟食。谓手抟而食之。然有不可抟
者。故翻为段。段者如刀段。食饭面菜等。有形段故。
人间食也。触食者。根境识触之而成。但触其气而
巳。鬼神食也。禅天无段食。但有思食。故云思食得
食。识无边处无思食。但有识食。识取法味。充然而
饱。亦皆有以自养如段食。故曰皆依食住。合论云。
识食者。即阿赖耶识。依前三种食而住。何以知之。
五识者。赖耶之自證相分。六识及意识者。赖耶之
自證见分。五识之区依段食。六识分别依触食。七
意识依思食。故识食依前三种食而住。一切众生。
食甘故生。食毒故死。岂有五辛臭秽之物。而不能
助淫生恚。究竟天仙远离。常与鬼伍。亦与食毒无
异。然而淫恚日益。必且非毁禁戒。堕无间狱。是可
不谨之于微乎。金牛和尚每至斋时。自将饭桶于
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菩萨子。吃饭来。雪窦云。
虽然如此。金牛不是好心。僧问长庆。古人道菩萨
子吃饭来。意旨如何。庆云。大似因斋庆赞。雪窦颂
卷八 第 890a 页 X16-0890.png
云。白云影里笑呵呵。两手持来付与他。若是金毛
狮子子。三千里外见誵讹。又僧问赵州。学人乍入
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了。州云。
洗钵盂去。其僧有省。云门云。且道有指示无指示。
若言有。赵州向伊道个甚么。若言无。这僧为甚悟
去。天童颂云。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
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合诸老宿提
唱而详味之。纵是百般异品珍羞。亦须抉出。何况
五辛毒药岂容入口。】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
成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
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
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
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脩三摩地。父母肉身。
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
第二增进脩行渐次。」
【通曰。杀盗淫何以谓之正性。圆觉云。一切众生。皆
以淫欲而正性命。众生正报从淫感生。故以淫欲
为正性。即前所云。性业遮业。又对助因而言。此为
正性也。刳之云者。如刳木为舟。渐渐空之。乃能载
物。故性业遮业俱空。乃合于刳之义。淫根最难断。
狮子子。三千里外见誵讹。又僧问赵州。学人乍入
丛林。乞师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了。州云。
洗钵盂去。其僧有省。云门云。且道有指示无指示。
若言有。赵州向伊道个甚么。若言无。这僧为甚悟
去。天童颂云。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
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合诸老宿提
唱而详味之。纵是百般异品珍羞。亦须抉出。何况
五辛毒药岂容入口。】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
成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
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
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
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脩三摩地。父母肉身。
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
第二增进脩行渐次。」
【通曰。杀盗淫何以谓之正性。圆觉云。一切众生。皆
以淫欲而正性命。众生正报从淫感生。故以淫欲
为正性。即前所云。性业遮业。又对助因而言。此为
正性也。刳之云者。如刳木为舟。渐渐空之。乃能载
物。故性业遮业俱空。乃合于刳之义。淫根最难断。
卷八 第 890b 页 X16-0890.png
必观如毒蛇。为害法身故。见如怨贼。为戕慧命故。
先持声闻戒。使无身犯。后持菩萨戒。使无思犯。禁
戒成就。戒无所戒。淫断则无相生业。杀断则无相
杀业。偷断则无相酬业。即此身心。六根清净。不须
天眼而證五通矣。眼通故观见十方。耳通故闻佛
说法。神通故能游十方界。宿命通故无艰险。而他
心通自在其中。唯漏尽不易證也。此如法华现身
所得六根清净。即相似位。然则严持清净戒律。乌
容自缓乎。涌泉欣禅师上堂。我四十九年在这里。
尚自有时走作。汝等诸人。莫开大口。见解人多。行
解人万中无一个。见解语言。总要知通。若识不尽。
敢道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
却今时。始得成立。亦唤作立中功。转功就他去。亦
唤作就中功。亲他去。我所以道亲人不得度。渠不
度亲人。恁么譬喻。尚不会荐取浑崙底。但管取性
乱动舌头。不见洞山道。相续也大难。汝须知有此
事。若不知有。啼哭有日在。可知兢兢戒行。要在尽
却今时。转功就位。入三摩地。不然。以幻脩幻。徒自
勤苦耳。于自性何与。】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
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
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
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
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
先持声闻戒。使无身犯。后持菩萨戒。使无思犯。禁
戒成就。戒无所戒。淫断则无相生业。杀断则无相
杀业。偷断则无相酬业。即此身心。六根清净。不须
天眼而證五通矣。眼通故观见十方。耳通故闻佛
说法。神通故能游十方界。宿命通故无艰险。而他
心通自在其中。唯漏尽不易證也。此如法华现身
所得六根清净。即相似位。然则严持清净戒律。乌
容自缓乎。涌泉欣禅师上堂。我四十九年在这里。
尚自有时走作。汝等诸人。莫开大口。见解人多。行
解人万中无一个。见解语言。总要知通。若识不尽。
敢道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
却今时。始得成立。亦唤作立中功。转功就他去。亦
唤作就中功。亲他去。我所以道亲人不得度。渠不
度亲人。恁么譬喻。尚不会荐取浑崙底。但管取性
乱动舌头。不见洞山道。相续也大难。汝须知有此
事。若不知有。啼哭有日在。可知兢兢戒行。要在尽
却今时。转功就位。入三摩地。不然。以幻脩幻。徒自
勤苦耳。于自性何与。】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
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
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
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
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
卷八 第 890c 页 X16-0890.png
渐脩。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脩行
渐次。」
【通曰。现业者。现行无明所造之业。即上淫杀盗诸
业也。持禁戒者。于外六尘。不多流逸。能断客尘烦
恼。能除见惑矣。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能破微细无
明。能除思惑矣。二惑未除。犹与现业随顺。未肯相
违。今旋元自归。反流全一。则湛入合湛。与现业违
矣。唯流逸。则六用行。故背觉合尘。为六乱妄想起
现前业。唯返流。则六用不行。故背尘合觉。为一湛
性圆明。一切如来寂圆净妙。皆现其中。密理圆智
净行妙合无迹。法身清净。犹如琉璃。真智皎洁。犹
如明月。身心快然。根境俱融。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即得无生法忍。而入三摩地矣。从是渐脩。安立圣
位。至于等觉。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即还
佛證三摩地。究尽本因。穷尽妙觉也。此其所入者。
下文其所脩者。究竟其所證者。皆佛三摩地。所谓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也。此取顿證。何得复立
渐次而加之以增进乎。理须顿悟。事以渐除。先除
助因。次刳正性。兹违现业。皆就事上渐渐消融之。
境渐入真。功渐增密。虽主顿悟。不废渐脩。此三根
俱接。所以为圆顿法门也。径山了一禅师上堂。参
玄之士。触境遇缘不能直下透脱者。盖为业识深
重。情妄胶固。六门未息。一处不通。绝点纯清。含生
难到。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始可顺生死
渐次。」
【通曰。现业者。现行无明所造之业。即上淫杀盗诸
业也。持禁戒者。于外六尘。不多流逸。能断客尘烦
恼。能除见惑矣。尘既不缘。根无所偶。能破微细无
明。能除思惑矣。二惑未除。犹与现业随顺。未肯相
违。今旋元自归。反流全一。则湛入合湛。与现业违
矣。唯流逸。则六用行。故背觉合尘。为六乱妄想起
现前业。唯返流。则六用不行。故背尘合觉。为一湛
性圆明。一切如来寂圆净妙。皆现其中。密理圆智
净行妙合无迹。法身清净。犹如琉璃。真智皎洁。犹
如明月。身心快然。根境俱融。妙圆平等。获大安隐。
即得无生法忍。而入三摩地矣。从是渐脩。安立圣
位。至于等觉。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即还
佛證三摩地。究尽本因。穷尽妙觉也。此其所入者。
下文其所脩者。究竟其所證者。皆佛三摩地。所谓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也。此取顿證。何得复立
渐次而加之以增进乎。理须顿悟。事以渐除。先除
助因。次刳正性。兹违现业。皆就事上渐渐消融之。
境渐入真。功渐增密。虽主顿悟。不废渐脩。此三根
俱接。所以为圆顿法门也。径山了一禅师上堂。参
玄之士。触境遇缘不能直下透脱者。盖为业识深
重。情妄胶固。六门未息。一处不通。绝点纯清。含生
难到。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始可顺生死
卷八 第 891a 页 X16-0891.png
流。入人间世。诸人要会么。以拄杖画曰。祗向这里
荐取。设使有个汉。于此荐得。如净琉璃内含明月。
还唤作了事人也。无不见南泉与赵州玩月次。州
云。几时得似这个去。泉云。王老师二十年前。也曾
恁么来。州云。即今作么生。泉便归方丈。天童拈云。
二十年前且置。二十年后又作么生。还知王老师
行履处么。屋里无灵床。浑家不著孝。夫净如琉璃。
内悬明月。即下文所云乾慧地也。一切如来密圆
净妙。皆现其中。见地何所不烛尚欠行履在。故能
知南泉行履处。则二十年前得似这个。犹为未了。】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在残质。不复
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乾有
其慧。名乾慧地。」
【通曰。欲爱润业。根境造业。故生死相续。迷而不返。
今欲枯境谢。故人世残质。不复续生。返流全一。则
执心虚明。六用不行。则纯是智慧。慧不用之于欲
爱。而唯不离乎自性。如珠之光。不用照物。而但自
照其体。此其明不至立所而明圆矣。十方国土。皎
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故谓之蓥。此以欲乾
发慧。乃名乾慧。又以乾有其慧。未至妙圆。故为初
地。大品十地。初名乾慧。天台于圆教十信前。立五
品位。且曰。义推如大品乾慧地也。此经未至。而所
立名位。悬契佛心。非灵山亲到。曷克有此。陆亘大
夫谓南泉曰。弟子亦薄会佛法。泉便问十二时中
荐取。设使有个汉。于此荐得。如净琉璃内含明月。
还唤作了事人也。无不见南泉与赵州玩月次。州
云。几时得似这个去。泉云。王老师二十年前。也曾
恁么来。州云。即今作么生。泉便归方丈。天童拈云。
二十年前且置。二十年后又作么生。还知王老师
行履处么。屋里无灵床。浑家不著孝。夫净如琉璃。
内悬明月。即下文所云乾慧地也。一切如来密圆
净妙。皆现其中。见地何所不烛尚欠行履在。故能
知南泉行履处。则二十年前得似这个。犹为未了。】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在残质。不复
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乾有
其慧。名乾慧地。」
【通曰。欲爱润业。根境造业。故生死相续。迷而不返。
今欲枯境谢。故人世残质。不复续生。返流全一。则
执心虚明。六用不行。则纯是智慧。慧不用之于欲
爱。而唯不离乎自性。如珠之光。不用照物。而但自
照其体。此其明不至立所而明圆矣。十方国土。皎
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故谓之蓥。此以欲乾
发慧。乃名乾慧。又以乾有其慧。未至妙圆。故为初
地。大品十地。初名乾慧。天台于圆教十信前。立五
品位。且曰。义推如大品乾慧地也。此经未至。而所
立名位。悬契佛心。非灵山亲到。曷克有此。陆亘大
夫谓南泉曰。弟子亦薄会佛法。泉便问十二时中
卷八 第 891b 页 X16-0891.png
作么生。曰寸丝不挂。泉曰。犹是阶下汉。又曰。不见
道有道君王。不纳有智之臣。后僧问金峰志禅师。
千山无云万里绝霞时如何。志曰。飞猿岭那边何
不吐却。此与南泉先后一辙。故知乾慧地。亦是小
歇场处。若穷尽妙觉。意致当自别。】
「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
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
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通曰。中中流入。不偏于空。不偏于假。乃中道妙观
也。于方入观。三谛圆融。如伊三点。则曰圆妙。此人
力可为也。于观巳成。从真发妙。契合圆理。则曰妙
圆。此非人力所能与也。中道依真。妙犹非真。从真
发妙。妙为真妙。妙犹非真。故不可常。中道纯真。故
妙常住。妙既常住。则一切妄想。无伫足之地矣。妙
之云者。有独觉其妙之趣。不可以言语示人。此其
信为最真。故名信心住。沩山谓仰山曰。汝须独自
回光返照。别人不知汝解处。汝试将实解献老僧
看。仰曰。若教某甲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一物
一解得献和尚。沩曰。无圆位处。是汝作解处。未离
心境在。仰曰。既无圆位。何处有法。把无物作境。沩
曰。适来是汝作与么解是否。仰曰是。沩曰。若恁么。
是具足心境法。未脱我所心在。元来有解献我。许
汝信位显。人位隐在。后仰山问双峰。师弟近日见
处如何。曰据某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仰曰。汝解
道有道君王。不纳有智之臣。后僧问金峰志禅师。
千山无云万里绝霞时如何。志曰。飞猿岭那边何
不吐却。此与南泉先后一辙。故知乾慧地。亦是小
歇场处。若穷尽妙觉。意致当自别。】
「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
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
灭尽无馀。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通曰。中中流入。不偏于空。不偏于假。乃中道妙观
也。于方入观。三谛圆融。如伊三点。则曰圆妙。此人
力可为也。于观巳成。从真发妙。契合圆理。则曰妙
圆。此非人力所能与也。中道依真。妙犹非真。从真
发妙。妙为真妙。妙犹非真。故不可常。中道纯真。故
妙常住。妙既常住。则一切妄想。无伫足之地矣。妙
之云者。有独觉其妙之趣。不可以言语示人。此其
信为最真。故名信心住。沩山谓仰山曰。汝须独自
回光返照。别人不知汝解处。汝试将实解献老僧
看。仰曰。若教某甲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一物
一解得献和尚。沩曰。无圆位处。是汝作解处。未离
心境在。仰曰。既无圆位。何处有法。把无物作境。沩
曰。适来是汝作与么解是否。仰曰是。沩曰。若恁么。
是具足心境法。未脱我所心在。元来有解献我。许
汝信位显。人位隐在。后仰山问双峰。师弟近日见
处如何。曰据某见处。实无一法可当情。仰曰。汝解
卷八 第 891c 页 X16-0891.png
犹在境。曰某祗如此。师兄又如何。仰曰。汝岂不知
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
人。如此勘验。如此缕析。方知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其真信处。与解路迥然悬隔。】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
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
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通曰。此十信中宿命通也。前禁戒成就。六根清净。
不须天眼。观见十方。宿命清净。得无艰险。亦有出
碍之渐。此兼过去未来无数劫中。皆能忆念。则明
了圆通。此真信中发起。性无不圆。故通无不彻。此
巳證真。非相似位可比。不能證真。则阴处界为之
碍。故不能通。今执心虚明。根境不偶。久之则真妙
独露。超出根境之上。故过去舍身。将来受身。一切
习气思惑所结。朗然在前。故得无遗忘也。念心原
属生灭。今以真信持之。而念亦住。即念即真。将融
真妄而一之矣。宿命通。自阿罗汉以逮非非想诸
外道。前后通知八万劫。而无数劫。即所谓阿僧祇
劫也。非佛种不證。此土能知过去者。往往有之。能
知未来者。指不多屈也。牛头山慧忠禅师。闻威禅
师出世。乃往谒之。威才见曰。山主来也。忠感悟。遂
给侍左右。后辞诣诸方巡礼。威于具戒院。见凌霄
藤遇夏萎悴。人欲伐之。因谓之勿剪。慧忠还时。此
藤更生。及忠回。果如其言。遂以山门付之。又灵树
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
人。如此勘验。如此缕析。方知从真妙圆。重发真妙。
其真信处。与解路迥然悬隔。】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
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
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通曰。此十信中宿命通也。前禁戒成就。六根清净。
不须天眼。观见十方。宿命清净。得无艰险。亦有出
碍之渐。此兼过去未来无数劫中。皆能忆念。则明
了圆通。此真信中发起。性无不圆。故通无不彻。此
巳證真。非相似位可比。不能證真。则阴处界为之
碍。故不能通。今执心虚明。根境不偶。久之则真妙
独露。超出根境之上。故过去舍身。将来受身。一切
习气思惑所结。朗然在前。故得无遗忘也。念心原
属生灭。今以真信持之。而念亦住。即念即真。将融
真妄而一之矣。宿命通。自阿罗汉以逮非非想诸
外道。前后通知八万劫。而无数劫。即所谓阿僧祇
劫也。非佛种不證。此土能知过去者。往往有之。能
知未来者。指不多屈也。牛头山慧忠禅师。闻威禅
师出世。乃往谒之。威才见曰。山主来也。忠感悟。遂
给侍左右。后辞诣诸方巡礼。威于具戒院。见凌霄
藤遇夏萎悴。人欲伐之。因谓之勿剪。慧忠还时。此
藤更生。及忠回。果如其言。遂以山门付之。又灵树
卷八 第 892a 页 X16-0892.png
二十年不请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
也。我首座行脚也。一日令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
出迓。云门果至。直请入首座寮。解包后。遗书刘主
云。堂中首座。人天眼目。刘遂请云门开堂。此二尊
宿。可谓得念心住者。】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
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通曰。从真信流入。故能忆念。从纯真流入。故得精
明。真能化妄。真精发化。不可思议。故无始习气。化
为精明。前云习气现前。至此化为无上知觉矣。净
与染对。未为真净。不垢不净。始为真净。以此精明。
进趣真净。将欲并其通一精明之迹而俱化之也。
此化不可为。其进不亦精乎。僧问黄檗。何者是精
进。檗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才起心向
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
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法句经云。若起精进
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是名真精进。天台智
者。在南岳诵法华。至药王品云。是真精进。是名真
法供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
山一会俨然未散。可谓无始习气通一精明矣。是
必进于身心俱无。乃名真净。若离真净而别求精
进者妄也。】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通曰。前乾慧地。何以不名慧心住也。前云执心虚
也。我首座行脚也。一日令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
出迓。云门果至。直请入首座寮。解包后。遗书刘主
云。堂中首座。人天眼目。刘遂请云门开堂。此二尊
宿。可谓得念心住者。】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
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通曰。从真信流入。故能忆念。从纯真流入。故得精
明。真能化妄。真精发化。不可思议。故无始习气。化
为精明。前云习气现前。至此化为无上知觉矣。净
与染对。未为真净。不垢不净。始为真净。以此精明。
进趣真净。将欲并其通一精明之迹而俱化之也。
此化不可为。其进不亦精乎。僧问黄檗。何者是精
进。檗云。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才起心向
外求者。名为歌利王爱游猎去。心不外游。即是忍
辱仙人。身心俱无。即是佛道。法句经云。若起精进
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是名真精进。天台智
者。在南岳诵法华。至药王品云。是真精进。是名真
法供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
山一会俨然未散。可谓无始习气通一精明矣。是
必进于身心俱无。乃名真净。若离真净而别求精
进者妄也。】
「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
【通曰。前乾慧地。何以不名慧心住也。前云执心虚
卷八 第 892b 页 X16-0892.png
明。尚有执在。此云心精现前。则其执化矣。前云纯
是智慧。犹带是在。此云纯以智慧。则在在慧用。并
忘其是矣。此非精明莹彻。灵光显现。未易语此。始
而曰有其慧。至是有而且住。更进一步矣。宗门中
纯以慧用。唯临济一人。罕遇其匹。尝云。山僧此间。
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
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
器来。我便境法人俱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
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
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
即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
前。大德。你担钵囊屎担子傍家走。求佛求法。即今
与么驰求底。你还识渠么。活泼泼地。祗是勿根株。
拥不聚。拨不散。求著即转远。不求还在目前。灵音
嘱耳。若人不信。徒劳百年。嗟嗟。若信得活泼泼地。
去慧心住不远矣。】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通曰。既纯以智慧。而慧心常住矣。何更用执持也。
执持云者。忘机泯智之意。智慧常用。用则应物。便
于湛寂之体。不得总持。今收敛光华。持而不用。如
临济云。吹毛用了急须磨。则于妙湛得总持矣。总
持不动。则常凝矣。夫寂湛之性。清净本然。周遍法
界。本无摇动。寂而非寂。与静沉死水不同。故曰寂
妙。此定心住。即定之时慧在定。与人力脩持。先定
是智慧。犹带是在。此云纯以智慧。则在在慧用。并
忘其是矣。此非精明莹彻。灵光显现。未易语此。始
而曰有其慧。至是有而且住。更进一步矣。宗门中
纯以慧用。唯临济一人。罕遇其匹。尝云。山僧此间。
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
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
器来。我便境法人俱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
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
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
即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
前。大德。你担钵囊屎担子傍家走。求佛求法。即今
与么驰求底。你还识渠么。活泼泼地。祗是勿根株。
拥不聚。拨不散。求著即转远。不求还在目前。灵音
嘱耳。若人不信。徒劳百年。嗟嗟。若信得活泼泼地。
去慧心住不远矣。】
「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
【通曰。既纯以智慧。而慧心常住矣。何更用执持也。
执持云者。忘机泯智之意。智慧常用。用则应物。便
于湛寂之体。不得总持。今收敛光华。持而不用。如
临济云。吹毛用了急须磨。则于妙湛得总持矣。总
持不动。则常凝矣。夫寂湛之性。清净本然。周遍法
界。本无摇动。寂而非寂。与静沉死水不同。故曰寂
妙。此定心住。即定之时慧在定。与人力脩持。先定
卷八 第 892c 页 X16-0892.png
后慧。先慧后定之说。了不相干也。智隍初参五祖。
庵居长座。积二十年。玄策往访之。问云。汝在此作
什么。曰入定。策曰。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
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
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曰。我
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曰。不见有有无之
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
对。良久问曰。师嗣谁。策曰。吾师六祖。隍曰。六祖以
何为禅定。策曰。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
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
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
空之量。隍闻是说。径走谒六祖。具述前语。六祖云。
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
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
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
北土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复归
河北。开化四众。又僧问白鹿山显端禅师。凝然湛
寂时如何。端曰。不是阇黎安身立命处。曰如何是
学人安身立命处。端曰。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于是会得。常寂寂。不离常惺惺。足知定慧不二法
门矣。】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通曰。由慧入定。其定也正。由定发明。其明也深。明
不由定力生者。疏浅无根。不能深入。今定慧交资。
庵居长座。积二十年。玄策往访之。问云。汝在此作
什么。曰入定。策曰。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
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
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隍曰。我
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策曰。不见有有无之
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
对。良久问曰。师嗣谁。策曰。吾师六祖。隍曰。六祖以
何为禅定。策曰。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
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
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
空之量。隍闻是说。径走谒六祖。具述前语。六祖云。
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
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
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
北土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复归
河北。开化四众。又僧问白鹿山显端禅师。凝然湛
寂时如何。端曰。不是阇黎安身立命处。曰如何是
学人安身立命处。端曰。云有出山势。水无投涧声。
于是会得。常寂寂。不离常惺惺。足知定慧不二法
门矣。】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通曰。由慧入定。其定也正。由定发明。其明也深。明
不由定力生者。疏浅无根。不能深入。今定慧交资。
卷八 第 893a 页 X16-0893.png
明性益彻。何微不烛。何奥不穷。故能寻向上去。进
进不巳。有进无退。正以见其明之深也。若稍不明。
便有退意。此不退位。由无始无明淘汰几尽。无能
摇惑。故不生退屈耳。乾峰上堂。法身有三种病。二
种光。须是一一透得。始解归家稳坐。须知更有向
上一窍在。云门出问。庵内人为甚么不知庵外事。
峰呵呵大笑。门曰。犹是学人疑处。峰曰。子是甚么
心行。门曰。也要和尚相委悉。峰曰。直须与么。始解
稳坐地。门应喏喏。天童拈云。坐著病在膏盲。用著
光不透脱。直饶纵横十字。圆转一机。也未知有向
上一窍在。还得稳坐地么。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
溪。云门故是门内人。不复辨门外事。所以得稳坐
地。若未到云门分剂。须向乾峰话头。咬嚼一番。方
解不退心真脉路。】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通曰。定慧双融。入不生灭。心无其心。进无所进。一
念相应。非有造作。故曰安然。未至于安。犹假矜持。
既至于安。则保持不失矣。所云不失者何物。保持
者何事。此诸佛命脉。洞贯十方。吾今巳得总持。则
诸佛之命脉在我。精神可以相通。气分自然交接。
我之气分交于佛。是我护如来之法也。佛之气分
交于我。是佛护我之法也。至此则三界思尽。即六
根清净之正位也。对大品。当佛地。故曰诸佛所护
念。昔六祖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辨是
进不巳。有进无退。正以见其明之深也。若稍不明。
便有退意。此不退位。由无始无明淘汰几尽。无能
摇惑。故不生退屈耳。乾峰上堂。法身有三种病。二
种光。须是一一透得。始解归家稳坐。须知更有向
上一窍在。云门出问。庵内人为甚么不知庵外事。
峰呵呵大笑。门曰。犹是学人疑处。峰曰。子是甚么
心行。门曰。也要和尚相委悉。峰曰。直须与么。始解
稳坐地。门应喏喏。天童拈云。坐著病在膏盲。用著
光不透脱。直饶纵横十字。圆转一机。也未知有向
上一窍在。还得稳坐地么。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
溪。云门故是门内人。不复辨门外事。所以得稳坐
地。若未到云门分剂。须向乾峰话头。咬嚼一番。方
解不退心真脉路。】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
【通曰。定慧双融。入不生灭。心无其心。进无所进。一
念相应。非有造作。故曰安然。未至于安。犹假矜持。
既至于安。则保持不失矣。所云不失者何物。保持
者何事。此诸佛命脉。洞贯十方。吾今巳得总持。则
诸佛之命脉在我。精神可以相通。气分自然交接。
我之气分交于佛。是我护如来之法也。佛之气分
交于我。是佛护我之法也。至此则三界思尽。即六
根清净之正位也。对大品。当佛地。故曰诸佛所护
念。昔六祖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辨是
卷八 第 893b 页 X16-0893.png
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么大师。嘱方辨速往
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
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辨远来。愿见我师传来
衣钵。祖乃出示。此气分交接之一验也。风穴初到
黄龙。龙问石角穿云路。垂条意若何。穴曰。红霞笼
玉像。拥障照州原。龙云。相随来也。穴曰。和尚低声。
投子颂曰。无价明珠暗处悬。夜深将把木人穿。谁
知却被泥牛见。吞入红霞碧浪渊。作家相见。未尝
不以珍重护持相勉旃。此亦可见彼此护法之心
矣。】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
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通曰。回佛慈光回果而向因也。向佛安住。回因而
向果也。果因一契。光相交入。此其妙难以言宣也。
唯有妙力。不涉功勋。光因慈显。不须方便。住与佛
同。更无阶级。本觉始觉。两觉互融。譬如双镜光明
相对。有此妙力。方有此妙影。觉明保持。无复妄觉。
则明为妙明矣。妙明明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妙
影重重。相为涉入。非复前尘法尘之影。故曰妙影。
此其影将浑融于光。光亦将浑融于影。依稀一大
圆镜智矣。回佛之智。为我之智。回我之智。向佛之
智。心心相照。几与佛同。岂但气分交接而巳哉。沩
山一日索门人呈语。乃曰声色外与吾相见。仰山
凡三度呈语。曰如两面镜相照于中无像。沩曰。此
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
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辨远来。愿见我师传来
衣钵。祖乃出示。此气分交接之一验也。风穴初到
黄龙。龙问石角穿云路。垂条意若何。穴曰。红霞笼
玉像。拥障照州原。龙云。相随来也。穴曰。和尚低声。
投子颂曰。无价明珠暗处悬。夜深将把木人穿。谁
知却被泥牛见。吞入红霞碧浪渊。作家相见。未尝
不以珍重护持相勉旃。此亦可见彼此护法之心
矣。】
「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
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
【通曰。回佛慈光回果而向因也。向佛安住。回因而
向果也。果因一契。光相交入。此其妙难以言宣也。
唯有妙力。不涉功勋。光因慈显。不须方便。住与佛
同。更无阶级。本觉始觉。两觉互融。譬如双镜光明
相对。有此妙力。方有此妙影。觉明保持。无复妄觉。
则明为妙明矣。妙明明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妙
影重重。相为涉入。非复前尘法尘之影。故曰妙影。
此其影将浑融于光。光亦将浑融于影。依稀一大
圆镜智矣。回佛之智。为我之智。回我之智。向佛之
智。心心相照。几与佛同。岂但气分交接而巳哉。沩
山一日索门人呈语。乃曰声色外与吾相见。仰山
凡三度呈语。曰如两面镜相照于中无像。沩曰。此
卷八 第 893c 页 X16-0893.png
语正也。我是你不是。早立像了也。仰山却问沩山。
某精神昏昧。有拙祗对。未审和尚于百丈师翁处
作么生呈语。沩曰。我于百丈先师处呈语。如百千
明镜鉴像。光影相照。尘尘刹刹。各不相借。仰山于
是礼谢。二尊宿善说楞严。一如双镜光明相对。一
如妙影重重相入。合之而语意始足。雪峰上堂。要
会此事。犹如古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玄沙
出众曰。忽遇明镜来时如何。峰曰。胡汉俱隐。沙曰。
老和尚脚根尚未点地在。知玄沙不肯雪峰。则知
仰山礼谢沩山处矣。】
「心光密照。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
名戒心住。」
【通曰。心光密回向佛安住。得佛寂妙常凝。对镜而
不动。得佛无上妙净。涉尘而不染。此真无为自性
天真佛也。安住于此。无作无为。无證无得。凡有得
必有失。无得则无失。有失须用戒。无失则焉用戒。
自性无为。即此是戒戒无所戒。是谓真戒。此其戒
在心光密回之际。谓之曰密。不可以意识测。岂寻
常之戒可同语乎。即戒即定。即戒即慧。特一体异
名耳。昔石头初到青原参礼。原曰。子何方来。头曰
曹溪。原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原曰。
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
失。头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原曰。汝今识吾
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原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后
某精神昏昧。有拙祗对。未审和尚于百丈师翁处
作么生呈语。沩曰。我于百丈先师处呈语。如百千
明镜鉴像。光影相照。尘尘刹刹。各不相借。仰山于
是礼谢。二尊宿善说楞严。一如双镜光明相对。一
如妙影重重相入。合之而语意始足。雪峰上堂。要
会此事。犹如古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玄沙
出众曰。忽遇明镜来时如何。峰曰。胡汉俱隐。沙曰。
老和尚脚根尚未点地在。知玄沙不肯雪峰。则知
仰山礼谢沩山处矣。】
「心光密照。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
名戒心住。」
【通曰。心光密回向佛安住。得佛寂妙常凝。对镜而
不动。得佛无上妙净。涉尘而不染。此真无为自性
天真佛也。安住于此。无作无为。无證无得。凡有得
必有失。无得则无失。有失须用戒。无失则焉用戒。
自性无为。即此是戒戒无所戒。是谓真戒。此其戒
在心光密回之际。谓之曰密。不可以意识测。岂寻
常之戒可同语乎。即戒即定。即戒即慧。特一体异
名耳。昔石头初到青原参礼。原曰。子何方来。头曰
曹溪。原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原曰。
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
失。头又曰。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原曰。汝今识吾
否。曰识又争能识得。原曰。众角虽多。一麟足矣。后
卷八 第 894a 页 X16-0894.png
药山一日在石上坐次。石头问云。在这里作甚么。
山曰一物不为。头曰。恁么则閒坐也。山曰。若閒坐
即为也。头云。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山曰。千圣亦
不识。头因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
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丹霞
颂云。玄微及尽本翛然。若谓渠閒万八千。月印澄
江鱼不见。钓人何用更抛筌。观药山所云无为。石
头所云不失。究竟莫可测识。抑何密也。能透此关。
斯能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可名戒心住矣。】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通曰。住戒自在。忘乎其为戒矣。真净常凝。何适不
可。故能游行十方。所去随愿。天台圆教。未断无明。
生同居土者。名为愿生。正符此文。又说十信出假。
利益众生。今游十方。亦合其义。首山念禅师。于淳
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时。上堂说偈曰。今年六十
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著
今朝日。至次年月日无爽。上堂辞众。仍说偈曰。白
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
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安坐而逝。其徒汾阳昭。与龙
德府尹李侯有旧。侯虚承天寺致之。使者三反受
罚。必欲得师俱往。师笑曰。老僧业不出院三十年
矣。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耶。乃令设馔具装毕。告
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一僧出云。某甲随得。师
曰。汝日行几里。僧曰五十里。师曰。汝随我不得。又
山曰一物不为。头曰。恁么则閒坐也。山曰。若閒坐
即为也。头云。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山曰。千圣亦
不识。头因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
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丹霞
颂云。玄微及尽本翛然。若谓渠閒万八千。月印澄
江鱼不见。钓人何用更抛筌。观药山所云无为。石
头所云不失。究竟莫可测识。抑何密也。能透此关。
斯能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可名戒心住矣。】
「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通曰。住戒自在。忘乎其为戒矣。真净常凝。何适不
可。故能游行十方。所去随愿。天台圆教。未断无明。
生同居土者。名为愿生。正符此文。又说十信出假。
利益众生。今游十方。亦合其义。首山念禅师。于淳
化三年十二月四日午时。上堂说偈曰。今年六十
七。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却来年事。来年记著
今朝日。至次年月日无爽。上堂辞众。仍说偈曰。白
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俱不
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安坐而逝。其徒汾阳昭。与龙
德府尹李侯有旧。侯虚承天寺致之。使者三反受
罚。必欲得师俱往。师笑曰。老僧业不出院三十年
矣。借往。当先后之。何必俱耶。乃令设馔具装毕。告
众曰。老僧去也谁人随得。一僧出云。某甲随得。师
曰。汝日行几里。僧曰五十里。师曰。汝随我不得。又
卷八 第 894b 页 X16-0894.png
一僧出云。某甲随得。师曰汝日行几里。僧云七十
里。师曰汝亦随我不得。侍者出云。某甲随得。但和
尚到处。某甲即到。师曰。汝却随得老僧。言讫。谓使
者曰。吾先行矣。怡然坐逝。侍者即立化。此非所去
随愿者乎。非巳證十信位者未易及此。信者。真实
无妄之谓。为与实际理地相应也。故曰。只此一事
实。馀二则非真。始必欲爱乾枯。执心虚明。然后能
入妙圆真性。真性发化。细习俱融。又持之以定慧。
进之以护持。回佛慈光。获佛净戒。从此生如来家
而所去随愿矣。十信非十住也。何以俱名住。无著
菩萨立十八位。判金刚经始终地位。故初住亦得
名住。为其依无住智。永不退还。故得住名。】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
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通曰。从真妙圆。重发真妙。此所谓真方便也。以真
方便发此十种信心。信即是真。真即是信。不容别
念杂于其间。其心精矣。心之精明。自发光耀。或定
或慧。或戒或愿。十用涉入。即定而慧戒等具足。即
戒而定慧等具足。总之发明本来。向佛安住。故曰
圆成一心。十用未圆。心量未满。必十用圆成。乃可
名发心住也。天台以璎珞十心对十乘观法。约圆
初住。具明十德。意亦相符。昔六祖三鼓入室。五祖
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六祖于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里。师曰汝亦随我不得。侍者出云。某甲随得。但和
尚到处。某甲即到。师曰。汝却随得老僧。言讫。谓使
者曰。吾先行矣。怡然坐逝。侍者即立化。此非所去
随愿者乎。非巳證十信位者未易及此。信者。真实
无妄之谓。为与实际理地相应也。故曰。只此一事
实。馀二则非真。始必欲爱乾枯。执心虚明。然后能
入妙圆真性。真性发化。细习俱融。又持之以定慧。
进之以护持。回佛慈光。获佛净戒。从此生如来家
而所去随愿矣。十信非十住也。何以俱名住。无著
菩萨立十八位。判金刚经始终地位。故初住亦得
名住。为其依无住智。永不退还。故得住名。】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
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通曰。从真妙圆。重发真妙。此所谓真方便也。以真
方便发此十种信心。信即是真。真即是信。不容别
念杂于其间。其心精矣。心之精明。自发光耀。或定
或慧。或戒或愿。十用涉入。即定而慧戒等具足。即
戒而定慧等具足。总之发明本来。向佛安住。故曰
圆成一心。十用未圆。心量未满。必十用圆成。乃可
名发心住也。天台以璎珞十心对十乘观法。约圆
初住。具明十德。意亦相符。昔六祖三鼓入室。五祖
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六祖于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卷八 第 894c 页 X16-0894.png
遂启五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
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
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曰。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故圆成一心。若六祖所悟。乃可语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
名治地住。」
【通曰。见地分明。乃可践履。见处不明。纵能践履。非
是陶镕自性。祗事外驰。如筑室他人地上。于巳何
与。此心中发明。无师智。自然智。从法界性中显现。
如净琉璃。内现精金。见之极真。悟之极彻。见处与
佛无二。行处尚未凑泊。从此保任。从此践履。以前
十种妙心。一一躬行实践。身心如一。步步踏著。如
地相似。彼筑室者。必先治地。此特发足之初耳。故
名治地住。云居膺禅师上堂。古人道。欲保任此事。
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方有些子气息。汝
若大事未办。且须践履玄途。僧问如何是向上人
行履处。居曰。天下太平。又僧问广法院源禅师。从
上诸圣。向甚么处行履。源曰。十字街头。曰与么则
败缺也。源曰。知你不到这田地。曰到后如何。源曰。
家常茶饭。故以诸尊宿所称践履明治地住。其为
践履者妙矣。】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脩行住。」
【通曰。心何由而知乎地。地何由而知乎心。心者妙
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
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悟本性。谓曰。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师佛。故圆成一心。若六祖所悟。乃可语发心住。】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
名治地住。」
【通曰。见地分明。乃可践履。见处不明。纵能践履。非
是陶镕自性。祗事外驰。如筑室他人地上。于巳何
与。此心中发明。无师智。自然智。从法界性中显现。
如净琉璃。内现精金。见之极真。悟之极彻。见处与
佛无二。行处尚未凑泊。从此保任。从此践履。以前
十种妙心。一一躬行实践。身心如一。步步踏著。如
地相似。彼筑室者。必先治地。此特发足之初耳。故
名治地住。云居膺禅师上堂。古人道。欲保任此事。
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方有些子气息。汝
若大事未办。且须践履玄途。僧问如何是向上人
行履处。居曰。天下太平。又僧问广法院源禅师。从
上诸圣。向甚么处行履。源曰。十字街头。曰与么则
败缺也。源曰。知你不到这田地。曰到后如何。源曰。
家常茶饭。故以诸尊宿所称践履明治地住。其为
践履者妙矣。】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脩行住。」
【通曰。心何由而知乎地。地何由而知乎心。心者妙
卷八 第 895a 页 X16-0895.png
心也。行者妙行也。而知者妙知也。理行智三德圆
融。乃可语心地涉知。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心即是
行。行即是心。游履十方。更有何碍。既无留碍。何更
用脩。而此以脩行住名者。一则践履实际。无取住
著。故以游履为脩。一则执定明了。便为留碍。故以
无留碍为脩。其实行无所行。脩无所脩也。石霜禅
师示众云。初机未搆大事。先须识取头。其尾自至。
疏山出问。如何是头。霜云。直须知有。疏曰。如何是
尾。霜云。尽却今时。疏曰。有头无尾时如何。霜云。吐
得黄金。堪作甚么。疏曰。有尾无头时如何。霜云。犹
有依倚在。疏曰。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霜云。渠不
作个会解。亦未许渠在。后僧问九峰虔禅师。如何
是头。峰云。开眼不觉晓。如何是尾。峰云。不坐万年
床。有头无尾时如何。峰云。终是不贵。有尾无头时
如何。峰云。虽饱无力。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峰云
儿孙得力。室内不知。九峰会得石霜意。如一印托
出。天童颂云。规圆矩方。用行舍藏。钝踬栖芦之鸟。
进退触藩之羊。吃人家饭。卧自巳床。云腾致雨。露
结为霜。玉线相投透针鼻。绵丝不断吐梭肠。石女
机停兮。夜色向午。木人路转兮。月影移央。此颂首
尾相称。必如此脩。如此行。方可与圆顿法门相应。】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
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通曰。行与佛同。分真智与究竟智等。受佛气分。分
融。乃可语心地涉知。明明不昧。了了常知。心即是
行。行即是心。游履十方。更有何碍。既无留碍。何更
用脩。而此以脩行住名者。一则践履实际。无取住
著。故以游履为脩。一则执定明了。便为留碍。故以
无留碍为脩。其实行无所行。脩无所脩也。石霜禅
师示众云。初机未搆大事。先须识取头。其尾自至。
疏山出问。如何是头。霜云。直须知有。疏曰。如何是
尾。霜云。尽却今时。疏曰。有头无尾时如何。霜云。吐
得黄金。堪作甚么。疏曰。有尾无头时如何。霜云。犹
有依倚在。疏曰。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霜云。渠不
作个会解。亦未许渠在。后僧问九峰虔禅师。如何
是头。峰云。开眼不觉晓。如何是尾。峰云。不坐万年
床。有头无尾时如何。峰云。终是不贵。有尾无头时
如何。峰云。虽饱无力。直得头尾相称时如何。峰云
儿孙得力。室内不知。九峰会得石霜意。如一印托
出。天童颂云。规圆矩方。用行舍藏。钝踬栖芦之鸟。
进退触藩之羊。吃人家饭。卧自巳床。云腾致雨。露
结为霜。玉线相投透针鼻。绵丝不断吐梭肠。石女
机停兮。夜色向午。木人路转兮。月影移央。此颂首
尾相称。必如此脩。如此行。方可与圆顿法门相应。】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
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通曰。行与佛同。分真智与究竟智等。受佛气分。分
卷八 第 895b 页 X16-0895.png
真理与究竟理等。前云气分交接。犹二之也。至此
入如来种。几合而为一矣。中阴身者。此阴巳谢。彼
阴未生。二者中间。倒悬虚空四十九日。自求父母。
业缘相似。即往托生。此盖阴信冥通。非思虑所求。
权智如父。实智如母。任运相合。不假功力。果德密
齐。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故若阴若冥。乃可入如来
种。生贵云者。如王子处胎。品异齐民。故谓之贵。贵
其顿證无上第一法门也。洞山有五位王子图。一
曰诞生。二曰朝生。三曰末生。四曰化生。五曰内生。
皆以发明向上机缘。石霜为颂出。其一诞生曰。天
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势隆。始末一期无别
种。宫分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
器量同。欲识诞生王子父。鹤腾霄汉出银笼。其二
朝生曰。苦学情论世莫群。出来凡事巳超伦。诗成
五字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万卷积功彰圣代。
一心忠老辅明君。盐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劳显
至勋。其三末生曰。久栖岩壑用工夫。草榻柴扉守
志孤。十载见闻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缣无。澄凝含
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高科酬夙志。比
来臣相不当途。其四化生曰。傍分帝命为传持。万
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冷暑炎
时。高低岂废尊卑奉。五裤苏途远近知。妙印手提
边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其五内生曰。九重深处
复何宣。挂弊由来显妙传。祗奉一人天地贵。从他
入如来种。几合而为一矣。中阴身者。此阴巳谢。彼
阴未生。二者中间。倒悬虚空四十九日。自求父母。
业缘相似。即往托生。此盖阴信冥通。非思虑所求。
权智如父。实智如母。任运相合。不假功力。果德密
齐。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故若阴若冥。乃可入如来
种。生贵云者。如王子处胎。品异齐民。故谓之贵。贵
其顿證无上第一法门也。洞山有五位王子图。一
曰诞生。二曰朝生。三曰末生。四曰化生。五曰内生。
皆以发明向上机缘。石霜为颂出。其一诞生曰。天
然贵胤本非功。德合乾坤育势隆。始末一期无别
种。宫分六宅不他宗。上和下睦阴阳顺。共气连枝
器量同。欲识诞生王子父。鹤腾霄汉出银笼。其二
朝生曰。苦学情论世莫群。出来凡事巳超伦。诗成
五字三冬雪。笔落分毫四海云。万卷积功彰圣代。
一心忠老辅明君。盐梅不是生知得。金榜何劳显
至勋。其三末生曰。久栖岩壑用工夫。草榻柴扉守
志孤。十载见闻心自委。一身冬夏衣缣无。澄凝含
笑三秋思。清苦高名上哲图。业就高科酬夙志。比
来臣相不当途。其四化生曰。傍分帝命为传持。万
里山河布政威。红影日轮凝下界。碧油风冷暑炎
时。高低岂废尊卑奉。五裤苏途远近知。妙印手提
边塞静。当阳那肯露纤机。其五内生曰。九重深处
复何宣。挂弊由来显妙传。祗奉一人天地贵。从他
卷八 第 895c 页 X16-0895.png
诸道自分权。紫罗帐合君臣隔。黄阁帘垂禁制全。
为汝方隅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僧问瑞岩。如
何是诞生王子。岩云。深宫外不出。投子颂曰。贵异
天然应有时。六宫春苑少相随。星攒半夜天轮回。
烛晓东闱帘静垂。故生贵一路。洞上宗风。最为绵
密。不入其室。难与共语。】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巳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
足住。」
【通曰。圣胎巳成。则不止受其气分而巳。亲奉觉胤。
续佛命脉。应机接物。方便具足。虽未至圆满。然亦
具体而微。如人处胎。相貌不缺。相貌显而可见者。
属应用方便。故名方便具足住。五祖忍大师者。蕲
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
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巳老。脱有闻。其能广化
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云。行水边。见一女子
浣衣。楫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
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女
也。归辄孕。父母大恶之。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
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
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艳明。大惊。遂举
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
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四祖。问曰。子何
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
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姓空故。四祖识其法器。俾
为汝方隅宫属恋。遂将黄叶止啼钱。僧问瑞岩。如
何是诞生王子。岩云。深宫外不出。投子颂曰。贵异
天然应有时。六宫春苑少相随。星攒半夜天轮回。
烛晓东闱帘静垂。故生贵一路。洞上宗风。最为绵
密。不入其室。难与共语。】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巳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
足住。」
【通曰。圣胎巳成。则不止受其气分而巳。亲奉觉胤。
续佛命脉。应机接物。方便具足。虽未至圆满。然亦
具体而微。如人处胎。相貌不缺。相貌显而可见者。
属应用方便。故名方便具足住。五祖忍大师者。蕲
州黄梅人也。先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
曰。法道可得闻乎。祖曰。汝巳老。脱有闻。其能广化
耶。倘若再来。吾尚可迟汝。乃云。行水边。见一女子
浣衣。楫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
诺我。即敢行。女首肯之。遂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女
也。归辄孕。父母大恶之。逐之。女无所归。日佣纺里
中。夕止于众馆之下。巳而生一子。以为不祥。因抛
浊港中。明日见之。溯流而上。气体艳明。大惊。遂举
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人呼为无姓儿。逢一智者叹
曰。此子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遇四祖。问曰。子何
姓。答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
姓。祖曰。汝无姓耶。答曰。姓空故。四祖识其法器。俾
卷八 第 896a 页 X16-0896.png
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夙缘故。殊无难色。
遂舍为弟子。卒绍祖位。天童颂云。黄梅果熟。白藕
华开。问唯佛性。体异凡胎。衣传南岭人将去。松老
西山我再来。两借皮囊成底事。一壶风月湛无埃。
又水庵一颂云。约去栽松个老人。还来传法喜童
真。有娘生面无爷姓。劫外灵苗不犯春。向非道者
巳诣方便具足住。何能去来自由。几备妙相如如
来耶。】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通曰。容貌喻应用。心相喻理智。使外同而内稍异。
非正心也。正心亦难言矣。必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方可言正。南塔光涌禅师。北游临济。复归侍仰山。
山曰。汝来作甚么。曰礼觐和尚。山曰。还见和尚么。
曰见。山曰。和尚何似驴。曰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
山曰。若不似佛。似个甚么。曰若有所似。与驴何别。
山大惊曰。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吾以此验人。二十
年。无决了者。子保任之。山每指谓人曰。此子肉身
佛也。观此则容貌如佛。心相亦同。惟南塔涌近之。】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通曰。前不退心。指明性深入。有进无退。但就心而
言。此不退住。则身心合成。日益增长盖兼内外而
并进矣。即上容貌心相。优游涵泳。俟其自长。非积
功累行比也。有僧举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
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闻之曰。此
遂舍为弟子。卒绍祖位。天童颂云。黄梅果熟。白藕
华开。问唯佛性。体异凡胎。衣传南岭人将去。松老
西山我再来。两借皮囊成底事。一壶风月湛无埃。
又水庵一颂云。约去栽松个老人。还来传法喜童
真。有娘生面无爷姓。劫外灵苗不犯春。向非道者
巳诣方便具足住。何能去来自由。几备妙相如如
来耶。】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通曰。容貌喻应用。心相喻理智。使外同而内稍异。
非正心也。正心亦难言矣。必凡圣两忘。情尽体露。
方可言正。南塔光涌禅师。北游临济。复归侍仰山。
山曰。汝来作甚么。曰礼觐和尚。山曰。还见和尚么。
曰见。山曰。和尚何似驴。曰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
山曰。若不似佛。似个甚么。曰若有所似。与驴何别。
山大惊曰。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吾以此验人。二十
年。无决了者。子保任之。山每指谓人曰。此子肉身
佛也。观此则容貌如佛。心相亦同。惟南塔涌近之。】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通曰。前不退心。指明性深入。有进无退。但就心而
言。此不退住。则身心合成。日益增长盖兼内外而
并进矣。即上容貌心相。优游涵泳。俟其自长。非积
功累行比也。有僧举卧轮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
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闻之曰。此
卷八 第 896b 页 X16-0896.png
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
长。天童拈云。葵华向日。柳絮随风。夫向上一窍。不
增不减。第于识情消磨不尽。故见有长有退耳。若
有见于不增不减而趋之者。即同葵华之向日。有
见于不增不减而忘之者。即同柳絮之随风。若两
俱无心。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方得名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通曰。十身。谓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庄严身。威势
身。意生身。福身。法身。智身也。灵相具足。较前人相
不缺。巳为圆满。虽均之具体。此巳成童矣。故曰童
真住。汾阳昭禅师上堂。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
天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
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
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与诸上座点
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志。五同
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
同得入。又曰。与甚么人同得入。与阿谁同音吼。作
么生是同生杀。甚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
甚么同普遍。何人同真志。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
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
悲。点不出来。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
面目现在。不可久立。珍重。此十智同真。但明智身
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
长。天童拈云。葵华向日。柳絮随风。夫向上一窍。不
增不减。第于识情消磨不尽。故见有长有退耳。若
有见于不增不减而趋之者。即同葵华之向日。有
见于不增不减而忘之者。即同柳絮之随风。若两
俱无心。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方得名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通曰。十身。谓菩提身。愿身化身。力身。庄严身。威势
身。意生身。福身。法身。智身也。灵相具足。较前人相
不缺。巳为圆满。虽均之具体。此巳成童矣。故曰童
真住。汾阳昭禅师上堂。夫说法者。须具十智同真。
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缁素不分。不能与人
天为眼目。决断是非。如鸟飞空而折翼。如箭射的
而断弦。弦断故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飞。弦壮
翼牢。空的俱彻。作么生是十智同真。与诸上座点
出。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志。五同
遍普。六同具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
同得入。又曰。与甚么人同得入。与阿谁同音吼。作
么生是同生杀。甚么物同得失。阿那个同具足。是
甚么同普遍。何人同真志。孰能总同参。那个同大
事。何物同一质。有点得出底么。点得出者。不吝慈
悲。点不出来。未有参学眼在。切须辨取。要识是非。
面目现在。不可久立。珍重。此十智同真。但明智身
卷八 第 896c 页 X16-0896.png
边事。若十身具足。当更入微。虽然。总一菩提随处
异名耳。如别有奇。特何得一时具足。】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通曰。自受佛气分。入如来种。渐次成胎。进而容貌。
进而增长。进而童真。始得形成出胎。为法王子。巳
入佛知见者。尚有如斯保任。乃得益莹益彻。代佛
宏化。其成固不易哉。舍利弗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为佛长子。彼其智慧第一。自多劫巳来。非一朝夕
力也。沩山睡次。仰山问讯。沩便回面向壁。仰曰。和
尚何得如此。沩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
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沩
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为我原看。
严乃点一碗茶来。沩曰。二子见解。过于鹙子。夫智
慧如舍利弗。更复过之。毋亦形成出胎而更出胎
者乎。】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
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通曰。法王子者。以方便心相。皆与佛同。堪绍佛位。
代佛行事。故以国大王太子。及刹利王世子。陈列
灌顶为喻。天子子曰太子。诸侯子曰世子。表以成
人。将付国位。如冠礼相似。取大海水以灌其顶。表
为王者当用众智。如海纳众流。用海水。即用一切
水也。此但以国事分委。使摄治之。非正付国位而
使即真也。以此位众德潜备。足令分化十方而行
异名耳。如别有奇。特何得一时具足。】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通曰。自受佛气分。入如来种。渐次成胎。进而容貌。
进而增长。进而童真。始得形成出胎。为法王子。巳
入佛知见者。尚有如斯保任。乃得益莹益彻。代佛
宏化。其成固不易哉。舍利弗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为佛长子。彼其智慧第一。自多劫巳来。非一朝夕
力也。沩山睡次。仰山问讯。沩便回面向壁。仰曰。和
尚何得如此。沩起曰。我适来得一梦。你试为我原
看。仰取一盆水与师洗面。少顷。香严亦来问讯。沩
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为我原看。
严乃点一碗茶来。沩曰。二子见解。过于鹙子。夫智
慧如舍利弗。更复过之。毋亦形成出胎而更出胎
者乎。】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
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通曰。法王子者。以方便心相。皆与佛同。堪绍佛位。
代佛行事。故以国大王太子。及刹利王世子。陈列
灌顶为喻。天子子曰太子。诸侯子曰世子。表以成
人。将付国位。如冠礼相似。取大海水以灌其顶。表
为王者当用众智。如海纳众流。用海水。即用一切
水也。此但以国事分委。使摄治之。非正付国位而
使即真也。以此位众德潜备。足令分化十方而行
卷八 第 897a 页 X16-0897.png
佛事。故谓之灌顶住。至十地行满。几于等觉。乃堪
正付。授佛职位。故法云地名灌顶菩萨。斯即真矣。
不住于住矣。僧问曹山。如何是师子。山曰。众兽近
不得。曰如何是师子儿。山曰。能吞父母者。曰既是
众兽近不得。为甚么却被儿吞。山曰。岂不见道子
若哮吼。祖父俱尽。曰尽后如何。山曰全身归父。曰
未审祖尽时。父归何所。山曰所亦尽。曰前来为甚
么道至身归父。山曰。譬如王子能成一国之事。又
曰。阇黎此事不得孤滞。直如枯木上更撒些子华。
此从体起用。妙湛之谓也。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谓
百丈曰。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
人善知识所居之处。丈曰。老僧住得否。头曰。非和
尚所居。丈曰何也。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
居。徒不盈千。丈曰。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陀曰。待
历观之。时华林觉为第一座。丈令侍者请至。问曰。
此人如何。陀请謦欬一声。行数步。陀曰。不可。丈又
令唤沩山。山时为典座。陀一见。乃曰。此正是沩山
主人也。丈是夜召山入室。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
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华林问之曰。
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丈曰。若能对众下
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
净瓶。汝唤作甚么。林曰。不可唤作木揬也。丈乃问
山。山踢倒净瓶。便出去。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
也。山遂往居焉。化盛湖南。称为仰宗。向非有出格
正付。授佛职位。故法云地名灌顶菩萨。斯即真矣。
不住于住矣。僧问曹山。如何是师子。山曰。众兽近
不得。曰如何是师子儿。山曰。能吞父母者。曰既是
众兽近不得。为甚么却被儿吞。山曰。岂不见道子
若哮吼。祖父俱尽。曰尽后如何。山曰全身归父。曰
未审祖尽时。父归何所。山曰所亦尽。曰前来为甚
么道至身归父。山曰。譬如王子能成一国之事。又
曰。阇黎此事不得孤滞。直如枯木上更撒些子华。
此从体起用。妙湛之谓也。司马头陀自湖南来。谓
百丈曰。顷在湖南寻得一山。名大沩。是一千五百
人善知识所居之处。丈曰。老僧住得否。头曰。非和
尚所居。丈曰何也。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设
居。徒不盈千。丈曰。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陀曰。待
历观之。时华林觉为第一座。丈令侍者请至。问曰。
此人如何。陀请謦欬一声。行数步。陀曰。不可。丈又
令唤沩山。山时为典座。陀一见。乃曰。此正是沩山
主人也。丈是夜召山入室。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
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广度后学。华林问之曰。
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丈曰。若能对众下
得一语出格。当与住持。即指净瓶问曰。不得唤作
净瓶。汝唤作甚么。林曰。不可唤作木揬也。丈乃问
山。山踢倒净瓶。便出去。丈笑曰。第一座输却山子
也。山遂往居焉。化盛湖南。称为仰宗。向非有出格
卷八 第 897b 页 X16-0897.png
之见。安能广化一方。分委佛事。如国太子哉。十信
尚须舍妄归真。十住则纯真矣。但其力未充。故有
如是阶级。】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巳。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
随顺。名欢喜行。」
【通曰。如来妙德者。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居尘不染。
故谓之妙。巳成佛子。具足妙德。竿木随身。逢场作
戏。故能十方随顺。禅悦自娱。此欢喜行。随顺众生。
方便接引。正欲显发如来妙德耳。若一向住著。岂
德为妙。赵州年八十馀。尚在行脚。一日到云居。居
曰。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州曰。甚么处住得。居
曰。山前有个古寺基。州曰。和尚自住取。后到茱萸。
萸曰。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州曰。向甚么处住。
萸曰。老老大大。住处也不知。州曰。三十年弄马骑。
今日却被驴扑。云居锡云。甚么处是赵州被驴扑
处。后有僧辞赵州。州问甚么处去。僧云。学人拟向
南方学佛法去。州竖起拂子云。有佛处不得住。无
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莫得错举。僧云。恁么
则不去也。州曰。摘杨华。摘杨华。天童拈云。沉空滞
迹。犯手伤锋。俱未是纳僧去就。直须莫入人行市。
莫坐他床榻。正不立玄。偏不附物。方能把住放行。
有自由分。唯赵州具足无量如来妙德。有自由分。
故能行欢喜行。虽老不倦。】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尚须舍妄归真。十住则纯真矣。但其力未充。故有
如是阶级。】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巳。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
随顺。名欢喜行。」
【通曰。如来妙德者。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居尘不染。
故谓之妙。巳成佛子。具足妙德。竿木随身。逢场作
戏。故能十方随顺。禅悦自娱。此欢喜行。随顺众生。
方便接引。正欲显发如来妙德耳。若一向住著。岂
德为妙。赵州年八十馀。尚在行脚。一日到云居。居
曰。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州曰。甚么处住得。居
曰。山前有个古寺基。州曰。和尚自住取。后到茱萸。
萸曰。老老大大。何不觅个住处。州曰。向甚么处住。
萸曰。老老大大。住处也不知。州曰。三十年弄马骑。
今日却被驴扑。云居锡云。甚么处是赵州被驴扑
处。后有僧辞赵州。州问甚么处去。僧云。学人拟向
南方学佛法去。州竖起拂子云。有佛处不得住。无
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莫得错举。僧云。恁么
则不去也。州曰。摘杨华。摘杨华。天童拈云。沉空滞
迹。犯手伤锋。俱未是纳僧去就。直须莫入人行市。
莫坐他床榻。正不立玄。偏不附物。方能把住放行。
有自由分。唯赵州具足无量如来妙德。有自由分。
故能行欢喜行。虽老不倦。】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卷八 第 897c 页 X16-0897.png
【通曰。利益众生。从慈悲心流出。有是心。即有是能。
而又善能为之。智既普照。用亦圆融。慈救众生。而
我无其意。无论法施财施。要归于饶益有情而巳。
故名饶益行。牛头融禅师。既蒙四祖授记。自尔法
席大盛。唐永徽中。徒众乏粮。融往丹阳缘化。去山
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
时不缺。此真能行饶益行者。】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瞋恨行。」
【通曰。自觉觉他。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有出世间
上上智。举以语人。得无违拒。如石投水。所谓遇而
后传。相悦以解也。故无瞋恨。此瞋恨非凡情可比。
恨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而不自觉。而瞋
吾度脱之未至也。六祖偈云。欲拟化他人。自须有
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
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
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故以世间智
觉人者。是人天因。以出世间智觉人者。是菩提因。
唯无上菩提。二俱打却。方名上上智也。以此觉他。
是等觉妙觉因。】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通曰。种类出生。得意生身。随类阐化。竖穷三际。横
亘十方。无非自觉觉他之所。所谓虚空有尽。我愿
无穷者也。太平兴国中。建阳僧辩聪。游五台山寺。
寺之上座老。为众轻易。聪独敬事之。将还京师。老
卷八 第 898a 页 X16-0898.png
僧附聪书。使于城北寻勃贺投之。聪辞去。窃发而
观。无他词。但曰度众生毕。蚤来蚤来。若更强住。却
恐造业。聪大惊。复缄封之。既至广济河侧。闻小儿
呼勃贺。聪问勃贺何在。小儿指大猪。猪项丳金环。
卧街西墙下。聪问屠谁氏。曰赵生家也。问何名勃
贺。曰唯食薄荷。故里中小儿以名之。吾日烹千百
猪。猪奔佚难驱。以此猪导之。则累累就死。畜之十
五年矣。聪以书投之。薄荷急食。忽然人立而化。即
此观之。应身分化。何类可测。何际可穷。众生无尽。
度脱亦无尽。故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通曰。既巳具足无量如来妙德。自觉觉他。益物无
尽。何至有痴乱差误哉。盖种种法门。有种种三昧。
非具择法眼。莫之能辨也。今一切和同而融会之。
得无差误。如孔子集清任和之大成而时出之。本
之以智胜也。智譬则巧。非力可齐。故无痴乱继于
无尽行之后。裴想国休。为圭峰密禅师作禅源诸
诠都序。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所习。通
少局多。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
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失而迁
变。法逐人我以高低。是非纷拿。莫能辨析。则向者
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
利益之有哉。圭峰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
以默矣。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
观。无他词。但曰度众生毕。蚤来蚤来。若更强住。却
恐造业。聪大惊。复缄封之。既至广济河侧。闻小儿
呼勃贺。聪问勃贺何在。小儿指大猪。猪项丳金环。
卧街西墙下。聪问屠谁氏。曰赵生家也。问何名勃
贺。曰唯食薄荷。故里中小儿以名之。吾日烹千百
猪。猪奔佚难驱。以此猪导之。则累累就死。畜之十
五年矣。聪以书投之。薄荷急食。忽然人立而化。即
此观之。应身分化。何类可测。何际可穷。众生无尽。
度脱亦无尽。故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通曰。既巳具足无量如来妙德。自觉觉他。益物无
尽。何至有痴乱差误哉。盖种种法门。有种种三昧。
非具择法眼。莫之能辨也。今一切和同而融会之。
得无差误。如孔子集清任和之大成而时出之。本
之以智胜也。智譬则巧。非力可齐。故无痴乱继于
无尽行之后。裴想国休。为圭峰密禅师作禅源诸
诠都序。序曰。诸宗门下。皆有达人。然各安所习。通
少局多。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
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函失而迁
变。法逐人我以高低。是非纷拿。莫能辨析。则向者
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起诤后人。增烦恼病。何
利益之有哉。圭峰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
以默矣。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
卷八 第 898b 页 X16-0898.png
镕鉼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振纲领
而举者皆顺。据会要而来者同趋。尚恐学者之难
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
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同异。遮表之回互。权实
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若吾师者。捧佛日而委曲回
照。疑曀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益。则世
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本末相符。远近
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或曰。自如来未
尝大都而通之。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防而
不据。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如来初虽别
说三乘。后乃通为一道。故涅槃经迦叶菩萨曰。诸
佛有密语。无密藏。世尊赞之曰。如来之言。开发显
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
名藏。此其證也。故王道兴则外户不闭。而守在戎
夷。佛道备则诸法总持。而防在魔外。不当复执情
攘臂于其间也。若休者。得法黄檗。明向上事。而复
不废圭峰葛藤一路。真可谓一切和同。得无差误
者矣。其再来人哉。】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通曰。既离痴乱。则理事无碍。即理即事。则同不碍
异矣。即事即理。则异不碍同矣。于和同之中。不妨
显异。于异相之内。又各各见同。现同现异。两不相
碍。是唯无痴乱之极明析秋毫。乃能变现如是。故
名善现行。沩山喂鸦生饭。回头见仰山曰。今日为
而举者皆顺。据会要而来者同趋。尚恐学者之难
明也。又复直示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
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同异。遮表之回互。权实
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若吾师者。捧佛日而委曲回
照。疑曀尽除。顺佛心而横亘大悲。穷劫蒙益。则世
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本末相符。远近
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或曰。自如来未
尝大都而通之。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防而
不据。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如来初虽别
说三乘。后乃通为一道。故涅槃经迦叶菩萨曰。诸
佛有密语。无密藏。世尊赞之曰。如来之言。开发显
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
名藏。此其證也。故王道兴则外户不闭。而守在戎
夷。佛道备则诸法总持。而防在魔外。不当复执情
攘臂于其间也。若休者。得法黄檗。明向上事。而复
不废圭峰葛藤一路。真可谓一切和同。得无差误
者矣。其再来人哉。】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通曰。既离痴乱。则理事无碍。即理即事。则同不碍
异矣。即事即理。则异不碍同矣。于和同之中。不妨
显异。于异相之内。又各各见同。现同现异。两不相
碍。是唯无痴乱之极明析秋毫。乃能变现如是。故
名善现行。沩山喂鸦生饭。回头见仰山曰。今日为
卷八 第 898c 页 X16-0898.png
伊上堂一上。仰曰。某甲随例得闻。沩曰。闻底事作
么生。仰曰。鸦作鸦鸣。鹊作鹊噪。沩曰。争奈声色何。
仰曰。和尚适来道甚么。沩曰。我祗道为伊上堂一
上。仰曰。为甚么唤作声色。沩曰。虽然如此。验过也
无妨。仰曰。大事因缘。又作么生。验沩竖起拳。仰曰。
终是指东画西。沩曰。子适来问甚么。仰曰。问和尚
大事因缘。沩曰。为甚么唤作指东画西。仰曰。为著
声色故。某甲所以问过。沩曰。并未晓了此事。仰曰。
如何得晓了此事。沩曰。寂子声色。老僧东西。仰曰。
一月千江。体不分水。沩曰。应须与么始得。仰曰。如
金与金。终无异色。岂有异名。沩曰。作么生是无异
名底道理。仰曰。瓶盘钗钏劵盂盆。沩曰。寂子说禅。
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观沩仰父子。丝来
线去。同中现异。异中现同。说同说异。如珠走盘。是
真得善现行秘密藏。非明眼者。其孰能知之。】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
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通曰。此由善现行而推广之。不但同异互显。抑且
一多互融。现尘现界。交涉十方。一微尘中。现十方
刹。名曰现界。即现刹处。不坏尘相。名曰现尘。彷佛
重重帝网。事事无碍景象。第初入此境。仅无著耳。
未至纯不思议。解脱一切。神化之妙也。此无著行。
无著亦无。与前七徵无著迥异。使纤毫未尽。有不
著者。不可名无。既有对待。安得不相留碍乎。大慧
么生。仰曰。鸦作鸦鸣。鹊作鹊噪。沩曰。争奈声色何。
仰曰。和尚适来道甚么。沩曰。我祗道为伊上堂一
上。仰曰。为甚么唤作声色。沩曰。虽然如此。验过也
无妨。仰曰。大事因缘。又作么生。验沩竖起拳。仰曰。
终是指东画西。沩曰。子适来问甚么。仰曰。问和尚
大事因缘。沩曰。为甚么唤作指东画西。仰曰。为著
声色故。某甲所以问过。沩曰。并未晓了此事。仰曰。
如何得晓了此事。沩曰。寂子声色。老僧东西。仰曰。
一月千江。体不分水。沩曰。应须与么始得。仰曰。如
金与金。终无异色。岂有异名。沩曰。作么生是无异
名底道理。仰曰。瓶盘钗钏劵盂盆。沩曰。寂子说禅。
如师子吼。惊散狐狼野干之属。观沩仰父子。丝来
线去。同中现异。异中现同。说同说异。如珠走盘。是
真得善现行秘密藏。非明眼者。其孰能知之。】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
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通曰。此由善现行而推广之。不但同异互显。抑且
一多互融。现尘现界。交涉十方。一微尘中。现十方
刹。名曰现界。即现刹处。不坏尘相。名曰现尘。彷佛
重重帝网。事事无碍景象。第初入此境。仅无著耳。
未至纯不思议。解脱一切。神化之妙也。此无著行。
无著亦无。与前七徵无著迥异。使纤毫未尽。有不
著者。不可名无。既有对待。安得不相留碍乎。大慧
卷八 第 899a 页 X16-0899.png
杲禅师开堂日。僧问人天普集。选佛场开。祖令当
行。如何举唱。杲曰。钝鸟逆风飞。僧曰。遍界且无寻
觅处。分明一点座中圆。杲曰。人间无水不朝东。复
有僧竞出。杲约住曰。假使大地尽末为尘。一一尘
有一口。一一口具无碍广长舌相。出无量差别音
声。一一音声。发无量差别言词。一一言词。有无量
差别妙义。如上尘数衲僧。各具如是口。如是舌。如
是音声。如是言词。如是妙义。同时致百千问难。问
问各别。不消长老咳𠻳一声。一时答了。乘时于其
中间。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周遍法界。所谓一毛
现神变。一切佛同说。经于无量劫。不得其边际。便
恁么去。闹热门庭即得。正眼观来。正是业识茫茫。
无本可据。祖师门下。一点也用不著。况复勾章棘
句。展弄词锋。非唯埋没从上宗乘。亦乃笑破衲僧
鼻孔。所以道毫釐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年
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
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反为大患。看他先圣
恁么告报。如国家兵器岂得巳而用之。本分事上。
亦无这个消息。山僧今日如斯举唱。大似无梦说
梦。好肉剜疮。捡点将来。合吃拄杖。只今莫有下得
毒手者么。若有。堪报不报之恩。共助无为之化。如
无。倒行此令去也。蓦拈拄杖云。横按镆铘全正令。
太平寰宇斩痴顽。卓一卓。喝一喝。便下座。据大慧
见处。即现尘现界。未为奇特。可谓无著也无。】
行。如何举唱。杲曰。钝鸟逆风飞。僧曰。遍界且无寻
觅处。分明一点座中圆。杲曰。人间无水不朝东。复
有僧竞出。杲约住曰。假使大地尽末为尘。一一尘
有一口。一一口具无碍广长舌相。出无量差别音
声。一一音声。发无量差别言词。一一言词。有无量
差别妙义。如上尘数衲僧。各具如是口。如是舌。如
是音声。如是言词。如是妙义。同时致百千问难。问
问各别。不消长老咳𠻳一声。一时答了。乘时于其
中间。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周遍法界。所谓一毛
现神变。一切佛同说。经于无量劫。不得其边际。便
恁么去。闹热门庭即得。正眼观来。正是业识茫茫。
无本可据。祖师门下。一点也用不著。况复勾章棘
句。展弄词锋。非唯埋没从上宗乘。亦乃笑破衲僧
鼻孔。所以道毫釐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年
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
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反为大患。看他先圣
恁么告报。如国家兵器岂得巳而用之。本分事上。
亦无这个消息。山僧今日如斯举唱。大似无梦说
梦。好肉剜疮。捡点将来。合吃拄杖。只今莫有下得
毒手者么。若有。堪报不报之恩。共助无为之化。如
无。倒行此令去也。蓦拈拄杖云。横按镆铘全正令。
太平寰宇斩痴顽。卓一卓。喝一喝。便下座。据大慧
见处。即现尘现界。未为奇特。可谓无著也无。】
卷八 第 899b 页 X16-0899.png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通曰。现尘现界现身现说。不相留碍。皆从般若心
中流出。六波罗蜜多。名到彼岸。唯般若最为第一。
般若是大智慧。超过一切。至尊至贵。故为尊重行。
若祗认见闻觉知。逐尘流转。以为妙用。是驴前马
后奴儿婢子边事。非尊贵也。云居云。如人头头上
了。物物上通。只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
尊贵一路自别。便是世间极重极贵物。不得将来
向尊贵边。须知不可思议。不当好心。所以古人道。
犹如双镜。光光相对。光明相照。更无亏盈。岂不是
一般。犹唤作影像边事。如日出照于世间。明朗是
一半。那一半唤作甚么。如今人未识得光影。门头
户底粗浅底事。将作屋里事。又争得。僧问云居。如
何是沙门所重。居曰。心识不到处。僧问广利容禅
师。千途路绝。语思不通时如何。范曰。犹是阶下汉。
曰如何是阶上汉。范曰。龙楼不举手。乃曰。作么生
是尊贵底人。试道看。莫祗向长连床上坐地。见他
人不肯。忽被明眼拶著。便向铁围山里藏身。若到
广利门下。须道得第一句。即开一线道。与兄弟商
量。时有僧出礼拜。范曰。将谓是异国舶主。元来是
此土商人。此非深明第一波罗蜜多。固难洞见尊
重一路。瞭若指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通曰。即上现尘现界。种种妙用。咸是第一波罗蜜
卷八 第 899c 页 X16-0899.png
多。从不思议中流出。故能圆融无碍。成就十方诸
佛利生轨则。是轨则者法也。圆融无迹。斯为善法。
非善法不能化导众生。此行巳圆满而渐向悲愿
矣。大慧杲禅师上堂。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举起拂子云。还见么。击禅床
曰。还闻么。闻见分明。是个甚么。若向这里提得出。
皇恩佛恩。一时报足。其或未然。径山打葛藤去也。
复举拂子曰。看看。无量寿世尊。在径山佛子头上。
放大光明。照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佛刹微尘
数世界中。转大法轮。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其中
若凡若圣。若正若邪。若草若木。有情无情。遇斯光
者。皆获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诸佛于此得之。具一
切种智。诸大菩萨于此得之。成就诸波罗蜜。辟支
独觉于此得之。出无佛世。现神通光明。诸声闻众
洎夜来迎请五百阿罗汉于此得之。得八解脱。具
六神通。天人于此得之。增长十善。脩罗于此得之。
除其憍慢。地狱于此得之。顿超十地。饿鬼旁生。及
四生九类。一切有情。于此得之。随其根性。各得受
用。无量寿世尊放大光明。作诸佛事巳竟。然后以
四大海水。灌弥勒世尊顶。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记。当于补处作大佛事。无量寿世尊。有如是
神通。有如是自在。有如是威神。到这里。还有知恩
报恩者么。若有。出来与径山相见。如无。听取一颂。
十方法界至人口。法界所有即其舌。祗凭此口与
佛利生轨则。是轨则者法也。圆融无迹。斯为善法。
非善法不能化导众生。此行巳圆满而渐向悲愿
矣。大慧杲禅师上堂。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举起拂子云。还见么。击禅床
曰。还闻么。闻见分明。是个甚么。若向这里提得出。
皇恩佛恩。一时报足。其或未然。径山打葛藤去也。
复举拂子曰。看看。无量寿世尊。在径山佛子头上。
放大光明。照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佛刹微尘
数世界中。转大法轮。作无量无边广大佛事。其中
若凡若圣。若正若邪。若草若木。有情无情。遇斯光
者。皆获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诸佛于此得之。具一
切种智。诸大菩萨于此得之。成就诸波罗蜜。辟支
独觉于此得之。出无佛世。现神通光明。诸声闻众
洎夜来迎请五百阿罗汉于此得之。得八解脱。具
六神通。天人于此得之。增长十善。脩罗于此得之。
除其憍慢。地狱于此得之。顿超十地。饿鬼旁生。及
四生九类。一切有情。于此得之。随其根性。各得受
用。无量寿世尊放大光明。作诸佛事巳竟。然后以
四大海水。灌弥勒世尊顶。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记。当于补处作大佛事。无量寿世尊。有如是
神通。有如是自在。有如是威神。到这里。还有知恩
报恩者么。若有。出来与径山相见。如无。听取一颂。
十方法界至人口。法界所有即其舌。祗凭此口与
卷八 第 900a 页 X16-0900.png
舌头。祝吾君寿无间歇。亿万斯年注福源。如海滉
漾永不竭。师子窟内产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为
瑞为祥遍九垓。草木昆虫尽欢悦。稽首不可思议
尊。喻如众星拱明月。故令宣畅妙伽陀。第一义中
真实说。大慧此段葛藤备显十方诸佛轨则。足为
诸方善法之式。惜当时无一相见者。便与推倒禅
床。看伊有何言说指示。】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木然故。名真实行。」
【通曰。全性是脩。故成轨则。全脩是性。故本无为。明
得性本无为。即不趋菩提。本自清净。不除烦恼。本
自无漏。任运腾腾。皆名实行。若一涉有为。尽非真
也。有为即属造作非本然故。马祖示众云。道不用
脩。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
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
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
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
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
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
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
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
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
是事。举一千从。理事无别。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
漾永不竭。师子窟内产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为
瑞为祥遍九垓。草木昆虫尽欢悦。稽首不可思议
尊。喻如众星拱明月。故令宣畅妙伽陀。第一义中
真实说。大慧此段葛藤备显十方诸佛轨则。足为
诸方善法之式。惜当时无一相见者。便与推倒禅
床。看伊有何言说指示。】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木然故。名真实行。」
【通曰。全性是脩。故成轨则。全脩是性。故本无为。明
得性本无为。即不趋菩提。本自清净。不除烦恼。本
自无漏。任运腾腾。皆名实行。若一涉有为。尽非真
也。有为即属造作非本然故。马祖示众云。道不用
脩。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
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为平常心。
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
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
机接物。尽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
法界。若不然者。云何言心地法门。云何言无尽灯。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
生。心为万法之根本。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
门。名等义等。一切诸法皆等。纯一无杂。若于教门
中。得随时自在。建立法界。尽是法界。若立真如。尽
是真如。若立理。一切法尽是理。若立事。一切法尽
是事。举一千从。理事无别。尽是妙用。更无别理。皆
卷八 第 900b 页 X16-0900.png
由心之回转。譬如月影有若干。真月无若干。诸源
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象有若干。虚空无
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
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尽是自
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
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
脱者即是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
不思议用。不待时节。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佛
是能仁。有智慧。善机权。能破一切众生疑网。出离
有无等缚。凡圣情尽。人法俱空。转无等伦。超于数
量。所作无碍。事理双通。如天起云。忽有还无。不留
碍迹。犹如画水成文。不生不灭。是大寂灭。在缠名
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法身无穷。体无增减。能大
能小。能方能圆。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滔滔运用。不
立根栽。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家用。无
为是有为家依。不住于依。故云如空无所依。心生
灭义。心真如义。心真如者。譬如明镜照像。镜喻于
心。像喻诸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缘。即是生灭义。
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声闻闻见佛性。菩萨眼见
佛性。了达无二。名平等性。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
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即迷自
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
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
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无生法忍。
水有若干。水性无若干。森罗万象有若干。虚空无
若干。说道理有若干。无碍慧无若干。种种成立。皆
由一心也。建立亦得。扫荡亦得。尽是妙用。尽是自
家。非离真而有立处。立处即真。尽是自家体。若不
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佛法。诸法即是解脱。解
脱者即是真如。诸法不出于真如。行住坐卧。悉是
不思议用。不待时节。经云。在在处处则为有佛。佛
是能仁。有智慧。善机权。能破一切众生疑网。出离
有无等缚。凡圣情尽。人法俱空。转无等伦。超于数
量。所作无碍。事理双通。如天起云。忽有还无。不留
碍迹。犹如画水成文。不生不灭。是大寂灭。在缠名
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法身无穷。体无增减。能大
能小。能方能圆。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滔滔运用。不
立根栽。不尽有为。不住无为。有为是无为家用。无
为是有为家依。不住于依。故云如空无所依。心生
灭义。心真如义。心真如者。譬如明镜照像。镜喻于
心。像喻诸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缘。即是生灭义。
不取诸法。即是真如义。声闻闻见佛性。菩萨眼见
佛性。了达无二。名平等性。性无有异。用则不同。在
迷为识。在悟为智。顺理为悟。顺事为迷。迷即迷自
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复更迷。如
日出时。不合于暗。智慧日出。不与烦恼暗俱。了心
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无生法忍。
卷八 第 900c 页 X16-0900.png
本有今有。不假脩道坐禅。不脩不坐。即是如来清
净禅。如今若见此理真正。不造诸业。随分过一生。
一衣一衲。坐起相随。戒行增熏。积于净业。但能如
是。何虑不通。久立诸人。珍重。马大师说本来真实。
不假修为。而又不废戒行增熏。积于净业。真得圆
顿法要。如是十行不离前十住法。随位增进。无非
开拓性觉成熟佛果而巳。住而继之以行。正欲不
住于依。行菩萨行。详如马大师所示。是乃一味真
实行门也。】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巳。纯洁精真。远诸
留患。当度众生。灭诸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
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通曰。十行具足。现尘现刹。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即
是神通。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即是佛事。纯洁精真。
唯一真实。清净无漏。远诸留碍之患。可谓能自度
矣。使一向耽著无为。则名为自了汉。故当度脱众
生。使度生时。度相未灭。则著我人众生寿者。故当
灭诸度相。回我无为之心。向彼众生。共趋涅槃之
路。自證涅槃。性本无为。兹引众生趋于涅槃。亦只
无为。故终日度脱众生。实无度相可得。若见有可
度。即涉有为。背涅槃路。非复不生不灭之本旨也。
故灭诸度相。即名离众生相回向。度相且无。又何
众生相之有。僧问黄檗。佛度众生否。檗云。实无众
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
净禅。如今若见此理真正。不造诸业。随分过一生。
一衣一衲。坐起相随。戒行增熏。积于净业。但能如
是。何虑不通。久立诸人。珍重。马大师说本来真实。
不假修为。而又不废戒行增熏。积于净业。真得圆
顿法要。如是十行不离前十住法。随位增进。无非
开拓性觉成熟佛果而巳。住而继之以行。正欲不
住于依。行菩萨行。详如马大师所示。是乃一味真
实行门也。】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巳。纯洁精真。远诸
留患。当度众生。灭诸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
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通曰。十行具足。现尘现刹。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即
是神通。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即是佛事。纯洁精真。
唯一真实。清净无漏。远诸留碍之患。可谓能自度
矣。使一向耽著无为。则名为自了汉。故当度脱众
生。使度生时。度相未灭。则著我人众生寿者。故当
灭诸度相。回我无为之心。向彼众生。共趋涅槃之
路。自證涅槃。性本无为。兹引众生趋于涅槃。亦只
无为。故终日度脱众生。实无度相可得。若见有可
度。即涉有为。背涅槃路。非复不生不灭之本旨也。
故灭诸度相。即名离众生相回向。度相且无。又何
众生相之有。僧问黄檗。佛度众生否。檗云。实无众
生如来度者。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佛与众生
卷八 第 901a 页 X16-0901.png
皆不可得。僧云。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
无。檗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
如来。史山人问圭峰禅师。诸经皆说度脱众生。且
众生即非众生。何故更劳度脱。峰答云。众生若是
实。度之则为劳。既自云即非众生。何不例度而无
度。合之足为此段经文注疏。又南岳思大禅师。因
志公令人传语云。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一向目视
云汉作么。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
有众生可度。本觉一颂曰。目视烟霄卧白云。不知
山下有乾坤。从何更有众生度。三世如来一口吞。
尼闲林英颂曰。佛与众生一口吞。纤毫不立道方
存。杖头日月才挑起。鼓动三千海岳昏。若大师者。
真得离众生相回向矣。岂但證铁轮位而巳乎。】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通曰。坏其可坏。即离众生相也。远离诸离。即离相
亦离也。坏相则所空。离离则能空。能所俱空。本觉
不坏。故名不坏。回向曰不坏者。所以别于二乘顽
空。及外道断见也。虽坏诸相。而有不坏者存。此其
所以为不坏回向也。真禅师问本净禅师曰。道既
无心。佛有心否。佛之与道。是一是二。净曰。不一不
二。真曰。佛度众生。为有心故。道不度人。为无心故。
一度一不度。何得无二。净曰。若言佛度众生。道无
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见。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虚
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实。总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
无。檗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
如来。史山人问圭峰禅师。诸经皆说度脱众生。且
众生即非众生。何故更劳度脱。峰答云。众生若是
实。度之则为劳。既自云即非众生。何不例度而无
度。合之足为此段经文注疏。又南岳思大禅师。因
志公令人传语云。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一向目视
云汉作么。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
有众生可度。本觉一颂曰。目视烟霄卧白云。不知
山下有乾坤。从何更有众生度。三世如来一口吞。
尼闲林英颂曰。佛与众生一口吞。纤毫不立道方
存。杖头日月才挑起。鼓动三千海岳昏。若大师者。
真得离众生相回向矣。岂但證铁轮位而巳乎。】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通曰。坏其可坏。即离众生相也。远离诸离。即离相
亦离也。坏相则所空。离离则能空。能所俱空。本觉
不坏。故名不坏。回向曰不坏者。所以别于二乘顽
空。及外道断见也。虽坏诸相。而有不坏者存。此其
所以为不坏回向也。真禅师问本净禅师曰。道既
无心。佛有心否。佛之与道。是一是二。净曰。不一不
二。真曰。佛度众生。为有心故。道不度人。为无心故。
一度一不度。何得无二。净曰。若言佛度众生。道无
度者。此是大德妄生二见。如山僧即不然。佛是虚
名。道亦妄立。二俱不实。总是假名。一假之中。如何
卷八 第 901b 页 X16-0901.png
分二。真曰。佛之与道纵是假名。当立名时。是谁为
立。若有立者。何得言无。净曰。佛之与道因心而立。
推穷立心。心亦是无。二俱不实。知如梦幻。即悟本
空。强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见解。因说无脩无作
偈曰。见道方脩道。不见复何脩。道性如虚空。虚空
何所脩。遍观脩道者。拨火觅浮沤。但看弄傀儡。线
断一时休。傀儡可坏。而弄傀儡者非可坏也。故坏
众生相时。不坏虚空。非离坏相外而别有所谓不
坏也。即坏即不坏。故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通曰。相可坏。而知坏者不坏。离可离。而知离者不
离。此所谓本觉也。湛入合湛。即识即智。亦可谓之
湛然。此云本觉湛然。非识不摇处之湛然也。唯此
本觉非识。故能齐于佛觉。凡情圣解。一切销镕。但
有一真实。故能与一切诸佛等。虽等一切佛觉。要
且不是等觉。尚有回向在。有进趋在。故名等一切
佛回向。黄檗云。声闻者因声得悟。故谓之声闻。但
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
语运动。闻有菩提涅槃。三僧祗劫。脩成佛道。皆属
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
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
佛。学道人。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
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
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
立。若有立者。何得言无。净曰。佛之与道因心而立。
推穷立心。心亦是无。二俱不实。知如梦幻。即悟本
空。强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见解。因说无脩无作
偈曰。见道方脩道。不见复何脩。道性如虚空。虚空
何所脩。遍观脩道者。拨火觅浮沤。但看弄傀儡。线
断一时休。傀儡可坏。而弄傀儡者非可坏也。故坏
众生相时。不坏虚空。非离坏相外而别有所谓不
坏也。即坏即不坏。故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
【通曰。相可坏。而知坏者不坏。离可离。而知离者不
离。此所谓本觉也。湛入合湛。即识即智。亦可谓之
湛然。此云本觉湛然。非识不摇处之湛然也。唯此
本觉非识。故能齐于佛觉。凡情圣解。一切销镕。但
有一真实。故能与一切诸佛等。虽等一切佛觉。要
且不是等觉。尚有回向在。有进趋在。故名等一切
佛回向。黄檗云。声闻者因声得悟。故谓之声闻。但
不了自心。于声教上起解。或因神通。或因瑞相。言
语运动。闻有菩提涅槃。三僧祗劫。脩成佛道。皆属
声闻道。谓之声闻佛。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
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此是无上道。此是真如
佛。学道人。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
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
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
卷八 第 901c 页 X16-0901.png
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
千烦恼。祗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
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味黄檗
知离者是佛一语。则经所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
者。意自跃如。又慧超咨法眼。如何是佛。眼云。汝是
慧超。僧问疏山。如何是佛。山曰。何不问疏山老汉。
如此答者甚众。总之提醒本觉。当下即与佛等。】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通曰。本觉精真。非独灵明自固而巳。更能发明施
设。履以成地。地如佛地。与初治地住大不侔矣。有
是真如之体。周遍法界。即有是真如之用。周遍法
界。故佛之觉遍一切处。而佛之行亦遍一切处。有
不遍者非佛地也。此但能如之。非能与佛一。故名
至一切处回向。僧问临济。如何是三眼国土。济云。
我共你入净妙国土中。著清净衣。说法身佛。又入
无差别国土中。著无差别衣。说报身佛。又入解脱
国土中。著光明衣。说化身佛。此三眼国土皆是依
变。约经论家。取法身为根本。报化二身为用。山僧
见处。法身即不解说法。所以古人云。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建立之法。依通国
土。空拳黄叶。用诳小儿。蒺藜菱刺。枯骨上觅什么
汁。心外无法。内亦不可得。求什么物。天衣怀禅师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且道妙喜世界
不动如来。说什么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千烦恼。祗是教化接引门。本无一切法。离即是法
知离者是佛。但离一切烦恼。是无法可得。味黄檗
知离者是佛一语。则经所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
者。意自跃如。又慧超咨法眼。如何是佛。眼云。汝是
慧超。僧问疏山。如何是佛。山曰。何不问疏山老汉。
如此答者甚众。总之提醒本觉。当下即与佛等。】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
【通曰。本觉精真。非独灵明自固而巳。更能发明施
设。履以成地。地如佛地。与初治地住大不侔矣。有
是真如之体。周遍法界。即有是真如之用。周遍法
界。故佛之觉遍一切处。而佛之行亦遍一切处。有
不遍者非佛地也。此但能如之。非能与佛一。故名
至一切处回向。僧问临济。如何是三眼国土。济云。
我共你入净妙国土中。著清净衣。说法身佛。又入
无差别国土中。著无差别衣。说报身佛。又入解脱
国土中。著光明衣。说化身佛。此三眼国土皆是依
变。约经论家。取法身为根本。报化二身为用。山僧
见处。法身即不解说法。所以古人云。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明知是建立之法。依通国
土。空拳黄叶。用诳小儿。蒺藜菱刺。枯骨上觅什么
汁。心外无法。内亦不可得。求什么物。天衣怀禅师
上堂。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且道妙喜世界
不动如来。说什么法。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卷八 第 902a 页 X16-0902.png
祗如威音王佛。最初一会。度多少人。若是通方作
者。试道看。良久曰。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
看。故能悟法性身。法性土。要归于无物。是真佛地。
若有所得。即为有所。何能至一切处。】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通曰。世界。即真如法界。属相分。如来。即真如本体。
属见分。见相二分。始同一源。故虽根尘历然。彼此
可以涉入。举见而相在其中。举相而见在其中。即
见莫非相。即相莫非见也。故世界如来。互相涉入。
本无挂碍。而不免有挂碍者。见未融也。夫精真发
明。至一切处。尚于一切处作二见在。今互相涉入。
精真即一切处。一切处即是精真。心境俱融。两无
妨碍。理不碍事。事不碍理。充满一切处。故曰无尽
功德藏也。前十行中无量功德。但备德于身。此无
尽功德藏。用之不穷。取之不竭。盖指如来藏识海
也。殆与虚空藏菩萨身界涉入。而能广行佛事。随
顺众生者等矣。五祖演上堂。千峰列翠。岸柳垂金。
樵父讴歌。渔人鼓舞。笙簧聒地。鸟语呢喃。红粉佳
人。风流公子。一一为汝诸人发上上机。开正法眼。
若向这里荐得。金色头陀无容身处。若也不会。吃
粥吃饭。许你七穿八穴。又法灯偈曰。谁信天真佛。
兴悲几万般。蓼华开古岸。白鹭立沙滩。露滴庭莎
长。云收溪月寒。头头垂示处。子细好生观。此世界
如来。浑成一片。从此悟入。名真解脱。以此功德接
者。试道看。良久曰。行路难。行路难。万仞峰头君自
看。故能悟法性身。法性土。要归于无物。是真佛地。
若有所得。即为有所。何能至一切处。】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通曰。世界。即真如法界。属相分。如来。即真如本体。
属见分。见相二分。始同一源。故虽根尘历然。彼此
可以涉入。举见而相在其中。举相而见在其中。即
见莫非相。即相莫非见也。故世界如来。互相涉入。
本无挂碍。而不免有挂碍者。见未融也。夫精真发
明。至一切处。尚于一切处作二见在。今互相涉入。
精真即一切处。一切处即是精真。心境俱融。两无
妨碍。理不碍事。事不碍理。充满一切处。故曰无尽
功德藏也。前十行中无量功德。但备德于身。此无
尽功德藏。用之不穷。取之不竭。盖指如来藏识海
也。殆与虚空藏菩萨身界涉入。而能广行佛事。随
顺众生者等矣。五祖演上堂。千峰列翠。岸柳垂金。
樵父讴歌。渔人鼓舞。笙簧聒地。鸟语呢喃。红粉佳
人。风流公子。一一为汝诸人发上上机。开正法眼。
若向这里荐得。金色头陀无容身处。若也不会。吃
粥吃饭。许你七穿八穴。又法灯偈曰。谁信天真佛。
兴悲几万般。蓼华开古岸。白鹭立沙滩。露滴庭莎
长。云收溪月寒。头头垂示处。子细好生观。此世界
如来。浑成一片。从此悟入。名真解脱。以此功德接
卷八 第 902b 页 X16-0902.png
引众生。世界无尽。功德亦无尽。】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
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通曰。佛地同。清净同。涅槃同。何故依因发挥。各各
不同。良由夙昔所种善根。各得其性之所近。善虽
平等。而因根发苗。依因證果。万有不齐。不妨自修
自悟。取證涅槃。正不必拘拘一门。共遵一辙也。随
顺云者。相机接引。不强其所不能。此乃普度众生
之大权也。雪峰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
去米。淘米去沙。峰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
甚么。峰遂覆却米盆。山曰。据子因缘。合在德山。后
果嗣德山。投子拈云。大众。洞山恁么道。是甚么道
理。虽然一色乾坤。争奈山高水阔。所以野人云。功
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属。乃代云。淘沙去
米。淘米去沙。无影长生桂。经霜结子频。大众吃个
甚么。金凤采华衔不尽。玉雏食蕊叶长新。颂曰。满
钵盛来一物无。岂同香积变珍苏。日月并轮长不
照。木人舞袖向红炉。投子最善洞上之旨。其拣辨
最晢。僧问五祖演。如何是临济下事。演曰。五逆闻
雷。曰如何是云门下事。演曰。红旗闪烁。曰如何是
沩仰下事。演曰。断碑横古路。曰如何是曹洞下事。
演曰。驰书不到家。僧礼拜。演曰。何不问法眼下事。
曰留与和尚。演曰。巡人犯夜。此五宗善根。各有所
契。非但洞山指雪峰见德山而巳。自嵩山慧安指
「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
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通曰。佛地同。清净同。涅槃同。何故依因发挥。各各
不同。良由夙昔所种善根。各得其性之所近。善虽
平等。而因根发苗。依因證果。万有不齐。不妨自修
自悟。取證涅槃。正不必拘拘一门。共遵一辙也。随
顺云者。相机接引。不强其所不能。此乃普度众生
之大权也。雪峰在洞山作饭头。淘米次。山问淘沙
去米。淘米去沙。峰曰。沙米一时去。山曰。大众吃个
甚么。峰遂覆却米盆。山曰。据子因缘。合在德山。后
果嗣德山。投子拈云。大众。洞山恁么道。是甚么道
理。虽然一色乾坤。争奈山高水阔。所以野人云。功
夫不到不方圆。言语不通非眷属。乃代云。淘沙去
米。淘米去沙。无影长生桂。经霜结子频。大众吃个
甚么。金凤采华衔不尽。玉雏食蕊叶长新。颂曰。满
钵盛来一物无。岂同香积变珍苏。日月并轮长不
照。木人舞袖向红炉。投子最善洞上之旨。其拣辨
最晢。僧问五祖演。如何是临济下事。演曰。五逆闻
雷。曰如何是云门下事。演曰。红旗闪烁。曰如何是
沩仰下事。演曰。断碑横古路。曰如何是曹洞下事。
演曰。驰书不到家。僧礼拜。演曰。何不问法眼下事。
曰留与和尚。演曰。巡人犯夜。此五宗善根。各有所
契。非但洞山指雪峰见德山而巳。自嵩山慧安指
卷八 第 902c 页 X16-0902.png
南岳让见六祖。石头指药山见马祖。马祖指丹霞
见石头。皆所以随顺平等善根。令其依因发挥。取
涅槃道。何尝执著一法而證极果哉。】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
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通曰。善根者各具之善根。依此善根。取涅槃道。则
善根化而为真根矣。无善可指。但唯一真。性真圆
融。周遍法界。故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本性既圆。巳
自成就。谓之曰圆。不妨会众生为一体。亦不失众
生之相。众生未必一一成就。而吾性圆满。无一众
生不是佛性。故性圆成就不至遗失一众生也。此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则无论人畜善恶。下至蠢动
含灵。皆有佛性。不但随顺平等善根而巳。如常不
轻菩萨逢人便拜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
成佛。正合此旨。育王裕禅师上堂。尽大地是沙门
眼。遍十方是自巳光。为甚么东弗于逮打鼓。西瞿
耶尼不闻。南赡部洲点灯。北郁单越暗坐。直饶向
这里道得十全。犹是光影里活计。𢷾拂子曰。百杂
碎了也。作么生是出身一路。掷下拂子曰。参。此事
非实参实證。岂能窥见真根消息。雪峰垂语云。望
洲亭与汝相见了也。乌石岭与汝相见了也。僧堂
前与汝相见了也。时有僧便出问。僧堂前即且置。
如何是望洲亭乌石岭相见处。峰骤步归方丈。于
此见得。方信十方众生。皆我本性。】
见石头。皆所以随顺平等善根。令其依因发挥。取
涅槃道。何尝执著一法而證极果哉。】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
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通曰。善根者各具之善根。依此善根。取涅槃道。则
善根化而为真根矣。无善可指。但唯一真。性真圆
融。周遍法界。故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本性既圆。巳
自成就。谓之曰圆。不妨会众生为一体。亦不失众
生之相。众生未必一一成就。而吾性圆满。无一众
生不是佛性。故性圆成就不至遗失一众生也。此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则无论人畜善恶。下至蠢动
含灵。皆有佛性。不但随顺平等善根而巳。如常不
轻菩萨逢人便拜曰。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
成佛。正合此旨。育王裕禅师上堂。尽大地是沙门
眼。遍十方是自巳光。为甚么东弗于逮打鼓。西瞿
耶尼不闻。南赡部洲点灯。北郁单越暗坐。直饶向
这里道得十全。犹是光影里活计。𢷾拂子曰。百杂
碎了也。作么生是出身一路。掷下拂子曰。参。此事
非实参实證。岂能窥见真根消息。雪峰垂语云。望
洲亭与汝相见了也。乌石岭与汝相见了也。僧堂
前与汝相见了也。时有僧便出问。僧堂前即且置。
如何是望洲亭乌石岭相见处。峰骤步归方丈。于
此见得。方信十方众生。皆我本性。】
卷八 第 903a 页 X16-0903.png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唯即与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
回向。」
【通曰。前云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于相而离相。犹有
法相在。此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于法而离法。并
其法相而忘之矣。有即有离。虽无法相。不无无法
相者。是亦有遣法相也。于此俱无。丝毫净尽。但一
真体。如如不动。此谓真如相。不得以相相法相及
遣法相而并语也。所云离一切相。视离众生相者
为密。所云二无所著。视远离诸离者为密。至此则
所知障净。真性现前。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本自如
如。故曰真如。育王裕禅师上堂。行时绝行迹。说时
无说踪。行说若到则垛生招箭。行说未明则神锋
划断。就使说无渗漏。行不迷方。犹滞壳漏在。若是
大鹏金翅。奋迅百千由旬。十影神驹。驰骤四方八
极。不取次啖啄。不随处理身。且总不依倚。还有践
履分也无。刹刹尘尘是要津。此语可谓得真如髓。
于此得超脱去。便契如如。】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
【通曰。远离诸相。但一真如。即名无缚矣。有真如相
在。犹为无缚所缚。未能无碍。即未为真解脱也。真
得所如者。所在如如。更无滞碍。即真如相且忘之
矣。始焉遣法执。名有缚解脱。今者遣无法执。名无
缚解脱。无缚且脱更有何缚。既无所缚。安往弗如。
此十方无碍。非得真如中之最真者。不足以语此。
卷八 第 903b 页 X16-0903.png
昔洛浦初为临济侍者。济常对众美之曰。临济门
下一只箭。谁敢当锋。浦自谓巳足。辞往南游。济曰。
临济门下有个赤稍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
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浦游历罢。直往夹山卓庵。
经年不访夹山。山乃修书。令僧持往。浦接得便坐
却。再展手索。僧无对。浦便打。曰归去举似和尚。僧
回举似夹山。山曰。这僧若开书。三日内必来。若不
开书。斯人救不得也。浦果三日后至。见夹山。不礼
拜。当面而立。山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浦云。
自远趋风。乞师一接。山曰。目前无阇黎。此间无老
僧。浦便喝。无之一字亦不许立。山曰。且莫草草
。须知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
不无。争教无舌头人解语。浦无语。山便打。浦遂伏
膺。果然向夹山齑瓮里淹杀。投子拈曰。到这里。作
么生道得一句。得同身共命。一气连枝。遂代云。无
目绣双凤。冲虚透碧霄。颂曰。无伴石人夜入山。云
笼红顶绿衣寒。喝开劫兆三峰顶。捧出金襕对日
看。前二句颂坐断天下人舌头。藏身处没踪迹之
旨也。后二句颂无舌人解语。没踪迹处莫藏身之
旨也。大小洛浦。止得一橛早被临济勘破。使不遇
夹山。几为无缚所缚。断送一生矣。】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通曰。从真如性发起德用。理智行三德俱圆。理事
无碍。空有俱非。一性浑成。更无踪迹。前云至一切
下一只箭。谁敢当锋。浦自谓巳足。辞往南游。济曰。
临济门下有个赤稍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
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浦游历罢。直往夹山卓庵。
经年不访夹山。山乃修书。令僧持往。浦接得便坐
却。再展手索。僧无对。浦便打。曰归去举似和尚。僧
回举似夹山。山曰。这僧若开书。三日内必来。若不
开书。斯人救不得也。浦果三日后至。见夹山。不礼
拜。当面而立。山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浦云。
自远趋风。乞师一接。山曰。目前无阇黎。此间无老
僧。浦便喝。无之一字亦不许立。山曰。且莫草草
。须知云月是同。溪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
不无。争教无舌头人解语。浦无语。山便打。浦遂伏
膺。果然向夹山齑瓮里淹杀。投子拈曰。到这里。作
么生道得一句。得同身共命。一气连枝。遂代云。无
目绣双凤。冲虚透碧霄。颂曰。无伴石人夜入山。云
笼红顶绿衣寒。喝开劫兆三峰顶。捧出金襕对日
看。前二句颂坐断天下人舌头。藏身处没踪迹之
旨也。后二句颂无舌人解语。没踪迹处莫藏身之
旨也。大小洛浦。止得一橛早被临济勘破。使不遇
夹山。几为无缚所缚。断送一生矣。】
「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
【通曰。从真如性发起德用。理智行三德俱圆。理事
无碍。空有俱非。一性浑成。更无踪迹。前云至一切
卷八 第 903c 页 X16-0903.png
处。犹存量见。则法界性未离有量。今法界量灭。故
名无量。佛果勤谒张无尽。剧谈华严旨要。曰华严
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
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
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
匝之波。公于是不觉促榻。勤遂问曰。到此与祖师
西来意。为同为别。公曰。同矣。勤曰。且得没交涉。公
色为之愠。勤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
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
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公乃首肯。翌
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事理无碍法界。勤又问
此可说禅乎。公曰。正好说禅也。勤笑曰。不然。正是
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
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
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
开布袋。公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如此妙义。非
如此深谈。亦不能曲尽其旨。以上十回向。回真向
俗。回志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至此。限量情
见。俱巳浑化。乃可登地證菩萨果矣。】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
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巳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
其木。名为煖地。」
【通曰。以上四十一心。自乾慧至十回向。渐次脩治。
名无量。佛果勤谒张无尽。剧谈华严旨要。曰华严
现量境界。理事全真。初无假法。所以即一而万。了
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
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
匝之波。公于是不觉促榻。勤遂问曰。到此与祖师
西来意。为同为别。公曰。同矣。勤曰。且得没交涉。公
色为之愠。勤曰。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
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
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公乃首肯。翌
日复举事法界。理法界。至事理无碍法界。勤又问
此可说禅乎。公曰。正好说禅也。勤笑曰。不然。正是
法界量里在。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
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乾屎橛。如何是佛。
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
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
开布袋。公曰。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如此妙义。非
如此深谈。亦不能曲尽其旨。以上十回向。回真向
俗。回志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至此。限量情
见。俱巳浑化。乃可登地證菩萨果矣。】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
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巳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
其木。名为煖地。」
【通曰。以上四十一心。自乾慧至十回向。渐次脩治。
卷八 第 904a 页 X16-0904.png
渐次充拓。淘汰凡情。巳极清净。第圣位难跻。圣果
难熟。到此田地。神不可致思。化不可助长。优而游
之。俟其自至而巳。世尊累劫脩行。洞晢奥密。于此
复立四种妙圆加行。将成未成之间。实有此四种
地位。非佛眼其孰辨之。前云觉齐佛觉。中心了了。
犹未能用也。至是用为巳心。拈弄不出。如钻木取
火。木未及然。故名煖地。火之出也无心。钻久则木
自然。觉之用也无意。定久则慧自现。非可人力与
其间也。翠岩真上堂。举龙牙颂曰。学道如钻火。逢
烟未可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神鼎颂曰。学
道如钻火。逢烟便可休。莫待金星现。烧脚又烧头。
真曰。若论顿也。龙牙正在半途。若论渐也。神鼎犹
少悟在。于此复且如何。诸仁者。今年多落叶。几处
扫归家。据翠岩见处。烧不尽现柴。用不尽现火。胡
以钻为。虽然。须是出格人始得。】
「又以巳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
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通曰。见处与佛无异。犹贵行履相称。故能以佛之
觉用为巳心。即能以巳之心成佛所履。盖交互言
之。为有佛见巳见在。故若依非依。见佛则若依于
佛。唯巳则若无所依。且佛履无迹。今微有比拟。辙
迹未忘。如登高山。身巳入空。下有微碍。以为依。则
身在空而非依也。以为非依。则足履顶而非不依也。
将入神化。而毫末未融。故若有碍。大般若以执著
难熟。到此田地。神不可致思。化不可助长。优而游
之。俟其自至而巳。世尊累劫脩行。洞晢奥密。于此
复立四种妙圆加行。将成未成之间。实有此四种
地位。非佛眼其孰辨之。前云觉齐佛觉。中心了了。
犹未能用也。至是用为巳心。拈弄不出。如钻木取
火。木未及然。故名煖地。火之出也无心。钻久则木
自然。觉之用也无意。定久则慧自现。非可人力与
其间也。翠岩真上堂。举龙牙颂曰。学道如钻火。逢
烟未可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神鼎颂曰。学
道如钻火。逢烟便可休。莫待金星现。烧脚又烧头。
真曰。若论顿也。龙牙正在半途。若论渐也。神鼎犹
少悟在。于此复且如何。诸仁者。今年多落叶。几处
扫归家。据翠岩见处。烧不尽现柴。用不尽现火。胡
以钻为。虽然。须是出格人始得。】
「又以巳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
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通曰。见处与佛无异。犹贵行履相称。故能以佛之
觉用为巳心。即能以巳之心成佛所履。盖交互言
之。为有佛见巳见在。故若依非依。见佛则若依于
佛。唯巳则若无所依。且佛履无迹。今微有比拟。辙
迹未忘。如登高山。身巳入空。下有微碍。以为依。则
身在空而非依也。以为非依。则足履顶而非不依也。
将入神化。而毫末未融。故若有碍。大般若以执著
卷八 第 904b 页 X16-0904.png
虚空法身为顶堕。正与此类。僧问赵州。如何是妙峰
孤顶。州云。老僧不答你这话。僧云。为什么不答这
话。州曰。我若答你。恐落在平地上。有味哉。分明答
了也。后保福长庆游山次。福以手指云。只这里便
是妙峰顶。庆云。是则是。可惜许。有僧举似镜清。清
云。若不是孙公。便见髑髅遍野。雪窦颂云。妙峰孤
顶草离离。拈得分明付与谁。不是孙公辨端的。髑
髅著地几人知。孙公可惜许。正恐落在平地。若落
平地商量。则髑髅前见鬼人无数。又洞山问僧甚
处来。曰游山来。山曰。还到顶么。曰到。山曰。顶上有
人么。曰无人。山曰恁么则不到顶也。曰若不到顶。
争知无人。山曰。何不且住。曰某甲不辞住。西天有
人不肯。山曰。我从来疑著这汉。若此僧者。到顶不
住。更有何碍。即顶堕且无患。何患平地哉。】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通曰。巳心佛履。二迹俱融。浑同一体。更无微碍。既
不即心即佛。亦不非心非佛。但向道不是物。此即
所谓中道也。始焉中中流入。其于中道纯真。第能
信住行向。至是乃能善得之矣。谓之善得。不费纤
毫功力。抑且得无所得。既无所得。则亦无所说。如
忍事底人。既不怀疑。亦不说出。但有默藏而巳。故
名忍地。龙图王萧。字观复。留昭觉日。闻开静板声。
有省。问南堂曰。某有个见处。才被人问。却开口不
得。未审过在甚处。堂曰。过在有个见处。却问朝旆
孤顶。州云。老僧不答你这话。僧云。为什么不答这
话。州曰。我若答你。恐落在平地上。有味哉。分明答
了也。后保福长庆游山次。福以手指云。只这里便
是妙峰顶。庆云。是则是。可惜许。有僧举似镜清。清
云。若不是孙公。便见髑髅遍野。雪窦颂云。妙峰孤
顶草离离。拈得分明付与谁。不是孙公辨端的。髑
髅著地几人知。孙公可惜许。正恐落在平地。若落
平地商量。则髑髅前见鬼人无数。又洞山问僧甚
处来。曰游山来。山曰。还到顶么。曰到。山曰。顶上有
人么。曰无人。山曰恁么则不到顶也。曰若不到顶。
争知无人。山曰。何不且住。曰某甲不辞住。西天有
人不肯。山曰。我从来疑著这汉。若此僧者。到顶不
住。更有何碍。即顶堕且无患。何患平地哉。】
「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
【通曰。巳心佛履。二迹俱融。浑同一体。更无微碍。既
不即心即佛。亦不非心非佛。但向道不是物。此即
所谓中道也。始焉中中流入。其于中道纯真。第能
信住行向。至是乃能善得之矣。谓之善得。不费纤
毫功力。抑且得无所得。既无所得。则亦无所说。如
忍事底人。既不怀疑。亦不说出。但有默藏而巳。故
名忍地。龙图王萧。字观复。留昭觉日。闻开静板声。
有省。问南堂曰。某有个见处。才被人问。却开口不
得。未审过在甚处。堂曰。过在有个见处。却问朝旆
卷八 第 904c 页 X16-0904.png
几时到任。公曰。去年八月四日。又问自按察几时
离衙。公曰。前月二十。堂曰。为甚么道开口不得。公
乃契悟。王龙图似證忍地。得南堂数语。见处顿忘。
然亦有既超忍地未为透脱者。如五祖演。因浮山
远指见白云端。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益。端叱
之。演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
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端
特印可。令掌磨事。未几。端至。语之曰。有数禅客自
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
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祗是未在。演于
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
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
放下。走见白云端。端为手舞足蹈。演亦一笑而巳。
演后语人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
风。故知丝毫未化。尚留理障。如此妙圆加行宁但
四端哉。】
「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通曰。心佛二同。巳忘彼此。善得中道。巳离二边。然
有二同消息在。有善得悟机在。即是数量。即是名
目。故数量世人所可测也。名目世人所可指也。即
不得超乎世。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能消灭数量。几
于不堕矣。何谓消灭。彼有同有异。有迷有觉。有得
有失。皆属数量。可以名目。今惟善得中道。固不可
目之为迷。将并其所得而忘之。又不可目之为觉。
离衙。公曰。前月二十。堂曰。为甚么道开口不得。公
乃契悟。王龙图似證忍地。得南堂数语。见处顿忘。
然亦有既超忍地未为透脱者。如五祖演。因浮山
远指见白云端。举僧问南泉摩尼珠话请益。端叱
之。演领悟。献投机偈曰。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
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端
特印可。令掌磨事。未几。端至。语之曰。有数禅客自
庐山来。皆有悟入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
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祗是未在。演于
是大疑。私自计曰。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
何却未在。遂参究累日。忽然省悟。从前宝惜。一时
放下。走见白云端。端为手舞足蹈。演亦一笑而巳。
演后语人曰。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
风。故知丝毫未化。尚留理障。如此妙圆加行宁但
四端哉。】
「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
【通曰。心佛二同。巳忘彼此。善得中道。巳离二边。然
有二同消息在。有善得悟机在。即是数量。即是名
目。故数量世人所可测也。名目世人所可指也。即
不得超乎世。佛身无为。不堕诸数。能消灭数量。几
于不堕矣。何谓消灭。彼有同有异。有迷有觉。有得
有失。皆属数量。可以名目。今惟善得中道。固不可
目之为迷。将并其所得而忘之。又不可目之为觉。
卷八 第 905a 页 X16-0905.png
不可卜度。不可形容。正销灭数量之实也。世人情
量所及者。知有佛知有道而巳。今曰心不是佛。智
不是道。安所容其虑乎。世人色目所到者。如此同
如此得而巳。今曰同无所同。得无所得。安所窥其
妙乎。此内凡巳尽。将入圣位。唯圣为能知圣。非世
人意见之所能窥。盖高出乎世人之上矣。故名世
第一地。若进十地。极乎妙觉。又名出世第一地也。
僧问洞山。三身中。那身不堕诸数。山云。吾常于此
切。天童颂云。不入世。未循缘。劫壶空处有家传。白
蘋风细秋江暮。古岸船归一带烟。此颂于不堕诸
数更切。同安志禅师。嗣先同安丕。丕将示灭。上堂
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三举未有
对者。末后志出曰。夜明帘外排班立。万里讴歌道
太平。丕曰。须是这驴汉始得。住后。僧问二机不到
处。如何举唱。志云。遍处不逢。玄中不失。丹霞颂曰。
这边那畔总难逢。一句无私不处中。红日暮沉西
嶂外。空留孤影照溪东。此迷觉中道。二无所目。正
是二机不到处。然同安二边不立。中道不安。将中
道亦不处。此所以为无者真宗也。于宗门最为第
一。矧但世第一地而巳乎。】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
境界。名欢喜地。」
【通曰。大菩提云者。是向上一路。诸佛命脉所关。于
此通达。得大彻悟。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见如
量所及者。知有佛知有道而巳。今曰心不是佛。智
不是道。安所容其虑乎。世人色目所到者。如此同
如此得而巳。今曰同无所同。得无所得。安所窥其
妙乎。此内凡巳尽。将入圣位。唯圣为能知圣。非世
人意见之所能窥。盖高出乎世人之上矣。故名世
第一地。若进十地。极乎妙觉。又名出世第一地也。
僧问洞山。三身中。那身不堕诸数。山云。吾常于此
切。天童颂云。不入世。未循缘。劫壶空处有家传。白
蘋风细秋江暮。古岸船归一带烟。此颂于不堕诸
数更切。同安志禅师。嗣先同安丕。丕将示灭。上堂
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三举未有
对者。末后志出曰。夜明帘外排班立。万里讴歌道
太平。丕曰。须是这驴汉始得。住后。僧问二机不到
处。如何举唱。志云。遍处不逢。玄中不失。丹霞颂曰。
这边那畔总难逢。一句无私不处中。红日暮沉西
嶂外。空留孤影照溪东。此迷觉中道。二无所目。正
是二机不到处。然同安二边不立。中道不安。将中
道亦不处。此所以为无者真宗也。于宗门最为第
一。矧但世第一地而巳乎。】
「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
境界。名欢喜地。」
【通曰。大菩提云者。是向上一路。诸佛命脉所关。于
此通达。得大彻悟。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见如
卷八 第 905b 页 X16-0905.png
来。故能尽佛境界。佛境界者。惟佛与佛。乃能究尽。
是不可思议境界。以三谛圆融当之。未为尽也。中
道纯真。似于菩提无异。然知中道不安者。是大菩
提也。前欢喜行。具足无量妙德。十方随顺。以功德
言故属行。此则通达无上菩提。超凡入圣。巳履佛
境。巳登果位。故名曰地。初得法喜。喜惟通达。得无
障碍。其实得无所得喜无所喜。非世情欢喜所可
论量也。签判刘经臣。少以逸才登仕。于佛法未之
信。会照觉总禅师与语启迪。因醉心祖道。既抵京
师。谒慧林冲禅师。于僧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
答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岁馀。官雒幕。参韶山杲
禅师。将去任。辞韶山。山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
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
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有不宁之疾。成
失心之患矣。未几复至京师。依正觉逸禅师。请问
因缘。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
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公益疑不解。
一夕入室。逸举传灯所载香至国王问波罗提尊
者。何者是佛。提曰。见性是佛之语问之。公不能对。
疑益甚。遂归就寝。熟睡。至五鼓觉来。方追念间。见
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同旋。如云开
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所嘱之言。姑抑之。
逮明悉以所得告。逸为證据。且曰。更须用得始得。
公曰。莫要践履否。逸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践履。
是不可思议境界。以三谛圆融当之。未为尽也。中
道纯真。似于菩提无异。然知中道不安者。是大菩
提也。前欢喜行。具足无量妙德。十方随顺。以功德
言故属行。此则通达无上菩提。超凡入圣。巳履佛
境。巳登果位。故名曰地。初得法喜。喜惟通达。得无
障碍。其实得无所得喜无所喜。非世情欢喜所可
论量也。签判刘经臣。少以逸才登仕。于佛法未之
信。会照觉总禅师与语启迪。因醉心祖道。既抵京
师。谒慧林冲禅师。于僧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
答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岁馀。官雒幕。参韶山杲
禅师。将去任。辞韶山。山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
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
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有不宁之疾。成
失心之患矣。未几复至京师。依正觉逸禅师。请问
因缘。逸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
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公益疑不解。
一夕入室。逸举传灯所载香至国王问波罗提尊
者。何者是佛。提曰。见性是佛之语问之。公不能对。
疑益甚。遂归就寝。熟睡。至五鼓觉来。方追念间。见
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同旋。如云开
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所嘱之言。姑抑之。
逮明悉以所得告。逸为證据。且曰。更须用得始得。
公曰。莫要践履否。逸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践履。
卷八 第 905c 页 X16-0905.png
公乃默契。后作发明心地颂八首。及著明道谕儒
篇以警世。若刘公所證。不知于初地何如。然非常
欢喜。不辜韶山授记。其亦现宰官身而来者耶。】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通曰。前心佛二同。及数量销灭。但就一巳善性而
论。今异性入同。槩举众生国土同此一性。龙蛇混
杂。凡圣交参。是菩萨境界。非觉通如来不垢不净
之旨。未易达此。若见众生性异。即见众生垢。今既
入同。巳离浊边垢矣。若见众生性同。同性未泯。即
为法垢。今同性亦灭。则离清边垢矣。此离垢地。乃
菩萨位中所重。惟离清边垢。还于如来无垢本体。
是当非离浊边垢者可槩论也。僧问瑞岩。如何是
佛。曰石牛。如何是法。曰石牛儿。曰恁么即不同也。
曰合不得。曰为甚么合不得。曰无同可同。合甚么。
又僧问曹山。雪覆千山。为甚么孤峰不白。山曰。须
知有异中异。曰如何是异中异。山曰。不堕诸山色。
瑞岩善说同。曹山善说异。合二则观之。则知异性
入同者。无同可同。离垢成异者。更异中异。此岂可
以浅近窥乎。】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通曰。如大圆镜。尘垢既离。巳称净矣。而非极净也。
为有法垢在也。法垢既离。所知障净。然后本觉明
生。从定发慧。自有一段光辉。非寻常觉照可比。前
偈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此等光景。岂头头
篇以警世。若刘公所證。不知于初地何如。然非常
欢喜。不辜韶山授记。其亦现宰官身而来者耶。】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通曰。前心佛二同。及数量销灭。但就一巳善性而
论。今异性入同。槩举众生国土同此一性。龙蛇混
杂。凡圣交参。是菩萨境界。非觉通如来不垢不净
之旨。未易达此。若见众生性异。即见众生垢。今既
入同。巳离浊边垢矣。若见众生性同。同性未泯。即
为法垢。今同性亦灭。则离清边垢矣。此离垢地。乃
菩萨位中所重。惟离清边垢。还于如来无垢本体。
是当非离浊边垢者可槩论也。僧问瑞岩。如何是
佛。曰石牛。如何是法。曰石牛儿。曰恁么即不同也。
曰合不得。曰为甚么合不得。曰无同可同。合甚么。
又僧问曹山。雪覆千山。为甚么孤峰不白。山曰。须
知有异中异。曰如何是异中异。山曰。不堕诸山色。
瑞岩善说同。曹山善说异。合二则观之。则知异性
入同者。无同可同。离垢成异者。更异中异。此岂可
以浅近窥乎。】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通曰。如大圆镜。尘垢既离。巳称净矣。而非极净也。
为有法垢在也。法垢既离。所知障净。然后本觉明
生。从定发慧。自有一段光辉。非寻常觉照可比。前
偈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此等光景。岂头头
卷八 第 906a 页 X16-0906.png
上明。物物上通。所能彷佛者乎。洞山问密师伯。作
什么。密云。把针。山曰。把针事作么生。密云。针针相
似。山曰。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语话。密云。长老又作
么生。山曰。大地火发。天童拈云。大地火发。间不容
发。南海昆崙。天寒不袜。祖祖相传。一头搕𢶍。盖指
真悟既发。即与佛祖心心相印。此发光地。固不易
谈。隐山和尚偈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
境閒。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彼所谓
净极发光者非耶。】
「明极觉满。名𦦨慧地。」
【通曰。明巳极。觉巳满。如大火聚。触著便烧。一切缘
影。悉皆烁绝。不徒曰慧。而曰𦦨慧。慧之至也。此不
可近。即般若智。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
𦦨之上。识虑处处能缘。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故
名𦦨慧地。盘山上堂。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
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洞山别语云。
光境未忘。复是何物。保福举问长庆曰。据二老总
未剿绝在。作么生得剿绝去。庆良久。福云。情知你
向鬼窟里作活计。庆云。汝又作么生。福云。两手扶
犁水过膝。天童拈云。俱亡未亡。夺人夺境。为甚么
保福不肯长庆。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
平。据保福见处。𦦨慧地亦不许坐著。玄之又玄矣。】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通曰。地前智名异。登地智名同。即如同中又有同
什么。密云。把针。山曰。把针事作么生。密云。针针相
似。山曰。二十年同行作这个语话。密云。长老又作
么生。山曰。大地火发。天童拈云。大地火发。间不容
发。南海昆崙。天寒不袜。祖祖相传。一头搕𢶍。盖指
真悟既发。即与佛祖心心相印。此发光地。固不易
谈。隐山和尚偈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
境閒。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彼所谓
净极发光者非耶。】
「明极觉满。名𦦨慧地。」
【通曰。明巳极。觉巳满。如大火聚。触著便烧。一切缘
影。悉皆烁绝。不徒曰慧。而曰𦦨慧。慧之至也。此不
可近。即般若智。太末虫处处能泊。唯不能泊于火
𦦨之上。识虑处处能缘。唯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故
名𦦨慧地。盘山上堂。夫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
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洞山别语云。
光境未忘。复是何物。保福举问长庆曰。据二老总
未剿绝在。作么生得剿绝去。庆良久。福云。情知你
向鬼窟里作活计。庆云。汝又作么生。福云。两手扶
犁水过膝。天童拈云。俱亡未亡。夺人夺境。为甚么
保福不肯长庆。太平本是将军致。不许将军见太
平。据保福见处。𦦨慧地亦不许坐著。玄之又玄矣。】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通曰。地前智名异。登地智名同。即如同中又有同
卷八 第 906b 页 X16-0906.png
异。离垢为净。而净极则明生。发光为明。而明极则
觉满。未至十分。则有同异可言。巳至十分。则无同
异可指。如金巳足色。更无加减。何从而指其为同。
何从而指其为异。既无异可指。则凡情所不能至。
既无同可指。则圣解所不能至。凡情可至。则凡得
而胜之。圣解可至。则圣得而胜之。今一切同异圣
凡智虑皆不能至。至且不能。孰为胜哉。故名难胜
地。佛言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是涅
槃者。最难胜之法也。临济到凤林。林问有事相借
问。得么。济云。何为剜肉作疮。林云。海月澄无影。游
鱼独自迷。济云。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林云。观
风看浪起。玩月野帆飘。济云。孤轮独照江山静。长
啸一声天地秋。林云。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
试道看。济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林便休。济乃有颂。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
电光罔通。沩山问仰山。石火莫及。电光罔通。从上
诸圣。将甚么为人。仰云。和尚意作么生。沩云。但有
言说。都无实义。仰云。不然。沩云。子又作么生。仰云。
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大抵临济与凤林相见。虽电
光石火。莫能喻之。而仰山且以为私通车马。正所
谓悟则迦叶不覆藏。不悟则如来有密语也。此一
切同异所不能至。非有真实契悟。孰知其难胜哉。】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通曰。同异不至。非可作为。既无造作即是真如。此
觉满。未至十分。则有同异可言。巳至十分。则无同
异可指。如金巳足色。更无加减。何从而指其为同。
何从而指其为异。既无异可指。则凡情所不能至。
既无同可指。则圣解所不能至。凡情可至。则凡得
而胜之。圣解可至。则圣得而胜之。今一切同异圣
凡智虑皆不能至。至且不能。孰为胜哉。故名难胜
地。佛言设有一法胜过涅槃。吾说亦如梦幻。是涅
槃者。最难胜之法也。临济到凤林。林问有事相借
问。得么。济云。何为剜肉作疮。林云。海月澄无影。游
鱼独自迷。济云。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林云。观
风看浪起。玩月野帆飘。济云。孤轮独照江山静。长
啸一声天地秋。林云。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
试道看。济云。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林便休。济乃有颂。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
电光罔通。沩山问仰山。石火莫及。电光罔通。从上
诸圣。将甚么为人。仰云。和尚意作么生。沩云。但有
言说。都无实义。仰云。不然。沩云。子又作么生。仰云。
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大抵临济与凤林相见。虽电
光石火。莫能喻之。而仰山且以为私通车马。正所
谓悟则迦叶不覆藏。不悟则如来有密语也。此一
切同异所不能至。非有真实契悟。孰知其难胜哉。】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通曰。同异不至。非可作为。既无造作即是真如。此
卷八 第 906c 页 X16-0906.png
真如性。在迷不加损。在悟不加益。但为情见污染。
不得明露。唯净极明极。则圆陀陀。光烁烁。净裸裸。
没可把。寂灭之体。乃得现前。故名现前地。大安将
往洪井。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谓曰。汝往南昌。当有
所得。安即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
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安于言下有省。曰识得
后如何。丈曰。大似骑牛到家。安曰。未审始终如何
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安
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后继沩山住持。上堂。汝诸人
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
家走。如渴鹿趁阳𦦨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
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
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
三十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祗看一
头水牯午。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
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
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
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
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
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隐在
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
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恁么物任持。便得
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
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有僧造大宁宽。
不得明露。唯净极明极。则圆陀陀。光烁烁。净裸裸。
没可把。寂灭之体。乃得现前。故名现前地。大安将
往洪井。路出上元。逢一老父谓曰。汝往南昌。当有
所得。安即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
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安于言下有省。曰识得
后如何。丈曰。大似骑牛到家。安曰。未审始终如何
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安
自兹领旨。更不驰求。后继沩山住持。上堂。汝诸人
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
家走。如渴鹿趁阳𦦨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
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
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
三十年。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祗看一
头水牯午。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
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
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迥迥地。趁亦不
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
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采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
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隐在
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
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恁么物任持。便得
如是。且无丝发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
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有僧造大宁宽。
卷八 第 907a 页 X16-0907.png
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宽以火箸插火炉中。曰。会么。
僧云不会。曰头不欠。尾不剩。此二尊宿。快说性净
明露。可与并登现前地矣。】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通曰。净未极。明未极。同异可至。不可谓真如际。同
异既泯。生灭既灭。无为真如。业巳明露。但未能尽
其边际耳。明露既久。表里洞彻。尽十方界。皆真如
际。遍虚空。满法界。全体呈露。则不但现前巳也。理
本无际。无际之际。乃真如际。真如无际。而行真如
行者。岂有远近哉。谓之远行。明其非人力可到也。
大凡行之可到者。虽积累岁月。不谓之远。唯行之
不可到者。始谓真远。如庄生喻适建德之国。望之
而不见其崖。逾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
而返。君自此远矣。亦足为此地喻。僧问上蓝和尚。
善财见文殊后。为甚么却往南方。蓝云。学凭入室。
知乃通方。僧云。到苏摩城。为甚么弥勒却遣见文
殊。蓝云。道旷无涯。逢人不尽。投子拈云。道无迷悟。
法證由师。不住圣凡。庄严妙行。是以文殊遣去须
弥登山。海岸逢师。市廛礼友。或刀山淫舍。罪杻王
宫。或童女童男。瞿夷圣后。弥勒弹指。普贤亲瞻。再
见文殊。复有何事。信知通方知有。道旷无涯。不昧
光踪。力穷尽妙。诸仁者。还知更有一人。为甚么善
财不参。且道是甚么人。良久曰。满头白发离崖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颂曰。日出升空高下周。昆崙流
僧云不会。曰头不欠。尾不剩。此二尊宿。快说性净
明露。可与并登现前地矣。】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通曰。净未极。明未极。同异可至。不可谓真如际。同
异既泯。生灭既灭。无为真如。业巳明露。但未能尽
其边际耳。明露既久。表里洞彻。尽十方界。皆真如
际。遍虚空。满法界。全体呈露。则不但现前巳也。理
本无际。无际之际。乃真如际。真如无际。而行真如
行者。岂有远近哉。谓之远行。明其非人力可到也。
大凡行之可到者。虽积累岁月。不谓之远。唯行之
不可到者。始谓真远。如庄生喻适建德之国。望之
而不见其崖。逾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
而返。君自此远矣。亦足为此地喻。僧问上蓝和尚。
善财见文殊后。为甚么却往南方。蓝云。学凭入室。
知乃通方。僧云。到苏摩城。为甚么弥勒却遣见文
殊。蓝云。道旷无涯。逢人不尽。投子拈云。道无迷悟。
法證由师。不住圣凡。庄严妙行。是以文殊遣去须
弥登山。海岸逢师。市廛礼友。或刀山淫舍。罪杻王
宫。或童女童男。瞿夷圣后。弥勒弹指。普贤亲瞻。再
见文殊。复有何事。信知通方知有。道旷无涯。不昧
光踪。力穷尽妙。诸仁者。还知更有一人。为甚么善
财不参。且道是甚么人。良久曰。满头白发离崖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颂曰。日出升空高下周。昆崙流
卷八 第 907b 页 X16-0907.png
派入川流。春山云逗风无尽。雁去回南天地秋。此
可为远行地矩度。为达一切法尽真如际故。】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通曰。尽真如际。放之则弥乎六合。一真如心。卷之
则不盈一握。心本不动。虽行无迹。行乎无迹。斯谓
远行。既尽其际。即完其体。施设万端真如不动。此
不动地。于远行而见其不动也。际即是心。心即是
际。前际中际后际。三际不可得。过去未来现在。三
心亦不可得。总一真如。孰为行。孰为止。孰为动。孰
为不动哉。无动无静。斯可语真不动也巳。东京俊
禅师初谒投子。子问昨夜宿何处。俊曰。不动道场。
子曰。既云不动。曷由到此。俊曰。至此岂有动耶。子
曰。元来宿不著处。盖默许之。净慈佛行上堂。雁过
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
能如是。正好买草鞋行脚。所以道动则影现。觉则
冰生。不动不觉。正在死水里。荐福老人出头不得
即且置。育王今日又作么生。向道莫行山下路。果
然猿叫断肠声。此不动地。须亲到一回始得。不然
几何不坐在死水里作活计。】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巳往。脩习
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脩习位。」
【通曰。从真如心。发真如用。所谓无师智。自然智。一
切智。四无碍智。演说无量阿僧祇句义。无有穷尽。
作大法师。普度群品。智悲双运。应时合节。故曰善
可为远行地矩度。为达一切法尽真如际故。】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通曰。尽真如际。放之则弥乎六合。一真如心。卷之
则不盈一握。心本不动。虽行无迹。行乎无迹。斯谓
远行。既尽其际。即完其体。施设万端真如不动。此
不动地。于远行而见其不动也。际即是心。心即是
际。前际中际后际。三际不可得。过去未来现在。三
心亦不可得。总一真如。孰为行。孰为止。孰为动。孰
为不动哉。无动无静。斯可语真不动也巳。东京俊
禅师初谒投子。子问昨夜宿何处。俊曰。不动道场。
子曰。既云不动。曷由到此。俊曰。至此岂有动耶。子
曰。元来宿不著处。盖默许之。净慈佛行上堂。雁过
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
能如是。正好买草鞋行脚。所以道动则影现。觉则
冰生。不动不觉。正在死水里。荐福老人出头不得
即且置。育王今日又作么生。向道莫行山下路。果
然猿叫断肠声。此不动地。须亲到一回始得。不然
几何不坐在死水里作活计。】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巳往。脩习
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脩习位。」
【通曰。从真如心。发真如用。所谓无师智。自然智。一
切智。四无碍智。演说无量阿僧祇句义。无有穷尽。
作大法师。普度群品。智悲双运。应时合节。故曰善
卷八 第 907c 页 X16-0907.png
慧。前𦦨慧。但谓自巳光明。今善慧。谓以善法及人。
显其慧用。故不同。自远行地后。不动地前。巳證寂
灭无功用道。犹目此地为修习位者何也。但自十
地功德圆满之后律之。略欠分数。故目此地为脩
习位。谓初发慧用。未忘乎慧。视法云遍覆。无欠无
馀。似有间耳。又此修而无修。习而无习。如舟将到
岸。篙桨不施。尚在运行故也。仰山一日卧次。梦入
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唯第二位空。仰遂就
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当第二座说法。仰起白搥
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
及觉。举似沩山。沩曰。子巳入圣位。仰便礼拜。天童
颂云。梦中拥衲参耆旧。列圣森森坐其右。当仁不
让楗搥鸣。说法无畏师子吼。心安如海。量大如斗。
鲛目泪流。蚌肠珠剖。谵语谁知泄我机。庞眉应笑
杨家丑。离四句。绝百非。马师父子病休医。此仰山
于梦中发真如用。何假修习。沩山亲为證据。固知
人位巳显。信位不足言矣。】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通曰。智慧功圆。无复自利。纯是利他。故大慈之阴。
充满法界。无心无缘。而应彼心缘。施作利润。而本
寂无作。如云出无心。遍覆一切。谓之妙云。即性觉
妙明之妙。慈本自妙。非藉修为。而谓之覆涅槃海
者。涅槃自性。本无生灭。觉海慈云。称性而起。亦无
生灭。一切众生。在涅槃中。还令众生。證涅槃果。如
显其慧用。故不同。自远行地后。不动地前。巳證寂
灭无功用道。犹目此地为修习位者何也。但自十
地功德圆满之后律之。略欠分数。故目此地为脩
习位。谓初发慧用。未忘乎慧。视法云遍覆。无欠无
馀。似有间耳。又此修而无修。习而无习。如舟将到
岸。篙桨不施。尚在运行故也。仰山一日卧次。梦入
弥勒内院。众堂中。诸位皆足。唯第二位空。仰遂就
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当第二座说法。仰起白搥
云。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
及觉。举似沩山。沩曰。子巳入圣位。仰便礼拜。天童
颂云。梦中拥衲参耆旧。列圣森森坐其右。当仁不
让楗搥鸣。说法无畏师子吼。心安如海。量大如斗。
鲛目泪流。蚌肠珠剖。谵语谁知泄我机。庞眉应笑
杨家丑。离四句。绝百非。马师父子病休医。此仰山
于梦中发真如用。何假修习。沩山亲为證据。固知
人位巳显。信位不足言矣。】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通曰。智慧功圆。无复自利。纯是利他。故大慈之阴。
充满法界。无心无缘。而应彼心缘。施作利润。而本
寂无作。如云出无心。遍覆一切。谓之妙云。即性觉
妙明之妙。慈本自妙。非藉修为。而谓之覆涅槃海
者。涅槃自性。本无生灭。觉海慈云。称性而起。亦无
生灭。一切众生。在涅槃中。还令众生。證涅槃果。如
卷八 第 908a 页 X16-0908.png
是而荫。如是而覆。无欠无馀。乃可称妙也巳。法而
譬之于云。法本无心。云而系之于法。即云即法。故
不言慧用而但言云。盖巳浑同造物。不作二见矣。
此法云地。邻于佛地。名灌顶菩萨位。六祖示众云。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
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
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
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
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
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
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
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
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
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
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
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
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
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
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
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
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脩。但于自心。常
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
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
譬之于云。法本无心。云而系之于法。即云即法。故
不言慧用而但言云。盖巳浑同造物。不作二见矣。
此法云地。邻于佛地。名灌顶菩萨位。六祖示众云。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
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
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
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
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
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
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
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
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
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
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
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
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
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
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
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
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脩。但于自心。常
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
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
卷八 第 908b 页 X16-0908.png
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六祖不识一字。说法如云如
雨。且能分别闻法者大小根器之殊。亦足补十地
所未备云。】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巳。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
慧地。」
【通曰。如来权智。下随机感。故逆流而出。菩萨实智。
上合觉心。故顺流而入。璎珞经曰。等觉照寂。妙觉
寂照。即其义也。二觉之际。故名入交。入交云者。即
与如来法流水接也。却于此处名等觉位。谓觉与
如来等无差别。特未极于妙耳。须于大寂灭海。逆
流而出。妙同万物。乃为妙觉也。金刚心中初乾慧
地。即前乾慧心。胡为至是始获之哉。未与法流水
接。空见其体。既与法流水接。始践其实。如月初生
明。微露圆相。本非欠少。既而弦。既而望。乃满其量。
只是初见时圆相。非有二也。金刚云者。以摧坏诸
法得名。诸法可坏。而此金刚慧独不可坏。前者欲
习初乾。纯是智慧。智慧无二。但乾不尽尔。十地巳
前。以一地坏一地。至无一法可得。故曰是觉始获
金刚心中初乾慧地。涅槃云。发心毕竟二不别也。
其斯之谓乎。僧问黄檗。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
万行否。檗云。悟在于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
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真如实际解
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
雨。且能分别闻法者大小根器之殊。亦足补十地
所未备云。】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巳。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
慧地。」
【通曰。如来权智。下随机感。故逆流而出。菩萨实智。
上合觉心。故顺流而入。璎珞经曰。等觉照寂。妙觉
寂照。即其义也。二觉之际。故名入交。入交云者。即
与如来法流水接也。却于此处名等觉位。谓觉与
如来等无差别。特未极于妙耳。须于大寂灭海。逆
流而出。妙同万物。乃为妙觉也。金刚心中初乾慧
地。即前乾慧心。胡为至是始获之哉。未与法流水
接。空见其体。既与法流水接。始践其实。如月初生
明。微露圆相。本非欠少。既而弦。既而望。乃满其量。
只是初见时圆相。非有二也。金刚云者。以摧坏诸
法得名。诸法可坏。而此金刚慧独不可坏。前者欲
习初乾。纯是智慧。智慧无二。但乾不尽尔。十地巳
前。以一地坏一地。至无一法可得。故曰是觉始获
金刚心中初乾慧地。涅槃云。发心毕竟二不别也。
其斯之谓乎。僧问黄檗。心既本来是佛。还修六度
万行否。檗云。悟在于心。非关六度万行。六度万行。
尽是化门。接物度生边事。设使菩提真如实际解
脱法身。直至十地四果圣位。尽是度门。非关佛心。
卷八 第 908c 页 X16-0908.png
心即是佛。所以一切诸度门中。佛心第一。但无生
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说一切
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从佛至
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谛
求。更无馀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所以此意
难信。达磨来此土。至梁魏二国。唯有可大师一人。
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
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
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
心性时。可说不思议。即此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可
想见觉际入交景象。从前阶级。了无干涉。但只一
心与佛无别。】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通曰。单有七位。谓乾慧煖顶忍世第一等觉妙觉
也。复有五位。谓信住行向地也。每位叠成十位。故
曰复。如是重重。渐脩渐證。总有十二阶级。方至妙
觉。成无上道。而等觉尚居十一。故于妙觉未尽。惟
至十二方为尽也。是妙岂有加于乾慧哉。特即乾
慧磨砻莹净。以显其妙尔。合论曰。三世如来。付授
一切菩萨修證法式。铨量深浅力用。分别地位等
差。始自十信。然以为信者。尚属生灭。故当住心。乃
立十住。又以为住者。缺资发方便之用。故成行心。
乃立十行。又以为行者。盖自利。未有以及众生。故
施回向。乃立十回向。自十信而至住行回向者。三
死烦恼等心。即不用菩提等法。所以道佛说一切
法。度我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从佛至
祖。并不论别事。唯论一心。亦云一乘。所以十方谛
求。更无馀乘。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所以此意
难信。达磨来此土。至梁魏二国。唯有可大师一人。
密信自心。言下便会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
道。大道本来平等。所以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
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所以云认得
心性时。可说不思议。即此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可
想见觉际入交景象。从前阶级。了无干涉。但只一
心与佛无别。】
「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通曰。单有七位。谓乾慧煖顶忍世第一等觉妙觉
也。复有五位。谓信住行向地也。每位叠成十位。故
曰复。如是重重。渐脩渐證。总有十二阶级。方至妙
觉。成无上道。而等觉尚居十一。故于妙觉未尽。惟
至十二方为尽也。是妙岂有加于乾慧哉。特即乾
慧磨砻莹净。以显其妙尔。合论曰。三世如来。付授
一切菩萨修證法式。铨量深浅力用。分别地位等
差。始自十信。然以为信者。尚属生灭。故当住心。乃
立十住。又以为住者。缺资发方便之用。故成行心。
乃立十行。又以为行者。盖自利。未有以及众生。故
施回向。乃立十回向。自十信而至住行回向者。三
卷八 第 909a 页 X16-0909.png
贤位也。又自三贤即登初地。以大慈大悲。发生资
养茂益成就之。故有地名。于初地。方曰證无生法
忍。乃至十地之终。磨鍊馀习之效。与本觉真如相
等。故名等觉。如易曰穷神知化者也。至入妙觉。则
一而巳。无有等相。如但曰神也。此经特异于十信
前加乾慧地。于十地前加煖顶忍世第一地。杂华
于十住曰證无生法忍。诸经于十地曰證无生法
忍。尚在五十五数之中。世尊于此。乃立三渐次。證
无生法忍。三渐次。乃方便安立者。出于五十五数
之外。世尊之意。盖欲示从凡夫能实證之法故也。
黄檗谓休曰。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
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
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
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
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
相脩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
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
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
无著相佛。脩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
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
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
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
养茂益成就之。故有地名。于初地。方曰證无生法
忍。乃至十地之终。磨鍊馀习之效。与本觉真如相
等。故名等觉。如易曰穷神知化者也。至入妙觉。则
一而巳。无有等相。如但曰神也。此经特异于十信
前加乾慧地。于十地前加煖顶忍世第一地。杂华
于十住曰證无生法忍。诸经于十地曰證无生法
忍。尚在五十五数之中。世尊于此。乃立三渐次。證
无生法忍。三渐次。乃方便安立者。出于五十五数
之外。世尊之意。盖欲示从凡夫能实證之法故也。
黄檗谓休曰。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
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
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
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
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
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著
相脩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此心即是
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
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
无著相佛。脩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
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
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
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
卷八 第 909b 页 X16-0909.png
凌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是。若
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
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
相故。惟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妙
哉妙哉。非檗实證妙觉。不落阶级。恶能洞朗若是。
得是说而存之。庶于此经圆顿之旨。两不相妨。】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
(此云止)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此云观)清净脩證。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通曰。十种深喻者。应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𦦨。
一切性如水中月。妙色如空。妙音如响。诸佛国土
如乾闼婆城。佛事如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
如化。不可取舍。一切空故。深入此空。乃名实相。此
非作法。无灭坏故。若异此观。即生灭法。此不但观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乃至观佛法身亦如梦幻泡
影。故为深喻。如是观察。非小乘观法可拟。乃诸如
来妙观察智。具金刚慧。由寂而照。由止而观。如水
至清。微滓不染。如鉴至净。纤垢不容。以是而脩。脩
而无脩。以是而證。證而无證。故由乾慧渐次深入
以至妙觉。皆不离此金刚观察。地地俱坏。法法俱
乾。故能兴妙觉合也。如是深喻。如是深入。岂有外
于三增进中。返流全一。以逮获无生法忍。从是渐
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
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
相故。惟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妙
哉妙哉。非檗实證妙觉。不落阶级。恶能洞朗若是。
得是说而存之。庶于此经圆顿之旨。两不相妨。】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
(此云止)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此云观)清净脩證。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通曰。十种深喻者。应观一切业如幻。一切法如𦦨。
一切性如水中月。妙色如空。妙音如响。诸佛国土
如乾闼婆城。佛事如梦。佛身如影。报身如像。法身
如化。不可取舍。一切空故。深入此空。乃名实相。此
非作法。无灭坏故。若异此观。即生灭法。此不但观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乃至观佛法身亦如梦幻泡
影。故为深喻。如是观察。非小乘观法可拟。乃诸如
来妙观察智。具金刚慧。由寂而照。由止而观。如水
至清。微滓不染。如鉴至净。纤垢不容。以是而脩。脩
而无脩。以是而證。證而无證。故由乾慧渐次深入
以至妙觉。皆不离此金刚观察。地地俱坏。法法俱
乾。故能兴妙觉合也。如是深喻。如是深入。岂有外
于三增进中。返流全一。以逮获无生法忍。从是渐
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
卷八 第 909c 页 X16-0909.png
提路。信住行向地为五十。乾慧及四加行为五。不
言等觉妙觉二位者。二觉即是真菩提。是觉也。非
路也。五十五位。乃所由入觉之路也。十方如来。得
成菩提。皆有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至金
刚观察。如幻三昧。唯观世音最为第一。故五十五
位菩提之路。亦由三增进中。返流全一。始是返闻
其最初方便。而如幻观察。亦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之次第也。作是观者。即十方
婆伽梵。一路涅槃门。若他观者。非有十种深喻金
刚观察。即属生灭。即为邪观也。唐僧澄观。作地住
脩證偈曰。脩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
像天魔。證得梦中佛果。亦略有十种深喻之致。夹
山上堂。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
句。为人师范。若或如此。即成狂人无智人去。他祗
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无佛可成。无道可
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意
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
眼在。何故。皆属所依。不得自在。本祗为生死茫茫。
识性无自由分。千里万里。求善知识。须具正眼。求
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为复实无。
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
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当。何处更拟佛
拟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会。更听一颂。
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
言等觉妙觉二位者。二觉即是真菩提。是觉也。非
路也。五十五位。乃所由入觉之路也。十方如来。得
成菩提。皆有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至金
刚观察。如幻三昧。唯观世音最为第一。故五十五
位菩提之路。亦由三增进中。返流全一。始是返闻
其最初方便。而如幻观察。亦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之次第也。作是观者。即十方
婆伽梵。一路涅槃门。若他观者。非有十种深喻金
刚观察。即属生灭。即为邪观也。唐僧澄观。作地住
脩證偈曰。脩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
像天魔。證得梦中佛果。亦略有十种深喻之致。夹
山上堂。有祖以来。时人错会。相承至今。以佛祖言
句。为人师范。若或如此。即成狂人无智人去。他祗
指示汝无法本是道。道无一法。无佛可成。无道可
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无法。意
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边学。此人未具
眼在。何故。皆属所依。不得自在。本祗为生死茫茫。
识性无自由分。千里万里。求善知识。须具正眼。求
脱虚谬之见。定取目前生死。为复实有。为复实无。
若有人定得。许汝出头。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
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当。何处更拟佛
拟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会。更听一颂。
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
卷八 第 910a 页 X16-0910.png
沤。此可为正观邪观之定衡矣。】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
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
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
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通曰。自初决择真妄。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为见道
分。自天王华屋要因门入。拣选二十五圆通。以至
奉持佛顶神咒。为脩道分。又从于凡夫终大涅槃。
悬示无上正脩行路。为證果分。一经之大旨备矣。
故文殊因是而有请也。既请经名。即当奉持。为流
通分。何为种种发挥未尽。而遽以请名为哉。盖五
十五位真菩提路。是正因正果。唯不识真心。错乱
修习。故有轮转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二
十五圆通。三摩地中。本无魔事。唯不识真心。错乱
修习。故有五十种阴魔。皆所谓若他观者。即名邪
观。下文特详数之耳。是经虽因阿难启教。而以佛
顶神咒。表显无上法门。然此大白伞盖。体极含覆。
超情离见。即如来藏之心印也。照穷刹海。净绝纤
尘。即烁迦罗之法眼也。印曰无上。非最上一乘。莫
能印之。眼曰清净。非纤翳悉除。莫能鉴之。印谓之
宝。则常住不坏。眼谓之海。则含蓄无涯。是不可思
议之咒。即不可思议之性也。性与咒。均之不可思
议。宁有二乎哉。风穴在郢州衙上堂。祖师心印。状
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
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
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
十方如来清净海眼。」
【通曰。自初决择真妄。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为见道
分。自天王华屋要因门入。拣选二十五圆通。以至
奉持佛顶神咒。为脩道分。又从于凡夫终大涅槃。
悬示无上正脩行路。为證果分。一经之大旨备矣。
故文殊因是而有请也。既请经名。即当奉持。为流
通分。何为种种发挥未尽。而遽以请名为哉。盖五
十五位真菩提路。是正因正果。唯不识真心。错乱
修习。故有轮转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二
十五圆通。三摩地中。本无魔事。唯不识真心。错乱
修习。故有五十种阴魔。皆所谓若他观者。即名邪
观。下文特详数之耳。是经虽因阿难启教。而以佛
顶神咒。表显无上法门。然此大白伞盖。体极含覆。
超情离见。即如来藏之心印也。照穷刹海。净绝纤
尘。即烁迦罗之法眼也。印曰无上。非最上一乘。莫
能印之。眼曰清净。非纤翳悉除。莫能鉴之。印谓之
宝。则常住不坏。眼谓之海。则含蓄无涯。是不可思
议之咒。即不可思议之性也。性与咒。均之不可思
议。宁有二乎哉。风穴在郢州衙上堂。祖师心印。状
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
卷八 第 910b 页 X16-0910.png
印即是。不印即是。时有卢陂长老出云。某甲有铁
牛之机。请师不搭印。穴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
蛙步展泥沙。陂伫思。穴喝云。长老何不进语。陂拟
议。穴打一拂子云。还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陂拟开
口。穴又打一拂子。牧主云。佛法与王法一般。穴云。
见个甚么。牧云。当断不断。返招其乱。穴便下座。天
童颂云。铁牛之机。印住印破。透出毗卢顶𩕳行。却
来化佛舌头坐。风穴当衡。卢陂负堕。棒头喝下。电
光石火。历历分明珠在盘。眨起眉毛还蹉过。又闽
帅遣使送朱记到保福。福上堂曰。去即印住。住则
印破。僧曰。不去不住。用印奚为。福便打。僧云。恁么
则山鬼窟里。全因今日也。福默然。合二则观之。无
上宝印。电光石火。即蹉过也。矧可拟议卜度。故非
清净海眼。不足以瞩之。】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
提心。入遍知海。」
【通曰。佛顶神咒。大不可思议。能使性比丘尼淫心
顿歇。救护阿难。无毁戒体。亦巳奇矣。然性比丘尼
始得阿那含果。既證阿罗汉道。乃悟淫性本空。巳
得出缠。入正遍知。菩提心者。属正知。为明本分事
也。其中决择真妄。拣办脩治。一切因果。皆无疑惑。
属遍知。阿难巳获法身。得菩提心矣。今于一切颠
倒错乱脩习。皆无不究竟。是为入遍知海也。虽然。
明得一万事毕。但于真心无眩。世间变态。何所不
牛之机。请师不搭印。穴曰。惯钓鲸鲵澄巨浸。却嗟
蛙步展泥沙。陂伫思。穴喝云。长老何不进语。陂拟
议。穴打一拂子云。还记得话头么。试举看。陂拟开
口。穴又打一拂子。牧主云。佛法与王法一般。穴云。
见个甚么。牧云。当断不断。返招其乱。穴便下座。天
童颂云。铁牛之机。印住印破。透出毗卢顶𩕳行。却
来化佛舌头坐。风穴当衡。卢陂负堕。棒头喝下。电
光石火。历历分明珠在盘。眨起眉毛还蹉过。又闽
帅遣使送朱记到保福。福上堂曰。去即印住。住则
印破。僧曰。不去不住。用印奚为。福便打。僧云。恁么
则山鬼窟里。全因今日也。福默然。合二则观之。无
上宝印。电光石火。即蹉过也。矧可拟议卜度。故非
清净海眼。不足以瞩之。】
「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
提心。入遍知海。」
【通曰。佛顶神咒。大不可思议。能使性比丘尼淫心
顿歇。救护阿难。无毁戒体。亦巳奇矣。然性比丘尼
始得阿那含果。既證阿罗汉道。乃悟淫性本空。巳
得出缠。入正遍知。菩提心者。属正知。为明本分事
也。其中决择真妄。拣办脩治。一切因果。皆无疑惑。
属遍知。阿难巳获法身。得菩提心矣。今于一切颠
倒错乱脩习。皆无不究竟。是为入遍知海也。虽然。
明得一万事毕。但于真心无眩。世间变态。何所不
卷八 第 910c 页 X16-0910.png
通。为一切由心造故也。岩头豁禅师。在甘贽家过
夏。一日把针次。贽自田中回。于豁前拄锹亚身立。
豁以针作劄势。贽急入家。著衣欲拜谢。行婆问有
何事。贽曰。不得说。婆曰。且要大家知。贽举前话。婆
失声曰。此话三十年后须知一回饮水。一回著噎。
女子闻举。乃曰。还知尽大地人性命。被上座一针
头上劄却么。奇哉奇哉。何意岩头一针锋上。具有
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咒。能令甘贽妻子。一时便
尔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亦名如来密因脩證了义。」
【通曰。咒语者。不可解释。是如来密语也。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亦如来秘密也。既云秘密。岂修所能修。
證所能證。凡有脩有證者。皆属不了。唯无脩无證
者。乃为脩證了义也。既不可以脩證得。必须密悟。
一念熏脩无漏善业。不以知知。不以识识。凡有知
识。即为漏也。即非密也。以此密为因。如持咒等。乃
所谓不思议熏脩也。以不思议为因。必以不思议
證果。如来者。则是不可思议。既證如来。安所不了
哉。赵州因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州以手搯之。尼曰。
和尚犹有这个在。州曰。却是你有这个在。慈受深
颂曰。密密深深意最长。几人冷地错商量。师姑若
会赵州搯。铁打心肝此断肠。德山圆明和尚示众
云。及尽去也。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犹有一人
呵呵大笑。若识此人。参学事毕。天童颂云。收。把断
夏。一日把针次。贽自田中回。于豁前拄锹亚身立。
豁以针作劄势。贽急入家。著衣欲拜谢。行婆问有
何事。贽曰。不得说。婆曰。且要大家知。贽举前话。婆
失声曰。此话三十年后须知一回饮水。一回著噎。
女子闻举。乃曰。还知尽大地人性命。被上座一针
头上劄却么。奇哉奇哉。何意岩头一针锋上。具有
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咒。能令甘贽妻子。一时便
尔得菩提心。入遍知海。】
「亦名如来密因脩證了义。」
【通曰。咒语者。不可解释。是如来密语也。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亦如来秘密也。既云秘密。岂修所能修。
證所能證。凡有脩有證者。皆属不了。唯无脩无證
者。乃为脩證了义也。既不可以脩證得。必须密悟。
一念熏脩无漏善业。不以知知。不以识识。凡有知
识。即为漏也。即非密也。以此密为因。如持咒等。乃
所谓不思议熏脩也。以不思议为因。必以不思议
證果。如来者。则是不可思议。既證如来。安所不了
哉。赵州因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州以手搯之。尼曰。
和尚犹有这个在。州曰。却是你有这个在。慈受深
颂曰。密密深深意最长。几人冷地错商量。师姑若
会赵州搯。铁打心肝此断肠。德山圆明和尚示众
云。及尽去也。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犹有一人
呵呵大笑。若识此人。参学事毕。天童颂云。收。把断
卷八 第 911a 页 X16-0911.png
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
沧浪月一钩。投子拈云。虽然如是。德山大似藏尽
楚天月。犹存汉地星。颂曰。双眉入暗路崎岖。日落
栖芦暂得苏。争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让守林居。
须知华绽非干木。无脚行时早触途。昨朝风起长
安道。元是昆崙进国图。如此等公案亦不可测识。
若了此密语。即参学事毕。】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此云总持)。」
【通曰。圆教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顿教莫如妙法
莲华经。佛母神咒。莫如大准提。今楞严兼而有之。
可谓极圆极顿极不可思议法门也。大者常遍。当
法身。方者轨持。当般若。广者包博。当解脱。理智用
三德具备。可不谓圆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莲
华王。则所谓优昙钵华。异世间植者也。一弹指顷。
入佛知见。是谓希有。非顿莫能当之。此圆此顿。当
指何事。此事不容拟议。即所谓咒心也。十方如来。
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乃至于灭度后付
佛法事云云。非十方如来之所自出乎。虽谓之佛
母神咒。得大总持。可也。合是三者。一大藏经教管
是矣。青原一日问石头曰。有人道岭南有消息。头
曰。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原曰。若恁么。大藏小藏。
从何而来。头曰。尽从这里去。原然之。云门垂语云。
眼睫横亘十方。眉毛上透乾坤。下透黄泉。须弥塞
却汝咽喉。还有人会得么。若有人会得。拽取占城
沧浪月一钩。投子拈云。虽然如是。德山大似藏尽
楚天月。犹存汉地星。颂曰。双眉入暗路崎岖。日落
栖芦暂得苏。争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让守林居。
须知华绽非干木。无脚行时早触途。昨朝风起长
安道。元是昆崙进国图。如此等公案亦不可测识。
若了此密语。即参学事毕。】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此云总持)。」
【通曰。圆教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顿教莫如妙法
莲华经。佛母神咒。莫如大准提。今楞严兼而有之。
可谓极圆极顿极不可思议法门也。大者常遍。当
法身。方者轨持。当般若。广者包博。当解脱。理智用
三德具备。可不谓圆乎。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莲
华王。则所谓优昙钵华。异世间植者也。一弹指顷。
入佛知见。是谓希有。非顿莫能当之。此圆此顿。当
指何事。此事不容拟议。即所谓咒心也。十方如来。
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遍知觉。乃至于灭度后付
佛法事云云。非十方如来之所自出乎。虽谓之佛
母神咒。得大总持。可也。合是三者。一大藏经教管
是矣。青原一日问石头曰。有人道岭南有消息。头
曰。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原曰。若恁么。大藏小藏。
从何而来。头曰。尽从这里去。原然之。云门垂语云。
眼睫横亘十方。眉毛上透乾坤。下透黄泉。须弥塞
却汝咽喉。还有人会得么。若有人会得。拽取占城
卷八 第 911b 页 X16-0911.png
共新罗斗额。妙喜曰。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
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诸人要识
云门么。不见道三台须是大家催。云门妙喜。故是
会中人。重宣咒心。指出不可思议境界。若有妙契
其旨者。管取成佛无疑。】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通曰。诸菩萨万行具足。至一切事究竟坚固。是名
灌顶菩萨。此菩萨将成妙觉。于色究竟天上。现大
宝莲华王座。量等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菩
萨欲登此座。先于身中出现十道百宝光明。照烛
有情。最后从顶门放光。入诸佛足。于是诸佛从面
门放百宝光明。流灌此菩萨顶。直至心源。此但以
流光交相涉入。名为灌顶受佛职位。前觉际入交。
即此景象。若妙觉以上。则不容说。唯灌顶以下。则
有章句。如交光相入。章句亦无。于无章句中而有
章句。第谓此妙湛总持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
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云尔。故谓万行具足。而
后究竟坚固者。是渐非顿。谓自性坚固。而无藉万
行者。是顿非圆。不知此妙庄严路。庄严万行。本自
具足。不假修为。一切坚固。不但内外身心。得大定
力。性周性界。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事法。当处
寂灭。入乎大定。即此为常住真心。即此为妙湛总
持。盖圆顿具备者也。故谓之首楞严经。未至灌顶
法王子位。恶能知其妙哉。故曰汝当奉持。佛鉴和
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诸人要识
云门么。不见道三台须是大家催。云门妙喜。故是
会中人。重宣咒心。指出不可思议境界。若有妙契
其旨者。管取成佛无疑。】
「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通曰。诸菩萨万行具足。至一切事究竟坚固。是名
灌顶菩萨。此菩萨将成妙觉。于色究竟天上。现大
宝莲华王座。量等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菩
萨欲登此座。先于身中出现十道百宝光明。照烛
有情。最后从顶门放光。入诸佛足。于是诸佛从面
门放百宝光明。流灌此菩萨顶。直至心源。此但以
流光交相涉入。名为灌顶受佛职位。前觉际入交。
即此景象。若妙觉以上。则不容说。唯灌顶以下。则
有章句。如交光相入。章句亦无。于无章句中而有
章句。第谓此妙湛总持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
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云尔。故谓万行具足。而
后究竟坚固者。是渐非顿。谓自性坚固。而无藉万
行者。是顿非圆。不知此妙庄严路。庄严万行。本自
具足。不假修为。一切坚固。不但内外身心。得大定
力。性周性界。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切事法。当处
寂灭。入乎大定。即此为常住真心。即此为妙湛总
持。盖圆顿具备者也。故谓之首楞严经。未至灌顶
法王子位。恶能知其妙哉。故曰汝当奉持。佛鉴和
卷八 第 911c 页 X16-0911.png
尚示众。举僧问赵州如何是不迁义。州以两手作
流水势。其僧有省。又僧问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
动。如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去。法眼曰。日出东方
夜落西。其僧亦有省。若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岚
偃岳。本来常静。江河竞注。元自不流。其或未然。不
免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古往今来经几遍。金
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青山后。江河波渺
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遂高声云。诸禅
德还见如如不动么。又云盖智和尚示众云。唯有
坚密身。一切尘中现。云盖今日。千山郁茂。乌兽嘶
鸣。百华竞发。万木抽枝。尽是诸佛。个个真如。汝等
诸人。游山玩水。直须急著眼睛。莫被伊谩。是二尊
宿。直于一切尘境中。拈出如如不动。坚密真身。不
离万行。而得究竟坚固。是深于楞严之旨者。于此
咬嚼得破。方得名为奉持。如其空守章句。未知入
路。纵能庄严万行。终属生灭法尔。于自性坚固。妙
湛总持。何啻霄壤哉。】
「说是语巳。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
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
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
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
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
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勤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
流水势。其僧有省。又僧问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
动。如何不取于相。见于不动去。法眼曰。日出东方
夜落西。其僧亦有省。若也于此见得。方知道旋岚
偃岳。本来常静。江河竞注。元自不流。其或未然。不
免更为饶舌。天左旋。地右转。古往今来经几遍。金
乌飞。玉兔走。才方出海门。又落青山后。江河波渺
渺。淮济浪悠悠。直入沧溟昼夜流。遂高声云。诸禅
德还见如如不动么。又云盖智和尚示众云。唯有
坚密身。一切尘中现。云盖今日。千山郁茂。乌兽嘶
鸣。百华竞发。万木抽枝。尽是诸佛。个个真如。汝等
诸人。游山玩水。直须急著眼睛。莫被伊谩。是二尊
宿。直于一切尘境中。拈出如如不动。坚密真身。不
离万行。而得究竟坚固。是深于楞严之旨者。于此
咬嚼得破。方得名为奉持。如其空守章句。未知入
路。纵能庄严万行。终属生灭法尔。于自性坚固。妙
湛总持。何啻霄壤哉。】
「说是语巳。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
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
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
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
然。得大饶益。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
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勤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
卷八 第 912a 页 X16-0912.png
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
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
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
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巳。先于女根生大
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
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
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
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
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载。谨洁无犯。」
【通曰。阿难闻佛所云密印了义。单明向上一路。固
无事修矣。然旷劫无明。岂能顿除。故于修进圣位
增上妙理。得个悟门。循省身心。心虑虚凝。巳得断
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三界分九地。地各九
品。断欲界九品。前六品證二果。断后三品證三果。
断上二界各九品證无学。断此六品微细烦恼。盖
指身见边见邪见。在初果地断。见取戒取贪。在二
果地断。尚馀嗔慢痴。至三果地方断。阿难仅證二
果。故但断六品耳。不断无明。则不證无生。虽證无
生。而无明烦恼不尽。犹未得为真悟也。故欲如来
精研七趣。以解其惑。令持戒者谨洁无犯云尔。阿
难疑处。虽与前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相
似。然三种相续。因妄见生。又十二类生。皆由颠倒。
阿难岂不领略。而复有此问。正恐有妙悟者。执此
真净妙心本来遍圆。乃认大地草木。本一真如。成
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
起。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
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巳。先于女根生大
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
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
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
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
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载。谨洁无犯。」
【通曰。阿难闻佛所云密印了义。单明向上一路。固
无事修矣。然旷劫无明。岂能顿除。故于修进圣位
增上妙理。得个悟门。循省身心。心虑虚凝。巳得断
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三界分九地。地各九
品。断欲界九品。前六品證二果。断后三品證三果。
断上二界各九品證无学。断此六品微细烦恼。盖
指身见边见邪见。在初果地断。见取戒取贪。在二
果地断。尚馀嗔慢痴。至三果地方断。阿难仅證二
果。故但断六品耳。不断无明。则不證无生。虽證无
生。而无明烦恼不尽。犹未得为真悟也。故欲如来
精研七趣。以解其惑。令持戒者谨洁无犯云尔。阿
难疑处。虽与前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相
似。然三种相续。因妄见生。又十二类生。皆由颠倒。
阿难岂不领略。而复有此问。正恐有妙悟者。执此
真净妙心本来遍圆。乃认大地草木。本一真如。成
卷八 第 912b 页 X16-0912.png
佛真体。何至有地狱等事。此执妙圆而拨诸趣。单
明向上而不断烦恼者。往往有此病也。使果无地
狱等趣。则善星比丘及宝莲香比丘尼。应无显报
矣。而感应灼然不爽。则地狱等趣应是有。毋亦错
乱脩习之所致乎。唯本于错乱修习。不得定执为
有。不得定执为无。修习不错。则有者成无。修习既
错。则无者成有。此其机全系于修习也。持戒律。断
烦恼安可不竞竞耶。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
随众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某
甲于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
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
生。今请和尚代一转语。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
下大悟。告辞丈云。某甲巳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
依亡僧烧送。师令维那白搥告众。斋后普请送亡
僧。大众不能详。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
死狐。乃依法火葬。至晚参。师举前因缘次。黄檗便
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日转转不错
是如何。师云。近前来向汝道。黄檗近前。打师一掌。
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天童颂云。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不落不昧商量
也。依前撞入葛藤窠。呵呵呵。会也么。若是你洒洒
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其
间唱哩啰。圆禅师在南公会中。闻二僧举此话。一
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一僧应声
明向上而不断烦恼者。往往有此病也。使果无地
狱等趣。则善星比丘及宝莲香比丘尼。应无显报
矣。而感应灼然不爽。则地狱等趣应是有。毋亦错
乱脩习之所致乎。唯本于错乱修习。不得定执为
有。不得定执为无。修习不错。则有者成无。修习既
错。则无者成有。此其机全系于修习也。持戒律。断
烦恼安可不竞竞耶。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
随众散去。一日不去。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某
甲于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
还落因果也无。对他道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
生。今请和尚代一转语。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
下大悟。告辞丈云。某甲巳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
依亡僧烧送。师令维那白搥告众。斋后普请送亡
僧。大众不能详。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
死狐。乃依法火葬。至晚参。师举前因缘次。黄檗便
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日转转不错
是如何。师云。近前来向汝道。黄檗近前。打师一掌。
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天童颂云。
一尺水。一丈波。五百生前不奈何。不落不昧商量
也。依前撞入葛藤窠。呵呵呵。会也么。若是你洒洒
落落。不妨我哆哆和和。神歌社舞自成曲。拍手其
间唱哩啰。圆禅师在南公会中。闻二僧举此话。一
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一僧应声
卷八 第 912c 页 X16-0912.png
曰。便是不落因果。亦何曾堕野狐身耶。圆悚然异
其语。急上黄檗。积翠庵头过涧。忽大悟。见南公。叙
其事。未终。涕交颐。南公令就侍者榻熟寐。忽起作
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争
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金毛队。
南公大笑。故此一野狐也。从前云何有。从后云何
无。诸家于此因缘覆盖多少人。出脱多少人。是知
所贵者真悟也。若执妙圆而拨诸趣。正是野狐精
见解。】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
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
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
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
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
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
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
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
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
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阿难。
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
未舍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其语。急上黄檗。积翠庵头过涧。忽大悟。见南公。叙
其事。未终。涕交颐。南公令就侍者榻熟寐。忽起作
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争
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金毛队。
南公大笑。故此一野狐也。从前云何有。从后云何
无。诸家于此因缘覆盖多少人。出脱多少人。是知
所贵者真悟也。若执妙圆而拨诸趣。正是野狐精
见解。】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
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
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
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
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
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
从坠。此名内分。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
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
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
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
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阿难。
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
未舍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卷八 第 913a 页 X16-0913.png
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
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
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
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
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堕。
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
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
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巳。无食无饮。
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穴。二交过地。
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
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
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
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通曰。此总答诸趣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
生起。据七趣所惑。或天堂。或地狱。或人间。苦乐不
同。莫不各有同业相成。是同分中本有元地。不可
扫归于无本之由妄习生也。众生性本真净。不落
圣凡。自瞥起情见。不知是妄。妄而习之。遂复不舍。
从躯壳起念者。是见是习。在身分以内。从意想起
念者。是见是习。在身分以外。身分以内。因爱著情。
口之于味。目之于色。心之于财。能生爱水。水性流
下。故从坠。身分以外。因思著想。或存佛国。或欲生
天。或持善法。能生胜气。气必飞扬。故从升。纯想则
生忉利以上。有净愿者。则生净土。九想则为飞仙。
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
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
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
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堕。
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
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
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巳。无食无饮。
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穴。二交过地。
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
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
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
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通曰。此总答诸趣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
生起。据七趣所惑。或天堂。或地狱。或人间。苦乐不
同。莫不各有同业相成。是同分中本有元地。不可
扫归于无本之由妄习生也。众生性本真净。不落
圣凡。自瞥起情见。不知是妄。妄而习之。遂复不舍。
从躯壳起念者。是见是习。在身分以内。从意想起
念者。是见是习。在身分以外。身分以内。因爱著情。
口之于味。目之于色。心之于财。能生爱水。水性流
下。故从坠。身分以外。因思著想。或存佛国。或欲生
天。或持善法。能生胜气。气必飞扬。故从升。纯想则
生忉利以上。有净愿者。则生净土。九想则为飞仙。
卷八 第 913b 页 X16-0913.png
八想则为大力鬼王。七想则为飞行夜叉。六想则
为地行罗刹。以想胜故。所去无碍。然情有邪正。正
者不离如来座下。以平昔持戒持咒。事善知识。故
终为护法神也。情想均等。则生人间。六情则为毛
群羽族。七情则为饿鬼。八情生有间狱。九情生无
间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有毁佛谤法等罪。此劫
虽坏。更生十方阿鼻狱。无有出期。是妄业自招。清
浊有间矣。若能不著于情。则地狱空。不著于想。则
天堂空。情想俱空。虽在人间心游佛国。七趣有元
地。则净土亦有元地审矣。还我众生真净本来。不
生净土而谁生哉。僧问百丈。对一切境。如何得心
如木石去。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
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
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
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巳一念妄想颠倒取相
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
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
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
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
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
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
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
如门开相似。百丈大慈。纵口发挥。暗合此段经旨。
能于此承当得去。则情想顿超。不入邪见。如来当
为地行罗刹。以想胜故。所去无碍。然情有邪正。正
者不离如来座下。以平昔持戒持咒。事善知识。故
终为护法神也。情想均等。则生人间。六情则为毛
群羽族。七情则为饿鬼。八情生有间狱。九情生无
间狱。纯情即沉入阿鼻狱。有毁佛谤法等罪。此劫
虽坏。更生十方阿鼻狱。无有出期。是妄业自招。清
浊有间矣。若能不著于情。则地狱空。不著于想。则
天堂空。情想俱空。虽在人间心游佛国。七趣有元
地。则净土亦有元地审矣。还我众生真净本来。不
生净土而谁生哉。僧问百丈。对一切境。如何得心
如木石去。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
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
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
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巳一念妄想颠倒取相
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
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
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
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
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
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
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
如门开相似。百丈大慈。纵口发挥。暗合此段经旨。
能于此承当得去。则情想顿超。不入邪见。如来当
卷八 第 913c 页 X16-0913.png
必更为称快矣。】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
交报。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
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
摩触。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
火炕。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
积塞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
如避瘴海。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
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
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
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
见慢。如避巨海。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
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
斧钺鎗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
斩斫剉刺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
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五者诈习交诱。发于
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
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扭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
豺𧳓。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
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
交报。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
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
摩触。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
火炕。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
积塞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
如避瘴海。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
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
水发。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
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
见慢。如避巨海。四者瞋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
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剑树剑轮
斧钺鎗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二习相击。故有宫割
斩斫剉刺槌击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瞋恚。
名利刀剑。菩萨见瞋。如避诛戮。五者诈习交诱。发于
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
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扭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
豺𧳓。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
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卷八 第 914a 页 X16-0914.png
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是故十方
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
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
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
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八者见习交明。
如萨迦耶(此云身)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
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
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
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
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
毒壑。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
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
槌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
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十者讼习交諠。发于
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
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
高山履于巨海。」
【通曰。世尊说十习因。一一配合地狱中事。毫发无
爽。习必有因。所因者但能生水火等相。而无其用。
复以所习交加。使成热铁寒冰等事。然十方如来。
即于因生处。洞见好恶。固无事脩。菩萨明知是害。
乃谨洁无犯。而远避之。纵有地狱。先无其因。故唯
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
车槛瓮盛囊扑。如阴毒人怀抱畜恶。二习相吞。故有
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
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怨。如饮鸩酒。八者见习交明。
如萨迦耶(此云身)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
相反。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證执文籍。如行路人。来往
相见。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
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是故十方一切
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
毒壑。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
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枉良善。二习相排。故有押捺
槌按蹙漉衡度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
同名谗虎。菩萨见枉。如遭霹雳。十者讼习交諠。发于
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二习
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是故
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
高山履于巨海。」
【通曰。世尊说十习因。一一配合地狱中事。毫发无
爽。习必有因。所因者但能生水火等相。而无其用。
复以所习交加。使成热铁寒冰等事。然十方如来。
即于因生处。洞见好恶。固无事脩。菩萨明知是害。
乃谨洁无犯。而远避之。纵有地狱。先无其因。故唯
卷八 第 914b 页 X16-0914.png
佛与菩萨说无地狱可也。未至如是心行。安得一
切而空之。弥勒曰。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
那落迦。(此云地狱)何等为八。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
号叫。五大号叫。六烧热。七极热。八无间。此诸大那
落迦处。广十千踰缮那。(此云四十里)此外复有八寒那
落迦处。何等为八。一疱。二疱裂。三郝凡。四郝郝凡。
五虎虎凡。六青莲。七红莲。八大红莲。从此下三万
二千踰缮那。至等活。从此复隔四千踰缮那。有馀
那落迦。如等活大那落迦处。初寒那落迦处亦尔。
从此复隔二千踰缮那。有馀那落迦。又曰。于等活
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极治罚苦。谓彼有情多共
趣集业增上。生种种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残害。闷
绝躄地。次虚空中。有大声发。唱如是言。此诸有情。
可还等活。次复有情歘然复起。观此则地狱非无
定处明矣。净土三昧经曰。昔毗沙国王。与维陀始
王共战。自惟阵败。立誓愿为地下王。时臣佐一十
八人。领百万众。愿头生角。助王法化。治其罪人。今
所谓阎罗天子牛头阿傍等是也。观此则地狱及
身。非十方来。但由恶业缠缚生地狱身明矣。是淫
贪慢嗔诈诳怨见枉讼十法。与五十一心所法忿
恨恼覆诳谄憍害略同。何为总括之以十也。此但
指十不善业。故贪瞋慢及邪见属意业。而慢名饮
痴水。痴在其中矣。怨瞋淫属身业。而怨瞋杀气云
云。即杀偷在其中矣。诳诈枉讼四者。语意相类。何
切而空之。弥勒曰。于欲界中。有三十六处。谓八大
那落迦。(此云地狱)何等为八。一等活。二黑绳。三众合。四
号叫。五大号叫。六烧热。七极热。八无间。此诸大那
落迦处。广十千踰缮那。(此云四十里)此外复有八寒那
落迦处。何等为八。一疱。二疱裂。三郝凡。四郝郝凡。
五虎虎凡。六青莲。七红莲。八大红莲。从此下三万
二千踰缮那。至等活。从此复隔四千踰缮那。有馀
那落迦。如等活大那落迦处。初寒那落迦处亦尔。
从此复隔二千踰缮那。有馀那落迦。又曰。于等活
大那落迦中。多受如是极治罚苦。谓彼有情多共
趣集业增上。生种种苦具。次第而起。更相残害。闷
绝躄地。次虚空中。有大声发。唱如是言。此诸有情。
可还等活。次复有情歘然复起。观此则地狱非无
定处明矣。净土三昧经曰。昔毗沙国王。与维陀始
王共战。自惟阵败。立誓愿为地下王。时臣佐一十
八人。领百万众。愿头生角。助王法化。治其罪人。今
所谓阎罗天子牛头阿傍等是也。观此则地狱及
身。非十方来。但由恶业缠缚生地狱身明矣。是淫
贪慢嗔诈诳怨见枉讼十法。与五十一心所法忿
恨恼覆诳谄憍害略同。何为总括之以十也。此但
指十不善业。故贪瞋慢及邪见属意业。而慢名饮
痴水。痴在其中矣。怨瞋淫属身业。而怨瞋杀气云
云。即杀偷在其中矣。诳诈枉讼四者。语意相类。何
卷八 第 914c 页 X16-0914.png
为分四。该四口业。故诳者妄语。诈者绮语。枉者恶
言。讼者两舌。淫者身见之所自来。尤造业之本始。
故首举淫。淫以磨生火。贪以吸生水。与阳盛梦火。
阴盛梦水相似。铁床铜柱。是其抱持。寝卧坚觉妄
想之馀习也。波波吒吒罗罗。忍寒声。即郝郝虎虎
之异名。青赤白莲。塞冰之色也。痴水。西方有此水。
饮之则痴。如贪泉哑瘴之类。骄逸亦有滋味。故人
共䛕之。如浸溺恶水中而不自觉。淫习以热恼发
火。自耗其精。瞋习以气忤发火。益锐其气。火克金。
则铸气。气虽刚。徒自伤耳。诈习依奸起恶。始于调
笑。遂至滋蔓。智如水。故诈以智胜。如豺狼甚小。而
力能食虎。诳习矫现有德。令他暗昧。如风鼓尘。使
人无见。故劫杀欺其不见。而蛇虺亦以不见伤人。
即其类也。怒形于外。故杀气飞动即属杀。怨藏于
中。故怀抱蓄恶如囊扑。以囊贮人而扑杀之。皆阴
隐事。即属偷。违害鬼鸩酒。皆阴毒也。见习有五。一
身见。谓执身有我。种种计著。二边见。于一切法。执
断执常。三邪见。邪悟错解。拨无因果。四见取。非果
计果。如以无想为涅槃之类。五戒禁取。非因计因。
如持牛狗等戒。为生天因。此五总名恶见。彼此相
反。如行路人。一往一来所见违反。故须勘问。逼枉
良善。不宜曲而曲之。故蹙其体。漉其血。或衡度其
体与血而称量之。如畜物然。讼习恶友交唆。彼此
发覆。适足自压。如戴山而履于海耳。菩萨肯蹈之
言。讼者两舌。淫者身见之所自来。尤造业之本始。
故首举淫。淫以磨生火。贪以吸生水。与阳盛梦火。
阴盛梦水相似。铁床铜柱。是其抱持。寝卧坚觉妄
想之馀习也。波波吒吒罗罗。忍寒声。即郝郝虎虎
之异名。青赤白莲。塞冰之色也。痴水。西方有此水。
饮之则痴。如贪泉哑瘴之类。骄逸亦有滋味。故人
共䛕之。如浸溺恶水中而不自觉。淫习以热恼发
火。自耗其精。瞋习以气忤发火。益锐其气。火克金。
则铸气。气虽刚。徒自伤耳。诈习依奸起恶。始于调
笑。遂至滋蔓。智如水。故诈以智胜。如豺狼甚小。而
力能食虎。诳习矫现有德。令他暗昧。如风鼓尘。使
人无见。故劫杀欺其不见。而蛇虺亦以不见伤人。
即其类也。怒形于外。故杀气飞动即属杀。怨藏于
中。故怀抱蓄恶如囊扑。以囊贮人而扑杀之。皆阴
隐事。即属偷。违害鬼鸩酒。皆阴毒也。见习有五。一
身见。谓执身有我。种种计著。二边见。于一切法。执
断执常。三邪见。邪悟错解。拨无因果。四见取。非果
计果。如以无想为涅槃之类。五戒禁取。非因计因。
如持牛狗等戒。为生天因。此五总名恶见。彼此相
反。如行路人。一往一来所见违反。故须勘问。逼枉
良善。不宜曲而曲之。故蹙其体。漉其血。或衡度其
体与血而称量之。如畜物然。讼习恶友交唆。彼此
发覆。适足自压。如戴山而履于海耳。菩萨肯蹈之
卷八 第 915a 页 X16-0915.png
哉。五见及贪嗔痴慢断。即證三果。断上地九品惑。
唯此惑不断。故造业不巳。有是因即有是报也。昔
李留后端愿问达观禅师曰。人死后当何所归。观
曰。未知生。焉知死。李曰生则端愿巳知。观曰。生从
何来。李拟议。观揕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甚么。
李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观拓开曰。百年一
梦。又问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
有。眼见空华。太尉就有中觅无。手揸水月。堪笑眼
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
心。善恶成就。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李曰。心如
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
所。观曰。且请太尉归衙。洞山问僧。世间甚么物最
苦。僧云。地狱最苦。山曰。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
事。始是苦。丹霞颂云。镬汤炉炭几何般。地狱三涂
最苦酸。须信新丰亲切语。袈裟之下莫颟顸。能明
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
为苦也。】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
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
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
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
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
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
能为焦丸铁麋。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
唯此惑不断。故造业不巳。有是因即有是报也。昔
李留后端愿问达观禅师曰。人死后当何所归。观
曰。未知生。焉知死。李曰生则端愿巳知。观曰。生从
何来。李拟议。观揕其胸曰。只在这里。思量个甚么。
李曰。会也。只知贪程。不觉蹉路。观拓开曰。百年一
梦。又问地狱毕竟是有是无。答曰。诸佛向无中说
有。眼见空华。太尉就有中觅无。手揸水月。堪笑眼
前见牢狱不避。心外见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
心。善恶成就。太尉但了自心。自然无惑。李曰。心如
何了。答曰。善恶都莫思量。又问不思量后。心归何
所。观曰。且请太尉归衙。洞山问僧。世间甚么物最
苦。僧云。地狱最苦。山曰。不然。向此衣线下。不明大
事。始是苦。丹霞颂云。镬汤炉炭几何般。地狱三涂
最苦酸。须信新丰亲切语。袈裟之下莫颟顸。能明
大事。即无地狱因。故地狱未为苦。而不了自心最
为苦也。】
「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
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
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
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
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
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
能为焦丸铁麋。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
卷八 第 915b 页 X16-0915.png
迸洒。煽鼓空界。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
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
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
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
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
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
为雹。摧碎心魄。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
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
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
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
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
肉山。者百千眼。无量𠯗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
砂礰。击碎身体。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铁网猛𦦨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
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
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
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
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
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
雨下。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
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
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鎗槊。驱入
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
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
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
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
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
杂秽。注触。则能为畜为鬼。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
为雹。摧碎心魄。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
间狱。发明二相。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
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
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
为沸。冲味。则能为馁为爽。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
肉山。者百千眼。无量𠯗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
砂礰。击碎身体。四者味报。招引恶果。此味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铁网猛𦦨炽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识。下透
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吸气。结成
寒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焦烂骨髓。如是
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
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
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则能为飞热铁。从空
雨下。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
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
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鎗槊。驱入
卷八 第 915c 页 X16-0915.png
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
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
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
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
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
为飞。为煎为炙。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
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
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
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證。结听。
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
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
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阿难。
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
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
及被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
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
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
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
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通曰。十习所招现报。从见分生。有是因即有是报。
各以类属。此六交报。则以根尘六识兼相分所致。
临终现报。及生地狱果报。虽不离各根。然造十习
恶业之时。六根俱用。故一根受报。而六根交相报
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
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
则能为撞为击。为剚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
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
为飞。为煎为炙。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
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
乘风。堕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
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
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證。结听。
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
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
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阿难。
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
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六根各造。
及被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身口意三。
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三业不兼。中间或为
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见见一根。单犯一
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
界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通曰。十习所招现报。从见分生。有是因即有是报。
各以类属。此六交报。则以根尘六识兼相分所致。
临终现报。及生地狱果报。虽不离各根。然造十习
恶业之时。六根俱用。故一根受报。而六根交相报
卷八 第 916a 页 X16-0916.png
也。如贪味一业。舌啖生命。使彼承忍。故舌受其报。
为此食故。用火烹炮。故见为然金石。为此食故。用
刀割剖。故听为利兵刃。为此食故。炙熬香味。故息
为大铁笼。为此食故。射取鸟兽。故触为弓弩箭。为
此食故。悬想如渴。故思为飞热铁。此舌根之六交
报也。馀亦可以例推。合论引易以證。谓离为目。坎
为耳。艮为鼻。兑为口。坤为身。思又心位之离火也。
烧听。则离火变于坎水。故为镬汤洋铜烧息。则离
火变于艮土。故为黑烟紫焰。烧味则离火变于兑
金。故为焦丸铁麋。烧触。则离火变于坤土。故为热
灰垆炭。烧心。则变于心位之离火。故为星火迸洒。
与烧见义同。故不重出。非阙文也。一一推之。颇符。
似为新奇。质与踬同。踏也。鱼败曰馁。羹败曰爽。插
刃于肉日剚。六根同造。十业具足。其入阿鼻无间
狱审矣。业无间故。苦亦无间。若一根而兼三四根。
十业之内阙二三业。及身口意三根不遍六。作杀
盗淫业不至十。或具二阙一。或犯一阙二。其业渐
轻。其苦渐减。业虽各作。苦则同受。轻重不齐。各有
元地。皆由六根为之媒也。前十方微尘如来异口
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
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非他物。汝复欲知
无上菩提。令汝速證安乐解脱寂净妙常亦汝六
根。更非他物。夫一根造业。六根受报。既如此。一根
清净。多根清净。复如彼。迷悟之机。在反掌间耳。故
为此食故。用火烹炮。故见为然金石。为此食故。用
刀割剖。故听为利兵刃。为此食故。炙熬香味。故息
为大铁笼。为此食故。射取鸟兽。故触为弓弩箭。为
此食故。悬想如渴。故思为飞热铁。此舌根之六交
报也。馀亦可以例推。合论引易以證。谓离为目。坎
为耳。艮为鼻。兑为口。坤为身。思又心位之离火也。
烧听。则离火变于坎水。故为镬汤洋铜烧息。则离
火变于艮土。故为黑烟紫焰。烧味则离火变于兑
金。故为焦丸铁麋。烧触。则离火变于坤土。故为热
灰垆炭。烧心。则变于心位之离火。故为星火迸洒。
与烧见义同。故不重出。非阙文也。一一推之。颇符。
似为新奇。质与踬同。踏也。鱼败曰馁。羹败曰爽。插
刃于肉日剚。六根同造。十业具足。其入阿鼻无间
狱审矣。业无间故。苦亦无间。若一根而兼三四根。
十业之内阙二三业。及身口意三根不遍六。作杀
盗淫业不至十。或具二阙一。或犯一阙二。其业渐
轻。其苦渐减。业虽各作。苦则同受。轻重不齐。各有
元地。皆由六根为之媒也。前十方微尘如来异口
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
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非他物。汝复欲知
无上菩提。令汝速證安乐解脱寂净妙常亦汝六
根。更非他物。夫一根造业。六根受报。既如此。一根
清净。多根清净。复如彼。迷悟之机。在反掌间耳。故
卷八 第 916b 页 X16-0916.png
知见旋复。火不能烧。观听旋复。水不能溺。但使一
根返元。六根解脱。既无业因。孰为业果。妄想不生。
一切真净。又何地狱之有。药山示众云。祖师只教
汝保护。若贪嗔起来。切须防禁。莫教掁触。是你欲
如枯木石头。却须担荷。实无枝叶可得。虽然如此。
更宜自看。不得绝却言语。我今为汝说这个语。显
无语底。他那个本来无耳目等貌。时有僧问云。何
有六趣。山云。我此要轮。虽在其中。元来不染。问不
了身中烦恼时如何。山曰。烦恼作何相状。我且要
你考看。更有一般底。只看纸背上记持言语。多被
经论惑。我不曾看经论册子。汝只为迷事走失。自
家不定。所以便有生死心。未曾学得一言半句。一
经一论。便说与么菩提涅槃世摄不摄。若如此解。
即是生死。若不被此得失系缚。便无生死。汝见律
师说甚么尼萨耆突吉罗。最是生死本。虽然与么。
穷生死且不可得。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尽有此。长
短好恶大小不同。若也不从外来。何处有闲汉掘
地狱待你。你欲识地狱道。只今镬汤煮者是。欲识
饿鬼道。只今多虚少实。不令人信者是。欲识畜生
道。见今不识仁义。不辨亲疏者是。岂须披毛带角。
斩割倒悬。欲识人天。只今清净威仪。持瓶挈钵者
是。切须保任。免堕诸趣。第一不得弃这个。这个不
是易得。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此处行不
易。方有少分相应。如今出头来。尽是多事人。觅个
根返元。六根解脱。既无业因。孰为业果。妄想不生。
一切真净。又何地狱之有。药山示众云。祖师只教
汝保护。若贪嗔起来。切须防禁。莫教掁触。是你欲
如枯木石头。却须担荷。实无枝叶可得。虽然如此。
更宜自看。不得绝却言语。我今为汝说这个语。显
无语底。他那个本来无耳目等貌。时有僧问云。何
有六趣。山云。我此要轮。虽在其中。元来不染。问不
了身中烦恼时如何。山曰。烦恼作何相状。我且要
你考看。更有一般底。只看纸背上记持言语。多被
经论惑。我不曾看经论册子。汝只为迷事走失。自
家不定。所以便有生死心。未曾学得一言半句。一
经一论。便说与么菩提涅槃世摄不摄。若如此解。
即是生死。若不被此得失系缚。便无生死。汝见律
师说甚么尼萨耆突吉罗。最是生死本。虽然与么。
穷生死且不可得。上至诸佛。下至蝼蚁尽有此。长
短好恶大小不同。若也不从外来。何处有闲汉掘
地狱待你。你欲识地狱道。只今镬汤煮者是。欲识
饿鬼道。只今多虚少实。不令人信者是。欲识畜生
道。见今不识仁义。不辨亲疏者是。岂须披毛带角。
斩割倒悬。欲识人天。只今清净威仪。持瓶挈钵者
是。切须保任。免堕诸趣。第一不得弃这个。这个不
是易得。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此处行不
易。方有少分相应。如今出头来。尽是多事人。觅个
卷八 第 916c 页 X16-0916.png
痴钝汉不可得。莫只记册子中言语。以为自巳见
知。见他不解者。便生轻慢。此辈尽是阐提外道。此
心直不中。切须审悉。与么道。犹是三界边事。莫在
衲衣下空过。到这里更细微在。莫作等閒。须知珍
重。又睦州与讲僧吃茶次。州曰。我救你不得也。曰
某甲不晓。乞师垂示。州指油饼曰。这个是甚么。曰
色法。州曰。这入镬汤汉。无论在家出家。但自造业。
兼根兼境。不得解脱。何怪乎药山睦州之言。】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
诸馀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
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
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
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
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
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
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
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
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此等
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
所有。」
【通曰。纯情业重。必从堕落。业火烧乾。神识不昧。故
复带业落于鬼趣。爱染生情。情始乎贪。故十习因
俱以贪言也。贪物为怪。为其非理而取。晋有石言。
知。见他不解者。便生轻慢。此辈尽是阐提外道。此
心直不中。切须审悉。与么道。犹是三界边事。莫在
衲衣下空过。到这里更细微在。莫作等閒。须知珍
重。又睦州与讲僧吃茶次。州曰。我救你不得也。曰
某甲不晓。乞师垂示。州指油饼曰。这个是甚么。曰
色法。州曰。这入镬汤汉。无论在家出家。但自造业。
兼根兼境。不得解脱。何怪乎药山睦州之言。】
「复次阿难。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
诸馀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若于本因。
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贪色为罪。
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贪惑为罪。是人罪毕。
遇畜成形。名为魅鬼。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
名蛊毒鬼。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厉鬼。
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贪罔为罪。
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贪明为罪。是人罪毕。
遇精为形。名魍魉鬼。贪成为罪。是人罪毕。遇明为形。
名役使鬼。贪党为罪。是人罪毕。遇人为形。名传送鬼。
阿难。是人皆以纯情坠落。业火烧乾。上出为鬼。此等
皆是自妄想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妙圆明。本无
所有。」
【通曰。纯情业重。必从堕落。业火烧乾。神识不昧。故
复带业落于鬼趣。爱染生情。情始乎贪。故十习因
俱以贪言也。贪物为怪。为其非理而取。晋有石言。
卷八 第 917a 页 X16-0917.png
有物凭之是巳。贪色为魃。淫风鼓荡。能散云雨中。
州遇旱。则遍索魃鬼于冢。其头大于斗。贪惑为魅。
诈习未忘。犹变现美态以眩惑人。贪恨为蛊。结怨
在意。甘为蛇虺毒蛊以肆其毒。滇黔多有之。唯主
人意之所向。贪忆为厉。瞋恚不舍。深入骨髓。往往
俟人之衰而报其忿。如伯有为厉是巳。贪慠为饿
鬼。内无实德。空腹高心。夫先自慢也巳。贪罔为魇。
诳习欺人。犹惑寐者。贪明为罔两。各执所见。为山
泽之精耀。如五行变怪是巳。贪成为役使。枉习劳
心。以成人之过。终役役不休。贪党为传送。讼习发
覆。传言送语。报在鬼类。犹托于人而报祸福。此皆
自业之所招也。若悟菩提。如梦忽醒。安有寱语。故
曰本无所有。僧问灵隐佛海禅师。昔有一秀才作
无鬼论成。有一鬼叱曰。争奈我何。意作么生。师以
手斫额曰。何似。僧曰。祗如五祖以手作鹁鸠觜曰。
谷呱呱。又且如何。师曰。自领出去。虽然。不得一向。
昔湛堂准禅师。闻□悟侍者见所掷㸑馀有省。诣
方丈。通所悟于泐潭深禅师。师喝出。因丧志自经
于延寿堂厕。后出无时。众惮之。准闻。特往登溷。方
脱衣。悟即提净水至。准曰。待我脱衣。脱罢。悟复到。
未几。悟供筹子。准涤净巳。召接净桶去。悟才接。准
执其手曰。汝是悟侍者那。曰诺。准曰是当时在知
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底么。参禅学道。只要
知个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刬地作此去就。汝在藏
州遇旱。则遍索魃鬼于冢。其头大于斗。贪惑为魅。
诈习未忘。犹变现美态以眩惑人。贪恨为蛊。结怨
在意。甘为蛇虺毒蛊以肆其毒。滇黔多有之。唯主
人意之所向。贪忆为厉。瞋恚不舍。深入骨髓。往往
俟人之衰而报其忿。如伯有为厉是巳。贪慠为饿
鬼。内无实德。空腹高心。夫先自慢也巳。贪罔为魇。
诳习欺人。犹惑寐者。贪明为罔两。各执所见。为山
泽之精耀。如五行变怪是巳。贪成为役使。枉习劳
心。以成人之过。终役役不休。贪党为传送。讼习发
覆。传言送语。报在鬼类。犹托于人而报祸福。此皆
自业之所招也。若悟菩提。如梦忽醒。安有寱语。故
曰本无所有。僧问灵隐佛海禅师。昔有一秀才作
无鬼论成。有一鬼叱曰。争奈我何。意作么生。师以
手斫额曰。何似。僧曰。祗如五祖以手作鹁鸠觜曰。
谷呱呱。又且如何。师曰。自领出去。虽然。不得一向。
昔湛堂准禅师。闻□悟侍者见所掷㸑馀有省。诣
方丈。通所悟于泐潭深禅师。师喝出。因丧志自经
于延寿堂厕。后出无时。众惮之。准闻。特往登溷。方
脱衣。悟即提净水至。准曰。待我脱衣。脱罢。悟复到。
未几。悟供筹子。准涤净巳。召接净桶去。悟才接。准
执其手曰。汝是悟侍者那。曰诺。准曰是当时在知
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底么。参禅学道。只要
知个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刬地作此去就。汝在藏
卷八 第 917b 页 X16-0917.png
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汝每夜在此
提水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么不知下
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准猛推之。索然如倒垒甓。
由是无复见者。准所执臂如泉。半月馀始复。此未
入地狱而为鬼者。原无地狱因。故地狱不收。得此
大甘露饮之。当随愿往生。若湛堂者。不独知鬼神
之情状。且能为鬼众说法也。】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
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物怪之鬼。
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咎徵。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毒类。衰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
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休徵。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循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夙债。旁为
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
妄缘。本无所有。」
【通曰。情想既空。应无所著。超然物外。而不免为畜
类者。酬夙负故。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
还宿债也。且以业火乾枯之故。情想暂时不生。如
负重行远。气力消竭。万虑俱空。彼非真能空者。枭
提水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么不知下
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准猛推之。索然如倒垒甓。
由是无复见者。准所执臂如泉。半月馀始复。此未
入地狱而为鬼者。原无地狱因。故地狱不收。得此
大甘露饮之。当随愿往生。若湛堂者。不独知鬼神
之情状。且能为鬼众说法也。】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方于世间
与元负人。怨对相值。身为畜生。酬其宿债。物怪之鬼。
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风魃之鬼。风销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咎徵。一切异类。畜魅之鬼。畜死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狐类。虫蛊之鬼。蛊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毒类。衰厉之鬼。衰穷报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受气之鬼。气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食类。绵幽之鬼。
幽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和精之鬼。和销报尽。
生于世间。多为应类。明灵之鬼。明灭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休徵。一切诸类。依人之鬼。人亡报尽。生于世间。
多为循类。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夙债。旁为
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
妄缘。本无所有。」
【通曰。情想既空。应无所著。超然物外。而不免为畜
类者。酬夙负故。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
还宿债也。且以业火乾枯之故。情想暂时不生。如
负重行远。气力消竭。万虑俱空。彼非真能空者。枭
卷八 第 917c 页 X16-0917.png
类附块为儿。不离乎怪。总之贪物所致也。咎徵预
报不祥。如商羊水灾。鹤舞多旱之类。魃煽淫风。亦
不祥之物。故卒为咎徵。魅多凭狐。故卒为狐。狐多
诈。馀习尚存。蛊集诸毒虫为之。故卒为毒。怨毒深
矣。故屡迁不忘。衰厉托灾附祸。入人身中。转受蛔
形。还托身内。瞋恨之遗也。鬼受饥虚。畜充他饱。慢
习傲物。故为人所切齿。幽魇附人。故生于牛马蚕
茧之族。为人服用。终示诳眩耳目。明和于精。则为
魍魍。明生于畜。则为应类。如社燕寒鸿。应四时节
序不爽。彼各有所见也。枉习役使之鬼。何以多为
休徵。彼初颠倒是非。是非之心。非不明也。故虚诬
情尽。真实心生。今为祯祥以报休美。所以终役使
之劳也。讼习依人之鬼。何以多为循类。彼昔依人。
故常循顺于人。今报在黠慧。驯扰可畜。亦其争心
息而甘听处分也。此等妄缘。由妄见生。若悟菩提。
如目无眚。安得圆形。故亦曰本无所有。玄沙上堂。
汝既有如是奇特当阳出身处。何不发明取。因何
却随他向五蕴身田中鬼趣里作活计。直下自谩
去。忽然无常杀鬼到来。眼目诪张。身见命见。恁么
时大难支荷。如生脱龟壳相似。大苦。仁者莫把瞌
睡见解。便当却去。未解盖覆得毛头许。汝还知否。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且汝未是得安乐底人。祗大
作群队。干他人世。这边那边飞去。野鹿相似。但求
衣食。若恁么。争行他王道。知么。国王大臣不拘执
报不祥。如商羊水灾。鹤舞多旱之类。魃煽淫风。亦
不祥之物。故卒为咎徵。魅多凭狐。故卒为狐。狐多
诈。馀习尚存。蛊集诸毒虫为之。故卒为毒。怨毒深
矣。故屡迁不忘。衰厉托灾附祸。入人身中。转受蛔
形。还托身内。瞋恨之遗也。鬼受饥虚。畜充他饱。慢
习傲物。故为人所切齿。幽魇附人。故生于牛马蚕
茧之族。为人服用。终示诳眩耳目。明和于精。则为
魍魍。明生于畜。则为应类。如社燕寒鸿。应四时节
序不爽。彼各有所见也。枉习役使之鬼。何以多为
休徵。彼初颠倒是非。是非之心。非不明也。故虚诬
情尽。真实心生。今为祯祥以报休美。所以终役使
之劳也。讼习依人之鬼。何以多为循类。彼昔依人。
故常循顺于人。今报在黠慧。驯扰可畜。亦其争心
息而甘听处分也。此等妄缘。由妄见生。若悟菩提。
如目无眚。安得圆形。故亦曰本无所有。玄沙上堂。
汝既有如是奇特当阳出身处。何不发明取。因何
却随他向五蕴身田中鬼趣里作活计。直下自谩
去。忽然无常杀鬼到来。眼目诪张。身见命见。恁么
时大难支荷。如生脱龟壳相似。大苦。仁者莫把瞌
睡见解。便当却去。未解盖覆得毛头许。汝还知否。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且汝未是得安乐底人。祗大
作群队。干他人世。这边那边飞去。野鹿相似。但求
衣食。若恁么。争行他王道。知么。国王大臣不拘执
卷八 第 918a 页 X16-0918.png
汝。父母放汝出家。十方施主供汝衣食。土地龙神
呵护汝。也须具惭愧知恩始得。莫孤负人好。长连
床上排行。著地销将去。道是安乐。未在。皆是粥饭
将养得汝烂冬瓜相似。变将去。土里埋将去。业识
茫茫。无本可据。沙门因甚么到恁么地。祗如大地
上蠢蠢者。我唤作地狱劫住。如今若不了。明朝后
日入驴胎马肚里。牵犁拽把。衔铁负鞍。碓捣磨磨。
水火里烧煮去。大不容易受。大须恐惧。好是汝自
累。知么。若是了去。直下永劫不教汝有这个消息。
若不了此。烦恼恶业因缘。不是一劫两劫得休。直
与汝金刚齐寿。知么。玄沙大慈。不惜苦口。足为末
法中救疗良药。宜人写一通。置之座右。密师伯与
洞山行次。见白兔子面前走过。密云俊哉。山云。作
么生。密云。如白衣拜相。山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
话。密云。你又作么生。山云。积代簪缨。暂时落魄。天
童颂云。抗力霜雪。平步云霄。下惠出国。相如过桥。
萧曹谋略能成汉。巢许身心欲避尧。宠辱若惊深
自信。真情参迹混渔樵。大都密公见处。要藉积累
功勋。洞山见处单明本来尊贵。古人即物明心。往
往如此。又雪峰与三圣行次。见一队猢狲。峰云。祗
这猢狲。各各背一面古镜。圣云。历劫无明。何以彰
为古镜。峰曰。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
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天童拈云。当时若
见雪峰道瑕生也。且近前云喏喏。且道何故如此。
呵护汝。也须具惭愧知恩始得。莫孤负人好。长连
床上排行。著地销将去。道是安乐。未在。皆是粥饭
将养得汝烂冬瓜相似。变将去。土里埋将去。业识
茫茫。无本可据。沙门因甚么到恁么地。祗如大地
上蠢蠢者。我唤作地狱劫住。如今若不了。明朝后
日入驴胎马肚里。牵犁拽把。衔铁负鞍。碓捣磨磨。
水火里烧煮去。大不容易受。大须恐惧。好是汝自
累。知么。若是了去。直下永劫不教汝有这个消息。
若不了此。烦恼恶业因缘。不是一劫两劫得休。直
与汝金刚齐寿。知么。玄沙大慈。不惜苦口。足为末
法中救疗良药。宜人写一通。置之座右。密师伯与
洞山行次。见白兔子面前走过。密云俊哉。山云。作
么生。密云。如白衣拜相。山云。老老大大。作这个语
话。密云。你又作么生。山云。积代簪缨。暂时落魄。天
童颂云。抗力霜雪。平步云霄。下惠出国。相如过桥。
萧曹谋略能成汉。巢许身心欲避尧。宠辱若惊深
自信。真情参迹混渔樵。大都密公见处。要藉积累
功勋。洞山见处单明本来尊贵。古人即物明心。往
往如此。又雪峰与三圣行次。见一队猢狲。峰云。祗
这猢狲。各各背一面古镜。圣云。历劫无明。何以彰
为古镜。峰曰。瑕生也。圣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
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天童拈云。当时若
见雪峰道瑕生也。且近前云喏喏。且道何故如此。
卷八 第 918b 页 X16-0918.png
争之不足。让之有馀。观此。则知作家机用。岂以强
弱而论胜负者哉。】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
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
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复次阿难。
从是畜生。酬还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
还复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
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馀直。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
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
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通曰。琉璃王犯杀。世尊谓七日后当于火灭。入无
间狱。乃逃之水上。火从水中起。竟灭。此瞋火之报
也。宝莲香比丘尼犯淫。乃于女根生大猛火。然后
节节烧灭。此欲火之报也。善星比丘犯大妄语。虽
能说十二部经。获四禅果。乃拨因果。谓琉璃王诛
戮瞿昙。必无果报。是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便生身
陷阿鼻狱。是非天降地出人与。乃自妄所招耳。菩
提心中。本来无事。但为妄想凝结。凝结不化。即受
业之因也。十分凝结。即受十分之报。渐减渐轻。下
至为畜。酬偿先债。酬之有馀。返徵其剩。若相食未
巳。终无出期。除是自有奢摩他定力。窥见菩提面
目。则凝结者化。又遇佛出世。发明大事。积业自销。
弱而论胜负者哉。】
「如汝所言宝莲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恶业。
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
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复次阿难。
从是畜生。酬还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
还复为人。反徵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
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馀直。
阿难。当知若用钱物。或役其力。偿足自停。如于中间。
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
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
不可停寝。」
【通曰。琉璃王犯杀。世尊谓七日后当于火灭。入无
间狱。乃逃之水上。火从水中起。竟灭。此瞋火之报
也。宝莲香比丘尼犯淫。乃于女根生大猛火。然后
节节烧灭。此欲火之报也。善星比丘犯大妄语。虽
能说十二部经。获四禅果。乃拨因果。谓琉璃王诛
戮瞿昙。必无果报。是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便生身
陷阿鼻狱。是非天降地出人与。乃自妄所招耳。菩
提心中。本来无事。但为妄想凝结。凝结不化。即受
业之因也。十分凝结。即受十分之报。渐减渐轻。下
至为畜。酬偿先债。酬之有馀。返徵其剩。若相食未
巳。终无出期。除是自有奢摩他定力。窥见菩提面
目。则凝结者化。又遇佛出世。发明大事。积业自销。
卷八 第 918c 页 X16-0918.png
非此则三界轮转。未有休息。金刚经云。若为人轻
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
世罪业。则为销灭。雪窦颂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赏。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伎俩既无。波旬失途。瞿昙瞿
昙。识我也不。复云。勘破了也。天童颂云。缀缀功过。
胶胶因果。镜外狂奔演若多。杖头击著破灶堕。灶
堕破。来相贺。却道从前辜负我。前颂为人轻贱。知
我者希。后颂罪业销灭。要在顿悟。功勋亦不贵也。
却从傅大士偈点化出来。大士颂曰。先身有报障。
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若了依他
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何处不圆成。僧问云
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
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此意如何。居云。动则
应坠恶道。静则为人轻贱。崇寿稠云。心外有法。应
堕恶道。守住自巳。为人轻贱。诸尊宿皆善乎转经
者也。意旨与此段异同。故备录之。】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
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
生人道中。参合很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
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
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徵者。酬足复形。
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
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
世罪业。则为销灭。雪窦颂云。明珠在掌。有功者赏。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伎俩既无。波旬失途。瞿昙瞿
昙。识我也不。复云。勘破了也。天童颂云。缀缀功过。
胶胶因果。镜外狂奔演若多。杖头击著破灶堕。灶
堕破。来相贺。却道从前辜负我。前颂为人轻贱。知
我者希。后颂罪业销灭。要在顿悟。功勋亦不贵也。
却从傅大士偈点化出来。大士颂曰。先身有报障。
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若了依他
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何处不圆成。僧问云
居。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
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此意如何。居云。动则
应坠恶道。静则为人轻贱。崇寿稠云。心外有法。应
堕恶道。守住自巳。为人轻贱。诸尊宿皆善乎转经
者也。意旨与此段异同。故备录之。】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彼咎徵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异类。彼狐伦者。
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庸类。彼毒伦者。酬足复形。
生人道中。参合很类。彼蛔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
参合微类。彼食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柔类。
彼服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劳类。彼应伦者。
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于文类。彼休徵者。酬足复形。
生人道中。参合明类。彼诸循伦。酬足复形。生人道中。
卷八 第 919a 页 X16-0919.png
参于达类。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
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
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悯者。」
【通曰。众生不闻正法。皆谓相食相诛。分固宜尔。独
不思曹瞒欺人狐寡。视如几上肉。其后司马报之。
如执券索值。毫釐不爽。借人一牛。还人一马。冥冥
之中。岂令悍者终得志。竟不一酬也。故怨对相值。
必当酬还。酬足复形。馀习未化。故昏荒愚痴者多。
而聪明特达者少。彼参合群类。枭必为顽。以贪物
故。附块相食。终顽嚚不义也。咎必为异。以淫习妖
荡故。其馀习复为妖异也。狐必为庸。诈媚无识。未
见超卓。毒必为很。冤恨有馀。流毒不尽。瞋何为微。
怒气销故。慢何为柔。高者必下故。服何以劳。诳役
心神。劳苦不息故。见何以文。应候精明。文彩可观
故。休徵而合于明者。枉销复直。故灵知不昧。循伦
而合于达者。讼别祸福。故通达无滞。参合云者。参
合于原从人道生者也。彼原从人道生者。情想虽
均。不无利钝。今从三涂中来。合乎情幽者十之八。
参于想明者十之二也。天竺僧耆域。以晋惠时入
洛阳。诸比丘为作礼。域危坐受之。谓人曰。此方僧
万数。独指支法渊曰。此菩萨从羊中来。又指竺法
兴曰。此菩萨从天中来。望见宫阙曰。大略似忉利
天。彼是道力所及。此特众生净业力成耳。谓沙门
耆阇密曰。匠此宫阙者。从忉利天来。成巳即还天
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于尘
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悯者。」
【通曰。众生不闻正法。皆谓相食相诛。分固宜尔。独
不思曹瞒欺人狐寡。视如几上肉。其后司马报之。
如执券索值。毫釐不爽。借人一牛。还人一马。冥冥
之中。岂令悍者终得志。竟不一酬也。故怨对相值。
必当酬还。酬足复形。馀习未化。故昏荒愚痴者多。
而聪明特达者少。彼参合群类。枭必为顽。以贪物
故。附块相食。终顽嚚不义也。咎必为异。以淫习妖
荡故。其馀习复为妖异也。狐必为庸。诈媚无识。未
见超卓。毒必为很。冤恨有馀。流毒不尽。瞋何为微。
怒气销故。慢何为柔。高者必下故。服何以劳。诳役
心神。劳苦不息故。见何以文。应候精明。文彩可观
故。休徵而合于明者。枉销复直。故灵知不昧。循伦
而合于达者。讼别祸福。故通达无滞。参合云者。参
合于原从人道生者也。彼原从人道生者。情想虽
均。不无利钝。今从三涂中来。合乎情幽者十之八。
参于想明者十之二也。天竺僧耆域。以晋惠时入
洛阳。诸比丘为作礼。域危坐受之。谓人曰。此方僧
万数。独指支法渊曰。此菩萨从羊中来。又指竺法
兴曰。此菩萨从天中来。望见宫阙曰。大略似忉利
天。彼是道力所及。此特众生净业力成耳。谓沙门
耆阇密曰。匠此宫阙者。从忉利天来。成巳即还天
卷八 第 919b 页 X16-0919.png
上。屋脊瓦下。应有作具。迹之。果有千五百器。即耆
域知匠者为天中来。则谓法兴为天中来。法渊为
羊中来。当不谬。僧昙翼者。胁有雉毛。故名翼。以听
法华经而得度脱。又王氏雉女。听法华经仅半而
得度脱。皆从雉中来也。雉文明之物。生人道中。便
能證果。】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
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
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
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
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
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
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
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
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
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
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通曰。从三涂中来者。馀业未尽。但能脩人足矣。复
有从人道中来者。彼其洞明恶业。不敢复习。亦知
心性本来所当脩鍊。但不依如来正觉。入三摩地。
乃至别修妄念。存想固形。为外道种。于是有十种
仙。仙者迁也。能使形神变迁而不死。为有神我在
域知匠者为天中来。则谓法兴为天中来。法渊为
羊中来。当不谬。僧昙翼者。胁有雉毛。故名翼。以听
法华经而得度脱。又王氏雉女。听法华经仅半而
得度脱。皆从雉中来也。雉文明之物。生人道中。便
能證果。】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
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
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坚固草木。
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坚固金石。而不休息。
化道圆成。名游行仙。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
名空行仙。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坚固咒禁。
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坚固思念。而不休息。
思忆圆成。名照行仙。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
名精行仙。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
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
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通曰。从三涂中来者。馀业未尽。但能脩人足矣。复
有从人道中来者。彼其洞明恶业。不敢复习。亦知
心性本来所当脩鍊。但不依如来正觉。入三摩地。
乃至别修妄念。存想固形。为外道种。于是有十种
仙。仙者迁也。能使形神变迁而不死。为有神我在
卷八 第 919c 页 X16-0919.png
也。神我即识神。乃无始来生灭种子。故虽寿千万
岁。报尽还来。散入诸趣。若如来正觉。依不生不灭
为本因地。五阴俱空。顿超三界。即非非想天。亦不
住也。何况于仙乎。十种仙者。一服食药饵。如秋石
红元等。但能驻寿。而不能轻举。故为地行仙。二餐
松柏茯苓黄精苍朮之类。久之身轻。故能飞行。三
鍊金石铅汞。九转还丹。可以点化。拔宅飞身。故为
游行仙。四乘阴阳运止。熊经鸟伸。以调气固精。久
之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遗形涉空。故名空行仙。
五𠻳咽津液。水升火降。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交世欲。与天无异。故曰天行仙。六吞吸精色。餐
虹饮雾。采日精月华之类。粹气潜通。故能通行。穿
□□石。略无妨碍。彼虾蟆吞月华。眉有蟾酥。故善
遁。得其气者尚能通。而况天地之粹气乎。七坚持
咒术。凝神不乱。其咒必灵。亦能飞升。西域多传此
咒。于井中持诵三年。自能飞出。归于自然。不可思
议。故名道行。八坚固思念。默朝上帝。或存想顶门。
系心脐轮之类。止而能照。但以照心證果。故名照
行仙。九坎离配合。阴阳交遘。其中有精。非凡精也。
彼以采阴助阳而自丧家宝者谬矣。此感应自然。
在弹指顷。便可产药成丹。所谓难遇而易成者也。
故名精行仙。十存想世间。皆成变化。唯宗寂不变。
遂一味清净。灰心槁形。其行绝世。有似二乘缘觉。
故以觉悟名之。西域习此者多。生非非想天。总之
岁。报尽还来。散入诸趣。若如来正觉。依不生不灭
为本因地。五阴俱空。顿超三界。即非非想天。亦不
住也。何况于仙乎。十种仙者。一服食药饵。如秋石
红元等。但能驻寿。而不能轻举。故为地行仙。二餐
松柏茯苓黄精苍朮之类。久之身轻。故能飞行。三
鍊金石铅汞。九转还丹。可以点化。拔宅飞身。故为
游行仙。四乘阴阳运止。熊经鸟伸。以调气固精。久
之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遗形涉空。故名空行仙。
五𠻳咽津液。水升火降。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交世欲。与天无异。故曰天行仙。六吞吸精色。餐
虹饮雾。采日精月华之类。粹气潜通。故能通行。穿
□□石。略无妨碍。彼虾蟆吞月华。眉有蟾酥。故善
遁。得其气者尚能通。而况天地之粹气乎。七坚持
咒术。凝神不乱。其咒必灵。亦能飞升。西域多传此
咒。于井中持诵三年。自能飞出。归于自然。不可思
议。故名道行。八坚固思念。默朝上帝。或存想顶门。
系心脐轮之类。止而能照。但以照心證果。故名照
行仙。九坎离配合。阴阳交遘。其中有精。非凡精也。
彼以采阴助阳而自丧家宝者谬矣。此感应自然。
在弹指顷。便可产药成丹。所谓难遇而易成者也。
故名精行仙。十存想世间。皆成变化。唯宗寂不变。
遂一味清净。灰心槁形。其行绝世。有似二乘缘觉。
故以觉悟名之。西域习此者多。生非非想天。总之
卷八 第 920a 页 X16-0920.png
不悟正觉。同归妄想而巳。吕岩。字洞宾。京川人也。
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
命术。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閒自在
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
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气成盖。疑有异人。
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厉声曰。
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
升铛肉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
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
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
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
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
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
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谒潭州智度觉禅师。
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睹其禅学精
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馀
衣。一钵之外无馀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
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
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云。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
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若吕公者。既蒙黄龙指示。当依正觉修三摩地。不
至为十种仙客矣。】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
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
唐末。三举不第。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
命术。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曰。一日清閒自在
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
莫问禅。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气成盖。疑有异人。
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厉声曰。
座旁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
升铛肉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
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
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
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
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
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
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后谒潭州智度觉禅师。
有曰。余游韶郴。东下湘江。今见觉公。睹其禅学精
明。性源淳洁。促膝静坐。收光内照。一衲之外无馀
衣。一钵之外无馀食。达生死岸。破烦恼壳。方今佛
衣寂寂兮无传。禅理悬悬兮几绝。扶而兴者。其在
吾师乎。聊作一绝奉记云。达者推心方济物。圣贤
传法不离真。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若吕公者。既蒙黄龙指示。当依正觉修三摩地。不
至为十种仙客矣。】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
淫中。心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
卷八 第 920b 页 X16-0920.png
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巳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
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
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
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
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燄摩天。(此善
时分)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
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
类。名兜率陀天。(此云知足)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
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
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
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
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
界。」
【通曰。四天王天。居须弥山半。出海四万由旬。日月
出其宫前。旋绕以照四天下。上至忉利。尚四万由
旬。乃须弥山顶。其四隅各八天。合之三十二。皆帝
释主之。此二名地居天。上四名空居天。不须日月
而常明。以莲华开合而分昼夜。故名时分。以福感
而生兜率。曰知足。又曰喜足曰妙足者。译不尽故。
生此天者。七日后。弥勒放光雨华。引入外院小摩
尼殿。寻为说法。俾发起精进力故。然后引之令入
内院。二院之外。又有总报天。乃有漏业果所成。修
十善业者。得生彼处。三灾可坏。此云三灾不及者。
盖指弥勒所居。乃诸圣者后得智所变之宫也。以
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
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
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
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燄摩天。(此善
时分)一切时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命终之后。上升精
微。不接下界。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如是一
类。名兜率陀天。(此云知足)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
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
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
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阿
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以还。名为欲
界。」
【通曰。四天王天。居须弥山半。出海四万由旬。日月
出其宫前。旋绕以照四天下。上至忉利。尚四万由
旬。乃须弥山顶。其四隅各八天。合之三十二。皆帝
释主之。此二名地居天。上四名空居天。不须日月
而常明。以莲华开合而分昼夜。故名时分。以福感
而生兜率。曰知足。又曰喜足曰妙足者。译不尽故。
生此天者。七日后。弥勒放光雨华。引入外院小摩
尼殿。寻为说法。俾发起精进力故。然后引之令入
内院。二院之外。又有总报天。乃有漏业果所成。修
十善业者。得生彼处。三灾可坏。此云三灾不及者。
盖指弥勒所居。乃诸圣者后得智所变之宫也。以
卷八 第 920c 页 X16-0920.png
总报望外院。尚若仙凡之隔。况内院乎。此外皆属
报境。上至乐变化天。有所受用。随念而至。越于下
天。故名越化。上至他化自在天。诸欲乐境。不劳自
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此六虽超出人世。未能
离欲。俱舍颂曰。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其欲渐
轻。其报弥上。欲爱易坠故也。但有所著即是欲。故
于应触行事。了然超越。毫无系念。乃得自在。非但
淫也。准天台六欲天业。皆以十善为本。若兼护法
心。是四天王天业。若兼慈化人。是忉利天业。若兼
不恼众生。善巧纯熟。是燄摩天业。若兼修禅定。粗
住细住。是兜率天业。欲界定。是变化天业。未到定。
是他化天业。此皆不求常住真心。不离有为因果。
福报虽殊。要不可语于大解脱也。二十三祖鹤勒
尊者。行化至中印土。彼国王名无畏海。崇信佛道。
祖为说正法次。忽见二人。绯素服。拜祖。王问曰。此
何人也。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为说法。故来
礼拜。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曰。曰月国土。总有多
少。祖曰。千释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亿迷卢日月。
我若广说。即不能尽。又天亲菩萨。自弥勒内宫而
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
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證无生法忍。未审
说甚么法。天亲曰。祗是这个法。祗是梵音清雅。令
人乐闻。若信得祗是这个法。天上人间。本无净秽。
而常住真心。安所不解脱哉。】
报境。上至乐变化天。有所受用。随念而至。越于下
天。故名越化。上至他化自在天。诸欲乐境。不劳自
化。皆由他化而自在受用。此六虽超出人世。未能
离欲。俱舍颂曰。六受欲交抱。执手笑视淫。其欲渐
轻。其报弥上。欲爱易坠故也。但有所著即是欲。故
于应触行事。了然超越。毫无系念。乃得自在。非但
淫也。准天台六欲天业。皆以十善为本。若兼护法
心。是四天王天业。若兼慈化人。是忉利天业。若兼
不恼众生。善巧纯熟。是燄摩天业。若兼修禅定。粗
住细住。是兜率天业。欲界定。是变化天业。未到定。
是他化天业。此皆不求常住真心。不离有为因果。
福报虽殊。要不可语于大解脱也。二十三祖鹤勒
尊者。行化至中印土。彼国王名无畏海。崇信佛道。
祖为说正法次。忽见二人。绯素服。拜祖。王问曰。此
何人也。祖曰。此是日月天子。吾昔曾为说法。故来
礼拜。良久不见。唯闻异香。王曰。曰月国土。总有多
少。祖曰。千释迦佛所化世界。各有百亿迷卢日月。
我若广说。即不能尽。又天亲菩萨。自弥勒内宫而
下。无著菩萨问曰。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
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證无生法忍。未审
说甚么法。天亲曰。祗是这个法。祗是梵音清雅。令
人乐闻。若信得祗是这个法。天上人间。本无净秽。
而常住真心。安所不解脱哉。】
卷八 第 921a 页 X16-09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