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321a 页

楞严经略疏卷之八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沙门 元贤 述

「阿难如是众生(至)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此明修行渐次乃从凡入圣之阶也众生十二颠倒
各各互具或起或伏于一真之内若非荡垢涤秽之
功曷能返妄而归真乎故将陈圣位而先说渐次也
渐次有三初二即前四重戒后一即前修耳根圆通
初二非不修圆通特以定从戒生故略定而详戒后
一则戒巳成就故专事返闻也第一修习者必除其
助因谓五辛为淫杀盗妄之助也熟食则能发淫生
食则能增恚且善神日远恶鬼日亲久之为魔所惑
淫杀盗妄何不可为死必成魔终堕无间理势之必
然者也故修习者必首断之第二真修者必刳其正
卷八 第 321b 页 X15-0321.png
性谓刳去淫杀盗妄之业性也必先事声闻戒律严
执其身次禀菩萨戒律严执其心至于禁戒成就则
淫心清净于世间无相生之缘杀心清净于世间无
相杀之缘盗心清净于世间无相负之缘世间之缘
既断方成出世间之因以此清净而修三摩地必可
发相似五通如法华之六根清净是也第三增进者
必违其现业谓违去根尘所起之现业也因前禁戒
成就自然于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则六用返流
复归元性元性之中根尘叵得夫何有偶故唯是一
真之体凝然独全而六用为之弗行矣六用弗行则
觉性圆明融及世界十方国土映彻虚明即经所谓
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者是也身心快然妙
圆无碍法界一相更无差别即经所谓身心荡然得
无挂碍者是也依正既皆清净则诸佛之理密圆净
妙悉从中现密者深固幽远无人能到者也圆者一
切圆备靡不周遍者也净者明相精纯纤尘不立者
也妙者三一无碍不可思议者也此四现前正是相
似理显近于證真故曰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乃约后
能获者言之也无生忍谓真如实相本无生灭契合
实相安住其中名之曰忍此三渐次乃诸圣之共轨
作佛之权舆自下升高必由之路盖必由此而后不
遭岐惑必由此而后进趣有阶不然将沦堕之弗免
又安望證圣哉。

○初渐次正属名字位中其经文止
断五辛恐有漏脱佛意实不止此当以义推如世间
卷八 第 321c 页 X15-0321.png
淫声美色妖言邪党凡可以导欲增情引邪助恶使
人心志惑乱卒流不肖之归者皆五辛之属也岂独
断一五辛哉第二渐次禁戒成就正当观行位而言
六根清净者约后能发者言之则相似位也三渐次
六用弗行等正当相似位而言即获无生忍者约后
当获者言之则分真位也讲者不察多谓二渐次中
六根清净三渐次中得无生忍遂至诤论纷然可胜
叹哉。】

「阿难是善男子(至)名愿心住。」

【此将陈圣位而先立乾慧地者圆教相似位也以观
行既成得入相似始称内凡故于圣位之前立此一
位即前第三渐次但前渐次乃方用功此则功用之
成也众生爱欲润生根境造业生死相续惟此之由
今戒根清净心不流逸则烦惑销尘既不缘根无所
偶则业性谢惑销业谢无润生理界内之生死断矣
人我二执转为虚明双空智纯照用圆满遍界靡不
辉映矣但尚在相似未得證真徒有其慧故曰乾慧
由乾慧而进之则为十信信者冥孚实相安住不动
之义前乾慧心欲习初乾未得如来法流之水今即
以此心冥趣中道中而又中任运流入则真圆妙理
于兹始显又重加增进使圆者愈圆妙者愈妙是为
亲契常住不动之体而无始妄想灭尽无馀中道纯
真更无杂糅故名信心住言住者即不退之义下皆
仿此前真信明了圆妙体现自能遍融一切阴处界
卷八 第 322a 页 X15-0322.png
三不能为碍既无所碍则过未一如无远无近一切
习气俱于一念中炳然朗现悉皆忆念明记无失名
念心住圆妙纯真言真信无妄也真精发化言圆通
无碍也至此虽习气顿现而悉能通融唯一精明复
以此精明之心益趋真净而使其纤尘不立故名精
进心精进不巳妄习既净真精之心了然显现纯是
真智圆明矣故名慧心住真智圆明而复定以持之
使不动不乱则周遍湛寂定之用也寂妙常凝定之
体也故名定心住寂定与慧光互相发明心不动而
理益现鉴既彻而定益深交发无尽有进无退故名
不退心不退之心不假勤劳而安然进趣保护不失
自然渐近如来果海而十方如来法身气分与之交
接故名护法心觉体保护无失而如来气分与之交
接是即佛果之慈光下映因心也今即回此心而仰
趋佛果安住其中则心佛相照因果互彻如两镜相
对妙影重重互相涉入故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而向
佛能得佛常凝之体断二边染断性亦无是为无上
妙净之境安住此中寂然无为自无漏失其为戒微
矣故名戒心住戒根圆净微累不拘发用自在无适
不可故能游十方界随欲利益靡不如愿故名愿心
住修行之初必欲习乾枯执心虚明然后能入法流
开圆妙性真性明圆细习乃现遂发行治之使纯智
无习又持之以定使寂湛发光深入于道护持不失
斯能回佛慈光获佛净戒而纤尘不染所去随愿此
卷八 第 322b 页 X15-0322.png
十信之序也。

○乾慧地古来解者多判属天台五品
位乃在观行中唯孤山谓合十信为乾慧地其说甚
当若非十信岂有残质不续及执心虚明等义乎乾
慧既是十信经中复开十信者何孤山谓是初住分
开故十心俱结住名其说甚当若非初住岂有圆妙
开敷中道纯真一切圆通接佛气分等义乎吴兴强
作常途释之抑为相似殊觉牵强大抵佛为法王于
法自在或开或合各有攸当未可执一而论也。】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至)名灌顶住。」

【十住位者生住佛家坚固不退之义前十信既是初
住分开而今复立初住者以有开合之殊也由前依
真如为方便发起十心是为十信至此心精益著十
用涉入圆成一心故名发心住是十信方入此位今
则正住此位也前心精发辉心净理显犹如琉璃内
现精金今即以前妙心用观治之使其得成真基可
为凭依之地故名治地住心地增莹妙行所涉妙智
所知俱得明了则圆融自在而游履十方得无留碍
此真修行也故名修行住由修行而进之自然密通
果德是行同佛行受佛气分托圣胎而成佛种如中
阴自求父母业因冥感任运入胎矣故名生贵住既
入圣胎亲为觉胤而自利利他方便善巧克肖于佛
如胎巳成人相不缺故名方便具足住前相用同佛
喻如容貌此心相亦同则理智亦齐佛德矣故名正
心住外貌内心合成觉体任运增长有进无退故名
卷八 第 322c 页 X15-0322.png
不退住增长不巳则十身灵相无不具足言十身者
一声闻身二缘觉身三菩萨身四如来身五法身六
智身七空身八业报身九众生身十国土身此之十
身本自具足由障尽而显即一身现无量身也但比
佛犹微故名童真住前十身虽成而未著犹如在胎
今则赫奕炽盛故如出胎而为法王之子故名法王
子住前虽出胎犹未长成今则德用广大堪受佛职
如王太子为其灌顶委之国政也故名灌顶住夫入
住者先依真如而发心次依妙心而治地始为有所
凭依乃可修进进之不巳方入圣胎由是外貌如佛
内心亦同增长觉体至于圆具十身然后出而为佛
之子领佛之职此十住之序也。

○准华严经初住菩
萨即能成佛今经十住方受灌顶者何以圆融不碍
行布故十住方可受职以行布不碍圆融故初住即
能成佛大抵圆顿之教论圆融则一位具诸位悉有
应用论行布则智力不无优劣如华严初住能于百
佛世界现十界身而位位增胜直至十地皆然又如
华严十地方论受职今经十住亦名灌顶亦即圆融
行布两不相碍之意也。】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巳(至)名真实行。」

【此十行广行如来不思议之妙行也喻如王子灌顶
之后摄行王事也前十住方成佛子今则能具足佛
之妙德圆应十方随类设化各适其宜机之兴应俱
欢喜故故名欢喜行前随顺众生即是善能利益众
卷八 第 323a 页 X15-0323.png
生生善灭恶破迷显理其饶益大矣故名饶益行凡
有毁辱横逆之加自觉其虚妄亦教他人觉其虚妄
能顺受之无有违拒故名无嗔恨行随机随感现诸
类身出生不绝化复作化是穷三际而不异周十方
而无碍其化无尽矣故名无尽行前现无量身说无
量法门皆合而同之不失一性一相之旨得无差误
故名离痴乱行或于同法中能随诸机宜分别而说
是同中现异也或于异法中能遍融异相显出一相
是异中现同也故曰善现行由善现行而扩充之乃
至十方界所有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尘能含界
而尘不大名现尘界现于尘而界不小名现界二者
并现不相留碍故名无著行前之种种变现皆是般
若智光无作妙力之所成就金刚称般若为第一波
罗蜜最为尊重故名尊重行所现圆融妙行悉合如
来利生轨则故名善法行前九妙用一一皆清净无
漏一真无为以是性之本然故用不离体全用是体
最为真实故名真实行此十行是證真菩萨自利利
他无碍自在圆融妙行即一具十十不离一然皆相
蹑别设者欲使行人依位进修破微细无明显圆融
果德有此十番智断功用耳。】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至)法界无量回向。」

【十回向者华严谓之发愿是十行巳足而更加发愿
回向以策进之使极其圆融故更有十番智断功用
也前住位神通巳满佛事巳成而且纯洁精真全归
卷八 第 323b 页 X15-0323.png
本性更无妄习之患所谓一真无为之境也但至此
而安于无为则度生之功不盛何以进趣涅槃哉故
当更发愿广度众生但不可有能度所度之相是回
无为之因心入涅槃之果路也故名救护众生离众
生相回向前离众生相是坏其可坏但此能离之智
亦是可坏今亦远离之则合于涅槃之道更无可坏
者也故名不坏回向不坏之体本觉湛然其圆满周
遍与三世诸佛无二故名等一切佛回向齐佛之觉
真精发明其所照之境亦与三世诸佛无二圆满故
名至一切处回向佛地世界也佛觉如来也依之与
正交相涉入同时互现两不相碍则功德广大无尽
矣故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前地如佛地遍法界矣今
名于其处起清净妙行之因复依此而益发挥之以
取涅槃之道是行弥法界靡不平等能生佛果之善
根也故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根既成其行等者
所见亦等见一切众生皆我本性以性本圆遍生佛
同体故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本性即一
切法而离一切法者也但犹存即离之见终非真真
如相故必二俱不著始契其真故名真如相回向真
而能如随缘自在则十方法界妙行繁兴无有障碍
故名无缚解脱回向前九性德之体用可谓极其广
大但不出四法界是犹未离乎量至此回向功终性
德圆成法界量灭全是一真法界故名法界无量回
向此十种回向约之不出三处谓真如佛道众生也
卷八 第 323c 页 X15-0323.png
经文虽若举一意实遍含以三者势必相兼未尝独
立又华严明此皆遍及三处观者当以意得之。】

「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至)世第一地。」

【前住行向名三贤位后登十地名十圣位今当此两
楹之间圣位难登故复立四种妙圆加行前觉齐佛
觉仅能齐之未能正證今极贤位将趋圣果即须用
佛觉为巳因心复加功行以求正證但佛觉将显而
未显如钻火者火将发而未发先有煖相故名煖地
前以佛觉为巳心此则以巳心成佛行因心果觉似
融未融故若有所依又若无所依如登高山者身入
虚空若无所依也足下微碍若有所依也故名顶地
因心果觉合为一体二边不立善得中道者也但将
證不久而未能全證如忍事人非怀恨不忘而亦未
能全忘故名忍地前因果未圆是迷中道因果二同
是觉中道有迷有觉总属数量即是世法今数量销
灭迷之与觉二俱不名则不堕世间但望初地犹为
似證故名世第一地。

○问前第十回向性德圆成法
界量灭何数量之不销安待更加四行乎答考四加
行非别有无明可断即知秪是第十回向中开出于
第十中发愿希求而复加此四行方得破此一品无
明也故法界量灭与此数量销灭正相符矣。】

「是善男子于大菩提(至)名为邪观。」

【十地者蕴积前法至于成实而能发生一切佛法者
也自乾慧以来虽用中道而修然十住位中自利之
卷八 第 324a 页 X15-0324.png
智偏胜十行位中利他之悲始弘至于十向则悲智
回互因果交彻况又加之四行可谓圆融之极至今
登地何以犹有十一番断證而后方尽妙觉哉良以
十信虽有修实秪满其信心三贤虽有修实秪极其
解心皆未为真修唯今登地乃真全性为修全修是
性真修实證与三贤实天渊矣故十地之文多与前
相恍忽而实不可不辨也前加行中似于无上菩提
亦有通达但局而未尽非为善也至此则能尽其境
界无不通达是昔所希望于今始获其欢喜可知也
故名欢喜地前觉通如来则九界异情同入佛境然
是始證能忘其异未忘其同有此佛境当情即为清
净本然中之微垢矣今将此同性亦灭方为离垢清
净故名离垢地前虽离垢未能离离今将能离之离
亦复远离是为清净之极本有照用显发而不容密
遏矣故名发光地由发光而增胜之明极称性照用
圆满自能烁绝一切障惑故名𦦨慧地前异同之性
巳灭复由净而明由明而满则前之异同性并无异
同性杳不可及理极圆融无可与等况能胜乎故名
难胜地前虽属真修尚滞有为至此极尽有为而无
为之真如方得显现故名现前地前真如虽现尚未
全彰况能行之尽乎至此则能尽其实际莫不彻至
是无际之际其行远矣故名远行地前虽尽际尚未
即为巳心今即此真如便是我心则根尘器界总一
圆常不变不异故名不动地前虽證其全体未能发
卷八 第 324b 页 X15-0324.png
用至此称体起用一一互摄互入即遍即包十玄业
用渺不可测即法界无碍智也故名善慧地自初顿
悟真如性由是历位修习至七地而有为之功终八
九二地以无功之功任运而进真如之全体大用无
不圆满是为修习最后边际故亦名此地为修习位
过此而十地即前九地之果大悲之慈阴大智之妙
云圆遍法界而本寂无作称合如来涅槃果海故名
法云地超十地而上之则为等觉以此菩萨混俗利
生与如来等但有顺逆之分如来自涅槃海逆流而
出妙同万物此菩萨望涅槃海顺趋而入进企妙觉
一出一入二人正交于觉之边际故名等觉获等觉
巳得名金刚心初得此心未与究竟法流水接故亦
名乾慧地复从乾慧而历信住行向煖顶忍世第一
地等觉方尽妙觉之道而无有上矣此乃全用金刚
慧观察一切法如幻人阳𦦨等是为大定中之妙观
清净修證渐次深入以成此妙觉也合而观之必由
三增进善成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而后菩提可得依
此而观方为正观不然则为邪观是知圆修之外一
切权渐之法悉名为邪学者可不知所择哉。

○问九
地巳前方名修习十地以去何以复有断證曰此后
三位乃是无功之功望前有为之功则为无功矣若
极论之必至妙觉方名无学也问金刚心中重历诸
位恐无此理曰旧惟环师独主此说恐必有据且据
经文作重历之说为顺又考第十卷经云从互用中
卷八 第 324c 页 X15-0324.png
能入菩萨金刚乾慧而后复曰如是乃超十信云云
则亦是巳入金刚乾慧而更超十信等位也。】

「尔时文殊师利(至)汝当奉持。」

【自初示密因次开修證而卒乎极果一经之正轨毕
矣故文殊于此请结经名及奉持之法也佛所立五
名第一名大佛顶者表此心之体周遍无量而且超
情离见是为最尊而无上者也悉怛哆般怛啰者译
云白伞盖表此心之用白净无染而含覆一切者也
无上宝印者法王实相楷定群圣唯佛与佛乃能契
同者也十方如来清净海眼者实相妙慧清净无漏
而照了无涯也第二名为救护之亲因者以阿难性
比丘尼亲因此法而得度脱惑障亲因此法而得妙
證圆常其救护之益大矣第三名谓如来极果必依
此妙性以为本修因方克成果而此因一切权小之
所不知故曰密因依此因而修修而无修依此因而
證證而无證是为如来究竟之说也故曰了义第四
名旷兼无际曰大正法自持曰方称体而周曰广染
净不滞因果交彻是为法中最胜故名妙莲华王一
切诸佛从此而生故名佛母一切功德总持不失故
名陀罗尼咒总之不出一心之体相用也第五名秘
密章句者以此经出灌顶部能持诵者如来智水来
灌其顶此即同十住灌顶之义也本一妙心圆敷万
行此所修之因也定慧双融统一切事究竟坚固此
所證之果也五名并列经中宗趣体用无不备悉但
卷八 第 325a 页 X15-0325.png
当如是信受奉持而巳。

○正说经一会至此巳竟便
当接入流通而终今后犹有正宗者以多是发前未
尽之意如诸趣诸魔前但略举今为详之所以戒错
失防邪误亦初心不可不知者也但非一会所说乃
后续收入者耳。】

「说是语巳即时阿难(至)兼有元地。」

【阿难原證初果止断见惑今因闻经获益遂得心虑
空寂断除欲界六品思惑进證二果故对佛述谢前
益而今更请七趣之因果者何以诸趣前说未详恐
修行者不察或误犯其因或耽恋其果又安能超有
漏而登圣域哉故今牒佛遍圆之义以发问端谓此
心妙明真净圆遍法界则法界之中若依若正总一
真如无非如来成佛真体体既真实则宜永无诸趣
今诸趣现有者为是本来自有耶抑因妄习生起耶
且今现见宝莲香比丘尼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皆陷
无间也狱此等地狱为是元有定处众所同入耶抑
各自造业各自受报耶佛答一切众生实本真净
本来有特因妄习生起然有升沈不一者则由妄习
有内分外分之别也何谓内分即是众生分因之情
凡缘身起爱肆行恶法以恣巳欲者皆内分也由爱
染而长妄情由妄情而生爱水今观忆珍羞者口中
水出怜恨人者眼中流泪爱财宝者举体生润著行
淫者精液自流诸爱虽异而流结之爱水是同其性
不升必至沦坠矣何谓外分即是众生分外之想凡
卷八 第 325b 页 X15-0325.png
欣彼善境力行善法以希超越者皆分外也由渴仰
而发虚想由虚想而生胜气今观持禁戒者举身轻
清持咒印者顾盻雄毅欲生天者梦想飞举存佛国
者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者身命可轻诸想虽异而轻
举之胜气是同其势不沈自然超越矣此之情想积
于一生至于生死相交之际一生善恶一时顿现孰
轻孰重毫发不爽而七趣之升沈由此判矣若纯是
善想不杂邪情则轻清之极势必高飞生于天上若
更兼修福慧及愿见诸佛者必得心开见佛随愿往
生若善想虽多少带邪情则虽能轻举不能及远故
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亦能暂游
四天所去无碍但非其所居耳若兼有善愿护持正
法者必得以八部身近佛常为护法之众也若想情
均等则不升不坠报生人间但想强而明者聪情强
而幽者钝此则同分中之别也若想不胜情势必坠
下故流入横生其中情稍重者为毛群情稍轻者为
羽族若七情三想则沈下水火二轮之交受气猛火
为饿鬼身历劫焦然不闻饮食者也九情一想则沈
下火风二轮之交是为八大热狱情稍轻者入前七
狱其苦有间情稍重者入第八狱其苦无间也纯情
无想则堕入最下大阿鼻狱劫终狱坏始出若有谤
大乘等罪则此狱既坏更移十方阿鼻难有出期矣
以上诸类循情造业各自招报然亦兼有元定之处
乃与众同分者也。】
卷八 第 325c 页 X15-0325.png

「阿难此等皆是(至)履于巨海。」

【此明地狱之因果也地狱非是本有皆由众生自业
所招造十习因遂受六交报何谓十习因一者淫习
兴境交而相接起于相磨磨研不休邪欲炽然自烁
其精及其死也必感现大猛火之境此如人两手相
摩自生煖相由是能所二习交相然炽遂有铁床铜
柱等报故如来名淫为欲火而菩萨避淫如火坑也
二者贪习与境交而计著起于相吸吸揽不止敛而
弗舒习成闭塞之象及其死也必感现积寒坚冰之
境此如人口吸缩风自成冷相由是能所二习交相
陵逼遂有吒吒罗罗寒冰等报故如来名贪为贪水
而菩萨避贪如瘴海也三者慢习与境交而相陵起
于自恃骄恣不息驰骋流逸习成[漓-禸]涌之势及其死
也必感现腾波奔浪之境此如人舌自绞嗽因而生
水由是能所二习交相鼓动遂有血河灌铜等报故
如来名慢为痴水而菩萨避慢如巨溺也四者嗔习
交而相冲起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气刚成舍
及其死也必感现刀山剑橛等境此如人衔冤思报
杀气飞动由是能所二习交相击搏遂有宫割斩斫
等报故如来名瞋为利刀剑而菩萨避瞋如诛戮也
五者诈习与境交而相诱起于调弄奸智日深恶渐
滋蔓引他陷其术中及其死也必感现绳木绞校之
境此如水浸田草木生长由是能所二习交相延引
遂有杻械枷锁等报故如来名诈为才贼而菩萨避
卷八 第 326a 页 X15-0326.png
诈如豺狼也六者诳习与境交而相欺起于虚罔以
无为有诬罔不止飞心造奸迷惑于人及其死也必
感现尘土污秽之境此如尘随风起蔽掩人目由是
能所二习交相加益遂有没溺腾掷飞坠等报故如
来名诳为劫杀而菩萨避诳如蛇虺也七者冤习与
境交而相嫌起于衔恨暗藏毒害伺中伤人及其死
也必感现飞石投礰匣贮车槛之境此如人阴毒怀
抱恶意由是能所二习交相吞害遂有投掷擒捉等
报故如来名冤如违害鬼而菩萨见冤如饮鸩酒也
八者见习与境交而妄明炽起于违拒正见见既相
反坚执不服及其死也必感王吏證执之境此如人
行路一往一来两相违反由是能所二习相与交执
遂成勘问权诈考讯推鞫等报故如来名恶见为见
坑而菩萨见恶见如毒壑也九者枉习与境交而相
压起于诬谤捏造非理强压于人及其死也必感现
合山合石逼压之境此亦如阴毒人枉压善良由是
能所二习交相挤排遂成押捺搥按等报故如来名
谤为谗虎而菩萨见枉如遭霹雳也十者讼习与境
交而相喧起于覆藏彼覆此讼摘发幽隐及其死也
必感鉴照巳私之境此如人身处日中不能藏影由
是能所二习交相陈露遂成恶友对證业镜照烛等
报故如来名覆为阴贼而菩萨见覆如戴高山而履
巨溺也。

○此十习因言交者与境遇也言发者动之
始也先言所感之境者人方死时先现此境非实果
卷八 第 326b 页 X15-0326.png
也能感之业与所感之境皆是习气故曰二习以能
感之习发所感之境转以所感之境还动能感之习
故曰二习交然等能感之习地狱之因也所感之境
地狱之缘也因缘具而地狱成方为所结之实果也
衡度者衡以定罪轻重度以定罪短长狱王前有之。】

「云何六报(至)迷妄所造。」

【云何名为六交报谓众生十习之业悉从六识变造
及乎业与报交还从六根而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一者见业交报目本属火故其业交临终先见猛火
满十方界亡者神识即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初入狱
时感发二相明见则能遍见种种物生无量畏暗见
则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报之火烧听则火随
水变故为镬汤为洋铜烧思则火随气变故为黑烟
为紫雾烧味则火随味变故为焦丸为铁糜烧触则
火随触变故为热灰为烬炭烧心则以火烧火其火
益烈故为星火迸裂煽鼓空界二者闻业交报耳本
属水故其业交临终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
即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初入狱时感发二相开听则
听种种闹精神愗乱闭听则寂然无闻幽魂沈没如
是闻报之波注闻则能成声故为责为诘注见则阴
阳相薄故为雷为吼其为恶毒气者亦水随火变也
注息则水随气变故为雨为雾等注味则水随味变
故为脓为血等注触则水随形变故为畜为鬼等注
意则以水激火故为电为雹三有嗅业交报以鼻嗅
卷八 第 326c 页 X15-0326.png
取香故其业交临终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
即从地涌出乃降而入无间狱此一出而后入者亦
取息出入之义也初入狱时感发二相嗅通则闻诸
恶气熏极心扰嗅塞则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
报之气冲息则以息有通塞故为质为履质窒也履
通也冲见则气随火变故为火为炬冲听则气随水
变故为没为溺等冲味则气随味变故为馁为爽馁
鱼败也爽羹败也冲触则气随形变故为绽为烂为
大肉山等冲思则气随土变故为灰为瘴为飞砂礰
等四者味业交报以舌贪味网物发言罔人故其业
交临终先见铁网猛𦦨炽然遍界亡者神识即下透
挂网倒身入无间狱初入狱时感发二相吸气则冷
而成寒冰冻裂吐气则热而为猛火焦然如是尝报
之味历舌则舌能发声故为承认为忍苦历见则味
随火变故为然金石历听则昔闻声恶发故为兵刃
历息则昔依嗅恣贪笼取诸物故为大铁笼历触则
昔触伤物命今还自伤故为弓为箭历思则味乘思
以飘扬故感飞铁充味五者触业交报以触由物合
而现故其业交临终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从出路
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
马头罗刹手执鎗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初入狱时
感发二相合触则合山逼体骨肉血溃离触则刀剑
触身心肝屠裂如是触报之苦历触则身受治罪故
为道为观为厅为案道趣狱之路观狱王之门厅案
卷八 第 327a 页 X15-0327.png
狱吏所据皆治罪之处也历见则触随火变故为烧
为爇历听则因触有声故为撞为击等历息则触随
气而收放故为括为袋历尝则舌受恶触故为耕舌
为钳舌等历思则触因火变故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六者思业交报以思多飘扬故其业交临终先见恶
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入无间
狱初入狱时感发二相思迷则荒莽而奔走不息思
觉则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之苦结思则思
被结而成土故为方为所结见则思因见而彰故为
鉴为證结听则土兴水交感故为大合山为冰为霜
等结息则思乘息以出入故为火车火船等结尝则
思因舌而发声故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形乘
乱思而变故其身或大或小等此上十因六果非本
来有皆是众生业妄之所造若能达心自性则诸妄
本空有何地狱之可言哉。

○此一根交报必遍涉六
根者凡有二意一为一根造罪馀根势必相随故受
报时亦心遍涉又为六根用虽不同性本相通一根
净则六根俱净一根恶则六根俱恶故报亦必遍涉
也问意根多从火释或又从土释者何义曰从火者
以心本属火从土者以想澄则为土亦火能生土也。】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至)非本来有。」

【前六交报乃就恶业之极重者言其实狱中治罪亦
有轻重不等如众生具犯十因而犯时六根同造此
罪之极重者故入大阿鼻狱若十因虽全犯但犯时
卷八 第 327b 页 X15-0327.png
六根各造或兼其一二而不遍六此罪之次于前者
故入八无间狱若身口意三根全犯杀盗淫三业但
不具十因又次于前故入十八地狱若身口意三根
止兼其二杀盗淫三业亦止犯其二此又次于前故
入三十六狱若现见一根止犯一业此又次于前故
入一百八地狱此诸地狱皆由众生造业各别而受
罪之处以类相从同入一狱乃妄想之所发生非本
来自有但能使妄想不生则内无其因外安有果若
因之弗除而妄言虚幻揆无因果则成阿鼻业种永
无出期未可言地狱本空也慎之哉。

○或问杀盗淫
三众生鲜不犯者据今经文则众生悉入地狱乎曰
杀盗淫三罪有轻重若论其轻人天报中亦皆有之
今言入地狱者乃其罪之重者但于重罪之中又有
差等故诸狱不同也。】

「是诸众生非破律仪(至)本无所有。」

【此明鬼趣之因果也诸趣俱有生鬼者今但言从地
狱出乃承上文而言特鬼中下品之一分耳诸众生
等造地狱业历劫焦然罪毕出狱但尚有鬼业未报
故今出狱受诸鬼形贪物为罪者心生爱著不能自
释故遇物即附之以成形名为怪鬼乃附金银镜剑
等物而成怪者是也贪色为罪者淫心飘荡欲火焦
乾故遇风成形名为魃鬼乃主旱为虐者也贪惑为
罪者诈现虚妄迷惑世人故遇畜附之以成形名为
魅鬼乃妖狐为怪鸡鼠成精能惑乱人者是也贪恨
卷八 第 327c 页 X15-0327.png
为罪者衔恨不忘积恼成毒故遇毒虫附之成形名
蛊毒鬼乃毒虫有灵能放毒杀人者是也贪忆为罪
者思忆不遂力衰成怨故遇灾衰之处成形名为疠
鬼乃行瘟散痘作诸病之鬼是也贪傲为罪者空腹
高心虚骄恃气故遇猛火之气以成形名为饿鬼乃
饥火焦然不得饮食者是也贪罔为罪者心行暗昧
罔冒他人故遇幽暗之气以成形名为魇鬼乃夜中
魇压寐人者是也贪明为罪者妄希高明中无正见
故遇山川日月之精气因而成形名为魍魉鬼魍山
泽之精也魉木石之怪也贪成为罪者乐为奔役成
褫妄业故遇明灵之气以成形名役使鬼乃依附明
神为驱使者是也贪党为罪者背公结党依附谄佞
故遇人即附之以成形名传送鬼乃附巫祝之属传
送祸福者是也此十种鬼皆以纯情之业堕狱受报
其罪既毕而复上出为鬼者乃妄想业之所自招耳
若悟觉心则本妙圆明之中不容他物果何鬼趣之
有哉。

○此十贪古解多局配十因唯温陵谓是诸馀
杂业不必局配余详此文明谓地狱是纯情之业鬼
是妄想之业下复云鬼业既尽则情与想二俱成空
灼知十贪乃鬼业不宜配地狱十因也又十贪配十
因有二三难从如贪忆配瞋或配冤贪成配枉或配
诈牵强甚矣故以不配为是。】

「复次阿难鬼业既尽(至)妄想凝结。」

【此明畜生趣之因果也诸趣俱有生畜者今单就鬼
卷八 第 328a 页 X15-0328.png
中来者言之亦承上文之序也前鬼业既尽则是狱
因之情鬼因之想二俱成空故必出鬼伦生人间但
以人间之债负未酬故必身为畜以酬之物怪之鬼
其命在物物坏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以昔
因贪物贪心既甚势必相夺相倾不顾父母故今为
枭而食父母卒亦遭子之食也风魃之鬼其命在风
风消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咎徵如鼯鼠呼人啇
羊舞水之类以昔为鬼能为旱灾故今为畜仍为灾
兆也畜魅之鬼其命在畜畜死则命亦尽生于世间
多为狐类以昔为鬼能感人故今为畜仍为妖狐也
虫蛊之鬼其命在虫虫灭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
毒类以昔为鬼而怀毒故今为畜亦怀毒也衰疠之
鬼其命在衰衰气穷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蛔类
以昔为鬼入人身中为病故今为畜亦入人身中以
居也受气之鬼其命在气气销则命亦尽生于世间
多为食类即充馈之畜以昔为鬼而饥虚想食故今
为畜即为食类也著幽之鬼其命在幽幽气销则命
亦尽生于世间多为服类即牛马之属以昔为鬼好
魇人故今为畜为人服乘也合精之鬼其命在精精
销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应类如春燕秋鸿之类
以精乃日月四时之灵气昔为鬼而合精故今为畜
亦必应节序也明灵之鬼其命在明明灵销则命亦
尽生于世间多为休徵即嘉凤祥麟之属以昔为鬼
带明灵之气故今为畜乃为瑞兆也依人之鬼其命
卷八 第 328b 页 X15-0328.png
在人人死则命亦尽生于世间多为循类即猫犬之
属以昔为鬼而依人故今为畜仍驯服于人也此等
十畜皆由鬼业既乾乃为畜生以酬宿债皆自妄业
之所招若悟觉心果何业报之有哉今观三途恶报
非从外得本有觉心原无是事但妄想既坚究竟成
有一犯其因沦堕非浅未可徒誇虚见托言本空即
如目前境界岂不全虚然少有相忤便随境转则所
谓空者又安在哉或又为之说曰淫怒痴即戒定慧
此乃妄引经文全乖佛旨即同破法之愆永成地狱
之种学者可不戒哉。

○按经言生畜生道者其因尚
多非止偿债偿债特其一途之义至今经十畜均言
偿债者亦约大分言之未尽然也然佛于此再三者
何盖为人言之也凡人与畜遇者或伤其命或食其
肉或用其力或取其身分或悦其声色是畜之遇人
者多偿债人之遇畜者多索债从是互相徵取互相
诛戮起轮回业无有息期岂不大可怜悯哉故佛吃
紧言之意殊深矣呜呼可不慎哉。】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至)可怜悯者。」

【此明人趣之因果也诸趣俱有生人者今独就畜生
来者言之亦承上文之序也彼十畜酬债巳毕当脱
畜趣且以先有善业所招故得复人形但为畜时酬
债巳足而取者或越其分如非理苦役纵意食啖喂
养不到鞭策无度等是也取既越分畜心不甘今复
人形必来返徵其人或有定慧或有福德则不舍人
卷八 第 328c 页 X15-0328.png
身还其所剩如福德既微必身为畜以还之若所负
止于钱物力役则偿足自停若杀其命食其肉纵经
尘刹互相诛食无有巳时惟是得正定力可以超出
得佛出世力可以解救非此二者则巳之实难矣今
十畜之复人形虽是宿善根力而以为畜之性参之
成十类焉枭伦为人参合顽类以枭性凶顽不义故
今仍感凶顽也咎徵为人参合异类以咎徵宿为灾
异故今仍感怪异也狐伦为人参合庸类以狐好惑
人故今为庸鄙无识之流也毒伦为人参合狠类以
毒物害人无慈故今仍感狠毒也蛔伦为人参合微
类以蛔附物卑微故今仍感卑微也食伦为人参合
柔类以食物柔弱不勇故今仍感柔弱也服伦为人
参合劳类以服物奔役不息故今仍感劳苦也应物
为人参合文类以应物出于精耀故仍今感文乃少
近文雅之人也休徵为人参合明类以休徵出于明
灵故今仍感明乃少具世智之流也循伦为人参合
达显以久依于人故今仍感达乃通达人情之类也
此十类昔因债满今复人形由是业计颠倒仍尔相
生相杀则辗转不息深可怜悯非如来正法之力又
安能销其业计而遏其轮转哉。】

「复有从人不依正觉(至)散入诸趣。」

【此明仙趣之因果也仙趣诸经皆不别列以摄在人
鬼二趣也今别列者以其寿稍长亦具五通比天为
劣比人为胜比鬼则又清虚闲逸且无幽阴之气也
卷八 第 329a 页 X15-0329.png
此趣独从人中来但不悟正觉唯依妄念而修专存
妄想坚固其形休止于深山绝人之境凡有十种有
坚固食饵者如胡麻莲芡等草木之实可充食者服
久不息食功圆成故能壮身延年但不能飞行名地
行仙有坚固草木者如松柏紫芝等草木中可为药
者服久不息药功圆成故能身轻如飞名飞行仙有
坚固金石者如烹铅鍊汞九转八还之类化炼功成
点化凡躯易为轻妙故能游行万里自在无碍名游
行仙有坚固动止者乘阴阳运止之机调元气升降
之节气极精微故能凌空而行名空行仙有坚固津
液者如鼓天池咽津液等积润功成不交世欲与天
无异名天行仙有坚固精色者如采日精吸月华等
吸粹功成自能发通名通行仙有坚固咒禁者专持
神咒禁止异缘术法功成妙契仙道故名道行仙有
坚固思念者如系心脐下存想顶门等思忆专凝自
能发照名照行仙有坚固交遘者以意媒合离女坎
男合于中宫以结仙胎其行精而非世欲之粗也名
精行仙有坚固变化者存想化理心发邪悟故能大
作变化其行绝世名绝行仙此十种仙皆是从人中
鍊心积功累德但不依正觉而修所以别得生理别
受仙身寿千万岁住于深山绝岛人迹不及之境斯
乃一时暂住终属轮回以其总属妄想流转非真三
昧故报尽还来散入诸趣也学者可不知所择哉。】

「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至)名为欲界。」
卷八 第 329b 页 X15-0329.png

【此下明天趣之因果也天趣大约分三有欲界天有
色界天有无色界天今初言欲界六天者以此等天
饮食淫爱眠睡三欲皆具故也其得生者前三天以
十善为因后三天兼禅定为因今经独就淫爱轻重
以分高下者以淫欲为轮回之根本故前明沦堕心
始于此今明升越亦必始于此意欲使学者虽未能
成就定慧且疾断其根本则轮回可出也若世间人
不求常住正果其于自巳妻妾恩爱难舍但于他色
无邪淫心则欲心有节自然澄蓥光明故命终受生
心能升居须弥之半邻于日月名四大天王天以此
天有四王各治一方故名也若人于巳妻妾淫爱微
薄澹于前天但于净居之时未能忘念此人命终受
生必能超日月而上升居须弥之顶名忉利天忉利
此云三十三以此天四方各有八天中有一天故总
名三十三也若人逢欲暂交去无思忆动少静多胜
于前天此人命终受生必能离须弥顶超住空中不
假日月身有光明名须𦦨摩天须𦦨摩此云时分以
此天日月上照不及但以莲华开合分昼夜故名也
若人一切时中欲心不动但欲境逼迫未能违拒此
静心复胜于前此人命终受生必上升精微之境不
与下界相接劫坏三灾亦不能及名兜率陀天兜率
陀此云知足此天有内院外院经云上升精微等乃
内院也外院难语精微三灾可及佛不言者举胜以
该劣也若人全无欲念为欲境横陈应之行事味同
卷八 第 329c 页 X15-0329.png
󴓔蜡以无味复胜于前此人命终受生必能超登变
化之境名乐变化天以此天能自变化乐具以自受
用也若人无世间心行世间事而神超境外全不相
涉以神超复胜于前此人命终必能遍超下天有化
无化之境名他化自在天以此天不假自化由他化
现自在受用也此上六天形虽出动不拘人界但心
迹未全离欲故自此以还直至阿鼻总名欲界也。】
楞严经略疏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