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408-06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六
            宋 彭百川 撰
  祖宗圣学(范祖禹帝学附/)
建隆元年正月幸国子监二月又幸诏加饰祠宇及塑
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帝亲制文宣王兖国公二赞
三年六月以右諌议大夫崔颂判国子监始聚生徒讲
学或遣中使以酒果赐之因谓侍臣曰今武臣欲尽令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408-0643b.png
读书习于为治之道帝召宗正丞赵孚对后殿令讲周
易谓左右曰孚讲说精博亦可赏也四年四月丁亥幸
国子监
开宝元年知制诰李穆荐王昭素召见便殿赐坐令讲
易乾卦因访以民间事昭素所言诚实无隐帝嘉之帝
自开宝以后好读书尝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赵普为
相帝尝劝以读书帝读尚书因叹四凶之罪止从投窜
何近代法网之密耶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408-0643c.png
太平兴国八年以听政之暇日阅经史求人以备顾问
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每出经史即召文仲读
之帝语宰相曰史馆所修太平总类自今日进三卷朕
当亲览宋琪曰陛下好古不倦观书为乐然日阅三卷
恐至罢倦帝曰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
以为鉴戒虽未能尽记然未闻未见之事固己多矣此
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
为难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408-0643d.png
端拱元年八月幸国子监即召李觉令对御讲说尝讲
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
旨帝甚悦赐帛百疋明日谓宰相曰昨听说泰卦文理
深奥足为君臣鉴戒朕与卿等当遵守勿怠
淳化五年十一月幸国子监召直讲孙奭讲尚书判监
李正执经讲尧典一篇未毕遽令讲说命三篇帝曰尚
书王言治世之道说命居最文王得太公高宗得傅说
皆贤相也复讲至事不师古匪说攸闻之句曰诚哉是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408-0644a.png
言何高宗之时而有贤相如此嘉叹久之
  真宗皇帝
真宗崇尚文雅自出阁后专以讲学属词为乐禁中游
息之所皆贮图籍置笔砚及即位每召诸王府侍讲邢
炳及国子监直讲孙奭等更侍讲说质问经义久而方

咸平元年正月命择官详正经籍因访明达经义者参
知政事李至曰国学讲书崔颐正博通诸经尤善诵说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408-0644b.png
帝曰朕心中无事甚乐听书常求其人尤不易得翌日
召颐正讲尚书于景福殿又于苑中讲大禹谟自是日
令赴御书院侍对
三年七月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峤并为翰
林侍读学士国子祭酒邢炳为翰林侍讲学士翰林侍
读吕文仲为翰林侍读学士初唐开元中置侍读其后
有翰林侍讲学士五代以来四方多事时君右武不暇
向学故此职久废太宗崇尚儒术听政之暇观书为乐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408-0644c.png
殆至宵分手不释卷由是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
中以备顾问然名秩未崇帝聪明稽古奉承先志首置
此职择耆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
之设直庐于秘阁侍读更直侍讲长上日给尚食珍膳
夜则迭宿帝尝谓侍臣曰朕听政未尝虚度时日择颐编
简素所耽玩但古圣奥旨有未晓处不免废忘昨置侍
讲侍读学士自今令监馆阁书籍中使日具当宿官名
进入朕欲召见访问自是多召对询访或至中夜焉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408-0644d.png
帝御便殿命翰林侍讲学士邢炳讲左氏春秋侍读预
焉五日讲春秋毕邢炳曰春秋一经少有人听多或中
辍帝曰勤学有益最胜他事且深资政理无如经言朕
听政之馀唯文是乐讲论经艺以日系时宁有倦耶
景德四年三月召近臣观书玉宸殿即帝偃息之所茵
帏皆黄绢为之无文䌽之饰聚书八千馀卷帝曰此惟
正经正史累校定者小说他书不置于此盖俯近禁中
最便观览国家搜访图书其数渐广臣僚家有聚书者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408-0645a.png
朕先借其目参校所少并令抄补所得甚多信非时平
不能备帝宴饯侍讲学士邢炳于龙图阁上持礼记中
庸篇图炳指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之语因讲述大学序
修身尊贤之理皆有伦贯坐者耸听帝甚嘉纳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幸曲阜谒文宣王庙帝曰唐明
皇褒先圣为王朕欲追谥为帝可乎或言宣父周之陪
臣周止称王不当加以帝号遂止增美名帝命王旦选
儒学之士旦荐崇文院检讨冯元帝召见命讲易泰卦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408-0645b.png
元进说曰地天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
道至卑惟上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物帝甚
悦赐元绯章服称旦善择才
天禧元年二月诏太子中允直龙图阁冯元讲易于宣
和门之北阁侍制预焉自是听政之暇遂以为常太宗
时邢炳常纂札选以献其后帝阅书禁中得其本作
赞以示近臣曰朕在东宫炳为侍讲尝遍讲九经书亦
有三五过或十馀过者唯尚书凡十四讲盖先帝慈旨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408-0645c.png
勉励每旦听书食讫习射使与兄弟朝夕同处所习文
武二事尔帝虽政务烦剧亦中夕披阅条其舛互纤悉
穷究诸儒疲于应对为文务求不杂制述尤多中外书
奏歌颂无不重复省览暑月或衣单絺流汗浃体而详
览不辍文史政事之外无他玩好帝读经史择其可以
为后世法者著正说五十篇其后仁宗御经筵命侍臣
日读一篇
  仁宗皇帝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408-0645d.png
大中祥符八年十二月封寿春郡王九年正月命尚书
户部郎中直昭文馆张士逊户部员外郎直史馆崔遵
度并为王友二月诏以郡王学堂为资善堂真宗赐王
歌凡七轴曰劝学曰修身曰怀俭约曰慎所好曰恤黎
民曰勿矜伐曰守文八月立为皇太子参知政事李迪
枢密直学士王昕并兼太子宾客真宗作元良箴以赐
太子有殿侍张迪者给事左右太子曰是可与宾客同
名耶方览尚书至协于克一遂令更名克一真宗知之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408-0646a.png
甚悦
乾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三月赐辅臣飞白书各一轴
帝未尝为飞白书一日试书体遒劲有如夙习因以分
赐焉戊寅诏曰朕仰承先训肇缵庆基思与忠贤日勤
听览至于宵旰非敢怠遑虽每属于清閒亦靡图于暇
逸当延侍从讲习艺文勉徇嘉谋用依来请双日不视
事亦当宣召侍臣便殿以阅经史冀不废学也只日亦
召侍臣讲读(见庄献垂帘问/)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408-0646b.png
天圣二年六月乙未赐尚书工部郎中直龙图阁冯宗
元三品服以讲孝经彻章也时帝方向学召宗元入讲
故赐之
四年五月召辅臣观宋绶等读唐书帝因曰朕览旧史
每见功臣罕能保其始终王曾曰寂等及祸良以功成
而不退也翰林侍读宋绶请解三班以专讲劝皇太后
命择前后文字可以资孝养补政治者以备帝览遂录
孝经论语要言及唐太宗所撰帝范明皇朝臣僚所献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408-0646c.png
圣典君臣政理论上之
五年四月辛卯赐新及第人闻喜燕于琼林苑遣中使
赐御诗及中庸篇各一轴初帝欲赐中庸篇命中书录
本既上乃令张知白进读至修身治人之道必使反覆
陈之十月乙酉兼修国史王曾言唐史官吴竞于正史
实录外录太宗与群臣对问之语为贞观政要今欲采
太祖太宗真宗实录日历时政记起居注其间事迹不
入正史者别为一书从之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408-0646d.png
明道元年二月吕夷简上三朝宝训三十卷即王曾所
请也崇政殿置说书(见官/制门)置迩英延仪二阁(官制/门)置天
章阁置侍讲(官制/门)读正说谨罚论深文峻法非善政(论/治)
(门/)读正说养民论户口丰耗(户口/门)御迩英读正说春秋
(论治/门)八月诏两制检阅唐书君臣事迹近于治道者日
录一两条上之以翰林学士苏绅言唐宪宗尝令近臣
具前代得失之迹绘图以备观览也
二年二月召御史中丞贾昌朝侍讲迩英阁故事台丞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408-0647a.png
无在经筵者常以昌朝长于讲说特召之赵师民上疏
论延讲诵事(论治/门)赐杨安国赵师民品服(见论/治门)迩英阁
出御书十三轴凡三十五事(论治/门)丁度上迩英阁圣问
(论治/门)讲诸国风以为鉴戒(论治/门)三月讲诗匪风谁能烹
鱼溉之釜𩰿帝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义与此同丁度曰
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非圣学高远何以见古人求
治之意乎读汉书论高祖从諌(论治/门)
十一月甲午讲诗角弓篇帝曰幽王不亲九族以至于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408-0647b.png
亡又曰书云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此帝尧之盛德也朕
甚慕之丁度在经筵帝每呼学士而不名尝问度蓍龟
事度对曰不若以古之治乱为蓍龟也读三朝经武圣
(论治/门)
庆历七年丙申御迩英阁讲孝经敕赐曾公亮三品服
帝谓宋祁曰此赐异于他臣僚又曰自古帝王皆有师
今赐师儒之臣讲筵之荣事也己亥讲论语序至安昌
侯张禹帝曰禹师臣不忠读书何为四月己巳读贾谊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408-0647c.png
传论三公三少皆天下之端士与太子居处出入少成
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帝曰朕昔在东宫崔遵度张士逊
冯元为师友此三人者皆老成人至于遵度尤良师傅
也辛未读贞观政要唐太宗曰今所任人必以德行学
识为本王圭曰人臣若无学业岂堪大用帝曰人臣须
是知书宰相尤须有学也杨安国对曰汉儒多引经决
大事宰相必通一经常谓宋祁曰近代士人多不务通
经但用一时之艺苟取富贵盖进用高科者不十年便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408-0647d.png
居显位士品所以不劝也
皇祐元年四月迩英阁讲论语直哉史鱼帝曰蘧伯玉
信君子矣而不若史鱼之直不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
则卷而怀之也安国对曰圣意以蘧伯玉不若史鱼欲
戒不亮节之臣也丁未讲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帝曰何
谓讪上杨安国对曰人君若有阙失臣下当力正之若
不能面諌而退有后言是居下流而讪上也赐讲书张
锡飞白二字(论治/门)十一月庚寅朔御崇政殿召近臣三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408-0648a.png
馆台谏官及宗室观三朝训鉴图十二月诏卢士宗讲
周易令旧讲筵学士上殿听乙丑再御延和殿侍读侍
讲并赴命卢士宗讲泰卦面除天章阁侍讲赐紫章服
士宗杨安国所荐也是日诏右仆射贾昌朝赴讲筵备
顾问不讲书帝以昌朝前宰相又旧讲臣特命之四月
读前汉书东方朔传至武帝微行数出帝曰当安存之
时常思危亡之戒安有后悔又读至籍提封为上林苑
帝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之度对曰臣事陛下二十年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408-0648b.png
每奉德音未尝不忧勤天下此陛下(阙/)
          祖宗以来家法尔甲寅张揆
读后汉明德马皇后纪至服大练抑止外家因言今妃
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
三年三月壬辰御迩英殿讲易至山下有泽损君子以
惩忿窒欲帝曰人之情欲皆生于阴阳而节之在人讲
易鼎卦(论治/门)丁度论仁宗好学(同/上)讲读官赐坐(官制/门)
丑帝飞白书师法二字赐讲读官各一轴时赵师民谒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408-0648c.png
告归青州命就赐之皇祐后每岁重午必赐飞白书扇
四年陈欹器(论治/门)六月御延和殿侍讲学士上五经精
义九月诏召贾昌朝赴讲筵置无逸图于左方(论治/门)
五年夏四月讲书囧命(论治/门)壬辰再御延和殿侍读学
士上前史精要后汉书三十卷十月甲寅再御延和殿
侍讲学士上五经义春秋通解八十卷
至和元年八月壬子召观文殿大学士晏殊赴经筵赐
坐待如宰相仪起居注于立读讲官之末(官制/门)九月己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408-0648d.png
巳讲周礼到薄征缓刑杨安国曰所谓缓刑者乃为诖
误之民当岁歉则贳之闵其劳也今众持兵仗剑粮廪
一切宽之恐不足以禁奸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也
一遇饥馑州县不能存恤饿殍所迫遂至为盗又捕而
杀之不亦甚乎
二年二月诏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张升年高免进读
上令侍经筵以备顾问周礼视䘲(论治/门)读太史公传(论/治)
(门/)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钱象先善讲说语约而义明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408-0649a.png
帝间有顾问必依经以对因讽谕政事遂及时务有启
迪劝纳之益前后留侍十五年特被恩礼每乞外官辄
不许既去必见思而复召故事讲官分日迭进象先已
得请知蔡州帝以象先行有日令独彻所讲秩于是同
列罢进者十日帝尝诏讲官凡经传所载逆乱之事直
言无讳
治平元年帝谓韩琦曰凡事之行患于渐久而怠废况
为学之道尤戒中止宗室之幼者仍须本位尊长常加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408-0649b.png
率励庶不懈惰可召舍人谕此意作诏戒勉之帝既命
增置宗室学官因谓宗室数倍于前而宗正司事亦滋
多乃增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以宗惠为之而降是诏
(馀并见辅导英宗门/)
嘉祐二年五月始听讲读于东宫天资好学寻绎请问
有至日昃内侍言恐饥当食上曰听读方乐岂觉饥耶
英宗以上读书太多常遣内寺正止之
治平四年正月上即位九月壬寅御史中丞司马光为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408-0649c.png
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先是光言张方平不当参知政
事至是又言臣言果是则方平当罢若其非是则臣当
远贬上手诏光得卿奏反谓因前日论方平不当故有
是命此乃卿思之误非朕本意也朕以卿经术行义为
世所推今将开延英之集比得卿朝夕讨论敷陈治道
以箴遗阙故命进读资治通鉴此朕之意皎然易见也
况命卿之旨在二十六日登对前苟朕以言事罪卿岂
复迁卿美职必谅朕诚更勿横俟对日朕亦当谕旨十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408-0649d.png
月己酉初御迩英阁召侍臣讲读经史退上独留吕公
著谓曰朕以司马光道德学问欲常劝讲左右非谓其
言事也甲寅司马光初读资治通鉴上亲制序面赐光
令候书成日写入又赐颍邸旧书二千四百一卷
熙宁元年四月庚申翰林学士兼侍讲吕公著王安石
等言切寻故事侍讲者皆赐坐自乾兴以后讲者始立
而侍者皆坐听臣等窃以为侍者可使立而讲者当赐
坐乞付礼官考议诏太常礼院详定以闻后韩维力约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408-0650a.png
胡宗愈等言臣侍君侧古今之常或赐之坐盖出优礼
祖宗以来多赐坐者以其敷畅经义所以明先王之道
道之所在礼则加异太祖开宝中李穆荐王昭素于朝召
对便殿赐坐令讲易乾卦太宗端拱中幸国子监外辇
将出顾见讲坐因召学官李觉讲说觉曰陛下六飞在
御臣何敢辄升高坐太宗为之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
别坐李觉讲易之泰卦令列侍之臣回还列坐执经而
讲者顾使独立于前则事体轻重诚为未安臣等以为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408-0650b.png
宜如天禧旧制以彰陛下稽古重道之意判太常寺龚
鼎臣苏颂周孟阳同知太常礼院王汾刘攽韩忠彦言
臣等窃谓侍从之官见于天子若赐之坐有所顾问犹
当避席立语况执经人主之前本欲便于指陈则立讲
为宜若谓传道近于为师则今侍讲解说旧儒章句之
学耳非有师之实岂可专席安坐以自取重也今朝廷
班制以侍讲居侍读之下祖宗命官之本意重轻可知
矣今若使侍讲辄坐其侍读当从之若亦许之坐则侍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408-0650c.png
从之臣每有进说皆当坐矣且乾兴以来侍臣立讲历
仁宗英宗两朝行之且十五年岂可以一旦为有司之
失而轻议变更今人主之待侍臣繇始见以及毕讲皆
赐之坐其尊德重道固已厚于三公矣尚何加焉其讲
官侍立伏请仍旧初孙奭坐讲仁宗尚幼跂案以听之
奭因请立讲论者不以为是王安石兼侍讲请复乾兴
以前故事使预听者亦立坐之日少而侍立之日多于
是公著等遂同建明已而众议同上以问曾公亮公亮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408-0650d.png
但称臣侍仁宗书筵亦立后安石因讲赐留上面谕曰
卿当讲日可坐安石不敢坐遂已
二年十一月司马光读资治通鉴汉纪至曹参代萧何
为相国一遵何故规因言参以无事镇抚海内得守成
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上曰使汉常
守萧何之法久而不变可乎光曰何独汉也夫道者万
世无弊夏商周之子孙可以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
今存可也武王克商曰乃反商政政由旧虽周亦用商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408-0651a.png
政也书曰毋作聪明乱旧章然则祖宗旧法何可变也
汉武帝用张汤之言取高帝法纷更之盗贼半天下宣
帝用高帝旧法但择良二千石使治民而天下大治元
帝初立颇改宣帝之政丞相衡上疏言臣窃恨国家释
乐成之业虚为此纷纷也陛下视宣帝元帝之为政谁
则为优荀卿曰有治人无治法故为治在得人不可变
也上曰人与法亦相表里耳光曰苟得其人则无患法
之不善不得其人虽有善法失先后之施矣故当急于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408-0651b.png
求人而缓于立法也壬午吕惠卿讲咸有一德因言法
不可不变先王之法有一岁一变者正月始和置于象
魏是也有五岁一变者五载一巡守考制度于诸侯是
也有一世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有百世不变者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司马光言能守萧何之
法则治变之则乱臣窃以为不然惠帝除三族罪妖言
令挟书律文帝除杀孥令安得谓之不变哉武帝以穷
兵黩武贪淫厚敛而盗贼起宣帝以综覈名实而天下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408-0651c.png
治元帝以任用恭显杀萧望之而汉道衰皆非由变法
与不变法也夫法弊则必变安得坐视其弊而不变耶
书所谓无作聪明乱旧章者谓实非聪明而强作之非
谓旧章不可变也光之措意盖不徒然必以国家近日
多更张旧政因此规讽又以臣制置三司条例及看详
中书条例故发此论也臣愿陛下深察光言苟光言为
是则当从之若光言为非陛下亦当播告之修不逆厥
指召光诘问令议论归一上召光前谓曰卿闻吕惠卿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408-0651d.png
之言乎惠卿之言如何光对曰惠卿之言有是有非惠
卿言汉惠文武宣元治乱之体是也其言先王之法有
一岁一变五岁一变一世一变则非也正月始和置于
象魏者乃旧章也非一岁一变也亦犹州长党正族师
于四孟月朔属民而读邦法也岂得为时变月变耶天
子恐诸侯变礼易乐故五载一巡守有变乱旧章者则
削黜之非五载一变法也刑罚世轻世重者盖新国乱
国平国随时而用非一世一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408-0652a.png
弊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必得良匠又得美材今二者
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讲筵之官皆在此乞陛下
问之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材而黜可也不可使两府侵
其事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
用例苟用例而已则胥史足矣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
何也惠卿曰司马光备位侍从见朝廷事有未便即当
论列有官守者不得其言则去岂可但已光曰前者诏
书责侍从之臣言事臣尝上疏指陈得失如制置条例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408-0652b.png
司之类尽在其中未审得进达圣听否上曰见之光曰
然则臣不为不言也至于言不用不去此则臣之罪也
惠卿责臣实当其罪也臣不敢逃上曰相与共讲是非
耳何至乃尔司马光与吕惠卿论青苗害民(见青/苗门)上曰
朝廷每更一事举朝士大夫詾詾皆以为不可又不能
指名其不便者果何事也
三年四月癸未司马光读资治通鉴汉贾山上疏言秦
始皇居灭绝之中不自知因言从谏之美拒谏之祸又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408-0652c.png
读张释之论啬夫利口光曰孔子称恶利口之覆邦家
夫利口何至覆邦家盖其人能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而
君从其言是则邦家之覆诚不难矣时惠卿在坐光专
以此斥之
十年十月讲周礼
元丰元年三月辛巳御迩英殿沈季长讲周礼八法上
曰或言邦治或言官治何也季长对毕上曰然壬午侍
讲学士吕公著极论治体至三皇无为之道释老虚寂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408-0652d.png
之理公著问上曰此道高远尧舜能知之乎上曰尧舜
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之然常以知人安民为难此
所以为尧舜也上又论唐太宗公著曰太宗所以能成
王业者以其能屈己从谏耳上临御日久群臣畏上威
严莫敢进规至是闻公著论竦然敬纳之
七年十二月戊辰端明殿学士司马光上资治通鉴五
代纪三十馀卷资治通鉴自治平三年置局编终五代
史毕至是书成计二百九十四卷目录考异各三十卷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408-0653a.png
上谕辅臣曰前代未尝有此书过荀悦汉纪远矣辅臣
请观之遂命付三省仍令速进入以光为资政殿学士
降诏奖谕
  哲宗皇帝
元丰八年十二月诏讲读官赴资善堂(保祐哲/宗门)
元祐元年二月进读宝训(保祐哲/宗门)三月诏讲读官更不
轮资善堂直宿(直宿不见/起何年)讲臣直宿讲臣赐坐立讲坐
讲延和殿讲读(已上并见伊/川出寇门)夏四月先是中书省景祐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408-0653b.png
二年置迩英延英二阁以设讲筵延英阁在崇政殿之
西南吕欲令管勾讲筵所经度如得宽凉以备夏讲诏
修内司画图进入九月甲子赐宰臣执政经筵官宴于
东宫上亲书唐人诗分赐之以讲论语终篇也乙丑吕
公著以下谢赐宴御书太皇太后曰皇帝天资聪敏宫
中惟好学而圣性易成昨日所赐欲卿等知尔吕公著进
论语孝经中要语百篇(宣仁/门)范祖禹劝哲宗以学为急
(保祐哲/宗门)苏轼侍读言今日迩英进读宝训及雍熙淳化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408-0653c.png
事太宗每见雨雪应时辄喜今日水旱荐至雨雪非时
窃谓陛下身修而政未修其弊在监司守令不得其人
四年三月吏部尚书兼侍讲苏颂等奏臣等撰汉唐故
事得旨分门编修成册进呈诏迩英要览为名梁焘劝
哲宗读宝训(见宣/仁门)十月癸丑上御迩英阁召讲读官讲
三朝宝训终侍讲苏颂等奏曰陛下勤求治道仰法祖
宗臣等每愧荒疏不能发明上资圣览上遣内侍宣答
曰祖宗治道兹有本原逮此终命篇悉资开发颂等稽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408-0653d.png
首称谢十二月刘安世言伏自前月末闻传圣旨权罢
讲筵是时兴龙节意谓将有宴享所以暂辍迩英之幸
用成庆礼今复半月别无政事亦非有前岁大雪苦寒
之故而劝讲之臣久不得望见清光臣固疑之矣近者民
间喧传禁中见求乳母考之颇有实状伏望圣慈为宗
庙社稷之大计清閒之燕频御经筵仍引近臣与之论议
前古治乱之要当今政事之宜俾悉开陈以助圣学范
祖禹劝勤学以远声色梁焘请开经筵诏录讲义(己上/并保)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408-0654a.png
(祐哲/宗门)
五年四月诏讲读官今后每遇经筵退留讲读官各一
员于迩英奏对仁宗鉴古观文二图(保祐哲/宗门)八月刘唐
老言大学一篇论入德之序诏经筵之臣训释此书上
进以备观览从之
六年二月讲筵所言奉旨进汉唐故事及史记事其间
可观事迹多记少录请稽古录节次进呈以代汉唐故事
三月吕大防奏仁宗所书三十六事请令图写置坐隅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408-0654b.png
以备观览从之八月吕大防乞写仁宗时阁记注一本
进入以备圣览从之其后诏国史院修写进入十二月
开封府火翌日执政于讲筵奏曰火通夕传报必惊动
上曰迫近原庙极可惧执政退相与欢叹曰言词雅驯
殊有裕陵之风
七年三月王岩叟奏曰陛下宫中何以消日上曰惟是
读书岩叟又曰圣人之学要在专勤屏去他事谓之专
久而不倦谓之勤如此天下幸甚读宝训(哲宗/门)五月范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408-0654c.png
祖禹按讲筵故事讲官讲经读官读史右令同进读汉
唐书即是讲官兼读官乞专令读官进史从之
绍圣元年六月罢讲礼记七月诏令后进读用新唐书
曾布请也
四年十月迩英读宝训上谓蔡京曰宝训内事多系实
录不须进京曰王安石有日录乞行进上曰宫中自有

  徽宗皇帝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408-0654d.png
崇宁五年三月诏蔡卞深得王安之学宜在迩英留为
侍读
  祖宗制科取人
建隆二年九月癸未复置书判拔萃科(国史书八月今九/月盖八月始条其)
(可施行实/九月也)
乾德元年复试应拔萃科田可封等(见科/举门)二年正月诏
举贤良方正等三科(见科/举门)四月试贤良颖贽(见科/举门)四年
六月庚寅上亲试制科举人姜涉等于紫云楼下从容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408-0655a.png
谓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等曰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
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此由也因论前
代帝王得失日晡乃罢涉等所试文理疏略不应策问
并赐酒食遣之应百篇举赵昌言(见科举门太/平兴国五年)
至道三年秋七月吏部郎中直集贤院田锡应诏上疏
其二云制举科目不可具陈略举可设者有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道侔伊吕科才
比管乐科传道经典达于教化科详明正术可以理人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408-0655b.png
科文堪经邦科武足安边科臣伏睹太祖朝曾设制科
示时𠡠限三千字以上成字数既多书写不易赐食之
后就试以来既对天颜岂无兢惧又值日晚固不遑宁
虽有经邦之谋岂能周悉设有安边之策靡暇敷陈今
若设此科条但以汉时公孙弘董仲舒所试则往复问
答既尽见其才谋品藻甄升信无违其器业此设制科
其利二也
太宗至道三年九月右正言直史馆孙何献五议其四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408-0655c.png
言复制科曰唐室参古今之制取天下英俊其试礼部
则进士明经解诂句读声病偶对者也制举则贤良体
用等科财成制度寅亮经纶者也国家廓土辟宇立太
平之基然制科未复清途美宦惟进士明经递迁以升
岂不念林壑非常之士有违弃乎台谏所进之人有僭
滥乎奖应制科林陶(见科/举门)
真宗咸平四年四月辛未上御殿试制举人命翰林宋
白等充考官得秘书丞查道进士陈钺入第四等推官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408-0655d.png
王曙入次等八月己酉复试制举人得成安簿丁逊舒
州推官孙仅秘书丞何亮推官孙暨入第四等亮为太
常博士暨为寺丞
景德二年甲子诏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博通
文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识韬略
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才任边寄等科令尚书吏部传告
诸路许文武群臣草泽隐逸之士来应委中书门下先
加考试以器业可观具名闻奏时上谓寇准曰方今文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408-0656a.png
武多士岂无才识优异未升进者耶至于将帅之任尤
难其人前代试以制策观其能否用求材实亦为国之
远图也因出唐朝制科之目采其六用之一年策试钱
易石待问四月试贤良方正著作佐郎陈绛溧水县令
史良丹县簿夏竦先是上谓宰相曰比设此科欲才识
兼优若但考文义则积学者方能中选苟有济时之用安知
策问经义时务命两制上策问择而用焉六月右正言
陈彭年请条制贡部复宏辞科来经术士十月以前鄠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408-0656b.png
县簿高志宁者为理评事志宁明经中科请应试洞韬
略科且求日试三千字既而不能成上察其历官无过
特命迁秩
祥符元年夏中书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草泽刘若
冲周启明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大理寺丞吕夷简草泽
许申等诏以申等虽敏赡可赏而理道未精不副召对
若冲启明申并许应举仍免取解夷简优与亲民差使
时上封者言两汉举贤良多因兵荒灾异所以询访阙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408-0656c.png
失令东封西祀受瑞建封不当复设此科于是悉罢吏
部科同
仁宗天圣七年闰二月诏曰朕开数路以详延天下之
士而制举独久置不设意吾豪杰或以故见遗也其复
置此科于此稍增损旧名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博通文典明于教化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详明吏
理可使从政科识洞韬略运筹决胜科军谋宏远材堪
边寄科凡以待京朝官之被举及应选者又置书判拔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408-0656d.png
萃科以待选人之应者又置高蹈丘园科沈沦草泽科
茂材异等科以待布衣之被举应举者又置武举以待
方略武勇之士其法皆先上艺业于有司较之然后试
秘阁中格然后天子亲策之若武举则阅其衡射焉初
盛度建言于真宗请设四科以取士曰经术之上若典
刑备举则政教流行请设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尧试
臣以事不置以言语笔札求人审官期于适用请设才
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今戎警未除调边劳戍必资良帅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408-0657a.png
以集事功请设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狱讼之繁民命
所系若推按失实则枉情伤生请设明晓法律能按章
覆问科
景德二年遂置六科盖缘度之议也时度方责洪州密
诏度撰策目驰驿以进及议封禅吏部科目皆废夏竦
既执政建议复制举广置科目以收遗才上从之更采
度前议降是诏十二月以知制诰李仲容判礼部故事
茂材异等高蹈丘园沈沦草泽三科所上策论先委礼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408-0657b.png
部考覆以闻乃得试时值史馆康孝基判礼部定富弼
等十人词理皆优上意其品藻未精改命仲容而以孝
基为同判仍取弼策论覆校之弼河南人
天圣八年春正月诏应制科自今听随礼部贡举施行
六月御崇政殿试书判拔萃及武举人戊申以宣州司
理余靖为将作监丞知海阳推官尹洙为武胜节度掌
书记知河阳县武举人张建侯等十二人乙亥命学士
宋绶冯元为初考制策官翰林张得象御史中丞王随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408-0657c.png
覆考知制诰右中丞盐铁副使鞠咏编排自是御试制
科人率如此例丙午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太常
博士成都何咏茂材异等富弼二人所对策并及第四
等丁丑以咏为祠部员外郎同判永兴军赐五品服弼
为将作监丞知长水县
景祐元年正月罢书判拔萃科更不御试自今幕职州
县官经三品以上非缘边及川广福建者并许应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六科其升朝官至太常博士以及进士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408-0657d.png
诸科取解而被黜者毋得应茂材等三科及武举用制
诰李叔之言也试书判拔萃四人(毛询吴盛张/考孙李淳)
八年六月己酉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太常博士苏
绅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大理丞吴育茂材异等张方平
育通判湖州绅通判洪州方平知昆山县六月诏寓制
科人自今张幕次于殿庑仍令大官给食武举人以别
日试时知制诰宋郊言贤良与武举人杂试非所以待
天下特起之士诏从其请书判拔萃四人(邱升张庞谙/孙伯王林意)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408-0658a.png
言者谓此科乃有司铨品之式今御轩亲试非称其年
春遂罢(登科/记)
四年夏丁未诏学士院自今制策登科人并试策论各
一道时将作监丞富弼献所为文命试馆职弼以不能
为试赋辞上特令试策论因有是诏弼寻授太子中允
直集贤院六月乙丑诏详明吏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
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才任边寄三科各为策题贤良方
正等四科同策题七月壬戌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408-0658b.png
谏科二人(田况又/张方平)茂材异等邵亢亢以与张士逊连姻
报罢实录云亢策字数少不合格今从亢本传亢墓铭
亦云范仲淹荐应贤良方正科除建康军节度推官会
有欲中伤宰相密言亢与连姻命遂中格人莫知其然
盖宰相士逊之子娶邵氏偶与亢同姓士逊既不能辨
亢亦无言而出
庆历二年八月策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殿中丞钱
明逸对策入四等以为太常博士通判庐州易之子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408-0658c.png

六年六月参知政事吴育与宰相贾昌朝不相能监察御
史唐询既怨育遂希昌朝意上奏曰贤良方正直言极
谏茂材异等科由汉涉唐皆不常置若天见灾异政有
阙失则诏在位荐之本朝稽用旧文讫真宗世三建此
科陛下即位增科为六令两省若少卿监以上奏举后
又止用贤良茂材三科随进士科设之迩年率不任保
用之官皆自名科目且贤良方正茂材异等名号至美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408-0658d.png
使举而为之犹曰近古即自颛其美顾所未闻又有经
亲试前集有司而所出论目全用经史名数及对诏策
不过条别义例稽合注解至于强记博闻虚辞泛说而
已若辅国本陈治道则未见其有补也初应诏才数人后
乃至十馀人今殆至三十馀人一中此科曾未累岁悉
至显官虽非其人例不可抑疏上帝刋其名付中书育
奏疏驳之曰三代以来取士之盛莫若汉唐汉文帝上元
五年诏举贤良文学之士上亲策之则有若晁错者出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408-0659a.png
焉是非有灾异而举也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诏贤良对策则有若董仲舒
公孙弘者出焉所举者非因灾异但策中语或及者亦
陈事之一端尔唐开元二年六月甲子制其有茂材异
等咸令自举是年设直言极谏科逮宪宗元和间制科
尤盛有若元稹白居易皆特出之才观当日策目所访
者皇王之要道邦家之大务可以覆视固不可专于灾
异也陛下自复制科于兹累年随贡举而开疏数适中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408-0659b.png
若必俟灾谴然后诏举非惟失设科本意且尤不可者
有三一则使夫贤旧滞淹之士待灾异而进非所以养
廉耻也二则平居不询造形乃问非所以惧谴灾也三
则轻改信令示天下无渴士之心非所以广贤路也且
汉唐所立孝廉及进士等科皆每岁常选故制举随时
而开今礼部进士数年一举因以制举随之则事适其
宜何害于时须此纷易况灾异之出不常厥期或弥年
所无则制举奚设或比岁而有则于事不烦既不因乎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408-0659c.png
天灾又不随乎贡部而曰非时诏举浩无端倪乃是遂
废此科刍荛稍询则言路有寄弥年不举则礼意都忘
今无故而更张使遗材绝望其伤国体多矣乞陛下下
臣奏两制详定上是其言不复下两制即诏礼部自今制
科随进士贡举其著为令仍须迩臣论荐毋得自举上
因谕辅臣曰彼上言者乞从内批以行今乃知欺罔也
育又奏曰阴邪沮事正当明辨人臣言涉机密欲归德
于君或入告谋猷成国之美此类可以刋名付外制策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408-0659d.png
天下公共废置可以明述岂宜阴为沮革欲自上行此
正奸罔所为非睿听昭察则挟邪蠹国何所不为愿出
姓名按劾以明国法育本由制策进上数称贤以为得
人故询力排诋意在育不在制科也
皇祐元年秋甲申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諌殿中丞
吴奎奎所对入四等以为太常博士通判陈州
五年八月辛酉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太常寺太祝
赵彦若试武举人彦若所对疏阔下有司考不中等而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408-0660a.png
罢之先是制举就秘阁试者十八人有司独取彦若于
是被黜去议者谓宰相陈执中不由科第以进故阴
讽有司独专抑儒士非彦若实不能也
嘉祐二年六月赵彦若制策不入等阅四月遂无应科
者上曰岂朕待之不至耶丁巳诏朝廷设制科以取天
下美异之士尝以推恩过厚而难其选故所取不过三
二人甚非所以广详延之路也其令两制以上同议之
既而抃等言太常博士以下至选人草泽人应制科者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408-0660b.png
并听侍制以上奏举无得自陈内草泽人亦许本路转
运使奏举其试文浅陋及履行不如所学并坐举者其
进用差次不得引旧例超擢从之八月癸亥试贤良方
正能直言极谏秘书丞王彰材识兼茂明于体用明州
推官夏噩彰对不入等噩入第四等授光禄寺丞噩磨
勘当迁著作佐郎宰臣富弼嫌而裁之
嘉祐十年十二月先是朝议以科举既数则高第之人
倍众其擢任恩典宜损于故诏中书门下裁定丁丑诏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408-0660c.png
曰朕惟国之取才士之待举不可旷而冗也故立间岁
之期以励其勤约贡举之数以精其选著为定式申敕
有司而高第之人日常不次而用若循旧比终至滥官
甚无谓也自今制科入第三等与进士第一除大理评
事签书两使幕职官事代还升通判再任满试馆职制
科入第四等与进士第二第三除内使幕职官代还改
次等京官制科入第四等与进士入第四第五除试御
知县代还迁两使职官锁斤人视此若夫高材异行施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408-0660d.png
于有政而功状较然者当以茂恩擢焉自是骤显者鲜
而所得人才及其风迹比旧亦寝衰乙未御崇政殿策
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明州观察使推官陈舜俞贤
良方正直言极谏旌德县尉钱藻汪辅之舜俞藻所对
策并入第四等授舜俞著作佐郎签书忠正军印度使
判官事藻试校书郎无为军判官辅之亦入等监察御
史里行沈起言其无行罢之辅之躁忿因以书诮让富
弼曰公为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天下何赖焉弼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408-0661a.png
不能答
六年八月乙亥御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著
作佐郎王介福昌簿苏轼渑池主簿苏辙轼入第三等
介第四等辙第四等次以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判
官介为秘书丞知静海县辙为商州军事推官(馀见论/治门云)
(二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得辙第四等司马/光与镇同议镇难之者先初为第一等也)
八年六月诏令岁制科人著作佐郎赵卨等十七人权
罢将来科场赴秘阁就试卨安仁人也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408-0661b.png
英宗治平二年秋甲戌以制科入等范百禄为秘书丞
升上一任前和州县令李清臣为著作佐郎百禄所对
策言濮王宜诏有司勿议推尊之事百禄镇从子清臣
安阳人韩琦妻以其兄之子欧阳修奇其文以为似苏
轼及试秘阁试文至中书未发也修迎语曰考官不置
清臣第一则缪矣发视果第一时同发策者四人或谓
清臣当以五行传对所谓灾异当得清臣曰此汉儒说
以某异应某事清臣不能知民间得无疾痛不乐可上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408-0661c.png
者乎因言天地之大譬之于人腹心肺腑有所攻塞则
五官不宁民人生聚天地之腹心肺腑也日月辰宿天
地之五官也善人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上民之疾痛
不乐者而已清臣竟不入等
四年二月御史蒋之奇奏弹钱明逸奸邪在仁宗朝附
贾昌朝等陷杜衍范仲淹尹洙石介之徒朝廷一空天
下同疾况文辞纰缪贪赋有闻岂可与昌朝同居禁苑同知諌
院傅卞亦言执政召明逸示以章疏使自引疾上他日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408-0661d.png
谓吴奎曰钱明逸不解作文字何因中大科奎言应举
亦系侥倖一日之间未见其善其人可知也
熙宁三年九月御崇政殿策贤良方正又策试武举人
诏策贤良方正等科太常博士通判蜀州吕陶升一任
与堂除太庙斋郎张绘堂除判司主簿或尉前台州司
户参军孔文仲令流内铨告示发赴华州团练推官本
任陶等皆中选而文仲策初在第三等手诏制科诵字
号卷详观其条对大抵意尚流俗而后是非又毁薄时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408-0662a.png
政援正先王之经而辄失义理可再进呈而诵字号乃
文仲试卷也于是上读文仲试卷至专任德上曰德刑
不可偏然救世亦有时而偏用乂用三德是也安石又
论文仲以为如范百禄以非濮王事合考官取高等尔
于是冯京意助文仲上不听故有是命十二月戊辰三
班院言殿直雷珣乞试六韬孙吴兵书十道仍试骑射
中选诏免袒使权边塞监押巡检代还依武举人例王
圭班使臣乞试兵书自珣始秘阁考试所言应科陈彦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408-0662b.png
古所试六论不识题及字数皆不足准式不考自试制
科以来空疏未有如彦古者由是制科亦罢
七年五月辛亥中书门下言策试制举并以经术时务
今进士以罢辞赋所试事业即与制举无异其贤良方
正等科目欲乞并行停罢从之先是中书条例所乞罢
制举冯京曰汉唐以来豪杰多自此出行之已久不须
停废上曰天下事可罢而不可急如此者甚众此恐未
遑改革吕惠卿曰制科止于记诵非义理之学也哲宗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408-0662c.png
孙觉苏辙彭汝砺张续考试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科举人丁卯上御集英殿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谢
悰己巳赐悰进士出身除初算职官左正言刘世安言
臣伏自朝廷近复制科秘阁所试之人皆不应格陛下
方务进人材不欲并行黜落曲收谢悰以为天下学士
之劝而悰廷试之策往往不能奉承请问率意妄言固
多疏略有司考覈即不入等陛下特赐进士出身擢为
辅郡幕职圣恩优异极踰涯分臣亦上体朝廷之意不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408-0662d.png
敢别有论列而近见悰申尚书省辞免新命状乃云所
有敕告未敢抵授以抵为祇以受为授虚薄寡闻一至
于此昔唐之省中有伏猎侍郎为严推之所讥而罢今
陛下方当右文之代初复制举岂容有抵授贤良乎伏
望陛下惩其浅陋稍正误恩追寝悰进士出身以塞公

七年五月癸巳诏秘阁试制科论题于九经兼正史孟
子扬子荀子国语并注内出其义注内毋得出题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408-0663a.png
六年九月丁酉三省言御试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科制策知泸州合江县王普河中司理司马槱眉山布
衣王当
绍圣元年八月三省进呈秘书省考试致应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科陈旸第四人赵天启考中第二上谓章惇
曰赵天启尝上书极太妄朕始欲令羁管恐阻塞言路
至是在选中特旨落下九月御集英试科举人庚戌三
省同进呈考试制科张咸吴俦陈旸三人中第三等推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408-0663b.png
恩上曰前日观所试策何异进士先朝尝罢此科何时
复置郭知章等对曰先朝初御试进士策即罢制科元
祐二年复置诚无所补初举得谢悰次举得王当司马
槱等闻极疏谬上曰极不成义理李清臣对曰在汉亦
不设科遇选获异材或因灾异策问大事即临时召上
曰今已复进士殿试策此科既无异进士策其文理有
过于此者郑雍对曰顾其人何如尔然自古多言时政
阙失上曰今进士亦可言时政阙失因诏罢制科(南渡/已来)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408-0663c.png
(见后/集)
  累朝任用逸民
太祖开宝三年三月以处士王昭素为国子博士致仕
昭素少笃学有志行市物随索即偿或辞则曰亟受之
不然将为妄语人矣由是人不敢欺方治室积木墙壁
间有盗为木所碍不得入昭素觉之尽室所有掷于外
谓盗曰急来窃去恐捕者至盗惭而遁由是邑中无盗
著易论三十馀篇上闻其名召见便殿已七十馀上问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408-0663d.png
曰何以不仕致相见晚访以民事所言无隐上益嘉之
又问治世养身之术对曰莫若爱民寡欲上爱其语书
之屏几求去故有是命
太宗雍熙元年冬十月上之即位也召华山隐士陈抟
入见于是复至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曰抟独言其
身不干世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在华山已四十馀年自
言经五代乱离幸天下承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
遣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抟曰先王得玄默修养之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408-0664a.png
道可以化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
黄白之事吐纳之理无术可传于人假令白日上升亦
何益于世主上龙颜彦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䆒
治乱真有道之主也正是君臣叶心同德兴化致治之
秋勤行修鍊无出于此琪等表上其言上益喜赐号希
夷先生有司增葺所居台观上屡与属和诗什数月乃
遣还
淳化元年秋八月朔诏徵终南山隐士种放辞以疾不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408-0664b.png
至放七岁能属文沈默高洁与其母偕隐豹林谷中讲
习为业学者多从之得束脩一以奉母母亦乐道薄滋
味善辟谷会陕西转运使宋维翰言放才行诏使徵之
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
为人知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遂称疾不
起其母取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上喜其
高尚诏不能屈岁时存问以钱三万赐之不夺其志
咸平二年春二月己酉秘书监杨徽之荐著作佐郎通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408-0664c.png
判泰州戚纶文学纯谨可在儒馆三月甲寅以纶为秘
阁校理纶父同文隐居教授学者不远千里而至登科
者凡五十六人徽之与门人追号同文曰坚志先生
四年三月兵部尚书张齐贤条上种放操行孝谨愿以
备贤良方正之举
淳化五年上谓韩丕曰卿早在嵩阳当时流辈颇有遗
逸否丕以田朴对上召朴对于便殿不愿仕进上赐束
帛官其子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408-0664d.png
五年秋遣使赍赏诏书就终南山召放赴阙赐绢十万
先是判永兴军府张齐贤复条上放操行请加旌赏臣
前在中书亲奉先帝德音欲行不次之泽臣缘未知本
末不敢奏陈今为太守始熟其为人故也戊申种放以
幅巾入见于崇政殿上与语询以民政边事放曰明王
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馀皆谦逊上即日授左司
谏直昭文馆赐冠带袍笏馆于都亭驿大官供膳上谓
宰相曰放亦有就禄仕意且言迹孤朕论以俟升班列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408-0665a.png
必见朝廷清肃排摈之事无敢为者赏一人可劝天下
矣己酉种放表辞恩命不许让居数月复召见赐绯衣
象笏等物及御制五言诗又赐昭庆坊第一区加帐什
物银器五十两钱三十万种谢日赐酒食于学士院光
宠之盛近所未有也
六年三月左司谏直昭文馆种放再表乞暂归故山诏
许之丙午特诏授起居舍人将行宴饯于龙图阁又诏
三馆秘阁官宴饯于琼林苑上赐七言诗三章在坐皆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408-0665b.png

景德二年夏四月以起居舍人昭文馆种放为右谏议
大夫放谢病乞游嵩山诏许之仍命南河守臣常加存
抚召对赐宴饯赋诗饯行恩礼甚厚
四年冬十月种放复自终南山来朝召之也上谓辅臣
曰放比高尚其事询访多有可采朝廷虽加爵秩而未
能大用即物议未厌遣内侍赍诏赐放略曰抑宜体兹
眷遇罄乃诚明叙经国之大猷述致君之远略尽致茂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408-0665c.png
绩以沃朕心副凉德之倚毗塞外朝之听观乃司枢务
庶几或至公放上表固让
大中祥符二年夏四月种放得告归乡里是日召见宴
饯于龙图阁上作诗赐放命群臣皆赋日制辟杜镐辞
以素不属文诏令引名臣归山故事镐因诵北山移文
其意盖讥放也
三年春正月种放归终南山有使来自秦雍者得放答
陈尧叟诗五章以闻上嘉纳之谓宰相言放隐居力学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408-0665d.png
尝言古今殊时不当背时效古此最近于理乃诏放赴
阙放表乞赐告上许之诏答云倘再召勿复辞也放为
弟汝求官即秘书省正字同判太常礼院
五月辛酉赐泰山隐士秦卞号贞素先生放还山卞自
言百三十岁上召至京与语多言五代事亦无他术但
能服食致长年尔
四年二月上作西岳赞仙掌诗召见华山隐士郑隐敷
水隐士李宁赐号曰贞晦先生隐自言始以经术为业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408-0666a.png
遇道士传辟榖鍊气之法修习颇验遂居华山之王力
岩二十馀年冬夏常衣裘十分于药术老而不衰每以
药施人人与金帛多拒之上赐御诗并药茶束帛隐辞
所赉不受
七年邢惇隐居不出王曾荐召问治道惇不答止除许
州助教惇归家乡人不知有官及卒敕与废纸同束之
梁间
八年河南府言工部侍郎种放卒上甚嗟悼亲制文遣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408-0666b.png
内侍致祭护丧归终南山赠工部尚书录其后世雍学
䆒出身先是讥放循默者上闻之谓辅臣曰放为朕言
事甚众但外庭不知耳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其目曰
议道议德议用议器议文议武议制议度议教化议赏
罚议官司议军国议狱讼议征赋议邪正放将卒急取
前后章疏藁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与诀酒数行
而卒李渎隐中条山不仕魏野居陕终日吟咏皆有道
之士上以礼聘之皆不起
卷二十六 第 48a 页 WYG0408-0666c.png
仁宗天圣二年五月己亥赐杭州隐士林逋粟帛两浙
运使言逋有节行居西湖二十年未尝入城故也六年
冬丁卯赐故杭州处士林逋谥曰和靖先生仍赐其家
米五十万帛五十疋逋临终赋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
尤喜曾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以闻上嗟惜之故有是
赐初逋客临江李咨方举进士未有知者逋谓人曰此
公辅器也及逋卒咨适为州守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
日葬之刻遗句纳圹中
卷二十六 第 48b 页 WYG0408-0666d.png
康定元年春庚子赐永兴军草泽高怿号安业处士怿
季兴四世孙幼能属文通经史百家之说从种放隐终
南山与张尧许勃号南山三友会诏举沈沦草泽知长
安寇准闻其名荐之辞不起景祐初录国初侯王后怿
推其弟及范雍建京兆府学召怿讲授诸生席间常数
十百人至是杜衍乞赐以处士号从之诏州县常时礼
遇给良田百亩后文彦博言怿经术该通有高世之行
可励风俗赐第一区
卷二十六 第 49a 页 WYG0408-0667a.png
庆历元年丙午陈州布衣郭京为大理评事陜西都部
署司参谋军事京少任侠不事家业平居好言兵范仲
淹漆宗谅荐之上召见特命官建州布衣徐复赐号江
海处士初复游京师举进士不中退而学易通流衍卦
气法自筮知无禄遂忘进取意游淮扬间以学易为事
数年益通阴阳天文地理遁甲占射诸家之说他日听
其乡人林洪范说诗且言诗之所用于乐者忽若有得
因以声气求之遂悟大略于七音十二律清浊次序及
卷二十六 第 49b 页 WYG0408-0667b.png
钟磬侈夺匏竹高下制度皆洞达上方留意于乐诏天
下求知乐者大臣荐胡瑗瑗作钟磬大变古法复笑曰
圣人寓器以声今不先求其声而更其器其可用乎后
瑗制作皆不效范仲淹过润州见复问曰今以衍卦占
之四夷无变异乎复言西方当用兵推其日月后无少
差于是与郭京俱召见帝问天时人事复对曰以京房
易卦推之今年所配年月日当小过也刚失位而不中
其在强其德乎帝又问变故与前世何若复对曰如唐
卷二十六 第 50a 页 WYG0408-0667c.png
德宗居奉天时帝怒曰何至此复曰君德有不同陛下
无深虑也帝问何故复曰德宗性忌刻好功利欲以兵
伏天下其德与凶运会俱奔走失国仅乃能免陛下恭
俭仁恕不难屈已容纳西羌之变起自元昊陛下不得
已应之虽兵连不解而神人知非陛下本心时与德宗
同德与之异卦气虽不得无他也不久定矣帝称善又
问明年主何卦复曰乾卦用事说至九五画而止帝又
问京师前年黑风何所应复曰其兆在内预王丧其应
卷二十六 第 50b 页 WYG0408-0667d.png
命为大理寺评事因以疾辞乃赐号处士补其子发试
校书郎复性高洁处世未尝自异后居杭州十数年卒
二年冬甲子以泰山处士孙复为试校书郎国子监直
讲复平阳人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发
微十二篇大约本于陆淳而增新意石介有名山东自
介而下皆以先生事复年四十不娶李迪知其贤以其
弟之子妻之复初犹豫石介与诸弟谓公卿不下士久
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
卷二十六 第 51a 页 WYG0408-0668a.png
贤名复乃听孔道辅闻复之贤就见之介执杖屦立侍
复左右升降拜则扶之其往谢亦然介既为学官语人
曰孙先生非隐者也于是范仲淹富弼皆言复有经术
宜在朝廷故召用之
五年春赐润州草泽邵鍊号冲素处士知州王琪荐鍊
守道丘园素有节行故也鍊上表固辞许之
皇祐三年秋甲寅赐陕州草泽魏閒清逸处士閒野子
世有隐德知州李昭遘上其行义故有是赐
卷二十六 第 51b 页 WYG0408-0668b.png
四年五月丙午太常丞致仕代渊为祠部员外郎渊导
江人性简洁事亲以孝闻尝举进士甲科得清水簿叹
曰禄不及亲何所为即还家教授坐席常满王拱辰安
抚两川遗书欲起之托疾不往见杨日岩知益州又荐
之遂致仕谢绝诸生著周易旨要佛老杂说十篇于是
翰林学士田况上其书诏优加两官渊晚年日菜食巾
褐山水间自号虚一子长吏岁时致问澹然与对略不
及私
卷二十六 第 52a 页 WYG0408-0668c.png
嘉祐二年夏六月以汝州龙山孔收为校书郎致仕绛
州稷山韩退为安逸处士翰林学士承旨孙抃荐收退
有行义也
三年春正月以福州进士陈烈为安州司户参军烈性
介僻笃于孝友庆历初预乡荐黜于礼部遂不复践场
屋从学者常数百人天章阁待制曹颖叔知福州荐之
授试校书郎本州州学教授于是翰林学士欧阳修又荐
之故有是命烈皆辞不受
卷二十六 第 52b 页 WYG0408-0668d.png
四年十一月以河南处士邵雍为将作监主簿本府以
遗逸荐故有是命后再命为颍州团练推官皆辞疾不
起是月赐东州草泽何群安逸处士益州草泽章察冲
退处士转运使言其有行义也群西充人嗜古学激扬
论议虽业进士非其好庆历中石介在太学四方诸生
来学者数千人群亦自蜀至方讲官会诸生讲介曰生
等知何群乎群曰思为仁义而已不知饥寒之切已也
众皆往仰之介因馆群于其家使弟子推以为学长群
卷二十六 第 53a 页 WYG0408-0669a.png
愈自刻励著书数十篇与人言今之士语言脱易举止
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严因请复古衣冠又上书言
三代取士皆本于乡里而先行义后世专以文辞中害
甚者莫甚于赋请罢去介赞美之会谏官御史亦言以
赋取士无益治道下两制议皆以为进士科始隋历唐
数百年将相多出此不为不得人且祖宗行之已久不
可废也群闻其说不行乃竭其平生所为赋八百篇焚
之讲官视群赋既多且工以不自惜黜太学群径归遂
卷二十六 第 53b 页 WYG0408-0669b.png
不复举进士
五年夏己亥颍州进士常秩为试将作监主簿本州州
学教授翰林学士胡宿言其文行闻于乡里也秩临汝
人常举进士不中退居陋巷二十馀年为学有心得尤
长于春秋学者常以孙复所学问秩秩曰此商君法尔
步过六尺与弃灰于道有诛不近人情甚矣(皇祐二年/赐束帛)
秋甲子眉山进士苏洵为试校书郎年二十七始发愤
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皆不中悉焚其常所
卷二十六 第 54a 页 WYG0408-0669c.png
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
言嘉祐初与其二子轼辙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
其所著权书衡论机策二十二篇宰相韩琦善之召试
舍人院再以疾辞本路运使赵抃等白荐其行义推于
乡里而修又言洵既不肯就试乞除一官故有是命
六年六月庚申赐草泽章友直银百两绢百疋以篆国
子监石经成除将作监主簿不理选限辞不就故有是
赐友直建安人得象之族也得象为相常欲官之友直
卷二十六 第 54b 页 WYG0408-0669d.png
谢去终身不仕
神宗治平四年秋七月太学助教刘易赐号安退处士
仍赐粟帛易州人性刚介博学好古韩琦知定州书
上所著春秋论授试太学助教并州学说书不能屈志
仕进寓居虢州卢氏晚习辟谷至是赐处士号
熙宁四年夏将作监主簿常秩初不肯仕世以为必退
者也至是宰臣王安石更令秩在闾阎见所下诏独以
为是被召遂起
卷二十六 第 55a 页 WYG0408-0670a.png
十年九月己酉赠颍州团练推官邵雍秘书省著作郎
赐帛以知河南府贾昌衡言雍行义闻于乡里乞加恤
也宰相吴充请于上赐谥曰康节雍初与常秩同召雍
竟辞不起士大夫高之
 
 
 
 
卷二十六 第 55b 页 WYG0408-0670b.png
 
 
 
 
 
 
 
 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