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1320-033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四十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十/七)
   送汪翰林奉使琉球
册封中山王公饥诗序
王者抚存万国爰有使问故传曰皇华遣使臣也送之
以礼乐故远而有光也而魏武著选举令每曰使于四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1320-0335d.png
方古人慎择盖期当于是选难矣
今天下车书一家薄海来享凡蛮邦远处日出日入之
所德广所及去俗效义而
皇帝圣文神武柔远能迩诸所动作悉合天意既已东
征西讨尽驱诸不庭之族倭泥再辟雕题尽来惟是四
裔之外如南夷君长番禺太子无不延颈举踵想望为
臣妾虽道里辽绝阻以人力犹不能强抑其自致之情
况琉球处东海中早称外藩自王公妃妾以及陪臣长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1320-0336a.png
幼咸愿署名负版拜
天朝一命以为煌宠是固开国以来所垂袂而臣之者
也康熙二十一年
命册中山王世子为嗣王
国议遣近臣任使者捧
天子诏敕及
金册玉圭以往按海中属国开自隋唐唐遣使官如新
罗日东诸处悉简御史中丞负人地者衔命拜节而琉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1320-0336b.png
球为明初所开其正副二使率给事门下及行人为之

廷议郑重正用翰林官副以中书佥曰检讨汪君能受
命不辱谕国威信其文章特达秉志皦皦已足取验海
外而仪度秀卓扬言如铿金翘然上殿
天子以为可遂赐一品服绣以麒麟而加之尚书之尊
中台八座自国门升车旌旗猎猎前导关亭负弩者踵
相望于路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1320-0336c.png
上既慰劳出而在
朝诸臣并为之供张赠以诗歌而属予为序夫居平诵
读忼忾自期非为九州伯统十万师横行边庭间即出
使万里折冲樽俎为国家建堂堂之节足矣乃以一儒
臣夙抱弱翰给札牍为文赋而一旦朱轩绯骖奉
天子威德阳阳持节至日出之所颁布
明命使属国君臣崩首蹶角以致其父子同赐怀抱匹
帛之意是则陆贾之语所不传而相如之谕所未逮也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1320-0336d.png
若夫波涛澒洞戒我前绥则唐臣使海犹尚有受命不
私履险如夷之颂诗不云乎忠信涉波涛夫世有信使
如汪君者哉赠诗不限体从所志也副使林君同有饯
而各为赠诗重其事也予拙不能赋仅成五字四韵诗
凡如干首而书其序于端汪君名楫字舟次扬州人
   送张毅文检讨归郁洲山序
予以入馆之七年请假归里未能乞官湖为栖息地也
同官张毅文以言事去职自言家海东有郁洲山即山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1320-0337a.png
海经所称郁山者山周八百里而四环于海林洞掩薄
中多良田先考功思结庐其中而未逮也予将长往焉
窃思毅文无言责其所以謇謇直陈撞九阊之镮而不
自顾者夫亦以乡里荡析人将为鱼思稍□其灾拯滔
淫而出之于溺因不惮越职言事乃
圣朝既行其言而徒以封题细故少就裁抑反轻去其
乡悻悻蹈海以自置于波涛出没之中岂真谓此邦难
与居与毅文本良史职司记注其纂前代事慷慨落笔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1320-0337b.png
即厌承明亦当自抱经术栖迟槐市间(时毅文宜/补助教)以出
与朝士相周旋而乃木石是居下同鹿豕何其惫也吾
闻郁洲从郁林飞来又名郁洲其山中所植尚多竻荔
柑蕉之属曩时崔季圭遇仙人而悦之夫以入世之难
测升沈反覆𦕈不可定则睹兹山之变幻而彷佛与仙
人者游或者陆绩之石有时而移淮流澶漫有时而渫
岂亦依约玩世之微情也乎予随考功先生父子登曲
江楼饮酒赋诗辟易千百人越二十年而考功先生仍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1320-0337c.png
然就安车应建元之诏率毅文与予同上金马门予因
得与毅文并授馆职不十年而考功已厌世曲江楼倾
废不可复问而予与毅文又复于编纂之馀相继言去
嗟乎虽欲不为栖息地而何可得焉
   慎馀堂诗文集序
古者传世之文与问世之文无异也司马文园以游梁
之赋受帝主知公孙犀首揣摩短长终以此见用列国
然三篇之目则依然具艺文也今则稍异矣帖括之精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1320-0337d.png
无预博洽故有皓首章句而不涉一韵语不及一短长
言者况一行作吏弃如敝屣百城之相拥则万卷所从
废矣庐陵刘君试仕来新息其为举文亦既藉藉传人
间矣乃抱牍未几复以所著诗古文相质昔者八家之
传三在江右而庐陵欧阳且推为八家之宗即入明以
来其以举文称雄者代不乏人然卒皆以经术之气兼
行之帖括之中故当时特标为西江派迄于今不衰是
岂地使然与抑亦传世与问世兼资如所称司马之赋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1320-0338a.png
公孙之文与抑亦欧阳南丰荆川诸家有以开之于前
而奕叶以后遂相嬗不之替与何刘君之能以举文见
复能以诗古文见也予寄居仓卒不能与刘君论古学
而第披其集视其诗若文渊渊乎如大禹之吹筠而平
阳之击石含吐性灵抑扬词气与时之摭葩拾藻者殊
矣且其文汪洋纵恣不可方限宜以为江河之目而乃
颜其集曰慎馀则其不事誇靡务求韬检谨言行而为
世用者不槩可知乎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1320-0338b.png
   虎跑定慧禅寺志序
虎跑在西湖之南凡由湖越江者必穿山以通而寺当
两通之间相传唐元和中有性空师者从南岳来迁而
苦于无泉陡见虎跑地即泉生而南岳故居所称童子
泉者则顿于是日枯焉遂以此泉为南岳移来因名虎
跑又名虎移苏子瞻诗所云虎移泉眼趁行脚是也特
虎跑名泉而不名寺曩时大中乾符各有敇建而以山
得名者谓之大慈以塔得名则谓之定慧大抵自元和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1320-0338c.png
而后历宋元及明建置非一要必有人焉为之主之故
开山以来代有嬗受凡宝洲规为慈室营造与夫帝王
之颁赐檀那之供养斋田薪嵁经坛幡砫各为记载之
以传于不坏而明代诸志仅附之西湖之末阙焉不详
虽欲考按焉而不可得也本然禅师以弥天龙象受大
鉴大法继席此山其力行化导振兴遗绪已非一日乃
于说法之馀惟恐山川灰劫久而渐泐急㨑诸实迹参
之闻见以证以核以为之志其分门立部所为建置沿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1320-0338d.png
革法传世护佃布樵采无不抽其端而析其委自此虎
跑有眉毫矣夫名山之兴关乎运会前此大中乾符京
师辽阔帝王颁锡皆未尝亲至其地即降而吴越钱氏
世王此邦顾记载洇郁不知其施赉何等而当今
皇上于南巡之顷亲幸泉亭掬流而饮之
睿音称赞间泉为之沸即井干所刻金龙伸爪奋鬣日
光动荡与
圣颜照映同其晃曜则祗此一泉而神虎跑于前天龙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1320-0339a.png
现于后不可谓非重兴之一会又况兜率化身久持法
海于以回发字而成贝书即以是为龙藏之经函所以
助道生法安之论说何不可也
   清化广利寺志序
当予读书横山时每渡浦阳江见江流半青岿然高出
者气佳哉郁郁葱葱此清化山也顾欲一至其地不可
得暨予避人归或有以清化三十二景属题者予以焚
砚辞之去当其时相传清化山中有普慈师者实始兴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1320-0339b.png
广利旧刹一复晋宋以来双嵓七宇之盛凡梵室之中
落者则于斯复振焉康熙已巳予以归田之暇杜足江
村而普慈后人乃挟清化广利志渡江再请愿得数言
叙其事予思名山福地必有圣僧觉士支拄其间所谓
山川之精与辟支之力相附而显顾慈室易坏珠藏金
乘不无循日月为兴废者考之广利所始创于宋大中
祥符之间而历元及明毁者再矣普师以禅德之长入
山有年一旦出其愿力使久淹净土顿还旧观不可谓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1320-0339c.png
非名山之幸顾兴废未可料也住持宗标丐其乡居士
辑为寺志历载开山嗣法诸源流而附以旃檀捐助山
场田荡之劵冀传永久其为意非不甚善独不闻清化
之所由名乎夫清化非山名也在昔龙湫石室本名灵
峰自五代晋时有纯一国师者曾建院于庐陵之安福
赐名清化及师还越州而吴越文穆王锡师紫衣因辟
灵峰山创为道场而师乃即以安福清化之名名其所
居然则清化山者本安福旧名而以之重名其寺者也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1320-0339d.png
夫世有以山名寺无以寺名山者今清化之名实始于
寺然而人之称之者但知有山而不知有寺如予畴昔
所称清化山者极至山久无寺而清化之名犹是也夫
至山无寺而尚名其山而谓山能无寺谬矣他日傥能
至其地三十二景当在也予虽老尚能题之
   同音字解序
字学有二一以形学一以声学其在形学者自许慎徐
锴以后悉以篆𨽻为根氐而降而宋元拘牵波点其失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1320-0340a.png
古楷体之旧久矣若声学则自唐迄今皆梦梦焉予尝
于修史之暇著通韵一书进之
御前其义明指确已经宣行而惜未能家为喻而户为
说也钱唐沈君取梁周兴嗣所著千文而辑其同音之
字以类分聚谓之同音字解乃复以每字四隅分注四
声使里门儿童读一字而字类之仄音皆备具焉考之
两汉以前以均为韵所以均声之不齐而同声之字古
无其书至左校李氏首创声类而后字声之相同者汇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1320-0340b.png
为一家逮齐梁之间中书周颙少傅沈约始造为四声
类谱实非三古以后汉魏以前所旧有也然而声类既
开则于是有东冬之部就其声音之同者而反从分之
四声既开于是有有入无入之辨就其有入十七部无
入十三部而或为之界或为之合乃沈君所订则声同
音异不拘东冬有入无入通合两界一若李周诸学原
非古法不屑与之较是非絜短长而第从小学之习字
者而参稽之古者天子世子公卿适子学于宫闺而保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1320-0340c.png
氏教之以六书之法谓之小学今其说不明久矣诚使
入里门者开卷诵读即由是以得夫保氏之教不必远
稽说文近袭广韵第随举一字而凡为齿腭之齐与喉
舌之转皆有以周知其数而推类以尽其馀是亦兴复
小学之一端也又何患形声之不画一焉
   俞可庵文集序
顺治辛卯浙三举秋试是科解文往以第四人为一乡
之冠谓其文峻警拔恒等选本一出家模而户程之一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1320-0340d.png
似风发于青蘋而须臾而遍大块询其人则可庵俞先
生也既而先生成进士予尝于文会中得一再见然于
举文外不见有所为他文者又既而先生之子复与予
从子同举于乡每谓先生有诗集数卷藏于家已托子
从子属予点定而予以出游去未之应也暨予官长安
距当时属予时已八九年逮归而先生之子然后捧先
生集至赍咨相示则俨然遗文焉夫以先生之举文风
发霆应亟行于当时而独于诗于古文词孑孑焉若艰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1320-0341a.png
于示人而迟之迟之一似杯棬之馀泽而必待孝子之
㨑剔以传于身后似乎赢于彼而诎于此何哉顾人亦
有言方先生为诸生时日殚心古学讲求汉魏以来乐
府歌词或劝之止以为与举文有碍而先生不顾且曰
举文所以阐名理无根之言则名理所弃也所以孜孜
于古人者为有本尔则夫先生之举文皆原本古学而
出之岂有本诎而末反伸者夫先生以为古学实难非
得毕生之功力不能庶几而又恶世之浅尝而辄以为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1320-0341b.png
有得故每为之郑重不轻就即就不甚存即存之亦任
其流散不甚惜迄于今非得后人之孝思力为蒐辑则
几不能以嬗世所谓超世之珍以求全而反见希非欲
赢而故诎也夫诗文自汉魏以还代有流转然并无畸
邪之习窜处其间而今则启祯至今凡为数变始流于
竟陵而今则渐欲以南渡卑薾上拒汉唐独先生诗文
则适当两变之间前可为钟谭而后亦足为宋元所惑
乃其诗其文一归于正则岂非先生之学以矜慎而不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1320-0341c.png
诡随以迟重而不即为流俗所转变哉若夫学有原本
则皆足传后夫先生举文则趋庭继起亦既承之而蚤
有效矣至于为诗闻之谢氏閒庭能吟柳絮即康成家
婢亦偶有起而咏泥中者夫东山北海之间多传人矣
   杨母九十寿诗文集序
昔阳城为国子司业询诸生之有亲者使之归养夫人
各有亲方其群居讲舍亦何尝谓贤圣之业可以坐致
其穷年揣摩初不过为劝禄之具而乃有亲莫顾必以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1320-0341d.png
待夫他人之遣之而况躬膺膴仕利禄在前其不至截
裾亦仅矣予于康熙已酉从淮西归同人竞为诗为介
璜先生母太君寿是时先生宰府谷未还也予谓太君
年七十在先生当迎养不则或乞养以归不宜在府谷
而或曰不然先生甫赴宰即迎太君至官舍凡三年而
以苦寒而返也府谷将报最庸讵知所移之必府谷而
不为待之暨乎迁晋阳司马而后踉跄而辞去以为五
原寒坂必不能置养堂于其地而其后八十之觞则先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1320-0342a.png
生亲舞侑焉今则太君年九十矣然而先生亦皤然以
老家居二十载剔黄揃白而躬披斑斓尚日以承欢为
事即其子长幼皆已筮仕且有佐郡于滇者而先生镇
居子舍以为乐夫捧檄色喜入院乞官为禄仕也寿亲
于京朝而迎母于军屯者以仕养也先生初为禄仕而
既不能以仕养则华膴在前弃如敝屣当其归时即慨
然以子舍终矣向使乞养之际逆料后此之岁月甚长
则稍待时日亦未为晚即使孝思恳切不能姑缓而太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1320-0342b.png
君强饭则稍为逡巡岂必尽历之寒苦之地而先生不
尔也先生有是志必得太夫人之年始足慰先生之心
而先生既有其心则必天予太夫人之年而后足以彰
先生之孝则是太夫人之年皆先生之寿致之而先生
之孝则必藉太夫人之高年成之然则太君之寿何既
矣人生九十不易逢而先生以垂白之年称觞膝下更
不易遘先生辑诗若文而以之承欢夫诗若文则安能
诵百一哉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1320-0342c.png
   忠义录序
传曰忠为令德又曰忠者下臣之高行而夷齐饿首阳
王蠋死昼皆称义士故人亦有言有生所甚重者身也
得轻用之者忠与义也颜杲卿赴洛阳自谓我世唐臣
守忠义然则忠义亦重矣顾经载比干传纪荀息仇牧
而自汉以后累志龚鲍巡远暨王堪温序辈赫然史乘
终未闻有会萃成一书者云间朱先生者义士也而工
于文尝读汉书作释义力表其程法课诸后进而卬手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1320-0342d.png
挈笔往往近龙门之为文振踔鼓荡一似云蒸于前而
海溃于后即生人已亡骨肉漫漶既已溉尘土音容歇
绝而挥洒所至能使衣裳髭发奕奕若睹生当启祯间
目击夫国家之故北南丧乱有相继而死其事者每忆
而书之久之成帙遂题其编曰忠义录间尝厕史馆编
纂前代史文奉
天子明命无嫌无忌因得远丐先生所为书为之蓝本
而同馆前辈且有延先生于家者尝述先生苦心殚岁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1320-0343a.png
累月将以藏名山而传其人而煌煌国史业经采择则
千秋已定而先生犹兢兢慎慎出其稿相示先后检覈
一篇之中兼行并窜甚或涂乙至溢格者曰是何事而
可以姑忽为也则是是书之成虽诸公灵爽实式凭之
然其文亦皦然矣昔人称忠臣义士在天为日星在地
为河岳而先生以皦然之文与为不朽前贤虽往可进
而与之为接踵也日倍明于上河倍广于下也意象髣
髴毛发动而精英生也人有慕比干之心恋常山之舌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1320-0343b.png
而不得其形与似者进而观是书其庶几已
   沈又京行稿序
庚午之役两浙举乡试
上命编修张君偕民部尚书郎同时主文而先之者编
修君也君为予乙丑省试春秋房首得士故事凡榜放
而名次适符者比之佛氏之嬗衣钵若一经相同而又
同为一经冠则虽名次不相符而溯渊源者亦必以是
为衣钵焉沈子又京以第三人举于乡而其所冠经则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1320-0343c.png
春秋也居恒读又京文叹又京名下凡比年小试必冠
多士其文为远近所矜式以之当曹溪衣钵庶几不负
乃从来知举难厌士多起掷甓之习每一榜发必揶揄
訾謷吹斑索隙甚至标帖衢巷以快其懑不平之意
而独是榜发见又京名无不唯唯称得人者今又京行
稿又纸贵矣三年揣摩去轧茁之陋而一轨于淳而世
即奉之为科律且以袪累科积习为文害者特后唐清
泰当戎马倥偬之会知贡举者犹能于放榜之后即引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1320-0343d.png
诸生诣座主宅以溯渊源而予以归田之人于文明盛
开之日亦得藉重门𦕈末以相为周旋所为吟裴皞之
诗而深有歉也
   东皋诗集序
崇祯已卯之秋予以童年应临安乡试稔知临安多名
士其最称于人张先生也当斯时东南以社事相争高
自太仓金坛开其端浸淫遍海内而究以临安为极盛
予尝读先生社义叹先生以排比小技造高而穷深当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1320-0344a.png
为三百年来所未有而惜乎骤丁乱离灌园东皋间向
之所为人伦长庶各竞其华文以为雄长者后且閟而
藏之一若销亡刋落之唯恐不尽嗟乎先生之文其不
轻见于世也久矣予向赴召入都时同邑徐徵君与何
子毅庵扶杖过予送予于官亭予时左右顾谓老成无
几且不审后来复何几相见暨归而故交荡然四顾无
所向独先生年踰八十尚能与顾君侍御丁君礼部辈
讲德论道学者宗之为东皋先生然且出其所为诗属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1320-0344b.png
予点定夫予以故乡牢落将僦居临安与少时之就试
而藉之以为应求者相去有间况以先生之文深自韬
晦而偶以行吟之所剩漫示学人则今日之诵先生诗
与当日之读先生文较之其盛衰今昔亦复不等顾予
闻王通在隋著书河汾间当鼎革之际刻意自藏而门
徒仕唐若钜鹿河南京兆代郡皆能以一代相业尽发
其师文以为典则况先生之学久而益显其在门生儿
子辈自能交相传述以不致阨塞而独予以七十之年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1320-0344c.png
徘徊故乡魏文所谓邺宫旧游零落殆尽者而予犹得
以迟暮归来从容为高年老友亲受其诗而订之序之
则其把笔怅然者也
   周千仞八十寿序
予与千仞先生戚也而为友少试于杭每千仞其兄而
平山其弟记曰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予之兄先生与平
山之兄予皆以是也乃十年以前予为其尊大人称期
颐之觞尔时先生宦高要也予自视既非盛年而高要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1320-0344d.png
君以杖国之岁栖迟岭表往往于称觞之次拜而思之
今予请假归而先生岿然以八十大耋张弧于庭在昔
香山居士作九老之会东都故人无复存者司马温国
会耆英于洛则但叙官阀而故人未仕者又不得与予
年近七十旧交尚在梓里诸贤幸不以出处相间而尚
齿之会至今未逮先生与平山伯仲把臂入林早已与
邑中耆德时会于干山之麓以乐赢年然则其年可量
乎予将持一觞以自厕于诸贤之间矣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1320-0345a.png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1320-0345b.png
 
 
 
 
 
 
 
 西河集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