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73-A¶
273-A¶ 第 158a 页

楞严正脉十卷科文



* ○四行阴魔相分(三)

* 一具示始终(二)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一蹑前想阴尽相(阿难)
* 二状示行阴区宇(生灭)
* 二终破显露妄源(若此)
* 二中间十计(十)

* 一二种无因(三)

* 一标由示坠(阿难)
* 二分条详释(二)

* 一本无因(三)

* 一据巳见量(一者)
* 二谬成邪计(便作)
* 三失真堕外(由此)
* 二末无因(三)

* 一据巳见量(二者)
* 二谬成邪计(今尽)
* 三失真堕外(由此)
* 三结成外论(是则)
* 二四种遍常(三)

* 一标由示坠(阿难)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心境计常(一者)
* 二四大计常(二者)
* 三八识计常(三者)
* 四想尽计常(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三四种颠倒(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273-A¶ 第 159a 页 X12-0159.png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双约自他(一者)
* 二约它国土(二者)
* 三约自身心(三者)
* 四双非他自(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四四种有边(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约三际(一者)
* 二约见闻(二者)
* 三约彼我(三者)
* 四约生灭(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五四种矫乱(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分条详释(四)

* 一八亦矫乱(一者)
* 二唯无矫乱(二者)
* 三唯是矫乱(三者)
* 四有无矫乱(四者)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六十六有相(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或至)
* 二总勒名数(皆计)
* 二更成转计(从此)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七八种无相(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见其)
* 二总勒名数(此质)
* 二更成转计(又计)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八八种俱非(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详释其相(二)

* 一正成本计(二)

* 一分条例显(色受)
* 二总勒名数(如是)
* 二更成转计(又计)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九七际断灭(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具显其相(二)

* 一分条详释(或计)
* 二总勒名数(如是)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十五现涅槃(三)

* 一标由示坠(又三)
* 二具显其相(二)

* 一分条详释(或以)
* 二总勒名数(迷有)
* 三结成外论(由此)
* 三结害嘱护(三)

* 一示因交互(阿难)
* 二迷则成害(众生)
* 三嘱令保护(二)

* 一嘱作摧邪知识(汝等)
* 二嘱作趣真导师(教其)



* △四行阴魔相竟
* ○五识阴魔相分(三)

* 一具示始终(二)

* 一始初未破区宇(二)

* 一蹑前行阴尽相(阿难)
* 二状示识阴区宇(于涅)
* 二终破显露妄源(若于)
* 二中间十执(十)

* 一因所因执(三)

* 一两楹之间(阿难)
* 二邪解执背(能令)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二能非能执(三)

* 一两楹之间(阿难)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三常非常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四知无知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五生无生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六归无归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七贪非贪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若于)
* 三结名异种(是名)
273-A¶ 第 160a 页 X12-0160.png
* 八真无真执(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观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九定性双闻(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于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十定性辟支(三)

* 一两楹之间(又善)
* 二邪解执背(于命)
* 三结名异种(是名)
* 三结害嘱护(三)

* 一示因交互(阿难)
* 二迷则成害(二)

* 一总标迷妄(众生)
* 二分害重轻(外道)
* 三嘱令保护(汝等)



* △二详分五魔境相竟



* ○三结示超證护持分(二)

* 一先示超證(三)

* 一诸佛先證(如是)
* 二识尽所超(三)

* 一识尽根融(识阴)
* 二顿齐等觉(二)

* 一法说(从互)
* 二喻说(如净)
* 三示超诸位(如是)
* 三圆證极果(入于)
* 二后示护持(三)

* 一首明遵古辨折(此是)
* 二正令暗识护持(二)

* 一先令自巳谙识(三)

* 一谙识邪魔(魔境)
* 二诸魔不现(阴魔)
* 三二果无障(直至)
* 二转令咒护众生(三)

* 一正教劝持(若诸)
* 二兼通写带(若未)
* 三总结魔伏(一切)
* 三叮嘱钦古教范(汝当)



* △一无问自说五阴魔境竟



* ○二因请重明五阴起灭分(二)

* 一蹑前请问(三)

* 一领前请后(阿难)
* 二具陈三问(三)

* 一问生起妄想(如佛)
* 二问灭除顿渐(又此)
* 三问阴界浅深(如是)
* 三愿利现未(惟愿)
* 二酬请具答(二)

* 一具答三问(二)

* 一答生起妄想(三)

* 一标说妄想之由(三)

* 一推原生起元虚(三)

* 一明真本无阴(佛告)
* 二表阴皆妄生(皆因)
* 三喻妄生非实(斯元)
* 二判决倒计非是(二)

* 一直示二计俱妄(妄元)
* 二纵夺况显必妄(阿难)
* 三结归故说妄想(是故)
* 二详示五重妄想(五)

* 一色阴妄想(三)

* 一示体因想(汝体)
* 二引喻详释(二)

* 一双引二想(如我)
* 二辨显虚妄(悬崖)
273-A¶ 第 161a 页 X12-0161.png
* 三结妄想名(是汝)
* 二受阴妄想(二)

* 一转想成受(即此)
* 二推广结名(由因)
* 三想阴妄想(二)

* 一身念相应(由汝)
* 二推广结名(寤即)
* 四行阴妄想(三)

* 一体迁不觉(化理)
* 二双诘是非(阿难)
* 三推广结名(则汝)
* 五识阴妄想(四)

* 一纵夺真妄(二)

* 一约性纵真(又汝)
* 二验忆夺妄(何因)
* 二正申喻示(阿难)
* 三的指灭时(非汝)
* 四推广结名(故汝)
* 三总结妄想所成(阿难)
* 二答阴界浅深(汝今)
* 三答灭除顿渐(三)

* 一生灭次第(此五)
* 二顿渐始终(理则)
* 三责妄前教(我巳)
* 二结劝传正(汝应)



* △二正宗分巳竟



* ○三流通分分(二)

* 一极显经功(二)

* 一开二利而况显福报(二)

* 一举利他况显(二)

* 一举多功较定(二)

* 一如来举功令较(阿难)
* 二阿难较定无量(阿难)
* 二况经功超越(三)

* 一示诚言起信(佛告)
* 二明灭罪往生(三)

* 一极言恶因恶果(若复)
* 二略举暂尔弘经(能以)
* 三因之离苦得乐(是人)
* 三明获福胜前(得福)
* 二举自利况显(阿难)
* 二合二利而深许极果(依我)
* 二结众法喜(佛)



* △三流通分竟

楞严正脉科文大尾
273-A¶ 第 162a 页 X12-0162.png
* No. 273-A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科判翻刻缘起

是疏成于万历丙申冬。科成于次年丁酉夏。妙峰登
禅师。见之惊叹礼拜。得未曾有。劝梓于代藩 王自
为序。彼土学者寥寥。流通未广。宋化卿居士为辩父
功。淹留都下。搜访异书。因得斯帙。遂能勘破世缘。乐
其本有。还呈云栖大师。我大师印其宗教双朗。性相
普融。由一返闻。入佛知见。自经来震旦。千五百年。疏
家未有也。正谋翻梓。阻以病缘。后诸檀越。各具上根。
契心非勉。于所校本。施赀就刊。次第告成。惟阙科判。
盖由条贯未通艰于得味也。然此实经之大纲。鉴师
遥领天台贤首清凉之妙提。近證曹勋戚家心光之
显现。试览悬示。理脉井然。大师自检衣钵助刊。宋居
士以惬素心。亦乐为助。会广丰归自白门持黄屯部
贞父蔡库部伯达罗仪部玄甫所捐俸至。即日命梓。
大师方以静摄屏笔研。命广丰具缘起。旧刻悬示前
有代藩制序一首。每卷有蒲州万固沙门妙峰福登
校十一字。今存之则赘。去之则因不明圣经。前不可
赘胜事。后不可昧前因。故须缘起云。

万历癸丑孟夏。无一道人广丰述合梓于秀州漏
泽寺。居士卜宗文总阅。莫如德朱懋绩二居士分
校。郡人贺明世庄书。吉安李国华经纪。其始终凡
随喜赞叹。皆有功德。奉持领受。即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