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79a 页

No. 1796 [cf. No. 848]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者。梵音毗卢遮
那者。是日之别名。即除暗遍明之义也。然世
间日则有方分。若照其外不能及内。明在一
边不至一边。又唯在昼光不烛夜。如来智慧
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矣。无有
内外方所昼夜之别。复次日行阎浮提。一切
卉木丛林。随其性分各得增长。世间众务因
之得成。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平等开发
无量众生种种善根。乃至世间出世间殊胜
事业。莫不由之而得成办。又如重阴昏蔽日
轮隐没。亦非坏灭。猛风吹云日光显照。亦非
始生。佛心之日亦复如是。虽为无明烦恼戏
论重云之所覆障。而无所减。究竟诸法实相
三昧圆明无际。而无所增。以如是等种种因
缘。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
加以大名。曰摩诃毗卢遮那也。成佛者具足
梵音。应云成三菩提。是正觉正知义。谓以如
实智。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数非众生数。有
常无常等一切诸法。皆了了觉知故名为觉。
而佛即是觉者。故就省文但云成佛也。神变
加持者。旧译或云神力所持。或云佛所护念。
然此自證三菩提。出过一切心地。现觉诸法
本初不生。是处言语尽竟心行亦寂。若离如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79b 页 T39-0579.png
来威神之力。则虽十地菩萨。尚非其境界。况
馀生死中人。尔时世尊往昔大悲愿故。而作
是念。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则诸有情不能以
是蒙益。是故住于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为
一切众生。示种种诸趣所憙见身。说种种性
欲所宜闻法。随种种心行开观照门。然此应
化。非从毗卢遮那身或语或意生。于一切时
处。起灭边际俱不可得。譬如幻师。以咒术力
加持药草。能现种种未曾有事。五情所对悦
可众心。若舍加持然后隐没。如来金刚之幻
亦复如是。缘谢则灭机兴则生。即事而真无
有终尽。故曰神力加持经。若据梵本。应具题
云大广博经因陀罗王。因陀罗王者帝释也。
言此经是一切如来秘要之藏。于大乘众教
威德特尊。犹如千目为释天之主。今恐经题
大广故不具存。入真言门住心品者。梵本具
有二题。初云脩真言行品。次云入真言门住
心品。窃谓入住之义以兼修行语。故离烦文
但著其一。真言梵曰漫怛攞。即是真语如语
不忘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
译云咒。非正翻也。此品统论经之大意。所谓
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
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诸菩萨。真语为门。自心
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正等觉。證心大涅
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从因至果。皆以
无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真言门住心品也。
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
门。三者心密门。是事下当广说。行者以此三
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79c 页 T39-0579.png
乃至能于此生。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劫
数。备修诸对治行。故大品云。或有菩萨初发
心时。即上菩萨位得不退转。或有初发心时。
即得无上菩提便转法轮。龙树以为如远
行。乘羊去者久久乃到。马则差速。若乘神
通人。于发意顷便至所诣。不得云发意间云
何得到。神通相尔不应生疑。则此经深旨也。

经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法
界宫者。经初五义。如智度中广明。然此经
梵本。阙无通序。阿阇梨云。毗卢遮那大本。有
十万偈。以浩广难持故。传法圣者。采其宗要
凡三千馀颂。虽真言行法文义略周。以非大
经正本故。不题通序。今以例加之。于义无伤
也。薄伽梵者。论师所解具有六义。今此宗中。
薄伽梵是能破义。如人执持利器多所摧伏。
其本未有此名。世议观其事迹。故号为能破
者。世尊亦尔。以大智明。破一切识心无明烦
恼。此等本自无生亦无相貌。然慧日出时。暗
惑自除。是故义名为破。释论亦云。婆伽名
破婆名能破。能破淫怒痴。故名婆伽婆。二
乘虽破三毒。亦不了了尽。如盛香器馀气故
在。又如草木薪火。以力薄故。灰炭不尽。如来
如劫烧火。一切都尽无烟无炭。故名婆伽婆。
复次帝释声论。谓女人为薄伽。是欲求因缘。
能息烦恼义。又是所从生义。金刚顶宗。即
翻此义。云女人者。即是般若佛母。无碍知
见人。皆悉从是生。其有志求因缘得与相应。
烦恼戏论皆悉永息。非如世间欲热虽小止
息。而实更增也。以密教不可直宣故。多有如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0a 页 T39-0580.png
是隐语。学者当触类思之。又薄伽梵者。即
带有声。如人多有资财。名持资财者。以有
金故。名持金者。以如来具殊胜德故。名持众
德者。释论亦云。婆伽言德。婆者言有。是名有
德。婆伽名名声。婆者言有。是名有名声。一切
世间。无有德名声如佛者。则其义也。经中多
译为世尊。是叹德之总称。西方语法。言及
尊者。不敢直斥其名。必先叹其功德。如云大
智舍利弗。神通目揵连。头陀大迦叶。持律优
婆离等。故此经中。例云薄伽梵毗卢遮那。
今顺此方文势。或以世尊居下也。

经云。薄伽
梵住如来加持者。薄伽梵即毗卢遮那本地
法身。次云如来。是佛加持身。其所住处。名佛
受用身。即以此身。为佛加持住处。如来心王。
诸佛住而住其中。既从遍一切处加持力生。
即与无相法身。无二无别。而以自在神力。令
一切众生。见身密之色。闻语密之声。悟意
密之法。随其根性分种种不同。即此所住名
加持处也。次又释叹加持住处。故云广大金
刚法界宫。大谓无边际故。广谓不可数量故。
金刚喻实相智。过一切语言心行道。适无所
依。不示诸法。无初中后。不尽不坏。离诸过
罪。不可变易。不可破毁。故名金刚。如世间金
刚宝。有三事最胜。一者不可坏故。二者宝中
之上故。三者战具中胜故。此与释论三种金
刚三昧中喻。意大同。法界者。广大金刚智体
也。此智体者。所谓如来实相智身。以加持
故。即是真实功德所庄严处。妙住之境心王
所都。故曰宫也。此宫是古佛成菩提处。所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0b 页 T39-0580.png
谓摩醯首罗天宫。释论云。第四禅五种。那含
住处。名净居天。过是以往。有十住菩萨住处。
亦名净居。号曰大自在天王是也。今此宗明
义。以自在加持神心所宅故。名曰自在天王
宫也。谓随如来有应之处。无非此宫。不独在
三界之表也。一切持金刚者皆悉集会。次明
妙眷属也。如来在此宫中。为独处耶有眷属
乎。故云此中乃有无边眷属常所集会。所谓
执金刚等也。梵云伐折罗陀罗。此伐折罗。即
是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故旧译云执金刚。
今谓持金刚。兼得深浅二释。于义为胜。故随
文便互为其辞。若世谛常途所表。则云生身
佛。常有五百执金刚神。翌从侍卫。然此宗密
意。伐折罗是如来金刚智印。如是智印其数
无量。能持此者亦复无边。所以然者。心王所
住之处。必有尘沙心数。以为眷属。今者心王
毗卢遮那。成自然觉。尔时一切心数。无不
即入金刚界中。成如来内證功德差别智印。
如是智印。唯佛与佛乃能持之。约菩提义。即
有无量无边金刚印。约佛陀义。即有无量无
边持金刚者。由此众德。悉皆一相一味到于
实际。故名集会。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满。即不
名一切集会也。然以自在神力所加持故。即
从心王毗卢遮那。现加持尊特身。尔时无量
法门眷属。一一皆现执金刚身。显发如来威
猛大势。譬如帝释。手执金刚。破修罗军。今此
诸执金刚。亦复如是。各从一门。持大空之战
具。能坏众生无相之烦恼。故以相况也。如来
信解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高无中边。诸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0c 页 T39-0580.png
大妙宝王种种间饰。菩萨之身为师子座者。
大众已集。应有说法处。故次明所住楼阁及
师子座也。信解者。始从真正发心乃至成佛。
于是中间通名信解地。梵云微吃哩抳多。是
踊跃义。游戏义。神变义。谓从初发心以来。
深种善根。起种种愿行。庄严佛土。成就众生。
恒殊胜进。不休息故。即是超升腾跃义。如人
掉动鼓舞。能以善巧三业。普悦众心。故此腾
跃。即名游戏。如是游戏。即是菩萨自在神通。
言毗卢遮那本行菩萨道时。以一体速疾力
三昧。供养无量善知识。遍行无量诸度门。自
利利他法皆具足。能得如是如来智宝之所
集成。秘密庄严法界楼观。于一切实报所生
最为第一。犹如真陀摩尼为诸宝之王。故
曰游戏神变生大楼阁宝王也。其高无穷。当
知广亦无际。以边不可得故。亦复无中。此是
遍一切处身之所住处。当知如是楼观。亦遍
一切处也。次明楼观庄严之相。犹如有人以
种种杂色金刚。严饰金刚。然其体性无有差
别。今亦如是。还以如来种种功德宝王。间饰
楼阁宝王。何以故。更无有法出如是宝性故。
然此第一寂灭之相。以如来加持神力。令应
度者随诸法门表像。若可见闻触知。即以此
为门而入法界。如善财童子。入弥勒宫殿因
缘。此中应广明菩萨之身为师子座者。上说
金刚法界宫。即是如来身。次云大楼阁宝王。
亦即是如来身。今云师子座。当知亦尔。所以
云菩萨身者。谓本行菩萨道时。次第修行地
波罗蜜。乃至第十一地。当知后地。即以前地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1a 页 T39-0581.png
为基。故云如来以菩萨身为师子座。释论云。
譬如师子于众兽中。独步以无畏。佛亦如
是。于九十六种外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名
人中师子。其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师子座。
今此宗明义。言师子者。即是勇健菩提心。从
初发意以来。得精进大势。无有怯弱。犹如师
子随所执缚。必获无遗。即是自在度人无空
过义也。若浅略释者。言诸菩萨深心敬法。乃
至以身荷戴佛。师子座。故曰菩萨之身为师
子座也。其金刚名曰虚空无垢执金刚。乃至
金刚手秘密主。如是上首。十佛刹微尘数等
持金刚众俱。及普贤菩萨。慈氏菩萨。妙吉祥
菩萨。除一切盖障菩萨等。诸大菩萨前后围
绕。而演说法者。次明同闻众也。问曰。佛所说
经。何故先明住处眷属耶。答曰。譬如国王若
有政令。必先出居外朝制断刑赏。时史署记
云。某时王在某处。与某甲大臣等集议。有如
是教命。欲令境内信伏行之不疑故。法王亦
尔。将说大法。必于大眷属菩萨众中令作證
明。以是因缘闻者生信。由信心故。能入如是
法中。修行得證。倍复生信。故先列众也。虚空
无垢执金刚者。即是菩提心体。离一切执诤
戏论。如净虚空无有障翳。无垢无染亦无分
别。如此之心。即是金刚智印。能持此印。名虚
空无垢执金刚也。复次虚空游步执金刚者。
游步是不住义。胜进义。神变义。以净菩提心。
于一切法都无所住。而常进修万行起大神
通。故曰虚空游步。复次虚空无垢执金刚。即
阿字门平等种子。修无住行。譬如种殖方便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1b 页 T39-0581.png
根牙渐生。故次明发行金刚印也。第三虚空
生执金刚者。如萠芽已生。四大时节为缘。虚
空不碍念念滋长。菩提心亦复如是。以无所
得为方便。万行为缘。得真实生者。所谓大
空生。故名虚空生。第四被杂色衣执金刚者。
如萌芽增长。茎叶花。实渐次滋繁。菩提心树
王万德开敷。亦复如是。故云具种种色。复次
以种种法界色。染此无垢菩提心。成大悲漫
荼罗。故名被杂色衣。第五善行步执金刚者。
此善字。梵云毗质多罗。有端严义。种子义。譬
如已得果实。复还为种子也。善行步者。即是
诸佛威仪。谓善知时宜可度不可度等种种
通塞。以身口意方便。俯应群机。曲中规矩。皆
成佛事。故以为名也。第六住一切法平等执
金刚者。谓住一切佛平等性也。谓因果自他
有为无为等一切诸法。入此如实智中。究竟
平等。同一实际。能持此智印。故以为名也。然
上来五句。亦皆是如来真实功德。无深浅之
殊。为欲分别令易解故。作次第说耳。第七哀
悯无量众生界执金刚者。此哀悯亦名救度。
谓已住平等法性。自然于一切众生。发同体
悲悯之心。诸众生界无量故。如是大悲亦无
限量。此是如来一功德。故能持者。因以为
名。第八那罗延力执金刚者。已发哀悯之
心。若具大势。则能救护。故次明也。经中挍量
六十象力。不如一香象力。乃至末后那罗延
力最胜。佛生身一一毛孔。皆等那罗延力。故
以喻法界身那罗延力。第九大那罗延力执
金刚者。谓持秘密神通力也。如一阐提必死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1c 页 T39-0581.png
之疾。二乘实际作證已死之人。诸佛医王明
见如来性故。则能必定师子吼。于救疗因缘。
心不怯弱。诸菩萨尚不能尔。故复明不共一
切摩诃那罗延力。第十妙执金刚者。妙名更
无等比。更无过上义。犹如醍醐融妙已极。不
可复增。常不变易。无间无杂。如来亦尔。一切
功德。悉皆无比无上。诸有所作。亦唯为此一
事因缘。故名妙执金刚。第十一胜迅执金刚
者。胜谓大空。大空即是遍一切处。故能起速
疾神通也。住此乘者。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不
动生死而至涅槃。故名胜迅。第十二无垢执
金刚者。即是离一切障菩提心也。譬如真金
体性纯净。若种种练冶众宝磨莹倍复光明。
则知初质。尚与微垢共住。能持此毕竟净金
刚印。因以为名。十三刃迅执金刚者。此刃字。
梵文是忿中之忿利中之利。义翻犹如刀刃
也。持此金刚利智。一切难断处悉断。难灭处
悉灭。故以为名。十四如来甲执金刚者。如来
甲所谓大慈。由此严身故。摄护众生施作佛
事。不为一切烦恼所伤无能降伏俎坏之者。
故以为名。十五如来句生执金刚者。句名住
处。即大空生也。诸佛自證功德。从如来性
生。此加持身。从如来自證功德生。以不离阿
字门故。名如来句生。十六住无戏论执金刚
者。所谓住大空慧也。谓观缘起实相。无生无
灭不断不常。亦非去来一异。是处诸戏论息。
法如涅槃。持如是智印。故得以为名也。十七
如来十力生执金刚者。谓佛方便智。如是妙
权从何处生。谓从如来十智力生。持如是印。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2a 页 T39-0582.png
故得以为名也。十八无垢眼执金刚者。即如
来五眼。以菩提心毕竟净故。以一切种观一
切法。了了见闻觉知。无所挂碍。能持如是金
刚印。故以为名。十九金刚手秘密主者。梵云
播尼。即是手掌。掌持金刚与手执义同。故经
中二名互出也。西方谓夜叉为秘密。以其身
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翻或云密迹。
若浅略明义。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执金刚
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然是中深义。言夜
叉者。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知
之。乃至弥勒菩萨等。犹于如是秘密神通。力
所不及。秘中最秘。所谓心密之主。故曰秘
密主。能持此印。故云执金刚也。如是上首十
佛刹微尘数等持金刚众俱者。若具存梵本。
于列名下。一一皆有多声。应云虚空无垢等。
虚空游步等。乃至秘密主等。所以然者。此等
上首执金刚。一一皆有无量眷属部类。大本
当具存耳。然统其纲要。则枝末随之。于宗通
之用。不足为阙。所云十佛刹微尘数者。如来
差别智印。其数无量。非算数譬喻之所能
知。且以如来十种智力。各对一佛刹微尘。以
表众会之数。世界海世界性。及一佛刹义。如
释论中广明。然此毗卢遮那内證之德。以加
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身。形色性类。
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
人慇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
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也。次列菩
萨众。以四圣者而为上首。前明诸执金刚。一
向是如来智印。今此菩萨。义兼定慧又兼慈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2b 页 T39-0582.png
悲。故别受名也。亦是毗卢遮那内證功德。如
执金刚有十佛刹微尘数众。当知诸菩萨。法
门相对。亦有十佛刹微尘众。以加持故。各得
从法界一门。现为一善知识身也。又般若释
论。生身佛成道时。阿难密迹力士等。是名内
眷属。舍利弗目建连等诸圣人。及弥勒文殊
诸阿毗跋致。一生补处菩萨等。是名大眷属。
今谓佛加持身亦复如是。诸执金刚各持如
来密印。名内眷属。诸菩萨大悲方便普门。摄
受无量众生。辅佐法王。行如来事。名大眷属。
故大品云。欲为诸佛内眷属。欲得大眷属
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也。普贤菩萨者。普是
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
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
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慈氏菩萨者。谓佛四
无量心。今以慈为称首。此慈从如来种姓中
生。能令一切世间不断佛家。故曰慈氏。上云
普贤。是自證之德。本愿已满。欲化众生令得
此道。故次明之。妙吉祥菩萨者。妙谓佛无上
慧。犹如醍醐纯净第一。室利翻为吉祥。即是
具众德义。或云妙德。亦云妙音也。言以大慈
悲力故。演妙法音。令一切闻。故次弥勒明之。
除一切盖障菩萨者。谓障为众生种种心垢。
能翳如来净眼。不能开明。若以无分别法。灭
诸戏论。如云雾消除日轮显照。故曰除盖
障。如来诸有所作。悉皆为此一事因缘。故次
妙音明之。复次行人。虽学般若波罗蜜。若无
禅定。犹如盲者虽遇日光。无所能为。故次文
殊妙慧。明除盖障三昧也。此四菩萨。即是佛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2c 页 T39-0582.png
身四德。有所偏阙。则不能成无上菩提。是故
列为上首。以统尘沙众德。诸大菩萨者。具出
梵文。应云摩诃菩提萨埵。释论云。菩提名
诸佛道。萨埵名众生。或名勇心。是人尽欲得
诸佛功德。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
名萨埵。复次此人。心能为大事。不退不转。大
勇心故。多众生中。起大慈悲成立大乘。能行
大道得最大处。故必能说法。破一切众生大
邪见大爱大我心等诸烦恼。故名为摩诃萨
埵。阿阇梨云。具据正义。当云菩提索哆。此索
哆者。是忍乐修行坚持不舍义也。然声明有
如是法。若论文字。其义虽正。音韵或不流便
者。得取便安之。故世论师谓为萨埵。传习者
随顺其辞。就踰伽宗。萨埵略有三种。一者
愚童萨埵。谓六道凡夫。不知实谛因果。心行
邪道修习苦因。恋著三界坚执不舍。故以为
名。二者有识萨埵。即二乘也。才觉知生死过
患。自求出离。得至涅槃。著保化城兴灭度
想。于如来功德。未生愿乐心。故以为名。
三者菩提萨埵。无上菩提。出过一切臆度戏
论种种过失。是一向纯善白净微妙不可譬
类之义。即是众生本性不思议心也。能忍如
是成道事。愿乐修行坚固不动。故名菩提索
哆。于如是人中功业最大。堪能转授一切众
生。故名为摩诃萨埵。此等大众。前后围绕大
日世尊。以无量身口意供养恭敬。为听法故。
次明群机嘉会之时所同闻法。即经所谓越
三时如来之日加持故。身语意三平等句法
门也。然此经流布阎浮提。略有十万偈。若十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3a 页 T39-0583.png
物刹微尘大众。各各广演身口意差别法门。
则无限量。此说法时分。复当云何。故结集者
云。尔时住于佛日而演说法者也。如世间时
分。则有过去未来现在。长短劫量种种不同。
且约日行四天下。一周昼夜各有初中后分。乃
至三十时等。刹那不住代谢相推。以净眼观
之。三际之相了不可得。无终无始亦无去无
来。即此实相之日。圆明常住湛若虚空。无有
时分修短之异。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
于无量劫。谓如食顷。或演食顷以为无量
劫。延促自在咸适众机。无定相可得。故云如
来日也。如此时中佛说何法。即是身语意三
平等句法门。言如来种种三业。皆至第一实
际妙极之境。身等于语。语等于心。犹如大海
遍一切处同一咸味。故云平等也。句者梵云
钵昙。正翻为足。声论是进行义住处义。如人
进步举足下足。其迹所住处谓之钵昙。言辞
句逗义亦如是。故同一名耳。今就此宗。谓修
如是道迹。次第进修。得住三平等处。故名为
句。即以平等身口意秘密加持。为所入门。谓
以身平等之密印。语平等之真言。心平等之
妙观。为方便故。逮见加持受用身。如是加持
受用身。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
者。即是行者平等智身。是故住此乘者。以不
行而行。以不到而到。而名为平等句。一切众
生皆入其中。而实无能入者无所入处。故名
平等。平等法门。则此经之大意也。时彼菩萨
普贤为上首。诸执金刚秘密主为上首。毗卢
遮那如来加持故。奋迅示现身无尽庄严藏。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3b 页 T39-0583.png
乃至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牙种生起者。谓
将说此平等法门。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动大
众。悉现普门境界秘密庄严。不可思议未曾
有事。因彼疑问而演说之。则闻者信乐倍增。
深入语义。如法华序分。从地踊出品因缘。
此中当广说之。复次普贤秘密主等。上首诸
仁者。即是毗卢遮那差别智身。于如是境界。
久已通达。然此诸解脱门所现诸善知识。各
引无量当机众。同入法界漫荼罗。为饶益此
初入法门实行诸菩萨故。如来加持。奋迅示
现大神通力也。如师子王将欲震吼。必先奋
迅其身。呈现材力然后发声。如来亦尔。将欲
必定师子吼。宣说一切智门。故先奋迅示现
无尽庄严藏。所谓庄严者。谓从一平等身。普
现一切威仪。如是威仪。无非密印。从一平等
语。普现一切音声。如是音声。无非真言。从一
平等心。普现一切本尊。如是本尊。无非三昧。
然此一一三业差别之相。皆无边际不可度
量。故名无尽庄严也。如来秘密慧经云。除盖
障菩萨于法会中。欲知佛身量故。令大目揵
连寻之。目连上至梵宫。犹睹如来若对目前。
佛身威仪说法音声。与本无异。乃至尽其神
力。往诣他方佛土。亦不异梵宫。尔时除盖障
菩萨及以目连。不能测故。自往观察。过十
方各如恒河沙世界。皆见如来。不起于座而
演说法。乃至周极十方尽其神通势力。亦复
如是。然后还归。方见除疑天女。去佛不远见
入于三昧。便作是念。我闻此天女。通达无量
三昧门。我当观之。今住何定也。又尽心力观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3c 页 T39-0583.png
之。不测其心所行之处。聚集无量天鼓。一一
皆如须弥山王。以神力同时发声。欲令出定
而不能得。乃至佛言。我未发菩提心时。是天
女已能住此三昧。即是无边际义也如是毗
卢遮那。普于十方一切世界。一一皆现佛加
持身。是一一身。各有十佛刹微尘数等。菩萨
金刚大众。此诸大众诸根相好。亦复无边如
胡麻油。遍满法界于中无空隙处。又如国王
有大库藏。若须示人。则自在开发而陈布之。
故曰庄严藏也。复次此诸大众。但以佛威神
力故。得见如是不思议境界。如来若舍加持。
即不现前。非其自心限量之所能及。如行者
内修般舟三昧。外蒙神力护持。能以父母生
身见十方佛。如晴夜光无云仰睹众星。听闻
法音了了无碍。然此境界。由行者心净故生
耶。由佛加护故生耶。若由内心。即是从自
性生。若由佛力。即是从他性生。悉皆不异外
道论义。以自他无故。和合亦无。又复非无因
缘而得成就。何以故。内因外缘随有所阙。即
不现前故。当知如是庄严之相。显时无所从
来。隐时亦无所去。毕竟平等不出于如故。经
云非从毗卢遮那佛身或语或意生。一切处起
灭边际不可得。而毗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
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
说真言道句法。此转释佛庄严藏。所以无尽
无边际者。以不异如来遍一切处常住不灭
之身也。虽常无起灭。而能以一切三业。普于
十方三世一切时处。说最实道教化群生。轨
匠其心令至佛道。

经云。又现执金刚普贤莲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4a 页 T39-0584.png
华手菩萨等像貌。普于十方。宣说真言道清
净句法。所谓初发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满
足。缘业生增长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牙种
生起者。又广前相。言非但示现佛身。充满十
方一切世界。所现金刚菩萨等身。亦复遍一
切处也。且如十佛刹微尘数。诸执金刚菩萨
等。身口心印差别不同。如是一一本尊像类
眷属。皆如毗卢遮那。充满十方一切世界。如
因陀罗网互不相妨。今略举三圣者。以为称
首也。执金刚对金刚智慧门。降伏方便。普贤
对如如法身门。寂灾方便。观音对莲华三昧
门。增益方便。举此三点。则无量不思议妙用。
皆已摄在其中。故特言之。所云等者。乃至诸
天八部五通神仙。以外现漫荼罗之所表示。
例可知也。如是等种种因缘无数方便。普门
应现教化群生。虽深浅不同粗细有异。然究
其实事。无非秘密加持。各能开示如来清净
知见。若离如是实相印。馀皆爱见所生。与
天魔外道作诸营侣。岂得名为清净句义耶。
次又释言所谓清净句者。即是顿觉成佛神
通乘也。若馀乘菩萨。志求无上菩提。种种
勤苦不惜身命。经无数阿僧祇劫。或有成佛
或不成佛者。今此真言门菩萨。若能不亏法
则方便修行。乃至于此生中逮见无尽庄严
加持境界。非但现前而已。若欲超升佛地即
同大日如来。亦可致也。复次行者。初发心时
得入阿字门。即是从如来金刚性生牙。当
知此牙一生。运运增进更无退义。乃至成菩
提。无行可增。然后停息。故云次第此生满足。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4b 页 T39-0584.png
此中次第者。梵音有不住义精进义遍行义。
谓初发心。欲入菩萨位故。于此真言法要。方
便修行。得至初地。尔时以无所住进心不息。
为满第二地故。复依真言法要方便修行。得
至第三地。尔时以无所住进心不息。为满第
四地故。复依真言法要方便修行。得入五地。
如是次第。乃至满足十地。唯以一行一道。而
成正觉。若于异方便门开显密意。亦皆不离
如是宝乘也。缘业生者。谓为有情痴爱因缘。
造身口意种种虚妄不清净业。乘如是业生
六趣身。增长轮回备受诸苦。今修平等三业
清净慧门。一切蕴阿赖耶业寿种子。皆悉焚
灭。得至虚空无垢大菩提心。一切如来平等
种子。从悲藏中生法性牙。乃至茎叶华果遍
满诸法界。成万德开敷菩提树王。然以四不
生义观之。都无所起亦无起处。当知此生。即
是大空生也。故云有情类业寿种除复有牙
种生起。复次如来所现。十佛刹微尘数等。诸
善知识及法界门。假令次第观听。则无量无
边阿僧祇劫。不可周遍。以佛日加持故。于会
坐之顷皆悉现前。即是将说此经。示不可思
议神通瑞相也。如文殊师利。睹见白豪所照
万八千土。诸菩萨种种因缘。皆是行菩萨道。
即知诸佛。将欲开权显实说法华经。当知金
刚手等。亦复如是普见加持世界。唯说平等
法门。即知如来。将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
教。故下文所问。乘此而生也。尔时执金刚秘
密主。于彼众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
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乃至如是智慧。以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4c 页 T39-0584.png
何为因。云何为根。云何究竟者。如来自證之
智。设以神力加持。亦不可示人。前云奋迅示
现无尽庄严藏者。皆外用之迹耳。智者见其
条末。则喻其宗本。如观象迹超绝众群。其所
踊践倍复深广。虽不睹其形。当知此象。身力
必大。又如迅雷澍雨。能令鸟兽震死。百川奔
涌坏山襄陵。虽不测其本。当知此龙威势必
大。今诸大众亦复如是。以观如来无尽身口
意。能一时普应法界众生。妙合根宜曲成佛
事。则知如来智力。必于一念。普鉴群机本末
因缘究竟无碍。照俗之权尚尔。其契实之境
界。当复云何。若法不然。则有微迹可寻。我已
尽睹然。不知是法从何得之。故执金刚手因
众会疑心。而问佛言。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
得此一切智智也。梵本云怛他揭多者。怛他
是如义。揭多是来义。知解义说义去义。如诸
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今佛亦如是来。故名
如来。一切诸佛。如法实相知解。知已。亦如诸
法实相。为众生说。今佛亦如是。故名如实知
者。亦名如实说者。一切诸佛。得如是安乐性。
直至涅槃中。今佛亦如是去。故名如去。释论
具含四义。然古译多云如来。有部戒本云如
去。阿阇梨意存如去如说。今且顺古题也。梵
本云阿罗诃者。阿罗是烦恼。诃是害义除义。
释论谓之杀贼。佛以忍进铠甲。乘持戒之马。
定弓慧箭。外破魔王军。内灭烦恼贼。故以为
名。又阿名为不。罗诃名生。谓佛心种子。后世
田中不生矣。无明壳皮脱故。复次阿罗诃。是
应受供养义。以有如是功德故。应受天人最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5a 页 T39-0585.png
上供养。故以为名也。梵本云三藐三佛陀者。
三藐名正。三名遍。佛陀名知。故曰正遍知也。
释论云。若有人言何以故。但佛如实说如来
如去故。应受最上供养耶。以佛得正遍智慧
故。正名诸法不动不坏相。遍名不为一法二
法。故以悉知一切法无馀。是名三藐三佛陀。
然此宗中。佛陀名觉。是开敷义。谓由自然智
慧。遍觉一切法。如盛开敷莲华无有点污。亦
能开敷一切众生。故名佛也。梵云萨婆若那。
即是一切智智。释论云。萨婆若多者。即一切
智。一切谓名色等无量法门。各摄一切法。如
是无量三四五六等。乃至阿僧祇法门摄一
切法。是一切法中。一相异相漏相非漏相。作
相非作相等一切法。各各相各各力。各各因
缘各各果报。各各性各各得各各失。一切智
慧力故。一切世一切种尽遍知解。是名萨婆
若。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非但以
一切种遍知一切法。亦知是法究竟实际常
不坏相。不增不减犹如金刚。如是自證之境。
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庵摩勒果。可
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
蒙定光授决之时。即应成佛。何故具修方便。
要待无师自觉。方名佛耶。又如目睹世人。为
刀杖所伤。虽复信其受苦无可疑惑。然种种
令说终不證知。若自身触受乃得明了耳。问
意言。云何令我等。逮得如是自觉之慧。云何
得此慧已。能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随种种
趣种种性欲。种种方便道。宣说一切智智。所
谓安立无量乘。示现无量身。各各同彼言音。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5b 页 T39-0585.png
住彼威仪。而此一切智道。犹同一味。所谓如
来解脱味。此妙方便。复云何而得也。此中种
种趣者。梵云娜衍亦名为行亦名为道。下云
大乘道等义同也。毗婆沙说有五道。摩诃衍
人多说六道。如是广衍。乃至此世界中。已
有卅六俱胝众生趣。何况十方一切世界耶。
性欲者。欲名信喜好乐。如孙陀罗难陀好五
欲。提婆达多好名闻等。乃至诸得道人。亦各
有所好。大迦叶好头陀。舍利弗好智慧。离波
多好坐禅。优婆离好知毗尼。阿难好多闻等。
当广说之。性名积习。相从性生。欲随性作行。
或时从欲为性。习欲成性。性名染心。染心为
事欲名随缘起。是事释论中具明。种种方便
道者。龙树云。般若与方便本体是一。而所用
有异。譬如金师以巧方便故。以金作种种异
物。虽皆是金。而各异名。今毗卢遮那亦复如
是。能以遍一切处真金智体。造种种乘。复次
此中问意。即是发起大悲胎藏漫荼罗也。于
萨婆若平等心地。画作诸佛菩萨。乃至二乘
八部等。四种法界圆坛。此一一本尊身语心
印。皆是一种差别乘也。且如有人志求五通
智道。即从大悲胎藏。现韦陀梵志形。为说
瞿昙仙等真言行法。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
身。更转方便。即成毗卢遮那身也。如是或现
佛身说种种乘。乃至现非人身说种种乘。随
类形声。悉是真言密印。或久或近。无非毒鼓
因缘。故经云。皆同一味所谓如来解脱味也。
所以然者。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际已来。
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强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5c 页 T39-0585.png
空诸法便成法界也。佛从平等心地。开发无
尽庄严藏大漫荼罗已。还用开发众生平等
心地。无尽庄严藏大漫荼罗。妙感妙应。皆不
出阿字门。当知感应因缘所生方便。亦复不
出阿字门。譬如大海中。波涛相激迭为能所。
然亦皆同一味。所谓咸味也。复次执金刚承
佛神力。为欲发起大悲胎藏秘密方便故。复
说五种譬喻。所谓虚空地水火风也。初句云
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
如是一切智智。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
别者。如此即是毗婆沙义。虚空无过无德。今
如来智身。离一切过万德成就。云何得相喻
耶。但取其少分相似。以况大空耳。此中相况
有三义。一者虚空毕竟净故。二者无边际故。
三者无分别故。一切智心性亦如是。故以世
间易解空。譬难解空也。初云离一切分别。梵
云劫跛。次云无分别者。梵云劫跛夜帝。所以
重言。是分别之上更生分别义。例如寻伺。略
观时名寻。谛察名伺。又如眼识生时有粗分
别。次意识生是细分别。旧译或云。以劫跛为
妄执。喻意云。犹如虚空以无妄执分别故。无
分别亦无无分别也。又如虚空离种种显形
色相。无所造作。而能含容万像。一切草木因
之生长。有情事业依之得成。佛智虚空亦复
如是。虽离一切相常无分别起作。而无量度
门种种妙业。皆得成辨。故以为喻也。第二句
云譬如大地一切众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
人阿修罗依者。如世间百谷众药卉木丛林。
随其性分无量差别。皆从大地而生根牙。乃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6a 页 T39-0586.png
至茎叶花果次第成就。为一切众生作依止
处。而养育之。亦不作是念。我今荷负一切世
间。不念恩德无有劳倦。增之不喜减之不忧。
深广难测不可倾动。一切智地亦复如是。大
悲漫荼罗一切种子之所出生。即此诸乘无
量事业所依止处。于生死涅槃其心平等。世
间八风不能动摇。以如是等少分相似故。以
为喻也。第三句云譬如火界烧一切薪无有
厌足。如是一切智智。烧一切无智薪无厌足
者。譬如火种。假使积薪充满世界。皆如须弥
山王。次第焚之无有怯弱。不作是念。我当烧
尔所薪。不烧尔所薪。炽然不息胜进无厌。要
所焚尽已。然后随灭。如来智火亦复如是。烧
一切戏论烦恼薪尽。乃至缘待皆尽。即此慧
光亦无所依。复次如世间之火。贵贱所同用。
能于暗夜而作照明。迷惑颠坠者咸得正路。
又悉能成就一切诸物。如是一切智火。圣者
异生平等有之。于无始大夜之中。令诸行人
见如实道。次第成就一切佛法。故以为喻
也。第四句云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如是一切
智智。除去一切诸烦恼尘者。如大风起时。烟
云尘雾一切消除。大虚澄廓三辰炳现。蔚蒸
热恼众生皆得清凉。能使卉木丛林开荣增
长。亦能摧坏一切物类。又如风性遍无所依。
自在旋转无能挂碍。如来慧风亦复如是。涤
除一切障盖烦恼游尘。令證涅槃清凉法性。
又复能令一切世出世间善法增长。摧坏无
明大树。拔其根本。而此无障碍力。都无所依。
故以为喻也。第五句云譬如水界。一切众生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6b 页 T39-0586.png
依之欢乐。如是一切智智。为诸天世人利乐
者。如水大从高赴下多所饶益。能润草木而
生华果。又复本性清洁无垢无浊。悉能满足
饥渴众生。洗诸滓秽蠲除热恼。澄深难入不
可测量。于坑塪之处性皆平等。如来智水亦
复如是。从真法界流趣世间。润诸等持生助
道法。成大果实利益群生。体无烦恼故清洁。
能离诸惑故无垢。一相非异故无浊。诸有得
之思愿尽息。获清凉定洗除尘劳。湛寂难思。
證平等性。故以为喻也。复次金刚手说此五
喻。即是发起下文五字义也。阿字门为地。
嚩字门为水。啰字门为火。诃字门为
风。祛字门为空。又如世间种子。地水火风
为缘。虚空不碍。然后得生。随阙一缘终不增
长。一切智性如来种子。亦复如是。即用一切
智门五义。自为众缘。能至菩提常住妙果。所
谓不可思议不生不灭之因缘也。金刚手观
知如来独一法界加持之相。心所惟忖。必知
将说如是法门故。先喻其功德。发起大会生
解之机。然后问佛。如是智慧。以何为因。云何
为根。云何为究竟耶。从此已后。如来智印即
定其心。广分别说。例如弥勒菩萨。睹佛神通
之瑞。即时愤愤悱悱心有所存。为说是道场
所得法。为授菩提记。文殊发挥名体。指云妙
法莲华。然后如来印以实相。乘机演说。令动
执之徒得离疑网。譬如春阳之始萌种甲坼。
雷风鼓动时雨润洒。得离莩壳苗能出生。若
无机之人。虽则遇际会。不能发起深益也。毗
卢遮那佛。即告持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6c 页 T39-0586.png
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吾如是义。汝当谛
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乃至诸法无相。谓虚
空相者。以执金刚手秘密主。预测如来加持
深意。又能发起时众。作生解因缘。仰测圣心。
不失机会。故重言善哉善哉。我观一切天人
沙门婆罗门。乃至浅行诸菩萨。无能于世尊
前。发如是问者。所以者何。以此三句义中。悉
摄一切佛法。秘密神力甚深之事故。复叹言
善哉金刚手。汝能问吾如是义也。以如来善
哉言音所加持故。尔时金刚手。无量功德倍
增。复明于所受法终无漏失。次即诫言汝当
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亦为未来弟子。明
此嘱耳。深心受法之仪式也。故释论云。若人
心善直信。是人可听法。若无是相。则不能解。
如说。偈云。听者端身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
中。踊跃闻法心悲憙。如是之人应为说。及无
尽意经。用心听法有二十三句功德。广说之。

经云。佛告金刚手。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
便为究竟者。犹如世间种子。籍四大众缘。故
得生根如是次第。乃至果实成熟名为究竟。
然以中智观之。毕竟不生不灭。是故因果义
成。若法不然。有生灭断常之相。则堕于戏论。
皆悉可破。因果义不成也。今行者观心实相。
亦复如是。出过一切戏论如净虚空。于内證
所行得深信力。萨婆若心坚固不动。离业受
生成就真性生。万行功德从此增长。故曰菩
提心为因也。此菩提心。为后二句因。若望生
死中所殖善根。则名为果。以睹佛法前相故。
譬如有人闻善知识言。汝今宅中自有无尽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7a 页 T39-0587.png
宝藏。应自勤修方便而开发之。可使周给一
国常无匮乏。彼人闻已即生谛信。如说而行。
乃至施功不已渐见前相。尔时于宝藏功德。
离疑惑心。堪能发起殊胜加行。故菩提心。即
是白净信心义也。释论亦云。佛法大海信为
能入。如梵天王请转法轮时。佛说偈言。我今
开甘露味门。若有生信者得欢喜此偈中。不
言施戒多闻忍进禅慧人能得欢喜。独说信
人。佛意如是。我第一甚深法微妙。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不动不倚不著无所得法。非一切
智人则不能解。故以信力为初。非由慧等而
能初入佛法。为令如是净信心坚牢增长经
中次说大悲为根。根是能执持义。犹如树根
执持茎叶花果。使不倾拔也。梵音谓悲为迦
卢拿。迦是苦义。卢拿是剪除义。慈如广植嘉
苗。悲如芸除草秽。故此中云悲。即兼明大慈
也。且如行者修供养时。若奉一花或涂香等。
即以遍一切处净菩提心。兴供养云普作佛
事。发起悲愿回向群生。拔一切苦施无量乐。
由自善根。及与如来加持法界力故。所为妙
业皆得成就。即是普于一切智地。乃至无馀
有情界。皆悉生根也。随行者以无住心所修
万行。即由大悲地界所执持故。大悲火界所
温育故。大悲水界所滋润故。大悲风界所开
发生故。大悲虚空不障碍故。尔时无量度门
任运开发。由如牙根枝叶次第庄严。即是于
一切心法。具足因缘之义也。方便为究竟
者。谓万行圆极无可复增。应物之权究尽能
事。即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又净菩提心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7b 页 T39-0587.png
者。犹如真金。本性明洁离诸过患。大悲如
习学工巧。以诸药物种种练冶。乃至镜彻
柔软屈申自在。方便如巧艺成就。有所造作
随意皆成。规制中权出过众伎故。其得意之
妙难以授人也。如摩诃般若所明。六度十八
空三昧道品总持门等。皆入大悲句中。即彼
万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说名方便。由内具
方便故。方便之业即是利他。是以梵音邬波
娜。亦名发起。如从种子生果果还成种。故以
为名也。

经云。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
心。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宝所也。如人虽闻宝
藏发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无由进趣。故复
指言如上所明。第一甚深微妙之法。乃至非
一切智人则不能解者。此法从何处得耶。即
是行者自心耳。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證知。是
名成菩提。其实不由他悟。不从他得。问曰。若
即心是道者。何故众生轮回生死。不得成佛。
答曰以不如实知故。所谓愚童凡夫。若闻
是法少有能信。识性二乘。虽自观察未如实
知。若如实自知。即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譬
如长者家穷子。若自识父时。岂复是客作贱
人耶。尔时行者。正知心实相故。见一切法悉
皆甚深微妙。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动不倚
不著都无所得。毕竟如菩提相。故经复云秘
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小
分无有可得。无上正遍知义。前已说之。此中
言小分者。梵云阿耨。即是七微合成。于从缘
生色最为微小。故以为喻。言彼法者。离此无
相菩提心。外更无一法也。经中次说因缘云。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7c 页 T39-0587.png
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
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者。譬如虚空遍一切处
毕竟净故。离一切相无动无分别。不可变易
不可破坏。以如是等小分相似故。以喻无相
菩提心。然是中。复有无量无边秘密甚深之
事。实非世间虚空所能遍喻。冀诸学者。得意
忘筌耳。又如虚空远离戏论分别。故无知解
相无开晓相。诸佛自證三菩提。当知亦尔。唯
是心自證心心自觉心。是中无知解法无知
解者。非始开晓亦无开晓之者。若分别少分
能所犹如微尘。即取法非法相。不离我人众
生寿命。岂得名为金刚慧耶。复次经中自转
释。言何以故菩提无相故。如释论云。佛智慧
清净故。出诸观上。不观诸法常相无常相。有
边相无边相有去相无去相。有相无相。有漏
相无漏相。有为相无为相。生灭相不生灭相。
空相不空相。常清净无量如虚空。是故佛智
无碍。若观生灭者。不得观不生灭。观不生灭
者。不得观生灭。若生灭实。不生灭不实。若不
生灭实。生灭不实。如是等诸观皆尔。以如是
净菩提心。出过诸观离众相故。于一切法得
无挂碍。譬如虚空之相亦无相故。万像皆悉
依空。空无所依。如是万法皆依净心。净心适
无所依。即此诸法。亦复如菩提相。所谓净虚
空相。故经复云。秘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
也。尔时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
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
故。本性清净故。乃至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时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8a 页 T39-0588.png
执金刚闻佛所说义。萨婆若慧唯是自心。乃
至无有少法出此心者。为未来众生断疑惑
故。而问佛言。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
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谁为能
求谁为所求。谁为可觉谁为觉者。又复离心
之外都无一法。谁能发起此心。令至妙果者。
若法无有因缘。而得成者。一切众生。亦应不
假方便自然成佛。故佛答言秘密主自心寻
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虽众
生自心实相。即是菩提。有佛无佛常自严净。
然不如实自知。故即是无明。无明所颠倒取
相故。生爱等诸烦恼。因烦恼故。起种种业入
种种道。获种种身受种种苦乐。如蚕出丝无
所因。自从已出而自缠裹。受烧煮苦。譬如人
间净水。随天鬼之心。或以为宝或以为火。自
心自见苦乐。由之当知离心之外。无有法
也。若瑜伽行人。正观三法实相。即是见心实
相。心实相者。即是无相菩提。亦名一切智
智。虽复离诸因缘。亦非无因而得成就也。复
次世尊欲令众生如实知自心故。更以方便
分别演说。所以然者。若但言自心不生不灭。
以无所因故义则难解。故先示其著处。经言
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如摩
诃般若。以无量门入诸法实相。今欲举其宗
要。但观内外十二处。即摄一切法也。行者心
无始来。多于内法取著心相故。先于内六处。
以即离相等方便。一一谛观心不可得无生
无相无有处所。而作是念。此心或在外耶。复
于外六处如实观之。心亦无生相无有处所。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8b 页 T39-0588.png
犹恐错误更合观之。于两中间亦不可得。即
悟此心实性。本自无生无灭。毕竟常净戏论
云披。譬如珠力故水清。水清故珠现。定不从
馀处来也。

经云。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
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
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者。
前约一切法明心实相已。今复约真我明心
实相。此宗辨义。即以心为如来应正等觉。
所谓内心之大我也。如有一类外道。不了自
心故而作是言。我观真我其色正青。馀人所
不能见。或言正黄正赤。或言鲜白。或言如燕
脂色。今义云红紫也。或言我见真我。其相极
长极短。乃至如男子相等。唯此是实馀皆妄
语。然此等众相。悉从缘生无有自性。云何得
名真实我耶。对如是种种执故。佛说如来应
正等觉非青色等。所以者何。是青相毕竟不
生故。则为非青。青实相不坏故。而亦非非青。
当知如来应正等觉。无一定相可说。亦不离
如是诸相也。如有外道阿阇梨。于黑月夜引
诸弟子至大象前而告之言。我于今者示汝
真我。时彼众人。或以目睹或以身触。其视形
者则言。我今已识。真我其色甚白杭然高大。
其触牙者则言。真我如戈。触耳者则言如箕。
触足者则言如柱。触尾者则言如索。各随所
遇情计不同。虽复更相是非。终不能识其真
体。若瑜伽行者。开发心明道时。照见心王如
来。如大明中目睹众色。则不生如是诤论也。
次云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
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乃至人非人趣同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8c 页 T39-0588.png
性者。亦是对诸妄执。显示自心无变易。故说
言此心不与三界同性也。有诸外道计。我性
即同欲界。或同色无色界。乃至谓非想处即
是涅槃。或言梵王毗纽天等生一切法。然此
三界。皆悉从众缘生。求其自性。都不可得。况
令心性同于彼性耶。次广分别无量诸众生
趣。一一言之。皆不与彼同性。譬如虚空中雨
八功德水。一味淳净。随所受之器种种差别
故。或辛或酸。或温或浊。然八功德性不与彼
同。温解浊息时。清凉如故未曾变异。又如真
陀摩尼自无定相。遇物即同其色。然其宝性
不与彼同。若与彼同性者。是色随缘生灭时。
宝性亦应生灭也。复次世尊将欲开示大悲
胎藏生漫荼罗故。先正开示心实相门。何以
故。如行者本尊三昧中。说有显形男女等
相。及普门示现六趣之身。恐诸行人。不了心
因缘生故。于宝王真性而生戏论。故佛说言
如来非青非黄。乃至此心不与三界六趣同
性。若能如是观察。则不障菩提心也。又经
云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
非见非显现者。前说不在三处。已摄一切法。
为未悟者。复一一历法分别。若心不与诸趣
同性。为住眼界等耶。乃至住意界耶。若心住
眼界者。眼从众缘生故。性相自空无有住处。
况复心之实相住在眼中。如眼界者。乃至阴
入诸法皆应广说。复次前已破种种外道。今
说不住诸法。为破边见声闻故。如犊子阿毗
昙中说。譬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象和
合有人法。是人法在不可说藏中。说一切有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9a 页 T39-0589.png
道人言。神人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如兔角
龟毛常无。而阴界入实有自性。以如是戏论
法故。不识其心。若能观心不住诸法。则心无
行处。戏论皆尽也。非见非显现者。如有人言。
一切众生本有佛知见性。但无明翳膜除时。
自能见理。或有人言。如是常理非可造作。但
除缠盖云雾除时。日轮自现。皆以世谛言之
耳。若净菩提心。是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
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云何能见无上菩提。
又经中自说因缘。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妄
执亦无分别。犹如虚空毕竟净法。一切色像无
能染污之者。心性亦尔。一切分别无能染污
之者。若无分别。即是离一切相也。

经云。所以
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
提。如是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
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者。如上种种
入清净门。皆为发明自心求菩提义。今复结
言虚空无垢即是心。心即是菩提。相本同一
相。而有三名耳。即此一法界心。虽因缘毕竟
不生。而不坏因缘实相。以不生故。则无能所
之异。以不坏故。亦得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
满足。即是究竟不思议中道义也。

经云。秘密
主。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
净知识其心者。佛已开示净菩提。略明三句
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无量方便。皆为令
诸菩萨。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如此经者。当
知一切脩多罗意。皆同在此。如释迦如来所
说法者。当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
随宜演说法。无非为此三句法门。究竟同归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9b 页 T39-0589.png
本无异辙。故云我说诸法如是。乃至知识其
心也。

经云。秘密主。云何知自心。谓若分段或
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
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
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者。世尊前已广说
净菩提心如实相。以众生未能得意悬悟。复
作方便。说此顿觉成佛入心实相门。亦为决
了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故。如一切经中。或说
诸蕴和合中我不可得。或说诸法从缘生都
无自性。皆是渐次开实相门。彼言诸法实相
者。即是此经心之实相。心实相者。即是菩提。
更无别理也。但为薄福众生。而不能自信作
佛。自信作佛者甚为难得。故世尊且令净诸
垢障。将护其心。要令时义契合。然后为说即
心之印。今经则不如是。直约诸法令识其心。
所以为秘要之藏也。初句云谓若分段者。是
总举从缘生法。以法待因缘成。必有差别相
故。行者当知如是观察。今此分段中何者是
心。乃至分析推求都不可得。即知此心。出过
众相离诸因缘。以知心性常如是故。尔时一
切诸法。自然不异于心也。显色谓青黄等。形
色谓方圆等。境界谓六情所对。即六尘也。为
令人易解故。复历法观察。今此显形众色中。
何者是心。色本非情无觉知相。况于是中有
心可得。如显形者。当知一切色尘亦如是。如
色尘者。乃至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行者于外
尘中心不可得。复观内身五蕴。亦如聚沫泡
炎芭蕉幻化。自求性实尚无所有。况于其中
而得有心。如是从粗至细去广就略。乃至现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89c 页 T39-0589.png
在一念识。亦无住时。又复从众缘生故。即空
即假即中。远离一切戏论。至于本不生际。本
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
是阿字门。以心入阿字门故。当知一切法。悉
入阿字门也。已说观诸法实相。次明观于我
相。故云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
如上于诸阴中。种种方便观心。而不可得。何
况我人寿者等法。从本以来但有假名。而于
其中有心可得。清净者即外道所计。最极清
净处。以为涅槃也。如长爪梵志。不受一切法
而受是见。今亦如是。取著观空智慧。而生是
清净想。即于如是想中。正观自心无有生处。
得入真净菩提心也。以上广对五阴。次复说
十八界十二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
阴界入义。阿毗昙中广明。此三法已摄一切
法。复云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者。即是
摩诃般若等中。历法广明者是也。如于阴界
入分析求心。心不可得。当知六度万行。乃至
一切总持三昧门中。种种求心亦不可得。以
心不可得故。是心常乐我净非常乐我净等
相。亦复如是不可得也。复次如声闻人。初观
阴界入时。即阴求我离阴求我。皆不可得。相
在亦不可得。尔时于八直道中。远尘离垢正
法眼生。真言门菩萨亦如是。初观阴界入时。
即阴求心离阴求心。皆不可得。相在亦不可
得。故即时悬悟自心本不生际。于如来知见
大菩提道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若不作如
是方便先从著处观之。而但言是心遍一切
处毕竟无相。则一切众生无由悟入。当知此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0a 页 T39-0590.png
观。最为秘要法门也。如馀远离方便诸菩萨。
渐次修习戒定智慧。于无量劫。以种种门观
人法二空。犹未能远离心之影像。今真言行
者。于初发心时。直观自心实相。了知本不生
故。即时人法戏论净若虚空。成自然觉不由
他悟。当知此观。复名法明道顿悟法门也。

经云。秘密主。此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
道。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
障三昧者。入佛智慧。有无量方便门。今此宗。
直以净菩提心为门。若入此门。即是初入一
切如来境界。譬如弥勒。开楼阁门内善财童
子。是中具见无量不思议事。难以言宣。但入
者自知耳。法明者。以觉心本不生际。其心净
住生大慧光明。普照无量法性。见诸佛所行
之道。故云法明道也。菩萨住此道时。从妄想
因缘所有烦恼业苦。皆悉清净除灭。譬如有
人。暗中为利宝所伤。谓为蛇毒。以作毒想故
其心执著。便成毒气遍入支体。垂欲命终
时。有良医诊之。晓其本末。即时引至伤处。以
明灯照之。犹见所伤之宝。有血涂相。其人了
知非毒。毒气亦除。分别玩好之具而生喜乐。
行人亦复如是。因净菩提心照明诸法故。少
用功力。便得除盖障三昧。见八万四千烦恼
实相。成八万四千宝聚门。故经次云菩萨住
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
得此者。则与诸佛菩萨同等住。是中障有五
种。一者烦恼障。谓根本烦恼。乃至八万四千
上中下品障。盖净心及由宿世偏习故。妨碍
道机不入佛法。二者业障。谓过去及现在世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0b 页 T39-0590.png
造诸重罪。乃至谤方等经。是人虽有。得道因
缘。以先业障未除故。种种留难不入佛法。三
者生障。谓是人若得胜上无难生处。必当悟
道。然乘先业更受无暇之身。以报生即为
障不入佛法。四者法障。谓此人已得无障生
处。又有悟道之机。以先世曾有障法等缘故。
不逢善友不闻正法。五者所知障。谓此人乃
至遇善知识得闻正法。然有种种因缘两不
和合。妨修般若波罗密。如大品魔事中广
明。亦是先世。或曾差化道机故憙生此障
也。行者已得净除五障三昧。尔时于自心中。
常见十方一切诸佛妙相湛然。如观明镜。乃
至于诸威仪去来睡寤。皆不离如是佛会因
缘。时诸圣者。常以胜妙方便启悟其心。梵音
慰喻为决疑网。行者随闻随喜悟已。网障随
除。不久成就一切佛法。故云若得此三昧者。
即与诸佛菩萨同等住。当知行人。则是位
同大觉也。以其自觉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
竟妙觉大牟尼位。犹如净月虽体无增减。然
亦明渐渐增。乃至第十五日。方能动大海潮
也。又行者犹与如来共同等住。即能以方便
力起五神通。不动本心游诸佛刹。现种种身
语意。兴种种供养云。以无尽大愿广修诸度。
复由意根净故。次得解无量语言音声陀
罗尼。如一世间中三十六俱胝趣。随彼上中
下性种类。若干方俗言辞。各各差别。皆晓其
旨趣。应以随类之音。如一世界者。一切世界
亦如是也。梵本噜多是大声。罗尾多是小声。
涅瞿衫者是长声。又兼多声。所以具足言之。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0c 页 T39-0590.png
欲显总持境界无所不了。对此方文字难以
具翻也。以得陀罗尼。故能知一切众生心行。
谓如是众生。瞋行偏多而贪性薄。或如是众
生。贪行偏多而瞋性薄。乃至通塞之相无量
差别如释论道种智中广明。是菩萨。非但意
根得知。乃至视听臭触。亦皆互用无碍。又
能观彼根缘为除盖障。以种种方便成熟众
生。庄严佛土行如来事。当知真言门行者。
乃至一生可得成辨也。复次如上所说诸功
德。一切众生皆悉如其本性。等共有之。但以
无明障盖不自了知。未能起发如是秘密神
通之力。今此真言门修行诸菩萨。以见法明
道故。即生获除一切盖障三昧。得此三昧故。
即能与诸佛菩萨同住。发五神通。以五神通
故。获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获此陀罗尼故。
能知一切众生心行而作佛事。以能广作佛
事。不断如来种故。则于一切时一切处。常为
十方诸佛之所护持。犹如婴童始生。父母爱
心偏重常不舍离。当知如是诸句。皆悉次第
相释也。复次行者。以内具如上功德。外为诸
佛护持。是故处于生死而无染著。犹如莲花
出水。不为淤泥之所染污。常以四摄方便拔
苦众生。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祗劫。常在无间
狱中。身心精进炽然不息。无有退没不辞劳
倦。何以故。净菩提心。其性法尔如金刚故。如
是极坚固性。即是不从师得。住无为戒。无垢
无浊不可破伤。戒者梵云尸罗。是清冷义也。
譬如水性常冷。虽遇薪火因缘。则能灼烂诸
物。然其自性终不可迁。若除薪息火。自然清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1a 页 T39-0591.png
冷如本。真言行者亦如是。获除盖障三昧时。
心之本性即是尸罗。非造作法不由他得。故
言住无为戒也。如声闻净戒。要由白四羯磨
众缘具足。方始得生。又须方便守护。如防利
刺。一期寿尽。戒亦随亡之。此戒则不如是。世
世生处恒与俱生。不假受持常无失犯。又由
住斯戒故。实智增明。逮见不思议中道甚深
缘起。制止八颠远离二边。故经次云远离邪
见通达正见。迦叶亦云自此以前。我等皆名
邪见人也。是中慧不正故说名邪见。由凡夫
二乘。不能决择正知自心实相。于谛实之理。
乃至空谓不空不空谓空。不见古佛所行大
菩提路。今此菩萨。以照见心明道故即时无
碍智生。于一切法。皆悉现前通达无有错谬。
犹如明目者。于日光中睹见种种诸色。虽无
量天魔。皆悉化作佛身。各说相似波罗密。终
不能动其少分疑网之心。故经次云。复次秘
密主。住此除一切盖障菩萨。信解力。故不久
勤修。满足一切佛法。以如是正见犹若金刚。
即是最上坚信解力。依此进修如实巧度故。
得诸佛力无所畏解脱三昧。及馀无量佛法。
皆悉成就也。龙树以为如冶人。以种种方便
消融矿石。然后成金。若神通者。能使土木之
类即成金体。故云不久勤修便得满足。一切佛法以是菩萨初发心时即名佛故。真实功
德不可度量。假使如来。于无量无边阿僧祇
劫。分别演说犹不能尽。故佛言。取要言之。是
善男子善女人。无量功德皆成就也。尔时执
金刚秘密主。复以偈问佛。乃至不知诸空。非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1b 页 T39-0591.png
彼能知涅槃。是故应了知空。离于断常者。如
上佛说经之大旨。心实相门略已周备。时金
刚手。为令未来众生。具足方便无复馀疑故。
以偈问佛。请世尊广演其义。是中略有九句。
云何世尊说此心菩提生者。即是菩提心生
也。如花严诸经。广叹发菩提心功德。今此中。
直问心之密印。云何了知此心菩提种子发
生。若已发生其性云何。第二句云。复以云何
相知发菩提心者。相谓性成于内。必有相彰
于外。如般若中广明阿毗拔致相貌。今此中
亦问菩提心生时有何相貌也。

经云。愿识心
心胜自然智生说者。是如实叹佛功德。请敷
演前二句义。初云识心。是心自觉之智。次又
言心。即是心之实相。意明境智俱妙无二无
别。故重言之。自然智。即是如来常智。唯是
心自證心。不从他悟。言佛既于识心人中。最
为第一。必能知此菩提发生及其微相。唯愿
说之也。第三句云。大动勇几何次第心续生
者。大勤勇。即是佛之异名也。叹德而复发问。
有几心次第而得是心也。第四第五句云。心
诸相与时愿佛广开演者。问此诸心差别之
相。及相续胜进。凡经几时。而得究竟净菩提
心也。第六句云。功德聚亦然者。言是心微妙
功德。亦愿世尊广开演之。故云亦然也。第七
句云。及彼行修行者。次问当以何行。云何修
行。而能获得无上悉地。亦可分为二句也。第
八第九句云。心心有殊异唯大牟尼说者。谓
众生异熟识心。与瑜伽行者殊异之心。亦愿
世尊分别广说。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1c 页 T39-0591.png
心。皆究竟寂灭过语言地。以对二乘小寂不
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阿阇梨言。如是九句。
或可分为十句从此以后迄至经终。皆是如
来酬九问之意。广分别说。然佛观当时众会。
务令得意求宗。或后问先答文无定准。次或
转生疑问以尽支流。如下文入大悲藏漫荼
罗等。即是答修行句。百字果等。即是答殊异
心及功德句。其馀随有相应处。皆以类观之。
义可知也。次如来答金刚手偈中。善哉佛真
子广大心利益者。以从如来种性生。从佛身
语心生故曰真子。如前大日世尊。现广大加
持境界。今秘密主。亦欲普为如是无量应度
众生。使速成大行裂大疑网。同获三平等句
无尽庄严故。佛叹言善哉佛子。汝今能以广
大心。为利益无量众生故发如是问也。次云
胜上大乘句。心续生之相。诸佛大秘密。外道
不能识者。略有七义故名大乘。一者以法大
故。谓诸佛广大甚深秘密之藏。毗卢遮那遍
一切处大人所乘。二者发心大故。谓一向志
求平等大慧。起无尽悲愿。誓当普授法界众
生。三者信解大故。谓初见心明道时。具足无
量功德。能遍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就
众生。四者以性大故。谓自性清净心金刚宝
藏。无有缺减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五者依止
大故。谓如是妙乘。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犹
如百川趣海。卉木依地而生。六者以时大故。
谓寿量长远出过三时。师子奋迅秘密神通
之用。未曾休息。七者以智大故。谓诸法无边
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慧。亦复无边。穷实相原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2a 页 T39-0592.png
底。譬如函盖相称。以如是七因缘故。于诸大
乘法门犹如醍醐淳味第一。故云最胜大乘
也。乘名进趣。句名止息之处。故云大乘句也。
心续生之相者。虽此心毕竟常净。犹如虚空
离一切相。而亦从因缘起。有心相生。犹如大
海波浪。非是常有亦非常无。若常有者。不应
风飙止息则澄然而静。若常无者。不应风
飙才起鼓怒相续。当知是心从缘起故。即是
不生而生生而不生。无相之相相常无相。甚
深微妙难可了知。诸佛秘密之印。不妄宣示。
是故凡夫二乘两种外道。非但不识无生灭
心。亦复不识生灭心。故云诸佛大秘密外道
不能识。我今悉开示一心应谛听也。次偈云
越百六十心生广大功德。其性常坚固知彼
菩提生者。是略答初问。云何即知菩提心生。
今佛告言越百六十相续心。即是净菩提心。
如有人问云何知此乳中醍醐生。答言若乳
酪生熟苏。粗浊变异之相。悉已融妙无复滓
秽。当知即是醍醐生也。行者最初开发金刚
宝藏时。见是心性如净虚空超诸数量。尔时
离因业生。佛树牙生。此牙生时。已遍法界。何
况枝叶花果。故云生广大功德。以过心行戏
论故。不可破不可转。犹若阎浮檀金。无能说
其过恶。故云其性常坚固。若知自心有如是
印。当知是菩提生也。次有一偈半。略答菩提
心相貌。以世间更无有法。可以表示净菩提
心相者。唯除大虚空喻少分相似。故云无量
如虚空。譬如虚空。不为烟云尘雾之所染污。
其性常住离诸因缘。假使八方大风吹尽世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2b 页 T39-0592.png
界。亦不能令其动。自本初以来常自寂灭无
相。非适今也。心相亦尔。从无始以来本自
不生。以本不生故。无有一法能令染污动摇。
常住不变永寂无相。故云不染污常住。诸法
不能动。本来寂无相。尔时行人。为此寂光所
照。无量知见自然开发。如莲花敷。故云无量
智成就。此智成就。即是毗卢遮那心佛现前。
故云正等觉显现。梵本云三藐三佛陀菩提
现也。佛已略说如是心实相印。若行者与此
相应。当知已具坚固信力。然此信力。本从
真言门供养仪轨行法。如说修行得至净菩
提心。故云供养行修行。从是初发心也。此中
供养有二种。一者外供养。二者内供养。下文
当应说耳。或有说言。但观心性无相无为。
不应种种纷动行菩萨道。此说非也。如以四
种不生观矿中金性。虽复在因在果。常自无
减无增。若不以方便消融滓秽。则此不生之
金无由可得。行人亦复如是。若不以三种秘
密方便供养行门。消融百六十心矿石之垢。
何以得此净菩提心。龙树阿阇梨中道正观。
正以从缘起故。无生义成。而汝谓龟毛兔角
为无生。是故堕在失处。又如世人睹真金百
练不移。以为妙性穷极。若五通仙人。以诸
药物种种练冶。能化土石之类尽为金宝。其
有服食之者。住寿长远神变无方。当知真金
性中。自有如是力用但世人无秘密方便故。
不能得耳。净菩提心亦复如是。若以大悲万
行。种种练冶。得成神变加持不思议业。故
不应未得谓得。保初心为极果也。

经云。秘密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2c 页 T39-0592.png
主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我名我有。分别
无量我分。秘密主。若彼不观我之自性。则我
我所生者。以下答心相续义也。欲明净心最
初生起之由故。先说愚童凡夫违理之心。无
始生死者。智度云。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
始。经中佛言。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始不
可得。乃至菩萨。观无始亦空。而不堕有始见
中。愚童义如前说。凡夫者正译应云异生。谓
由无明故。随业受报不得自在。堕于种种趣
中。色心像类各各差别。故曰异生也。其所计
我。但有语言而无实事。故云执著我名。言我
有者。即是我所。如是我我所执。如十六知见
等。随事差别无量不同。故名为分。次释虚妄
分别所由。故云秘密主。若彼不观我之自性。
则我我所生也。若彼观察诸蕴。皆悉从众缘
生。是中何者是我。我住何所。为即蕴异蕴相
在耶。若能如是谛求。当得正眼。然彼不自观
察。但展转相承。自久远以来祖习此见。谓
我在身中。能有所作及长养。成就诸根。唯此
是究竟道。馀皆妄语。以是故名为愚童也。经
云复计有时者。谓计一切天地好丑。皆以时
为因。如彼偈言。时来众生熟。时至则催捉。
时能觉悟于人。是故时为因。更有人言。虽一
切人物非时所作。然时是不变因。是实有法。
细故不可见。以花实等果故。可知有时。何以
故。见果知有因故。此时法不坏故常。亦以不
观时自性故。而生如是妄计也。

经云。地等变
化者。谓地水火风虚空。各各有执为真实者。
或言地为万物之因。以一切众生万物。依地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3a 页 T39-0593.png
得生故。以不观地之自性。但从众缘和合有
故。而生是见。以为供养地者。当得解脱次有
计。水能生万物。火风亦尔。或计万物从空而
生。谓空是真解脱因。宜应供养承事。皆应广
说。

经云。瑜伽我者。谓学定者。计此内心相应
之理。以为真我。常住不动真性湛然。唯此是
究竟道离于因果。不观心自性故。如是见生
以为真我。但住此理即名解脱也。

经云。建立
净不建立无净者。是中有二种计。前句谓有
建立一切法者。依此修行谓之为净。次句谓
此建立非究竟法。若无建立所谓无为。乃名
真我。亦离前句所修之净。故云无净也。由
不观我之自性。有如是见生。广说如上。

经云。
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时者。谓一类外道计。自
在天是常。是自在者能生万物。如十二门中
难云。若众生是自在子者。唯应以乐遮苦。不
应与苦亦应但供养自在。则灭苦得乐。而实
不尔。但自行苦乐因缘。而自受报。非自在天
作。又若自在作众生者。谁复作此自在。若自
在自作。则不然。如物不自作。若更有作者。则
不名自在。如彼论广说也。计流出者。与建立
大同。建立如从心出一切法。此中流出。如从
手功出一切法。譬如陶师子埏填无间。生种
种差别形相。次云时者。与前时外道宗计少
异。皆自在天种类也。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
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 第 593b 页 T39-059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