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1320-02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三十四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十/一)
   徐西崖诗集序
天下之为诗者众矣苟任搦管无不挟一编以吟以讽而
究之崭然见姓氏于人千百之中不过一二然且此一二人者
与世相见未必如甘蝇飞卫抵矢于道中而不之下也予知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1320-0282b.png
西崖有年矣前此过西崖见其诗未见其全也今则得见
其全诗自搦管以来以逮今日合古今诸体录其可与世相
见者为一集为二集夫西崖年不过三十而其以诗为当
世指名则近在十年之间然而其十年以前之所为诗即已
莑莑苁苁其见于是集者比类以观一如唐之有韦刘明
之有边徐也则夫西崖之名其在十年间者岂有过哉人有
慕毛嫱先施之貌者向习见者而询其人而习见者妄以为毛
嫱先施则必以其名焉耳人不见其貌而已得其名名不在貌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1320-0282c.png
也夫安见毛嫱先施之貌之必于是也于是饰东家以
出濩唇垩颊而使毛嫱先施者反蓬首垢项控壁窃视
然而人之见之且争舍东家而向西壁何则名固不可
假也方西崖少时席先世门阀遭时中落艰苦倍尝暨
长而裒衣须捷落托于江湖之间以彼其时曷尝有势
位以结时荣有禄米以望人腹谓可邀誉问而致名高
哉然而一乡称之一国称之迄于今其在东西之广南
北之运读其诗见其志而悲其遇之于以穷也夫材艺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1320-0282d.png
能神各不相下即以飞卫之技一出而可以自殊于世
然犹二年三年卧牵挺之下目承织镃迨至悬釐贯虱
操弧以起而后飞虫蛰而冥鸿下也西崖负英异之姿
挟三寸管即能与当世贤豪度长絜大况过此以往未
之或限则试以其技而射于中途岂无挟棘刺之端捍
之不得而却而走之者矣
   贲黄理承閒堂集序
阳羡陈其年每推如皋贲黄理为诗中之豪予因介其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1320-0283a.png
年一见黄理于慈仁寺中时杂坐之顷得读其望摩诃
山诗以为善也既而宗臣辅国将军则又介其年与予
邀黄理一见而黄理方以赴太原之招踉跄谢去尔时
送黄理因得与其年共读黄理所为诗又以为善今则
黄理从太原还出其游太原所作予善之一如前此与
其年读其诗而其年已死夫即期年之间而居者游者
生者死者来而往往而来者其为不可恃如是也夫诗
之在人譬之烟云之在眼一时短长工拙互相争上而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1320-0283b.png
不肯少息者而待之数十年后其为不可恃者亦复何
限黄理游未竟其为诗亦未竟吾乌知他日为诗不更
有加于今日而就今所见予见凡数顷而其所为善则
一也然则黄理之为诗其在数十年后亦一如今兹之
所见者而已矣黄理诗未刻甚富其所刻承閒堂则正
予所见者尚有词若干首附卷末
   介和堂诗钞序
少与待庵诵贾长沙疏三过能记及旬日而予忘之而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1320-0283c.png
待庵不忘人尝以此定优劣焉暨予罹兵革稍为诗歌
而待庵著权书十篇示有用尝戏为璿玑诗曰吾但为
一诗而千百诗具是焉诗何用斤斤为哉顾人有言曰
居视篇帙出视簿书待庵自升贤以洎通籍中间閒暇
日多然究不为诗即为诗穷极工丽擅庾鲍之胜然犹
且弃去不存及试仕海上而后于蟠错之暇而偶一为
之若所称介和堂者则官舍名也吾闻未仕则所志在
仕既仕则所志在学待庵之未仕而不为诗其志在仕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1320-0283d.png
即既仕而反为诗其志当在学而独是诗之为道务其
大者不遗其细者夫大既当务而细复不遗不几两贸
然尝观丝人制锦唯经纬既立而后八细五组可以随
在而罄其所施诗亦唯不观其大耳苟观其大则意闲
手敏虽纂绩而不伤于靡雕刻而不漓于巧今夫为政
犹制锦也吾尝过海上观待庵吏治优游镇静得字人
之大而基宇澄邃尝有过于南金之为砺荆玉之为洁
者然且一丝一缕惟恐伤民杯水束薪不以累物其得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1320-0284a.png
全吾大以复全吾细如此每见读书谭道自誇有用及
其出而悖之待庵能不负所学则虽所学者本不在诗
而即以诗观八体相宣五色俱备以儗其工抑亦眉山
之遗书长沙之剩议也吾故选其诗而为之序之
   王枚臣西台杂吟序
初与枚臣同为诗每见而避之畏其湛深而枚臣亦中
道弃去口不言诗者数十年暨枚臣成进士授西台舍
人始效谢监吟红药当阶之诗于是畜所吟迟久成集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1320-0284b.png
乡先进尝曰诗与文异杂文与举文又异故为举文者
相戒勿为诗为杂文而昔之以诗与杂文传者皆从举
文有得之后弃举文不事独事诗若文如昔信阳济南
暨近代陈黄门吴詹事辈皆是也第枚臣论诗又与济
南黄门辈多所不合尝选列代诗自汉东西始下及魏
晋六朝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凡二十代裒诗若干首合
若干部矻矻历寒暑昼夜取置摘抟数变易签帙前一
年夏曾持宋名家诗过予论较取沧浪宛陵眉山涪翁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1320-0284c.png
诸集上下甲乙慨然谓有明诸君闳阀过峻第恢其一
门而凡三衢九术纵横汗衍千蹄万辐之不可纪极者
悉阏抑勿通是使隘也夫青黄殊色而齐晻于目竽笙
异音而同调于耳河水多广流不废支漯邓林有奇材
不翳榛莽必欲执一元之筦以定中声据二南之诗以
概篇什岂通人之事哉其论如此故其为诗不沾沾于
唐之开大明之弘正而时之为开大弘正者莫过焉其
思沈雄其气博达其情辞高骞而意旨通俊虽不涉沧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1320-0284d.png
浪宛陵之藩而较之嘉隆之际约绳束辙者稍有变通
予向谓枚臣能自致今第吟药究推其所到必能进赋
休成述圣德之诗奏文始五行之曲以佐制氏岂虚䛕
与独念予与枚臣暨任君待庵韩君燕克同砚有年而
三君皆前后通籍策名于时然后各出所为诗为世指
名而予第为诗为杂文究之不得成一名而即其所为
诗与文者亦将浮沉灭没而与岁俱尽此则乡先进之
所为可戒者也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1320-0285a.png
   庞检讨家庭纪怀五律序
雪崖未尝以五字律见长也尝读其五七字古诗苍芒
如桤林之结根于秋原攒柯裛叶一往挟刺天之
势人之遇之率兴怀懭悢浩浩然披襟而前崔错焉而
不能行然且调调刁刁各中音声与世之徒歌徒咢者
异焉向使雪崖者当故国孝武之间与信阳北地相课
后先奇不逮空同即从容条易当亦不遽出康徐以下
此其间参互必有可观而惜乎知之者之鲜也古云诗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1320-0285b.png
言志乂云在心为志发之为诗雪崖惟原本心志故言
多根柢比之擢本之木入地千寻即拔地亦千寻所谓
凡学贵有本固如是也乃雪崖于一本之地尤三致意
焉往读故史叹吾邑魏文靖公以敦伦著称仁宗赐之
以五伦之书今是书无存也尝拟其书大略辑古人人
伦之事与夫诗与文之纪人伦者雪崖诗故多今先出
其家庭纪怀诸五字律梓以问世此非故匿其所长也
以为诗自有本本在是诗亦在是而吾即推之为人伦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1320-0285c.png
之书其前乎此者则安仁叙家风康乐述祖德王融怀
陆景寄兄秦嘉赠妇左思鲍照赠妹陶泉明哭从侄
韦应物念弟杜甫忆诸弟与妹王昶柳玭陶潜杜甫卢
仝韩愈或喻儿或训子往往也吾得而并观之矣
   两水亭馀稿序
定庵不屑以诗名自内廷应制掖门赠答而外感时赋
事皆是物也乃三十年不存一稿人以诗叩之即不应
至乡游有年予始强其录近所为诗屡见屡强乃又迟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1320-0285d.png
之迟之至于今而始以两水亭稿付之录事然而馀矣
人有求道者于此视𦕈若博窥微知著初未尝为朔蓬
燕角之用然而张弓挟矢虽甘蝇之射无以过之何则
本懋者馀自裕也故魏舒善射必至幕府狎习卒未有
知其能射而后一射而发无不中方定庵两入諌闱其
忠言谠论每藉笔札又何尝以文章之事为绪事哉惟
夫经国之言馀于词翰是故永兴五绝每有置词翰而
不道者间尝考定庵家乘自太仆公下光禄宗伯历嬗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1320-0286a.png
文誉凡其诗与书即片纸剩字争为世人所宝惜而列
代以后家无藏文定庵之迟久不录夫亦有所受也夫
夜光之珠箧笥莫掩鸡斯之乘不示纵迹向疑谢榛题
李北地为诗人而近代娄东学士反嘱其弟子以诗人
见称是虽自视欿然然或偶见夫诗句之外若无庸以
自见者定庵可见者多而即以诗论诗亦不少乃题之
曰馀馀者馀也然而定庵曰吾即此已馀矣又多乎哉
   家副使秦中诗序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1320-0286b.png
赋诗以事复以地采薇不作士大夫多横槊而吟仿王
粲从军杜甫出塞诸作而录诗者遂记之为本事之一
然流连兴叹各有其地向使乌兰上郡地近五原即军
容不临羽檄未至当其感寄所及犹且相望咨嗟起为
凭吊而苟非其地则虽淮蔡泽潞日寻干戈顾赋咏不
与焉吾家菉园以金门之才司马平凉夫平凉即古之
萧关地也其地近边塞曩时往往称第一城者会
王师西征讨泾原叛帅菉园本司马驻师高平乃日捧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1320-0286c.png
羽檄北抵贺兰南踰关陇然犹入抚降卒出督转饷于
剑门栈阁之间慷慨驰驱一何壮也夫菉园文章未足
献庙堂而光典册而乃致身行间徒以摩盾铭铜之技
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则其感寄所及发为诗歌何足
怪乎今菉园以文事显矣身为望郎
天子特简之校文黔南甫竣事而即复有滇南学使之
命文章衡鉴震卓远近乃于濒行之际辑旧所为诗而
次第之悲凉磊落肮脏拔俗偿所称子美出塞作传读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1320-0286d.png
之能使壮情郁发军士感激非耶夫滇南亦用兵地也
昆弥万里新受
王命而菉园以长卿赋才传谕之馀加以教化则冉駹
僰笮更有咏歌为本事诗者泉明重宗谊吾将进而讽
长沙之章矣
   张宾门游西山记序
记游之习有三形摩险窄过于璅屑类稗官家一贪叙
故实杂以沿革类方舆家二自愬起居猥陋龌龊类简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1320-0287a.png
札记簿家三故白傅过洞庭无诗而韩愈登华山未尝
为记非无故也京师以西山为名胜地四方来京师者
必以游西山为愉快当车轮马蹄揊扑尘埃中得山青
水碧耳目开涤诚亦甚善第前此无佳文一志名胜而
游其地者不过唫诗数章便称能事即偶有纪游亦第
如前之所为简札记簿者猥陋龌龊不可名状予尝出
东华杖马箠西望辄恨不一至其地即至亦必不能有
文章相传述尘襟腻𦅖自分隔绝读宾门纪游一向所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1320-0287b.png
至朗豁辄引人入胜一至此也予与宾门遇申江之滨
诗文唱酬每叹宾门以山川寥廓开拓襟宇故为诗为
文皆极遐旷能自辟畛囿与世之寄庑下随车后有辨
宜其遇胜地而兴情生矣顾宾门游时曾上避
警跸于途亲承
圣天子讯问慰劳于千乘万骑风发雷动之际踉跄扶
服迁延引去夫相如扬雄未尝见天子先读其文而后
知其人宾门负作赋之才骤然见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1320-0287c.png
天子
天子已见其人而未尝知其为文夫犹是其人其文而见文
与见人之不同如此独惜身为侍从不能周旋橐笔陈词作
颂徘徊于射熊甘泉之间又不能随时荐贤效直宿郎监使
圣天子显然见相如扬雄之为人与文而徒以未游西
山之故窃诵其记以当游览则其猥陋龌龊有甚于世
之为简札与记簿者而又何文章之足云
   资治文字序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1320-0287d.png
自文字起而载籍兴文字者载籍之先事也毋论典谟
誓诰诗史铭颂所藉不浅即文簿板册札牍劵契以逮
农估舆𨽻竺人丹师之流嬗记注有不资文字者乎向
使古无文字则自今以前有若梦寐又何知孰为虞周
孰为汉唐孰为圣愚贤不肖以及天时人事古今运会
兴丧得失之纷纭也者然则文字之资治所固然也第
古来字书不一而要其指归大抵不越形声两端原造
字之始先声后形传字之后先形后声故先儒谓形母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1320-0288a.png
声子声母形子皆不必辨要之六书所称象形谐声略
见之矣独是古文今文既殊其形辞赋歌咢复异其韵
在昔扬雄采篆籀诸文著为训纂而东京许慎因之有
说文之作暨梁顾野王增为玉篇辑偏傍所同悉以类
聚而其后在唐有李阳冰者修正说文宋初徐铉取陆
词切韵增入翻切至金章宗朝王氏与袐据说文玉篇
二书集为篇海而从前省篇川篇类篇诸书俱为之废
此则字形相嬗之大较也至若字声所著则自魏左较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1320-0288b.png
令李登创为声类齐中郎周颙作四声韵略梁沈约因
之于是有韵谱一卷其后隋开皇间陆法言与刘臻等
同造切韵唐陈州司法孙愐略为订正更立为唐韵之
名逮宋祥符间增为广韵景祐间复增为集韵至理宗
朝有平水刘渊者始括二百六韵为一百七韵名壬子
新刋礼部韵略则至今用之而从前韵英韵集礼部韵
略诸书又为之废则又字声相嬗之大较也顾夫记形
者必兼声而记声者亦必兼形故较玉篇者必增音切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1320-0288c.png
较广韵者复限画段至金韩允中合为篇韵则兼形声
二书而取说文之笔画唐韵之五音韵会之七音荆璞
之三十六母汇成一编然而义行其中明初大校字学
复因袭金元之旧变易前文别为改并名曰洪武正韵
则形义未覈而韵学亦失至万历中宣城梅氏集成字
汇则又兼摄形声统该义理世之所为金科玉律者莫
以过矣吾友徐氏仲山洞精字学其于三苍尔雅诸书
自李程以下正变沿革源流瞭然且又博极坟典恣所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1320-0288d.png
考核乃遍览字书而恻焉忧之以为安有千百年以来
著书相嬗踵事不替而讹谬荒落如是者乎不特从前
篇韵偏而不全而即字汇之综其成者犹且乖舛回午
千创百隙虽有增订仍复缪盭间尝与仲山论字仲山
每一字必戈波点画纵横曳戻豪釐具析而予则不问
古今任意增减尝极訾正韵及吴江赵氏所著长笺之
说之陋以为楷书当具楷法不当泥古法曾作答王进
士辨字三书颇传于世而与仲山谈不自知其语之诎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1320-0289a.png
也仲山于古文篆𨽻无不殚晰而不以篆律楷不以古
责今以为覈古字者所以见本辑今书者所以考变尝
为翻其编部观其发凡大约有正字正音正谊三端正
字者正所为字形者也夫殳支异用以义分形雥佳相
随以形合母故牵放稍疏虽丝缕而得寻丈之判自夫
四体相循导源疏𣲖则必先定其规画而后以代而降
渐就沿变如允允之析必及允□而易文以明钺鐬之
辨极之鐬哕而诗句始白至如正音则即前所为字声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1320-0289b.png
者盖本音转音通音借音原有区别世以借作转以转
作正往往而是且谭谈终合清青转分其中正变各有
所受况夫宫宫徵徵字随声造而律以韵母则宫角徵
商反为乱音而是书则特严正借转慎翻切其于见溪
诸母则第因集韵徒作标识而不袭其说然而字从义
生而由字求义则天地人物姓氏州县草木鸟虫日用
事类各有至义苟一字数解则以正为尸以兼为从以
通借为更端以辨駮为附著即至合数殊睍睆说异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1320-0289c.png
亦必穷其参差而定其是否其于义之不苟如此至于
依韵分部部下分画画下分母前正后俗始古终今其
订证之确引据之博始而经史子集既而九流百氏又
既而裨官小说搜辑穷荒贯穿山海洋洋乎天地间一
巨观也尝考其载事所由自幼时从其尊人大司马公
受洪武正韵甫受即能指摘其纰缪其后观说文而好
之既而有悟见人物体貌皆成字形至甲申后捐去举
子业讲姚江之学研练经术拟著理学经济合一一书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1320-0289d.png
筮之得屯之五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遂单心字学
明晦不辍凡几易冰雪始脱稿合若干卷名之曰资治
文字盖将以献之
朝廷佐一代同文之治岂仅为载籍之先资已哉然予
又闻之仲山为是书虽本学力顾实有夙悟其太君俞
夫人以识字稍鲁发愿惜字丐鬻一善识字儿自未归
逮老见剩字必拾出入嬴筥后习拾之久遇隙地字影
目过即省既拾浣而爁之囊其灰投之清流暨生仲山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1320-0290a.png
敛其弥月赠饷之赀雇拾剩字仲山生甫岁馀即识字
时柱联中蚀两傍存波戾踪迹太君抱仲山指讯应声
而射即得其字稍长学书法辄能自为起止学篆亦然
其夙悟如此然则以李程之资扩沈顾之业古学倘行
吾必以是书为百川之归矣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1320-0290b.png
 
 
 
 
 
 
 
 西河集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