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a 页 WYG0714-01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溪日谈录卷六
明 周琦 撰
学术谈
世谓读书为为学然为学有致知力行工夫读书只致
知中之一事耳为学尚有许多致知处如体认天地万
物之性是致知𦂳要处何止在书书只明此天地万物
之性与圣贤复性之切至于体认性善与工夫处却又
东溪日谈录卷六
明 周琦 撰
学术谈
世谓读书为为学然为学有致知力行工夫读书只致
知中之一事耳为学尚有许多致知处如体认天地万
物之性是致知𦂳要处何止在书书只明此天地万物
之性与圣贤复性之切至于体认性善与工夫处却又
卷六 第 1b 页 WYG0714-0170b.png
在人而不在书故三代以前无书可读人皆求道之切
而圣贤迭出三代以后有书可读虽汗牛充栋人反为
书所病一生理会书且不能何暇体认性道而求之身
心故圣贤反不多见若人能不为书所病体认圣贤复
性工夫效其所以为仁为义者而求之身心见之事业
以造圣贤之域方是为学故朱子曰人性皆善而觉有
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何尝说书己自明白今
人自错认了
而圣贤迭出三代以后有书可读虽汗牛充栋人反为
书所病一生理会书且不能何暇体认性道而求之身
心故圣贤反不多见若人能不为书所病体认圣贤复
性工夫效其所以为仁为义者而求之身心见之事业
以造圣贤之域方是为学故朱子曰人性皆善而觉有
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何尝说书己自明白今
人自错认了
卷六 第 2a 页 WYG0714-0170c.png
世俗之学其病只在误以读书一事谓为学更不别去
体认性理求之于心践之于己惟其粗通章句者便谓
有学善用章句组织成文以得科目者便谓有学之验
若沉潜笃厚之士由此而进纵未得所养亦不失为君
子若机巧奸佞之士由此而进失其所养能不流为小
人幸而以致重禄重权且谓读书大验上无正道以辅
其主下无实惠以及于民不过务虚名要虚功而已应
世之才无实学见用故世所以不治
体认性理求之于心践之于己惟其粗通章句者便谓
有学善用章句组织成文以得科目者便谓有学之验
若沉潜笃厚之士由此而进纵未得所养亦不失为君
子若机巧奸佞之士由此而进失其所养能不流为小
人幸而以致重禄重权且谓读书大验上无正道以辅
其主下无实惠以及于民不过务虚名要虚功而已应
世之才无实学见用故世所以不治
卷六 第 2b 页 WYG0714-0170d.png
孔子万世学者之标准故动静语默不特当世师之后
世实师之故如公西华学仁圣孟子学圣之时横渠学
恭而安之类皆师动静语默也何止于读其书哉
圣贤之学求于内不求于外求于本不求于末程子所
谓外者文也末者考详略异同也而本之与内未言焉
且今世俗专务文字是求于外专务考索是求于末师
儒以此教父兄以此养长上以此称科目以此取当道
以此重其风有不得而阻遏之者其本与内莫如之何
世实师之故如公西华学仁圣孟子学圣之时横渠学
恭而安之类皆师动静语默也何止于读其书哉
圣贤之学求于内不求于外求于本不求于末程子所
谓外者文也末者考详略异同也而本之与内未言焉
且今世俗专务文字是求于外专务考索是求于末师
儒以此教父兄以此养长上以此称科目以此取当道
以此重其风有不得而阻遏之者其本与内莫如之何
卷六 第 3a 页 WYG0714-0171a.png
然则本之与内将奚求耶吾能明乎吾之性不外乎天
地万物之性明乎天地万物之性以实乎吾之性则程
子之所谓内与本者盖如是乎而得之矣虽世以为无
文章无考索不吾伍也然而务文章者文士耳务考索
者记诵耳非圣贤之学也彼不吾伍犹吾不彼伍一而
已矣
君子之学在求道之正脉或因俗学排议而变其正焉
见未真也若姚枢讲程朱学于苏门尚能变许衡之学
地万物之性明乎天地万物之性以实乎吾之性则程
子之所谓内与本者盖如是乎而得之矣虽世以为无
文章无考索不吾伍也然而务文章者文士耳务考索
者记诵耳非圣贤之学也彼不吾伍犹吾不彼伍一而
已矣
君子之学在求道之正脉或因俗学排议而变其正焉
见未真也若姚枢讲程朱学于苏门尚能变许衡之学
卷六 第 3b 页 WYG0714-0171b.png
而从己岂变正学而归俗学乎夫变俗学以归正学犹
用夏以变夷正也变正学以归俗学犹用夷以变夏逃
孔孟而归杨墨也变也何止于见未真乎
孔门之学日用工夫甚是浅近然于理无所不包仁无
不贯推而极之可与天地同其体用朱子尝以此语人
与今世俗之学大有不同圣门之学其初甚浅近其终
甚高大世俗之学其初甚夸大其终甚卑陋其初浅近
者为己也不为人也故其终也极高大焉其初高大者
用夏以变夷正也变正学以归俗学犹用夷以变夏逃
孔孟而归杨墨也变也何止于见未真乎
孔门之学日用工夫甚是浅近然于理无所不包仁无
不贯推而极之可与天地同其体用朱子尝以此语人
与今世俗之学大有不同圣门之学其初甚浅近其终
甚高大世俗之学其初甚夸大其终甚卑陋其初浅近
者为己也不为人也故其终也极高大焉其初高大者
卷六 第 4a 页 WYG0714-0171c.png
为人也不为己也故其终也极卑陋焉一诚伪之间耳
世俗先自上学竟至下达圣贤先自下学竟能上达故
中庸末言下学立心之始推至于无声无臭岂世俗先立
上学门户而竟至于下流者哉
古人为学惟安静笃实所以承载得许多道理今人于
安静者不谓之无用便谓之迂疏志不坚者未有不为
之摇动矣夫安静者凝道之器也
圣贤之学存乎心世俗之学存乎言存乎心者求其心
世俗先自上学竟至下达圣贤先自下学竟能上达故
中庸末言下学立心之始推至于无声无臭岂世俗先立
上学门户而竟至于下流者哉
古人为学惟安静笃实所以承载得许多道理今人于
安静者不谓之无用便谓之迂疏志不坚者未有不为
之摇动矣夫安静者凝道之器也
圣贤之学存乎心世俗之学存乎言存乎心者求其心
卷六 第 4b 页 WYG0714-0171d.png
之自得而无事乎言语存乎言者事乎言语而心实无
所得故茂叔之学当世无人识得能识之者惟河南程
大中而已安石之学惊动一世当时称为圣人至用青
苗病世及食既钓饵人方知其为非圣贤耳然则茂叔
之学其存乎心而安石之学其存于言者乎圣贤世俗
其学之别可见矣
朱子曰为学不厌卑近愈卑近则工夫愈切实所至愈
高远此为学之大法也
所得故茂叔之学当世无人识得能识之者惟河南程
大中而已安石之学惊动一世当时称为圣人至用青
苗病世及食既钓饵人方知其为非圣贤耳然则茂叔
之学其存乎心而安石之学其存于言者乎圣贤世俗
其学之别可见矣
朱子曰为学不厌卑近愈卑近则工夫愈切实所至愈
高远此为学之大法也
卷六 第 5a 页 WYG0714-0172a.png
古人为学先自小学然后至于大学盖小学有洒扫应
对礼乐射御书数许多条件必先用力于此方脱去狂
妄粗鄙之气然后进大学以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
功则圣贤大学之道成于已矣
儒者学识不可不大而事业不可不渐若学识不大其
失如苏秦事业不渐其失如王通苏秦于七国争雄之
日以楚燕赵魏韩齐六国为纵以秦一国为衡纵横其
说人无不从知图功利而不知仁义其学识大乎王通
对礼乐射御书数许多条件必先用力于此方脱去狂
妄粗鄙之气然后进大学以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
功则圣贤大学之道成于已矣
儒者学识不可不大而事业不可不渐若学识不大其
失如苏秦事业不渐其失如王通苏秦于七国争雄之
日以楚燕赵魏韩齐六国为纵以秦一国为衡纵横其
说人无不从知图功利而不知仁义其学识大乎王通
卷六 第 5b 页 WYG0714-0172b.png
一见隋帝献太平十二策即以皋夔稷契事业自期及
其不用教授汾河又即以孔曾思孟事业自期事业渐
乎学识不大则失之小事业不渐则失之骤毕竟皆无
所成就矣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是圣贤心学之准的周程张
朱是圣贤心学之羽镞后儒于周程张朱之羽镞且不
能审视正固况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准的而至之
乎故茫乎无所执持以求归宿惟立门户以要誉而已
其不用教授汾河又即以孔曾思孟事业自期事业渐
乎学识不大则失之小事业不渐则失之骤毕竟皆无
所成就矣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是圣贤心学之准的周程张
朱是圣贤心学之羽镞后儒于周程张朱之羽镞且不
能审视正固况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准的而至之
乎故茫乎无所执持以求归宿惟立门户以要誉而已
卷六 第 6a 页 WYG0714-0172c.png
圣贤心学何自而明乎
允执厥中四字是圣贤心学之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十二字是维持心学之
法
前古人才不养于学校惟自养于山林荐之者以躬行
为学如伊吕傅葛养于山林一旦受聘而起皆立实功
于世后世人才养于学校荐之者以文字为学故才反
不及古岂所养之地不足以养才耶盖有所养即有所
允执厥中四字是圣贤心学之法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十二字是维持心学之
法
前古人才不养于学校惟自养于山林荐之者以躬行
为学如伊吕傅葛养于山林一旦受聘而起皆立实功
于世后世人才养于学校荐之者以文字为学故才反
不及古岂所养之地不足以养才耶盖有所养即有所
卷六 第 6b 页 WYG0714-0172d.png
望世之急功名窃富贵者多骤进其失所养者才与市
人等耳复何以实功责之哉故曰科目不足以得人豪
杰之士由之而出伊川曰少年登高科一不幸藉父兄
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伊川此言
皆世之所求必得者孰肯退一步以求必不得哉
张南轩既曰天下之事皆人之所当为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之际人事之大者也以至于视听言动周旋
食息至纤至微莫非事者一事之不贯则天性以之陷
人等耳复何以实功责之哉故曰科目不足以得人豪
杰之士由之而出伊川曰少年登高科一不幸藉父兄
之势为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伊川此言
皆世之所求必得者孰肯退一步以求必不得哉
张南轩既曰天下之事皆人之所当为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之际人事之大者也以至于视听言动周旋
食息至纤至微莫非事者一事之不贯则天性以之陷
卷六 第 7a 页 WYG0714-0173a.png
溺也然则讲学其可不汲汲乎学所以明万事而奉天
职也又曰尝怪今世之学者其所从事往往异乎是鼓
箧入学抑以思吾所学者果何事乎圣人之立教者果
何在乎而朝廷建学群聚而教养者又果何为乎嗟夫
此独未之思而已矣使其知所思则必竦然动于中而
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际视听言动
之间必有不得而遏者庶几可以知入德之门矣此说
最切于时
职也又曰尝怪今世之学者其所从事往往异乎是鼓
箧入学抑以思吾所学者果何事乎圣人之立教者果
何在乎而朝廷建学群聚而教养者又果何为乎嗟夫
此独未之思而已矣使其知所思则必竦然动于中而
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际视听言动
之间必有不得而遏者庶几可以知入德之门矣此说
最切于时
卷六 第 7b 页 WYG0714-0173b.png
为学第一要识得性善求以复之便有著实功夫
潜室陈氏曰谓明道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是徒记
诵该博而理学不明不造融会贯通处是逐其小者忘其
大者反以无用之物累其空明之心是为玩物丧志
为学要正与实循流俗者多不正立门户者多不实苟正
与实虽世俗有毁誉身计有通塞皆不必顾其学自成矣
建阳蔡发子孙为学三世不仕发之博学强记高简廓
落不能与世俗相俯仰出游四方闻见益广凡天文地
潜室陈氏曰谓明道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是徒记
诵该博而理学不明不造融会贯通处是逐其小者忘其
大者反以无用之物累其空明之心是为玩物丧志
为学要正与实循流俗者多不正立门户者多不实苟正
与实虽世俗有毁誉身计有通塞皆不必顾其学自成矣
建阳蔡发子孙为学三世不仕发之博学强记高简廓
落不能与世俗相俯仰出游四方闻见益广凡天文地
卷六 第 8a 页 WYG0714-0173c.png
理易象等书无所不通厥子季通十岁即与读张子西
铭既长即与读程子语录邵子经世张子正蒙且曰此
孔孟正脉故季通著律吕等书通之子三尝示之曰渊
宜学吾易学沉宜演吾皇极春秋以属之方仲蔡氏三
代皆务实学不干利禄沉之子抗始举进士蔡氏其高
出于世者哉
今人不知古人之学惟以心得为主无事乎言语之间
故惟事乎言语其于心得乎何有
铭既长即与读程子语录邵子经世张子正蒙且曰此
孔孟正脉故季通著律吕等书通之子三尝示之曰渊
宜学吾易学沉宜演吾皇极春秋以属之方仲蔡氏三
代皆务实学不干利禄沉之子抗始举进士蔡氏其高
出于世者哉
今人不知古人之学惟以心得为主无事乎言语之间
故惟事乎言语其于心得乎何有
卷六 第 8b 页 WYG0714-0173d.png
性在心理在书求其学于书不求其学于心则心之性
将蚀学蔽于粗迹也求其学于心不求其学于书则心
之性无所据学蔽于想像也要之以心为主取法于书
始可
天地之性具于人心即所以为人之理故人之性天地
之性也是人之性通乎天地之妙达乎万物之情天地
之妙通则无乎而不通万物之情达则无乎而不达两
间妙用由此而极万世功烈由此而丰何尝外于性哉
将蚀学蔽于粗迹也求其学于心不求其学于书则心
之性无所据学蔽于想像也要之以心为主取法于书
始可
天地之性具于人心即所以为人之理故人之性天地
之性也是人之性通乎天地之妙达乎万物之情天地
之妙通则无乎而不通万物之情达则无乎而不达两
间妙用由此而极万世功烈由此而丰何尝外于性哉
卷六 第 9a 页 WYG0714-0174a.png
性者小学之本源敬者心学之功夫天下之道孰能外
性外性则非吾之所谓道天下之学孰能外敬外敬则
非吾之所谓学
性有仁义礼智存得仁义之心则仁义之性不丧于腔
子存得礼智之心则礼智之性不丧于腔子敬则心存
不敬则心不存故明道论心曰敬以直内伊川论心曰
闲邪存诚以直内横渠论心曰当以己心为严师即孟
子存心养性求其放心之说此非心学之谓欤
性外性则非吾之所谓道天下之学孰能外敬外敬则
非吾之所谓学
性有仁义礼智存得仁义之心则仁义之性不丧于腔
子存得礼智之心则礼智之性不丧于腔子敬则心存
不敬则心不存故明道论心曰敬以直内伊川论心曰
闲邪存诚以直内横渠论心曰当以己心为严师即孟
子存心养性求其放心之说此非心学之谓欤
卷六 第 9b 页 WYG0714-0174b.png
严之以敬则邪僻不生邪僻不生则仁实仁义实义礼
实礼智实智而吾之性不坏矣
人之一身心为大体耳目口鼻为小体大体之性不坏
于初发而应于小体则得其正小体之性不坏于欲推
而本于大体则全其理是故根于大体者性也发于小
体者情也故小体之坏于欲情也非性之罪也
所谓心学者是学之于心非学之于口其学得之于心
然后应之于身故睟于面盎于背头容直手容恭足容
实礼智实智而吾之性不坏矣
人之一身心为大体耳目口鼻为小体大体之性不坏
于初发而应于小体则得其正小体之性不坏于欲推
而本于大体则全其理是故根于大体者性也发于小
体者情也故小体之坏于欲情也非性之罪也
所谓心学者是学之于心非学之于口其学得之于心
然后应之于身故睟于面盎于背头容直手容恭足容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14-0174c.png
重也心惟性而已矣故曰仁义礼智根于心
心虽大体耳目口鼻虽小体皆性而已人皆充其大体
之性则小体各顺其性不能乱其心之大体若不能充
其大体之性则小体各纵其欲大体之性反为小体所
乱故养心之学愚曰当制其小体使不乱其大体
孔子告颜子四勿此即制其小体使不乱其大体心学
之功其本在性其功在敬其弊在耳目口鼻之私故舜
之告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心虽大体耳目口鼻虽小体皆性而已人皆充其大体
之性则小体各顺其性不能乱其心之大体若不能充
其大体之性则小体各纵其欲大体之性反为小体所
乱故养心之学愚曰当制其小体使不乱其大体
孔子告颜子四勿此即制其小体使不乱其大体心学
之功其本在性其功在敬其弊在耳目口鼻之私故舜
之告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14-0174d.png
赤子耳目口鼻之私犹未纵其欲者性未失其真也及
其少壮为耳目口鼻之私所乱者性失其真也惟大人
者然后耳目口鼻之私无以乱其性舜益三言以告禹
盖忧人心之乱道心也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轲之此言其心
学之谓欤
君子必慎其独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
乎动时敬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其少壮为耳目口鼻之私所乱者性失其真也惟大人
者然后耳目口鼻之私无以乱其性舜益三言以告禹
盖忧人心之乱道心也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轲之此言其心
学之谓欤
君子必慎其独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
乎动时敬也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14-0175a.png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静时敬也中庸为圣学工夫
故要动静于始末而言之
静而存养是存养其性动而省察是省察其性
三代以前无书可读有尧舜禹汤文武皋夔稷契伊傅
周召之君臣有孔曾思孟之师弟皆得心法之传三代
以后有书可读四百年汉特出于穿凿之中者祗一仲
舒三百年唐特出于词章之表者止一退之皆无书不
读而心法尚未真也惟宋之周张朱程然后读其书得
故要动静于始末而言之
静而存养是存养其性动而省察是省察其性
三代以前无书可读有尧舜禹汤文武皋夔稷契伊傅
周召之君臣有孔曾思孟之师弟皆得心法之传三代
以后有书可读四百年汉特出于穿凿之中者祗一仲
舒三百年唐特出于词章之表者止一退之皆无书不
读而心法尚未真也惟宋之周张朱程然后读其书得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14-0175b.png
其心法岂周张程朱之书外董韩之所读者哉盖先得
乎吾心之性然后实之于书与先得乎书之理然后实
乎吾心之性故有以会乎心法而得千载不传之绪也
周子之学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观此便可见不事纸上
语耳
李挺之尝造邵尧夫庐曰学其科举之学乎曰科举之
外有义理之学子知之乎曰未也愿受教曰义理之外
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曰未也愿受教曰物理之外有
乎吾心之性然后实之于书与先得乎书之理然后实
乎吾心之性故有以会乎心法而得千载不传之绪也
周子之学不由师传默契道体观此便可见不事纸上
语耳
李挺之尝造邵尧夫庐曰学其科举之学乎曰科举之
外有义理之学子知之乎曰未也愿受教曰义理之外
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曰未也愿受教曰物理之外有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14-0175c.png
性命之学子知之乎曰未也愿受教于是受性命之学
所谓性命之学者心学也故学不可以不择
临川王氏尝以诗刺韩愈曰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
人识道真力去陈言誇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当世无
人取此至朱子方系此于韩文考异之末后人谓朱子
素爱韩愈为人及其文章复系此者以韩愈诗酒浮华
志在利禄故耳愚谓不特此也朱子之意多取在不识
道真一句观原道原性篇见矣
所谓性命之学者心学也故学不可以不择
临川王氏尝以诗刺韩愈曰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
人识道真力去陈言誇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当世无
人取此至朱子方系此于韩文考异之末后人谓朱子
素爱韩愈为人及其文章复系此者以韩愈诗酒浮华
志在利禄故耳愚谓不特此也朱子之意多取在不识
道真一句观原道原性篇见矣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14-0175d.png
汉之董仲舒唐之韩愈二子之学冠一代之雄者也其
于圣贤心学之法则不能得其真矣
邵子曰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其学在心不在书也
亦可知矣
司马君实曰吾生平行己未尝须臾敢欺故立朝行己
俯仰无愧耳世称三代以下有宰相学术者温公一人
而已
君子之学其体在穷理修身其用在致君泽民其弊在
于圣贤心学之法则不能得其真矣
邵子曰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其学在心不在书也
亦可知矣
司马君实曰吾生平行己未尝须臾敢欺故立朝行己
俯仰无愧耳世称三代以下有宰相学术者温公一人
而已
君子之学其体在穷理修身其用在致君泽民其弊在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14-0176a.png
务为文字捷科目窃功名以图富贵世俗之学务其弊
失其体讹其用天下何有真才
伊川三不幸者寇准年十九登科宋厌年少准不为之
增年寇不为一不幸也范鲁公从子杲公不为奏秩且
示以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之句范鲁公不为二不
幸也胡安定最厌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词弃经业苟趋
利禄胡安定不为三不幸也伊川是言乃通世之言非
一己之见者也
失其体讹其用天下何有真才
伊川三不幸者寇准年十九登科宋厌年少准不为之
增年寇不为一不幸也范鲁公从子杲公不为奏秩且
示以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之句范鲁公不为二不
幸也胡安定最厌隋唐以来仕进尚文词弃经业苟趋
利禄胡安定不为三不幸也伊川是言乃通世之言非
一己之见者也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14-0176b.png
先师阎伊洛尝称薛河东曰自功名者视之则以为偏
自富贵者视之则以为迂尚绮丽者则病其枯淡尚博
洽者则病其拘束世俗之学专事乎功名富贵其视道
德为何物专事乎绮丽博洽其视性理为何事无怪乎
其病薛河东也
时以经术取士最为正当涤隋唐以来之陋但士用经
术而进不用经术而仕多奔走形势伺候公卿要功名
觅富贵不自以为非但丈夫气丧而国家取士之意亦
自富贵者视之则以为迂尚绮丽者则病其枯淡尚博
洽者则病其拘束世俗之学专事乎功名富贵其视道
德为何物专事乎绮丽博洽其视性理为何事无怪乎
其病薛河东也
时以经术取士最为正当涤隋唐以来之陋但士用经
术而进不用经术而仕多奔走形势伺候公卿要功名
觅富贵不自以为非但丈夫气丧而国家取士之意亦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14-0176c.png
负焉此无实志于经术窃经术以进者耳
盱豫之士盖不学圣贤之道以进者当不以圣贤之道
责之矣若吾侪之人学圣贤之道以进而日干于人以
觅功名富贵此乃天地间何等人功名富贵乃何等物
害圣贤之道以觅之一旦去功名富贵之场在水边林
下回头一望能不有惭色也耶
大贵自势利而得之故小贵复自势利而趋之大贵又
自势利而进小贵小贵又自势利而得大贵故势利满
盱豫之士盖不学圣贤之道以进者当不以圣贤之道
责之矣若吾侪之人学圣贤之道以进而日干于人以
觅功名富贵此乃天地间何等人功名富贵乃何等物
害圣贤之道以觅之一旦去功名富贵之场在水边林
下回头一望能不有惭色也耶
大贵自势利而得之故小贵复自势利而趋之大贵又
自势利而进小贵小贵又自势利而得大贵故势利满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14-0176d.png
天下而道义丧学问安用哉
天下循道义辙者十一循势利辙者十九一不能胜九
故九者肆一者遁是以天下之势多暴寡寡不能暴多
道义日衰也夫何足怪
今人用才以貌不以心以言不以行以习于容止不以
习于诚朴以熟于人事不以熟于世故以善于成己不
以善于成物是于其末不于其本于其外不于其内天
下安得有真才世之不治也宜矣
天下循道义辙者十一循势利辙者十九一不能胜九
故九者肆一者遁是以天下之势多暴寡寡不能暴多
道义日衰也夫何足怪
今人用才以貌不以心以言不以行以习于容止不以
习于诚朴以熟于人事不以熟于世故以善于成己不
以善于成物是于其末不于其本于其外不于其内天
下安得有真才世之不治也宜矣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14-0177a.png
论道须要识道体不识道体则见道不真论治须要识
治体不识治体则为治不实论事须要识事体不识事
体则处事不正失此三者乌足以言学哉
治体不识治体则为治不实论事须要识事体不识事
体则处事不正失此三者乌足以言学哉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14-0177b.png
东溪日谈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