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a 页 WYG0303-00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竹书统笺卷首上
          翰林院检讨徐文靖撰
  杂述
晋书束晰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𤼵魏襄王墓
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
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
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b 页 WYG0303-0049b.png
相应其中经傅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
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
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
相共和也(按幽王当作厉王共/伯国即今之辉县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
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
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
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
师春一篇书左傅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a 页 WYG0303-0049c.png
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
之世数次言邱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
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傅五篇
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
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
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
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𤼵
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b 页 WYG0303-0049d.png
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
以今文写之晰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
迁尚书郎(按束晰傅云纪年述魏事至安釐王二十年/盖因史记误以魏惠王后元年为哀王元年)
 (也是当从孟子惠王之后即为/襄王纪年终襄王二十年也)
王接傅时秘书丞卫恒考正汲冢书未讫而遭难佐著
作郎束晰述而成之事多證异义时东莱太守陈留王
庭坚难之亦有證据晰又释难而庭坚已亡散骑侍郎
潘滔谓接曰卿才学理议足解二子之纷可试论之接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3a 页 WYG0303-0050a.png
遂详其得失挚虞谢衡皆博物多闻咸以为允当
荀勖傅乃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
经列在秘书荀又尝叙穆傅曰古文穆天子傅者太康
二年汲县民不准盗𤼵古冢所得书也皆竹简素丝编
以臣勖前所考定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
简四十字汲者战国时魏地也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
王子令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案史记六国年表
自令王二十一年至秦始皇三十四年燔书之岁八十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3b 页 WYG0303-0050b.png
六年及至太康二年初得此书凡五百七十九年(按令/王当)
 (作今王时作书者梁襄王时人书终于襄王未卒之/时故曰今王庾开府滕王逌序鲁壁魏坟倪注云郭)
 (璞穆天子傅曰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令王之冢仍/以今讹为令又所引穆傅序文皆荀勖语倪以为郭)
 (氏亦/误)
刘知几史通曰竹书纪年出于晋代学者始知后启杀
益太甲诛伊尹文王杀季历郑桓公厉王之子则与经
典所载乖刺甚多李氏维祯曰群书芜秽典训凌迟杀
益诛尹犹曰颇刑季历之弑古今大恶而以之污蔑至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4a 页 WYG0303-0050c.png
圣不忧舌过鼻乎(按纪年文丁纣祖父也囚季历于塞/库季历困而死故曰文丁杀季历文)
 (丁史记作太丁竹书未出世不知有文丁事故误以/文丁为文王也知几知纪年出于晋代而犹不知文)
 (王为文丁殆得之傅/闻其实未见竹书也)
杜预左氏傅集解后序曰汲郡汲县有𤼵旧冢者大得
古书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
系辞疑是时仲尼造之于鲁而未播之于远国也
隋经籍志曰晋太康元年汲郡人𤼵魏襄王冢得古竹
简书字皆科斗𤼵冢者不以为意往往散乱帝命中书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4b 页 WYG0303-0050d.png
监荀勖令和峤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杂碎怪妄
不可训知惟周易纪年最为分了其周易上下篇与今
正同纪年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起自夏殷周三
代王事无诸侯国别唯特纪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
侯以至曲沃庄伯尽晋国灭独记魏事下至魏哀王谓
之今王盖魏国之史记也其著书皆编年相次文意大
似春秋经诸所记事多与春秋左氏扶同学者因之以
为春秋则古史记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体今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5a 页 WYG0303-0051a.png
依其世代编而叙之以见作者之别谓之古史(按竹书/纪年魏)
 (惠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是年王与诸侯会徐州/后十五年乃卒史记魏世家魏襄王元年与诸侯会)
 (徐州盖误以惠王后元一年为襄王之元年也因误/以后十五年所卒为襄王而以纪年所称今王为哀)
 (王隋志云哀王谓之/今王又因史记而误)
魏郦道元注水经河水注引纪年十汾水注引纪年三
汲郡古文一浍水注引纪年三古文琐语一济水注引
纪年十二涑水注引纪年四洞涡水注引纪年一清水
注引纪年一沁水注引纪年四淇水注引纪年四浊漳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5b 页 WYG0303-0051b.png
水注引纪年七滱水注引纪年二巨马河水注引纪年
一洛水注引纪年三伊水注引纪年二丹水注引纪年
二汝水注引汲冢古文一纪年一颍水注引纪年一渠
水注引纪年七汲郡古文一瓠子河注引纪年一泗水
注引纪年三巨洋水注引汲郡古文一汶水注引纪年
二粉水注引纪年一淮水注引纪年二青衣水注引纪
年一合计所引竹书纪年者七十有六
晋书儒林傅续咸字孝宗上党人也傅春秋郑氏易为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6a 页 WYG0303-0051c.png
东安太守著远游志异物志汲冢古文释皆十卷行于

战国策田华之为陈轸说秦惠王曰夫晋献公欲伐郭
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
乐以乱其政又欲伐虞而惮宫之奇存荀息曰周书有
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吴师道注曰
汲冢周书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武之毁也注云所以毁
敌也(按美男破老美女破舌见汲冢书/武称篇郭古虢字见国策高诱注)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6b 页 WYG0303-0051d.png
广川书跋曰秘阁至和旧鼎其铭曰宋公䜌餗鼎少监
罗畸摹其款识以问广川董某曰宋世家无公讳䜌者
岂宋自为谥或以菜地举耶某曰周初惟二王后称公
而微子启实封于宋宋非畿内地且不为谥其曰宋公
果商嗣也竹书有宋景公䜌而史为头曼孙炎以䜌为
头曼合声以辨周秦之语今考班固汉书犹有兜䜌盖
亦著其声如此(按此言竹书有宋公䜌见汲冢师春书/汉书作兜䜌见古今人表又彝器有䜌)
 (女鼎微䜌鼎/字皆作䜌)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7a 页 WYG0303-0052a.png
史记晋世家注引纪年四宋微子世家注引纪年二卫
康叔世家注引纪年一燕世家注引纪年五鲁周公世
家注引纪年一魏世家注引纪年十五赵世家注引纪
年一越世家注引纪年七田完世家注引纪年六韩世
家注引纪年五孟尝君列傅注引纪年四唐开元占经
引纪年曰帝辛受时周大曀惠成王元年昼晦十六年
邯郸四曀室多坏晋定公二十五年西山女子化为丈
夫与之妻能生子今王四年碧阳君之诸御产二龙(今/本)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7b 页 WYG0303-0052b.png
(无按吕氏春秋慎势篇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史记越/世家诸御千人伐吴索隐曰诸御谓理事之官在军有)
(职掌/者)
水经注引竹书纪年曰晋出公六年晋荀瑶城宅阳又
梁惠成王元年邺师邯郸师于平阳(今本/无)
黄伯思东观馀论云案晋太康二年汲郡民不准盗𤼵
魏襄王冢得古竹书凡七十五篇晋征南将军杜预云
别有一卷纯集左氏傅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
与左傅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钞集人名也今观中秘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8a 页 WYG0303-0052c.png
所藏师春乃与预说全异预云全集卜筮事而此乃记
诸国世次及十二公岁星所在并律吕谥法等末乃书
易象变卦又非专载左氏傅卜筮事繇是知此非预所
见师春之全也然预记汲冢他书中有易阴阳说而无
象系又有纪年三代并晋魏事疑今师春盖后人杂钞
纪年篇耳然预云纪年起自夏商周而此自唐虞以降
皆录之预云纪年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而此皆有诸
国预云纪年特记晋国起殇叔次文侯昭侯而此记晋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8b 页 WYG0303-0052d.png
国世次自唐叔始是三者又与纪年异矣及观其纪岁
星事有杜征南洞晓阴阳之语繇是知此书亦西晋人
集录而未必尽出汲冢也(今据梁沈约附注定本纪年/起黄帝终魏襄王二十年又)
 (晋荀勖曰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是又不起于唐虞也伯思虽见宋)
 (秘书所藏纪/年犹未审也)
汉书地理志注扶风栒邑瓒引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
文公城荀河南开封瓒引汲郡古文梁惠王𤼵逄忌之
薮以赐民颍川父城应乡古国周武王弟所封瓒引汲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9a 页 WYG0303-0053a.png
郡古文殷时已自有应国河东北屈瓒引汲郡古文翟
章救郑至于南屈北海平寿瓒引汲郡古文太康居㘰
寻羿亦居之桀亦居之(按所引汲郡古文皆纪年文也/臣瓒薛姓资治通鉴晋穆帝永)
 (和八年称太原薛瓒即是人也时/竹书已出故瓒引纪年以释史也)
方氏通雅曰汲冢楚冢今不能分故有琐语乱竹书之
疑也书史云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魏襄王墓或言
安釐王竹书数十车漆书科斗武帝以付束晰随疑分
释皆有义證又广川书跋太公庙碑今在卫州共县晋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9b 页 WYG0303-0053b.png
太康十年立碑曰太公望者此县人太康二年县之西
偏有盗𤼵冢而得竹策之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
八十六岁其周志曰文王梦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
之津许氏说文无此字惟曰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而卫
宏字说与郭昭卿字指则有之知许慎所遗古文众矣
昭卿因宏以有记非得是碑岂知宏之为有据哉晋纪
言咸宁五年盗𤼵汲郡冢与此碑太康二年异知史误
也胡元瑞据武帝咸宁五年讥升庵太康安釐之误直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0a 页 WYG0303-0053c.png
未见广川书跋与书史耶若淮海题跋言太康元年盗
𤼵魏襄冢则少游误记也不准姓音彪陈钜昌原治篇
引作卞准非少游又言齐文惠太子为雍州时盗𤼵楚
王冢得竹简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王
僧虔谓是科斗书记周官所阙文则皆仓颉遗法也法
书苑则言楚昭王墓在习池北南齐建元中盗𤼵冢得
古竹简沈约得数篇示刘绘曰周礼逸文也智按南齐
之雍州即襄阳此二条正是一事(按南史王僧虔傅齐/文惠太子镇雍州有)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0b 页 WYG0303-0053d.png
 (盗𤼵古冢者相傅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玉履玉屏/风竹简书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有十)
 (馀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礼所阙文也)
广川书跋曰亚驼王存乂以亚为乌古文驼作驰周礼
其川滹池池故沱也乌池在周为沤夷水起北地东入
河顾野王考其地在灵丘竹书纪年穆公十一年取灵
 (今本/无)
陈明卿四书考曰竹书纪年外丙名胜不书陟年仲壬
名庸四年陟而外丙递至仲壬其间又有小庚小甲雍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1a 页 WYG0303-0054a.png
已太戊四君绝与孟子不合(今按坊刻沈休文附注旧/本误于外丙元年后系以)
 (小庚五年小甲十七年雍巳十二年太戊三十五年/作寅车之后即继之曰二年陟其为外丙之陟年何)
 (疑陈氏谓其与孟子绝不相合是亦考之不详耳余/依史迁殷本纪序次甲子元历校订之其实丝毫不)
 (爽后又见汉魏丛书所刻有汲冢周书竹书纪年一/一校订无讹近刻秘书二十一种者尚仍旧本之误)
 (则亦未校正汉/魏丛书故也)
秦本纪孝公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索隐按纪年云与
魏战岸门(今本/无)
穆傅天子北征于犬戎注引纪年曰取其五王以东天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1b 页 WYG0303-0054b.png
子宾于西王母注引纪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毗仑丘
爰有硕鸟物羽注引纪年曰行积羽千里乃里西土之
数注引纪年曰穆王西征还里天下亿有九万里丁酉
天子入于南郑注引纪年曰穆王元年筑祗宫于南郑
留昆归玉百枚注留昆国见纪年(按在穆王/十五年)
天子饮于温山口考鸟注引纪年曰穆王见西王母西
王母止之曰有鸟(今本/无)
史记孟尝君列傅魏惠王会宣王东阿南索隐按纪年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2a 页 WYG0303-0054c.png
云惠王后元十一年会平阿十三年会齐威王于甄(今/本)
 (无/)
田完世家齐威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索隐曰徐
广及年表并作夫人王邵按纪年云齐桓公十年弑其
君母宣王八年杀其王后(今本/无)
文选吴都赋注引汲郡地中古文册书曰桀筑倾宫饰
瑶台纣作琼室立玉门班叔皮北征赋注引汲郡古文
曰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黯木华海赋注引纪年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2b 页 WYG0303-0054d.png
曰周穆三十七年征伐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
以为梁贤良诏注引纪年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
四十年不用陆士衡豪士赋注引纪年曰太甲潜出自
桐杀伊尹
唐艺文志纪年十四卷汲冢书又古文琐语四卷汲冢
周书十卷孔晁注周书八卷
张南轩著经世纪年二卷自叙曰太史迁作十二国世
表始纪甲子起于成周共和庚申之岁庚申而上则莫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3a 页 WYG0303-0055a.png
纪焉历世浸远其事杂见于诸书靡适折衷则亦傅疑
而已本朝嘉祐中康节邵先生雍出于河南穷往知来
精极于数作皇极经世书上稽唐尧受命甲辰之元为
编年谱如云外丙仲壬之纪康节以数知之乃合于尚
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成汤之后盖实傅孙孟子
所说特以太丁未立而卒方是时外丙生二年仲壬生
四年耳又正武王伐商之年盖武王嗣位十一年矣故
书序称十有一年而复称十有三年者字之误也是类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3b 页 WYG0303-0055b.png
皆自史迁以来傅习之谬一旦使学者晓然其真万世
不可改者也某不自揆辄因先生之历考自尧甲辰至
皇上乾道改元之岁凡三千五百二十有二年列为六
图命之曰经世纪年以便观览间有鄙见则因而明之
其大节目有六如孟子谓尧舜三年之丧毕舜禹避尧
舜之子而天下归之然后践天子位此乃见帝王奉天
命之大旨其可闇而勿彰故于甲申书服尧之丧乙酉书
践位之实丙戌书元载格于文祖自乙酉至丁巳是践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4a 页 WYG0303-0055c.png
位三十有三载也则书荐禹于天与尚书命禹之辞合
自丁巳至癸酉是荐禹十有七年也与孟子之说合于禹受
命之际书法亦然然而书称舜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则
是史官自尧崩之明年通数之耳夏后相二十有八载
寒浞弑相明年少康始生于有仍氏凡四十年而后祀
夏配天不失旧物寒浞岂可使间有夏之统故缺此四
十载不书独书少康出处而纪元载于复国之岁以见
少康四十年经营宗祀绝而复续足以为万代中兴之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4b 页 WYG0303-0055d.png
冠冕此皆节目之大者其他如夏以上称岁商称祀周
始称年皆考之书可见而周书洪范独称祀者是武王
不欲臣箕子尚存商历箕子之志也(按竹书尧元年实/丙子非甲辰尧在)
 (位百年以乙卯陟非甲申舜避尧之子三年丧毕乃/践位舜元年己未非丙戌五十年陟方乃死则庚午)
 (也禹避舜之子三年丧毕乃践位禹元年壬子是也/舜荐禹十有七年据竹书则舜即位三十三年春正)
 (月夏后受命于神宗是至五十年帝陟十七年也岁/在戊辰非癸酉邵氏测之以数而无所考据宋儒皆)
 (依之而不敢改/遂群致斯谬也)
陈氏书录解题曰经世纪年广汉张钦夫用皇极经世谱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5a 页 WYG0303-0056a.png
编其言邵氏以数推知去外丙仲壬之年乃合于尚书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之说今按孔氏正义谓刘向班固
不见古文谬从史记而章衡通载乃云以纪年推之外
丙仲壬合于岁次尚书残缺而正义之说误盖三代而
上帝王历年远而难考类如此
朱子文集曰闻此间有竹书纪年须借读半年方得尔
雅疏引竹书纪年曰北唐之君来见骊马是生绿耳注
引逸周书曰文翰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邢炳曰云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5b 页 WYG0303-0056b.png
逸周书曰者今所谓汲冢周书也
巽岩李氏曰汲冢周书隋唐经籍艺文志皆称此书得
之晋太康中汲郡魏安釐王冢孔晁注解或称十卷或
八卷大抵不殊按此则晋以前初未有此也然刘向班
固所录并著周书七十一篇且谓孔子删削之馀而司
马迁记武王克殷事盖与此合岂西汉世已得入中秘
其后稍隐学者不道及盗𤼵冢乃幸复出耶篇目比汉但
阙一耳必班刘司马所见者也系之汲冢失其本矣书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6a 页 WYG0303-0056c.png
多驳辞宜孔子所不取抑战国处士私相缀续托周为
名孔子亦未必见章句或脱烂难读更须考求别加是
正云(按晋荀勖校定穆天子傅云案所得纪年盖魏惠/成王子今王之冢也于世本盖襄王也而坊本竹)
 (书误以今王为令王矣又按和峤曰竹书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之子时襄王)
 (未薨故称今王明年王卒而此书及纪年并殉葬冢/中故襄王不得称谥若安釐王冢去襄王五十三年)
 (而卒是盖为襄王之孙安得无襄/王二十一年事乎隋唐诸志皆误)
王弇州四部稿曰竹书纪年云后桀命扁伐岷山氏岷
山氏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之斲其名于苕华之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6b 页 WYG0303-0056d.png
玉又云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亡
夏则妹喜以弃而亡国非以嬖而亡国也(按竹书原本/无以与伊尹)
 (交遂以亡夏二句元美乃率意增之以国语有/妹喜与伊尹比而亡夏句也读者不可不知)
傅畅晋诸公赞曰荀勖领秘书监太康二年汲郡冢中
得竹书勖躬自撰次注写以为中经列于秘书经傅阙
文多于證明
孙奭孟子疏曰汲冢纪年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
都大梁(今据竹书是六年汉书高祖纪臣瓒引汲郡古/文魏惠王六年自安邑迁于大梁与今本合)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7a 页 WYG0303-0057a.png
焦氏笔乘曰和峤竹书纪年沈约注称舜父母憎舜使
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又使浚井自上
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旁而出不知何据以此见纪
年低一字者皆沈约注也世以为竹书本文大谬
顾宁人日知录曰据纪年周慎靓王之二年而魏惠卒
其明年为魏襄王之元年又二年燕王哙让国于其相
子之又二年齐人伐燕取之又二年燕人畔而孟子之
书先梁后齐其事皆合然孟子在二国皆不久书中齐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7b 页 WYG0303-0057b.png
事特多又尝为卿于齐当有四五年若适梁在惠王之
末而襄王立即行故梁事不多谓孟子以惠王三十五
年至梁者误以惠王后元年为襄王之元年也(按纪年/显王三)
 (十四年为魏惠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显王在位/四十八年陟又慎靓王嗣立二年魏惠王薨明年襄)
 (王立若孟子以魏惠王三十六年至梁则见梁襄王/之时当在梁十五六年何绝无他事可见史记误以)
 (惠王后元年为梁襄王元/年也而朱子集傅因之)
胡应麟笔丛曰汲冢四书皆史也纪年春秋也周书尚
书也穆天子傅起居注也盛姬录逸事家也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8a 页 WYG0303-0057c.png
广川书跋太公碑引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卒盖寿
一百一十馀岁(按纪年西伯得吕尚在商纣三十一年/时太公年八十矣后又二十二年而纣)
 (亡又六年而武王陟又三十七年而成王陟/又康王六年而齐太公卒寿百五十有一)
春秋后傅曰惟王者改元诸侯改元自汾王以前未有
也竹书纪晋国起自殇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
皆用夏正建寅之月(按竹书帝颛顼十三年初作历象/唐大衍日度议曰颛顼历上元甲)
 (寅辰初合朔立春七曜皆值艮维之首是纪年起黄/帝至战国皆用建寅之月为岁首非谓晋始改用寅)
 (月/也)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8b 页 WYG0303-0057d.png
王山史撰山志引阎百诗曰史记六国表魏世家皆云
惠王在位三十六年始辛亥终丙戌襄王十六年始丁
亥终壬寅哀王二十三年始癸卯终乙丑竹书纪年则
以襄王十六年上系于惠成王以为其改元后之年而
自癸卯以后纪二十年事谓之今王今王者杜预以
哀王
是也是竹书纪年有哀王而无襄王史记有襄王
又有哀王世本则又有襄王而无哀王通鉴从竹书纪年
而不从史记故以惠王在位凡五十二年始辛亥终壬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9a 页 WYG0303-0058a.png
寅又不从杜预所云之哀王而从世本所有之襄王故
以襄王在位为二十三年始癸卯终乙丑今愚以孟子
證之史记为近是何也魏世家云惠王三十一年辛巳
徙都大梁三十五年乙酉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孟轲等
至梁故六国表于三十五年特书曰孟子来三十六年
丙戌惠王卒子嗣立是为襄王孟子入而见王出而有
不似人君之语必如通鉴五十二年始惠卒而襄立孟
子入见岂孟子竟久淹于梁如是耶不然以襄王之庸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19b 页 WYG0303-0058b.png
岂能以礼聘孟子而复至梁耶朱子曰七篇之中无更
与襄王言者盖孟子不特不久于梁亦生平未尝复至
梁也史记所以可信也或曰竹书纪年彼既魏史所书
魏事必得其真故司马公从之曰不然惠成王九年四
月甲寅徙都大梁不知是年秦孝公始立卫公孙鞅未
相魏公子邛未掳地不割秦不偪魏何遽徙都以避之
耶即一徙都事如此尚谓其生卒年月尽可信耶又按
六国表魏世家皆云子罃生于魏文侯二十五年辛巳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0a 页 WYG0303-0058c.png
三十八年文侯卒武侯立凡十六年而后惠王立是年
已三十矣如纪年文侯五十年卒武侯二十六年卒以
生辛巳计之惠王元年已五十三立三十六年卒已八
十八更以襄王十六年为改元后之年不一百有四岁
乎纪年之不可信如此(按竹书考王元年辛丑魏文侯/立考王十五年陟子威烈王嗣)
 (二十四年陟子安王嗣安王十五年甲午魏文侯卒/是文侯在位五十四年史记六国表及魏世家皆云)
 (子罃生于魏文侯二十五年辛巳三十八年文侯卒/较竹书则文侯在位少十六年也且文侯元年辛丑)
 (则二十五年乙丑不得为辛巳也安王十六年乙未/魏武侯元年烈王五年庚戌武侯卒在位十四年无)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0b 页 WYG0303-0058d.png
 (二十六年明年辛亥梁惠王立至周显王三十四年/为梁惠王三十六年梁复改元称一年又十六年为)
 (慎靓王之二年梁惠王薨共在位五十一年计生时/值祖文侯二十五年则在位时四十三岁矣又加五)
 (十一年共九十四岁安得一百有四岁乎若依史记/魏世家惠王之后有哀王竹书今王即哀王何孟子)
 (见梁惠王之后即云见梁襄王无所谓哀王乎晋和/峤谓竹书今王者梁惠王子是也时纪年终襄王二)
 (十年襄王犹未薨无谥可纪故曰今王后世臣下称/上曰今上亦犹是也此竹书所可信者与孟子合与)
 (世本亦合亦可见孟子至梁当在惠王改元之十四/五年其在梁无几见襄王之后即去之齐司马温公)
 (作通鉴乃宗是说有以也山志引杜预说哀王为今/王是亦仍史记年表之误而转以宜信者为不可信)
 (也至以梁惠王九年徙都大梁为不可信谓是时地/不割秦不偪何遽徙都以避之今据竹书周显王四)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1a 页 WYG0303-0059a.png
 (年为梁惠王之六年夏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王𤼵/逢忌之薮以赐民汉志陈留浚仪故大梁魏绛自魏)
 (徙安邑至惠王自安邑徙大梁臣瓒汉书注曰浚仪/有逢陂忌泽此岂尽不可信者耶至误六年为九年)
 (则但依孙奭孟子疏/语而未见竹书故也)
 
 
 
 
 
竹书统笺 卷首上 第 21b 页 WYG0303-0059b.png
 
 
 
 
 
 
 
 竹书统笺卷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