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15-04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庸衍义卷六     明 夏良胜 撰
  达道之义(父子之常/父子之戒) (父子之变/)
五子之歌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
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蔡沈曰典犹周之六典则犹周之八则所以治天下
 之典章法度也钧与石五权之最重者也关通以见
 彼此通同无析阅之意和平以见人情两平无乖争
卷六 第 1b 页 WYG0715-0422b.png
 之意言禹以明明之德君临天下典则法度所以贻
 后世者如此至于钧石之设所以一天下之轻重者
 王府亦有之其为子孙后世虑可谓详且远矣
伊训曰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
 臣良胜曰自家天下而后所以贻孙谋燕翼子者要
 道也乃若商王敷求哲人尤大要也自商以光为虞
 夏所用之人不过一二世族八元八恺则高辛高阳
 氏之才子舜禹稷契世系均出黄帝商以后为周武
卷六 第 2a 页 WYG0715-0423a.png
 王兄弟九人为显诸侯而毕召亦以同姓为上公吕
 望苏公三恪之外异姓之贤亦鲜矣凡民论官司马
 不过州闾族党出掌入治之职孔门弟子仕者止于
 大夫家臣是亦求贤之道未之广也惟汤立贤无方
 以为贻后之大训故伊尹告于太甲者莫大于此是
 故终商之世伊尹仲虺莱朱伊陟巫咸傅说祖已祖
 伊皆以疏远之贤得尽其用汤之孙子中兴历世七
 王之泽入人之深周既革命而人心思商历再世而
卷六 第 2b 页 WYG0715-0423b.png
 后定虽周目之为顽民在商不失为义士此振古所
 未有者哲人贻后其效有若此哉禹汤皆身致太平
 者禹之贻后以法汤之贻后以人君子曰有治人无
 治法臣愿圣明决择轻重而并施之则贻以万世之
 太平也
文王诗曰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朱熹曰文王非有所勉也纯亦不已而人见其若有
卷六 第 3a 页 WYG0715-0423c.png
 所勉耳其德不已故今既没而其令闻犹不已也令
 闻不已是以上帝敷锡于周维文王孙子则使之本
 宗百世为天子支庶百世为诸侯而又及其臣子使
 凡周之士亦世世脩德与周匹休焉
 臣良胜曰文王之贻后者以其德也视人与法尤为
 要矣夫文王之德非以永令闻也文王令闻非以徼
 后福也所谓无所为而为之者与天为一也是以于
 昭于天陟降左右而天之厚之不于其身而及其孙
卷六 第 3b 页 WYG0715-0423d.png
 子为天子为诸侯延及百世至其所以辅孙子者亦
 波及焉在天则因材而笃在文王则德厚而流光皆
 无所为而为之者也故曰瑟彼玉瓒黄流在中明宝
 器不荐于亵味黄流不注于瓦缶盛德必享于禄寿福
 泽不降于淫人天人一理相为流通断可识矣
假乐诗曰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
愆不忘率由旧章
 朱熹曰言王者干禄而得百福故其子孙之蕃至于
卷六 第 4a 页 WYG0715-0424a.png
 千亿适为天子庶为诸侯无不穆穆皇皇以遵先王
 之法者
 臣良胜曰王者福禄得于天者可谓极矣而享厚之
 报尚有流及于子孙者固在于蕃尤在于贤也子孙
 所以为贤者非自贤也亦守先王之旧章贤其先王
 之贤乃所以为贤也先王创业垂统功德并懋越历
 艰险安危成败皆身亲而熟虑之者故典则贻谋必
 度其子可世守而能行之者所谓可继而可传也惟
卷六 第 4b 页 WYG0715-0424b.png
 子孙自贤而或小前人所为故有作聪明以乱旧章
 者谄谀并进法度纷更倾覆颠危而先王之泽亦因
 以斩矣故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惟纣自贤故曰虽无
 老成人尚有典刑曾莫是听大命以倾然则子孙非
 能守法为贤虽多何为哉文王之后有若武王之圣
 而周公称之亦曰丕承哉武王烈而已君子知纣之
 所以亡武王之所以兴则知先王之所以贻子孙者
 欲其何所法哉
卷六 第 5a 页 WYG0715-0424c.png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朱熹曰震动也一阳始生于二阴之下震而动也其
 象为雷其属为长子震有亨道震来当震之来时也
 虩虩恐惧惊顾之貌震惊百里以雷言匕所以举鼎
 实鬯以秬黍酒和郁金所以灌地降神者也不丧匕
 鬯以长子言也此卦之占所以为恐惧则致福而不
 失其所主之重矣
 臣良胜曰乾一索而得男为震是乾天子之卦也震
卷六 第 5b 页 WYG0715-0424d.png
 天子长子之卦也一人元良万邦以贞长子虽未居
 位而为天子之贰将有天下国家之责非知所恐惧
 而以势位为乐则未免有骄纵之失徒知恐惧而不
 以诚敬为主亦未免为柔懦之归故曰震惊百里不
 失匕鬯长子主祀匕鬯其所有事者震而惊及百里
 震之极也当此震惧而所事之匕鬯犹能不失其常
 度非诚敬在躬有不能也是亦几于烈风雷雨弗迷
 长子之道于是为至他日为天子而措之天下固所
卷六 第 6a 页 WYG0715-0425a.png
 优为也文王于震彖训垂戒若此而周公象词亦曰
 君子以恐惧修省何长子之道以恐惧为首务也盖
 崇高天位惟骄泰与期而畏惧若无所庸者世禄之
 家鲜由礼义矧天子之子乎禹之示训曰予临万民
 若朽索之驭六马成汤抚有万方曰慄慄危惧若将
 陨于深渊皆惧也此文王周公垂训之微旨也
伊训曰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
于家邦终于四海
卷六 第 6b 页 WYG0715-0425b.png
 蔡沈曰初即位之初言始不可以不谨也谨始之道
 孝弟而已孝弟者人心之所同非必人人教诏之立
 爱敬于此而形爱敬于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长吾
 长以及人之长始于家达于国终而措之天下矣
蓼莪诗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
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臣良胜曰读蓼莪诗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矣盖贤
 人君子理义以养心师友以资识其所以为孝固亦
卷六 第 7a 页 WYG0715-0425c.png
 有得于性命之理者闾阎野夫武人孺子夫何所学
 但求其鞠育抚养之劬劳而思其属毛离里之所受
 天性之真蔼然呈露所谓不学而知不学而能者此
 诗之所以可兴也是凡人之受恩于父母者若是其
 大也若卿大夫之子又受家于父母也诸侯之子又
 受国于父母也天子之子又受天下于父母也其恩
 尤厚又何德以为报乎
孝经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
卷六 第 7b 页 WYG0715-0425d.png
 臣良胜曰明王事父母固所以明察天地之理然必
 能明察天地之理而后尽事父母之道也盖天地万
 物之父母也吾父母天地之子也天下人物亦天地
 之子也吾视父母犹天地也则视天地之所子者皆
 吾父母之子者故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
 也况天地父母至公无私其所望于子以事之者亦
 至公无私也惟其公也则菽水之奉在所欢也特羊
 之荐在所享也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
卷六 第 8a 页 WYG0715-0426a.png
 若必遂其私而有所僣有所假焉岂天地父母之心
 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
和睦上下无怨尔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
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臣良胜曰孔门弟子曾参以孝称而夫子开示之者
 以先王之至德要道也夫德而谓之至德道而谓之
 要道所以立德所以成教不外乎孝而已矣其所以
卷六 第 8b 页 WYG0715-0426b.png
 为孝顺于天下而已矣夫以一人之孝而顺于天下
 者顺于理而已矣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一心之
 理天下人心之理也吾之心顺天下之心亦顺也吾
 之理顺天下之理亦顺也故有顺于一人而逆于天
 下不可以言顺也逆于一人而顺于天下不害其为
 顺也一人或系于私而天下之理则公也故君子之
 为孝不以顺己而以顺理不以顺一人而以顺天下
 成于己而为德施于天下而为教民用和睦又何上
卷六 第 9a 页 WYG0715-0426c.png
 下之怨怼者乎
祭义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臣良胜曰孝者百行之本其所以行之固亦多端也
 尊亲者孟子所谓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
 莫大乎以天下养是养为至孝而非为下也然有分
 焉若鲁用天子礼乐而三家以雍彻亦得谓之尊亲
 己乎弗辱云者若曾子所谓居处不庄事君不忠莅
 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阵无勇皆辱及其亲也然有纳
卷六 第 9b 页 WYG0715-0426d.png
 污含垢囚服变形蹈刃膏野世方以为大辱亦将谓
 之辱亲己乎养之下者口体之谓也如先意承志谕
 之以道若文王食上在视寒煖食下问所膳命膳宰
 曰末有原亦谓之下可乎
又曰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
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
不匮矣
 陈浩曰庶人思父母之慈爱而忘己躬耕之劳可谓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15-0427a.png
 用力矣此其下能养之事也诸侯卿大夫士尊重于
 仁安行于义功劳足以及物可谓用劳矣此其次弗
 辱之事也博施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也备物
 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可谓不匮矣此即大
 孝尊亲之事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朱熹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15-0427b.png
 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
 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真德秀曰父母之颜色有惨有舒为人子者所当潜
 观默察其色愉则其心乐固可以自慰若其色有异
 焉其可不兢兢焉自省且自责乎庆云甘雨天之喜
 也迅雷烈风天之怒也善事天者必于此焉察之父
 母者子之天地察之可不谨乎知此而后知色难之
 义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15-0427c.png
 臣良胜曰由熹言之人子事亲之色常欲其和而安
 也有所未安和之未至也由德秀言之人子承亲之
 色常欲其和而乐也有所未乐和之有违也合是二
 者而事亲之道备矣
九月丁卯子同生
 左氏曰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太牢卜士负之士
 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公问名于申繻对曰名
 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15-0427d.png
 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
 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
 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
 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
 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
 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命之
 曰同
 程颐曰书子同生圣人所以正大本而防僭乱也子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15-0428a.png
 同者桓之嫡长子也于其始生即书之其位固已定
 矣
 臣良胜曰嫡子之生其礼之重若此子也者亲之枝
 也敢不重乎至于命名之义其详若此尤不可不慎
 也晋穆侯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
 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
 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
 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15-0428b.png
 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其后晋乱而成师
 封于曲沃是为桓叔弑哀侯而有国又荐赂釐王命
 之以服师服之言于是乎验矣至若汉武既立太子
 而昭帝以十四月生乃命钩弋之门曰尧母奸臣逆
 探君意所属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以成巫蛊之祸
 此尤足为永鉴也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韩愈曰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曰然然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15-0428c.png
 则禹之贤不及尧舜也与曰不然尧舜之传贤也欲
 天下之得其所也禹之传子也忧后世争之之乱也
 尧舜之利民也大禹之虑民也深曰然则尧舜何以
 不忧后世曰舜如尧尧传之禹如舜舜传之得其人
 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舜不
 能以传禹尧为不知人禹不能以传子舜为不知人
 尧以传舜为忧后世禹以传子为虑后世曰禹之虑
 也则深矣传之子而不淑则奈何曰时益以难理传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15-0428d.png
 之人则争未前定也传之子则不争前定也前定则
 虽不遇贤犹可以守法不前定而不遇贤则争且乱
 天之生大圣也不数其生大恶也亦不数传诸人得
 大圣然后人莫敢争传诸子得犬恶然后人受其乱
 禹之后四百年然后得桀亦四百年然后得汤与伊
 尹汤与伊尹不可待而传也与其传不得圣人而争
 且乱孰若传诸子虽不得贤犹可守法曰孟子之所
 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者何也曰孟子之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15-0429a.png
 心以为圣人不苟私其子以害天下求其说而不得
 从而为之辞
 臣良胜曰官天下者尧舜非常之举也家天下者大
 禹常行之道也尝考之史黄帝之位传之少昊子也
 少昊传之颛顼则黄帝孙也颛顼传之帝喾则少昊
 孙也帝喾传之挚少子也挚废而尊尧则帝喾仲子
 也是尧舜之先子孙世次相传以为常也至尧舜之
 传贤以朱均之不肖或以贻天下忧而舜禹之圣足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15-0429b.png
 以继尧舜之治也然则传子之事非禹肇之者也尧
 舜之事二圣非常之举也禹之事万世常行之事也
 若使世世有非常之传则人人怀非分之望乱益滋
 矣
汉文帝元年有司请早建太子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
庙社稷不忘天下也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用
此道也今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乃许之
 吕祖谦曰景帝年三十二即位然则文帝之元年景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15-0429c.png
 帝方十岁尔平勃所以亟请建太子者惩惠帝继嗣
 不明之祸也文帝所以固让者盖践祚之初惧不克
 胜所言皆发于中心非好名也
 臣良胜曰太子天下之本也建之不可不豫也大位
 奸邪之窥也建之不可不慎也文帝即位才数月有
 司建白与帝谦让真德秀以为可后世法也臣尝考
 帝对有司之言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阅天下之义
 理多矣吴王于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15-0429d.png
 德以辅朕岂为不预哉斯言一闻而三国觊觎之端
 于是兆矣太子疑忌之心于是生矣其后淮南于帝
 不终于爱景帝既立吴楚首叛是七国之祸已萌于
 豫立太子时矣岂必晁错激成之哉文帝贤主也建
 储盛事也谦让美德也而命词之误几为宗社之忧
 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文王世子曰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脩内也礼所以
脩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15-0430a.png
而温文立太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
之德行而审喻之太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
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
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
 贾谊曰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斋肃端
 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15-0430b.png
 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道
 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
 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故太子生而见正事
 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太子少长知
 妃色则入于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太傅罚
 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及太子
 既冠成人免于师保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
 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瞽史诵诗工诵箴谏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15-0430c.png
 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
 成故中道若性三代所以长久者以其辅翼太子有
 此具也及秦则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
 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
 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
 若艾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
 其理故也
 臣良胜曰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以教成王也然则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15-0430d.png
 成王日有所就月有所将缉熙单心以基宥密卒为
 令主则周公之教之然也况当时召公为太保太公
 为太师伯禽受挞而所以善成王者日至也夫安得
 不日进于善乎仲尼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
 则为之况污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也汉文
 既立太子而贾谊陈治安之策乃及于此必以其时
 辅教景帝之道有未备也故当时吴王太子侍饮博
 以争道故引博局提杀之遂启反衅晁错又复进说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15-0431a.png
 曰皇太子所读书多矣而未深知术数帝善之拜错
 为太子家令是以养成刻薄之性尽发术数之邪既
 立太子荣无罪废之而轻许梁王以传位卒以生祸
 错亦躬受其惨刑并顾命之臣如亚夫者亦以鞅鞅
 诛君子每咎文帝贻谋未善而大惜谊言之不行也
 夫世子之法养其理于中而应之于外也保傅之篇
 制其欲于外而保其中也辅道之方斯其尽之人主
 教谕太子欲建三代有道之长盍于此致意焉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15-0431b.png
唐太宗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
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脩身
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尔当更求
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吾居位以来不善多
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鹘
无远不至常使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
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
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尔无我之功勤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15-0431c.png
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
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
哉可不慎哉
 臣良胜曰太宗之所以教太子者可谓备且要矣盖
 有惩于承乾之废是以不惜任过而恳切若是也且
 尝语侍臣曰自立太子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
 知稼穑之艰则常有斯饭矣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
 劳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见其乘舟则曰水以载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15-0431d.png
 舟亦以覆舟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正后从谏
 圣可谓无所不用其言也及有疾则谓太子曰李世
 绩才智有馀然尔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
 俟我死尔用为仆射亲任之亦可谓无所不贻之谋
 也太子既立是为高宗以忌日诣寺纳武才人为昭
 仪是其为太子侍宫中见而悦之烝淫之志畜之久
 矣及立为后又成于世绩陛下家事之一言唐之子
 孙屠戮几尽则太宗所以教而贻之久者果何益哉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15-0432a.png
 胡安国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宗之纳才人正巢
 刺王妃之遗范也范祖禹曰以是心待其臣利禄之
 士可得而使也贤者不可得而致也故凡教太子而
 以空言若玄宗有承华要略之书未几一日杀三子
 而不为怪又况托孤寄命不择豪杰而付之反覆无
 耻之世绩何足以副所望哉
宋太宗谓寇准曰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
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惟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15-0432b.png
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
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遂立为皇太子庙见还
宫京师民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
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
福也帝悟命李至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
每见必先拜至等不敢当上表辞谢诏答曰朕旁稽古
训肇建承华用选端良资于辅导藉卿宿望委以调护
盖将勖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勿饰当仁之让副余知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15-0432c.png
子之心至等相率谢
真宗春秋高未建储君卫尉寺丞陈执中进演要三篇
以早定天下根本为说翌日帝以他疏示辅臣皆赞曰
善帝指袖中曰又有善于此者乃演要也逾月立皇太
子作元良箴以赐之后皇子就学于资善堂以张士逊
崔遵度为王友士逊一日谒王旦称皇子学书有法旦
曰公为王友职止于是耶
 臣良胜曰宋太宗真宗相继建储答诏赐箴李至李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15-0432d.png
 沆之当礼师傅王旦之责望王友与陈执中之建议
 寇准之决策均可为后世法矣是以真仁承统近五
 十年仁厚之泽培益基业刑以不杀为威财以不畜
 为富兵以不用为功人才以不作聪明为贤以宽厚
 待民以恩礼待士以至诚待外国苏轼有云社稷长
 远终必赖之此辅教太子之效若此明也人君可不
 知所务乎至若寇准之言尤为药石者曰谋及妇人
 中官近臣不可也昔雍紏以厉公之命图祭仲雍姬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15-0433a.png
 知之以告仲而杀之厉公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晋
 文公问原守于寺人得赵衰柳宗元谓其后景监得
 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皆始于此则凡国事谋及
 若人皆不可也况建储君之大事乎唐玄宗之杀子
 谋及于惠妃其后忽忽不乐而高力士问其故乃曰
 汝我家老仆岂不能揣我意力士曰岂非以郎君未
 定邪玄宗以立子谋及妇人中官其后若之何也臣
 故曰寇准之言尤为药石也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15-0433b.png
圣祖命詹同取东宫官制观之谓同等曰朕今立东宫
官取廷臣勋德老成动有典则者若新进之贤亦选择
参用夫举贤任才立国之本崇德尚齿尊贤之道辅导
得贤人各尽职故合抱之木必以授良匠万金之璧不
以付拙工同对曰陛下立法垂宪之意实深远矣于是
以李善长等皆兼东宫官谕善长等曰朕于东宫官不
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之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
外必留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问太子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15-0433c.png
间有听断不明而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
之嫌疑由是而生朕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以辅太
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宾友昔周公告成王首以克诘
戎兵召公告康王首以张皇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
备盖继世之君生长富贵溺于安逸军旅之事多忽而
不务一有缓急罔知所措二公所言不可忘也
 臣良胜曰立法创制裁自一心备上古之至善绝近
 世之弊端若斯举是已以勋德老臣兼东宫官即文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15-0433d.png
 王世子所谓太傅在前少傅在后也当成王时召公
 为保周公为傅太公为师皆文武之旧勋也别置府
 僚自唐太宗始招选茂异谓之十八学士如登瀛洲
 其后嫌隙僚佐多外迁及迁杜如晦房玄龄曰馀人
 不足惜如晦王佐之才太宗遂决异志而建成元吉
 之祸成矣贞元中王伾王叔文得幸东宫宰相听其
 指使亦有永贞之变徵往事以思圣制真洞视万古
 者也至举周召所以告君安不忘危尤足以示圣子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15-0434a.png
 神孙之法为臣下者亦当服膺而弗失也
圣祖谓皇太子曰天子之子与公卿士庶人之子不同
公卿士庶人之子系一家之盛衰天子之子系天下之
安危尔承主器之重将有天下之责也公卿士庶人不
能脩身齐家取败止于一身一家若天子不能脩德其
败岂但一身一家之比将宗庙社稷有所不保天下生
灵皆受其殃可不慎哉可不戒哉
 臣良胜曰圣祖之所以谕皇太子者如此其所以谕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15-0434b.png
 官僚者如彼仰承懿训是以上下交脩德业大成以
 有今日隆平之盛
圣祖退朝皇太子与诸王侍指宫中隙地谓之曰此非
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不忍
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昔商纣崇饰宫室不恤人民天
下怨之身死国亡汉文帝欲作露台惜百金之费当时
民安国富奢俭治乱悬判尔等当记吾言常为儆戒又
命工画古孝行及身所经历艰难起义战伐之事为图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15-0434c.png
以示子孙谓侍臣曰朕家本业农祖父皆长者世承忠
厚积善馀庆以及于朕今图此者使后世观之知王业
艰难也詹同顿首曰陛下昭德垂训若此为切圣祖曰
富贵易骄艰难易忽久远易忘后世子孙生长深宫惟
见富贵习于侈靡不知祖宗积累之难吾示之以此朝
夕览观庶有所儆也
 臣良胜曰大禹有训曰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
 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周公之戒成王陈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15-0434d.png
 无逸作豳风诗虽以重农亦以见周家积功累仁本
 于农事开国其艰难如此子孙可不思所以慎保之
 哉圣祖垂训义兼之矣
永乐元年文皇御顺天门命侍臣辑自古以来嘉言善
行有益于太子者为书以授长子且曰昔尧试舜自慎
徽五典至纳于大麓历试诸艰乃命以位舜生长民间
躬亲稼穑尧尚试之如此朕今令长子守北京亲庶务
虽吏案奏牍皆躬阅之以知为臣之难也日后庶可为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15-0435a.png
人君也
永乐二年文华宝鉴成文皇御奉天门召皇太子授之
曰脩已治人之要具于此书昔尧舜相传惟曰允执厥
中帝王之道贵乎知要使足为法尔其勉之皇太子拜
受而退文皇顾翰林学士解缙曰朕皇考训戒太子尝
采经传格言为书名曰储君昭鉴录今朕此书稍充广
之益以皇考圣谟大训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之法诚能
守此足为贤君昔秦始皇教皇太子以法律晋元帝授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15-0435b.png
太子以韩非书帝王之道废而不讲此所以乱亡朕此
书皆大经大法卿等兼辅东宫从容闲暇亦当以此为
说庶几成其德业他日不失为守成之令主
 臣良胜曰太子者帝王之贰也其所以预养之者上
 承之于亲下辅之于臣固将以举帝王之道也帝王
 之道至尧舜而极矣故不以尧舜望太子非父道之
 至也不以尧舜辅太子者亦臣道之贼也文皇二书
 以授皇子皆所谓尧舜之道也其命缙等以从容陈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15-0435c.png
 说者亦尧舜之道也且臣闻所谓皇子即仁皇
 也圣资夙成而圣祖默而授之爱而教之亦有素矣
 尝命阅中外臣民章疏独取其切于兵民疾苦及关
 宗社者白之圣祖览之称善其间有一语一字之谬
 者悉置之圣祖指示之曰尔忽之邪对曰顾小过失
 不足天听圣祖喜曰犹有君人之度哉又尝问之尧
 九年之水汤七年之旱当时百姓何恃对曰恃圣人
 有恤民之政尔自是益见重是在洪武二十八年闰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15-0435d.png
 九月也于时皇太孙无他恙文皇居潜邸而圣祖所
 以待仁皇者若此盖已有为天下择尧舜之君矣天
 命人心之微妙岂有一毫已意于其间哉惜乎龙驭
 早宾天下不得久被尧舜之泽盖臣民之不幸也
文皇谕群臣曰凡开创之主谋虑深远作一事必筹度
数日乃行亦欲子孙世守之故诗书所载后王之善必
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于警戒后王必曰率乃祖攸行
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此皆老成之言后世轻佻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15-0436a.png
谄谀之徒立心不端以其私智小见导嗣君改更祖法
嗣君不明以为能而宠任之徇小人之邪至于法敝民
叛而丧其社稷者有之矣岂可不以为戒
 臣良胜曰文皇创业守成并臻于盛故有以洞烛人
 情精鍊事理故其所示训专专以克守成法为言既
 有以儆嗣君亦有以戒人臣也从古轻改祖法必曰
 宋之神宗然其所以误之者安石祖宗不足法之言
 也其党又若吕惠卿者放言无忌曰先王之法有一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15-0436b.png
 年一变者有五年一变者有三十年一变者司马光
 力辨其非且曰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
 今存可也神宗信向既偏以天下公论谓之流俗内
 而太后有言则曰群臣惟安石为国家当事亲而岐
 王有言则曰是我败坏天下耶汝自为之是以顾命
 大臣侍从台谏州县之言徒以取祸增其势尔卒以
 产忧遂亡北宋哲宗嗣位吕大防特列祖宗所行事
 亲事长治内待外戚尚俭勤身尚礼宽仁八法以进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15-0436c.png
 曰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陛下不须远法前代但
 尽行家法足以为天下大防陈善最得所以开导嗣
 君惜其不得陈于神宗之朝尔今夫巨室之子亦多
 阔视轻人若言及祖父虽至悻戾必不敢显非而力
 訾者亦至性也尝有酗号于市怒邻伤类有人曰而
 祖父至则必少戢而随以归矣臣谓使当时有如大
 防数十辈神宗之志庶亦有可变者乎呜呼我祖宗
 彝训具在小大臣工以安石惠卿为戒以光大防为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15-0436d.png
 法则我祖宗之法可以万世无变也臣于衍义必取
 祖宗言行为折衷者犬马之诚窃有取大防之意圣
 明留意天下幸甚万世幸甚
圣祖定鼎金陵遣使召宋濂至授皇太子经后以疾告
还家赐金帛皇太子致赠有加濂上笺谢奉书勉以孝
友恭敬勤敏读书毋怠惰毋骄纵进脩德业以副天下
之望圣祖览书甚喜召太子语以书意且赐书答又尝
从容谓濂等曰皇太子留心治道卿等宜常与论议庶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15-0437a.png
广识见幸喜调护之濂致仕至家即拜表称谢仍上笺
皇太子申明正心治国之要圣祖赐诏褒答云忠良之
臣勋业既著文章必传功成身退惟先生独全
文皇一日召杨士奇问东宫所行如何士奇以孝敬对
使言其实对曰有事宗庙祭器皆亲阅车驾北征不敢
宁居恒日中昃始食驾还而后能安文皇曰此子道当
然士奇曰古圣贤亦皆尽其当然者耳后举侍皇太孙
讲读众以仪智为老士奇曰仪智道理明执守正精神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15-0437b.png
不衰老成正大廷臣未见其比文皇喜曰智虽老识大
体能直言不阿向言日食宜免贺朕知之可谓得人矣
文皇召试胡俨称旨授翰林院检讨侍讲直内阁升春
坊谕德文皇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
太孙监国俨在内阁遇有故问必从容审度而后对及
兼宫僚在讲筵凡古今治乱得失必反覆敷陈以图裨
益以外艰去诏起复道过南京见东宫询及民情所对
切时务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15-0437c.png
 臣良胜曰古者辅导太子必选端良孝弟博闻有道
 之士若祖宗推任宫僚如宋濂杨士奇胡俨及士奇
 之荐仪智乃其人矣君德治道之本有由然哉
文皇命蹇义为皇太子詹事义委曲周悉所言无不信
用车驾巡守北京命皇太子监国中外庶务惟诸王及
远方所奏请诣行在馀悉启闻处分夏原吉扈从兼行
在礼部都察院事车驾亲征北皇嫡长孙留守北京原
吉辅导脩举庶务京师肃然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15-0437d.png
 臣良胜曰唐高祖立秦王为太子诏军国庶事无大
 小悉委处决然后奏闻彼秦王推刃同气挟而居之
 高祖所以委之者实非其心无足法也宋真宗时命
 太子开资善堂亲政而皇后裁决于内丁谓用事于
 外几以成隙惟王曾正色立朝而调和其间乃得永
 仁宗太平之治祖宗监国留守之命因事以行大非
 唐制可拟而辅导以付老成之人如义如原吉者虽无内
 外之隙亦足以继王曾之美矣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15-0438a.png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
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
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
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
然后亦复初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
王不脱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
旬有二日乃间
汉文帝居代时母薄太后尝病三年帝为之目不交睫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15-0438b.png
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
唐高宗为太子时尝从幸翠华宫太宗苦痢增剧太子
侍疾旬日之间发有变白者太宗泣曰吾闻古之孝者
不过文王今数日不食昼夜不离吾侧口尝汤药盛年
发则变白尔之孝殆过文王矣吾虽殒没亦无所恨
 臣良胜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此类是也文武之孝古
 今以为极致今观文帝高宗之孝是亦文武之孝也
 文武之孝是亦尧舜之孝也其所以自尽其良知良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15-0438c.png
 能者一也若其终身成就全德固未可以一节尽之
 者
下武诗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朱熹曰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为四方之法
 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可为法耳若有
 时而忘则其孝者伪耳何足法哉
汉高祖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故父有天下传归于
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前日天下大乱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15-0438d.png
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披坚执锐平暴乱立诸侯偃兵
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王侯卿大夫已尊朕
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为太上皇
唐太宗时李靖帅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夜袭
定襄破之突厥颉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惊战于阴山
斩首万馀级俘男女十馀万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露
布以闻擒颉利送京师上御顺天楼盛陈文物引见上
皇闻之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能灭突厥吾
卷六 第 34a 页 WYG0715-0439a.png
付托得人复何忧哉
 臣良胜曰武王之所以为达孝者以其能缵三后之
 绪而追王之礼因之以成也然其所以能然者以永
 言于孝思也谓之永者永之而不忘也兴于此有滞
 于彼不可以言永也行于今有遗于后不可以言永
 也若汉祖尊归于父唐宗雪耻于亲亦缵绪而有成
 者但当项羽置太公于俎上时曰必烹而翁愿分一
 杯羔此岂人子之心哉故曰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
卷六 第 34b 页 WYG0715-0439b.png
 不为也彼何所料项羽之不杀而太公得遂其归乎
 亦付之无可奈何而已至于拾往言而较仲业不足
 责者高祖之耻太宗为之也不自以为过而归辱于
 其亲曰往者太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常痛
 心曾不自反曰其初臣而借兵者果父之志乎抑已
 之志乎况父母所爱亦爱之至于犬马尽然建成元
 吉父之子也同气不恤而推刃及之尚何有于亲哉
 汉祖唐宗自以为孝视之永言孝思则愧多矣虽然
卷六 第 35a 页 WYG0715-0439c.png
 彤管之什有取节焉二君固英杰之主也哉
顾命曰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蔡沈曰乱治也威者有威可畏仪者有仪可象举一
 身之则而言也盖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是以有动作
 威仪之则成王思夫人之所以为人者自治于威仪
 尔自治云者正其身而不假于外求也贡进也成王
 又言群臣其无以元子而冒进于不善之几也盖几
 者动之微而善恶之所由分也非几则发于不善而
卷六 第 35b 页 WYG0715-0439d.png
 陷于恶矣威仪举其著于外者而勉之也非几举其
 发于中者而戒之也威仪之治皆本于一念一虑之
 微可不谨乎孔子所谓知几子思所谓谨独周子所
 谓几善恶者皆致意于斯也
康王之诰曰惟新陟王毕恊赏罚戡定厥功用敷遗后
人休今王敬之哉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蔡沈曰陟升遐也成王初崩未葬未谥故曰新陟王
 毕尽恊和也好恶在理不在我故能尽合其赏之所
卷六 第 36a 页 WYG0715-0440a.png
 当赏罚之所当罚而克定其功用施及后人之休美
 今王嗣位其敬勉之哉皇大也张皇六师大戒戎备
 无废坏我文武艰难寡德之基命也
 臣良胜曰人君嗣世而大臣陈戒以遗休后人无坠
 先业为首务所谓前有所述后有所传能为之子能
 为之父义兼之矣然而他务未遑先于赏罚兵戎者
 盖新君继统人心未一非赏罚无以励之非兵戎无
 以震之此帝启所以有甘誓少康所以有胤征也况
卷六 第 36b 页 WYG0715-0440b.png
 成康之际商顽未靖三监首叛出于近亲淮夷徐戎
 奄土妹邦卒未帖服虽以成王之贤周公之圣积数
 十年未之丕变视之召诰洛诰酒诰多士多方之命可
 想见矣周公既没复命君陈康王之世再命毕公尚
 拳拳以怙侈灭义为虑则在当时赏罚虽明而兵戎
 之备诚有不可缓者是故克诘戎兵张皇六师之训
 周公召公审时度势而为之言也继世之主习于宴
 安欲不言兵固不可也若托言周召故欲恃兵以毒
卷六 第 37a 页 WYG0715-0440c.png
 天下亦未可也夫以成王之受终易代而所以遗命
 于臣子者若此内外之交修康王之继体守成而所
 以陈戒于臣子者若此文武之并用此其四十馀年
 刑措不用之治所以成也
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得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盖藏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
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
卷六 第 37b 页 WYG0715-0440d.png
赋于民而山川园地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
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官天下之经费潜转
山东以给中都官岁不过四十万石继以孝文孝景清
净恭俭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
之灾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赀财京师
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
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而阡陌之间
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
卷六 第 38a 页 WYG0715-0441a.png
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
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臣良胜曰父子相承并臻治效班固谓周云成康汉
 云文景信也孔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但胡寅有云文帝宽厚长者以德化民无事则谦抑
 而不能有难则英气奋发景帝刻薄任数以诈力御
 下平居则诛赏肆行缓急则惴惧失措其悬绝如此
 独节俭一事为克遵前业夫岂可以成康并美哉然
卷六 第 38b 页 WYG0715-0441b.png
 则守成之主尚当以成康为法毋曰为文景之富庶
 足哉
予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
之通丧也
 真德秀曰三年之丧自唐虞三代未有改者夫以欲
 报之德昊天罔极正虽终身之丧未足以舒无穷之
 悲其所以三年而止者特以圣人立为中制使不可
 过焉耳自汉文率言变古始为易月之制然详其遗
卷六 第 39a 页 WYG0715-0441c.png
 诏盖为吏民设景帝嗣君也乃冒用其文自短三年
 之制岂非万世之罪人乎其后晋武欲复古制而厄
 于群臣之邪说独后魏孝文断以不疑孝文外国之
 主也犹能行此可以中国而弗若乎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
 朱熹曰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总已
 谓总摄已职冢宰太宰也百官听于冢宰故君得以
卷六 第 39b 页 WYG0715-0441d.png
 三年不言也
宋孝宗祔高宗主于太庙诏曰朕比下令欲衰绖三年
群臣屡请御殿易服故以布素视事内殿虽诏俟过祔
庙勉从所请然稽诸典礼心实未安行之终制乃为近
古宜体至意勿得有请
 留正曰以日易月之论发于应劭陋儒习之其后遂
 断为二十七日之制先王之礼既已大坏虽有明知
 之君贤哲之辅惮于更张因循相袭良可叹也寿皇
卷六 第 40a 页 WYG0715-0442a.png
 慕亲之孝根于天性事亡之敬发于至诚虽圣躬以
 不毁之年群臣屡致易服之请而睿志先定断然不
 疑山陵已事退奉几筵衰绖三年以终丧制千载以
 来一人而已于乎圣哉
祭义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
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
色然其文王与
 陈浩曰如不欲生似欲随之死也宗庙之礼上不讳
卷六 第 40b 页 WYG0715-0442b.png
 下故有称讳之时如祭高祖则不讳曾祖以下也如
 欲色然言其想像亲平生所爱之物如见亲有欲之
 之色也
唐太宗谓近臣曰吾今日生日世俗皆以为乐在朕反
成伤感今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而欲承欢膝下永不可
得此子路所以有负米之恨也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
劳奈何以劬劳之日更为宴乐乎
 臣良胜曰曾子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文王于
卷六 第 41a 页 WYG0715-0442c.png
 亲忌日为终身之哀也真德秀曰古之圣王能尽此
 道者其惟文王乎盖难乎其继也夫岂皆不念其亲
 哉亦以远而忘尔唐太宗于人伦大节惭德最多若
 以生日而哀及其亲却自文王忌日之丧触类而长
 之斯大善也胡可以瑕掩瑜哉其后明皇以乾曜辈
 阿谄遂立千秋节名移社以就之令天下宴会真德
 秀又谓近世士夫以尊君之礼而事权臣馈遗之珍
 歌颂之侈末流之弊莫之能救是若太宗之哀慕者
卷六 第 41b 页 WYG0715-0442d.png
 亦难乎其继也
汉和帝时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
险阻死者相继时临武长唐羌上书陈状帝下诏曰
远国羞珍本以荐宗庙苟有伤害岂爱人之本其敕令
大官后勿复受献
 臣良胜曰天子之孝生必备养祭必备物所以昭德
 之所致亦孝子慈孙不以天下俭亲无所不用其诚
 也今而于人有所伤则亲存之日必有不安于心物
卷六 第 42a 页 WYG0715-0443a.png
 变其味则亲存之日必有不适于口若和帝之罢献
 未必不为顺亲之心为大孝也但当事者假贡献为
 结纳之地当权者以受献为规取之地一言不便往
 往以荐庙藉口而人君世主不敢以亲故而自形于
 薄亦往往信之不敢议罢则和帝之事亦可法者也
圣祖尝命懿文太子及诸王往凤阳祭皇陵恻然命之
曰吾祖宗去世既远吾父母又相继早亡每念劬劳鞠
育之恩惟有感恸而已今日虽尊为天子富有四海欲
卷六 第 42b 页 WYG0715-0443b.png
至敬尽孝为一日之奉不可得已哀慕之情昊天罔极
今凤阳陵寝所在特命尔等躬诣致祭以代朕行孔子
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尔等敬之因悲咽不自胜
太子诸王皆感泣文皇将诣孝陵有司请具法驾文皇
曰不用但以骑士数人前导已而顾侍臣曰明日皇考
升遐之日正属感慕之时何用法驾非为辟除道路则
前导骑士亦可不用
 臣良胜曰我祖宗纯孝天至使德秀生于今日必将
卷六 第 43a 页 WYG0715-0443c.png
 曰母俾文王专美有周矣
  右衍父子之常
大禹谟曰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
负罪引慝祇载见瞽瞍夔夔斋慄瞽瞍亦允若
 蔡沈曰舜耕历山往于田之时以不获顺于父母之
 故而日号泣于旻天于其父母盖怨慕之深也负罪
 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
 以为父母之慝也舜以诚孝感格虽瞽瞍顽愚亦且
卷六 第 43b 页 WYG0715-0443d.png
 信顺之即孟子所谓底豫也
 臣良胜曰自古圣帝明王独称舜为大孝者以其处
 父子之至变而能顺其度以归于常也昔曾子谓公
 明仪曰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也瞽瞍允若是谕于道而烝烝日进于善矣
二子乘舟诗曰二子乘舟汎汎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

 朱熹曰旧说以为宣公纳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及
卷六 第 44a 页 WYG0715-0444a.png
 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
 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
 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
 杀之国人伤之而作是诗也
 臣良胜曰天下之性一也人莫不有父子之亲也而
 有宣公夺妇而杀子人莫不有兄弟之义也而有朔
 之党母而杀兄以宣之父而有伋之子以朔之弟而
 有寿之兄其善恶何相远哉天道于此良有微意若
卷六 第 44b 页 WYG0715-0444b.png
 泾而以渭浊者然伋寿之贤有足伤悼而宣公与朔
 之罪益不可逭矣不有蹈火剖心之惨夏台羑里之
 囚夏商之咎于盈于贯不有庄姜正静自守而庄公
 狂惑之迹亦几泯矣岂惟父子兄弟然哉
檀弓曰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
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姫是我伤公
之心也曰然则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
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
卷六 第 45a 页 WYG0715-0444c.png
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生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
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
为共世子也
 陈浩曰申生自经而死陷父于不义不得为孝但得
 谥共而已
 长乐陈栎曰申生于亲可言而不言于义可逃而不
 逃且谓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以至于忘其躬之不悯
卷六 第 45b 页 WYG0715-0444d.png
 而恤其国家之多难不顾死生之大节而且谨再拜
 之末仪是共而已非孝也
 臣良胜曰申生不幸与伋寿皆处父子之大变者但
 不能若舜谕亲于道尔其礼节雍容言论雅正不忍
 伤君之心而尚欲谋父之国辞于狐突隐然托国于
 重耳君子亦悲其志可也尚何责之于无已乎其谥
 曰共敬共君臣父子礼也天下无不是父也子以父
 死而谥之孝又何所置其父哉此或谥议之微旨也
卷六 第 46a 页 WYG0715-0445a.png
国语王子晋曰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遂称共
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
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
之存孙四岳从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
九山决汩九川陂障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宅居九
隩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
燀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
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胙以天
卷六 第 46b 页 WYG0715-0445b.png
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胙
四岳国命为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
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
 胡一桂曰禹伤父以治水殛死故直以此自任卒之
 建立伟绩克盖前愆禹之心从可识矣故于宗庙则
 致其孝于祭服则致其美于沟洫则尽其力宁饮食
 之菲衣服之恶宫室之卑皆不敢暇顾者其心诚不
 忍一日安于天子之常奉也味吾夫子无间然之言
卷六 第 47a 页 WYG0715-0445c.png
 深有以识禹之心者乎吁孝也者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民之行也中心仁爱诚敬之至也尧舜之道孝弟
 而已矣一孝立而万善从之其于立功也夫何有
蔡仲之命曰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
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率乃祖文王之彝训无若尔
考之违王命
 臣良胜曰三叔流言实违成王之命是谓不忠其所
 以然者是不能率文王之彝训也是谓不孝仲能不
卷六 第 47b 页 WYG0715-0445d.png
 违王命可谓曰忠能盖前人之愆可谓曰孝由是而
 绳祖武由是而贻后谋皆仲率德改行之美周公之
 心无非欲其同归于治也亦所以率文王之彝训也
 乎
汉书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
厌淫祚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沉几先物深略
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
震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纭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
卷六 第 48a 页 WYG0715-0446a.png
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
谋咸赞明明庙谟﨣﨣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吕祖谦曰高祖创西汉光武创东汉皆是创业垂统
 以为一代之规模体统以大要论之高祖识大体其
 间条目品节有疏陋处光武条目品节甚详悉然大
 体郤遗所以两汉风声气习宽狭厚薄大扺不同
唐书赞曰德宗猜忌刻薄以彊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
而忘受欺于奸䛕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
卷六 第 48b 页 WYG0715-0446b.png
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宪
宗刚明果断自即位初慨然发奋志平僭叛能用忠谋
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斩吴元济诸强藩悍将皆欲悔过
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
待较而可知也
 范祖禹曰宪宗伐叛讨逆威令复张而变生近习身
 陷大祸由任相非其人故也可不为深戒哉
 臣良胜曰在易蛊之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
卷六 第 49a 页 WYG0715-0446c.png
 终吉程颐谓子干父蛊之道能堪其事则为有子必
 惕厉而能终吉也光武宪宗可谓能干前人已坏之
 蛊者然光武不任三公而宪宗任非其人是以废后
 易子齐家之道以亏好仙迎佛保身之术益谬皆非
 惕厉终吉之占也然光武大度同于高祖非宪宗所
 俦匹者焉
古公有长子泰伯次曰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
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泰伯虞仲知
卷六 第 49b 页 WYG0715-0446d.png
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
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脩古公遗道笃于仁
义诸侯顺之王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
 朱熹曰既作之邦又与之贤君以嗣其业盖自其初
 生泰伯王季之时而已定矣于是泰伯见王季生文
 王又知天命之有在故适吴不返太王没而国传于
 王季及文王而周道大兴也
吴子使季札来聘
卷六 第 50a 页 WYG0715-0447a.png
 胡安国曰按吴子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
 祭次曰夷昧札其季子也寿梦贤季札欲立以为嗣
 札辞不可然后立诸樊樊既除丧则致国于季子季
 子又辞而去之诸樊乃舍其子而立弟约以次传必
 立季子故诸樊卒而馀祭立馀祭卒而夷昧立夷昧
 卒则季子宜受命以安社稷成父兄之志矣乃徇匹
 夫之介节辞位以避夷昧之子僚僚既立诸樊之子
 光曰先君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尔将
卷六 第 50b 页 WYG0715-0447b.png
 从先君之命与则季子宜有国也如不从先君之命
 则我宜立僚乌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于
 季子季子不受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曰季子
 辞国以生乱因其来聘而贬之以示法焉
 臣良胜曰立子以嫡立嫡以长古今之通谊也太王
 立少而兴天为之也故皇矣诗曰帝作邦作对是也
 若非太王之德泰伯之让王季之友文王武王之圣
 启隙召乱虽以季子之贤诸兄弟亦尚贤者其争弑
卷六 第 51a 页 WYG0715-0447c.png
 之祸犹若是也故孔子于太王未有所赞而独称泰
 伯曰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也昔鲁武公以括
 与戏见王王立戏仲山甫曰不可立也不顺必犯犯
 王命必诛故出令不可不慎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
 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后戏立鲁人杀之然则废长立
 少父有不行于子君有不行于臣惟有太王泰伯王
 季文王之贤圣而后可臣故亦以父子之变言之也
宋穆公疾召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
卷六 第 51b 页 WYG0715-0447d.png
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
君若问与夷其何词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
死亦无悔也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
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
能贤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立穆公其子享之
 臣良胜曰父子至亲也享国大利也天子利于天下
 诸侯利于一国卿大夫士庶人利于家孰不愿归之
卷六 第 52a 页 WYG0715-0448a.png
 子也此古今天下之至情也宋宣公以弟为贤舍其
 子而以国让之弟穆公以光昭令德为贤亦舍其子
 而归国于兄之子是皆轻千乘之国之利而一正于
 义公天下之遗风也君子亦有责备焉者非所以劝
 贤也纵曰未贤视父子兄弟相争夺以为利者何如
 哉彼殇公者当宣公致国穆公而已无所争及穆公
 使冯居郑曰生无相见死无相哀则言曰先君之所
 以不与臣国而纳国于君者以君可以为宗庙社稷
卷六 第 52b 页 WYG0715-0448b.png
 主也今君逐君之子而将致国于与夷此非先君之
 意也殇公于此际固亦父兄之心也及其既君而变
 焉遂忌冯而搆祸于郑曾不念穆公在位一日一有
 忌心则宋国安有殇公也哉是故丧大善者恶必积
 忘大德者咎必深专大利者殃必甚殇公卒见弑于
 华督而宋国乃归之冯善恶之报明矣哉
杜太后疾革召赵普入受遗命谓太祖曰尔知所以得
天下乎太祖曰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后曰不然正由
卷六 第 53a 页 WYG0715-0448c.png
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故汝得至于此尔万岁后当传
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以传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
福也太祖泣曰敢不如教
 刘安世曰以立后嗣言之高帝太宗所立皆其子多
 少时处置不下高帝即悲歌泣下太宗不独泣欲引
 刀自刺无处置如此我太祖自冒矢石取天下自有
 魏王齐王各长立奇伟乃以天下与弟且一命之卑
 十金之产尚欲与其子况天下之富贵乎此正诸佛
卷六 第 53b 页 WYG0715-0448d.png
 菩萨用心为生灵而来既了此一大事即脱然而归
 不复为子孙计此尧舜用心也
 臣良胜曰太祖不利于天下不私于其子诚大道也
 然太宗无宋穆之贤而太祖不享宋宣之报烛下斧
 声且启万世之议德昭德芳并光美亦不得其死其
 祸乃甚于僚光视寿梦父子不可及矣呜呼牝鸡之
 晨惟家之索杞伯姬朝鲁为子求妇春秋犹罪其与
 于外事也求妇之事不可与也而杜后遗命乃欲专
卷六 第 54a 页 WYG0715-0449a.png
 继统立君之事乎君子有谓曹高向孟之贤有所则
 效臣则谓后位当阳垂帘视政乃其肇端也太祖不
 从于义而从其命谓之何哉
诸侯盟于首止
 胡安国曰王将以爱易世子桓公有忧之控大国挟
 小国会于首止以定其位太子践祚是为襄王一举
 而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故曰首止之盟美之大者
 也
卷六 第 54b 页 WYG0715-0449b.png
 臣良胜曰父子君臣嫌疑祸难之际此人所难言也
 惠王宠爱庶孽将有夺嫡之几尚隐而未之发也人
 臣之义固有难以显言者使桓公不请于王命而自
 要会于世子是为乘内衅以要君世子不禀于父命
 而自往会于诸侯是藉外援以胁父恶莫大焉惟世
 子当危疑之际而齐桓有主盟之权有请于王而以
 世子之名归郑则不待会盟而惠王已知人心所向
 世子之位不可得而易矣故是会盟世子桓公得请
卷六 第 55a 页 WYG0715-0449c.png
 于王而为之虽逆其志而违其命犹以为美之大也
 汉高以宠如意欲易惠帝子房曰难以口舌争也乃
 招致四皓从太子游高帝亦曰羽翼既成难动之矣
 子房之策即桓公之意也但齐桓会盟在境外世子
 必王命而后得行四皓从太子在帝侧则固有若出
 于偶然然足以成大义而格君心之非君子不嫌于
 专也
宋仁宗连失三王臣下争以立储为言包拯范镇言尤
卷六 第 55b 页 WYG0715-0449d.png
激切一日韩𤦺怀汉书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
之子彼中才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会司马光吕诲
皆有请𤦺进读二疏未有所启帝遽曰朕有意久矣谁
可者𤦺皇恐对曰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择帝曰
宫中尝养二子少者甚纯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
帝以宗实告议乃定后仁宗崩帝立𤦺尝独见帝曰太
后待我少恩琦对曰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独称舜
为大孝岂其馀尽不孝哉父母慈而子孝此常事不足
卷六 第 56a 页 WYG0715-0450a.png
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帝大感悟
 龟鉴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自魏公一倡而欧阳
 继之吕诲王畴继之司马光又数数继之既以保佑
 之语勉太后又以承顺之语勉太子卒也慈圣以慈
 称英宗以孝闻魏公之功盖亦伟矣他日门人亲客
 燕坐从容语及定策事公正色曰此仁宗神德圣断
 为天下计皇太后母道内助之力朝廷定议久矣臣
 子何与焉劳而不伐公之襟量益可想见久旱喜雨
卷六 第 56b 页 WYG0715-0450b.png
 诗云须臾慰满三农望郤敛神功寂若无公之口不
 言功于此见之矣
宋高宗以皇嗣未立语近臣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
孙不得享之可闵同知枢密院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
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
格天命遂诏选太祖七世孙伯琮育禁中立为皇子后
逊位太子固让不允帝退居德寿宫太子服袍履步出
祥㬢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帝麾谢再三且令
卷六 第 57a 页 WYG0715-0450c.png
左右扶掖以还明年改元隆兴正月朔帝朝于文德殿
遂朝于德寿宫岁以为常
 胡安国曰建储之议虽出于范宗尹之造膝岳飞之
 密疏张浚之建请赵鼎之赞决然以艺祖之后为嗣
 则出于帝心之独断而助以选人娄寅亮之一言艺
 祖在天之灵可以慰矣异时揖逊之举曾无系恋所
 以为中兴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者不在是欤
 臣刘定之曰孝宗之奉亲考诸史氏所载朝太上皇
卷六 第 57b 页 WYG0715-0450d.png
 于德寿宫从幸聚景园无岁不然无节不然太上皇
 年七十既加尊号年八十又加尊号其文与情兼至
 始与终无倦可谓于子道无亏者矣或谓孝宗以旁
 支入继大统于其所后者贻已以不赀之业而传之
 无穷感当奚如焉感所以能孝也虑其所后者以我
 为不亲而勉以承之焉勉所以能孝也前者英宗之
 为人后未尽道君子病之今岂无惩焉惩所以能孝
 也非其心出于自然也噫是何言与君子之取人也
卷六 第 58a 页 WYG0715-0451a.png
 取其归于善而已率天下之子而群然于不善者必
 此之言矣抑高宗未甚衰耄而遽倦于勤付诸孝宗
 非惟知子亦知天意焉天之意远矣吾观于汉与宋
 而知汉之德泽盛于文景若武宣少仁恩者也哀平
 短世新都篡窃而武宣苗裔陵替矣于是景帝一子
 长沙定王之后起而为东汉传二百年一子中山靖
 王之后起而为蜀汉传五十年复汉旧物于再失之
 后宋之基业本于艺祖若太宗有惭德者也北狩举
卷六 第 58b 页 WYG0715-0451b.png
 族南渡乏嗣而太宗血属澌烬矣于是艺祖一子德
 芳之后为孝宗传三帝一子德昭之后为理宗传五
 帝续宋帝系于再绝之馀夫善积馀庆恶积馀殃理
 之常也圣人谓有家者然则夫有天下者其善恶之
 积亦大矣而其庆殃之馀宜乎远矣必有然而非诬
 矣可不信哉
 臣良胜曰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
 之天下非人之天下也故不得容一毫有意于其间
卷六 第 59a 页 WYG0715-0451c.png
 也故谓之神器其与其受皆天也高宗元懿太子薨
 时才二十三岁布衣李时雨已有建储之议其后以
 群臣建请而定议才二十五岁又归之太祖之后享
 有上寿备隆孝养天之报也仁宗四十四年已有三
 王短世后宫且就馆宫中复养二子而廷臣建请如
 不待晷漏皆视天下为公器不必私于子也或者谓
 英宗赞成多出曹后以其姊女配意示亲恩其后仁
 宗丧制未终而濮议起事多违忤迁孤女于别宫曹
卷六 第 59b 页 WYG0715-0451d.png
 后乃泣告宰相曰为无夫妇人作主则畴昔预图其
 效安在至若汉成以飞燕为后以女弟合德为昭仪
 誓必娣有子他嫔御子杀之成帝卒以无子定陶王
 欣亦以赵氏娣弟延誉乃得在选哀平之世赵氏无
 以令终是故人君而得其常则有子而早建不得其
 常而择嗣必付之天下之公合天之意不容一毫人
 意于其间而后可否则未有不遗他日之忧者
黄鸟诗曰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
卷六 第 60a 页 WYG0715-0452a.png
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朱熹曰秦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为殉皆秦之良
 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秦穆于此其罪不可逃矣
 但或以为穆公遗命如此而三子自杀以从则三子
 亦不得无罪今观临穴惴慄之言则是康公从乱命
 迫而纳之于圹其罪有所归矣
 臣良胜曰人子事亲葬之以礼也用殉非礼也康公
卷六 第 60b 页 WYG0715-0452b.png
 虽有父命而君子蔽之罪也然臣子于君亲其义一
 也子之事亲无犯无隐也臣之事君有犯无隐也子
 于亲之乱命犹所当权则臣之于君其可权也必矣
 黄鸟之刺三良亦有不能自免者如穆公之命义也
 三良死生以之而不可渝也非义也三良死生争之
 而不可徇也当穆公既殡之后康公议葬之时反覆
 陈义以西秦殉葬之俗有可变先君疾革之命不足
 从则穆公不失为贤君康公不失为孝子三良不失
卷六 第 61a 页 WYG0715-0452c.png
 为忠贤先殉武公六十六人之冤可雪今从穆公百
 七十人可免后之始皇妃嫔工匠生闭墓中之事无
 再见矣古今论三良者最多曹植云谁言捐躯易杀
 身良独难王粲云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陶潜云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是皆许之死者也李德裕
 则云不可许以死与梁丘据同议柳宗元云疾病命
 固乱魏氏言有章苏轼云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
 是皆不许以死者也然则臣也何所取衷哉昔陈乾
卷六 第 61b 页 WYG0715-0452d.png
 昔寝疾命子尊己大为棺曰使二婢子夹我既死尊
 己曰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事载礼经君
 子不以为非也则知康公三良之不为是明矣
汉文帝遗诏曰朕闻之盖天地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
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霸陵山川
因其故无有所改
光武作寿陵诏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
卷六 第 62a 页 WYG0715-0453a.png
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
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
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
 臣良胜曰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固以厚为道也而
 汉文帝方戒厚葬光武取以为法君子韪之何也尝
 闻宋文公之葬矣始用蜃炭益车马重器备椁有四
 阿棺有翰桧君子谓华元乐举于是乎不臣此非有
 所不忍于死者特欲誇耀淫侈无知之人尔其后宋
卷六 第 62b 页 WYG0715-0453b.png
 之桓魋为石椁三年不成孔子曰丧不如速朽之为
 贵也至秦骊山之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奇玩悉致
 文帝有戒于斯制从简俭故获全安以此为法而成
 帝作昌陵攻治五年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
 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寻诏罢之光武之
 诏又将有戒于成帝者流及后世僣侈相承若宋朝
 诸陵为元僧杨伽真所发悉取宝玩至断头颅为饮
 器此厚葬为累岂臣子所忍言哉虽然亦有不可不
卷六 第 63a 页 WYG0715-0453c.png
 慎者王曾谓丁谓曰故移皇堂于绝地朱熹议孝宗
 山陵曰寿皇圣德衣冠之藏当博求名山不宜偏信
 台史委之水泉沙砾之中然则臣子之欲厚其君亲
 盖有在此而不在彼者明达之主必有所决择焉
高宗肜日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蔡沈曰王之职主于敬民而已徼福于神非王之事
 也况祖宗莫非天之嗣主祀其可独丰于昵庙乎
 臣良胜曰葬亲以礼也祭亲亦以礼也礼则有中以
卷六 第 63b 页 WYG0715-0453d.png
 其意而有所厚薄焉者皆非礼也故人君事亲如事
 天人臣事君如事亲无非礼也君而以非礼事天必
 非圣人也其能享帝也乎臣而以非礼事君必非正
 臣也其能格君也乎子而以非礼事亲必非孝子也
 其能悦亲也乎子之视父固为至亲也父之视祖犹
 吾也祖之视高曾犹吾也自天视之则祖宗莫非天
 之胤也以高宗之贤而有祀昵独丰之咎遂致鼎雉
 之祥祖已深以为戒而克正其事自兹以始是以嘉
卷六 第 64a 页 WYG0715-0454a.png
 靖殷邦享国长久有由然也然则高宗之过亦人之
 同情也而其改过则人之难能也是亦变而反之正
 也斯尚之哉
卫人杀州吁于濮
 左氏传曰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𥚹
 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
 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
 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石
卷六 第 64b 页 WYG0715-0454b.png
 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楚杀其大夫公子追舒
 左氏传曰子南之子弃疾为王御士王每见之必泣
 弃疾曰君三泣臣矣敢问谁之罪也王曰令尹之不
 能尔所知也国将讨焉尔其居乎对曰父戮子居君
 焉用之泄命重刑臣亦不为王遂杀子南于朝辕观
 起于四境子南之臣谓弃疾请徙尸于朝曰君臣有
 礼惟二三子三日弃疾请尸王许之既葬其徒曰行
卷六 第 65a 页 WYG0715-0454c.png
 乎曰吾与杀吾父行将焉如曰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
 仇吾弗忍也遂缢而死
 臣良胜曰君子谓弃疾处父子之变几于道矣臣则
 独矜其不能尔若父有逆志则当预諌于其始若非
 大恶亦可曲全于其终如王欲致讨词浮于罪则号
 泣哀诉以死明其不然可也非大不讳则请以君命
 谕使图改焉可也何至隐默必成其君有诛父之惨
 哉考左氏所载以观起之宠故非可必杀之罪也春
卷六 第 65b 页 WYG0715-0454d.png
 秋书杀亦存子南之官则子南何致必诛而不以听
 者君子于弃疾矜其不幸可也矜其不能可也呜呼
 父子天性也石碏之杀子弃疾之杀父又变之变者
 故以是终焉
  右衍父子之变
幽王嬖爱褒姒生子伯服褒姒与虢石父比而谮申后
太子王竟以虢石父褒姒之谮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
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宜臼出奔申太史伯阳曰祸成
卷六 第 66a 页 WYG0715-0455a.png
矣王欲杀宜臼求之于申申侯弗与王伐之申侯与鄫人召
西夷犬戎伐王杀王于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室宝赂而去
王室乱
 胡安国曰何言乎王室乱王者以天下为家则以京
 师为室京师者本也周公作立政曰迪惟有夏乃有
 室大竞其作䲭鸮诗以遗成王亦曰既取我子无毁
 我室皆指京师而言也以京师为室王畿为堂诸夏
 为庭户四夷为藩篱治外者先自内治远者先自近
卷六 第 66b 页 WYG0715-0455b.png
 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景王宠爱子朝使孽子配嫡以
 本乱者其言王室乱讥国本之不正也本正而天下
 定矣又曰是非有出于人心者不可以私爱是亦不
 可以私恶非卒归于公而止矣景王宠爱子朝将蕲
 以见是而天下不以为是疏薄子猛将蕲以见非而
 天下卒不以为非徒设此心两弃之也庶孽凭宠为
 群小所宗而人心不附嫡子恃正人心之所向而群
 小不从故伯服虽杀而平王亦不能复宗周之盛申
卷六 第 67a 页 WYG0715-0455c.png
 生已死而奚齐卓子亦不能胜里克之兵是两弃也
 景王不鉴覆车王猛子朝之际危亦甚矣
 臣良胜曰三代以先配嫡夺嗣以致祸者不可胜纪
 举幽王者西周之所以亡也举景王者东周之所以
 乱也
秦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西至平原津病崩于沙丘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
天下有变秘之不发丧独胡亥赵高宦者五六人知之
卷六 第 67b 页 WYG0715-0455d.png
高与斯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
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上书诽谤将军蒙恬不矫正知
其谋皆赐死扶苏自杀亥至咸阳发丧袭位
 苏轼曰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今至使人矫
 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也夫
 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
隋文帝立晋王广为皇太子天下地震帝囚故太子勇
于东宫付太子广掌之勇自以废非其罪频请见上申
卷六 第 68a 页 WYG0715-0456a.png
冤而广遏之勇于是升树大叫声闻帝所冀得引见杨
素因言勇情志昏乱为癫鬼所着不可复收帝以为然
 真德秀曰隋文帝以术数取天下其操制群下亦以
 术数至是如聋如瞆不复能自辨是非而一废一立
 祇以为扬素等鬻卖之地耳不知平时所谓术数者
 果焉在耶广既升储又以勇付于其手迨其垂没乃
 始知广之不足付而出召勇之言则徒以杀其身而
 已矣
卷六 第 68b 页 WYG0715-0456b.png
 臣良胜曰三代而下惑于谗邪蛊于宫闱而废长立
 少如汉高光唐太宗明皇贤者亦复蹈祸罔有惩戒
 以其幸而保首领以没或以致乱而未底于亡也惟
 秦之取天下以威暴隋之取天下以术数扶苏之死
 勇之废出于斯高杨素之奸始皇路殡文帝弑胡亥
 与广皆以二世而亡若出一辙此尤足为万世永鉴
 者
汉武帝为太子据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宾
卷六 第 69a 页 WYG0715-0456c.png
客多以异端进者
 司马光曰古之明王教养太子为之择方正端良之
 士以为保傅师友使朝夕与之游处左右前后无非
 正人然犹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祸败者焉今乃使太
 子自通宾客从其所好夫正直难亲谄谀易合此固
 中人之情宜太子之不终也
唐德宗立宣王诵为皇太子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阴
王叔文善棋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叔文诡谲多计王
卷六 第 69b 页 WYG0715-0456d.png
伾相依附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日用之
翰林学士韦执谊陆淳吕温李景俭韩华韩泰陈谏柳
宗元刘禹锡等定为必死友
 臣良胜曰武帝居太子非其所德宗辅太子非其人
 均于不善而已夫乾称父也坤称母也故父母于子
 犹天地之覆帱也则风雨霜露无非所以成之者如
 其有所偏倚则若天之所废人固莫能兴之者矣臣
 观戾太子非悻戾人也迹其所为非为异端惑者也
卷六 第 70a 页 WYG0715-0457a.png
 特以性宽厚武帝以其不类已而后用法大臣皆不
 悦钩弋宫生子而名以尧母画周公负成王图以赐
 霍光则立少之意明甚尝谏征伐而帝笑曰吾当其
 劳以逸遗尔后宠既衰虽大将军谕意而太子久不
 自安固知虽无失德而巫蛊之祸亦无以自免者太
 子诵虽立而以公主女为妃主以厌祷囚责及太子
 愿与离婚寻亦议废非李泌恳切之言不爱身族则
 舒王之立久矣当是时太子欲饮药求死自是谓风
卷六 第 70b 页 WYG0715-0457b.png
 疾不能言未必非此故也及嗣立不能决事而叔文
 辈轻佻预政以致永贞之祸是故人子有失于其亲
 之心得罪于天也何所逃哉亲之于子亦容之如天
 也何使其子至于是哉
汉宣帝甘露三年太子所幸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不
乐帝乃令皇后择后宫家人子可以娱侍太子者得元
城王政君是岁生成帝于甲馆画室为世嫡皇孙元帝
初元元年立为皇太子即位以元舅侍中卫尉阳平侯
卷六 第 71a 页 WYG0715-0457c.png
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臣良胜曰宣帝亲更巫蛊之祸又继昌邑之废而所
 以养太子者若此其去武帝德宗所失益远矣政君
 之幸生成帝飞燕合德继进以无子而大权尽归王
 氏以移汉祚政君亲付之玺谁之罪哉宣仁皇后时
 哲宗在禁中闻有觅乳媪者范祖禹刘安世切谏进
 德爱身又乞太后保护圣躬太后曰外间虚传也祖
 禹等对曰外议虽虚亦足为先事之戒噫是疏也亦
卷六 第 71b 页 WYG0715-0457d.png
 有监于政君之事者乎
唐肃宗上元二年五月端午山人李唐见上上方抱幼
女谓唐曰朕念之卿勿怪也对曰太上皇思见陛下计
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上泫然泣下然畏张后尚不敢
诣西内明年上皇崩
 范祖禹曰肃宗以太子讨贼遂自称帝此乃太子叛
 父何以讨禄山也唐有天下几三百年由汉以来享
 国最为长久然三纲不立无父子君臣之义见利而
卷六 第 72a 页 WYG0715-0458a.png
 动不顾其亲是以上无教化下无廉耻古之王者必
 正身齐家以率天下其身不正未有能正人者也
 真德秀曰肃宗之平长安也上皇自蜀还都曰朕为
 五十年太平天子不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此元
 结之颂所谓宗庙重安二圣重欢者也岂不盛哉徒
 以内侍握兵妄为谗间而迫迁之谋出焉其所以然
 者肃宗柔懦无断故张后辅国得以劫之以天子之
 尊而不能庇其父使抑郁无聊遂以致疾肃宗之罪
卷六 第 72b 页 WYG0715-0458b.png
 于是通天矣
宋光宗与皇后幸玉津园群臣请帝问疾重华宫不从
寿皇疾大渐群臣请帝问疾重华宫不从陈傅良乃缴
上诰敕出城待罪丞相留正率宰执进谏帝拂衣起正
引帝裾泣谏罗点进曰寿皇疾势已危不及今一见后
悔何及寿皇崩帝称疾留正等奏云臣等连日造南山
请对不获屡上疏不得报今当率百官恭请若皇帝不
出百官相与恸哭于宫门恐人情骚动为社稷忧乞太
卷六 第 73a 页 WYG0715-0458c.png
皇太后降旨以皇帝有疾暂就宫中成服
 臣良胜曰肃宗不得终爱于父者以张后制之也光
 宗不得终礼于父者以李后制之也夫男子阳刚也
 以阳而制于阴以刚而制于柔已失其所以为人之
 理不可谓之人矣尚何以为天下主乎但肃宗感山
 人之言尚有垂涕视光宗不问疾成丧虽宰臣不得
 请者犹为有人心也孝宗纯孝以终继父高宗之丧
 乃得逆子之报若此非若玄宗遗忧于子者可论也
卷六 第 73b 页 WYG0715-0458d.png
 然则天道亦有僭乎
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胡安国曰按左氏许悼公疟戊辰饮世子止之药卒
 书曰弑其君者止不尝药也古者医不三世不服其
 药夫子所慎者三疾居其一季康子馈药曰丘未达
 不敢尝敬慎其身如此也而于君父可忽乎君有疾
 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盖言慎也止
 不择医而轻用其药药不先尝而误进于君是有忽
卷六 第 74a 页 WYG0715-0459a.png
 君父之心而不慎矣自小人之心度之世子弑君欲
 速得其位而止无此心故曰我与夫弑者不立乎其
 位矣哭泣歠饘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卒无此心故
 被以大恶而不受自君子听之止不尝药是忽君父
 之尊而不慎此篡弑之萌坚冰之渐而春秋之所谨
 也有此心故加以大恶而不得辞书许世子弑君乃
 除恶于微之意也而或者顾以操刃而杀与不躬进
 药及进药而不尝三者罪当殊科疑于三传之说则
卷六 第 74b 页 WYG0715-0459b.png
 误矣必若此言夫人而能为春秋奚待于圣笔乎墨
 翟兼爱岂其无父杨朱为我岂其无君孟轲氏辞而
 辟之以为禽兽逼人人将相食后世推明其功以为
 不在禹下未有讥其过者知此说则知止不尝药春
 秋以为弑君之罪矣
 臣良胜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
 由来渐矣止以不尝药而书弑谨其渐也履霜而有
 坚冰之戒春秋之微义也亦当时之大公也止之言
卷六 第 75a 页 WYG0715-0459c.png
 曰我与夫弑君者则许之赴告鲁史书之皆曰弑矣
 以此防民犹有劫迁其父及不问疾成丧如肃宗光
 宗者夫止以不尝父药犹谓之弑玄宗孝宗由愤郁
 以疾而崩则谓肃宗光宗弑父也亦宜臣故并附为
 戒以窃取于春秋之义
  右衍父子之戒
 
 
卷六 第 75b 页 WYG0715-0459d.png
 
 
 
 
 
 
 
 中庸衍义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