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1320-05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六十六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碑记(五/)
   陈氏家庙碑记
古庙祀之礼自天子九庙外诸侯大夫以渐而降而士庶
则或二或一或祭于寝夫一庙止祢即已不得及其祖而
况无庙而祭之于寝则祭祢之外更有何及然则高曾之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1320-0589b.png
祭惟诸侯大夫有之而况由高曾而上者也今则诸侯大
夫士皆不立庙其立庙则皆族属众多者为之若乡社然
而其所祭之数则无分祖祢高曾凡始祖以下祖祢以上
族有死者皆入焉吾闻汉无庙制自魏晋及唐亦渐以官
阶差次为世数升降之等彷佛乎古之立庙者而其后不
可考也夫族之大者原有子姓通籍可等于诸侯大夫及
士官师其立庙亦不为僣而独是三代以前世爵世禄故
立庙以世而今则父为大夫子忽为士子为官师孙忽为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1320-0589c.png
大夫则朝而增焉夕而减焉时而废坠即时而修举楹
桷成毁既不胜其烦难而肸蚃出入亦茫然无所依据
吾故曰礼由义起制以情通在宋诸儒亦早有祭祢必
及祖祭曾必及高之说则合祠比祀夫亦孝子仁人之
用心然也山阴陈氏其先世自石晋时为朝太尉再传
宣教郎三传至记室参军实始居山阴北塘之下方桥
而迁延入宋有登进士科为枢密直学士者将立家庙
于寝侧而以制未定因舍所居书院为下方禅寺乃终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1320-0589d.png
宋之世至绍兴嘉泰嘉定诸年则每为秦太师韩平原
郡王史丞相辈历请立庙而士大夫无朝命不得私建且
耻踵其事于是立庙之制遂至今无仍焉顺治初年其
二十五世孙有仰南君者曾捐金五伯两为立庙记而
逡巡未逮暨二十六世孙子修君于己未春复捐金五
伯两以踵其事而于是诸子群从其起襄之上为妥侑
下为惇叙以次昭穆以合族姓其规制一仿于昔自堂
而室而房而两翼而庑而门而斋坊庖厨及省牲展馔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1320-0590a.png
视涤赞盥之所皆已备举且釐定祭器壶樽铏鼎豆笾
筐篚勺羃诸物皆有绳检将以是年嘉平奉神板于堂
而乞予以记嗟乎夫孝子仁人之用心如是已乃为之
铭其词曰
皇皇飨庙惟神攸栖执膰缩醴代展孝思古者祀数限
于尊卑以故庙祀亲尽则遗今合先后分帷同粢千秋
万䙫永勿替斯
   吴江泊芦庵碑记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1320-0590b.png
吴江当太湖之委烟波四暨其中多隐君子者遗世负
俗不得已而遁于缁黄之间假水草自蔽结瓢镘堵以
自安其身若所称泊芦庵其一也顾泊芦之建肇自前
纪而千仞太师承先人遗迹恢宏旧观自乙未丙申以
迄壬子凡五年而工成自祠殿场宇下及寮宿以至芳
厨秽坎之属各有位置莲茎鹫羽华璎覆之其六时盂
瓶之扣食者声彻水裔岂非净居之优游者与乃师自
求法以来操履上辈曾质所见于福岩老人福岩老人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1320-0590c.png
亟可之将举大鉴迄今所秘而不与者而与之于师则
意为师者当演法出席据祗陀自尊即不然而出其所
学漫游中土亦得如道安毗耶之可以自见于斯世而
乃弃去不屑独归而与斯地谋折铛焉此曷故哉吾闻
泊芦在两麻之间界东西草荡人有至者非舟楫莫渡
其所处亦僻矣然而蒹葭在前凫鹥日来凭轩而观则
菰茨菱芡垂手可探俨然世之为隐居者每望之而爱
其心之閒与志之有所在也丁巳秋介吾兜率师谒予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1320-0590d.png
为记而予以事未应至戊子春遇兜率弟子于申浦之
上遂书稿去予思泊芦者泊于芦也昔者大觉世尊以
旅泊三界为度世因缘惟所处无着遂谓之泊然而以
虚附实以动附静故舟可附岸而岸不可以附舟今乃
举所处而尽泊之则是虚实之难齐而动静之罔据也
夫人生世上为渥为泊又岂有定哉其地有宿芦予尝
为文记之而泊芦与邻他日予从海上归当特过两芦
且以视其泊之者何如也是为记记曰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1320-0591a.png
松陵之濆麻水之滨禅宫独启离于诸尘有师处之如
祗陀园方师力学能杜五门辞彼授受绝诸声闻飘然
避地作旅泊因以斯自度有如世尊树兹栋宇环为丘
樊户牖所向烟波是邻莲蒂坐象菱舟渡人我欲折芦
宿芦之根芦埼有尽斯文无谖
   半楼记
王子鸿资挟其文以遨游天下自燕齐代陇以暨荆邓
瓯粤岭海之外率驱柴担簦坦坦如衡术者凡四十年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1320-0591b.png
曾归而筑小楼于隘巷名曰卧游而卒之舍而去也予
尝作卧游楼诗以留之暨其后从五岭归慨然念故里
不可去乃复买宅于沂川之间环沂舍傍筑层楼其中
前可瞰城南诸山而北干一峰适当北牖且邻园之丛
荟而翳蔚者松楸木莽晻映左右于是判楼而分受之
颜之曰半而人或疑焉夫以鸿资之足迹几遍天下其
目之所通耳之所接心思意旨之所周知固将以二室
为奥居百原为行唐蓬丘沧江为洿池林囿而乃局局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1320-0591c.png
于棂轩之末櫋幔之细是必有说顾吾闻逍遥万里不
越抢榆当其肆志寥廓游心浩荡可以穷天地之大斥
万类之广而及其退藏一室饮食偃仰不过肘之所布
与趾之所量而止夫鸿资风尘在衣顾之将浣岂真好
穷大而忘归者哉今鸿资薄游海滨而予以访旧之馀
与之晨夕盖尝饮予酒而告予以将返而居是楼也遂
述其撰事而乞予以记夫暍者望丛社以倾心劳者睹
稿砧而思憩何则情固有所安也今夫人身居广厦层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1320-0591d.png
台累榭尚以为隘而苟当蹑屩之为劳驱车之已瘁见
栋宇而愿安焉此亦何暇问其地之或广或狭而况时
事纷纠未能百全吾游于天下而知天下事之未可以
意量尽也鸿资虽所至特达然秦赵越貊行或未遍山
川云物览有未备诗文溢寰宇而多所散去黄金满行
橐而不尽收拾然则天下事之不能全者有如此半矣
若夫一枝之栖可以娱老一椽之遗可以裕后则斯楼
虽褊是亦得半之道也鸿资曰善请饮君是楼勒其文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1320-0592a.png
而嵌之于壁
   满听楼记
予至宣城偕张公荀仲访东渚先生不得观张公所画
东渚草堂图而思之夫宣城山水甲天下既已登敬亭
溯双溪观柏视麻姑之胜亦既快心娱目而顾伈伈焉
重有怀于东渚之一图亦可怪矣既而先生筑楼于草
堂之傍颜曰满听相传楼成时有鵹黄栖于梁绵蛮而
啼同里施侍读为之题之而其家举人渊公复为之绘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1320-0592b.png
图传来京师京师好事者且为之歌咏其事予少游倪
文正园有庭轩然以其橚爽之在楹也风生刁调经耳
而满名满听轩今相距四十年矣先生是楼之名适与
相合岂酾酒伐木与鸟鸣求友其情有同然者与方先
生从沈徵君游正值徵君与文正同时颉颃相与持党
人之事而先生以高弟子周旋其间迄于今读先生序
徵君遗集未尝不叹先生之毗辅严而步趋正也夫听
亦何常目不睹邓林之柯足不践板桐之阴而刘莅卉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1320-0592c.png
歙求之而条然又求之而飉然情之所之一似风起于
青蘋而河放于泬㵳者况间关啁唽因时而更故有聆
燕竽之音而以为齐笙者矣世不遇文正世不识先生
之效文正而见草堂之图而思之闻满听之名而歌之
记之他日闻声而起相为应求安知后之倚音者不犹
之今日之倾听者也吾耳属之矣
   重建仁贤祠碑记
仁贤祠者乡人为先吏部作也古无乡人立祠祠乡贤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1320-0592d.png
者尝考汉朱邑为桐乡吏暨拜司农天子赐黄金百斤
使家置祀而邑以为家人祀我不如桐乡民盖自信桐
乡之有得于已也今则官祠皆故事上以是哃而下以
是謟其不足取信明矣独乡人稍公难以势夺亦难以
利诱然而自汉迄今虽更里名如王烈闾师争画像如
陈寔父子卒未闻立祠而为之祀之盖乡人易与易与
则多求乡人又易形易形则多媢故有高车驷马归驰
里中里中人忌之至相与共事则往往苛求而极于怨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1320-0593a.png
望吾不知遂之人何以得于先吏部先吏部亦何以得
之于遂人而合钱于缿合材于涂合筋骸手足于闾左
子弟而构以祠饰以貌于嘏于祝题之曰仁贤仿惇宗
殷礼而载在祀典虽曰公之德著之里甲凡邦比版藉
出入租役一切轻重高下律之官府之八成而未有稽
者而公力清之祀法有功德于民固当祀然非公之生
平实有以感人之心而中人之隐亦安能致此迄于今
祠稍圮矣公之孙会侯为祥符令已经取召而忌者中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1320-0593b.png
之所称祥符民思之如桐乡民者慨然念祖德而重为
建之夫祀典有二祠于功德所以劝善也祠于祖考所
以广孝也今仁贤之祠在乡人创之为劝善在后人建
之为广孝均得之矣族孙奇龄拜祠下而系之以歌乃
为系曰公讳一瓒遂安人官吏部文选司郎中歌曰
婺之山兮幽幽公之出兮驾云虬婺之水兮差差公之
来兮浟然以思为公作庙兮建华榱灵旗上下兮山风
四吹惟公畴昔兮感乡闾乡人戴公兮愿为尸之陶土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1320-0593c.png
甓兮筑堂簃孙为祖役兮子为父来红粱兮乌黍风飘
飘兮神灵雨为采明粢兮荐筐筥春祈秋赛兮长此终
古嘏称降福兮祝告以虔膋萧四达兮年又年蒸禋如
故兮昭事不愆几筵重饬兮貌庙鲜宗功可述兮祖德
以宣吹箫击鼓兮弹神弦苾芬孝祀兮通后先执笾捧
豆兮有如乡人婺之山兮婺之水碧云如衣兮白石如
髓惟公骏德兮堪与之比山水可移兮德不可以徙庙
有盖兮石有底勒嘉名兮昭万祀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1320-0593d.png
   宁州龙安山兜率寺重兴碑记
佛书载兜率夜摩宫殿在诸天以上璀璨弘丽可居能
仁故名山法地有所创建每借之以颜其刹如梓潼分
宁皆有兜率是也顾分宁兜率仓于隋开皇之末山名
龙安其地由豫章西山而西去豫章远而龙安委迤反
与鄂之下隽之界相为犬牙则又去分宁远盖山之兴
废其不可按者亦久矣湘溪蛤庵禅师本楚产而游于
越会吴越用兵师乃效浮屠奉亲故事拂缁负母避于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1320-0594a.png
湘湖之麓者若干年后累迁上辈自福岩报恩平阳诸
宿历伺勘验究之平阳报恩交欲传法而卒受传于平
阳抚期之雄出而振锡有何足怪独是师久在越毋论
浮杯四达非所依恋而即其两赴京师随大觉老人说

御前几欲留内庭荐福若所传万善殿者而犹然却足
惟以湘湖之一曲为念则其不轻于应物如是也乃其
初以越中故人出宰下隽延师于下隽之凤山寺而下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1320-0594b.png
隽去龙安较近惟时有兜率之僧名师亮者承隐贤静
师之后稍葺元明以来兜率之既废而渐复者建堂五
楹奉鬘华而藏贝叶将以次剪辟冀还旧观而诎于时
之未有合也康熙十二年癸丑二月住僧师亮同龙安
护法匡君鼎雄君奇遇万君正瑛陈君钦𪔇等白诸当
事共赍礼币迎师于凤山择日入院乃大建幡幢渐兴
工役当斯时兜率之既复而稍合者已骎骎乎有其基
焉会两湖用兵诸旗张皇四出悉驻荆岳而下隽当平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1320-0594c.png
江临湘之间为荆岳冲龙安近下隽烽火相接战守所
必争适师省平阳负锡东渡暨还而前途梗塞不可通
乃往来湘湖自称湘溪道人者又若干年虽其间三吴
巨刹各来迎师师亦曾一应吴江黎里之请然非其意
也丁已之秋龙安兵稍解其住僧檀越坚请师往将骤
完旧绪一光前席其劝驾之笃倍于肇事而师亦久念
宝地之当急复遂于榛莽之馀毅然许往于是增视延
袤就其高下庀徒量材遂事有日乃使谒文于予为纪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1320-0594d.png
石用予三入西江未尝一过龙安不能详兜率遗迹又
记志荒略亦无从考覈故实以备因革然尝闻兜率初
兴有司马头陀者来相是山预记若干年后必当有圣
僧先后相继开演故自隋唐五代代有德士而延至赵
宋则临济云门两两分见其在慈明之后者则曰无證
曰志恩曰从悟而在匡真之后者则曰择梧曰景常曰
维显前后记验历历不爽及其既亦少替矣今师之重
来旷世接迹虽曰人事然孰非山川爽睿实有以启之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1320-0595a.png
也哉盖祖庭兴复端藉大力自非挽繂日月开揭天地
具鉴道之能而扩劫摩之会者未易胜任故师念湘溪
而今以当日之念湘溪者转念兜率夫亦以兵革之际
兴复倍难遂不惮矫愿力屈事任以有此役也考之宋
宣和之末兵兴旁午中外戒备而朝士张君商英尚有
追谥兜率悦师之请以其运漕隆兴时曾从兜率座下
一言有悟故也今师之道法不减从悦而兵革之连且
异曩昔法宝当兴岂无商英其人踵其事者吾于兜率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1320-0595b.png
有厚期矣寺址讫各具畛域前后殿堂门庑寮舍各具
规画程功糇廪民物人力簿书岁月各具计数例书之
碑负而缀以铭铭曰
惟此神宫名兜率陀招提象之以安腾摩有如祗园对
此恒河庭生苾草座成莲花乃者龙安亦有斯寺阐兹
五衍开自六季白马迁经黄金布地彷佛曹溪掬水尝
味云俟时日当出化导为天人师弘佛祖教是以数世
能摄众妙相继说法具大辩才星罗宝殿云满香台鹫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1320-0595c.png
羽旦拂优罗夜开领其中趣比之西来无如象教稍堕
后叶道岸倾崖慈航失楫旷然前期丁此浩劫何幸大
师早授弘法迦叶一嬗大鉴再宗远恢临济近嗣天童
日月并德山河比功驯象骑素传衣赐红初住湘湖中
栖黎里曾随大觉入见
天子辩晰八正在醮园里爰请法驾整是道席将邀舍
卫兴我兜率宝树牵身金花捧足复太子园修利王国
不悟诘武兵来洞庭龙安烽燧间于荆衡湘溪一曲虽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1320-0595d.png
署师名终还初地言完化城增累疏浮薙芜崇槁幡为
风生圭作影表丹甃蟠螭赤桷飞鸟矛戟戈鋋弃之如
扫修水东流夏汭西折祝融堆霞彭蠡泛雪鹤不争山
龙请避穴纵复兵行江汉有截安以金轮镇之宝杵普
济禽虫广喻徒旅门阖四流灯燃一炬珉石坚贞永树
其所
   家贞女堕楼记
家贞女者祥符知县会侯女也贞女已成妇三日而犹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1320-0596a.png
称女或曰昔荀爽之女为阴瑜妻虽既死而称荀氏女
或曰祥符民父母会侯曾上贞女事于台以父母故女
之贞女许字方翰林渭仁之子奕昭方毛故世婚比之
羊邓而会侯与渭仁又以文章相亲好其订为婚娅故
无所负独是奕昭久病瘵当会侯以被召来京师予见
奕昭于会侯之寓疑其肌清而损容泽不外著恐不年
而会侯再任祥符其明年夏奕昭就婚祥符官舍则负
病往自京师达祥符千馀里鞍辔道路病愈剧会侯初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1320-0596b.png
难之然既已至此无还理乃遂于病中强为脱缡甫脱
即就外舍当是时其病中之扶侍起居尝药和饮雪垢
撋秽其重有累于贞女者不待言也至病革奕昭泣曰
吾此来百悔亦何及矣虽然吾敢以三日误汝终身哉
女曰子不读芣苢之诗乎其夫有恶疾虽未婚犹不忍
去也况三日耶既而易箦女不食父强之始食初女少
时以食蒸羊致病中死法久断不食至是忽食之以为
得速死也会会侯以卓异再被召将赴考选而谣诼适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1320-0596c.png
至会侯居平颇郁郁女伺父不怿阳为好容施施然如
寻常初欲自材有二傅婢同卧起及是稍懈尝坐私室
泪纵横被面母至强拭曰不谓小寒遂嚏唾至此时二
月易冬服女僮请择其撋浣者曰吾能再御此耶女僮
怪问之随乱以他语康熙二十年三月六日日暝登楼
呼女僮执烛随后示不疑行至窗栏将闭窗委身而堕
楼去地二丈许下甃以石㩳掷之将必靡碎而肢体不
坏惟口呕阏血眸子黑白溷数日一若有鬼神维护之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1320-0596d.png
者噫异矣祥符乡三老感会侯者为会侯勒石颂去思
而并上其事于台表之虽女年尚少未当旌然而靡他
可知矣祥符绅士皆有诗而予为记之如此且以告夫
后此之为诗若文者
   五贤崇祀乡贤祠记
古者祀邦贤于社韩退之曰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是
也其后社礼废而州县祀社不及乡里且亦无复有祔
祀者惟明制建学自成均以下遍及州县较前代之建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1320-0597a.png
置无常格者最为周悉于是哲配递降由廊庑以外特
设名宦乡贤二祠于宫门左右当栾公郑乡之祀原其
始非不郑重而其后稍冒滥也夫惇宗大典要在事功
然或祔于庙或享于大烝而乡祠以贤贤则无问出与
处而惟贤之祠不特事功当在所略即显晦仕止亦何
足为邦贤较而明代中叶多取宦达者填于其中既则
渐及于赠君于封翁又既而赀豪者皆得以夤缘而篡
入之故以至重之典而轻于鸿毛相传启祯之间长洲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1320-0597b.png
陈太史请别搆一祠祠言游季札而禾中魏给谏至有
捧其先人主矫然而出于祠者武林有五贤皆明季隐
君子也隐君子而何难于祠顾非贤之难而祠之为难
彼隐君子者势分不足以动有位家贫不足以将礼币
其子姓将必达顾犹未达不足以致往来请问之好然
而一乡贤之一国贤之天下后世均贤之自会城一府
二县三学举人沈佳及贡监生陆寅三学生员王丹林
等合二百二十人各发愤蹶起毅然以古道自任怀公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1320-0597c.png
揭上之学使会学使王君由翰林春坊来改道为院出
微尚憪然念时俗之有非思一反其习遽以其揭下府
县取给取事实即同巡抚赵君敕府县官迎主入祠于
是五贤者同时为神木府县官敦请到门五家子弟各
捧主鼓吹迎于途城之士大夫各冠衣诣祠下再拜自
院使以下各致祭于是好事者竞为诗为歌为图画为
五贤志传记其事以为此近代二百年来所仅见而五
家子弟复不以予为不文而属为之记当予见五贤在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1320-0597d.png
崇祯之末维时己卯庚辰间修里社之废而集乡之文
人学士以为社在五贤立社则有所为登楼与揽云者
其人尚气节以东汉诸儒为宗而其为文则精深奥博
破陋学之藩而一归于古予时以总角附敦盘之末同
应乡举因得交于五先生五先生视予则少长而肩随
之乃骤丁国变五贤皆盛年而遗落世事阖土室以俭
德避难间有寄于释屏于山林托迹于交游之幕以为
生者独予以亡名走四方不相见即见偶然相值道故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1320-0598a.png
旧序坐顷刻不谓入都裁几年而五先生者即已骑鲸
上升与乡先达周旋于黉序之间如是也夫予见五先
生于崇祯之末不谓其至此也向使五先生者不即遭
世变不处出而用于世不祀于社当必祀于庙享于大
烝必不止于是虽然以视予出者何也五贤者一汪沨
一陈廷会一柴绍炳一沈昀一孙治也
   思砚斋记
予少时闻父老言合肥许中丞守吾郡时临去郡别父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1320-0598b.png
老于钱清江指所携砚赍咨曰嗟乎此吾守此郡以来
所得物也吾不能有裨于此郡而乃携此去吾愧焉是
言也吾尝闻而感之暨予入京距前事若干年读施侍
讲所为思砚斋诗辄掩卷曰是物已失之耶即又叹廉
吏之所遗不能下逮于子孙一物且然及见公文孙今
户部君生洲先生每道其尊大人思砚事且属予为记
然后知公之廉赠君之孝思与户部君之表扬骏烈俱
不可及也公尝梦东坡于郡亭手授一砚亭枕种山麓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1320-0598c.png
种山者则越大夫文种所瘗山也东坡曾守杭去此百
里或往来游居俱不可考惟是夜甫见梦未及明而即
得一砚于蒯隶之手以为晓受公命种竹亭下岩窔之
间应锸而出公取浣之则俨然勒坡像于背一如梦中
所亲见者盖公之去郡而不忍释以此也乃公殁而砚
已亡矣孝子思之作思砚斋晨夕居斋中以志不忘夫
思其所嗜思其所好事亲固然然而在前之人无故而
忽授其所好者于漠漠之中而后之受之者亦复于漠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1320-0598d.png
漠之中忽若适还其所好而去古人之投报类如是矣
乃东坡当日爱砚之切求剑滩之石误以为凤山妙材
价过龙尾而其后复求龙尾于方君彦德则又甘为作
诗自忏其失其爱好如此然犹不能守而弃之种山之
麓而况公之偶然而得之而欲即传之世世不无甚惑
顾其子思之其孙又从而记之比之手泽杯棬弘琰赤
刀触之于目藏之于心瞿然恻然历数世而不可解此
其孝思何如也夫廉于官友于古人与孝子顺孙之慕
卷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1320-0599a.png
其亲而展转扬显以求传之于后者皆可记公讳如兰
前朝中丞初为敝郡守生洲先生讳孙荃曾授翰林庶
吉士于予为同馆前辈今视漕通州所称户部君者
 
 
 
 
 
卷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1320-0599b.png
 
 
 
 
 
 
 
 西河集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