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715-06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庸衍义卷十四    明 夏良胜 撰
  三重之义 (因革之礼/朝廷之礼) (郊祀之礼/正乐之礼) (宗庙之礼/)
履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程颐曰君子观履之象以辨别上下之分以定其民
 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后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后可以
 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时公卿大
 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称德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715-0675b.png
 则君举而进之士脩其学学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预
 于已也农工商贾各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
 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
 尊荣农工商贾日志于富侈亿兆之心交骛于利天
 下纷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乱难矣此由上下
 无定志也君子观履之象而分别上下使各当其分
 以定民之心志也
豫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生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715-0676a.png
配祖考
 臣良胜曰礼乐一道也言礼必及乐言乐必及礼礼
 以其序也非和则乖乐以其和也非序则乱臣故于
 议礼而以乐类记之且豫之作乐以荐上帝配祖考
 则郊祀之礼也夫乐与天地同和也天地之和无所
 于见惟当雷出地奋之时而万物发生悦豫以从和
 之徵也故先王作乐有象于此是同天地之和矣然
 而乐之为用若朝聘祭享之用各有所专惟用于郊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715-0676b.png
 以荐上帝而配祖考者为最盛周礼曰圜丘之奏乐
 极九变是也举其盛者其他可知也然皆所以崇德
 而已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
 礼乐之盛也和豫之极也崇德之至也岂特曰子孙
 之礼哉
成王六年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
下大服乐曰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又作乐曰武以象
武王伐纣之功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715-0676c.png
 臣良胜曰明堂者孝经以为宗祀之所孟轲以为王
 政之堂月令又天子逐月居之胡寅以为天子之外
 朝也其制之详已不可考大略则青阳列左总章环
 右玄堂在后太室居中上下象天地之仪四方准时
 叙之则周旋备辟雍之制经画有井田之规是非周
 公为之也夏曰世室商曰重屋周曰明堂周公礼乐
 既成于是而颁之也其所谓礼者即今所谓曰礼者
 是也周礼在孟子时已不得闻其详而班爵禄又政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715-0676d.png
 之大者论既不同典籍又经秦火而今所存犹完书
 也是以后世多疑非周公之旧也汉时已失传至符
 坚时韦逞之母独能通之年已八十馀命博士受讲
 设绛帷时号宣文君意者今所存本即韦母所传者
 也勺武之歌周颂备矣而孔子谓宾牟贾曰总干而
 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
 周召之治也又舞之象功者与
汉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715-0677a.png
呼拔剑击柱帝厌之叔孙通说上曰儒者难与进取可
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
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二者因时世人情为
之节文也臣愿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
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鲁有两生不肯行曰今天下
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
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往矣通笑曰
鄙儒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715-0677b.png
与其子弟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初秦有天下采内
六国礼仪采其尊君抑臣者存之及通制礼大抵皆习
秦故
 司马光曰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
 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
 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
 叙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纪纲正
 焉岂特几席之上户庭之间得之而不乱哉夫以高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715-0677c.png
 祖之明达闻陆贾之言而称善睹叔孙之仪而叹息
 然所以不能并肩于三代之王者病于不学而已当
 是之时得大儒而佐之与之以礼为天下其功烈岂
 若是而止哉惜夫叔孙生之为器小也徒窃礼之糠
 秕以依世谐俗取宠而已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
 振以迄于今岂不痛甚哉
汉章帝时博士鲁国曹褒上疏以为宜定文制著成汉
礼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儒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715-0677d.png
生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以时立乃拜褒侍中玄
武司马班固以为宜广集诸儒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
舍道傍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
得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帝召褒授以叔孙通汉仪
十二篇曰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经条正使可施

晋武帝更定元会仪考夏后殷周之典采秦汉以来旧
仪杂用之至于郊庙明堂礼乐权用魏仪盖遵周室肇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715-0678a.png
称殷礼之义
唐太宗命房玄龄魏徵与礼官学士等因隋之礼增以
天子上陵朝庙养老大射讲武读时令纳皇后皇太子
入学太常行陵今朔陈兵太社等为吉礼六十一篇宾
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十一篇是为
贞观礼
唐玄宗命李锐与诸学士刋定五礼锐薨萧嵩继之及
起居舍人王仲立请依显庆祈榖大雩明堂皆祀昊天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715-0678b.png
上帝嵩又请依上元敕父在为母齐衰三年皆从之新
礼成上之号曰开元礼
宋太祖时太常博士聂崇义上三礼图诏太子詹事尹
拙集儒学之士参议于是翰林学士窦俨详阅定为十
五卷诏颁行且图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神宗命太常寺置礼局以枢密直学士陈襄等为详定
官太常博士杨完等为检讨官又命龙图直学士宋敏
求同御史台阁门礼院详定朝会仪注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715-0678c.png
洪武六年礼官上考定礼仪圣祖谓尚书牛谅曰礼者
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
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有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朕
即位以来夙夜不忘思有以振举之以洗污染之习故
尝命尔礼部定著礼仪今虽成宜更与诸儒参详考议
斟酌先王之典以复中国之旧务令人情永为定式庶
几惬朕心也
圣祖谕廷臣曰古昔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辨贵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715-0678d.png
贱明等威是以汉高初兴即有衣锦绣绮教操兵乘马
之禁历代皆然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奢侈闾里之民服
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政
也中书其以房舍服色等第明立禁条颁布中外俾各
有所守以正名分
 臣良胜曰孔子尝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世代相承因革兴礼救其
 弊而举其偏皆英君谊辟之所欲为也若汉祖杂于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715-0679a.png
 秦仪遂久亡于周礼曹褒独学群议多遗晋武虽欲
 包举并行而权用魏仪魏仪本文帝朝会洛阳宫从
 汉仪也傅玄诸人又何以当制作之责贞观礼定于
 房魏固皆河汾旧学但王通尝谓玄龄与徵曰先辈
 虽聪明特达然非董薛程仇之比虽逢明主必愧礼
 乐是其师门已有定论而议者亦责房魏不能扬师
 之道使通之教郁而不行所谓愧于礼乐者也开元
 又其下焉宋神宗礼局所定皆建隆中窦俨详阅之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715-0679b.png
 制但其即位之四年用安石议特废仪礼春秋贡举
 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经筵不以进读则当时所
 设详定检讨官不可以言复古制矣胡安国谓其效
 使风俗日下莫之能遏则元之放弃礼教有由然者
 我圣祖一举而振之悉以复古雅之常所谓礼乐待
 人而后行也信哉
  右衍因革之礼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715-0679c.png
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石梁王氏曰此四代禘郊祖宗诸经无所见多有可
 疑杂以纬书愈纷错矣
 苏辙曰礼之所行义之所许也故礼虽先王未之有
 可以义起也舜禹之有天下则先王之未有也故尧
 虽非父而其德载于后世不可以不宗瞽虽其亲而
 无功于人不可以私享二者皆义也至夏后氏郊鲧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715-0679d.png
 而宗禹此禹之子孙之礼也
 臣良胜曰记礼者于此段所关甚大盖古今帝王祀
 天享帝尊祖严父之礼也而国语所载于此略异者
 有虞氏郊尧而宗舜也按记则舜之宗尧而不及瞽
 瞍至禹郊鲧尧舜并废祀矣苏辙遂谓鲧以治水死
 应勤事之法故为子孙之礼以舜不宗瞽而禹郊鲧
 皆义也然由舜之道非所以为父子也由禹之道非
 所以为君臣也书载舜之受禅则曰受命文祖文祖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715-0680a.png
 尧祖也禹之受禅则曰受命神宗神宗尧庙也以尧
 为神宗则舜之宗尧可知禹受舜之天下而遽改其
 度并废尧舜之祀而尊其父使禹而非圣人也犹或
 为之己非天下万世之公义孰谓禹之圣而有是哉
 然则何居臣谓郊禘古礼也配天严父周制也书曰
 肆类于上帝曰至于岱宗柴曰格于文祖曰归格于
 艺祖皆别祀也至周公而后有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故有冬至之郊又有孟春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715-0680b.png
 祈榖之郊故谓之两郊而礼文又异于古思文之诗
 则后稷配天之乐也我将之诗则文王配帝之乐也
 若虞夏固有宗舜郊鲧之制周公沿袭而行之孝经
 不以为周公之专美矣况宗祀之说亦惟以其功德
 之盛足配上帝而然若止于尊父之礼则当世一易
 之在成王之世则宗武王康王之世则宗成王为是
 何终周之世而未闻有易文王者哉是严父配天之
 说亦就周公初制此礼而言非通世之通礼也唯此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715-0680c.png
 义不明而后有圜丘方泽雩祀地祗明堂各以其祖
 父而分配之如开元礼者犯义为孝献佞为忠大失
 周公之心矣然则何以有是记也国语因周制而沿
 及于上世文胜之史也达礼之家不祖于诗书典要
 而或泥于传记之诬则违于天下万世之公义者众
 矣
汉文帝增祀无祈诏曰朕获执牺牲圭币以事上帝宗
庙十四年于今历日弥长以不敏不明而久抚临天下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715-0680d.png
朕甚自愧其广增诸祀坛场圭币昔先王远施不求其
报望祀不祈其福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今
吾闻祠官祀釐皆归福于朕躬不为百姓朕甚愧之夫
以朕之不德而躬享独美其福百姓不与焉是重吾不
德也其令祠官致敬无有所祈
宣帝亲奉祀诏曰盖闻天子尊祀天地脩祀山川古今
通礼也间者上帝之祀阙而不亲十有馀年朕甚惧焉
朕亲饬躬斋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715-0681a.png
魏明帝营委粟山为圜丘诏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今
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圜丘曰皇皇帝乙方丘所祭
曰皇皇后地以帝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
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皇后配
 臣良胜曰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以天子之
 后存祀有郊也以诸侯之郊配祀无祖也是以援及
 之也后世沿此遂欲重其所出如曹魏以篡统而上
 援于帝舜李唐无所称显乃祖于老子聃不经甚矣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715-0681b.png
 至以帝妃父母分配天地渎僭无章是之谓乱国伪
 制也岂礼也哉
唐睿宗将有事于南郊諌议大夫贾鲁奏曰郊之与庙
皆有禘也禘于庙则祖宗合食于大祖禘于郊则地祗
群望合食于圜丘以始祖配享若有事之大祭非常祀
也三辅故事祭于圜丘上帝后土位皆南向则汉尝合
祭矣时以鲁言为然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有事于南郊帝升坛皇太子从奠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715-0681c.png
于时累日阴雪是旦犹云雾晦冥及升坛烟氛四散风
景清朗文物昭应礼毕礼官读谢天瑞文
宋仁宗尝谓辅臣曰前代礼神有祭玉今独燔玉无乃
阙礼朕奉祀天地祖宗岂于宝玉有惜哉其令有司议
典礼敕内府寻阅美玉适回纥贡玉璞数十剖之皆美
制为琮璧九器各二祭玉之备始复于此
宋光宗绍熙二年合祭天地于圜丘风雨大作黄坛烛
尽灭不能成礼而罢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715-0681d.png
国朝丘浚曰圣祖初得天下筑坛为南北郊冬至祀天
于圜丘夏至祀地于方泽一如周礼之制行之数年风
雨不时天多变异乃断自宸衷复为合祭之礼而以正
月行礼凡所谓六宗山川群臣皆各为坛以从祀盖复
有虞之典于四千馀载之后每正岁之吉天子躬祀天
地而以祖宗配享分命群臣各献二十四坛行之百年
神祗飨荅休徵屡应其克享天地之心而遍致明灵之
格者非一日矣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715-0682a.png
 臣良胜曰浚之言盖有以博求古今之要典圣祖之
 制盖所以斟酌万世所常行者也祀天之礼始于虞
 书舜之受终而类则及于山川巡狩而柴则遂行方
 望是地因天而祭也鲁僭天子之郊卜而不从乃行
 望祭传者曰有虞氏受终而望因于类巡狩而望因
 于柴不郊而望是以为讥也鲁之用郊孟春乘大辂
 载弧韣以祀帝于郊周正之孟春乃夏正之建子然
 云卜日则又非以冬至日为定期矣王制曰祭天地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715-0682b.png
 之牛角茧栗郊特牲曰器用陶匏象天地之性也周
 颂曰昊天有成命诗序曰祀天地也汤之伐夏用玄
 牡告于上帝神后武王伐殷告于皇天后土易曰作
 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周礼曰大宗伯以禋
 祀祀昊天上帝不言祀地何名也祭法曰禘黄帝而
 郊喾禘黄帝而郊鲧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
 文王以配上帝不言祀地何配也周礼曰王祀昊天
 上帝则服大裘不言祀地何服也而裘亦非夏至所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715-0682c.png
 宜服也意者天统乎地举重而言也苏轼于元祐间
 议合祀之礼曰祀上帝则地祗在焉朱熹曰社祭地
 又国中之大社宜于冢土者也故君子曰言郊则兼
 后土言社则兼稷是也惟周礼太师乐有曰乐六变
 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祗出非谓两祭而乐变之异正
 一举乐而天地之感格有先后尔胡宏谓类祝巫造
 怪之词吴徵谓之不经自相戾背至于苍璧礼天黄
 琮祀地祀天于泰坛祀地于泰圻或亦相因之祀而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715-0682d.png
 分坛用器有不同尔至于隆冬露祀则有宋室皇坛
 烛灭之虑盛夏骏奔侍卫劳顿强力之容肃敬之心
 或有叔弓莅事之变圣祖于岁首合祀而崇以殿屋
 作者之谓圣或有深意存焉愚臣浅陋何足窥渊微
 于万一也
圣祖作观心亭召学士宋濂谓曰人心虚灵秉气机出
入操而存之为难朕罔敢自暇自逸譬鱼之在井未免
乎跳踯终不能度越范围况有事于天地庙祀尤用祗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715-0683a.png
惕致斋之日必端居亭中返视却听上契冲漠体道凝
神诚一弗贰庶几将事之际对越在天洋洋乎如临其
上卿为朕记之传示来裔咸知朕志俾弗懈愈虔宋濂
拜手稽首飏言曰此心若存动静合道建中建极之源
清而弗扰庶绩咸熙否则天飞渊沦惟欲之从而罔克
攸济治忽之机其始甚微不可不慎也
东阁大学士吴沉进精诚录先是上将享太庙致斋于
武英殿召沉等谓之曰朕阅古昔圣贤书其垂训立教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715-0683b.png
大要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若君能敬天臣能忠
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然其言散在经传未易会其
要领尔等其以圣贤所言三事以类编辑庶便观览至
是书成上览而善之赐名精诚录命沉序之
文皇御武英殿览存心录顾翰林侍臣曰适览慕容超
郊有异兽出坛侧隋炀帝祀圜丘暴风未成礼而退后
二人皆不旋踵而亡古人言惟德动天善则降祥不善
则降殃但各以类应之又曰祭祀时固当诚敬亦必平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715-0683c.png
素积累善行乃可获福若平日所行反道背德而于临
祭一时致其虔恭岂有获福之理
 臣良胜曰宝谟大训未获遍观而载籍所稽仅得其
 槩然啖一脔者已足沾九鼎全牢之味仰窥祖宗于
 郊祀典礼惟在于仁孝诚敬之至以正其本至于仪
 文度数之末稽古宜今有不泥焉者尔
  右衍郊祀之礼
萃亨王假有庙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715-0683d.png
 程颐曰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于有庙极也群生至
 众也而可一其归仰人心莫知其乡也而能致其诚
 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来格天子萃合人心
 总摄众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过于宗庙则萃道之
 至也祭祀之报本于人心圣人制礼以成其德尔
 臣良胜曰天下之物有萃有散皆有形之可见有声
 之可闻凡散而可萃者皆谓之萃也惟祖宗既没魂
 升魄散视无可见听无可闻惟立庙设主若有冯依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715-0684a.png
 而萃之故当祭之时精诚感通焄蒿悽怆若有见乎
 其容闻乎其声洋洋乎于上于左右矣夫既无形声
 可见闻者犹有可萃之道况天下人心可无道以萃
 之也哉
咸有一德曰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蔡沉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七七庙亲
 尽则迁必有德之主则不祧毁故曰七世之庙可以
 观德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715-0684b.png
 臣良胜曰天子七庙古制也至周而有文武世室百
 世不祧后世遂沿此而有天子九庙之制德厚流光
 固其所也至汉而有同堂异室之制其实一庙而祀
 者九世至宋而太祖太宗以兄弟同为一世蔡襄上
 九庙十一世之制朱熹犹曰甚或无地以容鼎俎而
 阴损其数矣臣思伊尹陈此于太甲时谓七世之祖
 始祖也始祖百世不迁者若商之契也太祖则汤也
 其后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三宗并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715-0684c.png
 二祖皆不迁则五庙无祧主矣止遗二庙商王之立
 兄弟相及者众沃丁之与太庚祖辛之与沃甲祖丁
 之与南庚则二人也小甲之与雍已太戊仲丁之与
 外壬河亶甲则三人也阳甲之与盘庚小辛小乙又
 四人也若以兄弟同为一世则一庙当列数主若各
 为一世则五庙不毁兄弟相及者祀不及曾祖三及
 四及者又何以为庙数也哉此皆古礼之不可考者
 臣故列之以俟正焉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715-0684d.png
大传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方氏曰此禘也以其非四时之常祀故谓之间祀以
 其及祖之所自出故谓之追享以其比常祭为特文
 故谓之大祭以其犹事生之有享焉故谓之四献祼
 名虽不同故通谓之禘也
大事于大庙跻僖公
 左氏曰逆祀也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尊僖公且明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715-0685a.png
 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
 也明顺礼也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
 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
 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宋祖帝乙郑祖厉
 王犹上祖也是以鲁颂曰春秋匪懈享祀不忒皇皇
 后帝皇祖后稷君子曰礼谓其后稷亲而先帝也诗
 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君子曰礼谓其姊亲而先姑
 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715-0685b.png
 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
 知也
 胡安国曰大事祫也合群庙之主食于太庙升僖于
 闵之上也闵僖二公亲则兄弟分则君臣以为逆祀
 者兄弟之不先君臣礼也君子不以亲亲害尊尊故
 左氏则曰祀国之大事而逆之可乎子虽齐圣不先
 父食久矣公羊则曰其逆祀则先祢而后祖也榖梁
 则曰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是无祖也闵僖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715-0685c.png
 非祖祢而谓之祖祢者何臣子一例也
 臣良胜曰君臣尊之至也父子亲之至也权时措之
 宜定是非之公若石碏之于其子弃疾之于其父将
 有屈父子以伸君臣者兄弟云乎哉故汉宣帝为昭
 帝后唐宣宗以叔继侄李景让持不拜之议为当世
 所薄至元顺帝祭告太庙至宁宗室问曰朕宁宗兄
 也当拜否刘闻对曰宁宗虽弟其为帝时陛下为之
 臣春秋时鲁闵公弟也僖公兄也闵公先为君宗庙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715-0685d.png
 之祭未闻僖公不拜陛下当拜乃下拜噫以元君臣
 犹知审度以成礼在中国又当何如深省也
汉元帝罢郡国庙诏曰盖闻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
因事制宜往者天下初定远方未宾尝因所亲以立宗
庙盖建威销萌一民之至权也今赖天地之灵宗庙之
福四方同轨外藩贡职久遵而不定令疏远卑贱共承
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惧焉传不云乎吾不与
祭如不祭其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715-0686a.png

议庙礼诏曰盖闻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尊尊之大义
也存亲庙四亲亲之至恩也高皇帝为天下诛暴除乱
受命而帝功莫大焉孝文皇帝国为代王诸吕作乱海
内摇动然群臣黎庶靡不一意北面归心犹谦词固让
而后即位削乱秦之迹兴三代之风是以百姓晏然咸
获嘉福德莫盛焉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
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之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715-0686b.png
宋太祖建隆元年张昭等请依隋唐以来立四亲庙从
之复诏议追尊四代号谥于是判太常寺窦俨上议尊
高祖眺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珽为显祖惠元皇帝祖
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考宏殷为宣祖昭武
皇帝太祖御崇元殿备礼册命因奉安神主于庙定制
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
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朱熹曰臣以为太祖受命之初未遑他事首尊四祖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715-0686c.png
 之庙后以太祖受命立极当为始祖而祫享东向其
 僖祖初无功德亲尽当祧而已臣深考其说而以人
 心之所安者揆之则僖祖者太祖之高祖考虽历世
 久远功德无传然四世之后笃生神孙应天顺人以
 宁兆庶其功德盖不必亲自为之然后为盛也
神宗议尊僖祖为始祖少府监孙固议曰汉高以得天
下与商周异故太上皇不得为始祖光武中兴不敢祖
舂陵而祖高帝宋有天下传之万世太祖功也不当替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715-0686d.png
其祀请以为始祖而为僖祖别立庙禘祫之日奉其祧
主东向以伸其尊合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屈之意韩
琦见而叹曰孙公此议足以不朽矣
宁宗时赵汝愚请祧僖宣二祖正太祖东向之位诏从
之先是英宗祔庙已祧顺祖钦宗祔庙又祧翼祖高宗
升祔遂为九世十二室至是孝宗将升祔欲祧僖宣汝
愚力主此议朱熹争曰宋以僖祖为始祖如周后稷太
祖如文王太宗如武王皆百世不祧但以太祖追帝僖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715-0687a.png
祖之心推之则知太祖今日在天之灵必有不忍而不
敢当者且致书汝愚曰丞相以宗支入辅王室无故毁
撤祖庙以快其私其不祥亦甚矣
汉刘歆毁庙议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
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
流卑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数亦异自上以下降
杀以两礼也七者其政法数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
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715-0687b.png
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
举殷三宗以劝成王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
帝者之功德博矣
唐韩愈禘祫议曰臣博采前闻求其折衷以为殷祖玄
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皆自为帝又其代数已远不复
祭之故太祖得正东向之位子孙从昭穆之列礼所称
者盖以纪一时之宜非传于后代之法也传曰子虽齐
圣不先父食盖言子为父屈也景皇帝虽太祖也其于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715-0687c.png
献懿则子孙也当禘祫之时献祖宜居东向之尊景皇
帝宜从昭穆之列祖以孙尊孙以祖屈求之神道岂远
人情又常祭甚众合祭甚寡则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
所伸之祭至多比于伸孙之尊废祖之祭不亦顺乎
汉哀帝时立共皇庙师丹议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
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今欲立官
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无二上之义也
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礼父为士子为天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715-0687d.png
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子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
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
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
王立后奉承祭祀今共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
义已备陛下继体先帝特重大宗承天地宗庙社稷之
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
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太祖
不堕之祀而就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善厚共皇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715-0688a.png

宋仁宗时有上言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以问辅臣众
不敢对鲁宗道独进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乃止
 臣良胜曰礼文繁漫所执各殊然本之古典参之人
 心固自有折其中而归之正者天子七庙常也亲尽
 而祧常也太祖东向亦常也若刘歆之议宗不可为
 常数是始祖不祧之外又有功德称宗如商三宗者
 是七庙之外别有宗功德之庙如文武世室是也然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715-0688b.png
 西汉以高祖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不若
 商周推及于契稷者矣唐以景皇帝为太祖则高祖
 父也韩愈禘袷之议欲以献祖正东向之位则唐以
 高祖之父为始祖而景皇帝之祖父已在祧位常祭
 止矣宋孙固欲尊僖祖于禘祫如韩愈之议但别立
 庙则亦就祧而常祭尊于太祖即汝愚之意朱熹欲
 存九庙十二室之制即刘歆之议而始祖以僖祖百
 世不祧上比商周稷契斯尽之矣夫世之为薄议者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715-0688c.png
 曰功德无传殊不思士人有一命之荣贾人有数金
 之积农家有百亩之产皆推本以为先世之泽曰积
 善之家之馀庆也况以万乘之尊万世之业而谓非
 其先世积累以致然哉但封建既废命官不择于德
 而称之故隐德无传非若稷契其初命官封国史传
 世有所纪尔且闻宗庙之制有德厚之道也有亲厚
 之道也凡议庙祀臣欲从其厚者如熹之说然后为
 厚之至也若师丹宗道之议又当其变之变者而赖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715-0688d.png
 有是也故并录之
国朝仁祖忌日圣祖诣庙祭毕退御便殿泣下不止已
而谓起居注詹同曰往者吾父以是月六日亡兄以九
日亡母以二十二日亡一月之间三丧相继其何以堪
终天之痛念之罔极呜咽不胜左右皆泣不能仰视
中书礼部定奏天子亲祀圜丘方泽宗庙社稷若京师
三皇孔子风云雷雨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先贤等祀则
遣官致祭郡县立社稷有司春秋致祭庶人祭里社土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715-0689a.png
榖之神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祀灶载诸祀典馀不当祀
者并禁止
圣祖谕之曰凡祭享之礼载致帛交于神明费出已帑
神必歆之如庶人陌纸瓣香皆可格神不以菲薄而弗
享者何也所得之物皆已力所致也若国家仓廪府库
所积乃生民脂膏以此为尊醪俎馔充实神庭徼求福
祉以私于身神可欺乎惟为国为民祈祷如水旱疾疫
师旅之类可也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715-0689b.png
 臣良胜曰古者天子七庙各自为堂自汉明帝以后
 始有同堂异室之制议者每欲复古然尝闻季氏大
 夫之祀以日不足而继之以烛他日子路与祭略其
 繁文质明行事晏朝而退夫子许以为礼若天子以
 尊安之体具冕服躬祼献尽日行九献以历七庙斯
 在强力之夫犹以为难也将至于时遣祀而并废之
 故汉高谓叔孙通曰度吾所能行者为之创业之主
 为后世虑也深矣臣尝建议谓别庙之制卒难脩复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715-0689c.png
 而异室之制尚须密邃世祀不止于创业当如刘歆
 之说宗无常数凡有功德则宗于世室足以劝守成
 之君从祀不止于武功当如景灵之制世有辅佐凡
 树勋业则列于两庑足以励中兴之臣独愧精诚不
 足以上格天心疏浅不足以下谐时论寝格未行臣
 不胜惓惓望于今日
文皇谓侍臣曰闻近俗之弊严于事佛简于事其先果
有之乎对曰间有之文皇叹曰此盖化不明之过朕于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715-0689d.png
奉先殿旦夕祗谒未尝敢慢或有微恙亦力疾行礼世
人于佛老竭力崇奉而于奉先之礼简略者盖溺于祸
福之说而昧其本也率而正之当自朕始尔
 臣良胜曰天子七庙建于外朝之东礼也祖宗复建
 奉先殿于宫中为朝夕虔谒之所以义制礼者也盖
 天子日必诣庙其礼为烦烦则渎人子事死如生日
 不告面其礼为略略则简是以朝夕则致虔于宫中
 祭祀则对越于庙中礼之至义之尽也故文皇谓虽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715-0690a.png
 有微恙亦力疾以行所以率正天下之道实系乎此
 或者乃以为过礼而建节劳从省之议者臣则闻之
 程颢曰人子于亲无过分之事凡力之能为者皆所
 当然也又曰人主一日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
 宫妾之时少则所谓节劳尚有先于是者臣不胜犬
 马惓惓之至
  右衍宗庙之礼
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715-0690b.png
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
 陈浩曰臣入常先君出常后尊卑之礼然也视朝而
 见群臣所以通上下之情听政而适路寝所以决可
 否之计释服释朝服也
舜典曰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
服以庸
 蔡沉曰五载之内天子巡守者一诸侯来朝者四天
 子诸侯虽有尊卑而一往一来礼无不荅是以上下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715-0690c.png
 交通而远近和洽也程子曰敷奏以言者使各陈其
 为治之说言之善者则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
 服以旌异之其言不善则亦有以告饬之也
周官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
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蔡沉曰五服侯甸男采卫也六年一朝会京师十二
 年王一巡守时巡者犹舜之四仲巡守也考制度者
 犹舜之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等事也诸侯各朝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715-0690d.png
 方岳者犹舜之肆觐东后也大明黜陟者犹舜之黜
 陟幽明也疏数异时烦简异制帝王之治因时损益
 者可见矣
鹿鸣诗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
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范氏曰食之以礼乐之以乐将之以实求之以诚此
 所以得其心也贤者岂以饮食币帛为悦哉夫婚姻
 不备则贞女不行礼乐不备则贤者不处也贤者不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715-0691a.png
 处则岂得乐而尽其心乎
采菽诗曰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
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朱熹曰采菽采菽则必有筐筥盛之君子来朝则必
 有以锡予之又言今虽无以予之然已有路车乘马
 玄衮及黼之赐矣其言如此者好之无已意犹以为
 薄也
 臣良胜曰朝廷之礼固亦多端而早朝巡守述职宴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715-0691b.png
 锡其大者也
汉文帝时邓通方爱幸申屠嘉入朝而通居上旁有怠
慢之礼嘉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群臣则富贵之至
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罢朝嘉坐府中为檄召通诣
丞相府不来且斩通恐言上上曰汝第往通诣丞相府
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弗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
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合行斩之
通顿首出血不解上度丞相已困通使使持节召通而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715-0691c.png
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既至为上泣曰丞相几
杀臣
宋太宗崩皇后使王继恩召宰相吕端议所立端知有
变绐继恩入书阁遂锁之使人守之亟入宫后问端曰
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
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后默
然乃奉太子至福宁殿即位太子既立垂帘引见群臣
端平立殿下不拜请捲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715-0691d.png
拜焉
 臣良胜曰嘉遇贤主端定嗣君而朝议慎肃乃如此
 者且议斩倖臣锁奸竖皆为相权相业之难事文帝
 素容臣下守法而太宗谓吕端大事不糊涂此见之
 矣
汉光武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
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群臣不复言后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715-0692a.png
上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上感此文乃
诏梁松等按索河洛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三十六事
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许焉登山以玺亲封玉牒

 胡寅曰登封之事原本于燔柴而失之者也诗书纪
 巡守而柴者记所谓祭天也至于岱宗陟其高山云
 者记所谓因名山也有山则因以为高无则于郊而
 坛其义类一也又有大事而告于上帝者武王克商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715-0692b.png
 始有天下此柴望而告也舍此则渎矣记以飨帝于
 郊与升中于天为二事则传者之失也然则七十二
 君之编录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
 家之盛举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昭宣皆身致太平
 安得阙而弗讲故前世论登封者莫善于许懋惜乎
 世祖之臣智不及此陷其君于过举而不得闻也
唐太宗时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
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715-0692c.png
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
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
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
上亦欲从之魏徵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
以功未高耶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
安矣四裔未服邪曰服矣年榖未丰耶曰丰矣符瑞未
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有此六者
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715-0692d.png
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裔君
长皆当扈从自今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
极目此乃引远裔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
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
实害陛下将焉用之
 范祖禹曰古者天子巡守于方岳必告祭柴望所以
 尊天而怀柔百神也后世学礼者失其传而诸儒之
 谄谀者为说以希世主谓之封禅实自秦始古无有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715-0693a.png
 也人主不法三代而法秦亦已谬矣太宗方明朝多
 贤臣而佞者犹倡其议独魏徵以为时未可而亦不
 以其事为非也后议其礼徵亦预焉高宗明皇遂踵
 而行之终唐之世惟柳宗元以封禅为非呜呼礼之
 失也久矣世俗之惑可胜救哉
 臣良胜曰鄙儒佞士破经坏礼亦至此哉天子诸侯
 孰有大于巡守述职之礼者乃因以导谀行佞侈德
 矜功视之考度同礼以庆以让之典固不侔矣况仪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715-0693b.png
 卫供帐踰古万倍纵非以封禅行而日踣道路岁无
 宁时长吏以仓卒不办被诛民庶以烦劳不给生厌
 如秦隋之速亡者众矣叔恬问于王通曰舜一岁巡
 五岳而国不费民不劳何也通曰无他道也兵卫少
 而徵求寡也计后之劳费有能复于舜之旧者乎则
 省方之政息而述职之典行君处逸臣处劳其分然
 也三岁之期而百里之邑千里之郡数千里之方岳
 陈职脩礼其劳费能几何哉此万世常行之道也臣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715-0693c.png
 以光武太宗明智有馀未免终惑魏徵已出廷臣之
 右终不敢斥言其非无亦以巡守登望为故典与故
 特载之以戒夫后世假礼导君以济其谄者
汉高帝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诸侯王以下吏六
百石莫不震恐肃敬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
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
乃今日知皇帝之贵也
宋太宗召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谓之曰春气暄和万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715-0693d.png
物畅茂四方无事朕以天下之乐为乐令侍从词臣赋
诗赏花曲宴赋诗自此始
章圣朝春月多召两府两制三馆于后苑赏花钓鱼赋
诗自赵元昊叛西陲用兵废缺甚久嘉祐末仁宗脩故
事群臣和御制诗是日微寒韩琦首相卒章云曾参二
十年前会今备台司得再陪时内侍都知任守忠常以
滑稽侍上从容曰韩琦讥陛下仁宗愕然问其故守忠
曰讥陛下游宴太频仁宗为之笑时仁宗赐诗有云莺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715-0694a.png
留深树久徘徊诸臣进和皆押徘徊字教坊进杂剧为
数人寻税第者诣一宅每至一处所观玩不已问之则
曰徘徊也一人笑曰可则可矣但未免徘徊太多耳
 臣良胜曰宋朝忠厚立国待士有礼故君臣宴会独
 为盛传但古今快意事美恶常相半君臣契合君子
 之幸小人之不幸也以仁宗韩琦君相济美犹有忌
 谮若守忠者谮之不行而俳优亦敢以侮言进可不
 惧哉可不惧哉昔吴王孙休喜读书与祭酒韦昭博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715-0694b.png
 士盛冲讲论左将军张布丞相濮阳兴方贵宠用事
 恐昭冲切直阴言已过諌止之吴主曰孤之浅学群
 书略遍但欲与昭等讲论旧闻亦何所损君特恐昭
 等道臣下奸慝故不欲令入如此之事孤已自备不
 须昭等乃解也论者谓仇士良教其徒曰毋使人主
 近儒生其术乃自布始然则人臣幸际宋主之盛亦
 必有望于吴主之明而后免于张布任守忠之谮也
汉王嘉论董贤封事曰陛下在国之时好诗书上俭节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715-0694c.png
徵来所过道上称颂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
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比当
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足以义制恩辄且止息今始作
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
开门向北阙引玉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
治宗庙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
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
共赐及苍头奴婢人十万钱诏书罢苑而以赐贤二千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715-0694d.png
馀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奢僭放纵变乱阴阳灾异众
多百姓讹言持筹相惊被发徒跣而走乘马而驰天惑
其意不能自止或以为筹者策失之戒也
 臣良胜曰昔韩昭侯有弊裤而藏之曰明主爱一嚬
 一笑吾必待有功者锡予之其慎也如此而哀帝之
 于董贤其滥也如此盖帝以定陶亲藩继统视左右
 前后皆若非素与之人独私于贤而腹心耳目有所
 寄焉尔但人主之于天下若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715-0695a.png
 月无私照奉三无私视天下民物皆吾公使之役况
 于左右臣工也哉且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上而一于
 公也下皆公奉之而使其下者皆公矣上而有所私
 也下皆私媚之而使其下者皆私矣又不特赐予之
 滥而已故曰明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其庶矣乎
洪武初礼部奏定百官常朝班次及奏事等礼仪圣祖
谓中书省臣曰朝廷之礼所以辨上下正名分不以贱
加贵不以卑踰尊百官在列班序有伦奏对雍容不失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715-0695b.png
其度非惟朝廷之尊抑亦天下四方瞻仰所在也今文
武百官朝参奏事有未闲礼仪者是礼法不严于殿陛
何以肃朝廷乎凡今新任官及诸武臣以礼仪有不闲
习者令侍仪司官日于午门外演习之且命御史二人
监视有不如仪者紏举之百官入朝失仪者亦紏举如

圣祖躬耕藉田遣官享先农礼成宴群臣于坛所谕之
曰耕藉田古礼也一以供粢盛一以劝农本也朕即位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715-0695c.png
以来恒举行之惟欲斯民知劝尽力于田亩以遂其养
非事虚文也今礼成与尔等享胙于此非徒为宴饮之
乐正欲群臣知重农之意
宋濂致仕岁一来朝是年九月入朝圣祖伫想已久廷
问累矣及至大喜加劳再三皇太子诸王皆欢动颜色
翌日降敕符遣仪曹奉醪膳诸物抵寓馆以赐自是日
侍游历观阙盘旋禁籞询咨备至便殿侍食日晏始退
上喟然叹曰纯臣哉方今四裔皆知卿名卿其自爱濂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715-0695d.png
避谢不敢当岁暮辞还复遣中贵人赐上尊既行数日
上问濂子璲曰朕畴昔之后梦见尔父笑谈如曩时尔
父虽去其容仪俨然在吾目中也
 臣良胜曰明良相遇千载为难若濂者真奇遇也圣
 祖优礼始终宴赐特厚所谓康侯庶马昼日三接者
 矣精诚感通形诸梦寐惟高宗于傅说几先未遇圣
 祖于濂情感既归故古今殊绝事也若汉文帝于邓
 通竟以倖佞有伤令德君子讥之曰不梦商岩梦邓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715-0696a.png
 郎是也唐太宗亦梦遂良而飞雉入宫之对不知雉
 为吕后之名正协武才人之兆而谬举陈仓之故曰
 得雄者王得雌者伯君子谓舍鼎耳而取陈宝非忠
 臣是也遂良非濂匹也而文帝太宗岂足为圣祖之
 伦哉
文皇御右顺门晚朝百官奏事毕召六部尚书近臣谕
曰早朝四方所奏事多君臣之间不得尽所言午后事
简卿等有所欲言者亦可从容陈论毋以将晡朕倦于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715-0696b.png
听纳盖朕所欲言者亦欲及此时与卿等计议
 臣良胜曰晚朝议政祖宗之盛制也如是而接贤士
 大夫之时多矣如是而亲宦官宫妾之时少矣且诸
 司面陈政事其心术之邪正谋猷之慎疏政务之举
 废不能自掩而人才之贤否高下得之畴咨听览之
 真贤者得以自尽不肖者亦无以自容凡黜陟进退
 自持权度左右权宠莫为之先奸雄无所庸术官无
 失人人无失职天下之治端在是矣是道也汉宣帝
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0715-0696c.png
 一行之丞相以下奉职而进以考功能然即于听政
 之时急遽苟且辨讷失常容亦未尽所蕴至如唐太
 宗置宏文馆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宋朝迩英崇政延
 论从容夜直禁中不时召对第所选有限所听或偏
 皆未若晚朝接对雍容公平正大一以养主德一以
 厉臣脩一以别群才一以防壅蔽一以绝谗谄一以
 远倖佞一事而众事集焉孝庙初年儒臣杨守陈尝
 请复午朝之制亦未及于议政臣知有待今日也故
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0715-0696d.png
 备陈之
永乐十四年周王楚王来朝谒孝陵上命东宫皇太孙
及诸皇孙陪谒问侍臣拜位当何如杨士奇对曰二王
尊属当分列在前东宫稍后居中皇太孙又后亦居中
诸皇孙与太孙同班而分别两旁上出片纸书位次与
士奇言合然下有六字未书授笔命足之遣依礼行遂
以宸翰付士奇
 臣良胜曰礼者正名定分别嫌明微杜陵僭之阶夺
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0715-0697a.png
 觊觎之志必于其微而谨之也齐僖公宠爱同母之
 弟仲年衣服礼秩如嫡遂贻姑棼之祸汉文帝以淮
 南王长而最亲入朝从猎即与同辇终启斗粟尺帛
 之谣吴孙权之爱鲁王霸唐太宗之爱魏王恭而和
 与承乾之隙遂成大变文皇于弟于子于孙相序礼
 仪毫缕曲折皆入睿思其所鉴者远矣所虑者深矣
 以此垂法而汉府暨诸王侍皇太子太孙谒寿陵尚
 有前人失脚后人把滑之喻所赖皇孙正言把滑在
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0715-0697b.png
 后逆折奸萌卒成奇谶然则帝王垂法后嗣虑患于
 始礼数嫌疑之际亦谨于微也哉
宁夏都指挥佥事韩诚来朝初诚言鞑靼别部同居宁
夏者有怀贰心文皇未忍发既而果叛焉镇兵所擒斩
获相半至是文皇曰朕于远人来归者皆推诚待之不
疑早从尔言发兵擒叛何至多损物命然初不欲发兵
者犹欲怀之以恩不谓野心终不可驯今悉就擒戮皆
其自取也然尔忠议明于几先朕嘉念不忘自今更加
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0715-0697c.png
勉之命礼部赐诚钞三百锭羊一腔酒五十瓶宴于会
同馆
 臣良胜曰文皇礼御韩诚谓其先事而烛携贰之奸
 当事而除腹心之变然止于宴赏未尝进一官资乃
 知爵赏之典其重如此臣因思文皇神武足以镇压
 仁恩足以怀绥诚意足以威孚而归附之人亦有背
 叛先儒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叛乱之阶其祸不
 可长也昔晋武帝以远裔降者建五郡而卒有刘渊
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0715-0697d.png
 石勒之亡晋唐太宗以突厥降者列两镇而因有回
 纥吐番之祸唐魏晋之际郭钦江统著徙戎论时不
 见用而有五戎之乱皆明鉴也圣祖平定中原而色
 目人亦有散居中州者然其先本中州人而染于元
 久处民间渐复本性有矣文皇以后一切降人群处
 畿甸以其骁雄时亦调遣先臣丘浚尝有深忧谓正
 统己巳之变亦有乘时易服为彼向导者欲预为散
 处之策而未得其便也臣谓宋太祖时尝择卫卒之
卷十四 第 46a 页 WYG0715-0698a.png
 骁勇者散在各州军谓之军样若昉此意以此类骁
 雄出众散之天下每卫所无过五人处以居室优以
 廪饩名以教师彼心无所疑势必乐就而潜移阴制
 之机亦有行乎中者矣臣昔尝闻此类旧亦处于南
 荒英庙时兵部尚书陈汝言阿顺权臣将发去云南
 两广达官取回大学士李贤言曰达人非我族类自
 古为中国患昔幸迁之江南远方今复取来甚是不
 便英庙曰吾亦悔之呜呼贤名臣也浚老儒也其为
卷十四 第 46b 页 WYG0715-0698b.png
 言为虑若此臣何人斯敢有谬议然犬马一得之愚
 盖掇取贤之所尝言以补浚之所未备者尔伏惟圣
 明裁察
  右衍朝廷之礼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朱熹曰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
 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
 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得天下武王
卷十四 第 47a 页 WYG0715-0698c.png
 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
汉高祖时叔孙通用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祀迎神于庙
门外奏嘉玉犹古降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安犹
古采齐肆夏也乾豆上奏登歌犹清庙之乐也登歌再
终奏休成美神明既享之也皇帝就酒东厢奏来安美
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
 刘安世尝曰西汉乐章可齐三代旧见礼乐志房中
 乐十七章观其格韵高严规模简古骎骎乎商周之
卷十四 第 47b 页 WYG0715-0698d.png
 颂噫异哉此高帝一时佐命功臣下至叔孙通辈皆
 不能为此歌寻推其源乃唐山夫人所作服虔曰高
 帝姬也韦昭云唐山姓也而汉初乃有此人纵使竹
 竿载驰方之陋矣然后妃传中乃独不载何也
光武时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
是法物始备乃广郊祀礼乐青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
翘育命舞
明帝时博士曹充上言汉再受命宜兴礼乐引尚书璇
卷十四 第 48a 页 WYG0715-0699a.png
玑铃曰有帝汉出德治作乐名予诏改大乐官曰大予
乐乐凡四品一曰大予乐郊庙上陵诸食举之二曰周
颂雅乐辟雍六宗社稷用之三曰黄门鼓吹天子宴乐
群臣用之四曰短箫铙歌军中用之又采百官诗颂以
为登歌
唐太宗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作唐雅乐上曰礼乐者盖
圣人缘物以设教尔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御史大夫杜
淹曰齐之将亡作伴侣曲陈之将亡作玉树后庭花其
卷十四 第 48b 页 WYG0715-0699b.png
声哀思行路闻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乐也
上曰不然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
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
而悲尔今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右丞魏徵
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乐诚在人和不在声音也
 司马光曰礼者圣人之所履也乐者圣人之所乐也
 圣人履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
卷十四 第 49a 页 WYG0715-0699c.png
 于是乎作礼乐焉夫礼乐者有本有文中和者本也
 声音者文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礼乐之本未尝
 须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文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
 门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
 祭祀军旅至于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中如此
 数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洽凤凰来仪也太宗遽云治
 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于非圣人也夫
 礼非威仪之谓也无威仪则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
卷十四 第 49b 页 WYG0715-0699d.png
 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乐不可得而见矣故曰无本
 不立无文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谓乐
 无益于治乱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
 臣良胜曰乐之作难言也唐乐之作尤难言也西汉
 之乐失于长安光武平陇蜀而法物瞽师始备东汉
 之乐失于南阳曹操平荆州获杜夔尝为汉雅乐郎
 乃悉乐事至隋氏所传本南北之乐梁陈吴楚之声
 周齐二氏之音大唐继之以反于正斯不亦尤难乎
卷十四 第 50a 页 WYG0715-0700a.png
 哉时祖孝孙正宫调吕才习音张文收考律吕古钟
 十二近代自黄钟一均变极七音馀并废谓之哑钟
 文收吹律调之乃响彻孝孙又为旋宫之法曰大乐
 与天地同和造十二和以法天下之成数亦可谓难
 能矣太宗礼乐之本一无足称并声音之文亦欲废
 之岂足言乐其后命孝孙教宫人音乐不称责之温
 彦博王圭諌曰孝孙雅士乃使之教宫人又从而谴
 之臣窃以为不可呜呼以太宗为之君以孝孙为之
卷十四 第 50b 页 WYG0715-0700b.png
 臣而云礼乐之治亦事虚文而已何足道哉
宋神宗将有事于明堂大臣言秘书监致仕刘几知音
乐诏诣太常定雅乐几言律主于人声不以足度求合
古今异时声亦随变犹以冠服加于今人安得而称儒
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故
求器虽合考于声则不谐且古乐备清声五季乱杂而
废请增之帝许焉乐成遂用于明堂
 臣良胜曰宋乐至是已五变矣太祖初窦俨奏改周
卷十四 第 51a 页 WYG0715-0700c.png
 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而雅乐声高近于哀思和蚬
 准王林律较司天影尺制律吕乐始畅仁宗时诏胡
 瑗阮逸较钟律韩琦谓四方多事虽乐韶濩无益也
 乃已后享明堂复诏瑗定之黄钟律短而所奏音高
 又钟弇直声郁不发刘义叟曰是谓害金将感心腹
 之疾乎是非义叟之言周乐师之言也周铸无射伶
 州鸠曰王其心疾乎天子省风以作乐器以钟之小
 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于物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
卷十四 第 51b 页 WYG0715-0700d.png
 心窕则不咸槬则不容心是以感感实生疾今钟槬
 矣王心弗堪若是言者真知乐也而世罕其人义叟
 亦习闻其说焉尔其后范镇亦上乐书自谓得古法
 而司马光竟议不合至以壶奕决之其胜者则曰大
 乐还魂矣夫以胡瑗韩琦范镇司马光诸贤卒无定
 论而刘几以人声验之不必求合于古度虽为一时
 意见然于乐记之论则几也记曰凡音者生于人心
 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之本也
卷十四 第 52a 页 WYG0715-0701a.png
 舍此而言乐皆泥于器数之末者
洪武四年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陶凯制燕享九奏
乐章成其曲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
曰品物享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
圣道成九曰乐清宁先是圣祖厌前代乐章率用谀词
以为容悦甚者鄙陋不称乃命凯等更制其词至是上
之命协音律者歌之谓侍臣曰礼以道敬乐以宣和不
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俱废惟淫词艳曲更唱迭
卷十四 第 52b 页 WYG0715-0701b.png
和又使异域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
神祗饰为舞队谐戏殿廷殊非所以导中和崇治体也
今所制乐章颇协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切流
伪諠譊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洪武十七年圣祖谕礼部曰近命制大成乐器将以颁
天下学校俾诸生习之以祀孔子朕思古人之乐所以
防民欲后世之乐所以纵民欲其故何也古乐之诗章
和而正后世之歌词淫以奢古之律吕协天地自然之
卷十四 第 53a 页 WYG0715-0701c.png
气后世之律吕出人为知巧之私天时与地气不审人
声与乐声不比故虽以古之诗章用古之器数亦乖戾
而不合凌犯而不伦矣手击之而不得于心口歌之而
非出于志人与乐判然为二而欲以动天地感鬼神岂
不难哉其流已久救之甚难卿等宜究心于此庶几可
以复古人之意
 臣良胜曰大哉圣言礼乐之道备矣审如是追美于
 韶自武以下未足方也
卷十四 第 53b 页 WYG0715-0701d.png
  右衍正乐之礼
 
 
 
 
 
 
 中庸衍义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