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320-03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三十七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十/四)
   吴冠五游上党诗序
予闻乌聊白岳间有吴子冠五其为人为诗为天下人所
推重而予求其诗而未之见也姜子武孙谓予曰冠五于
人诗每少所可而独不能已于君之诗尝曰天下有为诗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320-0309b.png
如毛生者哉而予则疑之夫予诗不为人见见即不必憎于人
顾未尝有称予诗如冠五者也是必冠五之诗偶与予近近
则悦悦则称之有溢口而冠五不然冠五尝游上党矣去而
辑其诗来京师夫上党介秦赵之间壶关虒祁本河朔胜地
予方传绥盗前代名将若曹文诏张道浚辈曾提甲卒杀
贼驱骋狄潞旁若无人予思游其地而惜予诗不能奇无足为
雄愤生气𦅖腻狎亵无能镂魂凿影使神鬼咤㗫而读冠五
诗一何雕冥漠而刜虚无如是也然后知冠五之好予诗非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320-0310a.png
如当世之苟同而附已则悦异已则非者也然后知武
孙之知冠五犹之冠五之知予也然后知冠五之为诗
也不然好竽而弃瑟袭青而斥白便宫徵而毁商角天
下亦安有为诗如冠五者矣若夫冠五之为人则第就
其为诗观之而其人何难知焉
   桐城左仲子暝樵诗集序
少闻左忠毅公死珰事恨生晚不及见忠毅会忠毅介
弟于崇祯之末以御史代巡两浙特渡江诣台望见御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320-0310b.png
史颜面咨嗟太息指语于众中以为此即忠毅公介弟
也况忠毅诸子曾预籍逮尤素所愿见而不可必得者
哉去年冬公仲子暝樵先生来游永兴距向望公介弟
时已三十馀年予与先生相对各已老大然犹幸于流
离未殒之际得纳履一相见惜乎去之遽也乃又距一
年而贻书问讯兼寄生平所为诗属为序首夫先生家
世气节不藉文章即文章自命亦必出入经术期于有
用不必屑屑以卮词帨语争英角绮乃我闻忠毅在北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320-0310c.png
寺时鼎镬刀锯剟肌爇肉即魂梦吁噏未尝少为之偃
息然且含毫搦竹与魏公忠节杨公忠烈周公忠介辈
讴吟唱和为七字长句融金叶石情文俱备此非故示
整暇诚以意旨激越呼天抢地之顷不能无所发泄则
反举而寄之于诗今先生遭逢未必皆顺俓也羁迟俛
仰形诸浩叹亦固恒事况先生所存多历游诗往尝访
弟司刑公于岭外早有南游刻卷行世而今则合诸所
游为一集寄迹栖栖不废啸咏倘亦文章忠孝之所必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320-0310d.png
及者乎先生诗气惇而词雄不假雕饰洋洋多负道之
色而剀挚刻实则直欲抉胏肠相向无优游瞻顾可自
解免盖天性然也予不及见忠毅见忠毅之子且得见
忠毅之子之所为诗幸藉一言以挂名于其间则以视
三十年前渡江窃视其介弟时不可谓非今兹之厚幸
也况乎后之读其诗而兴起者与
   琴溪合稿序(丁克扬别/字琴溪)
向与琴溪之伯氏论诗城西琴溪方以举进士走长安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320-0311a.png
道上未暇及也暨琴溪筮仕怀印之下隽始得窃读其
所为楚中吟者夫以为吏之赜当下隽之邑之敝宜板
稽簿责惟日不给而反从容焉而为之赋诗则其地之
不足与有为奚待计哉第伯氏论诗雅好刻覈非备极
幽拗略一过不省即未尝动色称叹而琴溪坦然独行
浩浩然若决陂之灌河旷然无所芥蒂于其词是岂履
道之所为务为可晓者与乃琴溪为邑与民休息终以
不善事督邮投劾竟去会两湖用兵荆岳之划江而相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320-0311b.png
抵者合巴东上下彊弩百万烽火照夜不彻而琴溪以
解组未归栖迟于武昌杨柳之间目极晴川喟焉叹兴
而又时时还下隽与父老子弟山川城郭重道故旧其
流连赋咏哀与怨并读其诗而见其志与其所以遇也
今琴溪归里思汇其所著若所称前后楚吟与秋梦旅
愁消夏诸编合为一集而命予以叙夫履道任达本无
宦情而感时触事隤然自放尝见之投閒置散之间琴
溪遇不及履道而情文旷远往往相近自夫论诗者好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320-0311c.png
言初盛遂致贞元元和以后弃置不问而昔有终身为
诗始悟长庆集之不易为者夫从容游娱易事雕饰而
有如造次当前痌瘝未解非大声疾呼即径情自诉而
不谅者犹欲以研练之词责之彼夫不病而呻者谓之
乐忧病而不呻而故为巧言令语以达之谓之饰喜乐
忧与饰喜同一不伦则向使伯氏而在犹必以为琴溪
所言当有不出于履道而不可者而况乎情之有相近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320-0311d.png
   蛤庵和尚语录序
蛤师参诸方自谓有得及参报恩老人如舍仙经见十
六观尽悔诸宿习穿跏入地者凡十年遂举西来所传
直指心印印之报恩报恩亟许之而未有付也既而随
报恩来京入
万善殿
世祖章皇帝每讯以法因有所举似于
章皇帝前会平阳老人相继应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320-0312a.png
诏闻师名急觅见师而师已南下遂于其还平阳时出
大鉴以来正法眼藏驰而授之报恩尝曰吾刍象十年
而衣缨者在禁门然岂不足示天下观哉宁州龙安之
兜率古名刹也越千里启请值贼犯两湖官兵从武昌
下者道蒲圻下隽而出入于龙安之间师凡两往振已
废之迹而经始之虽荆榛屡塞未能辟招提旧境一还
故观然而钟鼓兴焉嗣此则时游三吴吴中人士每有
所启请皆不之却录中所称吴江罗汉者其一也岁甲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320-0312b.png
子任黄门招师渡湖会师发愿将朝台遇于京师和硕
安亲王延师于西山隆恩建幢设钵远近闻者皆宗之
居无何
翠华幸潭柘召师
行在令赋诗讯五宗始末授斋赐含桃洒以
宸翰时天下大定辟国日出入之表
皇上大阐治道自尧汤至文见知闻知皆有独契因举
心学相质难至谓佛家之见性即儒者之明德直揭千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320-0312c.png
古所授受而明示之师幸于亲承之下特拈宗教附以
颂扬一何盛也夫佛无与于治道而言治道者不之废
然且昙摩释安元奘宗泐虽出入禁廷未尝遇尧汤之
主而师以弥天绝学直取西方古德不化而自行不言
而自信者上与
圣天子参證同异其道法心印为何如者少林无文字
维摩与文殊相对乃至无有言说龙安罗汉岂饶舌哉
则谓是书为三洞经为菩提流支十六观文为大学明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320-0312d.png
德所传北海之注衡州之疏无不可也
   听松楼宴集序
听松楼者萧山吴氏别业也其楼在萧之北干山下山
故有松而筑重屋以听之因名听松会吴子征吉偕钱
唐许子莘野选文其中尝有听松楼文选行世故虽在
钱唐亦以是楼名所居盖其为友朋高会久矣康熙己
巳淮阴张子毅文杜子湘草与吴门俞子犀月顾子迂
客侠君兄弟同来明湖适睦州方子渭仁家季会侯寄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320-0313a.png
湖之南屏而越州吴子应辰王子六皆张子星陈金子
以宾皆前后至因偕丁子药园辈若干人高会于莘野
之草堂而以杨先生以斋为之祭酒仍题之曰听松楼
宴集统所名也少时作兰亭大会合郡之八邑人士而
集于倪文正公之园维时三吴诸名士各举文会与东
江相应顾东林诸贤实主之曾几何时而风流歇绝至
有假应求为结纳藉声气之阶为奔趋地者此西园之
胜所由渐流为甘陵之禁而无如何也听松诸子久以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320-0313b.png
文章名于人而大江南北浙水东西其文人豪士偶相
契合遂若磁石之粘针与琥珀之受芥流连咏歌延为
高会此固三十来所仅见者吾既悲斯事之久荒而深
庆友朋相遭良辰胜地为未易遘也若夫敦盘在前声
伎间作谅亦从来良宴所自有者是集也各为文一赋
一诗二予老且醉不能承管砚越日竣事因复藉授简
之末而僭为之序
   倘湖樵书序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320-0313c.png
幼时读野客丛书而好之遂效之作说麻十二卷以未
能博晰弃去既又为杂记记其耳目所见闻者亦不就
时佣书长河间尝诣元成先生听先生谭议每举一事
必批根导源穷诘流末然后以渐互引依类比见合古
事与今事而串穿之为之指其异同而折其是否然且
宛转触发左右旁及条条然如说家人事如按验官府
文牍如自诉肌膜所疴痒如数壮贝每听之辄为之爽
然者累日而惜乎舍之游而不能尽闻其语者且二十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320-0313d.png
年也今年夏从海上还里私读先生所为文窃疑先生
以如是之学何难举所闻所识而编之志之乃未几而
果以所著名樵书贻予论叙予受而读之一如当日所
谈议者书凡若干编编若干卷不分部类门目而任取
一类之中一目之内胪其事之可相发者鳞次栉比凡
夫凫毛龙鲊隼矢牛铎毕列其相干而推于尽变使读
之者时而颐解时而首肯时而心开而意释时而舌挢
然不能下时而低眉决眦抶手躅足夫作祗百行读有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320-0314a.png
千卷故张华读书遍三十车而其后作博物志仅存十
卷左思穷搜讨之力遨游十稔而其所为文不过三赋
先生弆书重屋三充牣上下凡翻阅数过加之以时贤
之论述近事之睹记参互纬繣合成斯编记所称博学
无方又曰儒有博学而不穷殆谓是与考之稗官著作
原有二家一则集事以资用一则考义以资辨故黄览
类苑而后在唐时名臣集群书北堂作使事资而白傅
列陶家瓶于书楹区分门目集所记以资六科试帖之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320-0314b.png
用名曰六帖此皆集事资用所自始而王仲壬作论衡
则实创为考覈駮辨之文以助谈议故后之为稗官家
者杂记之外复有论说如笔谈丛书随笔友议诸书每
可为谈议所藉如所称考义资辨者而是书兼而有之
类事而无方比义以广异此诚伐山之能事折竹所未
逮也予邑夙推多识者三人一包二淳博一蔡五十一
子伯其一则先生也予兄事包蔡而先生以倍年之长
忘分下交将自厕载酒问字之列乃蹉跎就老包二且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320-0314c.png
久逝今岿然者独先生与伯耳
圣天子方向文章昭回饰物徵天下博闻强识之士以
充著作既已敦趣先生璧帛到门而先生以年老谢去
予方幸先生之谢可藉之仍聆谈议而独是宵烛馀光
既膺照曜庶几如曩时之著杂说而筋力耗顿又不可
得夫睹是编而不恨十年之不读书者寡矣
   徐昭华诗集序
闺中传诗自三百始顾三百多采蓝伐肄执殳弋雁之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320-0314d.png
妇而其后班蔡鲍谢下及管李非名门巨阀传诗颇鲜
盖闾阎夫妇操作不暇何暇与之言文章之事哉独是
金闺窈窕易于作伪故世传李都御史妻陈懿遗诗半
属赝成而近年女士黄皆令游于诸家知闺中所作类
有藉于补镘者则夫闺诗之未易工也始宁徐昭华以
诗传人间者有年其人慧生而产于世家父仲山君席
大司马公遗业著书等身而其母商太君则为冢宰公
爱女称工诗者然则昭华之能诗岂待询哉第昭华娇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320-0315a.png
稚不屑就女傅即随兄弄文史亦未尝斤斤为学乃骤
然搦笔相传元夕随诸婊观灯曲廊向月独吟遂有诗
今集中绝句所为看灯者是也乃昭华特好予诗凡绣
枰针管脂盂黛鬲偶有著笔即漫写予诗以当散玩故
其后谬呼予师而予得藉是数数课题面试以验其诚
伪尝窥其落笔时顷刻簇簌如弱羽之翻窼而新花之
生树虽使邹阳子建强颜伸腕犹不得与之争新斗捷
矧咏蒲吟絮何足相上予故曰如昭华者可令班昭为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320-0315b.png
后先(古称妯娌/为先后)苏兰为姊姒非谀语也特工诗实难虽
曰闺房之文易于见传顾亦视其工何如耳考风诗有
名字者唯绿衣燕燕白华河广诸篇其他有其诗而亡
其名至若汉唐以后凡史乘所载宫闱书目自班姬左
嫔道蕴令娴以下合若干人皆各有集名存于目中多
者十卷少亦不下三四卷乃数传以降残韦断竹或存
或没甚至通集遗轶有其名而亡其诗即或统为选辑
若颜竣殷淳诸君所为妇人集若干卷者今藏书之家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320-0315c.png
亦并罕有而团扇一诗千古不蔑则非闺诗之易传而
闺诗而工者之能传也昭华亦勉为其能传者而已矣
   山阴陈母马太君八十寿序
礼称百年为期亦曰百年者庶几可期致焉耳而祷颂
之词不曰于万斯年即曰万有千岁似乎凡为祷颂率
沦乎具文而不可为据况扬徽饰美非诬则谀而亦有
不尽然者予与山阴陈电章游久念电章居子舍养事
素著尝于登堂进拜时窥其瀡腆备矣今年余月为我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320-0315d.png
母马太君八十辰悬帨北堂族党姻戚朋友咸起荐束
帛列笙瑟设苞苴筐篚车马冠盖相望于路夫以陈氏
门阀盛大加之太君之贤电章兄弟之友之广何难乞
言通显饰致华膴为屏幛耳目光悦而乃以称觞念词
问之居无宿给之毛甡曰此其所为非具文者也夫事
不求谀则质词非具文则能实方太君在闺中时扶风
本右族其尊人星寰公与电章伯王父毅庵公同以万
历甲午膺浙江乡荐相择年家子弟可为耦者于是始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320-0316a.png
归公乃公以文章名当世为艺林远近推重却于内顾
而太君井井家画以妇道禔其身捍于其家然且于于
睢睢不假言笑绝方幅畛界而务饮以和以故事舅姑
能孝相夫子能顺御娌妯臧获能睦能爱此可谓非得
于天者真而尽于人者挚与夫贵而能勤富而能俭自
昔称贤而太君幼席宠绪且随星寰公宦江右家世方
隆隆起乃丰积裕施于俭勤之馀凡闾党有求又能以
嬴遗相及使满愿去及其教子也躬亲课诵久为虚词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320-0316b.png
唯太君幼知书通论语孝经自为训诂故电章兄弟未
入塾时即共以讲论诵读称于人间稍长而声施藉甚
迄于今天下之闻电章兄弟名而愿为友者且比比也吾
闻名材以朴遫而能贞良玉以质方而能大故长久之道
唯在积之者不郛而后传之者有永今太君春秋高既逮
鲵齿而电章亦正当服官之候方将入就选造膺岁献于
天子为事亲计乃其心则尝以禄养之迟为憾礼
曰八十者一子不从政电章之弟早已试仕岭表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320-0316c.png
驱车于高凉罗丽之间独电章在膝下则是承欢之切
过于禄仕况禄仕已近也尝读汉史至万石君传叹万
石君父子以质行闻于朝廷致天子以下皆动色赞诵
莫及然要其大略则祗以垂老入官克就子舍电章尊
人伯仲有四皆尝夫妇负华发为王父母扶鸠祝噎后
先不替即在今群从各已垂白而电章甫家杖依然衣
䌽衣帅孙曾若若贺太君罗拜堂下其久于养事如此
夫享年之长与事亲之久同一难致而今幸致之则自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320-0316d.png
今以往虽曰千秋万岁从此可得何为不可哉
   重刻北斗元灵经序
北斗元灵经者道书之一也其书叙设教之原旁及功
行姑假道于生死因应之说以为世诫而注释兴其间
焉予尝论道家之杂过于他氏自柱下以五千开基初
不过自示其慈俭不先守为道要而继而绎之为遣有
涉无之论滉洋瀰漫然犹是老生之常谭也既乃一变
为养生家言吞金咽髓相事为七还为九转而由是而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320-0317a.png
降渐至流铃噀酒画水叱石趋近狡狯而于是五符六
甲之术因之以生是书所载亦固以步虚履煞为能事
而其言质悫一似唐宋以来自厌其学因欲援儒以入
之兼亦自冥其三景参错每变愈下之况故首以定静
心斋微示秘旨继乃翻覆于转轮往来六害八难有似
乎释氏所言者世尝以祸福忧患为释氏诋毋论惠迪
之语始于吾徒释氏为教全不在是而即以是论匹夫
匹妇不畏官刑而独于冥冥之间施报赫然至有生儒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320-0317b.png
日诵经传习闻圣贤之训而瞢焉贸焉得一感应篇以
为宝秘何功何过遂有实见诸行事而不敢替者然则
圣人复起亦必不以其言为可废矣特是书所始相传
为东汉永寿而元时徐道龄为之注之然苦无兼本其
刻之者则奉化州判官沈道宗也延至明永乐间其书
渐毁道录徐氏得其本于朝天宫道士因再刻之惜流
布未广终致湮没至英宗朝有太监郑和者得自宫中
而福建都转运使司知司事者为怀柔王氏素受斗箓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320-0317c.png
见其书悦之乃绘诸斗像合为镂版迄今二百年而存
已寡也吾友沈士超有道人也合同志剞劂重为流布
将以公世之好道者非曰道如是也亦曰世固有言道
焉如是者尔因为应其请而序之如此某序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320-0317d.png
 
 
 
 
 
 
 
 西河集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