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14-04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劄记卷六
             明 徐问 撰
皋陶谟曰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
 五礼有庸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
 五用哉圣帝明王只知其责为代天理物其经纶裁
 辅以奉若天道合如此故有天下而不与焉若视为
 己私分命德为恩讨罪为威则于天人之理判不相
卷六 第 1b 页 WYG0714-0420d.png
 关而天德王道远矣
记曰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钺者先王之所
 以饰怒也此语颇近按图索骥于理若未深究恐后
 人主以是为饰喜怒之具而已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
 矣此最善形容德盛民归无为处北辰握其枢以运
 元气列宿五星各司其局分布以成岁功而北辰若
卷六 第 2a 页 WYG0714-0421a.png
 无所与舜内命九官得禹稷皋夔之徒宅揆分治而
 外敷奏试功式序群后三载黜陟幽明以熙庶绩其
 气象正如此周公立政既重左右常伯常任准人以
 至缀衣虎贲趣马之贱皆欲其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恳恳为成王言所以为辅弼
 疑丞师保瞽史箴规书谏之任盖无一之不备使其
 中心无为修身以建极操柄以致治法乎舜也后世
 校程书者既丛庶务于一身而失君人之纲事佛老
卷六 第 2b 页 WYG0714-0421b.png
 者又置天下于无事而堕万几之理宜国祚之不永
 也
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君为天子臣为天
 工如天有四时五气五行代以成亭毒之功不自知
 其官为己有也故三代以上圣贤之臣如皋夔伊傅
 周召功业著而天子不之疑德望隆而同列不之忌
 且交孚而推让焉只是实德昭彰而心公天下人见
 可敬爱可法则而不知其高于我也若诸葛武侯治
卷六 第 3a 页 WYG0714-0421c.png
 蜀能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亦其开诚心布公道集
 众思广忠益所致先儒谓孔明三代遗才信然
古之教者自子能食能言已有训诲家有塾党有庠遂
 有序国有学虽闾巷亦有致仕之三老坐于里门察
 之使出入受教八岁入小学则令学幼仪十三学乐
 诵诗舞蹈所习皆洒扫应对进退周旋敬谨礼乐之
 节所行皆爱亲敬兄忠君弟长隆师亲友之懿至十
 五入大学则又教以穷理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但
卷六 第 3b 页 WYG0714-0421d.png
 推此以加之于彼而已周礼大司徒以三物为教而宾
 兴之者德行道艺已寓乎其中又曰五礼而教之中六
 乐以教之和盖交举而互言之耳士生其时既无倖
 进趋利之门至四十始仕则德成性定随用而辄效
 矣程子所谓小人修身君子明道贤能群聚于朝良
 善成风于下礼义大行习俗粹美刑罚虽设而不犯
 此三代盛治由教而致也观后世只以文艺取人父
 兄童而教之士专而习之以媒利禄至于性情之正
卷六 第 4a 页 WYG0714-0422a.png
 德行道义之趋漫不知为何事其能不混于流俗不
 汩没于声利而超然自信者盖千百中之什一耳而
 欲美士风成善治胡可得哉
杨龟山以三代两汉人才之盛取士以行不专以言宋
 诏内外官举经明行修之士中第优其恩典庶几近
 古然不由乡里之选又无考察之实随众投牒试于
 有司糊名誊录校一日之长不惟士夫失自重之义
 且于课试无以别于众人谓宜别立一科稍仿三代
卷六 第 4b 页 WYG0714-0422b.png
 两汉取士官人之法至于投牒乞试糊名誊录之类一
 切罢之待遇恩数居经义诸科之上庶使学者尊经
 术惇行义人人笃于自修愚谓此意亦今日急务若
 使取用其法提调得人别设德行一科不必责之文
 词要在通经略知当世之急务待之异等其人必能
 以礼义廉隅自励士之习熟语言文词而于身心漫
 不相顾者当改弦矣
明道先生荐士之疏有成周乡举里选宾兴之遗意神
卷六 第 5a 页 WYG0714-0422c.png
 宗方锐意求治而信用荆公新法惟务理财为急故
 其说遂不可行矣
乐记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
 同而化而乐生焉本孔子易大传天尊地卑之语经
 常既定万物泰和而自生乐周子曰阴阳理而后和
 亦此意
天叙天秩礼之本也九族既睦使民兴孝兴弟乐之本
 也书曰皇建其有极敬用五事农用八政本禹谟九
卷六 第 5b 页 WYG0714-0422d.png
 功惟叙九叙惟歌而衍之此礼乐之所由兴也名不
 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礼乐之所由废也
 故欧阳氏曰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乎天下
 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徒为虚名论治者要识
 此
记曰明有礼乐幽有鬼神以礼乐对鬼神言内外本末
 皆无可欺也又曰乐由阳来礼由阴作阴阳鬼神之
 体礼乐鬼神之用记曰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卷六 第 6a 页 WYG0714-0423a.png
 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张子曰礼乐只在进反之
 间盖有严泰节和之意于人身日用尤为急也
古礼非不可行于今只是风俗人情习染日就漓薄不
 如古人性情有养执守得定若欲槩举并行将有尽
 废不胜之患矣苟撮其大经要义而习行之使有志
 之士知所持循当别有会通处
礼有定体定则于人有定分而物理参差不齐所以揆
 度裁制使皆得中而无过与不及低昂之谬者义也
卷六 第 6b 页 WYG0714-0423b.png
 故孟子曰心之所同然者谓理也义也然有不同然
 者失其本心者也
朱子曰圣人有作古礼未必尽用且要理会大本大原
 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
 则有司存上许多正是大本大原如今所理会许多
 正是笾豆之事愚谓孔子曰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
 以修身也此乃履中正处为礼之根本惇人伦施教
卷六 第 7a 页 WYG0714-0423c.png
 化皆由是以出之就通于政实不可易所谓三代相
 因者也仪文品式皆笾豆事制皆随时郤在所损益
 之内
礼仪最多如曲礼所载可见皆缘人情品节而为之故
 易曰嘉会以合礼又曰礼卑法地言无所不遍也而
 其间各有意义学者当知其然若读而不知察察
 矣而不知践郤似于人身上无干涉也
礼乐防闲人性感通人心立国之大纲通治之大道也
卷六 第 7b 页 WYG0714-0423d.png
 故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管
 子以礼义廉耻为国四维不张乃亡观五代自曹魏
 而降虽以奸雄智力窃得天下而荡蔑礼义人心无
 复藩篱故不旋踵而变生于内一败不可支矣
孔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又曰信而后谏此谏之本也程
 子曰人臣须体纳约自牖之意此谏之机也夫臣子
 进言于君父必诚意恻怛溢于言语词气之间使之
 深思感动则吾言易入而天下蒙其福矣若戆谏危
卷六 第 8a 页 WYG0714-0424a.png
 言而能虚心听受又嘉赏之则人君之圣也
凡居官当素其位而行如委吏乘田至于郡县监司皆
 有位分必有事事只于此中求尽其职更不别生慕
 外越分而为之便是道理其要只在居之无倦行之
 以忠而已如刑名钱谷虽粗事于中求得其情而拟
 议平允出纳公当即是道理若于此张其威声务为
 矫饰以衒名要誉其心已欺矣况害及其人坏及其事
 者乎至于委弃忠勤驰骛倖进则其人又为污下而
卷六 第 8b 页 WYG0714-0424b.png
 不足责也
朱子曰为政以宽为本者谓其大体规模意思当如是
 耳古人察理精密持身整肃无偷惰戏豫之时故其
 政不待作为而自严但其意则以爱人为本耳及其
 施之于政事便须有纲纪文章关防禁约截然而不
 可犯然后吾之所谓宽者得以随事及人而无颓敝
 不举之处人之蒙惠于我亦得以通达明白实受其
 赐而无间隔欺蔽之患
卷六 第 9a 页 WYG0714-0424c.png
法政令所以一天下之动者也法易变则民守难矣须
 用之以常法二三则民听惑矣须执之以信法不行
 则上德壅矣须付之以人敝而更之岁会而月考之
 非其人则易之而后法令可以行也
孟子乡田同井相助恤之意若为井田之善而发其实
 周官九两系邦国之民君师治教朋友宗族长幼乡
 党比闾车徒兵马之类无乎不寓以此良法美意联
 属其民至于死徙相安此人心所以固结不解也比
卷六 第 9b 页 WYG0714-0424d.png
 管子作内政于富强其国者异矣
井田程子以为可行张子欲用算法折地以授民用
 四标竿画地定经界要之不井田经界而欲行王
 政均徭役广储蓄息争讼美风俗也难矣然其法
 势难卒复董子欲限民名田在当时亦未曾行得
 朱子曰欲行须经大乱之后田尽归官方可给民
 如唐口分世业是从魏晋积乱之极至元魏北齐
 后周乘此机方做得愚观唐自中叶藩镇专恣恐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14-0425a.png
 太宗之后亦不能常守也后世贫富相县绝矣政
 烦赋重民生日不自聊豪民右族有馀力以待其敝
 贫者势必尽破其业而归之数年之后赢缩迁变
 漫无纪极若欲稍为裁抑非选用良吏节用爱人
 兴利除害徐议限田之制而善用之将有不均之患
 横出而莫可制矣
南风之歌洪范之政与孔子论政大学释平天下皆以
 阜财足食为要观易损益二卦知天立君本为民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14-0425b.png
 也自管子始开山泽利源以富强其国秦有头会箕
 敛汉算商车𣙜缗钱悉秋毫以自奉兼事远夷后世
 因之食者既众生者又寡为民牧者又以贪懫朘剥
 其间是宜民生日促一遇大祲非死徙则驱而为盗
 王人导利而布诸上下之意微矣
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榖皆入然后制国
 用量入为出周礼仓人廪人所掌九榖除匪颁稍食
 之外必存有馀以治年之丰凶遗人掌乡里之委积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14-0425c.png
 以恤民之艰阨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至于道路庐
 室候馆皆有积故遇岁歉而民无饥后世赋重而田
 无定分虽丰岁犹有饥故救荒莫重于积贮之多参
 以常平社仓之法又择廉平之吏坚守而力行之庶
 乎其稍济矣
龟山杨氏曰古之制国用者量入以为出故以九赋敛
 之而后以九式均节之使用财无偏重不足所谓均
 节也按天官太宰九赋曰邦中四郊邦甸家削(三百/里外)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14-0425d.png
 (大夫所食采/邑削所教反)邦县邦都关市山泽币馀(职币所敛掌/事之馀财)
 是也九式曰祭祀宾客丧荒羞服(羞敛/食物)工事币帛刍
 秣匪颁赐予好用(燕好/赐予)是也敛与均并言盖量入以
 为出也文王治岐关市不征泽梁无禁今有关市山
 泽之赋岂周得天下而遂废之邪抑天子国用匪颁
 厚往薄来固非诸候之简节邪但九赋既有币馀山
 泽而九贡中复有币器财物盖各举而互见耳考禹
 贡五百里甸服为天子所居四方各五百里纳总纳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14-0426a.png
 铚及粟米成赋中邦为九赋之类而九贡则诸侯之
 所共也
太公望立九府圜法用之于周官太宰及大司徒盖大
 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入颁其货于受藏之内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外府官
 府都鄙之吏及执事皆受财用货贿则九府相均而
 通故谓之圜其泉府专掌市之征敛其不售货之滞
 于民者买之物揭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使其流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14-0426b.png
 通无滞故谓之泉又汉食货志钱圜函方轻重以铢
 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故货宝于金利
 于刀流于泉布于布束于帛盖用字以取义也后世
 流通之意少而益上之政多所谓鹿台大盈之积终
 不为吾守也亦独何哉
柳子厚以封建为势其言亦近是但云非圣人意则是
 圣人视天下为己私物因诸侯合力共取不得已而
 分封之岂天命有德五服五章之意哉盖圣人之心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14-0426c.png
 至公无我天既付以代天理物之任而不能独治封
 建有德有功之人理也势也封同姓亲亲也异姓尊
 贤也后世人非三代其贤不足以负荷如汉封功臣
 及同姓为诸候王未几叛者数起遂以灭国易负且
 乘致寇至谓之慢藏诲盗其能久乎
封建朱子亦以为实不可行郡县非其人则易换然而
 不可常治愚意只须用三代之教成就真才以为世
 用监司郡县皆得其人重郡县之职任事权使得专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14-0426d.png
 达而部使不得以喜怒私情凌轹阿庇严赃吏之法
 俾不得以贪懫剥捶其民而驱之盗亡其教养民者
 亦仿三代之政损益行之庶乎其可治也
王者慎于用兵而六乡六遂都鄙丘乘伍两军师之法
 最为详尽蒐田大阅治兵振旅之事盖罔不勤五服
 自揆文教之外即奋武卫且有方伯连帅以总之设
 高城深池之险以固守之又明荒服之制以防四夷
 出入此所以能制治保邦而销未形之患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14-0427a.png
程子曰兵以正为本动众以毒天下而不以正则民不
 从而怨敌生乱亡之道也传曰秦之锐士不足以当
 齐晋之节制齐晋之节制不足以当汤武之仁义仁
 义所以正用众也
兵所以毒天下帝王不得已而用之惟用于中国以定
 祸乱而不轻用于四夷以倖边功盖不欲以夷狄禽
 兽伤吾民也至秦皇汉武始事远夷以贻后患中国
 财力于斯敝矣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14-0427b.png
为将用兵之书虽多然太公六守孙子五事之经自是
 为将纲领而儒者则务耕练以固根本开公诚以安
 反侧明赏罚以激人心而又审时识势达权制变任
 用得人无不可济如赵充国诸葛武侯羊叔子杜元
 凯韩忠献范文正诸公未尝跨马而指挥运动咸合机
 宜边人畏服而不居其功此可为法
龟山杨氏曰边事之兴多出于饕功幸利之人黩武玩
 寇不以朝廷大计为念视生灵荼毒若非己事夫蛮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14-0427c.png
 獠缓之则豺噬豨勇干纪而不受命急之则鸟惊鱼
 散依险以自匿盖其常态也不务抚驯之使恩威两
 行乃欲幸其有事草薙而禽狝之以求有功一有失
 律则败衄不支上贻朝廷忧此边吏之大弊也
又曰禦夷狄力可以战则战势利于守则守来则拒之
 去则勿追则边鄙自然无事盖夷狄之战与中原之
 战异难与较曲直是非惟恃力耳但以禽兽待之可
 也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14-0427d.png
朱子曰昔帝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命皋陶作士以
 弼五教王者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君
 臣之义以权之然刑一人而天下耸然不敢肆意于
 为恶所以正直辅翼而若其有常之性也后世论刑
 陷于申商之刻薄者既无足论至于鄙儒姑息异端
 报应俗吏便文自营之计一切以轻刑为事反以长
 其悖逆作乱而使狱讼愈繁则不讲乎先王之法之
 过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14-0428a.png
为政者不先以教化堤防人情至其犯罪一切操绳以
 法俾欲改过其道无繇直是俗吏若教而不改则当
 诛矣惟杀人之盗暋不畏死孟子所谓不待教而诛
 者也若经界正赋役平纲纪立善恶明则讼狱自当
 衰息奸宄不敢纵恣今不此之务而类以多成大狱
 流徙重刑丽法积案下位以此沽能监司以此殿最
 宜其理道之日离而民风习俗之日坏也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14-0428b.png
 
 
 
 
 
 
 
 读书劄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