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715-04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庸衍义卷八     明 夏良胜 撰
  达道之义(兄弟之法/朋友之法) (兄弟之戒/朋友之戒)
君陈曰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苏洵曰吾父之子今为兄弟吾疾在身兄即不宁数
 世之后不知何人彼死而生不为戚欣兄弟之亲如
 手如足其能几何彼不相能彼独何心
 臣良胜曰父子兄弟一气也孝友一理也彼其孝者
卷八 第 1b 页 WYG0715-0484b.png
 乃友其不友者未有能孝者也故人子于父母爱者
 爱之敬者敬之至于犬马且然而况父母之子与吾
 身一体而分者乎孔子谓伐一木杀一兽非时者非
 孝也推是心则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而后为充类
 至义之尽施之政者岂外是乎
五子之歌曰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
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
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
卷八 第 2a 页 WYG0715-0485a.png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蔡沉曰小弁之诗父子之怨五子之歌兄弟之怨亲
 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五子知宗庙社稷危亡之
 不可救母子兄弟离散之不可保忧愁郁悒慷慨感
 厉情不自己发为诗歌推其亡国败家之由皆原于
 荒弃皇祖之训虽其五章之间非尽述皇祖之戒然
 其先后终始互相发明史臣以其作歌之意叙于五
 章之首
卷八 第 2b 页 WYG0715-0485b.png
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
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已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
喜亦喜
 程颐曰象忧亦忧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为至真
 德秀曰象欲杀舜之迹明甚舜岂不知之然见其忧
 则忧见其喜则喜略无一毫芥蒂于其中后世骨肉
 之间稍有疑隙则猜防万端惟恐杀之不早除之不
 亟至此然后知圣人之心与天地同量也
卷八 第 3a 页 WYG0715-0485c.png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
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
 真德秀曰圣人不以公义废私恩故不以象之恶而
 不与之以富贵亦不以私恩废公义故使之不得有
 为于其国以暴其民仁之至义之尽也
皇矣诗曰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
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真德秀曰王季之友泰伯也盖其因心之本然非以
卷八 第 3b 页 WYG0715-0485d.png
 其逊已而后友之也昆弟至情出于天性岂有所为
 而为之乎使泰伯未尝有逊国之事王季之所以友
 之者亦若是而已夫王季之友不过尽其事兄之道
 耳岂有心于求福哉闺门之内敬顺休洽固产祥隤
 祉之基也故厚其庆而锡之光受天之禄而有天下
 天之报施其亦明矣
 臣良胜曰周之兴也其本于泰伯之让乎周公盛言
 王季之友而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盖其友
卷八 第 4a 页 WYG0715-0486a.png
 爱之相成也夫立子以嫡以长三代以来未之有改
 也泰伯长而贤其当立无疑然而天眷太王之德既
 作之邦而得岐周之地又贤其后而有文王之贤文
 王王季子也使非泰伯之让王季不立传位无由以
 及文王则天眷于太王者亦虚矣故泰伯不待太王
 传位及已而后让先适吴而不反使若莫知所之则
 太王传位自归王季而及文王矣使太王没时泰伯
 在国则废长之令不宜出于太王择贤之令不宜施
卷八 第 4b 页 WYG0715-0486b.png
 于泰伯王季当太王受终之际而泰伯近亦难于安
 其位而不辞也此泰伯所以让而无称为至德也若
 非先适不反当立而让则民显有所称而王季之立
 亦难于言因心之友矣是故微子不得先纣目夷不
 得并襄公子臧季札终身不敢即乎其位以无泰伯
 之让亦无文王之圣也然则天之所以眷太王以生
 文王也泰伯之所以可让者以文王也王季之所以
 可立者以文王也皆所谓顺天者也然为王季则易
卷八 第 5a 页 WYG0715-0486c.png
 为泰伯则难此所以为至德也
常棣诗曰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吕祖谦曰疏其所亲而亲其所疏此失其本心者也
 故此诗反覆言朋友之不如兄弟盖视之以亲疏之
 分使之反循其本也本心既得则由亲及疏秩然有
 序兄弟之亲既笃朋友之义亦敦矣初非薄于朋友
 也苟杂施而不逊虽曰厚于朋友如无源之水朝满
 夕除胡可保哉或曰人之在难朋友亦可坐视与曰
卷八 第 5b 页 WYG0715-0486d.png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则非不忧悯但视兄弟急难为
 有差等尔
 臣良胜曰周公之为此诗必三叔流言之际反覆喻
 之如作鸱鹗之诗以告成王者也故首言兄弟至亲
 启其天性之善继言急难禦侮终非朋友可比盖三
 叔方比武庚作乱致难于兄抑扬其词盖以破其惑
 也末言安宁之后和乐之至死生苦乐相与共之故
 欲其是究是图信其然而思以改也周公于是盖无
卷八 第 6a 页 WYG0715-0487a.png
 所不用其心亦无所不用其言也如是而不知改悟
 是以有东山之役但云罪人斯得终不以讨三叔为
 词致辟者管叔一人而已蔡叔虽囚而犹以从车七
 乘归之霍叔降庶人三年之后复齿即国蔡叔子仲
 克庸祗德周公以为卿士叔卒仲封复侯于故蔡矣
 呜呼周公处兄弟之变诚不幸也而所以委曲保全
 之者无所不至此所以为天理人情之至也若使三
 叔之难止于周公之一身必有以容而受之终不忍
卷八 第 6b 页 WYG0715-0487b.png
 以言诛者方主少国疑乘商之不靖而惑以非义流
 言倡乱以摇之是岂周公一身之利害哉乃欲倾危
 社稷涂炭生灵借使文武在御必诛不听周公亦有
 不能自已者至如后世蹀血禁门实欲自利其国更
 以周公藉口可乎哉
破斧诗曰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
我人斯亦孔之将
 朱熹曰夫管蔡流言以谤周公而公以六军之众往
卷八 第 7a 页 WYG0715-0487c.png
 而征之使其心一有出于自私而不在天下则抚之
 虽勤劳之虽至而从役之士岂能不怨也哉今观此
 诗固足以见周公之心大公至正天下信其无有一
 毫自爱之私抑又以见当是之时虽披坚执锐之人
 亦皆能以周公之心为心而不自为一身一家之计
 盖亦莫非圣人之徒也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父卒
叔齐逊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
卷八 第 7b 页 WYG0715-0487d.png

 朱熹曰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
 也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
 各得其志焉则视弃其国犹敝蹝尔何怨之有
宋桓公疾太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
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
不顺遂走而退
 臣良胜曰春秋之世兄弟始终相成如宋襄子鱼者
卷八 第 8a 页 WYG0715-0488a.png
 盖亦鲜矣立子鱼者桓公之始谋也先是兹父尝请
 于公曰使目夷立臣为之相公曰何故对曰臣之舅
 在卫爱臣若臣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
 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不许强请之将立目
 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义也今弟立而兄在
 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遂逃之卫兹父从之
 及公之疾乃召兹父曰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是
 襄公之让子鱼之辞皆由衷者也且襄公母出于卫
卷八 第 8b 页 WYG0715-0488b.png
 以不得迎而赋河广之诗其欲避位以宁母盖素志
 也子鱼以后妻之子而为桓公所爱皆能不失其天
 性之常是难能也其后子鱼卒相襄公了无嫌猜及
 襄乘车会楚而遭执则谓子鱼曰子归守国矣国子
 之国也子鱼曰君虽不言国国固臣之国也归设守
 械而守国楚谓宋曰子不与我国吾将杀子君矣曰
 吾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矣楚知杀公犹不得国于
 是释公公走之卫子鱼复请曰国为君守之君何遂
卷八 第 9a 页 WYG0715-0488c.png
 不入遂迎公归原始要终而襄公子鱼皆不取乎为
 诸侯者是难能也
卫侯之弟鱄出奔晋
 胡安国曰卫侯之入使鱄与宁喜约言既杀宁喜鱄
 病失言遂出奔晋托于木门不向卫国而坐木门大
 夫劝之仕不可曰仕而废其事罪也从之昭吾所以
 出也吾不可以立人之朝矣终身不仕其称弟罪卫
 侯也榖梁子曰鱄之去合乎春秋
卷八 第 9b 页 WYG0715-0488d.png
 臣良胜曰春秋者通乎权变而止乎礼义者也鱄信
 贤矣其去也果合春秋乎哉卫献公杀宁喜喜尝弑
 君剽也剽不宜君而君之者宁氏则弑君之罪必归
 狱者也弑隐者翚而国归桓公弑子赤者仲遂而国
 归宣公君子以弑逆之罪归之桓宣者谓受国而不
 讨贼也献公出而剽立剽亦贼也喜承父命要君约
 弑剽而纳献公喜亦贼也献公杀喜虽背惠也亦讨
 贼也鱄以失言而必去贤者之过也君子于善若农
卷八 第 10a 页 WYG0715-0489a.png
 夫之有畔朝夕行之思其始而成其终可也鱄初以
 献公之命而约喜曰政由宁氏祭则寡人夫国政也
 而曰必由宁氏此言可必守乎哉鱄也始焉不图为
 可守之约而终焉为必绝之行贤则贤已未可云合
 于春秋也春秋以重信言而见取者二鱄与荀息是
 也当晋献公属奚齐卓子之时荀息不虞可辅与否
 而一言承之曰其济君之灵也不济继之以死鱄之
 失言而必信者亦尾生白公之行也
卷八 第 10b 页 WYG0715-0489b.png
公弟叔肸卒
 榖梁氏曰其曰公弟叔肸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弑
 而非之也非之则胡为不去也曰兄弟何去如之与
 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君
 子以是为通恩也是以取贵于春秋
汉光武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为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
宜承大统皇太子疆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
久违之其以疆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
卷八 第 11a 页 WYG0715-0489c.png
 袁宏曰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今太子
 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
 海归藩谦恭之心弥谅明帝承统友于之情弥笃虽
 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
 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唐睿宗将立太子以宋王成器嫡长而平王隆基有大
功疑不能决成器辞曰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
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固请
卷八 第 11b 页 WYG0715-0489d.png
者屡日上从之立隆基为皇太子后立为玄宗成器献
兴庆宅为离宫制许之作兴庆宫仍赐成器宅环于宫
侧又于宫西南置楼题曰花萼相辉之楼玄宗友爱为
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殿中设五王帐成器尤恭谨未
尝议及时政愈信重之
 范祖禹曰明皇以藩王有功成器以嫡长而能辞位
 以授之故明皇之心笃于兄弟盖成器之行有以养
 其友爱之心是以能全其天性而谗间之言无自入
卷八 第 12a 页 WYG0715-0490a.png
 焉呜呼苟能充是心则仁不可胜用也至于为人父
 则谗杀其子为人夫则以嬖黜其妻为人君则以非
 罪殄戮其臣下是皆不能充其类也苟不能充其类
 则为善岂不出于利心哉
 真德秀曰汉显宗以东海王疆逊已而友之唐明皇
 以宋王成器逊已而友之其友虽同而所以友之则
 异王季之友无所为而然者也显宗明皇之友有所
 为而然者也此天理人欲之分而汉唐之盛不若周
卷八 第 12b 页 WYG0715-0490b.png
 之盛与
 臣良胜曰兄弟俱贤能成乎让而友以终者泰伯王
 季是也不成乎让而友者夷齐襄公子鱼也弟之不
 善而大舜周公之圣处之或封或诛其心一也兄之
 不善而鱄之去肸之不去虽未敢言五子之戒其义
 均也显宗明皇勉于成义虽不可方王季之贤其性
 存也臣于此亦重有感焉古者天下为公本支敦厚
 何有疑间猜忌之心至于末世择利自私薄恩崇怨
卷八 第 13a 页 WYG0715-0490c.png
 嫌隙之生谗邪之间至有网罗诛杀无以庇其本根
 卒不师大舜王季之友而动以周公藉口是故君子
 有不得已而予显宗明皇者也
永乐元年六月文皇以盛暑赐书在京诸王曰吾与诸
弟皆先帝子往者各在一方有一岁得一见者数岁得
一见者手足之情不能自己今吾承继大统诸弟早暮
来聚岂不甚惬于心炎暑方盛举动烦劳可三日一朝
用称友于之意
卷八 第 13b 页 WYG0715-0490d.png
永乐三年文皇赐诸王皇明圣训且谕之曰皇考所以
垂训子孙至要之道具在此书朝廷常守之可以永安
宗社藩王常守之可以长保富贵朝廷与藩王本同祖
宗所出但能皆以祖宗之心为心则自然各尽其道前
代有帝王不能保全宗室者如宋太宗亦有宗室不能
自保全如周三监汉七国皆是不能以祖宗之心为心
朕与诸弟各勉之
秦王尚炳将归文皇谕其从臣曰王前在国中言动时
卷八 第 14a 页 WYG0715-0491a.png
有错谬朕遣书戒之颇闻克自省改今日见王应对进
退循循合度甚适朕意此皆尔等辅导之力长史以下
皆叩头曰此由王天资之美克奉陛下圣训臣等庸愚
实无所效力文皇复谕之曰美玉非资良工不适为器
嘉木非得良匠不适为材人之成德亦然尔等宜益尽
心辅王虽小过必规正之虽小德必助成之谓小过无
害驯至于大过谓小德无益驯致于无德不可因循但
和平以导之从容以入之积以诚意未有不相信者王
卷八 第 14b 页 WYG0715-0491b.png
能脩善行尔曹亦有令名其往勉之命赐纱衣一袭及
道里费
 臣良胜曰尝闻圣祖在御时建大本堂命太子诸王
 讲学于中命选名儒训迪一体盖欲同归于善也文
 皇仰体此心友于备至见之书劄复有祖训之赐交
 相戒勉期以万世与宗社咸休友爱之义蔼然词旨
 至于奖谕从官申锡赞导极其委曲诸藩奉职远过
 前代有由然也昔汉文帝于淮南王固非自处以薄
卷八 第 15a 页 WYG0715-0491c.png
 者以王骄蹇丞相御史屡请论如法文帝不忍但废
 王迁之蜀竟以道死后闻斗粟尺帛之谣为之赐谥
 置园分惠其三子皆王若无愧于天下议者犹谓当
 淮南擅杀辟阳侯时帝使吏治其国留之长安使名
 儒朝夕辅导之而威以汉家之明刑必有所惩艾而
 改也易曰童牛之牿元吉彼欲禁于已然者犹将以
 为善也况我文皇成之于未然其善为何如哉
  右衍兄弟之法
卷八 第 15b 页 WYG0715-0491d.png
康诰曰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
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
彝大泯乱
 蔡沉曰天显犹孝经所谓天明尊卑显然之序也弟
 不念尊卑之序而不能敬其兄兄亦不念父母鞠养
 之劳而不友于弟是兄弟相贼也父子兄弟至于如
 此苟不于我为政之人而得罪焉则天之与我民彝
 必大泯灭而紊乱矣
卷八 第 16a 页 WYG0715-0492a.png
角弓诗曰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尔
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此令兄弟绰绰
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
让至于已斯亡
 真德秀曰弓之为物其体往来张之则内向而来弛
 之则外反而去骨肉之亲亲之则附疏之则离亦如
 角弓翩然而反也然则兄弟婚姻其可使疏远乎夫
 人君风化之本尔远其亲则民亦皆然矣尔之教如
卷八 第 16b 页 WYG0715-0492b.png
 此则民亦皆效之矣尔指幽王而言也人之性固有
 笃于善而不为风化所移者然不移者寡而移之者
 多故必令善兄弟而后能宽裕而不变若不善之兄
 弟本自薄恶上又教之则交相为病当愈深矣于是
 民之失其良心者虽细微之故亦相怨憾一方犹一
 事也专利欲得其受爵者无复逊让之意至争夺以
 取亡皆由上之化故也人主诚惩角弓之刺则于兄
 弟之亲可不厚其恩意乎
卷八 第 17a 页 WYG0715-0492c.png
春王正月
 榖梁传曰公何以不书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
 之不取乎为公也君之不取乎为公何也将以让桓
 也让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
 不正而成之何也将以恶桓也其恶桓何也隐将让
 而桓弑之则桓恶矣桓弑而隐让则隐善矣让则其
 不正焉何也春秋贵义不贵惠信道不信邪孝子扬
 父之美不扬父之恶先君之欲与桓邪也则是成父
卷八 第 17b 页 WYG0715-0492d.png
 之恶也兄弟天伦也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王废
 天伦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盖隐者可谓轻
 千乘之国蹈道则未也
齐人取子纠杀之
 胡安国曰取者不义之词前书纳纠不称子者明不
 当立也后书杀纠复称子者明不当杀也或夺或予
 于义各安春秋精意也仁人之于兄弟不藏怒焉不
 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纠虽争立越在他国置而弗问
卷八 第 18a 页 WYG0715-0493a.png
 可也必请于鲁杀之然后快于心其不仁亦甚矣后
 世以传让为名而取国者必杀其主以为一人心防
 后患意与此同流毒岂不远哉故孟子曰五伯三王
 之罪人也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汉景帝二年梁孝王来朝时上未置太子与王宴饮从
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
内喜太后亦然之詹事窦婴引卮进酒曰天下者高祖
之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以
卷八 第 18b 页 WYG0715-0493b.png
此憎婴王以此益骄
 臣良胜曰景帝刻薄任数人也何能致厚于梁王盖
 其任数之深也梁王本窦太后幼子甚爱之列土而
 王四十馀城居膏腴地帝本忌之其为此言聊以愚
 弄其母与弟云尔为太子时吴太子以侍博争道即
 提杀之亲子荣既立为太子以无罪而废何独爱于
 梁哉故七国反时亚夫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
 梁委之乃可制也帝无所难而许之其志可知吴攻
卷八 第 19a 页 WYG0715-0493c.png
 梁急亚夫坚壁不出梁与吴楚俱毙矣昔卞庄欲刺
 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斗则大者
 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庄子从
 之得双虎然则景帝于梁与吴楚正卞庄子之术也
 岂曰友爱之哉
唐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
天下上以其状授世民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
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
卷八 第 19b 页 WYG0715-0493d.png
德报雠上省之愕然曰明当鞫问尔宜早参世民遂帅
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
敬德将七十骑既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
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
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趋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苏轼曰唐高祖起兵汾晋间时子建成元吉智云皆
 留河东护家高祖起兵乃密召之隋购之急建成元
 吉能间道赴太原智云幼不能逃为吏所诛高祖以
卷八 第 20a 页 WYG0715-0494a.png
 父子之故不能少缓义师数日以须建成等至乎以
 此知为秦王所逼高祖逼于裴寂乱宫之事不暇复
 为三子性命计矣太宗本谋于是时借隋吏以杀兄
 弟其意甚明新旧史皆曲为太宗润饰然难以欺后
 世矣
 臣良胜曰甚哉太宗之行诈也举兵之时坐策必成
 计杀兄弟而已当元嗣以传位及其既成又何有于
 建成元吉者哉司马光谓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
卷八 第 20b 页 WYG0715-0494b.png
 又云为群下所迫逐孙甫则归罪于高祖不能舍长
 而立功丘浚又谓承高祖见命之意不必为虚词伪
 让而恬然居之是皆为之释言为史之所欺者也盖
 唐史太宗贞观又以玄龄首谋者当局又经许敬宗
 邪人粉饰凡所以为太宗谋者无不至矣今如苏轼
 之论则有以知其欲盖而弥彰者虽然太宗之故智
 亦六朝之馀习也晋之末也剪除宗室宋废帝杀江
 夏王义恭南阳王敬猷明帝杀安陆王等十三人又
卷八 第 21a 页 WYG0715-0494c.png
 杀庐江王祎齐明帝杀鄱阳公锵等七人衡阳王钧
 等四人西阳王子明等三人河东王竑等十人梁元
 帝杀桂阳王楚豫章王栋武陵王纪北齐后主杀赵
 郡王睿琅琊王俨兰陵王长恭南阳王绰忮害心淫
 诛杀横及始以自保寻亦灭亡太宗不知惩创而忍
 效其尤传及其子而才人女主易姓改命芟刈子孙
 亦几于尽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宋太祖弟晋王病亟亲往视之自为灼艾晋王觉痛帝
卷八 第 21b 页 WYG0715-0494d.png
亦取艾自灸以分其痛每对近臣言晋王龙行虎步他
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及帝不豫壬子夜
大雪帝召晋王光义延入大寝属以后事宦官宫妾悉
屏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避席若
有逊避之状既而帝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
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宋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
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臣刘定之曰噫古者帝王兄弟若汉景帝之于梁孝
卷八 第 22a 页 WYG0715-0495a.png
 王武宋文帝之于彭城王义康其初也亦未尝不相
 友爱其后也弟有次及之望兄无付托之诚因循积
 久间隙生焉大利诱之于前群小推拥于后而兄弟
 遂不相容矣岂特太宗哉史谓是夕宋后遣王继恩
 召其子德芳继恩径召晋王王曰吾当与家人议之
 入久不出继恩促之曰事久将为他人有矣时大雪
 遂与王步至宫继恩使王止其直庐曰且待于此继
 恩当先入言之王从者德玄曰便当直前何待之有
卷八 第 22b 页 WYG0715-0495b.png
 乃与王俱进至寝殿以此證之亦可见其挟诈乘机
 之举未为无心未为无党内外布置有自来焉岂一
 日之积哉
 臣良胜曰弑逆之恶一也于恶之中又有恶焉宋太
 宗之谓也唐太宗之致难于建成也建成与元吉比
 谋欲害之者累矣虽太宗之不恭建成之不友有以
 来之也宋太祖友爱天至其传位之言出于本意故
 直语近臣以为太平天子得张齐贤留尔作相何有
卷八 第 23a 页 WYG0715-0495c.png
 系吝之私也太宗欲速之心机械必有先露其萌者
 故太祖尝遣王祐体治符彦卿事曰归与王溥官职
 彦卿太宗之妇翁也必有隐谋飞语闻于上矣祐往
 辞太宗欲与私竟趋而出既全之矣故祐植三槐曰
 吾子二郎必相盖有阴造于太宗也然则太宗弑逆
 之罪诚有不可逭者况唐太宗虽蹈是恶犹欲掩盖
 不敢以薄自居尝遣诸王归藩至于流涕曰儿子尚
 或可求兄弟更不可得又曰前代帝王莫不疏弟而
卷八 第 23b 页 WYG0715-0495d.png
 爱子惟汉明帝赐诸王不令子多于弟我罔极之恩
 情钟诸弟于是内外诸王同有班赐虽其缘饰之词
 亦若有感怆之恨宋太宗既弑其兄复杀其弟廷美
 又杀德昭德芳若薙狝之惟恐不尽者此岂复有人
 心哉昔刘裕代晋则杀恭帝萧道成代宋则杀顺帝
 萧衍代齐则杀和帝陈霸先代梁则杀敬帝杨坚代
 周则杀静帝朱晃代唐则杀昭宣帝奸雄故态则然
 而太宗并及其弟与子又皆骨肉贤厚非若彼异姓
卷八 第 24a 页 WYG0715-0496a.png
 相代者此太宗之罪通于天也所谓于恶之中而恶
 焉者也异时举族连宫北狩不返南渡不嗣天下重
 器终归德昭德芳之后天道好还有如是哉
宋理宗封兄济阳郡王竑为济王出居湖州史弥远忌
竑谋杀之乃诈言竑有疾令客秦天锡召医如湖州视
之天锡至谕旨逼竑缢于州治以疾薨闻于朝后真德
秀入对曰陛下初膺大宝不幸处人伦之变有所未尽
流闻四方所损非浅霅川之变非济邸本志前有避匿
卷八 第 24b 页 WYG0715-0496b.png
之迹后闻捕讨之谋情状本末灼然可考愿诏有司讨
论雍熙追封秦邸舍罪恤孤故事斟酌行之虽济王未
有子息兴灭继绝在陛下耳
 宋史断曰天不欲延宗祚邪何于理宗即位之初而
 遭人伦若是之大变也自三代以降家法最正诸后
 最贤传授最明惟宋一代而已四夷之所以率服者
 此也贤才之所以辈出者此也伏节死难之士所以
 众多者此也中原陷溺之民不忘宋德者亦此也今
卷八 第 25a 页 WYG0715-0496c.png
 一旦遇杨后之亏恩史弥远之弑逆遂使理宗立不
 由正济邸不得其死其与边鄙之乱何殊焉禽兽之
 行何异焉于是宋之家法国之元气荡然而无遗矣
 然而理宗之立实出于杨后史弥远之计非若隋之
 杨广必欲废兄而夺其位也天命不爽尚监厥绪故
 复理度二君有天下五十年而后亡噫天之为德其
 明矣乎
 臣良胜曰由鲁隐厚非其道而桓之自处以薄也景
卷八 第 25b 页 WYG0715-0496d.png
 帝宋祖皆欲自居于隐之厚而宋太宗之薄则甚于
 桓矣由桓公子纠各用其薄而建成与唐太宗似之
 理宗厚薄之情人固有谅之者但从古弟兄搆隙必
 有奸邪交斗其间然彼自为主也惟济王竑理宗之
 事则营谋废置皆出弥远之手而其弟兄不预知焉
 此又变之变者也初竑为皇子时以愤弥远专横尝
 指宫壁舆地图之琼崖曰他日置弥远于此又呼以
 新恩弥远衔之故于慧日阁语郑清之废立之议决
卷八 第 26a 页 WYG0715-0497a.png
 矣及宁宗崩弥远遣杨后兄子谷石以废立白后后
 不可曰竑先帝所立岂敢擅变一夜七往返后终不
 许则后之罪犹有贷者谷等以杨氏无噍类挟之而
 后勉从之弥远之罪贯古今而一人也以真德秀之
 正直旧兼宫教预言于竑矣及入对亦不敢正言其
 罪理宗虽贤视叔孙昭子不赏私劳君子亦将有遗
 憾也臣特附之终篇若曰宁忤天子不忤权臣盍思
 所以致是者何哉
卷八 第 26b 页 WYG0715-0497b.png
  右衍兄弟之戒
兑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程颐曰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
 有滋益之象故君子观其象而以朋友讲习互相益
 也先儒谓天下之可说莫如朋友讲习朋友讲习可
 说之大者然当明相益之象
 臣良胜曰泽以钟水润物者也使依于山比于地以
 此之润益彼之涸其滋有限若两泽相丽交相为润
卷八 第 27a 页 WYG0715-0497c.png
 其益广矣即如有君无臣有臣无君虽亦有所建立
 裨补终于治化为浅若圣主贤臣同心同德欲举斯
 世于二帝三王之治宜无难者岂独君之益哉为之
 臣者亦将与之匹休矣故曰是天子而友匹夫也
系词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
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朱熹曰君子之道初若不同而后实无间断金如兰
 物莫能间而其言之有味也
卷八 第 27b 页 WYG0715-0497d.png
 臣良胜曰君子之同人者心也不以迹为疑也故禹
 显颜晦同一出处之心也史直蘧怀同一语默之心
 也惟心之同可以断金故发而为言如兰之臭或产
 崇冈或蒙深谷或植台榭或委榛荆而幽香气味则
 一而已然君子之心非不能为尽同也天下事物理
 一分殊万有不齐自有不能以皆同者故四时不齐
 虽天地化育亦然而况人乎如君臣相得本如鱼水
 何所不同然君以为可臣以其否替之君以为否臣
卷八 第 28a 页 WYG0715-0498a.png
 以其可献之岂不枘凿而所以求治之心同也若无
 所可否而一于从君是谓上下雷同岂世道之幸哉
又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吴澄曰此一节释豫六二爻词知几谓知之于其事
 未显著之先所以为神也君子谓六二有中正之德
 也上谓六三下谓初六六二上比三下比初然六二
 中正初三柔邪虽比追而不同情交而不谄不渎者
 也盖九四以不中不正为豫乐之主而三比之初应
卷八 第 28b 页 WYG0715-0498b.png
 之初三者四之党与也二中正自守不肯阿附四之
 权势故虽四之党与亦不与之深交者杜绝阿附之
 事于几微之时也故曰其知几乎
 程颐曰见事之几微者其神妙矣乎交于上以恭巽
 过则为谄交于下以和易过则为渎君子见于几微
 故不至于过也
说命曰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
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
卷八 第 29a 页 WYG0715-0498c.png
 范祖禹曰酒非曲蘖不成羹非盐梅不和人君虽有
 美质必有贤人辅导乃能成德作酒者曲多则太苦
 蘖多则太甘曲蘖得中然后成酒作羹者盐过则咸
 梅过则酸盐梅得中然后成羹臣之于君当以柔济
 刚可济否左右规正以成其德故曰尔交脩予尔无
 我弃我能行尔之言也
 臣良胜曰君之临臣主不登阼谓君无敌弗敢宾也
 是则君不可以友言也然友也者友其德也交脩于
卷八 第 29b 页 WYG0715-0498d.png
 德是亦友道焉耳高宗旧学于甘盘既而荒遁旁求
 得傅说使继甘盘而卒业是师之也故曰古者明王
 有不宾之臣是君于臣当其为师而弗臣也当其为
 宾而弗臣也惟资其德以相成是皆可以友言也谓
 之友则切磋琢磨如曲蘖于酒盐梅于羹固非一于
 顺从若妾妇者
君奭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
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
卷八 第 30a 页 WYG0715-0499a.png
 吕大临曰大臣之位百责攸萃震撼击撞欲其镇定
 辛甘燥湿欲其调济盘错棼结欲其解纾黯闇污浊
 欲其茹纳自非旷度洪量与夫患失乾没者未尝无
 翻然舍去之意况召公亲遭大变破斧缺斨之时屈
 折调护心劳力瘁又非平时大臣之比顾以成王未
 亲政不敢乞身尔一旦政柄有归浩然去志固人情
 之所必至然思文武王业之艰难念成王守成之无
 助则召公义未可去也今乃汲汲然求去之不暇其
卷八 第 30b 页 WYG0715-0499b.png
 迫切已甚矣盍谋所以宽裕之道图功攸终展布四
 体为久大规模使君德开明未可舍去而听后人之
 迷惑也
 臣良胜曰武王既一天下分陜以东周公主之陜以
 西召公主之及夹辅成王同功一体人也方周公遭
 疑谤居东召公在位纷解镇定以全周公者无所不
 至故金縢启册以迎反之者召公为之也今成王即
 政召公欲避权告老周公谕留亦无所不至盖欲其
卷八 第 31a 页 WYG0715-0499c.png
 图终以辅成王之德以保文武之业皆天理人情之
 至也或谓召公有疑于周公践阼以爵位介意此殆
 以小人之心窥君子之际也苏子谓召公亦欲周公
 告老而归恐亦未然人臣之义无以有已当主少国
 疑而夙望大臣相率以去自便其私岂圣贤以天下
 为已任意哉但当时成王即政齿既长矣辅导之责
 有周公而足矣召公可以盛满知止而求去周公自
 当以君臣大义而恳留各尽其道焉耳召公亦何疑
卷八 第 31b 页 WYG0715-0499d.png
 于周公者当夫营洛之时周公告成王曰兹予其明
 农哉是周公于此亦有归老之志其所以未去以成
 王之留以殷民未靖淮夷徐戎与奄继叛国事有未
 可以言去召公尝告王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
 当时在王左右者复有谁哉召公亦知周公未可以
 去矣周公曰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尔奭其济周
 公自知不可以去召公矣然则召公何以欲去罔以
 宠利居成功大臣之常也在伊尹而已然太甲怨艾
卷八 第 32a 页 WYG0715-0500a.png
 成德而尹之去犹陈咸有一德以戒之是周公不得
 为伊尹召公不必为周公其道一也召公既留相成
 王康王未释于政其心同也此同官为僚友道之极
 致也后世有以势均权敌相倾忌而不能并立于朝
 者真周召之罪人也哉
伐木诗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
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
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卷八 第 32b 页 WYG0715-0500b.png
 朱熹曰此燕朋友故旧之乐歌故以伐木之丁丁兴鸟
 鸣之嘤嘤而言鸟之求友遂以鸟之求友喻人之不
 可无友也人能笃朋友之好则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矣
 臣良胜曰小雅之诗为天子燕飨之乐周公制作所
 定也然亦有此燕友之歌则三代而上天子之友其
 臣下者盖亦其常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
 而成者故士庶人而得友则有以和平其身矣大夫
卷八 第 33a 页 WYG0715-0500c.png
 而得友则和平其家矣诸侯而得友则和平其国矣
 天子而得友则和平其天下矣友道所系于人其大
 如此
假乐诗曰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
解于位民之攸塈
 吕祖谦曰君燕其臣臣媚其君此上下交而为泰之
 时也泰之时所忧者怠荒而已此诗所以终于不解
 于位民之攸塈也
卷八 第 33b 页 WYG0715-0500d.png
 臣良胜曰此西周会朝之乐故谓之大雅则在当时
 百辟卿士于天子亦以朋友称也伐木之和平下之
 有益于上假乐之燕安上之有益于下交相为益亦
 友道也然其和平而安者亦惟民之有攸塈也盖天
 之所以树后王君公建邦设都以乱民也岂以逸豫
 为哉故不解位以安民益之大者也
抑诗曰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
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
卷八 第 34a 页 WYG0715-0501a.png
靡不承
 朱熹曰言不可轻易其言盖无人为我执持其舌者
 故言语由已易至差失常当执持不可放去也且天
 下之理无有言而不雠无有德而不报者若尔能惠
 于朋友庶民小子则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矣
 臣良胜曰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言则威仪之表著是
 谓德之隅也故必蕴之为德行而后发之为德言充
 之为德容言本乎德慎乎容而后无易言之失矣夫
卷八 第 34b 页 WYG0715-0501b.png
 一言之善而千里之外应之一言不善而千里之外
 违之况其迩若朋友者乎朋友之义德业相劝过失
 相规其情易密其迹易亲故其言亦易发发而中节
 而朋友以惠焉则无择言而非易矣夫以朋友易狎
 之地而谨言若此则在朝会矜持之地可知言所以
 动天地感鬼神则子孙万民之承有不期然而然者
 夫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犹箴儆于国欲自卿以下以
 相交戒乃作抑诗而慎言以为威仪之饰盖亦以友
卷八 第 35a 页 WYG0715-0501c.png
 道望其臣也
六月诗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
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朱熹曰此言吉甫燕饮喜乐多受福祉盖以其归自
 镐而行永久也是以饮食进馔于朋友而孝友之张
 仲在焉言其所与燕者之贤所以贤吉甫而善是宴
 也
 臣良胜曰天下之善未有不须友而成者也至于朝
卷八 第 35b 页 WYG0715-0501d.png
 政国事同官为僚寅恭和衷所系尤重弘济艰难同
 声相应如左右手况其素友善者乎故吉甫禦侮于
 外而张仲居中无所阻挠是以疏附先后奔奏禦侮
 各宣乃猷吉甫之功亦张仲之善也功成宴乐而诗
 人以张仲在焉为美婉而则矣是故人臣戮力王室
 或内或外或行或居所事不同其所以靖安天下之
 善一也礼曰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音六
 律十二音还相为宫也五齐六和十二食还相为用
卷八 第 36a 页 WYG0715-0502a.png
 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审乎此而后可以
 达诗人之意可以识吉甫张仲之心可以尽朋友之
 义矣
鹤鸣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鹤
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
有树檀其下惟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熹曰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
卷八 第 36b 页 WYG0715-0502b.png
 词也盖鹤鸣于九皋而声闻于野言诚之不可掩也
 鱼潜在渊而或在于渚言理之无定在也爰有树檀
 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他山之石而可以为错
 言憎当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天下之理其庶几乎
 程颢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
 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
 之为器得以成焉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
卷八 第 37a 页 WYG0715-0502c.png
 后脩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德
 成焉吾闻诸邵子
 臣良胜曰由朱子之言释之以上交焉得也由程子
 之言释之以下交焉得也然君子择友而后交岂得
 近恶友哉人主择贤而后任岂得近小人哉藉恶以
 成善计亦晚矣不幸而处乎是亦有自成之道焉尔
宋大水
 左氏曰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
卷八 第 37b 页 WYG0715-0502d.png
 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罚又以为君忧拜
 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已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
 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词也臧孙
 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臣良胜曰于是见春秋诸侯之交之礼也怨不废义
 怒不废礼古之道也鲁庄十年尝败宋师于桑丘十
 一年又败于鄑皆宋师侵轶我也夏则交恶秋则吊
卷八 第 38a 页 WYG0715-0503a.png
 灾此岂以怨怒废礼义者哉宋有御说致词有章鲁
 有臧孙致礼有节故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郑伯如晋子产寓
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
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
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
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
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
卷八 第 38b 页 WYG0715-0503b.png
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诗云乐
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有
令名也夫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
安无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象有
齿以焚其身贿也宣子悦乃轻币
 臣良胜曰子产之忠告宣子之受尽言可以见春秋
 大夫之交之义也祁奚请免叔向曰子为善孰敢不
 勉多杀何为宣子悦而免之宣子固可与言者也逾
卷八 第 39a 页 WYG0715-0503c.png
 年赵文子为政令薄诸侯之币而重其礼则当时同
 政诸卿非不知宣子之过举竟匿弗言待自为而形
 若短也言之使补过者乃在既老之祁奚邻国之子
 产则晋卿之睦已不及先君之时而后荀范韩魏赵
 鞅之相恶其机亦见于此矣
吴入郢
 左氏曰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
 覆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及昭
卷八 第 39b 页 WYG0715-0503d.png
 王在随申包胥如秦乞师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
 上国虐始于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
 急曰夷德无厌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迨吴之未定
 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土也若以君灵抚之
 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
 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
 安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卷八 第 40a 页 WYG0715-0504a.png
 臣良胜曰友之道以信为达也友之责以善为道也
 若子胥包胥之友也其言践责善之道则未也方子
 胥以父雠而图覆楚国包胥如知其非义一言止之
 而足也如其义也则固不必遗君之忧而后图其安
 也昭王初奔在郧郧公辛之弟怀欲杀之曰平王杀
 吾父我杀其子不亦可乎辛曰君讨臣谁敢雠之君
 命天也天命将谁雠违强凌弱非勇也乘人之弱非
 仁也灭宗废祀非孝也动无令名非知也必犯是余
卷八 第 40b 页 WYG0715-0504b.png
 将杀汝使包胥亦若郧辛之谕其弟子胥贤者莫逆
 之矣不图其易而图其难何居
缁衣曰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
有乡其恶有方是故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
 陈浩曰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
 利为朋君子固好其同道之朋矣小人亦未尝不好
 其同利之朋不当言毒害其匹也小人视君子如仇
 雠常有祸之之心此所谓毒其正也君子所好不可
卷八 第 41a 页 WYG0715-0504c.png
 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乡所恶不可以及善人故曰
 其恶有方前章言彰善瘅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惑
 今好恶既明民情归一故迩者远者不惑不疑也
儒行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
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陈浩曰合志以所向言营道以所习言方即术也并
 立爵位相等也相下以尊位相让而已处其下也流
卷八 第 41b 页 WYG0715-0504d.png
 言恶声之传播也闻之不信不以为实也其行本方
 立义谓所本者必方正所立者必得其宜也同于为
 义则进而从之不同则退而避之故曰同而进不同
 而退
表记曰君子之接也如水小人之接也如醴君子淡以
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臣良胜曰王通有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
 后择故君子寡尤然则君子贵择交也择之道最先
卷八 第 42a 页 WYG0715-0505a.png
 于言言者心之声也如水之淡如醴之甘君子小人
 于是辨矣然而溺于甘厌于淡恒人情也故君子之
 交正以异乎恒情也人君之择乎臣要亦无出乎此
 其言虽未免有拂而意在匡君必正人也其言不敢
 有违而志于徇主必邪人也然乐其徇已而疏其拂
 已亦恒情也英杰之士自有异乎是者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朱熹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
卷八 第 42b 页 WYG0715-0505b.png
 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
 辱矣
 臣良胜曰君臣朋友均以义合者也而君臣之分则
 尊矣故人臣而欲进主于三代之隆岂但责善于友
 以相成而已哉然以数而见疏见辱则进退之权度
 亦在我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
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卷八 第 43a 页 WYG0715-0505c.png
 朱熹曰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
 于明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说而
 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
 相反也
 臣良胜曰友之损益固如是也若人君所任之臣其
 所损益又有大于是者可不谨乎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
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
卷八 第 43b 页 WYG0715-0505d.png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
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朱熹曰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矣但其所言亦
 有过高之病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
 不贤固不可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学者不可不察
 臣良胜曰斯友道也推之君道无遗善无弃材矣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诵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卷八 第 44a 页 WYG0715-0506a.png
 朱熹曰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
 而不可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夫能友
 天下之善士其所友众矣犹以为未足又进而取之
 古之人是能尽其取友之道而非止一世之士矣
 臣良胜曰昔傅说告于高宗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事
 不师古匪说攸闻则人君尚友正以师于古也若论
 夫霸者之世则霸而已矣进而论三王之世则禹汤
 文武固今日之友也又进而论二帝之世则尧舜固
卷八 第 44b 页 WYG0715-0506b.png
 今日之友也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徒以外慕其名者
 也至如阴盗神器便藉口于唐虞篡逆诛夷欲比迹
 于汤武今之贼也古之罪人也又何以尚友为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
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朱熹曰言君当屈已以下贤士不枉道而求利二者
 势若相反而实则相成盖亦各尽其道而已
卷八 第 45a 页 WYG0715-0506c.png
孟子曰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
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朱熹曰先从受学师之也后以为臣任之也
 臣良胜曰师臣者王宾臣者霸有必然者也伊尹于
 汤曰惟尹暨汤咸有一德以德行仁是以王也管仲
 既囚桓公举以相国一曰仲父二曰仲父有司致请
 曰若是乎君之易也桓公曰吾难于得仲父既得之
 故其易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霸者仲之刀也呜
卷八 第 45b 页 WYG0715-0506d.png
 呼汤与伊尹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如桓公管仲者臣
 亦曰民到于今受其赐矣
鲁哀公问子夏曰必学而后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曰
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尝闻也哀公曰然则五帝三
王有师乎子夏曰有臣闻黄帝学于太贞颛顼学乎缘
图帝喾学乎赤松子尧学乎尹寿舜学乎务成跗禹学
乎西王国汤学乎威子伯文王学乎鲛时子斯武王学
乎郭叔此数圣人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号
卷八 第 46a 页 WYG0715-0507a.png
不传乎千古夫不学不明古道而能安国家者未之有

 臣良胜曰鲁哀公有为善之资有去恶之志惟强臣
 有以制其势而圣贤无所用其心也观公问政礼于
 孔子矣问驭民于颜子矣问社于宰我矣问彻于有
 若矣与兹问学于子夏皆切问也亦其志之所欲为
 也三家之专陪臣之叛公亦无所于治有求于越而
 竟以为辱其志亦可悲矣慕若圣贤莫效于用故曰
卷八 第 46b 页 WYG0715-0507b.png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
方贤士多归之
 胡寅曰常主于其臣爱顺已而已贤主于其臣欲其
 諌已焉始乎求諌中而勉从终而恶闻者多矣况于
 师乎諌争之臣则有朋友之义逆耳拂意之言至悻
 然发于心勃然变乎色者贤君所未免也然争臣之
 位卑其势可以进退而制指则其惮之尚浅也一成
卷八 第 47a 页 WYG0715-0507c.png
 乎为师其位尊其道严其教诏辅拂必一于听从而
 莫得违拒其威仪体貌必与之终始而不敢废故君
 于得师为难非世之人无可师也以人主无求师之
 志事师之道也不自得师而臣其所受教虽有愿治
 之意其成就亦卑近蹇浅而止矣文侯非自得师者
 也而三人又非一世之士也虽然不既与庸主远矣
 乎敦信以治国则不失信于虞人脩睦以善邻则不
 失交于韩赵闻翟璜之对则悟任座之意直听田子
卷八 第 47b 页 WYG0715-0507d.png
 之论则知钟声之问非将相大任也谋诸李克而皆
 得其人其去六国之庸主诚远矣虽然文侯与子思
 同世不知师也而子思亦非文侯所得师也文侯听
 鼓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是以不能师
 子思也
汉高祖还过沛宫置酒召故人父老酒酣自为歌起舞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
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卷八 第 48a 页 WYG0715-0508a.png
 臣良胜曰富而能贫贵而能贱在士人已为高致矧
 贵为天子而恋恋乡曲父老是谓亲者不失其为亲
 故者不失其为故虽周公未有改也是时高祖酣歌
 所谓大风歌者是也王通谓安不忘危其有霸心者
 乎霸固能假仁义者也故齐桓之存纪季似义葬伯
 姬似仁晋文避三舍以报楚亦将以为礼也
严光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光乃变姓名隐身不
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
卷八 第 48b 页 WYG0715-0508b.png
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
反而后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
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乃张目熟视曰
昔唐虞著德巢父洗耳士固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
陵我竟不能下尔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道
故旧相对屡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
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尔
 范仲淹曰在易屯之初九阳刚方亨而能以贵下贱
卷八 第 49a 页 WYG0715-0508c.png
 光武以之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能不事王侯高尚
 其事子陵以之非子陵不能成光武之大非光武岂
 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顽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
 名教也
 臣方正学曰敬贤当远色治国在齐家何如废郭后
 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安足拟羊
 裘老子早见几独向桐江钓烟水
汉明帝自为太子时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及即位
卷八 第 49b 页 WYG0715-0508d.png
尊以师礼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
官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
是悉以大官供具赐之
章帝为太子受学于张酺酺为东郡太守帝幸东郡引
酺及门生掾吏会庭中先备弟子之仪讲尚书一篇然
后脩君臣之礼
 臣良胜曰明章尊学事师诚为帝王高致盛节也然
 而德业所就竟亦未有大异乎汉季之主炎刘之泽
卷八 第 50a 页 WYG0715-0509a.png
 于是息焉知所事而未知择所事之人也桓荣张酺
 章句之学也未论格心至于变化气质未之能焉故
 传称明帝性𥚹急好以耳目隐发为明章帝虽云长
 者而优柔不断其过益繁于尚书所谓高明柔克沉
 潜刚克未知有以动其中否程颐曰未读是书犹是
 人也既读是书亦犹是人也则为不善读矣
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已尝燕居深念陆贾往
直入坐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
卷八 第 50b 页 WYG0715-0509b.png
士豫附士豫附则天下虽有变权不分何不交驩大尉
平用其计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衰
 胡寅曰陆生为平勃一时计可耳非所以为训也将
 相不和固非国家之福将相深相结亦非国家之利
 使其皆贤皆为社稷计相举相职进贤退不肖将举
 将职诘暴而禁奸何患恶之不除功之不就何必私
 交缔结类非公道者乎平与勃同心谋虑则是也而
 进币施报则非矣一有传之失者身尚不自保而何
卷八 第 51a 页 WYG0715-0509c.png
 国之安故曰陆生为一时之计可耳非所以为训也
杜如晦房玄龄共筦朝政天下新定台阁制度献物容
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如晦至率用玄龄策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
深相知故能用心济谋以左右帝治当世语良相必曰
房杜云
 臣良胜曰凡物之相反者莫如水火阴阳异气也燥
 湿异宜也南北异位也上下异性也然而有相济焉
卷八 第 51b 页 WYG0715-0509d.png
 水火交而物以化于易之鼎之革可以识其用也而
 执其机要有存乎人者故萧之规曹之随魏之严丙
 之宽其相济以成务君用之也矧夫国之大事匪谋
 胡获匪断胡成二者本以相资又非规随宽严若水
 火之异者其辅成唐宗致治之美几于成康岂偶然
 哉
韩𤦺言庆历中与希文彦国同在西府上前争事议论
各别下殿不失和气如未尝争也当时相善三人正如
卷八 第 52a 页 WYG0715-0510a.png
推车子盖其心主于车可行而已𤦺务容小人善恶黑
白不大分故小人忌之亦少如范富欧尹尝欲分君子
小人故小人忌怨日至朋党亦起方诸公斥逐独𤦺安
焉扶持复起皆琦力也
 臣良胜曰君子和而不同韩范富杜欧尹是也尚岂
 有党同伐异之为哉然亦不能久安于位故欧阳脩
 疏曰杜衍范仲淹韩𤦺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
 贤而不闻有可罢之罪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
卷八 第 52b 页 WYG0715-0510b.png
 用敌国之福也韩𤦺疏曰陛下用杜衍为相方及一
 百二十日而罢范仲淹以夏人初附自乞保边至于
 富弼之出则所损甚大𤦺由是出知扬州而修亦左
 迁滁州夫君子好正小人毒正君子之好尤不足以
 胜小人之毒况君子而自丑其正又何以语小人哉
圣祖手诏叙刘伯温功伐召赴京累欲进公爵伯温曰
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力上欲相杨宪伯温与宪
素厚以为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
卷八 第 53a 页 WYG0715-0510c.png
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无与焉者也今宪不然能无败
乎上曰吾之相无踰于先生伯温曰臣非不自知但臣
疾恶大深又不耐烦为之且负大恩进封诚意伯归老
乡里
 臣良胜曰尝闻管仲用鲍叔牙之荐相齐国及病桓
 公问可以属国者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可仲
 曰不可其为人也廉洁善士也其为不已若者不比
 之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理国上且钧乎君下
卷八 第 53b 页 WYG0715-0510d.png
 且逆乎民自恒情言仲若大负于叔牙者而古今称
 交道必曰管鲍其所以交而知者皆以为国而非为
 其私也然以廉洁善士为不可相则伯说已臣观伯
 温不私于宪大类乎仲其曰宰相持心如水以义理
 为权衡而已无与焉则恢恢乎王者之佐矣且自谓
 疾恶过严而不耐烦是亦有叔牙之病而不自隐则
 伯温者上不负君下不负友亦不自负其心矣
圣祖往濠州省陵墓父老经济等来见上与之宴谓济
卷八 第 54a 页 WYG0715-0511a.png
等曰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
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闵焉济等对曰久苦兵
争莫获宁居今赖主上威德各得安息劳主上忧念上
曰濠吾故乡父母坟墓所在岂得忘之诸父老宴饮极
欢上又谓曰诸父老皆吾故人岂不欲朝夕相见然吾
不得久留此父老归宜教导子弟为善孝弟勤俭乡有
善人由家有贤父兄也济等顿首谢上又曰乡人耕作
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抄掠父
卷八 第 54b 页 WYG0715-0511b.png
老等亦宜厚自爱以乐高年于是济等欢醉而去
 臣良胜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视乡曲故人皆韦
 布殷勤休戚一体圣祖之于濠梁与汉高之于丰沛
 其揆一也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只礼曰乐其所自
 生礼不忘其本圣心渊微一举而孝弟礼乐之道皆
 于是乎在不特香火之情而已彼曰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锦夜行是薄夫浅人之论岂足以语帝王之度
 哉
卷八 第 55a 页 WYG0715-0511c.png
桂彦良被荐至京师圣祖见而伟之授太子正字切磨
治道必称孔孟不下千馀言无一不当帝心者其要以
明圣学格君心为务在春坊久每侍讲必以二帝三王
心法为本至于历代治忽谆谆启迪不倦诚意恳至东
宫每动容称敬圣祖尝顾问曰尔何官彦良对曰正字
圣祖曰否尔帝师也
 臣良胜曰圣祖于宋濂章溢等荐至则曰为天下屈
 四先生于彦良荐至则曰尔帝者师呜呼师臣者王
卷八 第 55b 页 WYG0715-0511d.png
 宾臣者霸三代而下何多见哉臣窃思之元之末季
 政教陵夷乃有豪杰之才圣贤之学经济之略如濂
 如基如琛如溢如彦良者一时并赴荐召即所居创
 礼贤馆处之朱文忠复荐王祎王天锡而婺州儒士
 许元叶瓒胡翰汪仲山金信童冀吴履张启敬孙履
 辈又皆会食省中敷陈治道真所谓圣人作而万物
 睹云从龙而风从虎也然则贤人隐而天地闭世道
 升降断可识矣天生贤才而故遗之以待真主岂偶
卷八 第 56a 页 WYG0715-0512a.png
 然哉
  右衍朋友之法
仲虺之诰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肇我邦于有夏若苗
之有莠若粟之有秕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
 蔡沉曰言简贤附势之徒同恶相济实多徒众肇我
 邦于有夏为桀所恶欲见剪除如苗之有莠如粟之
 有秕汤特言其不容于桀而迹之危如此
 臣良胜曰正人以邪人为邪邪人亦以正人为邪是
卷八 第 56b 页 WYG0715-0512b.png
 故朋友之弗善有变而党者矣
十亩之间诗曰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朱熹曰政乱国危贤者不乐仕于朝而思与其友归
 于农圃故其词如此
 臣良胜曰天下有道拔茅汇征贤人君子皆荣仕进
 以行其所学上焉为德下焉为民同道相济此则所
 谓君子之朋也至如北风之诗则朋友同车以去国
 此则相与并耕于田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驱之不
卷八 第 57a 页 WYG0715-0512c.png
 可使之合析之不可使之离是亦根于人心之同然
 而不可易者也然在衰周之世尚不为怪降及后世
 将以背君死党目之矣
民劳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
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
我王
 苏氏曰人未有无故而妄从人者惟无良之人将说
 其君而窃其权以为寇虐则为之故无纵诡随则无
卷八 第 57b 页 WYG0715-0512d.png
 良之人肃而寇虐无畏之人止然后柔远能迩而王
 室定矣
 臣良胜曰戮力王室共济时艰而所以相戒必重于
 诡随祸之始自此起也大段人心自有是非天下自
 有公议静思审顾孰不自明惟其利害之心胜趋避
 之机熟贪权怀禄之术行而欺上罔下之心昧冒然
 当之而不顾只是诡随为之害也然则君子无所随
 乎曰有易于随卦取象于雷之泽动万物者莫疾乎
卷八 第 58a 页 WYG0715-0513a.png
 雷雷之行天是曰无妄无妄天下之至诚亦天下之
 至公也诚则公公则同同则必有以应之如泽之说
 以应雷莫随之善也故曰随元亨利贞无咎穆姜曰
 有是四德而随之是以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
祭伯来
 胡安国曰人臣义无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
 然者杜朋党之原为后世事君而有贰心之明戒也
 惟此义不行然后有藉外权如缪留之语韩宣惠者
卷八 第 58b 页 WYG0715-0513b.png
 交私议论如庄助之结淮南者倚强藩为援以胁制
 朝廷如唐卢携之于高骈崔允之于宣武崔昭纬之于
 邠岐者矣
窦武疏曰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近者奸臣牢脩造
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等逮拷连及数百人旷
年拘录事无数验膺等诚陛下稷卨伊吕之佐而虚为
奸臣贼子之所诬惟陛下留神澄省书奏霍谞亦为表
请帝意稍解
卷八 第 59a 页 WYG0715-0513c.png
 赵弼曰一时党人互相标榜以高玩一世议论激切
 固未合于中道皆怀嫉恶之心不忍小人之朋奸蠹
 政以颠覆国家相与肆为高论以扶持世道原其本
 心非尽私邪也人君闻其言而反之已吾有是邪从
 而改之吾无是邪因而豫为之戒其于君身国政未
 必无补也奈何信任小人之言一切以为诽谤置之
 于法而又禁锢其终身真氏所谓禁锢终身自古大
 无道之世所未有也呜呼古之相臣一夫不获以为
卷八 第 59b 页 WYG0715-0513d.png
 已辜况人君为天地民物之主乃禁锢人于平世使
 人郁结而不得自申是岂有道之世哉况所禁锢者
 又皆世所谓贤人君子者哉
唐宪宗问宰相曰人言外间朋党大盛何也李绛对曰
自古人君所甚恶者莫若人臣为朋党故小人谮君子
者必曰朋党何则朋党言之则可恶寻之则无迹故也
东汉之末凡天下贤人君子宦官皆谓之党人而禁锢
之遂以亡国此皆群小欲害君子之言愿陛下深察之
卷八 第 60a 页 WYG0715-0514a.png
夫君子与君子合岂可必使之与小人合然后谓之非
党邪
 胡寅曰尝考古而申其说君子之类或以道德或以
 学行以气节以议论穷则相益达则相推可以名之
 曰朋而不可谓之党小人之类或以才知以邪慝以
 恩私以势利穷则相疏达则相亲可以名之曰党而
 不可谓之朋然小人欲害君子者并二名而一以目
 之于其时临其事者惑于真伪贤不肖之辨而听夫
卷八 第 60b 页 WYG0715-0514b.png
 牵合罗织疑似之言谓所治者小人而治之者君子
 也自后世观之乃大相谬戾故前汉之党指萧望之
 刘向张猛周堪而治之者元帝与弘恭石显也后汉
 之党指李膺范滂二百馀人而治之者桓灵与中常
 侍也唐之党指独孤损翟远等三十馀人而治之者
 朱全忠与柳灿李振也此三党者系宗社存亡使天
 下振动者也其果小人邪抑君子邪而高祖之臣皆
 自丰沛光武诸将悉出南阳宣帝图形于麒麟太宗
卷八 第 61a 页 WYG0715-0514c.png
 延士于瀛洲于以兴起治功计安天下又安可以其
 众多而指为朋党邪
宋崇宁元年蔡京籍元祐及元符末宰执司马光等侍
从苏轼等文臣程颐等武臣王献可等官者弘士良共
百二十人为奸党请书之遂刻石于端礼门
 臣丘浚曰小人欲空人之国则肆为朋党之说君子
 指小人为党小人亦指君子为党甚至君子亦指君
 子以为党而小人亦然始以党败人终以党败国宋
卷八 第 61b 页 WYG0715-0514d.png
 自元祐以来党论滋起互相指斥不复能辨衣冠涂
 炭垂之十年至于崇宁其祸极矣呜呼有国者其尚
 公以存心恕以待物无偏无党一惟理之是准庶几
 消朋党之祸于未然哉
唐顺宗即位失音不能决事常居深宫施帷帘独宦官
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以王伾为散骑常侍王叔文
为起居舍人大抵计事叔文依伾伾依忠言忠言依牛
昭容转相交结每事先下翰林叔文可否然后宣于中
卷八 第 62a 页 WYG0715-0515a.png
书韦执谊承而行之外党则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主
采听外事谋议倡和日夜汲汲如狂互相推奖曰伊曰
周曰管曰葛僩然自得谓天下无人士大夫畏之道路
以目
穆宗时李逢吉用事所亲厚者张文新李仲言李续之
李虞刘栖楚姜治及张权舆程昔范又有从而附丽之
者时人目之为八关十六子
 王氏曰按逢吉传郑注得幸于王守澄逢吉遣子训
卷八 第 62b 页 WYG0715-0515b.png
 赂注结守澄为奥援自是肆志无所惮其党有张又
 新李绩张权舆刘栖楚程昔范李虞姜治及训八人
 而傅会者又八人皆任要害故号八关十六子者所
 求请先赂关子后达逢吉无不得其所欲也
宋仁宗谓辅臣曰王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
也王曾对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同恶时
称五鬼奸邪憸伪诚如圣谕
 臣良胜曰朋友之变也其贤者则有朋党之名其不
卷八 第 63a 页 WYG0715-0515c.png
 贤者则有阿党之名贤之为党其成在上而责备于
 下者有也不贤之为党其成在下而责归于上者有
 也是故君子并以戒也
王安石罢相知江宁因荐韩绛吕惠卿以自代时号绛
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法善神唐坰疏曰安石专作威
福曾布表里擅权文彦博冯京知而不敢言王圭曲事
无异厮仆元绛薛向陈绎颐指气使无异家奴张璪李
定为安石牙爪张商英乃安石鹰犬逆言者虽贤为不
卷八 第 63b 页 WYG0715-0515d.png
肖附已者虽不肖为贤
 臣良胜曰从古朋党之说皆小人借此名以诬君子
 而安石之党则不可谓之诬也司马光尝谓之曰介
 甫行新法乃引用一副当小人何也安石曰方法行
 之初旧时人不肯向前候法行已成即避之用老成
 者守之光曰误矣小人得路岂可去也若欲去必成
 雠敌他日王门十哲惠卿首叛以无使上知退居而
 书福建子悔之晚矣
卷八 第 64a 页 WYG0715-0516a.png
  右衍朋友之戒
 
 
 
 
 
 
 
卷八 第 64b 页 WYG0715-0516b.png
 
 
 
 
 
 
 
 中庸衍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