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320-012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十六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书(三/)
   复何毅庵论本生祖母不承重书
月日书到兼蒙下质贵戚朱氏如赠君王夫人死有疑
于其孙承重之服可否取决某适对客不能裁报且生
平最讳论礼稍或轇轕恐蹈三家叔孙之诮故在馆聚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320-0122d.png
草偶咨礼制辄口噤不应以为礼无一定且卑末何敢
议也乃明问殷切必欲剖晰以为乡市一閧之解无巳
则有说于此某尝谓汉晋言礼彼我树讦祭则七庙五
庙丧则三月二月角立门户累世莫解而今人不然第
挟宋儒礼一册奉为金科前不必稽典籍后不必问令
甲可谓安閒自得大省诟诟而不意闾门近事复有此
龃龉之举则请束缊为一商之据来云王夫人为己故
运副朱君如君曾生子孟君而孟已早卒今其孙则孟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320-0123a.png
之子也孟既卒则孟不能为母服而其孙承之孙当代
其父为所生母服则因而承重夫亦何疑难之者曰朱
元晦著家礼云齐衰三年嫡孙为祖母承重而不及庶
祖母其不宜服一又云齐衰不杖期庶子之子为父之
母服若承祖后则不服今运副无嫡孟以庶长而为嫡
则其孙当承祖后而不承父后其不宜服二又朱家礼
作妾为家长族服图第为子报服而不为孙服无报则
无承其不宜服三凡为此说其于严嫡庶之分奠为后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320-0123b.png
之制可谓极矣独不思嫡庶之严为后之重凡以为袭
替地也商周世爵禄自天子代嬗以下内而君卿大夫
士外而公侯伯子男无一非世爵世禄世爵世禄则传
嫡不传庶立长不立幼于是乎兢兢慎慎审重于为后
不为后之间以为袭替从此基也今则天子而下父卿
子庶父民子公即有累世仕宦祖孙父子并在朝宁皆
各为进取非关嫡长何尝谓为后者官之不为后者民
之而斤斤凿凿守为牢不可破之成例试思彼为后者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320-0123c.png
何所后于祖若父不为后者何所不后于祖若父且亦
安所为后也古礼而难通矣庶人庙祭不限五七聚族
而飨不辨支庶而独于此丧服刻为限制必使之从短
而不从长从薄而不从厚真不可解且朱子家礼朱氏
为之不能使他人之不改之也今
本朝之制与明制同而与朱氏礼则绝不同朱氏斩衰
三年但服父而不服母今则父服斩衰母服亦斩衰也
即庶子为生母服亦斩衰也朱氏承重斩衰但及祖父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320-0123d.png
而不及祖母今则祖父承重然祖母承重亦然也即庶
孙之为庶祖母承重亦无不然也特是承重二字礼文
无有吾但以为父后为祖后者言之夫子之后父孙之
后祖孰有过于天子诸侯者耶然而天子诸侯之为祖
后者皆为父所生母服三年丧尝考春秋十二公惟庄
公嫡子其馀皆媵娣子也母以子贵其薨与其葬无不
称夫人称小君而其后父之子无不服三年丧者然犹
曰非为祖后也若文公为僖公之子而僖之生母成风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320-0124a.png
则庶祖母也成风适薨于文公之世与朱孟之母卒于
其孙之世者亦适相合乃成风之薨书曰夫人成风之
葬书曰小君成风之讣直告于天子与列国而天王赗
之葬之列国如秦人亦吊且禭之故晋祠部郎中徐广
议礼谓父所生母鲁文为之服三年之丧体尊义重非
祖所得而厌也是以汉文所生母为薄太后亦以景帝
二年始崩而景帝以后祖之孙服三年丧天子朝臣并
居重服即东晋安帝崇帝四年亦以太皇太后李氏之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320-0124b.png
崩尚书仆射何澄等议谓既称太后礼宜从重安帝服
齐衰三年百僚悉服期于西堂设菰庐于神武门则又
设凶门而施柏历焉则是孙为祖后者其于父之所生
母皆三年也故予谓挟朱氏礼一本不如考春秋三礼
并列代儒臣之所议直服三年似于情于理庶几允惬
而予则终有未安者以为承重为后皆封建时礼而非
今之所为礼也古封建之时则天子诸侯各以其爵而
传之子孙谓之传重而子孙从而受之即谓之受重承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320-0124c.png
重者以传重受重而误称者也故礼无父没为祖三年
之文惟丧服传则专为天子诸侯言之以为天子诸侯
之祖父皆君也君丧敢不三年乎今世非封建家无传
爵祖父非天子诸侯而公然曰承重曰为后曰服三年
是为僣逆独不有祖父母应服之期乎祖父母应服期
而为继祖母为父所生母皆应服期则服期礼也乃朱
氏礼云庶子为祖后则无服夫无服者不惟三年谓并
其期服而亦无之也夫并无期服则孟不幸为庶长既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320-0124d.png
巳降三年之服而为杖期然已不服而死矣今其孙又
承祖后并其所为不杖期之服而亦无之是子既未服
孙又无服视其仲庶季庶各有生母者皆各有三年之
服而独此一母之子不幸为人后而遂至为子为孙不
得有苴麻一片加之于身其为蔑恩害理畔伦伤化莫
此为甚而不特此也夫制以情通礼贵体验在朱子当
日斟酌轻重岂尽荒忽而特未尝身为体验而通之于
情夫治丧所重莫如丧主丧大记所谓丧可无后而必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320-0125a.png
不可以无主此其说夫人而知之也乃其所为主者则
一以子若孙为之讣之所称哀子哀孙祭之所称孝子
孝孙者亦夫人而知之也今孙为丧主既已无服而丧
主之礼则又一一而责之于身假如丧主视含视含者
必号咷丧主设幎设幎者必擗踊丧主奉馈奉奠奉馈
奉奠者必号咷哭泣手擗足踊夫以缌麻俱绝之人而
号咷擗踊藉藁㨿苫巳为怪诞而至于书讣此非他人
讣而主是讣也(闻有为迁就之说者使他众子之有服/者书名于先而带书孙名于后曰率孙)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320-0125b.png
(以既不称哀且又无服可称则不得不止称/曰孙然以从父率从子而曰率孙岂有此理)而至于书
主此非他人祀而主是祀也书哀孙乎不书哀孙乎曰
不书哀孙(如所谓/率孙者)书孝孙乎不书孝孙乎曰必书孝孙
(主仍署孝孙名以/他不得奉祀也)则是以无服之人而主讣以无服之
人而奉主乃以主讣之人而不称哀孙且即此不书哀
孙之人而又书孝孙周章缪盭跋左疐后无一而可者
也且未闻开丧之家丧主无服而欲使吊人唁客披疏
衣尽偯噫者朱子当日或亦未尝通验焉而不知其不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320-0125c.png
可故至此中庸曰非天子不议礼
今一王之制赫然可考儒说沿误不止此数但就明问
所及而璅璅如是若谓妾于其孙无报服而遂谓无服
则嫡祖母亦未尝于庶孙有报服也若谓嫡母为子服
三年妾不然则彼原云嫡子当为后庶子不当为后也
此皆后儒之私礼也夫后儒私礼何足为训某久思东
渡一承教言而病卧未逮使还率复绵漫无次援笔惶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320-0125d.png
   辩毛稚黄韵学通指书
顿首乡示韵学通指一书以行橐褊小十年途路未经
携讨昨语次咨及归渡翻简义覈而博举例通约留世
书也特其中有未能安者思面受审定而举足榛棘积
阏成滞又其义未敢以终隐因假咫尺一发冒昧据作
唐韵四声表谓韵在收尾而其所为收尾者则专在穿
鼻展辅敛唇抵腭直喉闭口六条夫此六条本周德清
中原音韵括一百七韵为一十九韵而后人探之为歌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320-0126a.png
诀者毋论歌诀与韵义本不相属而即以是诀求之亦
惟穿鼻抵腭闭口三条有合于宫商羽三声之诀(喉腭/舌齿)
(唇为宫商角徵羽穿鼻在/喉闭口在唇故尚相合)其他展辅直喉敛唇则皆从
前所未有者毋论一百七韵中其为展辅诸条全不必
合而即以东冬真文数部核之既摄以穿鼻而仍无当
于东分于冬庚分于青之数摄以抵腭而究无解于真
不为文寒不为删之说则是通汎无纪听诸自然而不
可为领要者况隋韵甚繁冬尚有钟阳尚有唐庚尚有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320-0126b.png
耕有清蒸尚有登则即一穿鼻而宋韵有七(谓东冬江/阳庚青蒸)
(皆穿/鼻)隋韵且十有二也(加钟唐/耕清登)且夫韵之分限亦甚宽
矣蒸通东冬而反谓不通于庚青江通庚青而反谓不
通于阳唐则穿鼻之说既已不验而至于支微本通则
反以支为诎舌微为噫尾而判然二部则是六条倘行
但利于三声一十九韵之分合而大不便于四声一百
七韵之通转者而以作四声韵表是以盗为守也且四
声有入此通音也中原音韵派入声于三声原为偏音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320-0126c.png
偏不可为据而穿鼻抵腭诸条仍无入声则仍是中原
音韵三声之偏音而欲以领之四声得乎且穿鼻抵腭
诸条吴江沈氏为度曲而设非韵本也即或韵尾所有
亦任之歌人而无事考索犹之古之为诗者但审商调
羽调清平善平之出入而不求之遍序簇拍契注送声
之当否何则非所务也故韵学要务祗有喉腭舌齿唇
五条而并无穿鼻敛唇展辅等六条喉腭舌齿唇者正
声也穿鼻敛唇展辅等者声之响也声不同而声之响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320-0126d.png
同犹形不同而影同薪与膏之火不同而光同也求影
者必于形求光者必于火求韵者必于声故三声通响
可设六条而四声正声则必在喉舌之间东宫也喉音
也故宫入东韵而四声等韵亦即以公为宫音若冬江
则犹之东也推而至于阳而庚而青而蒸犹之东也皆
通喉而入于鼻也真文元寒删先皆商音也则皆抵腭
者也(抵腭者读字毕/而舌抵于腭)盖作乐者以此为歌音作诗者亦
以此为字音如乐苑思归乐商调曲也次章多舌音而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320-0127a.png
谓之犯角如意娘本角调而误入商调则为变角是也
鱼虞萧肴豪歌麻尤以悬舌而为舌音(读字毕则/舌悬于中)即角
音也支微齐佳灰以就齿而为齿音(读字毕则/舌齿相就)即徵音
也至侵覃盐咸之阖唇(读字毕/一合唇)而羽声终焉声祗五音
韵祗五部其为反喉抵腭诸条不过如此信如通指东
冬之辨以东韵为开口鱼虞之辨以鱼韵为纵唇吾不
知开口纵唇之说古有是否即以陈旸乐书核之旸本
荒唐然有曰声出于脾而合口以通之为宫声出于肾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320-0127b.png
而齿开吻聚为羽则是开口纵唇正与合口聚吻相南
北而不之知也且中原音韵三声无入而今以穿鼻六
条摄之犹无入也至无入而强以入韵参属之敛唇展
辅之条药既不可为敛唇物与月又不当为展辅而即
其所分属者悉周章兀臲而不可为据夫四声之转宫
贡榖本秩秩也四声之序东冬江真屋沃觉质又甚
次第也(以质为/支入误)故真之为质而文之为物元之为月寒
曷删黠先屑阳药与夫庚青蒸之在平陌锡职之在入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320-0127c.png
其绳贯之序又未尝稍变也至侵后四韵为闭口缉后
四韵亦为闭口更无论已故四声等韵在入无居骄交
巾皆乖嘉鸠戈歌诸韵而四声所谱亦无支微鱼虞佳
灰萧肴豪歌麻尤一十三韵之入故屋沃之转角犹东
冬之转江也(古韵原有通转因韵书误载宋吴棫韵补/以为金科遂至大谬今由东冬江推之支)
(微齐佳灰鱼虞尤萧肴豪歌/麻十三韵通转处从来不晓)窗转读葱角转读六是也
(汉刘熙云窗聪也魏张揖广雅灶窗谓之㻠隋曹宪音/释以窗音䓤则烟葱非俗音也通指谓礼失求野误矣)
(若汉书角里先生原不/作角不音六亦非叶音)物月之相通也则文之转通元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320-0127d.png
也大雅诗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楚词山曲𡶒心淹留
兮洞荒忽忽拂稍转耳非叶也其又通七曷八黠九屑
则文元之转通于寒删先也硕人长发皆是也且物与
迄有二部矣广韵独用而刘氏并为一者以平并文与
殷上并吻与隐去并问与焮皆独用而皆并之故然则
明以物为文之入迄为殷之入也若药之于陌则阳之
于庚也大学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硕之读
若转而即得也且药转陌而仍转锡职犹之阳转庚而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320-0128a.png
仍转青蒸此尤较然者(上去通转准平而得之惟入稍/异故略指其概其屋沃觉通于)
(陌锡职质物月通于曷黠屑/则又在四声相承之外者耳)若以屋韵有宿宿又音秀
而遂谓屋承宥韵陌韵有易易又音异而遂谓陌承寘
韵则沃韵有蓐蓐亦音耨沃何以不承宥质韵有戍戍
亦音絮质何以不承遇且屋之暴犹之号之暴陌之莫
犹之遇之莫而屋与陌不兼承号遇何也夫易音异而
陌不得为寘犹虹音降而东不得为绛蜺音臬而齐不
得为屑也如曰沃字从夭故沃韵承啸则质字从贝质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320-0128b.png
韵可承泰乎如曰北人呼六为溜故屋为宥之入则北
人呼屋为乌屋又为虞之入乎且古多通音原非声类
使以中谷诗暵其修矣遇人之不淑矣修淑相叶为宥
屋相承之證则陆机赋云妍蚩混而为一兮孰云识其
所修必𦕈世以远览兮夫何殉以区区修区相叶虞之
证又承宥矣假以廉范谣云不禁火民安作作与火叶
为遇药相承之据则陈琳客难云太王筑室百堵皆作
西伯营台功不浃日作与日叶药之据又承寘矣且其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320-0128c.png
以今所行一百七韵为唐韵为礼部韵为陈州司马孙
愐韵而以旧所传二百六韵者为沈约韵且又以一百
十四韵者亦为愐韵则俱不然甡家无藏书沈孙二韵
书实未能有然忆在颍上曾窥北平辛氏行笈得古今
韵书数卷大约沈约原韵仿齐周颙四声韵略而著为
四声谱祗一卷今已亡矣若二百六部之广韵则本隋
时陆法言所撰切韵而唐天宝中孙愐复为刋正更曰
唐韵然其书亦亡宋祥符中仍得法言旧本参以他书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320-0128d.png
因被以广韵之名且仍称唐韵而实非唐韵故晁旡咎
亦祗云广韵为法言所作而愐加辑者(广韵目上平多/三钟六脂七之)
(十一模等一十三韵下平多二仙四宵八戈十一唐等/一十四韵上多旨止等二十五韵去多用至等三十韵)
(入多独术等十七韵即切韵分部也宋礼部韵亦同冬/今韵冬钟并为一部冬韵内钟字后即旧钟韵也其)
(韵有与钟同用四字系唐/人律韵作标识者馀仿此)若以是为约所传韵则全乖
也至若今所行一百七韵则宋理宗朝平水刘渊合并
广韵名壬子新刋礼部韵略而今遵用之此宋韵非唐
韵刘韵非孙韵亦宋礼部韵非唐礼部韵也夫唐无所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320-0129a.png
为礼部韵也若夫一百十四韵者则明代江夏郭正域
所为韵经而谬以归之杨慎千诟万詈则诸所引据无
非桃僵李代者亦可怪矣且夫二百六韵者犹之一百
七韵也其云冬钟灰咍则仍止冬与灰也韵有分标而
用同一部故律诗有同用而无同韵犹之古诗无通韵
而有通用刘氏祗就其同者并之已耳故一百七韵非
今通之部而二百六韵亦非旧分之书如据刘孝标行
行且游猎篇阳唐合用王慎七夕诗歌戈合用为不用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320-0129b.png
沈韵则李白兰陵美酒诗阳唐合用贾至汎洞庭诗歌
戈合用亦为不用唐韵也且中原音韵惟三声故参属
缉叶诸闭口于他韵以掩其穿鼻抵腭俱无入声之弊
而通指张之反谓元曲有曼声故无闭口古曲无曼声
故有闭口则书曰歌永言礼记曰啴缓慢易之音作而
民康乐乐志有缓歌列子韩娥曼声长歌唐郊坛听雅
乐诗韵长飘更远白乐天试乐诗慢拽歌词唱渭城皆
慢声也予谓古曲词简则歌必长今曲词繁则歌必促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320-0129c.png
此正古有曼声今无曼声之辨而通指误以宋词慢调
为慢声辄谓慢声实始于宋则是以词之短长为声之
短长矣且古歌之曼有明据者清庙登歌一唱三叹四
字作一阕而维清十八字为象武之乐晋清乐倚歌有
女儿子仅十四字唐霓裳羽衣曲即婆罗门也一绝句
耳有散序有中序有拍有破桂华曲试问嫦娥更要无
裁七字而一字数转故白乐天听都子歌有云一声格
转已堪听更听唱到嫦娥字则其词短而歌长亦可验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320-0129d.png
矣且歌促于北而缓于南南曲有闭口入声而反缓中
原音韵无闭口入声而反促则是古曲曼声实亡于北
声之有变实不系于入声之无闭口而通指欲以是为
德清解嘲岂可耶且歌字有声未闻字甫出而诎然止
为闭口也诸此琐屑无关大雅而立说所系则似未可
为漫然者况著书实难甡垂尽之年筋力耗弊卒未能
勒成一家而五兄撰述等身动比宿构流闻接布古人
罕见惟虑细碎不捡为名山小隙且欲自附于殷源签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320-0130a.png
问之列因妄申臆计以徼主客傥或公羊不肯耳目实
短冀少加慰喻起所未逮记疏甚悚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320-0130b.png
 
 
 
 
 
 
 
 西河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