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30a 页
楞严正脉五卷科文



* ○二證释别有结元疑分(二)

* 一阿难别求结元(三)

* 一就喻索元(阿难)
* 二引人合喻(二)

* 一先与合定(世尊)
* 二详开合文(三)

* 一远叙妄缠(从无)
* 二愿佛悯示(惟愿)
* 三兼被未来(亦令)
* 三哀求指示(作是)
* 二如来證无他物(三)

* 一诸佛同證(四)

* 一悯众摩顶(三)

* 一悯念现在(尔时)
* 二悯念未来(亦为)
* 三摩当机顶(以闻)
* 二动十方界(即时)
* 三感诸佛瑞(三)

* 一各放顶光(微尘)
* 二来灌佛顶(其光)
* 三大众喜庆(是诸)
* 四闻诸佛言(二)

* 一标普闻同音(于是)
* 二述诸佛教言(二)

* 一告结无他物(善哉)
* 二告解无他物(汝复)
* 二如来解释(二)

* 一阿难未悟而述问(阿难)
* 二如来详释以除疑(二)

* 一长行(三)

* 一直以标检(二)

* 一标处一体(佛告)
* 二拣识虚妄(识性)
* 二重以释成(二)

* 一重释根尘同源(阿难)
* 二重释缚脱无二(是故)
* 三总以结归(云何)
* 二偈颂(二)

* 一标颂(尔时)
* 二愒文(二)

* 一祇夜颂前(二)

* 一颂直以标验(二)

* 一超颂拣识虚妄(二)

* 一拣有为(真性)
* 二拣无为(无为)
* 二追颂标处一体(二)

* 一颂根尘同源(二)

* 一先以况显(言妄)
* 二后以结定(中间)
* 二颂缚脱无二(结解)
* 二颂重以释成(二)

* 一颂重释根尘同源(汝观)
* 二颂重释缚脱无二(迷晦)
* 二伽陀开后(二)

* 一正以开后(解结)
卷五 第 131a 页 X12-0131.png
* 二别彰五胜(五)

* 一体性精密(陀那)
* 二宗趋简要(自心)
* 三名称尊胜(是名)
* 四力用超越(如幻)
* 五教相究竟(此阿)
* 三大众开悟(于是)



* △二验證以释二疑竟



* ○三绾巾以示伦次分(三)

* 一阿难叙请(三)

* 一叙巳领(阿难)
* 二叙未明(心犹)
* 三请垂示(惟垂)
* 二如来巧示(二)

* 一巧立喻本(二)

* 一元依一巾(即时)
* 二绾成六结(二)

* 一历问以显次第(于大)
* 二故问以示结同(佛告)
* 二分答二问(二)

* 一答六解一忘(二)

* 一示从至同而遂成至异(二)

* 一就喻辨定(四)

* 一按定同异(佛告)
* 二强异为同(于意)
* 三阿难不许(不也)
* 四如来印定(佛言)
* 二以法合喻(则汝)
* 二示除至异而仍成至同(二)

* 一就喻辨定(佛告)
* 二以法合喻(佛言)
* 二答舒结伦次(二)

* 一结之伦次(三)

* 一顺次成结(由汝)
* 二更以喻明(如劳)
* 三逆以合喻(一切)
* 二舒之伦次(二)

* 一阿难求解伦次(阿难)
* 二如来因问发明(二)

* 一先授舒之方法(四)

* 一就喻巧示(三)

* 一引悟二边不解(如来)
* 二引悟中道方解(佛告)
* 三印定必用中道(佛告)
* 二明法精微(阿难)
* 三示说不谬(二)

* 一统知染净因缘(如来)
* 二悬知极远极细(如是)
* 四劝修必證(是故)
* 二后示舒之伦次(三)

* 一如来反问引悟(阿难)
* 二阿难悟喻次第(不也)
* 三如来乘悟合明(三)

* 一总与合定(佛言)
* 二别开合文(三)

* 一先除我执(此根)
* 二次除法执(空性)
* 三后除空执(解脱)
* 三出名显證(是名)
* 三大众悟明(阿难)



* △三绾巾以示伦次竟
卷五 第 132a 页 X12-0132.png



* ○四冥授以选本根分(三)

* 一阿难请示本根(三)

* 一领前拜谢(一时)
* 二正请开示(四)

* 一自述迷悟以请(虽复)
* 二庆幸遭遇如来(世尊)
* 三反言不可无进(若复)
* 四正求垂示秘严(惟垂)
* 三请后拜恳(作是)
* 二佛敕诸圣各说(三)

* 一佛问诸圣(二)

* 一标所告之众(尔时)
* 二述告敕之言(二)

* 一先按所成之果(汝等)
* 二后问入圆方便(吾今)
* 二众说本因(二)

* 一众圣略说(四)

* 一六尘圆通(六)

* 一陈那声尘(三)

* 一作礼陈白(憍陈)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声教(我在)
* 二蒙印命名(佛问)
* 三音圆得證(妙音)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二优波色尘(三)

* 一作礼陈白(优波)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色性(我亦)
* 二蒙印命名(如来)
* 三色圆得果(尘色)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香严香尘(三)

* 一作礼陈白(香严)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香尘(三)

* 一因观有为(我闻)
* 二诤处闻香(我时)
* 三即香发明(我观)
* 二蒙印命名(如来)
* 三香圆得果(尘气)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四药王味尘(三)

* 一作礼陈白(药王)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味尘(三)

* 一宿因尝药(我无)
* 二备达药性(如是)
* 三即味开悟(承事)
* 二蒙印命名(蒙佛)
* 三觉味得果(因味)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五跋陀触尘(三)

* 一作礼陈白(跋陀)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触尘(三)
卷五 第 133a 页 X12-0133.png

* 一宿因入室(我等)
* 二即触发悟(忽悟)
* 三习留今證(宿习)
* 二蒙印命名(彼佛)
* 三触明得果(妙触)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六迦叶法尘(三)

* 一作礼陈白(摩诃)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叙悟法尘(三)

* 一宿因感报(我于)
* 二兼同眷属(此紫)
* 三观法得果(我观)
* 二蒙佛印可(世尊)
* 三法明灭漏(妙法)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二五根圆通(五)

* 一那律眼根(三)

* 一作礼陈白(阿那)
* 二陈白之言(四)

* 一因诃失目(我初)
* 二承示三昧(世尊)
* 三遂得心眼(我不)
* 四蒙佛印證(如来)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二周利鼻根(三)

* 一作礼陈白(周利)
* 二陈白之言(四)

* 一因阙诵持(我阙)
* 二奉教调息(佛悯)
* 三开悟得果(其心)
* 四蒙佛印證(住佛)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憍梵舌根(三)

* 一作礼陈白(憍梵)
* 二陈白之言(四)

* 一口业招报(我有)
* 二奉教止观(如来)
* 三超离得果(应念)
* 四蒙佛印證(如来)
* 四毕凌身根(三)

* 一作礼陈白(毕陵)
* 二陈白之言(五)

* 一闻谈苦谛(我初)
* 二注思伤足(乞食)
* 三研穷身觉(二)

* 一叙述二觉(我念)
* 二研穷无二(我又)
* 四入空得果(摄念)
* 五蒙佛印證(得亲)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五空生意根(三)

* 一作礼陈白(须菩)
卷五 第 134a 页 X12-0134.png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宿命知空(二)

* 一远通宿命不忘(我旷)
* 二依正自他皆空(初在)
* 二承教證入(二)

* 一悟證自果(蒙如)
* 二同佛知见(顿入)
* 三蒙佛印證(印成)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六识圆通○
* 四七大圆通○
* 二观音广陈○
* 三佛现瑞应○
* 三佛敕文殊拣选○



* △二五根圆通竟



* ○三六识圆通分(六)

* 一鹙子眼识(三)

* 一作礼陈白(舍利)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眼识夙利(我旷)
* 二逢教增悟(我于)
* 三从佛高證(从佛)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二普贤耳识(三)

* 一作礼陈白(普贤)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辅化垂范(我巳)
* 二耳识鉴机(世尊)
* 三普护行人(若于)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孙陀鼻识(三)

* 一作礼陈白(孙陀)
* 二陈白之言(四)

* 一出家心散(我初)
* 二奉教观鼻(世尊)
* 三从鼻悟證(二)

* 一初见息烟而悟彻(我初)
* 二次化息光而證果(心开)
* 四蒙佛授记(世尊)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四满慈舌识(三)

* 一作礼陈白(富楼)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宿辨说法(二)

* 一久弘权实(我旷)
* 二广衍微妙(如是)
* 二承教得果(二)

* 一承教音轮(世尊)
* 二辅化得果(我于)
* 三蒙佛印许(世尊)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五波离身识(三)

* 一作礼陈白(优波)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亲见成佛(我亲)
* 二秉戒得果(承佛)
* 三蒙佛印證(我是)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六目连意识(三)

* 一作礼陈白(大目)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遇教发心(我初)
* 二蒙度證通(如来)
* 三诸佛印许(宁惟)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六识圆通竟



* ○四七大圆通分(七)
卷五 第 135a 页 X12-0135.png

* 一乌刍火大(三)

* 一作礼陈白(乌刍)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因欲得观(二)

* 一宿生多欲(我常)
* 二遇佛授观(有佛)
* 二观成得名(神光)
* 三證果发心(我以)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二持地地大(三)

* 一作礼陈白(持地)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积平地行(二)

* 一正叙平地之行(三)

* 一从古佛世(我念)
* 二出家平地(我为)
* 三经多佛世(如是)
* 二兼叙效力之行(三)

* 一丰时全舍(或有)
* 二饥年节取(毗舍)
* 三神力拔苦(或有)
* 二蒙平心教(二)

* 一因平地待佛(时国)
* 二领平心之教(毗舍)
* 三权实双證(二)

* 一悟取权乘(三)

* 一悟内外地同(我即)
* 二于诸触自在(微尘)
* 三悟无生證果(我于)
* 二回證知见(回心)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三月光水大(三)

* 一作礼陈白(月光)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古佛授观(我忆)
* 二依观久修(二)

* 一习观初后(二)

* 一初观身中(观于)
* 二后合界外(见水)
* 二观成浅深(二)

* 一初成未得妄身(二)

* 一标身未忘(我于)
* 二即事以證(三)

* 一定中现水(当为)
* 二投物心痛(二)

* 一正叙痛由(童稚)
* 二无知起惑(我自)
* 三除去如初(四)

* 一童子具陈(尔时)
* 二教以除去(我则)
* 三复见依除(童子)
* 四出定无恙(我后)
* 二后方忘身合界(逢无)
* 三今證菩萨(今于)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四琉璃风大(三)

* 一作礼陈白(琉璃)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古佛示观(三)

* 一标远劫佛名(我忆)
* 二示能观本智(开示)
* 三示所观风力(观此)
卷五 第 136a 页 X12-0136.png
* 二观破群动(三)

* 一历观动同(我于)
* 二了动虚妄(我时)
* 三阅世喻狂(如是)
* 三顿證彻悟(三)

* 一逢佛速證(逢佛)
* 二心开事佛(尔时)
* 三身心无碍(身心)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五空藏空大(三)

* 一作礼陈白(虚空)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标同佛證(我与)
* 二详明神力(二)

* 一空色无碍(二)

* 一会色归空(尔时)
* 二融空即色(又于)
* 二依正无碍(二)

* 一摄刹入身(诸幢)
* 二分身入刹(身能)
* 三总由观空(此大)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六弥勒识大(三)

* 一作礼陈白(弥勒)
* 二陈白之言(三)

* 一上古得定(四)

* 一上古佛世(我忆)
* 二出家求名(我从)
* 三教修唯识(尔时)
* 四久习忘名(历劫)
* 二中古定成(三)

* 一确指佛世(至然)
* 二唯识极成(我乃)
* 三一切唯识(二)

* 一世界唯识(乃至)
* 二诸佛唯识(世尊)
* 三得补处记(今得)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七势至根大(三)

* 一作礼陈白(大势)
* 二陈白之言(四)

* 一古佛亲授念佛(我忆)
* 二详喻感应道交(二)

* 一先以二人为喻(二)

* 一单忆无益(譬如)
* 二双忆不离(二人)
* 二后以母子合喻(二)

* 一合单忆无益(十方)
* 二合双忆不离(子若)
* 三合喻显示深益(二)

* 一必定见佛益(若众)
* 二速得开心益(三)

* 一近佛故开(去佛)
* 二喻以香薰(如染)
* 三出三昧名(此则)
* 四述巳自利利他(我本)
* 三结答圆通(佛问)



* △一众圣略说一大科竟
卷五 第 137a 页 X12-01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