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96-08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全经释原卷九
           明 柯尚迁 撰
夏官司马第四
  官以夏为名象夏也说文云马武也司马掌兵言
  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司马掌邦政政者正也政
  所以平诸侯正天下也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卷九 第 1b 页 WYG0096-0820b.png
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释曰邦政即六典之政典也夏官其属六十司马帅
 之而掌邦政政者正天下之性而不敢任情邪以乱
 邦之典法也故先之以治典次之以教典礼典然后
 继之以政典者一其民于治教而安于礼乐也九州
 之诸侯四海之夷狄莫不循乎治教而安于礼乐不
 曰佐王平邦国乎
 吕氏曰自夏后氏命胤侯掌六师举政典以誓众则
卷九 第 2a 页 WYG0096-0821a.png
 邦政之掌于司马旧矣国之大事何莫非政独戎政
 谓之政者何也天下无事寓兵于农然后赋役百为
 始有所施是政之所从出也天下有事举兵讨乱邦
 之存亡安危系焉其为政之大不待论矣此戎政所
 以独谓之政也统六师而谓之平邦国则王者用师
 之本旨特欲平邦国之不平者耳非济贪忍而誇武
 功所谓天讨也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
卷九 第 2b 页 WYG0096-0821b.png
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
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释曰军司马主一军之众犹司徒司空有乡师遂师
 也舆兵车也行步兵也舆司马如晋掌公之路车曰
 公路行司马如晋掌公车之行列曰公行若无车则
 骑将步将也徒三百有二十与诸官异者以大司马
 总六军故独多也
卷九 第 3a 页 WYG0096-0821c.png
 李嘉会曰自小司马而下皆不见其职掌岂用兵之
 时他官兼摄故职不见耶抑兵事尚密不当载之书
 耶先王不以兵机示天下五官治教刑事无不著惟
 兵法不传陈君举曰仪礼阙军礼盖司马法即古军
 礼后世司马穰苴兵法非也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
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
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
卷九 第 3b 页 WYG0096-0821d.png
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
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释曰此言制军之法虽与乡遂卒伍之数同然乡遂
 则比其家之数卒伍则比其人之数军旅则比其师
 之数也王六军则六乡六遂大国三军则三乡三遂
 次国小国以是差之然军将师帅以下虽与乡大夫
 州长党正其爵虽同然乡遂之法施于平时伍两之
 法施于师旅有征伐之举则制伍两无事复归之乡
卷九 第 4a 页 WYG0096-0822a.png
 遂都鄙是以师无廪给之费将无拥兵之患然所谓
 六军三军二军一军乃天子诸侯之定制皆国中之
 乡寓兵之法以守国者非征行之兵也六遂都鄙之
 兵有征伐之时则随平日寓兵之数简稽之随所选
 之人编为伍两卒旅师军之制大将帅之以行此征
 伐之兵也六乡之兵有变之际起之以卫王室四时
 之间作之以趋田役寇盗之临比之使追胥閒暇之
 时令之出贡赋是故备千乘之赋于王城而王国已
卷九 第 4b 页 WYG0096-0822b.png
 固蓄九千乘于六遂都鄙而富强已具征伐之举选
 六军之众于九千乘之中而民力已裕此先王之足
 兵而未常有兵也
 陈君举曰司马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出马一疋牛
 三头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疋牛
 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盾具谓之乘马
 且以民数中家计之一家六人二家十有二人可任
 用者五人一井八家四十八人可任用者二十人司
卷九 第 5a 页 WYG0096-0822c.png
 马甸出七十五人盖于一甸六十四井之中五百一
 十有二家之内一千二百八十人可任用者择七十
 五人籍于司马以备征伐
 又曰井十为通通疋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
 为成三百家士十人徒二十人与前数差错者前言
 总籍民兵今言调发民兵前言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今言井十为通促零说整以什起数耳田制以八家
 为井起算兵制以什为什起算各从其宜前四丘为
卷九 第 5b 页 WYG0096-0822d.png
 甸为六十四井五百一十有二家其籍于司马者七
 十五人今通十为成加三十六井二百八十八家则
 一成之中百井调发三十人以中家计之百井八百
 家约为丁四千八百人堪使者二千人籍于司马者
 百二十人有奇四分当兵之数发其一分之强故八
 百家只言三百家番休者常五百家可见周家优民
 之至
 丘氏曰伍五人两二十五人三两七十五人出车一
卷九 第 6a 页 WYG0096-0823a.png
 乘百人为卒三卒三百人出车四乘五百人为旅二
 千五百人为师三师七千五百人出车百乘万有二
 千五百人为军三军三万七千五百人出车五百乘
 此大国也二军二万五千人出车三百三十三乘此
 次国也一军万有二千五百人出车一百六十七乘
 此小国也天子六军七万五千人出车千乘故六乡
 六遂共二千乘其馀八千乘见之都鄙稍甸稍人掌
 之七十五万人为万乘大国三乡三遂为千乘次国
卷九 第 6b 页 WYG0096-0823b.png
 二乡二遂六百六十乘小国一乡一遂三百三十四
 乘此取之近地每家赋一人以为国家武备所以强
 本也若其调发则依司马法简稽之
 又曰家出一人为正卒此徒役之大数甸出革车一
 乘此出军调发之数每次调发则五百七十六家共
 出七十五人并一革车其馀可以应八次调发之数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卷九 第 7a 页 WYG0096-0823c.png
 释曰勋功也此官主功赏盖六乡之内有赏田百官
 之中有功勋庸劳力多六者之功举以赏之司勋差
 其等杀故曰掌六卿赏地之法而等其功司马职当
 辨官论材考劾功能故司勋居首
 按先儒云司勋犹今吏部司封司勋之职宜以属天
 官否则六卿土地之赏宜以属司徒今以属司马者
 先王用师首以功赏为重赏之速则人心劝如属地
 官则司存散出而壅底之患生愚谓此正不明司马
卷九 第 7b 页 WYG0096-0823d.png
 之职在于辨官论才考覈功能予夺黜陟振肃纪纲
 也故治诸侯天子所以平天下也而司马主之司徒
 举贤能兴之太学将以治职也而司马论之至于正
 王之服位出纳王之大命朝廷之纪纲也正朝仪之
 位掌群臣之版百官之纪纲也而大仆司士皆属之
 司马则司勋非属之司马而何乎况六功以战居末
 而民功治功事功又六官之事今以战而属司马是
 诚不知司马为朝廷之纪纲乃谓兵官之一职也
卷九 第 8a 页 WYG0096-0824a.png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释曰质平也主买马平其大小之价值如市之有质
 人司马之职马政其首务也故马质在此
 叶氏曰成周设教民养马之政特设马质一官继于
 司马之后使之为民平马价之高下而使民自畜焉
 王马之政乃有校人仆夫趣马等官何其略于民牧
 而详于王牧也盖民马民自备而自畜之其畜也则
 有司授之其用也则有司帅之王马则自为牧厩所
卷九 第 8b 页 WYG0096-0824b.png
 以必有数官分任其责也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释曰量犹度也谓以丈尺量度长短多少之数而不
 使之踰节者也故自掌营国邑以及祭祀宾丧皆掌
 其度量焉
 原曰大司马之首有司勋马质量人三官离而判之
 若不相属合而观之司马之职见矣惟其掌天下之
 功赏也故首司勋惟其掌天下之戎事也故有马质
卷九 第 9a 页 WYG0096-0824c.png
 惟其掌天下之制节也故有量人功赏明则天下莫
 敢不趋事而赴功戎事举则天下莫敢干纪而乱常
 度量有制则天下莫敢踰节而犯分此司马所以为
 国之纪纲犹天之有雷霆号令也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释曰小子主祭祀之小事乃司马用牲事也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释曰夏官主马羊二牲故在比
卷九 第 9b 页 WYG0096-0824d.png
 原曰此二官与司爟犹司徒之有充人牧人牛人之
 官在司徒之首以祭祀为重故也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爟古/焕反)
 释曰举火曰爟郑氏曰爟火乃热火也司爟之职乃
 圣人观天地五行之变顺阴阳消长之宜寒暑往来
 之节而裁成辅相之道者也岂不大乎
 叶氏曰水火皆有禁水亲而不尊易以溺人秋官萍
 氏禁之宜也火禁既有天官宫正脩之又有秋官司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96-0825a.png
 烜职之夏官又特设司爟掌之何耶火之为物炎上
 就燥尊而不亲不得其齐则疾不得其性则灾故其
 星之伏见则国火为之变易季春出火司爟礼而出
 之季秋内火司爟礼而内之二时之出内火星犹祭
 祀之祭爟不忘本也然司爟行火南方之事故𨽻于
 夏司烜取水火秋官奉明水火故𨽻于秋云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96-0825b.png
 释曰固国所依阻者也在国则曰固在野曰险掌固
 掌修城池郭沟树渠之固并据国而言司险周知山
 林川泽之阻并据野而言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释曰易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王公设险
 以守其国此司马所以有司险
 叶氏曰险者天地之所设圣人固不恃险以立国亦
 未尝不因险以守国而所以用险之道则大矣成周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96-0825c.png
 掌固一职司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而使士庶子及
 其众庶守之此掌王畿之固也司险一职掌九州之
 固以周知山林川泽之险设国沟涂而树之林以为
 阻固皆有守禁此司天下之险也二官属于司马者
 谨固封守而预为备也亦如萃之除戎器戒不虞之
 意欤昔者周公营洛且曰使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
 亡则初非恃险也今险固二官无亦因天地之所设
 而使之为守云尔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96-0825d.png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候人主候迎宾客之来者诗曰彼候人兮荷戈
 与祋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释曰环犹郤也以勇力郤敌王氏曰巡察内外若环
 之相循而不穷故名官曰环人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挈若/结反)
 释曰壶盛水器主挈壶水以为漏王氏曰先王分十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96-0826a.png
 二时于一昼一夜之间以漏箭准十二时而为百刻
 以百刻定长短而分昼夜于是立挈壶之职焉诗曰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失其职矣
 原曰候人掌迎宾客诸侯之使往来也环人致师巡
 察贼情挈壶令军井军粮军舍皆司马之所有事也
 故在于此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胥二人徒二十人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96-0826b.png
 释曰掌王宾射之仪所以属司马者以职辨公卿大
 夫之位故也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释曰服不者谓服不服之兽者故曰主养猛兽而教
 扰之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射音/亦)
 释曰主射鸟以共膳羞及驱恶鸟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96-0826c.png
 释曰能以罗网捕鸟者礼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
 此职是也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蓄养也养鸟以备用
 原曰射人之属有服不射鸟罗畜四官何也此先王
 所以均节羽物无使失其性也是故圣王之治非以
 尽民将以尽物故虽飞鸟之微恶者足以为人害善
 者足以为人用且祭祀宾客所不可废也柰之何不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96-0826d.png
 设官以司之乎然用之有时秩之卑员之寡亦见先
 王不以小妨大末累本耳故射人虽以射为名其实
 司公卿大夫之位向掌天子之大礼所射在礼不在
 物也其属四官所射在物将以备礼也故物必出于
 礼者所以均节天地万物也服不四官非所以均节
 万物者乎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四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96-0827a.png
 释曰司士掌群臣之版凡仕于国者不以贵贱总谓
 之士者始附于版者也故其官名司士焉正朝仪之
 位三岁稽士任进退其爵禄则鼓舞百官之权皆属
 司马矣古用人之权职在司马也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
 释曰诸子主天子公侯卿大夫士之庶子者以兼同
 姓异姓之众子言之故曰诸子文王世子名曰庶子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96-0827b.png
 者诸公诸侯之礼也诸侯之臣之庶子𨽻于编氓比
 天子杀之故庶子专主公族天子曰诸子诸侯曰庶
 子此其名实之辨也
 原曰司士诸子所以在司马者盖古者教人之权在
 司徒考课之权在冢宰用人之权在司马今司士稽
 士任三岁进退其爵禄则兼冢宰之权矣诸子掌国
 子之游倅使之脩德学道考其艺而进退之则又兼
 司徒之权矣不知司马掌国之纪纲与天下诸侯也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96-0827c.png
 故司士掌朝仪诸子掌宿卫教之车甲天子诸侯二
 事皆其所掌也纲纪所系不属之司马而何哉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释曰右谓勇力之士充车右刘氏曰司右群属车之
 右也若王之五路右其玉路金路者则下大夫也右
 其象路者则上士也右其戎路木路者则中大夫也
 故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者皆属车之右也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96-0827d.png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
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释曰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有勇力者以为
 王之亲兵
 胡氏曰自古盛王虽用文德必有亲兵专掌宿卫周
 公指虎贲与常伯同戒成王欲其知恤虎贲者犹今
 侍卫亲军也康王初立太保俾齐侯吕伋以虎贲五
 百人迎于南门吕伋者太公望子自诸侯入典亲军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96-0828a.png
 犹今殿前马步军都帅也勋德世臣总司禁旅虎贲
 卫士宿卫王宫其为国家虑深远矣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六人徒八人
 释曰旅贲者以旅力而卫王则兵卫之犹亲者也夹
 王车则下士也而中士帅之焉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释曰其所服者与王为节此官不常置有事则用之
方相氏狂夫四人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96-0828b.png
 释曰王氏曰时傩而驱疫名以方相以其相视而攻
 疫者非一方也
 原曰司右虎贲旅贲三官皆天子在车护卫者也故
 皆以勇力之士为之而以士夫帅之盖朝夕侍从最
 亲于王者也然必以道义之士帅乎勇力之人使王
 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则所以养成君德者微矣节服
 方相二氏祭祀朝觐则用之时傩大丧则用之此临
 时摄用者序其官者所以寓其事况此类在周礼多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96-0828c.png
 矣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
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仆侍御尊者之名大仆其长官也
 东莱吕氏曰穆王命伯囧为太仆正作囧命夫陪仆
 𥊍御之臣后世视为贱品而不之择者也曾不知人
 主朝夕与居气体移养常必由之潜消默夺于冥冥
 之中而明诤显谏于昭昭之际抑末矣穆王之命其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96-0828d.png
 知本哉然自周公作立政而叹缀衣虎贲知恤者鲜
 则君德之所系前此知之亦罕矣周公表而出之其
 选始重穆王之用太仆正特作命书至与大司徒略
 等流风犹未远也
𨽻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𨽻者其事亵也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弁皮/彦反)
 释曰弁者古冠之大称贾氏曰按郊特牲及士冠礼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96-0829a.png
 皆云夏收殷冔周弁三代皆祭冠则弁亦冕也即是
 六冕皆得称弁若皮弁爵弁自然是弁
 按有服必有冠有冠必有屦今司服既在春官而弁
 师则在夏官追师屦人又在天官何也盖天官治内
 者也故追师屦人掌后之首饰与屦而王及命夫之
 屦亦附焉者以屦之等威不如冠服之详故也司服
 之在春官固为礼制之大而冕与服不宜相离今弁
 师又在夏官者岂非司马所掌者诸侯之分职而弁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96-0829b.png
 者衣服之最先故司服主乎天子而及乎诸侯弁师
 主乎诸侯而推自天子二官盖互为用而不可专属
 故弁师特在夏官与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释曰甲今之铠也以下大夫为之是司兵戈盾弓矢
 诸掌兵器官之长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96-0829c.png
 释曰掌五兵五盾也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释曰戈今时钩子戟戈盾用多司兵总掌之又设此
 官以专掌之也
(原阙/)
卷九 第 20a 页 WYG0096-0830a.png
 
 
 
 
 
 车所以承祭祀王敬宾如祭故也
道右上士二人
 释曰道右象路之右也以王朝夕燕出入故谓之道
卷九 第 20b 页 WYG0096-0830b.png
 也
大驭中大夫二人
 释曰驭与御同大驭御之最尊者即玉路之仆得以
 驭名重之也
戎仆中大夫二人
 释曰主驭戎车者戎车革路也驭谓之仆者以其侍
 从于车以尊玉路也
齐仆下大夫二人
卷九 第 21a 页 WYG0096-0830c.png
 释曰王敬宾如祭故车右谓之齐右车仆谓之齐仆
 然仆以驭车而驭不可以兼职故齐兼祭祀宾客之
 事而驭则异官也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释曰主驭象路与王燕出入者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释曰此木路之驭者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卷九 第 21b 页 WYG0096-0830d.png
 释曰贰车从车使车之驭多其员者备杂驭也
 原曰戎右至驭夫九官皆所以参乘驭车者乃天子
 法驾之臣临时兼摄故其爵尊无常职故无府史胥
 徒所谓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必以士大夫为之此官
 也欤然戎右三官充车之右大驭六官御车之左然
 玉路有五齐右兼祀右戎右兼田右右可以兼仆以
 御车则不可兼故五驭皆备官也驭夫又在五驭之
 外观此则先王设官真如权衡之陈一毫不得轻重
卷九 第 22a 页 WYG0096-0831a.png
 也安可以私意乱之哉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校户/教反)
 释曰校人马官之长校之为言校也主马者必仍校
 视之
 王氏曰戎右至驭夫凡九职所以掌五路之车也自
 校人至圉人凡七职所以掌五路之马也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趣七口反/皂才早反)
卷九 第 22b 页 WYG0096-0831b.png
 释曰趣马趣养马也诗蹶惟趣马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

 释曰巫马知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者马疾若有
 犯焉则知之而祭之也祭而不愈则用药以攻之是
 以有医有贾也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牧师主牧马而颁之养之也
卷九 第 23a 页 WYG0096-0831c.png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廋𨼆也闲者马之所𨼆也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鱼/吕反)
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释曰养马曰圉四马为乘良善也驽劣也丽耦也良
 马匹一人驽马二匹一人养之也
 陈氏曰先王之时国马足以行车公马足以称赋周
 礼乡师以时辨其马牛之物均人均马牛之力政县师遂
卷九 第 23b 页 WYG0096-0831d.png
 人等皆辨其六畜或登之或稽之而牛与马与焉及
 其用之则司马法甸出长毂一乘牛三头马四匹此
 国马也校人以下所掌此公马也汉之养马有五监
 六厩而武帝之时马至四十万匹唐置八使五十六
 监麟德间马至七十万开元间马四十五万匹与周
 公马数相去远甚者盖周制六军之马出于民而校
 人所掌者特给公家之用而已汉唐出军之马尽出
 于公家所以多寡之不同
卷九 第 24a 页 WYG0096-0832a.png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
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释曰职主也主四方之职贡者自此以下皆掌侯国
 之官司马专掌天下诸侯故土方以下皆其属也
 原曰量人掌固司险职方土方怀方合方形方山师
 川师数官与司空虞衡土训诵训职颇相关所以属
 司马者以司马专掌诸侯此以下皆邦国之事也故
 周礼理诸侯之官仅存此数官而已其大政则在大
卷九 第 24b 页 WYG0096-0832b.png
 司马小司马而今亡矣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五十人
 释曰土方主诸侯土地之事者盖奉行大司空之法
 于诸侯之国焉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怀来也主谕德宣誉以来远方诸侯及蛮夷之
 民物者子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是也
卷九 第 25a 页 WYG0096-0832c.png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合方主合同四方诸侯之政教者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训方主教道四方诸侯使遵王之道者也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形方主制正邦国之封疆形体无使侵紊则邦
 国各安其分守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卷九 第 25b 页 WYG0096-0832d.png
十人
 释曰掌诸侯之山林以致其贡盖亦奉行大司空之
 法耳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释曰掌邦之川泽使之贡其物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卷九 第 26a 页 WYG0096-0833a.png
 释曰原与原同地之广平者
匡人中士四人胥四人徒八人
 释曰匡正也正诸侯以法则而观其隐慝也
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掸他面反/与探同)
 释曰主掸序王意以语天下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释曰主都之军赋者其官建于王朝
卷九 第 26b 页 WYG0096-0833b.png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释曰家司马卿大夫采地也正犹听也公司马国司
 马卿大夫之采邑王不特置司马各使其家臣为司
 马主其地之军赋往听于王之司马
 原曰周礼治诸侯之政略而不详大抵皆于治王畿
 而推之诸侯恶害己而去籍则大小司马有阙文而
 班爵班禄方伯连帅之制谨固封守之度不见耳其
 他则于六职而推之司马专掌之王制大同故也故
卷九 第 27a 页 WYG0096-0833c.png
 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
 治则见于天官正月之吉施教法于邦国都鄙颁十
 二职事于邦国则见于地官其封建诸侯土圭之制
 造都鄙之法则见于冬官祭祀之仪宗庙之数车旗
 冕弁命数瑞节则见于春官行人司仪掌舍掌客掌
 交方士讶士县士则见于秋官是治邦国之纪纲五
 官皆主之矣乃设司马专掌诸侯以推行五官所职
 司空掌封国之法任土之制则有量人土方氏职方
卷九 第 27b 页 WYG0096-0833d.png
 氏形方氏以推行之司徒掌教法则有怀方氏合方
 氏训方氏以推行之又设巡察善恶之官则有匡人
 掸人亦如司谏司救焉冬官有山林川泽之虞衡则
 设山师川师原师以辨侯国之名物使致贡焉春官
 有九仪司服则设弁师以相通候人以致礼其交际
 往来贡赋之节则见于秋官之行人又设都家司马
 以司都鄙之军赋则周礼治邦国之具亦略备矣或
 者不知职方以下十三官之设所以专理诸侯之事
卷九 第 28a 页 WYG0096-0834a.png
 推行五官之所掌妄为分析以入他官先王之意荒
 矣
  夏官上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
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紏邦国施贡分职以
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
事大以和邦国
卷九 第 28b 页 WYG0096-0834b.png
 释曰五官皆曰建邦此独言建邦国者以司马专掌
 诸侯之事也九法者邦国之事以佐王平邦国则使
 强不得以侵弱众不得以暴寡苟戾乎此然后九伐
 施焉则王之于邦国岂遽以刑辟威之哉亦曰平之
 而已制畿则有侯甸男采卫之别封国则有公侯伯
 子男之异自王畿之外其畿皆不过乎五百里自大
 国百里而下小国不过乎五十里如是则大无并吞
 之强小无侵削之患而地之大小无不正矣设仪则
卷九 第 29a 页 WYG0096-0834c.png
 典命之五仪谓国家宫室车旗衣服或以九或以七
 以五为之节也辨位则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一
 位男一位也如此则上不偪下下不僣上而五等之
 上下尊卑等级明矣贤有德者功能建功立业者有
 德者进其爵有功者加其地所以作兴天下诸侯脩
 德建功之心而听天王旌举之典也牧太宰曰建其
 牧立其监牧谓九州之牧所以统领一州之诸侯盖
 诸侯之长也监监察之如武王封武庚为殷后而立
卷九 第 29b 页 WYG0096-0834d.png
 管叔蔡叔以监之监亦同等之国如王制所谓十国
 以为连连有长二十国以为卒卒有正则谓之监也
 牧以施政教号令于上监以考䆒督察于下上下相
 维大小相督所以联天下之势而不至于乱也制军
 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诘问也禁诸侯之禁
 令天王颁诸侯之大禁于天下令牧监之国各制其
 军又承天子之命诘问其犯禁者而伐所以绳紏诸
 侯之愆也施贡谓制其国之贡贽贡则各以其国之
卷九 第 30a 页 WYG0096-0835a.png
 所有货贿九贡则所谓食者三之一二入于天子一
 归之臣是也分职则各以其能如长教化者则令其
 主教于侯国长于功业者则令考功于侯国即所谓
 牧监之职也施贡以任其财分职以任其能则所以
 任邦国无专土废事矣乡民兼国野之民也简谓辨
 其材艺可任征伐者稽谓以司马法三番选之以听
 调发之数也观此则侯国亦用王朝简稽之法矣辨
 可任以治事也则无游民无废职而邦国之民可用
卷九 第 30b 页 WYG0096-0835b.png
 矣守者经界之地守也则者贡赋之等则也均其地
 守之经界则无不均之患平其贡赋之额则无轻重
 之偏使民各安其生民安则国安矣比犹亲也使大
 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相和也 郭氏曰民之有君
 诸侯之有王非先王创始而有之皆出于自然之势
 也盖上下之分未立强弱之势不齐于是大得以陵
 小众得以暴寡日趋于乱亡而生生之理息矣必有
 德者出焉则上下之分安众寡之情一于是乎有小
卷九 第 31a 页 WYG0096-0835c.png
 事大大比小小大之情率归乎大定是先王封建之
 本也
 原曰观九法之立则所以平天下之大纲举矣故王
 畿之内天子之国也设六官以治之可谓纤悉矣畿
 外建国与天下英贤共治其法皆自治王畿者推之
 是故治教礼政刑事无不皆然但有制节于其间耳
 观其畿封之正仪等之辨则列爵惟五分土惟三之
 制立矣建牧立监比小事大则方伯连帅之职举矣
卷九 第 31b 页 WYG0096-0835d.png
 贤能之进军禁之诘则诸侯之功罪明矣施贡分职
 均守平则侯国之民事察矣又简稽其军赋则诸侯
 征役之用民不得而自专矣夫惟征伐听简稽则兵
 不得而妄用贡赋定疆理正则财不得而妄取功罪
 明则善有劝而恶有惩爵禄之班畿封之制一定而
 不移则小大相统而无侵夺吞并之虞矣使天下如
 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远近迟疾轻重强弱各得其平
 焉此之谓平天下之要道絜矩之义也后世郡县之
卷九 第 32a 页 WYG0096-0836a.png
 法是以治国之道而平天下令天下为一国无远近
 之等无轻重之权虽曰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之道然
 国与天下不可无别亦天道之自然分天下英贤共
 治亦至公之理大同之世也有天下者试思之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
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
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
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冯皮冰切眚所/景反坛音善)
卷九 第 32b 页 WYG0096-0836b.png
 释曰九法用以定诸侯之职守故曰平九伐所以问
 诸侯之有罪故曰正先以九法平之然后以九伐正之
 一教一治先王所以治天下之权也以强凌弱谓之
 冯以众暴寡谓之犯𤯝瘦也若人之瘦𤯝使其强更
 弱众更寡所以正其冯犯之罪也王霸记曰四面削
 其地曰𤯝贤者国之宝宜任之尊之而贼之则伤义
 而为暴民者国之本宜教之养之而害之则伤仁而
 为虐有钟鼓曰伐则伐者兵入其境鸣钟鼓以声其
卷九 第 33a 页 WYG0096-0836c.png
 罪而伐之也内暴其臣民外陵其诸侯是德不宜君
 者故伐之而出其君置之空坛之地以夺其权更立
 贤者焉野荒而不治民离散而不安则削其地明其
 不能有焉 张氏曰先王深知礼义之本原起于稼
 穑之际故于农事常首天下之政诸侯助祭成王作
 臣工之诗而戒以农事者由此故也先王巡狩四岳
 较诸侯之善恶其庆始于土地辟田野治其罚始于
 土地荒芜夫惟戒诸侯之事莫急于新畬之勤制诸
卷九 第 33b 页 WYG0096-0836d.png
 侯之赏罚莫先于田野之政则先王之意可知矣负
 犹恃也固者国有山溪之险可依诸侯因之而不服
 上之教令者则潜师深入其地以伐之则罪人斯得
 固斯不能负矣亲者其兄弟亲属也贼其亲则不仁
 杀其亲则不义正之者执之而治其罪论轻重加刑
 法焉若春秋晋人执卫侯归之京师坐杀其弟叔武
 也放逐也弑下杀上也残灭也臣下有放其君则无
 上弑其君则大逆故并其徒党而残害灭绝之也上
卷九 第 34a 页 WYG0096-0837a.png
 文君无道而杀臣此臣无道而害君故皆以王法诛
 之令犹命也犯令者违王之教令也凌轻忽之意政
 则所颁之政教也杜闭塞之意不许其施令于属国
 也故犯令则违命陵政则干法故削其属国而杜绝
 之也外乱若陈灵与其臣淫于夏姬内乱若齐襄通
 于文姜是也若是则悖人伦灭天道无以异于禽兽
 则不可以亲百姓当诛灭而尽除之如草木之除其
 根本使不复生也 王氏曰先王之时其所封建诸
卷九 第 34b 页 WYG0096-0837b.png
 侯莫非贤也安有诸侯造恶至此者乎盖先王制治
 于未乱思患而预防之故九伐之法虽设不欲尝试
 也垂之使知惧而已
 袁宏曰古者帝王必建万国而植亲贤置百官而班
 群才所以不私诸已共飨天下分其力任以济民事
 周礼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之地方五百里侯伯子男
 之地降杀之谓之五等虽富有天下综理不过一畿
 临飨一国政刑不出封域故政事简而才有馀所任
卷九 第 35a 页 WYG0096-0837c.png
 轻而事不滞诸侯朝聘所以述职纳赋尽其礼敬也
 天子巡狩所以观察风教知其善恶也功德著于民
 加地进律其有不善者则明九伐之制是以世禄承
 袭之徒保其富厚而无苟且之虑脩职述守之畴务
 善其礼不为进取之计故信义著而道化成名器固
 而风俗淳推之百世可久之道也自周室微弱政教
 凌迟桓文翼戴二国皆赖是虽楚恃江汉秦据崤函
 然畏迫宗周忌惮齐晋历观八百岂非扶持根深难
卷九 第 35b 页 WYG0096-0837d.png
 拔已然之效哉
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乃县政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之
 释曰正岁建子月朔布王政于天下至建寅正月朔
 旦乃县政象之书如九法九伐之类有推行条节故
 也易氏曰布政于邦国都鄙者于万民何与焉圣人
 唯能合民之情内外远近通行无间而后可以言政
  愚谓大司马职掌不宜止此数章田穰苴司马法
卷九 第 36a 页 WYG0096-0838a.png
 盖亦祖述九伐之法而推演之或有古意在焉今传
 司马法与周礼不合或曰文王治岐之政愚以为井
 田贡赋非司马法则简稽之法不明而周礼不可行
 矣今取班固之说附之于此庸补司马之阙文而井
 田军赋可得而通行焉 班固曰殷周以兵定天下
 矣天下既定戢藏干戈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
 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军赋曰六尺为步步百为
 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
卷九 第 36b 页 WYG0096-0838b.png
 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
 十亩以为庐舍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
 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
 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井为邑四
 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
 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
 法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
 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疋
卷九 第 37a 页 WYG0096-0838c.png
 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
 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
 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
 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万井定出赋六千四
 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万乘之主戎马车
 徒素具春振旅以蒐夏茇舍以苗秋治兵以狝冬大
 阅以狩皆于农隙以讲事焉五国为属属有长十国
 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为州
卷九 第 37b 页 WYG0096-0838d.png
 州有牧连帅比年简车卒正三年简徒群牧五载大
 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兵之大略也此必有传
 授之言古司马法之遗者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
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
卷九 第 38a 页 WYG0096-0839a.png
蕃畿
 释曰畿疆也犹限也自王城以外分其疆限有九也
 又谓之九服畿言其界画服言其服属于王也籍载
 九畿封域之书也政谓天子颁于侯国之政职谓诸
 侯所守之职事也国畿王国之畿天子之畿方千里
 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也其外每加五百里为一畿
 曰方五百里则蕃畿之内万里矣孟子曰海内之地
 方千里者九是也蛮畿之外不在数中侯者候也为
卷九 第 38b 页 WYG0096-0839b.png
 天子伺候非常也甸田也为天子治田以出贡赋也
 男者任也任王者之职事也采者采取采物以供天
 子也卫者为天子守卫也天下有道守在四夷也蛮
 者縻也縻系之以政教也自此以上六服为中国之
 九州自此以外是夷狄之君长蛮服亦谓之要服要
 束以文教也夷四夷镇去中国稍远镇守夷服之地
 不得内侵蕃者翻也言其与人异也或曰有蕃屏之
 义
卷九 第 39a 页 WYG0096-0839c.png
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
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
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
 释曰赋给军用者也令赋亦以民之众寡地之美恶
 为制盖地有美恶令其出赋以给军饷人有多寡令
 其出丁为军卒也贾氏曰有夫有妇然后为家自二
 人至于十人为等七五六者为之中制也地有上中
 下各分为三等所谓九比也则十口食上上九口食
卷九 第 39b 页 WYG0096-0839d.png
 上中以至三人食下中二人食下下是也又遂人曰
 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中地田百亩莱百亩
 下地田百亩菜二百亩又都鄙受田不易之地田百
 亩再易之地田二百亩三易之地田三百亩是所食
 者三之二食者半食者三之一也按遂人曰夫一廛
 田百亩馀夫亦如之此云上地食者三之二盖上地
 馀夫多故受田亦多谓其勤力垦辟之多也人多故
 田多垦辟耕治亦多故为上地上家非以莱易之多
卷九 第 40a 页 WYG0096-0840a.png
 寡为上地上家也其三等以此制之若上家受上地
 只百亩则人多而田反少矣故此言食者以耕治垦
 辟之多者而言之也
 原曰令赋以地与民制之者地量其所受垦辟之多
 寡以为给饷之需民稽其可用之数以为征行之备
 而已司徒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乃一家力役之征也
 此之令赋以出征自有简稽之法于其间耳先儒称
 乡军之美乃曰处则为比闾族党之民出则为伍两
卷九 第 40b 页 WYG0096-0840b.png
 卒旅之众士不待选皆吾民也将不改置皆吾吏也
 有事置之行阵无事归之田里此不知司马法有简
 稽之制故也若天子出征六军皆六乡之士国中偕
 行而不留一家可乎盖六乡六军者平时卒伍之法
 行于保伍之中乃出贡赋听田役之民卫王宫而不
 以征行也天子万乘六乡不过出车五百七十二乘
 而已六遂都鄙可以出车八千馀乘也不发之可乎
 故征伐之兵必于遂都鄙之中行简稽之法宜为兵
卷九 第 41a 页 WYG0096-0840c.png
 者籍于司马稍人掌之所谓若有师田帅其同徒輂
 辇听于司马是也或曰简稽之制如何司马法曰四
 丘为甸出长毂一乘盖六十四井之内五百七十二
 家之中可任用者一千二百八十人之中取其七十
 五人籍于司马稍人掌其丘乘之令是故不为兵者
 常八倍之又曰通十为成成百井八百家士十人徒
 二十人是八百家之中可任用者二千人之内调发
 者三十人而已是掌于稍人者四分当兵之数发其
卷九 第 41b 页 WYG0096-0840d.png
 一分之强以行征伐简稽之精至于如此乌有每家
 一人偕行者乎曰然则伍两卒旅之长又何人为之
 曰籍于司马者稍人所掌平时编为卒伍之制乡中
 预选其将领之以听教戒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矣及
 征伐之时又随调发之数编成伍两卒旅之制于选
 将之中又择而统之故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皆临
 行所置也安有六乡之吏偕行者乎但所谓有事帅
 以征伐无事复归之田里是以平时民无供给之费
卷九 第 42a 页 WYG0096-0841a.png
 将无拥兵之患士安其所民乐其业此先王之法所
 以为美也
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中音/仲)
 释曰此下言四时教兵之法与五官不类或此是军
 礼诸侯恶害已遂去其治诸侯之制节恐霸者执而
 伐之故以军礼补之欤未可知也春教曰振旅者振
 谓振而拯之尔雅曰出曰治兵尚威武也入为振旅
 反尊卑也春阳用事非用兵之时故教振旅兵入收
卷九 第 42b 页 WYG0096-0841b.png
 众专于农也熊虎为旗司马植之以期民于下也平
 列陈者平其列高下如一以为阵也田猎所习无非
 军事故曰如战之陈
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
师帅执提旅师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
(铙音哓镯音浊贲扶云/反提徒兮反鼙蒲兮反)
 释曰兵以鼓进以金止鼓铎镯铙皆所以节坐作也
 故于振旅辨之路鼓贲晋提鼙皆鼓也鼓人职曰以
卷九 第 43a 页 WYG0096-0841c.png
 路鼓鼓鬼享以贲鼓鼓军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铙
 止鼓以金铎通鼓以金镯节鼓故鼓之为物以和军
 旅以节音乐以正田役以作士气者也车骤徒趋鼓
 与之进车发徒刺鼓与之戒车坐徒作鼓与之行止
 易车险徒先王所恃以却敌者也然而坐作进退疾
 徐疏数之节在鼓而已王执路鼓路者道之大也王
 以道御众故职之贲者事之大也诸侯为王执事故
 执贲鼓军将统万二千五百人晋以进为义师帅统
卷九 第 43b 页 WYG0096-0841d.png
 二千五百人提鼓鼓之有柄者于马上提之旅师统
 五百人鼙鼓卑者所执也卒长统百人执金铙以止
 鼓两司马统二十五人执金铎以通鼓公司马五长
 也执金镯以节鼓伍两之长皆谓之司马司马帅人
 之称虽卑而同其号公者别私人也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
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数音朔貉莫驾/反弊婢世反)
 释曰坐作进退习战法也详见大阅蒐搜也春田之
卷九 第 44a 页 WYG0096-0842a.png
 名盖春时鸟孕乳搜择取其不孕者将田之初有司
 行表貉之祭司马以军法誓民有司谓肆师甸祝也
 鼓遂围者虞衡守禽之厉者乃击鼓而围之遂蒐火
 火田春田用火田止曰弊火止则献禽以祭社为民
 祈榖
 胡氏曰戎祀国之大事也蒐狩所以讲大事也用民
 以训军旅所以示之武以威天下取物祭宗庙所以
 示之孝以顺天下故中春教振旅遂以蒐中夏教茇
卷九 第 44b 页 WYG0096-0842b.png
 舍遂以苗中秋教治兵遂以狝中冬教大阅遂以狩
 然不时则害民不地则害物田狩之地如秦有具囿
 郑有原圃皆常所也违其常所犯害民物而百姓将
 闻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矣可
 不谨乎
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
之用帅以门名县鄙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
以邑名百官各象其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
卷九 第 45a 页 WYG0096-0842c.png
遂以苗田如蒐之法车弊献禽以享礿(茇蒲/未反)
 释曰茇草舍也军有草止之法于夏教之亦平列阵
 如战之阵也车兵车也徒步卒也撰谓数择之也述
 事为书合验为契读之则声于众也撰车徒所以具
 之读书契所以声之皆比军事也帅六军之帅也门
 所居之门也公邑谓之县小都谓之鄙大夫谓之家
 乡谓六乡野谓六遂茇舍之教乃下寨法专以辨军
 之夜事盖休兵偃师之时宿火而寝目固无见衔枚
卷九 第 45b 页 WYG0096-0842d.png
 而处耳固无闻也将以鼓铎而声之则所闻必乱将
 以旗物而挥之则所见必昩于是专以号名为尚而
 号名又不外假者所以防奸细及间谍等事其他皆
 如振旅则夫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皆然矣夏田
 若治苗去其不秀实者故曰苗如蒐之法则其他表
 貉誓民鼓为围禁之属皆同车弊驱兽之车止也夏
 田主用车示所取物希皆杀而车止王制曰天子杀
 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
卷九 第 46a 页 WYG0096-0843a.png
 止则百姓田猎礿宗庙之夏祭也冬夏田主于祭宗
 庙者阴阳始起象神之所在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
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
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狝田如蒐
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祊音/方)
 释曰秋教治兵以出兵为名秋尚严武也旗物所以
 统众载建之于车也军吏诸军之帅自军将至伍长
卷九 第 46b 页 WYG0096-0843b.png
 皆是也师都谓孤卿之涖众者乡遂六乡六遂之大
 夫也郊野谓都邑之吏也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熊虎
 为旗通帛为旃杂帛为物龟蛇为旐鸟隼为旟书当
 作画事谓所掌之事号谓所称之号皆画于旗物也
 兵法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是昼之相示者以象
 夜之相闻者以声故旗物有龙虎鸟龟之文所以待
 昼事有号名之称所以待夜事也秋田为狝狝杀也
 罗弊网止也秋田主用网王制曰鸠化为鹰然后设
卷九 第 47a 页 WYG0096-0843c.png
 罻罗则秋用罗宜矣祊当为方秋田主祭四方报成
 万物诗曰以社以方
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吏戒众庶脩战法虞人莱所田之
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五十步为一表田之日司
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各帅其民
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陈皆坐
 释曰春辨鼓铎夏辨号名秋辨旗物三时各教其一
 至冬大阅之时总教之大阅军实为农隙也 王氏
卷九 第 47b 页 WYG0096-0843d.png
 曰四时之田辨鼓铎者未始无旗物所谓以旗致民
 是也辨旗物者未始无号名所谓各象其事与其号
 是已周礼田法大抵详于冬狩以文考之四时并用
 也群吏乡师以下也戒众庶脩战法若乡师四时之
 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脩其卒伍州长帅
 而致之掌其戒令党正则以其法治其政事族师合
 其卒伍简其兵器帅而至也莱芟除其草莱令车得
 驰驱立三表三表之间二百步左右之广当容三军又加
卷九 第 48a 页 WYG0096-0844a.png
 一表五十步从南头立表以北头为后表司马建旗
 于后表之中群吏帅民而至质明正明也弊仆也仆
 旗后至者诛之车徒皆坐而听誓士卒北面吏南面
 军法后期者斩此方致民故诛之下文不用命者斩
 则此之诛未遽以死处之也
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
 释曰群吏诸军帅也誓告戒也如甘誓汤誓之属是
 也陈前南向表也小子斩牲以徇陈左右巡行之使
卷九 第 48b 页 WYG0096-0844b.png
 众皆知也夫前期戒众庶然后至者可诛既陈而誓
 然后不用命者可斩不先有以告戒之及犯而诛之
 是罔民也故必斩牲以徇则民皆知避而难犯矣
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
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
旗车徒皆坐(摝音/鹿)
 释曰中军中军之将也天子六军三军居一偏皆自
 有中军也群吏既听誓各复其部曲中军之将令鼓
卷九 第 49a 页 WYG0096-0844c.png
 以鼙者旅帅执鼙也鼓人者军将也三鼓以作士众
 之气也司马两司马也振铎以作众群吏皆植所建
 之旗物车徒之坐而听誓者皆起军将击鼓以行之
 伍长鸣镯以节之车徒皆行自后表前至第二表而
 止也摝铎者掩上振之为摝所以止行息气也群吏
 闻铎皆仆其旗车徒皆坐者止行而息气也
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
乃止坐作如初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
卷九 第 49b 页 WYG0096-0844d.png
 释曰又三鼓振铎令作旗作车徒也鼓趋而进则车
 骤徒趋者赴敌尚疾之渐也骤谓聚足而进趋则走
 之肃也及表乃止自第二表至前第三表也坐作如
 初者又坐又作摝铎振铎弊旗作旗也乃鼓者又击
 鼓令车驰徒走者驰谓决围而去走则速也此言勇
 于赴敌也及表乃止者自第三表至前表也
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乃鼓退鸣铙且郤及表乃止
坐作如初(关苦舌反/郤起略反)
卷九 第 50a 页 WYG0096-0845a.png
 释曰鼓声止谓之阕鼓戒者声鼓以戒攻敌也鼓一
 阕车一发徒一刺及三而止以象服敌成于三之意
 也武王之誓徒曰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誓车
 曰不愆于四伐五伐乃止齐焉此车徒之节也乃鼓
 退者谓南表军吏及士卒回身向北从南而始也军
 退卒长鸣铙以止鼓及表乃止退自前表至后表也
 坐作如初习战之礼出入一也曰及表乃止凡四段
 三进一退也每段皆有作行止坐独第三段无坐者
卷九 第 50b 页 WYG0096-0845b.png
 此乃攻敌之时也自后表至第二表曰车徒皆行自
 第二表至第三表曰车骤徒趋自第三表至第四表
 曰车驰徒走此其疾徐之节也进则每进一表退则
 自前表至后表此疏数之节也
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
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閒以分地前后有
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
 释曰冬田为狩言守取之无所择也军门曰和今谓
卷九 第 51a 页 WYG0096-0845c.png
 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名旌门曰和师克在和故也
 以叙和出以次序出和门也左右陈车徒或出而左
 或出而右也有司平之乡师居门正其出入行列也
 旗车吏所载也分地调其部曲疏数也车徒前后异
 屯相去百步也车徒毕出和门乡师又巡其行列使
 不紊也险野山阜险阻则步卒居前原野平夷则以
 兵车居前春秋昭八年蒐干红榖梁传曰刈兰以为
 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𣙗流旁握御轚者
卷九 第 51b 页 WYG0096-0845d.png
 不得入左者之左右者之右然后焚而射焉右者战
 不出顷田不出防是其事也 陈氏曰古者用兵险
 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则险野非不用车而主于人
 易野非不用人而主于车动则足以冲突止则足以
 营卫将卒有所芘兵械衣裘有所赍诗云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则车之为利大矣昔周伐郑为鱼丽之阵
 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偏则车也伍则人也伍从其偏
 也先车足以当敌后人足以待变则古者车战之法
卷九 第 52a 页 WYG0096-0846a.png
 略可知也或者谓晋人以什共车必克房琯以车战
 取败遂以为用车不若用人与骑之愈是不知古者
 教民以射御为艺君子以射御为能孔子曰吾执御
 乎执射乎诗称大叔之多才则曰叔善射忌又良御
 忌古人相率以射御如此则登车而不能御骖乘而
 不能射者鲜矣房琯之用车有是人乎不然巫臣教
 吴以乘车而胜于楚何也
既陈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
卷九 第 52b 页 WYG0096-0846b.png
 释曰驱谓驱禽使前趋获也逆谓逆还之不得令走
 出围也驱用驱车逆用逆车此田仆之所设也表貉
 之祭皆如振旅
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
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及
所弊鼓皆駴车徒皆噪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兽禽
以享烝
 释曰此言往狩田也师帅先击鼙以令鼓执鼓之人
卷九 第 53a 页 WYG0096-0846c.png
 皆三鼓之必以三者节制之度也群司马众两司马
 公司马也枚如箸衔之有繣结项中以止语为相疑
 惑也下文有衔枚氏大兽输之于公小禽以自畀也
 诗云言私其豵献豜于公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
 当以计功也及所弊田所当止之处也疾雷击鼓曰
 駴车徒皆噪者天子诸侯蒐兽有常至其常所吏士鼓
 噪象攻敌尅胜而喜也噪哗也徒乃弊冬田主用徒
 物多众得取至是而止凡田春用火夏用车秋用罗
卷九 第 53b 页 WYG0096-0846d.png
 非不用徒也特所主者有异耳致禽馌兽于郊聚所
 获禽因以祭四方之神于郊又取禽以入献先王以
 为烝之祭也烝冬祭名
 李氏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若无故而习
 是习杀人也非示天下以不复用兵之意也故用春
 蒐夏苗秋狝冬狩而教焉鸟兽鱼鳖皆函血气若无
 故而杀之是暴殄天物也作禽荒也故因祭社享礿
 祀祊享烝而行焉明非好兵也为田猎也非好田猎
卷九 第 54a 页 WYG0096-0847a.png
 也为祭祀也外以彰事神之礼内以作不虞之备圣
 人之动其顺如此不足为后世法乎春秋发微云禽
 兽多则五榖伤不可不捕故因田以捕之上以供祭
 祀之鲜下以除稼穑之害故田必以时杀必由礼田
 不以时谓之荒杀不由礼谓之暴惟荒也妨于农惟
 暴也殄于物圣人之深戒也
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若大师则掌
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及致大常比军
卷九 第 54b 页 WYG0096-0847b.png
众诛后至者
 释曰及师者谓平时教其民知上下之分行阵之法
 及王巡守若会同司马起师大合六军之众以行所
 以威天下行其政事禁令也民既教戒军旅既备诸
 侯苟有无罪而被虐者救之有罪而不服教者伐之
  王氏曰仁者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故
 恶人之乱之也以其爱人循理故以救无辜为先以
 其恶人之害故以伐有罪为后盖师以安民为先故
卷九 第 55a 页 WYG0096-0847c.png
 也大师者王亲出师征伐也涖临也临大卜卜出师
 吉凶也戒令行军之约束也主谓社主及迁庙之主
 军器鼓铎之属凡师既授甲迎主于庙及社祝奉以
 从杀牲以血涂主及军器皆神之致聚众也比军众
 校其军数及齐一之也王亲御六军则司马用王之
 太常致众而校数之太常既建而后至者诛之
及战巡陈视事而赏罚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
先恺乐献于社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王吊劳士庶
卷九 第 55b 页 WYG0096-0847d.png
子则相(厌于/涉反)
 释曰司马当战对阵之时巡军阵视其战功之事知
 其有功无功而行赏罚也师有功胜也司马则左执
 律以听军声右秉钺以为将威也先犹道也兵乐曰
 恺献于社献功于社也司马法曰得意则恺歌示喜
 也厌谓厌冠丧服也战而败则丧服示戚也奉主车
 获本也送主归于庙与社也战败士庶子必有死与
 伤者王亲吊其死者而间劳其伤者皆司马相其礼也
卷九 第 56a 页 WYG0096-0848a.png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大会同则
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六耦大祭
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大丧平士大夫丧祭奉诏马牲
 释曰大役筑城邑之类植部曲将吏如宋城传曰华
 元为植是也要簿书也大司马于大役与虑事欲知
 其事之可否属其植则欲知其人之多寡受其要则
 欲知其功之等差事成而考之以行赏罚也士谓国
 子之已命者庶子国子之未命者诸子职云会同宾
卷九 第 56b 页 WYG0096-0848b.png
 客作群子从从王也司马帅之大射王将祭射于射宫
 以选贤也王射三侯以诸侯为六耦羞牲鱼牲与鱼
 也羞进之也受其祭谓受尸宾以祭也大祭祀与大
 飨食大司马主进牲鱼与受祭也平一其服也司马
 主平一士大夫之丧服祭丧之祭也王丧以马祭者
 盖遣奠也奉犹送也送而至墓告而藏之也
 叶氏曰大司马制六军则兵属大司马矣至于军旅
 大事则五官预有事焉盖古者寓兵于农寓将于卿
卷九 第 57a 页 WYG0096-0848c.png
 命卿为将此有事之时也无事而统兵亦不专属之
 司马使兵无专将将无专权也观周人制兵之法国
 子宿卫之士则属之冢宰虎贲宿卫之兵则属之司
 马师保四翟之𨽻既属之地官又属之秋官至如国
 有大事国子游倅虽属于地官之诸子而又弗征于
 司马其卫兵之权散出可知也乡遂之民皆军也则
 属之司徒四时之田皆兵也则属之司马闾师地官
 之属军旅之戒则受法于司马至如乡师帅民徒而
卷九 第 57b 页 WYG0096-0848d.png
 致政令受役要可也而必考辟于司空其畿兵之权
 散出可知也盖古者兵制自卫民之外六军之制皆
 寓兵于农本无兵之可统寓将于卿本无将之可名
 又况兵权散出不属一人有事调兵则天子遣使一
 牙璋发之其权又专属于天子是以兵满中外而居
 然若无迨及数世司马世官爰以命氏驯至诸侯更
 霸列国专征世卿帅师大夫藏甲孔子作春秋凡书
 帅师议权臣也聚民为兵则兵安得而不惰聚兵而
卷九 第 58a 页 WYG0096-0849a.png
 专将则将焉得而不骄此其为患也久矣唐人府兵
 号为得井田大意然井田寓兵于农府兵寓农于兵
 其意已异而况兵有定额将有定员更番再世安能
 无将骄卒惰之患府兵且尔况不为府兵者哉
小司马之职掌(郑玄曰此下字脱灭札烂文阙/汉兴求之不得遂无识其数者)凡小祭
祀会同飨射师田丧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阙/文)
军司马(阙/) (此乃属官之首其所职大且/要矣其缺而不能补可惜哉)
舆司马(阙/) (此掌出兵车战也此亦有职今缺愚意/大司马春蒐夏苗阵法或在此二官欤)
卷九 第 58b 页 WYG0096-0849b.png
行司马(阙/)
 何氏曰先王制礼道民吉凶嘉宾之礼达于天下久
 矣而军礼独藏于司马周礼于庶官职掌纤悉毕具
 而小司马之职文不可考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徒
 有其名得非军法尚密而藏其用耶今武经有司马
 法杂以穰苴之说其书文古而意深亦载九伐之法
 中间有格言安知非古之遗文而兵家者流附以用
 兵之权略欤(按穰苴独推演九伐之法耳若班固井/田出兵之制则诚古司马遗文而诸侯)
卷九 第 59a 页 WYG0096-0849c.png
 (之制度则王/制亦颇备焉)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勋国功曰功
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
 释曰赏地即赏田也载师职曰以赏田任远郊之地
 远郊在六乡之内故言六乡赏地之法等犹差也功
 有大小则赏有差等大功勋则封国矣赏地谓民功
 以下也王谓有天下者有安定天下之大功则谓之
 曰勋诸侯有一国者能安定一国之业则谓之曰功
卷九 第 59b 页 WYG0096-0849d.png
 国以民为本君为民而立能造福万民民安则国安
 矣故民功次之谓之庸者平常之中功德著焉事功
 者治事之功处人之所难处为人之所不能为则可
 谓有劳效矣治功则整齐庶政治理著绩者也不谓
 之有力于职业乎至于克敌取胜首虏多效亦不可
 无赏也然止曰多而已不以之为尚也故居末焉
 郑氏曰王功之勋辅成王业若周公国功之功保全
 国家若伊尹民功之庸法施于民若后稷事功曰劳
卷九 第 60a 页 WYG0096-0850a.png
 以劳定国若禹治功曰力制法成治若皋陶战功曰
 多尅敌出奇若韩信陈平今按功必至如此则非司
 勋赏地所掌矣故大功司勋藏其贰其次功能赏地
 者司勋等其功而赏之
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勋诏之大功
司勋藏其贰
 释曰大功谓王功国功二者之功固不以地赏之也
 必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然后铭书其功于王之大常
卷九 第 60b 页 WYG0096-0850b.png
 使与日月同其光冬祭先王之时亦与祭于庙使与
 先王同其荣君牙曰厥有成绩纪于大常盘庚曰兹
 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是也司勋诏之有
 此大功非司勋所能等差之特于旌功之时司勋诏
 告之而已又凡大功成绩藏于天(原阙/)
卷九 第 61a 页 WYG0096-0850c.png

卷九 第 62a 页 WYG0096-0851a.png

卷九 第 63a 页 WYG0096-0851c.png
 
 
 
 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有大火则浴其种是
 蚕与马同气物莫能两大禁再蚕者为伤马与 按
 原训再无义例禁蚕恐伤马非圣人之政蚕者民生
 之本不可禁也原当是平原牧马之处禁蚕桑于原
 者恐害马刍欤然未知是否
卷九 第 63b 页 WYG0096-0851d.png
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营国城郭营后宫量
市朝道巷门渠造都邑亦如之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
州涂军社之所里
 释曰建营立也营国之法详于匠人司马掌天下诸
 侯故建国有大国次国小国之差都鄙有广狭之度
 此量人所以不属司空而属司马也分国为九州者
 州方千里则四公六侯七伯二十五子百男州各有
 长王畿独居一州此建国之大槩也每国之中则营
卷九 第 64a 页 WYG0096-0852a.png
 国之城郭城有里数郭周城城郭既立乃营后宫国
 君所居也量市朝者宫居中前朝后市城中有道民
 居有巷城有门门外有渠纵横广狭各有定制量人
 以尺度量度之大小各得其分使无僣踰是所以一
 天下之权也大国亦有都有邑其城郭市朝渠巷各
 有定制故曰亦如之其营建之次第同也师行于外
 壁垒之处亦不可无市朝州涂军社也亦量人制
 其广狭市则通行交易所在朝则主将出令之所每
卷九 第 64b 页 WYG0096-0852b.png
 州为一师二千五百人各有涂道而军社则有常居
 之里此营垒亦设定也
邦国之地与天下之涂数皆书而藏之凡祭祀飨宾制
其从献脯燔之数量掌丧祭奠竁之俎实凡宰祭与郁
人受斝历而皆饮之(竁昌/绢反)
 释曰邦国之地其制有大小丈尺天下之涂道所通
 达之里数有远近多寡之数皆书而藏之则天下诸
 侯莫敢违制而天下之道路莫敢移易以数在量人
卷九 第 65a 页 WYG0096-0852c.png
 故也祭祀以事神飨宾以接人从献脯燔其物之所
 共则有数其器之所容则有量量人制之其官以量
 多少为事故也所谓从献脯燔者以所献牲牢为正
 以脯燔为从也奠遣奠也竁穿土为圹也其祭皆有
 俎实亦必量人掌之者以其制度数故也宰祭者谓
 冢宰佐王祭及摄祭也讫事量人与郁人受举斝之
 馀沥而饮之尽所以受神之福 王氏曰郁人于祭
 祀达其气臭以始之交神以德者也量人于祭祀制
卷九 第 65b 页 WYG0096-0852d.png
 其量数以成之事神以礼者也二官本末相成焉
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而掌珥于社稷祈于五
祀凡沈辜侯禳饰其牲衅邦器及军器凡师田斩牲以
左右徇陈祭祀赞羞受彻焉(珥而志反/读为衈)
 释曰羞进之也羊肆豚解而腥之用于朝践者也羊
 殽体解而爓之用于馈食者也肉豆切肉而以豆羞
 者也王氏曰肉豆则醢人所掌四豆之实谓以豆盛
 醢而进之者也珥弭灾之祭也祈求福之祭也社稷
卷九 第 66a 页 WYG0096-0853a.png
 五祀见前沈谓狸沈辜谓副辜侯谓侯福禳谓禳灾
 皆小子饰其牲也邦器礼乐祭祀之器军器鼓铎之
 属以厌妖小子衅之也斩牲徇陈必用小子者以其
 掌衅社而军法不用命者则戮社故也羞始祭所进
 之物也彻祭毕所彻去之器也小子皆赞之以小子
 之职皆事之小故也
羊人掌羊牲凡祭祀饰羔祭祀割羊牲登其首凡祈珥
共其羊牲宾客共其法羊凡沈辜侯禳衅积共其羊牲
卷九 第 66b 页 WYG0096-0853b.png
若牧人无牲则受布于司马使其贾买牲而共之
 释曰羔小羊也饰羔若记所谓饰羔雁者以缋示敬
 也登升也升首以报阳也法羊宾客牢礼所用法式
 之羊积积柴也禋祀槱燎实柴也布泉也即(原阙/)
卷九 第 67a 页 WYG0096-0853c.png
 
 
 
 
 
 
 
 
卷九 第 67b 页 WYG0096-0853d.png
 
 
 
 
 
 
   纳其气于内逆而用之则强弱相胜而气无以
 为均顺而变之则休废相沿而疾以之救民于四时
卷九 第 68a 页 WYG0096-0854a.png
 皆有厉疾火生于木其气性从之故四时各取其所
 宜木以变国火焉而民疾于是乎可救矣时运而往
 火变而新阳太盛则养阴之弱以抑其强阴太盛则
 用阳之盛以救其弱使民常得阴阳之正气而不滞
 于一偏此圣人善救民之道也火之象在天其伏见
 有时火之用在人其出内有节盖五行于四时各有
 盛衰则火之运于四时也亦有休废自辰至已于方
 为火所王自戌至亥于方为火所伏因其王而出之
卷九 第 68b 页 WYG0096-0854b.png
 所以宣其力于其伏而纳之所以息其气先王于火
 之政令岂特有以救民疾哉其原五行之性又有至
 理于此自非深知夫阴阳之情者孰能与焉
掌固掌脩城郭沟池𣗳渠之固颁其士庶子及其众庶
之守
 释曰刘氏曰易云城复于隍则是浚沟之土所以为
 城也凿池之土所以为郭也沟池深于外城郭固于
 内用其深以增其高也渠所以出水又在外因之设
卷九 第 69a 页 WYG0096-0854c.png
 固植木其上守固之材出焉王氏曰士者公卿大夫
 之适子而巳命者也庶子者国子之倅而未命者也
 众庶则其人民递守者也故士庶子所使帅众庶而
 颁其守则远近均劳逸更焉而守政于是乎行矣公
 卿大夫涖职于内而子弟又守城郭沟池之固于其
 外此所以内外一心休戚一体而先王之治晏然无
 内外之虞矣
设其饰器分其财用均其稍食任其万民用其材器凡
卷九 第 69b 页 WYG0096-0854d.png
守者受法焉以通守政有移甲与其役财用唯是得通
与国有司帅之以赞其不足者昼三巡之夜亦如之夜
三鼜以号戒(鼜音/戚)
 释曰饰器兵甲之属饰之以为威仪设之以耸观旷
 备非常也财用国以财给守吏之用也稍食守者禄
 廪也任其万民各以任使之也民之材器其所用筑
 堑及为藩落者刘氏曰财用曰分随地守之所用也
 稍食曰均计功力之所当也万民曰任分地界为守
卷九 第 70a 页 WYG0096-0855a.png
 也材器曰用防缓急之所须也凡守者各致其守不
 可以有移也其有移者则受法于掌固以通之也盖
 甲兵有时而不足用力役有时不足供财用有时不
 足给则移甲移役与移财用以足一时之需其他非
 是不得妄离部署故曰唯是得通国有司甲兵财用
 之官也言其通又必与国有司帅而致之以助其不
 足则其移也无私矣赞佐助也巡行也鼜戒守鼓也
 号呼其守者之名也戒戒其守者之事也言为众庶
卷九 第 70b 页 WYG0096-0855b.png
 之懈怠故昼夜三巡为夜不见其三巡故以三鼜号
 戒为信也以上皆王国之守固
若造都邑则治其固与其守法凡国都之竟有沟𣗳之
固郊亦如之民皆有职焉若有山川则因之
 释曰若造三等都邑则亦治其固与其守法然不惟
 王国都邑之内至于国都之境皆有沟𣗳之固而乡
 遂之境亦如之合守之处其民皆分其职任使递守
 也而凡造沟之处值有山川则因而为之不须别造
卷九 第 71a 页 WYG0096-0855c.png
 也
 王氏曰若有山川则因之以为阻固也夫为高必因
 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因其高下自然之势以为之阻
 固则用力不劳而其为备也易矣先王之世以道德
 则明以仁义则脩然后掌固之守可赖焉若夫徒恃
 形势之固而不知仁义道德之所本委而去之虽有
 方城汉水何足恃哉此魏之武侯保西河之固而吴
 起对之以在德不在险者良有以哉
卷九 第 71b 页 WYG0096-0855d.png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
路设国之五沟五涂而𣗳之林以为阻固皆有守禁而
达其道路国有故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以其属守之
唯有节者达之
 释曰九州之图谓天下地理阻阨之图也山林川泽
 之阻若职方氏所谓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
 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其浸五湖之类是也观其图
 则知其阻为其阻而不通也山林则开凿之川泽则
卷九 第 72a 页 WYG0096-0856a.png
 桥梁之而达其道路焉五沟遂沟浍洫川也五涂径
 畛涂道路也树之林作籓落也或曰沟涂之上植林
 木为阻固使民守而禁之则非遂人之五沟五涂矣
 曰晋师伐齐而曰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今曰尽东
 其亩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无乃非先王之命
 也夫是五沟五涂之设于天下岂惟利田亦寓阻固
 之意也然唯于分界之处有沟涂则树之林木以为
 守固其田中之沟涂不树也国有故谓兵寇也闭塞
卷九 第 72b 页 WYG0096-0856b.png
 要害之路不通往来备奸寇也凡司险之民皆以守
 之焉节谓道路之旌节也有节则非寇也故达之
掌疆(阙其职/)
 原曰疆者侯国都鄙之疆界也是故大国不过百里
 次国七十里小国五十里不能五十里曰附庸是建
 国之定制其曰五百里三百里二百里者其属国也
 先王之为此制也法制必严分守必明疆界必定使
 彊不得以侵弱众不得以暴寡故大小相维王设其
卷九 第 73a 页 WYG0096-0856c.png
 牧天下之定其原盖出于此春秋之时诸侯踰制晋
 大数圻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司马之职废天子不能
 问方伯自违制封建于是而大坏矣春秋书侵书伐
 何者而非兼并之议也故曰春秋无义战及战国之
 时王制坏乱极矣孟子曰诸侯恶害己而去籍其全
 书孟子巳不得见岂特司禄之职缺而掌疆亦缺矣
 况并冬官于司徒阙略大小司马之职掌则诸侯之
 意不益可见乎
卷九 第 73b 页 WYG0096-0856d.png
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以设候人若有方治
则帅而致于朝及归送之于竟
 释曰先王于四方之宾客来则有以迎之去则有以
 送之因设候人之官分掌候四方宾客之往来其于
 道路候掌其道路之治治谓出入迎送治其事也郑
 氏曰国语候不在竟讥不居其方也禁令备奸寇也
 以设候人者选士卒为之即其徒也方治谓出于其
 方来治国事者候人帅其使而造于朝及其事竣而
卷九 第 74a 页 WYG0096-0857a.png
 归又送之出竟也诗曰彼候人兮荷戈与祋春秋传
 曰晋栾盈过周王使候人送出诸轘辕是也
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抟谍贼讼敌
国扬军旅降围邑(抟音慱谍音/牒降户江反)
 释曰环人盖巡察之官致师者犯敌以诱其出也郑
 氏曰致其必战之志古者将战先使勇力之士犯敌
 焉春秋传曰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许
 伯曰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乐伯曰吾闻致
卷九 第 74b 页 WYG0096-0857b.png
 师者左射以菆代御执辔御下掚马掉鞅而还摄叔
 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皆行其所闻
 而复之察军慝慝阴奸也视军中有为慝者则执之
 环四方之故四方其兵戎之故环而却之不使合党
 缔交所谓折冲禦侮也巡邦国抟谍贼平时巡行邦
 国之中恐有阴谋邦国有贼来作间谍伺虚实者抟
 而执之讼敌国者敌国有兵来侵则往讼曲直若齐
 国佐如师是也扬军旅称耀其威武以摄恐敌人也
卷九 第 75a 页 WYG0096-0857c.png
 降围邑于其所围之邑苟有欲降者则受其降然则
 环人乃才勇口辨之人为之若古使敌辨士之流者
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挈辔以令舍挈畚以令粮凡
军事县壶以序聚柝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
之分以日夜及冬则以火㸑鼎水而沸之而沃之(畚音/本柝)
(音/托)
 释曰挈提也壶盛水器也令军井者军穿井及水悬
 壶其上令军众知水所在也壶所盛饮故以壶表井
卷九 第 75b 页 WYG0096-0857d.png
 挈辔以令舍者辔以驾马马止则脱辔故悬辔令军
 知所当舍也挈畚以令粮者畚以盛粮军当给食则
 悬畚于当禀假之处令军望见使来受粮于此下也
 军中军骑杂会欢嚣号令不闻故各以物为表识也
 击柝两木相敲行夜时也易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军之所处尤严故悬壶以水分漏刻所以序次更迭
 击柝守备之人也代亦更也礼未大敛代哭以水守
 壶者为沃漏也以火守壶者夜则视刻数也分以日
卷九 第 76a 页 WYG0096-0858a.png
 夜者异昼夜漏也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
 长短焉冬水冻漏凝不下故以火炊水沸以沃之谓
 沃漏也 薛氏曰以火㸑鼎则使之不凝以火守壶
 则使之不差施之军事所以严守警施之丧事所以
 严凶哀朝廷朝夕之礼亦常以是为节焉然春官鸡
 人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齐诗特罪挈壶氏者盖天
 子备官挈壶掌漏鸡人告时诸侯则掌漏告时一于
 挈壶氏也
卷九 第 76b 页 WYG0096-0858b.png
射人掌国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卿
大夫西面其挚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
诸侯在朝则皆北面诏相其法
 释曰位将射始入见君之位三公辅弼之长诸侯方
 伯之长故皆北面以正臣礼孤西卿大夫东面朝廷
 之序以右为尊士不与者此非大射选贤与祭故也
 以言曰诏以力曰相谓射人诏相公孤卿大夫诸侯
 礼仪之法也 王氏曰先王于祭祀宾燕之事未尝
卷九 第 77a 页 WYG0096-0858c.png
 不射方其与诸侯行宾射之礼则国之三公孤卿大
 夫与焉故射人掌其位也三公北面答君也孤东面
 佑王也卿大夫西面佐王也其挚三公执璧则以其
 有君之体而不致其用也三公之挚不序于宗伯而
 独见于射人者盖三公师道也王之所承有弗敢臣
 也宗伯之挚不序于其职而射人以主宾射为先则
 三公之挚言于此亦以见宾之而弗敢臣之意也诸
 侯在国则有君道故南面在朝则有臣道故北面也
卷九 第 77b 页 WYG0096-0858d.png
 诏相其法朝射之法也
若有国事则掌其戒令诏相其事掌其治达
 释曰国事谓王有祭祀会同之事诸侯当助其荐献
 与其礼仪也戒令振肃之使无违礼也事则所当行
 之事也射人诏相之治达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
 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
以射法治射仪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驺虞
九节五正诸侯以四耦射二侯二获二容乐以狸首七
卷九 第 78a 页 WYG0096-0859a.png
节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蘋
五节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一获一容乐以采蘩五节
二正(射三侯皆音亦正/音征豻五豆反)
 释曰此宾射之仪也射法者制为度数则为法射仪
 者见于动容则为仪下文所谓侯也获也容也乐节
 也皆是也六耦者诸侯与王射而合卿大夫以为六
 耦射三侯者陈君举曰王大射张三侯乃是养人主
 不争之德以万乘之尊下与诸侯群臣射射有中否
卷九 第 78b 页 WYG0096-0859b.png
 则有胜负使人主有争胜负之意则不可故特设三
 侯于侯道九十弓之地一侯高一侯其侯又广其弓
 又良又有相助之者则易为中虽以优至尊乃养其
 不争之德诸侯二侯亦此意获者射必有人执旌以
 告获每侯用一人其名曰获射必有容其制如屏风
 一名曰乏乐以驺虞歌此诗以为乐节也三侯熊虎
 豹也二侯熊豹也一侯豹也豻侯以胡犬之皮饰九
 七五节奏乐以为射节之差张布谓之侯侯中为鹄
卷九 第 79a 页 WYG0096-0859c.png
 鹄中为正正中为𣙗𣙗方六寸五正画五采之云气
 也三正画以朱苍白之云气也二正画以朱绿之云
 气上文不言士天子与诸侯宾射士不与也此云士
 豻侯则士得自行宾射不得与君宾射矣
若王大射则以狸步张三侯王射则令去侯立于后以
矢行告卒令取矢祭侯则为位与太史数射中佐司马
治射正
 释曰狸善抟物者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
卷九 第 79b 页 WYG0096-0859d.png
 量侯道法之于今为半步也侯道者各以弓为度九
 节者九十弓七节者七十弓五节者五十弓弓之下
 制长六尺王射则射人令人去候所而立于后以矢
 行告者射人主以矢行高下左右告于王也射毕则
 令当取矢者使取矢也祭侯为位者祭侯献服不为
 位者为服不受献之位也数射中者数射者中侯之
 算也与太史者以太史凡射事饰中舍算故也佐司
 马治射正者射以不失正鹄为主司马治之射人佐
卷九 第 80a 页 WYG0096-0860a.png
 之也
祭祀则赞射牲相孤卿大夫之法仪会同朝觐作大夫
价凡有爵者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倅车有大宾客则
作卿大夫从戒大史及大夫介大丧与仆人迁尸作卿
大夫掌事比其庐不敬者苛罚之(比毗志反/苛音何)
 释曰祭祀谓郊禘之事王必亲射牲示诚敬之至也
 而射人则赞之法仪谓射法射仪也作使也会同朝
 觐用大夫为介以相礼与士之有爵者为介则射人
卷九 第 80b 页 WYG0096-0860b.png
 作而使之也倅车王之副车也大师令有爵者乘之
 不敢虚其位以在师中也作卿大夫从者选使从王
 见宾客也戒太史及大夫介者谓王有命使三公命
 诸侯及衣服就馆赐之时则射人戒太史及大夫为
 介于诸公者也太史与事者以大史主协礼事故也
 仆人太仆也仆人与射人俱掌王之朝位也迁尸大
 敛之后迁于室堂作卿大夫掌事者使之各掌王丧
 之事也王丧亲于贵者居庐则比其服之亲疏贵贱
卷九 第 81a 页 WYG0096-0860c.png
 也居庐而不敬者则苛而诘问之罚而究治之也
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凡祭祀共猛兽宾客之事
则抗皮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
 释曰猛兽熊罴虎豹之属教而扰之使驯服而不抟
 噬也祭祀共猛兽以充膳羞也宾客来朝陈虎豹之
 皮毕则举而藏之射侯张于射人则赞助之乏即容
 也举旌而居于容待获待射中而举旌以唱获也
射鸟氏掌射鸟祭祀以弓矢驱乌鸢凡宾客会同军旅
卷九 第 81b 页 WYG0096-0860d.png
亦如之射则取矢矢在侯高则以并夹取之
 释曰射鸟供膳羞其本职也祭祀主洁净驱乌鸢虑
 其污秽也宾客会同军旅主严肃驱乌鸢虑其喧聒
 也王射主取矢以司射鸟之事若矢着侯高手不能
 及则以并夹取之并针箭具也司弓矢共并夹
罗氏掌罗乌鸟蜡则作罗襦中春罗春鸟献鸠以养国
老行羽物(襦汝/俱反)
 释曰以网系鸟谓之罗鸟谓卑居鹊属也蜡谓腊月
卷九 第 82a 页 WYG0096-0861a.png
 大祭万物也襦与繻同网之细密者春鸟蛰而始出
 者鸠鹰所化者鸠同春鸟宜养老 郑氏曰蜡则作
 罗襦者谓十二月此时火蛰者毕矣豺既祭兽可以
 罗网围取禽兽也王制曰豺祭兽然后田又曰昆虫
 已蛰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也献鸠以养
 国老者陈氏曰天子之于老者其所养有三国老也
 庶老也死政之老也夫贵胄谓之国子则贵而老者
 谓之国老贱者谓之庶人则贱而老者谓之庶老国
卷九 第 82b 页 WYG0096-0861b.png
 子与庶人之俊者同其学所以一道德国老与庶老
 异其养所以别分义记之所言四代养老是已而又
 有死政之老焉故罗氏鸠以养之者国老司徒以保
 息养之者庶老也司门以财养之者死政之老也若
 夫外饔酒正所谓耆老者总三老言之也
掌畜掌养鸟而阜蕃教扰之祭祀共卯鸟岁时贡鸟物
共膳献之鸟
 释曰禽鸟可食者非一种掌畜敛而养之阜犹盛也
卷九 第 83a 页 WYG0096-0861c.png
 蕃蕃息也阜蕃使各遂其生教扰使各驯其性也卯
 鸟鹅鸭鸡鹜之属其卯可荐者以祭祀共之鸟物凫
 雁之属以时而来者岁时贡之鹑雀鹆雉之类非一
 品也故于膳献共之先王设此官以供祭祀备膳羞
 共器用无弃物者也亦可谓能使禽兽昆虫各得其
 所者矣而岂徒哉
 郑氏锷曰先王置官欲其简而不冗自服不氏以下
 或教猛兽或射飞鸟或罗或畜盖一官可以兼数职
卷九 第 83b 页 WYG0096-0861d.png
 也兹四官其事虽微然所掌者供鬼神之祭祀者有
 之供人君之膳羞者有之供宾客之禽兽者有之设
 官以备物物备而礼举凡所以严国体而尊天王也
 孰谓冗而且滥耶
 
 
 
 周礼全经释原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