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320-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四十二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十/九)
   汇刻
南巡记颂录总序
古巡狩无颂辞孟子载夏谚而颂辞兴焉我
皇上德被寰海一巡再巡颂声满天下当其始省方念切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320-0356b.png
惟恐小民痌瘝不一周知而山川土俗且相隔而不之浃而其
既则观河祀禹遍顾闾阎而咨以疾苦其间省军减从凡太
驭掌较司宾职会未尝有栾铃鼓柝之设因之羃鼎不张
帷宫不御田更市贩趋走如故则夫王通所言虞帝一岁四
巡而国不费民不劳者于斯有焉东汉光武巡行南阳特
召父老吏人与之饮食兼复其租赋他未尝有
皇上羽骑所至辄有犒恤东南大省尽捐赋税是
车驾经行而民受大赉真所谓不游何休不豫何助者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320-0356c.png
讴颂之兴即起帝俈虞舜夏禹周成而一一记之未有
若今日之盛者也草臣聂先托迹吴门亲见夫万户歌
思兆人慨慕攀
銮留
仗向天号泣而臣民之陈讴献颂者万纸盈集
皇上虑涉铺张屏却勿纳然而民志殷焉臣聂先随遇
所见汇录一帙不务㨑剔庶存大旨于以鼓休明而歌
太平不无有助因为敷扬之而题之于篇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320-0356d.png
   李广宁课慎初集序
开国之初天必生勘乱诸贤以拓疆土而继世稍定即
为天地辟经纬之资垩饰民物故揆文奋武往往相倚
而当其王气所钟则参墟丰邑每萃其材于一区将易
所谓向离以佐治而动为甲兵即静为文明义取此矣

国家从龙之彦尽出辽海青山李氏尤以大勋在王室
勒旂常铭带砺父子兄弟皆仗旄负纛功名盖天下迄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320-0357a.png
于今即以游仕莅九州牧伯不一而足乃广宁先生独
擅文誉比之东吴之有平原江左之有康乐自通籍以
至课绩所至燕齐吴楚山川风物举凡宾客之往来政
治之得失悉有以见诸篇章而形之赋咏沨沨乎文章
之能事称极备焉往予在京师序广宁所为诗猗猗隽
永趣昭而辞壮韵流锋发叹为近代诗人所未曾有今
则体裁既遍卷帙更博自鬲津楚游数诗而外益以耕
露元对诸草高文典册合为一集庶几哉沧海之洪观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320-0357b.png
矣易以山岳之尊下于坤舆名之为谦而夫子诵其劳
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顾往往以语言概之故谦本从言
而系以德言礼言验其恭谨今先生以课慎名集已极
卑牧乃复由渤海专城东方千骑不惮越数千里惠示
兼本索一言以题其篇何善下也夫物薄而用重者则
谓之慎功大而语下者则谓之谦故劳谦挠过每至赞
易者并提而论而先生之集有以兼之读先生之集而
不叹为德言之先资高文之厚藉岂人情矣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320-0357c.png
   顾溪翁拈颂序
尝与张杉寓天衣嫚侮知识戏拈梁山牧牛颂以试之
各口占数语而杂以诸方语录非知识所素晓者知识
分别是否乃句割而字析之如肉之剔骨而白之判黑
张杉始愕然因而信之且好之而予则至今未有省也
会予官京师
天子召知识圜公令居
万善殿而圜公以病辞先涅槃十日预定行期为疏谢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320-0357d.png
至尊兼作书以别所知者当是时其所记莂者顾溪翁
也吾闻溪翁居长安口不言佛日与公卿大夫抵掌论
时政得失溪翁气故豪抑且多学将游于选人以见诸
行事不知其所记莂者抑又何等得毋以世法当佛法
与乃溪翁历参诸方多有拈颂其先后圜公而愿授以
法王法者且比比焉予请急归里而溪翁南来复得读
旧时所拈颂茫然不省一如前之拈梁山颂者予方悔
相从之晚而张杉已物化假使杉尚在得见是颂不知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320-0358a.png
以视当时之所拈又何等也若其附棹歌诸诗则船子
倡和别有解会歌苦者非通州司马诗也
   两浙提督学政春坊郑公新任序
自昔三年一比士每遣使巡视诸学而宋崇宁间遂有
提举学事之制令专兴学政岁巡所部此即提学之所
由昉也我
国家设官分职一循旧制独于学使诸路
天子念东南文盛特遣江浙两省比之直𨽻既改道为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320-0358b.png
院而以曩时直𨽻用侍御史者今更以词臣为之非曰
兰台柱下旧本相通祗向以史馆权轻惟台省知杂可
以杜怨望而斥鄙薄而今则堂堂使臣无敢亵越第出
槐厅学士子手秉衡尺以之坐镇而有馀则夫向之用
御史者所以重事权而今之用词臣者抑所以崇文教
矣春坊郑公由 青宫近臣视学吾浙其生平艺文固
足以上副
主知下慰人望独是学习稍弛以冰清之府而视为膻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320-0358c.png
芗虽伯夷仲子之操皭然不滓犹必以潢污目之在他
人之觊觎而干进者固亦不乏而属垣阚室其将缘窥
伺而思以中之日三至焉世亦知先生之高行固何如
者耶夫致身通显贵乎早成故有志特达者往往诎指
年岁竞以三年执政五年持橐为盛事而先生垂髫登
第方以丁年为十九人中之冠将进此而黑头入侍控
马长吟所为其年不可及者而乃栖迟闾阎踟蹰子舍
者越二十年即恋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320-0358d.png
阙情深犹且偃仰东园从容就道其甘心宁澹为何如
者天下未有薄于世荣而犹可干以所私者也况贵视
其所与穷视其所不取先生方乡游日与诸同志饮酒
赋诗登山临水遇远道客至必典衣治具为交游欢其
高谈性命咨诹治术每有口道荣利以为耻者甚至当
事见重有邀以请托藉之作舟车仆赁之赀而傲然不
屑却之如浼非高怀峻洁皦然若冰壶之湛于胸何以
得此且夫先生之得人非今日始也在昔西南甫辟昆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320-0359a.png
明乍收
朝廷以揆文为奋武之略特
命先生驱车万里主文其地一时文教焕然麟麟炳炳
即至韬弓擐甲之徒亦复诎躬摇笔听鹿鸣而膺论秀
一何盛也夫铜街备官亦既多日其同籍诸贤已有进
持橐而至执政者而先生方庶几服官之年出典文柄
仿之故事原有下车迎庆之典况初度甫值则又举觞
所必及者窃思文昌六星在魁前炳耀介于诸府故天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320-0359b.png
之六府皆称文昌而先生以司命该六府之盛此与弧
南之寿正复相埒且诗不云乎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夫
文王以官人称矣奉璋髦士无非良材济济烝徒昭于
云汉其官人之功何关年岁然而诵其词者不曰万寿
无疆则曰祈尔寿考然则文王之寿以官人传先生之
年以作人进在前迎庆原以
朝廷之得人为吾浙贺在后举觞即又以先生之作人
为天下贺也因合志其辞而为之序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320-0359c.png
   沈母陈太君寿序(师尹又宗/尊人也)
古闺中无颂祷之词近世尚生齿凡闺闱内外悬弧悬
帨槩有颂词故予自弱冠即为亲朋闾里行文写幛阅
五十馀年其为文不知凡几大率金泥鼎篆为屏幛光
悦已耳其文置勿弆即弆亦百不得一二而乃有不尽
然者沈母陈太君以颍川名族而归于吴兴少时工织
纴婉娩姆训且席王父方伯公后知书娴礼让不幸而
两失怙恃相依中表间然且剔臂和糜以报其鞠子之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320-0359d.png
劳暨乎归而相君受室馈祀献飨仍然以不逮事尊章
屏巾却御比之桓少之从夫乐羊之事亲较有类者独
是予与太君之子游在十年之间其尊人文学公早年
有声予尝与其家司法褐衣席帽应崇祯已卯乡试已
知文学公头角崭然暨同遭国故见公与太君负锸偕
隐然犹窃诵其所为文以为难及至若一门群从都官
词翰其为联丹陛而惇世好者又无论也乃师尹又宗
兄弟但读父遗书以祗服母训自予归田后而与予益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320-0360a.png
亲若以予为江左老成可以备冠冕本源之问不惮载
酒造庐以相为周旋夫以师尹兄弟之才当青阳壮齿
出其所学何难骤见诸施为乃独莳花艺竹经营湖山
泉石间日侍太君膝前以娱其志意然且定交有道藉
其语言于以寿其亲于勿替此其孝思为何如者今夫
凤凰为羽族之长翱翔丹山负仁义而苞德业其于灵
祥四应可谓极备然必双雏罗其前九子绕其后然后
足以昭六象之华乔松结根于山阿上拂浮云下淩巨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320-0360b.png
壑含星辰而丽日月其于窭薮纷纶茑萝轇轕可谓极
盛然必五钗之枝附其旁三鬣之萌挺于下然后可以
成千仞之势何则其所孕育者大也方予少年侠游雅
尚气节不事家人欢暨稍长而俭德避难益复无所顾
恋今且暮矣然当斯之世出处进退无一不可而特不
能优游于门户之间若太丘之子所称闺门雍睦者而
师尹兄弟皆能之毋论他日致身厚邀扬显而即此娱
亲膝前茂枝叶以芘本根有非寻常羽翼所能及者是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320-0360c.png
则可庆而可颂也已
   仁和邑明府王公治行录序
周制以县正掌县政令而秦汉分国因之设百里之寄
虽犹仍县名而南面方幅与列侯等故白太傅曰今之
县令即古之子男也其位与后王君公有大小而无轩
轾凡一县之事皆得专制故西晋以后县有治行即报
以大郡非历宰名邑即不得入为台郎而宋淳熙中每
用京朝官出署县事此其为任亦重矣夫以綦重之权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320-0360d.png
加之以专一之制稍有偏侧即成畸致豪氂而千钧跬
步而寻丈生焉衡麓王公知其然其宰仁和也务为坦
坦不务为矫矫曰为政去太甚而已乃不数年而政成
凡显义诎恶举利斥害自讲律读法而外诸如农钱狱
市都里术序水旱盗贼凡诸当为事无不一一经画予
以各得而民已便之为之讴其功诵其德歌咏其教泽
所谓所在无赫赫名而令人可思公之谓乎生平读大
学怪其所言皆天下国家之事其所肄业率皆后王君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320-0361a.png
公名卿秀士之辈而其言好恶一归于平孟子讥国侨
乘舆济人而其所救正之者第曰君子平其政夫以民
好民恶为民父母者而惟以至平之政行之故洪范曰
无有作好又曰无有作恶夫犹是好恶而作之非平平
即非作此遵王之路所以一本于王道之平平也我
国家首严治外每慎简百里以为激扬故三年试士自
词官外悉起家邑宰以觇谙练而方州伯长即又廉法
自持倡率诸属则亦何得有咈志违道下干民誉而有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320-0361b.png
意图治或未免蹈贤智之过公无虑也盖为政得失关
乎学问公西阳名宿举进士者若干年文章遍海内其
于学无所不窥即盘根错节宰会城首邑日持衣出入
倥偬不暇给而一出以学问之气从容就理倘所称左
手画圜右手图方者耶倘所称韦抗能理繁尹赏堪治
剧者耶倘所称试宰大邑内可为台郎即外可报大郡
者耶夫一邑之长与一国之君相等也一邑之民与天
下之民无以异也一民歌之众民和之天下之民皆应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320-0361c.png
之然则公之宰天下有如此录矣
   重修慈济禅院募序
慈济禅院者敕建寺也其寺在杭州花市中相传元至
正间有牧牛孝公者遵母遗命改其宅为寺会其时住
僧有以国师为元主所赐名所称弘慈普济者而节取
二字以名寺谓之慈济郡志皆载之而岁久而濒于毁
也夫古刹之难复久矣以将洇之迹当不赀之工加之
以金钱四匮之际欲程株集土建标饰干以力求兴复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320-0361d.png
诚亦甚难独不曰人各有亲乎昔有过王祥之里而式
其庐入田真兄弟之乡而愿观其宅与其树者今区区
一寺而昔以孝兴今坐视其废而不思其孝必非人情
况金钱虽匮不必有过于牧牛伦行虽衰不必即逊于
牧牛之行孝住僧虽无缘不必骤几于弘慈普济之动
帝王而锡名号则一念及亲而重为之感激而慷慨焉
未为无是也因应寺僧请而告善信以是言
   圣贤儒史序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320-0362a.png
圣贤儒史者王子草堂为学宫祀典作也夫学宫祀典
而何以谓之圣贤儒史也哉古者有学而无庙凡释菜
释奠皆设位为之而其所为设位者则一圣数师而贤
与儒不与焉一圣者先圣也数师者先师如书师礼师
干戈羽籥诸师皆是也故唐虞夏商其为圣为师皆不
可考而自周以后则周公为圣而孔子参之若夫师则
诗祀毛苌书祀伏胜乐祀制氏礼祀高堂生即生其时
为学宫教授周官所称师氏者而死亦祀以为师盖圣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320-0362b.png
重于师久矣两汉六季犹学与庙异故高帝光武皆以
太牢祀孔子则皆在鲁庙而魏晋以降如成康泰始讲
经释奠则皆在学宫自唐代以周公为圣孔子为师诏
立庙于学此庙学所由始既而以孔子为圣颜渊为师
而然后徐及于诸贤又既则以向之所为师者若毛苌
若伏胜若制氏若高堂生辈复祀于诸贤之下而于是
始又及于儒则是圣与贤与儒皆后世递增之名而非
其旧也夫圣与师非溷称也在昔孔子周时已称先圣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320-0362c.png
与周公并尊所谓在周以周公为先圣在鲁以孔子为
先圣者即在唐以后偶诎孔子为先师而即已改正则
既裁封号亦宜独加以先圣之名而以诸贤诸儒可以
当五经六艺之师者则为先师乃明代寡学以嘉靖议
礼之臣而妄改祀典忽易之以至圣先师之名而后遂
遵之而莫敢易焉(古注师官名即学宫之官故周礼学/官称师氏乡学称遂师族师酂师闾)
(师故后汉朱浮曰天下宗师皆博士之官故汎称夫子/可称师如孟子百世之师孔子庙廷可称师如韩愈孔)
(子庙碑匹夫而为天下师类而独于学宫不可盖古凡/生为学师死即祀于学亦称先师见郑康成注则先师)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320-0362d.png
(即学官也若以师为无位之称则不然相传夏商以后/多以尧舜为先圣后夔伯夷工倕辈为先师则皆有位)
(者且师保傅皆官名亦皆主教训之官左右王者又师/工也如宗工宗匠类以为一曲皆有师耳但世有工师)
(乐师而无工圣乐圣则何如分先/师之名而独称先圣为确当也)夫合师于圣邋而不
尊附圣于师转见輶亵然且贤儒错列前后紊序旧所
列儒若郑玄卢植服虔范宁辈翻以学未显著明末罢
祀而乃越级升降如宋徽宗之陟王安石于颜渊之下
明季崇祯时之跻周邵程朱于汉儒之上而于是为贤
为儒皆不可问矣且夫学也者非庙之谓也今既立庙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320-0363a.png
于学而上有追祀下有配食前以飨先圣之先而后且
逮于邦贤国大夫之报祀则已煌煌然为孔氏庙庭而
至于负墙面水圜桥半池之制则尽设之于庙廷之前
假使春诵夏弦诏乐讲射宪老而合语飨宾而上尊以
及文则授经于堂武则献馘于陛皆行之几筵俎豆之
傍则渎乱猥亵不可为训于是不得不别搆一堂以当
学宫如今所称明伦堂者而枵然三楹无墙以依之无
圜桥以进之无泮林泮水以周旋之可谓学乎(今议礼/者当于)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320-0363b.png
(孔子庙庭外或傍别设学宫而移𣠄星/门内圜桥頖水之制于学宫前为是)则夫今之为学
宫记为祀典志者皆非其实也曰吾第以为圣为贤为
儒者之史而已矣然而为圣为贤为儒者之史而列传
一百列赞三百自表序谱志以后凡山川里巷封爵年
齿制度名物礼乐文章以及诸儒之黜陟配位之升降
釐正讹谬辨析毫发纂若干时成若干卷煌煌乎孔林
之巨观圣门之盛事也草堂幼尚实学长为人师其祖
其父皆以孝友姻睦称于乡予尝登其堂聆其教而敬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320-0363c.png
之重之草堂一本其世学履方居正曾于 和硕康亲
王南征之际献以正学有云 王之富贵非今之所谓
富贵也盖闻富莫大乎蓄道德贵莫大于为圣贤 亲
王闻其言而式庐赐蟒呼为醇儒予尝读其所著书叹
其于朱陆同异之际多所昌明使后儒颛隅之见尽为
冰释尝以为儒林千载有如此人而今为是书其有功
于为圣为贤为儒而以为史也其明于礼也夫其不悖
于古也夫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320-0363d.png
   佳山堂二集序(冯相公/诗集也)
夫子致政将东归予时为史官不能从然心实依之于
其钱也走马出长安门外望后车既远犹立大柳下流
泪而返既而夫子贻书来招予云乡林虽遥然有田可
耕有书可读城中佳山堂与城外冶湖相望可往来游
从于是为五字诗招之今集中诗有所为寄大可者是
也予时约小妻曼殊并车往无何曼殊死予尝过万柳
堂见夫子所种柳徘徊思之嗣是予请急迂道谒夫子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320-0364a.png
于佳山堂留连三日然其于从游之志终不果去其迨
今夫子之子为予郡司马以岁荐迁信安太守濒行始
出夫子所为诗命予较订书曰诗言志子夏曰在心为
志发之为诗当夫子致政时本期以明农之志乞还东
山而
天子赐诗曰元臣乐志年且复锓文石为印记以赠行
有云东山适志者夫人惟心閒故意适性定故情乐而
皆于志乎见之志适则无往不适志乐则无往不乐故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320-0364b.png
人谓夫子之诗一随乎遇而不知志之所在诗即因之
毋论荐荷被芰优游畎亩其志悠然而即其槐堂判事
身劳而志适纶闱参政所忧者在民而所乐者仍在志
亦安往而不自得矣佳山堂诗集锓自庚申阅二年而
后致政今之二集则半犹壬戌以前诗也自庚申以后
戊辰以前同一适志亦同一乐志所谓夫子之诗不以
出处殊不以显晦异不以劳逸岐不以安危变犹造化
然独是予壬戌岁随诸朝士饯夫子东归阅四年而始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320-0364c.png
请急过谒通德又三年而饯夫子之子椎轮卧辙始得
读夫子二集较雠之而附以一言然犹未得决从游而
遂以志也若夫佳山堂则已别名为适志堂云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320-0364d.png
 
 
 
 
 
 
 
 西河集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