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一
卷六十一 第 1a 页 WYG1320-05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六十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书后
   书张司狱卷册子后(沈舍人/请作)
古者敬狱周公曰其不误于庶狱狱不重乎顾重狱者谓
夫都官作士明刑司法可为平亭简阅焉耳至司狱眇矣
职圜扉启闭灾瘐死生以逮箯舆搒掠之数日讥而月较
卷六十一 第 1b 页 WYG1320-0542b.png
之平反不可启占而参豫之不可然且世重焉者岂非以
狱吏之尊其势易虐也哉然则欲其不误难矣江宁张司
狱世传其有隐德自方侍御吴学士魏督学季司谏以下
皆藉其给事御史台时多所周旋侍御学士皆为文记之
予至江宁江宁人云康熙辛亥江宁郡灾势已延狱君料
囚无死法者释之令归鐍死囚如干呼与坐共饮身具衣
冠把酒望火叹曰嗟矣释囚死火囚亦死宁释之勿火也
死法死火亦死宁火之勿法也既而火灭君与死囚俱不
卷六十一 第 2a 页 WYG1320-0543a.png
死而前释之者不可还矣于是复诣狱捡举请死于法
自卯逮酉所释囚穰穰先后奔至且有中道返不至家
者及料之少一人则其为君狱讼台者也君曰公等何
为矣岂吾释公等时中其心耶皆叩头曰非也方君之
释之也虽好生耶讵无临难惧变之情为之先乎且囚
东西走耳假使以释去之故偶然动心纵或来归宁能
一一约无遗哉夫吾等之所以如此者诚不忍公之生
平哀矜恻怛一旦且为我死也君曰善张君汇赠言为
卷六十一 第 2b 页 WYG1320-0543b.png
册子索予书遂书之且告世之典狱者
   书任叔连遗墨后
此叔连君遗墨也幼时闻叔连名以生晚不及陪几席
言笑闻其书法最精亦不及见康熙癸丑予还旧庐其
犹子青岩君拾其遗墨数番则平时所书南华两篇及
试岕一歌皆取闽中竹楮任意抄录书法清真具有气
韵而藏颖身中运神象表似乎仿元常而进王氏者真
楷书之雄矣昔人评字学谓金注不如瓦注散手振刷
卷六十一 第 3a 页 WYG1320-0543c.png
矜卓都尽故偶然标写生平蕴奥藉之流形意不在书
也顾青岩谓予云南华本全抄遗轶流散仅得是番则
其勤缜于书法又若此唐武后向王方庆家索王氏遗
迹方庆以九代三从伯祖诸书纸进之青岩可以观矣
毛甡记
   任氏家藏刘诚意札记卷子书后
予从澹生孝廉观其所藏先人元礼公与故明刘诚意
往来寓复并诚意投赠卷子深叹元礼公以处士被元
卷六十一 第 3b 页 WYG1320-0543d.png
明诸路辟召掉臂不出矫然超于物乃独偕天下豪俊
一时应运从龙之彦周旋起居意气缜密此其声实必
有大超于伦类在也抑又叹前人所贻后人守之为不
易而是家独完葆之甚善迄观青嵓所藏卷则益验元
公之贤与后人之能世守均可念矣卷列青田札记及
学士苏伯衡助教张经诸跋按其语微与史忤似青田
当至正癸巳本以行军参谋应江浙行省左丞特哩特
穆尔之辟征海丧师遂自投劾奉其太夫人避越止元
卷六十一 第 4a 页 WYG1320-0544a.png
礼庐是札其既去之谢也又一札有奉别两载山寇渐
平诸语则又在至正丙申青田复受江浙丞相达实特
穆尔之聘谕其乡青田遂昌缙云诸寇迟久未效而是
年枢密诸使将加之兵故云云则意古来命世者当未
遇时其初无一定而与物浮沈若此况乎以庸才而当
季世之艰难者乎然则时未可为而责处者以有为不
可也闻任氏尚藏山堂记稿今青田集所载萧山任氏
山堂记是也又有送元礼东归序稿似从龙后招元礼
卷六十一 第 4b 页 WYG1320-0544b.png
京师将予之官而元礼复掉臂归其卷有高启王伟诸
公送诗予乡时曾见之至乎画长江风雨图题其端以
赠元礼则予未见也名家卷轴守有三难兵革燥湿捃
摭不预一友朋爱好传观漫漶二彼我分拆渐至零落
三以前二难则任氏所知也至于三难则一家数藏恐
或不免为语孝廉其亦合并而传于勿替可矣同里后
学毛甡谨记
   书朱指庵诗集后
卷六十一 第 5a 页 WYG1320-0544c.png
指庵故诗豪其言杂嘲谑调笑怀人慰藉遇酒徒画夜
饮为愤奋不羁之词鸡禽啁唶乎其前市井谰謱乎其
侧宾从指斥侍姬婉娈中感外触咸能调其语字而饰
以音声夫如是虽欲不称为诗豪不得矣或曰指庵非
豪也指庵故丞相后世嬗华丽一旦以离乱之故遭逢
困顿其慷慨任达辞旨纵诞较有似于豪焉者当其情
深渺瀰一往而遥忧思哀悲急不得解他人当之木然
不仁独为心通乎词思隐乎句为诗诗深为词词哀嗟
卷六十一 第 5b 页 WYG1320-0544d.png
乎指庵岂豪人已哉论诗者谓内有意外有象论文者
曰情深而文明情思所至文采焕发贾子吊屈平郁为
文章不事雕饰王叔师拟楚人调扬雄作反骚无所于
怀徒文焉耳指庵几有是乎指庵念姜绮季客大同从
里门策马浮渡河访之值绮季从大同来遇之渑池绮
季故将还辕已南也复却之反走过大同两人者豪饮
于定襄雁门之间昼夜不已阅十旬日始返以此诵其
诗诗可知矣
卷六十一 第 6a 页 WYG1320-0545a.png
   梅市倡和诗抄稿书后
梅市倡和诗抄稿者闺秀黄皆令女君所抄稿也皆令
自梅市还归明湖过予室人阿何于城东里居其外人
杨子命予选皆令诗而别录皆令与梅市所倡和者为
一集因有斯稿盖顺治十五年也既而李子兼汝已刻
梅市倡和诗复命予序则此稿遂不取去遗簏中久矣
康熙已酉予暂还城东里居偶拣废簏则斯稿在焉距
向遗此稿时约若干年皆令女君已亡于京师也兼汝
卷六十一 第 6b 页 WYG1320-0545b.png
与梅市祁子奕喜又同时戍塞外予亦弃家去不复得
至梅市而其稿中所列如胡夫人已物故其为诗最工
若修嫣者为王子舍人内君闻死前岁以视向序此稿
时若何矣陈何知状
   书来度诗后
不幸丁乱离委弃年岁有若骨馀不知春阳之在道也
如彼穷婺坐深闼者朝暮组纴日觉衣重及见乳燕飞
而后心惊则已暮矣来子之情毋乃类是故往多慷慨
卷六十一 第 7a 页 WYG1320-0545c.png
其言词错见无绪虽良辰胜游高朋快会笑语之顷其
愁若有馀者虽然来子有大节其大兄为国死予曾读
其临刑诗而私为伤之今来子辱交善也来子天下士
其为人流离感愤其抚时伤逝外更有壮烈某月日
   书李匡诗后
李子诗似李贺人谓之小李贺然贺勿似也贺凿多恒
理不喜用事而李子反之李子遂异贺李子尝自言曰
作诗时似有物入其室者虽长夏白日亦若霜雪扑落
卷六十一 第 7b 页 WYG1320-0545d.png
传屋柱间故其诗阴峭多俭气虽使事亦不觉尝怪钟
记室云若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
似乎使事者悉中才所为然其中自有善败不可同也
李子自言曰予非好使事也予第厌世作者虽募儿歉
腹亦皆抱东野意气为此言庶几近之
   书张司空传后
子既应张君请作张司空传凡有互异已为参择文献
不足存其可徵复恐见者之不量也且予所谓慎言馀
卷六十一 第 8a 页 WYG1320-0546a.png
者复摅其所见漫书若左公初为刑部郎时隆平无嗣
有争袭而贿逆瑾者公拒不许暨正德戊辰出守兴化
瑾又欲夺戴君妻而妻以弟之女也公复拒之遂诬以
他事罢归此郡县志传同一辞者及覈公归状则仍摭
隆平一事无他事也瑾以正德丙寅改元始入司礼擅
大奸而诛于庚午裁五年耳隆平事在弘治乙丑时瑾
尚未横故第衔公不得发而顿发于此此犹民部覆李
东阳疏但及粮饷而瑾挢旨忽并责韩文谢迁一例耳
卷六十一 第 8b 页 WYG1320-0546b.png
至为江西左藩与逆濠相忤史载数事皆与行状志传
参差互见独创阳春书院于城东南隅压天子气则在
八年癸酉四月而公以八年七月始自南雄守迁江西
右藩此时公未至江西也年谱既列其事而费文宪为
行状复不审覈有曰濠欲拓府居以拟大内创阳春书
院以招逆党夺官池以赂谋主公皆拒之则误矣丙子
秋公出自棘闱濠遣承奉馈四果公启视之则枣梨姜
芥也公曰是欲我早离江西界也此史载甚明而其家
卷六十一 第 9a 页 WYG1320-0546c.png
传则又曰濠谋害公其妃娄氏者忧之馈公夫人戴以
四果盖隐令公去也此稍龃龉然未审孰是至公去任
则史载暨郡县志诸传皆曰濠惧妨已赂升南京光禄
卿以远之则大不然公屡考第一至为江西右藩时期
年之间朝廷复加之旌异遣使劳问此已非望及其转
左再考第一且赐宴首班先诸方面则超迁决矣濠始
大惧恐要擢妨已然后赂钱宁嘱吏部迁南京光禄卿
散地以抑之此因公已居上考当大用势已无可奈何
卷六十一 第 9b 页 WYG1320-0546d.png
故赂置閒散耳此亦挥戈之挽矣岂有恶其人而反赂
之使升之理不然濠所拂意者如胡世宁范辂辈若何
摧排而此独贿之升耶若其进副都巡抚保定与彬宁
相抗复罢去及彬宁伏诛然后复起公右都总督两广
则公之再起实由彬宁伏诛故也而行状则专记南京
巡江都宪刘玉疏荐而不及彬宁之诛其他志传则记
诛彬宁而仍及疏荐按刘玉之疏在已卯岁公之起官
在辛巳岁此正彬宁伏诛岁也中间相距亦已三年是
卷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1320-0547a.png
已卯一疏武宗漫不之省而传者必以是为起官之由
此何也若公任两广则剿上思州土官黄镠时公密疏
田州太守岑猛之恶猛闻大怼遂日伺公隙思中之及
猛叛伏诛兵部疏公功特赐银币已推公总制三边而
公顿致仕则猛党之谮入之矣且以公功德不秉枢要
以公爵望不赐易名此皆有说则猛党行间正公事兴
废一关键也而记传未之详载及考史料重地开府大
臣表序云正德中韩雍以右都御史总督兼巡抚于梧
卷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1320-0547b.png
州开设总府正德十一年改总督为提督至隆庆四年
诏改复总督两广则公在正德辛已夏起都察院右都
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许便宜行事此在十一
年以后者家乘既多未覈而俨名为史复后先谬戾而
无可据则又何也至公知上饶六年而行状县志皆称
三年公以三十三岁知上饶而行状称己酉为三十二
岁公以丁亥允致仕而年谱称七十岁乞休不允此又
谬戾之已甚者世无信史谁与阙文吾作司空传而有
卷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1320-0547c.png
感于后之记事者也因书之已酉书
   越绝书书后
越绝春秋亡名氏书也辞文高上纪志荒衍近先秦间
所为文自篇首隐其所为人而故为推求以为子贡作
又以为伍胥作故自汉迄今皆莫得所为人焉尝读末
篇篇中皆隐语有云纪陈厥说略有其人以去为姓得
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疆盖会
稽袁康者也又曰文属辞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
卷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1320-0547d.png
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其属辞者盖同邑吴平者也昔
王充有云会稽吴君高又有云君高之越纽录则岂君
高者平字也越纽故越绝也则前人亦偶有指平者矣
逮明杨慎跋其书推袁吴名矜为独得盖自汉迄今贸
贸者且千馀年于兹矣徐受之注吴越春秋前后引据
反覆于是书犹且犹豫必得升庵始解之诚亦甚怪然
升庵犹未审似于其中文未遍观也升庵云东汉之末
好作隐语黄绢碑其著者也又孔融作离合诗以隐辞
卷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1320-0548a.png
见郡氏而魏伯阳作参同契亦隐其名是必其人与同
时者抑知其末篇则明云句践以来至于更始之元五
百馀年又记吴地传云句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
凡五百六十七年则东汉初书也而以为东汉之末犹
近卤略因特补出之
   三辅黄图书后
三辅黄图不知何人作著书家多引之为据尝读汉书至
元帝纪称元帝好度曲被歌声私叹曰是天子者而有技
卷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1320-0548b.png
若此汉之衰于元成间也信也及观三辅黄图则且曰
宣帝亦能度曲曰宣曲宫在昆明池西孝宣帝晓音律
尝于此度曲是故名则又私叹曰元帝之技宣实启之
汉之昭宣间极盛矣其天子皆有技若梁陈五代时岂
汉之衰不在哀平而在元成抑又在昭与宣也则又恨
汉书不详宣帝纪载宣帝能度曲事班史多缺失失史
官体一言而汉数世君臣书史俱有阙及又读汉书然
后知黄图之说之谬也汉书东方朔传有云武帝尝从
卷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1320-0548c.png
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矣则又云长杨五柞萯阳宣曲
尤幸矣且又有长水宣曲校尉在百官表矣不幸而宣
曲二字偶合于孝宣之谥求其曲而不得则私曰元帝
曾度曲岂其有技也而宣实启之遂以汉先世所建之
宫室而加之后人以子技而上之父以二字之私而遂
诬古君臣书史父子数世之惑呜呼读书者可不慎也
   三辅黄图书后二
予既书三辅黄图宣曲宫事以示凡著书者以一二字
卷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1320-0548d.png
而重诬古人者不可为著书者不可不儆读书者宜益
慎不可以不有所辨故既已书之而黄图之误不胜书
也予尝为客道而客不信也乃复举一焉客尝曰细柳
营何在也今按黄图曰细柳观在长安西北三辅旧事
云汉文帝大将军周亚夫军于细柳是也若然则是以
长安西北之细柳观为细柳营矣予尝闻之汉有三细
柳在长安西而两在西北一在西南其在西北者则细
柳观与细柳仓也其在西南者则细柳营而与西北之
卷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1320-0549a.png
细柳观实异地焉尝考细柳观即古徼也在长安西北
即所谓渭水北者而细柳仓在古徼西独细柳营者名
柳市在长安西南汉书汉文纪颜师古注与张揖注同
皆云在昆明南而昆明则长安西南也西南之不可得
同于西北亦明矣且夫上林赋不有云登龙台掩细柳
乎此则细柳观与细柳仓也此西北之细柳也西京赋
云东至鼎湖斜界细柳此西南之细柳也此细柳营也
尝读汉书矣匈奴传云置三将军军长安西细柳渭北
卷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1320-0549b.png
棘门灞上夫曰长安西细柳耳复曰渭北之棘门灞上
向使细柳仍在渭北则细柳固与棘门灞上军并军也
汉书何得以渭北别之棘门灞上得并于渭北之细柳
观与细柳仓而亚夫之细柳必不得并于棘门灞上亦
可知矣天下读书者如客之求细柳营者不少书之注
细柳营者不独黄图使不读汉书皆疑汉是时长安西
南何以独无军有以议汉世用兵之不详也又书之
   三辅黄图书后三
卷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1320-0549c.png
天下有事本纤微说之似无关大体其说之是与否抑
不足当论世之一得而好古者每顾之而不忍释则无
如黄图矣予辩黄图再而客复请进以为书之是与否
非三复不足定也且夫人著书垂千百年而欲以一言
而非其书非偶然也三辅黄图云建章有神明台上有
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魏
文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曰此又非也按汉晋春秋
曰明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此魏明帝事也故魏略
卷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1320-0549d.png
亦云明帝景初元年徙汉长安诸铜人至灞城遂留之
而唐李贺作金铜仙人辞汉歌其叙云魏明帝青龙元
年取长安捧露盘并仙人载之灞垒仙人临载乃潸潸
泪下夫魏明帝始徙汉铜盘矣魏文焉得先徙之乎客
曰予今而知子言之不足徵也子亦知汉有两铜盘乎
曰然昔者汉宫有两铜盘一在建章神明台按庙记曰
神明台有铜仙人舒掌以承云表之露此即明帝所徙
盘也一在甘泉通天台班固汉武故事云筑通天台于
卷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1320-0550a.png
甘泉去地百馀丈望云雨悉在其下上有承露盘仙人
舒掌擎玉杯以承露元凤间一旦无故自毁榱桷悉化
为龙凤从风雨飞去夫惟建章铜盘始得传之魏而为
魏明所徙也若甘泉铜盘则在汉时已亡也夫魏明徙
其一汉时已亡其一而谓魏文徙铜盘是三盘也客曰
然则魏文不尝徙铜人乎曰魏文固尝徙铜人也何也
昔者长安所徙者一则始皇铜人也一则汉武铜盘一
铜马物也应劭称汉明徙长安铜马物置西门外此铜
卷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1320-0550b.png
马物也魏略称明帝徙长安铜人至灞城留之此汉武
铜人水经注注灞水云魏文帝黄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
不可致遂留灞城秦铜人也夫魏文徙秦铜人矣而徒
谓是铜人乎则徙之乎曰殆非也今夫魏文之徙金狄
秦金狄也然而水经注亦曰魏明徙金狄夫金狄可两
徙铜盘独不得两徙乎曰魏明从金狄非秦金狄也金
狄焉得两徙乎夫魏明之徙金狄即魏明之徙铜盘也
金狄而铜人混名也曰然则何以知魏明之必不徙金
卷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1320-0550c.png
狄也曰以金狄之数知之昔者始皇二十一年长狄十
二见于临洮因作十二金人像之坐朝宫前此金狄也
然而汉之董卓已毁其九人作钱其得留之及魏者祗
三人耳然而其三人者魏文欲尽徙洛阳以重故留之
灞城此魏文事也故曰魏文徙金狄若夫后赵石虎复
迁二人还长安毁作钱而以一人沉陜城河中则又后
乎魏明之为也然而十二金人之为数则固已尽也故
夫金狄之为所徙者概可知也假使魏文徙三人而魏
卷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1320-0550d.png
明复得徙一人是十三人也
   书欧阳永叔秋声赋后
欧阳子作秋声赋中情悽怆感与时兴贫士夜读之则
饮泣旅妇朝歌之则谢去欧阳子得意文也客曰是文
特未善理其辞似乎赋秋风者予初疑其言既得其说
似有当因记之其言曰曾读风赋与是赋同可指计者
风赋云飘忽淜滂激扬熛怒则所云淅沥萧飒奔腾砰
湃者也风赋云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则所云
卷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1320-0551a.png
波涛夜惊风雨骤至者也风赋云送夕鼓而传音埽晨
钟而付响则所云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者也风赋云憯
悽惏慄清凉增欷耾耾雷声回穴错𨕣则所云凄凄切
切呼号奋发者也风赋云列万马而并骛会千车而争
逐类钜鹿之战似昆阳之役则所云赴敌之兵衔枚疾
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者也风赋云飘玉蕊之
浓草零圭叶于衰桐捎桂树之间猎芙蓉之精离蕙草
披秦蘅则所云葑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
卷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1320-0551b.png
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者也凡其所言无一非赋
风者而以为赋秋声则谬甚也且夫言声者不必其果
有所听也亦不必彼之砰磅銵鎗之果有以入吾耳也
故凡言秋声则白日微薄凉夜遥永徘徊閒庭展转华
省皆能有声如必哀鸿晨鸣鹍鸡夜咏梧桐萧条觱栗
啕哽然后举耳听之斯已晚矣譬之望登高者向而指
若得其笑言故未闻其响也尊者目动而举颐蓑然得
其所使然未尝使也县琴者尝有清泠之音畜利刃者
卷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1320-0551c.png
若吼夫听瀑于庐山之颠既去而神色不定犹砯
心徬徨斯其时则已远矣闻雁鸣者既灭没而犹在于
耳所云有声者无声之止无声者有声之始此贵乎赋
声也且夫声之所在无往不得嘘咻噏叶随物而起故
赋秋声者即如刘梦得所云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
凉月动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是亦声矣吾意欧
阳子所居不在山必在水不在闾阎必在田野外有篱
落内有井干床壁机杼瓶罍筐籯虮畜牧沨沨如也
卷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1320-0551d.png
独曰声在树间非风而何
   书图绘宝鉴后
图绘宝鉴合四卷元吴兴夏文彦著文彦字士良即云
间义门夏氏盖其先吴兴人也其书谱列代能画名自
前古迄元固无所裨于问学而说者备焉昔王弇州撰
陶九仍传云又籍古之善书画者而纪之曰书史会要
曰图绘宝鉴尝疑是书固陶九仍著者然考孙作所撰
南村先生本传有云其所著书时所传说郛一百卷辍
卷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1320-0552a.png
耕录三十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曾无图绘
宝鉴之目盖尝简是书所叙则杨君维桢叙也叙云吴
兴夏氏集是书成介其友天台陶君九仍持之示余则
是书固夏氏所作而曾介九仍以乞杨为一叙之弇州
不识是书与九仍展转而不考夏氏遂为九仍所著书
也事不深考诬所从来乃无作者久矣且夫为人传抑
不可以无实录丁未书
 
卷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1320-0552b.png
 
 
 
 
 
 
 
 西河集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