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320-01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西河集卷十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书(二/)
   复沈耿岩编修论大学證文书
某复某不量作大学證文一书非谓于古学有所窥见
袛以本文同异不无拟议因并列其文以俟后人之取
择而书辨通博多所发挥且未尝以尺寸见示但于讲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320-0115b.png
学之日密镂其文以为与某论證文书遍布同学迟之
迟之然后以镂文下寄则似乎有意暴某过矣但从来
主客相难必先通彼我之意使客指瞭然而后徐折以
主说今足下所难似乎不通客意者客意且未通何有
于辨如某论朱子补传正谓即事物可观心性而朱子
二之故某原文云使格物所补或如程子云格物者莫
若察之于身如朱子平日云格物者以反身穷理为主
而必求其本末是非之极致则反身即修身为本求本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320-0116a.png
末即知本知先求是非即明理别欲又何一非圣学要
功而以曰正事曰去欲一启后儒之纷纷也哉乃曰天
下之物曰即凡天下之物不无稍汎故曰世有即事物
必观心性别无讲事物以明心性者此正是鄙意而足
下乃以事物心性不分两截哓哓致辨则先昧客意矣
且某列原文极言格致正以为修齐治平之事原裕于
格致诚正之时故此时格物必如宋儒黎立武明儒王
心斋刘念台辈确言格物即格此心身家国天下之物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320-0116b.png
致知即致此诚正修齐治平先后之知则直捷了当并
鲜疑义惟其不然所以咨嗟也而足下仍以事物心性
笼统说去既不会大学原本与朱子改本之殊并不审
朱子格物与诸儒格物毫釐千里之谬但云事物心性
不分两截问其所以不分者则曰钦明文思尧之心性
有然而心性之实曰九族曰百姓曰万邦浚哲文明舜
之心性有然而心性之实曰五典曰百揆曰封山浚川
命官考绩夫以事物为心性之实则心性根荄反在事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320-0116c.png
物固属未合然其云事物而及九族五典诸条则九族
即家百姓即国万邦即天下慎徽即齐时叙即治昭明
时雍与封浚命考即天下平是仍以家国天下为物以
修齐治平为事此正某所引元中子及心斋蕺山诸说
而以此为朱子致抵则试问朱子格物是格本末之物
致知是致先后之知否夫析理如擘肌如栉氂毫如割
原蚕之丝贸者分之扰者理之蒙昧者缫揃之使言之
有要闻之有会行之有捉搦是所贵乎论也如笼统如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320-0116d.png
鹘突如不了当如半明半暗如似是而非则彼我之情
原未了彻诸家意指全失审量而欲以一言之下涣然
冰释难矣且夫持守涵养先儒原示为大学首功其不
能责之小子者非私言也足下谓二童洒扫其恪恭者
即为持守亦即为涵养而浮动者则否则试问此持守
者为持守洒扫乎抑别有持守乎如持守洒扫则恪恭
与浮动者但以勤惰分优劣耳未尝曰恪恭者洒扫而
浮动者即却而去之也至于涵养则未闻习惯洒扫谓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320-0117a.png
之涵养洒扫者倘以为洒扫习惯则此中涵养自然可
加则又另一事矣盖论有头绪朱子谓小学中涵养纯
熟则于大学格物特自能分别理欲则竟以涵养用敬
之功责之洒扫应对之际未免于学者功力有所难循
故以为言若仍如足下所云则洒扫习惯便欲其分别
理欲则仍是孩提神圣囫囵鹘突之词而足下乃遍引
胎教始生与稍长成童诸学刺刺不休则少仪幼学自
古有之何尝谓孩提不可教耶凡论有锋颖必须相当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320-0117b.png
今人所谓对针也夫孩提必须教足下知之某亦知之
某但曰孩提必须教特非涵养耳而足下仍曰孩提必
须教则驴头马嘴矣至于仆谓小学者书计之学非小
子之学亦历考两汉以后所记小学诸踪迹而后言之
非谓三代以上原无幼学夫伏氏书传所云致仕之臣
朝夕坐塾门而教出入之子弟非幼学耶特不名小学
耳盖小学者本天子诸侯世子之学故大戴礼记以小
学为太子所学之宫而王制所云小学在公宫南之左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320-0117c.png
则诸侯世子之学而士庶小子不得与焉有谓天子之
学小学在外诸侯之学小学在内固已非义而至于八
岁入小学亦惟天子之子有然降而诸侯则已十有三
岁矣伏氏书传所谓十有三年而入小学二十而入大
学是也则毋论诸侯而降士庶之子并无小学即有他
学如所称里舍塾门者亦未知其年齿何等而槩曰古
者八岁而入小学此是何说且未闻天子之世子与诸
侯大夫之元子犹然执洒扫习应对者也必曰小学之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320-0117d.png
节洒扫应对至历引经传以至于陈仲弓陶元亮门生
儿子将车舁篮诸事非不该博然而认朱作墨指雄为
雌未免失据然且翻引匆忽以讹乱真夫文王世子未
尝有小学文也疏义所引特以东序为大学而旁及之
而足下谓小学之名见于王制与文王世子此必见注
疏镂本误以小乐正舞干为小学正马氏通考坊本误
以小乐正诏之东序为小学正而又误之者也夫乡县
鄙酂里社党塾皆有幼学足下谓载籍所传除小学外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320-0118a.png
并无其地与其名此由未深考而至于汉明建四姓小
侯之学正诸侯之学唐高祖建小学与宋宁宗置诸王
宫学则皆使皇族子姓与功臣子弟就学其中此正天
子诸侯之学而汉唐以后或因或革不可踪迹惟就戴
记白虎通与汉书艺丈食货二志考之则小艺小节端
有定指故食货所志尚曰五方六甲书计之事而艺文
则专指习字盖以三仓尔雅方言枝甲皆属字诂而宋
立书学则专习篆草三体文字而兼及说文字说及尔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320-0118b.png
雅博雅方言五书则尔雅博雅五方六甲所谓书数方
名者皆统之以字学盖小学所用本为天子诸侯之学
而小学所习则为字学故后魏江式所云太子八岁始
入小学而保氏教以六书者此真截然之言无所岐指
而世诵其文而不之察也至谓后魏孝文曾立四门小
学引以为抵则亦知后魏立学始于平城尔时以书籍
未傋专立之为蓄书之地故尝改国学为中书学则正
与字学书学相表里故孝文于迁洛阳后立四门小学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320-0118c.png
以大索天下遗书而其后置小学博士员四十人此正
小学即书学之证而足下漫引及之则亦思当时博选
天下儒士以实其中者学士耶抑儿童也论古须有本
亦须有识某之浅陋世所共知祗以鄙意未明必藉往
复故疏妄及之尚丐高深益我未备凭复悚息
   与王履庵进士辨乐字书
仆于字学原无考索间仿碑碣徒艳书写曾未遑于四
体六义有所研按特如来旨谓乐字句下便乖字理则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320-0118d.png
不谓然乐具丝木以云器也然悦心曰乐且用表姓既
不关器何所需木夫字之下曲者楷书势也若以篆势
则不特木不句下凡字中直树亦安有下曲之橛如钩
铓者乎今楷书类句下此何说乎假谓木根入土不宜
曲则水流至地独宜句乎且门具两阖未闻左树而右
橛也同以契合而旁引偏坠罕有取正此在王次仲钟
元常辈初造楷者不一见及而今人及之亦可駴矣且
古篆𨽻草四体判然右军论书谓宜有八分章草入楷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320-0119a.png
字中此论书写形似则然非谓于句画波点中当从说
文如今人所云也前人制作后无不易四体既判楷绝
于篆譬如黍已为酒无复黍情布已更钱宁备布象今
为篆文者不庸泥古作草书者未闻按楷而独于楷法
推详说文律以原委则试问大篆从衡何不假古文之
虫跂鸟飞草圣抑扬何不假佐𨽻之砥平绳直是必裁
网帻者象鸡斯制兀椅者法茵席然后可也秦苻坚飨
群臣赋诗姜平子诗云丁字直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320-0119b.png
臣丁至刚不可以曲且曲下不直之物岂容上献遂擢
高第明焦竑讥之有云庄子云丁子有尾若直不曲乃
古下字也坚与平子正不识一丁者耳予谓焦竑学古
不深强解人事夫谓丁子有尾者非尾曲也即以古篆
说文观之无丁子而橛尾者也礼记解云人在一上为
上人在一下为下则明下本从人与丁尾别耳且古下
为□未闻为下今人字学不如古人而一橛之辨则必
在王次仲姜平子上然则次仲之造字反不逮今人之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320-0119c.png
得一橛吾不解也
   再复王进士书
接复甚具且谓创者之略不如述者之详语甚次第且
凡事有本云礽之本高曾虽大悬远终有肖处诚然诚
然然而天下有通方之识不拘于墟者如乐从丝木为
事从白为声源本瞭然此通方之识也谓乐之本不下
曲丝不右点则拘墟之见也篆鲜点矣卫夫人王逸少
下皆耑心点画今乐备丝木人但知木不下曲而不晓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320-0119d.png
丝不右点抑何漏乎夫许慎撰说文自为篆体王次仲
造楷法自为楷体体本两截势非一致且造楷所始其
同在东汉者如师宜官梁鹄魏武钟繇辈皆是也谓创
建草昧而踵事增华亦诚有之然岂有作者反不知源
本而数千年后独能得所由来之理无论汉魏所传迄
于宋元其镕金凿石彰彰目睫无一如说文所云若今
洪武正韵六书正讹诸字书者即以其自所深信如木
之橛者言之往往矛盾如木不曲末以为根也若杔之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320-0120a.png
为乇则亦以草根入地故象为乇然而曲末何也枝出
为柯以其直也故斧柯名柯亦以其直乃柯反下曲至
枓之为□尔雅云下句为枓此亦何难于一曲不曲何
也夫楷之变古不特句画有殊而繁简全别故卫恒楷
书势曰蠲彼繁文从此简易又曰随事从宜靡有常制
故游之为游则逗草圣于中方秘之为秘则借行书于
示左字偶从略则损声为声而不以为减字偶好冗则
增□至丽而不以为侈何则楷体然矣故古人作楷不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320-0120b.png
特临文为然即偶然折白俱与今异吴薛综为仆射与
蜀使拆字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说文吴下从□音□
而乃曰天此与造楷时未甚远也至北魏孝文覆习字
曰三三横两两纵若以曳橛概之则羽中复曳皆左戾
也左戾非横且习下从白岂有见三横而遗一戾者乎
则岂孝文甄琛李彪王协俱不识字必待之今之为字
书者乎至若罗首为罔而隋帝以罗罗为四维恭下为
心而晋童谣以王恭为黄头小人他如梁何敬容署名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320-0120c.png
稍异而陆倕讥之有云公家苟大父亦大此以敬字大
押左容字大押腹故云然耳夫敬左从非苟也容下
为谷不闻为殳口也而敬容书之倕读之而两无所过
且石晋与宋有避敬字讳而至易敬姓为苟姓为文姓
者矣使据说文则敬左非敬右并非文也乃文彦博
之氏文敬易之矣世之遵说文者徒以正韵所限制举
攸系故用兢兢而不知者遂以为楷法宜然因群起而
咻之甚至踵为字书增华不已而不知楷法之亡竟亡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320-0120d.png
于此天下之以制举为文安有文以制举为字亦安有
字也再白
   三复王进士书
三渎甚矣然而仍有不得已者仆惟不洁观今字书且
不必援金石点画自钟王以下逐一左验以为略引大
抵必得了了而来旨墨守仍据字书且谓点画小变豪
氂千里便便可念仆有喻于此昔有见厝姜于木遽悟
姜木生也争之稠人之中至亲验斸土而终不之信其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320-0121a.png
执所始见一何固乎夫谓木木已已分于杪末偶一不
辨便入他字此在字书则然而仆必不以为是者已已
与已一字三读初非于字有三形也己之阙左已之绌
右亦偶为表识然耳实则三字同音亦并同义尚书传
训异作异亦作巳人已之已原通作巳矣之巳而刘熙
释天云巳已也言阳气毕布已也毛传亦谓十二支之
已以阳气始于子而终于巳已即已也故吴才老谓辰
巳之巳亦读如已矣之已则已音同已而周颂于穆不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320-0121b.png
已孟仲子作于穆不似则已音又同已然则三字之同
义而同音如此其形之不异又无论也至若木之与木
吾不知木为何字即以为麻片为木则读书不识木未
为不可也若谓木部有此明明以篆文入楷大无理
矣书有古今文有楷篆体势既殊点画遂判故古以居
为居今楷既为居则尻督之尻纵混于居室之居而不
可为非古以羔为美今楷既为羔则美恶之美虽易之
美羊之美而不以为误何则字已变为楷犹之结绳已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320-0121c.png
变为字也故回者面也今以回作回而目之为讹假以
回作面而不为狂乎丰者害也今以丰作丰而题之为
缪倘以丰作害而不又为怪乎盖古文简略每多借用
而今之为字书者值古借字即指为本始而反以字之
专见者为后之所踵如木部有未未可借味而反谓滋
味之味为增加木部有朱朱可借株而反谓根株之株
为添设则是读学记兑命而反可废尚书说命之文观
石鼓文其鱼佳可而反得改毛诗其钓维何之句此犹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320-0121d.png
见胚殰之未成形而遽思摩既生之毛发察根荄之无
附䓲而反欲薙草木之枝柯非愚夫即妄人也且其所
为未与朱者则又皆弇鄙无理之甚者也按史记律书
云六月于十二支为未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今
遂为滋味之味亦祗作午未之未而当去其口则白虎
通云尧者高也风俗通云已也者祉也岂高祗为尧祉
亦祗为己乎抑亦祉与高皆后起之字而在所去乎抑
非然乎夫六月为未月而月令亦即有其味辛且史记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320-0122a.png
云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未尝去口也若朱之有株
则释名有株檽张仪说秦王曰削株掘根又未尝去木
也第知仓兄填兮之为兄而以恍为俗文则楚辞怆恍
懭悢为俗之首矣第审于乎小子之为乎而遂以呼为
变制则周书呜呼大学于戏为变之棷矣故凡如来旨
所谓毫釐千里者大抵多见之部从之间如云祗祗苗
笛者予谓楷法有异音而无异形所谓通字是也部有
衣示而祗止一祗故右军书圣也以禊为稧以笔为笔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320-0122b.png
夫禊从示也若从禾则禾秆也笔则俗所为草木花者
而右军通其部而不以为过何则楷法如是也故字书
之凿所以备文书法之通所以正楷若复墨守不下便
便自夸以为姜仍木生非草生也则仆亦得执字书草
部以讦之矣又白不备
 
 
 西河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