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714-058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泾野子内篇卷十     明 吕楠 撰
  鹫峰东所语
章诏问尝与朋友讲论国家有三大患一边方之害二
宦官之祸三闸河运道之苦先生曰是固然所谓大患
者尚不在此诏三请答曰当今大患只是士习不正耳
盖天下国家所恃以治安者惟人才若士习不正则其
患何可胜言自是屡言及此盖深探其本也
卷十 第 1b 页 WYG0714-0588b.png
先生谓诏曰古之圣人只是虚心取善如尧则稽众舍
已舜则好问好察大禹闻善则拜孔子好古敏求且以
舜之圣知何如也历山雷泽河滨之人其微贱又何如
也舜与之群居并处而其人之有善尤乐取之未尝自
以为圣亦初不见其人之微且贱也则舜之心广大何
如哉厥后孔门独有取于子贱为君子以其能尊贤取
友以成其德也既宰单父犹师事贤于己者有五人用
成不下堂之治孔子叹之曰尧舜听天下务求贤以自
卷十 第 2a 页 WYG0714-0588c.png
辅惜乎不齐之所治者小也若子贡则夫子但许其器
固未至于不器之君子矣他日夫子谓其日损则好与
不贤者处也子贱其可法乎
问为学难曰学者切要工夫只在克己克己之要须自
家密察此心一有偏处即力制之务有以通天下之志
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诏问讲良知者如何先生曰圣人教人每因人变化如
颜渊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仲弓则告以敬恕樊迟
卷十 第 2b 页 WYG0714-0588d.png
则告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盖随人之资质学力所
到而进之未尝规规于一方也世之儒者诲人往往不
论其资禀造诣刻数字以必人之从不亦偏乎
问今学者论举业德业为二可乎先生曰举业中即寓
德业试观所读经书及应举三场文字何者非圣贤精
切之蕴仁义道德之言试以是体验而躬行之至终其
身不易德业在是矣
诏每以先生常言学者甘贫改过从事颇有功曰然能
卷十 第 3a 页 WYG0714-0589a.png
甘贫则凡一切浮云外物举不足为累矣能改过则可
以日新而进于善矣大抵过失亦多生于不能安贫中
来贫而能安过亦可少观于颜子可见矣虽以成汤之
圣而犹曰改过不吝秦穆公霸者之君耳其伐郑归而
悔过自誓之言乃列于书之终篇与帝王并称也过只
不宜频复贵于速改
学者问天下事事物物俱要理会过可乎曰一事不知
儒者之耻如礼乐制度钱榖甲兵狱讼之类皆当究心
卷十 第 3b 页 WYG0714-0589b.png
庶几他日可以应用至于各年通报诸臣条陈政务亦
各有善处可览记之但不可骛其心骛其心则本心之
仁已亡所多识者犹口耳也亦不足以应务
语莆田林贤曰学者人伦日用冠婚祭射之礼尚未能
行却辄言论高远且为学当有转移活法若说只闭门
澄心便了了天下事恐未必能了也
或问朋友讲论多不相入先生曰须要心气和平使人
听服不然则至争辩面颈发赤虽讲之善亦是不善也
卷十 第 4a 页 WYG0714-0589c.png
所谓学安在哉
先生语基学曰朱子平生只以正心诚意四字告君格
心之学诚不出此但执定此法恐人君资禀学力有所
不逮便生捍格要当有入手处或随其偏处救之或就
其明处通之方是心意活动
基学论日月明学者只惟学其明处不必学其照处先
生曰何不学天日月亦天之运用者耳苟为云雾所障
则明掩矣若天地日月风云雷霆霜雾皆所驰使运行
卷十 第 4b 页 WYG0714-0589d.png
者也
问讲学曰切不可执泥已说如此等人则虽有善言执
而不悟人亦不告之矣学者须去此病使听得四方九
州之言始于己有闻善之益不然则闻见狭而遗乎善
者多矣恶在其为学
问致良知先生曰阳明本孟子良知之说提掇教人非
不警切但孟子便兼良能言之且人之知行自有先后
必先知而后行不可一偏傅说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卷十 第 5a 页 WYG0714-0590a.png
圣贤亦未尝即以知为行也纵是周子教人曰静曰诚
程子教人曰敬张子以礼教人诸贤之言非不善也但
亦各执其一端且如言静则人性偏于静者须别求一
个道理曰诚曰敬固学之要但未至于诚敬尤当有入
手处如夫子鲁论之首便只曰学而时习言学则皆在
其中矣诏曰此可见圣人之言约以弘辟之于天诸子
则或言日月或言星辰或言风云霜露各指其一者言
之若圣人则言天而凡丽于天者举在其中矣然言天
卷十 第 5b 页 WYG0714-0590b.png
之道于穆不已君子之学当自强不息此希天之道也
若是则前所谓静所谓诚所谓敬与礼者一以贯之矣
诏鄙见如斯未知可否曰然
先生曰今日诸生相聚皆四海九州之人一旦于此讲
学非意气之孚不能若此讲论道理乃天下公共之理
若有未善当极其辩论以求其是毋吾以也
问圣贤教人之方曰大学乃是立定规矩条目使人有
所持循论语则多因门人弟子问答及君臣相与之言
卷十 第 6a 页 WYG0714-0590c.png
各就其资禀造诣与夫人之病痛处言语孟不必同于
中庸中庸不必同于语孟拘拘执一者非也
论格物致知世之儒者辩论莫太高远乎先生谓若事
事物物皆要穷尽何时可了故谓只一坐立之间便可
格物何也盖坐时须要格坐之理如尸是也立时须要
格立之理如斋是也凡类此者皆是如是则知可致而
意可诚矣又曰先就身心所到事物所至者格久便自
熟或以格为量度亦是
卷十 第 6b 页 WYG0714-0590d.png
先生曰子见齐衰者与瞽者甚敬之至于冕衣裳者施
敬一等缅想其心尧之不侮鳏寡舜之不虐无告文之
惠鲜鳏寡其揆一也所谓老安少怀者即此气象学者
果能视尊贵与鳏寡者无异则其心即前圣之心盖自
至公至仁处得之也
先生谓诸生曰学者只隐显穷达始终不变方好今之
人对显明广众之前一人焉閒居独处之时又一人焉
对富贵又一人焉贫贱又一人焉眼底交游所不变者
卷十 第 7a 页 WYG0714-0591a.png
惟何粹夫乎故尝赠以是言学者须知此意
问读书作文先生曰学者虽读尽天下之书有高天下
之文使不能体验见之躬行于身心何益于世道何补
故学者不贵于文艺当涵养本原修其德业其文学自
著矣
先生谓诏曰学者须尽知天下之事通得天下之情如
在一乡须使一乡之人可化纵是愚夫愚妇亦可与之
相接说得话不见舜之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人皆亲
卷十 第 7b 页 WYG0714-0591b.png
之化之何故
问仪礼曰此先王经世之书废于后世久矣学者不可
不讲而习之如冠婚祭射等篇既讲究之尤当习演其
事非惟检束身心宛然可复见先王时景象故尝语学
者当先学礼
问颜子箪食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如父母何曰当时
颜子父母在必能谕之于道不然则以箪瓢奉亲而亲
或不悦则颜子虽欲乐得乎以是知求手舞足蹈之乐
卷十 第 8a 页 WYG0714-0591c.png
有处也先儒谓周茂叔令程子寻颜子之乐处所乐何
事伊川只答或人云若说有道可乐便不是颜子此语
极好夫颜子心胸何等弘大何等洒落视世之富贵贫
贱利害夭寿举无足以动其中者此诚见大心泰无不
足也颜之乐处正在于此
问颜子之学曰天资极高不易学学者且当学曾子曾
子以笃实之资动皆守礼学之有所依据如礼记所问
与夫子论孝等篇皆其随事精察而自有得一日三省
卷十 第 8b 页 WYG0714-0591d.png
尤见切实之学故夫子之一贯亦因学有所得而语之
其馀门弟子不能及也故曰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世之
儒者不问学者之资禀而槩以圣人一贯上达之理告
之则是诬之而已矣
问逝者如斯曰程子谓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
谨独此义极精盖人心本与天地相通如西铭所云者
苟其心少有私意捍隔把天理间断了便是不能谨独
与天地之化往而不息者异矣何有乎天德则王道安
卷十 第 9a 页 WYG0714-0592a.png
从而行故惟圣人之心至诚无息
诏问程子尝言学者须大其心辟如为九层之台须大
做脚方得先生于抄释曰人须思如何能大其心诏以
为欲大其心莫先于克己先生问如何为克己诏曰人
之心本自广大但为私意蔽之则狭小矣故学者之心
一有偏私即务克去庶以复其广大之体如何先生曰
固是必如曾子之弘毅西铭所谓民胞物与始得且如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人虽或力量
卷十 第 9b 页 WYG0714-0592b.png
不逮却不可无是心如张子见皇子生则喜见饿莩则
戚的心方好然此心安从生诏未及对他日又问曰只
是预养仁心自无已之可克矣
先生曰洒扫应对虽下学事然诗曰洒扫廷内维民之
章程子曰从洒扫应对与精义入神贯通只一理又曰
是其然必有所以然辟则子贡答太宰言夫子之圣又
多能也则以多能为圣之外事固非太宰之意矣至夫
子乃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言不是多皆性分中事则
卷十 第 10a 页 WYG0714-0592c.png
多能又不在圣之外矣又乾坤之理何其广大夫子系
易乃比于门户阖辟之间可见道理至近切不必远求
阖辟只是动静甚易简斯可见洒扫应对精义入神无
二也
问治六经先生曰此皆圣贤精义妙道所在学者非徒
以资辩博也盖圣贤前言往行固有后学心思所不及
躬行所不到者诵其言将以广其知识增益其所不能

卷十 第 10b 页 WYG0714-0592d.png
问王道曰只当以养民为先如孟子五亩宅百亩田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后谨庠序之教申孝弟之义此正是王道之大为
治切要诚不出此后世敷陈王道者虽千万言而不足
不知其要安在
问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夫舜在当时止用五人遂干
尽天下之事而成于变风动之休后世用数千百人中
间岂无豪杰而天下治卒不古若何也先生曰五人之
卷十 第 11a 页 WYG0714-0593a.png
德固不可尚而其心至公无私其贤能彼此相让略无
一毫嫌忌间隔之私而舜又以至圣之德临之五人之
用各当其才而五人之所举而用者又皆五人之才君
臣上下同一公心耳诏因叹曰此隆古何等气象后世
人各一心有贤能者多为人所妒嫉且才者非所用用
者非其才举措失宜劝惩无所于用况君臣情隔上下
道暌如何可复三代之治
大学絜矩不必拘拘以传中次第言之便当如身任天
卷十 第 11b 页 WYG0714-0593b.png
下之责欲行絜矩必先理财使民生得遂欲理财以养
民须要用人欲用得其人须公好恶公好恶则善人在
位不肖者屏去举贤必先退不善必远如是庶善恶知
所劝戒若求大道得失之几则惟在于忠信骄泰而已
诸友侍坐因论及天下之事诏问曰方今民穷财屈有
忧世之志者当何所先先生曰莫先于讲学何谓也曰
且如此数人者讲学既明果能同心同德他日措以致
治无难也诏曰学者必心术明学术正得行其志则以
卷十 第 12a 页 WYG0714-0593c.png
干天下之治而济天下之民诚有推之而自裕者先生
曰然
问今天下守令多不爱民者何先生曰守令于民最亲
苟得其人则民生自遂守令欲行仁政则惟在克己在
知言不能克己则心又偏私不能知言则言之是非得
失无以辨不免为下人蔽惑奸人欺罔其弊何可胜言
宋室当天下甫定之时则藩镇之为祸在所当惩若高
宗时土地为金人侵削甚矣故李刚上疏令臣下能复
卷十 第 12b 页 WYG0714-0593d.png
一邑者与之邑复一郡者与之郡虽亦藩镇之意正所
以强宋也此诚谋国之大权惜奸邪汪黄沮之不行为
可恨耳岂惟守令要克己知言乎
诏尝怒一恶人先生闻之戒曰学者要当以涵养德性
为本暴怒切不可轻发若恣性直行动与物忤中间便
生多少怨尤此等人固可恶以吾儒何所不容何足与
较夫我则不暇于此矣故曰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所
以学者治情为难若事虽是义君子固以为质了尤当
卷十 第 13a 页 WYG0714-0594a.png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若徒以为义而径情直行便少礼
行孙出工夫故君子于事至吾前必详审斟酌而后行
之庶几无悔诏即自痛悔因思往日恶恶太甚偏于刚
隘适招怨尤无益也书以自警
诏问处宗族有不善者如何先生曰若可化则以礼义
谕之使之自悟如不可化亦当委曲容之可也故门内
之人宁使恩掩义
问蓍龟卜筮之事曰龟卜则用三人故曰三人占则从
卷十 第 13b 页 WYG0714-0594b.png
二人之言必其人心至公无私公则明明则自能察其
休咎苟心非虚明何以知之若蓍则全要诚意感格方
可揲故龟所以教人心之公蓍所以教人心之诚非规
规于卜筮也其实公则无不诚诚则无不公
唐虞之世刑官只是皋陶为之明五刑以弼五教而已
岂似后世刑官以为极大极重之事又或逞其智术有
能断一讼得一情则喜甚至煽威恣虐岁煅月炼略无
哀矜悯恤之意彼安知刑之本只在斯民生养之遂教
卷十 第 14a 页 WYG0714-0594c.png
化之敷诚使之各遂其生而知礼义则刑自然省矣
戴时化问鸢飞鱼跃活泼泼地谓学者体此当必有事
焉诏曰若此心常存则道体常在目前故程子谓其要
只在谨独正是此意先生闻之曰尔两人如此讲论却
见用功切实
论书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言即其所陈之事如辟土地
治田野养老尊贤等是也乃因其言之善而明考其功
谓询事考言听言观行是也若是则自无所毁誉世至
卷十 第 14b 页 WYG0714-0594d.png
春秋毁誉不公时君莫辨惟齐威王烹阿大夫封即墨
诛赏严明齐国大治可谓善矣后至西汉犹有成周遗
风故多循良之吏如黄霸守颍川八年致凤凰神爵之
祥鲁恭宰中牟能致三异即是而拟之古昔鸟兽之巢
可俯而窥者亦为庶几此前古何等气象诸生正宜将
此想像体贴如居一乡则必化一乡之俗他日治一邑
一郡则必有此意方好庶不负今日所讲矣
诏因辞谢久庵公与讲论阳明之学公谓朱子之道学
卷十 第 15a 页 WYG0714-0595a.png
岂后学所敢轻议但试举一二言之其性质亦似太偏
昔唐仲友为台州太守陈同父同知台州二人各竞才
能甚不相协时仲友为其母与弟妇同居官舍晦翁为
浙东提举出按台州陈同父遂诬仲友以帷薄不修之
事晦翁未察遂劾仲友王淮为之奏辨晦翁又劾王淮
后仲友亦以帷薄不修之事诬论晦翁互相讦奏岂不
是太偏乎诏闻此言归而问于先生先生曰讦奏事信
有之但仲友虽负才名终是小人安得以此诬毁朱子
卷十 第 15b 页 WYG0714-0595b.png
是非毁誉初岂足凭久之便自明白朱先生劾仲友事
见台寓录仲友诬朱先生事见仲友文集可知其是私

壬辰五月九日诏自北回谒先生于鹫峰东所亟询经
历道途生民休戚诏对以自离张家湾武清县至景州
安陵地方饿莩盈途旱蝗蔽天先生蹙额颦眉叹曰谁
当以此转闻于上以急救此无辜之民闻陜西地方旱
荒尤甚诏曰岁凶如此犹见贵官行舟过用人夫糜费
卷十 第 16a 页 WYG0714-0595c.png
供亿全无悯恻之心似未尝读书然不知何也先生曰
蝗旱为灾细此等为灾大蝗旱之灾实此等所致也
先生语诸生曰民生不安风俗不美只是学术不正学
术不正只为惟见功利一边鲜知道义所以贵于讲学
者又不在言语论说之间惟在笃行道义至诚转移而

诏问于先生曰学者只怕坏了心术如浮泛之人虽有
文才无些实用于世何补若心端则行确此等人才出
卷十 第 16b 页 WYG0714-0595d.png
而见用必有益于苍生先生曰然
先生每语诸生曰若等既以道义相聚必皆意气相孚
务以平日之所讲者发挥于言行之间善相劝过相规
有一言一行之善即称劝之以厉其志有一言一行不
善即规正之以速其改如是便能兴起向道庶不负此
良会
先生谓西汉人才还是重厚如周勃耻言人过丙吉拥
立孝宣至死不伐故能养成汉家忠厚之风非后世可
卷十 第 17a 页 WYG0714-0596a.png
及也
惟熙问克伐怨欲何以能使之不行先生曰即程子明
理可以治惧数语例看可能也盖人之好胜者多由其
心之弗虚故虚心可以治克人之自矜者多是为人故
为己可以治伐人之动辄忿怨者只是不知命故知命
可以治怨人多嗜欲者只是不能见理分明故明理可
以治欲其究惟在求仁耳
或问程朱之学同异先生曰程朱之学皆近孔门但朱
卷十 第 17b 页 WYG0714-0596b.png
子之著述太多耳然其躬行亦未尝一日少怠当其造
诣清苦亦庶乎原卜之间矣
先生谓汉武帝初年无所不好神仙征伐财利文学其
人各以类而至惜一仲舒真儒也却不好而又斥之故
其治驳杂几于大乱耳诏问西汉之时去古未远何真
儒之少而只一仲舒耶先生曰只缘未能兴学耳诏曰
莫缘秦坑儒之后加以汉高轻儒嫚骂是以道学不明
于世故士之知学者益鲜耶曰亦其然
卷十 第 18a 页 WYG0714-0596c.png
吴佑问思虑纷扰何以除之先生曰夫心不妄动之谓
静若思虑纷扰是妄动也只当先知所止则心自定静
矣李宗本曰是亦由于不能安贫中来耶先生曰亦是
若能安贫则杂念自除诏曰亦当先安于义命则能安
贫而思虑自除先生曰然安贫即是安义命
允生谓明相宗本在监当择好友常相与讲论善道方
好二子谓朋友中志向亦有不能尽同者先生曰只虚
已下人诚以待之如郭林宗之在当时自能化人若茅
卷十 第 18b 页 WYG0714-0596d.png
容之避雨树下孟敏之堕甑不顾皆林宗感化之人也
盖以善道语人而人或不信服者犹是已之诚有未至
也不必责人
诏同惟时谒先生因论沈继祖诬毁朱晦翁以不孝不
忠不能正家等事然则诋毁之言虽圣贤有不免且如
近时有二缙绅先后任太守俱有才名只因不受嘱于
士夫而痛惩豪右遂谤毁大兴一则落职归一则自陈
养病尝见士大夫被求全之毁者十常六七而缙绅每
卷十 第 19a 页 WYG0714-0597a.png
论及此往往有不平之叹将如之何先生曰只管行已
之道彼肆谤者将自消矣是非真伪久之自白岂足为
贤者累哉其他则在执政者公且明耳执政者公且明
也其谤亦难兴乎
先生常论王道只以养民为本后之仕者却又办簿书
急催科理狱讼善逄迎事上官者为贤甚至贪残肆无
畏忌乃习成一样虚套遮饰哄人至于养民之事漠然
略不加意哀哉斯民如之何不穷且盗也如今只要不
卷十 第 19b 页 WYG0714-0597b.png
謟谀不贪钱不说谎者便可以安百姓
诏问曰皋夔稷契何书可读其道德事功竟非后世之
所能及后世书愈多闻见非不广无乃人才务末而忘
本故德业愈不逮古欤先生曰皋夔稷契亲受尧舜精
一执中之传闻一善即得一善见一善即行一善何等
专确况圣贤传心之要既亲受之又何用书籍后世书
虽多看一部即丢过一边求其以书中圣贤之言实体
而躬行者有几况既不得圣贤心法其所读者不过口
卷十 第 20a 页 WYG0714-0597c.png
耳记诵而已圣学不明士习浮靡又安望德业如古人

诏问天下之民所赖以为养者惟土田然天下之田亩
甚不能均国初丈量田地攒造鱼鳞册以均其田税庶
绝通弊使小民不致重累然欲丈量只在得人然尤贵
于得法田地既清他政自举不识如何先生曰然近时
有兰州人段绍先者见任南京兵部职方郎中先尹河
南杞县亦尝如此量之彼令田户报实亩数各四至插
卷十 第 20b 页 WYG0714-0597d.png
标于田中画为数区每区之中各注每人之田若干亩
数于册及亲临其田地随他掣签量之验亩任粮遂得
一县田地清而税粮均诚哉天下事只在得人诏又曰
且尤不可畏其难以为不可为将使斯民永无安养之
日矣曰然
诏问陆象山论心不论性亦以心为之主宰性情固在
所统欤又欧阳永叔谓教人性非所先者其亦夫子罕
言性命乎先生曰性命理气固要讲明必措诸躬行方
卷十 第 21a 页 WYG0714-0598a.png
是亲切性命自在其中庶不为徒讲也陆欧之言亦有

诏问士大夫作古文只宜平易典雅今多尚奇可乎先
生曰汉人有一事便说一事有一言方说一言皆是心
中发出无些妆点枝词蔓语所以近古下逮六朝晋魏
之文只是浮词粉饰辟如丑妇全藉脂粉原无本体殊
为可厌夫天下之治平虽不尽系于诗文然文章实与
时高下其文如此则世道可知矣他日与易伯源论文
卷十 第 21b 页 WYG0714-0598b.png
曰人若有养发之文词无非说理自不暇为靡丽浮诞
之词伯源曰古文溺意于文者其闻道便少方今靡心
日盛故本末轻重之间学者尤宜决择
诏问夫子答子贡以博施济众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他处言仁甚大此则必归之圣似有小大之差者何先
生曰此仁字当指仁心而言今人有仁爱之心而恩不
能遍及于下民者亦多矣若圣人则不惟有是仁心其
作用处自别要亦不外于用人故谓之圣者其间自有
卷十 第 22a 页 WYG0714-0598c.png
裁成辅相的意其尧舜犹病者尧舜之心固犹有不足
于此可见博施济众之难非独仁者之所不能也即如
今有司赈济的一样如发仓廪散财以赈民亦可谓博
施矣然或不能立法或用不得人致使奸人作弊故有
饥民而不得领者有方领二三钱先已用去大半者所
以斯民全不沾其实惠便是不能济众故学者以克己
复礼为仁能见之施为运用处方可
诏问天下所恃以为用者人才耳然今学校之所养与
卷十 第 22b 页 WYG0714-0598d.png
科目之所举者亦未可尽谓得人愚意在上者一转移
之以振起其道义之风严加考访将三等簿著实举行
务先德行而后文艺庶人心警劝先生曰祖宗设立卧
碑及命提学官敕谕亦是此意但奉行之人多玩忽耳
且自童生入学及生员科举时皆须里邻重甘保结但
有平素行止不端者不许入学不许科举古者乡举里
选之意亦不外此若如今或𨽻卒之子犯十恶之家但
有轻儇子弟略会读书便营求生员以抵门户师生贪
卷十 第 23a 页 WYG0714-0599a.png
其厚赂一槩纵容全无顾忌大坏学校正此辈也士风
安能得厚
邹际虞问国家解军之法备矣其何更有许多之弊且
如今年军士逃的各年清军查出解役便费许多钱粮
亦无到役者如何先生曰未尽然亦在我们讲学的人
问军士与讲学何与曰在总理这些军职官的苟能使
这些军士人人饱煖则军士之赴役如行者之赴家虽
逐不去矣今军职官贿赂总理官营求管事这些财是
卷十 第 23b 页 WYG0714-0599b.png
何处出皆是削军之脂膏以偿也际虞又问军士既缺
粮当有馀然亦无积馀何也曰虽有积馀因公扣除者
亦多矣田大本曰在湖广边上昔日指挥千百户只有
数人今日指挥便以数十计千百户便以数百计昔日
之军皆变为官矣先生曰此难以执一论如在边上有
首级便以课功如南京便无此只是掌军官不知忧恤
故逃耳际虞又问如前日见分布疋银两那些指挥千
百户争分彼此攘夺总理官亦莫如之何曰怎么不在
卷十 第 24a 页 WYG0714-0599c.png
总理的他把这些军官区处停当依时分布如有争夺
者则重惩以警其馀又曰际虞勿以予言为迂你才说
军士之弊要尽救无阶又与总理官说亦不信只好讲
明这道理预养吾仁心他日得志措之天下可也
先生因朋友在监疾久不愈者谓诸生曰人多是思虑
纷扰襟怀不舒展故疾难愈若屏绝思虑放开襟怀此
便是却疾之方可以勿药自愈也学在其中矣
诏问克伐怨欲不行夫子不许其仁何耶先生曰学者
卷十 第 24b 页 WYG0714-0599d.png
惟于仁处下手做工夫则虽克伐怨欲亦易去矣且如
司马君实何等忠诚何等才学当时欲去青苗之害至
免役之法亦欲去之苏轼谏之不听乃曰公昔能谏韩
公刺义勇公今执政乃不容人谏耶及开封尹蔡确逄
迎其意而奉行之君实遂悦而不知其奸矣诏对曰窃
尝谓君实虽是纯诚岂其于仁犹未能尽纯耶陈昌积
曰吾辈今日虽讲明正学使他日在位或疾恶太甚安
保必无此失乎先生曰更当上达子发问何谓曰无意
卷十 第 25a 页 WYG0714-0600a.png
必固我耳
 
 
 
 
 
 
 
卷十 第 25b 页 WYG0714-0600b.png
 
 
 
 
 
 
 
 泾野子内篇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