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a 页 WYG0492-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一
 至大金陵新志     地理类三(都会郡县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张铉撰
    铉字用鼎陜西人尝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
    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臣将重刋
    宋周应合所撰建康志而其书终于景定中
    嗣后七八十年纪载缺略虽郡人戚光于至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b 页 WYG0492-0001b.png
    顺间尝修有集庆续志而任意改窜多变旧
    例未为详审复议增辑以继景定志之后因
    聘铉主其事凡六阅月而书成首为图考次
    通纪次世表代表次志谱列传而以摭遗论
    辨终焉令本路儒学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
    黄佐修南雍志尚载有此书板一千一百六
    十四面是今所流传印本犹出自原刻也其
    书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实则本之戚光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a 页 WYG0492-0002a.png
    续志及路州司县报至事迹其间如官属姓
    名己入前志者不复具录而世谱列传则前
    志所有者仍捃载无遗体例殊自相矛盾又
    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图不合古义讥之
    良是至于世表年表则地志事殊国史原不
    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转使汜滥无稽戚志删
    除深合体例铉乃一概訾之亦为寡识然其
    学问博雅故荟萃损益本末灿然无后来地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b 页 WYG0492-0002b.png
    志家附会丛杂之病其古迹门中所载梁始
    兴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尝为之
    跋不引是书为證岂其偶未见与乾隆四十
    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3a 页 WYG0492-0002c.png
至大金陵新志原序
郡志之见于世者多矣其间名是而实非语此遗彼
者比比皆是求其纪载有法序事详密使人如身履
其地而目击其事者则百不一二见焉岂以其陵
谷之变迁事文之繁缛故纪述有难详与不然何其可
观者鲜若是哉甲申春浮光士张君铉以其所撰金陵
新志首藁见示其脩志本末略曰首为图考以著山川
郡邑形势所存次述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中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3b 页 WYG0492-0002d.png
为表志谱传所以极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终以
摭遗论辨所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至其终
又曰文摭其实事从其纲亦详矣哉是年夏集庆路将
以是编锓诸梓上之台佥曰善且以序见属辞不获命
应之曰是编首藁固尝见之而有以知其叙事之详也
使其中皆然岂不能使览者如身履其地而目击其事
哉予闻张君博物洽闻而作事不苟于是编也容有始
详而终略者乎是夏四月初吉奉直大夫江南诸道行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4a 页 WYG0492-0003a.png
御史台都事索元岱序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5a 页 WYG0492-0003c.png
  修志文移
集庆路总管府承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劄付据监察
御史索奉直呈尝谓陵谷之在霄壤犹有变迁州郡之
阅古今岂无因革倘遗文之或泯奚往迹之能明切观
景定建康志者地理有图人物有传溪山之胜靡不载
风土之宜冈或遗可以知群贤出处之机可以见六朝
兴亡之迹爰稽故实殊广见闻惜故板之不存幸残编
之仅在今不印證久必陆沉如蒙将见在全书责付集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5b 页 WYG0492-0003d.png
庆路令儒学从新绣梓以广其传不特可备观览于邦
人亦足以垂监戒于天下其于风化不为无补呈乞照
详施行得此施行间又据集庆路申据儒学申准本学
周教授关尝谓郡有志书所以考古今之沿革政具方
荣所以验风俗之盛衰此季札过鲁得以考历代之礼
乐为喜夫子言夏殷之礼亦以文献不足为恨切见集
庆一路旧称三吴都会实为名胜之邦古今纪载山川
景物英雄忠义之士不一而足至于志书历宋景定年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6a 页 WYG0492-0004a.png
至马裕斋方行脩辑完备惜其旧板已经烧毁不存而
日近郡士戚光妄更旧志率意涂窜遂使名迹埋没无
闻志士莫不惋惜今次莫若因旧志之已成增本朝之
新创重新绣梓印行亦为一代盛典岂不韪与然此未
敢擅便申乞照详得此申乞照验施行宪台依准所言
合下仰照验委官提调于本路儒学钱粮内支掇刋板
先具委定职名依准申台奉此又准本路判官周奉训
牒呈该准来牒备奉宪台劄付委自当职提调重刊建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6b 页 WYG0492-0004b.png
康志书等事除依准外切谓古者诸侯置史以纪国政
采诗以观民风此国有史记诗有国风之所由也后世
州郡各为志书亦此之遗意如欲述方册之旧闻所合
著朝廷之盛治照得集庆为江南要郡自我朝混一迨
今六十八年中间恩命之所加风化之所被台察之设
置州郡之沿革名宦之政绩人才之贤否山川之变迁
风俗之移易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俱有关于政教
甚大苟不广其见闻考之事实裒集成编以续前志岁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7a 页 WYG0492-0004c.png
月既久渐致湮沉如蒙以礼敦请名儒赴学讨论编辑
以成其书庶见国家政化之隆台察纪纲之重然此牒
请施行准此行据本路儒学申准本学周教授明道书
院房山长关照得景定旧志已行刋雕在手所有续纂
新志非仗大手笔未易成就近闻陜西儒官张用鼎名
铉学问老成词章典雅必得其人事能就绪然非致礼
币诣门敦请岂肯俯临脩纂关请详酌合用礼物以凭
敦请施行准此议备礼币移委本路判官周奉训周教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7b 页 WYG0492-0004d.png
授房山长等亲诣寓所敦请于至正三年五月初十日
到局脩纂十月望成书计壹拾伍卷重行点校缮写当
年十二月十二日本路帅府判刘知事王教授同于本
局关领呈台至正四年三月内本路照得近奉宪台劄
付为刊脩郡志事行下各州司县儒学院务会集耆旧
儒职人等讲论搜集申到置立衙门经理田土各各事
迹移委判官周尧亲赍礼币礼请到奉元路学古书院
山长张铉纂成金陵新志壹拾伍卷计壹拾参册发下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8a 页 WYG0492-0005a.png
本路儒学校正去后回据状申本学王教授与学正方
自谦训导陈显曾等校正相同如将前项新志刋板缘
实在学粮销用不敷宜从总府从长规书分派刊造便
益申乞照详得此行下本路儒学与录判王渊重行计
料板物工价参详张山长纂撰金陵新志壹拾参册儒
学会集儒职校正相同诚为有补于将来拟合刋板印
行以广其传分派溧阳州学刋雕五卷溧水州学明道
书院各刋三卷本路儒学刋造二卷及序文图本照依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8b 页 WYG0492-0005b.png
元料工物合用价钱于各学院钱粮内除破移委判官
师珍知事刘伯贞司吏朱谦监督并工刋雕申覆宪台
照验当年五月内承奉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令史孔淮
承行劄付该来申为刋雕金陵新志板物价钱共中统
钞壹伯肆拾参定贰拾玖两捌钱玖分玖釐送据照磨
所呈照算相同宪台合下仰照验依上施行承此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9a 页 WYG0492-0005c.png
  职名(一调台府/提 官掾)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御史中丞董守简资善
 都事樊执敬朝散   索元岱奉直
 石思让奉议
 令史艾宗勉     蔡茂正
 刘孟琛       孔淮
 督工校勘典吏陈以咸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9b 页 WYG0492-0005d.png
集庆路总管府
 府判周尧奉训    师珍承直
 知事刘伯贞
  职名(二官台/府 掾)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
 御史大夫托欢
 御史中丞巴延    董守简
 任择善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0a 页 WYG0492-0006a.png
 侍御史实保     冯思温
 王绅
 治书侍御史顺昌   秦从德
 经历道拉实     纳苏罗丹
 都事樊执敬     索元岱
 石思让
 照磨赵俨      默好古
 管勾郭汝能     盖继祖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0b 页 WYG0492-0006b.png
 监察御史阿尔斯兰布哈 实巴尔图
 托欢        僧努
 达实密       茂巴尔
 太平        谔勒哲特穆尔
 默尔吉济特     玛鲁
 谔勒哲特穆尔    张思诚
 王武        杨秩
 张圭        王多罗岱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1a 页 WYG0492-0006c.png
 李贞一       石思让
 王时可       噶海齐
 寿昌        赵翔
 常有恒       王永澄
 丁好礼       杨惠
 令史蔡茂正     费诜
 房圭        赵瑄
 任性善       苏德信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1b 页 WYG0492-0006d.png
 刘孟琛       萨题勒密实
 孔淮        王鹏
 额森特穆尔     李忠
 梅友贤       艾宗勉
 赵范        谔勒哲布哈
 通事        巴延
 译史阿克实     喜山
 安珠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2a 页 WYG0492-0007a.png
 知印宝柱      巴延
 宣使段汝舟     德寿
 和尚        吴谦
 布延特穆尔     锡沙布哈
 大悲努       乌呼讷
 典吏张梓      吴允恭
 许镐        栾敬直
 库子刘允      郝元良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2b 页 WYG0492-0007b.png
 萨都拉
 察院书吏      陈仲信
 吕嗣祖       邵处义
 周宗鲁       慕完
 杨旭        朱明实
 刘伟        达实
 张弘        武瑛
 高守中       耿权道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3a 页 WYG0492-0007c.png
 石允中       额森呼图克
 邵忠        程伯荣
 许瑞        吕谦
 苑天常
集庆路总管府
 达噜噶齐特哩
 总管张塔海特穆尔
 同知罗垒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3b 页 WYG0492-0007d.png
 治中廉青山
 府判周尧      师珍
 推官高仲荣     刘忠
 经历牛明善
 知事刘伯贞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4a 页 WYG0492-0008a.png
  修志本末
 一古者九州有志尚矣书存禹贡周纪职方春秋诸
  侯有国史汉以来郡国有图志图志兼记事记言
  之体自山川物产民俗政教沿革废置是非善恶
  灾祥祸福无不当载载而上之王朝修为通史著
  为经典则褒贬之义见焉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
  代为都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徵而陵
  谷变迁事文散逸自宋以来病之今志略依景定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4b 页 WYG0492-0008b.png
  辛酉周应合所修凡例首为图考以著山川郡邑
  形势所存次述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中
  为表志谱传所以极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归
  终以摭遗论辨所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
  旨文摭其实事从其纲总为一十五卷卷各有类
  类例繁者析为上中下卷具如后录如其笔削以
  俟君子
 一金陵得名自楚威王筑城石头因山立号始见史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5a 页 WYG0492-0008c.png
  传而山川形势表然为东南重镇则其来远矣上
  古帝王有建国朝会于斯若云阳氏之居云阳(建/康)
  (丹徒接界有云/阳岭详见通纪)夏禹之会群神茅山(详见后/山川志)周初
  太伯之国勾吴(茅山古名勾曲形如勾己勾转为/句句容以是得名也近延陵濑渚)
  (皆吴/境也)春秋楚灵王之筑城濑渚(见后古迹/固城下)皆见史
  传而年世悠邈事难详究今依景定志以周元王
  四年己巳越相范蠡筑城长干为金陵城邑之始
  断自是年表其行事迄今至正癸未凡一千八百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5b 页 WYG0492-0008d.png
  一十五年损益旧闻附著时事首尾该涉粗为详
  备而春秋以前事迹散见诸篇文有错互览者详
  焉
 一金陵图志存者惟唐许嵩建康实录宋史正志乾
  道志吴琚庆元志周应合景定志而刻板已亡所
  见卷帙类多讹缺惟景定志五十卷用史例编纂
  事类粲然今志用为准式参以诸志异同之论间
  附所闻折衷其后至于事文重泛非关义例者本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6a 页 WYG0492-0009a.png
  志既已刋行不复详载
 一古之学者左图右书况郡国舆地之书非图何以
  审订至顺初元郡士戚光纂修续志屏却旧例并
  去其图览者病焉今志一依旧例以山川城邑官
  署古迹次第为图冠于卷首而考其沿革大要各
  附图左以便观览
 一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皆诸侯史也乘梼杌
  缺亡不可复知以春秋经传考之诸所记载或承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6b 页 WYG0492-0009b.png
  赴告或述见闻其事有关天下之故者虽与鲁无
  预皆书于册(若蔡郑会邓齐郑如纪鹢退石陨沙/麓崩郭亡之类于鲁无预或非赴告)
  (亦/书)其非义之所存及闻见所不逮者虽本国事亦
  或弃而不录(若隐公元年傅举不书之例及隐桓/庄闵之春秋其词略传称定哀之世)
  (多微辞/之类)疑此皆非圣人笔削新意史策旧章固存
  斯义脩景定志者用春秋史记法述世年二表经
  以帝代纬以时地人事开卷瞭然与建康实录相
  为表里可谓良史而戚氏讥其年世徒繁封画鲜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7a 页 WYG0492-0009c.png
  述所作续志悉芟去之以论他郡邑可也而非所
  以言建康岂惟前代事迹漫无统纪亦将使昭代
  之典闇而不彰今不敢从述世年表悉依前例
 一建康自至元丙子归附至今至正癸未六十八年
  典章沿革民俗得失视他郡宜多可纪而官府文
  案两经焚燬故老晨星无从询访古云堂上远于
  百里堂下远于千里言相去益远则见闻乖谬情
  志益难遽通况士民殊习朝野异趋偏辞隅论故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7b 页 WYG0492-0009d.png
  难据依今自丙子前杂稽史传归附后用戚氏续
  志及路州司县报至事迹附以见闻可徵者辑为
  斯志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所谓埤毫芒于泰山存
  十一于千百篇帙既繁不无缺谬与我同志者考
  订而附益之深所愿焉
 一除图考通纪外表志诸篇各有叙叙所以为作之
  意人物志析为世谱列传皆据前史纂其名实钜
  细兼该善恶毕著传末例有论赞不敢僣越惟范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8a 页 WYG0492-0010a.png
  蠡传前志用吴越春秋及史记传文辞颇芜颣今
  略加润色明李纲所以说高宗之意(蠡非王者之/佐也然金陵)
  (城邑经始于蠡六代建都因其遗迹故论者谓江/左形胜古今一也范蠡用之佐勾践称伯江淮由)
  (微弱以致富强孙皓陈叔宝用之则由强大而致/覆亡易于反掌所谓无竞维人在德不在险者著)
  (矣李纲说见/末卷奏议)
 一历代以来碑铭记颂诗赋论辨乐府叙赞诸作已
  具周氏戚氏二志不复详载今辑其篇第志于古
  迹卷中其关涉考證者随事附见自馀文记郡州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8b 页 WYG0492-0010b.png
  司县采录未完郡庠续为编辑附于志末
 一溪园先生周应合宋末名儒其修郡志以马制置
  光祖供给搜访之勤帅宪运漕诸府幕官论辨考
  订之助数月成书犹多讹谬铉也曩因授徒来往
  是邦十五馀年虽尝从诸缙绅先生游览商略得
  其大槩而忧患之馀学荒辞陋误膺郡聘无能为
  役始自夏五入局编纂疲罄心思凡六阅月以仲
  冬朔旦缮写成编不敢上之太史列于掌故施之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19a 页 WYG0492-0010c.png
  承学或可资披證之万一云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0a 页 WYG0492-0011a.png
  新旧志引用古今书目
 尚书(今文/禹贡)      汲冢周书
 春秋左氏传(周左/丘明)   春秋外传(周左/丘明)
 史记(西汉司/马迁)     战国策(汉刘/向)
 吴越春秋(晋赵晔/杨方)   西汉书(汉班/固)
 东汉书(吴谢承宋/范晔刘昭)   后汉纪(魏荀/悦)
 三国志(晋陈/寿)     吴书(吴韦/昭)
 晋书(唐太/宗)      晋阳秋(晋孙/盛)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0b 页 WYG0492-0011b.png
 晋纪(晋徐/广)      晋记(宋裴/松之)
 汉晋春秋(晋习/凿齿)    宋纪(齐王/智深)
 齐书(陈许/亨)      宋书(梁沈/约)
 齐书(梁萧/子显)      梁书陈书(陈姚/察)
 续晋阳秋(齐檀/道鸾)    南北史(唐李/延寿)
 隋书(唐魏/徵)      唐书(宋欧阳/脩宋祁)
 五代史(宋欧/阳脩)     南唐书(宋胡恢/陆游)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通鉴纲目(宋朱/熹)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1a 页 WYG0492-0011c.png
 宋鉴长编(宋李/焘)    金国志
 宋季三朝政要    二王本末(宋陈/仲徵)
 水经(汉桑钦撰魏/郦道元注)   丹阳记(齐山/谦之)
 京都记(齐陶/季直)     建康实录(唐许/嵩)
 金陵古迹编(宋石/迈)   六朝事类(宋张/敦颐)
 六朝事类别集(宋吴/彦夔)  六朝进取事类(宋王/漻)
 乾道建康志(宋史/正志)   庆元建康志(宋朱舜/庸吴琚)
 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   句曲志(宋张/侃)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1b 页 WYG0492-0011d.png
 咸淳溧水志(宋周成/之方逊)  溧阳志(宋赵/廓夫)
 古今州郡记(梁陶/弘景)   帝代年历(梁陶/弘景)
 风土记(晋周/处)     扬都赋(晋庾阑/曹毗)
 扬州记(晋曹/宪)     搜神记(晋干/宝)
 齐史十志(齐江/淹)    世说(宋临川王/刘义庆)
 吴地记(齐任/昉)     三吴决录(齐孔/逭)
 淮海乱离志(梁萧/图肃)   梁旧事(梁萧/大圜)
 舆地志(陈顾/野王)     地形志(隋庾/季才)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2a 页 WYG0492-0012a.png
 古今帝代记(后周明/克让)  区宇图志(唐姚/思廉)
 梁实录(梁周/兴嗣)     三十国春秋(梁萧/方等)
 通典(唐杜/佑)      元和郡国志(唐李/吉甫)
 方舆记古今国典岁时广记(南唐/徐锴)
 南唐近事(宋郑/文宝)    寰宇记(宋乐/史)
 舆地广记(宋欧/阳忞)    祥符图经
 方舆胜览(宋祝/穆)    山川地理图(宋程/大昌)
 通志(宋郑/樵)      路史(宋罗/泌)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2b 页 WYG0492-0012b.png
 江表传       吴录(唐张/勃)
 江乘记       六朝宫苑记
 丹阳尹录      苑城记
 金陵六朝记     秣陵记
 建康宫阙簿     江表志
 唐十道四蕃志    宋朝事实
 宋会要       江南野史
 尚书蔡传辑录(董/鼎)   夷坚志(宋洪/遵)
至大金陵新志 提要 第 23a 页 WYG0492-0012c.png
 茅山志(刘大彬/张天与)    集庆续志(戚/光)
 诸家文集诗集    金陵览古诗(朱存陈轩杨/备马之纯)
 金陵百咏(宋曾极/陈嵓)   金陵故事
 名臣事略(苏参政/伯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