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96-073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全经释原卷七
            明 柯尚迁 撰
  春官中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
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凡官府乡州
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上春衅
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季冬陈
卷七 第 1b 页 WYG0096-0739d.png
玉以贞来岁之𡠾恶若迁宝则奉之
 释曰祖庙太祖之庙保护曰守蓄物曰藏玉镇如天
 球弘璧之类可以为国之镇者宝器如兑戈和弓之
 类历代传以为宝者也大祭陈之以昭先祖之令德
 大丧若顾命之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
 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之类先王所宝传及其身
 能全而归之可以免矣示其能守也既事藏之将以
 复传于后也治中谓计治之书如登贤能书民数之
卷七 第 2a 页 WYG0096-0740a.png
 类以察群吏之治所当黜陟者衅杀牲血以涂之宝
 物有神司之衅之以祓不祥也吉事四时祭也凶事
 后王丧朝于祖庙之奠沃盥使致敬以奉之执烛用
 明以省之也上春衅之季冬陈之以其神也故以之
 礼神而问来岁之𡠾恶焉王者迁都则奉宝器宝镇
 而从之以其国之重器也
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
 释曰司民轩辕之角星司禄文昌宫之第六星天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0096-0740b.png
 司民所以制民之生死也而民数有登下司禄所以制
 榖之凶丰也而榖数有多寡孟冬既祭二星而后献其
 数于王王拜受之藏于天府所谓天实司之也然则
 天府所掌凡以奉承天之所为而已 王氏曰天府
 所藏国之宝器也然国之所宝岂止于玉哉官府州
 乡之治中国之宝也民数榖数国之宝也贤能之书
 国之宝也是知成周之时以政事为宝以人民为宝
 以民食为宝以贤能为宝天府所藏非特宝玉而已
卷七 第 3a 页 WYG0096-0740c.png
 林氏曰岁献民数榖数最为致太平之要务管子曰
 制国以为二十一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三分其制而
 言之即所谓七民而五农夫二工商也先王所以为
 此者非他欲等其民数榖数使之本末相当用为平
 岁之经制故尔至于水旱不虞之治则必有储畜以
 待之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三十年之通必有十年
 之储国有十年之储则谓之太平故曰岁献民数榖
 数最为致太平之要务尝考古之民数实见于九官
卷七 第 3b 页 WYG0096-0740d.png
 之所治九功之所歌大禹陈之于朝周公书之于册
 仲尼式其版孟子讽齐梁滕鲁之君荅毕战之问者
 率此志也然则自古先民有作其所以经纶图回以
 富邦国以生万民者其要实在乎此孰谓可忽而不
 思坐视天民之穷哉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桓圭侯
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榖璧男执蒲璧
卷七 第 4a 页 WYG0096-0741a.png
缫藉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
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释曰执于人曰瑞礼于神曰器名以命之若桓信躬
 蒲榖之类物以色之如圭璧琮璋之类用事或用之
 朝日或用之祀天也服饰织丝为缫以藉玉如人之
 有衣服也晋插于绅带之间大圭长三尺镇圭尺有
 二寸天子晋大圭犹群臣之有挚执镇圭犹群臣之
 有笏五采合成为一就五就五成也五采五就备文
卷七 第 4b 页 WYG0096-0741b.png
 德也朝日者春分拜日于东门之外也三采朱白苍
 也三就桓信躬圭之缫藉也二采朱绿也凡二匝此
 乃榖璧蒲璧之缫藉也五等诸侯朝王与相见皆用
 此等差也瑑刻也圭锐璧圆半圭曰璋半璧曰琮大
 夫众来曰覜寡来曰聘圭之外加以璋璧之外加以
 琮缫藉皆二采一就此臣子所执以覜聘者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
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
卷七 第 5a 页 WYG0096-0741c.png
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释曰邸本也圭本著于璧盖于中央为璧圭本著于
 四面末四出一玉俱成象天以一气为四时生万物
 也两圭有邸谓两圭亦两足舛而同邸以象地数二
 也旅分祭也祀天则合祀天神于南郊旅上帝谓迎
 气及国有故则各祭五方之帝祀地亦合祭地示于
 国中之方泽旅四望亦各分祀望祭于五岳大宗伯
 曰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是也祼圭有瓒者于
卷七 第 5b 页 WYG0096-0741d.png
 圭头为器以挹鬯名之曰瓒肆解牲体以祭因以为
 名于始献酌奠时灌之祼宾客即大行人云上公再
 祼诸侯一祼是也惟天地之神无所用祼故祼止于
 先王宾客也圭璧圭其邸以为璧取杀于上帝璋邸
 射璋其邸而射剡之取杀于四望也日月星辰丽于
 天者皆阳类故祀以圭璧山川丽于地皆阴类故祀
 以璋邸射璋邸必象射之贯以山川通气故也致稍
 饩于诸侯造馆赠之亦以璋邸射盖山川为国阻固
卷七 第 6a 页 WYG0096-0742a.png
 宾客为国捍蔽其用同物宜矣
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徵守以恤
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
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榖圭以和难以聘女琬
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释曰土圭测景之圭致亦测也土度也以之测天时
 则致日月于四时而知其景之长短以之度地域则
 建国以封诸侯而知其域之广狭珍圭即镇圭王使
卷七 第 6b 页 WYG0096-0742b.png
 之瑞节也使人徵诸侯忧凶荒之国则授之执以往
 致王命归又执以反命牙璋瑑以为牙齿之形兵象
 也起军旅以征伐则以治兵戎使戍守以防寇难则
 亦以之璧圆九寸杀其两旁而羡其上下故高一尺
 横径八寸长一尺则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八寸亦尺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以璧九寸而羡之
 一纵一横皆可为度也驵当作组两头皆有孔为沟
 渠于沟之两旁稍高瑑为眉以组穿连之疏通也敛
卷七 第 7a 页 WYG0096-0742c.png
 尸于大敛加之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
 背琮在腹盖取象方明神之也榖善也如榖璧之文
 列国之君相为仇怨王遣臣以和其难则用之男女
 之合取其生生不穷之义故亦用之琬圭圜而宛之
 无锋而润莹诸侯有德王命赐之使者执以致命焉
 结好诸侯使大夫来聘既为坛会焉大夫执以命事
 也琰圭琰而有锋芒伤害征伐诛讨之象诸侯有不
 善使执此以责诮之使之改易其行殷頫之时使者
卷七 第 7b 页 WYG0096-0742d.png
 执此以除邦国之慝谓诛伐之以正其罪也
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
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释曰大旅上帝及四望也玉器若四圭祼圭之属大
 丧共饭玉碎玉以杂米含于口中含玉柱左右齻及
 口中者赠玉璧也赠玉有束帛凡出玉器以用者皆
 共其物而奉之非特大祭大旅宾客而已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
卷七 第 8a 页 WYG0096-0743a.png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
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
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释曰命王命也内史曰凡命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
 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是之谓命宗伯辨其
 命数典命主其礼仪内史掌其简书有命则有仪仪
 视其命数之等也诸侯则言五仪谓公侯伯子男也
 诸臣则言五等之命谓孤以下四命三命再命一命
卷七 第 8b 页 WYG0096-0743b.png
 与不命也爵异以命槩之上公已出封之诸侯有德
 者加命为州伯不过九命而已二王后亦为上公
 王氏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上公九命其国家宫室
 车旗皆以九为节则国之城方九里宫之步方九百
 贰车九乘建常九斿冕服九章执圭九寸樊缨九就
 介九人礼九牢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凡皆以九为
 节也自上公而下降杀以两故侯伯七命子男五命
 其数亦以七五为节盖礼文之数视其命而制之也
卷七 第 9a 页 WYG0096-0743c.png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
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
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
帛继子男
 释曰公侯伯子男之命以九以七以五皆阳数人君
 之道也贤者之位也王朝之公卿大夫之命以八以
 六以四皆阴数者臣道也能者之在职也出封者出
 畿内封于八州之中加一等者褒有德使之为君也
卷七 第 9b 页 WYG0096-0743d.png
 三公为上公卿为侯伯大夫为子男盖近于王则其
 势有所屈而权重远于王则势有所伸而权轻矣不
 言孤与卿同六命也不言士卑也王之上士三命中
 士再命下士一命亦如之者皆以命数为差自三命
 以下则卑故虽阳数亦臣也誓犹命也言誓者明天
 子既命以为嗣则树子不易也 王氏曰古者继世
 以立诸侯象贤也则诸侯之适子虽有继立之义谓
 之象贤则非立之也谓其贤足继世天子乃誓而命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96-0744a.png
 之也夫立适者先王所以防僣乱也诸侯适子摄其
 君则君或老疾故也誓于天子则已成其为之嗣摄
 君行礼则降一等焉避国君之正也未誓则未有为
 诸侯之义故以皮帛继子男同于孤之礼也虽上公
 之子未誓亦所以正名分而尊天子之命也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
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
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96-0744b.png
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各视其命之数
 释曰上公至尊得置孤孤所以相也视小国之君者
 列于臣而礼则子男也春秋传曰列国之卿位当小
 国之君王制曰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
 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王
 氏曰上公九命则其臣命之隆者亦不得等其君之
 半故孤四命而已侯伯七命故其卿三命子男五命
 故其卿再命以次大夫士命数各相降杀焉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96-0744c.png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王之吉服
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
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
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鷩必灭反/毳昌锐反)
 释曰吉祭服凶丧服名物冕弁丧服是也用事谓祭
 祀朝甸之事裘衮鷩毳希玄皆衣也而冕则从其衣
 之等而杀焉盖服饰于下阴也冕饰于上阳也六服
 同冕尊首饰也衮冕十二旒鷩冕九旒毳冕七旒絺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96-0744d.png
 冕五旒玄冕三旒冕之制版广八寸长倍之前员后
 方前俛后仰饰之以布上玄象天下纁象地名以冕
 者俛仰致恭之意大裘黑羔裘象天之体玄也大裘
 无章祀天与帝用之尚乎质也陈氏曰记曰郊之日
 王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二旒则天数也又曰服之
 袭也充美也礼不盛服不充则大裘袭衮可知既袭
 衮则冕十二旒可知故王之祀天内服大裘以因其
 自然外袭衮冕以致其文饰昊天上帝圜丘之合祀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96-0745a.png
 也五帝四郊之分祀也其服皆同天无二也衮冕九
 章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缋
 于衣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绣于裳王
 之衮冕十二章加以日月星辰焉享先王服衮冕享
 先公服鷩冕谓鷩而冕九旒其服自华虫而下衣三
 章裳四章盖祭祀从尸之服先王追王也故服衮先
 公上祀也自后稷以下太王之前则服鷩冕不敢服
 衮以临之也飨食宾射亦然礼不盛服不充也祀四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96-0745b.png
 望山川则毳衣而冕七旒其服自宗彝而下衣三章
 裳二章毳细毛兽也书谓之宗彝祭社稷五祀则希
 衣而冕五旒其服自粉米而下衣一章裳二章祭群
 小祀则玄衣而冕三旒其衣服无文裳刺黻而已故
 大祀用备服小祀用末服自衮衣而下则公卿大夫
 士视此以为等天子服兼下之服以礼百神者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也
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96-0745c.png
弁服凡吊事弁经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
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疑衰其首饰皆
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
 释曰韦革之熟者弁冠也韦弁韎韦以为弁其制略
 如冕但无旒耳其服亦因赤色之衣诗曰韎韐有奭
 以作六师是也视朝视内外朝之事也皮弁以鹿皮
 为弁也其服内十五升白布衣素积以为裳也王受
 诸侯朝则衮冕矣故皮弁常朝服也甸田猎也冠弁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96-0745d.png
 委貌也以形言曰委以色言曰玄其服缁布衣亦积
 素以为裳诸侯以为视朝之服王服此以田王卒食
 而居则玄端服弁丧冠也其服斩衰齐弁绖者如爵
 弁而加环绖服则以素薛氏曰韦弁爵弁也故弁师有
 韦弁而无爵弁冠弁服弁皆皮弁也故弁师有皮弁
 而无冠弁服弁王氏曰王之吉服其弁三三服不同
 同用弁亦尊首饰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女顺母
 道也故为天王斩衰服父母之义也锡麻之滑易也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96-0746a.png
 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布无事其缕缌亦十五升去
 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疑衰十四升疑于吉也三
 者皆君为臣服吊服也大札疫疠也大荒饥馑也大
 灾水旱灾害也君臣皆素服缟冠哀民也
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
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
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
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96-0746b.png
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祭祀
大宾客共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
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廞虚今反/)
 释曰凡诸侯之服各视其命之数上公九命故其服
 九章侯伯七命故其服七章子男五命故其服五章
 自此已下皆诸侯之孤卿大夫士也其曰如王之服
 如公之服言制度皆如上而杀之杀之者降其上一
 等也衮冕九章则公服矣天子则加以日月星辰不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96-0746c.png
 得而同也鷩冕七章侯伯之服矣如公之制则龙与
 山不得而同也下仿此丧服自期以下诸侯绝大夫
 降故天子诸侯斩齐而已卿大夫加大功小功士凶
 服亦如之则加以缌也吉齐则玄端凶齐则素端端
 言其幅之正也自公而下与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而属幅广邪等也玄端则玄冠素端则素冠矣奉送
 也送于王所复衣服升屋招魂之衣也敛衣服小敛
 大敛之衣也奠衣服座上魂衣也廞读为淫衣服藏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96-0746d.png
 于椁中者也陈序所陈之衣服有先后多寡次序也
 李氏曰典命而下次以司服而言其宫室车旗衣服
 礼仪各视其命之数先王必为是品式之严若权衡
 尺度之不可增减移易者何哉凡人耳目之欲虽穷
 极壮丽犹未足以厌之也先王因人情而制之以为
 贵贱等级使贵者得以逞贱者无所觎则上下有体
 而朝廷以尊费用有节而财力不乏至于庶民亦有
 以防之大司徒以本俗安万民六曰同衣服虽有富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96-0747a.png
 者衣服不得独异也不然则人人可以僣上贵贱无
 别则朝廷不尊费用无节财力乃乏乱患所以作礼
 让所以衰也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祀则
帅其属而脩除徵役于司𨽻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守
其厉禁而跸之
 释曰外祀国外之祀如四郊四望四类与夫丘陵坟
 衍各因其方是已兆祀神之坛也域兆表之茔域也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96-0747b.png
 守祧之守禁也禁令则守护之而已时祭祀谓将祭
 之前帅属帅其胥徒也司𨽻掌五𨽻徵而役之不劳
 民也厉则遮列之不使人犯跸则禁止之不使人行是
 故将祭而帅属脩除所以致其洁及祭而帅属禁止
 所以致其严此事神祗之义也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
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脩除之其祧则守祧黝
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黝音幽垩音/渥隋音惠)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96-0747c.png
 释曰亲庙曰庙远庙曰祧不言守庙而曰守祧者尊
 亲庙也古者天子七庙四亲庙二祧庙故曰三昭三
 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先公之主藏于太祖之庙也
 遗衣服大敛之遗也尸当服卒者之上衣以象生时
 也庙四亲庙也有司宗伯之属祧祧庙也黝黑垩白
 也庙亲也其事重故有司脩除用人多也祧远也且
 少也其事简只令守者饰治之而已隋谓所祭肺脊
 黍稷之属祭毕则埋之两阶之东服则藏于庙也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96-0747d.png
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诏王后之礼事帅
六宫之人共齍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
如之(比毗志反/相去声)
 释曰世妇妇人之有德有学者受爵命有职位于宫
 中盖女师也女宫者宫刑之女郑氏曰刑人给役宫
 中者盖幽闭之女也其法见天官宿戒守宿戒令也
 比其具则次序祭祀所具之物若濯溉及粢盛之类
 王后祭祀有祼献荐之节世妇诏礼则引翼诏告盖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96-0748a.png
 受内宰大宗伯之命也男女不亲世妇诏之而已六
 宫之人王之夫人九嫔世妇女御也内外宗内外女
 之有爵者从后行礼世妇相之世妇相内外宗礼则
 非王之世妇可见宾客飨食后有亚祼亚献之礼外
 内宗佐之世妇相之
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王后
有𢷎事于妇人则诏相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妇掌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96-0748b.png
 释曰比考究之苛谴也拜拜谢也妇人爵命之妇人
 王后有拜事于妇人谓受爵命有拜谢王后之礼世
 妇诏之世妇有府史奚是设府于内与内宰联职所
 属有内小臣奄奚通传命令故内事有达外官者只
 告于世妇世妇乃命女奚达于内宰及诸职也文王
 后妃自云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岂告于男子耶故内
 事达外官掌于世妇则内宰之教六宫亦达于世妇
 以施内宰之教可见矣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96-0748c.png
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传豆笾
宾客之飨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则从大丧序哭者哭诸
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
 释曰内宗王同姓之女无外事故掌宗庙祭祀耳荐
 加笾豆者尸卒食时后亚献尸以加豆加笾为此时
 荐之也方以其乐彻豆笾后彻之内宗内宗传之外
 宗外宗传之有司迭相佐助也先王承宾如事神故
 飨食宾客惟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则彻豆笾亦如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96-0748d.png
 祭祀也王后有事内宗必从者以内女也大丧次序
 哭者序内外命妇也若诸侯薨于其国后帅宫人为
 位哭之而内宗亦序之卿大夫之丧则内宗之夫有
 亲属者宜有吊临之礼不哭于宫中矣掌其吊临自
 吊临也
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视豆笾及以乐彻
亦如之王后以乐羞齍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
不与则赞宗伯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大丧则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96-0749a.png
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
 释曰外宗王诸姑姊妹之女祭祀亦与执事亲亲之
 义也玉豆以玉饰豆天子之礼也视豆笾未献之时
 视其实也荐与视皆外宗佐之以乐彻豆笾亦佐后
 而传于内宗也羞进也王后进黍稷而奏乐则外宗
 赞之也言赞不言彻者后荐之不彻也其彻诸官为
 之诗曰诸宰君妇废彻不迟凡王后之献诸朝践朝
 献及酳尸后皆亚王为三献外宗亦赞之也若宗伯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96-0749b.png
 摄后祭祀则赞宗伯亦如赞后之礼小祭宫中小祀
 则外宗掌其事宾客飨食亦掌事如小祭祀
 原曰观世妇与内外宗之在春官则知先王所以治
 内之政矣夫春官掌礼者也将以礼乐治于天下使
 天下臣民无不一于礼矣而况于内宫妃嫔嫱御内
 女外女独不以礼一之乎故立世妇于宫中加以男
 爵职列于内而附属于外有职则宜奉其法有属则
 宜考其功奉法则不敢不谨考功则不敢不勤举宫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96-0749c.png
 中之人无敢不由于礼者教有其师之效也与后世
 幽居九重礼教不立而骄蹇自恣者径庭矣孰知先
 王之治内有内宰以理庶政则以士大夫为之设世
 妇于宫中以教礼法则以妇人有齿德者为之奄宦
 奚竖不过给使令通教令而已又属之冢宰宗伯则
 宫中府中安得不一体其外内男女之辨又凛乎其
 严矣王正位乎朝廷后正位乎宫壸内外各有其政
 是以为后者惟恐礼教之不脩内职之不尽又何暇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96-0749d.png
 侵与外政哉然后知后世所以致后妃与政宦官窃
 柄者世妇之职不立故也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
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
以其族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
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
 释曰公墓之地王冢也后世谓之陵自天子诸侯大
 夫士皆葬于此者以一王之支派也辨其兆域者贵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96-0750a.png
 贱尊卑各有常制也为之图者茔域广狭各画界限
 也先王居中子孙以昭穆夹处与庙制同也 王氏
 曰先王制为合族之礼非特施于生者至于死者皆
 使之以类相从此仁厚之至笃于亲亲民德由之归
 厚矣子孙各就其所出王以尊卑处其前后序以昭
 穆诸侯在王域前居左右卿大夫士亦列处左右而
 居后各以其族谓各以亲疏附葬也死于兵谓刑戮
 或盗贼而死者非正命故别为茔兆有功者居前处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96-0750b.png
 昭穆之中也封谓封土为坟诸侯群臣之葬其坟之
 高卑树之多寡各有差次别贵贱也天子坟高三仞
 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药草士四
 尺树以槐庶人不封不树 王氏曰以昭穆为左右
 各以其族尚亲也死于兵者不入兆域尚德也有功
 者居前尚功也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树数尚贵也
 先王所以治死者如此吕氏曰周公薨成王葬于毕
 者祔于文武从周家之兆域也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96-0750c.png
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尸及竁以度为丘隧共
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窆执斧以涖遂入藏凶
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
葬于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竁昌锐反/窆彼验反)
 释曰天子七月而葬葬用下旬既有日葬定日期也
 甫始也请量度所始竁之地也始竁时祭以告后土
 冢人为之尸焉隧羡道也度丘与羡道广袤所至也
 共窆器下棺礼碑之属也鸾车巾车所饰遣车也亦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96-0750d.png
 设鸾旗象人以刍为人言犹语也语巾之官将明器
 鸾车象人使行至圹也窆下棺也执斧以备用涖临
 也临视其葬而下棺也凶器明器也既以棺藏明器
 于圹也墓位丘坟所居前后之位也墓域茔兆所止
 大小之域也墓禁不使人物残毁之也三者皆冢人
 正之跸之守之祭墓祷祈之属以冢人为尸则非正
 祭矣或曰墓之祭以报魄也凡诸侯及诸臣葬于墓
 者授之兆所以至之域使之自竁窆均其禁则均其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96-0751a.png
 地域之守禁也 南轩张氏曰墓祭非古也体魄则
 降知气在上故立之主以祀以致其精神之极而谨
 藏其体魄以竭其深长之思此古之人明于鬼神之
 情状而笃于孝爱之诚者也然考之周礼有冢人之
 官凡祭于墓为尸是则成周盛时固亦有祭于其墓
 者虽非祭礼之本经而出于人情之不忍其义不至
 甚害则先王亦从而许之其必立之尸者乃亦所以
 致其精神而示飨之者非体魄之谓其为义精矣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96-0751b.png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
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墓地者听
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以守之
 释曰冢高大之称墓者孝子思慕之处凡邦墓者百
 官万民所葬之地族葬者各从其亲也为之图则邦
 中之墓皆在可考矣其有墓讼则亦以图正之也掌
 其禁令则各有定处矣正其位序其昭穆也度数丘
 封之度与其树数以爵尊卑而辨之使皆有私地域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96-0751c.png
 者古者万民墓地同处分其地使各有区域得以族
 葬后相容也争墓地谓相争区域也听其讼则掌其
 禁令之谓此墓大夫之权也属胥徒也巡墓厉者墓
 大夫帅下属巡行茔限遮列之处使无侵紊毁散也
 其中之室立有官舍在丛茔之中时使居守也 刘
 氏曰圣人父母其民生则富其衣食而教以仁义死
 则为之兆域而守其丘树则为其子孙者有不忠于
 君而不服其教哉周所以历年独永于百王者非无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96-0751d.png
 自矣
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
丧礼涖其禁令序其事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
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凡公有司之所共职
丧令之趣其事
 释曰凶丧之礼有过于中而僣上者有不及中而遗
 其亲者职丧掌之则五服有制殓殡虞祔含襚赙赗
 皆有定法不可过亦不可不及国之丧礼若士丧礼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96-0752a.png
 既夕士虞丧服之类涖其禁令则不敢越序其事则
 不敢乱先王之立法如此礼安有不行哉国有司犹
 言官有司也以王命往有事谓含禭赠赗之属诏赞
 主人职丧官也故诏礼相主人丧祭丧之祭既夕士
 虞礼也号牲号齍号之属治其礼亦若丧祝有司或
 言公或言国者谓凶丧在乡则乡之有司当共其物
 在国则国之有司当共其物各有定制不待王命者
 则职丧以其制令之趣其丧事戒缓怠也 刘氏曰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96-0752b.png
 圣人作五礼以径畛其民俾趋于中者也而凶丧之
 礼下达万民苟无主执以涖其事则僣上遗亲过与
 不及皆然矣何以俾民性其情于凶丧哉故墓大夫
 者庶民之凶礼也职丧者掌诸侯卿大夫士之丧礼
 也是以五服有制尊卑异宜殡殓虞祔葬祭禭含百
 礼皆有定法不可过也不可不及也然后凶礼行于
 万民而制度不失其中生者得以尽其哀死者得以
 尽其礼王道终始无憾者不由于是哉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96-0752c.png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
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释曰大司乐总司乐教而专掌学政成均者周设五
 学备四代之制南曰成均本五帝学名北曰虞庠本
 虞学名东曰东序本夏学名西曰瞽宗本殷学名中
 曰太学五学以南向为尊故总谓之成均犹明堂有
 五室总谓之明堂也法则乐法教法也治谓脩之建
 谓立之也国之学政总司王朝太学之政事也合聚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96-0752d.png
 也国之子弟谓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元士之
 适子及司徒所升天下之俊选皆造者也有道谓通
 明天下之理者有德谓行道而有得于心身者使教
 者分以教国子也死为乐祖者成就人材之功深厚
 使人不能忘故死亦祭于瞽宗周人祀先圣先师于
 西学即瞽宗也故乐祖配食于此盖太学之教道德
 以率先之诗书礼乐以涵泳鼓舞之故大司乐既掌
 学政又延有道有德者教焉使国子心思向慕既在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96-0753a.png
 于道德而涵泳讽诵则在于诗书一言一动又依于
 礼大司乐又以乐而动荡鼓舞之则其优游浃洽日
 闻所未闻而得所未得材不期成而自成矣教者又
 终身从事于此则业不迁而志不移功德既深死而
 祭于此焉则古人之教可知矣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
诵言语(兴许应反/)
 释曰乐德者中和粹美之德以乐涵养而成也教国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96-0753b.png
 子者德未成先以此教之中者不偏不倚和者无乖
 戾祗者肃然恭敬庸者流通有常善于父母为孝善
 于兄弟为友吕氏曰乐德非有道有德者莫能知之
 乐以教和兼言中者礼乐不可相离无相夺伦非中
 乎中和固是乐之本所谓祗庸孝友就乐中而言其
 端亦可见节奏各有条理肃然祗敬祗之端也条畅
 流通庸之端也易直子谅之心使人事亲从兄之际
 油然自生孝友之端也此谓乐德乐语固是诗之言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96-0753c.png
 辞教之者非特审乐音歌诗章凡教导之间以此教
 之欲其有得乎乐之语也吕氏曰后世成周之学政
 不传所读不过章句而已意思蹙迫无有生意为是
 以乐之理见于言语之间便有感发人者兴者托物
 引类感发兴起也道者从容和缓以教道之也讽者
 诗词微婉以机动人先儒所谓倍文曰讽也诵者以
 声节之曰诵也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盖相酬酢谓之语
 独自说谓之言从容和缓优游感发所谓乐之语也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96-0753d.png
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
(卷音权㲈/与韶同)
 释曰舞者乐之盛所以昭德象功也以舞教国子者
 吕氏曰古人自幼舞勺舞象其教非独善于口耳必
 教之以动容周旋屈伸缀兆四肢百体发扬蹈厉无
 非至理存焉所以感发之者何如故屈伸俯仰皆入
 德之门先王之舞盖不徒然云门大卷黄帝之乐也
 大咸尧乐也大㲈舜乐也吕氏春秋曰黄帝命荣猿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96-0754a.png
 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
 始奏之曰咸池帝颛顼令飞龙效八风之音作乐命之
 曰承云以祭上帝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
 六英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效
 山林溪谷之音以歌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㲈之音
 命之曰大章舜命质脩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命
 之曰韶盖乐以六律六同阴阳配合相对为列则谓
 之曰六列其音曰六英还宫合奏自一变而至九变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96-0754b.png
 复归黄钟之宫则乐大成矣故谓之九招是六列六
 英九招乐之所必有者也黄帝尧舜因而脩之耳大
 夏禹乐言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乐言其德之布濩大
 武武王乐言其胜殷致治也吕氏春秋曰禹命皋陶
 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汤命伊尹作为大濩歌晨
 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周公作大武为三象以嘉
 其德是六代之乐皆不出乎六成九变乐章音节虽
 异而制度同也咸池六英岂始于尧九㲈岂始于舜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96-0754c.png
 哉下文乃详六乐九变之法 陈氏曰周之时干戚
 羽籥在东序弦诵与礼在瞽宗书在上庠以言乎学
 者之事始于书立于礼成于乐而舞又乐之成焉记
 曰诗言志歌咏声而终于舞动容此乐德乐语所以
 终于乐舞由上庠之书而进于瞽宗之礼乐由瞽宗
 之礼乐而成之于东序之舞则周之教法可知矣愚
 谓乐德者得于心形于身乐语者发于言形于咏歌
 乐舞者动乎四体见于周旋则德成矣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96-0754d.png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
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释曰制乐在大师成乐在司乐此先言合乐谓习之
 也后言分乐谓用之也六律六同五声八音解见大
 师六舞见上文黄子曰荣河温洛天地之中也而图
 书出焉天之生数一三五积成阳奇则一函三而为
 九乾元之用也地之生数二四积成阴偶则三去一
 而为六坤元之用也是律吕三分损益之所从出也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96-0755a.png
 凡阴阳各六月而日至期之日分布四气各为九十
 是故九六所以经纬律历也六为方而两地故六律
 六同以相对为列而其音谓之六英九为圜而参天
 故韶以相继为义而其变谓之九成是故九韶六列
 六英乐之所必有者也黄帝始为清角大合鬼神于
 泰山之上其地上圜丘之始乎云门是也故圜钟为
 宫则黄钟得冬至日之羽声而生角六变而天神降
 矣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张诸洞庭之野其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96-0755b.png
 泽中方丘之始乎咸池是也故函钟为宫则大蔟得
 夏至日之徵声而制商八变而地示出矣吕氏春秋
 所谓帝颛顼脩之为承云之舞是也而汉服虔则谓
 姑洗南吕以南而歌南风韶音在焉则咸池六英非
 始于尧而九韶亦非始于舜矣按大合乐者云门咸
 池合于九韶大夏大濩合于大武观诸歌奏可徵也
 大胥以六乐之会正舞位其必分干羽与六列与文
 王世子曰凡大合乐必遂养老月令季春之月律中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96-0755c.png
 姑洗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帅三公九卿诸
 侯大夫亲往视之即春合舞之谓也夫乐以降天神
 出地示假人鬼为成非徒用之郊庙而亦用之燕飨
 焉此言大合乐乃言成均教国子习乐之事所谓以
 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云尔者非徒习之而已将以用
 之也如下文乃用之之实用乐之时胄子与俊选庶
 子郊人既皆在列而诸侯及绝域之君长奉贽献而
 至者目睹威仪舞蹈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欣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96-0755d.png
 至德又不独凤仪兽舞而已也此邦国所以和万民
 所以谐而宾客远人所以安说也作动物即下一变
 至五变而致介物是也乐之为用大矣哉
 黄子曰乐者天地之气也兴之者人也始也审声以
 气终也召气以声故虽鬼神可以人道接也今夫璿
 玑玉衡特一器耳天之体如彼其远也而周旋盈握
 之规日月星辰莫不准焉而况两间声气常相随者
 乎是故圜钟奏则房心之气动而天帝明堂在是矣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96-0756a.png
 函钟奏则未坤之气动而天社地神在是矣黄钟奏
 则虚危之气动而宗庙岳渎在是矣得其道则上变
 光而下动灵不得其道则滥溺作而失其中声故曰
 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天
 地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则乐之道归焉耳
 大司乐圣人所以接三才之奥也所以大合乐者合
 天地于君心也虽然吾之心声形焉三才备矣天以
 四气中正而分阴分阳故倡自黄钟而协黄钟于清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96-0756b.png
 角所以动天也地以四维交际而迭用柔刚故和以
 大蔟而杂商羽于流徵所以察地也人道以宫商为
 父子君臣合商于角以象仁义而始终乎宫焉所以
 知人也仰以动天俯以察地中以知人弦歌之道大
 矣哉
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
门以祀天神
 释曰上言合乐此言分乐分之之后仍合之焉分之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96-0756c.png
 则小德之川流合之则大德之敦化天地之大以声
 召气其由人心乎黄帝尧舜三代之乐循历数之先
 后也地示次于天神山川次于四望先祖次于先妣
 故以六律六同六舞分而序之每奏一律歌一同舞
 一乐以飨人鬼以祭地示以祀天神奏者堂下四县
 钟鼓之属歌者堂上玉磬琴瑟之音也庭奏者以阳
 律为调升歌者以阴吕为声祀天神乐用六变起声
 在南吕一变姑洗六变至夹钟得宫故谓之六变黄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96-0756d.png
 钟子律合在丑丑冲在未故歌大吕至无射收宫六
 变乃羽七之乐属水水能生木其气日升云门之舞
 由俯而仰而其容多仰势若升天正取其义也是故
 奏黄钟歌大吕者以歌奏之始言之
 李氏曰歌奏者奏由律吕顺行之序当天地之生数
 以应北斗之左旋歌由律吕逆行之序以当天地之
 成数以应日躔之右转故曰用宫逐羽而清角生言
 乎其奏也引商刻羽而流徵成言乎其歌也其神之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96-0757a.png
 奏六变以黄钟为羽起声在夹钟之宫始羽之羽南
 吕也一变在姑洗二变在应钟三变在蕤宾四变在
 大吕五变在夷则六变在夹钟以六变之位成十奏
 之乐为云门属阳六变即羽七之谓也数羽之羽而
 得之十奏者起羽黄钟一奏也继羽以角林钟二奏
 也继角以变宫太蔟三奏也继变宫以变徵南吕四
 奏也又继以姑洗五奏也应钟六奏也蕤宾七奏也
 大吕八奏也夷则九奏也夹钟十奏也六变乐至此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96-0757b.png
 收宫羽水生角木而清角生焉水之生木由冬而春
 阳之所由生也阳生而后有天故祀天神之乐必先
 起羽角以合阳生之义然六变之乐惟夹钟可以祀
 天者以帝出乎震而太微垣在氐房之间正夹钟所
 临卯位也奏自黄钟起者夹钟以黄钟为羽云门以
 水调为先歌自大吕起者冬至斗指子日躔丑丑与
 子合故曰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躔星之纪也
 天以斗日而运岁功乐以歌奏而成调起奏在黄钟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96-0757c.png
 收奏在夹钟起歌在大吕收歌在无射先庭奏而后
 升歌凡歌奏起羽收宫谓之用宫逐羽而清角生焉
 盖奏则本宫之羽乃前宫之角歌则本宫之羽乃后
 宫之角前后皆羽角之阳故谓之云门云者阳之所
 由生也
乃奏太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
 释曰祭地示乐用八变者林钟为宫以太蔟起声八
 变至林钟收宫故谓之八变太蔟寅律合在亥冲在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96-0757d.png
 已应钟已律故歌应钟至蕤宾收宫八变乃徵九之
 乐属火火先尅金而后生土火乃地二所生咸池地
 窟其舞由仰而俯其容多俯盘旋向地取其义也是
 故奏太蔟歌应钟者亦以歌奏之始言之
 李氏曰八变者林钟为宫以太蔟为徵起声在徵之
 羽应钟也一变在蕤宾二变在大吕三变在夷则四
 变在夹钟五变在无射六变在仲吕七变在黄钟八
 变在林钟以初历徵调中之数当八故八变在林钟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96-0758a.png
 数徵之羽而得之也以八变之位成十二奏之乐为
 咸池属阴即徵九之谓也十二奏者起徵大蔟一奏
 也继徵以商南吕二奏也继商以羽姑洗三奏也继
 羽以角应钟四奏也继角以变宫蕤宾五奏也继变
 宫以变徵大吕六奏也继以夷则七奏也夹钟八奏
 也无射九奏也仲吕十奏也黄钟十一奏也林钟十
 二奏也八变至此收宫始奏徵商次奏羽角先尅后
 生由夏而秋阴之所由生也阴生而后有地故祭示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96-0758b.png
 之乐必先起徵商之奏以合阴尅之义盖造化之机
 由尅而入咸池之名以入地为义咸者备也气周十
 二辰为备火能生土金由火炼故八变之乐必起大
 蔟寅位火局之首历十二奏至林钟收宫合十二支
 以属阴气用之祭地则地示皆出不亦宜乎然祭地
 惟以林钟者以地社之星居未而后天之坤亦在未
 位也歌自应钟起者起奏在寅寅与亥合故奏大蔟
 必歌应钟起歌在应钟收歌在蕤宾凡奏皆起徵之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96-0758c.png
 羽由羽而宫十声由宫而商二声顺也自商反归徵
 宫二声逆也夫商下生羽者顺也今不生羽而反徵
 是刻羽也刻者尅也不生则为尅矣故曰引商刻羽
 而流徵成焉商归徵火尅金也徵归宫火生土也金
 受火尅则不能伤木土受火生则土德旺故用以祭
 地也造化之序则夏而秋火之尅金逆以入周讳商
 声引商刻羽则商在徵后金得火制不能尅木此
 祚
所以绵长也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96-0758d.png
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
 释曰四望日月星辰也为天神之次故乐均亦用六
 变起奏在姑洗六变在林钟收宫盖姑洗为林钟之
 羽大吕为姑洗之羽起声当在大吕周时冬至日躔
 牵牛九度是日月星辰皆起于丑大吕丑律宜为祀
 四望之始声反与酉合故歌南吕以合奏起声在蕤
 宾午位收声在黄钟子位中于午入于酉而归于北
 取周天星辰之义也所谓歌奏者亦自其始歌始奏
卷七 第 40a 页 WYG0096-0759a.png
 而言之
 李氏曰六变者林钟为宫以姑洗为羽起声在羽之
 羽大吕也一变在夷则二变在夹钟三变在无射四
 变在仲吕五变在黄钟六变在林钟以初历羽调中
 之数当六故六变在林钟者数羽之羽而得之也以
 六变之位成十奏之乐亦为云门属阳十奏者起羽
 姑洗一奏也继羽以角应钟二奏也继角以变宫蕤
 宾三奏也继以变徵大吕四奏也夷则五奏也夹钟
卷七 第 40b 页 WYG0096-0759b.png
 六奏也无射七奏也仲吕八奏也继以黄钟九奏也
 林钟十奏也六变乐至此收宫其诸取义以配天神
 乐同然祀天神之乐宫在夹钟羽在黄钟祀四望之
 乐宫在林钟羽在姑洗之不同盖天者帝之神也子
 为帝座而帝始出乎震四望者日月星辰之神也日
 月星辰丽乎天而显于辰方午未天之中姑洗辰之
 律帝为天之主宰日月星辰为天妙用故取义同而
 位有不同凡歌奏皆用宫逐羽以从天焉
卷七 第 41a 页 WYG0096-0759c.png
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释曰山川五岳四镇五湖四海也为地示之次故歌
 奏与祭地同位但祭地歌奏终于未午祭山川歌奏
 终于午未原始者推乎山川之所自要终者随乎坤
 之位坤者地也山川者流峙于地之中也大夏者其
 义能大中国也故以其舞用之山川
 李氏曰八变者应钟为宫以蕤宾为徵起声在徵之
 羽夹钟也一变在无射二变在仲吕至八变则在应
卷七 第 41b 页 WYG0096-0759d.png
 钟以初历徵调中之数当八故八变在应钟者数徵
 之羽而得之也以八变之位成十二奏之乐为大夏
 十二奏者起徵蕤宾一奏也继徵以商大吕二奏也
 羽夷则三奏也角夹钟四奏也变宫无射五奏也变
 徵仲吕六奏也黄钟七奏也林钟八奏也以至应钟
 十二奏也八变乐至此收宫其诸取义以祭地示乐
 同然祭地示之乐宫在林钟徵在太蔟山川之乐宫
 在应钟徵在蕤宾之不同盖地者土也土独旺于未
卷七 第 42a 页 WYG0096-0760a.png
 寅为火局之首山川起于西北午为火局之次地得
 坤之全体山川起自地中之西北故取义同而位有
 不同起奏在午蕤宾起歌在未林钟盖午与未合始
 奏起声在卯夹钟始歌起声在辰姑洗卯于亥为三
 合辰于亥为暗加故山川之祭必于此起声收奏在
 亥应钟收歌在寅太蔟亥寅乃先天后天艮坤之位
 艮坤本山川之气故于此收声其歌奏皆引商刻羽
 以从地焉
卷七 第 42b 页 WYG0096-0760b.png
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
 释曰夷则申之律也申乃坤之方后天之坤退居西
 南有妣道焉故奏之以动先妣之气小吕在己己与
 申合歌之以合奏焉先妣之分不得以并先祖故舞
 可大濩而不可大武盖大武乃当代之制虽有夹振
 之容在下而不为嫌也先妣姜嫄也
 李氏曰享先妣乐亦九变者夷则为宫以仲吕为羽
 起声一变在黄钟二变在林钟以至九变在夷则以
卷七 第 43a 页 WYG0096-0760c.png
 初历宫调中之数当九故九变在夷则者数宫之羽
 而得之也以九变之位成十三奏之乐亦兼云门咸
 池十三奏者起宫在夷则一奏也继宫以徵夹钟二
 奏也商无射三奏也羽仲吕四奏也角黄钟五奏也变
 宫林钟六奏也变徵太蔟七奏也南吕八奏也以至
 夷则十三奏也九变乐至此收宫其诸取义与享先
 祖同乎人鬼然享先祖之乐宫在无射徵在仲吕享
 先妣之乐宫在夷则徵在夹钟之不同盖仲吕为无
卷七 第 43b 页 WYG0096-0760d.png
 射之妻有妣道焉仲吕之位在已夷则之位在申巳
 与申合然不以已而以申盖已当巽长女之位申当
 坤母之位长女至为母而后老故享先妣不以仲吕
 而以夷则也
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释曰无射戍律也戍乾位也后天之乾退居西北有
 祖道焉故始奏之以动先祖之气夹钟在卯卯与戌
 合歌之以合奏焉大武之舞有夹振之容总干山立
卷七 第 44a 页 WYG0096-0761a.png
 于下故独先祖可以受享于上若列祖则不可也
 李氏曰享先祖之乐九变者无射为宫以林钟为起
 声一变在太蔟至九变在无射以初历宫调中之数
 九故九变在无射者数宫之羽而得之也以九变之
 位成十三奏之乐亦兼云门咸池十三奏者起宫在
 无射一奏也继宫以徵仲吕二奏也继以商黄钟三
 奏也羽林钟四奏也角太蔟五奏也变宫南吕六奏
 也变徵姑洗七奏也十三奏至无射九变乐至此收
卷七 第 44b 页 WYG0096-0761b.png
 宫其诸取义以享人鬼乐同然享人鬼之乐宫在黄
 钟徵在林钟享先祖之乐宫在无射徵在仲吕之不
 同盖黄钟为诸律之父再生之黄钟又以无射为父
 是无射有祖道焉故取义同而位不同凡阳律之奏
 皆用宫逐羽凡阴吕之奏皆引商刻羽
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而
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示三变
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示五
卷七 第 45a 页 WYG0096-0761c.png
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释曰六乐初作惟言文以五声播以八音者翕如之
 时也及一变而后始有条理矣其所以致物象神示
 者实不出乎声音相应而生变耳岂真见之哉且一
 变而致羽物及六变而致天神亦非有难易之别也
 盖其乐奏之有条理次序特想其所致之神必有疾
 徐先后也司空言五地之物生山林曰毛物川泽曰
 鳞物丘陵曰羽物坟衍曰介物原隰曰裸物盖六乐
卷七 第 45b 页 WYG0096-0761d.png
 及祗乃参错言之也亦取象其所致之次序而言耳
 必至六变而后言致象物及天神此则乐之成和之
 至也六变之始所以不言律同之为宫商角徵羽者
 其以此与
 泰泉黄子曰凡六乐各有舞表为六列施英韶而舞
 之皆八佾合三百八十四人此所以必致诸子而后
 足也大武以干戈先之与云门六变而终大夏与咸
 池和之八变而终大濩与大韶合为九变故春秋传
卷七 第 46a 页 WYG0096-0762a.png
 谓之韶濩焉六乐既合韶濩以阳纪应云门咸夏以
 阴纪应大武歌奏虽分实相联络一变羽角并起宫
 徵相證火合水也二变角与变宫土合木也三变变
 宫变徵木合金也四变变徵与商之变宫金合火也
 五变商之变宫变徵水合土也六变商之变徵角之
 变宫土榖合而象物见也不言七变无射夹钟大武
 毕曲角之变宫变徵正德以则天明也八变角之变
 徵徵之变宫利用以(阙/)
卷七 第 47a 页 WYG0096-0762c.png
 
 
 
 
 
 
 
 
卷七 第 47b 页 WYG0096-0762d.png
 
 
 
 太蔟乃夹钟变宫在第二奏为林钟之徵姑洗在夹
 钟前一位乃黄钟之角黄钟乃夹钟之羽其气相关
 在第三奏为林钟之羽则子寅卯辰巳律迭为五音
 夫紫微垣在子而角居之大微垣在卯寅而宫徵居
 之天市垣在辰而羽居之是五音之气发动于三垣
 之中宜乎天神皆降独不言商者盖歌奏起羽遇宫
卷七 第 48a 页 WYG0096-0763a.png
 则止自然不见商声况周以木德王天下惧商属金
 尅木故讳之县之曰鼓有柄曰鼗雷为天声八面鼓
 也孤竹竹特生者取阳奇也云和山名极高之地冬
 至阳生之始圜丘象天之形云门之舞由俯而仰势
 若升天六变乃羽七之乐属水水能生木其气日升
 正取云门之义乐之所以为云门者正以起奏羽水
 生角木至六变收宫羽又当羽七水位自始至终不
 离乎水则宫羽相得夫天一生水水乃天根是云门
卷七 第 48b 页 WYG0096-0763b.png
 焉是故六变圜钟为宫者以奏之终言之
 黄子曰黄帝始为清角大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鼓以
 瑟琴合以管籥大容乃制羽翟以舞之著之椌楬以
 道其和其地上圜丘之始乎云门大卷是也象其功
 德如云之有门出而不穷能类聚之也清角者黄钟
 姑洗夷则相应而夷则用黄钟清大吕中吕南吕相
 应而南吕用大吕清太蔟蕤宾无射相应而无射用
 太蔟清夹钟林钟应钟相应而应钟用夹钟清十二
卷七 第 49a 页 WYG0096-0763c.png
 律吕而益以肆清声者使臣民不凌君声也姑洗为
 慢角三中吕为清角三倡和清浊参错成和姑洗从
 宫六变而圜钟为宫则黄钟得冬至日之羽声以生
 角一阳初复知仁交际而万化出焉羽调以角则姑
 洗以其羽大吕应南吕六变而黄钟为角角调以徵
 则姑洗之徵以其角夹钟应姑洗之角夷则六变而
 太蔟为徵徵调以羽则姑洗之羽以其羽无射应夷
 则之羽中吕六变而姑洗为羽矣圜钟生于房心之
卷七 第 49b 页 WYG0096-0763d.png
 气故圜钟为天宫而以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
 羽三者阳律之相继也黄钟必继之以太蔟而后为
 父太蔟必继以姑洗而后为父王者父事天而相继
 者天之道故以是祀天神也
凡乐函钟为宫太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
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
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
 释曰祭地示乐必以林钟者林钟未律未乃土气最
卷七 第 50a 页 WYG0096-0764a.png
 旺之方在文王后天卦位属坤致役乎坤故奏至林
 钟可以祭地示太蔟乃林钟徵在第九奏为无射之
 角火音变而木矣姑洗乃林钟羽在第二奏为南吕
 徵水音变而火矣南吕乃林钟商在第十一奏为黄
 钟羽金音变而水矣木火金水丽乎土而为四象四
 象交而成中土之变化耳木火之音居东得位金水
 之音居西得位土音居南方夏季浊旺之中得位五
 气全具土德居中尊有坤道焉宜乎地示皆出灵鼓
卷七 第 50b 页 WYG0096-0764b.png
 六面体大声弘以应商阴浊孙竹丛生数偶空桑卑
 隰之地属阴取为琴瑟其声浊乐以咸池入地为主
 其舞由仰而俯盘旋向地广布东西八变乃徵九之
 乐属火先尅金而后生土自徵声之羽奏至林钟其
 数九故谓之徵九不言九而言八者起声在应钟一
 变在蕤宾八变在林钟得宫故谓之八变乐云八变
 所以为咸池乐者正以起奏徵火尅商金主八变收
 宫又当徵九火位自始至终不离乎火则流徵归坤
卷七 第 51a 页 WYG0096-0764c.png
 夫地二生火火乃地窟是咸池焉是故函钟为宫者
 以奏之终言之
 黄子曰黄帝命伶伦与荣猿铸十有二钟以和五音
 以施英韶张诸洞庭之野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
 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四时迭起万物循生其中也变
 化不主故常其卒也五官皆备其泽中方丘之始乎
 咸池是也象帝德之晖无所不施如日之洗光天潢
 而出照也引商刻羽流徵以生故黄钟之羽南吕太
卷七 第 51b 页 WYG0096-0764d.png
 蔟应之则为徵姑洗之羽大吕蕤宾应之则为徵南
 吕之羽蕤宾应钟应之则为徵大吕之羽无射夹钟
 应之则为徵此所谓变化不主故常者也凡角羽并
 起而刻之则为商徵故蕤宾从宫八变而函钟为宫
 则太蔟得夏日至之徵声以制商一阴初姤礼义交
 际而万化入焉羽调以角则太蔟之商姑洗以其羽
 应南吕八变而太蔟为角角调以徵则姑洗之徵应
 钟以其角夹钟应夷则八变而姑洗为徵徵调以羽
卷七 第 52a 页 WYG0096-0765a.png
 则林钟之羽以其徵应应钟之羽夷则八变而南吕
 为羽矣函钟生于未坤之气天社在东方舆鬼之外
 地位乎坤故函钟为地宫而以太蔟为角姑洗为徵
 南吕为羽是二者律吕之相生也函钟必生于太蔟
 而后为母南吕必生姑洗而后为母王者母事地而
 相生者地之功故以是祭地示也
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
鼗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庙
卷七 第 52b 页 WYG0096-0765b.png
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释曰享宗庙乐必以黄钟者黄钟子律子宿虚危有
 宗庙之象人生于子复归于子故起奏于黄钟收奏
 于黄钟可以享人鬼大吕乃黄钟六合律在第四奏
 为南吕角太蔟乃黄钟商在第二奏为林钟徵应钟
 乃黄钟变宫在第三奏为太蔟羽则亥子丑寅四辰
 律皆作五音人鬼之气在北因音发扬其气昭著故
 奏黄钟可以享人鬼鼓鼗用路四面之响以合宫羽
卷七 第 53a 页 WYG0096-0765c.png
 之声阴竹生于山北龙门山在西北取管琴瑟于此
 所以引北方之气以发人鬼之灵九德言人鬼之功
 业功业者魄之所附也歌之则魂来合魄㲈舞揖逊
 蹈厉发扬之仪终不若揖逊之容为善美故以奏宗
 庙九变乃宫五之乐五五相守为十属土用土本宫
 起羽清浊之间阴阳之会人死而负阴抱阳以生及
 其死魂魄交则为神而能享自宫声之羽奏至黄钟
 本宫其数十故谓之宫五然不言十而言九者起声
卷七 第 53b 页 WYG0096-0765d.png
 南吕一变在姑洗九变至黄钟得宫故谓之九变乐
 云可以礼人鬼者以人死魄归于土九变乃宫五之
 位属土终始于此奏之则人魄之在土者其灵因音
 发动况亥子丑北方幽阴宗庙神灵所藏寅为鬼户
 亥有水音丑有木音寅有火音则水化木木化火从
 鬼户以出萃于宫五而为神灵之昭假矣岂诬也哉
 是故九变以黄钟为宫者以奏之始终言之
 黄子曰唐尧修咸池为大章虞舜绍尧致治修咸池
卷七 第 54a 页 WYG0096-0766a.png
 承云为九德之歌九韶之舞故奏姑洗歌南吕而黄
 钟大吕应之则羽角以相生太蔟应钟应之则徵商
 以相制羽角相生则知仁交际而万化出于人声则
 呼动肾与肝自水而木天数也自冬日至而发春是
 以谓之阳也黄钟之羽一变姑洗为中声六变圜钟
 九变归于黄钟之宫南吕之羽一变大吕以应南吕
 六变黄钟为角八变太蔟为角九变而归于南吕之
 角然姑洗角声之始也自姑洗之羽与其羽无射一
卷七 第 54b 页 WYG0096-0766b.png
 变中吕以应夷则六变姑洗为羽九变复归于姑洗
 之羽清角始于大吕亦九变归于黄钟之羽虽角也
 实亦羽也而黄钟大吕收声矣徵商相制则礼义交
 际而万化入于人声则吸动心与肺自火而金地数
 也自夏日至而成秋是故谓之阴也太蔟之羽一变
 蕤宾为中声八变函钟九变归于函钟之徵应钟之
 羽一变夹钟以应夷则六变太蔟为徵八变姑洗为
 徵九变而归于太蔟之羽然函钟徵声之始也自函
卷七 第 55a 页 WYG0096-0766c.png
 钟之羽与其羽大吕一变夷则以应应钟八变南吕
 为羽九变复归于函钟之羽流徵始于夹钟亦九变
 归于太蔟之羽虽羽也实亦徵也而太蔟应钟收声
 矣云门倡咸池为九㲈之阳下管孤竹升歌云和琴
 瑟黄钟为宫南吕为羽咸池承云为九韶之阴下管
 孙竹升歌空桑琴瑟合之姑洗为宫以其商奏蕤宾
 羽歌大吕角奏夷则徵歌应钟变宫变徵则大武之
 歌奏也阴阳既合四序环周广大清明情文俱备始
卷七 第 55b 页 WYG0096-0766d.png
 乎黄钟以生十一律而终返乎黄钟之宫所谓宫动
 脾而和正圣者也季札谓如天地之无不覆载者信
 矣黄钟生于虚危之气虚危为宗庙故黄钟为人宫
 而以大吕为角太蔟为徵应钟为羽是三者律吕之
 相合也大吕与黄钟子丑合也太蔟与应钟寅亥合
 也相合者人之情故以是享人鬼也夫黄帝制声律
 以垂万世而器数从之帝降而王不相沿乐虽器数
 屡有损益然孔子闻韶于齐季札亦闻韶于鲁其考
卷七 第 56a 页 WYG0096-0767a.png
 击固非夔伦也而美善如是者声均存也然则大合
 乐九变以致鬼神示其九韶之遗乎六律六同一时
 并作歌奏相命分六乐而序之其六列六英之遗乎
 下管合于琴瑟以依磬声则八音克谐可知矣固后
 夔之往矩也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
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
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县音玄/)
卷七 第 56b 页 WYG0096-0767b.png
 释曰宿县者祭之前夕列乐器于笋簴叩其声而展
 省之以知其和否也九夏皆钟之音节有声无词以
 鼓应之汉儒以诗当之误矣凡兴舞皆使国之子弟
 故大祭祀帅国子而舞大飨大燕来朝之宾客也杀
 牲于庙门外不迎牲故不奏昭夏至于王出入宾出
 入亦奏王夏肆夏也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
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卷七 第 57a 页 WYG0096-0767c.png
 释曰驺虞乐章名在召南之卒章王射以驺虞为节
 射必执弓挟矢而舞所以为升降之仪诏告也王氏
 曰王以六耦射三侯其耦王射者必诏以弓矢舞则
 以天子之射其节比于乐而诸侯之舞亦所以应王
 故也大司乐诏其升降揖逊之仪仪礼大射命三耦
 取弓矢有升降之仪亦以此也膳夫王日一举则所
 食少牢乃常食也玉藻天子朔日大牢则大食者朔
 日之食也宥劝也食饮膳羞所以养其气体宥之以
卷七 第 57b 页 WYG0096-0767d.png
 乐所以和平其心充养其气三宥皆奏钟鼓则乐亦
 大矣故特言之大献出师有功而归献捷于祖庙也
 恺乐也献功之乐曰恺乐其乐亦无辞
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大札
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凡建国禁其淫
声过声凶声慢声大丧涖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
(傀音怪/)
 释曰五岳东岱南衡西华北恒中嵩也四镇扬之会
卷七 第 58a 页 WYG0096-0768a.png
 稽青之沂山幽之医无闾冀之霍山傀怪也大怪异
 灾谓天地奇变去乐藏之而不用以其变之大也札
 疫厉凶凶年灾水火也弛县释之而不藏以变之小
 者始封诸侯之国俗尚之初则禁其淫过凶慢之声
 尚中正也淫声淫靡之声易以溺人孔子所谓放郑
 声者过声失哀乐之节凶声凶暴哀怨之声不祥慢
 声使人骄惰不恭也大司乐皆审而禁之涖临也廞
 收也临笙师鏄师之属初丧不暇藏故且收之及葬
卷七 第 58b 页 WYG0096-0768b.png
 则涖而藏之故曰亦如之也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
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帗敷物反/)
 释曰乐师者司乐之贰所教者乐之事亦曰掌国学
 之政者以大学之教皆以乐为本故也教小舞者如
 舞勺舞象之类随节而教之小合则成一代之乐一
 节之舞大合则成六代之乐然必始于教小舞然后
 能合其大舞也帗舞析五采缯为之羽舞析重翟以
卷七 第 59a 页 WYG0096-0768c.png
 为之皇舞秉五采之羽以象凤凰之仪旄舞者持氂
 牛之尾以象百兽率舞干舞者执干盾而舞人舞者
 无所执举袖以为威仪 叶氏曰舞之别有六乐师
 教之帗舞如地官舞师帅而舞社稷者羽舞如舞师
 帅而舞四方者皇舞如舞师帅而舞旱暵者干舞如
 舞师帅而舞山川者人舞则用之宗庙旄舞则用之
 辟雍此二者舞师所以教乡遂故不与也夫乐舞先
 王用之祭祀以致鬼神也而学校教人必以乐舞者
卷七 第 59b 页 WYG0096-0768d.png
 盖先王之教固所以淑人心于行列缀兆之间亦所
 以习人志于名分等级之内自成童入学而知有此
 舞以至帅而舞祭祀宾客之时则心志和畅节文习
 熟谁敢干名而犯分也哉
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
节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蘋
为节士以采蘩为节(荠徐私反/狸音离)
 释曰礼有仪容乐有节奏教乐者以乐之节奏和乎
卷七 第 60a 页 WYG0096-0769a.png
 礼之容仪也肆夏采荠皆乐节之名尔雅曰堂上谓
 之行门外谓之趋行则缓缓则有直而自遂之义故
 奏肆夏趋则疾疾则欲荠而整齐焉故奏采荠车之
 疾徐亦以二乐为节环拜宾客环列而拜则鼓以作
 之钟以止之驺虞狸首采蘋采蘩皆诗名在国风惟
 狸首不见于经射义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
 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
 誉先儒曰此狸首篇文檀弓原壤歌曰狸首之班然
卷七 第 60b 页 WYG0096-0769b.png
 执女手之卷然见狸首二字皆未知是否也射义曰驺
 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
 采蘩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
 时会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按
 肆夏采荠止为行趋之节则非诗篇又曰环拜以钟
 鼓为节拜既以钟鼓则行趋可知矣二乐皆钟鼓之
 调名无疑也
凡乐事掌其序事治其乐政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
卷七 第 61a 页 WYG0096-0769c.png
钟鼓凡乐成则告备诏来瞽皋舞及彻帅学士而歌彻
令相
 释曰序事次事用乐之事治乐政则整齐众职小事
 用乐止奏钟鼓而已故环拜以钟鼓为节也凡乐奏
 一终则为一成每成则乐师告备燕礼大师告于乐
 正曰正歌备是也诏告也皋之言号也来瞽当作乐
 时诏视瞭扶瞽者来入也当兴舞时召舞者使之舞
 也及祭祀当彻之时则帅国子歌雍诗以彻令相使
卷七 第 61b 页 WYG0096-0769d.png
 视瞭扶瞽师以退或曰相者助歌也
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燕礼射
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凡军事大献教恺
歌遂倡之凡丧陈乐器则帅乐官及序哭亦如之凡乐
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食音(嗣/)
 释曰飨以饮为主食以食为主如祭之仪承宾如祭
 也燕射先行燕礼后行射礼故曰燕射礼射夫众耦
 也执弓挟矢有舞之仪乐出入笙者歌者舞者出入
卷七 第 62a 页 WYG0096-0770a.png
 则令奏钟鼓以声其出入警其当执事者以为礼之
 大节也恺歌军乐有诗章凡献捷者皆歌之乐师教
 之遂倡其歌使瞽矇和之也丧陈乐器谓陈而不作
 明器也檀弓曰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是乐
 官谓大胥至舞师政令如奏乐令相之类治讼谓治
 其纷争而辨讼也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
学合声
卷七 第 62b 页 WYG0096-0770b.png
 释曰国子有二等成材而尊者曰学士少而教养之
 曰诸子槩而言之曰国子版籍也大胥主其籍以知
 其出入之数待致谓有事欲致其来则按籍而召之
 舍读为释采读为菜礼莫厚于释奠莫薄于释菜释
 奠有迎牲有酌献有授舞者器之礼所以致恭于先
 圣释菜不舞不授器不杀牲但以蘋藻告虔而已吕
 氏曰释菜之礼其用有三每岁春合舞则行之月令
 仲春命乐正合舞舍采是也始立学则行之文王世
卷七 第 63a 页 WYG0096-0770c.png
 子既衅器用币然后舍采是也始入学则行之学记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颁分也以春始入学
 未知分艺所宜至秋而可知也于是分授以所学丘
 氏曰周建五学其中曰辟雍春令学士始入学所入
 者辟雍也总会于此以观其能至于秋则分而处之
 宜学礼者处之瞽宗宜学书者处之上庠宜学干戈
 者处之东序宜学言语者处之成均春属木木曰曲
 直而主乎貌故合舞以春以顺乎阳秋属金金曰从
卷七 第 63b 页 WYG0096-0770d.png
 革而主乎言故合声以秋以顺乎阴盖舞者等其进
 退使应乎节声者等其曲折使应乎律也
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比乐官展乐器凡
祭祀之用乐者以鼓徵学士序宫中之事
 释曰六乐之会谓大合乐也会六代之乐而舞之法
 用三百八十四人所以必致诸子而后足大胥正其
 舞位也序出入舞者舞有表行列缀兆之不同大胥
 序其出入使不失度也校比大师以下掌乐官之功
卷七 第 64a 页 WYG0096-0771a.png
 能展省其所用之乐器完否也祭祀用乐舞必取于
 成均大胥则击鼓以召之使役乐事也序宫中之事
 谓序王宫之中国子之宿卫而学道艺者春秋之所
 学各有其事如诸子云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
 艺而进退之宫正云比宫中之众寡会其什伍而教
 之道艺斯皆有名籍于太学者大胥则序宫中诸子
 之事焉
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觥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
卷七 第 64b 页 WYG0096-0771b.png
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
士特县辨其声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释曰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小胥则掌其徵
 召命令而校比其多寡之数凡以赞大胥之事而已
 觥罚爵也挞则以荆扑不敬则心放故罚爵以愧其
 心小辱也怠慢者违期不至容体放纵则挞扑以痛
 其形大辱也以合舞人众故小胥巡舞列而整肃之
 乐县谓钟磬之属县于笋簴者宫县四面象宫室四
卷七 第 65a 页 WYG0096-0771c.png
 面有墙故谓之宫县王于四方为家故也轩县三面
 其形曲春秋传曰曲县繁缨是也盖阙其南避王南
 面故也判县县于东西又空北面卿大夫左右王之
 象也特县则一肆或于东或于阶阃而已象士之特
 立独行也县钟磬者编县之编钟八编磬八共十六
 枚同在一簴名谓之堵堵墙之半也十六编钟为一
 簴十六编磬为一簴名谓之肆肆(阙/)    其全
 也左氏曰歌钟二肆 按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将
卷七 第 65b 页 WYG0096-0771d.png
 出撞黄钟右五钟皆应黄钟在阳阳主动君出则以
 动告静而静者皆和入撞蕤宾左五钟皆应蕤宾在
 阴阴主静君入则以静告动而动者皆和然则十二
 钟在县之制其或如此乎黄钟居于右特钟其制十
 二均各以其辰之位其馀皆然四隅设建鼓朔鼓应
 鼓管与柷敔居中此天子宫县之制也诸侯卿大夫
 辰位与此同而有降杀士则特架一肆而已由此观
 之则知十二律各自为宫当各有其器也
卷七 第 66a 页 WYG0096-0772a.png
 原曰周人学政在于乐官后世学政虽在于礼官然
 其为教语言诵授读书作文之外无所事是于礼既
 不相关语及于乐又以为非所务焉则古人之教亡
 矣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乐之章即周人
 成均之教也今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
 学政其所以为教者乐德乐语之外皆乐事也乐师
 掌国学之政教舞而已大胥掌学士之版亦春秋合
 舞合声而已小胥掌学士之徵令惟巡舞列而已堂
卷七 第 66b 页 WYG0096-0772b.png
 堂大学岂无所事惟于乐之器数是攻是习此后世
 之所不屑为者而周人设官以成就天下之人材治
 本所关也而其为教若此宜乎后世以大司乐为伪
 书而非周公之制也今观之后乎周官孔子固曰成
 于乐文之以礼乐乃可以成人则学之成就在乐可
 知矣前乎周官舜命夔典乐教胄子直宽刚简之外
 惟于诗歌声律八音之务无他事也而夏而商岂独
 不然乎盖乐之为教所以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动
卷七 第 67a 页 WYG0096-0772c.png
 荡血脉流通精神所以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
 之偏者舍乐则非本务矣盖古人教人不在于长其
 智惟在于习其事是以大司徒比闾族党之教无非
 教之以事者而其终亦曰以礼教中以乐教和而已
 则其宾兴而进于太学者又专以乐而涵养之是以
 志趣悠然自得于言动性情之外则德不期成而自
 成者以乐之为道至妙而入人至深也故成均之师
 必使有道有德者教焉是道德之人必能得乐之理
卷七 第 67b 页 WYG0096-0772d.png
 可知矣况大学群聚天下贤俊之士与夫世臣习礼
 义之胄子皆付之以民社之责者其成德达材之具
 有不在于乐乎此学政所以必属之乐官而乐官又
 属于礼官也
 
 
 
 周礼全经释原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