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至大金陵新志 卷十一上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上
             元張鉉
  祠祀志(一)
公元247年
莫大報本反始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𩔖之本也鬼神陰陽四時之本也故天子祭天諸侯境内山川卿大夫五犯庶人祀其祖尊卑鉅細各有等差誠敬道著焉傅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又曰惟聖人為能饗帝孝子能事親言積其至誠之感而氣之散者聚游者反精微之應非聖人孰能知之周衰禮廢諸侯或僣郊祀大夫泰山又其弊也淫祀興而民徳濫焉君子反經而已金陵故為都邑其以王者禮樂祀天地山川之屬甚衆呉大帝赤烏十年始為康居僧㑹建寺崇佛又為僊者葛玄立觀方山自是代有増加梁陳於佛尤所重其三茅君蔣子文祀皆原於漢呉蔣累號為帝而茅山之祠肇自隆古書缺莫得而詳今其處傳多薶瘞(帝命東海神埋鼎秦漢常瘞金壁)由晉迄宋死事之臣及有功徳於民皆特立祠最著者卞壼謝玄劉仁贍曹彬楊邦乂姚興王珙朝定江南淮安忠武王巴延河南王阿珠曹南王阿嘍罕皆以功最受封淮安立祠杭州河南汴梁曹南王今立祠集慶所謂崇徳報功者邪因前志所紀輯錄歴代郊社佛道祠宇以下具著之作祠祀
   古郊廟
公元320年
南郊壇案建康實錄晉太興三年所築郭璞卜立之在宫城南十餘里(注云在長樂橋東籬門三里又云今縣南郊壇村即呉南郊地)呉大帝稱尊武昌南郊祭用玄牡後自以偏方不郊太元元年始祭南郊秣陵縣南十餘里(呉志大帝時羣臣上奏宜修郊社承天郊祀當於中土今非其所於何施此重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天下為家周文王都於酆鎬非必中土不聼終呉之世郊祀廟社缺然無可紀者)晉元帝渡江大興三年始議郊祀南郊於己地建武二年郊兆建鄴之南(唐㑹要元建武二年郊兆建鄴南去七里一壇上尊卑雜位千五百神實錄大興三年南郊宫城南十五里郭璞卜立之圖經云在今縣東南八里長樂橋東籬門三里縣南郊壇村即呉南郊也)宋孝武大明三年郊兆秣陵牛頭山西在宫之午地廢帝復舊(廢帝以舊郊吉復初齊始屋員兆外常侍曇崇啓曰祭天尚質秦從壇域宫室者詔付外詳祠部李撝周禮凡祭張旅幙張尸次宗旅幙今為棟宇郊祀氈案宜制檐甍)梁武帝即位南郊為壇在國之陽常與北郊間嵗普通六年改作南北郊(隋志梁南郊壇髙二丈七尺上徑十一丈下徑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門運厯圖云梁武帝中大通五年郊祀異香三至神光五色圓照滿壇陳武帝修繕南郊圓壇二丈二尺五寸十丈柴燎白天金陵故事梁武帝時改作四周築土壝宫三重便殿一所兆域數里今其地在城東南與婁湖相近)南唐郊壇即梁故處長樂郷去城十二里宋為藏氷
公元563年
北郊按實錄在舊江寧縣東八里潮溝東近青溪晉元帝南郊未立北郊明帝大寧三年始議立北郊未及建而成帝咸康八年追述明帝前指覆舟山南立之制度一如南郊(宋書云江左未立北郊地衹衆神共在天郊成帝二郊天郊則六十二神五帝之佐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三台司命軒轅后土太乙天乙太微勾陳北極雨師雷電司空風伯老人六十二神也北郊則四十四神五嶽四望四海四凟五湖五帝之佐沂山嶽山白山霍山毉巫閭蔣山松江會稽錢塘江先農凡四十四神也江南小山江左所立猶如漢京闗中山水皆有望秩文帝元嘉十六年有事北郊復下其議於是八座奏省四望松江浙江五湖等座其鍾山白石土地所在並留如故文帝儒學館於北郊十二年嘗閲武於此)宋孝武大明三年北郊鍾山北原鍾山定林寺山巔平基二所數十丈即其地(宋書云北郊晉成帝始立本在覆舟山宋太祖以其地為樂游苑後以其地為北湖移於湖塘西北地卑泥濕又移於白石村東又以為湖乃移於鍾山原道西與南郊相對後罷白石東湖北郊還舊處)梁武帝北郊方壇上方十丈下方十二丈髙一尺四面各有陛其外為壝再重陳北郊為壇一丈五尺(晉王恭前將軍王珣入守北郊宋元嘉中閲武北郊徐嗣徽引齊兵為冦侯安都距齊軍於北郊紹泰中齊蕭軌等渡江亦屯于北郊壇又按散福亭在縣東鍾山鄉去城四里舊傳晉宋郊祀囬鑾賜胙之所)
禖壇石按通典江東太廟門北石文竹葉小屋覆之宋文帝元嘉中修廟所得陸澄以為晉孝武時郊禖石然江左亦有此禮矣或曰百姓祀其傍或謂落星石(今在城隍廟内)
公元461年
明堂在城東南七里不詳處宋晉元帝受命中興依漢故事宜享明堂宗祀之禮江左不立明堂闕焉大明五年有司國學南地實丙巳爽塏平暢足以營造墻宇範宜擬則太廟惟十有二間應期數但作大殿屋彫畵而已無古三十六戸七十二牖之制是年五月新作明堂丙巳之地宫苑記云在博士省南(博士省在國學南國學在太廟南)梁武帝天監十二年詔以明堂地居卑濕可量就埤起以盡忱敬陳亡焚毁皆盡將作監大匠宇文愷臺趾丈尺寫様奏聞(令按宋齊梁陳各有制作梁嘗毁宋太極殿以材搆焉)
公元1286年
太廟舊址秦淮西晉大元十六年二月庚申改築太廟秋九月新廟成案地志太廟中宗郭璞定在今處常嫌廟東淮水西逼至此年因修築欲依洛陽改入宣陽門内尚書僕射王珣以為龜筮弗違從之於舊地不移更開墻禆東西四十丈南北九十丈宋以後仍之至陳乃廢
   社稷(諸壇附)
公元1195年
社壇在城西南江寧縣社壇同處慶元元年留守張枃移置下水門内秦淮南歸附後遷置南郊南門外越城之後卜地十畆有竒週築垣墻内按方地社稷風雷雨師壇及官㕔廨宇以時祭祀上元縣社壇舊在白下外尉司東
江寧縣社壇舊在縣西南府社壇東(繡春園之西置)
公元1231年
溧水州社壇舊在州西南二里(紹定四年知縣史彌鞏移建於縣治西北望京之裏景定元年二月權縣趙介如重修大徳五年移置州南築三壇至大四年知州盧朝請克治重修)句容縣社壇舊在子城北後移在青元觀西南(今養濟院基是舊社大徳間移於葛僊翁西後監邑尹閭敦武以其地卑隘置民地去舊壇西百步設今壇)
溧陽州社壇在州西南二里(金淵在西門内)
風伯雨師壇(附府社壇)
公元1006年
龍壇舊在江寧縣西南陰山上(宋景徳三年置)
公元317年
古太社稷壇晉元帝建武元年初立宗廟社稷在古都城宣陽門外郭璞卜遷之左宗右社玄風觀在太社西偏太社御街東即太廟地社立三壇帝社太社稷各一在江寧縣東(按宋書晉元帝建武元年洛京二社二稷禮左宗右社歴代因之洛京社稷在廟之右而江左又然也呉時宫東雩門疑呉社亦在宫東與廟同所也宋仍舊無所改作故常二社一稷太康中詔併二社之祀傅咸奏宜如舊一依魏制至元帝又依洛京二社一稷隋志梁社稷太廟之西蓋晉元帝所創有太社帝社太稷三壇門墻並隨方色在舊江寧縣二里)
公元510年
雩壇通典晉穆帝永和中議制雩壇於國南郊傍依郊壇逺近注阮諶云在已地隋志天監九年有事雩壇遂移於東郊在籍域内(武帝以雨既陰𩔖而求之正陽其謬已甚東方既非盛陽為生養之始則雩壇應在東方祈晴宜於南方今按雩禮本施於夏月武帝所言亦非確論也)籍田在城東十五里按隋志梁普通二年移籍田於建康北岸兆域大小種棃便殿齋官省如南郊别有望耕壇在壇東帝耕畢登此以公卿之推别有祈年殿書云普通二年徙籍田於東郊外(詔曰平秩東作不在前代因襲乖禮制可於震方間求沃野具兹千畆)大同五年又築雩壇籍田兆内(紹泰元年齊徐嗣徽復入玄武湖陳武帝侯安都扼之戰於耕壇即此地也)鍾山壇在鍾山南巖苻堅大軍壽春晉武禱於壇神曰當助攻八公山上草木盡為人形又聞風聲鶴唳皆言王師衆潰西走(今蔣山有壇基在講經䑓下俗傳為李王拜郊所疑即此壇也)
   祠廟
公元905年
城隍廟唐天祐二年置舊在城西北今在臺治御街太廟街内(歸附後郡民重加修建)
公元985年
東嶽廟在城西南斗門橋之東(宋雍熈二年紹興十一年重建至正癸未郡民宋通甫重修)
江瀆佑徳廟在城西清凉寺
公元977年
真武府城西北清化市東(宋太平興國二年建炎四年金人建康應官民居寺觀神祠無不蕩盡此廟獨存)
後湖真武呉赤烏玄武觀後燬於兵
公元421年
蔣帝廟蔣山西北去城一十二里神蔣姓名子文漢末秣陵死而靈異呉大帝立廟(搜神記蔣子文廣陵嗜酒好色自謂已骨青死當為神漢末秣陵逐盗至鍾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綬縛之有頃遂死呉先主之初其吏見子文於道乗白馬白羽侍從平生子文曰我當為土神為吾立祠不爾使蟲入人耳為灾呉主以為妖言後果蟲入耳皆死醫巫不能治又云不祀我當有大火嵗數火灾呉主患之封中都侯印綬立廟鍾山蔣山表其靈異弟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綬立廟)晉加相國之號(晉蘇峻之難鍾山神同蔣侯為助且曰蘇峻為逆當共誅鋤之後果斬太元中苻堅入冦望見工師部陣齊整又見八公山上草木皆𩔖人形憮然懼色會稽王道子入冦威儀皷吹求助鍾山神奉相國之號及至望見若冇助焉)宋加相國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封蔣王(杜佑通典髙帝永初二年普禁淫祀蔣子文以下皆絶孝建初修復蔣侯爵位至相國大都督中外諸軍蔣王)齊進號乃以廟門靈光門中門為興善門外殿曰山内殿曰神居(齊元明崔慧景之難迎神還䑓求助事平乃進帝號)梁禱雨有異及魏軍圍鍾離復見陰助南唐諡曰莊武更修廟宇宋開寶八年廟火雍熈四年舊址重建景祐二年陳執中増修得賜額恵烈政和八年漕使劉會元重修乾道八年樞密洪遵重修
呉大帝在西門外清凉寺之西舊傳今廟即當時故宫
公元905年
晉元帝唐天祐二年置舊在城西北卞將軍宋景徳四年重修後移就嘉瑞城隍廟東廡嘉定五年黄度作新廟於石頭両廡設禮樂羣英三十二像葉適為記
公元1129年
褒忠在城南門外宋建炎三年立褒楊邦乂之死節也詳見年表及本傳
公元1161年
旌忠在城鐵索寺之東南宋紹興三十一年人犯淮西御前統制姚興獨以一軍與戰于尉子橋鏖戰數十援兵不至竟殁于陣將死猶手殺數十人樞密葉義問以聞贈觀察使立廟賜額
公元1163年
忠節在城三里半山寺相望宋隆興元年江淮都督張浚李顯忠邵宏淵宿州宏淵王珙深入賊營戮力鏖戰自辰至申手殺甚衆竟戰殁督府以聞贈閬州觀察使命於寨前立廟賜額忠節(字伯謙徳第三戰時所部絳衣鐵冠所向辟易)
恵澤龍王廟水西門大軍倉東政和中
牛將軍在城西南街(宋末樊城死節勅贈節使廟額忠烈)
三大神廟三神有徳有功載在祀典(俗謂清源梓潼白石君也)制使姚希得蜀人分閫金陵日度地青(闕)之側鼎創祠宇其旁又建道室槱燎之所取管下洞神宫額以(闕)
         國朝延祐年間三大(闕)
  成化加封梓潼帝君陵廟不治泰定年間
盱江江廷楫住持宫事加修建詳見後洞神宫
公元1341年
曹南祠堂建在正北隅柴街寶戒寺側(至正元年閏五月初六日奉勅中書省左丞許有壬撰碑至正元年二月乙酉中書臣僚勅建曹南王阿嘍罕祠禮部議視淮安忠武王而祠于集慶縣官給其費且請賜田千畆奉祭制曰既月之子托歡由中書平章政事御史大夫行臺江南䑓治集慶又得躬相厥役以迄于成貽書有壬曰子嘗承詔先王先王莫子若祠落矣願紀也讓不可乃本其碑擷其家世履歴勲庸之㮣曰蒙古札拉爾氏有贈定威佐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司徒忠定諱博綽者王祖也贈宣忠靖逺佐運功臣金紫光祿大夫中書右丞相諡桓毅諱伊哷肯者王考也勲皆上柱國爵皆曹南王身皆死所戰有大功祖妣達巴妣黙哷皆封王夫人此其家世王武毅善戰襲桓毅職中統四年賜銀虎節仍食萬户至元十二年擢昭毅上將軍以上萬户權行中書事進中奉大夫行中書省叅知政事明年叅知政事江東宣慰明年入覲資善大夫行中書省左丞十六年資政大夫中書省右丞宣慰江東十八年入覲中書左丞相行中書省事光祿大夫日本明州而薨夀四十九葬曹州濟陰南村特贈推誠宣力定逺佐運功臣師開府儀同三司闕國追封曹南王諡忠宣此其履歴嵗辛未渡江破宋師于龍興北山中統初討阿勒達爾琿塔哈于河西明年扈征額哷布格于幕北明年從宗王平李璮濟南四役皆有竒功黄金金箙金鞍文錦恩數稠疊至元四年觀兵襄陽明年圍之越六年克之始走宋師南門堡獻盪舟之筞渡沙鄂州江陵鎮江十二年與右丞相淮安忠武王巴延分道宋王𤼵建康與宋師戰屢敗之破東埧砦㧞凓陽建平廣徳四安長興獨松闗前後斬首一萬五千級殺其將杜總管呉奉使呉二縂制騎將二人俘谷縂制張知府禆將祝亮等四十二人十三年三軍會于杭宋亡徇浙東趙提刑五百餘人追播福安僵尸四十里殺步帥李世達秀王與擇監軍趙由□防禦使林徳安撫使王吉分軍興化擒宋相陳文龍降宋官二百□餘人淮兵三千人江南遂平此其勲庸配托多庫庫楞圖克岱並封王夫人子男長伊蘇岱爾銀青榮祿大夫山東河北䝉古大都督集賢大學士大夫也女五俱適望族有壬古者功臣受封之國先建宗廟路寢之東所以廣孝而勸忠也諸侯之制二昭二穆太祖之廟而五太祖百世不遷昭穆則俟親盡而逓遷之自漢以來諸侯鮮及十世身享崇爵而子孫不能保也廟制由是弗講矣其有徳生民功施社稷在朝廷則有圓形以寓其思賢念功之意在其臣吏則有建祠以盡其事亡如存之心亦因時制宜之義也諸葛武侯之没也所在求為立廟又請立之成都後主不聼民致私祭陌上以武侯之功尚何靳於一廟豈欲黜私祭以崇正禮邪夫所在立廟在禮若汎立之成都亦復不聽何哉至習隆向充之請始聼立廟沔陽武侯之之得廟亦戞戞乎其難哉皇上忠宣既立之祠又錫田思賢念切之盛徳區區蜀禪之所知大夫祗順徳意克篤前徽勸孝勸忠於是乎在皆可歌以薦者也乃為之詩俾歌以祀焉其辭曰乾元統天六龍宏才碩德如雲從忠天挺世雄父菑子播昏作農帝曰來汝汝世忠奮戈無往奏功方城頟頟皇風分兵掎角乗其墉沙飛渡星月順流震擊無遺義旗禮干趍獨趙孤啣璧山空萬邦玉帛四海台司両轄昭報崇虎符龍節江東邊塵何物䝉衝魂升海隅九重楊顯冇子能始哀榮典册偹且隆衮旒冕舄曹南石頭城髙江流潨新廟奕奕蒼穹圭田千畆畆且鍾維縻維苞紛穋穜舂揄釋烝簋有饛醇醲載祼牲特豐偹樂舞明祀神來假兮福攸降象賢濟美無窮見前圖攷并年表)
禹王廟保寧磨盤街口(其地有溝名建業溝又封崇寺街亦有廟俗呼水火王)
將軍廟(侯瑱王琳於烈山下大㨗土人功烈甚盛故名山之山)
劉將軍上元縣治西有廟街北(相傳南唐劉仁贍也)
公元950年
五龍在城北古太一觀基近玄武湖今廢屬金陵郷去縣八里(南唐保大八年舞雩十三年玄元尊像一木流於江及岸上道流迎奉徐鍇為記)
孚澤廟在玄武湖側去城西北一里(宋文帝時黑龍湖側時人黒龍潭廟祀紹興中禱雨輙應張燾以聞賜額)
公元1151年
嘉恵在城東南二十五里(紹興元年賜額慶元丞相沈該政和中作邑上元禱雨應刻詩于祠)
靈澤夫人長干寺龍池側(事見曽文昭公曲阜集云)
公元933年
炳靈公新橋西南唐昇元中置(五代史後唐長興四年威雄將軍祥符元年炳靈公廟中化紙盆上鑄南唐年號衆鑄入三即君廟按搜神廣記神東嶽第三又稱東嶽三郎)
公元1318年
武烈帝永壽宫西(南唐常州有陳果仁越人常州柴克宏帥師往救果仁見夢克宏曰吾以陰兵爾及戰有黑牛二頭衝突越兵克宏繼之大敗越人克宏奏封武烈帝今按果仁事見唐書沈法興傅盖隋末嘗保據常州本廟在常州徐鉉集有武烈帝潤州志唐贈忠烈公有諸道行營都招討判官顧雲搜神記神字子威宋宣和中加封賜額柴克宏為佐神封靈翊將軍元志天慶觀西廟堂後一壁毗陵董羽世傳名筆不存不知處畫壁亦罕傅句容東門溧陽志忠别廟縣東門外陸子遹重建延祐五年本州常州路牒勅加封武烈顯靈昭徳仁恵孚佑真君)
公元893年
判官在城西門裏鐵塔寺西南百餘歩(事迹舊本延祚土地神唐會昌中寺廢景福二年託夢里人夜見火光連天人潛窺見炬篲熒熒焉因就其地建廟)
公元328年
石廟(案宋書晉咸和三年蘇峻温嶠等入伐立行廟於白石元帝元后逆臣傾覆社稷毁棄三正汚辱内臣亮等手刄戎行龔行天罰中宗元皇帝肅宗明皇帝穆皇后之靈降鑒有罪勦絶其命剪此羣逆以安宗臣等雖殞首摧軀猶生之年謝靈運征賦白石祠壇二㓙之無君謂此其地在白石陂今廢)
九州廟(按宋書明帝九州廟於雞籠山下大羣神云)
紫微在城東北九里山西(宋明帝立祀王行廢基猶存)
公元937年
徳王廟在蔣山蔣帝廟北去城十三里(唐末呉天祚三年神見先主夢中立廟廢基猶存)
國王在城東北十八里(本觀山王南唐鐵山下遂改助國大王廟廢)青溪姑廟在今府學東與上水相近(案輿地志青溪岸側有神祠世謂青溪南朝時有靈異舊傳隋平陳張麗華孔貴妃於此今祠像有三婦人蓋青溪姑與二妃也慶元志今上水門異苑青溪小姑蔣侯第三南朝甚有靈騐嘗見形云又類說趙文韶住青溪月夜烏栖飛忽有青衣至曰王家娘子傳語聞君歌聲有閒人者須㬰女子容色可憐文韶乃歌深契女心曰但令有瓶何患無水取箜篌鼔之令婢歌繁霜自解裙帯箜篌歌曰日暮風吹葉落依依丹心寸意愁緒自知窮夕别去明日青溪廟中女姑神像即夜見者荆公詩已無溪姑何有江令宅今廟恐非故處案此本溪神祠後人傳怪至闕小今城東三姑廟闕廟)
白馬廟慶元江寧縣隨車秦淮南岸去城三十里(宋顧琛景平中顧琛朝請還東日晩方山于時商旅數十船悉泊東岸側有一人朱衣介幘執鞭屏諸船云顧呉郡部伍尋至應泊此岸於是諸船各東西俄有一假裝至事力甚寡仍泊向處人問顧呉郡早晩船人荅無顧呉郡又問何船曰顧朝請莫不驚怪意竊知為善徴因誓之曰為呉郡於此立廟至是果為呉郡立廟秦淮號曰白馬廟今按秦淮東上元崇禮鄉地有廟與史方山下東岸隨車地名殷巷二廟秦淮相望里人各祀之)
張僕射在城西門十里(事迹編云舊經唐天祐中清河張司徒營建金陵百姓懐而祠之今呼張僕射北去四里南唐懿公墓道在焉或云即僕射也名居詠字徳之嘗為特進太子太傅未見司徒也)
江乘廟在攝山頂(相傳呉時人蓋賢令也)
韓將軍在城西門(額大呉韓將軍唐末楊氏據呉其人必有功者)
阿哈廟在雞行街殺猪巷(相傳金人南侵時有不忍而救免者人記其名立阿哈大王廟)
新林姥廟(南史張敬兒新林廟中為妾祈子自稱三公不詳其所)
李氏女三山(李氏名珦字温叔都官外郎㓜女也八嵗能賦詩後適江夏王常同汎舟射利江湖間婁徹為江州作清風亭記常方歎美曰未之盡也何不好山緑水萬里有盡處清風明月千古無老時一日舉其文於徹徹卒用其言為破題不久常死溺舟三山磯下後三日尸忽出水中土人異之立廟)
菩提王廟舊在攝山前今徙棲霞寺内(稽神錄攝山記皆云神即楚靳尚以讒譴為蟒穴於山齊永明中有僧為授菩提立祠山下菩提王事迂怪亦見江縂棲霞寺碑云)
公元465年
蘇大將舊在上元金陵鄉張陣湖側(按南史宋明帝即位四方逆命與蘇侯神結為兄弟祈福助事平與建安王休仁書曰此段殊得蘇兄神力加峻驃騎大將軍云)
句容縣城隍廟(在縣治南)
公元63年
三茅真君廟(句容縣大元真人内傳漢明帝永平六年詔勅郡縣修守丹陽句曲真人陶隠居闕北廟今猶存山東平阿村中女子姓尹為祝建山西諸村並各造廟大茅西為呉墟廟中後山上為述墟廟今並不知處惟昇元觀鶴廟祠宇宫之上以茅君分理赤城每年十二月二日白鶴於此紹興戊寅春重建嚴肅工興丹光現舊基)
張王句容縣南鈐塘廟北有張墓數百畆紹興經界蠲賦禁民佃東石柱前有陂池(相傳飲馬于此又有廟後廢寺及孝宅硯池舊縣禱祈香爐移轉不已碑記其事舊額忠祐靈濟廟信安盧襄書今廟額正順忠祐靈濟昭烈行祠顯跡桐汭以此為行祠)
廣濟句容縣天聖觀祔龍神祠貎前有龍池(昔陶隠居雷平池小豢養於此嵗遇旱禱雨縣官迎請致醮每應紹興間賜額淳熈紹熈間勅両封敷澤廣應侯)文孝句容東門内(昭明有宅山邑人祠焉)
劉明府句容東門内(晉劉超邑宰有徳政在民)
公元1179年
史君乾道志在句容縣下蜀鎮西北又有沈公橋(神即宋沈慶之縣志曰昭靈侯祝文畧曰淳熈六年六月既望從政郎張巖再拜文告建康戍山沈侯之廟曰惟侯武勇勁正生為忠義禍福一方後其子偘書曰先公赴舉江東乞靈得卜登第十年而寓前文私錢助飭祠宇又四十八年偘濫為宰遂書文于板以顯侯靈)
達奚將軍廟乾道志在句容縣東門縣志白羊門内(事見古迹仁威壘注)
盧大王句容縣西北東陽鎮市東(父老傳云盧綰也無碑刻可考慶元鎮江周孚嘗至祠下盧絳也考南唐江南至昭武節度使城圍日頻立戰功金陵城䧟募驍勇敢死千餘人行收敗卒由宣歙長驅福建海聚兵以圖興復不果而敗忠於所事者也)
射烏廟在射烏山下句容縣北五十里(或傅為羿)
靈濟張太尉等廟(句容縣張太尉東門久廢有靈濟王縣南十五里縣志靈濟廟龍光廟在縣東二十五里武烈帝見前茅司徒山事溧陽天王廟在縣城東角)
公元1139年
溧水州城隍廣恵侯在州東百步蓋唐縣治基也(神即唐縣白季康祈禱必應宋元符中邑民俞瑑率衆建廟紹興九年李朝正請于朝賜額正顯十七年封廣恵淳熈元年王端朝廟碑十六年加封孚寶慶元年加封順濟二夫人加封四字開慶中加封顯佑二夫人加封六字景定元年權縣趙介如唐中書令中侯之子尚書居易從子也闢西廡立祠曰有唐文獻之五年顯徳夫人河東髙陽敬氏皆加封三人皆特封侯居易特封昭文咸淳四年邑人顯應樂天集有侯墓誌銘公諱季康太原秦武安君起之裔冑北齊五兵尚書建之五代也曽祖諱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諱志善尚醫奉御父諱鏻揚州錄事叅軍錄事次子華州下邽懐州河内徐州彭城江州尋陽宿州虹縣宣州溧水殁于官舍明年某月某日歸葬華州下邽縣某鄉某原享年若干嗚呼為人溫恭信厚為官貞白嚴重友于弟兄慈于子姪鄉黨推其行交游讓其才自下邽至宰溧水皆以亷潔通濟見知郡守流譽朋僚不偶時道屈於位而徒勞於州縣竟不致于青雲命矣夫哀哉公前夫人薛氏先公若干年而殁生二子一女女號鑒虛未笄出家長子杭州於潛次子睦州遂安後夫人髙陽敬氏父諱某某官生一子二女女皆早夭子曰敏中進士出身試大理評事河東鄭滑邠寧三府掌記夫人在室以孝敬奉親為淑女既嫁以柔和從夫為順婦及主家以慈正訓子為賢母敏中遵其教飭其身昇名甲科歴聘公府文行稱於衆以祿養榮於親雖自有兼材然亦由夫人誨導所致夫人太和七年正月寢疾終于下邽别墅享年若干明年某月某日啓溧水府君夫人宅兆合祔焉禮也時諸子盡殁獨敏中號泣襄事託從祖兄居易誌于墓石銘曰繄我叔父水府君治本家事施政于縣民繄我叔母髙陽夫人徳修室家慶積於闔門訓著趨庭善彰卜鄰故其嗣子有令聞)
公元880年
楚平王溧水州十里平王舊址也(乾道呉越春秋楚平王都固城者周成王熊繹子男之田於荆蠻之地靈王敵日干戈邊鄙不寧呉軍失利乃䧟瀨渚至平王用佞臣之言殺太傅伍奢并其子尚子胥奔呉呉用之破楚而入郢其廟唐廣明元年重修知縣周邦彦姦臣亂國伍奢思結纓殺賢恐遺種巢卵同時傾健雛脫身去口血流呉庭達士見㡬楚郊憂苦十年入郢勢如波捲萍賢亡國嬰難王死屍受刑將隳七世廟先壊百里子胥雖捐江素車駕長鯨驚濤寄怒餘遺廟羅千榏王祠何其破屋泠泠蟄蟲香案飢鼠懸燈檠淫俗魑魅何人威靈臣寃不讎况乃丘塋報應不直吾將問冥冥)
左伯桃羊角哀溧水州七十五里(今廟中羊左居左介子推其中未詳近地子推墓地名介墟恐後人併其廟為一爾舊志廟在漆橋路五里又有地名介墟在近後人因敬羊左義烈并塑子推像祀之然土人但稱羊左廟)
公元942年
將軍廟溧水州南四十五里孔鎮南大路西髙古城内(舊經荆軻未詳蓋以羊左事見爾)聖母廟在溧水州東十四里(蓋中山神俗號俞母俞丑救切南唐昇元六年邑宰淫祀惟此廟獨加修秘書省正字賈彬作記石刻已亡耆老能倍記元豐元年春旱禱雨應邑人胡無競重刻石畧曰有唐中興文軌未一天子宵旰恵于烝人疇兹賢才以理郡邑琅邪王公出宰畿甸公每鄙衆心尚崇淫把下取舍那分否臧採地圖稽之故事古之諸侯今之令長得祀境内以祈有年有若聖母于是山其名中山神后土將設廟貌胡為不然其餘囂浮所完土木之設並從毁拆無或興妖有以見公之去邪蔑疑為政以徳愷悌君子其在兹乎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韋真矩書)
張將軍溧水州東南二十五里(俗呼烏龍廟禱祀隠民敬事之州志事迹昔民有行田野間感黒龍而孕後産鯉魚投水中復變化隨母所遊後乗雲去春時必至墓上禱雨暘隨應)
公元1120年
劉府君溧水州北三十五里方墟(淳祐十六年太學進士杜子源記曰溧水縣北之柘塘劉府君有祠舊矣禬禳禱祈輙響荅端平丙申里民棟橈將壓補其敝且藻飾一夕繪工有醉酗嫚褻者傍觀髮立汗下詰旦起視則雉經而死尉陶君季治被縣搬驗視為廟素以靈著而今以是汙為弗靈矣遽火之已而風簾月牖詭幻怪幾不容一息於是翻然悔辠規復其初鄉之著姓僕君智明首以義倡時嘉熈己亥秋八月未幾戎馬突至居靡遑其後因之水旱田萊多荒不潰于成淳祐甲申乃始屬役殫力竭慮若已作室雪脊朱扉林薄映照髙度廣視舊有加位貌象舉以法故洋洋如在民益敬憚子桂𤼵求予記稽諸志乗裴晉公隧碑府君歸葬于鄉今州北三十五里曰劉墓者是也門人韋乾度良士郡合十餘人琢石為碑顔魯公叙送伯氏西遊亦侈其鄂不華之盛晉魯二公元勲盛徳日星儷明千載聞風者袵斂色悚而於府君稱道如是嗚呼金陵古帝王達官顯人累累丘壠鮮有氏其地者屋而祠之尸而祝之歴百千嵗如一府君之徳如此而書汗簡獨甚約幸託晉公之筆以傳而又不幸缺裂敲礪之餘淪墜割亨之所非有賢大夫戴公挈而出之則其名行泯没蒼烟衰草間然則抉斷刻垢汙新廢祠於煨燼好古樂善有神風化一也裴度神道碑公諱太真仲適彭城晉永嘉末衣冠南渡遂為金陵人詳見本州志)
溧水州諸行祠(東嶽祠在州治東張真君祠在臨淮門外五顯祠在永安門内)
溧陽州城隍廟在州東南挹秀門内
公元1107年
顯恵廟在溧陽州北二十里□山下(後漢司空驃騎將軍溧陽侯史崇祈禱屡應大觀元年賜額政和二年封靈濟公舊經以為溧陽史氏之祖故又號史祖廟廟有禱雨靈應南唐昇元三年知鎮縣事郭延沼立案唐制方鎮兵戍州縣者謂之鎮兵將鎮將知鎮縣事者蓋以縣令兼將鎮兵如今郡守知軍州事也)
公元1178年
貞義女廟在溧陽州西北四十里瀨水上(唐李白作碑淳熈五年重刻碑云溧陽黄上里史氏之女即以飯食伍子胥自投於水者)
公元882年
趙城明王廟在溧陽州趙城内(明王蓋城土地神州志廟有記唐中和二年貢進士林雲撰神諱禹獨立漢庭秉持邦憲闗東江南飢民為盗王整掃蕩呉楚晏清再分茅土分王東平今州有趙城當時屯軍地後人思之立祠大厯中義與縣豪民張度聚衆𣀮竊至趙城東二十餘里驚風駭浪人溺舟沉乃兹神力水旱禱祝剋日應期今案漢書趙禹邰人也為丞相史稱亷平選為御史中大夫中尉少府廷尉後以壽卒于家其事不合異姓王史必不畧詳意似指漢宗室王者然不可攷矣)
梁城溧陽州梁城内(相傳梁王於此)
鄒將軍溧陽州東北二里屠塘右(舊經云城樂鄉侯史崇之將也)
程將軍溧陽州安門
髙鄭二王廟溧陽州北街廢
伍相溧陽州牙山下聖姥廟在溧陽州姥山
真君廟在溧陽州三鶴山下(寰宇記云潘氏兄弟三人得道化白鶴衝天後人而立祈雨有應)
白鶴廟在溧陽州朝山下(按茅山昇玄觀有白鶴廟寺州志舊經云昔仙人釣魚於此雙鶴來朝廟屋上因石上仙人迹)
公元927年
東嶽茅司徒䓁廟(案舊志東嶽廟廣恵張王廟五通廟並在溧陽州西門内忠祐廟見城内武烈帝茅司徒事迹云稽神錄西僧徳林少時舒州路見一夫荷鉏治方丈之地左右數十不見居人問之對曰頃時自舒之桐城至此暴得痁疾不能去因臥草中及稍醒已昏矣四望無人虎豹吼叫自分必死俄有一人部從大將至此下馬良久二卒善守此人明日送到桐城縣下遂上馬倐忽不見二卒在焉某即强起問之荅曰此茅將軍也常夜出獵虎憂汝被傷故使䕶汝更欲問即荅日已出矣不復見其二人即起而行意輕健桐城頃之疾愈以所見之處立祠祀之徳林舒州十年及囬則村落皆立茅將軍今俗呼茅司徒溧陽州東門一里舊志同)
祠山真君廟在溧陽州招逺
五顯華光樓府城西隅賞心亭側(神蓋五行之精古有五祀道書謂之靈觀大帝祠廟所在有之江東尤盛若木石之怪為妖則亦五行沴氣耳)
   宫觀
公元1147年
元興永壽宫即舊天慶觀在城西門内崇道橋北南廢國學置縂明觀地即呉冶城西州故址縂明觀道家者流以儒觀之名為道士觀楊呉於其地建紫極宫徐鉉作記云冶城峻址西州舊宇真公遺壠郭文舉故䑓宋大中祥符間改為祥符宫續改天慶觀炎兵紹興十七年重建太乙殿基郭文舉讀書䑓也在聖祖殿後冶城樓忠孝亭在觀之右歸附冶城樓廢燬别建冶亭元貞間改額玄妙觀天厯潛邸屢幸之觀主趙嗣祺陳寶琳應對稱㫖尋陞觀為大元興永壽宫改冶亭為飛龍亭賜嗣祺號曰虗一先生寶琳虗白先生有司新其宫宇出南行䑓賍罰鈔以供用皇上即位明年又撥鈔二千定成其功遣匠作臣造天神像累賜金寶香嚴其祠事至元二年降璽書命主其宫者甲乙次第之(翰林學士虞集記飛龍亭畧曰昔在潛邸東南海嶽湖江上車馬足所至焉則守吏民庶興感榮華幸隨而表之以識其愛慕之意既登大寶天光日華之所被及山川草木與有榮耀則必有所述以示乎天下後世集慶路元興永壽宫之飛龍亭其一也亭成久矣而宫之住持道士賜號虗白先生陳寶琳始錄其事即臨川山中求臣記之亭本冶亭宫本玄妙觀集慶建康路皆所賜名也方在金陵時行邸去冶亭為近上時遊一日傳命至臣寶琳宫門迎候逾時從官奉供及門則知已至冶亭久矣鍾山形勝城郭佳麗顧瞻徘徊悠然化育之洽焉從臣以寶琳上笑道人何避客之久也寶琳頓首俯伏請罪上曰山徑幽雅取便而至宜爾之不知冶城虞集今何在也皆對曰今在翰林學士王僧家奴模而觀之因藏諸箧問寶琳何以玉林也則對曰道士燒金石為丹澒抽鼎中狀如瓊林玉樹故取以為名上曰當雪時吾登此亭目力所及樹木皆玉也豈不易知乎更謂之雪林後臨别書雪林字賜近臣趙伯寧寶琳仍字玉林矣謂寶琳曰吾出游勞人不如山行便可柴門嚴扃鐍以待子之往來自是數至寶琳野人見上之樂而忘其微賤持酒引裾欣然為留亦不責天厯己巳寶琳與其宫之住持趙嗣祺朝京師始製先生號以賜金陵道之嘗得見者嗣祺曰虗一先生寶琳虗白先生得之者纔二三人耳蓋異數時賜新宫名而冶亭名飛龍明年三月二十五日侍立奎章上顧謂曰汝猶憶冶亭乎亭旁當加長茂臣對曰臣到冶亭時未種松也上曰游冶亭見卿書以為千載之思實㮣于懐因命臣宫亭新名以賜而寶琳持歸賜南御史䑓若干新其宫所謂冶亭者既名飛龍加飾楹桷御榻其中重覆而謹視之别作亭其下仍曰冶亭羣臣公卿大夫賦詠咸在又為亭以當鍾山之秀名之曰鍾英宫成行䑓御史大夫中丞以下郡縣守吏于此以侈天子之賜矣嗟夫亭成至于今十有一年而先帝臣民八年微臣辱在草野先朝詎能寶琳執筆以述恩光之萬一哉於惟天子仁孝純至勛華相承羮墻之見無有遺思先帝神靈在天陟降上帝雖曰不可度思而日月照霜露所隊顧懐下土萬斯臣民瞻仰烏有窮已乎臣故丕述事亭石以昭示來者至元五年十一月記)自改飛龍亭後更作冶亭及鍾英亭極冶城之勝云
公元1263年
洞神宫據景定諸志舊在蔣山太平興國寺東有基階級存焉制使姚希得創蜀三神廟於青溪景定四年就其旁創道宫以為祈報燎槱之所因以洞神舊額加之命道士道立為知宫呼洞神宫蜀人文復之為記田産有碑歸附久廢不治江道士江廷楫以泰定初年住持宫事始修宫祠復其田土於舊溪光山色亭基剏青溪李孝光撰記(建業東有老子之宫曰洞神鍾山之下嵗久而撓宋景定間留守姚希得居守建業希得蜀人久宦不得歸乃作蜀三神建業青溪陼中相傳江縂故宅所在希得念諸祠祀今佛老子之徒守之乃得不廢遂徙鍾山故宫並樹焉又大出金布為置次舍土田園池芻蕘地屬道士道立守之事在文復之記祠語中宋且亡土田散屬巨家祠亦弛弗治其徒夢神人告曰後有公孫止吾宫則祠且復延祐六年盱江江廷楫濟川寔來始至趿青溪上行視祠東西大為惕然於是三神之祠明年又益樹壊垣改作両廡始完而御史中丞納琳侍御輔之治書侍御史圖沁布哈監察御史僧格達實過見之聞祠祀土田屬巨家使有司悉按故籍歸其土田皆已復其舊濟川乃曰吾徒聚居學道清净離世不可以故有齊居之室乃作室祠北曰青溪堂堂成屬余記之客有問於余三神者皆蜀人生有功於蜀没廟食其縣何以得祀於他邦余曰先王為祭法凡為民禦菑扞患而徳在生人得著於典祀三神有功於蜀而為蜀徳然法則可施於天下世徧祠固宜今夫卿大夫民人之責苟能推上之膏澤以利之則民甚至生祠之以報其仁至於縣之民亦願欲望見幾幸一臨涖之以求得其所願此無他以為能徳已也繇是之推民之所為事神可以少媿卿大夫不為民徳是故有功人人思之矣獨事神哉余感濟川之用勞若此故為言焉以慰問者之意又為之詩樹祠之所始濟川江丞相諸孫始仕矣不遂去修老子氏之道别自號野舟云其詞曰眈眈神棲自鍾陵青溪之﨑江令之里三神並樹蜀人留守我開三神皆蜀篤生受命上天輔此衆萌江灌黍稷如京惟孝亷氏帝使司神光下燭煒如廟食蜀都皆號神君徧祠于楚貴並公祉民飲食神奠懐糈始隆中弛橈而復宇俄而珍木具美疾猶鬼輸翬其有頍藻井璿房仙聖至喜神鼇扶宫宛在中央若禆海九環以大灜美哉沈沈上與河通宫室清净幽人所樓澹泊無欲觀其天倪辭祝聖人與天地齊神有報民則祉福宜稼于田天倪大樂時神之休惟皇壽榖)報恩光孝觀在報恩坊街(觀基係陳朝進奏院故址宋崇寧二年置觀賜崇寧為額政和元年改為天寧萬壽觀紹興九年諸路天寧萬壽觀並以報恩光孝為額專充追崇徽宗道塲近年加修建)
公元1109年
崇禧萬壽宫茅山華陽洞南門之東即舊崇禧觀(唐史方技傳道士王逺知聰敏愽綜羣書初入茅山師陶弘景傳其道法髙祖之潛龍逺知傳符太宗平王世充與房玄齡微服以謁逺知曰此中有聖人得非秦王太宗以實告逺知太平天子自愛太宗登極將重加祿位逺知固請歸山貞觀九年潤州太平觀以處之舊圖經云晉陶隠居創後為永嘉館復為嘉遁館以待四方之衆即此後號太平觀為盗所焚南唐昇元初重建祥符元年祈禱改名崇禧觀建炎四年廢于火紹興中再剏陶弘景傳云大間有積金先生嶺西華陽上下舘舊記云崇禧觀即梁貞白先生陶君華陽下館山記太師益國公金帛建造觀宇粗偹先是真宗祈嗣兹山獲應每嵗建金籙道塲七畫夜内降青詞朱表并降香施料命句容縣充代拜官設醮于此由是縂轄諸山此觀為甲張商英撰碑銘今延祐六年改為宫)
公元1008年
玉晨觀世人稱為山第福地(髙辛展上公周時真人巴陵漢時杜廣平東晉楊真人許長史父子唐李玄静南唐王貞素並在此得道梁時陶隠居於此精修朱陽唐太宗時華陽觀玄宗時紫陽觀宋大中祥符元年九月改為玉晨觀在䨓平山北)
公元492年
太平觀山側(梁時陶隠居讀書萬餘卷善琴碁為諸王侍讀永明十年挂衣冠神武門居句曲山立館號華陽觀隠居宋元符中太平觀即前崇禧觀基也)
公元434年
崇壽觀在大茅山下華陽洞南(九錫碑云宋大始廬陵太守魯國孔嗣之為道華文賢建舊記云晉任闕人舊宅宋元嘉十一年路太后建未詳孰是齊建元二年崇玄館太子嘗臨之重廣基業唐天寶重修宋大中祥符七年賜今名張天與譔山志載在華陽洞南)
公元前67年
下泊在中西(山志云大司命君以漢地節三年咸陽昇舉徑來句曲外立茅舍以教二弟處也隠居父老相傳司命故宅唐貞觀十一年立碑黄洞元文)
公元1106年
元符萬寧宫在積金山(三茅記云嘉祐中有蜀人王畧於積金山結廬以煉丹後因事捨去劉混康初入山居宋哲宗混康赴闕詔以所居元符崇寧五年徽宗題其榜曰元符萬寧建炎四年為盗所焚楊沂中私財建造殿堂)
公元748年
祠宇在中峯西垂(舊記云唐天寶七年勅於廟下立精舍道士焚修屯田貟外郎栁識撰碑)
華陽宫在積金山西(舊記云本貞白上館唐天寶七年勅度道士焚修後燬於兵宋政和中重建)
公元515年
乾元觀在茅山大横山下(陶隠居真誥定錄言大横山下有泉昔李明下合丹而升玄梁天監十四年陶隠居剏欝罡齋室以追玄洲之蹤天寶中玄靜先生居之制㫖建置殿堂䑓榭甚多明皇賜額棲真堂㑹真亭候仙亭道徳亭迎恩拜善䓁亭前朝大中祥符二年國師朱觀妙於此結廬老焉先賜集虗菴為額天聖三年九月改賜今額)天聖觀在山積峯上(梁天監初陶弘景開創池沼唐貞觀中建立道靖至徳中賜名火浣宫唐末遂廢宋景徳中張明結廬於此祥符中御觀龍歌送龍歸三茅山所得之池即此處也天聖三年九月賜名真菴五年賜額為觀)
公元1037年
五雲觀在華陽洞西門五雲峯下(宋天聖中王文穆公欽若於此建菴景祐四年賜額五雲慶歴二年晏元獻公殊撰記後為雷所擊碎碑不再刻)
公元1118年
元觀茅山谷泉上(舊名栁谷政和八年因陳希微修行於此勅賜抱元為額慶元間元綱重建)
元觀在中峯西(本名白鶴廟劉至孝三遇仙桃之所宋元祐中道士湯友成友直居之政和八年俞㮚奏改今額)
棲真觀在崇禧宫東(本名玉霄菴舊記云陶貞白中館宋宣和中賜今額)
公元826年
華陽觀崇壽觀西(舊名鴻禧院舊記云寶厯二年勅置即梁昭明太子舊宅丘徵君亦隠於此李徳裕太玄周先生有碑宋冶平中賜名鴻禧觀至宣和初改今額)
公元1286年
清真觀在大羅源中(宋政和中呉徳清營建為道棲泊之所嶶宗朝賜以觀額紹興間每嵗三月十八日四方道人皆㑹於此齋時有鶴至故謂之鶴㑹)
金陵觀在句容縣(張允之建)
元曜觀在句容縣(王道憐建)
元陽觀在句容縣(張元始建)
洞靈觀在句容縣(皇甫冉有詩)
僊臺觀在句容縣(劉言史有詩)
公元1183年
清觀溧陽州東南州學左(淳熈十年道士王靈和移溧水州廢額建)
公元1008年
太虗觀溧陽州白山晉盤白真人得道之所簡文帝真人宅造賜曰招僊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賜銅天尊一真人像二觀九井真人煉丹井中(西北南唐隠士許堅放魚池東有漢蔡伯喈讀書䑓山頂有㑹仙亭基有銅鍾唐大厯六年鑄有銘州有廢永仙觀唐開元初宗先生法嗣碑在今乾道鍾樓欹側呉順義中一夕大風正在西南三十五里有周潘行濬先生墓在觀之前)
公元521年
幽棲溧陽州北三十五里有幽棲祠堂(州志紹興中朱大亷記曰幽棲梁普通二年隠士幽棲鍊丹成全白日昇天宅居道家流梁以其號名幽棲延袤三十畆周圍有田有園廣半頃仙人之舊産舊有碑不存中有藏丹九井井泉甘美不减惠山東北有小阿號朝斗山側有井云幽棲伯祭北斗器藏其中山之右有望僊橋昇僊之際居人瞻仰而名也許堅題詩石刻尚存)
公元750年
黄山溧陽州西南四十里黄山下(舊傳西晉時黄鶴真人修道飛昇唐天寶九年觀州宋屯田員外郎周絳少為道士一夕冠褐𤼵㥽讀書太平興國八年第是嵗及常州日有書謝道友中藏之)
公元821年
崇徳溧陽州西南六十里唐長慶元年建本陵陽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亦見溧水志(水環西北隅蘭溪溪上有墩曰掛魚䑓舊傳陵陽子明垂釣之所元和郡志陵陽山宣州涇縣子明得僊溧陽州舊亦𨽻宣州云)
公元861年
靈寶觀溧陽州西六十里芝山(舊傳梅福學僊之所唐咸通二年太平興國中建州志案居家讀書養性為事元始王莽顓政一朝弃妻子去傅以為僊後有見㑹稽者變名姓為呉市門卒豈嘗寓此乎元豐中壽春真人)聖祖溧陽州西北六十里(唐咸通中建今廢)
公元1278年
紫虗府城炳靈公廟街(至元十五年創御薩勒迪宻實重修)
公元1262年
毓真青溪上(宋景定三年真人創名葆真至順三年集賢院定額)
公元1390年
三茅冲虗菴府城西門龍王廟側(茅山提㸃謝天祐建弟子謝日俞繼守之天厯潛邸嘗游隣近道菴有所坐軒扁全清境界庚午嵗其菴基創龍翔寺命日俞别住此改額大昇龍觀)
西山道在冶城山西麓黄泥巷内(宋嘉定中黙應居士守正者遇一道云来西山授以驅蝗法有應守正結草以居嘉熈中從子妙真因建為西山僊集道院許真君云)
全真府城立徳玄妙觀忠烈西古城隍廟東(宋咸淳中張志朴字希陽者連水人號木靸老有道行衆為創在西道院南後弟子移建是菴)靈寶院在茅山玉晨觀隠居昭真䑓故基(唐宗師孫智清王栖霞重建靈寶天尊像内有老君瑞像殿)
洞陽館在茅山南洞華陽觀之西(政和間延康殿學士王漢之髙士沈子舟建以鍊大藥)
公元1106年
西天寧院在句容元符宋崇寧五年賜額
玄洲精舍茅山䑓澗上(至元間宗師立存鬱岡古名)
華陽道院在積金山東(大徳間王宗師建西偏有竒石翰林學士元明善撰碑)
三茅道院(大徳間符道士大珪建)
唐若山菴在山郭干塘東(若山唐開元中嘗為潤州刺史棄官來山又居太湖苞山今林屋有碑殘缺矣)
尊師菴在茅山八卦䑓南數十步(尊師不知名及時代有甓垣石臼及竃纔方丈餘在荆莽宋紹興間築菴始見)
雲菴在中之西玉沙泉上(劉莎衣先生居)天信菴在茅山飈輪峯下(楊亶甲先生居)
圓錫菴先在山大羅源後徙龍尾山前(宋紹興間毗陵道者慧聰慧聰蓬頭苦行結草二両易米夕拜一夕黒虎伏其旁髙宗知名召見徳壽宫以齋米對曰野人無用留作軍需上一放還山)
棲白菴在丁公山(華文閣學士秦焴建元符知宫張洞元主之)
凝神菴在山黒虎谷前小阿西(山最深舊有黒虎未嘗傷物宋髙宗道士張椿齡召對徳壽殿為書陰符清净二經并賜菴額)
悟真道院府城内正西隅大木頭街(元係南唐燕冀二王祠宇宋淳祐間改作道院西山真人)
奉真菴在府城南隅文孝西(即秦淮僊境)
公元1314年
青溪道院在舊子城東偏地古青溪所經(延祐元年真定李允建祠老子而下僊者)
公元1269年
四聖院在府城正北隅(至元六年道士至清重建)
公元1282年
朝真院在府城東隅(至元十九年永和建名朝真泰定間改額)
公元1289年
中和菴在府城北隅(全真李清菴苗實修建)上清院在府城南隅(至元二十六年道士雲窓建)上真菴在府城東南隅化門寨(宋端平三年建)上真菴在府城東南隅堤岸(至元二十四年道人守一建)
長春菴在府城南隅炳靈公廟街(宋時建)
道寧菴在府城東南隅旗望寨(延祐年間郡人宋運成建)
逍遙菴府城西北(地近耆闍寺全真于道邁所居編修鼎臣為記)
玉陽菴在府城西北隅(全真王道菴建)
公元1284年
太清菴在江寧縣治西(宋鄮安撫住宅至元二十一年捨建道菴大徳五年四月十四日有道人求齊揷栢枝石臼上尋失所在其石見存)
公元1287年
元和道院在府城南隅胭脂巷(至元二十四年楊道士建)
公元1319年
山菴溧水州城廟東即舊崇真道院(延祐六年王圭等建)石湖道院溧水州儀鳯鄉(延祐四年俞逢酉建)
三山道院溧水州上元鄉距城二十里(湯囦建)
山南北有歸真迎真二館崇真鶴䑓常靜石堂萬松俱妙朝陽真積金山玉泉雲谷集聖崇真奉真靜真澄喜客泉慶和上善守靈寶抱朴秀雲青龍真興志和素華和福僊䑓丹谷翛然靖虚靖通泉太和致柔潛神善慶妙法頥真如常靈泉僊洞通靈洪福玄徳全真黄寧崇徳玉虚九錫草堂三華寧壽清靜老壽觀妙洞清木華悟真髙靈圓慶朝真隠深谷神陽和仁和抱元集禧至聖養神潛真正一拱極養素碧虚居靜濟陽朝元百丈體純玄真扶虞凝雲寧靜明真(闕)常潛虚隠凝熈清虚柔和神守一常應徳善熈洞僊養拙玄通徳潤洞玄又朝陽玉液素朝斗迎雲瑞雲各有二凡一百二十四菴皆道者所建
  舊例祠廟寺觀祀典賜額不書自歸至今建置頗多其地居或係前朝宫府遺蹟或係臺省官僚經畫修建題扁或經集賢宣政院定擬或有館閣名臣題詠碑刻奉祠者又皆祀典之神名為祝釐報上前志及郡報具見之今不容悉刋而不識也畧存之以偹叅攷菴院倣此
 
 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上
欽定四庫全書
 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下
             元張鉉
  祠祀志(二)
   寺院
公元1328年
大龍翔集慶寺在城正北隅閃駕橋北(天厯元年勅建翰林侍講學士虞集撰碑云上金陵入正大統改元天哈以金陵集慶路遣使傳㫖御史大夫阿爾斯雅以潛宫之舊作大龍翔集慶寺明年中天竺持禪師大訢杭州太中大夫主寺事設官𨽻之畫宫為圖授工部尚書王士弘往董其役斥廣其地為民居者悉出金購之土木瓦石金碧之需財自内出不渉經營工以傭給役弗違農有司率職庀功景從響應御史中丞趙世安承稟内行御史中丞易闕薫阿古爾哈雅相繼率其属以涖之是以吏敏於事而民若不知材既具期以又明年正月六日壬午之吉廼建立焉其大殿大覺之殿後殿五方調御之殿居僧以致道者禪宗海㑹之堂居其師以尊其道者曰傅法正宗之堂師弟子之所警𤼵辯證者曰雷音之堂法寶之儲曰龍藏治食之處曰香積鼔鍾之宣金榖之委各有其所繚以垣廡闢之三門而佛菩薩天人像設纓蓋床座嚴飾之具華燈音樂之奉與凡所宜有者皆致精備以稱上意焉賜姑蘇腴田以飯其衆上在奎章閣親詔臣製文刻石以誌之臣聞金陵之虗自秦時望氣者嘗言有天子氣至藏金土中以鎮之其後呉晉宋齊梁南唐君長以為都然瓜裂之餘僅克自保不足以王氣之盛夫孰知江山盤踞之固天地閟之久積千餘年而有待於我聖天子之興也不然何淵潛之來處飛躍自兹見諸禎祥行事昭著若此者乎夫太陽之昇麗於天光耀熈赫髙深廣袤之區生成動植之類孰不受其煦煥而其次舍之所經知天者必仰推而志之天子四海為家莫非聖明之所臨鑒帝運所由天人應合之機實在於此其可忽諸今上建極中撫萬國顧懐居勢隆望非我世尊無量之福孰足以處乎此也兹事之成上以承祖宗洪庥下以以廣民庶嘉恵天子至仁大慈垂示億萬斯年以此可見於戲盛哉敢不拜手稽首述讚明明上天祚我皇國聖祖神宗立我民極昭武皇懋建丕績憲章修明民用齊飭天下為公仁廟受册治極而圯或斁彞則迺睠明哲是保是翼俾久而安弗邇以逖祝融效靈海若率職更相吉土此惟與宅吉土惟何建業舊邑龍依崇丘虎在盤石昔有居者不稱厥徳惟我聖皇天命攸廸川寜於波田宜於穡民孝敬介景帝命不遲武臣力遂開明堂受天之厯廟而祖饗郊而帝格治功告成庶物蕃息江流湯湯經我南服中城有宫皇所肇迹惟時父老載慕疇昔雲來日臨庶我心懌皇帝曰嘻予豈汝釋惟大覺尊汝寶相金色常以慧慈拯汝迷溺我即我宫作祠奕奕凈土沐汝甘澤汝見大雄如我來即馬寶象寶珠宫金璧凡為汝故我施無惜無菑無害居佛翼翼民庶稽首不知識我願天子聖壽萬億與佛同體住世有赫一誠所感有永無斁寺建後命䑓官提調撥鈔置闕官主其賦入咸有成規詳見圖表及官闕)
大崇禧萬壽寺寶公塔後(天厯元年勅建中丞趙世延等記之畧云昔在我世祖皇帝上天景運太祖丕基混一海宇建立制度條理綱紀一出睿思以為子孫萬世成法者昭乎若天旋日行乃若崇尚佛教營治塔寺亦必弘偉殊勝足以臣民之瞻焉厯數在躬天之所命孰能違之若夫大雄妙覺尊黙相潛佑者必有其徴矣是以累聖相承率是而行之也潛邸金陵時暇日鍾山而觀之見其江山縈逥樹藝之廣茂民庶熈洽慨然興歎以為祖宗徳澤涵煦以至于斯也問諸邦人父老則又以為昔有聖僧寶公者自梁以來實委靈兹山能顯我國家之神庥覆䕶吾民也水旱疾疫凡有禱焉隨願輙應於是上感鍾山之陰有石巖中虗下出流泉注入功徳水乃即巖中觀音大士巖前搆水棧虗容瞻禮既而以為未足珠峯之北得髙爽福地規置大刹宫殿樓閣如自天降寶公之塔在峯上正當前來兹山者仰而望之如見天宫於林壑之表然後仁民愛物心所以屬諸寶公衆庶莫不知之相與踴躍讃歎鍾山之舊寺聚銅數萬斤大鍾金既在鎔上以碧珠投之及鍾成碧珠不壊完好堅固宛在欒銑萬目驚覩以為寶公報貺天厯元年九月甲申世延入見親詔之曰宜加寶公號曰道林真覺慧慈應普濟聖師寺曰大崇禧萬壽寺世延等其勒文以記之臣世延等既具述其事而竊思之曰帝王之興也天與天保百靈受職符瑞交現此其常也金陵東南之㑹山川鬼神翼扶翕張於吾君者蓋凡五年而後歸正大統皇心之注於斯於乎累朝佛宇之盛皆臨御時為民禱禜資用功力有司具焉兹寺之成實在試難之日出私財以具事而雄麗若此此固生民所以深感淵衷寶公所以顯著禎符者也於乎休哉敢再拜稽首而獻銘曰大江之南鍾山龍盤王氣潛欝神所保完於皇聖明遵養時晦靈祇奉天竦立以待秋髙來遊來遨斾有交龍雲在顧瞻原隰有稼有穑元元之生聖聖之澤民亦望之子實來不鄙我邦庶無苦烖維梁寶公去之千嵗善福其民有引弗替皇運勃興有慧知奔走先後克相厥時奕奕祠宫我營我作我報無私爾感無怍吉金之良燥濕不移萬古在簴宣號震迷乃𤼵祥以肅羣眎明珠不灼彰上之賜飛龍在天臨制九圍皇心裵囬眷兹崇禧崇禧之宇永殿南天子萬年錫我民福)帝師寺在保寧寺北(延祐七年建)
公元241年
保寧禪寺在城飲虹橋南保寧坊内(呉大帝赤烏四年西竺康僧㑹寺名建初晉宋有鳯翔此山因建鳯凰䑓於寺側宋更寺名曰祗園昇明二年齊太祖比丘法願造寺於其地得外國甎為白塔又名白塔唐開元中寺僧恵禪師明皇召至長安尋求歸山詔可之因改其寺為長慶寺其額韓擇木南唐保大中齊王景達先主造寺因名奉先宋太平興國中賜額保寧祥符六年増建鍾樓觀音殿羅漢堂水陸堂東西方丈莊嚴盛麗安衆五伯又建靈光鳯凰凌虗三亭照映山谷圍甃塼墻五伯茂林脩竹藂蔚嵗度五僧政和七年勅改神霄宫建炎元年復舊額三年四月駕幸江寧權以寺為行閏七月浙西其後命即府治修為行宫御坐猶在本寺嵗久屋弊留守馬光祖重建殿宇方丈觀音殿水陸堂厨堂庫院移鍾樓青龍増建廊屋横直一十八間作新建鳯凰䑓記詳見鳯凰䑓下)天禧寺即古長干寺府城南門外宋天禧二年改今額寺有阿育王舍利塔祥符賜號聖感其晉髙悝所施金像隋文帝徙置長安(梁天監元年大同元年長干寺阿育王塔出佛爪髪舍利幸寺無遮㑹大赦丹陽記大長干寺道西張子布宅在淮水南瓦官寺長干秣陵縣東里巷名江東山壠之間曰干建康五里山岡其間平地庶民雜居大長小長東長干並是地名小長干在瓦官寺南巷西頭大江梁初起長干寺按塔記在秣陵縣東今天禧寺大長干也宋開寶中曹彬江南先登長干北望金陵即此天禧二年改為天禧寺政和六年建法李之儀端叔天禧寺建法堂記云天禧寺者乃長干道塲葬䆁迦真身舍利祥符建塔賜號聖感舍利寶塔天聖中又賜今額按梁書大同三年髙祖改造阿育王塔出舊塔下舍利及爪髪髪青紺色衆僧以手伸之隨手長短放之則屈為蠡形始呉時尼居其地為小精舍孫綝尋毁除之塔亦同泯呉平後諸道人復於舊處建立中宗渡江修飾之至簡文咸安中使沙門安法師程造小塔未及成而亡弟子僧顯繼而修之孝武太元九年上金相輪承露其後西河離石縣胡人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下猶煖未敢便殯經七日更蘇說云有両吏見錄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受諸苦毒觀世音語云汝縁未盡得活可作沙門洛下齊城丹陽㑹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則不地獄因此出家遊行禮塔次至丹陽未知塔處乃登越城望見長干里異氣色因就禮拜果見阿育王塔放光由是定知有舍利衆掘之入一丈得三石碑中一碑有鐵函函中有銀函銀函中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髪各一枚長數尺即遷舍利北對簡文所造塔造一層塔十六年沙門僧尚加為三層髙祖所開者也實錄咸和中丹陽髙悝行至張侯橋見浦中五色光長數尺乃令人於光處掊視之得金像未冇光趺下車載像還至長干巷首牛不肯進乃令御人任牛所之牛徑牽車至寺因留像付寺僧毎至中夜放光明又聞空中有金石響經一載捕魚人張係世海口忽見銅花趺浮出水上取縣縣以送䑓乃施像足宛然合㑹簡文咸安元年交州合浦人董宗之採珠没水於底得佛光豔交州押送䑓以施像又合焉歴三十餘年光趺始具隋文帝徙入長安蘇魏公頌長干寺詩注云晉時沙門恵達金陵長干古佛塔因於其地建佛刹即劉薩何也至南唐時廢寺為營廬久之舍利數表見感應祥符中僧可政狀其迹并感應舍利投進有詔復為寺即其表見之地建塔賜號聖感舍利寶塔白塔寺東即葬唐三藏大徧玄奘大法師頂骨之所金陵僧可端拱元年得於長安終南山紫閣寺俗呼為白塔事具塔記元符二年知府事呂升卿請於朝改為十方住持楊次公長干聖感塔詩釋迦八萬四千塔一在江南古道無礙展開青髻最初分得白毫光陳軒金陵魏京長干塔江南管當幸事畢盡憑廟算非臣專眷言此地本軍壘元與招提安佛子蓋叙宋初事也至元二十五年詔選髙行僧三十員開講江南諸郡擇名刹以居之槀城徳公主首奉詔開席金陵天禧寺說經訓徒慈恩之教未幾特賜佛光大師并撥賜故宋太師秦申王墳寺旌忠寺為下院以其廢産共贍講席改賜元興天禧慈恩旌忠寺額僧統廣福大師嘗施財繕修大塔泰定中潛龍嘗數幸寺及登大統以所奉觀音像付寺供養嵗給香燈之費至順初佛光之孫法嵩入覲上顧謂曰舍利塔修完不嵩曰未也即日白金三定官錢伍阡緡以助繕修䑓臣郡守咸致其力有㫖令佛光之徒廣演主寺事賜號弘教大師塔完之日嘗感天花如雨祥光如練滿空凡數日詳見中丞趙世延撰碑)
公元1022年
正覺禪寺一名鐵塔寺在城西北冶城後岡上(宋太始中邦人捨地建精舍延祚寺至唐有靈智禪師無雙目號羅㬋和尚經論文字悉能明了人稱天眼建塔於寺内廣明中賜額梁侯景之亂王僧辯入討使其黨宋長貴宋延祚何遜有登延祚寺閣詩佛殿前鐵塔二座乾興元年古鍾所鑄有經幢呉金陵府延祚院寺有井十一口内一口大號百丈泉井闌上字保大元年所鐫宋熈寜中賜寺名曰正覺塔名曰普照王荆公嘗於寺西作書院有籜龍建炎三年法堂西偏元懿太子攅宫寺東偏復建延祚名公賦詠尤多炳靈公廟西及新亭側又别有正覺寺)
公元425年
能仁寺䑓治東南(劉宋元嘉二年文帝髙祖建報恩唐會昌中呉大和六年毗陵郡徐景運為親重建曰報先院南唐昇元中改為興慈院至開寶中廢後里人捨宅復為興慈院太平興國二年邦人以院地卑徙置于此乾明莭日建院額後改為承天寺政和中又改今額景定志能仁禪寺南廂嘉瑞慶元間游九言佛殿云寺南接秦淮百歩地古青溪之濆也自宋始建至南唐改興慈無鐫識可攷獨據圖經所載然五代愍帝應順甲午呉大和逆數會昌乙丑蓋已九十年既曰廢矣中間誰所繼續院之老僧僅能記本朝之言院故在西雙廟東至道中圓覺律師徳明際遇大宗召見御容羅漢像以歸咸平間重賜院基田産律院禪寺寵以詩章寺復顯至崇寧賜名承天政和七年能仁今之寺其咸平所賜而遷也又曰圖志謂寺常廢於開寶中繼有捨宅為寺者邦人復以卑濕徙今地不知何據咸平制書老僧相傳當為可信建炎三年室宇朝廷賜復燬猶賴制書無恙以詔後自是草創數十年無振起淳熈丁酉余客金陵偶至寺殘僧蕭然敗璧風雨莫蔽門臨街喧卑過者陋焉適主僧允微初嗣法布衣芒屩徒歩通衢畧無外飾氣貌淳夷語言動止心固重其為人十八年余來為帥屬大門東嚮堂廡壁甃盡撤其舊僧彬彬而微則老矣然其布衣芒屩如故戸庭雖華而居室甚陋齋庖㓗豐而自食至菲金陵城中多鉅刹同時主者出有澤車衣有纎縞䑓殿欹斜藉口檀施不顧恤微頹然自勵曾無縕袍狐貉之慚慶元丁巳鼎建大殿微言能仁非他方比國朝忌日府䑓率屬文駿奔炷薌冠蓋填溢今老釋之宫咸曰焚修為國也而廢頽若是何所掌乎願記其事併錄院之始末毋若向之失傳戚氏今寺南唐古寺保大年中昇州特進司徒致仕鍾山公李建勲田入後廢宋朝撥賜地基起興禪院咸平初建勲潤州本起寺住持臨壇精律大徳尼進暉申明以故李相公舊所施田入興慈寺至今常住咸平後改承天寺崇寜間又改入下承天能仁寺真宗昇州法王圓覺大師賜紫徳明詩曰精勤演律達真風釋子南禪道少同奥㫖筌蹄悟佛慧燈廣布九圍中真蹟今仍藏寺中至元之五年住持真實既新其寺又作鍾山公以寺之土田公所施也臨川危素請記於集賢掲公傒斯畧云五代之際君不君不臣可謂天下大亂而公所與僚友有若馮延已其人史雖稱公有吏材薫蕕不相氷炭不相入豈能其所志哉宜乎引身山水之間謝病不出死而囑其家人薄葬公命之戹於天勢之戹於人有可悲者矣建勲見年表)
公元514年
太平興國禪寺蔣山府城十五里(梁武帝天監十三年定林寺前岡龍阜誌公永定公主湯沐之資造浮圖五級於其上十四年塔前開善寺即今寺基唐乾符中改為寶公南唐昇元中徳裕重修後主改為開善道塲太平興國五年改賜今額慶厯二年葉清臣奏為十方禪院紹興三十二年加封寶公號塔以感順為額今塔院西偏本末王荆公命名俯視巖壑虬松叅天幽䆳可愛為山絶景荆公罷相金陵以資金帛助施寺中各有碑籍劉岑佛殿梁武永定公主捨財創精舍葉清臣為守始以禪易律元豐中僧法泉經營辛苦大叢林焚於建炎佛殿毗盧閣兩翼為行道閣屬之殿其餘堂廡極雄麗紹興以來建也淳熈十六年九月晦日又火寶公舊像父老相傳沈香為之宋初取歸亰師陳軒金陵集載狄減游蔣山旃檀象魏窣堵煙霞謂此事迹太平興國七年舒民柯蕚老僧萬嵗山古松下掘之得石篆誌公記聖祚緜逺之文於是遣使致謝諡曰寶公妙覺治平初更諡道覺大師寺舊有誌公履洗鉢池寺後向東有婁禪師泰定二年正月寺復遺漏主僧守志極力營創至順二年九月翰林學士虞集奉勅撰碑金陵有神僧曰寳誌宋元嘉中道林寺歴齊至梁數靈異天監十三年示寂武帝感其遺言瘞之鍾山獨龍之阜帝女永定公主表以浮圖因建寺曰開善宋太平興國年間太宗誌公秘讖石中符其國運有神降其宫親與之語蓋誌公太宗異之號之曰道林真更名寺曰太平興國賜田以食其人及王丞相安石金陵合諸小刹以附益之寺始大建炎燬於兵紹興更作淳熈又燬隨更作之每更作輙加宏廣日葺嵗増至於我國家而規制之盛極矣至治辛酉匡廬前靈隠玉山禪師弟子守忠請來主之禪學之士來者日滿其室今上泰定乙丑嵗正月來至於是邦而寺適災天意若曰其撒舊而作新之乎上感出金以為民先於是行御史䑓郡縣之吏皆祗若上意始忠之治寺也舊有蒲盧之澤前見奪於豪家寺𨽻訟之累年不决忠之讓而弗辯奪者愧而歸之人固以是信道之矣皇上一風動之逺近富者効其財貧者輸其力工則致其巧農則獻其食一嵗垣廡成再嵗屋室具其可以名書者曰方丈北山閣曰經樓曰香積水陸堂白蓮堂曰伽藍祠曰僧堂曰道林堂曰新倉院曰耆宿之舍而宏興鍾二門以上次第丁卯大鍾為銅數萬斤方在冶上賜寶珠投液中鍾成珠宛然在其上若故識之而光彩不以灼燬萬目共覩讙歎如一上方别建宏祠於寺北今賜名曰大崇禧萬壽寺者也是年秋歸寶膺大寶是為天厯元年詔書布徳天下即命廷臣製公號曰道林真覺慧慈應普濟聖師封名香以禮祠之出黄金白金重幣俾成寺之役蠲寺田之賦號守忠為弘海普印曇芳禪師住持大崇禧萬壽寺兼領兹寺未㡬加授廣慈圓悟大禪師両寺如故至順元年秋御史中丞趙世安傳勅召入朝九月九日上御奎章吏部尚書王士弘守忠入見奏對稱㫖命太禧宗禋日給禀餼賜金伽黎衣與青䑕之裘十二月一日賜設於聖恩寺迺召學士榻前製文以記之俾歸刻諸石以其事示臣如此具載而言曰上於金陵新作之寺二曰龍翔集慶潛龍之舊邸也曰崇禧萬壽廣親搆之新祠也獨太平興國雖曰宋齊梁唐宋之遺然空燬而復興實在今上龍飛之日有運之玄契蓋自徴焉兹三寺鼎立一郡以同賛乎聖天子億萬斯年壽豈盛哉嘗竊聞陛下之意每不欲專福于躬而欲博濟均惠於天下敢述萬一而銘之銘曰維受命厥有禎符天人合機不占以孚於赫聖皇聖武之系賛于克艱神有司契皇有萬方山川幅員釐厥下土徒御告勤顧瞻道林在江之汜翠蓋孔旍來狩來止道林有宫百靈中有神師民所敬恭良泉風雨時若發祥效珍以待聖作聖作孔時動天隨龍躍以飛神師啓之神師不言而示以兆有命方新去故以燎作而新之自我聖皇乃祓乃除乃基乃堂日月重明天光旁燭皇心載欣萬神降福凡我臣民息養以生飽歌煖嬉稚壯耋寜裹兵以革牛馬在野至於永久樂其休暇蝡動孳殖亦遂以成幽塞苦寃各鬯而亨聖皇之心斯神之力銘以著之昭示無極)
公元1084年
半山報寧禪寺在城七里鍾山七里王荆公安石故宅也(其地名白塘舊以地卑積水為患荆公卜居鑿渠决水通城元豐七年公以病聞神宗國醫診視既愈請以宅為寺因賜額報寧禪寺寺後有謝公墩其西有土山培塿乃公决渠積土之地由城東門至鍾山半道也故亦名半山寺公有謝賜寺額基迹叢祠鴻延萬壽鈞名扁榜榮遇一時臣生乏寸長世叨殊奬賤息奄先於犬馬頽齡迫於獨念親逢莫有涓埃補報永惟宏願豈忘香火因縁伏䝉陛下俯徇祈誠特加美稱所懼封人之祝終以堯辭乃塵長者之園遽如佛許仰憑䕶念誓畢薰修坡詩所謂朱門畫㦸紺宇青蓮正指此也公與其魏國公安禮各撰一疏闗西真浄文禪師開山第一祖道孤特闕文禪之法子也又有實禪師語錄王斿米芾陳軒金陵荆公半山凡十五首至元己卯三月遺漏至正元年住持匡廬元龍重建)
公元980年
清凉廣惠禪寺石頭城府城一里(呉順義中徐溫建為興教寺南唐昇元初改為石頭清凉大道宋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舊傳寺嘗為李避暑宫寺中有徳慶堂今法堂前舊基是也後主留宿寺中故其詩有未能歸去宿龍宫之句徳慶堂名後主親書祭悟空禪師後主自作碑刻並存蘇東坡嘗捨彌陀畫像于寺中故東坡有詩問禪不契前三語施佛空留丈六慶元志寺有白雲菴荆公有法眼泉名畫錄有董羽畫龍李後主八分書李霄達草書時人目為三絶按類說江南李氏時有一民死而復蘇云至㝠司先主五木甚嚴曰吾為宋齊丘誤殺和州降者千餘人汝歸謂嗣君寺觀大鍾受苦則暫休或能為吾造一鍾尤善後主造鍾于清凉寺追薦烈祖髙皇帝脫出苦又蘇公妻王氏元祐八年卒于京師遺言捨所受用使其子邁過為西方阿彌陀像安于寺寺後有周石頭城三大石刻張祐温庭筠有詩今按唐人有詩則呉重建明矣近年殿後堂舍燬於火重修建未完)
公元1139年
報恩光孝禪寺府城西門内(舊為天寧萬壽寺宋紹興九年詔改今額追崇徽宗道塲泰定戊辰住持匡廬僧義深經畫重修)
公元520年
壽寧寺府城北隅即舊廣孝寺基按圖經本在欽化橋西江寧縣治南(梁普通元年造大愛敬寺鍾山南唐乾符中重修廣明元年廣明愛敬禪院南唐廣孝禪院開寶七年徙入城中南唐張洎捨宅淳化五年改今額慶元志壽寧禪院宋叅政張洎南唐賜第至道中捨宅為寺併城北廣孝寺入焉其孫諤乾道志謂昔為愛敬寺者非也家集謝表可證舊有瓊花一本内翰張瓌手植移自維楊云)
公元364年
崇勝戒壇院即古瓦官寺又為昇元寺在城西南隅(實錄晉哀帝興寧二年詔移陶官於淮水北遂以南岸陶地施僧慧力瓦官寺慶元志舊或作瓦棺者非也南史師子國晉義熈初遣使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髙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製殊特非人工此像歴晉宋在瓦官寺先有徴士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顧長康維摩圖世號三絶東昏遂毁玉像潘貴妃釵釧十國南唐昇元二年瓦官寺昇元寺呉興閣為昇元閣乾道呉順義中呉興寺南唐昇元寺太平興國五年賜今額景定志淳熈中韓元吉為記毎度於此受戒官作棺者蓋據俗說晉時長沙城陸地青蓮两朶民以聞官掘之得瓦棺一僧華從舌根生父老云昔一僧法華經萬餘部臨死遺言瓦棺葬遂以寺名瓦棺其說迂蔓既云長沙於此無與案記謂今寺地即張昭故宅其昇元基今寺西有寺街及石經尚存)
公元1039年
鹿苑寺舊名法光寺即梁蕭帝寺也在今城東南隅(宋元絳重建蕭帝寺記畧云金陵氣王三百年聲名文物與時隆替中惟蕭梁折莭以佞佛故佛之廟貌充斥江表都城巽維直淮里所有精舍焉紫峯紆餘反宇欲翔盤髙孕虚含吐萬景望之煇然如虹亘丹碧相𤼵殿有聖像即山而成追琢之功極其精妙輿地志不知從昔之名但後人以帝氏目之黄旗運歇勢勝故在閏唐攘據因其蹟而増華易榜法光標為勝概聖朝混一書軌三代文教簫勺宇内四聖累洽厚福生民梵刹禪林仍舊物而兹寺垂阤瘁焉不支己卯寺僧大姓徳明出楮金五十萬程工就其址起髙廣殿水𣙗不移棼橑嚴光復還風物異態粉繪釋迦文相即山塑十六大尊生生供稱該偹告成乃作鍾唄蒲飱以落之道俗和㑹圜視作適青溪之水木鍾阜之雲物來入軒所相為澄曠都人詫焉有條其狀而至者會同趙郡李君從事海瀕謂余有一日之雅授簡不腆月而日之庶以傳久寺蓋重建南唐保大易名法光至宋勅改今額寺後有周處書䑓佛殿前有㕁氏窟舊傳梁武帝郄后化蟒於此天監十三年造寺國史武帝造寺蕭子雲飛帛大書蕭字李約見之破産載歸東洛一小玩之蕭齊即此寺舊額也)
公元64年
嚴因崇報禪寺即景棲霞寺在今城東北之攝山去城四十五里(齊永平七年明僧紹捨宅為寺見江總寺碑僧紹宋泰始中游此山刋木結茅二十許年遂捨為寺寺有舍利塔隋文帝舍利唐髙祖改為功徳寺増治梵字四十九所樓閣延袤殿宇鱗次髙宗御製明隠君碑改為隠君棲霞寺御書寺額冇碑尚存不可武帝會昌中宣宗大中五年重建南唐髙越林仁肇建塔徐鉉書額曰妙因宋太平興國五年改為普雲寺景徳五年改為棲霞禪寺元祐八年改賜今額為叅政簡翼張璪功徳寺左有千佛嶺後有天開巖碧蘚白雲庵迎賢石醒石中澗石房白雲泉亦云品外泉寺前明僧紹髙越䑓山南谷昔有天台止觀髙僧法曠嘗於山紫湓峯下建般若堂演大論虎穴寺在山中齊王融有斿虎穴寺詩宋景文祁雞蹠云南棲霞寺明法師談論手執松枝談柄隋文帝仁壽二年送到舍利天下凡八十一州分造塔蔣州棲霞其一也唐則天舍利塔青龍山之巔唐末焚毁寺有金銀銅像背記畧云維大唐景龍二年四月八日洛州大福寺前棲霞寺比丘曇一潤州江寧明隠君經坊内鑄瀉金銀銅釋迦像三軀奉為髙宗皇天大帝則天大聖皇后應天神龍皇帝云又有石像千佛嶺棲霞詩注云明隠君與度注師講無量壽經西峯石壁中夜發光光中現無量壽佛自爾家財鑿巖造大像坐髙五丈觀音世智立像三丈五寸宋齊七帝石佛千尊所謂千佛嶺髙僧傳云釋僧祐性巧攝山大像剡縣石佛䓁並經始)
公元1162年
隆報寶乗禪寺即舊草堂寺上元縣鍾山鄉去城十一里(齊周顒隠居所後出仕孔稚圭北山移文草堂之靈以譏之髙僧傳云時有釋慧約姓婁少達妙理所欽服迺於鍾山舊館草堂寺以居之今寺左乃婁置䑓講經文之地寺後即舊居唐會昌中寺廢宋復建治平賜額寶乗紹興三十二年改賜今額)
公元527年
同泰寺舊志梁時北掖門外西南臺城隔路(實錄梁大通元年北寺寺在宫後别開一門大通對寺南門大佛閣七層大同十年火所畧盡更造未就侯景南唐改為浄居寺尋又改圓寂寺其半為法寶寺輿地志法寶圓寂寺即古同泰寺龔頴運厯圖云大同元年同泰寺十方銀像二年同泰寺十方金像六朝事迹梁武帝同泰寺在䑓城内窮竭帑藏大佛閣七層天火所焚梁捨身施財以祈佛福大通以後無年不幸同泰寺四部無遮大㑹俄而侯景兵起䧟城遂以虗器進膳庚辰丙戌七日不食而崩寺今廢其半為法寶寺詳見後)法寶寺亦曰臺城院乃梁同泰寺基之半也在宋行宫精銳軍寨内(梁大通元年同泰寺呉順義二年同泰寺之半置為䑓城千福院宋改賜今額寺前有醜石四各髙丈餘俗呼為三品石政和中取歸京師或謂關石寺前墻外有井耆老相傳臙脂井叔寶張麗華隊而復出之所也寺基㝡濶淳祐七年創置精銳同泰寺舊基皆為寨屋及蔬圖有井在寨内蓋精銳軍寨在都統制之後都統制司在宋行宫城之後法寶寺精銳軍寨之後都統制司地基及精銳軍塞基皆梁陳宫舊址也故景陽䑓基及臨春結綺望僊三閣故址臙脂井皆在寨内戚氏云法寶寺老僧猶能記其祖師之言謂宋行宫城後門梁陳城前門今法寶寺門墻外即梁大通門也)
湘宫寺舊在青溪中橋北唐以後徙置清化市北(慶元志近有人上元縣後軍營中掘出斷石上有湘宫寺三字以此知舊所在實錄注合東出青溪桃花園皆今縣東地也寺本宋明帝舊宅極壯麗欲造十級浮圖不能分為二新安太守巢尚之罷郡入見上謂曰卿至湘宫寺未此是我大功用錢不少散騎常侍虞愿侍側曰此皆百姓賣兒鬻婦錢所為佛若有知當慈悲嗟愍髙浮圖何功徳之有上怒使人曵下殿徐去無異齊始安王遥光以東府城蕭坦之假莭討之屯相宫寺)
景徳寺在城嘉瑞坊舊崇孝寺也(楊呉宋景徳中改今額建炎初其地為太廟城隍廟于旁今廟側小巷中有僧舍數間仍用寺額)
證聖寺在宋行宫後(南唐保大中木平和尚居此寺故里至今呼為木平寺東有溝迤邐西北接運瀆今堙塞尚存遺蹟木平别有傳)
公元969年
寶戒寺在龍翔寺西(本迦毗羅寺南唐真際宋開寶二年改今額)
公元1157年
法濟寺上元縣東北(傳宋紹興二十七年建)
封崇寺斗門橋北(圖經舊報慈廨院近禪靈寺者寺之廢興始末未詳)
公元1207年
治平寺江寧舊治西南(尼寺宋開禧三年建云)
大悲寺炳靈公廟巷崇勝寺子院也(本大悲乾道景定二志並作寺)
公元975年
秀峯院舊在府城北隅(宋開寶八年太平興國五年重建尋又廢紹興中移于鳯䑓山西宋景定五年節使王鑑重建今為尼寺)
公元348年
興嚴寺舊在竹格渡之北本謝尚宅亦號塔寺(實錄謝尚永和四年捨宅莊嚴寺宋大明中路太后宣陽門外太社西藥園莊嚴寺改此為謝鎮西寺至陳大建元年寺為延火所後五年豫州刺史程文更加修復宣帝降勅改名興嚴寺紹興中徙今真武北)龍光寺在城覆舟山宋元嘉二年青園寺(髙僧傳竺道生後還上都青園寺寺是惠恭皇后禇氏所立本種青處因以為名其年雷震青園佛殿龍升天光西壁因名龍光宋嘉祐三年佛殿記云元嘉五年黒龍覆舟山之陽帝捨果園建青園寺西置龍王殿今沼沚見存至㑹昌年咸通二年重建勅賜龍光院額續志以為龍光門外者非也今按乾道龍光禪院在城之西宋元嘉二年青園寺後改額為龍光禪院以在龍光門外會昌中咸通初建為月燈禪寺昇元二年重修)
公元439年
定林寺二上定林寺舊在蔣山潮井宋元嘉十六年禪僧竺法秀造在下定林之西乾道間僧善鑑請其額於方山重建定林寺蔣山寶公塔西北宋元嘉元年後廢宋為定林寺王安石讀書處(南史何胤鍾山定林寺内典齊東昏侯定林寺沙門老病不能去命左右射之二事但云定林不知何寺)
宋興寺一名興教寺南門外(慶元興教院即宋興寺故基蔣山寶公塔西二里誌公鉢池陳軒金陵集載李建勲遊宋興東巖詩云幾年不到東巖下舊住僧亡屋亦無寒日蕭條何物在朽經燒石池乾道間長干寺南亦名宋興景定志南門外劉裕故居者非按宋興宋熈寺名相近故或疑一寺二志所載不同俟攷)
公元1069年
髙座寺一名永寧寺在城南門外晉咸康中又名甘露寺嘗有雲光法師法華經於寺天花散落講經遺址猶存或云晉朝法師竺道生所居因號髙座寺(乾道三年劉岑記畧云考圖志此山得名晉永嘉中甘露寺尸黎密多羅王茂洪所敬故留竺生法師繼號所居髙座梁初寶公主其寺與五百大士俱有雲光師坐山巔妙法天花墜焉今號雨花䑓則故盧給事中名襄字賛元者所命也寺易今名且百年矣故藏古今詩刻皆廢可攷者唐李翰林宋吕侍講王中丞三篇而已髙僧傳云尸黎密多既卒塚處立寺謝鯤以為髙座寺陳軒金陵集載蔣頴叔和甫雨中髙座寺詩注云寺即雲講經雨花之地有梁時誌公二印雲公手植猶存郭祥正云至手植千丈騰龍虬)
殊勝寺在城南門外(本宋福興南唐後主照禪師於此因名塔院)
公元1065年
吉祥寺在城南二里餘(宋治平二年賜額舊在城隍廟東後以寺基為太廟徙置于此)百福在城五里(梁天監中置名解脫南唐以葬證寂禪師起塔因為樂院後改今名宋為樞密王綸功徳寺)
公元722年
均慶院在城南門外舊在金陵坊晉天寶唐開元十年天保今廢(宋開寶八年太平興國五年修真觀基重置紹興初移其額於雨華䑓後壊于火因遷于䑓之下今上有古一座即無殿舍屋宇塔前鐫宋故三藏特賜寶覺圓通法濟禪師道公之塔一十八字後冇宋故三藏法師道公塔銘)
公元503年
佛窟寺一名崇教寺牛頭山去城三十里(舊傳牛頭山下有辟支佛宋大明中郊壇於山之東峯執事導從百餘人西峯石窟一僧趺坐執事者問之忽無所有但遺錫杖香鑪缾盂而已梁天監二年司空徐度造寺因名佛窟寺唐大厯九年代宗感夢勅修寺之東西峯頂七層浮圖宋太平興國二年賜今額)
公元247年
法性尼寺報恩光孝觀東南本呉建初寺也(實錄赤烏十年胡人康僧會入境經行朝夕禮念有司以聞大帝引見具言佛教滅度已久惟有舍利可以求請遂於大内立壇結静三七日得之帝崇佛道江東初有佛法遂於壇所立建初寺縣南二百歩江東之有佛寺於此也晉改為建寜寺至唐以來尼寺今改法性寺炎火舊額僅存慶元云寺析為三近嵗寺南酒中陶竈下掘出大石佛像歸寺東院遂呼石佛院云今前法性法性二寺𨽻正西隅大石在前寺正殿内按實建初本在呉宫中唐縣南二百歩前志以為即此寺以古迹宣陽門及縣城互考之亦未有以證其必然若以保寧為古建初則本寺所記耳)
法雲寺在城東北十里圖經本齋集善寺齊世祖時豫章文獻王造唐輔公祏毁廢後復置為義章院改法雲炎兵廢後徙置上元縣西北(慶元王荆公法雲寺路過潮溝九盤招提雪脊雲端又云法雲但見脊細路桑麻舊在蔣山寺西門有章義橋)
公元477年
正覺寺凡三其一禪寺見前一在西隅其巷呼正覺寺巷按乾道志本在城新亭壘側宋昇明元年蕭道成頓兵新亭沈攸之敗後乃以軍幕之地置正覺寺尚書令王儉為碑久廢今寺傳自紹興十二年新亭額來建尋廢而寺基及寺名與巷名皆存僧興實近以元貞二年復建隆頥繼之大徳十年始完其一乾道在城炳靈公廟西蔬圃中屬今正南隅
永福尼寺乾道志在廣濟倉東舊在冶城東南本晉開福寺後徙此改景福寺南唐避諱改額
公元980年
乾明尼寺乾道在城東南祥鸞南唐太廟後主宫中歸徳永募二尼院開寶中廢移二院尼置寺徙妙果院尼同居太平興國五年賜額(妙果寺古名翠靈宋昭憲杜太后乾明今名戒壇)
净妙寺即齊安寺南唐昇元中建政和中改賜今額舊臨官路移置髙隴面秦淮在城東門四里(王荆公有齊安寺詩云日净山如染風暄草欲薫梅殘數㸃雪麥一溪雲今石刻尚存又有詩見光宅寺李壁注謂寺是齊武帝按實齊武帝建康青溪宅後稱青溪舊宫未見改為寺也)
公元535年
普濟寺實錄梁大同元年頭陀寺東北去縣二十二里舍人興造蔣山第一殿後泉井江淮水通潮水増減非常靈異累世仍舊事迹後徙山下治平中改賜今額(舊寺殿後有應潮井寺西有梁昭明太子讀書䑓普通元年所置大愛敬寺基也慶元志梁寺後有頭陀巖可容數十人陳軒集有唐李頻崔大夫頭陀寺李浩雪中重到頭陀詩)
公元507年
明慶寺上元縣今廢(實錄梁天監六年明慶寺後閤舍人王曇朗造去縣十八里寺内有泉水清徹陳梁已前嘗取供御愈疾寺碑太子舍人陳昭文事迹曰在蔣山上寺後别有小嶺碧石青林幽䆳如畫世人呼為屏風嶺有泉俗呼八功徳水昔有髙僧隠其處忽聞絲竹俄而泉出慶元志寺廢在鍾山八功徳水之前姚察明慶寺菩薩戒即此)天王院上元縣靖安鎮去城十七里(梁普通二年建初頭陀寺建隆四年改今額)
寶林寺在城西北二十五里舊圖云本同行寺梁天監中武帝誌公同遊此山見林巒殊勝命建寺因名同行亦名聖遊寺後改為秀巖事迹唐㑹昌中廢呉太和中復建後改為秀峯院至嘉祐中改賜今額(有琪樹法堂梅摯有詩云影金田潤香隨壁月流逺元帝植近想誌公建炎間樹為兵所焚)
公元423年
祈澤治平寺乾道在城東二十五里驛路北(宋少帝景平元年建梁朝置龍堂初法師結茅山下法華經東海龍女來聴師曰此山乏水為我一泉可乎後數風雷良久清泉座下南唐保大中以旱祈雨於舊寺基信宿而雨自後以為祈禱之所治平中改賜今額)
公元527年
清真寺乾道舊名清玄在城北二十五里梁大通元年後廢唐大中中復置(慶元志舊有梁時佛像炎兵陳軒集載梁立曦次韵周橦清真寺詩有云遺像梁朝佛)
公元906年
衡陽寺在上元縣清風鄉乾道衡陽資福禪院城東北四十里即古寶城寺基唐天祐三年徐溫重建賜今額(慶元志寺舊有齊已牟儒二上人重開衡陽古迹詩刻古迹重聞一朗興斸煙尋得寶階層只應雲鶴前事為問齊梁舊住僧廢井荒池猶浸月短欲遮燈淳于道士髙達抛却林泉便上昇保大七年題)
公元510年
本業寺在上元縣宣義乾道在城東北四十里實梁天監九年本業西去縣五十里比丘净潔造在蔣山里
公元503年
隠静院在上元縣宣義乾道在城東近鴈門山去城四十里梁天監二年建初名永建寺南唐保大中重修改今額(實錄梁天監二年李師利造永建寺北去縣六十里寺有乾徳四年石刻上都左街鴈門隠靜院始建於宋元嘉廢於唐會昌乾徳二載耆艾南唐主請重建焉)
公元1197年
延祥院在上元縣神泉鄉乾道志聖湯院在城東南六十里湯山下(唐徳宗時韓滉浙西觀察使小女惡疾浴於湯而愈乃以妝奩建寺於湯山之右慶元志聖湯延祥院慶元三年改為十方禪院)
公元948年
院在上元縣丹陽乾道在城東南六十里南唐保大六年建在杜因為院額今名香林寺又曰香林院在赤山西(慶元志院有呉鍾記云梁天監中二卿平章朝政所居以為寺故從其姓以旌名)上雲居雲居二院雲居院在鍾山右去城十二里舊圖經云本齊勝善建武二年南海王蕭子罕梁時所居後復為僧院雲居在上雲居宋元嘉中置初為善居寺後改今額
公元951年
了縁塔院乾道志在鍾山後梁普通中置初為福静寺南唐保大九年改今額
澄心乾道志在鍾山西去十里
净隠院乾道志在鍾山寺
梵惠院乾道志在蔣廟前去城十五里
清果院乾道志在鍾山後去城二十五里
永慶院乾道志在北門烏龍潭
定明院乾道志在覆舟山下去五里
空院乾道在西門外清凉寺
資福院乾道在城東南十五里土山側梁建今亦名净名院
莊嚴乾道志在淳化鎮東去城三十五里
漆閣院乾道在城東五十里
光相乾道志在西張村去城五十五里
公元975年
觀音院乾道在城東六十里黄干梁天監中置至開寶八年廢後復建於本院之蔬圃
樂林乾道在城東南六十里因齊古寺
公元937年
方樂院乾道在城東北六十里神泉鄉本梁方樂寺基南唐昇元元年重建亦名常樂院
玉泉院乾道在城東北六十里本古泉院基呉武義中徐溫重建
多福常樂二院乾道志各在上元縣神泉鄉去城六十里
延福禪寺乾道在城東南六十里梁普通中為靜福院南唐時修改今額
永福乾道在城東六十里青草村
安平乾道在下橋村去城八十里
䑓院乾道志在黎塘村去城九十里
净土院乾道志在葉墅村去城九十里
保福乾道志在盡節鄉龍澗村去城百里慈光院乾道志在章墅村去城百里
妙明乾道在道徳鄉東湖村去城九十里
崇勝院乾道在道徳鄉埂頭村去城百里
净嚴院乾道志在紫草村去城百里
無垢乾道志在禪林村去城一百二十里
陽城乾道志在盡節鄉周墟去府城一百二十里
  自上雲居而下陽城院並屬上元縣
公元930年
崇因寺在城南十二里舊圖經云本宋曠野寺齊廢梁大同中唐開元中禪居呉大和二年改崇果院宋改今額(慶元崇因寺陳軒金陵劉誼詩云十里崇因寺臨江水氣中寺觀音畫像東坡李端叔跋曰吾卜葬亡妻崇因長老欽公謂余曰子胡不觀音東坡南遷嘗禱而應遂作頌前人已為刻石後有詔所在東坡文皆燬前人不敢違余問石所在曰㡬碎矣索之力乃得於庫中米廩後塵土深數寸稍曳出加湔洗粲然未嘗毁者蓋先是馬祖龎居士用其餘刻頌像已斷裂而頌獨全東坡序云金陵崇因院長老宗襲自以衣鉢觀音像極相好之妙余南遷謁而禱焉曰北歸當復過此而為頌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一日南海歸至金陵乃作頌)
公元946年
普光寺在城南門外(乾道志宋置為天王寺至梁為昭明太子果園呉為徐景通園南唐保大四年更置奉先禪院葬曇雲師起塔因名寶光塔院今名普光寺)
公元430年
瑞相院亦名鐵索在城南門外(乾道志本晉時尼寺宋元嘉七年西域梵尼七人建業十一年鐵索羅等三人又至因號鐵索羅寺宋齊以來或為翠靈寺或為妙果寺開寶八年太平興國二年僧請地重興瑞相禪師塔因改今額)國勝寺在南門外落馬澗去城二里餘(乾道志舊在横山北陳天嘉元年后捨宅為寺)
公元1154年
安隠院在雨華䑓後向南百餘歩(乾道志舊在蔣山久廢紹興四年郡人額置)
公元433年
崇福乾道在城南門外(宋元嘉十年因僧楚雲所居崇福太平興國八年修)
明覺寺乾道志在菜園務(詳見光宅寺注語)
無相塔院乾道在城七里(南唐葬清闕禪師起塔因名無相塔院韓熈載為碑今存)
公元466年
歸寂塔院乾道在城七里(宋泰始二年建初永安寺唐保大二年起塔歸寂因名院)
福安乾道在城西南新林市東去城二十里俗祝英䑓
公元1065年
光宅寺乾道志本梁武帝故宅捨作寺靈光法師法華經于寺每有華如飛雪滿空講訖即升空去寺今廢其故基在城東南七里嘗建明覺寺後徙置黄(闕)塘側治平二年賜額(按王荆公光宅寺詩凡三其一曰今知光宅寺牛首正當門䑓殿金碧院落竹繁蕭蕭犢臥冉冉暮鴉翻囬千嵗夢雨何足言其一曰翛然光宅淮之陰扶輿獨來坐中千秋鍾梵已變響十畆空成陰昔人堂有妙理髙座翳遶天花深紅紫莧滿眼往事無蹟難追尋其一曰齊安孤起宋興前光宅相一水蜂分蟻争不見故窠遺址依然李壁注曰光宅寺梁武帝宅也其北齊安寺隔淮齊武帝宅也宋興又在其北齊安今為净妙寺前官路後據髙隴面淮又按實天監六年光宅寺西闕十里武帝舊宅造寺未成於小莊嚴寺無量佛像長丈九尺未移前淮中估客夜輙聞大橋數百人修道往視不見俄而像度光彩輝煥東都記云秘書省内著作院後冇梁武帝名臣沈約范雲周興嗣已下王公數十人銅像武帝登極乃立私宅為寺寺内有此像後長慶中李千里明堂採木使舩載東都置於省内新亭郷有此寺去城二十餘里牛首山之側蓋後用古額建爾)
公元888年
延壽乾道志本幽棲寺在城南四十里祖堂山南唐貞觀中四祖道信禪師傳心於此光啓四年廢呉太和二年重置改今額
福昌乾道院本資善在城南四十里牛頭山前古常樂寺基與延壽相鄰唐天祐中南唐後主改今額
公元961年
經院乾道在城南四十里建隆二年地名
净果院乾道在城南五十里吉山南梁永泰寺基南唐葬净果大師起塔因名净塔院
公元1065年
净居乾道在城南五十里本唐天福會昌中南唐時復置為净住院治平二年改今額(按實梁天監五年净居寺北去縣六十二里穎州刺史劉威造蓋即此也)
大仁乾道在城南七十里近慈湖界(唐明宗時有僧結茅於此仁王經南唐給額為仁王治平二年改今額)
公元423年
公䑓乾道在城南八十里(宋景平元年置古䑓猶存)
永慶禪院乾道志在江寧鎮南去城五十里
公元1065年
清脩乾道志在江寧鎮東去城六十里治平二年賜額俗呼青山寺(案青山之名當是幽巖見山川志)
公元1156年
旌忠禪院乾道在城西南五十八里紹興二十六年賜額秦申王墳寺今為天禧寺下院
公元1145年
移忠報慈禪院乾道志在牧牛亭路東去城西南六十八里紹興十五年秦申王請為功徳院(寺有秦熺所造鍾鐫云紹興十五年嵗在乙丑移忠報慈禪院告成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萬壽觀侍讀提舉秘書省江寧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戸食實封一百戸賜紫金魚袋秦熺謹造大鍾真歇禪師清了銘曰以大圓為我伽藍十方刹海真净安衆生自妄性昏擾一聞此鍾亂想俱掃功流浩刼圓音廓徹誰苦誰辛一時永歇近年住持僧元重修寺宇)
資聖院乾道在城西南六十里梁武帝置在白都山側俗呼白都院
公元954年
佛龕院亦名慈相乾道在城西南六十里上公山梁佛壇寺基(南唐保大十二年重置治平二年慈相一說呉赤烏二年廣濟佛龕即此)净相院乾道在城西南六十里唐天祐十八年南唐後主給額為泗州塔院崇寧中改今額俗呼後籬寺
廣教院乾道在城西南六十里治平間賜額
公元767年
禪居乾道在城西南六十五里(唐大厯二年會昌五年廢至太平興國五年修)
公元975年
後陽院乾道在城西南七十里(係萬囘道塲開寶八年賜額後陽村因名)
公元1065年
隆福院乾道在城西南七十里陸塘橋石堰口治平二年賜額
公元536年
福興乾道在城西南七十五里天竺山下(按實大同二年袁平造福興寺東北去百里見山川志内)
城寺乾道在城西南湖側去城八十里(旁有王祥墓)清福乾道志在秣陵鎮東去城五十二里
興善乾道志在秣陵鎮西北山下去城五十五
公元483年
國安寺城東南六十里齊永明元年賜額(僧法珍立石可考)
真如乾道在城東南六十里治平間賜額
棲隠乾道志在横山金陵鎮東去府城六十里慈證寺乾道志在金陵鎮南去城六十五里
建昌乾道志在横山南澗山村去城八十里
西陽乾道志在金陵鎮南去城七十五里
公元1065年
廣覺院乾道志在横山北去城七十里治平二年賜額地名湯村俗呼北湯寺
明性院俗呼董青院乾道在城石塘村西里山去城八十里治平二年賜額
公元536年
隆教乾道在城東南八十五里梁大同二年建初金口寺蓋里名也楊呉順義二年靈鷲治平元年改今額
白塔寺江寧縣治東烏衣巷(即葬大唐三藏大遍覺法師玄奘頂骨舍利之塔詳見天禧寺下)
公元399年
法王寺白塔寺東(東晉末龜兹國沙門鳩摩羅什以道聞于時隆安三年遣使姚秦迎致秦已尊為三藏國師不遣晉使再三徴請既至帝躬出朱雀門迎之歴試神騐待之加禮施地建寺賜法王之額請什居焉遂尊為譯經二藏國師歴年既久寺亦燬廢至順間天禧僧演與其屬法嵩徳賔仍其遺址構寺一新寺中恒産不滿百石嵗時所用悉出天禧今為天禧寺下院)
  自崇因寺至此並屬江寧縣
崇明寺乾道志在句容縣東晉咸寧元年居士司徒捨宅義和唐會昌中天祐二年重建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縣志寺額義和之寺四字梁昭明太子尚存鍾樓俗傳造為其巧也今寺分為子院十七曰文殊院孺文張安國嘗訪璿無玷定菴終日而去曰經截禪院塔院羅漢院塔影曰闕應院瑞像闕眼王院彌陀四聖千佛天竺妙雲妙音藥院觀音院釋迦院中釋迦院南釋迦内經藏係禪寺)
公元980年
興教乾道志在句容縣東北(舊經晉咸淳中置為觀音院南唐時重修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
公元337年
金華寺乾道志在句容縣東南(晉咸康三年尚書令李邈捨宅靈曜尼寺尋改額)
聶行寺在句容縣西五里行山(或云元在洪水坑)
圓寂寺句容縣南三十五里赤山龍華寺句容縣赤山
公元536年
奉聖舊名永定句容縣東四十里(梁大同二年置)
公元1003年
延福舊名延壽句容縣東四十里(晉咸平六年置)
公元478年
大泉寺句容縣東北五十里(宋昇明二年邑人顔繼祖捨宅為寺今徙置北唐巷村)天王院句容縣南五十里(唐中和二年建)
公元875年
果報舊名正覺寺句容縣北六十里(楊呉順義中縣志唐懿宗咸通中建名正覺闕)院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唐咸通中賜額闕)院在句容縣北六十里(闕)院舊名寶公院在句容縣西北六十里(梁天監中置即沙門寶公所居唐乾符二年賜今額闕)寺在句容縣西北六十里(慶元志寺舊基在蔣山寶公塔桃花塢梁劉訏族兄聴講鍾山寺因而卜築東澗終焉之志王䂓復為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歩兵校尉以疾不拜於寺築室居焉淳熈十一年净徳鍾山廢額於縣東陽鎮建寺號寶公塔寶公鷹窠中即其地也)
戍山尼寺乾道志在句容縣北六十里唐景福中建(慶元志在下蜀鎮有照首座韓子蒼銘)
光宅寺句容縣十里
公元1067年
禪心寺在句容縣東三十里乾道元年請額
公元1151年
眀慶院在句容縣東四十五里(紹興二十一年樞密巫伋請功徳院賜額)
公元1171年
昭聖寺句容縣東四十五里地名東昌(乾道七年溧水州廢額建)
公元901年
興教舊名永安乾道志在溧水州西三百歩臨淮門外唐天復元年大中祥符四年改今額淳熈八年禪院舊經又謂本名永廣楊呉時縣令孔敦祐奏為藝皇崇修更名興教今為禪寺
公元734年
開福禪寺舊名天興溧水州南門外唐開元二十二年會昌五年天祐初重建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淳熈十三年請為禪院
菩提寺舊經尼院溧水州東三百歩尋僊門唐乾符中
法華寺舊經尼寺溧水州西一里(唐天祐中建)
公元848年
崇慶寺溧水州東南八里(鴻鶴禪師在東廬山道塲後至中山西建唐大中二年大覺寺額至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建炎兵燬餘枯檜二株)
公元972年
馬占寺在溧水州東二十五里本六朝古寺基(開寶五年修舊記無考相傳馬尚書於此讀書不知何代人紹興八年重建)
公元980年
興化禪寺舊名豐安寺在溧水州北二十七里唐大中中建至太平興國五年改今額淳熈六年請為禪院
公元869年
明覺寺舊名正覺溧水州西四十里唐咸通十年大順中改今名至治平二年賜額
公元903年
廣嚴寺舊名儀城溧水州西北四十五里唐天復三年治平中改今額縣丞大武有記
公元893年
儒童舊名孔子寺在溧水州南七十五里大唐景福二年南唐昇元二年改今額(舊傳孔子楚經此地後人因建祠尋改為寺)慧照舊名禪林寺溧水州南八十里唐開元二十七年太平興國五年改額
公元853年
彰教寺舊名報恩寺溧水州西南八十里唐大中七年置(報恩寺有碑)
公元883年
净行舊名城寺溧水州西南九十里唐中和三年置(寺有碑唐進士劉驩文)
公元801年
保聖寺舊名龍城寺在溧水州西南百里唐貞元十七年置寺之西林即舊基也後祥符中改今額(龍城保聖二碑並存淳祐中胡應發有記)
公元1157年
彌勒寺溧水州南游山鄉紹興二十七年興廢
公元1166年
萬善寺溧水州東南唐昌乾道二年鄧歩鎮申府請額移於東埧鎮建
公元977年
顯慈寺舊名劉莊寺在溧水州西南百三十里至太平興國二年復建大觀元年顯仁紹興三十年又改今額
大覺寺本大通寺溧水州北十五里梁大通九年治平中改今額
公元1167年
新化寺在溧水州南儀鳯鄉乾道三年建安興鄉
三塔大聖東晉白龍寺溧陽州西七十里故傳僧伽大聖行化之地有三塔存焉(縣志錢氏南唐地作鐡梁堰為厭勝禪院因廢獨存一塔治平中僧奉琳建有寒光亭)
公元1272年
觀音菴在城東南隅宋咸淳八年
公元1261年
清福在城正北隅宋景定二年僧覺清建
公元1298年
照菴在城正北隅大徳二年平章吕文煥
大夢圜通在城東南隅至元年間左丞亷希愿建
大夢觀音菴在城西北隅料院大官朔思吉所建
公元1309年
崇福在城南隅臙脂至大己酉年
公元1326年
無際崇福在城南隅泰定丙寅年楊遇新建
公元1341年
古佛在城東南隅貢院放生池畔古有中廢至正元年重建
公元1335年
法海在城東南隅大夢菴側至元元年
寶公在城東隅元貞年間僧劉空剏為寶公堂後民劉氏捨地命僧法通重建為菴
公元1316年
千子觀音菴在城東隅上閘延祐三年蔣山寺僧智堅募縁
公元1311年
普照在城南隅至大四年無盡
公元1301年
月印在城南隅大徳五年僧無可
净土菴在城南隅僧宗義建
公元1324年
華嚴在城西北隅泰定元年僧善果
公元1321年
佛光在城正北隅至治元年
寶公道林菴在江寧縣治南至大年間建今為蔣山寺下院
溧水州有井岡菴壽國禪菴觀音菴山菴歸附僧俗所建
公元1265年
大通尼寺大通宋咸淳元年郡守馬光祖立石菴本在御街南隅劉觀察虎子秀巖落髪為尼移菴額於秦淮南杏花村内建今寺上國安寺古係崇勝寺又名大悲院在府城南隅炳靈公廟街宋乾道七年僧法澐重建九年改今額
均慶尼寺府城東南隅武定下馬道街内宋咸淳年間
公元1268年
正等寺在府城東北隅宋咸淳四年郡守馬光祖天王寺府城東北隅宋咸淳年間僧玉菴舊名天王菴至泰定初建康路縂管博斯呼實保改額為寺
彌陀菴係興元酒庫公使庫地基歸附後建菴在府城
  凡寺觀菴院稱在城某隅及去城若干里皆指今府城南唐建都築城也除古蹟城外他志内言城倣此
 
 
 
 
 
 
 至大金陵新志卷十一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