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714-00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居业录卷五      明 胡居仁 撰
  古今第五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盖尊卑上下贵贱等
 级以至仪章度数皆有一定不易之理不过假圣人
 之手而制作之便成个礼天下后世遵而行之其实
 未制作之时此礼之体已具也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
卷五 第 1b 页 WYG0714-0048b.png
 而乐兴焉此礼乐之本意也圣人制作只是因其自
 然之理曷尝有一毫私意安排礼乐既成则所以节
 民之欲感人之心成人之德乃自然之功用故程子
 曰若达便是尧舜气象
圣人无一事不从道理出来如礼乐刑政皆道也后世
 道不明礼乐刑政与道判为二物故礼乐废而刑政
 倚于一偏也
凡事有则循其则即理也裁而制之则为法度法度立
卷五 第 2a 页 WYG0714-0049a.png
 则弊可革然行之则在得人久或弊生又可变而通
 之以适于宜
为治之法当因事势而裁以天理
近观三礼皆是从天理上裁制出来盖圣人之心理一
 而用殊天下之事万殊而一本故许多制度节文皆
 是圣人胸中流出天下后世取以为法学者须当由
 是以穷理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
卷五 第 2b 页 WYG0714-0049b.png
 成弊政虽非良法得贤才行之亦救得一半人法皆
 善治道成矣
处天下事须得其总要如君择相相择诸司之长长择
 其僚自然得人得人则天下事自理此实理之自然
 非强安排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以至生千生万盖道理是如此圣人只倚他这道理
 做非圣人所造为也
封建乃古圣人择贤以分治公天下之心也使生民各
卷五 第 3a 页 WYG0714-0049c.png
 有主主各爱其民上下维持以图久安至善之法天
 子又有庆让锡命征讨之法以统御之及天子无道
 然后乃敢纵恣吞并然亦不敢不自爱其民也若不
 爱其民则众不为用故中才之主亦知爱其民以固
 邦本惟昏愚之甚然后肆其虐又必有仁贤智勇起
 而救之汤武是也其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则虐民
 者必更之立贤主以养其民周衰圣王不作无有能
 伐暴救民者及吞并已尽秦以天下为己私乃立郡
卷五 第 3b 页 WYG0714-0049d.png
 县以为治此亦势使然也盖以秦之昏暴固不能行
 先王之政虽行封建未必得人以主其国养其民民
 必不服国必生乱借使能服亦以土地人民自私因
 秦之暴而叛焉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德必如禹
 汤文武方能行之又必得仁厚有德为诸侯方能君
 国子民以承天子休命论者以为封建不可复诬矣
 但郡县得人亦可为治固不必封建也
今人多言古道不可行于今此乃见道不明徇俗苟且
卷五 第 4a 页 WYG0714-0050a.png
 之论古今之道一也岂有可行于古不可行于今但
 古今风气淳漓不同人事烦简有异其制度文为不
 无随时斟酌而损益之若道之极乎天地具于人心
 者岂有异哉不能因时损益以通其变者正为道不
 明也孔子所谓百世可知者岂欺后世哉故明道十
 事皆言非有古今之异者也
明道所论十事条理详备先王之法尽于此矣当时若
 能用之从容三代之法可复
卷五 第 4b 页 WYG0714-0050b.png
有公天下之心方做得公天下之事封建诸侯与之分
 治是也秦始皇以私心得天下以天下为己之私物
 岂做得封建事又虑封建之后诸侯各专其土地人
 民难以制驭与李斯寻得一个建郡县底法度来行
 如以身使臂以臂使指无不听顺免尾大不掉之患
 以为可以传之无穷故肆其恶无所忌惮不二世而
 亡殊不知封建之法行各国诸侯把持得𦂳各爱其
 人民土地猝难变动因可夹辅王室此法不行故陈
卷五 第 5a 页 WYG0714-0050c.png
 涉一起荡然无制此固是秦无德不行封建使行他
 亦不能得好人去做诸侯诸侯背叛他亦做不得天
 下主故封建之坏亦是世变至此不得不坏郡县之
 设亦是事势至此不得不设但建国则根本固难变
 动然统治之法又不如郡县易行苟得其人二法皆
 可也
封建诸候先儒以为当复者又有以为不可复者以为
 可复者使民各有主以赖其爱养区域周密无天下
卷五 第 5b 页 WYG0714-0050d.png
 土崩之患以为不可复者恐世袭封爵或多骄淫害
 民或㨿有土地人民天子难制易为乱叛故无一定
 之论愚尝思之惟孟子有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程子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
 行周官之法度则此法非圣王不能行之审矣然井
 田之法所制民产以养民虽中才之主皆当勉力行
 之故孟程张朱皆急于井田缓于封建或曰设行封
 建当依孟子言百里当依周礼言五百三百曰但当
卷五 第 6a 页 WYG0714-0051a.png
 百里曰郡县可行井田乎曰可曰王莽何以不能行
 曰王莽以小人窃君子之器覆亡不暇能行王政乎
后世以智力取天下其治天下乃把持制驭之术未尝
 有爱养斯民之诚心如何行得封建其所封子弟功
 臣皆是个享富贵之人其害民叛上必矣故后世封
 建非理不可行乃势不可行秦始皇李斯言立诸侯
 是更树兵张子房说汉高德业事功俱不及周武王
 如何封得六国后是李斯子房见得事势透
卷五 第 6b 页 WYG0714-0051b.png
凡正官须要才德兼全方可为佐贰官可截长补短用
凡佐贰官必须命于朝僚属则令长官自择六部则一
 正三副命于朝监司则一正二副郡则一正一副命
 于朝邑则惟正官命于朝其馀僚属大者荐闻小者
 自辟如此则君相事亦简亦不患不得人盖君子小
 人各从其类长贰君子必不肯用小人为僚属
官不得人虽多何益非但虚费禄食必生事扰民
朱子曰上之人曾不思量时文一件举子自是着急何
卷五 第 7a 页 WYG0714-0051c.png
 用更要教设学校却好教他理会本分事业
朱子曰今教官只教人做科举时文若科举时文他心
 心念念要争功名若不教他你道他自做不做何待
 设官置吏费廪禄教他做也须是当职底人怕人不
 识义理须是要教人识些如今全无此意
天下古今只着一个利字害了天理秀才读着书便要
 求中科释子诵着经便要求一个福禅子坐着禅便
 要求自己一个快乐那里尚有天理
卷五 第 7b 页 WYG0714-0051d.png
或问天下之事大正则难如学校间可小正朱子曰大
 处不正小处越难正
明道教养选举法简易明白复古得贤如反掌伊川学
 制则因时制而裁酌之未免于课卷文字朱子贡举
 议则欲救一时之弊然终是费力盖半夹界事最难
 做须得君相有力量一依先王之法斟酌而行之自
 然不费力
明道先生曰古者政教始于乡里故欲复族党比闾之
卷五 第 8a 页 WYG0714-0052a.png
 法朱子曰古人比闾之法真个能行礼以帅之民都
 是教了底如一大川水分数小川去无不流通后世
 有圣贤作必须法古从底做起始得
古者乡举里选法非但可以为朝廷得人又可尽教养
 激励渐磨之道闾族乡党既励于德行道艺则风俗
 安有不厚教化安有不兴人才何患无成朝廷必得
 人为治也
得贤之道须如周礼宾兴明道选举方无所遗其次莫
卷五 第 8b 页 WYG0714-0052b.png
 如搜访荐举如舜举于历山伊尹举于莘野傅说举
 于岩下太公举于渭滨孔明举于南阳皆因求访荐
 举而得盖不世出之才道高名重苟访求之无不可
 得但恐才德未著者须用宾兴选举法方可无遗非
 但无遗又有作兴奖励之实使贤才日盛今之科举
 非徒不能得贤反废人进修之实或谓程明道朱文
 公皆出于科第岂可不为得人曰使科举果可得贤
 则程朱为状元矣
卷五 第 9a 页 WYG0714-0052c.png
苟不能行成周乡举里选法只行荐举法亦可得人今
 之科举全无用处荐举虽不及乡举里选犹可激励
 人自去进善但不如周官教养振作之详备若只以
 文词取士使人日趋于纤巧薄劣是蔽绝其为善之
 心使之流于不善也
古人以德行道艺教人即以此取士又从乡里教起故
 取士用乡举里选之法汉犹近古用孝廉科贤良方
 正科举士是尚德行用茂才科经义科举士是兼才
卷五 第 9b 页 WYG0714-0052d.png
 学此尽好但不若周礼宾兴之尽善后世纯用文词
 取士空言无实进士是隋炀帝做起殿试是则天武
 后做起
朱子言宋之铨法为挨排法科举为信采法言非推用
 贤才之道
朝廷不以德行取士天下学校根本先坏了非惟不能
 成人才又坏人才吾在绍兴与朱綖说今之秀才有
 六七分天资及入学校年久又坏了一半只有二三
卷五 第 10a 页 WYG0714-0053a.png
 分天资綖以为然
朝廷以文章取士故士子亦心心念念日夜去拟题目
 作文章故学官皆闲了设若朝廷以德行才能取士
 则人必皆奋励以进其才修其德又何患人才不兴
 风俗不美故乾纲一振万类皆从人存政举又何难
 哉
以文词取士不过空言无实岂能得人不若推访论荐
 乃能尽众人公道其得人必胜如词科必欲教养推
卷五 第 10b 页 WYG0714-0053b.png
 选人才使无遗逸须如周礼司徒明道学校劄子
今学校之政全无可观教养之法已废间有些好人出
 来皆是天资自美若不入德行一科学校全整理不
 得
五伦万古不易之道经界万古不易之利人才万古为
 治之本法度则可因时损益
昔见策问有曰学所以明人伦颜路在庑不应颜渊在
 堂曾子子思在堂不应曾晰伯鱼在下答者只曰以
卷五 第 11a 页 WYG0714-0053c.png
 传道为重此亦不是道岂有重于父子者子在上父
 在下安乎礼可以义起宜别立一堂于圣殿之后以
 祀颜路曾晰伯鱼乃为正也
祭祀所以崇德报功合升程朱于四配之下以成七配
 若礼殿狭难设位则十哲乃世俗论可列在庑只用
 颜子配享曾子至朱子六人升配于堂庶几允当夫
 程朱之德无愧颜孟功亦不在颜孟之下
葬可以无椁无蝼蚁之地则可江南多蚁必须椁依家
卷五 第 11b 页 WYG0714-0053d.png
 礼用灰隔尤妙贫甚不能具者用石灰炭末三四石
 用小石子或石屑和拌以周棺可也不然必为蝼蚁
 所食
声是天地自然之声律度量衡皆起于此而数在其中
 黄钟之律容秬黍一千二百是圣人先以声定律之
 管后以秬黍积之知其然然后可因是而造度量衡
 非是以秬黍制律况地有肥瘠年有丰凶黍因有大
 小安可执以为定惟程子谓止有秬黍彼时适当此
卷五 第 12a 页 WYG0714-0054a.png
 数故以定律管非律由秬黍制也
今天下第一无用是老释第二无用是俗儒所作诗对
 与时文如农工商贾皆有用处皆有益于世如农之
 耕天下赖其养工之技天下赖其器用商虽末亦要
 他通货财如老释与俗儒在天下非但无用又害了
 人心昔见一俗儒作诗贺人寿过数日其人将去糊
 窗壁此儒吃恼吾曰也只好糊窗子更好作何用诗
 以理性情文以载道义又何咎焉乃不去身心性情
卷五 第 12b 页 WYG0714-0054b.png
 上理会所以无用也
人著书才有一毫为名便是悖逆天理古人著书皆不
 得已如耒耜陶冶生民所赖菽粟布帛生民所急若
 无益于世著之何用况诡诞浮华害于世者乎
某在佑圣观见壁间题曰逆则处处生颠倒顺则头头
 合自然居仁加两字曰逆理则处处生颠倒顺理则
 头头合自然
作诗文要巧便离道只要道理条畅叙事详明观四书
卷五 第 13a 页 WYG0714-0054c.png
 六经可见
明道学校养士劄子就本原上做故末自正朱子私议
 从时弊上救便难
天下人才风教系于朝廷当今以科举文辞取士多少
 英豪俊迈压从那边去此风浸久益盛隋焬帝开此
 端王教不行多由于此
天下之田地足以供天下之衣食天下之山泽足以供
 天下之材用但力要勤用要节取要时而已
卷五 第 13b 页 WYG0714-0054d.png
井田什一汉虽三十税一然豪强兼并贫人尽力耕种
 富者分去一半是十分而税五汉文帝尽赦田税贫
 民未尝受惠荀悦之论是也王莽欲行井田然篡逆
 之贼君子不为用小人在位吏缘为奸骚乱天下苏
 氏叶氏马氏皆以为真不可行误矣唐太宗口分授
 田遂致贞观之治若圣王得人任职举井田而行画
 成区数随高低长短阔狭每区以百亩为率每亩以
 百步为率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八口九口中者七口
卷五 第 14a 页 WYG0714-0055a.png
 六口下者五口未至五口或过乎九口别行区处或
 曰田之数不可益人之生无穷只恐将来人多田少
 养不给如何曰天地间气只生得天地间许多人既
 生之必能养之将海内之田区画已定籍记天下人
 口之数而加减之只要均平不拘多少多则每区十
 人亦可少则每区四五人亦可当以田为母而区画
 已有定数以人为子而增减以受之
天下之衣食尽出于农工商不过相资而已故程子举
卷五 第 14b 页 WYG0714-0055b.png
 先王之法合当八九分人为农一二分人为工商今
 以数计之工商居半又有待哺之兵及僧道尼巫师
 祝富盛之家皆不耕而食机织本女子之事今机匠
 以男为之耕者少食者多天下如何不饥困宜自百
 官士人之外止将一分人作工商以通器用货财有
 无其馀尽驱之于农既尽生财之道又免坐食之费
 四海必将殷富矣
古者民有九年之食则水旱凶灾无患是谓太平今无
卷五 第 15a 页 WYG0714-0055c.png
 一年之食多只吃得半年又去生货这半年食始能
 接新榖若有水旱便难存活
井田之法不行田地多被富豪有智谋者用银榖买而
 兼并之愚民常少衣食
要天下富足须要使人人去耕又要使人人有田耕今
 天下不耕而食多于耕者如何人不贫穷
天下之民所以贫困者虽因田地不足然亦非一端或
 因赋敛重或力役繁或用度奢侈或游手者多或水
卷五 第 15b 页 WYG0714-0055d.png
 旱虫蝗或坐食者众今工商多而农少亦贫困之一
 端也
若要人民殷富国赋不乏须分田置井务农重榖轻省
 徭役使民得以尽力耕耨去冗食之官与坐食之兵
 在上者躬行节俭限贵贱之等变奢靡之俗然后储
 积可广虽遇凶年民无饥困矣
凡饥荒之时在上者便当恻怛忧闵以救民为急发仓
 廪以济之方可固结民心不怨上思乱
卷五 第 16a 页 WYG0714-0056a.png
历观为盗者多是游民懒惰者为之强者为强盗弱者
 为窃盗故先王必禁游民使之有业效勤为先也
天下只有公私义利两端周官泉府买货之滞于民者
 及民之急于用则出而卖之皆所以便民其心公其
 事义后世有市易和买皆私利于己古有平籴榖贱
 则籴之以厚农榖贵则以原价粜之以救民皆公而
 义后世则至于和籴强配皆私而利
君道在养民井田不可不复古教民之道在学故学校
卷五 第 16b 页 WYG0714-0056b.png
 当复古兵民既分食者众生者寡故寓兵之法必复
 古三者复古其馀则随时斟酌以适宜可也
古者民即军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后世既无寓兵于农
 之法遂有长征兵今又有世袭军故有民户军户
古者三时务农一时讲武此圣王寓兵于农万世之良
 法今既不行此法亦当行屯田法以免坐食之费今
 百官禄薄百姓穷困皆因养待食之兵屯田宜在近
 便处立屯如戍兵就在近边之地耕屯郡兵就在近
卷五 第 17a 页 WYG0714-0056c.png
 郡之地耕屯每一兵拨田一区其入可食六七口免
 其粮税使自食其榖又可以养父母妻子春夏秋则
 就在屯所少暇小习战法冬则入边城大讲武备其
 田皆官府措置如此则非惟可以免坐食之患又免
 漕运则国自富民自足矣
王介甫保甲法非不善但小人为官虐害百姓训练频
 数有违农时骚然成扰民不堪苦若得人行之因农
 隙田狩以讲武事有何不可
卷五 第 17b 页 WYG0714-0056d.png
兵不可妄动必诛暴伐罪乃可出故三代以前出师皆
 有誓所以声明所讨之罪以一我三军之心晓我三
 军之意齐其号令严其纪律彼之君民既知已罪则
 气自丧心自离故仁义之兵理不可敌后世多忿欲
 之兵无词可执或有词可执者亦因天理不明不能
 剖破奸雄乱贼之心事罪恶以昭告军民远近以壮
 我师之气以服敌人之心是以苦于战斗而不足以
 正天下
卷五 第 18a 页 WYG0714-0057a.png
圣王之兵有征无战又无许多诡计者非是迂阔是他
 师出以正仁义素孚于人心行阵整肃号令严明兵
 士奋勇效死敌人望而畏服又吾之所以征之者非
 欲杀彼之民乃诛其害民者彼民岂肯愿与我战此
 一个天地生物之心无物我彼此之间远近华夷莫
 不感戴岂真若宋襄于泓之战迂愚无道反辱身败
 师乎孙子曰兵诡道也谓诡则不可用奇则有之或
 仓卒用师或敌人强盛有不得不用奇也终是用奇
卷五 第 18b 页 WYG0714-0057b.png
 必有杀伤之患非圣人心也但恩信不及所以制服
 其势者不得不如此所以杀其人不若制其势制其
 势不若服其心
古之圣王心同天地其生物之心敌国皆知之虽或诛
 暴救乱不得已而兴师彼之人民皆心服谁肯与我
 为敌此是个大兵法人不识只有孟子识得透
黄石公素书始终只是一个私或曰素书先说道德仁
 义礼如何谓之私曰道德仁义礼非私石公以私见
卷五 第 19a 页 WYG0714-0057c.png
 窥之私意用之故私然所窥所用非真道德仁义礼
 也
兵者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为诛暴禁乱吊民伐罪而设
 主之须是仁义之人智勇可用于暂时亦利害相半
兵以仁义为本当先严纪律设谋制胜在后
兵虽主之以仁义亦须法律谋议具全方可用
兵虽曰威克厥爱然爱行乎其中不知此则必有败亡
 之祸无以全其生故仁义之兵愈严
卷五 第 19b 页 WYG0714-0057d.png
兵法言须使兵士畏将过于畏敌此言虽是亦偏须更
 使爱将如爱父兄也然此是说家计事须使敌人亦
 知畏爱方好问羊陆何如曰羊祐是私意故程子以
 为敌国相倾之谋问圣贤如何曰圣贤兵以义动自
 不用许多机阱所谋者欲其归于义也非私也
若朝廷君相不得其人虽有善战之才不可为之战也
 虽使战胜终必败亡
以寡击众者只是这边谋议定那边谋议不定这边人
卷五 第 20a 页 WYG0714-0058a.png
 心奋勇那边人心懈惰这边队伍整那边队伍乱再
 无别法
天下事不善处置则小变成大邓茂七叶宗流黄萧羊
 若当初处置得宜一县尉足以制之及发也苟得其
 人郡兵足以制之及其猖獗费伤许多兵力若王道
 既行仁义既兴则民安物阜贤能在位百邪俱息自
 无此等事以此思之王道不行太平难致汉唐宋仅
 得小康下此皆危亡之国也故非陈胜能起兵秦自
卷五 第 20b 页 WYG0714-0058b.png
 起也非黄巾能为乱汉自乱也非黄巢能为乱唐自
 乱也非红巾能为乱元自乱也
兵主于诛暴禁乱安民故以不杀人为本其杀人者不
 得已也此亦是以生道杀人
杀降最不好恶莫大焉一则残忍害仁二则阻人悔过
 绝人生路三则适足以坚敌人之志
杀降夷族屠城此三者至不仁至惨酷古无是事五刑
 之不载先王所不行也
卷五 第 21a 页 WYG0714-0058c.png
擒盗贼明赏罚为先昔皋陶明象刑而三苗服刑赏既
 明功罪既著能否既分则人心自奋勇气自倍贼势
 自消此其本也设机制胜在临时
朱子曰今尽力养兵常有不足之患自兵农既分之后
 计其所费则是无日不用兵也愚谓若寓兵之法不
 行且兴屯田法可省坐食之费
屯田之法须如古者井田官买田为之分成区域每区
 所入可食六七人令军人移家就佃选贤能为之师
卷五 第 21b 页 WYG0714-0058d.png
 修明战法敦尚仁义有事则战无事则耕非惟可免
 馈运可以渐复井田
古人七家出一兵是远征如辅卫国家则人人皆当尽
 力人人皆当讲武故田与追胥竭作
先王之兵在于救民伐暴禁乱保邦后世之兵在于利
 己杀人逞忿快欲
感化者圣王为治之本刑赏者圣王劝惩之具驭众之
 柄也天下之大生人之众虽远近贤愚不等然莫不
卷五 第 22a 页 WYG0714-0059a.png
 本于一理圣人在上尽此理于己安有不感化者哉
 然善者爵而赏之恶者威而刑之亦此一理中之散
 而万殊者圣人岂有意为之哉理之当然也然刑当
 乎理众莫不惩赏当乎理众莫不劝故此又为驭众
 之柄也
兵刑皆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德政未孚顽暴未化只得
 着如此处置故二者皆极其矜恤戒惧
君子不待刑而常存戒惧故自能立教小人则必待刑
卷五 第 22b 页 WYG0714-0059b.png
 方有所戒惧故刑所以弼教
今武官世袭军人世袭兵安得不弱如祖父智勇兼全
 可为武官子孙或愚弱可供职乎祖父壮健可为兵
 或子孙小弱亦可为兵乎只合文武合一兵农合一
 遴选贤能为之主治无事时修立教化务农讲武有
 事时则简练精壮者以为兵
今因兵食广浮费多以致官禄薄再立均徭皂𨽻月钱
 亦是加赋之意
卷五 第 23a 页 WYG0714-0059c.png
 
 
 
 
 
 
 
 
卷五 第 23b 页 WYG0714-0059d.png
 
 
 
 
 
 
 
 居业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