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714-039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劄记卷三
明 徐问 撰
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他处道字不同人物所由以
生之理所谓立天之道是也其继就是根头发育处
理犹全粹本无不善故继之者善也然其阴阳变合
中有五行随这理出人物所由以生盖禀具而为性
也
读书劄记卷三
明 徐问 撰
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他处道字不同人物所由以
生之理所谓立天之道是也其继就是根头发育处
理犹全粹本无不善故继之者善也然其阴阳变合
中有五行随这理出人物所由以生盖禀具而为性
也
卷三 第 1b 页 WYG0714-0392d.png
人于理只作个浑沦的物事看盖中有根柢相切近处
条理井然故谓之理在天则太极为根元亨利贞森
然备具在人则心为根仁义礼智咸有头绪如草木
花叶凝气于荄分类卷舒而出至于发生条畅其理
莫不由之详体可见
程子答张思叔子在川上云道无穷怎生一篇无穷便
道得他愚谓太极之理乘以阴阳五行之气流行于
今古两间为山川为人物为寒暑昼夜其本由化机
条理井然故谓之理在天则太极为根元亨利贞森
然备具在人则心为根仁义礼智咸有头绪如草木
花叶凝气于荄分类卷舒而出至于发生条畅其理
莫不由之详体可见
程子答张思叔子在川上云道无穷怎生一篇无穷便
道得他愚谓太极之理乘以阴阳五行之气流行于
今古两间为山川为人物为寒暑昼夜其本由化机
卷三 第 2a 页 WYG0714-0393a.png
不停橐籥运动莫非道也盖无形之理寓于有形之
器川流亦道中之一器耳若人能默识心通则眼前
道理皆能见其活泼
西铭自乾称父至颠连无告者也见人与天地万物为
一体的道理自于时保之至匪懈言人所以事天的
道理中引舜禹申生诸事以实之后言圣贤所以如
此者盖知天所以成就乎我而我当尽事天之意
张横渠谓气坱然太虚一段言元气升降飞扬不息皆
器川流亦道中之一器耳若人能默识心通则眼前
道理皆能见其活泼
西铭自乾称父至颠连无告者也见人与天地万物为
一体的道理自于时保之至匪懈言人所以事天的
道理中引舜禹申生诸事以实之后言圣贤所以如
此者盖知天所以成就乎我而我当尽事天之意
张横渠谓气坱然太虚一段言元气升降飞扬不息皆
卷三 第 2b 页 WYG0714-0393b.png
本阴阳有机所以发动有始故能成终风雨霜雪山
川又指其迹之著者以见其微也
程子谓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以其初动静生阴
阳故万事万物其形其理皆无出此二者故有对皆
自然也
先儒谓心统性情又谓心如榖种又谓心者性之郛郭
大槩性为人所禀受于天之理而具于心心则种此
理仁义礼智皆所栽之榖也然不可见皆于恻隐羞
川又指其迹之著者以见其微也
程子谓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以其初动静生阴
阳故万事万物其形其理皆无出此二者故有对皆
自然也
先儒谓心统性情又谓心如榖种又谓心者性之郛郭
大槩性为人所禀受于天之理而具于心心则种此
理仁义礼智皆所栽之榖也然不可见皆于恻隐羞
卷三 第 3a 页 WYG0714-0393c.png
恶辞让是非之情以发其苗裔则心非特为性之郛
郭又为情之户牖气则为其致役奔走而周旋者也
人性禀受理气原不相离气质中则有清浊善恶耳故
孔子不曰同而曰近然上帝赋畀此理于人以为性
岂有不善者哉故孟子专言性善亦以战国时人心
陷溺而不知本然之善故指以示之如子思言天命
之谓性是也孔子举其全孟子究其本然君子不谓
性命之说则又若兼气质而引之于义理充之以四
郭又为情之户牖气则为其致役奔走而周旋者也
人性禀受理气原不相离气质中则有清浊善恶耳故
孔子不曰同而曰近然上帝赋畀此理于人以为性
岂有不善者哉故孟子专言性善亦以战国时人心
陷溺而不知本然之善故指以示之如子思言天命
之谓性是也孔子举其全孟子究其本然君子不谓
性命之说则又若兼气质而引之于义理充之以四
卷三 第 3b 页 WYG0714-0393d.png
端为着力工夫求归于善之意
圣人同于人而超乎万物皆自其性中充满流溢而出
自亲亲以及乎民物上下感通无不周遍初非有我
之私所谓大同也只此就是践形一个样子若稍有
间隔不通便与天地气象不相似
程子论易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盖谓天命
流行而生人物始有性人生而静道理蕴而未感故
为天之性感于物而动为性之欲欲即喜怒哀乐之
圣人同于人而超乎万物皆自其性中充满流溢而出
自亲亲以及乎民物上下感通无不周遍初非有我
之私所谓大同也只此就是践形一个样子若稍有
间隔不通便与天地气象不相似
程子论易生之谓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盖谓天命
流行而生人物始有性人生而静道理蕴而未感故
为天之性感于物而动为性之欲欲即喜怒哀乐之
卷三 第 4a 页 WYG0714-0394a.png
情也若以静推而上之则为造化未形时只是一团
气涵理在故不可言性言即堕形气中非复性之本
体矣
孟子谓存心养性四字精密二事虽开说而义实相因
性本天赋仁义礼智信纯粹真实的道理而寓于心
有感则情动随物而迁心有存焉者寡矣心既不存
则人欲日长天理日消故存心所以养性养性所以
奉若乎天之所以与我之理即子思子所谓尊德性
气涵理在故不可言性言即堕形气中非复性之本
体矣
孟子谓存心养性四字精密二事虽开说而义实相因
性本天赋仁义礼智信纯粹真实的道理而寓于心
有感则情动随物而迁心有存焉者寡矣心既不存
则人欲日长天理日消故存心所以养性养性所以
奉若乎天之所以与我之理即子思子所谓尊德性
卷三 第 4b 页 WYG0714-0394b.png
易所谓成性存存是也良心既存物不扰动大学之
有定易之艮其背不获其身时也定而虚虚而明一
真自如中庸之谓中大学之谓静易敬以直内时也
由感而动出皆当理易动以天为无妄中庸之谓和
时也由是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五常百行及于
仁民爱物而万事各得其所孔子所谓一以贯之时
也故存心养性工夫其效甚大
性字训义从心生以人心具此生理而实不外乎气也
有定易之艮其背不获其身时也定而虚虚而明一
真自如中庸之谓中大学之谓静易敬以直内时也
由感而动出皆当理易动以天为无妄中庸之谓和
时也由是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五常百行及于
仁民爱物而万事各得其所孔子所谓一以贯之时
也故存心养性工夫其效甚大
性字训义从心生以人心具此生理而实不外乎气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0714-0394c.png
程子以为性出于天才出于气然才亦根于性之理
必于气以发之故高辛氏子八元之才忠肃恭懿宣
慈惠和盖以德性用事是何等才也若专以气用事
则闇于理义为刚很给慧而非所谓禀受之才矣孟
子所谓非天之降才尔殊与不能尽其才者也可见
明道答横渠定性书大意动静皆定不留将迎不系内
外此性所以恒定也次言无情者定之本顺应者定
之用既无情顺应自不须除外诱除则增一套事易
必于气以发之故高辛氏子八元之才忠肃恭懿宣
慈惠和盖以德性用事是何等才也若专以气用事
则闇于理义为刚很给慧而非所谓禀受之才矣孟
子所谓非天之降才尔殊与不能尽其才者也可见
明道答横渠定性书大意动静皆定不留将迎不系内
外此性所以恒定也次言无情者定之本顺应者定
之用既无情顺应自不须除外诱除则增一套事易
卷三 第 5b 页 WYG0714-0394d.png
所谓至赜而不可恶也引易艮止为内定孟语不凿
为外定故两忘无事静而明通如圣人顺应喜怒之
常在于物而中无所系也后言忘怒观理乃学者求
定工夫而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人心有性犹良田之有美榖也榖得地气而生长成实
以利民生阜财用洽百礼其功用甚大而用力不能
不资乎人故培土以厚苗根引水以资灌润存养之
事也时加省视以知其旱涝所侵稂莠螟蟊所害省
为外定故两忘无事静而明通如圣人顺应喜怒之
常在于物而中无所系也后言忘怒观理乃学者求
定工夫而用力之要莫切于此
人心有性犹良田之有美榖也榖得地气而生长成实
以利民生阜财用洽百礼其功用甚大而用力不能
不资乎人故培土以厚苗根引水以资灌润存养之
事也时加省视以知其旱涝所侵稂莠螟蟊所害省
卷三 第 6a 页 WYG0714-0395a.png
察之事也堤防宣泄芟柞袪除俾无所伤以遂其长
养之性而获收成之功克治之事也人心生理禀于
元为仁故曰榖种实则相类知此则知所以当存心
而养其性矣
或谓人心本无静气化流行亦无静时愚观易系辞曰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又曰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盖非静无翕其动非动无
辟其静乾为至健而有动静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
养之性而获收成之功克治之事也人心生理禀于
元为仁故曰榖种实则相类知此则知所以当存心
而养其性矣
或谓人心本无静气化流行亦无静时愚观易系辞曰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又曰寂然不
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盖非静无翕其动非动无
辟其静乾为至健而有动静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
卷三 第 6b 页 WYG0714-0395b.png
也以为无静非也
人心存养不厚则德不聚出皆支离未能顺理易以
尺蠖之屈龙蛇之蛰皆自外而内退藏于密之事
下言精义入神穷理入于微妙如中庸之尽精微
乃为致用之本利用安身顺而利往如易义以方
外乃为崇德之资此正是内外交相养之道
苏季明问喜怒哀乐未发前求中程子曰不可求即是
思思即已发不可谓之中也又问吕学士言当求于
人心存养不厚则德不聚出皆支离未能顺理易以
尺蠖之屈龙蛇之蛰皆自外而内退藏于密之事
下言精义入神穷理入于微妙如中庸之尽精微
乃为致用之本利用安身顺而利往如易义以方
外乃为崇德之资此正是内外交相养之道
苏季明问喜怒哀乐未发前求中程子曰不可求即是
思思即已发不可谓之中也又问吕学士言当求于
卷三 第 7a 页 WYG0714-0395c.png
喜怒哀乐未发之前何如曰不可既有知觉郤是动
也怎生言静后来罗豫章师龟山李延平师豫章皆
以静坐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
中者想其观字亦如言圣人之能返观非费思求索
之谓必有默会自得处孟子言平旦好恶虽是动亦
于本心未牿之际观之学者于此二者交用其功则
天理常存善端呈见日用动静盖有浑合自得而不
自知矣
也怎生言静后来罗豫章师龟山李延平师豫章皆
以静坐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为何如而求所谓
中者想其观字亦如言圣人之能返观非费思求索
之谓必有默会自得处孟子言平旦好恶虽是动亦
于本心未牿之际观之学者于此二者交用其功则
天理常存善端呈见日用动静盖有浑合自得而不
自知矣
卷三 第 7b 页 WYG0714-0395d.png
易无妄心有天人两端而已天理浑然处自有泛应端
绪出来无思无为所谓道心者也若感物而动为性
之欲既与物涉便有计较安排虽善恶不同均为人
心也道心动皆天理真实故为无妄人心稍涉计较
安排虽善亦妄矣察则决之之方敬则守之之法也
君子宜慎动哉
延平李氏曰虚一而静心方实则物乘之物乘之则心
动心方动则气乘之气乘之则感感斯不一矣喜怒
绪出来无思无为所谓道心者也若感物而动为性
之欲既与物涉便有计较安排虽善恶不同均为人
心也道心动皆天理真实故为无妄人心稍涉计较
安排虽善亦妄矣察则决之之方敬则守之之法也
君子宜慎动哉
延平李氏曰虚一而静心方实则物乘之物乘之则心
动心方动则气乘之气乘之则感感斯不一矣喜怒
卷三 第 8a 页 WYG0714-0396a.png
哀乐皆不中节矣愚谓欲袪此病只在心有主所主
又在内外一敬
上蔡欲习忘以养生明道曰不可且出入起居宁无事
者正心待之则先事而迎忘则忘乎去智助则近乎
留情圣人心如鉴所以异于释氏心也
艮为止止乃光明如水挠之则浊止之则清水止故泥
沙定而清者存心止则物欲息而天理见故光明也
天下之物水为至平虽流行不息亦各循其脉络所在遇
又在内外一敬
上蔡欲习忘以养生明道曰不可且出入起居宁无事
者正心待之则先事而迎忘则忘乎去智助则近乎
留情圣人心如鉴所以异于释氏心也
艮为止止乃光明如水挠之则浊止之则清水止故泥
沙定而清者存心止则物欲息而天理见故光明也
天下之物水为至平虽流行不息亦各循其脉络所在遇
卷三 第 8b 页 WYG0714-0396b.png
坎而止惟风起震荡而后巨浪狂澜横出掀播舟楫
倾危系焉人心虽有知觉运动而体则虚明平静如
水所以翻覆暴厉顷刻易变者气使之然也故气顺
则心平心平则所以感发而为喜怒哀乐者顺应而
皆和矣故曰动亦静君子志以帅气静以制动操其
要以决其机此人心所以灵于万物而水则随风易
动而终滞于物也
人心为事物所乱故常不静而憧憧往来系之遂如麻
倾危系焉人心虽有知觉运动而体则虚明平静如
水所以翻覆暴厉顷刻易变者气使之然也故气顺
则心平心平则所以感发而为喜怒哀乐者顺应而
皆和矣故曰动亦静君子志以帅气静以制动操其
要以决其机此人心所以灵于万物而水则随风易
动而终滞于物也
人心为事物所乱故常不静而憧憧往来系之遂如麻
卷三 第 9a 页 WYG0714-0396c.png
喜怒无有间断故须静坐将客感意绪随发随窒使心
上打摺得过才可收回放心以居神明之体然后随
其动静语默存省使此心常静而理欲义利界限轻
重取舍分明至于事亲事君事长承上接下皆须于
理义中出之若止静坐恰似坐禅入定
人心不可狭小须著宽大方蓄得义下弘廓之初要知
天地万物为一理物我藩篱之私不梏故大若义理
有得只要存存不忘优柔厌饫使天机活动种种见
上打摺得过才可收回放心以居神明之体然后随
其动静语默存省使此心常静而理欲义利界限轻
重取舍分明至于事亲事君事长承上接下皆须于
理义中出之若止静坐恰似坐禅入定
人心不可狭小须著宽大方蓄得义下弘廓之初要知
天地万物为一理物我藩篱之私不梏故大若义理
有得只要存存不忘优柔厌饫使天机活动种种见
卷三 第 9b 页 WYG0714-0396d.png
得鸢飞鱼跃气象方是洒落若苦心极力求之反为
义理束縳虽异常人恐于道无补也
程子谓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多不能止各因其心之所
重者更互而出愚谓人欲立功业便有功业事出来
欲求名誉便有名誉事出来至于出处显晦皆然心
逐事故也圣人不逐事故出处久速皆止其所矣何
动之有
太极发育品汇之根寓于一元之气故以元名易曰元者
义理束縳虽异常人恐于道无补也
程子谓艮其止止其所也人多不能止各因其心之所
重者更互而出愚谓人欲立功业便有功业事出来
欲求名誉便有名誉事出来至于出处显晦皆然心
逐事故也圣人不逐事故出处久速皆止其所矣何
动之有
太极发育品汇之根寓于一元之气故以元名易曰元者
卷三 第 10a 页 WYG0714-0397a.png
善之长言万物之所由始也其动处生阳从根而出
故曰继之者善也至赋于人即此理寓于气成形以
有生所谓成之者性也性中五常其端为仁人具此
生理于心原于太极惟真实无妄故无私曲惟充周
满腔故无空缺以生生为德故无间断合心虚灵故
无昏昩盖统五常包万善知故能觉生故能爱易曰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宜知德者鲜矣
仁包四德故恻隐亦兼四端如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
故曰继之者善也至赋于人即此理寓于气成形以
有生所谓成之者性也性中五常其端为仁人具此
生理于心原于太极惟真实无妄故无私曲惟充周
满腔故无空缺以生生为德故无间断合心虚灵故
无昏昩盖统五常包万善知故能觉生故能爱易曰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宜知德者鲜矣
仁包四德故恻隐亦兼四端如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
卷三 第 10b 页 WYG0714-0397b.png
是也程子与谢上蔡论史谢面发赤程子曰此便是
恻隐之心盖举恻隐便可知羞恶矣
恻隐之心孟子以为仁之端如草木根荄上有条蘖勾
萌自然而发正大舜所谓道心易曰动以天为无妄
是也内交要誉恶其声而然即谓人心动以人欲则
妄矣知此可以求仁
仁兼四德统万善体段气象极大其本根于心和顺充
满中无一伪之杂一私一尘之累虽人已内外旷然
恻隐之心盖举恻隐便可知羞恶矣
恻隐之心孟子以为仁之端如草木根荄上有条蘖勾
萌自然而发正大舜所谓道心易曰动以天为无妄
是也内交要誉恶其声而然即谓人心动以人欲则
妄矣知此可以求仁
仁兼四德统万善体段气象极大其本根于心和顺充
满中无一伪之杂一私一尘之累虽人已内外旷然
卷三 第 11a 页 WYG0714-0397c.png
有容若无形骸尔汝之拘隔也故孔门罕言之虽德
行如仲弓亦不轻许其仁而惟许颜子三月不违而
已其馀问仁则多以一节或用处语之子贡以博施
求仁只以推已及人告之欲其因此以求全由勉而之
安也大抵仁首四德而其所施中有序如在君当仁
在臣当敬在父子当慈孝之类又亲亲仁民爱物各
得乎当然之宜所谓义也而其品节于父子君臣上
下仁敬慈孝皆无有过不及而约之于天理之中粲
行如仲弓亦不轻许其仁而惟许颜子三月不违而
已其馀问仁则多以一节或用处语之子贡以博施
求仁只以推已及人告之欲其因此以求全由勉而之
安也大抵仁首四德而其所施中有序如在君当仁
在臣当敬在父子当慈孝之类又亲亲仁民爱物各
得乎当然之宜所谓义也而其品节于父子君臣上
下仁敬慈孝皆无有过不及而约之于天理之中粲
卷三 第 11b 页 WYG0714-0397d.png
然有文以相接所谓礼也而又炳几察理凡于彝伦
物则皆灼知其所以然而无系阂不通之患所谓知
也四者所蕴所行又皆真实而无一毫虚伪以杂之
所谓信也此理是一以贯串若仁少了一件便不是
仁义少了一件便不是义所以易言立人之道仁义
尽之矣噫人心有是而为气质偏蔽于内物欲交夺
于外自谓不能孟子所谓自贼者也可哀也哉
人之受形禀性不同得仁者多慈祥和易得义者多廉
物则皆灼知其所以然而无系阂不通之患所谓知
也四者所蕴所行又皆真实而无一毫虚伪以杂之
所谓信也此理是一以贯串若仁少了一件便不是
仁义少了一件便不是义所以易言立人之道仁义
尽之矣噫人心有是而为气质偏蔽于内物欲交夺
于外自谓不能孟子所谓自贼者也可哀也哉
人之受形禀性不同得仁者多慈祥和易得义者多廉
卷三 第 12a 页 WYG0714-0398a.png
隅愧耻得礼者多谦恭逊顺得知者多疏通爽垲得
信者多敦厚朴实五行之性亦犹是也但专一而不
能相通局于偏而不能会充其大故人品才器分数
亦终于化物而已孔子告子路成人欲集众长而文
之礼乐为是故也若不务问学又或无礼义把捉随
处放倒为和同为吝啬为足恭为谲诈为鄙野其于
天性不亦远乎
天地事物之理如水有源头木有本根方有支流枝叶
信者多敦厚朴实五行之性亦犹是也但专一而不
能相通局于偏而不能会充其大故人品才器分数
亦终于化物而已孔子告子路成人欲集众长而文
之礼乐为是故也若不务问学又或无礼义把捉随
处放倒为和同为吝啬为足恭为谲诈为鄙野其于
天性不亦远乎
天地事物之理如水有源头木有本根方有支流枝叶
卷三 第 12b 页 WYG0714-0398b.png
自近而远由小而巨皆谓之理若循其近处以类而
推之自得肯綮节目与中之所存为一如孟子言四
端恻隐便知为仁之端之类若不去充拓只恻隐发
便断歇了
春意最可观仁阳和甘雨草木勾萌群然秀发欣欣自
私不知化工之仁并生并育者也曾点暮春童冠浴
沂知此意矣
吾儒道理须知一本为统宗会元万殊为脉络条贯仁
推之自得肯綮节目与中之所存为一如孟子言四
端恻隐便知为仁之端之类若不去充拓只恻隐发
便断歇了
春意最可观仁阳和甘雨草木勾萌群然秀发欣欣自
私不知化工之仁并生并育者也曾点暮春童冠浴
沂知此意矣
吾儒道理须知一本为统宗会元万殊为脉络条贯仁
卷三 第 13a 页 WYG0714-0398c.png
与万物为一体中间自有分殊须种种理会得在俾
心源活动故其出便可望时措之宜龟山云知其理
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上蔡云不仁便是
死汉不识痛痒之人若释氏一悟后即归空寂无着
落也
孔子告颜渊问仁克已复礼如乾道庸言之信庸行
之谨闲邪存其诚意告仲弓以主敬行恕如坤道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意皆以二子资性高明淳厚近之
心源活动故其出便可望时措之宜龟山云知其理
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上蔡云不仁便是
死汉不识痛痒之人若释氏一悟后即归空寂无着
落也
孔子告颜渊问仁克已复礼如乾道庸言之信庸行
之谨闲邪存其诚意告仲弓以主敬行恕如坤道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意皆以二子资性高明淳厚近之
卷三 第 13b 页 WYG0714-0398d.png
后世质高者既无那古人着实克已工夫必至流放惟
敬义有把捉
孔子以山水比拟仁知槩言其体有动静耳然山能发
生草木吞吐云雾何静之有水之澄潭止坎亦有静
时道无专器化无停工人能凝养其心神静观乎天
地万物真见其活泼也
谢上蔡以敬为常惺惺法有提醒昏惰之意甚是复以
知觉为仁如觉痛痒之类朱子以为不觉得理底也
敬义有把捉
孔子以山水比拟仁知槩言其体有动静耳然山能发
生草木吞吐云雾何静之有水之澄潭止坎亦有静
时道无专器化无停工人能凝养其心神静观乎天
地万物真见其活泼也
谢上蔡以敬为常惺惺法有提醒昏惰之意甚是复以
知觉为仁如觉痛痒之类朱子以为不觉得理底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0714-0399a.png
不便是仁盖非之也要之仁兼四德能觉能爱虽恻
隐亦觉也但专以觉为仁则未可耳更当参详之
韩子以博爱为仁爱只是仁之用又博流于兼爱所以
道理难说学者要知理一分殊又知去私公于物我始
可以求仁矣
朱子与延平论三仁事引东坡谓殷欲立微子之意涉
计利害罗明仲非之而引存祀叙畴皆后来事初无
此念也此何异介甫之说三仁恐如此正是病处昏了
隐亦觉也但专以觉为仁则未可耳更当参详之
韩子以博爱为仁爱只是仁之用又博流于兼爱所以
道理难说学者要知理一分殊又知去私公于物我始
可以求仁矣
朱子与延平论三仁事引东坡谓殷欲立微子之意涉
计利害罗明仲非之而引存祀叙畴皆后来事初无
此念也此何异介甫之说三仁恐如此正是病处昏了
卷三 第 14b 页 WYG0714-0399b.png
仁字此意甚莹彻非知仁者不能如此道
程子以敦䔍虚静为仁之本盖非敦䔍则无存养以凝
道非虚静则不能照物而公溥其要只在慎独
世俗上下相接之间一套仪文皆所谓非礼之礼矣盖其
中无主只管从时徇俗又为利害诱夺不能自信随
气盈歉遂以成习所以中间寻不出真实辞让礼来
程子定性书以人之情有蔽患在自私而用知故不能
适道知本人性不能明照物来而顺应凡有意皆自
程子以敦䔍虚静为仁之本盖非敦䔍则无存养以凝
道非虚静则不能照物而公溥其要只在慎独
世俗上下相接之间一套仪文皆所谓非礼之礼矣盖其
中无主只管从时徇俗又为利害诱夺不能自信随
气盈歉遂以成习所以中间寻不出真实辞让礼来
程子定性书以人之情有蔽患在自私而用知故不能
适道知本人性不能明照物来而顺应凡有意皆自
卷三 第 15a 页 WYG0714-0399c.png
私也自私则知非当知惟事穿凿而于性于道日远
矣与孟子论智意同
明道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无间断
盖敬则仁义中正常存得立人之道人已远近皆此
敬德流通充满故无间断遂与易道三才并行矣又
曰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敬之义大矣哉
朱子谓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敬字致知力行皆
以敬而知行之愚谓敬之功如诚之理故曰物之终
矣与孟子论智意同
明道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无间断
盖敬则仁义中正常存得立人之道人已远近皆此
敬德流通充满故无间断遂与易道三才并行矣又
曰毋不敬可以对越上帝敬之义大矣哉
朱子谓圣贤之学彻头彻尾只是一敬字致知力行皆
以敬而知行之愚谓敬之功如诚之理故曰物之终
卷三 第 15b 页 WYG0714-0399d.png
始理与工夫无二致若内敬而外慢始敬而终衰非
所谓敬也曾子三省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皆敬以接物工夫孔子言修已以敬而复
曰安人安百姓所谓体信达顺之道敬德之极功也
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盖自人心所
具为体用只是一个理贯通天下万事万物而天下
事理皆来就其统宗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者是也
其要只在敬德盖敬则心不杂欲德无二三而浑融
所谓敬也曾子三省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皆敬以接物工夫孔子言修已以敬而复
曰安人安百姓所谓体信达顺之道敬德之极功也
书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盖自人心所
具为体用只是一个理贯通天下万事万物而天下
事理皆来就其统宗所谓天下之动贞夫一者是也
其要只在敬德盖敬则心不杂欲德无二三而浑融
卷三 第 16a 页 WYG0714-0400a.png
于一矣
先儒谓敬曰主一无适又曰主敬与易敬以直内较稍
用力盖为学者求敬而言如曾子以夫子一贯之道
为忠恕也
书称成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制有品节防维俾无过
不及之意义以制之于外则事皆合于天理礼以约
之于内则性皆得其中和自外以养内也礼以端庄
整肃为体与易敬以直内义同盖交举而互相发耳
先儒谓敬曰主一无适又曰主敬与易敬以直内较稍
用力盖为学者求敬而言如曾子以夫子一贯之道
为忠恕也
书称成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制有品节防维俾无过
不及之意义以制之于外则事皆合于天理礼以约
之于内则性皆得其中和自外以养内也礼以端庄
整肃为体与易敬以直内义同盖交举而互相发耳
卷三 第 16b 页 WYG0714-0400b.png
程子谓人心不可二用用于一事则他事不能入者事
为之主也若主于敬又焉有纷扰之患乎主一之谓
敬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不一则二三矣
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敬之事也
圣贤论心曰静盖以时言曰直以体言曰中以所存言
曰正以用功言曰敬则正心之枢纽一则此德之翕
聚也
朱子答吕子约以操存曰主一无适非礼不动愚谓此
为之主也若主于敬又焉有纷扰之患乎主一之谓
敬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不一则二三矣
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敬之事也
圣贤论心曰静盖以时言曰直以体言曰中以所存言
曰正以用功言曰敬则正心之枢纽一则此德之翕
聚也
朱子答吕子约以操存曰主一无适非礼不动愚谓此
卷三 第 17a 页 WYG0714-0400c.png
最切要语然主一无适为存养工夫非礼不动为省
察工夫格物穷理为致知工夫义以方外为力行工
夫反躬践实亦在义方之内矣先儒反覆辨论要无
出此
邵子观物外篇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
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
所以慎独也诗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
尔游衍又曰神之假思不可度思亦此意
察工夫格物穷理为致知工夫义以方外为力行工
夫反躬践实亦在义方之内矣先儒反覆辨论要无
出此
邵子观物外篇凡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于行人始得而
知之但萌诸心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此君子
所以慎独也诗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
尔游衍又曰神之假思不可度思亦此意
卷三 第 17b 页 WYG0714-0400d.png
主一无适之谓敬学者未能涵泳其义泥为专主故好
事者从而议之若与六经所载敬义迥别盖道心本
纯一不杂中无妄动则不岐杂于二三心要在腔子
里畏惧收敛则不放逐于物欲故无妄动斯一矣有
畏惧斯不妄适矣人所以易动而恒不得制其欲者
只缘无有畏心能内尊天命之性而不敢放失外惧
物欲之害而先意防闲则敬自从此起矣敬则私欲
退听而天理之心常存是谓涵养涵养之义如程子
事者从而议之若与六经所载敬义迥别盖道心本
纯一不杂中无妄动则不岐杂于二三心要在腔子
里畏惧收敛则不放逐于物欲故无妄动斯一矣有
畏惧斯不妄适矣人所以易动而恒不得制其欲者
只缘无有畏心能内尊天命之性而不敢放失外惧
物欲之害而先意防闲则敬自从此起矣敬则私欲
退听而天理之心常存是谓涵养涵养之义如程子
卷三 第 18a 页 WYG0714-0401a.png
所谓菜子中许多生意只须培壅浇灌方才得成所
以成之者敬也故兢兢业业小心翼翼严恭寅畏克
自抑畏瑟兮僩兮与戒慎恐惧同是一个意学者要
以畏为主
孟子集义注以为事事皆合于义似在事上求事虽有
理在然制之合理则本此心天理之当然也故一念天
理则为义一念人欲则为不义必有事者盖于念虑
动处省察而决其机俾人欲遏而天理常存理与事
以成之者敬也故兢兢业业小心翼翼严恭寅畏克
自抑畏瑟兮僩兮与戒慎恐惧同是一个意学者要
以畏为主
孟子集义注以为事事皆合于义似在事上求事虽有
理在然制之合理则本此心天理之当然也故一念天
理则为义一念人欲则为不义必有事者盖于念虑
动处省察而决其机俾人欲遏而天理常存理与事
卷三 第 18b 页 WYG0714-0401b.png
合所谓集义也义集理全则不愧不怍中此气自会
生自来配合故可复还天地所以与我本然至大至
刚之正气而无所亏欠乃可塞乎天地观上章曰自
反而缩下文曰心勿忘又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其义可见
百念者心之感动情之变迁绪之相因相生倚伏寻于
无端至不一矣以至眇之心而填至棼之绪以有限
之日而赴无穷之端悲夫况富贵利达何加于我喜
生自来配合故可复还天地所以与我本然至大至
刚之正气而无所亏欠乃可塞乎天地观上章曰自
反而缩下文曰心勿忘又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其义可见
百念者心之感动情之变迁绪之相因相生倚伏寻于
无端至不一矣以至眇之心而填至棼之绪以有限
之日而赴无穷之端悲夫况富贵利达何加于我喜
卷三 第 19a 页 WYG0714-0401c.png
怒哀乐易偏其情人欲足以蚀其天理斧其根而戕
其蘖者也抑孰知人生之性浑具于湛然虚灵之心
本一而无杂也哉故寅畏敛戢所以为敬也敬所以
返多岐而归之一也所以存心而养性也神明其居
握其枢纽时其扃钥以顺应而不留人心焉而后一
可几矣
其蘖者也抑孰知人生之性浑具于湛然虚灵之心
本一而无杂也哉故寅畏敛戢所以为敬也敬所以
返多岐而归之一也所以存心而养性也神明其居
握其枢纽时其扃钥以顺应而不留人心焉而后一
可几矣
卷三 第 19b 页 WYG0714-0401d.png
读书劄记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