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96-09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全经释原卷十一
            明 柯尚迁 撰
  秋官上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
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
重典(诘起吉反/)
 释曰典常也法也民失其常则立法以治之使复于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96-0909b.png
 常乃谓之典也苟失其常诸侯则治之以三典万民
 则治之以五刑皆欲致之于中和也诘究治也新国
 者新造之国其民未习于教故用轻典宽其文法洪
 范所谓柔克也平国者已治之国其民已服其政故
 用中典不刚不柔洪范所谓正直也乱国者悖乱之
 国其民顽梗暴疾故用重典严其政刑明其诛罚洪
 范所谓刚克也夫先王以德制刑以刑辅德凡刑之
 所施如权衡之悬低昂随物何尝容心哉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96-0910a.png
 何氏曰三典以明刑犹三德以为治也然人君抚世
 酬物又不可执一焉新国固用轻典也不幸承刑政
 纵弛之后人有慢心若复以轻典治之是以水济水
 矣必时出猛政慑服人心如诸葛亮之治蜀可也乱
 国固宜重典也不幸承残虐无道之馀人无生意若
 复以重典治之是如火益热矣必除其苛政使人知
 有生之乐如裴度之入蔡可也平国固宜用中典也
 然法度不修姑息为治则国势寖微矣必修明法度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96-0910b.png
 振举纪纲使臣民皆有所警惧子孙有所持循可也
 有天下国家者其可不审于所用哉
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
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
上愿纠暴
 释曰五刑以野军乡官国为序先远而后近也上者
 必欲致其如此也纠者察其违于此然后刑之也故
 不先教之曷以刑之野刑施于田野野以农功为上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96-0910c.png
 而察其不致力者则刑之军刑施于军旅者兵以用
 命为上而察其不守律者则刑之乡刑施于乡乡之
 教以成德为上而察其不致孝者则刑之孝为百行
 之本也官刑施于官府者官以贤能为上而察其不
 修职者则刑之国刑施于王国者以谨愿为上而察
 其强暴者则刑之暴愿之反也野刑如载师闾师不
 耕出屋粟无职出夫布之类军刑不用命者戮于社
 之类乡刑八刑纠万民之类官刑即士师之八成国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96-0910d.png
 刑即小宰以宫刑宪禁于王宫是也古之刑师以五
 者为类必欲遵行之法列之于先然后纠其不如法
 而刑之礼刑表里之义也
 刘氏曰以五刑纠万民者建六典以为民极也是故
 六乡分职各职于其官而建之使必行于天下范于
 后世者司寇之刑典也乃建事典佐王富邦国任百
 官生万民者用野刑焉农耕也沟涂也堤防也井邑
 也宫城也百工也凡役民以作其事者以成工为上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96-0911a.png
 不致力为纠也则冬官之政待之而后立焉乃建政
 典佐王平邦国正百官均万民者则用军刑焉振旅
 也茇舍也大阅也伐国也戍疆也凡设民立政以尊
 国家者用命为上以不死守为纠也则夏官之政待
 之而后成焉乃建教典佐王安邦国教官府扰万民
 者用乡刑焉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是也六德也六
 行也六艺也五礼也凡率民以行其教而佐邦国者
 以成德为上以不致孝为纠也则地官之职待之而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96-0911b.png
 后立焉乃建治典以佐王经邦国治官府经万民者
 用官刑焉六官也六属也府史也群吏也凡役民以
 立其治造国家者以贤能为上以不称职为纠也则
 天官之职待之而后立焉凡建礼典佐王以和邦国
 统百官谐万民者用国刑焉君臣也父子也兄弟也
 夫妇也朋友也祭祀也凡率民以践其礼者以恪愿
 为上以不致恭为纠也则春官之职待之而后立焉
 五者国之大典圣人皇建其极于天下以参天地而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96-0911c.png
 赞化育待之而成焉然非典刑之正亦莫得而成之
 也不曰诘邦国刑百官纠万民乎
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
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
出圜土者杀(罢音疲/)
 释曰圜土狱城也聚罢民其中困苦以教之为善也
 民不悯作劳有似于罢害人谓邪恶已有过失丽于
 法者以其不故犯罪寘之圜土系教之庶其困悔而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96-0911d.png
 知改也寘置也施职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书其罪
 恶于大方版著于背以耻之所以启其愤而思悔过
 迁善也其能改者俾反乎乡里而犹不得齿于平民
 者三年欲其动心忍性深自惩创也司圜职曰上罪
 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出谓逃亡
 也既不能改过又遁出乎狱城则寘之极刑盖法有
 出圜土者杀之例也夫聚而教之者仁出而杀之者
 义圜土之设而先王之仁义两存则孰不远罪迁善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96-0912a.png
 哉
 李氏曰人之为恶岂一朝一夕必有渐也放僻邪侈
 之情动而无所顾忌则或伏尸市朝或流血刀锯虽
 其悔之犹噬脐也是故先王之驭民必早为之所过
 轻者则坐诸嘉石稍重者则归于圜土皆未入于五
 刑也若因兹困辱遂能自新则复为齐民何刑杀之
 及哉此亦使民迁善远罪之法也孔子曰小人不耻
 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96-0912b.png
 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造七报反/)
 释曰郑氏曰讼谓以财货相造者造至也使讼者两
 至既两至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
 自服不直者也诗曰其直如矢古者一弓百矢束矢
 其百矢欤王氏曰两造谓彼已有辨两争者皆至于
 公也讼者言于公也以两造听之而无所偏受则不
 直者自反而民讼自禁矣入束矢以明其直不直则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96-0912c.png
 入其矢所以惩不直不直知惩则讼何患于滋乎古
 之于讼谓之听者以听其声为主也书曰两造具备
 师听五辞是也
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
 释曰郑氏曰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剂今劵书也使狱
 者各赍劵书既两劵书使入钧金又三日乃治之重
 刑也不劵书不入金亦自服不直也必入金者取其
 坚也三十斤曰钧王氏曰方言于公者讼也以罪相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96-0912d.png
 告者狱也盖争而不已必至于讼讼而不已必至于
 狱以其至于狱也必有简然后听之简剂之类也剂
 判书也两剂各具狱辞之书也以两剂听之则无所
 偏信而不直者自反而民狱自禁矣入钧金以自明
 其不可变然后听之必三日而后辩者重致民于狱
 也书曰听狱之两辞记曰有旨无简不听是也
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
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96-0913a.png
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
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
而舍之(桎音质梏/古毒反)
 释曰嘉石文石也立之外朝门左平成也成之使之
 善也嘉石有文欲使罢民思其文理而改悔自修也
 丽附也未附于法未著于法也木在足曰桎在手曰
 梏役诸司空坐日讫使给百工之役也王介甫曰万
 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则司救所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96-0913b.png
 谓邪恶也凡害人者司救所谓过失也过失不谓之
 罪而得罪反重于邪恶则为其已丽于法也唯其过
 失是以未入于刑不亏其体以圜土教之也邪恶谓
 之罪而得罪反轻于过失为其未丽于法也坐诸嘉
 石使自反焉且以耻之役诸司空则以强其罢故也
 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无任者不舍焉是乃使州里
 相安也先王善是法以为刑人也不亏体罚人也不
 亏财司空之役不可废也与其徭平而苦之孰若役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096-0913c.png
 此以安州里之为利也
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
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

 释曰肺石赤石也穷民天民之穷而无告者无兄弟
 曰茕无子孙曰独复犹报也长谓诸侯若乡遂大夫
 长不肯通达穷民立于肺石三日然后听之以观其
 诚又恐其渎也刘氏曰肺者气之腑而外达乎皮毛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096-0913d.png
 茕独老幼天民之穷无告也犹国之皮毛心之气靡
 而不通也不通则疾病生焉故用之达穷民其有取
 于是乎立于肺石三日者审究考核得其情实然后
 以其辞告于上而罪其长焉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
 释曰布刑者正岁布之正月始县之也盖先王制刑
 欲使易避而难犯苟不显示乎民而愚者或陷于罪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096-0914a.png
 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必使民观之者亦使其知所避
 而已夫刑侀也侀者成也宜无加损焉必于正月布
 行之者盖先王虽原情以定罪因事以制刑亦当因
 时而为之变通是故每年有法度之颁焉者也
凡邦之大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太史内史司
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释曰大盟约者谓王与诸侯因大会同而与盟所有
 约誓之辞涖临也天府祖庙之藏六官六卿之官贰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096-0914b.png
 副也夫刑一成而不可变盟要如之且违焉则刑之
 取也故司寇涖其盟书太史掌邦之典法则内史掌
 国法国令之贰司会掌典法则之贰皆贰而藏之各
 以其事考焉非特备失亡而已也
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
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蔽之
 释曰邦典三典也有新国平国乱国之差而轻重之
 邦法八辟之法有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至议宾之辟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096-0914c.png
 此为卿大夫而设也邦成士师之八成邦汋邦贼至
 邦朋邦诬虽为士而设兼乎庶民也三典大司寇掌
 之八法小司寇掌之八成士师掌之尊卑之序也岂
 六典八法官成之谓哉
大祭祀奉犬牲若禋祀五帝则戒之日涖誓百官戒于
百族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奉其明水火凡朝觐
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大军旅涖戮于社凡邦之大事
使其属跸(亨普庚反/)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096-0914d.png
 释曰犬金畜也秋官羞之各从其类也戒之日卜之
 日也百官者百执事也百族者王之族姓也族姓之
 与于祭则重于百官矣故戒百官于库门之内而戒
 百族于太庙之内所以辨亲疏也百官言誓而百族
 言戒者百族不预于执事有预于从祭所以不听誓
 而听戒也纳亨致牲也大司寇为王引导祭之日亦
 然明水火取于日月者水以配郁鬯与五齐火以给
 㸑亨也凡朝觐会同之时行礼为王前导大丧亦然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096-0915a.png
 王氏曰明水火之为物洁而阴阳之精气也所以致
 圣人精明之意于鬼神示也而刑官奉之以其自洁
 而能洁于神也弗用命戮于社军法也司寇涖戮刑
 官之事也属士师以下跸止行人也刘氏曰邦之大
 事役民众矣所以致肃也使刑官之属跸之则罔不
 肃矣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
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096-0915b.png
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
焉以众辅志而弊谋(乡许亮反/长丁丈反)
 释曰外朝在雉门外致万民聚集之也询谋也国有
 大政心有大疑则临外朝集各群臣万民而咨谋焉
 国危谓兵寇交至询所以辑宁之策也国迁谓都邑
 不安询以迁徙之宜也立君谓国无冢嫡询以孰可
 为宗社之主也群臣卿大夫士也群吏府史也当咨
 谋之时天子南乡三公州长北面帅民也百姓北面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096-0915c.png
 答君也不言三孤从公而立也群臣在东而西面群
 吏在西而东面左右其事而已王氏曰三公乡老也
 上言三公中言州长下言百姓则乡官俱在矣询者
 询之民也摈谓揖之使前也叙次也志在王也谋在
 下也以众辅志则以众谋而辅王之志也弊谋则以
 众谋为稽而断之于王也书所谓朕志先定询谋佥
 同亦若此而已矣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蔽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096-0915d.png
之读书则用法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凡王之同族
有罪不即市(讯音信/)
 释曰五刑墨劓宫刖杀也听狱讼则是非曲直能审
 克也能听之然后于有罪者而丽之于法以附于刑
 也既得其罪附于刑矣又从而用情理以讯之冀其
 有可以出之者或非其心服而从者至于十日乃断
 之王制曰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又以罪断之书读之于囚使知其所犯审之而弗变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096-0916a.png
 乃用法焉则受刑者可无憾矣其谨之如是也凡命
 夫命妇不躬坐狱讼者为治狱吏亵尊者也不身坐
 者必使其子弟代之所以养其信义也人有信义则
 廉耻生于其心而不复为非义也此先王所以厚风
 俗正人伦也王族有罪不即市磬于甸人不与国人
 虑兄弟也王氏曰命夫妇不躬坐狱者贵贵也王同
 族有罪不即市者亲亲也贵贵亲亲仁之至义之尽
 也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096-0916b.png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
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释曰听狱讼求民情以讯鞠作其言因察其视听气
 色以知其情伪故皆谓之声焉辞听谓观其出言不
 直则烦色听谓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气听谓观其
 气息不直则喘耳听谓观聆不直则惑目听谓观其
 眸子不直则眊然然皆以辞为主辞穷而情得矣故
 五声以辞为先色气耳目次之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096-0916c.png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
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
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
 释曰辟法也附丽也人之犯法有亲贵勋贤之属则
 议其轻重以为辟宥焉盖卿大夫之属也亲王之亲
 戚也故王之故知也以王之亲故则不可以众人同
 例贤有德者能有才者以国之贤能则不可与庸常
 同科功谓勋在社稷贵谓官居亲近有功则或可掩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096-0916d.png
 过在贵则不遽辱勤则尽瘁国事者宾谓作宾王家
 吏之勤劳可图后效既备三恪则待以不臣此八者
 不幸陷于刑罪必上请而议之不可遽行刑法也乃
 理之当然岂挠法哉
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
曰讯万民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释曰刺杀也谓狱成而杀之者犹惧其杀之失中也
 是以讯问于众以蔽之讯之于群臣群吏庶民皆知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096-0917a.png
 其情之可以刺宥然后从而施其刑所谓讯人皆曰
 可杀然后杀之者也其刑或上服或下服不失乎中
 焉上服则刑之重者下服则刑之轻者上服下服犹
 舜典言五刑有服吕刑言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
 上服同也
 李氏曰凡有血气之类莫不爱其生君大夫士之于
 牛羊豕犹无故不杀况于人为万物之灵父母生之
 拊畜长育顾复之恩至三年然后免于其怀刑之大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096-0917b.png
 者伏鈇锧其次亦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
 哉刑期无刑盖不获已苟得其情亦哀矜勿喜矧可
 不审以及于非辜者乎故圣人求之以五听丽之以
 八议三宥以恤其非意三赦以异于全人犹恐聪有
 所不闻明有所不见下情有所不达议法有所不平
 于是有外朝之法以询于众焉必群臣群吏万民之
 意同然后刑杀可不谓谨乎此孟子所谓国人皆曰
 可杀然后杀之意也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096-0917c.png
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
贰之以制国用(上时掌反/)
 释曰大比三年大校比而计其民数之众寡也人生
 齿而体备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皆书之于版而登
 于天府也人数定则赋敛可知国用乃可制耳盖国
 用以赋敛制之赋敛之多寡以民数制之故也冢宰
 制国用而兼内史司会言之者内史执国令之贰以
 逆会计司会以法均节邦之财用故也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096-0917d.png
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大宾
客前王而辟后世子之丧亦如之小师涖戮凡国之大
事使其属跸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
国用而进退之
 释曰实镬所以涤牲也纳亨所以煮牲也前王而辟
 为王开道除奸凶也小师王不自出之师属亦士师
 以下也司民星名谓轩辕角也进退犹损益也国用
 民众则益民寡则损益每夫有三征故即民数可知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096-0918a.png
 国用也王氏曰民生自天天实有司之者先王必有
 以报其生养之功冬成物之时故孟冬祀司民焉方
 祀司民则司寇献民数于王者以民之多寡实天降
 也刑之繁省致天讨也王拜而受之重国本也图制
 国用于司寇言之者民之轻生而触法冒死而犯刑
 者以其贫而已民之贫以不知图国用而制之故也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正岁帅其属而
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士乃宣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096-0918b.png
布于四方宪刑禁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
 释曰群士刑官也登中上其所断之狱讼事实之书
 必于天府者以刑所以致天讨且示重其书而用刑
 不敢不谨也令群士则令于士师乡士以下使之禀
 法故也宣布于四方邦国都鄙也宪刑禁则揭而示
 之使知所避也有刑必有禁所以左右刑罚而使不
 犯也命其属刑官之属也入会则计其刑之多少而
 入其书于司寇也岁会馀官皆以岁终入其书司寇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096-0918c.png
 独以正岁入之者所以谨其始也且重民命也乃致
 事得其属之计乃令致之于王也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
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
于朝书而县于门闾(左音佐徇/以后反)
 释曰先王之用刑罚常出于不得已其心常期于不
 用也故必辅之以禁欲民无犯于刑是右助刑法毋
 使罪丽于民也宫禁王宫官府国则王城之内野则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096-0918d.png
 郊野之中军则行师之际此五禁者徇以木铎使人
 共闻县于门闾使人共见也古之禁书不可见亦因
 时制之要在于使民不犯而已
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
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
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释曰禁者止使勿为施于未然之前戒者饬其怠忽
 施于事为之际以五戒先之则引而道之使民无进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096-0919a.png
 而丽于五罚也以五戒后之使民无退而丽于五刑
 也誓若汤誓秦誓之类诰若康诰洛诰之类禁若遂
 人之田役掌其禁令纠若刑典之纠万民宪若布宪
 掌宪邦之刑禁是也然誓者约束以法非特军旅也
 祭祀誓戒亦誓也诰者开谕以理非特会同太祝有
 诰诰于庙之类禁非特田役官禁官府皆有禁也推
 之则纠也宪也亦若是而已
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096-0919b.png
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
 释曰闾胥职曰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五人为伍十人
 为联盖闾比卒伍之法涣然而散则同等者各不相
 上下惟以联法施之则先后大小各当其分而无相
 凌之患矣合者合其州党族闾比之联联其居合卒
 伍之联联其人也夫联比其居什伍其人乡官之事
 也而士师掌其合之法所以使之相安相受故也上
 下有序故相安先后有伦故相受无事而相安相受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096-0919c.png
 然后有事而可以同其忧患焉此追胥逐寇伺盗之
 事于是乎可作矣废事者施刑罚有功者施庆赏所
 以联比之者欲其庆赏刑罚相及而已士师掌刑罚
 故掌合乡之政如此云
掌官中之政令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

 释曰官中政令刑官之中政事教令士师掌之以士
 师刑官之考也察狱讼之辞群士上其狱讼不决之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096-0919d.png
 事致于士师士师察其辞之曲直以告司寇断之弊
 之焉狱讼既审合于邦令则以法报于群士也
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
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
(汋止约反/挢音矫)
 释曰八成言士者以此刑皆治为士者之成法也大
 司寇曰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即此八成也此
 言士彼言庶民者庶民可兼士也按此即冢宰以八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096-0920a.png
 法治官府之官刑纲见于大司寇其目见于士师汋
 读如斟酌之酌挢读如矫制之矫邦汋谓探听微密
 斟酌为奸者邦贼谓潜谋阴结将为逆乱者邦谍谓
 阴为反间刺探国事者犯邦令谓故恃傲悍废格法
 令者挢邦令谓诈为王言以布于下者为邦盗谓窃
 取国货以私其家者为邦朋谓结私党以乱政者为
 邦诬谓造为讹言以惑众听者凡兹八者皆治乱之
 阶故专以驭士其虑深矣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096-0920b.png
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傅音附约/于妙反)
 释曰郑氏曰辩当为贬犹朝士之凶荒虑刑贬谓国
 事有所贬损作权时法也愚谓当如字荒辩之法即
 移民通财民可移则移之以就谷或通财移谷以赒
 之即梁惠王所谓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此即古荒辨之法也纠守防寇盗也缓刑舒
 民心也凶年行其数事亦荒政之在刑官者耳傅谓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096-0920c.png
 地傅以为之保别为判书以为之合约谓书其约信
 剂谓官给券书以财狱讼必稽此四者然后其实伪
 可知也故以此正之则无敢苟简于其始而狱讼由
 之而省也易之讼曰君子以作事谋始者此也
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
 释曰胜国为吾所胜之国谓先朝亡国也亡国社稷
 亦祭之安其神也以刑官为尸灭亡类也自治朝而
 退于内朝谓燕朝自燕朝而退于寝谓之燕寝燕出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096-0920d.png
 入凡非视朝大事出入及宫苑皆是前驱者前王而
 行辟者辟除行人士师为之尚严也
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镬水凡刏珥则奉犬牲诸侯
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大丧亦如之大师帅其属
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岁终则令正要会
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释曰古祀帝亦用尸尸入门以槃匜盥水则士师沃
 之王将献尸必就洗以致洁则士师洎而增其镬水以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096-0921a.png
 待小司寇沃王也刏珥用牲以衅也毛者曰刏羽者
 曰珥宾丧之礼皆以刑官跸之致其严也王氏曰大
 小司寇使其属弗亲跸也士师帅其属亲跸矣大司
 寇跸邦事小司寇跸国事故士师跸王宫而已行师
 而不从命令者曰逆军旅临阵而不用命者曰犯师
 禁治兵以严为主故帅其属而戮之正要会定计簿
 也岁终士师正之正岁小司寇乃命其属入会故也
 去国百里内为郊郊外曰野士师正岁帅属宪禁令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096-0921b.png
 亦使之无犯故也
 叶氏曰为政至于用刑岂圣人之得已哉详观司寇
 数官大抵恤刑之意多用刑之意少设官之意盖以
 刑禁民非以刑刑民也舜告皋陶曰刑期无刑成王
 告康叔曰辟以止辟如必察察焉以治狱听讼为能
 非王政之所尚也司寇以五刑纠万民不施其刑而
 功命德能愿之是尚不察其罪而守孝职恭之是纠
 曰尚者开其向慕也曰纠者纠其过使之归正也初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096-0921c.png
 何意于用刑也八辟丽邦法其当刑固不可循情而
 违法其当宥又不可记过而忘功丽于法者不出于
 私情附于刑者实在于公议又何心于用刑乎此犹
 曰刑不上大夫士节不可不厉也至于万民之有狱
 讼者使入束矢钧金盖取其辞之直与其信之坚而
 后听之岂非使民无讼乎其丽于刑罚也士师以五
 禁左右之徇于朝又垂于门闾使之知所禁止以五
 戒先后之使之知所警戒此非刑期无刑乎大司寇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096-0921d.png
 正月垂象而使观小司寇正岁帅官属而宪刑禁士
 师正岁则帅属而宪禁令布宪则正月执旌节而宪
 刑禁又有禁杀戮禁暴民惟恐民之陷于罪也司刺
 则讯群臣讯群吏又讯之万民必其左右大夫与国
 人皆曰可刑然后刑之如吏民以为不可小则宥之
 大则赦之宥之则以其不识过失遗忘也赦之则以
 其幼弱老耄蠢愚也至于死刑之不可免也乡则王
 会其期遂则王命三公会其期县则命六卿会其期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096-0922a.png
 欲合众议而免之也此正所谓辟以止辟之义也故
 大司寇一官虽掌邦刑也而曰掌邦禁周官亦如之
 焉则其设刑也固欲诘奸慝刑暴乱以格其非心也
 至于五刑之用岂圣人之心哉
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
其辞辩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
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
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若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096-0922b.png
欲免之则王会其期
 释曰六乡之狱皆在国中而乡士主之乡之民数亦
 掌于乡士而纠察戒饬焉所以辅佑吾民俾安于中
 而不至抵于刑宪也六乡之民有狱讼则乡士听之
 察其辞之虚实辨其情之过误其有犯死罪者有犯
 刑罪者或轻或重既定则殊异其文案断罪之书以
 藏之又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之略节招情是也囚
 既伏罪仍至十日而无悔异乃以职事听于外朝司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096-0922c.png
 寇从而审之果得其情乃就外朝断之示无所容私
 也群士司刑之官皆在者合众官而参议焉不敢以
 独见断也各丽其法以议狱讼者群士司刑各有所
 掌若司刑掌五刑之法司刺掌三赦三刺三宥之法
 故各丽其法也王制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
 亲立君臣之义以权其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
 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此足以见当时之
 所议矣狱讼成士师受中者成罪已成定也合乎法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096-0922d.png
 得其情之谓中士师受其定罪合中之文辞也协合
 也和合善日以为刑杀之期肆陈也既杀则陈尸三
 日暴其罪与众弃之且以惩乎未犯者免犹赦也期
 谓乡士听职于朝司寇听狱之时亲至外朝以八议
 定其取舍亦不敢以已意废天讨之公也此足以见
 先王之时有一狱讼所属之士已听之矣而司寇又
 听之群士司刑又议之士师又受之欲免其罪则又
 或王或三公六卿会其期凡更数人而后成盖不敢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096-0923a.png
 妄加人以罪如此
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帅
其属夹道而跸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
亦如之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夹古/洽反)
 释曰祭祀丧纪军旅宾客六乡皆有共焉故帅属夹
 道而跸以士官为之欲严肃人无敢犯也三公与王
 论道者若以国事至乡则为之前驱而辟行人也大
 事谓军旅田役之事若乡众乡师治之而乡士则戮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096-0923b.png
 其犯命者掌刑罚故也
遂士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听其狱讼
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旬而职听
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
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就郊而刑杀
各于其遂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若
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跸六
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有大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096-0923c.png
事则戮其犯命者
 释曰六遂之狱在四郊遂士主之二旬而职听于朝
 去王城渐远故其期不同焉令三公会其期者杀于
 乡也聚众庶遂士则各掌其遂之禁令戮其犯命者
 司刑故也六卿有事于遂则遂士为之前驱而辟行
 人焉馀见上
县士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
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096-0923d.png
朝司寇听之断其狱蔽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
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
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若邦有大役
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邦事则为之前
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释曰郊外曰野自二百里至三百里大夫所食之采
 邑或公邑也三旬职听于朝者去王城稍远故加十
 日也命六卿会其期者县士职听之时命六卿往议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096-0924a.png
 之也掌禁令戮犯命皆如遂士
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
月而上狱讼于国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
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
其听狱讼者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各掌其方之禁令
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凡都家之士
所上治则主之
 释曰大都在畺地小都在县地家邑在稍地则去王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096-0924b.png
 城愈远其都家之主则王之三公及王子卿大夫皆
 身居王朝而食采于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之内者
 故遂士县士皆得以职听于朝而方士则三月乃上
 狱讼于国者其主在国上于都家之主其主乃付于
 司寇听其成也群士司刑参断之情与法相应乃丽
 于律法以为中然后士师受之士师又书其当刑当
 杀之成于案以备稽考又书其治狱之吏姓名以备
 反覆失实者盖以其远故特详焉协日刑杀则各于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096-0924c.png
 其处以王命焉县法修之者都鄙比居之法至县而
 止其夫家田菜之数六畜车辇之稽皆如乡遂不言
 乡遂者大都不可耦国亦至县鄙比居之法惟于此
 见之故曰以时修其县法也岁终又省之亦于闾里
 校比之事乡士遂士掌民数之意也方士在朝都家
 各有士在都家之中故其所治之狱讼各上于方士
 主之然后上于国也
 李氏曰君之于民犹亲之于子也亲则不忍其子君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096-0924d.png
 焉得忍其民哉惟其不忍之心则人无有可戮罪无
 有可刑王欲赦固其理也然而天讨有罪王者奉之
 以作五刑刑者非王之意也天之意也非天之意天
 下人之意也杀人者死而民犹有相杀伤人者刑而
 民犹有相伤苟以不忍而赦之则杀人者不死伤人
 者不刑杀伤之者无以惩其恶被杀伤者无以伸其
 冤此不近于帅贼而攻人者乎是故先王虽有不忍
 之心而不敢辄赦必于外朝与掌事者议其可否焉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096-0925a.png
 赦者非王赦之情可赦也否者非王不赦情不可赦
 也如此则民何有不服令何有不行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凡四方之有治于
士者造焉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邦有宾客则与行
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辟野亦如之居馆则
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客出入则道之有治则
赞之凡邦之大事聚众庶则读其誓禁
 释曰四方诸侯之来朝觐者有行人以掌其礼有讶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096-0925b.png
 士以掌其刑礼与刑不可偏废也四方之狱讼诸侯
 之狱讼也谕刑罪于邦国告诸侯以丽罪及制刑之
 本意有治于士谓四方诸侯有狱不能断而谳疑辨
 事至者先造讶士乃通之于士师也乱狱谓在外侯
 邦有上下相虐君臣宣淫者则往而成之听其狱正
 其罪以告于王也送逆谓始来及去也以其掌四方
 之狱讼故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
 驱而辟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以刑官所在则人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096-0925c.png
 无敢犯也诛戮暴客者客国之所礼而暴之则刑之
 所取故诛之戮之客出入则为之道使知所往客有
 事治则为之赞助使事有成国有师田之事或讨伐
 诸侯也则讶士读其誓命之辞及五禁之法也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
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
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
穷民焉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096-0925d.png
(长丁丈反/罢音疲)
 释曰外朝在雉门之外两观之间王者询众庶群士
 听狱讼皆在于是焉小司寇掌其法朝士掌其位棘
 取其赤心事上无𨼆而能制禦于外者也槐取其黄
 中通理畅于四肢臣德之至也孤卿大夫臣道也比
 诸侯为卑故位于左侯伯子男君道也比诸臣为尊
 故位于右三孤六卿其位凡九诸侯列于四国其服
 亦九故左右皆九棘太师太傅太保其位止于三故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096-0926a.png
 面三槐嘉石所以平罢民之不能自强以礼然必在
 左者卑之而示其辱故尔肺石所以达穷民之不能
 自伸其情然必在右者佑之欲其伸故尔以鞭呼趋
 且辟执鞭以威之呼朝者使之趋呼行者使之辟所
 以肃朝仪也慢朝谓处班行而不肃也错立谓班行
 不整者族谈谓违班位而聚谈者夫禁慢朝者则使
 之钦禁错立则使之正禁族谈则使之静朝士掌外
 朝之法振肃朝仪者如此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096-0926b.png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
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
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
 释曰获亦得也谓所拾得者也人民小者未龁七岁
 以下凡货贿人民六畜至于遗失有得获者委于听
 讼之朝告于朝士而不敢私焉以待其人而反之至
 于旬则亦久矣于是举之大者入于公小者归于拾
 得之人士之治有期日使来于外朝职听之以远近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096-0926c.png
 节之故期内听期外不听亦息讼之一端也国中一
 旬乡士也郊二旬遂士也野三旬县士也都三月方
 士也邦国期讶士也盖民之狱讼宜以时治苟不急
 又在期外亦可以已矣又况狱讼追證联逮及于平
 民乌可久哉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
行之犯令者刑罚之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属/音)
(烛傅/音付)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096-0926d.png
 释曰责者责偿其所欠也判书谓凡借贷者书其数
 而中分之各执其一有判书可以验其实故听之无
 判书则不听者所以养信而息讼也同货财如今合
 钱兴贩者以国法行之谓以节传出纳之犯令者如
 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是也二人同财一人
 犯令则刑罚惟施于犯令者不及其侪也凡责者有
 判书属责者无判书或有单书口属而责者则以其
 地相比近之人俱来乃受其辞而治之也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096-0927a.png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报仇雠者书于士
杀之无罪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
鄙虑刑贬
 释曰军犹攻也盗贼明聚攻剽乡邑及家虏辱者杀
 越人于货凡民罔不憝有卒伍追胥之法杀之无罪
 仇雠之复虽出于私情苟同国不相避必将报之不
 得擅杀必书于士罪昭著则杀之无罪非擅杀也虑
 犹图也贬减损也王氏曰凶而至于荒札而至于丧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096-0927b.png
 寇而至于戎皆故之大者其所制之刑所用之财宜
 有异于平日故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先事而思
 患谓之虑虑刑则刑之加释有趣一时之宜者虑以
 制之也虑贬则财省杀则纾一时之急者虑以节之
 也虑刑则非独缓刑也虑贬则非特省礼也皆出于
 不得已也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
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096-0927c.png
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
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
赞王治
 释曰登上也民数司于刑官者制刑本以生民且司
 民数则不犯刑者亦知惧此刑官之权也男八月女
 七月而生齿版今户籍也国中都鄙郊野合王畿之
 内而辨其地之所著也异其男女知所以成夫家也
 下除去也每岁之终必著其生去其死然后可以验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096-0927d.png
 其实也地官冬官之所校登夫家田莱之数只及于
 司徒司空以诏废置诛赏而民数则专以司民掌之
 三年大比则以民数之籍上司寇司民轩辕之角星
 也孟冬祀之以保民使繁庶也祀毕乃献民数于王
 民为国之本故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与宗庙宝共
 藏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也内史司会冢宰
 贰之将视年之丰俭以制国用而观其土著治否之
 实也赞王治观其盈缩以考主民之吏之能否也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0096-0928a.png
 徐干曰民数为国之本也先王周知其万民众寡之
 数乃分九职九职既分则劬劳者可见勤惰者可闻
 也然事役不均未之有也事役既均故上尽其心而
 人竭其力国家殷富大小不匮百姓休和下无怨疾
 焉周礼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
 府其重也如此今之为政者未之知恤也譬如无田
 而欲树艺虽有农夫安能措其强力乎是以先王致
 六乡六遂之法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使其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0096-0928b.png
 邻比相保赏罚相延及出入存亡㵴否逆顺可得而
 知也及乱君之为政也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
 伍避役逋逃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而伪端并作小
 则窃滥大则攻劫严刑峻令不能救也民数者庶事
 之所自出也莫敢不正焉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制
 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国以建典家以立度五礼
 用修五刑用措其惟审民数乎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0096-0928c.png
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
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之轻重(劓鱼器反/刖音月)
 释曰民之有罪者以五刑之法丽之皆亏体肉刑也
 墨者刻其面以墨窒之劓者截其鼻形不完矣宫者
 男子去势而为奄女子幽闭而为奚去势者去其阳
 幽闭者闭其阴盖女子去其生本则幽阴闭塞矣刖
 者断其足使不能行动则恶何自施杀则死刑也亦
 有异焉若司寇断狱弊讼之时则以五刑之书三千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0096-0928d.png
 条件往辨其罪之轻重所当丽之刑而诏之如今律
 家所署法矣此非精于法律者不能也故特设其官
 焉 王氏曰周礼五刑之法皆五百而吕刑墨劓之
 属皆千宫之属则三百大辟则二百者此所谓刑罚
 世轻世重也以刑之法诏刑罚所谓惟法惟察其审
 克之也而以辨罪之轻重所谓上下比罪上刑适轻
 下服下刑适重上服是也
 原曰五刑之属凡二千五百穆王训夏赎刑曰五刑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0096-0929a.png
 之属三千班固以司刑二千五百为中典吕刑三千
 为重典然夏刑三千而死罪二百周刑二千五百而
 杀罪五百则周之刑为重矣盖刑非以属之数而分
 轻重之也刑止五而已行之既久人情事变独详故
 穆王有其属三千之云非所以为重轻之别也孔子
 曰五刑之属三千盖亦据后王之刑条为言也盖五
 刑肉辟也肉辟之用亏人形体圣人诚有甚不得已
 焉者然亦本诸天理之极为天地立心为百世生民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0096-0929b.png
 立命而制之也以五刑而论之人之为恶生于心必
 待形以运之然后其恶成焉圣人制刑辱其形所以
 惩其心残其形所以制其心也然此圣人犹欲生之
 也至于罪大恶极天讨不加人道废矣乃杀之焉故
 嘉石圜土者劳苦之困辱之犹爱而教之能改则复
 之尚可齿于平人也至于墨劓宫刖以其终不能改
 也然后刑之恶心虽存不得肆矣故肉刑者天理之
 极人情之当至公至平之制也自二帝三王循而不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0096-0929c.png
 废世道之隆非后世所及者以肉刑存焉耳汉文帝
 感一女子之言遂废从古帝王循守之大法岂帝王
 好生之德不若后世之中主皋陶伊傅周召之仁智
 不若汉世一女子哉以无明见远识之智狃目前之
 小慈不见天地圣人之心不顾世道之害故耳噫肉
 刑其可废哉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一刺曰
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一宥曰不识再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0096-0929d.png
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
曰惷愚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
罪然后刑杀(刺七赐反忘音妄/旄音耄惷敕江反)
 释曰刺杀也讯而罪定则杀之讯问也掌以司寇已
 成之狱讼问于众人宥宽也赦舍也赞助也人之犯
 罪重者有至于杀故有三刺之法其罪有被之五刑
 则已重加之鞭朴为已轻则宥而宽之故有三宥之
 法至于情之可矜而五刑疑于无罪则从而赦之故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0096-0930a.png
 有三舍之法三刺者罪虽当死不遽杀之一则询诸
 公卿大夫二则询诸府史之卑三则询诸国人之众
 国人皆以为可杀然后施刑焉三讯则于我无憾矣
 又求以宽之曰岂其人之不识乎岂其人之过失乎
 岂其人之遗忘乎有是三者则宥以宽之也又求之
 于心曰其人年少而微弱也其人年老而昏耄也其
 人惷愚而无知也有是三者则不止于宥而直舍之
 也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则情尽于内辞孚于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0096-0930b.png
 外因法以议罪因罪以施刑情重者服上刑情轻者
 服下刑然后刑之杀之则彼我皆无憾矣刘氏曰今
 律三刺之法皆存特不分职以专掌之而有审刑之
 官圣人之仁古今虽邈而其志同矣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
次之治地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
挚之约次之
 释曰约信也剂券书也以言语之信为文书于券也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0096-0930c.png
 治者定也恐其相抵冒上下之差故以约治之也神
 约谓社稷山川所命祀者民约谓赋贡力役所供者
 地约谓疆界所至山川所属也功约谓土功国功军
 功民功之属不可忘也器约谓车旗尊彝礼乐所用
 也挚约谓玉帛禽鸟所当执者有约以结其信有剂
 以固其约法已定于先则后世循守者孰敢违哉
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若有讼者则珥
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若夫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0096-0930d.png
者杀(珥作衈藏/才浪切)
 释曰大约剂邦国诸侯之约书于宗庙之彝器至贵
 至重盟诸鬼神也小约剂万民约也书于丹图图书
 以丹为地而书其上古无纸也讼谓争六事之约有
 不明不如始约而争者辟开也藏约所藏也则开其
 所藏之约示之不信是踰约僭夺也服墨刑踰约之
 刑大乱谓所僭踰者大如并国旅泰山之类六官初
 受盟约之贰同开藏约之书以视之有不如约则诛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0096-0931a.png
 之也约则约于人盟则约于神司约掌其约书于初
 封之时司盟则掌其盟书于既封之后
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
及其礼仪北面诏明神既盟则贰之
 释曰盟结信而誓诸神也载为约而载诸书也凡邦
 国有疑而会同焉则司盟掌其结盟之载书与合盟
 之礼仪明神如日月山川是也北面诏之者读载书
 以告之也既盟之后上其载书于天府藏其贰于司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0096-0931b.png
 盟也王氏曰夫幽则质诸鬼神而盟者神之所为也
 明则尽诸人而约者人之所为也盟则必约盖非约
 则无以固其盟约则必盟盖非盟则无以示其诚盟
 诸神约诸人所以为结信之道也
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凡民之有约剂
者其贰在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
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则为司盟共祈酒脯
(诅侧虑反/为于伪反)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0096-0931c.png
 释曰犯命犯君教令也不信违约也凡盟皆北面诏
 明神大者为盟小者为诅诅咀也夫万民之犯命者
 诛不信者刑何诅盟之有犯命不信以诅盟而免刑
 诛则人孰不从诅盟而觊免刑诛哉盖犯命不信为
 人所讼无所左验则难加刑故令其盟誓而自诅焉
 冀其不自欺于神耳此亦听讼之一法也凡民之有
 约剂者谓与侪辈要约之事有约书者则人既收其
 一藏其贰于司盟后有反覆而狱讼者则诣司盟启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0096-0931d.png
 贰以合之则曲直辨矣其自相违约有狱讼者则使
 之盟诅不信则不敢听此盟诅所以省狱讼也各以
 其地域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则为司盟共祈酒脯者
 谓使其邑闾出牲而来盟已又使出酒脯司盟为之
 祈明神使不信者必凶司盟之设宋之大儒皆疑以
 为信义不足自结而恃于鬼神末矣愚以为唯此益
 以信其为治世之法王道之备也盖惟世治然后民
 知自爱知自爱则畏祸畏祸斯敬信神明矣今有千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0096-0932a.png
 金之子虽使之破数百金不惜也违心而诅咀于神
 不肯为矣司盟之息讼非治世之事乎苟末世衰乱
 民身且不自保何有于神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
 死惧之利之所在刑杀之且不惧何有于盟乎故先
 儒以盟为衰世之事而王道所弃者殆未见于此矣
 王氏曰先王之时贵而诸侯贱而万民皆有盟诅之
 法者岂徒听于神之虚拘哉盖世之治也人心以诚
 相示知钦畏于神而不敢欺慢焉先王因其有钦畏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0096-0932b.png
 鬼神之心而因以先之则必以覆诅盟为大戮至于
 成俗则盟邦国之不协与万民之犯命而诅不信者
 有狱讼者使之盟诅弭乱息争岂小补哉吕刑曰民
 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以为苗民之
 罪则盟诅之设帝者之世已然矣而作记者以为诅
 盟不及三王不亦谬乎然事有本末本之不图无事
 于末后世仁义不足以胜之钦畏不足以临之慢神
 于上诬人于下区区之牲血酒脯不足以胜背诞之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0096-0932c.png
 众矣此君子屡盟诗人所以谓之长乱小国争盟左
 氏所以知其必亡鄢陵之盟季文子曰德则不竞寻
 盟何为武父之盟君子曰信之不继盟无益也岂盟
 之不足恃哉失之本求之末此其所以滋乱也
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
之美恶与其数量揭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
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
罚入于司兵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0096-0932d.png
 释曰石瑶琨之类丹丹砂也青空青也上以政取谓
 之征下以职供谓之贡受其入则取诸冬官所入者
 受其征则取诸民而官所赋敛者辨其物之美恶以
 知贵贱与其数量而知多寡也揭而玺之者标识其
 名物而封之以玺印也此盖地征之物入于职金宜
 在天官今在秋官者以士之罚金在焉也金锡可以
 为兵器故入于稿人所谓受财于职金以赍其工是
 也玉石丹青非所常用者故入于玉府所谓掌金玉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0096-0933a.png
 玩好之物是也要计书也入其总数于大府也金罚
 即钧金货罚司关所谓凡货不出于关举其货罚其
 人是也入于司兵给治兵工直也然金亦可以作兵
 器货可以市物料焉
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凡国有大故而
用金石则掌其令
 释曰供金版者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邸后版屏
 风也以金饰之飨诸侯亦设皇邸承宾如承神也国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0096-0933b.png
 有大事用金石则凡器械有用金石者则掌其所取
 之令也
司厉掌盗贼之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揭之
入于司兵其奴男子入于罪𨽻女子入于舂稿凡有爵
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释曰窃贿为盗强劫为贼任器者盗贼所用伤人兵
 器货贿所盗得之财物也贾而揭之定其价而识之
 也入于司兵以充兵器之用也凡坐盗贼而为奴者
卷十一 第 49a 页 WYG0096-0933c.png
 男子输于罪𨽻之官女子入于舂人稿人之官以役
 之有爵者不为奴贵之也七十不为奴老之也未龀
 不为奴慈之也毁齿谓之龀家语男子八岁毁齿女
 子七岁毁齿曰未龀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
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牷音/全瘗)
(于例反几读为刏珥当为/衈駹亡江反相息亮反)
 释曰色纯谓之牷启毛以告牷贵纯也伏谓軷祭王
卷十一 第 49b 页 WYG0096-0933d.png
 出则伏犬牲以车轹之而去也瘗谓地祭曰瘗埋也
 几珥士师所谓刏珥则奉犬牲是也沈辜大宗伯所
 谓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副辜祭四方百物是也用
 駹不若用牲之为善故曰可也相犬察知善恶者以
 属有贾四人也牵犬者以属有徒十六人也掌其政
 令则以犬人非特祭祀之大而已凡田犬并掌故也
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
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
卷十一 第 50a 页 WYG0096-0934a.png
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
不齿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释曰罢民谓恶人不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
 者收教者拘之圜土使省愆思善是所以教之也弗
 使冠饰示不能以礼自饬其躬也加明刑者书其过
 恶于背以耻之昼则役诸司空以劳之皆欲其自怨
 自艾也其能改者以罪之轻重为久近之期而舍之
 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之虽年满得出而犹不得
卷十一 第 50b 页 WYG0096-0934b.png
 齿于伦类者三年所以深惩之也凡刑人必亏体罚
 人必亏财圜土之刑则加明刑而已异于五刑之伤
 肌圜土之罚则役之以事而已异于五罚之出锾也
 此之谓收教欲使之改过为平人也
 叶氏曰禁民以刑者遏其恶于未萌道之以教者格
 其非于无过书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又曰勿庸杀
 之姑惟教之是先王有以教之于其始而后禁之于
 其终也司谏职曰纠其德行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
卷十一 第 51a 页 WYG0096-0934c.png
 强之道艺是有以驱之于善也司救职曰凡民有邪
 恶过失则诛之以礼防禁而救之是又有以惩民于
 恶也其有邪恶者三责而后罚三罚而未耻则以嘉
 石坐之有过失者三责而后罚三罚而未改则以圜
 土纳之先王始拳拳于教官之谏救而后凛凛乎刑
 官之诰禁况嘉石则曰平罢民圜土则曰聚教罢民
 此则曰收教罢民不惟教之于未犯刑之先而且教
 之于既犯刑之后是虽国有五刑圣人岂轻用之也
卷十一 第 51b 页 WYG0096-0934d.png
 哉
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
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及刑杀告刑于王
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凡有爵者与王
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梏古毒反/拲姜奉反)
 释曰凡囚凡以罪拘者梏桎拲三者拘囚之械也木
 其手曰拲木其项曰梏木其足曰桎三木备者重囚
 也轻者桎而已王之同族则拲其手有官爵者则桎
卷十一 第 52a 页 WYG0096-0935a.png
 其足以待断罪及刑杀之时则告于王以今日当行
 刑及所刑姓名也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
 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既告于王又适朝士盖以朝
 士掌外朝又得以详审焉朝士以为无可疑则加明
 梏于梏上书其所犯使见咸知其罪乃适市而杀之
 与众弃之也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当杀则拲而适
 甸师氏以待刑杀刑于隐者亲亲贵贵之义不与庶
 人同也
卷十一 第 52b 页 WYG0096-0935b.png
 李氏曰先王之时虽同族虽有爵其犯法当刑与庶
 民无以异也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也如使同族犯
 之而不刑杀是为君者私其亲也有爵者犯而不刑
 杀是为臣者私其身也君私其亲臣私其身君臣自
 私则五刑之属三千止为民也赏庆则贵者先得刑
 罚则贱者独当上不愧于下下不平于上岂适治之
 道耶故王者不避亲疏不异贵贱一致于法其所以
 不肆诸市朝而适甸师氏者为其有耻毋使人见之
卷十一 第 53a 页 WYG0096-0935c.png
 也文王世子曰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
 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
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抟之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
者辜之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凡罪之
丽于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之于甸师
氏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踣皮/比反)
 释曰贼谓阴图不轨者谍谓为敌间探者其罪不可
 赦也故大者斩之小者杀之抟谓去衣磔之以示众
卷十一 第 53b 页 WYG0096-0935d.png
 也杀其亲者焚而烧之不存其形杀王之亲者辜而
 磔之不全其体杀人者谋杀故杀之类僵尸于市以
 惩不道陈尸三日然后除之盗之罪未至于死者亦
 刑于市以入之其他罪犯法者亦刑之于市也王之
 同族与有爵既言于掌囚此复言之者掌囚待刑杀
 此则正杀之也军旅田役有斩杀有刑戮其法亦如
 之焉
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
卷十一 第 54a 页 WYG0096-0936a.png
者使守积(髡苦门反/积子赐反)
 释曰黥者无妨于禁禦故可使守门截鼻者以貌恶
 远之故可使守关宫者人道绝故可使守内以严内
 外之辨也断足者驱较禽兽不能死守而已故可使
 守囿王族无宫刑恶剪其类也髡头而已货财积于
 隐处故使髡发者守之王氏曰用刑人者刑之以偿
 其罪也养之以全其生也使之以致其用也先王之
 于刑人犹其民也无所喜怒而有不全其生者彼其
卷十一 第 54b 页 WYG0096-0936b.png
 自取非王刑之也
司𨽻掌五𨽻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帅其民而抟盗
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囚执人之事邦有
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掌帅四翟之𨽻
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有邦之兵守王宫与野舍之厉

 释曰五𨽻罪𨽻与四翟之𨽻也掌其法则役使之差
 等有数存焉故也辨其物则衣服兵器之属也民谓
卷十一 第 55a 页 WYG0096-0936c.png
 五𨽻之民也盗贼之未获者则司𨽻帅而抟之国中
 污辱之事则司𨽻帅而役之百官任用之器亦为其
 民积之也凡囚执罪人之事亦使为之也服邦服以
 其所素安执邦兵以其所素习在内则使之守王宫
 在外则使守野舍之厉禁皆司𨽻帅之盖古者天子
 守在四夷治教刑之既明则四夷之民莫不向风怀
 德故使之守内外而不以为嫌用其兵服而不以为
 虞也
卷十一 第 55b 页 WYG0096-0936d.png
罪𨽻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凡封国
若家牛助为牵傍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𨽻之事
(傍步/浪反)
 释曰百官府与有守者则罪𨽻为之役虽充其役亦
 掌使令之小事而已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也
 牛助封国以牛助其转徙也在前曰牵在傍护之曰
 傍皆罪𨽻为送致也
蛮𨽻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
卷十一 第 56a 页 WYG0096-0937a.png
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释曰蛮役使养马各以其宜校人其徒八十人王马
 千匹不足以给其役故蛮𨽻兼役其事也亦各从其
 便器以为守卫之备故执其国之兵 陈氏曰古之
 宿卫王宫者不特士庶子而已有虎贲之虎士司𨽻
 之五𨽻虎士有卒伍而四翟之𨽻有兵国有大事则
 守王门舍则守王闲则王之在国在野可谓严矣然
 必使四翟之𨽻者以著王之所守在四夷也或使师
卷十一 第 56b 页 WYG0096-0937b.png
 氏之属帅之者著王之使武以文也四𨽻所守如蛮
 𨽻之事者周之时以南方为远尤贵其来故掌四夷
 之官曰象胥诗曰以雅以南记曰胥鼓南则周人之
 意可知矣
闽𨽻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掌子则取𨽻焉
 释曰掌役畜养鸟则役于掌畜也阜蕃教扰与掌畜
 同事也掌子郑氏曰王立世子置臣使掌其家事而
 以闽𨽻役之司𨽻言帅四翟之𨽻守王宫与野舍之
卷十一 第 57a 页 WYG0096-0937c.png
 厉禁则闽𨽻有守可知矣
夷𨽻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
禁者如蛮𨽻之事
 释曰牧人掌牧牛马者也夷𨽻则受役于牧人以共
 刍莝之事焉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故春秋传曰
 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矣故貉𨽻掌与兽
 言
貉𨽻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其守王
卷十一 第 57b 页 WYG0096-0937d.png
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𨽻之事
 释曰兽谓熊虎兕象之属不言阜蕃者猛兽不乳于
 圈槛也夷𨽻与鸟言故貉𨽻与兽言夷貉之人近于
 鸟兽故识其言也
 原曰先王之驭蛮夷也侵凌则薄伐之驱之荒服之
 外而已不穷追也其有慕义而来朝贡者礼而归之
 而已其有或屈于势舍其本国而来归附者先王使
 之入于司𨽻每𨽻百二十人而不尽收可见矣其有
卷十一 第 58a 页 WYG0096-0938a.png
 材艺者如司乐作夷乐有鞮鞻氏之类使之养鸟兽
 养牛马所以苦之也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不使
 其混而一也使之守王宫王门出则守王闲无非使
 之以贱役贵也先王之待蛮夷意可见矣后世有獠
 狄愿内附者加中国之衣冠命朝廷之爵秩令士大
 夫下之徙中国之人民以处其众倾中国之府廪以
 养之致使獠蛮生心肆其技以凭凌中国宜乎中国
 莫能当致有边警时闻之患也夫獠蛮之在中国也
卷十一 第 58b 页 WYG0096-0938b.png
 混于编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时遇南风彼固锐然
 起其故国之思为吾中华之害矣然后知先王五𨽻
 之意必使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作其邦之乐者
 为虑深矣
  秋官下
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
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凡
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卷十一 第 59a 页 WYG0096-0938c.png
 释曰布谓宣布宪谓刑宪刑以惩恶禁以辅刑故有
 刑必有禁刑禁之设亦使民易避而难犯耳先王惧
 四方之远不能周知于是设布宪之官正月之吉执
 旌节帅其属以宣布于四方而宪于民以国之刑禁
 使家喻户晓而不敢犯自邦国至都鄙以达于四海
 无不知国法之当守也国有大事而合人民则以国
 之刑禁号召命令之也刑者王政之本故丁宁焉达
 于四海者必书其刑禁之法宪于民者达于方伯连
卷十一 第 59b 页 WYG0096-0938d.png
 帅使之各宪于所治布宪则执旌节以巡行四方诘
 其违禁令者然后刑禁可以达于四海矣
禁杀戮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
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释曰司犹察也杀戮者上之施刑于下也下以非法
 相杀戮及伤人见血而里闾壅不以告于有司者攘
 劫狱囚使不得正其罪者止遏民讼使不得直于官
 者如此则奸凶得以侵善良势力得以抑穷弱民之
卷十一 第 60a 页 WYG0096-0939a.png
 情将郁而不伸下之恶将长而不革禁杀戮以此四
 者告于司寇之属而诛罚之是所以怙善良而佑穷
 弱也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矫诬犯禁者作言语
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
徇凡奚𨽻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释曰乱谓悖于人伦暴谓虐其乡里力正谓胁众从
 已以邪为正矫诬犯禁谓矫诬罔冒犯国禁也作言
卷十一 第 60b 页 WYG0096-0939b.png
 语不信谓造为浮言鼓惑人心也王制曰析言破律
 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者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
 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者杀凡此皆害于正教
 败坏风俗者也故禁暴民纠之以告于司寇而诛之
 宜矣大众所聚有犯禁者则戮之以徇于众奚宫刑
 之女为奴者𨽻男子为奴者其聚出入有阴谋也则
 司以察之牧以治之亦以防其暴也故犯禁则戮之
 也
卷十一 第 61a 页 WYG0096-0939c.png
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
息井树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
诛之凡道路之舟车轚互者叙而行之(柝音托/轚音记)
 释曰达国道路至于四畿者谓循行修筑使不陷绝
 而车马可通于畿也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三十里
 有路室五十里有候馆所以待宾客使命之往来而
 遗人掌其委积野庐则掌其庐自国及郊自郊及野
 皆有宿息井树夜可以寝昼可以憩有井以备饮食
卷十一 第 61b 页 WYG0096-0939d.png
 有树以为籓蔽所以待宾旅也守涂地之人庐傍居
 民也聚而击柝所以防暴客也相翔如鸟之翔而后集
 相视翔玩观伺欲为寇盗者诛之以禦奸也轚者相
 值而碍也互者交互不得行也舟车行于水陆偶相
 值而轚互阻碍则因其先后之叙以次而行勿使争
 先也
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禁野之横行径踰者
凡国之大事比修除道路者掌凡道禁邦之大师则令
卷十一 第 62a 页 WYG0096-0940a.png
扫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者
 释曰有节者至则欲达之而为辟尊王命也有爵者
 至则在所承故为之辟敬王官也横行妄行而暴禾
 稼者径踰捷出而越堤渠也皆禁之国有师田之事
 而修道则比校其夫役道禁道路有禁令野庐氏掌
 之不时谓行作失早晚之时不物谓操持非常之物
 几禁之者备奸人内贼及反间
蜡氏掌除骴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
卷十一 第 62b 页 WYG0096-0940b.png
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若有死于
道路者则令埋而致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
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掌凡国之骴禁(蜡清预反骴以/赐反县音玄)
 释曰骴死人骨也除者屏而埋之不令暴露于沟壑
 道涂也蠲洁也大祭祀所以致精神之至以交乎神
 明之德不以哀乐恶欲贰其心又去物之可以昏愦
 其志意者故令州里凡不蠲之物则除之受黥劓之
 刑者荷梏拲之具者服衰麻之衣者则禁之不使接
卷十一 第 63a 页 WYG0096-0940c.png
 于耳目也大宾客如之承宾如承神也有行旅死于
 途者无人收敛既为敛而瘗之又削木书其日月植
 于瘗所使其亲得以识而取之也地官闾胥里宰之
 属也有衣服任器则县之骴禁如孟春埋胔掩骼之
 属蜡氏掌之也
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于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
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阱在性反/擭胡化反)
卷十一 第 63b 页 WYG0096-0940d.png
 释曰沟渎浍池田间蓄水者也穿地为穴以陷兽谓
 之阱于阱中设木以载禽兽入陷者使足不著地谓
 之擭春令为阱擭以农事方兴恐禽兽害稼也故预
 为防之沟渎防旱潦也故禁之恐防水利也皆利民
 也秋农事已成故令塞阱杜擭便行动恐害人畜也
 禁不得为苑于山使草木成长也禁不得毒饵于泽
 使鱼鳖蕃育也此皆利民之事圣人设官司之撙节
 爱养之道也
卷十一 第 64a 页 WYG0096-0941a.png
萍氏掌国之水禁几酒谨酒禁川游者
 释曰国之水禁谓朝廷所用之水泉禁之不得与人
 民杂取尊朝廷洁水泉为宾客祭祀之用也几酒者
 朝廷之酒既有酒正以下司之民间之酒其造酿之
 法卖买之度亦几察之恐不如法而伤人也谨酒者
 无使饮酒无节至于沈湎也禁川游无使人狎玩于
 深水恐至沈溺者是水禁几酒则欲水与酒之洁清
 谨酒禁川游则恐人之沈溺溺于酒犹其溺于水也
卷十一 第 64b 页 WYG0096-0941b.png
  王氏曰讥酒则于饮酒微察其不节者也谨酒则
 于用酒谨制其无度也书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
 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所谓德将无醉
 以文王几酒而庶国之饮酒者皆有节也所谓越庶
 国饮惟祀者以文王谨酒而庶国之用酒者皆有度
 也又曰群饮汝勿佚尽拘执以归于周予其杀成王
 于酒致严如此而晚周之君臣乃至于沈湎淫泆天
 下化之良可惜哉
卷十一 第 65a 页 WYG0096-0941c.png
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禦晨行者禁
宵行者夜游者
 释曰此施于国中者掌夜时者掌夜漏之早晚也然
 漏箭之早晚升降亦有不应天时者必验之于星焉
 故以星之见也为夜星之没也为晓而诏守夜之士
 严夜禁之法焉自始夜至半曰宵日未出之时为晨
 星未没而行则禦之夜已深而行则禁之夜而游遨
 惑众也故皆禁之
卷十一 第 65b 页 WYG0096-0941d.png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
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中
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
明竁焉(夫方符反坟扶/云反竁昌绢反)
 释曰夫遂阳遂也鉴方诸也二者皆镜属而其体有
 方圆之不同先王于天地宗庙社稷之祭以阳遂取
 火于日以方诸取水于月盖欲得阴阳至精之气以
 将其诚致其洁也明齍以明水为齍盛也明烛以明
卷十一 第 66a 页 WYG0096-0942a.png
 火照馔陈也共明水以明水为玄酒也坟大也树于
 门外曰坟烛树于庭中曰庭燎皆所以照众为明也
 中春火星将出之时以木铎修火禁谨人戒火也军
 旅修火禁大众所聚尤宜致谨故也屋诛谓不杀于
 市而诛于甸师氏屋舍之中所谓刑于隐者不令众
 庶见也则王之同族及有爵之刑也竁为圹以埋其
 尸也明竁盖揭其罪于竁上若明刑明梏焉或曰屋
 诛屋幽深如竁盖土室之中司烜氏以火为明而后
卷十一 第 66b 页 WYG0096-0942b.png
 行诛故曰明竁以掌火也亦通
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
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于前且命之
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
师曰三百誓邦之太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释曰执鞭所以为威趋辟走以辟除行人使之避尊
 者也王出入则用条狼八人趋呼使避公侯伯子男
 皆有之卿大夫不用者君道也誓者君将行命条狼
卷十一 第 67a 页 WYG0096-0942c.png
 氏执鞭以誓于众君行贵严肃也君登车执鞭趋前
 君命之誓仆右骖乘者誓曰杀言不谨则杀罪也其
 次则驭车者誓之曰不谨则车裂之其所有事也大
 夫谓戎右节服氏皆以大夫之服盖以从王非真大
 夫也关者严谨之意敢不严谨则鞭五百也师者君
 行师从人众也故誓之曰敢不奉纪律鞭三百也君
 行则太史小史从故誓太史曰杀小史曰墨者以太
 史知天时君之行止皆系于太史也故谨重如此然
卷十一 第 67b 页 WYG0096-0942d.png
 誓虽曰自近而远然王行则八人夹王车曰誓则同
 时誓而后行也誓之词非实也言此以肃之耳
脩闾氏掌比国中宿互柝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
而赏罚之禁径踰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
者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惟执节者不几(粥音/育)
 释曰闾有闾胥矣又设修闾之官以守闾门宿有止
 宿之屋有行马之互有击柝之柝修闾氏掌比校此
 三者粥养也国所游养谓羡卒也追逐寇也胥伺
卷十一 第 68a 页 WYG0096-0943a.png
 盗惟田与追胥竭作则正卒羡卒偕行修闾氏比之
 欲其偕出也其不出者罚之能擒捕有功者赏之径
 踰行不由正道踰越垣墙者持兵被甲而趋走者跃
 马驾车驰骋于国中者皆不遵法度及惑众也故皆
 禁之国有兵丧之故则令守其闾互以备不虞也执
 节者辅命而行不待几察也
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若得其
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卷十一 第 68b 页 WYG0096-0943b.png
 释曰弧张机弩置罦之属阱坑坎也擭机于坎也灵
 鼓六面鼓也鼓之使惊阱擭也须者额之须备者谓
 爪也攻猛兽者既为民除害又资其物以利用也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凡驱蛊则令之
比之(蛊音古/禬音溃)
 释曰蛊毒之病人非一种而下士一人者掌其方书
 治疗之法也以攻说禬之者蛊有神用巫医祝禁之
 也今百粤山谷之间有蛊有神蛊岂自古有之欤嘉
卷十一 第 69a 页 WYG0096-0943c.png
 草攻之者用药草熏之草有善制其毒者其草未闻
 凡能驱蛊者随其方土所宜各有能者病则用之而
 庶氏比其优劣焉
冗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以时献其珍异皮革
 释曰蛰兽熊罴之属有绝伦之力冬则穴处乃可攻
 也将攻之必先烧其所食之物以诱出之而后可得
 既得之则献其珍异皮革如爪牙可备用皮革可制
 也
卷十一 第 69b 页 WYG0096-0943d.png
翨氏掌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以时献其羽翮
(掎居绮反/翮户革反)
 释曰猛鸟鹰隼之属取猛鸟者或以鸠鸽诱而致之
 或以匹类媒而招之鸟来下则掎之谓系其足也既
 获之则献其羽翮以共用也王介甫曰攻猛兽以除
 人物之害焉非利其羽翮而已孟子曰鸟兽之害人
 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则正以除为主也
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刋阳木而火之冬日
卷十一 第 70a 页 WYG0096-0944a.png
至令剥阴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则春秋变其水火凡
攻木者掌其政令
 释曰攻治也积木曰林山足曰麓草木所生林麓之
 地皆可宅居民稼穑故柞氏掌攻治之政刋剥互言
 耳皆谓斫去其皮也凡木生于山南为阳生于山北
 为阴夏日至阳之日也阳木以至阳之日刋而火之
 则不胜阳而死且不肄焉冬日至阴之日也阴木以
 至阴之日剥而水之则不胜其阴而死且不肄焉化
卷十一 第 70b 页 WYG0096-0944b.png
 欲使化而为土也变其水火者阴木至春又从而火
 之阳木至秋又从而水之则其孽薄于阴阳相殄之
 气化而为土矣政令即刋剥之期水火之变也
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
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掌凡杀
草之政令
 释曰柞氏攻木薙氏杀草皆所以为田也春如萌芽
 则以镃基锄其生而夷之夏渐长茂则以钩镰迫地
卷十一 第 71a 页 WYG0096-0944c.png
 而刈之含实曰绳秋芟其绳则实不成矣冬则以耜
 去其根使不复生也欲其化化为也以火烧其所芟
 夷之草已而水之则其土亦和美矣月令季夏烧薙
 行水利以杀草是也
 (按旧本薙氏之下有硩蔟氏剪氏与庶氏相同赤犮/氏蝈氏壶涿氏庭氏六官立名诡异载事不经后人)
 (附丽明甚先儒疑周礼者在此今出/之置考工记之后使圣经明洁焉)
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军旅田役令衔
枚禁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嚣五/羔反)
卷十一 第 71b 页 WYG0096-0944d.png
(音/叫)
 释曰掌司嚣者司察在朝者言语之喧哗也大祭祀
 贵严肃故令禁止无欢嚣军旅田役令衔枚枚如箸
 为繣以结于项不使之言语有声也车攻诗曰之子
 于征有闻无声言静肃也声大而急曰声高而缓
 曰呼声嗟而怨曰叹声悲而伤曰呜禁呼叹呜及
 行歌哭者为其惑众相感动也
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
卷十一 第 72a 页 WYG0096-0945a.png
王之齿杖(咸音函/)
 释曰咸函也所以藏杖也老臣虽杖于朝事鬼神尚
 敬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既事乃授之军旅授杖有
 爵者尊其爵故授杖以指挥兵众不必老焉共王之
 齿杖者王以齿而赐老臣之杖伊耆共之也郑氏曰
 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杖
 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按此二官衔枚禁
 止言语宜在秋官也伊耆所以优老也何以在秋官
卷十一 第 72b 页 WYG0096-0945b.png
 盖秋者阳气自消之时五十以后向于老矣此伊耆
 氏所以在此也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
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
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
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间
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
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比毗志反好呼报反覜通吊/反间去声脤上忍反禬如字)
卷十一 第 73a 页 WYG0096-0945c.png
 释曰大宾谓六服之群辟大客谓列国之孤卿礼以
 本言仪以文言对举之互文也春见曰朝则图其事
 之可否秋见曰觐则比其功之高下夏见曰宗则陈
 其谟之是非冬见曰遇则合其虑之异同时见曰会
 非朝觐之常期而相见也则徵其师旅以施九伐之
 法殷见曰同当十二岁王不巡狩而诸侯皆来朝也
 则考其制度亦如方岳之礼既朝王命为坛于国外
 合诸侯而命政事焉黄氏曰诸侯平时无事王者之
卷十一 第 73b 页 WYG0096-0945d.png
 使相继于道德意志虑道之使知度量法则谕之使
 同好恶已一于心用舍已一于事及其入王则又会
 而图之收众见以为王明合众善以为王道以四海
 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盖如此耳时聘殷覜此二者王
 见诸侯之使臣也诸侯使大夫来聘亲以礼见之礼
 而遣之所以结其恩好也诸侯使卿来覜天子天子
 以礼见之命以政禁之事所以除其恶行慝犹恶也
 间问归脤贺庆致禬此四者王者使臣于诸侯之礼
卷十一 第 74a 页 WYG0096-0946a.png
 也间问者间岁一问诸侯谓存省之属谕诸侯之志
 者谕言语谕书名其类也脤所以交神之福以脤归
 之则与诸侯共其福也诸侯有喜也贺庆以赞之所
 以与之同其乐诸侯有灾也致禬以补之所以与之
 同其忧也王氏曰朝觐宗遇会同六者诸侯致勤于
 王者也间问归脤贺庆致禬四者王致爱于诸侯者
 也诸侯以礼致其忧王者以仁致其爱尊卑之意通
 内外之诚达尚何疑猜间贰之为患哉所以亲诸侯
卷十一 第 74b 页 WYG0096-0946b.png
 者在是矣
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
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
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
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
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
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
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
卷十一 第 75a 页 WYG0096-0946c.png
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
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
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
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
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
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一
问一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缫音藻轵之/氏反食音嗣)
(积子赐反劳七/报反信音伸)
卷十一 第 75b 页 WYG0096-0946d.png
 释曰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爵者四孤卿大夫
 士也凡诸侯来朝之礼曰圭璧执之以见王者也曰
 缫藉所以藉玉者也曰冕服著冕所服之衣也曰常
 所建之旌旗也斿其属縿垂者也樊缨马饰也以罽
 饰之每一处五采备焉就成贰车副车也无饰者也
 介辅已行礼者也礼大礼饔饩也三牲备为一牢摈
 所使传命相礼者也朝位谓大门外宾出车及王车
 出迎所立处王始立大门内交摈三辞乃乘车而迎
卷十一 第 76a 页 WYG0096-0947a.png
 之轵谷禾也庙中将币谓行朝礼讫乃行三享在受
 命祖之庙也三享三献也皆束帛加璧庭实王礼王
 以郁鬯礼宾也郁人和郁鬯实彝而陈之使宗伯摄
 酌圭瓒而祼王既拜送爵又摄酌璋瓒而祼后又拜
 送爵是谓再祼宾乃酢王也九献者王酌献宾宾酢
 凡九也九举者食礼之时九举牲体而食毕出入五
 积谓在路供宾来去皆五积每积有牢礼刍薪米禾
 问不恙也劳苦倦乏也凡此数者诸侯之礼皆同而
卷十一 第 76b 页 WYG0096-0947b.png
 有隆杀之等上公九命故其礼以九为节侯伯七命
 故其礼以七为节子男五命故其礼以五为节前疾
 者辕曲中在轵之前衡之后侯伯一祼而酢者宾酢
 王而已后不祼也子男一祼不酢者则有礼无报卑
 不敢当焉七献五献则主于饮故以献为节七举五
 举主于食故以举为节此所谓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也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一
卷十一 第 77a 页 WYG0096-0947c.png
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视
小国之君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
大夫士皆如之
 释曰此以君命来聘者也大国之孤未誓于天子奉
 君命而朝则以皮帛为贽次于子男之后不交摈不
 使介传辞交于王之摈亲自对摈也庙中无相谓介
 皆入门西上而立不前相礼也以酒礼之酒谓齐酒
 也和之不用郁鬯耳卿各下其君二等若公之卿以
卷十一 第 77b 页 WYG0096-0947d.png
 七侯伯之卿以五子男之卿以三大夫又各下卿二
 等士又降于大夫一等也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一见其贡祀
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一见其贡嫔物又
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一见其贡器物又其外
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一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
百里谓之卫服五岁一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
谓之要服六岁一见其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
卷十一 第 78a 页 WYG0096-0948a.png
一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释曰诸侯之国其道路有远近之殊故朝见有疏数
 之节至其所贡物亦因其土地之宜未必某国出某
 物而限之也此因朝而贡乃执挚见王之礼非九贡
 之物也小行人春入贡是九贡之物岁之常贡也大
 行人之言亦举其槩耳父子相继谓之世蕃国无朝
 见之期父死子继及嗣王即位然后一来见其所贵
 宝谓其国所产贵重之物则以为挚如岛夷之卉服
卷十一 第 78b 页 WYG0096-0948b.png
 西戎之织皮是也王氏曰自侯服岁一见至要服六
 岁一见以远近为疏数之节也自要服以上所贡有
 常物而蕃国则各以所贵宝为挚者详于治内而略
 于治外也郊特牲曰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
 节远迩之期也土地之宜在物而远迩之期在人然
 则六服六岁之差六贡六物之异正所谓远迩之期
 土地之宜乎成王训迪厥官曰六年五服一朝以侯
 甸男采卫而言也而行人于六服之见则及于要服
卷十一 第 79a 页 WYG0096-0948c.png
 者其治制礼之时为已备矣其近中国之夷狄非特
 承德又能入贡来见焉则致礼以致太平者此其极
 也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
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
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脩法则十
有二岁王巡狩殷国(胥读为谞/)
 释曰抚犹安也上诸侯朝天子之事此天子抚诸侯
卷十一 第 79b 页 WYG0096-0948d.png
 之事一岁者巡狩之明年为始也存者问其安否覜
 视其治效省察其风化也皆王遣使于诸侯之礼所
 谓间问也南方为象通言语之官也胥有才智者辞
 命六辞之命也故七岁则以属象胥通五方之言语
 达九等之辞命瞽乐师也史大史小史也故九岁则
 属瞽史达六书之名所以同其文也听六律之音所
 以和其声也瑞六瑞节六节也度丈尺也量区釜也
 牢礼若掌客之所职数器铨衡也法八法则八则十
卷十一 第 80a 页 WYG0096-0949a.png
 有一岁王将巡狩之时则列国之瑞节度量牢礼数
 器法则有不一者大行人从而达同成修以齐之为
 明年巡狩考制度张本也十二岁王巡狩则诸侯各
 朝于方岳考礼正刑大明黜陟王不巡狩则会诸侯
 而殷见此皆所以抚邦国也
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若有
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
其辞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卷十一 第 80b 页 WYG0096-0949b.png
 释曰王事诸侯朝王之事辨其位谓九十七十五十
 步之位正其等谓冕服旌旗贰车之类皆有等级礼
 饔饩飨食之礼以此礼等宾敬而见之也大丧诸侯
  入吊临者齐斩之服僻踊之节必教告而相道之列
 国被寇戎而来告者受其贽币而听其告急之辞以
 达于王也凡诸侯之邦交谓邻国之往来也小以事
 大大以比小粲然之文欢然之恩以相爱相接也各
  有疏数焉小聘曰问殷中也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
卷十一 第 81a 页 WYG0096-0949c.png
 位大国朝焉小国聘焉皆所以习礼考仪正刑一德
 以尊天子也若问聘则遣臣而已
 吕氏曰聘义曰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
 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也所以愧厉之也
 夫上下不交则天下无邦人道所以不能群也故先
 王之驭诸侯必使相交以修其好必使相敬以全其
 交多为之升降之文酬酢之节盖以养其德意使之
 安于是而不惮也故不安于偷盗而安于行礼不耻
卷十一 第 81b 页 WYG0096-0949d.png
 于相下而耻于无礼则忿争之心暴慢之气无所从
 而作此天下之乱所以止之于未萌也天子以是养
 诸侯诸侯以是养其士大夫上下交相养此兵所以
 不用天下所以平也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
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
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视馆将币为承而摈
 释曰礼籍所载诸侯名位尊卑礼节隆杀之书也四
卷十一 第 82a 页 WYG0096-0950a.png
 方诸侯之使臣来按籍以待之贡天子所食列国之
 贡是岁之常大国半次国三之一小国四之一是也
 春而入焉功考绩之功也若今计文书断于九月其
 旧法也曰献者图于春而比于秋也王亲受之国之
 所重在此也入王入朝于王也诸侯来朝其未至则
 有迎劳郊劳之礼及其既至则有致馆将币之仪皆
 王遣公卿以示诚意之厚小行人但为承摈耳承次
 摈也
卷十一 第 82b 页 WYG0096-0950b.png
凡四方之使者大宾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使
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
覜省聘问臣之礼也
 释曰大客则摈者摈而见之王使得自言也小客则
 受币而听辞者受其贽币入以告王所为来之事也
 适之也王抚存四方遣使则受法于小行人使协九
 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礼者乃臣事君之礼
 存覜省聘问五者王抚臣之礼宾五客四谓之九仪
卷十一 第 83a 页 WYG0096-0950c.png
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
以竹为之
 释曰达之者使之四方皆赍法式以齐等之也龙虎
 人皆以金为之金取不变之义也旌符管皆以竹为
 之竹有自然之节故也不言玺节则货贿非小行人
 所与不言玉节角节则守邦国都鄙行人非所达邦
 节先门关后道路则以自内达外言之天下之节先
卷十一 第 83b 页 WYG0096-0950d.png
 道路后门关则自外达内言之也
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
谷璧男用蒲璧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
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
 释曰成平也瑞信也皆朝见所执以为信合同也六
 币者诸侯所用以享也诸侯之致享内尽其诚心外
 备其礼物而行人所以合六币也五等诸侯享天子
 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如其瑞皆有庭实以马若皮
卷十一 第 84a 页 WYG0096-0951a.png
 皮虎豹皮也用圭璋者二王之后也二王后尊故享
 用圭璋而特之薛氏曰言合者两两相配有配合之
 义也圭东方也以象阳之生物马阳类也乾之所为
 故合以马璋章也文明之方所用皮有文也故合璋
 以皮璧象天天事质故合璧以帛琮象地地事文故
 合琮以锦琥为虎形西方也万宝所成绣则五采之
 全故合以绣半璧曰璜北方所用也阴阳之辨莫断
 于此故合以黼以白为黑谓之黼故也以其通情而
卷十一 第 84b 页 WYG0096-0951b.png
 来则谓之好以其因事而来则谓之故行人为之合
 六币焉所以和其好故不使之乖也 刘氏曰九仪
 既正乃达六节以为门关之符乃成六瑞以通朝见
 之信乃合六币以致享挚之诚然后礼乐行焉燕飨
 举焉诸侯之好故出焉
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
役则令稿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
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
卷十一 第 85a 页 WYG0096-0951c.png
 释曰天子之于诸侯同其忧乐者也此赙补赒委稿
 禬哀吊庆贺之礼所以掌于行人以治其事故也病
  曰札死曰丧则在所赙补谓以礼传之为赙助其不
 足为补也谷不熟曰凶凶甚而为荒凶荒则在所赒
 委以利周之谓之赒以聚与之谓之委也大宗伯以
 丧礼哀死亡荒礼哀凶札是也有兵寇谓之师会众
  以兴功谓之役师役则在所稿禬犒其劳则谓之稿
 会众财以与之则谓之禬大宗伯以禬礼哀围败以
卷十一 第 85b 页 WYG0096-0951d.png
 恤礼哀寇乱是也福事则在所庆贺大宗伯以贺庆
 之礼亲异姓之国是也祸灾则在所哀吊大宗伯以
 吊礼哀祸灾是也
及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
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
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
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释曰慝恶也犹图也行人之适四方必采其风俗美
卷十一 第 86a 页 WYG0096-0952a.png
 恶条录为书以报上焉所以广天子之视听诗皇华
 所谓诹谋咨询即此是也犹后世遣直指使者巡行
 天下采察风俗政治美恶以报于朝以行黜陟也诸
 侯之政孰有利于民孰有害于民者录为一书则兴
 除之宜在是矣礼俗也政事也教治也刑禁也诸侯
 所行有顺逆从违录为一书则庆让之道在是矣悖
 逆也暴乱也作慝也犯令也诸侯罪恶有若是者录
 为一书则征诛之举在是矣札丧凶荒厄贫侯国有
卷十一 第 86b 页 WYG0096-0952b.png
 是者录为一书则王朝所当恤者在是矣康乐和亲
 安平侯国有如是者录为一书则王朝所当褒赏者
 在是矣凡此五事者每国辨异之以为使归反命之
 献焉则王者所以周知天下之故者此也王氏曰圣
 人以天下为度而休戚与之同以百姓为心而忧乐
 与之共则天下之故可以不周知乎然四方之远事
 物之变无穷而王之耳目所不及听采所难明非行
 人之官巡行而辨异之有不能遍究而悉举故为之
卷十一 第 87a 页 WYG0096-0952c.png
 书具五物以述其事以反命于王则先王所以同四
 海于一堂之上者不可谓知要乎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
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
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
礼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
其礼亦如之王燕则诸侯毛
 释曰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以诏者以礼告王仪
卷十一 第 87b 页 WYG0096-0952d.png
 容所以相接辞令所以相与揖逊所以相钦会诸侯
 谓有事而会也为坛于国外以命事三成三重也宫
 为壝土以为墙其门以棘为之觐礼云诸侯觐于天
 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盖壝土
 为坛坛外为宫每旁一门则四门矣加方明于坛上
 而祀焉盖圣人身为天地之主尊为万国之君虽能
 使之四时来朝不敢当其独尊于己也故其朝于国
 中则帅之以奉宗庙祭祀也其会于郊外则帅之以
卷十一 第 88a 页 WYG0096-0953a.png
 拜日月山川也所以教尊尊也诏王仪谓王既祀方
 明诸侯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乃诏王升坛诸
 侯就其旂而立朝位王南乡向明以听天下也土揖
 则推手小下之庶姓无亲者也时揖则平手揖之异
 姓则王之姻亲也天揖举手揖之同姓王之宗族也
 及其摈之谓摈诸侯以前王也各以其爵之尊卑为
 隆杀坛有三重摈公于第一重侯伯于第二重子男
 于第三重其将币以享亦分三等其行祼将之礼亦
卷十一 第 88b 页 WYG0096-0953b.png
 然所谓上公再祼而酢是也朝享毕而燕则诸侯毛
 诸老者在上也老者二毛故曰毛朝事尊尊尚爵燕
 则亲亲尚齿贵贵老老之义也贵贵者礼也老老者
 仁也贤贤者义也爵齿德同为天下之达尊也
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
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
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致馆亦如之致飧如
致积之礼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三
卷十一 第 89a 页 WYG0096-0953c.png
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
拜授币宾拜送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
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致饔饩还圭飨食致赠郊
送皆如将币之仪宾之拜礼拜饔饩拜飨食宾继主君
皆如主国之礼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
其礼相待也如诸公之仪
 释曰行人所掌诸侯朝王王抚诸侯之礼司仪所掌
 诸侯相宾及臣交聘之礼诸公相为宾谓相朝也宾
卷十一 第 89b 页 WYG0096-0953d.png
 所停止则积间阔则问行道则劳皆使卿大夫致之
 主国始闻宾入境于其止宿则有五积以其间阔则
 有三问宾三辞之若不敢当也拜而受之敬主君之
 命也九摈陈之而已矣无所事于交摈也再劳者以
 道途之苦故遣使再劳也三揖者谓入门当曲当碑
 也拜受受其劳拜送送其使也宾至于郊则主君出
 郊而劳于是有交摈之礼宾主各陈九介使之传辞
 也三辞不获宾乃乘车出舍门而迎之既见则下拜
卷十一 第 90a 页 WYG0096-0954a.png
 迎谢其屈辱而来也于是三揖以致恭三辞以致谦
 然后升堂拜受其劳也主君之去宾又出车以送之
 主君三还辞之宾乃再拜送之也将币宾致币以享
 主君也车逆拜辱主君乘车出迎而拜谢其来辱也
 车进答拜宾乘车前进而答拜其迎己也相主之摈
 宾之介也及庙唯上相入以诏礼也授币之授当作
 受主君拜受币尊其所享也宾拜送币致敬于所享
 也朝享而出主君诸宾就车每一请则车一进欲远
卷十一 第 90b 页 WYG0096-0954b.png
 送之也三还三辞谓主君一请者宾亦一还一辞三
 辞不获则告避也熟食曰飧生物曰饩还圭享毕而
 归其玉也致赠宾去而赠以财也郊送谓主君送宾
 至于郊也郊送之时主君亲至宾为主而主为宾矣
 故摈之之礼与主国同侯伯子男之相为宾客视其
 命数为礼之隆杀其行礼之节亦同于诸公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则三积皆三辞拜受及大夫郊劳
旅摈三辞拜辱三让登听命下拜登受宾使者如初之
卷十一 第 91a 页 WYG0096-0954c.png
仪及退拜送至馆如初之仪及将币旅摈三辞拜逆客
辟三揖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三让客登拜客三
辟授币下出每事如初之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
首君答拜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君拜客辟而
对君问大夫客对君劳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趋辟
致饔饩如劳之礼飨食还圭如将币之仪君馆客客辟
介受命遂送客从拜辱于朝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
之积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其
卷十一 第 91b 页 WYG0096-0954d.png
仪亦如之(宾使者当为/摈从力用反)
 释曰此诸公遣其卿聘于邻国之礼也宾至境则主
 国遣使致积宾至郊则主君遣大夫迎劳宾三让而
 升堂听使者传命毕然后下堂而拜命升堂而受币
 也主之劳宾用束锦宾既至则遣卿致馆其辞让拜
 受皆如郊劳之礼三辞者辞主君以客礼待己也主
 君拜迎而客辟者不敢当主君拜也及庙唯君相入
 者客乃臣也故其相不敢入也客登堂主君拜其至
卷十一 第 92a 页 WYG0096-0955a.png
 客三辟者逡巡而三退也宾既卒聘主君以礼礼之
 宾奉束帛请觌所谓私面私献也问君问其君之无
 恙也再拜而对者敬所尊也问大夫问其大夫之无
 恙也对而不拜者已同列也劳客者劳其行道之勤
 也再拜稽首者谢主君劳己也君馆客者以宾将去
 故就馆省之也辟介受命者宾不敢当主君之命而
 辟则前而受命也遂送者主君拜以送客也礼赐谓
 乘禽君之加惠也如入之积出亦三积也侯伯子男
卷十一 第 92b 页 WYG0096-0955b.png
 之臣谓卿大夫士各以其爵之尊卑而为礼之隆杀
 其仪同也
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
上下之凡宾客送逆同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
之币以其币为之礼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其主
面亦不背客
 释曰礼仪见于容貌辞命见于问答饩牢礼之常也
 赐献礼之加也以二等后其爵而上下之降杀以两
卷十一 第 93a 页 WYG0096-0955c.png
 也送逆同礼者来则逆之有问劳之仪去则送之赙
 赠之礼凡列国往来之礼以邦之大小而为币之隆
 杀以币之隆杀为礼之厚薄日出为朝日入为夕主
 西南也客北面也为行人而摈相者视宾主所向随
 机旋转不正面主不背客也 王氏曰邦国之君臣
 相为宾客先王设官掌其礼问劳赠送物为之数拜
 揖辞受事为之节此邦国之君臣所以相亲也观春
 秋之时一言之不酬一揖之不中而两国为之暴兵
卷十一 第 93b 页 WYG0096-0955d.png
 则周官图民祸患岂不预哉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美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
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
劳辱事焉使则介之(难去声/焉如字)
 释曰传遽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小事小礼也
 美福庆也恶凶荒也无礼小使而无大礼也谓诸侯
 小庆吊也必以旌节为国使而行虽小事必以旌节
 为信也道有难谓在途有疾或他故不以时至然必
卷十一 第 94a 页 WYG0096-0956a.png
 达之于所往之国王命不敢废也居于诸侯之国则
 凡行人烦劳污辱之事皆掌之焉若止行人为使则
 为之介以行夫为行人之属役也
环人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
馆令聚柝有任器则令环之凡门关无几送逆及疆
 释曰通宾客以常事往来者也路节谓旌节馆谓侯
 馆令野庐氏也有任用之器则环而守之凡门关无
 几者谓宾客出入环人以路节达之或曰环人自以
卷十一 第 94b 页 WYG0096-0956b.png
 路节出入故门关不得而几也疆王畿四方之界宾
 客来则逆之去则送之至疆而止不越也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
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凡其
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宾当为摈/)
 释曰国使谓蕃国之臣来朝聘者传王言而谕说者
 以象胥知四夷言语也和之亲之使其心欢悦也入
 宾谓其君以世一见来朝为宾者不谓之入王者非
卷十一 第 95a 页 WYG0096-0956c.png
 王政所加故也夷狄之人其拜揖进退跪伏之礼不
 同于中国象胥教之以中国之仪用协其礼也与其
 辞言传之者译其外国之言辞传以告于上也凡其
 出入迎送之礼节币帛辞令而摈相之从来至去皆
 为之摈而诏侑其礼仪也
凡国之大丧诏相国客之礼仪而正其位凡军旅会同
受国客币而宾礼之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
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卷十一 第 95b 页 WYG0096-0956d.png
 释曰若其入宾而遇国之大丧则诏相其哀临之礼
 仪而正其坐立之位遇有军旅会同之事则受其币
 而以宾接之凡作事谓作四夷之事也国之大事莫大
 于戎有戎事于四夷则命诸侯使之敌王忾焉次事
 则或威让之令文告之辞施于四夷者则量其事之
 轻重或以卿或以大夫或以上士也若下事则事之
 尤小者故以庶子而已 何氏曰夷狄虽在荒远然
 羞愧之心好恶之情亦与中国不殊接之以礼待之
卷十一 第 96a 页 WYG0096-0957a.png
 以诚则相率而悦服矣不然则执干戈以犯边境者
 岂其微哉凡伯不宾而有楚丘之伐驹支有对而得
 与于向之会孰谓夷狄可贱简耶
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
王合诸侯而享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
十有再献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令百官百牲
皆具从者三公视上公之礼卿视侯伯之礼大夫视子
男之礼士视诸侯之卿礼庶子一视其大夫之礼
卷十一 第 96b 页 WYG0096-0957b.png
 释曰四方之宾客其名位不同故其牢礼饩献饮食
 之等数亦异政治王朝之典礼也王合诸侯而行飨
 食之礼则具十有二牢者以公侯伯子男尽在是故
 用王礼之数也庶羞百品莫不皆具厚其礼也上公
 九命作伯者用十二献者优尊之也王十二年而巡
 守则列国皆朝所过之国供王之膳以牲则犊贵其
 诚也犊茧栗之犊与祭天同共王之百官则具百牲
 以多为贵也王之从臣其三公之礼比于上公其卿
卷十一 第 97a 页 WYG0096-0957c.png
 之礼比于侯伯其大夫之礼比于子男士之礼比于
 诸侯之卿庶子之礼比于诸侯之大夫隆杀之等各
 有所视焉
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视飧牵三问皆脩群介行人
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铏四十有二
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饔饩九牢其死
牢如飧之陈牵四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瓮
车皆陈车米视生牢牢十车车秉有五籔车禾视死牢
卷十一 第 97b 页 WYG0096-0957d.png
牢十车车三秅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九十双殷膳大
牢以及归三飨三食三燕若弗酌则以币致之凡介行
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唯上
介有禽兽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
食大牢卿皆见以羔膳大牢(牲当作腥车皆陈之客字/衍文薮素口反秅音妒)
 释曰此以下皆诸侯相朝主国待宾之礼也视飧牵
 所共如飧之数牵牲以往不杀也三问皆脩于其始
 至相问间阔则有脩焉脩者脯之加姜桂者也群介
卷十一 第 98a 页 WYG0096-0958a.png
 行人宰史皆公所从行者也致问之始亦有牢者尊
 其君以及其臣也簠所以盛稻粱簋所以盛黍稷豆
 所以盛菹醢铏羹器壶酒器鼎烹饪之器牲当作腥
 谓腥鼎也饔饩既相见致大礼也死牢已杀者也牵
 则生牢也十斗为斛十六斗为籔十籔为秉一秉十
 六斛禾四秉曰莒十莒曰稯十稯曰秅乘禽雉雁之
 属自宾始至以及归飨燕食皆三君有故不亲飨燕
 食则遣大夫以酬币致君飨礼以侑币致其食礼所
卷十一 第 98b 页 WYG0096-0958b.png
 以将意也上介有禽献以其在诸侯之臣为尊故优
 异之也夫人致礼助君养宾也卿皆见者见于宾也
 膳大牢亦所以助君养宾也
侯伯四积皆视飧牵再问皆脩飧四牢食三十有二簠
八豆三十有二铏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
腥二十有七皆陈饔饩七牢其死牢如飧之陈牵三牢
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
皆陈乘禽日七十双殷膳太牢三飨再食再燕凡介行
卷十一 第 99a 页 WYG0096-0958c.png
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
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太牢致飨太牢卿皆见以
羔膳特牛子男三积皆视飧牵一问以脩飧三牢食二
十有四簠六豆二十有四铏十有八壶二十有四鼎簋
十有二牲十有八皆陈饔饩五牢其死牢如飧之陈牵
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瓮皆陈米二十车禾三十车
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五十双一飨一食一燕凡介行
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
卷十一 第 99b 页 WYG0096-0958d.png
夫人致礼六壶六豆六笾膳视致飨亲见卿皆膳特牛
凡诸侯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如其介之礼以待之
 释曰侯伯之礼杀于上公子男之礼杀于侯伯夫人
 致礼侯伯与上公同不言食太牢则杀于公也致礼
 于子男杀于侯伯特言膳视致飨者夫人致膳于小
 国之君以致飨之礼亦不复飨也卿之膳或用太牢
 或用特牛亦礼之杀也子男独言亲见者大国之卿
 于小国之君有不造馆见者见之乃致膳耳为国客
卷十一 第 100a 页 WYG0096-0959a.png
 谓卿大夫士特来聘问者待之之礼亦如凡介有饔
 飧饩以其爵等为牢礼之陈数同科也
 黄氏曰先王待诸侯何其至也未至也致积始至也
 致飧及其朝飨之后又致饔饩之大礼食之而弗爱
 豕交之也则有问劳逆送之示其勤爱而弗敬是以
 兽畜之也则有辞受拜揖之示其恭然恭敬而无实
 君子不可以虚拘也又况其爱之乎拜揖辞让恭之
 之文也有飨焉则尽其恭之之实问劳送逆爱之之
卷十一 第 100b 页 WYG0096-0959b.png
 文也有燕焉则尽其爱之之实其乐无算取其欢而
 已其爵无算取其醉而已取脯以降奏陔以出诸侯
 心平而气和相与一德以尊其上大者比其小小者
 事其大相朝之君相问之使旌节继道何以致之先
 王为之朝礼而贵贵之教寓焉为之燕礼而老老之
 教寓焉为之飨礼设几而不倚所以训其恭爵盈而
 不饮所以训其俭是其所以致之之道也
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灾杀礼在
卷十一 第 101a 页 WYG0096-0959c.png
野在外杀礼凡宾客死致礼以丧用宾客有丧唯刍稍
之受遭主国之丧不受飨食受牲礼
 释曰国新新建国也荒凶无年也祸灾新有兵寇水
 火也札丧民疫厉也在野谓野外忽遽礼物不可卒
 备在外祸乱出避也凡此数者礼从省约不求丰备
 也朝聘之宾死则主国为之具而殡之丧用馈奠之
 物也宾在主国闻亲之丧则飨食之礼不敢受而受
 刍稍以给人马者不可辞也牲当作腥主国有丧不
卷十一 第 101b 页 WYG0096-0959d.png
 受其熟食而受其生物者有丧不忍烹煎也
掌讶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若将有国宾客至则戒
官修委积与士逆宾于疆为前驱而入及宿则令聚柝
及委则致积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外待事于客及
将币为前驱至于朝诏其位入复及退亦如之
 释曰等籍者九仪差数之籍也有宾客则以其籍数
 而为隆杀之节焉戒官修委积若牛人共积牛羊人
 共积羊仓人共道路之谷积委人共积委之刍薪戒
卷十一 第 102a 页 WYG0096-0960a.png
 之使蚤正素备以给宾客之用也士讶士也聚柝令
 野庐氏也及委则令致积以王命致于宾也宾既就
 馆则次于舍门之外待事于客通其所求也前驱道
 之以如朝也诏其位告宾以位处也入复者入告王
 以客至也及退亦复于王所谓宾不顾矣是也
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凡从者出则使人道之及归
送亦如之凡宾客诸侯有卿讶卿有大夫讶大夫有士
讶士皆有讶凡讶者宾客至而往诏相其事而掌其治
卷十一 第 102b 页 WYG0096-0960b.png

 释曰宾客之治谓欲理国事也以告乎讶讶谓如朝
 而理之从者凡介以下也人其徒属也使道宾客之
 从者营护之也送亦如之送至于境如其前驱聚柝
 待事之属宾客之爵命不同王所使讶宾之臣以爵
 命皆卑一秩卑而迎尊也宾客方至则掌讶往而诏
 相其事治令逆送宾客之政令也
掌交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
卷十一 第 103a 页 WYG0096-0960c.png
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使和诸侯
之好达万民之说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以谕九
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伐之威(辟音/避)
 释曰节以为信币以为礼持节与币巡行诸侯及万
 民聚居之处道说王者德之所存意之所发志之所
 之虑之所定使臣民皆知王之所好者德善而行之
 所恶者邪恶而避之又使王知诸侯之所好达万氏
 之所悦则上下之情莫不通矣通事谓朝觐聘问也
卷十一 第 103b 页 WYG0096-0960d.png
 谕告晓也九税之利必有九职共贡赋以尽臣职之
 利也九礼之亲必结九仪之好以相维持也九禁之
 难必知九法之禁则免于患难也九伐之威必畏九
 伐之法则免于刑戮也皆其职通上之情使其下之
 必遵成下之义使其上之必庇者也王介甫曰九税
 之利使知树艺九礼之亲使知分守九牧之维使知
 听令九禁之难使知避禁九伐之威使知免兵于无
 事之时使人巡邦国而谕之折乱萌多矣不知出此
卷十一 第 104a 页 WYG0096-0961a.png
 而恃威让文告征伐之施焉则非所谓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也 愚谓九税九礼九牧九禁其目皆
 见大小司马之职掌与九伐同而今亡矣
掌察 (阙/)
  (监掌督察邦国之事者诸侯有/废法犯令者则告于王而诘之)
掌货贿(阙/)
  (诸侯之朝聘有时币帛之往来有数若非/朝聘之期以货贿私交者王法所禁也)
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
卷十一 第 104b 页 WYG0096-0961b.png
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
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
则诛其朝大夫在军旅者则诛其有司
 释曰掌都家之国治谓公卿王子弟之都大夫之家
 凡有治于国则朝大夫掌之也日朝者日日在朝以
 听受国之事故也所作谓之事所遭谓之故君谓都
 家之君长谓都家之吏王国之政令当行于都家者
 朝大夫听而受之以告其君长而行之凡都家之治
卷十一 第 105a 页 WYG0096-0961c.png
 有当治于王国者必因朝大夫以达于国若事之大
 者则其君长当自禀命不可因朝大夫也都家之治
 有不及以朝大夫弗达之故则罪在所诛也在军旅
 则大夫弗预焉都家司马弗达之故也则诛其有司
 都家司马也先王制朝大夫之官使都家之治因之
 以达于国使国之事故因之以告于都家则下之事
 无不上闻上之政无不下达则自国中至数百里之
 远又安有壅遏蔽塞之患哉
卷十一 第 105b 页 WYG0096-0961d.png
都则 (阙/)
  (都则掌都家之八则者/也太宰以八则治都鄙)
 
 
 
 
 
 周礼全经释原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