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848a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第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
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
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脩入
三摩地。」

【通曰。选择圆通。耳根为最。一门深入。六根清净。唯
观世音所證。极为圆妙。音不曰闻而曰观者。以观
智照之。不以耳识闻也。六根互用。此足徵巳。从闻
思脩入三摩地。闻于耳。思于心。脩于行。能生无漏
圣慧。故能入乎正定。即下文入流亡所次第也。百
丈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
便归。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丈归院。乃唤
卷六 第 848b 页 X16-0848.png
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僧曰。适来肚饥。
闻鼓声。归吃饭。丈乃笑。然则此僧入理之门。抑岂
假思脩而得乎。】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
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通曰。入流亡所。至闻所闻尽。即此根初解。先得人
空也。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即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解脱法巳。俱空不生也。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从三摩地得无生忍也。法
华偈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
愿常瞻仰。真观。二相不生是也。清净观。尽闻觉空
是也。广大智慧观。则空觉极圆以至寂灭现前是
也。同一慈力。谓之慈观。同一悲仰。谓之悲观。空觉
极圆。觉观出思惟也。空所空灭。身心不能及也。生
灭既灭。生灭二圆离也。寂灭现前。是则常真实也。
以经證经。意味自足。苏子由论楞严金刚二经符
契观世音以闻思脩为圆通第一。其言曰。初于闻
中。入流亡所。乃至寂灭现前。若能如是。于一弹指
间。遍历三空。即与诸佛无异矣。既又读金刚说四
果人。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
卷六 第 848c 页 X16-0848.png
触法。是名须陀洹。乃叹曰。须陀洹所證。则观世音
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者耶。入流非有法也。唯
不入六尘。安然常住斯入流矣。至于斯陀含名一
往来而实无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
盖往则入尘。来则返本斯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
无往。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不来。至阿罗汉。则往
来意尽。无法可得。然则所谓四果者。其实一法也。
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二经之言。本若符契。而
世或不喻。故明言之。子由固见善知识来。发二经
之旨。虽似新奇。要自胸中流出。至谓一弹指间。遍
历三空。即与诸佛无异。非彻底顿悟。不能为此语。】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
闻脩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
二应。入诸国土。」

【通曰。如幻者。幻人作为。本于无作。以喻熏脩应机。
即为无为。忘情绝解。不可思议。闻熏闻脩。谓熏脩
皆不离闻也。因依闻性熏脩。心精遗闻。结惑净尽。
三昧现前。即金刚乾慧地也。谓之金刚。以摧坏如
幻之法故。金刚常住不坏。是则常真实也。岂离如
幻而别有所谓真实哉。僧问曹山。于相何真。山曰。
即相即真。曰当何显示。山竖起拂子。又曰。幻本何
真。山曰。幻本元真。曰当幻何显。山曰。即幻即显。曰
恁么则始终不离于幻也。山曰。觅幻相不可得。皓
月供奉问长沙。教中说幻意。是有耶。沙曰。大德是
卷六 第 849a 页 X16-0849.png
何言与。曰恁么则幻意是无耶。沙曰。大德是何言
与。曰恁么则幻意是不有不无耶。沙曰。大德是何
言与。曰如某三明。尽不契于幻意。和尚如何明教
中幻意。沙曰。大德信一切法不思议否。曰佛之诚
言。那敢不信。沙曰。大德言信。二信之中。是何信。曰
如某所明。二信之中。是名缘信。沙曰。依何教门。得
生缘信。曰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无障无碍智慧。
信一切世间境界是如来境界。又云。诸佛世尊。悉
知世法及诸佛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又云。佛法
世间法。若见其真实。一切无差别。沙曰。大德所举
缘信教门。颇有来处。听老僧与大德明教中幻意。
若人见幻本来真。是则名为见佛人。圆通法法无
生灭。无灭无生是佛身。如是见得。同佛慈力。慈即
如幻。三十二应。应亦如幻。处处寂灭现前。是名金
刚三昧。】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脩无漏。胜解现圆。我现
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通曰。初祖达磨。即观音大士化身也。本国时有二
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
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尊者。舍小
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二甘露门。而佛大胜多更分
徒为六宗。一有相。二无相。三定慧。四戒行。五无得。
六寂静。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巳陷牛迹。况复支
离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言巳。微现
卷六 第 849b 页 X16-0849.png
神力。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
中有一尊长萨婆罗答曰。如诸相中。不互诸相。是
名实相。祖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
定耶。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若定诸相。何名为
实。祖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
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彼曰。
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祖曰。汝
今不变。何名实相。巳变巳往。其义亦然。彼曰。不变
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祖曰。实相不
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萨婆罗心知圣
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
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实相。即见
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
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彼众闻巳。
心意朗然。钦礼信受。祖瞥然匿迹。至无相宗所。问
曰。汝言无相。当何證之。彼众中有波罗提答曰。我
明无相。心不现故。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彼曰。
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
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入佛
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
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證。
證无所證。非三昧故。我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
当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證。波罗提闻祖辨析。即
卷六 第 849c 页 X16-0849.png
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祖记曰。汝当得果。不
久證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言巳。忽然不见。至定
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婆兰
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何
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
非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
慧。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
兰陀闻之。疑心冰释。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
名戒。云何名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
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祖曰。汝
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
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
巳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若说违背。俱是俱非。
言及清净。即戒即行。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净。既
得通故。何谈内外。贤者闻之。即自惭服。至无得宗
所。问曰。汝云无得。无得何得。既无所得。亦无得得。
彼众中有宝静者答曰。我说无得。非无得得。当说
得得。无得是得。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云得
得。得得何得。彼曰。见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见不得。
名为得得。祖曰。得既非得。得得无得。既无所得。当
何得得。宝静闻之顿除疑网。至寂静宗所。问曰。何
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彼众中有尊者答曰。
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祖曰。本
卷六 第 850a 页 X16-0850.png
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彼曰。诸法
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祖曰。空空巳
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寂何静。彼尊者闻师指
诲。豁然开悟。既而六众咸誓归依。由是化被南天。
声驰五印。据彼六宗。亦知退脩无漏者。祖现神力。
令其解脱。此观世音第一应也。夙愿固如是。】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
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
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通曰。辟支佛有二种。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
生。则名独觉。出有佛世。禀佛之教。观缘悟道。则名
缘觉。寂静妙明。非本觉妙明。因寂静求而得之。断
十二缘。自无明灭至苦恼灭。缘断而胜性现。因灭
得證。俱得胜妙现圆。但彼自乘理智。独觉其妙。独
觉其圆。未能回心向大。故未解脱。牛头融禅师幽
栖石室。有百鸟衔华之异。四祖遥观气象。知彼有
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出曰家儿。
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
云。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
掌。莫是道人么。祖遂入山。见融端坐自若。祖问曰。
在此作甚么。融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
决所止。或东或西。融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
以问他。融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贫道
卷六 第 850b 页 X16-0850.png
是也。融曰。因何降此。祖曰。将来相访。莫更有宴息
之处否。融指后面。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
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融曰。犹有这
个在。祖曰。这个是甚么。融无语。少选。祖却于融宴
坐石上书一佛字。融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
融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以顿教法门授之。语
具诸菩萨万行中。又西域崛多三藏。于六祖言下
契悟。后游五台。见一僧结庵静坐。藏问曰。孤坐奚
为。曰观静。藏曰。观者何人。静者何物。其僧作礼问
曰。此理如何。藏曰。汝何不自观自静。彼僧茫然。藏
曰。汝出谁门耶。曰秀禅师。藏曰。我西域异道最下
种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于道何益。其僧却问藏
所师者何人。藏曰我师六祖。汝何不速往曹溪。决
其真要。僧即往参六祖。祖垂诲与藏符合。僧即悟
入。向使融与此僧不遇四祖六祖。證独觉缘觉巳
尔。安望有解脱之期乎。】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脩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
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通曰。四谛法者。知苦断集。證灭脩道。乃至入灭尽
定。耽寂灭乐无意度生。则谓之声闻。谓依声教而
脩道者也。沩山坐次。仰山入来。沩山曰。寂子速道。
莫入阴界。仰曰。慧寂信亦不立。沩曰。子信了不立。
不信不立。仰曰。祗是慧寂。更信阿谁。沩曰。若恁么。
即是定性声闻。仰曰。慧寂佛亦不立。云居膺令侍
卷六 第 850c 页 X16-0850.png
者送裤与一住庵道者。道者曰。自有娘生裤。竟不
受。膺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甚么。道者无语。
后迁化。有舍利持似于膺。膺曰。直饶得八斛四斗。
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好。此道者认定个娘生裤。
真是定性声闻。仰山却能下一转语曰慧寂佛亦
不立。真见娘未生时面目。】

「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
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通曰。梵王色天主。名尸弃。此云顶髻。居初禅之顶。
独觉声闻。居四空天。其下即梵天。梵天之下即六
欲天。不犯欲尘。不但人间粗敝声色之欲。即他化
自在之乐。亦所不好。方欲进于四禅。舍念清净故。
欲得无喜无乐清净之身也。南阳忠国师问司空
山本净禅师。汝巳后见奇特言语如何。净曰。无一
念心爱。师曰。是汝屋里事。又僧问忠国师。如何是
解脱。师曰。诸法不相到。当处解脱。曰恁么即断去
也。师曰。向汝道诸法不相到。断甚么。自现佛身说
法至此。凡五解脱。皆指归向上一路。帝释而下。但
令其成就而巳。佛法世间法若见其真实。一切无
差别。】

「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帝释有多名。一曰释提桓因。一曰憍尸迦。居
须弥山顶。四面各八天。合之三十二天。皆为统领。
卷六 第 851a 页 X16-0851.png
须菩提尊者一日说法次。帝释雨华。者问此华从
天得耶。从地得耶。从人得耶。释曰。弗也。者曰。从何
得耶。释乃举手。者曰如是如是。昔世尊以摩尼珠
示五方天王。各说青黄赤白。举手示之。都无所见。
世尊曰。吾以真珠示汝。便总不知。五方天王。从此
悟入。帝释今乃举手向尊者。用得亲切。帝释亦乃
会禅。】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
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自在天。即他化自在天。假他所作以成巳乐。
是欲界顶天。或曰。别有魔王居处。亦自在天摄。优
波鞠多尊者。随方行化。得度者甚众。由是魔宫震
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
昧。观其所由。波旬得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尊者
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谕波旬曰。汝与
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有华鬘以相酬奉。波旬大喜。
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波旬厌恶。
尽巳神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及请
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
辈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则奈何。梵王曰。汝可
归心尊者。即能除断。乃为说偈。令其回向。曰若因
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波旬受教巳。
即下天宫。礼尊者足。哀露忏悔。尊者告曰。汝自今
去。于如来法。更不作娆害否。波旬曰。我誓回向佛
卷六 第 851b 页 X16-0851.png
道。永断不善。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
三宝。魔王合掌三倡。华鬘悉除。乃欢喜踊跃。作礼
尊者。而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圣弟子。我今愿
回向。勿令有劣弱。观梵王所说偈。大是回向妙理。
不谓之菩萨化身可乎。】

「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在
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大自在天。即摩醯首罗天。三目八臂。骑白牛。
执白拂。居色顶。故飞行虚空。涅槃经曰。何等名为
秘密之藏。犹如∴字三点。若并则不成伊。从亦不
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
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
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
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
伊字。岩头上堂云。吾尝究涅槃经七八年。睹三两
段义。似衲僧说话。又曰休休。时有一僧出礼拜。请
师举。头曰。吾教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
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
命脉。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
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醯首罗劈开面门。竖亚一
只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涂毒鼓。击一
声。远近闻者皆丧。此是第三段义。时小严上座。问
如何是涂毒鼓。头以两手按膝。亚身曰。韩信临朝
底。严无语。浮山远上堂。诸佛出世建立化门。不离
卷六 第 851c 页 X16-0851.png
三身智眼。亦如摩醯首罗三目。何故。一只水泄不
通。缁素难辨。一只大地全开。十方通畅。一只高低
一顾。万类齐瞻。虽然若是。本分衲僧。陌路相逢。别
具通天正眼始得。所以道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
白牯却知有。且道狸奴白牯知有个甚么事。要会
么。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摩醯首罗
面门三目。如伊三点。宗门借为玄唱。莫道无语。其
声如雷。】

「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将
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天大将军。统领鬼神。为帝释之上将。天台智
者。初于玉泉卓锡。关大将军见梦曰。吾及子平。王
此山久矣。智者为说三皈依戒。关誓为伽蓝。至今
救护国土。灵爽最著。传山普至黄龙请益。阿难问
迦叶。世尊付金襕外示何法。迦叶呼阿难。难应诺。
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意旨如何。南公曰。上人出
蜀。曾到玉泉否。曰曾到。又问曾挂搭否。曰一夕便
发。南公曰。智者道场。关将军打供。与结缘几时何
妨。普默然。良久理前问。南公俛首。普趋出大惊曰。
西川义虎。不消此老一唾。又翠岩真上堂。先德道。
此事如爆龟文。爆即成兆。不爆成钝。爆与不爆。直
下便捏。上蓝即不然。无固无必。虚空走马。旱地行
船。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遂拈拄杖曰。拄子变作天
大将军。巡历四天下。有守节不守节。有戒行无戒
卷六 第 852a 页 X16-0852.png
行。一时奏与天帝释。乃喝曰。丈失自有冲天志。莫
向如来行处行。卓一卓。此二尊宿。皆以天大将军
而说法。即为天大将军而说法。】

「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
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四天王居须弥山半。日月绕其宫前而过。臣
于帝释。保护四天下者也。陆大夫问南泉曰。天王
居何地位。泉曰。若是天王。即非地位。陆曰。弟子闻
说天王居初地。泉曰。应以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天
王身而为说法。且道南泉说教说宗。】

「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
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准普门品。有执金刚神。无国太子。然驱使鬼
神。执金刚者。即国太子类也。那吒太子。毗沙门天
王子。每于中夜随侍宣律师。或乘其足而不令扑。
或谈五台胜槩。非二乘所知。详载律师传。僧问韶
国师。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
运大神力。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
子身。师曰。大家见上座问。僧曰。恁么则大千同一
真性也。师曰。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即此味之。太子身。菩萨身。都拣辨不出。】

「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通曰。自金轮以至粟散。皆人王也。法华但言小王
卷六 第 852b 页 X16-0852.png
盖指人中之王耳。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官吏。先
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张者。帝以
其异。即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
遂贮以金粟檀香盒。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
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惟政禅师。
深明佛法。乞诏问之。帝即诏师至。问其事。政曰。臣
闻佛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
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
巳现。且未闻说法。政曰。陛下睹此为常耶。非常耶。
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政曰。陛下巳闻说法竟。
皇情悦豫。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是
蛤蜊以不说说。政以说说。均之为化身也巳。】

「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长者具十德。谓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
耆行净礼备上叹下归。当如国家元老之类。李长
者名通玄。太原东北人。或云唐宗室也。以开元七
年。隐于方山土龛。造华严合论。凡四十轴。伏虎负
经。神龙化泉。昼则天女给侍。夜则齿光代浊。示寂
之日飞走悲鸣。白气贯天。报龄九十六。张无尽以
为文殊普贤之幻有也。安知非观音之幻有也耶。】

「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博闻强识。不求住宦。居财大富。秉志廉贞。故
卷六 第 852c 页 X16-0852.png
名居士。庞蕴字道玄。衡阳人也。少悟尘劳。志求真
谛。初谒石头。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
手掩其口。豁然有省。一日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
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
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偕。头头非取舍。处
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
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士曰。愿从
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
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乃留参承二载。有偈曰。有男
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自尔机
锋迅捷。诸方向之。东土居士。当以庞翁为最。夫妇
子女。俱登无上觉。即维摩金粟后身。广演不二法
门。亦无以远过。】

「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如来以四事接引众生。必与之同事。言易入。
机易投。而宰官者。各负才枝。各持议论。非同类莫
可与语。故世现宰官身者踵相属也。赵清献公忭。
年四十馀。摈出声色。系心宗教。会佛慧居衢之南
禅。公日亲之。慧不容措一词。后典青州。政事之馀。
多宴坐。忽大雷震惊。即契悟。作偈曰。默坐公堂虚
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
前自家底。慧闻笑曰。赵悦道撞彩耳。富郑公弼。初
卷六 第 853a 页 X16-0853.png
于宗门未有所趋。公勉之。书曰。伏惟执事富贵如
是之极。道德如是之盛。福寿康宁如是之备。退逸
閒休如是之高。其所未甚留意者如来一大事因
缘而巳。能专诚求所證悟。则他日为门下贺也。郑
公因公警励。不舍昼夜。方进此道。闻颙禅师主投
子。往质所疑。会颙升座。见其顾视如象王回旋。微
有得。因执弟子礼。命侍者请为入室。颙见即曰。相
公巳入来。当弼犹在外。公闻。汗流浃背。即大悟。寻
以偈寄圆照本曰。一见颙公悟入深。夤缘传得老
师心。东南谩说江山远。日对灵光与妙音。此以宰
官为宰官说法而得證者。足为世模楷矣。】

「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
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婆罗门。此云净行。多崇奉外道。如事水火之
类。即是数术。摄心卫生以自居者也。或曰。数术乃
和合占相。推步盈虚之术。鸠摩罗什。故婆罗门种。
推占祸福多奇中。其数术莫可枚举。侍郎李浩。幼
阅首楞严经。如游旧国。后造明果投诚入室。应庵
揕甚胸曰。侍郎死后向甚么处去。公骇然汗下。庵
喝出。公退参。不旬日。竟跻堂奥。以偈寄同参严康
朝曰。门有孙膑铺。家存甘贽妻。夜眠还早起。谁悟
复谁迷。庵见称善。有鬻胭脂者。亦久参应庵。颇自
负。公赠之偈曰。不涂红粉自风流。往往禅徒到此
休。透过古今圈樻后。却来这里吃拳头。观李公所
卷六 第 853b 页 X16-0853.png
与游。其以婆罗门得證者。固往往有之。宁独一甘
贽以净行著也。】

「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僧伽大师。西域人也。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
其床榻各三尺许。人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
形。其家倍加信重。遂舍宅而造寺焉。中宗遣使迎
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尝独处一室。而顶上有一穴。
恒以絮窒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及晓。香还
顶中。又以絮窒之。既坐化。送至临淮。起塔供养。中
宗问万回曰。僧伽大师何人耶。回曰。是观音化身
也。法华经普门品云。应以比丘比丘尼等身得度
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此即是也。初师至长安。万
回礼谒甚恭。师拍其背曰小子何故久留。可以行
矣。师化不数月。回亦卒。渐源在道吾为侍者。一日
侍吾往檀越家吊慰。源拊棺曰。生耶死耶。吾曰。生
也不道。死也不道。源曰。为甚么不道。吾曰。不道不
道。归至中路。源曰。和尚今日须与某甲道。若不道。
打和尚去也。吾曰。打即任打。道即不道。源便打。吾
归院曰。汝宜离此去。恐知事得知不便。源乃礼辞
隐于村院。经三年后。忽闻童子念观音经。至应以
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忽然大省。遂焚香遥
礼曰。信知先师遗言。终不虚发。自是我不会。却怨
先师。乃造石霜设斋忏悔。即此一比丘句。便足解
卷六 第 853c 页 X16-0853.png
脱。观音妙智力。固不可思议哉。】

「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
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比丘戒律。凡二百五十。比丘尼禁戒凡五百。
视比丘加详。女性鲜高明。故必以禁为戒也。刘铁
磨到沩山。山云。老牸牛。汝来也。磨云。来日台山大
会斋。和尚还去么。沩山故身卧。磨便出去。僧问风
穴。沩山道老牸牛汝来也。意旨如何。穴云。白云深
处金龙跃。僧云。只如刘铁磨道来日台山大会斋
和尚还去么。意旨如何。穴曰。碧波心里玉兔惊。僧
云。沩山便作卧势。意旨如何。穴曰。老倒疏慵无事
日。閒眠高卧对青山。雪窦颂云。曾骑铁马入重城。
敕下传闻六国清。犹握金鞭问归路。夜深谁共御
街行。天童颂云。百战功成老太平。优柔谁肯苦争
衡。玉鞭金马闲终日。明月清风富一生。他比丘尼
机缘语句甚夥。皆发明向上事。不能殚述。聊录此
以式。】

「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

【通曰。五戒者。即戒杀盗淫妄语饮酒也。优婆塞。此
云近事男。取其清净能事比丘也。仙州山吴十三
道人。每以巳事扣诸禅德。及开善归。乃结茅于其
左。遂往给侍。绍兴三月八日夜。适然启悟。以偈呈
善曰。元来无缝罅。触著便光辉。既是千金宝。何须
卷六 第 854a 页 X16-0854.png
弹雀儿。善答偈曰。啐地折时真庆快。死生凡圣尽
平沉。仙州山下呵呵笑。不负相期夙昔心。即此优
婆塞。亦能解脱。】

「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

【通曰。优婆夷。此云近事女。取其清净能事比丘尼
也。俞道婆。金陵人。市油餈为业。随众参问琅琊起。
起以临济无位真人语示之。一日闻丐者唱莲华
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底湖。忽大悟。
以餈盘投地。夫旁睨曰。汝颠耶。婆掌云。非汝境界。
往见起。起望之。知其造诣。问那个是无位真人。婆
曰。有一无位真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劈华山分
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由是名著。尝颂马祖不安
因缘曰。日面月面。虚空闪电。虽然坐断天下衲僧
舌头。分明祗道得一半。何意优婆夷说法乃尔。毋
乃千百亿化身耶。】

「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
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内政立身。以修家国。蘋蘩藻芷。以供祭祀。即
此莫非佛事。志公曰。京都邺都浩浩。还是菩提大
道。又曰。大道祗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
真体。不离声色言语。道之近也若是。岂以女人而
不备哉。闽帅夫人崔氏奉道。自称练师。遣使送衣
服至长庆曰。练师令就大师请回信。庆曰。传语练
卷六 第 854b 页 X16-0854.png
师领取回信。须臾。使却来师前唱喏便回。明日庆
入府。练师曰。昨日谢大师回信。庆曰。却请昨日回
信看。练师展两手。帅问庆曰练师适来呈信。还惬
大师意否。庆云。犹较些子。帅曰。未审大师意旨如
何。庆良久。帅曰。不可思议。大师佛法深远。此段公
案。大似维摩不二法门。秦国夫人计氏法真。自寡
处。屏去纷华。常蔬食。习有为法。因大慧遣谦侍者
致问其子魏公。公留谦。以祖道诱之。真一日问谦
曰。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谦曰。和尚秪教人看
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只是不得下语。不得思
量。不得向举起处会。不得向开口处承当。狗子还
有佛性也无。无。秪恁么教人看。真遂谛信。于是夜
坐。力究前话。忽尔洞然无滞。谦辞归。真亲书入道
槩略作数偈呈慧。其末曰。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
人。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他命妇大家得證者
不少。孰非大士默为之加被。令其有所成乎。】

「若有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通曰。韦陀尊者。十世童真。善财童子。自南询返。度
八九十岁。亦以童子名。以其男根未坏故也。佛日
本空。初游天台。曰如有人夺得我机者。即吾师矣。
寻谒云居。问曰。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居曰。卸却业
身来。与子相见。空曰。业身巳卸。居曰。珠在甚么处。
空无对。遂投诚入室。年始十三。后四年参夹山。才
卷六 第 854c 页 X16-0854.png
入门。见维那。那曰。此间不著后生。空曰。某甲不求
桂塔。暂来礼谒和尚。维那白夹山。山许相见。空未
升阶。山便问甚么处来。空曰。云居来。山曰。即今在
甚么处。空曰。在夹山顶𩕳上。山曰。老僧行年在坎。
五鬼临身。空碍上阶。山曰。三道宝阶。从何而上。空
曰。三道宝阶。曲为今时。向上一路。请师真指。山便
揖。空乃上阶礼拜。山问阇黎与甚么人同行。曰木
上座。山曰。何不来相看老僧。曰和尚看他有分。山
曰在甚处。曰在堂中。山便同下到堂中。空遂取拄
杖掷在山面前。山曰。莫是天台得否。曰非五岳之
所生。山曰。莫是须弥得否。曰月宫亦不逢。山曰恁
么则从人得也。空曰。自巳尚是冤家。从人得堪作
甚么。山曰冷灰里有一粒豆瀑。乃唤维那。明窗下
安排著。空曰。未审明窗还解语也无。山曰。待明窗
解语即向汝道。夹山来日上堂。问昨日新到在甚
么处。空出应诺。山曰。子未到云居以前。在甚么处。
曰天台国清。山曰。吾闻天台。有潺潺之瀑。渌渌之
波。谢子远来。此意如何。曰久居岩谷不拄松萝。山
曰。此犹是春意。秋意作么生。空良久。山曰。看君秪
是撑船汉。终归不是弄潮人。来日普请。维那令空
送茶。空曰。某甲为佛法来。不为送茶来。那曰。奉和
尚处分。空曰。和尚尊命即得。乃将茶去作务处。摇
茶瓯作声。山回顾。空曰。酽茶三五碗。意在钁头边。
山曰。瓶有倾茶势。篮中几个瓯。空曰。瓶有倾茶势。
卷六 第 855a 页 X16-0855.png
篮中无一瓯。便行茶。众皆举目。空曰。大众鹤望。请
师一言。山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
空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山曰。大众。有人也。
归去来。归去来。遂罢普请归院。众皆叹仰。夫童子
得悟者有矣。如佛日与夹山敲唱。更奇。】

「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现童女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造物之为淫禁者数矣。以从不净。不净非可
乐也。为人侵暴。侵慕非可乐也。为乐几何。而憔悴
亦复不少。矧复造生死业果。无休息时哉。庞居士
女灵照。贞节越俗。标格于人。常鬻竹漉篱以供朝
夕。士坐次。问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
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士曰。你作
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一日
士因下桥吃扑。照见。亦去爷边卧。士曰。你作甚么。
照曰。见爷倒地。某甲相扶。丹霞访居士。见照洗菜
次。霞曰。居士在否。照放下菜篮。敛手而立。霞又问
居士在否。照提篮便行。霞遂回。须臾居士归。照举
前话。士曰。丹霞在么。照曰。去也。士曰。赤土涂牛奶。
士将入灭。谓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
巳中矣。而有蚀也。士出户视之。照即登父座。合掌
坐亡。士笑曰。我女锋捷矣。士更延七日而化。世传
灵照为古佛化身。其亡也。即于某世界證如来果。
与龙女无异。是皆不可思议云。】
卷六 第 855b 页 X16-0855.png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自帝释而上诸天主。皆初地菩萨化身。所以
化导诸天者也。故不言出。诸天正乐。鲜精进心。必
生人间。空其五浊。方能證果。故乐人脩人。亦不言
出。惟天龙八部。必脱其伦。而后有所成就。若分身
应化。不在此例。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
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
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
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时天问舍利弗。何故
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
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
想尔。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
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巳断一切分
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
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巳离畏者。一切五欲
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
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巳久如。答曰。我止此室。
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
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
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
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
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有何。一切诸法。
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卷六 第 855c 页 X16-0855.png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
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
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證。辩乃如是。天曰。
我无得无證。故辩如是。所以者何。有得有證者。则
于佛法。为增上慢。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
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
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
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嗅瞻卜。不嗅馀香。
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
支佛功德香也。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巳
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巳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
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
化众生。是即观音也耶。非观音也耶。】

「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龙神物也。最知尊敬三宝。故龙宫海藏。佛法
充积。其闻法而得解脱者亦易。如法华经文殊菩
萨所化龙女。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
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
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
具脩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
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
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
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
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
卷六 第 856a 页 X16-0856.png
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
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
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
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
妙法。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
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是文殊所为说法成就者。
安知观音之所成就不尔尔耶。】

「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

【通曰。药叉此云轻捷。又云伺察。以守护天门城池
故。释清虚。诵金刚般若。三业偕齐。尝于山林持诵。
有七鹿驯扰之祥。时于少林坐夏。山顶一佛室。人
无敢到者。云鬼神宅焉。尝有律师恃其戒行。夜往
念律。见一巨人以矛刺之。狼狈下山。逡巡气绝。又
持火头金刚咒僧。时所宗重。众谓曰。君咒力无双。
能宿彼否。曰斯焉足惧。于是赍香火入坐持咒。俄
而神出。以手掔足。投之涧下。七日不语。精神昏倒。
虚闻之曰。下趣鬼物敢尔。即往彼。如常诵经。夜闻
空中似有声甚厉。即念十一面观音咒。又闻堂中
似有两牛斗。佛像皆振。咒既亡效。还持本经。一契
帖然相似。影响皆绝。自是居者无患。岂亦闻四句
偈而速得解脱耶。僧问道吾真。如何是真如体。曰
夜叉屈膝眼睛黑。问如何是真如用。曰金刚杵打
铁山摧。即所引金刚夜叉。亦足发明向上事。安往
卷六 第 856b 页 X16-0856.png
而非真如哉。】

「若乾阙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乾闼婆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

【通曰。乾闼婆。此云寻香。帝释乐神也。世尊因乾闼
婆王献乐。其时山川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作舞。
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巳尽。何更有馀习。
佛曰。实无馀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
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莫不是。佛曰。实不曾作
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
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
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古德颂曰。轻
轻拨动一条弦。声振三千与大千。赖有饮光知此
意。肯将罗袖惹春烟。玄沙问僧。乾闼婆城。汝作么
生会。曰如梦如幻。法眼别敲物示之。此二则公案
盛行。乾闼婆尚在说法。】

「若阿脩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脩罗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

【通曰。阿脩罗。此云非天。又云无酒。嗔不饮酒故。又
云无端正。以女美而男丑故。临济云。你道佛有六
通。是不可思议。一切诸天神仙阿脩罗大力鬼。亦
有神通。应是佛否。道流莫错。秪如阿脩罗与天帝
释战。战败。领八万四千眷属。入藕丝孔中藏。莫是
圣否。如山僧所举。皆是业通依通。夫如佛六通者。
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
卷六 第 856c 页 X16-0856.png
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独惑。入法界
不被法惑。所以达六种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空相。
不能系缚。此无依道人。虽是五阴漏质。便是地行
神通。使阿脩罗闻此法。将回向六通。而不自恃其
依通矣。何不可解脱之有。】

「补云。若迦楼那。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迦楼那身而
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准法华经译者。辟支佛虽含独觉缘觉二意。
其为辟支则一也。此经于独觉缘觉分为二。遂阙
迦楼那一种。于普门品不符。今僣补出。迦楼那。此
云金翅鸟。翅作金色。张之直三百三十六万里。观
海之龙命将尽者。以翅擘海。取而食之。初舍利弗
创给孤独园时。与牢度差斗胜。差现狞龙欲伤弗。
弗现妙翅鸟。攫裂食之。后僧问兴阳剖云。娑竭出
海乾坤尽。觌面相呈事若何。剖云。妙翅鸟王当宇
宙。个中谁是出头人。僧云。忽遇出头时。又作么生。
剖云。似鹘捉鸠君不觉。御楼前验始知真。僧云。恁
么则叉手当胸。退身三步。剖云。须弥座下乌龟子。
莫待重教点额痕。天童颂云。丝纶降。号令分。寰中
天子。塞外将军。不待雷惊出蛰。那知风遏行云。机
底联绵兮。自有金针玉线。印前恢廓兮。元无鸟篆
虫文。此以金翅鸟发明向上事。即无与敌者。故金
翅鸟当为说法第一。】

「若紧那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
卷六 第 857a 页 X16-0857.png
法。令其成就。」

【通曰。紧那罗。此云疑人。以其人身而角。见者疑之。
天帝法乐之神也。乾闼婆奏世间之乐。紧那罗奏
出世间之乐。倚身奏四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之
法。非俗乐可比。今少林寺伽蓝曾现神力。两足跨
太少二室山。执杖而击贼。贼惊溃。不敢入寺。寺僧
以此故。多习拳棒。每调征讨。但诵紧那罗王菩萨
名号。恃此以无恐。往往克敌。或云即观音菩萨化
身也。风穴在南院作园头。一日南院到园。问曰。南
方一棒作么生商量。穴曰。作奇特商量。良久。穴却
问和尚此间作么生商量。南院拈棒云。棒下无生
忍。临机不见师。穴于是豁然大悟。临济棒法。少有
传者。而紧那罗棒法。至今商量未巳。有以异乎。无
以异乎。】

「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呼罗伽身而
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摩呼罗伽。此云大蟒而腹行者。亦云守护伽
蓝地龙也。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山行数里。逢一
大蟒。祖直前不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皈依。蟒
听讫而去。祖至石窟。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
祖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常为比丘。多乐寂静。有
初学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
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巳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
故为谢耳。祖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此去十
卷六 第 857b 页 X16-0857.png
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
众说法。我亦听受耳。祖遂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
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
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
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曰。汝虽心语。我巳意知。但
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闻巳悔谢。祖即与度
脱。及五百龙众。俱授具戒。传法偈曰。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唯其非愚
非智。故龙蟒亦可度脱也。】

「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如前人王宰官长者居士四众等。孰非人乎。
而又有乐修人类者。盖指士农工商。无意三乘者
而言。彼其佛性具足。盖终日说法而不自知也。盘
山积禅师。因于市肆行。见一客买猪肉语屠家曰。
精底割一斤来。屠家放下刀。叉手曰。长史。那个不
是精底。师于此有省。又一日出门。见人舁丧。歌郎
振铃云。红轮决定沉西去。未委魂灵往那方。幕下
孝子哭曰哀哀。师忽身心踊跃。归举似马祖。祖印
可之。宝寿和尚。在先宝寿为供养主。寿问父母未
生前。还我本来面目来。师立至夜深。下语不契。翌
日辞去。寿曰。汝何往。师曰。昨日蒙和尚设问。某甲
不契。往南方参知识去。寿曰。南方禁夏不禁冬。我
此间禁冬不禁夏。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
阓之中。浩浩红尘。常说正法。师不敢违。一日街头
卷六 第 857c 页 X16-0857.png
见两人交争。挥一拳曰。你得恁么无面目。师当下
大悟。走见宝寿。未及出语。寿便曰。汝会也。不用说。
师便礼拜。即此二则。但现人身。即能说法。岂必大
士所现而后有所成就哉。】

「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
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通曰。天龙曰出。天能厌乐。龙能怖苦。自有出身之
路。最易度者也。乾闼婆等曰脱。业报所缚。最难解
脱。非人药叉曰度。巳沉幽苦。如没大海。必须筏度。
均名度脱。其中难易不等如此。无形有想者。神鬼
精灵是也。有形无想者。土木金石是也。瑜珈𦦨口
焦面鬼王。即观音大士所化。嵩岳破灶堕和尚。言
行叵测。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
不辍。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
灶只是泥瓦和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
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
峨冠。设拜师前。师曰。是甚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
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
中。特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彊言。神再
礼而没。少选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诲。
灶神得甚么径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
泥瓦和成。别也无道理为伊。待僧无言。师曰会么。
僧曰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等乃
礼拜。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后义丰禅师举似
卷六 第 858a 页 X16-0858.png
安国师。安叹曰。此子会尽物我一如。可谓如朗月
处空。无不见者。难伊搆语脉。丰问曰。未审甚么人
搆得他语脉。安曰。不知者。时号为破灶堕。不知何
许人。毋亦观音之所现耶。】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
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合论曰。所云无作妙力自在成就者。杂华所称普
贤对现色身。法华所称一切色身三昧也。盖其冥
熏法界。慈善根力。不动真际。应迹十方者也。以圣
行慈悲。应空机。则执持粪器。状若所畏。以天行慈
悲应中机。则如驶马见鞭影。行大直道。无所畏留。
故以梵行慈悲应假机。则踞师子床。宝几承足。商
估贾人。乃遍他国。出入息利。无所不有。是三种机。
空假中。自言令诸众生见如是事。此法华色身三
昧也。如来神用十方。随根对现。以大慈悲愿力。不
舍众生。故能一念遍周而无作者。如十一地所利
众生。等同法界。随根随时。对现色身。不为而用。不
作而应。以普光明智。不属方所。同众生心。任物现
形。无往来故。此杂华对现色身也。此随缘示现。皆
即如幻。故以如幻三昧。闻熏闻脩。自在成就。临济
云。山僧所说。只是道流现今目前孤明历历地听
法者。此人处处不滞。通彻十方三界自在。入一切
差别境。不能回换。一刹那间。透入法界。逢佛说佛。
逢祖说祖。逢罗汉说罗汉。逢饿鬼说饿鬼。向一切
卷六 第 858b 页 X16-0858.png
处游履国土。教化众生。未尝离一念。随处清净。光
透十方。万法一如。道流。大丈夫儿。今日方知本来
无事。只为你信不及。念念驰求。舍头觅头。自不能
歇。此临济说法。得观音正法眼。若信得本来无事。
则三十二应无作妙力。即得现前。】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脩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
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
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通曰。慈必言力。力足泛应。故名大慈。悲必言仰。答
其仰望。故名大悲。众生所畏。畏生死也。吾以不生
不灭无作妙力而济度之。俾登彼岸。其功德可胜
道哉。维摩经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
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
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
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住度脱
一切众生。又休舍优婆夷。自说得菩萨安隐幢。以
众生未离生死。菩萨不自取安隐故。若能入生死
教化众生。达生死及众生而能教化者。总涅槃行。
无出无没。方名离忧安隐幢。故闻熏闻脩。以此自
度。亦以此度人。更为安隐。】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
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通曰。众生悲苦迫切之心。即菩萨之心。众生称呼
名号之音。即观音之音也。若观其音。未离声尘。似
卷六 第 858c 页 X16-0858.png
有苦恼。若观观者。众苦所不到。当即解脱。此返闻
第一机也。僧问襄州历村和尚。如何是观其音声
而得解脱。村将火箸敲柴曰汝还闻么。曰闻。村曰。
谁不解脱。斯诚善说楞严微妙甚深旨趣者乎。】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通曰。知见属火。知见归湛。湛性圆满。故火不能及。
僧灵润尝与法侣登山游览。野火四合。众皆奔散。
润独安步顾陟。谓法侣曰。心外无火。火实自心。谓
火可逃。宁能免火。及火至润而潜然息灭。】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通曰。闻听属水。医家亦以耳属肾。听复则水归其
根。故水不能溺。求那跋陀罗者。此云功德贤。中天
竺人。以元禧十二年至建业。为南谯王义宣所敬。
王有逆谋。谏之至流涕。不听。梁山之败。堕江水中。
一心诵观世音菩萨。手捉竹杖。顾见童子牵其衣。
曰汝小儿乃能尔耶。及岸。欲脱衲衣赏之。而童子
忽失所在。僧问保福。如何是入火不烧。入水不溺。
福曰。若是水火。即被烧溺。此真得旋复之妙。故其
言直截如是。】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
能害。」

【通曰。魑魅魍魉。莫能逢之。自古所称鬼方盖亦夥
矣。唯海中罗刹鬼国。为害最著。航海者为黑风所
飘。至其处。即有美男女饮食相慰劳。使人乐而忘
卷六 第 859a 页 X16-0859.png
返。后船至则取前船人尽啖之。月朔望则有马王
往度彼众。附马而渡者。或头或尾。但一心不□彼
乐。即达本国。稍系念即堕海中。真西山跋妙法莲
华经曰。余少时读普门品。虽未深解其意。然以意
测之曰。此佛氏之寓言也。昔唐李文公问药山禅
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落鬼国。师曰李翱小子。
问此何为。文公勃然怒形于色。师笑曰。发此嗔怒
心。便是黑风吹船飘入鬼国也。吁。药山可谓善启
发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
沉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
到彼岸。灾患缠缚。随寓而安。我无畏怖。如械自脱。
恶人侵凌。待以横逆。我无忿嫉。如兽自奔。读是经
者。作如是观。则知普陀大士真实为人。非浪语者。
按传灯录作于頔客作汉问此何为。属紫玉禅师
语。传者不尽同。要在会其意耳。】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
彼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
摇动。」

【通曰。闻性圆通。非有形状。熏脩于闻。成圆于闻。则
六根销复。化而为闻。外物所触。同于声听。纵有兵
戈。亦如割水吹光尔。闻性不动。即无恐怖。既无恐
怖。则不坏者在我。而刀段段坏矣。罽宾国王。秉剑
至师子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祖曰。巳得蕴空。
王曰。离生死否。祖曰。巳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
卷六 第 859b 页 X16-0859.png
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剑断尊
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即堕地。七日而
终。肇法师临刑偈曰。四大原非有。五蕴悉皆空。将
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斯可谓纯觉遗身性无摇
动者。(按十六国春秋肇师以晋义熙十年卒于长安吉祥灭度无临刑事)世传高王
观音经。诵者枷杻尽脱。大有灵感。或以为伪经云。】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
众生药叉(伺察)罗刹(𣊟人鬼)鸠槃茶鬼(厌魅)及毗舍遮(啖精气鬼)
富单那等。(热病鬼)虽近其旁。目不能视。」

【通曰。鬼神以幽暗成性。第于幽暗得其便。而不能
于光明。显其迹也。故曰不能全。况彼幽暗有限。而
我光明无边。精光闪烁。烁彼幽暗。能夺其目。故不
能视。悟本住洞山二十年。土地神不识。神白主事。
如何得识和尚一面。主事云。和尚斋堂上食次。汝
与覆却饭槛。和尚失声。忽能见之。次日神覆饭槛。
师失声曰。可惜常住物。神方识师一面。又盐官会
下有主事僧。忽见一鬼使来追。僧曰。某甲身充主
事。未暇脩行。乞容七日。得否。使曰。待为白王。若许。
七日后来。不然。须臾便至。言讫不见。至七日后复
来。竟觅其僧不得。后有举问一僧。若被觅著时。如
何抵拟他去。洞山代云。被他觅得也。此与南泉至
庄。土地神预报知庄主。供设甚备。侍者问。既是大
善知识。为甚却被鬼神觑见。泉云。土地前更添一
分供养著可与同参。】
卷六 第 859c 页 X16-0859.png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
枷锁。所不能著。」

【通曰。有音有尘。未入闻性。即为尘缚。今音性圆销。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观听返入。至不生灭。则离诸
尘妄。即名真解脱也。若荷担大法。须另具一只眼。
云门到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
僧曰是。门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祗是不得
道是别人语。僧曰得。门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
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这老汉。项上铁枷。何
不脱却。其僧一依门语。雪峰见这僧与么道。便下
座栏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
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
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大
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又云门到鹅湖。
闻上堂曰莫道未了底人长时浮逼逼地。设使了
得底。明明知有去处。尚乃浮逼逼地。门乃下问首
座。适来和尚意作么生。座曰。浮逼逼地。门曰。首座
久在此住。头白齿黄。作这个语话。曰上座又作么
生。门曰。要道即得。见即便见。若不见。莫乱道。曰秪
如浮逼逼地又作么生。门曰。头上著枷。脚下著杻。
曰与么。则无佛法也。门曰。此是文殊普贤大人境
界。二则可以互观。】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
能劫。」
卷六 第 860a 页 X16-0860.png

【通曰。感应一机也。彼此一心也。内无应者。外不能
为。故心无杀害。则鬼不能侵。遍生慈力。则贼不能
劫。良由灭音则无对待。圆闻则同一体。故不成敌
而被劫也。投子山大同禅师。遭巢寇暴乱。有狂徒
持刃向师曰。住此何为。师乃随宜说法。渠魁闻而
拜伏。脱衣服施之而去。三角山法遇庵主。因荒乱。
魁帅入山。问和尚有甚财宝。遇曰。僧家之宝。非君
所宜。魁曰。是何宝。遇振声一喝。魁不悟。以刃加之。
一领一不领。岂非定业耶。岩头尝谓众曰。老汉去
时。大吼一声了去。中原盗起。众皆避地。头端居晏
如也。一日贼大至。责以无供馈。遂剚刃焉。头神色
自若。大叫一声而终。声闻数十里。此定业故不可
逃。然三角与岩头之宝。又岂贼之所能劫乎。】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
贪欲。」

【通曰。熏脩于闻。则欲爱乾枯。良由水归于根。火不
能炎故也。音尘既销。馀尘俱脱。根境不相到。故色
不能惑。古德云久种善根深。居尘尘不侵。非干尘
不侵。自是我无心。鸠摩罗什。忽闻肩上二小儿啼。
什曰。此欲障也。言于秦王。赐宫女四人。一交而产
二子。欲障遂息。其徒因是不守戒律。什乃撮针而
吞之曰。能如我吞针者。乃可行欲。于是一众悚然
奉教。】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
卷六 第 860b 页 X16-0860.png
众生。离诸瞋恚。」

【通曰。瞋视贪更密。尤为难拔。故离尘即可断贪。瞋
必无尘而后可断也。外无所对易。内无能对难。非
根境圆融。纯乎其纯。难以语此。虽然。亦有以瞋恚
作佛事者。如慈明在汾阳二载。未许入室。每见必
诟骂。或毁诋诸方。及有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
曰。自至法席。巳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巳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语未卒。阳熟视
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举杖逐之。明拟伸救。阳
掩明口。乃大悟曰。是知临济道出常情。服役七载。
辞去。后住慈明。黄龙南哀恳开示。明曰。公学云门
禅。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无
吃棒分。南曰有吃棒分。明色庄曰。从朝至暮。鹊噪
鸦鸣。皆应吃棒。明复问赵州道台山婆子我为汝
勘破了也。且那里是他勘破婆子处。南汗下不能
答。次曰。又诣明。诟骂不巳。南曰。骂岂慈悲法施耶。
明曰。你作骂会那。南于言下大悟。因呈颂曰。杰出
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
行人莫与路为仇。明颔之。若此等嗔恚。虽不离可
也。】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
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此云无善心)永离痴暗。」

【通曰。闻性非见性也。何以言明。明即觉也。觉所觉
空。故明遍法界。空觉极圆。故法界身心。犹如琉璃。
卷六 第 860c 页 X16-0860.png
朗彻无碍。且六根互用。观即是闻。故曰销尘旋明
也。内业有十。而坏灭法身。唯淫怒痴为甚。天台释
三毒。通界内外。界内谓思惑。界外谓无明。二乘以
忻涅槃为贪。厌生死为嗔。迷中道为痴。菩萨以广
求佛法为贪。呵斥二乘为瞋。未了佛性为痴。皆是
三毒。而痴为根本。甚矣痴业之难除也。百丈云。浊
法者。贪嗔爱取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槃解脱
等多名也。只如今鉴觉。但于清浊两流。凡圣等法。
都不得有纤毫爱取。既不爱取。依住不爱取将为
是。是初善。是住调伏心。是声闻人。是恋筏不舍人。
是二乘道。是禅那果。既不爱取。亦不依住不爱取。
是中善。是半字教。犹是无色界。免堕二乘道。免堕
魔民道。犹是禅那病。是菩萨缚。既不依住不爱取。
亦不作不依住知解。是后善。是满字教。免堕无色
界。免堕禅那病。免堕菩萨乘。免堕魔王位。为智障
地障行障。故见自巳佛性如夜见色。如云佛地断
二愚一微细所知愚。二极微细所知愚。故云有大
智人。破尘出经卷。若透得三句过。不被三段管。教
家举喻。如鹿三跳出纲。唤作缠外人。无物拘系得
渠。是属然灯后佛。是最上乘。是上上智。是佛道上
立。此人是佛。有佛性。是导师。是使得无所碍风。是
无碍慧。于后能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作车运载
因果。处于生。不被生之所留。处于死。不被死之所
碍。处于五阴。如门开相似。去住自由。若能与么。不
卷六 第 861a 页 X16-0861.png
论阶梯胜劣。乃至蚁子之身。但能与么。尽是妙净
国土。不可思议。此犹是解缚语。彼自无疮。勿伤之
也。佛疮菩萨等疮。但说有无等法。尽是伤也。噫百
丈慈悲。极力发明微细性障。须一一透过。方名永
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人世间。不坏世界。能
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
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通曰。此真如性。涉入世间。随为色空。遍十方界。乃
不空如来藏也。大士本弥陀法王子。而各各佛边
承事不倦。是真能子者。故求男者辄应之。二十三
祖鹤勒尊者。月氏国人也。父曰千胜。母曰金光。以
无子故。祷于七佛金幢。即梦须弥山顶一神童持
金环云。我来也。觉而有孕。年七岁。游行聚落。睹民
间淫祀。乃入庙叱之曰。汝妄兴祸福。幻惑于人。岁
费牲牢。伤害斯甚。言讫。庙貌忽然而坏。由是乡党
谓之圣子。年二十二出家。三十遇摩拿罗尊者。付
法绍祖位。】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
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
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
人爱敬有相之女。」

【通曰。一根返元。六根互用。是谓圆通。唯圆而明照
无二。故立大圆镜智。唯通而含十方界。故立空如
卷六 第 861b 页 X16-0861.png
来藏。承顺如来。受领无失。皆有女之道。故求女得
女。月上女相好端严。众人爱敬。求配者踵至。女现
神异。志求出家。舍利弗因入城。见女出城。心口思
惟。此姊见佛。不知得忍不得忍否。我当问之。才近。
便问大姊往甚么处去。女曰。如舍利弗与么去。弗
曰。我方入城。汝方出城。何言如我恁么去。女曰。诸
佛弟子。当依何住。曰弗。诸佛弟子。依大涅槃而住。
女曰。诸佛弟子。既依大涅槃而住。而我亦如舍利
弗与么去。又文殊问庵提遮女曰。生以何为义。女
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
为生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
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殊曰。死以何
为义。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殊曰。如何是死以
不死死为死义。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
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庵提
遮女问文殊曰。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么却被
生死之所流转。殊曰。其力未充。此二女者。出有佛
世。不但福德柔顺。且能发明向上事。岂亦夙生受
领秘密法门而示现者耶。】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
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脩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
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
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
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
卷六 第 861c 页 X16-0861.png
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
脩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通曰。最初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接上上根。但照见
五蕴皆空。即度一切苦厄。以观观者。非微妙观行
不能也。末示但持名号。福备众生。接中下根。福备
云者。指免水火以至得男女。无求不遂。故三十二
应言解脱者。即證悟。馀成就。但备其福而巳。此方
众生。耳根利故。受道者多。所以观音化胜。馀根钝。
故受道者少。所以诸圣化劣。圆与不圆。日劫相倍。
巳自密简耳根为此方教体矣。华林善觉禅师。常
持锡杖夜出林麓间。七步一振锡。一称观音名号。
夹山问远闻和尚念观音。是否。师曰然。山曰。骑却
头时如何。师曰。出头即从汝骑。不出头骑甚么。山
无对。观察使裴休访之。问曰。还有侍者否。师曰。有
一两个。秪是不可见客。裴曰。在甚么处。师乃唤大
空小空。时二虎自庵从而出。裴睹之惊悸。师语二
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裴问曰。师作何行
业感得如斯。师乃良久曰。会么。裴曰不会。师曰。山
僧常念观音。故能知。华林良久。及不出头处。即善
观观者。不然。且念观音。】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脩證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
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
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
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
卷六 第 862a 页 X16-0862.png
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
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金刚坚固)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
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
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各有妙印)二目
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
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
自在。」

【通曰。同佛慈力。故有三十二应。同众生悲仰。故施
十四无畏。巳是无作妙力。不可思议。而又有四不
思议无作妙德者。由脩證无上道故。其道无上。其
神妙愈不可测。前说法及称名号。犹可窥测。至此
其形其咒。能令众生得大自在。真大不思议境界
也。总自妙妙闻心流出。初亡根尘。心固妙矣。此对
粗之妙。非绝待之妙。继而智境双亡。能所俱寂。故
曰妙妙。始而返闻遗境。至此心精遗闻。闻且遗之。
六根俱化。是以见闻觉知。不能分隔。而成一圆融
清净宝觉。即所谓寂灭现前也。唯圆融清净。故应
化无方。首为六用之总。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
之智。首臂目俱言八万四千者。对八万四千尘劳。
而显对治法门也。六祖云。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
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陆亘大夫问南泉。
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么。泉曰。秪如国家。又
用大夫作甚么。麻谷问临济。大悲千手眼。那个是
卷六 第 862b 页 X16-0862.png
正眼。济搊住曰。大悲千手眼。作么是正眼。速道速
道。谷拽济下禅床。却坐。济问讯曰。不审。谷拟议。济
便喝。拽谷下禅床。却坐。谷便出去。又麻谷问十二
面观音。那个是正面。济下禅床擒住曰。十二面观
音甚处去也。速道速道。谷转身拟坐。济便打。谷接
住棒相捉归方丈。此二尊宿。各显神通。大不可思
议。若见他与夺之机。许具观音手眼。】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
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
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通曰。闻思圆通。如声度垣。以能超越六尘。不为所
碍。故能现形诵咒。显不思议之用。唯闻性不可思
议。故咒力亦不可思议。前以一圆融清净宝觉。救
护众生。得大自在。盖用全力而引之登道岸者也。
故手臂眼慈威定慧具备。令其解脱。此但现一一
形。诵一一咒。能令众生无畏。仅无畏生死苦耳。未
至大自在也。昔有人为采生者所获。用以饲鬼。锁
于庙中柱上。夜半有巨蟒至。将啖之。其人生平但
熟一大悲咒。持诵不巳。蟒不能近。若有物隔之者。
蟒竟去。天明启钥。视之无恙。众讶问其故。语以诵
大悲咒获免。由是淫祀遂废。咒力能施无畏。大都
如此。张僧繇写宝志像。才下笔。辄不自定。志遂以
指𠢐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殊丽。或慈或
威。僧繇竟不能写。僧问文殊禅师。僧繇为甚么邈
卷六 第 862c 页 X16-0862.png
志公真不得。殊云。非但僧繇。志公亦邈不得。僧云。
志公为甚么邈不得。殊云。䌽绘不将来。僧云。和尚
还邈得也无。殊云。我亦邈不得。僧云。和尚为甚么
邈不得。殊云。渠不苟我颜色。教我如何邈。丹霞颂
云。身光炽盛相巍巍。妙手如何䌽绘伊。休问僧繇
吴道子。志公他自不能知。即志公亦不能知。可想
见不思议境界矣。】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
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悯。」

【通曰。本妙圆通清净本根。即耳根也。远离尘垢。本
无烦恼。故曰清净。而世界众生。苦于烦恼。不能解
脱。故哀恳求度。菩萨所脩六度。布施为先。故教令
布施。去贪去吝。以为脩因。即此一布施。不见与者。
不见受者。及不见所施物。是名布施波罗蜜。非清
净圆通。不能臻斯妙也。故观世音菩萨所受无尽
意菩萨珍宝璎珞。还以奉佛。其始也。不肯受之。可
以观戒。奉佛无倦。可观精进。不自受用。可以观忍。
施受无情。可以观定。唯求福备众生。可观智慧。故
举一布施。而六度在其中矣。岂但以一布施教哉。
僧问百丈。如今沙门尽言我依佛教。学一经一论。
一禅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养。为消得
否。丈云。但约如今照用一声一色。一香一味。于一
切有无诸法。一一境上。都无纤尘取染。亦不依住
无取染。亦无不依住知解。这个人。日食万两黄金。
卷六 第 863a 页 X16-0863.png
亦能消得。秪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于六根门头。
刮削并当贪爱。有纤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
米。一缕线。个个披毛戴角。牵犁负重。一一须偿他
始得。为不依佛。佛是无著人。无求人。无依人。如今
波波贪觅佛。尽皆背也。信斯言也。必脩习清净本
根。乃可受人布施。】

「四者我得佛心。證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
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
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
涅槃。」

【通曰。證于究竟。其慧足也。故能与人以出世之乐。
供养如来。其福足也。故能与人以世间之福。皆从
不思议中成就。若见有求者。有得者。其所施亦隘
矣。得福不如得果。得果不如得极果。故以得大涅
槃为极。百丈云。秪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养四
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随其所欲。满八十
年巳后。作是念。然此众生皆以衰老。我当以佛法
而训导之。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如是施
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尚自无量。何况令得
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功德无量无边。犹不如
第五十人闻经随喜功德。报恩经云。摩耶夫人生
五百太子。尽得辟支佛果。而皆灭度。各各起塔供
养。一一礼拜叹言不如生于一子得无上菩提。省
我心力。秪如今于百千万众生。有一人得者。偿直
卷六 第 863b 页 X16-0863.png
三千大千世界。嗟乎观世音巳得佛心。而能令众
生皆得佛心。其悲愿真不可思议矣。】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
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
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
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通曰。书云。明四目。达四听。言以四方之耳目为耳
目也。又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言天之
视听不可见。见之于民也。观音既以十方之观听
为观听。故十方之观听即观音也。其名安得不遍
十方乎。保福问僧甚处来。曰观音。福曰。还见观音
么。曰见。福曰。左边见。右边见。曰见时不历左右。法
眼别云。如和尚见。孚上座登径山法会。一日于大
佛殿前。有僧问上座曾到五台否。曰曾到。曰还见
文殊么。曰见。曰甚么处见。曰径山佛殿前见。雪峰
闻其语而奇之。临济云。有一般学人。向五台山里
求文殊。早错了也。五台无文殊。你欲识文殊么。秪
你目前用处。始终不异。处处不疑。此个是活文殊。
你一念心无差别光。处处总是真普贤。你一念心
自然解缚。随处解脱。此是观音三昧法。互为主伴。
出则一时出。一即三。三即一。如是解得。始好看教。
噫。临济此语。说宗说教。总无差别。】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
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
卷六 第 863c 页 X16-0863.png
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
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
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
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
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通曰。诸菩萨阿罗汉所證圆通。俱巳入不思议界。
故佛从不思议中。现起瑞应宝光。依正二报。皆显
圆通。正报。五体放光。佛佛不异。显二十五圆通。头
头是道。人各具体。而佛得其全也。依报。交光相罗。
如宝丝网。乃至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显十八界七
大皆如来藏真如妙性。交涉互融。同一宝明空海
也。此娑婆界合成一界。尘消闻复之象也。林木池
沼皆演法音。纯音无尘之象也。宝觉圆明。周遍法
界。隐隐以返闻为第一机矣。洞山到沩山。问曰。顷
闻忠国师有无情说法。某甲未究其微。沩曰。我这
里亦有。只是难得其人。曰便请和尚道。沩曰。父母
所生口。终不为子说。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
沩曰。此去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
必为子之所重。既到云岩。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
闻。岩云。无情得闻。曰和尚还闻否。岩曰。我若闻。子
则不闻吾说法也。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岩竖起拂
子云。还闻么。曰不闻。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何况
无情说法。曰无情说法。该何典教。岩云。岂不见弥
卷六 第 864a 页 X16-0864.png
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无情草木。互奏
笙歌。洞山于此有省。乃述颂曰。也大奇。也大奇。无
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声方得
知。云居佑禅师上堂。一切声是佛声。击禅床曰。梵
音清远。令人乐闻。又曰。一切色是佛色。乃拈起拂
子曰。今佛放光明。照发实相义。巳到之者。顶戴奉
行。未到之者。应如是知。应如是信。击禅床下座。此
诸尊宿亲到圆通会上来。故能重重演说如是。】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
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脩
习真实圆通。彼等脩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
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
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文殊师
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
说偈对佛。」

【通曰。彼等脩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均巳悟入无
上菩提。为佛所印。黄檗云。自如来付法迦叶以来。
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印著空。即印不成文。印著物。
即印不成法。故以心印心。心心不异。能印所印。俱
难契会。故得者少。然心即无心。得即无得。夫惟无
心无得。故无前后差别。此二十五无学实无优劣。
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故也。】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通曰。觉元妙。本自妙而常明者也。以分别前境。故
卷六 第 864b 页 X16-0864.png
曰元明。巳落明了意地。则是似量。似量立。则圆明
现量没。前世尊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能生
诸缘。缘所遗者。此重颂出。普明和尚示众云。祖师
心法。洞贯十方。今古恒然。法尔如是。如是之法。不
假脩而自就。不假得而自圆。一切现成。名不动地。
用而非有。不用非无。妙体湛然。恒常不变。体合妙
用。应备无为。映现重重。无边色相。心无自性。触事
全彰。不动道场。遍十方界。如斯境界。略暂回光。背
尘合觉。不为影事。此之事意。如王大路。行之即是。
假使不行。亦在其路。如斯所论。犹是化门之说。若
以举唱宗乘。只有一时散去好。若散去。便无事庶
几觉海澄圆体段。不然。又坐在无为窟里。】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通曰。觉曰大觉。所以别于知觉之觉也。大觉如海。
莫可涯量。性本空。不可以空名。性本觉。不可以觉
名。有相当情。无相即隐。真性既隐。空觉遂分。瞥起
空见。便生相分。而三界国土。皆依空而立矣。但认
觉明。便生见分。而众生有漏。皆逐妄而出矣。相非
离见而为相。由想澄而结者也。见非离相而为见。
即流转三界而合尘者也。是相是见。生于大觉之
中。如海一沤尔。若能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则沤灭
复归于海。依然一大觉妙明。觅空尚不可得。而况
卷六 第 864c 页 X16-0864.png
空中安立有情无情诸三界微尘国土乎。僧问百
丈。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如何。丈曰。空喻于沤。
海喻于性。自巳灵觉之性。过于虚空。故云空生大
觉中。如海一沤发。木平道禅师问洛浦。一沤未发
时。如何辨其水脉。浦云。移舟谙水势。举棹别波澜。
平不契。既参蟠龙。还问前话。龙云。移舟不辨水。举
棹即迷源。乃悟入。丹霞颂云。金乌玉兔两交辉。照
破威音未兆时。若谓青霄别有路。木人依旧绉双
眉。大抵蟠龙见处。藏身处没踪迹。洛浦见处。没踪
迹处莫藏身。会得只是一路。非有异也。后僧问如
何是木平。曰不劳斤斧。僧云。为甚么不劳斤斧。曰
木平。果能照破威音未兆前一段大事。】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论。」

【通曰。前云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脩行。皆得圆
满无上菩提。即此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也。又
云。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
圆通与不圆通。日劫相倍。即此初心入三昧迟速
不同伦也。黄檗云。归元性无二者。无明实性即诸
佛性。方便有多门者。声闻人见无明生。见无明灭。
缘觉人但见无明灭。不见无明生。念念證寂灭。诸
佛见众生终日生而无生。终日灭而无灭。无生无
灭。即大乘果。所以道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枯
木成禅师上堂。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但了归
卷六 第 865a 页 X16-0865.png
元性。何愁方便门。诸人要会归元性么。露柱将来
作木杓。旁人不肯任从伊。要会方便门么。木杓将
来作露柱。撑天拄地也相宜。且道不落方便门一
句。作么生道。三十年后莫教错举。此二尊宿。各随
见地发挥。要于归元之旨无二。】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通曰。从十想观入者。结成内尘。故真精明了。不得
透彻。为法缚故。石头问新到。从甚处来。曰江西。头
曰。见马大师否。曰见。头乃指一橛柴曰。马师何似
这个。僧无对。却回举似马祖。祖曰。汝见橛柴大小。
曰没量大。祖曰。汝甚有力。僧曰何也。祖曰。汝从南
岳负一橛柴来。岂不是有力。若此僧是个汉。放下
便是。】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通曰。悟声尘与耳根入者不同。声是佛语。根乃自
心。认尘则著他名句。返闻则了巳性源。名句滞于
一端。性源无不该遍。故闻声悟道。亦在所简。云居
膺上堂。汝等诸人。直饶学得佛边事。早是错用心。
不见古人讲得天华落。石点头。亦不于自巳事。自
馀是甚么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如将方
木逗圆孔。多少誵讹。若无恁么事。饶你攒华簇锦。
亦无用处。未离情识在。一切事须向这里及尽。若
有一毫去不尽。即破尘累。岂况更多。差之毫釐。过
犯山岳。不见古人道。学处不玄。尽是流俗。闺閤中
卷六 第 865b 页 X16-0865.png
物。舍不得。俱为渗漏。直须向这里及取及去及来
并尽一切事。始得无过。如人头头上明。物物上通。
秪唤作了事人。终不唤作尊贵。将知尊贵一路自
别。不见道从门入者非宝。棒上不成龙知么。此可
为有味乎名句者炯戒。】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通曰。香味离合靡常。体非周遍。执著香味为入门
者。终与圆体不似。故俱在所简。僧问云居膺。香积
饭甚么人得吃。膺曰。须知得吃底人。入口也须抉
出。又僧问首山念。如何是正脩行路。山曰。贫儿不
杂食。僧曰。撒手归家去也。山曰香臭。不曾闻。佛印
上堂。我有这一著。人人口里嚼。嚼得破者。速须吐
却。嚼不破者。翻成毒药。乃召诸禅德。作甚么滋味
请道看。良久。曰医王不是无方义。千里苏香象不
回。佛印却与二尊宿重下注脚。若闻此香。若知此
味。即恒其所觉矣。】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通曰。触必有所。巳非圆义。况合则有触。离则非触。
而触以离知。其性非定。自性靡定。其何能通。水潦
和尚初参马祖。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祖曰。礼拜
著。潦才礼拜。祖便与一踏。潦大悟。起来抚掌呵呵
大笑云。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
一毛头上。便识得根源去。后告众曰。自从一吃马
卷六 第 865c 页 X16-0865.png
师踏。直至如今笑不休。虽然。昔日所触犹在。何似
临济摆脱。临济云。我二十年在黄檗先师处。三度
问佛法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篙枝拂著相似。如
今更思得一顿。谁人为我行得。时有僧出众云。某
甲行得。济拈棒与之僧拟接。济便打。剑去远矣。尔
乃刻舟。】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通曰。法尘非相。潜意根故。既落能所。便有定方。故
不能遍涉。虽是空法能遍十方。而不能遍非空者。
故不能圆通。非谓能不涉所所不涉能而两立也。
临济云。世出世诸法。皆无自性。亦无生性。但有空
名。名字亦空。你秪么认他闲名为实。大错了也。设
有。皆是依变之境。有个菩提依。涅槃依。解脱依。三
身依。境智依。菩萨依。佛依。你向依变国土中觅甚
么物。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佛是
幻化身。祖是老比丘。你还是娘生巳否。你若求佛。
即被佛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缚。你若有求皆苦。
不如无事。信乎凭尘必有所。不能获圆通也。以上
拣六尘入者非初心所宜。】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通曰。眼见明前不明后。固矣。心见非眼。谓之见性。
何以亦亏一半。但落见分。便失圆常。故眼根在所
简也。南泉参忠国师。师问甚么处来。曰江西来。曰
还将得马师真来否。曰只这是。师曰。背后底聻。泉
卷六 第 866a 页 X16-0866.png
便休去。长庆棱曰。大似不知。保福展云。几不到和
尚此间。云居锡云。此二尊宿。尽扶背后。只如南泉
休去。为扶面前扶背后。玄沙尝指亡僧面前触目
菩提。万里神光顶后相。因有偈曰。万里神光顶后
相。没顶之时何处望。事巳成。意巳休。此个来踪触
处周。智者撩著便提取。莫待须臾失却头。此二则
互相发。均之不贵乎见。】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通曰。宇宙间一大呼吸也。春夏呼。秋冬吸。白月呼。
黑月吸。子前呼。午后吸。人以呼吸。通乎天地。犹鱼
之在水也。调出入息。至于现前无交气。养生家以
为合乎自然。不知杳冥恍惚。特气机耳。其精其物。
特识神耳。支离漫患。于自性有何交涉。有道流问
大珠曰。世间还有法过于自然否。珠曰有。曰何法
过得。珠曰。能知自然者。曰元气是道否。珠曰。元气
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应有二也。珠曰。知
无两人。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珠曰。心逐物为
邪。物从心为正。由此观之。调息之说。为心逐物。支
离甚矣。况得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通曰。舌非根安能知味。非根而知味者。是谓无端。
非语倒也。既有此根。所以味入之而生觉了。味亡
则觉亡矣。是根以其味为有无。安得为圆。夹山在
沩山作典座。沩问曰。今日吃甚么菜。夹云。二年同
卷六 第 866b 页 X16-0866.png
一春。沩云。好好脩事者。夹云。龙宿凤巢。投子颂云。
相逢借问众生糜。莫比庵园香饭施。紫气夜随丹
凤转。金龙晓缠月中技。又栖贤湜上堂。良久曰。幸
好一盘饭。不可糁椒姜。虽然如此。试唼啖看。便下
座。此二则。亦同一春。唼啖得著。许异舌知味。】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通曰。妙触宣明。但身显知。纯觉遗身。亦非圆觉。必
如圆觉观。身心超越。不可涯量。方能冥会万法。不
籍身知。今有身有触。则知有涯量。非圆通也。黄山
谷太史谒死心新禅师。随众入室。新张目问曰。新
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向甚么处相见。谷无
语。新约出。曰晦堂处参得底。使未著在。后左官黔
南。道力愈胜。于无思念中。顿明死心所问。报以书
曰。往年蒙苦苦提撕。长如醉梦。依稀在光影中。盖
疑情不尽。命根不断。故望崖而退耳。迩谪官在黔
南道中。昼卧觉来。忽尔寻思。被天下老和尚谩了
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不胜
万幸。故冥会若山谷。自巳尚不可得。更说甚么相
见。非断命根者不足语此。】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想念不可脱。云何获圆通。」

【通曰。意知根既属知矣。知则乱思杂起。如海起波
浪。于湛了性终无所见。即使知归无知思归无思。
亦属想念。未易解脱。故不可获圆通。僧问韶国师。
如何是不證一法。师曰。待言语在。曰如何是證诸
卷六 第 866c 页 X16-0866.png
法。曰醉作么。乃曰秪如山僧恁么对他。诸上座作
么生体会。莫是真实相为么。莫是正恁么时。无一
法可證么。莫是识伊来处么。莫是全体显露么。莫
错会好。如此见解。唤作依草附木。与佛法天地悬
隔。假饶答话拣辨如悬河。秪成得个颠倒知见。若
秪贵答话拣辨。有甚么难。但恐无益于人。翻成赚
误。如上座从前所学拣辨问答。持说道理极多。为
甚么疑心不息。闻古圣方便。特地不会。秪为多虚
少实。上座。不如从脚跟下一时觑破。看是甚么道
理。有多少法门。与上座作疑求解。始知从前所学
底事。秪是生死根源。阴界里活计。所以古人道。见
闻不脱。如水里月。无事珍重。见闻尚不可脱。况想
念乎。巳上五根人者。非初心所宜。】

「识见杂三和。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通曰。境属相分。识属见分。今识见之见。根与境合。
识生其中。三者和合而成。诘其根本。此见原无自
体。无相可得。和合则有。不和合则无。故曰非定。安
有自无定体而可證圆通者乎。神会年十三。自玉
泉来参六祖。祖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
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
是主。祖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
禅。还见不见。祖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
痛。对曰。亦痛亦不痛。祖曰。吾亦见亦不见。会问如
何是亦见亦不见。祖曰。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𠍴。
卷六 第 867a 页 X16-0867.png
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
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于木石。若痛。则同凡夫。
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
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祖曰。汝
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
依法脩行。汝自迷不见。却来问吾见不见。吾见自
知。岂待汝迷。汝若自见。亦不待吾迷。何不自知自
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馀拜。求谢过𠍴。
给侍左右。一日祖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
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
之本源。神会之佛性。祖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
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也只成个知
解宗徒。若当时如二祖拜了依位而立。更有何过。】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通曰。不用耳闻。不用识闻。故曰心闻。是巳證果位。
与观世音观听十方圆明无异。此亦当曰我亦从
中證。非唯一普贤。心闻洞彻。十方沙界外事。无所
不知。由于因地发心。行愿极大。遍虚空界。靡不周
到。有此大因。故證此大果。此非大根大器不能承
当。不如返闻闻熏闻脩。渐次可入。此谓初心未易
凑泊。难获圆通。与诸说稍别。洞山禀禅师。日唯宴
坐。一日呼侍者。下至法堂谓曳木者无损阶砌。侍
者出视无有。还白寂无人迹。禀又使求之。侍者临
檐俯视。乃群蚁曳蜻蜓翼。缘阶而上。此盖静极而
卷六 第 867b 页 X16-0867.png
灵知者也。故闻蚁声若雷。况普贤心闻。尤大于此
者乎。】

「鼻想本权机。祗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通曰。甚矣心之难摄也。始而散乱。唯恐不住。既而
寂静。又成所住。住与不住。皆非无住本体。故不得
圆通。石巩一日厨中作务次。马祖见而问曰。作甚
么。巩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把
鼻拽将来。祖曰。子真牧牛。南泉垂语云。王老师牧
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去。不免官家苗稼。拟向溪
西去。不免官象苗稼。争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天童拈云。南泉牧牛。可谓奇特。直得一切处关防
不得。为甚么如此。是他随分纳些些。云门云。且道
牛内纳。牛外纳。直饶你说得纳处分明。我更问你
觅牛在。大沩诘云。云门止解索牛。不解穿他鼻孔。
拈起拄杖云。三世诸佛。天下老和尚鼻孔。被山僧
拄杖一时穿却。且道山僧鼻孔在甚么处。良久云。
诬人之罪。以全罪科之。若于此等权机穿透。定然
索著鼻孔。定获无上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通曰。舌根但能辨味。舌识方能弄音。说世出世间
之法。以开悟人。然开悟但施于先成者。有如时雨
之化。非言说所能与也。良以名身句身。不离文字。
非是无漏之法。如手指月。指非是月。其可得圆通
乎。先德云。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后承当。沉埋佛
卷六 第 867c 页 X16-0867.png
祖。故开悟在先。而以言證成则可。若待言而悟。去
之远矣。法眼上堂。大众久立。乃谓之曰。秪恁么便
散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这里
作么。若有。大市里人丛处亦有。何须到这里。诸人
各曾看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
子。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若是恁
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甚么交涉。所以
道微言滞于心首。常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
翻成名相之境。又作么生得翻去。若也翻去。又作
么生得正去。还会么。秪恁么念策子。有甚么用处。
信哉名句非无漏。不可得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通曰。法身无量。不假修为。应身有涯。容易造业。必
假戒律以约束之。是约束但施于应身。然不能通
于法身之理。故非遍一切。不遍即不可获圆通。黄
檗慧禅师。少出家。业经论。因增授菩萨戒而叹曰。
大土摄律仪。与吾本授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
于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俱微细难防。复
于摄善中未尝行于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
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由是置讲课。欲以身捐于
水中。饲鳞甲之类。念巳将行。偶二禅者接之款论。
谓南方颇多知识。何滞于一隅。从此回志。乃造疏
山。问曰。刹那便去时如何。山曰。畐塞虚空。汝作么
生去。对曰。畐塞虚空。不如不去。山便休。下堂。参第
卷六 第 868a 页 X16-0868.png
一座。座曰。适来祗对甚奇特。曰此乃率尔。敢望慈
悲。开示愚昧。座曰。一刹那间。还有拟议否。乃于言
下顿悟。又元庵慈禅师。幼依成都正法出家。具戒
后。游讲肆。听讲圆觉经。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
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因而有省。作颂曰。一
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此二尊宿。
不离幻身而證法身。何不遍之有。】

「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通曰。小乘神通。皆是作意。缘物则有。离物则无。非
能离物而显。有念缘故。此系宿因神力成就。非关
妙法分别而得显现。既巳著于神通。即不可以语
于圆通矣。黄檗初游天台。逢一僧如旧识。乃同行。
属涧水暴涨。檗倚杖而止。其僧率檗同过。檗云。请
兄先过。僧即浮笠于水上便过。檗云。我却共个
稍子作队。悔不一棒打杀。其僧乃于水中遥礼赞
叹曰。真大乘法器。吾所不及。此小乘神通也。故为
檗所斥。麻谷南泉二三人往谒径山。路逢一婆。乃
问路向甚处去。曰蓦直去。谷曰。前头水深过得否。
曰不湿脚。谷又问上岸稻得与么好。下岸稻得与
么怯。曰总被螃蟹吃却也。谷曰。禾好香。曰没气息。
谷又问婆住甚处。曰祗在这里。三人至店。婆煎茶
一瓶。𢹂盏三只至。谓曰。和尚有神通者即吃茶。三
人相顾间。婆曰。看老朽自逞神通去也。于是拈盏
倾茶便行。此等神通。非同小可。故麻谷南泉不能
卷六 第 868b 页 X16-0868.png
测其涯量。以上从六识入者。非初心所宜。】

「若以地性观。坚凝非通达。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通曰。地既坚凝。原非通达性。而持地乃有为法。又
非无为果。故于圆通非宜。先德云。若人识得心。大
地无寸土。恁么见得。更有何碍。保福因僧侍立次。
福曰。汝得恁么粗心。僧曰。甚么处是某甲粗心处。
福拈一块土度与僧曰。抛向门外著。僧抛了却来
曰。甚么处是某甲粗心处。福曰。我见筑著磕著。所
以道汝粗心。若此僧翻然省悟。即得通达圣性。即
获圆通矣。】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通曰。水观亦十想法尔。想念所成。岂同真实。盖真
实之理。如如不动。非假造作。故非觉观所及。僧问
雪峰。古涧寒泉时如何。峰曰。瞪目不见底。曰饮者
如何。峰曰。不从口入。僧举似赵州。州曰。不可从鼻
孔里入。僧却问古涧寒泉时如何。州曰苦。曰饮者
如何。州曰死。峰闻得。乃曰赵州古佛。遥望作礼。自
此不答话。天童拈云。扶树宗乘。须还大匠。雪峰办
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身心。赵州用一百二十岁老
作家手段。不妨奇怪。如今众中。随言定旨。乱作贬
剥。深屈古人。然则相席打令。似有知音。镂骨铭心。
罕逢明鉴。这僧见处。滞在湛不摇处。赵州钳锤。即
是雪峰针线。何谓不同哉。】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卷六 第 868c 页 X16-0868.png

【通曰。火头闻说欲火而生厌离。是厌有也。既有忻
厌。非真解脱。且初心入道。制欲不若穷理。理日明
则欲日消。如欲穷理。试观火是何物。赵州因僧侍
次。遂指火问曰。这个是火。你不得唤作火。老僧道
了也。僧无对。州复筴起火曰。会么。曰不会。州曰。此
去舒州有投子和尚。汝往礼拜问之。必为汝说。因
缘相契。不用更来。不相契却来。其僧到投子。子问
近离甚处。曰赵州。子曰。赵州有何言句。僧举前话。
子曰汝会么。曰不会。乞师指示。子乃下禅床。行三
步。却坐。问曰会么。曰不会。子曰。你归举似赵州。其
僧却回举似赵州。州曰。还会么。曰不会。州曰。投子
与么不较多也。夫二老宿所为。方便若此。尚且不
悟。况其馀乎。】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通曰。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原无所对。观
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即无上觉。何至有动寂二
相。祗为初机。于其动中。识不动性。分动不动。二相
宛然。即是对待。既属对待。即生灭法。去无上菩提
远矣。十七祖僧迦难提。度持鉴童子。更名伽耶舍
多。一日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耶。风鸣耶。舍
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舍多曰。
俱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后
六祖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
不巳。祖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舍
卷六 第 869a 页 X16-0869.png
多语如出一口。雪峰举六祖道不是风动。不是幡
动。仁者心动。乃曰。大小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
棒。时大原孚上座侍立。不觉咬齿。峰曰。我适来恁
么道。也好吃二十拄杖。韶国师上堂。古圣方便。犹
如河沙。祖师道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斯乃无上心
印法门。我辈是祖师门下客。合作么生会祖师意。
莫道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莫道不拨风幡。就风幡
通取。莫道风幡动处是甚么。有云附物明心。不须
认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风幡动。应须妙会。如
是解会。与祖师意旨。有何交涉。即不许如是会。诸
上座便合知悉。若于这里彻底悟去。何法门而不
明。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更有甚么疑情。所以
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上座。岂是今日会得
一则。明日又不会也。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难会。有
一分下劣凡夫不会。如此见解。设经尘劫。秪自劳
神乏思。无有是处。韶国师与么道。较雪峰多少。也
好吃二十棒。】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通曰。偏空则昏钝非觉。真空则即觉即空。初机拟
空。容易错路。故须审辨。玄沙上堂。今时人不悟个
中道理。妄自涉事涉尘。处处染著。头头系绊。纵悟
则尘境纷纭。名相不实。便拟凝心敛念。摄事归空。
闭目藏精。才有念起。旋旋破除。细想才生。即便遏
捺。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
卷六 第 869b 页 X16-0869.png
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这里分
明则不然也。不是偎门傍户。句句现前。不得商量。
不涉文墨。本绝尘境。本无位次。权名个出家儿。毕
竟无踪迹。真如凡圣。地狱人天。秪是疗狂子之方。
虚空尚无改变。大道岂有升沉。悟则纵横不离本
际。若到这里。凡圣也无立处。若向句中作意。则没
溺杀人。若向外驰求。又落魔界。如如向上。没可安
排。恰似焰炉不藏蚊蚋。此理本来平坦。何用刬除。
动静扬眉。是真解脱道。不强为意度。建立乖真。若
到这里。纤毫不受。指意则差。便是千圣出头来。也
安一字不得。珍重。若明得玄沙语。即达真空之旨。
无上菩提。亦强名尔。岂不圆通现前。】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通曰。如来藏妙真如性。即第八识。本非虚妄。未见
性者不能转识。但为识转。即用观照。观亦是识。念
念生灭。故非常住。纵能存心湛然不动。由观力所
持。亦属虚妄。岂妙湛总持。本自无心。不待存而自
无不存者乎。十六祖罗睺罗多。至僧伽难提所。值
彼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曰。
汝身定耶。心定耶。提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
何有出入。提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
体常寂。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
出入。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
静。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卷六 第 869c 页 X16-0869.png
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祖
曰。此义不然。提曰彼义非著。祖曰。此义当堕。提曰。
彼义不成。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提曰。我义虽
成。法非我故。祖曰。我义巳成。我无我故。提曰。我无
我故。复成何义。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提曰。仁
者师谁。得是无我。祖曰。我师伽那提婆。證是无我。
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
故。我欲师仁者。祖以偈答曰。我巳无我故。汝须见
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难提心意豁然。即
求度脱。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付正法眼偈曰。
于法实无證。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
起。此可知转识成智。在毫釐间。不睹真实。终归虚
妄。】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通曰。据念佛法门。念即是佛。行即是佛。唯心是佛。
唯心作佛。果因一契。原非殊感。今文殊指归向上
一路。故以行属无常。念属生灭。以是求佛常住果。
必不可得。齐巳禅师。因莲社会道友请上堂云。渐
渐鸡皮鹤发。父少而子老。看看行步龙钟。疑杀木
上座。直饶金玉满堂。照顾白拈贼。岂免衰残老病。
正好著精采。任汝千般快乐。渠侬得自由。无常终
是到来。归堂吃茶去。唯有径路修行。依旧打之绕。
但念阿弥陀佛。念得不济事。复曰。恶。这条活路。巳
被善导和尚直截指出了也。是你诸人朝夕在径
卷六 第 870a 页 X16-0870.png
路中往来。因甚么当面蹉过阿弥陀佛。这里荐得。
便可除迷倒障。拔犹豫箭。截疑惑网。断痴爱河。伐
心稠林。洗心垢浊。正心谄曲。绝心生死。然后转入
那边。抬起脚。向佛祖践履不到处。进一步。开却口。
向佛祖言诠不到处。说一句。唤回善导和尚。别求
径路脩行。其或准前舍父逃去。流落他乡。撞东磕
西。苦哉阿弥陀佛。又黄龙新上堂。清珠下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
既不乱。浊水自清。浊水既清。功归何所。良久曰。几
度黑风翻大海。未曾闻道钓舟倾。夫都摄六根。脩
念佛法门。尚且以途路功勋。一概砭剥。于此见返
闻直透性源。且远诸过。真为脩證圆通最上之机
也。】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通曰。圣人设教。随方不同。或有以佛光明而作佛
事。或有以佛菩提树而作佛事。乃至或以园林台
观。或以虚空。或以寂无说示。如香积佛国。无文字
说。但以虚空。令诸天人得入律行。此方教体。唯在
音闻。不杂尘垢。最为清净。唯其清净。故于三摩提
容易契入。此娑婆界以闻为当机也。僧问玄沙。学
人乍入丛林。乞师指个入路。沙曰。还闻偃溪水声
么。曰闻。沙曰。从这里入。可谓直截指示矣。】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卷六 第 870b 页 X16-0870.png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通曰。良哉观世音。巳离苦矣。故能救世悉安宁。巳
得解脱矣。故能令人出世获常住。于恒妙劫。入微
尘国。则三十二应靡不周也。施十四无畏。得大自
在力。则四不思议。妙难测也。妙妙闻心。如声度垣。
总化为一妙音矣。妙在清净。则谓之梵音。妙在响
应。则谓之潮音。妙在寻声。则谓之观世音。非比世
间音。乃自性之妙音也。僧问归宗。如何是玄旨。宗
曰。无人能会。曰向者如何。宗曰。有向即乖。曰不向
者如何。宗曰。谁求玄旨。又曰去。无汝用心处。曰岂
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宗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
间苦。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宗敲鼎盖三下。曰子
还闻否。曰闻。宗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宗以棒趁下。
他日上堂。吾今欲说禅。诸子总近前。宗曰。汝听观
音行。善应诸方所。问如何是观音行。宗乃弹指曰。
诸人还闻否。曰闻。宗曰。一队汉。向这里觅甚么。以
棒趁出。大笑归方丈。归宗见诸人一段妙音。安然
常住。不惜重重指出。大煞慈悲。】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是则圆真实。」

【通曰。观音圆照三昧。无作无为。故如人静居。十方
击鼓。十处俱闻。非四维亏一半者比。此于境显其
圆也。黄檗惟胜禅师。偶以扇勒窗棂有声。忽忆教
卷六 第 870c 页 X16-0870.png
中道。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因大悟。后瑞州太
守。委黄龙遴选黄檗主人。龙集众垂语云。钟楼上
念赞。床脚下种菜。若人道得。乃往住持。胜出答曰。
猛虎当路坐。龙大悦。遂令往。如胜者。可谓亲證其
圆真实也。】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通曰。五根无不合尘者。然必合而后知。便自溷浊。
唯声尘隔垣可闻。不失清净之体。故非涯量不冥
会者可齐。此以根显其通也。张无垢留苏氏馆。一
夕入厕。以柏树子话究之。闻蛙鸣。释然契入。有偈
曰。春天月夜一声蛙。撞破乾坤共一家。正恁么时
谁会得。岭头脚痛有玄沙。若无垢者。可谓亲證其
通真实也。】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无闻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通曰。声有动静。故闻有闻无。闻性常住。不因声有
而生。不因声无可灭也。于何验之。即在梦想。亦能
以舂杵音作钟鼓响。在梦如觉。不假思惟。此与不
恒其所觉者异。故于识可以见其常也。他五根在
梦。亦能睹境历历。然未必皆对前境而知。别有思
惟所结。故他五根。思惟则有。不思则无。觉时对境
则有。梦时对境则无。滞在身心为根尘所缚。唯耳
卷六 第 871a 页 X16-0871.png
识性。不以觉时思惟而有。不以梦时不思而无。其
性巳超于思不思之表。故返闻觉观。非思不思。与
寻常观照用思惟者不同。既出思惟境界。于根而
离根矣。身所不及也。于识而离识矣。心所不及也。
此之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不谓之真常佛性乎。
张无垢语大慧曰。某每于梦中。必诵语孟。何如。慧
举圆觉曰。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
现。如镜中像。无垢曰。非老师莫闻此论也。无垢梦
中似习气未除。大慧指出大圆镜智。不妨习气出
没。可谓透极真常一路。】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通曰。论此方之机。心性不明。依声论而得宣明。则
因言悟道者其常也。然众生不达本源。循声流转。
即谓之迷。然逐物为邪。归根为正。若能逆流穷源。
至不生灭。即是返闻。可證真常。不随沦溺。此乃微
尘佛一路涅槃门也。闻熏闻脩金刚三昧。谓之如
幻者。无作为故。无作无为。达于本闻。诸佛皆由此
出。若有作有为。欲漏不除。虽广持秘密。翻成过误。
不但染心留情。谓之欲漏。但瞥起见佛之念。即谓
之邪。故返闻闻自性。乃对治多闻第一机也。宋孝
卷六 第 871b 页 X16-0871.png
宗问天竺僧云。既是飞来峰。何不飞去。答曰。一动
不如一静。又问观音手中数珠念甚。答曰。念观世
音菩萨。又问自念自号作甚。答曰。求人不如求巳。
僧问志超禅师。如何是佛。超曰。汝是甚么人。曰莫
便是也无。超曰。是即没交涉。此二则语。皆于自闻
闻之旨合。】

「闻非自然生。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
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通曰。此下发明自闻闻入路。先须审定此闻。从因
缘生乎。从自然生乎。闻本非生。故非因缘自然而
生。特因声显。故立闻名。若旋返闻机。至不生灭。既
无能闻。自无所闻。与声脱然不相干涉。此能脱其
声者。不可复名闻矣。将谁名哉。他能与一切安名。
一切不能与他安名。但可喻之如源而巳。故返源
归本。闻尚无名。孰为系缚。即此一根。当体解脱。而
六根一时清净矣。六根本自清净。忽起见闻而为
之能。如瞪目生幻翳耳。忽见三界而为之所。如翳
目见空华耳。幻翳空华。原自非有。逐流忘返。不觉
是妄。今闻复本闻。而翳根先除。则六尘销落。而本
觉圆净。如睛明眼。华何从生。谓之圆净者不拨万
象而根尘俱净。清净之极。洞见十方。如净琉璃。内
含宝月。其光有不通达乎。是内莹发光。寂而含照。
即所谓元明之照也。照不生所。则静含虚空。如片
卷六 第 871c 页 X16-0871.png
云之在太清。而觉海澄圆。得其元妙矣。欲大解脱
者。返闻其可巳乎。黄檗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
名菩提。即此本源清净心。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
有相无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
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
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伹直
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遍照十方。
更无障碍。故学道人。唯认见闻觉知施为动作。空
却见闻觉知。即心路绝无入路。但于见闻觉知处
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
但莫于见闻觉知上起见解。莫于见闻觉知上动
念。亦莫离见闻觉知觅心。亦莫舍见闻觉知取法。
不即不离。不住不著。纵横自在。无非道场。如黄檗
语。却于翳病刮磨殆尽。是亦返源之一助。】

「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

【通曰。既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虚空尚在包
含。况虚空中所有之物。故翳病若除。不但三界空
华本来无也。而三界中若根若尘。皆如梦如幻耳。
梦中摩登伽。岂能留醒者之形。心纵精明。不能取
梦中所有。此根境本自解脱之一徵也。列子载幻
师巧作幻人。内具五脏。外具五根。驱而优俳。俨然
人也。既散。而幻人招王之宠姬。王怒。幻师丞解幻
卷六 第 872a 页 X16-0872.png
人皆木具。王怒始释然。王怒不加于幻人。幻人无
心故也。幻本无性。奚容喜戚于其间哉。此又根境
本自解脱之一徵也。五祖演禅师示众云。山僧昨
日入城。见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见端严奇特。
或见丑陋不堪。动转行坐。青黄赤白。一一见了。子
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问
长史高姓。他道老和尚看便休。问甚么姓。山僧被
他一句。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还有人为山僧
道得么。昨日那里落节。今日这里拔本。若会得拔
本消息。可以语息机归寂然矣。】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馀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黄檗曰。同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精明者一心
也。六和合者六根也。此六根各与尘合。眼与色合。
耳与声合。鼻与香合。舌与味合。身与触合。意与法
合。中间生六识为十八界。若了十八界无所有。束
六合为一精明。一精明者即心也。学道人皆知此。
但不免作一精明六和合解。遂被法缚。不契本心。
如来现世。欲说一乘真法。则众生不信兴谤。没于
苦海。若都不说。则堕悭贪。不为众生溥舍妙道。遂
设方便。说有三乘。乘有大小。得有浅深。皆非本法。
故曰唯有一乘道。馀二则非真。然终未能显一心
法。故召迦叶同分座。别付一心。离言说法。此一枝
卷六 第 872b 页 X16-0872.png
令别行。若能契悟者。便至佛地矣。黄檗此语。更不
论馀尘尚诸学。真大乘器。合论曰。初行菩萨。见中
品用。以深信真如故。得少分见。知如来身。无来无
去无有断绝唯心影现。不离真如。然此菩萨犹未
能离微细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净心菩萨。见微
细用。如是转胜。乃至菩萨究竟地中。见之方尽。微
细用名受用身。以有业识。见受用身。若离业识。则
无可见。一切如来皆是法身。法身无有彼此差别
色相。互相见故。夫以尽微细用名受用身者。以有
业识细相。谓之菩萨地中。故曰馀尘尚诸学。若离
业识。则无可见。谓之如来法身。故曰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巳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脩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非唯观世音。」

【通曰。闻机外逸。则迷本逐末。故名到。返闻所以旋
其机也。返闻自性。则背尘合觉。故名正。既闻自性。
即觑见本来面目。即此闻性。便成无上菩提。圆通
真常。不假外得。乃三世诸佛。證无上菩提之顿门
也。僧问长沙。如何是文殊。沙曰。墙壁瓦砾是。曰如
何是观音。沙曰。音声言语是。曰如何是普贤。沙曰
众生心是。曰如何是佛。沙曰众生色身是。曰恒沙
诸佛体皆同。何故有种种名字。沙曰。从眼根返源
名文殊。从耳根返源名观音。从心返源名普贤。文
卷六 第 872c 页 X16-0872.png
殊是佛妙观察智。观音是佛无缘大慈。普贤是佛
无为妙行。三圣是佛之妙用。佛是三圣之真体。用
则有恒沙假名。体则总名一薄伽梵。故知各入圆
明者。总与诸佛无别。而耳根最圆。须以观世音为
法。】

「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自馀诸方便。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非是长脩学。浅深同说法。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脩。圆通超馀者。
真实心如是。」

【通曰。此文殊詶佛所问。选择圆通。无如观音返闻
法门。堪教阿难。以治畜闻之过。堪救末劫。以拔流
转之苦。非馀方便。偶触一机。发明巳事。深者入微。
非初心所及。浅者滞迹。于圆通相左。非是始终长
脩之学。唯此耳根入者。浅深皆宜。可长脩学。最易
成就。最为方便。故愿世尊默加被之。而文殊真实
为人之心亦良慰巳。中塔球禅师上堂。我此间粥
饭因缘。为兄弟举唱。终不是常。欲得省要。却是山
河大地。与汝发明。其道既常。亦能究竟。若从文殊
门入者。一切无为土木瓦砾。助汝发机。若从观音
门入者。一切音响虾蟆蚯蚓。助汝发机。若从普贤
门入者。不动步而到。此三门方便。示汝。如将一只
折箭搅大海水。令彼鱼龙知水为命。会么。若无智
卷六 第 873a 页 X16-0873.png
眼而审谛之。任汝百般巧妙。不为究竟。又僧问道
溥禅师。初心后学。近入丛林。方便门中。乞师指示。
溥敲门枋。僧曰。向上还有事也无。溥曰有。曰如何
是向上事。溥再敲门枋。夫普贤曰心闻洞十方。文
殊曰我亦从中證。三圣互相敲唱。令人从耳根入。
盖以应此方之机也。若诸尊宿发明向上始终接
引。何尝不遵圆通轨辙哉。抑何速證者之鲜也。證
入寂灭现前。固自不易。然大智度论云。耳根无觉
知。故不应闻。耳识一念。故不能分别。不应闻。意识
亦不能闻。何以故。先五识识五尘。然后意识识。意
识不能识现在五尘。唯识过去未来五尘。若意识
能识现在五尘者。盲聋人亦应识声色。妙哉论乎。
正合此寂灭之旨。唯声无觉无根。故动静二相了
然不生。唯根无觉。故尽闻不住。唯识无色无对无
处。故觉所觉空。所空能空。生灭既灭。一念速證。其
与渐增渐化者。原非两途。故返闻入流。至不生灭。
所当遵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
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
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
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
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巳。成阿罗汉。无量众
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严整
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
卷六 第 873b 页 X16-0873.png
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巳悟成佛
法门。是中脩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
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巳圆。能觉他者。如来
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
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
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通曰。无等等无上正等正觉。所谓最上乘也。无物
与等。而能与物为等。故曰无等等。以离烦恼故。曰
佛菩提。以离生灭故。曰大涅槃。无量众生。皆知于
此发心明知烦恼非家。而觉性为家也。明知生灭
非家。而涅槃为家也。返闻法门。自入流亡所以至
寂灭现前。是中脩行。获妙圆通道路。历然如指诸
掌。阿难虽未自度。究尽二死。至登彼岸。然欲度未
来众生。皆入正定。不为魔搅。缘魔事甚多。防范不
易。如性比丘尼。非得如来神咒。何得淫心顿息。成
阿罗汉。最后五十种阴魔。盖酬此问。更令明了其
家所归道路云尔。首山念禅师示众云。老僧拟欲
归乡。什么人随得去。时有僧问。未审和尚什么时
去。念云。待有伴即向汝道。僧云。无伴底事作么生。
念云。尽日不逢人。明明不知处。僧云。忽遇一人又
作么生。念云。迷子不归家。失却来时路。僧云。请师
指个归乡路。念云。枯木藏龙。不存依倚。僧云。和尚
什么时节却回。念云。一去不知音。六国无消息。僧
云。正当归乡底事又作么生。念云。独唱胡家曲。无
卷六 第 873c 页 X16-0873.png
人和得齐。僧云。忽遇知音在时如何。念云。山上石
人齐拍掌。溪边野老笑呵呵。僧云。归乡回来底事
又作么生。念云。八国奉朝衣。四相无迁改。僧云。未
审居何位次。念云。文殊不坐金台殿。自有逍遥竹
拂枝。看念法华丝来线去。敲唱自在。依然仰山气
味。】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
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
(此云律藏)宣说脩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通曰。前云二决定义。一者审因地心。二者选择圆
根。返穷流根。至不生灭。直趋无上菩提。更不论戒
定慧等学此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奢摩他路。所
以接上上根也。中云根尘不偶未尝无戒。如澄浊
水。未尝无定。内莹发光。未尝无慧。但不以戒定慧
自缚。故为第一义谛。今复先详于戒。而申明律中
四禁。所以接中下根也。为防魔故。不得不严于戒。
小乘禀法为戒。粗治其末。大乘摄心为戒。细绝其
本。法戒则无身犯而巳。心戒则无思犯也。戒珠圆
明。即能转识成智。可以空五阴。破五浊矣。又何魔
事之足患哉。六祖示众云。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
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
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
卷六 第 874a 页 X16-0874.png
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
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
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
种。定慧即等。自悟脩行。不在于静。若诤先后。即同
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
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
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六祖虽明定慧一
体。中云心口俱善。内外一种。定慧即等。而戒亦在
其中矣。他日语志诚曰。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
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
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
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
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诚闻偈有省。乃呈一偈。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祖然之。
是最上乘所说戒定慧。总是屋里话。与他门外语。
不啻霄壤。】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
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脩三昧。本出尘劳。淫心
不除。魔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
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
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
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
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脩三摩地。先断淫心。是名
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
卷六 第 874b 页 X16-0874.png
断淫脩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
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
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
出。如来涅槃。何路脩證。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
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
说。即波旬说。」

【通曰。六道众生。生死相续。汝爱我心。我怜汝色。生
生世世。常在缠缚。唯淫为根本。始于见明色发。明
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一念爱根。发动最先。
故以禁淫为始。不禁淫而脩禅定。纵得妙悟。秪益
淫机。故其究不成佛果而成魔属。魔亦有神通变
现。亦能说无上道。但淫业不除。魔福既尽。终轮转
三涂苦耳。淫发有机。而心为之本。故曰心淫。心若
不动。机自不发。故摄心持律。先断心淫。名曰断性。
有断性在。未离对治。对待宛然。淫机尚伏。必断性
亦无。方为真断也。唯淫为烦恼根。断之而菩提可
冀。唯淫为生死本。断之而涅槃可證。断之云者。如
手足断。无复用之。淫断则以不生不灭为因地心。
故得正定。不然。蒸砂而成饭。其可得乎哉。法华经
云。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
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
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
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
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馀事。不
卷六 第 874c 页 X16-0874.png
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
禅。在于闲处。脩摄其心。此先佛世尊准绳如是。昔
二祖尝混迹淫房酒肆间。人或嘲之。祖曰。我自调
心。何关汝事。不是大出脱人。安能入泥入水。百丈
惟政禅师上堂。岩头和尚用三文钱。索得个妻。祗
解捞虾摝蚬。要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门风
断绝。要识奯公妻么。百丈今日不惜唇吻。与你诸
人注破。蓬𩯭荆钗世所希。布裙犹是嫁时衣。怪哉
将谓是奯公妻。元来与我奯公面目相似。有僧问
钦山。如何是和尚家风。钦曰。锦绣银香囊。风吹满
路香。岩头闻得。令僧去云。传诚十八姊。好好事潘
郎。岩头大似说风流禅。而惟政借岩头指踪。风流
更甚。总是腊月莲华耳(奯音豁)。】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
相续。汝脩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
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
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
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
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
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
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
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
是食肉人。从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
卷六 第 875a 页 X16-0875.png
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巳。
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脩三摩地。次断杀生。
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
若不断杀脩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
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
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
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
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
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
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
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
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通曰。佛成道十二年前。未制戒律。许比丘食五净
肉。后因六群比丘故杀而食。从此制律永断。诸经
以不见不闻不疑及鸟残自死为五种肉。今云五
净肉神力化生。当如台山木肉之类。本无命根。故
曰净。人之不能去杀者。为服为食故也。若服众生
丝绵裘毳。及食众生血肉。皆为彼缘。未能真脱。欲
出三界得乎。如劫初之人。体有金光。足若御云。因
食地肥啖香稻故。其体坚重。足不离地。终为地缘。
故脩禅习定。本以避罪。反乃行杀。何异塞耳避人。
正宜屏息。反乃高叫。欲免轮回。无有是处。纵得禅
定。亦鬼神邪定尔。鬼神邪定。与善定相似。故曰似
三摩地。其究必落神道也。若身血肉类也。身分裘
卷六 第 875b 页 X16-0875.png
毳类也。身不服食。皆心为之禁制。故以摄心为戒。
若大解脱者。不遵此律。当另具一只眼。蚬子和尚。
不知何许人。自印心于洞山。混俗闽川。冬夏唯披
一衲。逐日沿江岸采掇虾蚬以充其腹。暮即宿白
马庙纸钱中。华严静禅师欲决真假。先潜入纸钱
中。深夜蚬子归。严把住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遽
答曰。神前酒台盘。严曰。不虚与我同根生。后不知
所终。此所谓异类中行者也。南泉因东西两堂争
猫儿。泉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
斩却也。众无对。泉便斩之。赵州自外归。泉举前话
示之。州乃脱草履安头上而出。泉曰。子若在。即救
得猫儿也。又雪峰普请畬田次。见一蛇。以杖挑起。
召众曰。看看。以刀芟为两段。玄沙以杖抛于背后。
更不顾视。众愕然。峰曰。俊哉。雪峰神用。宛似南泉。
玄沙不顾。颇类赵州。泉曰。子若在恰救得猫儿。峰
曰俊哉。两家父子。节拍成就。如一印印出。雪窦天
童颂处。亦是依样画葫芦也。雪窦颂云。两堂俱是
杜禅和。拨动烟尘不奈何。赖得南泉能举令。一刀
两段任偏颇。公案圆来问赵州。长安城里任闲游。
草鞋头戴无人会。归到家山即便休。天童颂云。两
堂云水尽纷拿。王老师能验正邪。利刀斩断俱亡
像。千古令人爱作家。此道未丧。知音可嘉。凿山透
海兮。唯尊大禹。鍊石补天兮。独贤女娲。赵州老有
生涯。草鞋头载较些些。异中来也还明鉴。只个真
卷六 第 875c 页 X16-0875.png
金不混沙。此二三老作家。以杀生为佛事。乃大人
境界。故非寻常可测。】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
相续。汝脩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
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
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
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
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巳。得上人法。詃惑
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
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
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巳无返。云何贼人。假我
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
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
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脩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
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
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
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巳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
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
无异。汝教世人。脩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
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脩禅
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
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馀。分寸不畜。乞食馀分。施饿
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
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
卷六 第 876a 页 X16-0876.png
义说。回为巳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
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通曰。贪而不巳。必至于偷。偷盗他物。以资巳身。害
止于身而巳。故然灯焚指。即可酬毕。若裨贩如来
不了义说。回为巳解。以误初学。是谓盗法者也。其
害无量。良由中心窃窃自喜。欲擅其长。未能自舍
故也。舍身易。舍心难。必使身心俱舍。偷心悉除。乃
可语得真三昧者。昔黑氏梵志(此云净裔)运神力。以左
右手擎合欢梧桐华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梵
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华。佛
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华。佛又
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
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
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
免生死处。梵志即于言下悟无生忍。黄龙惟清禅
师。印心于晦堂。每谓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
在甚处。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
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
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么处。在偷心巳死。
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如梁武
帝御大殿见候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巳枯竭无
馀矣。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华。华虽
逼真。而非真华也。是可为裨贩如来者戒。】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
卷六 第 876b 页 X16-0876.png
巳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
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
谓前人言。我今巳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
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
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无善心者)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
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
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此云勤息)白衣居士。
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
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
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
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
脩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
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
如刻人粪为旃擅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
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
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
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
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
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
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通曰。身意口具十业。身业。淫杀盗是也。意业。贪嗔
痴是也。口业。恶口两舌绮语妄语是也。身心无杀
盗淫行。恶口两舌绮语。可信其无。唯大妄语。容或
卷六 第 876c 页 X16-0876.png
有之。何以故。内无杀盗淫心。外无杀盗淫事。三行
巳圆。内外清净。世不多有。以最上乘律之。未为奇
特。因彼痴根难除。于三摩地中。有爱见在。便乃妄
语。谓巳得證十地地前信住行向。及辟支四圣果。
意在贪其供养。即爱魔。谓巳齐圣。即见魔。前爱见
坑。心著于境。失菩提路。不耘苗者也。此爱见魔。心
缚于法。失如来种。助苗长者也。不耘苗者。回心向
道。即获菩提。助苗长者。僭帝称王。自取诛灭。故其
害尤甚。谬指邪解以当极则。令诸众生。不复知有
向上事。故为销灭佛种。大妄语其可无戒哉。若果
位中人。应身显化。亦不敢轻泄密因。自言所得。如
法华志言和尚将化。谓人曰。我从无量劫来。成就
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毕。右胁而逝。集
仙王质问法华言。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青山
影里泼蓝起。宝塔高吟撼晓风。又曰。请法华烧香。
师曰。未从斋戒觅。不向佛边求。或问师凡耶圣耶。
遂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观其果位人。语句自别。何
以妄为。僧问药山。如何是道中至宝。山曰。莫谄曲。
曰不谄曲时如何。山曰。倾国不换。净名云。直心为
道场。无虚假故。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岂但永无魔
事。而无上知觉。亦此成就矣。此大妄语戒。在三行
巳圆之后。摄之则成无上知觉。不摄则沉三苦海。
缘身心清净。其力最大。一念不戒。而身心之清净。
不为善用而为恶用。其恶有异乎人者矣。故其戒
卷六 第 877a 页 X16-0877.png
更当密也。前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
则名为三无漏学。今独详四禁而不及定慧。何也。
即戒之时而定慧自在。本自一体。本无渐次故也。
如云汝教世人脩三摩地。何尝不以定慧为本。至
云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则因戒生定之明徵也。又
云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则因定发慧之
明徵也。故即戒而定慧自在。不必别求。所谓定慧
也。此三无漏。唯阿罗汉能證之。證此道者。能杀贼。
能无生。能应供。而怖魔不足言矣。波旬。魔王名。此
云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