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791c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五
明古杭云栖寺后学沙门 广莫 直解
仁和优婆塞 闻启祥 校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至)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这一节经阿难重蹑第二义中解结之喻为问请
示何者为结也前第四经末阿难巳蹑第一义中
因心详辩断常巳竟今又翻蹑第二义中解结之
喻问者要知此结昔云何结今云何解也如来下
蹑引前义今观下文义可知结者按下文结喻六
根结之元本喻于一也六由一起故一是烦恼之
本烦恼之本即前所谓颠倒之处颠倒处者下文
所示俱生无明是也俱生无明下又谓是六根更
非他物以六根作业亦是六根受报故指六根说
若究极论之则发六之始方是生死结根即俱生
无明也发六之始即第八藏识是谓一也以一无
相显在六根故。】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至)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这一节经承上法合结喻请示解结之方也世尊
下正是法合故云亦复如是世间解结之人喻诸
声闻阿难意疑俱生无明为结的本因故先叙此
俱灭俱生者俱是同义谓无始来所积无明同我
生同我灭故以头数多故云诸也无明即不觉义
虽得下阿难自叙多闻小慧不能究竟断彼无明
卷五 第 792a 页 X14-0792.png
故云虽得多闻名字出家耳以多闻称善根者多
闻虽属有漏而传持法藏续佛慧命了达邪正照
烛昏蒙信知具大善根然此善根指积劫多闻说
以此积劫多闻善根今得出家阿难自耻先心耽
于多闻以多闻而出家者未得出家之实故称名
为出家犹隔日疟者谓未尽漏故病根犹在日好
日怯故喻如隔日疟也惟愿下二句可知今日下
正问身心两间云何名结何处名解然身之结者
下文直指六根心之结者应指一未亡处是也故
双举身心名结今阿难请意不为自求亦能利于
未来故云未来云云也作是请巳若自及众五轮
著地悯巳沉沦悲感于心故致雨泪翘诚翘是仰
举诚是诚心一其心以待之之意故下句云伫佛
开示也。】

「尔时世尊怜悯阿难(至)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这一节经世尊悯众受请怜及末世故先慰而后
告也尔时下可知为出下二句佛怜末世垂教于
后令彼植出世因作将来善导之眼由是摩顶而
告之也。】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至)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这一节经佛承上文慰而将告而感动地放光异
音同说先有所表也上文摩顶将告生死结根十
方地动者何耶意明众生六根深结浩劫长时莫
知解者今将告以解除之法事非小缘故十方震
卷五 第 792b 页 X14-0792.png
动普佛流光盖有深意在欲令当会及以将来未
闻大法先睹殊象默巳会心玄言易入故尔今普
界六动意表翻破六根剖析无明圆通自遍一破
一切破故普界动也六动之相详见第一解中尘
佛顶光来灌一佛意表六根既破圆通无碍一切
趣一六处还元也彼顶灌此顶者意表圆满果觉
自他不隔一多相容万德俱尊一心都统也异口
同音者意表一道普通群言合觉也释尊未说诸
佛先言者意表一实亡言诸乘适化也结与解同
六根者如下文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是六
根无明本是结也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者以六根而忘六根即是无知而知无见而见斯
即真知真见不亦解乎前经至此四度放光独今
尘佛同光同法剖示无明标显结解迥异前经者
良以无明结重治法亦玄如勍敌在前勤王者众
是故示象胜前意在此也。】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至)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这一节经阿难蹑前尘佛法音以未悟结解同根
之义故重请发明也上文尘佛同光同法之象暂
时显现今复本故由是阿难拈他法语问巳本师
请示同根之义文可解。】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至)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这一节经佛酬结解同根之问以明根尘识三同
一真源因妄成异也根尘下四句谓六根六尘六
卷五 第 792c 页 X14-0792.png
识同一真源流出缚脱皆由六根不说尘与识者
根为前导故妄见缚脱真性不移上句同源指真
性说下句无二指六根说又上句是会相归性下
句示缚脱所依之相谓缚脱同是六根无二法故
次下二句明识性之妄虚妄二字虽连识性说义
通根尘虚妄是法空华是喻识性影上根尘以显
三六空喻真性华喻三六今文似乎单喻识性言
偏义圆通喻三六也谓空本无华妄见起灭喻如
真本无妄迷故有生也阿难下四句明根尘相因
而有独则不生由外六尘发内六知根由尘生也
又因内六根始有六尘之相尘因根有也下二句
明根尘无性相指六尘之相见字与上句知字影
显六根谓根尘俱无自性藉缘得兴下以交芦喻
二皆无性芦之为物外虽有相内无实故以喻根
尘二性无实亦是外有假相内本性空交者喻相
因之义谓根尘相因如二芦相交方得依倚而立
独则倾倒根尘亦然故取喻也是故下结显缚脱
无二以酬结解同根之问知见立知者知见指六
根说谓六根本妄若妄立六根为实有者即是无
明根本无明本者即是结根若六根不执知即无
知见即无见即是真知真见真故无漏不妄不染
即知见而为涅槃真净之德也以缚脱无二故不
容他物是中即指六根中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卷五 第 793a 页 X14-0793.png

【这一节经经家述佛重颂长行结解之义也或问
长行义尽则巳云何重颂得非繁乎答曰世尊说
法善适群机昔佛说法时一长者后至前义未闻
重请为说世尊大慈故略示前法后仍为例故有
重颂之轨即十二部之一也。】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这一节经世尊承前长行重颂其义此先标真本
以明有无皆妄也真性字颂前同源之意即标真
本谓真性之中有为无为皆不实故初句有为空
三字先破有为空是破义次句出其破的所以谓
有为法无自性故藉缘而生有为即指根尘识三
说有即非有故云空也从缘生故如幻幻性非真
不无幻相非断无故根尘识三亦复如是虽非真
有不坏假名故如幻也下二句次破无为谓真性
之中有为虽破勿滞无为若因闻破有又滞无为
无为亦病也故复破云纵使无为无起灭亦不实
如空华盖妙真如性非有非无故双破之岂独有
无四句百非总皆是病有无乃诸病之首是故先
破馀亦应尔上四句是总破下是别破。】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至)入流成正觉。」

【这一节经承前总破此别明根尘相因之妄还示
一六亡义也初四句正破相因初句是反显妄指
根尘说谓以有为无为如幻空华而言妄者将欲
显诸真故诸是助语辞次句即承明初句之义谓
卷五 第 793b 页 X14-0793.png
对妄而显真此非绝待之真犹属于妄故云妄真
同二妄也上妄指六真是示一下二句重承上二
句以明一六皆非也谓上对妄之真犹为非真此
正非其一一且非真云何更言能见所见能见指
六根所见指六尘此正非其六今颂真非真义即
长行识性约第八识说第八识属一故次四句即
承上偈见所见说以明根尘中间无自实性结明
长行交芦喻也下二句颂前缚脱无二兼明结解
本因谓结与解同一所因所因即指六根下句即
出共所因之意谓结即是凡解即是圣缚脱无二
路故次又四句亦承上交芦之喻以明空有俱非
交中性者即指根尘相交二者之中体性欲言其
有当体即虚欲言其空幻相不无故云空有俱非
若空有俱非则妙性天然复何所疑下二句明缚
脱异趣正颂知见立知一节由其迷执即成无明
若明知见无见则于六根当念解脱是故缚脱无
二由迷悟异趣也末四句翻答初问结解别示六
解一亡生起选择圆根之义也初二句翻答结解
别示一六亡义后二句生起选择圆根返其妄末
成乎真本初句因次第者先六解后一亡三则一
六俱空不生即成竖入三重次第也下云此根初
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巳俱空
不生即次第义也前长行未有选根之义此即于
重颂中生下孤起之颂从此始故。】
卷五 第 793c 页 X14-0793.png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至)一路涅槃门。」

【这一节经承前重颂别申孤起为讽诵一六亡义
生起后文也此孤起有十六句总为一偈上文颂
长行义者名为重颂今不由长行别申馀义名孤
起颂又名讽诵前明六解今明一亡故以孤起生
后文也天竺梵式义尽为一偈不拘长短故今别
指陀那识为一偈盖前长行虽称一名未明一之
实体今方显实梵语阿陀那译云执持执持无始
善恶种子故又执持根身不令散坏故即含藏之
意楞伽又名藏识此识三相微隐种现不断流注
甚微细故二乘尚不知何况凡外故楞伽谓其熏变
不可思议因称微细六根由此发起六对此识而
名一也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盖指此耳次
句出其流注之意习气者指无始善恶种子以种
现熏习之气发出于外而成瀑流瀑流约喻说楞
伽以藏识譬海前七识譬为瀑流流因海起前七
转识由藏识转生前七识为能熏藏识为所熏以
现行熏诸种子名为习气故云成瀑流也真非下
二句释前真非真义以明小乘教中不说故真非
真者谓此陀那识若云是真外道执以为常若云
是妄恐又拨为断灭似真非真如第二月者是巳
我常不开演者解深密第八经云阿陀那识甚微
细一切种子成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
执为我文义与今偈同盖二乘人不信有第八识
卷五 第 794a 页 X14-0794.png
即认此识以为涅槃外道执此以为神我是故世
尊于凡愚中不常开示演说恐迷此故自心下五
句正示恐迷一的所以夫此藏识即自真心以心
外无识故虽云自心却不可取取则一不亡一不
亡者真即成妄本自非幻而成幻法了矣恐迷此
故不说若不取为自心则浑是真心而非幻之名
亦不可得非幻对幻说今非幻尚无幻法何有是
为真妄绝待灵心独朗此即一亡之效也一对六
说一既亡六何有非幻是一幻是六故六解一亡
之诠是名妙莲华是名下四句约教行以显一六
亡之功胜也妙莲华是喻约教说谓六解一亡纯
一圆心以成无上知觉以此言说即是教故以教
名妙莲华者叹教胜故莲华因果同时如天台具
明六义谓为莲故华华开莲现华落莲成喻教亦
有六义谓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合法应
云华譬权莲譬实彼以六义释法华权实盖法华
约一代时教论权实今经约当部论权实亦用六
义释之但显当部之胜也如云一六是权亡处是
实为显妙心而言一六是为实施权也开此一六
即是妙心是开权显实也一六俱亡妙心独朗是
废权立实也一六即妙心妙心即一心是为妙权
妙实故以妙莲华而叹教也中二句上句复以金
刚喻觉觉即妙心即是实义谓此妙觉能破一切
幻惑如金刚能坏一切坚而复利妙觉亦然金刚
卷五 第 794b 页 X14-0794.png
为众宝之最胜者故称金刚王宝上四字是喻觉
之一字是法如幻三摩提一句约行说连上句一
义上宝觉约行果而言下三摩提约行因而言此
三摩者即妙奢三义中之三摩举一该三称如幻
者上以妙莲喻教今以如幻譬行谓妙觉中求此
三义不可得一法叵得安能有三然而非行莫證
依行證理渡河用筏到岸即舍无而乍有故云如
幻弹指超无学一句别叹行胜弹指者喻行顿證
亦如不历僧祇之谓也无学即第四果言其行超
神速如此又此是名下四句约教理行證四义说
妙莲约教金刚王觉约理三摩约行无学约證言
超无学者约圆义说是四依菩萨超十地之上故
此总颂四义之胜末三句可知梵语阿毗达摩译
云无比法无可与比即了义之叹薄伽梵是佛尊
号具六胜义故不翻详出法数门是能通涅槃是
所通路约行说门约教说即第一经云十方如来
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与今义同。】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至)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这一节经经家述叹前偈并申阿难请示一六亡
义解结之伦次也梵语祇夜译云重颂伽陀译云
讽颂又云孤起颂初经家双叹偈辞谓重颂与孤
起联篇间出故云杂糅糅即杂义精莹者叹辞藻
精纯莹然如玉之温润而有光也妙理清彻者叹
所诠之义理清净通彻由其辞义双美故使闻者
卷五 第 794c 页 X14-0794.png
心目开明也叹未曾有者指闻者叹法之能诠所
诠合璧希逢也阿难下尊者自陈请语无遮大悲
者谓佛大悲之心无有齐限普及于众如日月照
临净秽不隔性净妙常真实法句俱从大悲心中
流出也性净妙常一句叹所诠义真实法句叹能
诠文又性净下结前巳闻心犹下重启后义尊者
谓我虽闻如是真实法句然犹未达六解一亡及
解结伦次也舒是解义六解一亡前偈略明解结
之次第全未明故故请重示次第者即蹑前偈解
结因次第之言伦次即是次第以辞藻故变解为
舒变第为伦惟垂下结问之辞洗涤沉垢一句约
喻说谓如来再施法音乃以般若德水洗涤吾心
沉细垢秽此指后品思惑及界外尘沙无明说也。】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至)次第詶佛此名为结。」

【这一节经世尊将酬解结且先示成结令悟次第
则解亦可知也整涅下二句梵语涅槃僧译云裙
整犹敛齐也僧伽黎译义见第三卷末揽七宝几
者几是几案七宝所成说法座前设有几案大约
如来所用非王家即诸天所贡故富丽若此揽是
移近座也劫波罗又云须夜摩译云善时分是欲
界第三天名义见下经叠华巾是此天所奉巾上
织成华卉繁多故称叠华又按缉织成巾或如此
方棉华之类故云叠华一巾绾结问答可解此示
成结次第令悟解之伦次也。】
卷五 第 795a 页 X14-0795.png

「佛告阿难我初绾巾(至)第二第三不名为结。」

【这一节经承上审定成结所以隐然示以一体同
中因结成异也佛谓此巾先实一条此明一体佛
又从一至六一一详审者意令密悟成结本因今
阿难答处亦审独未返顾一体之同故有下文佛
告云云也。】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至)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这一节经承前佛示一同六异乱名不得合法亦
然也元止一条者示六结本因也汝审下令察同
异本末盖巾体是本是同六结是末是异于意下
佛问初结至六次第绾成吾今欲将一六乱名可
得尔否不也下阿难答谓六结若存乱名不成一
不可名六六不可名一又云纵我历生智慧明辩
必不能六结乱名言其六结次第分位不可移易
也佛言下印其所说为是如是字是印證语六结
下三句结显六异本因一为六之本也令其下二
句谓六异既定乱无以成乃述其说也则汝下法
合佛谓汝之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者如一巾也
指前阿陀那识是一精明处本无见闻等异故云
毕竟同也毕竟异者如六结成谓既分为六则见
闻等隔各据一根不相为用故云毕竟异也上文
喻中甚详法中甚略要在会异归同既返其本同
异之名俱不可得此即六解一亡之义也。】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至)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卷五 第 795b 页 X14-0795.png

【这一节经承上六不乱名渐引解六而亡一要令
阿难自悟以陈其说也佛告下佛承前说谓汝嫌
此六根存故乱名不成今则不愿成六愿乐成一
何如佛此问意将谓离前六结欲成其一渐引悟
入六解一亡之地故将离六成一为问令他自悟
自说佛问成一阿难答以亡一答过于问此即为
悟也故约存亡辩之谓六结若存是非锋起锋是
锋刃约喻说谓彼此是非如锋相刃相摩固不可
乱名如来下正答亡一谓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
无彼此是非可息也末二句结明六解一亡之义
谓一对六名一不可得六云何成此是阿难自辩
自悟之言也。】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至)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这一节经法合六结不生一亦不成之喻也佛言
下是法合语故云亦复如是由汝下警示发六之
始心性狂乱者指藏识说狂乱是三细相对本觉
湛然看三细虽微以转本湛故称狂乱此即是一
知见妄发者指六根说由其三细相现转发于外
以成六粗六根发妄不息缘缘不返则六根生劳
重发尘相此明由六根而发色等六尘故如劳下
四句约喻以明妄发不息之意如劳目睛者谓如
有人瞪目久视则目睛生劳以目睛劳故乃于虚
空别见狂华无有因由乱起乱灭目睛喻六根狂
华喻六尘下指山河等是也劳喻妄湛精明喻本
卷五 第 795c 页 X14-0795.png
觉湛性一切下法合发尘之相世间山河等合狂
华生死二字义具业果涅槃对生死而言亦属法
数盖本觉湛性之中一法叵得世出世间一切名
数皆似狂劳华相也生死字摄世间一切业果尽
涅槃字摄出世一切法数尽以略文摄广义故。】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至)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这一节经阿难以劳例结请示解法佛印结心可
解也阿难以劳例结者前文结喻俱生无明今以
劳例结则劳是俱生无明即虚妄根尘之颠倒处
也即在六根更非他物故请解法如来将结偏掣
左右者正示解法掣是牵掇意左右偏掣者只消
就于尘俗事上会左右是结的边傍边傍是末必
不能解当于结之中心解即分散结心是本因处
上文谓心性狂乱正是结心良以由心成结故指
狂心为结之本因处也古以断常空有配合左右
则结心喻中道谓依中流入方断根本无明此狂
心者正指根本无明说世尊故作左右偏牵令其
自悟阿难果悟左右不可解故云不也佛亦反诘
令其自说解法谓当于结心解之佛又印其悟言
故重述成。】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至)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这一节经世尊将示解结因缘预防伏难警以妙
因尅果非取世间粗相也恐有难言世尊一向顿
遣因缘今以结心解结左右非义宛似因缘何言
卷五 第 796a 页 X14-0796.png
顿弃故此预防谓佛法虽从因缘然非世间和合
粗相盖是出世无因缘之因缘也如来下意显佛
具一切种智故能发明世出世法一一知其本因
随所缘出也本因是正所缘是助谓正因藉缘得
显如今圆通为之正因要藉二十五法所缘上显
若非所缘圆通无处可彰如是下扩充世出世间
一切诸法无不藉缘而得显其因故如是乃至者
谓从有情至于无情自同类至于异类若依若正
若大若小皆能了知本所元由元由即本因也今
不能遍述超而言之故云如是乃至恒沙界外指
极远者说近可知矣一滴之雨指极小者说大可
知矣亦知头数者谓备尽知其所下之雨滴数若
干此是世尊自述本智洞明必无错谬大而无外
小而无内无不了知言其种智法尔如斯也现前
下二句指无情说种种者通收一切也谓松柏何
因而直荆棘何因而曲鹄白一句指异类有情说
鹄何因而白乌何因而黑玄即是黑凡一切鹤长
凫短山高水卑等皆了元由但文略特举三四事
耳此文正为选择圆通而发以明如来智鉴不谬
也。】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至)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这一节经结前解除因缘令择六根以明妄销真
现之功也佛谓随汝心中选择六根与机相应者
修之根结若除外尘自灭外尘既灭内识不生诸
卷五 第 796b 页 X14-0796.png
妄既销真心自显若谓不真更有何待。】

「阿难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至)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这一节经承前正明舒结伦次佛令自答自悟也
初吾今下佛问此结得同除否次不也下阿难自
悟次第结则次第解此约喻说下文法合可解初
问中解萦字萦是萦缠即结义也。】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至)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一节经法合前喻以明解根次第始證其极也
佛言下二句总以法合此根下合前次第此根者
总指六根谓六根与六尘初解即得人空此为第
一重空也何故根尘初解即得人空人即我义原
去根与尘结者良由根属我尘是我之所有谓我
我所一切众生于我我所坚固执持无始至今曾
未之解今既返流全一则外六尘无有主宰不与
诸尘作对六结自然解矣以无主故乃名我空我
空即人空也下空性圆明二句显法空义空性的
空字即上人空盖人空者但空我执法执未空故
若人空的空性亦圆照无著则法执亦空故名法
空解脱即空之异名此为第二重空也解脱法巳
二句明第三重空谓上文得法空巳法空之空亦
不生故连前人法二空俱不生故云俱空不生是
名下结显圆通之功然此圆通功夫即前妙奢等
三为圆通定体故不离妙奢等三别究圆通故云
从三摩地得无生忍得无生忍者指得果證义如
卷五 第 796c 页 X14-0796.png
前解从上法喻次第不堪配合当以意得可也何
者盖前结喻则以六结次第从六至一而解此是
横义据法合三重解法则六根初解自外而内三
重次第此是竖义与前喻中横竖不同此是分喻
非全喻也学者不可泥于喻中次第而强配也。】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至)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这一节经阿难承前一六亡义重请圆根详叙辞
致诚可想见也慧觉圆通者即一六亡义良以众
生迷故转此本有慧觉成乎六根则六用相背不
得圆通今六结既解一亦不守翻前六根复乎慧
觉圆通昔之违背今乃和融须知六根与慧觉元
非二法咎在迷悟分岐乃令用处不同故于六解
之后即称慧觉圆通经家巧叙意使读者悟犍耳
白佛言下方是阿难自叙得悟之相身心皎然者
身指六根说心指陀那识说一六既亡常光初耀
故云身心皎洁快然得乎无碍也虽复下正请未
达之义谓虽悟一六亡义六根之中未达何者为
圆通本根以故重请说示世尊下尊者详叙自庆
之意为申请法之诚也我辈下二句先叙积劫之
迷飘是飘流零是零落叙为流浪生死驰逐无依
的意思无恃曰孤无覆曰露无依无怙如此积劫
苦亦深矣虽然曩劫巳来不知何心何虑预佛天
伦殊为自庆天伦兄弟之称如失下二句约喻明
其遭际谓积劫孤露如失乳之儿饥虚欲绝何幸
卷五 第 797a 页 X14-0797.png
忽遇世尊如慈母以法乳见济令我慧命得续也
若复下正请所示谓既庆亲因遭逢不浅若复因
此际会得成妙道则所得微密之言因言悟道道
本吾心非从外得故云还同本悟本悟之下文有
脱略上下不贯应补足云若不示我圆通本根罔
识修进徒得密言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文义始足
惟垂下结问之辞惠我秘严者以物施下为惠秘
是秘密密之甚者为秘密严是庄严秘严叹所请
法最后开示者选圆根乃在显理之后故云最后
开示退藏密机者如周易上传退藏于密之辞彼
云蓍卦爻三者之德圣人以此三者之德洗心退
藏于密今用以明阿难摄心待法之意冀佛冥授
者冀是冀望冥字应上密字看意谓望佛冥鉴密
机巧授妙法也。】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至)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这一节经佛诺其请普告大众命各追叙入道之
初因也生我法中者谓三乘听众生于释迦佛法
之中但举十八界不言七大者意谓七大即十八
界故今总问中但举十八界后别叙中又开七大
者遥应妙奢三观七大是显禅那义故又去取融
摄皆无碍故然知二十五圣皆称最初成道方便
法法圆通无适而非入道之门良由此界众生音
闻利故特选耳根顺此方之机于诸圣者初无优
劣是知阿难示多闻之过为此界众生之弄引也
卷五 第 797b 页 X14-0797.png
然此诸圣大小相参偏圆互举虽门户浅深不同
升堂一也今但取其可入方便为言不以偏圆有
所黜陟也。】

「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證音声为上。」

【这一节经承上别叙初因之第一方便也别叙文
分二十五段此第一起十八界中先明六尘不先
列色而列声者以陈那年腊俱高依佛初度者始
故先声也梵语憍陈那译云火器其先是事火外
道后世仍以为姓佛之舅氏也五比丘者兼陈那
五人二頞鞞译云马胜是佛家族三拔提译云小
贤亦佛家族四十力迦叶无翻佛之舅氏五拘利
太子无翻是斛饭王子亦佛家族鹿苑因缘出西
域记恐繁不录鸡园者杂阿含第九经云波吒利
弗多罗国有鸡林园是也见佛最初成道者昔佛
最初夜半踰城出家至雪山中父王思念因敕本
族三人舅氏二人访寻为伴既得相依不久各舍
去居鹿苑修外道法佛独居雪山六年日餐麻麦
既成道巳初愿度此五人即往鹿苑三转法轮故
云见佛成道也于佛下二句追叙悟因闻佛四谛
者即苦集灭道也苦是苦果集是苦因以无始积
集业行故名为集由业因而招苦果是世间因果
灭是寂灭谓灭前苦集而證涅槃道是三十七道
品修此道品得證灭故是出世因果言谛者谛是
实义四义皆实故俱见真谛故又名四真谛也陈
卷五 第 797c 页 X14-0797.png
那先解佛印其名为阿若多阿若多译云巳解印
以闲邪为义今乃辩识迷解可否故称印證妙音
密圆者音即四谛法音四谛粗浅由此发真故称
妙密及圆我于下二句明功得果佛问圆通下结
今问义此下二十五圣各从门入即以自所入门
称之为上各尊所證法故又诸圣各以所證之法
称妙称密称圆者须观乘有大小机有权实亦各
从人理会始得。】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證色因为上。」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二方便也此六尘
中色因也由逊陈那齿德冠首故色因次之优波
尼沙陀译义见首卷初文亦见世尊成道者由初
转四谛法轮诸声闻人先领解故亦顺阿含机教
故今文追叙昔因故引成道事说观不净下自叙
悟因不净观者正是二乘观法对治贪欲先观自
身从脚拇指青瘀起青瘀观成渐渐增至全身青
瘀次观膀胀次观脓血次烂坏狼藉自身观成复
观我所亲人亦如上次第观之是名小不净观白
骨者即于不净之后增进唯存白骨白骨增进则
骨人起为说法白骨流光等观详见法界次第初
门如此白骨销尽化成微尘归于虚空因作此观
悟四大色渐次销尽以至空色二俱不得因證无
学是故如来印我名尼沙陀言其尘性空也尘色
下二句以明妄尽真圆会俗达真故云妙色密圆
卷五 第 798a 页 X14-0798.png
义如上说我从下二句明功得果佛问下结今问
义。】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至)如我所證香严为上。」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三方便也此六尘
中香因也香严童子是菩萨之称童子有二意一
不破男身故称童真二初成觉道具体而微故称
童子因香成道悟香性空得坚固定故名香严如
来初教观有为相者总观一切有为偶因香尘触
发悟性即于所悟立名我时下正叙初因辞佛等
者既领法门暂离佛座宴是宴安晦是韬晦谓宴
安于定韬晦其迹不与群居也清斋是清净斋室
香气下二句香有潜通之义虽未蒙烟潜寂之味
巳到鼻中烟约粗显边说寂然之味约潜通边说
如第三经云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
巳闻正显潜寂性空不即不离之意也我观下据
有悟无香气是有四处不可得是无四非者谓彼
炉中烧沈水香木今未来我前云何我预闻香信
知香非木有也烟非沉水鼻未蒙烟何预得闻信
知香非烟有也空非起灭香从何来空非有性何
意出香信知香非空有也若香因火出未然木前
火何不香信知香非火有也四处非香则香气是
妄妄性本空是故去无著来无从空本无生妄见
来去由是下二句明功得果由是字指上四非是
其悟功四处非香嗅性亦空从香发真无漏理显
卷五 第 798b 页 X14-0798.png
是其得果如来下二句印实得名尘气下二句义
如前说我从下二句结显果證佛问下结今问义。】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至)如我所證味因为上。」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四方便也此六尘
中味因也药王药上是昆季二菩萨名观药王药
上经云时有长者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以闻法
故同将阿摩勒果及上味药供养众僧因号彼为
药王药上也以此医药之功超三乘之上故称法
王子五百梵天是其徒属我无始下正叙名下之
实医行浩劫菩萨之称宜矣言十万八千者名数
虽多其味不出苦酢咸淡等五味及和合俱生等
此二菩萨皆能遍知承事下正叙悟因谓以医药
之行浩劫承事诸佛加以闻法悟空了知味性非
空非有等以味有性故非空无实故非有身是舌
根心是舌识谓根识之性味本不生故非即离此
根识味不自味故非离以此四非分别味性本无
生故因而开悟蒙佛下印实得名昆季是兄弟之
称今于下四句明功得果因味觉明者因味之妄
会觉之真味即觉明故佛问下结今问义。】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至)如我所證触因为上。」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五方便也此六尘
中触因也跋陀婆罗大论译云善守善守护众生
故十六开士是其同行谓众生著诸有故闭于无
明今能破诸无明始开佛觉佛地论云能自开觉
卷五 第 798c 页 X14-0798.png
亦能开觉于人故称开士威音王佛者按法华常
不轻品过去劫有二万亿佛皆号威音王相继出
世跋陀婆罗于最初佛像法中出家为增上慢比
丘毁常不轻千劫堕阿鼻狱罪毕得出复遇最后
威音王佛出家受常不轻化得悟圆通今入菩萨
位也佛名威音王者不音之音名曰威音又法音
能伏魔外摧灭惑障本音寂然具大自在故称威
音王也于浴下追叙悟因于后威音王时闻法出
家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言水因者水性本
空是其因故因无其因复何所洗根尘亦空故云
内外不洗内是根外是尘中是识内外不成中亦
何有故曰安然根尘识三当体即空由悟此故得
慧解脱悟因虽尔宿习未忘宿习者何增上慢之
馀习未忘故按法华威音王至今释尊过无量不
思议阿僧祇劫直适今时乃亡前习从佛出家得
證无学不住无学进履大乘故称菩萨彼佛下二
句印实得名妙触下二句明功得果触本是幻由
悟性空触即圆通故称妙触从此发悟故称宣明
触者即浴室水因冷热涩滑等也佛子住者佛子
是菩萨之称住此地故佛问下结今问义。】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至)如我所證法因为上。」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六方便也此六尘
中法因也摩诃迦叶译云大饮光真谛三藏云身
光映物光蔽一切如吞饮然姓也名毕钵罗是树
卷五 第 799a 页 X14-0799.png
名父母祷此树而生因以名焉付法藏云毗婆尸
佛灭后塔像缺坏时有贫女丐得金珠倩工为薄
金师欢喜治营佛毕誓为夫妇九十一劫人中天
上身常金色金色妇亦出家为尼今经称紫金光
比丘尼者是也等字等馀眷属此界者指娑婆说
往劫日月灯佛者按佛名经第二云善眼劫中有
十八亿同名日月灯佛又一切同名日月灯佛未
详迦叶本因佛名可解尊者从彼闻法修学佛灭
度后又供舍利舍利具云室利罗译云如来体骨
然灯续明者续日月之明义取佛智常然故自尔
下承明涂佛报功之深因金涂佛乃感身相金色
因果相符报不虚故我观下正明悟因悟谓六尘
变坏唯依空寂修灭尽定灭尽定见前解身心下
四句明功得果由證空定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生
灭转识灭尽唯馀第七末那后半及第八赖耶存
焉身指在定之身心即所存之心乘此空定故能
超度长劫如弹指顷者盖时分修短在众生散心
边见有远近修短空定之中何有远近所以百千
劫如弹指顷空越数量故尔初二句明功后二句
得果谓空法尘之法得證无学世尊下四句印实
果證头陀为最者诸弟子中佛印迦叶头陀第一
梵语头陀译云抖擞抖擞是挥洒义谓挥洒法尘
使无馀故行头陀者素甘淡薄约苦行行脚边说
头陀也义详十二头陀经中此尊者行头陀行愈
卷五 第 799b 页 X14-0799.png
老不舍故称为最后二句自明得果之实谓依法
尘得悟空寂故称妙法开明销灭诸漏即是果实
佛问下结今问义以上六尘境下起六根。】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至)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七方便也此六根
中见因也阿那律陀译云无贫又云如意因缘见
贤愚等经恐繁不录我初下先叙失目之因增一
阿含云佛在给孤园为众说法那律于中眼睡佛
诃偈曰咄咄何为睡螺蛳蛤蚌类一睡越千年不
闻佛名字那律发愤七日不眠眼根便失以蛤蚌
诃故云畜生类也世尊下次叙得天眼之因既失
双目佛垂怜悯教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法华文
句云佛令求天眼系念在缘因四大净色半头而
发彻障内外明暗悉睹今文云乐见照明者文句
但出义今经标三昧名正是系念在缘之义眼不
见故发愿乐见则系外缘而乐见也照明属智发
智乐见而照明故金刚是喻譬智破惑发本真见
喻如金刚能断一切故我不下明功得果谓不因
肉眼见十方者即是天眼天眼通达一切空洞无
碍非肉眼可拟十方者按维摩经云见三千大千
世界今云十方即大千之十方也如观掌果者彼
大千之境巨细分明观如掌中之果切近晓了故
如来下二句印实果證佛问下结今问义旋见循
元者旋返也循是随义谓返见性之流随顺元觉
卷五 第 799c 页 X14-0799.png
如前文说。】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至)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八方便也此六根
中鼻因也前阙耳因者由选当机详示三慧以文
长故移断二十四圣之后周利槃特迦佛本行经
云周利是兄译云大路边生槃特迦是弟译云小
路边生良由其母随父他国久而有孕将产思归
行至中路即诞其子法句经第二云是双生儿今
文兼兄标名乃以大小别之我阙诵下增一经云
过去为大法师善解经论有徒五百秘吝佛法不
肯教人今感暗钝以宿善故过佛出家五百比丘
同教一偈经一百日不能成诵今云伽陀即偈也
佛悯下正叙悟因佛悯其钝教令安居调出入息
调息者以止散心引入寂定能发慧故调息法详
见天台释禅中我时下深究息相谓观息至于微
细绵密穷尽生住异灭四相诸念行相迁流刹那
不住由息深入之功也其心豁然得悟巳知生即
无生是故得大无碍豁是开豁所谓豁然贯通故
云无碍乃至下三句明功得果住佛下二句印实
果證佛问下结今问义反息旋空者谓息是有有
非真有反妄住真故。】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至)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九方便也此六根
中舌因也憍梵钵提大论译云牛呞谓其五百世
卷五 第 800a 页 X14-0800.png
中常为牛故牛若食后恒事虚哨馀报未夷故有
虚哨之病世人睹其形不知有德轻笑圣人得罪
避人造业常居忉利天尸利沙园受天供养天人
知德爱敬而不笑故我有下五句追叙宿业谓过
去劫有沙门食时憍梵戏言如牛呞食故感今报
如来下正叙悟因佛怜遮谤示以一味法门长水
疏云教观舌根尝味入道当得心地一味法门温
陵解云佛为遮谤赐以数珠令当念佛是谓一味
心地法门孤山解云了味无味名为一味按三师
所解俱有理在温陵念佛遮谤之说似与经文前
意相合良以憍梵先叙牛呞之病即云如来示以
一味法门遮谤之言理实有之令其口喃喃念佛
口动而掩巳病故长水孤山所云舌味之知则与
经文后意相合义可知矣然温陵持珠念佛亦属
舌根虽不及味虚哨之状亦成味故是知三师所
解语异而义同也灭心入定者谓灭生灭心而入
定故观味下正明悟意味是所知属外舌是能知
属内舌不自尝故非体也体相舌故味不自味故
非物也内外既非皆无自性应此观念超世漏故
内脱下七句明功得果前四句明功后三句得果
内脱身心指根识说外遗世界指味尘说一根既
返六俱脱故三有既离心超物外引喻以明离有
之相鸟喻离有之心笼喻三界正明断惑之功也
离垢销尘一句重述断惑法眼净者明得果义成
卷五 第 800b 页 X14-0800.png
罗汉者明得果位如来下二句印实果證佛问下
结今问义还味旋知者谓还味之流旋归真知觉
故。】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至)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第十方便也此六根
中身因也毕陵伽婆蹉大论译云馀习谓其五百
世为婆罗门种性傲慢馀习未忘故曾渡恒河呵
河神为小婢驻流河神为之两派神往诉佛佛令
忏谢即合掌云小婢莫嗔众皆笑之忏而更骂佛
言本习如此实无高心故称馀习我初下正叙悟
因不可乐事者即无常苦不净等本不可乐既示
不可乐事对治法门则念兹在兹行乞之间犹不
舍故故叙乞食心思等因心在缘故不觉毒刺伤
足念不可乐事触不可乐境正明身触之缘也我
念下尊者以智照境自念有一觉知知此深痛则
成二知以有能知之知所知之痛故虽觉下三句
是返观觉心谓虽以觉觉彼痛缘本觉清净心中
本无能知所知之觉则能所两空矣觉即知义我
又下谓思之不巳深究能所痛觉一身之中岂有
能所双觉耶摄念下明功得果谓深思双觉凝想
未久百虑俱忘故云身心忽空未久者正指三七
日说此为声闻中极利之器以三七日能尽诸漏
成圣道故得亲下二句印实果證佛问下结今问
义纯觉遗身者谓返诸触纯乎真觉则根尘识三
卷五 第 800c 页 X14-0800.png
应时销落岂止遗身而巳。】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一方便也此六根
中意因也须菩提译义见首卷初文我嚝下正叙
悟因旷是旷远无碍即空谓从旷远劫来能解空
故自后受生如恒沙之多初住母胎知空寂者由
解空故虽顺凡情出生入死即悟生死本性空寂
故能随顺生死而不为生死所碍受生是有有即
是空空非断空元不碍有故多受生全归空寂初
在母胎是初生空初应于后初既知空后岂昧有
故知恒沙受生不异空寂也以上意明正报空如
是下明依报空十方约世界说世界是依报空也
亦令下二句又明自他空谓不唯自空亦令他空
如是心境依正生死自他无法不空良以尊者證
得慧眼能观法性空故蒙如下明功得果谓蒙如
来发明胜义大空性觉即真胜义大约性觉三乘
同證通一通三故若谓如来自證则为圆融中道
究竟满觉乃名不共一乘若空如来藏则三乘同
證俱称性觉真空之性圆满明妙證此空故得阿
罗汉也顿入下印实果證宝明空海及佛知见者
是圆教义尊者言入言同者正明圆接通义也圆
接通之言详出天台法华玄义中及四教仪可考
宝与海字是喻明与空字是法宝如摩尼非色现
色喻上觉明之性非心现心也海者喻其大无不
卷五 第 801a 页 X14-0801.png
包如海之纳百川也佛知见者非同非不同无入
无不入不言具而言入与同者意将合异归同正
明具体而微也印成一句是印实果證解脱下二
句自明解空众推无上佛问下结今问义诸相下
三句明自圆通由意因入资中沇师解云初以单
空空于诸相故云诸相入非非即空义次以重空
空其空相故云非所非尽非所非者谓能非所非
俱尽也旋转法流归于性空故云旋法归无无即
性空非断无故以上六根竟下明六识。】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二方便也此六识
中眼识因也舍利弗译义见首卷初文我旷下心
见清净者旧指眼识为之心见愚谓虽列眼识行
中实非眼识何者由人迷故将我真见真闻寄于
耳目由是听不出声见不超色今此尊者遗其耳
目见闻之用直内而发之于心心通十方见闻之
用亦随而遍也故称心见不为物所染故故称清
净下章心闻亦同今说如是下二句如前解说世
出世下四句明智所智境世间变化指分段生死
有为法等出世变化指变易生死诸微细无漏五
阴生灭等此等诸法由其心见清净获无障碍言
无碍者以妙真如心见妙真如境心境两忘物我
一契无不解了故云一见则通也我于下正叙悟
因逢三迦叶者即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兄弟也
卷五 第 801b 页 X14-0801.png
舍利弗未归佛时早巳博闻强识自称智者因于
中路逢三迦叶逆问佛说何法迦叶述自所闻以
偈对曰诸法从缘生亦复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
作如是说从缘生灭生即无生灭亦无灭尊者以
悟此故得心无际心无际者由著生灭心则局隘
既亡生灭心则通达故云无际其时即登初果因
此从佛出家七日遍达佛法经十五日得阿罗汉
从佛下明功得果见觉圆明得无畏者见觉即见
性称性而见故云见觉明圆得真谛理故见思惑
尽不受后有故无畏也此二句明功成阿罗汉一
句得果为佛长子者大约以实智有资生的道理
故喻为母权智能说法鉴机有成立的道理故喻
为父今舍利弗称权智第一有克绍权宜的道理
故称长子诸罗汉中唯舍利弗有长子之称不独
今经法华亦尔是知长子之称有意存焉诸解忽
此今略明之从佛口生二句谓此子义从佛口法
音宣示而生故云从佛从法佛问下结今问义心
见下二句谓从心见开发本智光明故云心见发
光又以本智光明极尽一切知见即佛知见故云
光极知见。】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至)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三方便也此六识
中耳识因也梵语邲输跋陀译云普贤法华文句
云居伏道之顶其因周遍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
卷五 第 801c 页 X14-0801.png
圣曰贤古师云普贤表行称法界理修法界行全
理即行故华严称普贤为长子今云与恒沙如来
为法王子即华严长子之义也十方下意明普贤
表行凡诸行者具大乘根器修理成行即以普贤
名行也世尊下正明初音良以上文伹明普贤表
行的所以今文方示圆通本因我用心闻一句正
指本因入圆通之门心闻如前章说以心契心故
能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下正指所分别的知
见他方恒沙界者指极远众生说则近可知矣谓
彼极远沙界外的众生心中愿欲发明普贤行者
则菩萨随感而应故乘六牙象王而往应之上举
一众生而言分身百千者指多众生感则分多身
应之意明尽法界众生感则现尽法界身以应之
百千之言略举少以明多耳一一皆至其处而为
说法纵彼障深惑重未得亲见菩萨色身相好菩
萨在杳冥之中摩顶安慰拥护其人令其成就普
贤行也然又普贤乘六牙象者此何表示良以象
者意取行步安庠不迟不速常行不暴以象之行
用表普贤之行亦然象有六牙表普贤行遍于六
度白者众色之本表一真之理为万行之本如此
感应云为皆以心闻而成故以心闻为圆通本因
也佛问下结今问义心闻发明者约自行边说分
别自在者约化他边说谓由发明心闻之妙故能
分别无障圆通赴感不动而周故曰自在。】
卷五 第 802a 页 X14-0802.png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至)明圆成漏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四方便也此六识
中鼻识因也孙陀罗文句译云好爱又云端正妻
之名也难陀译云欢喜因简放牛难陀故连妻标
名也是佛亲弟因缘详出阿含贤愚等经我初下
正明悟因虽具下四句自叙习因耽欲谓虽具戒
律欲心未忘于入定时心常散动三摩提即三昧
也世尊下重教驻心的方便及拘絺罗同修此法
拘絺罗译义见首卷初文由拘絺罗志性明敏狂
慧数多心亦散动故佛令二尊者同观鼻端之白
驻心于此勿令异缘以缚散动之狂猿耳我初下
以明遵行得验之相经三七日见鼻气如烟有形
之气观功尚浅身心下越三七后进功不巳外之
散动自息是故身心内明内明者定功彻矣然又
不唯内心朗若而外之世界亦洞然矣身心属正
世界属依言其依正圆洞内外虚净如琉璃也有
形的烟相既销绵微的鼻息成白白即光明也心
开下五句明功得果心开者谓豁然贯通而得悟
也心既得悟诸漏自尽以漏尽故诸出入息化为
本觉智光遍十方界者谓鼻识转智即能照遍十
方此明观鼻之功成矣阿罗汉一句是得果世尊
印下二句印实果證记得菩提有二意一者若作
当分解则记是印记与前章同所得是声闻菩提
若作跨节解则难陀在法华会上巳得授记是佛
卷五 第 802b 页 X14-0802.png
果菩提此属摄后归前之意有例可凭不妨后指
佛问下结今问义我以下三句出圆通本因消息
者消鼻息也息久一句成上消息意谓消息既久
发本觉明妙明既圆则诸漏自灭。】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至)消灭诸漏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五方便也此六识
中舌识因也富楼那弥多罗尼译义见首卷初文
我旷下正叙悟因佛于法华会中谓富那曾于过
去九十亿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此即嚝劫之
事也辩才无碍者谓口给无滞绮互见理名为辩
才辩才有四一词二法三义四乐说法华谓四辩
具足今文辩才之言总摄其四然其四辩相因不
屈不穷俱称无碍此是智用之具故皆称智宣说
下二句指小乘法说苦空是四念处之二苦是受
处空是身处彼谓观身不净今云空者不净故空
古称无常苦空无我是四念处故达实相者因观
四念处深究其实实即性空性空即是实相乃以
此法自行化他故云宣说如是下次明大乘义始
阿含终般若皆能宣说大品谓转教菩萨即其事
也秘密法门者通指半满说也微妙开示者称四
辩之巧说悬河不竭能入人心一音演说随类各
解名妙开示得无畏者畏有五种今乃说法无大
众威德畏也以上叙过去佛事世尊下叙现在佛
事世尊指本师释尊说谓世尊逆知富那往劫具
卷五 第 802c 页 X14-0802.png
大辩才故以转教委任也音声轮者即是说法音
声轮字约喻说能摧惑障得胜转依有摧辗意故
喻法音为轮也我于下明功得果富那既奉敕转
教乃因师吼得證四果世尊印我下印实果證佛
问下结今问义我以下三句明以法音助宣自行
化他得尽诸漏外则伏魔内则断惑功由广长舌
故圆通本因良在于斯。】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六方便也此六识
中身识因也优波离大论译云上首以其持律为
众纲纪故或云近执佛为太子时彼为亲迎执事
之臣故随佛踰城亲见勤苦等者备明近执之意
详见贤愚经中伏魔怨者观佛三昧经云太子既
成佛道感天动地放大光明映蔽魔宫魔王波旬
恐怖忧惧乃统八十亿魔军殊形异状来相扰害
云云扰之不动魔心始伏制外道者佛成道后游
化诸国外道六师遍于五天一师三种合十八部
第一自称一切智第二得五神通第三善四韦陀
论皆博学多闻通十八大经等云云悉破邪心皆
从化也如上降魔制外明佛智德解脱下二句明
佛断德承佛教戒下正明悟因初句明奉戒之始
次如是下五句详叙所戒之相三千威仪者律中
云比丘具二百五十戒对行住坐卧各具二百五
十成一千对三聚戒成三千威是威严端庄持正
卷五 第 803a 页 X14-0803.png
之谓仪是仪表视听言动之间俱有法故八万等
者重以三千配身口七支成二万一千复配四分
烦恼成八万四千今举大数故称八万性业遮业
者性是根本义是众生习性指四根本说以淫杀
盗妄为众生正性故称性业遮是遮止过能遮止
指支末愆失说微细者言其多且严密也由能坚
持谨洁无犯悉清净故身心下二句明功得果如
上所持众戒身心俱忘不见能持所持故称寂灭
上句明功下句得果我是下印实果證言纲纪者
尊者持戒第一于大众中为纲为纪承佛所制善
决重轻委知持犯故云为众纲纪亲印下三句正
明印实佛问下结今问义执身者指小乘戒说由
持操纯一不厌不倦不踰矩故故云身得自在执
心者指大乘戒说由执心不起不起即是定能忘
不起之心即是慧只一戒品定慧兼具孤山意以
执心作定慧解则过当矣是故吴兴辩其非也文
繁不录然似谨洁开遮明识持犯以悟戒相无作
即此说名心得通达然后下二句身心俱忘亦复
忘忘故云一切通利圆通之门由此发故戒由身
持故列于身识。】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至)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七方便也此六识
中意识因也目犍连译义见首卷初文我初下正
明悟因优楼频螺文句译云木瓜林伽耶译云城
卷五 第 803b 页 X14-0803.png
那提译云江各从居处得名大兄为频婆娑罗王
之师门徒五百两弟各二百五十佛因降伏火龙
以诸圣迹而调御之是故兄弟三人兼徒一千从
佛出家即经首所集常随众是也宣说下四句如
前舍利弗章中说如来下三句可知我游下明功
得果十方无碍者正显尊者神通第一所往无碍
不测曰神无碍曰通如彼有无出没聚散卷舒一
多大小更互移易乍往乍来忽隐忽显皆不可测
知名为神通变化无穷说不可尽略示大意而巳
然此是迹若究其本元我妙觉真心本有之光即
神通也故胜鬘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心者
天然之心也慧性者般若之体也据此则人人本
有人自不悟为烦恼所障今此尊者发明意地神
通于众遍多故推无上上三句明功阿罗汉一句
得果宁唯下明广赞神力意兼印实果證谓岂唯
本师一佛为叹十方诸佛皆叹也良由意识圆明
清净无染故得自在无畏佛问下结今问义我以
下四句结明圆通本因谓旋转六妄伏归一湛故
得心光发宣如澄下二句约喻说浊流喻生死欲
流澄者喻初伏客尘即见思惑断也久成清莹者
即是清水现前之义喻上心光发宣但以沉泥未
去则根本无明未永断也以上六识巳竟下起七
大。】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至)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卷五 第 803c 页 X14-0803.png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八方便也此七大
中火因也乌刍瑟摩译云火头是依德立名于如
下按前后诸章皆云即从座起今此尊者不言座
起者良由尊者示金刚身卫护侍从不设本座故
不言座我常下正明悟因性多贪欲者将叙其悟
先陈其迷因迷得悟则迷是悟因佛名空王者过
去劫中佛称空王者多未详何劫之空王也空是
空如来藏得證此体于法自在故称空王多淫人
成猛火聚者欲本是火多欲即成多火故云火聚
教我下是奉法熏修百骸四支指全体说身中冷
煖气者煖气属火由欲火盛故就依火上用功彼
佛因示火光三昧之法教令观火文中冷字因煖
带说对冷知煖兼领四大之性专用力于煖以观
火也火本无相欲何从起如此观久则神光内凝
神光即是心光不言心而言神者即观欲火不可
得能观纯静即此纯静不测名之为神神则凝然
不动故云神光内凝即此便转淫心成智慧火矣
既成智火则火光三昧功圆以此功德自空王佛
始承事诸佛皆呼召其名为之火头称火头者头
上必现火燄之相作降魔势发愿示为金刚身故
我以下二句明功得果上句明功下句得果三昧
力者由火光三昧力故断见思得果證也心发下
回声闻心向菩萨道力士是金刚的本名亲伏魔
怨一句是大愿实迹由护法而伏魔怨也佛问下
卷五 第 804a 页 X14-0804.png
结今问义我以下六句谓初因谛观身中煖触与
外世界火大无二无别不相为碍此以身土含摄
故云无碍流通诸漏句若应下句无上觉看则此
诸漏必该无明由破无明方生宝𦦨宝𦦨者约喻
说宝是心宝𦦨是般若此指圆心实慧方證无上
觉故末句因中说果也。】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至)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十九方便也此七大
中地因也菩萨名持地者按当文以平填险隘负
力推轮依德立名也我念下正明悟因往昔普光
如来者按观药王药上经佛示五十三佛名中初
佛名普光得非是乎若是释尊于无数劫前于妙
光佛末法中出家但闻五十三佛名然则普光佛
远之又远此是菩萨之远本也彼时身为比丘行
诸苦行于要路津口田地有不如法险隘之处谓
高低崖岸倾侧纡危者为险或路迫巅危水剥陂
塘者为隘车马至此轮蹄有颠踬之患菩萨因为
高者平之污者填之或水回漩而成断岸则布以
桥梁或地迁移而变沟洫则填以沙土如此勤苦
非一生两生动经尘劫无量佛出又非独为比丘
随类现形使持地之愿不忘生生治地也或有下
示为负人负人必是俗相岂以比丘为负人耶或
人于阛阓处要人擎物菩萨则为擎至所往放物
即行不取其直此示负人行菩萨行也市垣曰阛
卷五 第 804b 页 X14-0804.png
市门曰阓擎即是檐直者是担物力价无量佛者
不知经几恒沙劫矣虽云当平心地则一切皆平
而理事不可偏废若会于心则延促劳逸元无有
二所以佛菩萨带果行因回入尘劳作诸佛事而
其净法界身元无出没如月在天千江俱影月何
所分槩可證矣毗舍下引负时事实毗舍浮译云
遍一切自在一切指诸法说自在是王义言其法
身遍一切法得自在故是过去庄严劫千佛最后
佛也上云不取负直今因世饥所负无问远近唯
取一钱以充其食此时负人又非上文负者别是
一世以生生为负人故取直不取直随世缘转也
虽以持地为名负物推轮是持地之馀行耳时国
下毗舍如来应国王斋时菩萨平地待佛乃至身
为所履布发掩泥之类是也彼佛怜其苦行因摩
顶慰之教以当平心地则一切皆平谓万法唯心
心平则地平也净名经云心净则佛土净故我即
下正示悟相开是开悟见身等者谓身中微尘与
器界微尘平等无二刀兵等者亦属尘数由悟空
故复何伤哉我以下明功得果上二句明功下二
句得果无生忍见前解回心下二句更明回小向
大之因闻诸下宣妙莲华者法华普门品末持地
说闻品功德今云闻诸佛者即逢无量佛则闻无
量佛宣妙莲义此是摄后归前方等之例也佛知
见者即指法华方便品意彼有开示悟入佛知见
卷五 第 804c 页 X14-0804.png
故地即是位天台以开示悟入配四十位故大约
佛说三乘十二分教有权有实既经开显则一切
皆实昔日之权为今日之实所谓实外无权权在
实中佛之知见当了此意则无过也今经乃方等
中圆与法华中圆无二无别更不须开故作是说
也我先證明者即證普门品经也得与法华显实
故称上首佛问下结今问义我以下四句总摄因
行结證圆通谓因观身界二尘得悟藏性虚妄下
三句谓妄情尽真智圆觉道成也。】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至)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二十方便也此七大
中水因也月光童子者由其初习水观因名月光
月是阴精能生水故然有别意溢于言外有池成
月自来之意又有一意水是菩萨的观心月是菩
提如云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故称月光温陵
谓昔师水天修习水观水性圆明故号月光其意
颇同但明水性月意未足未为善解水天之名意
亦同此水是心水天是义天心水既净第一义天
涵映其中我忆下正明悟因教习水观者水观是
十遍处定遍处定所显是定果色入定则有出定
则无今旁人能见盖彼定力增胜所致如聪禅师
入火光定山谷如焚亦如释尊伏火龙石窟洞然
与今义同观于下观力深入融通依正谓身中水
性与外器界水性融通初则身中诸水周旋往复
卷五 第 805a 页 X14-0805.png
彼此无夺虽津液便利净秽相异水性自同次则
见身中水与外器界水等无差别则依正无夺矣
言浮幢香水等者华严世界成就品云此华藏庄
严世界海最下香水海有大莲华名蕊香幢今云
浮者出海水上故如莲华梗擎世界者名幢幢台
上又有香水海一一海中有二十重华藏世界以
出生一切刹故名为刹种今文易种为王亦种义
也我于下是时指水天佛时初成此观等者谓水
观初成未得无身则我相未除此未忘身之言正
生下文心痛之兆当为下明心痛之由文可解夫
唯心之水不有不无即空之妙色也瓦砾粗质性
不相符由未亡身故兆心痛如舍下二句引例痛
缘昔舍利弗于恒河岸兰若中入定有二鬼王是
舍利弗过去宿怨以手击之顿觉头痛今月光疑
与彼同由未得通故猜疑未定文可解尔时下童
子报巳所见捷是疾义谓疑未久童子疾来报此
转命除去等可知逢无量下明亡身之难山海自
在通王佛同名者不止十数此不知何劫通王按
五十三佛中有水天佛及通王佛但山海下有一
慧字意谓译时遗此慧字未暇遍考方得下明功
得果兼明依正不二上初文但观内外水性无夺
未能会真今则不唯依正两融由亡身故内外水
性不可得皆合乎真空矣全体是如来藏故云无
二无别又复回小向大得童真名方得下五句明
卷五 第 805b 页 X14-0805.png
功又于下三句得果佛问下结今问义水性一味
流通者正明从水观得圆通也得无下二句是悬
示极果又此章中有总别二意纵观于下至等无
差别是总但略叙也从我于下至章末是别则详
叙也细玩可得。】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至)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二十一方便也此七
大中风因也菩萨名琉璃光者由悟妄缘群动之
相悉因风力所转动息智明内外无碍故如琉璃
光也琉璃是体光是用离却琉璃别无光用以喻
即体之用即用之体体用不二故双举体用又琉
璃净彻喻风体无相我忆下正明悟因佛名无量
声者亦是从风立名有二意一由观风大无依乃
万窍怒号窍穴之多声随无量因通果本果应因
名故佛名无量声也二约佛说法随众生机机有
利钝法成顿渐此从利他得名也开示下明传教
之意为菩萨乘人说本觉妙明即指群动性说诸
动无动即是妙明真体故下详明群动以明真觉
无二也世界是依众生是正依正之动皆由风力
所转我于下明群动之相不同界为方位故云安
立谓安立方隅也世为迁流故云动时时指过现
未说身以起居为用故云动止妄心无恒念念迁
谢故云动念虽动相千差动性一也故云群动无
二菩萨达观群动无动何去来之有故云无从十
卷五 第 805c 页 X14-0805.png
方尘界众生同一倒妄自广至狭观之乃至一大
千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等者贮盛
也器喻世界百蚊蚋喻众生啾啾乱鸣喻诸言说
于分寸中鼓发狂闹者意明悟大而见小也逢佛
下明功得果未几者谓未经几多佛也逢佛未多
即得忍者大乘根故得忍心开动会不动乃见不
动佛国东方震位佛名不动者以表动即不动故
上得忍是明功见佛为法王子是得果乘巳智行
事十方佛身心开发不动智光洞彻群动即是不
动故无碍也佛问下结今问义我以下六句风力
无依者风力是动动相无依来无从去无至故由
达无依悟菩提心入正定故即以此心合诸佛心
佛佛相传唯一心故。】

「虚空藏菩萨即从座起(至)妙力圆明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二十二方便也此七
大中空因也菩萨名虚空藏者因观四大色即空
故證不二空得无边身从德立名故名虚空藏也
然非断空故能容纳一切益物方便因加一藏字
既同释尊于定光佛所悟色性空同證无边身德
侔道合今又参于资成无不可者定光即然灯佛
也尔时下正明悟因手执四宝珠者以象表意也
以珠表色色即般若故因观四大之色无依无依
即空空即般若体色即般若用故云手执四珠也
然以般若光照尘刹之色化而为空非灭色言空
卷五 第 806a 页 X14-0806.png
色即空故又于下又以镜表心心融十界故云现
大圆镜放十种光也大圆镜是本智名智由心发
即本觉之智约喻明故含十方界故曰大无色不
融故曰圆无幽不烛故曰镜心现十光者即本觉
智光流灌十虚诸幢王刹而诸幢刹复来入我身
中此明身土交涉也身同空者依正两融不相妨
故身能下长水疏云华严谓清净妙法身湛然应
一切前同虚空是法身也今入尘国是应身也说
三乘法故云佛事称四悉机故云随顺此大下明
功得果由观四大无依无依即空诸相生灭皆空
也空故无二佛国即空故云本同同于空也于同
下二句正明得忍前五句明功末二句得果佛问
下结今问义我以下四句正以观空得悟为圆通
因故。】

「弥勒菩萨即从座起(至)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二十三方便也此七
大中识因也梵语弥勒译云慈氏古解云中道正
观即是无缘大慈慈善根力令诸心数皆入同体
大慈法中离诸不善故称慈氏又慈是姓名阿逸
多译云无能胜我忆下正明悟因佛号日月灯明
者义可解心重世名好游族姓者即法华求名菩
萨意也良由菩萨最初未悟唯心著外驰求多缘
名相是故彼佛以对治故教修唯心识定从此心
识入證妙定也唯心识者心即是识第八识元名
卷五 第 806b 页 X14-0806.png
心故历劫至今以此唯识三昧事恒沙佛言唯识
者识论第一云唯遮境有识简心空双破凡小故
称唯识详如彼论求世下二句谓修唯识故了彼
心外世名唯是假我假法当体即空歇灭何有至
然下正明历事诸佛逮至然灯始得圆极唯识三
昧乃至下明唯识所现谓尽空所有如来国土如
来是正国土是依依正之间有净有秽有有有无
此等皆是唯识所现由菩萨实證唯识故称我心
所现所谓万法唯识也世尊下明功得果我了下
四句明功今得下二句得果了是了达谓了达唯
心识故离识无法一切都从识性流出上至如来
下至蜎蠕无法而非识性所流出者今文但指如
来说以胜显劣也由證唯识蒙授记莂次补佛处
补佛处者谓菩萨既登等觉位邻极圣释尊法灭
之后弥勒即于此界成等正觉补释尊之后化故
云补处佛问下结今问义我以下四句明證唯识
为圆通本因今巳證入圆成实性圆成实者遍故
曰圆无毁曰成不虚曰实指果中三德说也圆即
法身遍一切处故成即般若觉无漏故实即解脱
德无碍故远离下三句依他者从缘所起故指所
缘法说遍计执者周遍计度故指能缘心说然此
二性能所皆妄本不实故能入圆成实性法尔皆
远离故即以三性證入三无性故云远离云云也
得无生忍者约果位说入圆成实者约果德说。】
卷五 第 806c 页 X14-0806.png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至)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一节经承前别叙初因之二十四方便也此七
大中见因也菩萨名大势至者按观无量寿佛经
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名大
势至又详出悲华经中与其同类五十二者大势
至表行五十二位俱属行故同伦匹也我忆下正
明悟因往昔十二如来相继一劫者按大弥陀经
十三佛号品云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亦号无量光
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炎王光清净光欢喜光智
慧光不断光难思光难称光超日月光一光即一
佛名彼经即指无量寿佛具后十二名今经说十
二如来继一劫者又非一佛大约一佛所化流演
十二耳其最下明三昧所来譬如下明三昧方法
问既称念佛在众生边说云何复说二忆念深答
良由彼佛本愿慈念众生无时暂巳今举佛忆者
为成众生忆念之心亦如佛心必定成佛若佛专
忆众生专忘忘则自疏安得相亲故云若逢不逢
见即不见然而既忘安有逢佛见佛之理此总明
忘之为咎实深也又譬如下六句未是三昧观体
要成忆念先说忘的过咎二人相忆下才是正观
二人即承上专忆专忘二人说谓能不妄而恒忆
之则二忆念深二念既深则相亲相近同于形影
不相乖异十方下二句法合如来合专忆者众生
合专忘者忘则非机必取相忆者机教方扣如母
卷五 第 807a 页 X14-0807.png
下重以喻明谓如母忆子若子背义逃逝他方母
虽忆何为哉若子亦忆于母如母之忆则母子历
生不相违远若众下重明三昧实法前皆喻说现
前是现生当来是后世谓纵使现生不得见佛若
忆而不忘当来必定见佛又或證位不高亦去佛
不远不假他方便也只此念佛一法便得心开如
染下重约喻明念佛之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以
喻念佛见佛去佛不远此名香光庄严香光承上
喻义香喻念佛光是三昧智光庄严者以三昧智
光庄严自性法身佛也我本下明功得果念佛是
明功入无生忍是得果以上明功得果是自行今
于下三句是化他菩萨自行既成复能化他乃摄
念佛人归于净土上文念佛汎指十方佛说今乃
径指弥陀摄归净土净土即极乐也娑婆称秽极
乐称净对此秽而称彼净也佛问下结今问义我
无下四句谓于六根不择六根即属身口意三业
倾诚六根向往无念五欲纯一净心故云净念相
继以此净念得入正定此总结全章为念佛三昧
作圆通方便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直解卷第五
卷五 第 807b 页 X14-08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