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14-00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居业录卷七      明 胡居仁 撰
  老佛第七
杨墨无父无君老佛人伦物理灭尽非杨墨比也老氏
 谈道德然以虚无玄妙为道德适足灭其道德佛氏
 言心性然以寂静空豁为心性适以灭其心性老氏
 虽虚无然亦终不柰这道理实有何故灭不尽禅家
 素净打坐只消一个空字把天下道理灭迹扫尽
卷七 第 1b 页 WYG0714-0063b.png
老氏说道德释氏说心经故天资高者往往从之老氏
 以玄妙为道德不从日用常行处体察佛氏以虚灵
 为心性而不知五常仁义礼智信所以虽似见其彷
 佛而实非有见也
老氏之学是见得一个物事在窈冥昏默中遂指为太
 极释氏是见得自己一个精神知觉在光明不昧中
 遂指为心性然皆非真物
老氏以有生于无是不识前一截佛氏曰空前一截后
卷七 第 2a 页 WYG0714-0063c.png
 一截俱不识故佛氏背逆颠倒甚于老氏
太极之虚中者无昏塞之患而万理咸具也惟其虚所
 以能涵具万理人心亦然老佛不知以为真虚空无
 物而万理皆灭也太极之虚是无形气之昏塞也人
 心之虚是无物欲之蔽塞也若以为真空无物此理
 具于何处
体用一源非二事人言老佛有体无用此不然岂有有
 体而无用者老佛空其体而绝其用禅学工夫盖缘
卷七 第 2b 页 WYG0714-0063d.png
 体不立故绝去外物以求虚静使本体不昏譬如伐
 去其木之枝干而专培养其根伐之之久则外之生
 意既绝内之根本亦枯所以培之者适以速其朽坏
 故禅学灭绝天理最速且尽老氏次之功利者又次
 之也
世之愚者莫如老佛至愚之人也晓得个天地父母妻
 子也晓得有个己身今禅家以天地为幻妄己身为
 幻身离父母弃妻子虽天地六合之大也晓不得故
卷七 第 3a 页 WYG0714-0064a.png
 言一粒粟中藏世界陈献章又要尘微六合岂非愚
 之甚乎
老氏要长生不死佛氏生也不要死也不要寻得一个
 真身真性不生不灭
老氏既说无又说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混混沌沌其中
 有物则是所谓无者不能无矣释氏既曰空又说有
 个真性在天地间不生不灭超脱轮回则是所谓空
 者不能空矣此老释之学所以颠倒错谬说空说虚
卷七 第 3b 页 WYG0714-0064b.png
 说有说无皆不可信若吾儒说有则真有说无则真
 无说实则真实说虚则真虚盖其见道明白精切无
 许多邪遁之辞老氏指气之虚者为道释氏指气之
 灵者为性故言多邪遁以理论之此理流行不息此
 性禀赋有定岂可说空说无以气论之则有聚散虚
 实之不同聚则为有散则为无若理则聚有聚之理
 散有散之理亦不可言无也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
 形体者为虚若理则无不实也问老氏言有生于无
卷七 第 4a 页 WYG0714-0064c.png
 佛氏言死而归真何也曰此正以其不识理只将气
 之近似者言也老氏不识此身如何生言自无中而
 生佛氏不识此身如何死言死而归真殊不知生有
 生之理不可谓无以死而归真是以生为不真矣问
 佛氏说真性不生不灭其意如何曰释氏以知觉运
 动为性是气之灵处故又要把住此物以免轮回愚
 故曰老氏不识道妄指气之虚者为道释氏不识性
 妄指气之灵者为性
卷七 第 4b 页 WYG0714-0064d.png
老子最奸待人处事皆要处其下居其后非真有谦逊
 自卑之心盖见刚而居高者多危僣而居前者多凶
 又见谷之卑下虚空众流之所趋故欲为天下谷而
 专一守其卑下居柔处懦其心实欲高于人先于人
 胜于人也其心诈其机玄其阱深为害甚酷后世用
 兵者多祖之以取胜流祸不穷也
庄周所谓自然非循乎理之自然乃一切弃而不管任
 其自然所以旷荡不法礼乐刑政皆无所用反谓圣
卷七 第 5a 页 WYG0714-0065a.png
 人不死大盗不息欲剖斗折衡使民不争
天下只有一个是非顺理则是背理则非庄子却要忘
 其是非不加省察儒者只寻个是处
老庄之说最妄如说尧欲让位于巢由皆假设以誇其
 高必得舜之圣方能绍尧之治尧岂无眼睛而欲让
 位于巢由乎
庄子动辄说个自然说个无为夫道理固是自然不用
 安排不须造作然在人便当穷究玩索以求其所以
卷七 第 5b 页 WYG0714-0065b.png
 然操存省察使实有诸己发挥推广以及于人但不
 可以私意助长以凿之若一任冲漠自在更不检束
 则道理与我不相管摄其所谓自然乃一切弃去此
 理而不为非圣人真实恳到出乎本心之自然循乎
 天理之自然也此庄子所以叛乎道也其曰天地自
 然无为圣人亦自然无为其说似是而非实不知天
 地圣人夫天地之道至诚无息春以生之夏以长之
 秋以遂之冬以成之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明之
卷七 第 6a 页 WYG0714-0065c.png
 以日月肃之以霜雪谓之无为可乎但一出于真实
 之理人莫测其所为也圣人之道纯亦不已仁以为
 爱义以为制礼以为秩智以为鉴感之以德化导之
 以政教肃之以刑禁谓之无为可乎但一出于至诚
 之心至实之理行其所无事非有所勉强私意造作
 谓之自然谓之无为可也非如庄子之弃灭礼法付
 之自然冲漠虚静以为无为也
释氏说心只说着一个意思非是真识此心也释氏说
卷七 第 6b 页 WYG0714-0065d.png
 性只说着一个人心形气之私未识性命之正
释氏误认神识为理故以作用是性殊不知神识是气
 之英灵所以妙是理者就以神识为理则不可性是
 吾身之理作用是吾身之气认气为理以形而下者
 作形而上者
释氏是认精魂为性专一守此以此为超脱轮回陈公
 甫说物有尽而我无尽亦是此意程子言至忙者无
 如禅客又言其如负板之蛊如抱石投河朱子谓其
卷七 第 7a 页 WYG0714-0066a.png
 只是作弄精神此真见他所造只是如此模样缘他
 当初只是去习静坐屏思虑静久了精神光彩其中
 了无一物遂以为真空言道理只有这个极玄极妙
 天地万物都是这个做出来得此则天地万物虽坏
 这物事不坏幻身虽亡此不亡所以其妄愈甚
释氏以为吾有真性真身在天地间不生不灭只是人
 不悟耳曰性岂有真假人岂有二身其曰见性妄也
释氏是羁制其心之法非存心之法儒者只端严敬慎
卷七 第 7b 页 WYG0714-0066b.png
 每事精察不敢漫为则心自存释氏则反观内视使
 心动不得屏绝思虑使心出不得或算数珠念佛号
 或视鼻端数息数或屏绝人事面壁端坐或只守一
 个念头再无他念皆是制住此心不使妄动杂思以
 致虚静及羁制之久则此心惯熟亦不走作噫心具
 万理应万事反被羁制如此此其所以天理人伦事
 物灭绝一归于空寂然心是灵物既不走作以至空
 寂之久亦有许多聪明光耀出来只是正理灭绝故
卷七 第 8a 页 WYG0714-0066c.png
 猖狂颠倒或问今之儒者多入异教何也曰今之儒
 者多喜玄妙爱虚静贪快乐不曾做博文约礼工夫
 如何不入去
释氏见道只如汉武帝见李夫人非真见者也释氏只
 想像这道理故劳而无功儒者便即事物上去穷究
佛学心守向一路去便不去穷䆒天下道理所以其学
 易成如只守一个念头就要做成佛是其道隘而捷
 其志坚而确其心一而专非若儒者智周万物道济
卷七 第 8b 页 WYG0714-0066d.png
 天下而心常存也儒者心与理一而存佛学心与理
 离而存
天下古今谬妄以致颠倒错乱莫甚于佛氏老庄又在
 其次如以己身为凡身要别寻一个真身其愚乃至
 此可哀也又以为先有我然后有性有命其差则一
 也以其误认别有一个真身常在不生不灭之中性
 命亦由我而后有故性命亦不足惜故肯舍身食虎
 其意以为既有真身还有一个真性命所生之身所
卷七 第 9a 页 WYG0714-0067a.png
 生性命皆是假底不若舍之以去必寻着那元初真
 底其谬妄至此亦有其故原其初只是不屑人事而
 屏绝之以致空虚无事心无存主又无用处虽要无
 心亦不能无心心无安处故悬空想出这般假物事
 来反要弃了自己所生真身真性命以就悬空假底
 不知其假反以为真将见弃了真底假底又就不得
 哀哉自其说流传引取了多少好人陷入误门中去
禅学虽似广大高妙其实悖谬窄隘今日只缘圣学不
卷七 第 9b 页 WYG0714-0067b.png
 明许多好人都尊信之所以其风盛
禅家存心有两三样一是要无心空其心一是羁制其
 心一是照观其心儒家则内存诚敬外尽义理而心
 存故儒者心存万理森然具备禅家心存而寂灭无
 理儒者心存而有理禅家心存而无主儒家心存而
 活异教心存而死然则禅家非是能存其心乃是空
 其心死其心制其心作弄其心也
禅家害道最甚是他做工夫与儒家最相似他坐禅入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14-0067c.png
 定工夫与儒家存心工夫相似他们心空与儒家虚
 心相似他们静坐与儒家主静相似他们快乐与儒
 家悦乐相似他性周法界与儒家万物一体相似他
 光明寂照与儒家虚灵知觉相似儒家说从身心上
 做工夫他亦专要身心上做工夫儒家说诚意他便
 发诚心故似是而非莫过于禅家所以害道尤甚愚
 谓儒释工夫在源头已不同矣儒者工夫自小学洒
 扫应对周旋进退诗书礼乐爱亲敬长必恭必敬无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14-0067d.png
 非存心养性之法非僻之心在这里已无及长则主
 敬穷理并进交养戒谨恐惧诚恐一事有差则心无
 不存理无不在禅家只是默坐诚心绝灭思虑真求
 空寂空寂之久心能灵通殊不知空寂之中万理灭
 绝那些灵通只是自己精神意见全不是道理故他
 之心已与理二矣既与理二则凡所动作任意为之
 以为此即是神通妙用不用检察自然广大无边又
 专一守此以为至玄极妙其空豁快乐者以此性周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14-0068a.png
 法界者以此光明寂照者以此猖狂自恣者以此背
 天逆地者以此若儒家存心愈熟则察理愈精久则
 心与理一动静语默酬酢举措无非天理发见流行
 所以家齐国治天下平天地位万物育是其功效自
 然之妙岂禅家颠倒错乱所能比哉且禅家以作用
 是性是认气为理以形而下者作形而上者故灭绝
 天道亦不自知矣程子言其以管窥天直见北斗处
 朱子言于天理大本处见得些分数者盖人之生都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14-0068b.png
 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处来人之神识是保合太和
 里面底事他在此处窥见些子遂守定此物不令亡
 失则可以脱轮回再去夺胎出世遂言他别有一个
 真身父母所生者只是幻身故不孝父母殊不知乾
 道变化已在父母身上故气盛则生子气衰则子继
 生生不穷故此身此理皆是父母所传若由你这个
 真身再去出世则乾道变化个甚
老氏虽背圣人之道未敢侮圣人庄子则侮圣人矣庄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14-0068c.png
 子虽侮圣人未敢侮天地释氏则侮天地矣
异端与吾儒初然只争毫釐其终不啻千万里盖在源
 头差了末流愈正不得可怜用一生工夫虽要做好
 人终成大罪人其初只是好高大喜虚静不肯敛心
 俛首从事实上学以致如此
异教所谓存心有二也一是照看一心如有一物常在
 这里一是屏除思虑绝灭事物使其心空豁无所外
 交其所谓道亦有二也一是想像摸索此道如一个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14-0068d.png
 物事在前一是以知觉运动为性谓凡所动作无不
 是道常不能离故猖狂妄行
视鼻端白以之调息去疾则可以之存心则全不是久
 必入异教盖取在身至近一物以系其心如反观内
 视亦是此法佛家用数珠亦是此法羁制其心不使
 妄动呜呼心之神灵足以具众理应万事不能敬以
 存之乃羁于一物之小置之无用之所哀哉
圣贤一循乎天理故无系累今山林隐士欲脱去尘俗
卷七 第 13a 页 WYG0714-0069a.png
 世利以求无累异端欲屏去人事思虑以求无累山
 林隐士虽自遂一偏之高不足以尽天下之理然未
 至甚害理其清高之风犹足以激污俗异端则天理
 灭绝颠倒尤甚高士一变则为异端矣
聪明人多为禅学所动设使韩退之不聪明大颠也动
 他不得
人皆辟异端而恐其害道然不知其陷溺之由盖其初
 只是清高隐僻之士好清閒厌世俗之烦杂及其久
卷七 第 13b 页 WYG0714-0069b.png
 也清静寂灭其心无所用故悬空见出许多物事以
 为道德以为心性以为太极学者须随时收敛随事
 省察方不陷溺若聪明人不去事理上体究只凭自
 己意见必喜高妙必至陷溺
末世道丧百病俱生邪异蜂起或专于记诵或溺于词
 章或汩于功利皆非善学者也此不及者也若好清
 高閒散者多流于黄老好高大寂静者多入于禅宗
 此过中者也又岂善学乎
卷七 第 14a 页 WYG0714-0069c.png
禅学人易陷溺者是他做主敬涵养之功不至无以存
 其心不如索性寻个閒静庶不为物诱见圣贤有个
 存心工夫遂捉住此心安放在腔子里及久也常若
 见此心光烁烁在内自以为真能存心及其遇事所
 存之心已靠不得应得事来心又失了存得心来事
 又背了故其颠倒错乱猖狂自恣岂缘心与事两不
 相照是其所存之心不足具众理又灭众理不足以
 应万事又害万事故禅学之陋如此殊不知心本在
卷七 第 14b 页 WYG0714-0069d.png
 内之物其体足以具众理其用足以应万事或为旧
 习所绕物欲所诱而放也惟戒慎恐惧斋庄恭敬若
 履渊冰若接宾祭则固已湛然在内天下之理已涵
 具于其中岂假拘縳捕捉然后入照看系制而后存
 哉事物之来此湛然在内之心随而酬酢之必能精
 察详尽各得其理又岂有纷扰错乱之患哉易所谓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庸所谓大本达道此之谓也
 然则彼所存之心非心欤抑是心欤谓之不是心亦
卷七 第 15a 页 WYG0714-0070a.png
 不可但被他做差了工夫将这心来作弄照看如玩
 好之物相似所以如此
佛学捷径儒学周遍所谓捷径者只专守此心便会悟
 道若悟得万事皆了不用下学自能上达以为道无
 不在凡所动作无不是道所以身不用检心不用察
 任其自恣儒者则存心以敬又事事精察无遗所以
 穷理力行之功尽人伦周事物其效则三纲正万事
 治
卷七 第 15b 页 WYG0714-0070b.png
今之朋友多入禅学亦势之必然盖因小学大学之教
 不行自幼无根本工夫长又无穷理工夫心要收又
 难收故厌纷扰喜虚静又恶思虑之多而遏绝之久
 则必空所以多流于禅也
学老释者多诈是他在实理上刬断了不得不诈向日
 李鉴深不认他是谲吾曰君非要谲是不柰谲何
陈公甫云静中养出端倪又云藏而后发是将此道理
 来安排作弄都不是顺其自然
卷七 第 16a 页 WYG0714-0070c.png
娄克贞说他非陆子之比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公
 甫不读书他勤读书以愚观之他亦不是穷理他读
 书只是将圣贤言语来护已见未尝虚心求圣贤指
 意舍己以从之也
见得此心光明亦是佛学之低者若高底连心都无了
 今陈公甫已到高处克贞未到
自家大本不立见得道理不分明未有不入异教者如
 陈公甫娄克贞皆是儒者陷入去故程子曰只因无
卷七 第 16b 页 WYG0714-0070d.png
 处捞摸智穷力屈见他有个宽闲意思遂归之朱子
 曰只为这里工夫欠缺柰何心不下故如此
程子说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是说未发之时只是
 冲漠无朕而已而天下万物之理已默具于其中公
 甫说一片虚灵万象存是要把他底精神来包涵万
 象与程子实不同也以程子之说只去庄敬涵养上
 做工夫而心之本体已立不用察觉安排而道之全
 体已浑然在中故圣贤气象深沉笃实光辉自在如
卷七 第 17a 页 WYG0714-0071a.png
 公甫之说是常把这天地万象积放胸中只弄得这
 些精神岂暇再去思量事物之理故张皇烜赫自己
 不胜其大故下视圣贤小视天地其曰生不知好死
 不知恶是他本来面目非心实不然故作此大话头
 来吓人也
朱子言能求放心即是仁此言最亲切盖生理浑然具
 于心谓之仁而心实主统之或心为物欲所诱而逐
 物于外谓之放则此理无所主统不能具此生理而
卷七 第 17b 页 WYG0714-0071b.png
 失之若能存此心不至放逸则身有所主生理自具
 或曰禅学亦能收放心乃背理如此何也曰圣贤是
 随事敬谨以存其心心有主也禅学绝灭物理屏除
 思虑以谓心存是空其心绝其理内未尝有主何以
 具天下之理哉其学亦有数样有面壁静坐绝去人
 事使心不与物交以谓能存其心者有常常照看一
 个心在内里以为不放者有只守一个念头羁制其
 心使心不能出入以谓存其心者皆非圣贤存心之
卷七 第 18a 页 WYG0714-0071c.png
 法或曰思虑者感于事而心出乎外岂非放乎曰思
 其所当思正所以检点省察其心惕然而在若不思
 则物交物心为所引其放必矣或曰静时有思虑乎
 曰无曰有心乎曰有而未动也曰何谓之有曰操也
 曰操则动矣可谓之静乎曰操只是把𦂳不放纵之
 谓事物未交思虑未萌不可谓之动曰人操其心乎
 心自操乎曰心身之主非身外有心人与心不可分
 为二人操即心操我整齐严肃即心整齐严肃我主
卷七 第 18b 页 WYG0714-0071d.png
 一无适即心主一无适且主一无适即是操非主一
 无适之外别有所谓操也或曰主一无适用意否曰
 既曰主一即用意也曰圣人用意否曰圣人自然用
 意非勉也或曰何以谓之有主曰在内不放即有主
 也有主则惺惺或曰释氏何以无主曰释氏空静是
 灭其主矣羁制其心则做主不得照看其心亦扰乱
 不能为主此儒者之学所以内外一致体用全备释
 氏则用绝于外体空于内内外离隔颠乱
卷七 第 19a 页 WYG0714-0072a.png
韩子辟异端手段低是从末上辟孟子程子朱子是从
 本上说所以非韩子所及
今日异端经程朱辟后本不能害人是学者不会做工
 夫自流入去病在不于小学四书近思录上用功
 
 
 
 
卷七 第 19b 页 WYG0714-0072b.png
 
 
 
 
 
 
 
 居业录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