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14-001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居业录卷二      明 胡居仁 撰
  学问第二
圣学以敬为本者敬可以去昏惰正邪僻除杂乱立大
 本
圣贤工夫虽多莫切要如敬字敬有自畏慎底意思敬
 有肃然自整顿底意思敬有卓然精明底意思敬有
 湛然纯一底意思故圣学就此做根本凡事都靠著
卷二 第 1b 页 WYG0714-0010d.png
 此做去存养省察皆由此
古今圣贤说敬字曰钦曰寅曰恭曰畏曰翼曰戒惧曰
 战兢曰斋庄字虽不同其实一也洪范猊曰恭是外
 面之敬也至曰恭作肃则心亦敬也内外一致也临
 深渊履薄冰形容戒惧之意最切孔子言出门如见
 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又画出一个敬底样子出来与
 人做程子言整齐严肃是入敬处朱子曰畏字是敬
 之正意程子主一无适是就存主处说谢氏惺惺法
卷二 第 2a 页 WYG0714-0011a.png
 是就敬之精明处说尹氏收敛身心不容毫发事又
 以人到神祠致敬为喻即是孔子见大宾承大祭之
 意形容得最亲切朱子敬斋箴说得全备毫釐有差
 便流于禅定故朱子有三纲沦九法斁之戒
程朱开圣学门庭只主敬穷理便教学者有入处
程子曰操约者敬而已又曰约敬是也盖人若敬时许
 多放荡底心都收了许多杂扰底心都一了万事万
 物之理都在吾身上非约而何
卷二 第 2b 页 WYG0714-0011b.png
程子曰若不能涵养只是说话言人不能操守涵养则
 所讲究之理无以有诸己适为口语而已盖能主敬
 涵养则天理本原在内聪明自生义理日明所穷之
 理得于己而不失故朱子以为未知者敬以知之己
 知者敬以守之此涵养之敬所以成始成终也
敬为存养之道贯彻始终所谓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
 致知是未知之前先须存养此心方能致知又谓识
 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则致知之后又要存养方
卷二 第 3a 页 WYG0714-0011c.png
 能不失盖致知之功有时存养之功不息
敬便是操非敬之外别有个操存工夫格物便是致知
 非格物之外别有个致知工夫
主敬只是要得此心专一专则内直中自有主有主则
 事物之来便能照察断制
主敬是有意以心言也行其所无事以理言也心有所
 存主故有意循其理之所当然故无事此有中未尝
 有无中未尝无心与理一也
卷二 第 3b 页 WYG0714-0011d.png
真能主敬自无杂虑欲屏思虑者皆是敬不至也
主一工夫可渐至纯一不已
主一主是专主之主一是一于此而不他适纯一不杂
 之一初学难得如此故程子只教整齐严肃则心便
 一戒慎恐惧是闲邪工夫才戒慎恐惧心便一常戒
 慎恐惧则心常一常整齐严肃则心常一此等工夫
 交来交去只一般只是要此心常在这里敬如何便
 存得天理盖心中只是理别无物放其心理便失敬
卷二 第 4a 页 WYG0714-0012a.png
 则心存理便在主敬不是便有一敬将心去主他只
 心自敬耳主敬是专要如此而不问也居敬持敬亦
 是如此圣人也是专一于敬无个不敬圣人曰钦明
 曰温恭曰圣敬曰敬止是他自然不离于敬不说主
 敬与持敬若主敬熟后以至不待著意便是圣人故
 程子曰主一则有意在然则温恭是不用戒慎恐惧
 整齐严肃否看来圣人是自然戒慎恐惧自然整齐
 严肃如曰夔夔斋慄曰斋戒以神明其德是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0714-0012b.png
人虽持敬亦要理义来浸灌方得此心悦怿不然只是
 硬持守也
正容体整威仪便是立敬之规模主一无适是心地上
 事内外交正持养之要道也
敬者德之聚也敬则众善毕集不敬则怠惰放僻遂至
 于德败也
恭敬则非特心存又且明滢盖心是神明之舍存则自
 明
卷二 第 5a 页 WYG0714-0012c.png
只致其恭敬则心肃然自存非是捉住一个心来存放
 这里读书论事皆推究到底即是穷理非是悬空寻
 得一个理来看
庄敬是保养身心底工夫
一整齐严肃心便在是自能整理才宽慢则心便悠荡
 无归著是自不能整理也
端庄整肃严威俨恪是敬之入头处提撕唤醒是敬之
 接续处主一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
卷二 第 5b 页 WYG0714-0012d.png
 不昩精明不乱敬之效验处
收放心只是一个敬不主敬而欲收放心东追西捉愈
 见费力纵使捉得住亦是个死物事其虚灵不昩所
 以具众理应万物者俱不能矣惟整齐严肃主一无
 适则随动随静自然收敛不放心既不放则内有主
 自然神明不测体用不亏此释老之学空寂无用儒
 者之学所以通达万变也
觉得心放亦是好事便提撕收敛再不令走便是主敬
卷二 第 6a 页 WYG0714-0013a.png
 存心工夫若心不知下落茫茫荡荡是何工夫
今人说静时不可操才操便是动学之不讲乃至于此
 甚可惧也静时不操待何时去操其意以为不要惹
 动此心待他自存若操便要著意著意便不得静是
 欲以空寂杳冥为静不知所谓静者只是以思虑未
 萌事物未至而言其中操持之意常在也若不操持
 待其自存决无此理程子曰人心自由便放去又以
 思虑纷扰为不静遂遏绝思虑以为静殊不知君子
卷二 第 6b 页 WYG0714-0013b.png
 九思亦是存养法但要专一以专一时自无杂虑有
 事时专一无事时亦专一此敬之所以贯乎动静为
 操存之要法也
或者疑朱子言敬者一心之主宰为非以为心能主敬
 岂敬能主心曰固是心去主敬敬却能做心之主也
 心若不敬即放能敬即存非心之主而何问释氏默
 坐澄心亦是敬也何以心反无主曰似是而非他只
 默坐澄心是死法敬则该贯动静是活法如居处恭
卷二 第 7a 页 WYG0714-0013c.png
 执事敬以至动容周旋皆敬之事能如此则中自有
 主又不合他死杀要澄取此心亦是助长以其默坐
 澄心之久虽似见得有个光明意思亦非真心所以
 无主也
敬该动静静坐端严敬也随事检点致谨亦敬也敬兼
 内外容猊庄正敬也心地湛然纯一敬也
静中万理具备是涵得有动之理故谓之体动时事得
 其理是著乎静之理故谓之用体用只是一物以其
卷二 第 7b 页 WYG0714-0013d.png
 在静在动未发已发而言也
未发之前要操得密已发之后要察得精
程子曰未应不是前已应不是后盖未应之时此理全
 具于寂然不动之中当此之时敬以操存之而未发
 之中天下之大本立焉已应之时此理发见于感而
 遂通之际当此之时敬以省察之则发而中节之和
 而天下之达道行焉未应体也静也已应动也用也
 体即用所存用即体所发非有两事固无先后可言
卷二 第 8a 页 WYG0714-0014a.png
 亦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之意
持敬而无间断则诚矣故程子曰未能诚者由敬以入
 诚
诚敬虽是二事其实一体非敬无以入诚非诚则敬有
 间断敬是持守之法实有是敬而无间即诚也
程子曰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诚哉是言也若不
 诚敬道理便把捉不住
四书六经皆是吾身上有底道理但圣贤先我而觉耳
卷二 第 8b 页 WYG0714-0014b.png
 我未觉所以要读若不反躬则皆成糟粕
因圣贤之书以修身修身则圣贤之言愈有著落
今更有圣贤出其说不过于大学论孟中庸此后书莫
 过于小学近思录学者能于此处真知实践他书不
 读无憾也
在小学近思录四书上做得工夫真异端功利俱害不
 得近思录一书小学大学工夫尽有
入头处最怕差将后无救处入头处亦怕偏将来偏到
卷二 第 9a 页 WYG0714-0014c.png
 底要从小学近思录大学论语入则路头正矣
今人才气高者便入异端去自小学之教不行学者无
 基本大学之教不行无进步处皆以虚静存心悬空
 求道故有此病古人存心之法具于小学入道之门
 由于大学
学者当以小学四书近思录熟读体验有所得然后方
 可博观古今
经是史之尺度断例史是经之应验事为经纯史杂故
卷二 第 9b 页 WYG0714-0014d.png
 经不明不可看史
今人有厌读朱子传注以为太烦者又有博览朱子诸
 书以资解说者二者皆非也惮其烦厌其卑此好简
 易高大必流于异学空虚昔陆子静恶伊川之言盖
 其天资过于高大有凌空驾虚之病与程子收敛谨
 密实地工夫异矣况朱子博学精详细密纤悉尤非
 趋简径乐闲旷者所便也
读书须著实理会做入书内里去皮肤上绰过不济事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14-0015a.png
 穿破一两处逐旋透入去做得五七处透彻后处处
 透得去盖义理根源自相贯通圣贤工夫如合符节
 此处透得过别处也透得过书虽多无异道也
读书贵精熟不贵贪多
读书虽多若不精熟不若少而精熟书虽精熟又要实
 体于身方能有得尝谓读得十章熟不如做得一章
 来做得一章来那几章亦将凑得来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读书皆须体验放自己身上来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14-0015b.png
 不然则书自书我自我矣济甚事
观书须有感发奋勇之意方有进观书有悦怿之意所
 入必深
看书须沈潜反覆待其义理融液周匝方可放下
读书极难盖难得圣贤之意或有读周茂叔令二程寻
 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遂去他身上寻个乐未免
 猖狂自恣自己不曾做颜子工夫遂欲乐颜子之乐
 不亦误乎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14-0015c.png
趋向不正与圣贤之言自相背驰如何读得圣贤书
趋向正底人方好读书
圣贤之文顺理以成章自然本末兼尽脉络贯通后世
 专意为文而义理反不足是欲巧而反不巧也
程子以诗文害道非是诗文害道是作诗文者志局于
 此所以为道之害若道义发于诗文又何害不合他
 专心致力于此期于工巧便与圣贤为己之心不同
 于圣贤为学工夫必荒杜子美韩退之当初若能做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14-0015d.png
 圣贤工夫不学诗文其造必不止此
今人只将圣贤之书资口语作文章与自己身心全无
 干涉
天地间道理无一时息人心不可一时不存
人之所以为人者理也苟不存得此理只营营于利以
 养血肉之躯岂不愚哉
天地万物之理即吾心所具者若到无私意处便贯通
 若贯通便流行无间此则仁也存养工夫只在吾身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14-0016a.png
 上穷理则不分内外皆当格物
穷理格物先从性情上穷究则见得仁义礼智浑然全
 具于吾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随感而发就从此力
 加操存省察推广扩充此便是源头工夫根本学问
 又于日用事物人伦天地山川禽兽草木莫不究极
 其所以然明而礼乐幽而鬼神日月之更迭寒暑之
 往来岁月之交运古今风气盛衰国家治乱兴亡民
 之安危兵之胜败无不穷究方为穷理致知之学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14-0016b.png
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
 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
 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
 实
穷理只是理会到底
天下之理洞彻无疑然后行之沛然
穷理须事事穷究穷来穷去又只是一个理读书须要
 章章精熟精熟后亦只是一个理此所为万物各具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14-0016c.png
 一理万物同出一原也
穷理须得心专一方有细密工夫方见得透彻若不专
 一则粗疏草略纵敏者亦略见彷佛而已
学博而不精则流于驳杂
理虽平时穷然必经历试验方熟
道理只要熟熟则纯纯则诚诚则心与理一所发必不
 差所发不差则万物顺治主一之久至无间断则熟
 矣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14-0016d.png
道理不用安排只要审察得是
察理精后力行便不难
穷得此理于心又须存养省察工夫到方无罅漏
朱子曰学者往往多归异教者盖谓自家这里工夫欠
 缺奈何这心不下又无好药方治得遂入彼去
穷得此理须敬以存之方不失或曰未穷理时如何曰
 未穷理时固当主敬以立其本
一本者无一物不是这个理若有私吝蔽固便隔断了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14-0017a.png
 成二本去故程子言放开意思打了习心方能与万
 物一体方能合内外之道天人又何问哉
若穷理到融会贯通之后虽无思可也未至此当精思
 熟虑以穷其理故上蔡何思何虑程子以为太早今
 人未至此欲屏去思虑使心不乱则必流于禅学空
 虚反引何思何虑而欲强合之误矣
学到贯通处纵横上下都是这道理只是初间要穷格
 积累工夫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14-0017b.png
见得道理明白利禄便不敢苟取养得此心纯熟利禄
 自不肯苟取
此理吾固有之物弃而不求富贵身外之物求之不已
 是不知内外轻重之等也或曰富贵得之可以荣身
 道义亦可以荣身乎曰此何言也立身之道曰仁与
 义则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义也苟无仁义则人道绝
 矣那些富贵更作何用仁义既灭败亡亦至昔成汤
 不殖货利而富有四海桀纣聚鹿台之财终至亡国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14-0017c.png
 荣辱可见矣或曰此以国言若人家乏财则衣食不
 足何暇治礼义曰古人以礼义立身以财养身但当
 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故程子以只营衣食无害惟
 利禄之诱最害心然衣食亦要合义不可苟
人到义理贯通处处事自有要
学者须要竖得这身子起
本心不纯者发用必偏此内外一致处
敬斋箴兼内外动静而言所以不偏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14-0017d.png
学者持敬只就衣冠容猊视听言动上做便是实学
若非敬如何扶得心身道理起
敬则心专一专一则精明故聪明生敬则内直内直则
 无私故无己可克
敬则无己可克是预先做了闲邪工夫
勇猛奋发之后须寻个著实工夫做方能循序渐进日
 就月将以至成德若无日用常久工夫纵有英气只
 成狂妄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14-0018a.png
人坐不端庄则昏惰之气必生心固以不存而理亦昏
 矣人之昏困是气也持其志则昏自去
人之心皆天理所为舍了理如何做得人如何处得事
今人不去学自守预先要学随时所以苟且不立
人若日用间持守此志省察此理学便长进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时放
立得志定操得心定不至移易则学自进
志不可放倒身不可放弱程子曰懈意一生便是自暴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14-0018b.png
 自弃朱子曰才悠悠便是志不立
立志已定用功不差潜心积虑之久义理自当融会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舍道德外亦无功名
人苦无才此只是不穷理理明才自长然又须养气以
 充之存心以察之
看有才气底人老年多不及少年是他无学问持养工
 夫
有德者易为才有才者易为德此才德相资处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14-0018c.png
以才取人最难小人多有才也
人贵乎有力量然当精求圣贤用力之方与理之至当
 方不负此力量若理有所蔽以此力量坚执不回则
 为害尤甚
人有英气方肯进取勇猛奋发之后须寻得个常久工
 夫来做不使间断方能实有所进不然一时意气靠
 他不得
见善不能勇为见恶不能勇去虽终身从事于学无以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14-0018d.png
 有诸己
气质之偏皆可克治要克治气质之偏须涵养得大本
 完固则原气壮病易除
人之大病有三一曰粗恶二曰轻浮三曰昏弱
人之气贵乎刚却怕粗气刚则才大气粗则才疏才大
 而疏成少败多故君子养其气以至刚大完密则才
 德全矣
人存养久则气质自变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14-0019a.png
涵养之道须深潜笃实方能制其飞扬之心消其粗厉
 之气主一工夫易施心易纯也
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
心沈潜则造理必深
浮躁最害轻儇亦然昏惰亦然
人收敛警醒则气便清心自明才惰慢便昏愦也
人多昏困只整齐严肃四字整得起
学者之所患最是惰与轻惰则自治废轻则物欲恣只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14-0019b.png
 一敬字可以治之
人心要深沈静密方能体察道理故程子以性静者可
 以为学若躁动浅露则失之矣
古人云宴安如酖毒甚可惧也惟庄整严肃战兢惕厉
 可以胜之
虽整齐严肃亦要个沈潜细密意思不可把捉太过
把捉二字是半上半下事最难做不若索性从整齐严
 肃做上去更易为力如人起屋竖得柱头端正则易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14-0019c.png
 撑持若竖不起柱头斜撑持最难
硬把捉便是恭而不安只常切提撕检束不令放弛乃
 操存之道所谓必有事焉者也
须收敛凝定则精神聚志向专察理必密
今人屏绝思虑以求静圣贤无此法圣贤只戒谨恐惧
 自无许多邪思妄念不求静未尝不静也
思其所当思言其所当言行其所当行乃立诚也
不和不乐鄙诈之心入之矣不庄不敬慢易之心入之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14-0019d.png
 矣此礼乐所以不可斯须去身也
人一纵于欲德即败虽改之又当关防谨密不使萌于
 再
有一分利欲便蔽一分天理利欲长一分大本便亏一
 分
一息不存则天理即便间断
才昏惰义理自丧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14-0020a.png
整顿得心起则学自进守得心定则德愈固
存养工夫不至则省察工夫甚难省察工夫不至则存
 养工夫甚难盖动静体用本非两事当随处致力
存养即所以立本穷理即所以达道存养后方能穷理
 穷理后又须存养不先存养则心体昏放大本不立
 何能穷理穷理后若不存养则理无归著随得而随
 失矣何能为我有
知贵精行贵果学贵博不贵杂守欲约不欲陋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14-0020b.png
知既真行必正亦有因行之差而知亦随而差者
行在知之后故子路之强勇司马君实之笃行皆有差
 使致知工夫至则二贤何可及也
闻见之知虽小天德良知虽大然闻见之知亦从良知
 上来非有良知安能闻见而知但闻见之知则有真
 伪宜详察而明辨也得其真则合内外之道矣
良知出于天致知在乎人养知在于寡欲保其知而勿
 丧在于诚敬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14-0020c.png
保养于未发省察于几微力行终之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难不贵苟免功不贵幸成
悔悟于后不若省察于前
不可以私意喜一人不可以私意怒一人
处事应物不可徇己偏好须省察当为与不当为当理
 与不当理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14-0020d.png
万事有根本总领根本总领不正其馀俱不可正
事物皆是理不顺理处不得事上面生些计较便不好
凡有一事必有一理以理处事自然顺治后世以智计
 处事故不免烦劳或智不足遂致败乱
事事有一定道理须要见得明养得熟应酬之际方无
 滞碍
凡有一事必有一理事来当顺理以应之然事未至已
 先有理故又先要立其体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14-0021a.png
圣贤处事每断之以义不顾利害智谋之士专计利害
 不顾义理然义理者人心之同然圣贤制事以义故
 人心自然归仰智谋之士多失人心以致祸害
处事不用智计只循天理便是儒者气象
处事不容一毫私意有一毫私意便非王道
有公天下之心方做得公天下之事
公生明私生昏私则有蔽有蔽便昏公则无蔽无蔽便
 明何以能公克己则公矣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14-0021b.png
顺理处事自治人心自服
智计处事人不心服私则殊也
被杂事昏扰者心役于物也苟能立己事虽多当整整
 不乱
事事推寻义理以处之非惟事治学益进德益修
程子曰见可喜可怒之事自家着一分陪奉他此亦劳
 矣圣人心如止水
看尽天下事只要不失其本心心为主事为客以主待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14-0021c.png
 客则我不劳而事治盖处之各得其所也程子曰己
 立后自能了得天下万事
天下之事不是自己理明身修决做不得
日用间事当做而不做不当做而做皆是不能省察只
 徇己之偏也
日用处事先要去了计较利害底心顺理以处之则天
 理明人伦正
天下纵有难处之事若顺理处之不计较利害则本心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14-0021d.png
 亦自泰然若不以义理为主则遇难处之事越难处
 矣
事虽要审处然亦不可揣度过了事虽要听从人说亦
 不可为人所惑乱择须精行须果
人不能处事只是不能穷理理明天下无难处之事矣
 化民全要修身
事事理会过至于融会贯通以造于约则天下古今之
 理在我有何不快乐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14-0022a.png
学只是尽其当然之分不可要求异于人亦不可要求
 合于人
人须要志气刚大不甘作下等人方能奋发有为然必
 寻师友讲究实做工夫自当有进进而不已不使间
 断方能有成
与人处当执谦然不可媚悦才媚悦则与天地正大之
 情不似谄谀二字修己治人之大病谀人者固是小
 人好人谀自修则不闻过治人则恶政日积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14-0022b.png
学无他只要存得天理去得人欲天理是人物所以生
 底道理有生之初所禀得底道理人欲是有生之后
 因气禀之偏情欲之感事物之交利害相形而生故
 天理是本然之善天所付底人欲是失其理动于物
 纵于情乃人为之伪非人之固有也然闲邪存诚所
 以保养天理关防人欲本原上工夫克治省察所以
 辩明天理决去人欲发用上工夫故操存涵养克治
 省察之功愈精愈密无少间断则天理常存人欲尽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14-0022c.png
 去矣
学只争个为己与为人若为己则学以博而理益明若
 为人则学博而成杂理愈偏而知愈蔽故程子以记
 诵为玩物丧志也
日用问事事省察从天理上行才觉有私意便克去此
 进学之要
人做工夫不可太过太过反成助长所以生病痛吕与
 叔是个肯做工夫底人然所谓求见未发之中执而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14-0022d.png
 勿失亦是过了虽横渠先生亦有做过了处如曰不
 舍其虚明善应之体是也程子工夫只是密无过处
 或曰过与密如何曰过则反疏
今人只是个好高大喜奇妙惮绳检故做出许多病痛
 圣人必可学而至只是人不晓做工夫
今人为学多在声价上做如此则学时已与道离了费
 尽一生工夫终不可得道甚可惜也才气高者有此
 病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14-0023a.png
善要自己出功名要自己出此便是鄙陋狭窄人不足
 与有为也
学者务名所学虽博与自己性分全无干涉济甚事
学者去得一个谋利计功之心则心下自然坦夷安泰
学者工夫宁下而勿高宁沈而勿浮贵博而不贵杂贵
 精而不贵玄宽不至慢𦂳不至迫怒不至暴爱不至
 溺
今人未曾做得下学工夫但欲贪求高妙如何不入异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14-0023b.png
 教去未曾识得圣贤作用便要建立功业如何不入
 权谋功利
人清高固好然清高太过则入于黄老人固难得广大
 者然广大太过则入于庄佛惟穷理之至一循乎理
 则不见其清高广大乃为正学
学不正虽熟何益非但无益为害最甚
不学圣贤则学无穷宿今之学多只是对塔说相轮
自知不真而以告人者即妄也告人而不尽心不忠也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14-0023c.png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中道为难当
 精择而审处
工夫不密则外邪乘隙而入
若得工夫精又无间断学须日夜长进
学知为己方好商量做工夫
学不为己纵读书多讲说详不过誇多斗博习为口语
 学愈博道愈杂
学知为己亦不由你不战战兢兢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14-0023d.png
今人学不进者只归咎于天资是自弃也傅说曰学于
 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诗曰古训
 是式威仪是力皆是学之功看朱子晚年学甚进今
 人只是或作或辍枉过了日子及学不进则曰天资
 局定非自弃而何
昔在南康何太守言当今秀才难教某对曰只有两个
 人教不得他问是谁曰自弃自暴者
学才怠惰便入于自弃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14-0024a.png
人苟能心勿忘勿助长则无处不是道理无处不可进
 学
人若端庄静一则天理即存大本自立及其至也笃恭
 而天下平一不庄敬则百邪交侵不待形于外而天
 理根原丧于内矣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14-0024b.png
 
 
 
 
 
 
 
 居业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