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五
卷五十五 第 1a 页 WYG1320-04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五十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三十/二)
   汤潜庵先生全集序
予避人睢川值潜庵先生以关西参政请十旬假就之论
知本之学与关东贺凌台先生知本说合因留睢半月且
属予记其太夫人殉节事既而举制科与先生作同年生
卷五十五 第 1b 页 WYG1320-0479b.png
且同入史馆遂得辨前代得失并古今礼教名法知先生
裕经术外扩而中坚体用咸备真所谓应元运而兴者
天子重其学进 青宫保傅兼领参知入 东阁作宰
相判事遂以春官侍郎开府江南使扬历中外为
圣朝儒术之冠予乞疾南还过其境见关门坦坦然农
安亩而估习市武吏与暴客刷迹而徙阊楼夜鸣瑟游
媚贵富皆向晦阖外巷予顾之叹曰儒术之效如此耶
乃未几还院补冬官尚书而骤遭栋折先生且骑鲸矣
卷五十五 第 2a 页 WYG1320-0480a.png
其在今距先生捐馆舍将二十年而
京朝先后思之者如昨日江南之民一若服税服虽相
隔多岁月而偶然敛衽必哭泣因有慕其人稽其事愿
读其所遗书者闻河抚阎君曾为梓其集而未备也王
子孝先者先生门下士也家世习理学早岁见知而授
受亲切其视扶风之于北海不啻有过然且筮仕吴城
正值先生所属地遂辑旧集所遗轶购其全捐奉而付
之剞人而以予为先生友并具书币属其同门生沈子
卷五十五 第 2b 页 WYG1320-0480b.png
昭嗣踵予寓而请予以序夫世之所谓三立者谓夫德
与功与言也而实则一立而无所不立古未有圣贤而
阙事功者况文章乎即宣尼抱至德每伤世之不我用
而退而著书然而书既成而圣德愈显且有读其书而
谓功在万世虽尧舜莫能过则是文章之无间于德与
功也先生践履笃实务为善去恶以求慎独而出而应
世则入参宰执出领方州明明有实效见诸成事此其
功德为何如者而即以文论与子言孝与臣言忠不必
卷五十五 第 3a 页 WYG1320-0480c.png
饰讲席之迹而发言中道不偏亦不矫其为群儒之所
取正者何限然且言议慷慨周旋政事堂多所建白而
至于外台入告则请赈请蠲尤极剀切尝曰吾受
天子命以出为民吏目击恫瘝即过为激锲宁得罪死
官下亦何敢缄默负
天子命而
天子神圣亦即以是优容之然则先生之言其有系于
世如此若其高文典册扬
卷五十五 第 3b 页 WYG1320-0480d.png
庙堂之盛则纶扉判词槐厅起草举凡应
制应试之作往往而是夫既已举于春官橐笔三馆而
复登制科膺鸿儒博学之选则文可知已孝先辑其书
复为编类曰语录曰奏疏曰序曰记曰书牍曰赋颂论
辨曰碑版文曰杂文曰告谕曰诗词而总附年谱志状
于其末嗟乎世之求先生书者可以观焉
   东皋诗集序(宗藩辅国将军博/问亭称东皋主人)
诗有高其格闲其辞蕴其气依约其意旨而均调其音
卷五十五 第 4a 页 WYG1320-0481a.png
声在三古谓之雅在两京谓之休成在魏晋六朝以后
即谓之清和谓之善平谓之登歌上词此即都尉属国
降之逮晋唐作者犹自歉难能而东皋主人优为之尝
从施侍读愚山汪编修钝翁陈检讨其年辈与东皋主
人唱和每唱辄自愧不及不敢和录其诗而归迄于今
越三十年天下谁不知东皋诗者然而见其诗恍旅舍
对千顷陂恍过江市人逢卫洗马恍长安安乐坊观海
外玉树即偶然触及亦觉私顾形秽而东皋示我沨沨
卷五十五 第 4b 页 WYG1320-0481b.png
然吾何以测其涯涘也乎文章五百年一兴
皇上以经天纬地之作彪炳万古而 诸王龙种皆能
各摅其所长以互相映发光天之下斯文且烂然矣独
是长安高髻时多异尚高文典册往往閒杂以句栏小
曲私誇新样而东皋独轩轩自得每彷
御制豫和以涤诸佻璅翕振之作清庙明堂之盛大
海荡荡水所归吾无间焉惜予年八十有一生平论文
者百无一存即愚山钝翁其年辈皆先我而逝而每忆
卷五十五 第 5a 页 WYG1320-0481c.png
东皋比之胶之结于肠长庚之远附于阳乌即中夜念
及亦若随之在后先而不踰寸步是非深有感于心而
何以至此
   萧山史氏世谱序
予与昢庵觉庵兄弟订同砚交因得拜其尊大人两世
于堂而其子其姓即又从此而齿遇之迄于今往来不
绝如家人此犹之亲亲之典由一而三由三而五以一
身而得与五族相周旋况乎四亲在匰其当前可见有
卷五十五 第 5b 页 WYG1320-0481d.png
非一三五九所得而概量者乎是以宋世造谱最重生
人往往悬谱而录其可见者于亭名族谱亭而其既渐
溯所自一如氏族志之统诸著姓以力搜往昔于是有
非所自而自者而谱法变矣今天下氏族之盛无过史
氏往者吾郡司刑从溧阳来访昢庵兄弟而序为雁行

鼎革之际有东阁部堂开幕扬州者以挚币聘觉庵称
曰宗仲而觉庵辞之当是时文章声气远近无不通而
卷五十五 第 6a 页 WYG1320-0482a.png
凡氏史者则又以同宗故时相访求其在明州与姚州
则原属本支公之让而私之燕东西相从不待言也昢
庵尝谓予予家世谱详今而略昔详于是邦而略于异
地顾四方之远居者仍呼吸不隔而惜谱不修世系之
阙略有难稽矣今其孙吉先承祖父志合远近而并修
之肇自成周受姓以来当汉孝宣时杜陵侯以帝戚开
基传袭五世及东京而溧阳侯继之遂以家于封而世
滋大焉至南渡以后则忠定越王与忠献卫王两世知
卷五十五 第 6b 页 WYG1320-0482b.png
政事散处东乡其在萧山则忠献五世孙也乃自汉至
今历年一千七百有奇历世五十有七而自元明迄今
由明州以至萧山亦历年三百三十有奇历世一十有
八然且有参知行省开藩于河南山西若萧之第五世
者其自兹以往被簪绂而长方州且不乏也夫往昔难
稽而谱之序之者前后无阙若夏之继春而甲之授乙
当前可见而谱之记之者生卒不爽一似太史之载策
书而宗祝之判昭穆且复区画有方详略有法分之合
卷五十五 第 7a 页 WYG1320-0482c.png
之以不失列代相传敦宗睦族之意向使吾友尚在亦
必以是谱为不刋之则而况乎后此之继之者也然则
谱法虽变其不变者犹是已
   丁茜园赋集序
赋者古诗之流也惟原本古诗故在六义之中与比兴
同列而实则源远流长自为一体班生艺文志于歌诗
之外载赋目千篇而惜其文之不尽传也乃嗣是而降
孙卿以规宋大夫以辨王褒扬雄之徒或以讽或以颂
卷五十五 第 7b 页 WYG1320-0482d.png
要不失六义之准即六季佻侻犹然以缘情体物之意
行之至隋唐取士改诗为律亦改赋为律而赋亡矣登
高大夫降之为学僮摹律之具算事比句范声而印字
襞其词而画其韵既无忼慨独往之能而称名取类就
言词以达志气亦复掩卷殆尽本之亡矣流于何有丁
子茜园胸有卷帙其于载籍根柢多所究竟故为诗为
赋皆一往奋发有自得之致循其流而溯其源滔滔荡
荡因之取赋体一卷属予论定予叹世之学者畏难喜
卷五十五 第 8a 页 WYG1320-0483a.png
利宁谢隆古必守挽近不惟诗不知古舍格为律而即
其为律之中犹且辟景开而习和庆而况乎赋才特上
炜烁纵横谁则能上备援稽下工摅写者而茜园挥手
而成之铺文扬质以方之矜宋元之诗袭试场之赋者
何如也吾故曰赋者古诗之流世之见之慎毋以诗律
律诗并毋以世之言赋者律是赋可也
   弘道录序
孔子曰人能弘道谓夫大其道之在乎人也而特是道
卷五十五 第 8b 页 WYG1320-0483b.png
之为名言人人殊惟中庸以率性为道则始以天下达
道属五常之性而孔子答哀公即又以司徒五教称五
达道是必合五性五教而道乃立于其间是以向溯五
教祗有父母兄弟子而无君臣夫妇朋友有天合而无
人合而孟子则直以君臣五者当之曰人之有道也向
辨五性或以一恩二理三节四权表明伦之则或以元
善嘉礼利义贞信著尽性之要而孟子直举五性而归
之五教曰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以人性合仁类而
卷五十五 第 9a 页 WYG1320-0483c.png
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则是道之为道已如白
日之昭于天下而无如拘牵辈起刻舟以求门内多掩
恩而门外义合有理无志致使亲义序别多泥于一节
而不能周通至道在人其不能弘也久矣弘斋邵先生
儒者也由八比起家而以弘道为已任方其入解即以
赴部举人上武宗皇帝疏约二千言及成进士而世宗
入继又复上陈八事及中兴保治诸疏然后授冬官主
事使𣙜荆州当是时朝廷甫议大礼廷和与璁萼各持
卷五十五 第 9b 页 WYG1320-0483d.png
异端致撼门哭庙天地皆震动而先生方拘于官无一
言也暨再补都官员外郎则正值璁萼被劾去而复留
之际先生乃于十月日食假灾变言事直斥璁萼兼有
礼守可变礼成可毁诸语撄世宗之怒遽下诏狱发边
远充军不复赐环者越三十年其于道也亦几矣先生
以为既不能行道以弘道亦当立言以弘之乃著三弘
集曰弘道曰弘艺曰弘简艺者文也简者事之册也而
总以弘道为要襋盖其录五教有鉴于明伦大典之误
卷五十五 第 10a 页 WYG1320-0484a.png
而亟亟以道正之使教之与性互为经纬或以性该教
则以一经包众纬而有馀或以教配性即以一纬分众
经而亦无不足取说于六经而实之以二十一史之事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乃文孙戒山先生亦以八比起家
既已成进士读中秘书出之为江介宗师抑复以力学
举制科重侍
讲筵作 东朝保傅于以扬世德之骏诵先人之芬岂
复有愧乃校弘艺弘简录而续其未备而至于弘道则
卷五十五 第 10b 页 WYG1320-0484b.png
踵事增华随类加订其引据既该博而考辨论析往往
折群书之奥执两用一必至精至当以补前人所未尽
此固古今上下阐明性教一大录也会
天子念河功未成特简先生理南河于负薪之馀重为
检校既已成一家之书而复刋行之为天下后世所矜
此其于道为何如者夫道之藉人也甚矣曩者孔子言
道中庸阐之然祗以性教言道已耳其后七十子之徒
各祖前说或推五教为十伦而随举一伦辄曰仁者仁
卷五十五 第 11a 页 WYG1320-0484c.png
此义者宜此礼者履此贞者信此则已一伦而得备五
性或广五性为十义而祗举一性即曰父义子义兄义
弟义夫义妇义君义臣义则又以一义而得具五教是
弘道一书固祖七十子之徒以为说而前圣启之后贤
扩之显祖作于前文孙述于后夫弘道之在乎人有如
是矣
   拟元两剧序
萧山王叔卢曾谱唐人事拟元词两剧吴江沈长康见
卷五十五 第 11b 页 WYG1320-0484d.png
之谓不合宫调令其改作及改之而仍不合乃亟商之
予谋再改而叔卢死予时哀其志私为更定其词藏之
城东之草堂未行世也会白头兵起掠予庐而胠予箧
去遂失稿所在若干年矣尝夜卧嵩山土室梦叔卢来
曰予词寄君所藉君窜定而稿未见还不能忘醒而泫
然谓才人习气自爱其所制虽魂魄犹恋恋顾无以报
之如之何康熙三十年予归旧庐闻乡人有得其稿者
急遣人购至故纸俨然独阙首二页时予痛经学晦蚀
卷五十五 第 12a 页 WYG1320-0485a.png
日疏衍不暇且悔幼尝为词损正学思坏所刻虽亡友
叮咛拟亟行而尚有待也暨四十一年遘大疾几死死
时仍梦叔卢来相对咨嗟且曰脱不幸奈何一似虑子
死则其词偕亡有不及待者因中夜坐起重为检校且
补缀前页而梓行之予思曲子仿于金而盛于元本一
代文章致足嬗世而明初作元史者竟灭没其迹并不
载及祇以仁宗帝改造八比为元代取士之法以为崇
经义而斥词章可以维世而不知记事失实已非信史
卷五十五 第 12b 页 WYG1320-0485b.png
且经不尝录国风乎男女相悦或不尽如朱子所云而
怀思赠答温柔宛娈以之陈忠信之道通君父之情不
必二南即是十五国即非也况乐府科例不尽轻薄以
后人谱前人事岂皆淫滥闻叔卢作此一伤莲勺之弃
故剑一慨武成主者并不识司空氏族皆有为而发原
非汎汎即其间优游按演动中窾会前儒所云言情深
而寓旨切忠爱悱恻两皆有之然且下笔高卓摛文浩
荡于以方前此为词未敢谓龙笛长鼓子短也夫文章
卷五十五 第 13a 页 WYG1320-0485c.png
之事难言之矣曩者灵均作涉江怀沙虑其遗亡乃于
晋咸安之季白昼见形向吴人顾珏自为诵之夫才人
之爱其词独叔卢也与
   徐沛师诗序
昔嵇阮与王浚冲父子同时入林后之以名士而订世
交者率称林下而予与世臣先生订交在崇祯之季其
时趋庭者尚有待也乃既而与武令交又既而与沛师
交皆相嗣以文章往来较之安礼末坐徒以谈义相把
卷五十五 第 13b 页 WYG1320-0485d.png
臂似乎有过然而交武令而武令早世及交沛师则又
以予还山晚在沛师亦非盛年而予竟颓然老去屈指
崇祯已卯与先生角试场文真隔世事也乃先生高蹈
早隐墙东而沛师亦复以历试偃蹇有睥睨一世之意
遨游四远藉登临赠答作诗古文词而间以示予夫徐
氏有家学曩时邺宫诸贤称伟长之文为一家言而士
秀父子又以骈词擅世济之盛先生自弃试文后著书
数百卷媲美前哲予尝铭其墓而叹其似续之弘且大
卷五十五 第 14a 页 WYG1320-0486a.png
也沛师读父书其于辞赋诸杂文无所不工而即观其
诗蓬苁烨煜奋笔而直前所在辟易世之以习俗为转
圜者其敢与之争衡也乎特是岁月易驶向之论文于
崇祯之年自已卯至甲申往来主客而今又复遭其际
星纪一周存亡两世虽欲不为之兴感而岂可得焉
   韩邑侯生日序
尝读豳风七月之诗叹豳公以俭德治民为八百开基
犹且羔羊朋酒公堂跻飨受介眉之祝以为父母于民
卷五十五 第 14b 页 WYG1320-0486b.png
其馈食之节所不废也邑侯韩公自下车以来廉于于
陵日啜萧山一勺水以度朝昏即一蔬一菜必不苟入
之官厨以故四民引领祗盼公生辰以稍伸馈食之私
而公于是日亦始怡然举一觞以为欢则是民之悬悬
此一日非易事矣独是称祝之顷必有致词而予以齿
长于众必请予一言为捧觞之藉予惟古称三寿上寿
寿国其次寿民其次寿身以故前儒作寿域碑谓大宇
熙熙四衢坦荡举生人子妇而尽登之春台之间风雨
卷五十五 第 15a 页 WYG1320-0486c.png
不能蚀矢石不能坏夫然后身享永久无拮足瘏口之
患今公于四民宁衽席而长养之庇以闬闳而授之扄
钥民之域之祗觉化日之倍长而恩年之倍永也夫上
施以德下报以心心不能达则口以达之未有上施如
是而民心如石不能报之以口者是以尊之呼严君亲
之呼慈母而未已也盖民生多端生以食而道不饥生
以衣而叹不寒生以煦咻而始无鞭笞狱讼之嗟生以
捍护而然后无水旱盗贼兵刑水火之告故仲尼至圣
卷五十五 第 15b 页 WYG1320-0486d.png
亦有歌词子产大贤不废舆诵以为报也今则何以报
之哉吾仍考之豳风之诗夫千百为期人世罕有而豳
诗之颂之者且曰万寿诚以心之所至口即随之心愿
其永久则不觉其词之迂而语之过盖施报相等古人
所以云报称也施者不訾而其所以报之者祗一言语
间而尚或有吝则岂斯民之本心也哉他日公年果高
民年亦进京朝需人必将以公为天寿平格之选则即
此寿民之尽于以寿国且有馀而况于身与
卷五十五 第 16a 页 WYG1320-0487a.png
   盛玉符诗序
少选越诗越无多诗人也既而作越州三子诗三子之
外往来唱和者仍寥寥也及避人吴中吴中人藉藉称
玉符盛子所为诗予亟索观不可得暨乎赴都同馆沈
学士道玉符诗佳时老友西畴在坐实其状予于始归
田时作还町杂录觅得其诗会玉符以禄仕司铎大雷
不数数相见顾以数十年相忆之人经南北诸名下耆
旧啧啧之久而朱颜茂齿年尚在彊仕服官之间然后
卷五十五 第 16b 页 WYG1320-0487b.png
知玉符之知名早也独是诗至今日争以南渡陋习加
三唐之上庸劣俚鄙自以为能夫以前人所品目阮生
优缓犹病简率刘桢锥角便訾割曳陈思势随情减伯
喈意尽行间彼其声望卓荦偶有所见已空绝前后徒
以检校偶偏之故遂多优劣何况今日之纷纷者而玉
符独慷慨任气磊落使才挟清润之姿而行昭晰之致
结体撰词全归风雅此岂时流所得媲与玉符家有别
业等于蓬瀛而近复启教于方城华顶之间拥皋授经
卷五十五 第 17a 页 WYG1320-0487c.png
望若神仙则自此以往其为槐堂所颂献者又岂止学
士称叹已乎
 
 
 
 
 
 
卷五十五 第 17b 页 WYG1320-0487d.png
 
 
 
 
 
 
 
 西河集卷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