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714-068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一
             明 吕楠 撰
  太常南所语
乙未正月二十八日先生至太常南所曰诸友今日聚
讲而不懈者必意气之相孚也如有疑处俱当吐露无
隐我尝谓孔门诸贤真得唐虞精一之学如子路不悦
又曰子之迂也宛然唐虞都俞吁咈之遗看来唐虞圣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714-0689d.png
贤尚相辩难吾人万不及前圣如何隐而不露蓄疑不
发问寡尤寡悔何以谓禄在其中先生曰欲贵者人之
同心也禄在其中者人人有贵于已也然则何以谓多
闻多见曰多闻如稽之典籍询之父老多见如论古人之
行事观今人之善迹是也杨应诏曰焉得尽天下之闻
见乎曰有好问好察之心则于闻见也惟忧其不多应
诏又云如天下之兵戎边务必须读天下之书识天下
之险阨如何而为要塞如何而为处置得宜然后履斯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714-0690a.png
任而不差若未先明诸心徒恃居官专资于人恐不可
也先生笑曰予尝谓舜有四个耳目禹有九个手足盖
舜以四海之耳目为耳目禹以九州之手足为手足也
舜禹以至公至仁为本是故察迩言拜昌言自能天下
风动允殖并不在于多闻见也邦彦云如边务当先有
闻见于已此固是至于中间人情之未安土俗之未便
必须询诸父老度诸时势然后举措克成其事若徒持
一己之见执一定之法而应天下之变不几败乃公事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714-0690b.png
乎一生说舜闻善言见善行若决江河其心只是虚以
受人应诏未俟其言之毕而又问先生曰一人之闻见
邦彦尚弗能取而欲取天下之闻见信乎难矣看来心
还要虚如心一虚则虽天下之闻见不见其有馀如或
弗虚则虽一人之闻见亦秪见其足矣吾辈今日聚讲
亦不可徒多闻见而心不求其虚也
问夫子尝云放郑声何以又诗存郑卫之风而不删先
生曰夫子之放郑声者非放郑卫之诗也盖言成文谓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714-0690c.png
之声郑人生于沙土之上声音婉媚甚荡人心志故特
曰放之若今郑诗纪一国致乱之由为后世兴亡之戒
尽目之淫乱之诗可乎后来唐之杜甫鲍照诸人或愤
忠而咏或伤时而发虽不足以继三百篇然人诵之其
世之衰乱俗之薄恶皆得知之此亦不可忽也
应诏问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如应诏近来独处静坐或
对众人未免乐于放肆而恶于检束心欲严整而终不
能如之何先生曰还是不敬心一于敬则自庄肃矣应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714-0690d.png
诏曰诏心非不欲庄肃特无下手工夫先生笑曰敬外
又岂有工夫耶惟熟于心则自不难耳王材起曰杨邦
彦通为诗文缠缚故有是说先生曰子卿可谓邦彦之
直友矣但人有聪明切不可错用我敝省有一先生天
资甚高笔力甚健每作文陋韩苏而驾马班赋诗卑李
杜而迈汉魏真可谓一时之才士矣我尝谓使斯人而
在孔门好学不已则何颜曾思孟之不可为特其所见
未破故终身滞于此耳邦彦果能先立乎其大者由是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714-0691a.png
文必法六经诗必法三百则凡措诸言词者一皆胸中
流出有何不可
邓廷选问人而不仁如礼乐何先生曰仁还是礼乐之
本夫子序此章于八佾歌雍之后者盖言季氏之不仁
也故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忍即是不仁先儒尝以
公言仁又以爱言仁爱字最说得好如人深有爱君亲
上之心则自不敢越礼僣乐矣又问序和与仁何以别
先生曰譬如事官长处僚友今日之相聚长少次立便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714-0691b.png
是序中间从容揖逊便是和若皆出于真诚恻怛此便
谓之仁然必仁为之主则自然无不和无不序又问林
放问礼之本夫子何不告之以此而止云俭戚先生曰
俭戚岂就为礼之本哉盖礼贵得中如人家行吉礼一
般专事奢侈固过也若一于俭而无敬则又不及矣至
于有亲之丧专事繁文固过也若一于哀戚而凡附于
身附于棺者通不著意岂得为礼之中乎故谓俭戚为
礼之本则不可也谓俭戚近礼之本可也观一宁字自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714-0691c.png

王材问韶之尽美与武未尽善固在于揖逊征伐而谓
性之反之何以见也先生曰舜之由仁义行得于性之
者武之盘盂几杖有铭丹扆有箴实由于反之故发于
音容上皆可见也应诏曰先儒谓治定制礼功成作乐
在三代则有大夏大武在汉唐亦有七德九功之舞我
太祖之定天下有陶凯宋濂王祎牛谅博学诸贤乃于
礼乐二书不定今礼有大明集礼至于乐则阙然是岂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714-0691d.png
乐之难制乎抑乐之难究其音而不制之乎先生曰如
邦彦之论似乎乐之难以予论乐似乎乐之易我尝说
贾谊每劝文帝改正朔兴礼乐文帝谦让曰方今天下
疮痍万民失所我于礼乐未遑也后人云使文帝能用
贾谊不知如何其制作也我说文帝不暇于制作之文
而真有制作之实恭修玄默示敦朴为天下先斯时吏
安其官民乐其业闾阎餍梁肉海内讴歌虽谓非文帝
之礼乐不可也傅至武帝以李延年为协律郎以公孙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714-0692a.png
卿壶遂而改正朔定历数斯时海内虚耗百姓疲敝起
为盗贼人甚以亡秦之续讥之虽谓武帝之能礼乐不
可也国初之事岂非汉文之意乎哉吾辈今日相聚正
要学术讲得明白后有州牧公卿之责务要求礼乐之
实先以爱民之心为本始得切不可今日更一法度明
日更一礼乐以致天下哀怨也独不观宋之王安石学
问何尝不博亦只为欲变礼乐坏尽天下苍生至今人
不屑齿者不急其本也邦彦所谓作乐其亦知所先后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714-0692b.png
乎众愕然曰此先生端本之论也
应诏问敬以行简与居简之简同乎曰敬是行简之本
如居简则一于苟而不能临民者也应诏起曰敬以行
简固然如簿书钱谷之繁军戎祭祀之事皆国用所不
能无者若徒执一行简亦可乎先生曰此正见行简有
其要也彼诸葛孔明每事必周勤后来便食少事繁此
盖不知其要矣应诏又问然则要在用人乎曰要在于
敬能敬以自治而无纤毫私滞于其中则自然会用人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714-0692c.png
自然会理财事事有绪而不乱矣如自家无敬之本惟
事苟简吾见一身且弗治安望其能临民看来今日之
讲不难于简而难于敬贤辈他日居位涖政切不可忽
此敬字
问不迁不贰如何先生曰不迁怒发而中节之和不贰
过几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颜子逐日在这性情上用
功怎么不谓之好学又问何以见得性情曰七情之中
惟怒为甚怒而不迁则凡七情皆得其正矣人性至善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714-0692d.png
本无过失过而不贰则驯致于至善矣应诏问做不贰
工夫有甚下手先生曰不贰中要一个勇字能勇则改
过不吝不迁如何曰凡人之有怒必先有私心系累故
程子谓忘怒而观理之是非然欲到忘处必须于私心
一刀斩断方才做得非勇亦不能邦彦若欲下手盍先
从勇上用功讲毕又曰致广大而尽精微始可语夫不
迁怒极高明而道中庸始可语夫不贰过
先生讲古有三疾谓诸生曰天下人病痛甚多夫子独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714-0693a.png
叹三件者何谢顾曰狂者是过的一边矜者类乎狷是
不及一边愚则不能狂又不能狷天下只是三等人故
夫子叹乎曰诚然但古人之疾犹是实心今人虽三疾
亦不似古盖习俗之染甚可恶也问夫子言性相近习
相远矣又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者何言人性相近其
本元无不善但习染后始相远也除是上智下愚者则
不能移耳盖言人性之善也如尧舜桀纣颜回越椒数
百年之内亿万人之中始有一人焉看来天下可移者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714-0693b.png
还多而不可移者甚少可见还是性之本善也一生曰
此兼气质之性乎曰天命之性非气质何处求如何分
得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如之何曰嘑蹴之食乞人不屑
此亦可见然终不如孟子曰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合观之更觉亲切至于韩子性有三品之说似有两可
之疑误看了上智下愚也
问鄙夫何以不能事其君先生曰鄙如边鄙鄙陋之鄙
非王都之内一般人惟鄙陋则心小阿谀为容逢迎为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714-0693c.png
悦终日患得患失更有甚念头到君上也
先生曰论语只学而与孝弟两章便可尽为学之道学
个甚么也只是个仁然学仁从那里起只于孝弟上起
孝弟则九族惇睦以此百姓昭明以此于变时雍鸟兽
鱼鳖之咸若者以此孝弟便是个根因而仁民爱物之
枝叶花萼油然而生不能已也如西铭便具为仁的道
理象先问然则西铭可以尽仁乎曰程子谓西铭言弘仁
之道为仁之方也而孝弟则所以行仁之本也是故君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714-0693d.png
子务本不可专靠西铭不然则墙屋上贴的仁与身体
上贴的仁岂能相干邪
子实问朝闻道如何曰试言所以闻的气象子实言是
持身不变的意顾言如闻性与天道之闻象先言即存
吾顺事没吾宁也一般先生曰也皆是但所以得闻道
处汝辈皆未说及耳诸生请问先生曰我和汝辈于这
道都是可得闻的只缘血肉之躯包裹著惟终日戚戚
或是居室不安或是衣服不美或是饮食不丰这等念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714-0694a.png
虑横于胸中怎么得闻道故须实见得这道举天下万
事万物无以尚之如好酒者惟知酒之美好货者惟知
利之美故虽酒货杀其身亦不悔焉是闻酒闻货者矣
观此可求所以闻道气象也诸生问今有一言官被罪
从容就义亦闻道否先生曰固是好的未知他果无怨
悔否若有一毫怨悔犹算不得因勉之曰闻道亦是难
事不可容易看过
椿问治国治家礼乐非仁不能而夫子于由赤许以治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714-0694b.png
国家礼乐不许其仁谓何先生曰仁体大而无不在者
也观易体仁足以长人则知天下万物皆在仁中是甚
样宏大千乘百乘宾客岂足以尽之乎故三子或以一
时一事之仁则有之求全体不息便不能故夫子不许
洲问宁武子之愚何以不可及先生曰元咺争讼成公
被囚智巧之士所深避者武子不避艰难卒以全君此
其愚可得而及耶又问如此则死难者在所取然夫子
不取召忽者何曰管仲舍邪而就正者也召忽者甘于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714-0694c.png
辅邪者也故曰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象先问武子
之事亦庶几于仁乎曰否仁则上下化之或公不至于
被囚而其愚亦可泯于无迹故曰谓之忠则可谓之仁
则未也
洲问无私心而当于理是可言仁而义亦在其中否先
生曰只不息便是个仁义不待言也应熊言只为富贵
念虑摆脱不开能如颜子之不改乐便能不息先生曰
此亦是浑沦说了人各有个息处提起便会不息便是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714-0694d.png
仁如伊尹一夫不获如已纳之沟中范文正自做秀才
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是也徐绅言一家之中父子弟兄
犹可推之到他人便不相干先生曰这还要相干椿问
此处却甚难曰体西铭意思尝存乾父坤母之心则推
之一家如此一乡如此大之一国与天下亦如此这便
相干了患人不立志耳
洲问前日看先生因闻其说夫子之志重在朋友信之
上如何先生曰言语各有攸重彼亦因事而发如与无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714-0695a.png
位者交谓之朋友与有位者交谓之僚友不相信道便
不得行如今朋友不信道便不明道既不明自不能行
如何得老安少怀以此三事虽并称而友信一言又最

延祀问西铭定性大指如何先生曰西铭是仁孝定性
是知止有定子实言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是圣人事又
何用知止先生曰惟其真知故静亦定动亦定内外两
忘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即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714-0695b.png
之故者也细思之西铭就如孔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
与瞽者虽坐必作一般气象定性就是颜子不迁怒不
贰过的气象故求观二篇大旨须自孔颜身上寻看又
要自己身上寻看得
洲问博施济众尧舜犹病如何先生曰吾旧将能字重
看盖博施夫人所能博施而济众则或有不能曾以赈
饥一事言见圣人固有是心然其所及则非圣人一手
足耳目之所能也是圣人能于博施而不能于济众观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714-0695c.png
此则尧舜犹病可见洲又问昔有陈巡抚过徽问中庸
位天地育万物古今人谁尽得诸生对惟尧舜能然陈
公曰夫子说尧舜犹病者看来亦未尽得先生笑曰当
时何不对曰惟都先生尽得象先言犹病者亦自其心
不自足而言先生曰正是如此不然则尧舜之民于变
时雍古今之治莫有尚焉者若真以为病而不能位天
地育万物则古今何人不病而中庸之语夫子岂虚设
无归著的故犹病二字只可以之推尧舜之心不可执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714-0695d.png
之而少尧舜之治
椿问求仁得仁是兼逊国谏伐否先生曰还是专言逊
国盖子贡惟问争国之事也椿又问使夫子仕卫亦有
此事乎胡氏谓命公子郢而立之果得夫子当时处之
之微意乎先生曰夫子得久于卫必能化之无这样事
胡氏之言在夫子未必如是也象先问人谓辄当迎父
逊国卒不肯立则尊之如唐之太上皇之制如何曰如
此则是告辄以伪矣盖蒯聩以淫乱之耻乃人子之情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714-0696a.png
至不忍者非有大罪逆也辄若诚心迎立而蒯聩能保
其宗庙奉其祭祀收其人心一反其既往之愆则虽灵
公生存不复怒焉即昔人所谓子方回过于睢阳而父
遂解颜于溱洧者矣况灵公已卒世乎若是而立之以
次传位于辄则在灵公无逐子立孙之嫌在蒯聩无怨
父怒子之恨在卫辄无承祖拒父之非父父子子祖祖
孙孙又何不可
㠓问曲肱而枕之富贵未尝不可先生曰富贵则上莞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714-0696b.png
下簟何必曲肱然夫子于疏食饮水处皆是乐学者不
是衣食不足便是功名缠缚怎么得乐象先问世之隐
而不仕者志在山中把外面功名富贵皆放得下如何
先生曰此虽不足与语圣人外面势利纷华似亦摆脱
得开必须察他心中安否我尝说个达磨面壁十年外
面如此未知他心下如何隐者虽是寄迹山林又不知
他心下如何也
洲问圣人叹有恒之难如何先生曰圣人固是神明不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714-0696c.png
测者也君子固是才德出众者也善人固是志仁无恶
者也故皆不易见矣若夫有恒者必于平日无时不然
无处不然过此亦几于圣人君子如何容易得见
寅问三以天下让如何先生曰还是让周若作让商说
太王怎么有取天下意故自当时言决是让周天下字
是武王已有天下后孔子追言之也寅又问躬行君子
是子臣弟友之道否先生曰也是言未已寅又问不改
其乐是乐道忘贫乎先生曰若说乐道便有彼此将发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714-0696d.png
明其故寅又问性与天道之闻云云先生曰这等如何得
闻一部论语汝欲一时都了亦甚看得易矣寅渐起曰
是贪多先生曰欲仁而得仁又焉贪但还要循序而进

一日诸生请讲君子所贵乎道者三适有二生自监中
来因言近日方得拨历云云子实遂言司成可谓太执
矣先生曰才说出辞气斯远鄙倍而子遽忘之乎此心
一息不存便会忘了久之曰以此知工夫不可一时不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714-0697a.png

洲问记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后学礼与夫子兴诗立
礼成乐之次不同如何先生曰先王之世人人知学故
其设立教条之常规如此后世政教废弛士风盖偷夫
子之时已大非先王之日矣故变例以示人尔又曰兴
与泯灭对立与僵伏对成与中道而止对
椿问高坚前后如何先生曰高明配天可以言高博厚
配地可以言坚日月代明四时错行可以言瞻前忽后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714-0697b.png
此夫子之道直是无穷尽无方体颜子所以难于进步
而有是叹也然则博文约礼其学之法乎曰此夫子之
善教也如易曰远取诸物是博文之事近取诸身是约
礼之事然有先后乎曰二者并进一文之博一礼之约
非博了文而方约礼也颜子之竭才正是并进盖高坚
前后道无一息之停学道者亦当无一息之间如今日
读书不得其义理辄自阻焉颜子惟于仰钻瞻忽之际
愈自强不怠故所立卓尔又曰此章极言颜子当时学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714-0697c.png
孔子的气象只在竭才而已今人只缘不竭才
椿问阳明先生谓四十五十无闻是不闻道疾没世而
名不称是疾名不称道如何先生曰说不闻道是说疾
名不称道则非也盖生而务名固君子之所深戒若夫
没世而犹无令名之播则其平生无行可知矣非君子
之疾而何
椿问颜曾可与权否先生曰也可与权如用舍行藏仰
钻瞻忽曾子闻一贯答门人以忠恕谓非权不能也二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714-0697d.png
子固可与权然须观其所立处箪食瓢饮回也不改其
乐鲁君致邑曾子三四返而不受故权虽难于立而必
立后方能权汝辈欲学颜曾之权请先从他立处起
寅问唯酒无量不及乱朱子讲作以醉为节而不及乱
耳如何先生曰才醉无有不乱者矣若孔子言无量者
或是三行五行不拘限量庶不及乱故书曰德将无醉
亦是此意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