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321-03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一百二十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辨圣学非道学文
圣学不明久矣圣以道为学而学进于道然不名道学
凡道学两字六经皆分见之即或并见亦袛称学道而
不称道学如所云君子学道小人学道盖以学该道而
不以道该学其在论语则曰君子学以致其道而在学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321-0321b.png
记则曰人不学不知道如是而已
惟道家者流自鬻子老子而下凡书七十八部合三百
二十五卷虽传布在世而官不立学不能群萃州处朝
夕肄业以成其学事袛私相授受以阴行其教谓之道
学道学者虽曰以道为学实道家之学也
故隋书经籍志明云黄帝大道但传之其人而不立师
说惟汉时曹参荐盖公能言黄老而文帝师之于是有
道学一派倡始两汉而魏晋以降六季最盛如陈书儒
卷一百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321-0322a.png
林传载梁简文尝置宴殿堂集玄儒两家之士先命道
学互相质难此正清言肆出道学盛行之际然犹玄儒
两判无溷杂者
是以道书有道学传专载道学人分居道观名为道士
士者学人之称而琅书经曰士者何理也身心顺理惟
道之从是名道学又谓之理学(宋儒言/理始此)
逮至北宋而陈抟以华山道士自号希夷与种放李溉
辈张大其学竟搜道书无极尊经及张角九宫倡太极
卷一百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321-0322b.png
河洛诸教作道学纲宗而周敦颐邵雍与程颢兄弟师
之遂篡道教于儒书之间(其说详见予河洛原舛及太/极遗议诸文又佛书禅源诠)
(集亦载太极图名阿犁耶识相传周濂/溪亦受之了元禅师者今遗议不载)至南宋朱熹直
丐史官洪迈为陈抟特立一名臣大传而周程诸子则
又倡道学总传于宋史中使道学变作儒学凡南宋儒
人皆以得附希夷道学为幸如朱氏寄陆子静书云熹
衰病益深幸叨祠禄遂为希夷直下孙良以自庆又答
吕子约书云熹再叨祠禄遂为希夷法眷冒忝之多不
卷一百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321-0322c.png
胜惭惧是道学本道家学两汉始之历代因之至华山
而张大之而宋人则又死心塌地以依归之其为非圣
学断断如也
向在史馆同馆官张烈倡言阳明非道学而予颇争之
谓道学异学不宜有阳明然阳明故儒也时徐司寇闻
予言问道学是异学何耶予告之徐大惊急语其弟监
修公暨史馆总裁削道学名敕明史不立道学传只立
儒林传而以阳明𨽻勋爵出儒林外于是道学之名则
卷一百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321-0322d.png
从此削去为之一快当是时予辨阳明学总裁启奏赖
皇上圣明直谕守仁之学过高有之未尝与圣学有异
同也于是众论始定即史官尤侗作阳明传其后史断
亦敢坦坦以共学适道取学道二字归之阳明特圣学
何在则终无实指之者
予谓圣学之中原该道字初学圣人只谓之学学圣既
成即谓之道学者道之始道者学之终既非两途又非
两事且并无两功夫第从事于此而学在是道即在是
卷一百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321-0323a.png
焉是以圣学圣道只在忠恕虽子告子贡多学一贯祇
是学字惟告曾子吾道一贯则全现道字然而道在忠
恕学亦在忠恕忠者中也执道心以去人心恕者推
也去人心以推道心此本尧舜禹汤相传之道当时所称
道经者而圣门诸徒则皆受之以为学是忠恕二字合
之道经十六字举千圣百王贤愚治乱古今一贯者而
祗以精一允执成学者之事则圣学之该圣道概可见

卷一百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321-0323b.png
然且允执之中全在去人心尽屏其自私自利之心以
推其道心是道全藉学而忠又全藉乎恕道学忠恕总
是一贯是以曾子忠恕曰吾道曰夫子之道一何郑重
而子贡以学该之祇一恕字如子贡曰一言而终身行
一贯也道也曰其恕乎则祇恕也且以不欲勿施八字
示之曰学恕已也又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
无加诸人恕也而进乎道也曰非尔所及也恕固可进
道而时则未也须学也乃终以博施济众为圣仁尧舜
卷一百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321-0323c.png
推忠行恕立圣道之极而夫子终以能近取譬归之强
恕谓忠之必藉乎恕道之必藉乎学有如此
道学则不然并一道家而各立名目其在北宋曰主静
清静教也曰立极无极之宗也曰涵养用敬则养以毓
其气敬以定其神葆秘之事也世无审动静探主宰且
葆秘神气而可云行圣学入圣道者至南宋云格物穷
理则又窃儒书名目以阴抒其万物之奥圣人至赜之
道教其并非儒学早已显著乃一闻圣道夫子之道而
卷一百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321-0323d.png
相顾茫然徒以万殊一本当之夫万殊一本佛家之万
法归一也且亦笼统何着落及闻忠恕二字宜憬然矣
乃犹疑借端曰此不过借学者尽已推已之目以著明
之夫明指本心明明以学道一贯直本之尧舜以来共
推共执之道心而犹曰借端是于当身且不知而欲其
知道知学得乎
况博施济众正推已之极为子贡终身行恕之终事并
不高远
卷一百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321-0324a.png
大学明德必至新民中庸成已必至成物论语修已必
至安人安百姓孟子独善其身必至兼善天下即学记
记学自九年大成后忽接曰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
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是博施济众正圣道之成为圣学
中所有事而乃以子贡徒事高远斥之则毫釐不知学
道者故曰道学非圣学大须辨也
然且以能近取譬亦作借端谓如释氏说如标月指月
虽不在指上亦欲随指见月须恁地始得夫推心取譬
卷一百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321-0324b.png
求进圣仁亦甚平易切实何至如指月恍惚尽付借境
况忠恕既借取譬又借一身所有并无着落七尺男子
直等之邻人之醯已属怪事又且指月之解出自圆觉
经脩多罗教不惟道学兼唱佛说及其唱毕久之又云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翻然出席如此行径
直是佛氏举动以宗门而行道教圣学扫地尽矣
若圣道圣学诸书一贯论语一部无非忠恕之道且无
非恕学其在前文已明白可见矣乃以大学言诚意忠
卷一百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321-0324c.png
也其止善去不善而无自私自利之心则恕也此即学
也乃即以其学为絜矩推心度物极尽忠恕而明德新
民由身心意知以推之家国天下道皆一贯然而只一
恕字曰所藏乎身不恕曰所恶乎下毋以事上无非恕
也中庸亦然至诚忠也由明善致曲以推之动变即恕
也亦即学也于是成已成物尽已性以尽物性天地位
万物育何者非一贯之道乃其学则始于忠恕曰忠恕
违道不远又只是恕曰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且
卷一百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321-0324d.png
随以所求未能铺排恕字至于孟子则万物皆备一贯
也道也反身而诚则忠恕也然而强恕而行只是恕字
盖学也而道在其中焉自孔孟不作道学专行圣道圣
学其不明于世者越七百年于兹矣今一旦指出上自
尧舜下及孔孟始终本末到处一贯时时可见人人可
行无借无杂不疑不惑学以致道庶几无愧后有学者
其亦从此而进求焉可耳
  辨忠臣不徒死文
卷一百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321-0325a.png
忠者事君之则也论语曰臣事君以忠以者用也谓事
君则用之然而何以用忠则经无明文惟春秋传曰凡
忠者于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即谓之忠一似用忠不一
凡所为之事苟利君国则无论大小难易无往不可以
见忠是以韩诗有云以道化君为上忠以德调君为次
忠而春秋传又曰楚子囊临死一言不忘社稷便可谓
忠故忠臣已事自唐虞至春秋不多概见乃由龙逄比
干外经传罕有祗左传称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
卷一百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321-0325b.png
不食粟推为忠臣论语问令尹子文仕已不喜愠旧令
尹之政告新令尹而夫子特许其忠夫第家无私畜与
不私其官不忘诸官政亦初无化君之大卫社稷之重
而六经表忠以此推首则夫事关君国随地见忠其不
择细小并无一定断可知也
乃不学之徒误读子夏所云事君能致其身语而谓为
捐躯夫致身者服勤致死以身许国之谓也而捐躯也
乎且误认见危授命杀身成仁为忠臣之事夫志士仁
卷一百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321-0325c.png
人随在立名凡君亲兄友与一身名行皆是也而止忠
臣之事也乎乃后儒无赖竟凿然以必死归之忠臣如
魏徵有云但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语一似忠臣止有
死者夫忠臣不必死前亦既言之矣然而间有死者则
必厚系于君事与国事而不得已而后死之未有君死
亦死徒死其身而于君国两无与而可言忠者礼记
明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杀其身无益
于君则不为也盖死君死国至不得已而死之谓之殉
卷一百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321-0325d.png
难不谓之殉死其殉难奈何
一曰死谏龙逄比干是也三代忠臣此为最著也然而
韩诗以周公相孺子管仲相桓公俱不必死因有以伍
员伏剑为死怨而汲黯戆直反得与东方讽谏同享忠
名是死亦忠不死亦忠伊管不死不必遂远逊逄干下

一曰以死卫君齐无知弑襄公徒人费禦贼而死于门
嵇绍以晋帝蒙尘挺身捍卫而端冕而死此死君之无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321-0326a.png
可议者顾公叔文子卫侯亲许其以身捍君可不谓忠
司马续汉书极称杨仁忠勇能持戟以严卫宫门第文
子与仁未尝死也
若夫齐逄丑父以貌类顷公而代公死汉之纪信假汉
王之车以代汉王此皆身代君死者其亦忠矣然犹曰
此必君佞幸与齐孟阳代诸儿同故左氏与汉史俱未
称之
至于晋悯受毒登床哀号宋钦褫衣抱持哭泣此死君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321-0326b.png
难者豫让图赵氏不惮漆身高渐离触祖龙甘矐其目
此为君复雠者然而晏婴不死君难家语称晏婴忠臣
张良复雠不死人尚称张留侯始终忠于韩者凡此者
虽皆殉难而死皆不得已而后死岂曰非忠然而有不
死而亦仍曰忠以为无益于君则虽死不死固有悬殊
而其为无益则无以异也
况夫国事多端殉难不一齐庄公袭莒而杞梁死之鲁
师战乘丘而县贲父死之此转战而死于斗者然未尝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321-0326c.png
与我战则克者有等差也张巡守睢阳而百折不回李
玄通管定州而屡诱无所诎此保地而死于守者然不
必与开疆辟土者分同异也
是故忠臣大节最重托孤荀息立奚齐卓子当济忠贞
然而季友之忠历立般立闵而此身凝然不少动至散
辅诸公子亡臣狐赵辈不失为忠而召忽殉难夫子反
等之匹夫匹妇之谅其死重有益而不重无益至于如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321-0326d.png
至若宋人文信国谢枋得之死虽止一身名行不关系
国事然大节所在不是徒死正是殉难与齐王蠋之死
燕师汉龚胜之死新莽之召前后一辙特是鲁连不帝
秦王裒不事晋不皆身死且祗名义士不名忠臣此与
殉国难亦微有别者
向时从六经诸子求一唐虞三代忠臣国亡身死者而
必不可得无已庶或以夷齐当之然殊不相类按夷齐
避纣久已归周并非以商亡作殉死计者祗因谏周不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321-0327a.png
合几被杀身则义不可留因逃首阳然且采薇而食并
未求死即死亦有为而死与今所云国亡身死者大别
且此正是义士不是忠臣又且当时未必死论语祗称
饿首阳不称饿死其曰死者郭象曰庄子之误也
乃自宋以后皆谓忠臣必死且无故而死并未尝殉难
而祗是殉死谓之徒死夫父子不殉死礼有明文灭性
伤生等之不孝若君臣殉死则三良殉秦诗人以妇寺
目之未有徒死称忠臣者而乃礼教不明江河日下无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321-0327b.png
论在官在籍祗君死亦死国亡亦亡但知以一死塞责
全不计与君事国事毫釐有益与否此则唐虞以后宋
元以前并无此等不待言也
然且身不在官名未通籍以无何之人苟非韦布即是
袯襫目不见君王足不履殿陛亦复弃父母抛妻子以
觅一死夫事君以忠谓事君则用之几有不事君而亦
用此者不读孟子乎以颜渊而救民饥溺亦有何害乃
论者讥之至比之披发而救乡邻之斗题之曰惑夫惑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321-0327c.png
者在本身为狂惑行事迷乱而在旁人则为骇惑以为
凡事有分伊何人斯可妄作至此今无端求死以生前
限分必不许其得共事者而今且挨身而入公然身死
则其为狂惑为骇惑宜何如者乃今作表忠记者多载
此等且更以用兵所在不幸冒刃者皆称忠臣如此则
长平之卒尽国殇矣顾作表忠者假冠予序恐观者不
谅谓颠倒名义自我辈始则冤抑尤甚故予于通辨之
末一并及之
卷一百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1321-0327d.png
 
 
 
 
 
 
 
 西河集卷一百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