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414c 页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合辙卷第九
明 二楞庵释 通润 述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
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
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此明色界四禅十八天也温陵曰前明六天虽出
尘扰而未能绝欲故通名欲界自此巳下明十八
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故通名色界又通名梵世
为巳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巳离散动也欲天但
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持有漏禅观六事
行耳六行者厌欲界是苦是粗是障欣色界是净
是妙是离此则凡夫伏惑超欲界道也问若准天
台说六欲天业皆以十善为本若兼护法心是四
天王业若兼慈善人是忉利天业若兼不恼众生
善巧纯熟是𦦨摩天业若兼修禅定是兜率陀天
业欲界定是变化天业未到定是他化天业是则
前天亦间有禅定而此界方名禅者何故答以前
结云形虽出动心迹尚交故自此以上绝无女人
心迹俱离无所交接兼无食眠三欲俱忘稍觉饥
倦即入禅定出定则饱满精明是但以禅悦为食
卷九 第 415a 页 X14-0415.png
为息也阿难下先明初禅第一天也言世间一切
所修心者谓三界天人虽非实得真修心法而亦
各各自谓巳得修心故曰世间修心显非出世间
之修心也不假禅那者无首楞严定也无有智慧
者无金刚慧也身不行淫者谓以有漏静虑为因
心制彼淫习于一切时想念俱无由彼身心俱洁
下无卜居故临终时应念而生梵世为梵民是知
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者不可谓梵至于想念俱无
方是梵天伴侣言梵者较之欲界秽浊此则清净
无染耳然非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也。】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
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此初禅第二天也初二句结前于诸下正明本天
谓欲习既除定心明露而此天于定共戒无不爱
乐无不随顺故临终时宿习不忘应念而行梵德
匡弼梵主名梵辅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
能统梵众为大梵天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此初禅第三天也初二句结前清净下正明此天
由前定心显露故身心圆妙复具梵德故威仪不
缺此天从定戒中发生智慧然非慧性圆明莹十
方界之比由其慧胜前天堪为梵主故临终时应
念而生大梵统摄梵众俱舍说威德光明独一而
住无寻有伺定力所感下二天具有寻伺又劫末
卷九 第 415b 页 X14-0415.png
后去劫成先来外道不测便执为常又因起念见
有天生便执能生世间为一因生。】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
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此结示三天名初禅也言胜流者谓非初果之入
流为胜但背下界之欲流故曰胜也此天以寻伺
觉观不净慈悲治欲界欲恚害障故能离五欲断
十恶除五盖尽苦受欲界苦恼所不能逼名离生
喜乐地以离欲恶故生喜身心轻安故生乐也虽
非正修真三摩地者简非首楞严大定也但彼戒
心清净漏心巳伏不为欲习所动离诸欲恶不善
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得禅定无有刹那杂念
间入故名初禅此天虽离欲火内有觉观扰乱初
心在缘名为觉行细心分别名为观行谓依未到
地发初禅色界清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
尔时即生身触觉此色触未曾有功德利益故名
觉支既證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
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无诸盖覆如是功德欲界
之所未有故名观支即寻伺也初之二天寻伺皆
有至第三天无寻有伺由内有寻伺故外感火灾
而火灾坏初禅也此三天若据阿毗昙婆沙论竖
分当有三层相去倍远若天民天臣天王各居一
层何成一统且臣民可许众多而天王满天独居
一层彼此皆王何所使令或是以德之优劣相较
卷九 第 415c 页 X14-0415.png
堪为民为辅为王耳故列为三非一天尽臣民而
无王一天尽王而无臣民也据俱舍云梵天无别
处所但于梵辅中有高楼阁是又云威德光明独
一而住此似梵天独尊而梵民梵辅共居一天而
供使令此则三天同在初禅秪一地耳仁王经说
十八梵亦应有民主之异又云四禅中有大静王
璎珞经云禅禅皆有梵王本经亦云四禅四位天
王今详初禅既以大梵为王而三经皆说四禅有
王则知光音遍净广果皆王自馀皆一臣一民之
义有处说色界诸天惟此天有君臣庶民巳上都
无或是梵王统王娑婆故独称尊耳故志槃师横
分四禅为四地初禅二禅三禅各三天为一地四
禅九天为一地当依此为准。】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
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此二禅初天也前三句蹑梵天而升进特加圆满
耳澄心不动寂湛生光者前有觉观粗动发生三
识今内净一心巳无觉观惟缘内尘不同初禅有
三识故心水澄清不动而生光耀然光明尚劣未
极其量故曰少光所谓泰宇定而天光发然非周
遍湛寂之比以我法二执纤毫未破故。】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
名无量光天。」

【此二禅第二天也从前少光更发多光故光光互
卷九 第 416a 页 X14-0416.png
明照耀无尽映十方界成琉璃色此虽巳极其量
犹未成音故名无量光然非如净琉璃内含宝月
之比。】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
名光音天。」

【此二禅第三天也吸圆光成教体者由此天巳无
寻伺故无语言惟以光明发清净化以表言诠而
随机开示应用无尽故曰光音。】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
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巳伏名为二禅。」

【此结示三天名二禅也此三天总名定生喜乐地
由觉观心息故名定生若净鉴止水故身心适悦
亦名喜俱禅以定生时与喜俱发故以有定喜灭
世间贪忧故忧悬不能逼也粗漏巳伏者谓以定
力伏前五识由二禅伏前五故无寻伺未伏第六
故有喜乐内有喜水扰动故外感水灾而水灾坏
二禅前三天以戒胜此三天以定胜。】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
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此三禅第一天也圆光二句蹑前天而升进也言
前天虽有圆光为教体披光则妙理自露然有喜
心分别乱动能障定乐此天转寂故依理发成精
行而通寂灭乐由定乐才通净空初显故曰少净
此中用舍念正知三心所以伏六识现行离喜支
卷九 第 416b 页 X14-0416.png
是精行也瑜伽云由舍念正知数修习故令心踊
跃俱行喜受便得除灭离喜寂静与喜相违乐受
生起彼于尔时色身意身领纳受乐及轻安乐故
说有身受乐此寂灭乐由伏第六识故相似二乘
之寂灭非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之比。】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
名无量净天。」

【此三禅第二天也以伏六识而似得人空故曰净
空现前此蹑前升进也引发无际者谓扩而充之
则喜心愈寂净空愈广故身受心受皆得轻安至
此则灭乐巳成净空无量名无量净。】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
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此三禅第三天也言前天彻意地乐止在身心未
名为遍今则根身器界触处无非妙乐天中妙乐
至此巳极更无有加便认此为清净极乐之乡终
身归托之地故曰托曰归由彼净乐触处皆得故
曰遍净显扬论云谓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
遍适悦遍流布者是谓第三静虑近分即此身中
于一切处无有少分离喜之乐所不遍满者是谓
第三静虑根本言近分者静虑未满故言根本者
静虑巳满故。】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
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卷九 第 416c 页 X14-0416.png

【此结示三天名三禅也具大随顺者言此妙乐无
不随心顺意故曰大也身心安隐者言前初二禅
心有喜受故多散动不得身亲受乐今则喜受既
除身心皆亲受无量妙乐故得安隐言欢喜毕具
者是显身心俱受乐也谓下地无如是乐及无间
舍上地有舍而无乐故诸佛弟子说第三禅具有
能舍及念正知而复受乐故诸乐中三禅独胜地
持目此为乐俱禅此定功德与遍身乐俱发故此
天巳伏意识无喜受有出入息扰乱故外感风灾
而风灾坏三禅也。】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巳尽乐非常住久必
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
一类名福生天。」

【此四禅第一天也复次下结三禅之德乐非下显
三禅之过苦乐下正示福生盖初禅离苦受有忧
受二禅离忧受有喜受三禅离喜受有乐受此天
则知乐受亦不常以乐久必坏坏即成苦故将苦
乐二心一时顿舍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
发故内心湛然不苦不乐名舍念清净地瑜伽云
一切下地灾患巳断谓寻伺苦忧喜乐及出入息
是故此中舍念清净鲜白由是此禅心住无动由
苦乐双舍故得粗重相灭粗重者即六识分别种
子也由不受妙乐故净福发生名福生天地持亦
目此地为舍俱禅。】
卷九 第 417a 页 X14-0417.png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
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此四禅第二天也前舍心初生尚未至圆融至此
则无一毫乐念不舍故曰舍心圆融于舍心中仍
生胜解于此决定忍可印持不为异缘所转故曰
胜解清净由舍心圆融故净福亦无遮碍今在净
福无遮碍处有所愿求无不如意故能得大自在
穷于未来也言穷未来者即福资二路受报无穷
之义非真得常住也言福爱者谓诸天之福惟此
天为最可爱以三灾不及故或此天积福别有爱
求即希上二路也。】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
圆明修證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此四禅第三天也是天指福爱有二岐路者一直
往道趣广果二迂僻道趣无想先心即指福爱圆
融舍心也无量净光即舍俱禅所发定光也福德
圆明修證而住者以初禅戒胜二禅三禅定慧皆
胜是净德圆明至于四禅则全是福报是净福圆
明故从福爱天无量光中修四无量心滋长福德
證广大果名广果天色界诸天所感福报至此为
极以四禅报境惟此三天故第四无想是福爱之
差支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之别寓故问四禅既
无三灾扰乱何故不常答是刹那无常所坏故。】

「若于舍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
卷九 第 417b 页 X14-0417.png
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
不能发生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
名无想天。」

【此四禅之别支也先心亦指福爱但广果厌苦乐
而增修福慧此天则厌苦乐而精研舍心此两天
所以分岐也首二句蹑前精研下三句显此天用
功处精研舍心者谓以定力深搜细索其舍心也
相续不断者功无间歇也圆穷舍道者必欲究竟
尽其舍心也身心三句舍定成而尅获无想异熟
也言以舍定灭除舍心故令心虑灰凝暂尔不行
如夹冰鱼如压石草不知微细生灭流注妄谓涅
槃非真涅槃也经五百劫者大劫也言从初生以
至寿终凡经五百大劫也是人下断其错修不得
真果者以彼生灭为因不能感不生灭之果也初
半劫灭者言初生此天习定半劫始得灭想后半
劫生者此天报尽在四百九十九劫半后想心复
生也问此无想定与灭尽定有何差别答灭尽定
既灭第六识兼灭第七染分无想但灭六识分别
见而诸邪见尚未能尽何况其他问身界俱空此
与四空何异答出定则有故不同也此三界总有
三十二天二惟凡位五惟圣位其馀皆是凡圣同
居二惟凡位者谓大梵天不达业因惟说我能造
一切天地人物恃此憍慢轻篾一切圣人故圣贤
不居此无想天亦惟凡住惟是外道修无想定者
卷九 第 417c 页 X14-0417.png
生受五百劫无心之报外道不达妄为涅槃受报
巳毕必起邪见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复入地狱以
是圣人亦不居也五惟圣位者即下五那含也。】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
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此结示三天名四禅也由苦乐双亡故心念不动
圣位第八證真无为名不动地以灭六尽七故此
之不动有所得故非真无为以彼但能伏六识故
此圣凡之疆域判然不滥矣巳上禅天初禅伏鼻
舌二识无段食故二禅伏前五识三禅伏意识分
别现行故得妙乐四禅伏意识分别种子故得舍
心总是伏第六分别见惑耳然则孟子之四十不
动庄生之死生不动较之禅天不动尚如天渊况
如来真三摩地不动之体便欲窃而拟之哉。】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
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
居处。」

【此明五不还天是此天之别报也言不还者即第
三果以断尽欲界九品思惑不复欲界受生故言
习气者即思惑种子谓贪瞋痴慢任运而起微细
之惑由彼难除故分八十一品断之盖于三界分
九地地各分九品今断欲界一地九品故苦亡而
欲界无卜居复断上三地各九品故乐亡而色界
三地无卜居惟四禅是其同分故独于此卜居也。】
卷九 第 418a 页 X14-0418.png

「阿难苦乐两亡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

【此名五不还天第一天也苦乐未亡时则欣厌二
心交战胸中故烦燥今既两亡则心不交斗渐入
冷淡故无烦烦燥动也此天似断离生喜乐地九
品思惑。】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此不还第二天也机发动也括收敛也言心之或
发或止毫无苦乐系著常行于独故曰机括独行
前虽斗心不交尚有交地今并其交地亦复研尽
则心如冰壶清凉透彻何热之有热微烦也此天
似断定生喜乐地九品思惑。】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
名善见天。」

【此不还第三天也烦热既除内心澄莹发天眼通
故见量遍十方界而所见之境触处皆妙故曰妙
见圆澄尘象是境沉垢是惑正显心境两忘故所
见皆善也此天似断离喜妙乐地九品思惑。】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此不还第四天也范土曰陶镕金曰铸由天眼既
净一见则通故能镕鍊自在若陶冶之铸物随心
成就更无隔碍故名善现前由心斗而所见所现
犹未尽善此由心不斗而所见所现皆尽善故曰
善见善现此似断舍念清净地九品思惑也。】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
卷九 第 418b 页 X14-0418.png
天。」

【此不还第五天也究竟研穷也几微也言穷色而
至于极微也抑且不但穷色至极微而巳复能穷
色性之性从何处起则知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
净本然周遍法界故曰入无边际如是而究方知
色之究竟名色究竟此天似断四空四地三十六
品思惑也以色究竟是尽色四空皆究竟离色故
也。】

「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
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
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此结示五天惟是圣居也凡生彼天要是进向那
含身得四禅发无漏慧起熏禅业或起一品乃至
九品方始得生凡夫无此熏禅业故不得生彼诸
下显此五天不独天人不见即四位天王但钦
名不知其心亦不见其形以四天修有漏凡定五
天修无漏圣定凡圣不相及故即四位天王亦如
盲瞽况天人乎昔云居膺结庵三峰经旬不赴堂
洞山问曰子近曰何不赴堂曰每日有天人送供
山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汝晚来膺
晚至山召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膺回庵寂然
宴坐天人寻觅三日不见乃绝四王之不见五天
亦犹天人之不见膺师也如今下以人间例明圣
道场地若天台峨眉五台等。】
卷九 第 418c 页 X14-0418.png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巳还名为
色界。」

【此结属色界也孤山曰独行无交以无情欲故未
尽形累者尚有色质故故自色究竟以至梵众皆
色界摄仲尼曰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若以欲
色分两界则欲界人好欲心多而好色者绝无当
云吾未见好德如好欲者也。】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
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
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此标圣独出也究竟居色顶故曰有顶与无色邻
故曰色边际由三果根有利钝故于舍心复分二
路其利根者研穷色性彻见真空发无漏慧慧光
圆通横出无色入菩萨乘名大罗汉若钝根者亦
由舍心穷尽色阴生无色界渐断渐證竖出三界
也。】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
名为空处。」

【此无色界第一天也谓灭三种色缘空而入定者
名空处定行者厌患色如牢狱心欲出离即修观
智破色入空名空处定首二句蹑前天觉身下明
本天觉身为碍者觉有身为质碍而不自在也销
碍入空者修空观而灭身归无也大经云谓超一
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空
卷九 第 419a 页 X14-0419.png
无边处释曰超一切色想者超可见有对色也灭
有对想者耳鼻舌身识和合想灭故此灭不可见
有对色也不念种种想者不念意识和合想故意
识分别一切法故说名种种此灭不可见无对即
意识也入无边虚空者谓三色想绝即入空理廓
尔无边由厌色依空名为空处此下四天皆是不
悟性色真空而勤劬于销碍岂知舍有而之无是
逃峰而赴壑也长水曰舍心有二一者若于有顶
用无漏道断惑入空即乐定那含也二者若于广
果用有漏道伏惑入空即凡夫外道也。】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
半分徵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此无色界第二天也谓舍空缘识而入定者名识
处定行者厌患虚空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
舍虚空转心缘识心与识法相应名识处定温陵
曰诸碍既销而无则不依于色无碍之无亦灭则
不依于空惟留阿赖末那即厌空依识也赖耶即
第八识末那即第七识也何以末那惟留半分微
细以转末那功在第六以第六分别巳伏末那一
分亦伏第六俱生现行末那一分亦现行故大经
云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释
曰心缘内识作无边行相故以为名初超空无边
处是离障彼何所障外念为粗故云何对治见彼
外念粗分别过患故入无边识是修行利益也问
卷九 第 419b 页 X14-0419.png
末那赖耶罗汉未了凡外那含何以知之答此自
佛眼了见与之作名非许彼知也在彼固自以为
离色离空即是性真而迷实同无想法华云众生
住于种种诸地惟有如来如实知之是也。】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
名无所有处。」

【此无色第三天也若舍识处心依无所有法而入
定者名无所有处定行者厌患于识三世之识无
边缘多则散故舍缘识转心依无所有法名无所
有处定首句蹑前天识心即前半分末那而言都
灭者凭深定力伏其现行不行例如无想之伏六
现行非如罗汉种现俱断之谓也迥无所有者灭
识定中所證境界即厌识归无也所谓杳杳冥冥
之处昏昏默默之乡外道执为冥谛老庄呼为混
成皆在于此大经云起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
处释曰无所有处者内外皆无也超无边识者是
明离障何故须超事念粗故云何对治见粗念事
分别过患故入无所有是明修行利益也前以舍
外缘内故为粗念既无所取能取亦无故内外俱
无斯为利益名无所有也。】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
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此无色第四天也谓舍二边之想而入定名非有
想非无想定行者厌患无所有处想如痴有想处
卷九 第 419c 页 X14-0419.png
如痈如疮更有定名非有想非无想即舍无所有
处缘念非有非无想之法是谓非有想非无想处
定前以末那为识心此以第八为识性也以灭穷
研者前天既以定力伏末那此天更加功用研穷
识性而欲灭之殊不知无金刚慧断不可灭此在
不可灭尽处而自谓灭尽其实若存而非存似尽
而非尽若以为存而未尽则识性不动以为不存
而尽犹有灭穷研者在故大经云超一切无所有
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释曰超一切无所有处是
所离障云何对治无彼无所有以见粗分过患故
问能治既寂无所有云何名粗犹有无所有想故
瑜伽云先入无所有处定超过一切有所有想今
复超过无所有想故有云既曰非想又曰非非想
者非如无想及灭尽定以一切诸想皆悉灭尽惟
有微细想缘无想境转故此中所以不出三界者
由缘无想境即是细想外道不了谓为涅槃未能
无缘岂离心境况计此为我复生爱味若知此患
更求上进求上所缘竟无所得无所得故灭而不
转则得灭受想定也若未得此定厌想为先后想
不行即入无想定矣此又圣凡一大关键处也。】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
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
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此总明圣凡出坠之地也此等者总指前四天人
卷九 第 420a 页 X14-0420.png
也初天穷色而归空次天穷空而归识三天穷识
心以归无四天穷识性以归尽如此穷空岂惟不
达圆顿性色真空之旨即人法二空之理皆所不
了而妄欲起心销之空之灭之尽之岂知终不能
销空灭尽也故自五不还天穷空而入此天者其
根本尚正俟其八万劫满断尽思惑而出三界者
名钝根罗汉以对前有顶之回心者故曰钝也若
从无想穷空而入此天者其根本原邪以彼迷有
漏天作无为解故八万劫受报巳满无所归托便
入沦坠矣问经谓无想临终谤佛堕狱安能得入
非想答偶或有之岂无想天人尽皆尔耶世尊举
一以警众耳如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得四禅生增
上慢谓得阿罗汉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四禅中
阴相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恶邪生故失
四禅中阴便见阿鼻中阴相命终即堕阿鼻狱中
此等犹是坐禅持戒之人一念妄證遂沉苦海较
今禅人得少为足荡心狂想者其报又当何如圣
有明谟宁不惕然自省哉。】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
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
圣伦所修行路。」

【此通结三界天人天主凡圣各别也天人即天之
臣民是凡夫摄业果詶答等者谓因中修十善八
定而以六欲四禅詶之故报尽入轮天王即是菩
卷九 第 420b 页 X14-0420.png
萨等者如华严说初地为阎浮王二地为轮王三
地为忉利天王四地为夜摩天王乃至十地为摩
醯首罗天王等此皆菩萨寄位进修不落轮回者
也此段当在下文无色界下。】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
逮终名无色界。」

【此结属无色也前二天色空俱无是身灭尽后二
天伏识现行是心灭尽由身心俱灭故定性现前
也无业果色者非若欲色二界业报所感根身器
界以有胜定故随化依正自在受用所谓定果色
也此从非想以至空处统名无色。】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
七趣沉溺补特迦罗各从其类。」

【此总结三界此字通该六欲以至非想皆由不能
了达本有妙觉明心从迷积迷妄生三界故诸天
人随业报尽中间不免又随七趣沦溺不得休息
也补持伽罗此云数取趣即中有身也以能数数
受生取诸趣故世尊曾以甲头土问比丘曰甲头
土多地上土多诸比丘言地上土多不可为喻佛
言天上命终还生人间者如甲头土堕地狱者如
地上土何以故以本发阿耨菩提心或于禅中集
诸福德方得还生人中闻佛法故故知净业纯熟
目睹天宫恶业将成心现地狱如福德之士执砾
成金业贫之人变金成砾砾非金而金现金非砾
卷九 第 420c 页 X14-0420.png
而砾生金生但是心生砾现亦从心现转变在我
金砾何从抱疑之徒可晓此旨。】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
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
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
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
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
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
趣摄。」

【此明四种修罗也梵语阿修罗此云非天谓其多
瞋有天福而无天行故亦云无端正以夫丑而妇
美故亦云无酒以瞋无和气酿酒不成故言鬼道
者显其前因从鬼道发心也如护戒护定护经护
咒等皆名护法谓从鬼道藉护法力而生此趣能
乘神通而入居空界者约其现果是卵生以卵从
想生故约其因或是三夜叉亲住如来座下转生
者当是鬼趣摄也言天中者指其前因降德者谓
在天中有损德而下谪也卜居邻日月者以不离
人间固是胎生人趣所摄也执持世界者谓能驱
役鬼神兴灾兴福力洞无畏者言其力量广大通
贯人天故心无怖畏经称化身十六万八千由旬
手撼须弥诸天震恐帝释四天常与斗战今言梵
王亦争者或帝释不胜则梵王以下俱助力也若
卷九 第 421a 页 X14-0421.png
力不能胜则藏身入藕丝孔中约可大可小知是
化生力与天等是天趣摄也四种之中此为最胜
故称王以别即罗睺阿修罗王也生海心水口者
经称毗摩质多阿修罗王此云响高亦名穴居谓
在大海水底出大音声唱言我是毗摩质多住在
海穴能波海水出声疑即是类以居水底是湿生
以下劣故是畜生摄正法念经云修罗衣食自然
冠缨衣服纯以七宝鲜洁同天所餐饮食随念而
生悉皆百味惟彼凡所食时末后一口变为青泥
是故经说不如人也。】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脩罗精研
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
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
由绪。」

【此总结虚妄也言精细研究七趣之由皆是发润
二种妄想为惑业因故随妄想而受生亦因妄想
而受报也若于圆明无作本心照此昏沉诸有为
相直如空中之华无著落处惟是一槩虚妄而巳
更无根本由绪为生起也故宗镜问云平等空门
一心妙旨既善恶无际凡圣皆圆何乃润受有差
苦乐不等答万事由人自造唯心一理无亏善恶
伹自念生果报岂从他得是以西施爱江嫫母嫌
镜实为痴也故知此心是凡圣之宅根境之源只
为凡夫执作赖耶成生死苦恼之因圣者达为藏
卷九 第 421b 页 X14-0421.png
心受涅槃常乐之果若云赖耶则有名无体以情
执为有不究竟故故当證时其名即舍若云藏心
则有名有体以是本有非情执故尽未来际其名
不断若念念昧如来法界之性步步造众生业果
之因恶业日增苦缘无尽于安隐处生衰恼心向
解脱中成系缚果受𦦨口针咽之体经劫而饥火
焚烧作披毛戴角之身触目而网罗萦绊或堕无
间狱抱剧苦而长处火轮或生修罗宫起斗争而
恒雨刀剑或暂居人界刹那而八苦交煎或偶处
天宫倏忽而五衰相现皆为不知如来藏心遗失
惟识妙性背真慈父佣赁外方舍大智王依投他
国是以诸佛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指真归而
不归示正见而弗见都为藏识熏处无始坚牢执
情厚而如万叠冰崖疑根深而似千重闇室今者
广明深奥直示一心可谓会性天于此时更无异
种定父子于今日惟一家风凡有知者自宜深究。】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
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则又出生无杀
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
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
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此言迷时妄有悟后元无也本心者即妙圆明无
作本心也言此等七趣众生皆由不识本心受此
轮转虽经多劫不得真净而常居妄染此由随顺
卷九 第 421c 页 X14-0421.png
杀盗淫故而成三恶既又反此杀盗淫故而成三
善有三恶则下坠三涂无三恶则上升天界由彼
善恶有无互相倾夺故上升下坠亦轮转无穷既
善恶皆属轮回必得发此无善无恶妙三摩心则
即妙即常即寂矣若得入此三摩地中则善恶二
涂升沉二果当时灭尽得證人空超出三界故曰
有无二无不但善恶二性当时销灭即无二之性
亦不可得故曰无二亦灭此则不但超生死更超
小乘涅槃矣如是则尚无无二云何随二故曰如
是尚不见有不杀不盗不淫之事云何更随杀盗
淫事哉。】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
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
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
功用习气不除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
说为可怜悯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
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此结答问辞而戒勖真修也前问云为有定处为
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故牒答云因不断此
三种善恶业故各各私造因各各私造故在众私
同分之中非无定处正言造业私而受报则有定
处也然此定处从何所来元是自妄之所招感既
所生是妄实无有因故不可究其起处也勖勉力
也三惑即三恶三善之根本也三业根于惑起故
卷九 第 422a 页 X14-0422.png
直指其本而令断也若不断惑本纵得五通皆是
有为非无漏道以但伏现行习气不除不得漏尽
必落魔道虽欲除妄是以火救火名之益多此如
来之所大哀而深悯者由阿难初问佛体真实云
何复有诸趣故答云汝妄自造非佛体有咎也菩
提即佛体也故复警云若使末世劝人离此三种
者此人即为佛说若末世赞此三种以为无碍者
此人即是魔说也是则必断三惑方能得入真三
摩地也巳上详明七趣竟下详辩魔境。】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座揽七宝几回紫金山
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巳说真修行法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
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
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
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證圣天报巳毕
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
吾今为汝子细分别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
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先明世尊无问自说良以世尊一往直示真修行
路而阿难等尚未亲历不知途中艰阻世尊是过
来人险阻艰虞历历自试故将罢座而回身复留
一一指明途中所遇令其自识预备不虞此如爱
子远行慈母于临行时付嘱途中善为之语如来
卷九 第 422b 页 X14-0422.png
不尽之慈意亦如此汝等下叮咛魔之当识也真
修行法即指反闻一门也言我虽为汝等指出奢
摩他中妙修行路汝犹未明路中所发魔事最为
微细不知不觉忽尔现前皆能契合人心又不识
其为邪为正若汝胸中有一毫邪心未曾洗净彼
则乘此一毫之隙便能勾汝入邪见矣言阴魔者
即色阴中初心自现不自外来者也天魔鬼神魑
魅皆受想二阴所现者也言正当魔现之时要曾
辨得一副辩龙蛇眼不为彼惑若道眼不明为彼
所转遂认贼为子立使家宝劫尽矣心见二魔皆
无外境以行阴识阴所现者皆是自心邪见得少
为足之过也如第下举一例诸言无闻者但修无
想为极则事不乐闻法不知正修自谓成无上道
及报将尽想心复生衰相亦现不知自巳本非證
圣反谤圣人身遭后有坐谤法故遂堕地狱其毒
如此可不畏哉汝等回心趋大菩提岂可不知其
利害耶故我为汝仔细分别非草草也若据下文
无学破除四阴惟识阴未破耳。】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
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
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
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
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世界
卷九 第 422c 页 X14-0422.png
悉皆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此言动魔之由盖谓本觉圆明生佛无二良由妄
想一动遂迷此觉圆心体而成过咎于是发业润
生二种无明瞥尔发生既一生巳则觉体遍迷遂
成空性所谓晦昧为空也既一迷此于是化迷不
息遂生世界所谓依空立世界也是则十方有漏
微尘国土皆依妄想建立岂知空生大觉若云点
太清巳是微眇况复依空所立世界其微眇益可
知巳且举世之人尽皆发妄不息循声逐色无发
真者所以世界安立如故若使一人发真归元则
虚空粉粹大地平沉况依虚空所有国土而不振
裂者耶问自古至今发真不少何故世界宛然如
故答世界元是众生共业所感一人发真一人之
世界销殒若举世界人发真则举世界悉销殒矣
盖世界既从妄想生而建立必由妄想尽而后销
殒也是以妄想尽者见销殒妄想不尽者世界犹
然建立也。】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有漏大阿罗汉
心精通吻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
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
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惟除漏尽
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
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此言动魔致乱也饰严防也言汝等修禅正当发
卷九 第 423a 页 X14-0423.png
真时与诸圣贤气味相投心精通吻混合为一故
当处湛然清净不动不相恼乱魔王即天魔也鬼
神即一切精灵也凡夫天即无想天也水居即河
精海精之类陆居即山林土地川岳鬼神之类飞
腾即空居如大力鬼王飞行夜叉之类言行人正
当发真之时大地震惊宫殿崩裂而魔王之在水
居陆居及空居飞腾者无不惊怖惟下界凡夫未
得五通瞢然不觉讹言地震故无惊恐彼等魔王
神鬼咸得五通未除习漏既恋尘劳决定不容崩
裂宫殿各各恃其所能惟欲破坏禅定故佥来恼
乱也。】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
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煖气渐邻
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
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
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
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
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
殊为眇劣彼惟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秪毁一戒
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
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此明悟则无咎迷则受邪也以彼是尘劳中物汝
为妙觉中人故虽大怒不能加害正如风刀之吹
光断水终不能令光水之有动损也不但不能加
卷九 第 423b 页 X14-0423.png
害而汝反能化彼喻如沸汤之近坚冰暖气逼而
坚冰自销矣彼虽恃其五种神通犹是外客客从
外来尚易看待成就破乱不在于客悉由主人若
使主人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客则乘间而入为乱
为虐若使主人当处禅那惺惺了了不受颟顸纵
彼魔力虽强无由动汝所以不能奈何汝者由汝
阴气巳销巳得大光明藏彼则咸受幽气住于昏
沉冥漠之乡彼若邻近光明幽气自然销殒正如
枭之入昼罗刹之向阳尚不可见安敢久留扰乱
汝之禅定耶若使五阴主人心不明悟见虚幻境
或生恐怖或生爱著被阴所迷反堕彼类矣是则
化家为国亦由汝丧身亡家亦由汝也即如摩登
其人眇劣纵能咒汝秪破一戒其害尚小况汝心
犹清净未至沦溺若此等魔王又非眇劣之比宝
觉全身又非一戒之比为害甚大喻如宰臣之家
忽遭天王籍没则不但失官罢职而身且不免于
刑戮是则展转日就零落纵有神力其可救乎。】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
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
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
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此叙色阴始终之相也由未破巳破境相不同故
先明其始终坐道场有二坐八角坛等是事道场
卷九 第 423c 页 X14-0423.png
于一切反闻专注心不流逸是理道场销落诸念
等者谓专注反闻巳久万念自离圆觉所谓居一
切时不起妄念也此离念相犹如虚空于一切时
惺惺不昧了了常知故曰离念精明于是与动静
之境无干忆忘之识无预此正打成一片时也当
住此离念精明之处便可入耳根圆照三昧矣然
为色阴所覆心未发光故目前所见惟是黑暗此
黑暗相即是色阴区局性真如屋宇然故名色阴
区宇此即色阴未破之相也若使心光发泄障碍
皆通即肉眼所见十方洞明而前之黑暗皆化成
光明内彻五藏外彻山河天上人间悉如指掌即
前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时此即色阴巳破之相也
由此色阴元从空晦暗中结暗所成故一有此色
便成劫浊此浊离彼色阴无体故色阴尽而劫浊
超也至此始知色阴之由元从坚固妄想之所凝
结由妄想故坚执外四大为我所又坚执内四大
为我而成此色阴黑暗之体也。】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
出碍此名精明流逸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
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胜解即受群邪。」

【此下十种明色阴中间将破未破之相也先明外
彻良以藏心统含四土不离当处不隔毫端秪因
色阴所覆岂惟不见上三即同居一土现前朗然
者不能也今入定者既舍一区之明全处无边之
卷九 第 424a 页 X14-0424.png
暗当色阴未开之际在此离念精明之地正好著
力精究研穷此妙明性由斯研究故得四大虚融
如云如影世界不相交织故少项之间此身透墙
过壁了无隔碍斯由定中加功用行逼拶之极偶
令心光泄露暂得前境虚融随得随失不同證果
圣人一得永得也若使行人得遇此境现前平平
坦坦毫不介意动止寻常不生欢喜依然只是顾
话头亦足验其功夫得力处诚为善境若行人自
无识见又无涵养若暂遇此境妄言證圣则魔得
其便可乘间而入向后渐成大害矣故先德云才
有所重即非沙门又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
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
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
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内彻也内彻者心光忽然透彻身内反观五
藏亲见蛲蛔以手拈出而身无伤毁此是精光流
溢形体暂得如是不可为常所谓路途之乐终未
到家者也。】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
馀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
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
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内外俱彻也医经云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意
卷九 第 424b 页 X14-0424.png
藏于脾志藏于胆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除执受身
馀皆涉入者谓除此第八执受之身安然不改其
馀魂魄等皆失其故位而递相涉入也互为宾主
者一为主而馀五为宾也闻空中说法者闻一处
说法也十方同敷者闻十方说法也递相离合者
岳师谓或精离本位而合于魂或魂离本位而合
于精等盖离即失本位而合则就他位也此由初
闻六根互用熏成善种故于定中偶一发露非若
圣人證入圆通一得永得也环师云夙昔闻熏自
能发挥而有所闻也今夫刻意凝神讨论之极则
奇文丽藻未尝经意往往焕然得于梦寐则精神
激发神者偶现类可知也。】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
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
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
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證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现佛境也此由反闻功胜心体益明故澄露
皎彻始觉之智融透而本觉之心发明故所见一
切色是佛色一切形是佛形也梵语毗卢遮那此
云光明遍照百亿国土及莲华等所谓一华百亿
国一国一释迦是也此亦宿昔耳根曾闻梵网等
经而心灵所染习气今由研究故心光发明照诸
世界偶一发露耳非一證永證也。】
卷九 第 424c 页 X14-0424.png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
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
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
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

【此明空成宝色也始由晦昧为空结暗为色今反
闻功切用心绵密毫无间断于过去之念更加抑
按现在之念更加降伏未来之念更加制止如是
用功鞭逼太过忽见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或
青黄赤白等色此由妙明逼极焕散而现故见如
此种种异境非实證也。】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
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
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暗中见物也精光不乱者心光凝定明暗不
移也见种种物等者非室中元有之物是暗中所
现如鬼神精魅及奇形怪状之物而此暗室所有
之物犹然如故盖鬼神精魅恒杂人居互不相见
今由用心细密而见亦密澄故寻常所不见者今
皆洞见也此亦研究澄彻之功暂时发露非真得
常光古今如一也。】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割
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
卷九 第 425a 页 X14-0425.png
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證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身同草木也圆入虚融者谓反闻功切纯觉
遗身故四体同于草木烧亦不觉研亦不知由不
觉不知故火不能烧刀不能伤也此名下出其不
觉不伤之由环师所谓五尘并销四大排遣纯觉
遗身故无伤触也此亦暂时发露非真得性色真
空也。】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
皆成国土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
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
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證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睹界睹佛也净心功极者言心净之功至此
巳极也忽见佛国者同居净土也又见诸佛者见
净土现在如来也又见地狱天宫者同居秽土也
由净心功极故彻上彻下若净若秽无不洞瞩此
由闻教中净秽二土随起欣净厌染之念熏习成
秽凝想久而化成偶一发露非真得寂光土也。】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
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
非为圣證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遥见遥闻也研究深远者谓用心研究到极
深最远处遂令心光逼极飞出故障隔处皆能见
卷九 第 425b 页 X14-0425.png
闻也此亦暂时光景然非实證无边刹海不隔毫
端也。】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
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
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證不作圣心魔事销歇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明见知识也研究精极者谓研究之功巳到至
精至极之地实与诸佛心精吻合而色阴将破之
时故魔心震惊而魔扰亦于此兆端也见善知识
种种变迁者是行人自见此所见知识元是行人
曾有邪心含受邪种至此忽然发露非真见圣或
是魔入行人身中持其心神故令行人无端说法
又能通达妙义以渐发其狂慧非实證圣也行人
至此虽不为色阴拘挛复为魔罥系缚故用心者
不可不密也。】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
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迷不自识谓言
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
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
上道。」

【此勉令覆护也言此禅那所现十境皆是行人自
巳禅观与坚固妄想交攻互战或胜或负现此十
事如一善境现即是观力胜妄想若暂现复隐是
妄想胜观力由互出互入不得互融此魔之所以
卷九 第 425c 页 X14-0425.png
乘间而入也众生顽迷不自忖量巳之见地与佛
何似功用与佛何如逢此境现便为圣證是未得
谓得未證谓證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所谓初證于
天后入于地也汝当以此义传示将来修禅观者
令彼晓了无令天魔得其方便言保持覆护者保
谓保任持谓维持覆谓遮覆护谓卫护谓当以神
力冥加不令至惑也色阴魔相巳竟。】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
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
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
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巳面去住
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
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此明受阴未破巳破之相也修三下六句蹑前色
阴巳尽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此正奢摩他巳成之
相也故圆觉云寂静奢摩他如镜照诸像此当初
信位也若有所得而未能用者言虽亲见本来巳
得其体未能称体发自在用以有受阴未破故也
手足二句喻若有所得心触二句喻不得其用此
则二句言有体而不能用便是受阴区局盖覆处
心本不局身中无始迷执非局而局生局现阴死
局中阴安有离身自由之分要皆受阴为结缚之
本若受阴一破便能发用得意生身随往无碍如
先德生死去留视此身如贾胡传舍者皆受阴巳
卷九 第 426a 页 X14-0426.png
尽相也以此受阴为身见之本故受尽离身身见
解脱得超见浊也至此方能亲證本心不在身中
但是受阴妄为领纳虚以发明而巳以虚故受以
明故能受之而不谬受即苦乐忧喜舍也。】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
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
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即
无咎非为圣證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
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
沦坠。」

【此明受阴将破未破之相也先内抑生悲此中即
色阴破而受阴未破之中得大光耀者即十方洞
开无复幽黯也其心发明者见得一切众生同具
佛光枉受轮转也内抑过分者是自责自咎不蚤
悟而度生也定中发无穷悲故观见蚊虻犹如巳
子不觉流泪斯亦因是同体之悲但由抑摧太过
而发于正受中不宜有此若当下谓行人若知非
还顾本参不作圣證久自销灭若谓巳得诸佛菩
萨同体大悲则有悲魔乘间而入见人则悲悲之
不巳遂失正受而下坠矣所谓如宰臣家忽逢籍
没也。】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
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
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
卷九 第 426b 页 X14-0426.png
无咎非为圣證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
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誇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
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明视巳如佛也胜相现前者色阴尽而见诸佛
心也感激过分者谓一向但闻即心是佛未曾亲
见今始得见本来佛性故激烈而奋发大勇自谓
不历僧祇立地成佛不知理虽顿悟事要渐除此
由陵篾轻率越分自僣故作斯语若自反知非复
归无咎若迷而不反则有狂魔入心生大我慢上
无诸佛下无众生自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失
正受沦坠无疑问如南岳云不从诸圣求解脱青
原云圣谛亦不为岂非陵率过越乎答斯由高推
圣境畏难不进故以此语激之耳岂知沩山有信
位人位之别长沙有因果涅槃之语哉吁破色阴
之圣人谓三祇劫一念能超尚名陵率过越狂魔
入心今之自谓得向上一著效颦呵佛骂祖者不
知破几阴得何位亦敢大言自誇我慢恣肆恬不
知畏圣有明文当自警省。】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證
退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
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證若作圣解
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
当从沦坠。」
卷九 第 426c 页 X14-0426.png

【此无慧沉忆也前无新證者受阴未破也退失故
居者色阴巳破也尔时当以慧力照破受阴本空
自可證入若智力衰微则堕在两楹无所依倚入
中隳地则前后皆迷迥无所见矣由无慧水灌溉
故忽生枯渴由前后双脱进退无地故时时刻刻
深思沉忆不敢走作复将沉忆不散以为勤精进
相而欲破受阴不亦过乎此名无慧而自失也若
知非速改即得无咎若以沉忆不散为圣證则忆
魔乘间而入日夜撮心悬挂一处则失正受而从
沦坠矣问先德云置心一处无事不辨何故此中
撮心一处者反失正受答此为散乱多者作对治
药耳非若以悬心一处为精进也。】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
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巳疑是卢舍那
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
非为圣證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
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慧偏发狂也失于猛利者过在慧之猛利也以
诸胜性怀心中者谓佛性本来具足不假修成故
自疑巳身即是舍那更不求进得少为足此名用
心之处亡失恒审由不恒常审察自巳功用与佛
何似唯是溺于巳之知见以为即是佛知佛见故
执性废修也若速悔知非则无过咎若自任舍那
废修不进则有同类天魔乘间而入大发狂言必
卷九 第 427a 页 X14-0427.png
从沦坠矣问先德云心本是佛不假修成何也答
此为执修成而孤负巳灵者作对治药耳然亦有
令人大死一番竿头进步极尽今时等语何尝废
修證哉。】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證未获
故心巳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
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
蚤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證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
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觉险生忧也历览二际者即中隳地也自生艰
险等者如立悬崖恐遭堕落故生忧也此忧元从
戒慎恐惧中来但彼太甚无方便以自解遂至如
此若使解得大道甚夷放下便是差足解忧若执
忧心而不解则魔乘间而入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
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喜不能自止
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證若作圣解
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
自歌自舞自谓巳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因定生喜也行人心得安隐而忽生大喜不知
是路途之乐终未到家也此名无慧自禁而生若
以慧眼观察方得浅證何足深喜则喜风自息仍
卷九 第 427b 页 X14-0427.png
归无咎若喜而不止则魔乘间而入自谓刀山火
聚总是道场酒肆淫房无非解脱矣故知清净心
中纤毫不立若一念忧心生则有忧魔乘间而入
一念喜心生则有喜魔乘间而入所谓有所爱患
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也。】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巳足
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
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
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
非为圣證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
经是树叶或是叠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
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
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见胜生慢也自谓巳足者谓见色销受现便生
满足自高自大故慢心起而眇视诸圣也言我慢
者只是恃巳而凌人傲物也此我慢虽为七慢之
一亦诸慢之总也于劣计巳胜于等计巳等为单
慢于胜计巳胜于等计巳胜为过慢于胜计巳胜
为慢过慢未得谓得计劣为多为增上慢自全无
德谓巳有德为邪慢对多胜者自甘劣下不敬不
求为卑劣慢慢之所起皆由见得自巳尊胜无慧
以救其毙故忽生也若使见得是法平等无有高
下尚不见有一众生可慢况诸圣乎若执迷不改
卷九 第 427c 页 X14-0427.png
则有大我慢魔乘间而入矣近代此魔遍地皆是
毁佛像为金铜土木指佛经为贝叶氎华计肉身
为真常活佛守鄙语为无字真经信口自肆大言
不惭欺巳欺人昧天昧地质之于经当入阿鼻可
不畏哉问临济之不礼祖塔丹霞之烧木佛德山
说一大藏如拭涕唾帛岩头说祖师言句是破草
鞋非大我慢乎答此为执外求而不达自心执言
教而不肯进修故作此峻厉语以激之此一片真
慈也谁曰慢心若使祖师真有慢心则亦不免泥
犁况其他乎。】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险明白于精明中
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巳言成圣
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證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
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后生堕阿鼻狱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轻安自足也色阴巳破故得精明受阴将尽故
能圆悟精理获意生身故能得大随顺所向如意
而忽生轻安自谓登圣得大解脱不求前进此因
发慧而暂得轻清殊不知纵有妙悟也须吐却若
使坐定轻清窟中不肯拖泥带水努力向前魔则
乘间而入䘚为无闻比丘而生疑生谤成大堕落
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
卷九 第 428a 页 X14-0428.png
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
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證
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
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
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
或食屎尿与酒食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著空毁戒也得虚明性者谓受阴巳破见得虚
明之体本无一物故忽起断灭拨无因果而入增
上慢空岂知但空二阴尚有三阴未空也若悟此
空是恶取空非究竟空则无过咎若守定不改空
魔乘间而入自谓饮酒食肉一切皆空行盗行淫
无非是道见持戒者为小乘为执著见破戒者为
大乘为彻悟自误误人不可胜纪岂知皆是魔体
所著魔口所说哉问如志公罗什三车蚬子酒仙
布袋等则又何如答此皆大菩萨应身借此以作
佛事而为人解拈去缚者岂拨无因果之谓哉。】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
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
非为圣證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
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
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
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
卷九 第 428b 页 X14-0428.png
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
当从沦坠。」

【此著有行淫也味其虚明等者由于虚明味著不
舍遂起爱心盖禅定中自有妙触轻安之境随顺
人心若一耽味则转成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
由无慧操持而误入诸欲也若悟得不受诸受方
名正受便不耽著复归无咎若迷而不舍遂有欲
魔乘间而入化为魔眷宛转零落无可救矣。】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
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
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
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
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此勉令覆护也迷不自识谓言登圣者言不识是
何因缘而生悲生喜等便误为登圣也。】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
其形如鸟出笼巳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
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
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巳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
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
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
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此明想阴未尽巳尽之相也受阴尽则见惑巳尽
而分别我执亦尽然思惑未除俱生我执犹在故
卷九 第 428c 页 X14-0428.png
曰虽未漏尽直至七信位不受后有习漏方尽此
当二三信中故未尽也然虽不得漏尽无四果之
六通十八变而受阴巳尽不执身相故能心离其
形如鸟出笼所向自在也言六十圣位者孤山谓
始于三渐终至妙觉问何故凡身便能历位答此
约圆顿最利之根不实取證即以凡身上历诸位
以显圆融不碍行布如善财龙女之类非若别教
皆实取證故历三祇而后得果也问既受尽者得
历圣位何故下文说堕无间狱答别教经劫历位
尅定取證一證即无堕落圆顿不历僧祇一超直
入中间更不取證直以初住为第一峰头方名不
退今言从是凡夫足见不取圣果上历圣位但是
历过而巳岂一一取證哉故知识阴未破未入圆
通巳来不妨有堕也意生身者楞伽云譬如意生
速疾无碍故曰意生而有三种一谓三昧乐意生
身起浪识相不生安住心海故得三昧乐正受也
即相似初信至七信入空位也二谓觉法自性意
生身以通达自性法故能普入佛刹即相似八信
出假位也三谓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以觉一
切佛法故即九信十信修中位也然虽受尽得意
生身而想阴未破正如魔咎虽歇而熟寐未醒犹
作寱语此寱语人自巳虽不知作何等语然所出
寱言巳成音韵有伦次而不紊乱令醒悟人咸悟
其语喻如想阴未破之人自巳虽不能圆照生死
卷九 第 429a 页 X14-0429.png
然于上历六十圣位有次第而不乱诸佛皆知其
必得亲證此想阴未破之相也觉明如镜浮想如
尘尘净而镜体自明想除而觉明自净则三界一
类分段生死皆能知其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故曰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此则想阴巳尽之相也由此
想阴实为烦恼根本故想阴尽而超烦恼浊想为
融通者如心想酢梅口中水出是也。】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
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
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
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
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
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
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
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
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
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
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善巧也见惑是受阴根本故前十种皆言
见色阴销思惑是想阴根本故下十种皆由贪爱
而起也受阴虚妙者谓能离身反观作用自在也
不遭邪虑者不为十境惑动也圆定发明由受阴
一破见惑巳销于诸前尘不起分别成一精明故
曰圆定也心爱圆明者以想阴未尽于觉明心犹
卷九 第 429b 页 X14-0429.png
有尘垢未得圆明今爱圆明者是心生爱乐欲令
妄想尽而觉心圆明无不了知而善巧方便无不
成就将欲度生以行教化故发愤锐思而贪求善
巧只此一贪便是动魔之本矣梵语魔罗此云杀
者以能破禅定杀慧命故魔之害定犹小人之害
君子必伺其间隙而后入所谓高明者鬼瞰其门
故君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预防之也世间若有
一人真得禅定则魔党纷列左右以伺其间若使
心如墙壁无纤毫渗漏纵魔眼虽多不能窥觑若
有一毫渗漏则乘罅而入矣今此行人有一念贪
善巧心则天魔乘此一念之隙即飞精附人说法
以惑之言飞精者精如下文河精土精一切精魅
之精飞者如飞票之飞犹言急遣之也附人者附
素所邪惑之人也以受尽之人邪魔不能入其心
腑故遣精灵附旁人以扇惑令其自坏定心耳此
即魔之善巧也其人即魔所附之人也不觉者言
即此人亦不知为魔著其身故口说经法亦自谓
得證涅槃于是向求巧人前投其所好说法变形
作诸善巧蛊惑其心是求巧人既巳惑为菩萨复
肯倾心受教于是将昔日之定心今巳摇荡昔日
之律仪今巳破坏而一一皆堕魔术中不能出矣
此由一念贪巧所致也向使无求巧心即尽大地
皆是天魔不能惑动况一小小妖魔哉摇荡三句
是魔之设计也若行人智眼明彻戒根坚固开口
卷九 第 429c 页 X14-0429.png
便见其胆反以此三语作照魔之镜安能惑乱故
前四根本戒中皆结云不如此说即魔王说也口
中好言灾祥等者是指魔附之人发言诡异总是
惑乱人心之语耳佛出世祥也劫火刀兵皆灾也
此名下指名示害怪鬼者即是贪习遇物成形至
老方为魔使此即天魔飞遣之精灵以惑人者故
指其名令人辨识也厌足心生去彼人体者谓久
之魔鬼生厌去彼所附人之体也弟子即求巧之
人师即说法之师也先觉者谓凡有毁戒诱淫者
便知是魔决不随彼脚跟转故不堕不识则随彼
转必堕无疑矣。】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
提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
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
自得无上菩提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
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
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
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
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
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
销灭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
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
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经历也爱游荡贪经历如南天台北五台
卷九 第 430a 页 X14-0430.png
化人之国昆崙之墟乃至十方诸佛国土无不遍
往岂知无边刹海不隔毫端果熟因圆自然发现
不必贪求也由此一念贪求故天魔即速遣精灵
附人向前惑乱也不自变形而变他形现生成佛
者由彼贪求经历佛土故即现佛国以投其好也
是人指行人也淫逸其心化定心而纵荡不拘也
魔口所出皆指目前是佛土者以彼好淫荡故以
此诱之也其人亦指行人也既见诸佛复闻其说
故倾心渴仰舍巳从他也魅鬼即是淫习遇风成
形之鬼物今为魔使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绵㳷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
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
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
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
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
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
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契合也爱绵吻而贪求契合者绵密也吻
卷九 第 430b 页 X14-0430.png
合也谓以此心上契诸佛下合众生也殊不知工
夫若到寂灭现前时自然上同下合不必贪求也
由行人有贪契之心故魔亦现默契之事念念移
易者谓心开之人念念不同如下所云也或得宿
命者是巳寻常不知者今忽知也或得他心者是
彼寻常所念者今亦知其所念也乃至说偈诵经
皆是现密契之事以惑其心也绵爱其心者谓行
人被惑亦密爱之亦欲遂其心之所求也而魔口
复以妖言竦动行人既见目前有密契之人又闻
魔口出妖异之语由是将昔日正定之心洗涤无
馀而转入邪知邪解矣魅鬼是诳习遇畜成形之
物由行人好契合故此鬼现五通以魅之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
觉知是其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
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
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
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
不绝都指现前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其人
信受忘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
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
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
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
卷九 第 430c 页 X14-0430.png
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
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辨析也爱根本者求万物之本也穷览物
化性之终始如乌何因而黑鹄何因而白之类精
爽其心欲使物化一一洞彻根柢毫无疑滞使精
豁神爽故贪求辩析然此皆是如来尽性之事而
初心妄冀是见卯而求时夜也由此一念即是招
魔之端故魔乘间而惑也身有威神摧伏求者谓
以魔力摄伏人心也诸人即是领魔法以递相开
化蛊惑人心者也由彼行人贪求化元故指目前
断灭者为常住本秽污者为清净根以投其欲行
人既信受其言遂将辨析之心一并弃去即信目
前父父子子递代相生者为物化本于是日将魔
心魔语推究以为至理遂入其党永为魔眷彼魔
精者既令魔党宣秽言以扇惑巳复出秽言以印
證魔之惑人计亦甚巧安有不被惑者哉蛊鬼即
恨习遇虫成形者也由彼贪求辨析故蛊鬼现形
以蛊惑之耳。】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
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
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
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
卷九 第 431a 页 X14-0431.png
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
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
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
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
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
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感应也爱悬应求冥感者谓欲以定心求
诸佛之感应也且感应之道如水清月现山鸣谷
响岂可以意求一有此心遂有邪魔乘间而应之
矣暂见其身如百千岁者魔现老人之相也因见
其年老令座中人知是先世之师前生知识故别
生法爱如胶漆之固结而不能解此皆诈现冥感
之事故行人为彼迷惑日日亲近不知不觉遂将
佛子转为魔眷其魔既诈现冥感之事口中复诈
陈冥感之语人安得不信哉厉鬼者即瞋习遇衰
成形者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深入剋巳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尔时天魔
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
巳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
卷九 第 431b 页 X14-0431.png
于是一众倾心钦服有人起心巳知其肇佛律仪外
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处毫发无失此大力鬼
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
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宿命也心爱四句当与下章心爱三句换
过则前后相应矣爱知见贪宿命者谓行人欲尽
知三世之境欲尽见他人之心故心爱宿命不知
知见立而邪魔入矣汝今未死巳作畜生者由爱
宿命通故诈现宿命通也有人起心巳知其肇者
由爱他心通故现他心通也佛律仪外重加精苦
者是诈现精进以惑人心也如拔发熏鼻卧杵卧
棘之类诽谤二句是指正人为邪人也讦露二句
攻发人之阴私而欲人信伏也口中四句诈现天
眼天耳通也此上五通是空行大力鬼之所诈现
者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
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
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
及杂珍宝简策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
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曜其处是诸听者
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
卷九 第 431c 页 X14-0431.png
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
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
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律仪与承事者潜行五欲
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
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静谧也静谧是禅定极境馀人不知惟佛
能知馀人不入惟佛能入殊不知工夫不到不方
圆即深入静谧亦不可爱也一有爱心魔则乘爱
现阴寂之事以惑之矣是人无端得大宝珠者即
行人从说法处得珠也或先㘅珠投人以附体或
先藏珠地下以诱人或食药草麻麦而充肥此皆
诈现阴寂不可知之事以投其好也魔既现阴事
以动人复说阴事以惑众此皆居陆地之鬼神久
之而成魔使者也或有下此又魔党成群结队以
搅乱行人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
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
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
卷九 第 432a 页 X14-0432.png
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
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
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
傍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
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
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
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
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神力也神通神力但得六根互用自然具
足岂可贪求一著贪求便招魔事所以古人只贵
眼明不贵神通故仰山点罗汉云神通即不无若
是佛法须是某甲始得是人下诈现十八神变以
惑人也惟畏刀兵足知邪魅口中下说神通以乱
人也赞淫而不毁粗行足徵魔说此皆水居陆居
诸精灵类诈现神通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
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
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
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栴檀气或大小便
如厚石蜜诽谤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
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
卷九 第 432b 页 X14-0432.png
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
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
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深空也妄想尽而真空显生灭除而寂灭
现深空寂灭非可贪之境也若一起贪心便有魔
扰矣于大众下因贪空而现空以投其欲也毁谤
二句因空而谤法轻僧也口中下说断灭空以拨
无因果也虽得空寂潜行贪欲者谓能空其空而
不能空其所不空故口谈空而心著有也受其欲而
得空心者魔力摄持与之俱化也此名下令人识名
而严防也薄蚀者韦昭云气往迫之为薄亏毁为蚀。】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
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
细相常住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
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
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
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
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
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
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
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
卷九 第 432c 页 X14-0432.png
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
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巳乾死恼乱彼人
以至殂殒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贪求永岁也此中所希是罗汉果在行破后自
然得之今躁求速得故遭魔扰也分段生死三界
惑尽方始得离二乘无学登地菩萨皆得变易今
未离染顿欲于分段身上变粗作细易短为长故
曰弃分段生顿希变易也瞬息而万里再来急行
而累月不到皆诈现时之可延可促以投其欲也
疑佛现前者是认优孟为叔敖也口中下说长寿
以竦听也自在天即欲界魔王天在第六天摄使
其眷属者正显魔王自不现身是飞精附人也遮
文茶旧云嫉妒女又云奴神即役使鬼也毗舍遮
此云啖精气皆属四天若巳发心者则护人若未
发心者则啖人由彼行人定力虚明故食其精气
以害之也或不因师者言魔身不必附人说法而
亲现身今行人自见也口称金刚现美女身者此
魔害人之巧计也口兼独言者素问云谵语者气
虚独言此美女口中独言徐而听之若妖若魅行
人若不详其意受其说而行猥媟者多陷王难虽
未及行刑精神先枯竭而死矣此由魔力所恼故
至丧身失命。】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
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巳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
卷九 第 433a 页 X14-0433.png
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
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汝今未须
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
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
巳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此嘱当机留愿度生也前十种魔惟第十自现形
馀皆附人昔佛住世诸魔坏法佛神力故皆不能
坏魔作誓言如来灭后依教出家破坏佛法佛即
堕泪曰无柰汝何譬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
是知末世坏法比丘皆魔侣也汝今下正劝当机
阿难前发愿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河
众此复叮咛留愿人间流通教法也前云将此深
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故又嘱其遵佛语而
传法度生即是报恩也是知阿难入风奋迅三昧
四派入灭亦是依佛语而留愿在世冥救者欤。】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
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
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
灭度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
方便保绥覆护成无上道。」

【此勉令覆护也尊者所以结集诸经者受佛嘱也
即今教法流通孰非尊者悯世之心悲救之力耶
想阴魔相巳竟。】
卷九 第 433b 页 X14-0433.png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合辙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