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6-05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全经释原卷一
           明 柯尚迁 撰
天官冢宰第一
 天官以下法天地四时以建六官周天三百六十度
 六官三百六十属冢宰言天官者总御六官奉承天
 道统理万物者也冢山顶也宰主也制也言所主制
 者大非若他官只司一事而已取其象则曰天官立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6-0509b.png
 其名则曰冢宰不言司者兼总之义宗伯亦不言司
 者祭祀天神非人所主故也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释曰王三代君天下之号民所归往之称也建立也
 国王者之都也辨别也方四方也正位听治中正之
 位与庙社奠置之所也体制国中民居衢路之形如
 人之有四体乡闾是也经经画郊野邱甸之制如织
 之有经纬井牧是也设置也官冢宰以下六官所统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6-0510a.png
 是也分别也授也职官所掌之事极者标准之名民
 之表则也 今考曲礼曰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
 王某甫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
 一人皆王称也司空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
 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
 阳之所和也百物阜安乃建王国此建国也考工记
 曰匠人营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视以景为规识日
 出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此辨方也又曰国中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6-0510b.png
 九经九纬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此正位也司
 徒令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
 党为州五州为乡此体国也司空井牧其田野九夫
 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
 为都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
 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
 同遂人又曰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
 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6-0510c.png
 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合此数法经野备矣乃立天官
 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
 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宰伯四司设官也治教礼政刑事分职也此数言乃
 周礼之纲盖先王制国必先分封建侯以立民主别
 乡立遂以比民居井牧田野以定民业然后设官分
 职以维持之必制定而后建官官定而后分职职定
 推行之后乃作是经此盖约其制作之本于先然后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6-0510d.png
 于庶职之中推言其制也故于经中取五者之制略
 具于此
 原曰极者何也中之谓也以道化言则曰皇极以法
 度言则曰民极皆所以使民各归其分以协于中者
 也盖王畿立而后根本定所以为民建此极也体经
 行而后国野正所以为民定此极也官职举而后治
 教明所以为民溥此极也故极之所在盖欲习民于
 尊卑等级之中而道之礼乐教化之内使其志虑不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6-0511a.png
 易视听纯一易直淳庞以从上令然后入则会其有
 极出则归其有极矣先王之为天下以万物各得其
 所为极至故六官各冠之以此欤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释曰冢宰六卿之长也帅总率之也属其属六十也
 治谓经理之均者平也上下四方均齐方正无不各
 得其所也大曰邦小曰国通言王畿侯国也
 叶氏曰掌邦治与均邦国其事同也而邦治则自掌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6-0511b.png
 之均邦国必以佐王何也盖宰相之权重则侵天子
 也厚集徒党布列庶位政柄下移非重所致乎轻则
 百官侵宰相之权也更进用事惟天子意向是趋大
 臣始不得以天下事自任矣故直曰冢宰掌邦治则
 天下事无不在已而经世之志得行矣又曰以佐王
 则权纲常主于上所谓废置视朝必以诏王赞王是
 也岂至于大重也哉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6-0511c.png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大音/泰)
 释曰大宰即冢宰也变冢言大者对小宰言之也卿
 爵也即上大夫冢宰三公之任故命以卿古者三公
 无其人则以冢宰兼师保之任六卿有阙亦以三公
 领之小宰其佐也故二人中大夫次卿也主治一官
 之事惟此三人而已谓之治官宰夫以下其属也故
 四人倍至下士三十二人共六十人小宰曰其属六
 十即此也六官之数皆同宰夫治官之考也故为属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6-0511d.png
 之首旅众也上士中士各有所分主之事而下士则
 卑矣分属众事以治其繁故称旅焉惟六官有之丘
 氏曰自下士以上得王之简命则为王臣下文府史
 胥徒官长得自辟召非王臣也
 原曰周官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三孤贰公弘化
 寅亮天地周礼未见其职惟朝士掌外朝之法又有
 公孤之位何也盖三公者师道也六卿者相道也禹
 以益为相汤以伊尹为相未有公孤之立也惟成王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6-0512a.png
 以幼冲践祚不可无师保之教故设公孤于六卿之
 上成王实师之然六卿正职公孤之职也彼所谓论
 经弘寅者岂但恭默无事而已耶今观六卿之职法
 天以立道本道以揆事其成相天地立极生民者靡
 不毕举然未尝拘拘于法守也六少而下则一一皆
 法度之守而不可有丝毫之侵紊矣则知公孤之位
 其爵也六卿之长其职也位职相兼治本端矣而冢
 宰则六卿之总也故人君惟任一相曰冢宰司徒而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6-0512b.png
 下皆分职以听焉斯君臣道合治出于一矣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有藏则置府有书则置史有次序干办之事则
 置胥有号令徵召之事则置徒宰夫云府掌官契以
 治藏史掌官书以赞治胥掌官叙以治叙徒掌官令
 以徵令此皆庶人在官其长所徵役者不称则去之
 无迁转之烦无勋劳之考其禄则下士视上农食九
 人以此等之则府食七人史食六人胥食五人徒则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6-0512c.png
 役之也此庶人在官之禄也其多寡不同则量其职
 事之繁简耳有官府则必设之
 原曰古者庶人在官为府史者无非道艺之人贤人
 君子或未得志亦往往出于其间所谓委吏乘田是
 也夫吏有禄则知自爱善其事则举而任之不能则
 复之农亩司徒颁职所谓学艺服事是也禄足自养
 则邪念不生不诱爵禄则无外慕是以官府清平奸
 弊不作后世乡差之法变为雇役又变为吏胥以胥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6-0512d.png
 兼史而府史失职薄其禄而重其任天下事付之无
 赖是教之为奸而授之具也不得已又以爵禄诱之
 以熟于为奸之人而使之居上临民是肆其虐于民
 也可乎哉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环卫王宫有两项一是公卿大夫之子弟为之
 分置八隅谓之八次八舍宫伯领之一项在王宫徒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6-0513a.png
 役为之分于八次八舍之间周列环卫分置区庐宫
 正领之而宫正乃掌王宫宿卫官之长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释曰伯长也以其为宫官之长故曰宫伯所掌士庶
 子凡在版者士庶子乃公卿大夫之庶子国子之倅
 诸子所掌是也诸子掌王族宫伯掌宿卫二官盖相
 通欤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6-0513b.png
 陈氏曰宫正掌凡宫中官府次舍之众寡宫伯掌士
 庶子授次舍之职事则宫伯所掌皆宿卫之人宫正
 所掌乃八次八舍之法次其宿卫所在也舍其休沐
 所在也布于王宫四角四中则远迩节而檄侯便矣
 士庶子非王族则功臣之世贤者之类王以其自近
 而卫焉则上下亲而内外察矣又宫正稽其功绪纠
 其德行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宫伯掌其政令诛赏
 使之学问日进职业日修足以备顾问谨侍卫则王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6-0513c.png
 宫之左右前后孰非多闻直谅之士乎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膳膳夫食官之长
 礼记曰若公与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即此
 官也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
人徒四十人(庖扶交反/贾音古)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6-0513d.png
 释曰庖厨也取烹炰之义必用贾人者以其主市买
 知物价也天子之厨亦用市买盖国畿所贡只备其
 数时用之物须用市买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饔于/容反)
 释曰饔割烹和调之称内饔所主在内以其掌王及
 后世子及宗庙皆是在内之事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6-0514a.png

 释曰外饔所主在外掌外祭祀及飨耆老孤子割烹
 皆是在外之事饔别内外重君身也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释曰亨与烹同主给水火以役内外饔
 原曰天官之职天子修身齐家之事修身必始于饮
 食故宫卫之后必继以膳饔之职焉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6-0514b.png
 释曰王耤千亩甸师主之帅其徒耕耨以共齍盛共
 萧茅共野果所以为祭祀此皆地之所出也又帅其
 徒薪蒸以役内外饔之事所以不使地有遗利人有
 旷职也公族有罪亦刑于甸师者虑兄弟故不显示
 人也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释曰兽人共野兽以为膳羞亦膳夫之用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6-0514c.png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
三百人(䱷音/渔)
 释曰䱷人掌取鱼以为膳羞亦膳夫之用也徒三百
 人以池塘囿沼多故也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释曰鳖人掌取互物亦膳夫之用也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腊人掌乾肉亦膳夫之用也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6-0514d.png
 叶氏曰甸师掌王耤者也何以列于食官盖先王设
 饮食之官虽供王膳羞而实崇祭祀之事甸师而上
 有膳庖饔烹之官下有兽䱷鳖腊之职皆有祭祀之
 事者也先王以礼人之礼事鬼一食而且祭其先而
 况粢盛之奉讵可忘其自来耶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十人徒二十人
 释曰医胗脉察色以疗疾者医师众医之长诸医皆
 统于医师也史二十人者医案多故也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6-0515a.png
食医中士二人
 释曰王之饮食五味之宜最难和也故设食医以调
 节之 王氏曰易之颐君子以节饮食盖疾病之起
 本于气体之不和亦始于饮食之不节盖饮食人之
 本也本得其养无物不长本失其养无物不消于无
 事之时而顺适之有道疾病何自至哉此食医所以
 设也愚谓圣人设医皆所以治万民之疾病未尝立
 治王疾病之医也此可见保王躬者贵于不病和饮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6-0515b.png
 食者贵于得宜
疾医中士八人
 释曰疾医专治内證古经虽不传后世为其术者亦
 精矣
疡医下士八人
 释曰疡疮痈也疡专治外證今世所谓外科也
兽医下士四人
 释曰兽马牛也先王爱人及物兽亦置医官以治之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6-0515c.png
 何其仁之至也
 原曰医职固不可废而食医兽医皆属医师何也政
 必出于一术必世其守也食医调王之饮食不当兼
 治万民之疾病疡医察外證不当兼内證兽医既已
 治病疡之兽又不可以治人此职之所以不能相兼
 也天子调和天地大臣调和阴阳医师调和身体故
 凡调和燮理之事医师皆掌之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6-0515d.png
十人
 释曰酒者祭祀宾客燕飨丧纪之礼无不须焉以酒
 名官岂独掌酒哉酒之所设必有膳羞百物备然后
 成礼故酒人以下至于幂人皆酒正之属也故其官
 独以士人为之此下七官皆以奄人女奚为之而酒
 正统焉政出于一也惟凌人以士为之以在外不在
 内也其官不统于膳夫者其礼广也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6-0516a.png
 释曰用女奚为酒故以奄人统之奄去势者奚幽闭
 者不称士亦府史之类先王重名器不使刑馀列于
 士人也女酒女人解作酒者奚给使者有三百人造
 酒人多也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释曰浆人主共王六饮入于酒正女浆女之晓造浆
 者以饮与酒为类故次于此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6-0516b.png
 释曰冰室曰凌春秋传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
 陆朝觌而出之深山穷谷固阴冱寒于是乎取之王
 之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亦辅相燮调之一事也
 丘氏曰周公以此属于酒浆之末盖酒所以奉阳冰
 之用所以禦阳也一身之血气常欲周流于天地间
 阴阳节宣之不至则未有不致乖戾者岂能与天地
 同流哉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6-0516c.png
 释曰竹豆曰笾女笾女之晓笾实者盖四笾之实百
 物之产备矣其务至精至细者女人以酒浆为职则
 笾豆之实是其所有事者故宜以女为之礼虽无所
 不在而曾子则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固非君子所
 当务观此亦可见矣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醢音/海)
 释曰醢肉浆也有骨为臡无骨为醢醢人司豆实也
 不谓之豆而谓之醢者以豆实皆为醢也四豆之实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6-0516d.png
 与笾相错亦荐羞之事故次于此女醢女之晓醢者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醯呼/西反)
 释曰醯醋也凡五齐七菹须醯乃成而醯酱饮食皆
 不可阙故立其官亦以女人为之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释曰盐之所产有刮于地而得者有风其水而成者
 有熬其波出于井而为者有积于卤而结者此其所
 出必于海泽之旁则既有川泽之衡取之矣此其所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6-0517a.png
 掌乃鬻盐之务者也然五味非盐不和周官不著盐
 政用女为之者亦膳羞之盐焉耳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幂莫/历反)
 释曰司以巾覆膳羞之物者用此以洁饮食细务也
 有品式存焉故立其官以次食后
 原曰酒之于人大矣以交神明以洽燕飨不可废也
 故以祭祀言则谓之凡酒以饮食言则谓之饮酒以
 陈设言则谓之陈酒以献酬言则谓之礼酒以禄养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6-0517b.png
 言则谓之秩酒五齐则专用于共祭四饮则专用于
 致养四笾四豆之实则祭祀燕享所必有也醯酱又
 所以和膳羞也水盐又所以给酒礼之用也是其用
 相须而成礼相因而举然皆谓之酒也故立酒正以
 统众职以士人为之而设府于外其馀皆以刑馀男
 女为之故宫中之女虽多而职业则各有所事造饮
 食其大本也至于蚕桑织纴缝线之务祝史庙祧之
 礼善其事者令其居是职功绪有稽赏罚有纠是以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6-0517c.png
 尽心职业无外慕之心非若后世聚千百少艾于深
 宫之中妖淫愁怨而致水旱之灾也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释曰宫中居舍官之长此下四官皆王之寝处供帐
 安息王身之事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舍行所解止处王休息之时也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6-0517d.png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掌帷幕幄帟之事者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释曰次次舍也幕人共帷幕掌次则张之二职相联
 而后成事
 原曰宫人四官所以掌王之居处亦修身之事也饮
 食而后居处故次于此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6-0518a.png
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释曰大府为王治藏官之长有贾者邦国都鄙之赋
 有物必有贾人辨之然后知其美恶贵贱也 叶氏
 曰周官掌财固非一职而敛散出入之权大府实主
 之故受而入之大府也分而颁之大府也凡执事者
 受财用受于大府也凡邦之赋用取具焉取于大府
 也以大府为府官之长而司货贿出入之权则利权
 不分敛散得宜而出入得以通知矣向使分掌于诸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6-0518b.png
 府而不专掌于一司则出财者惟以给辨为能用财
 者惟以济事为功后之不继不恤也财如何而不亏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
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释曰此官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以
 玉为主故曰玉府有工者使攻玉也有贾者使辨宝
 物也此天子之内帑也 郑氏曰玉府内府所掌金
 玉兵器凡良货贿一也而分为二官何哉盖玉府所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6-0518c.png
 掌皆式贡馀财之所作及兽人䱷人所入之物专共
 王玩好赐予耳邦之大用不与焉内府所掌凡九贡
 九功之货贿及诸侯所献国珍皆公家之用以供邦
 之大用故不得不分为二也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释曰内府者受藏之府凡九贡九赋九功之良者皆
 入焉以待邦之大用若出师迁国然后出之盖大府
 自有九职以待九式之用矣此则贡赋之良者可以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6-0518d.png
 经久故择而入是府以备国实所谓万民之贡以充
 府库是也此与玉府略同但玉府所藏宝玉故惟王
 自得用之此所藏凡良货贿故与冢宰得用之不在
 大府九式之内也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释曰外府掌邦布以时交易者古者交易惟贝而已
 至太公立九府圜法始用钱代贝或曰泉或曰布布
 取宣布之意泉取流行之意其实一也九赋之中亦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6-0519a.png
 有以布代者盖九功多以泉代故也凡布皆入于外
 府者以其外府在外布可以流行交易故设此府以
 理财备国用也
 原曰大府总凡货贿之入自置诸府以受之以备九
 式之用而不敢有一毫之踰越矣其诸侯万民之贡
 与凡式贡之馀则颁其良者于受藏之内府颁其布
 于受用之外府又择其中可宝之物以入于玉府又
 以司会总其会司书总其书职内量入职岁稽出职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6-0519b.png
 币敛馀与夫司裘掌皮皆隶于冢宰所谓制国用者
 不出此矣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会古/外反)
 释曰会大计也司会主天下之计为计官之长此官
 虽主考天下之治然考财用其要也故次于此
 叶氏曰大府为财官长仅有下大夫二人司会为计
 官长乃有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何也盖分职以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6-0519c.png
 受货贿之出入者其事易持法以较出入之虚实者
 其事难以会计之官钩考掌财用之吏苟权不足以
 相制而大府反得以势临之又安敢较其得失奸欺
 也今临之以中大夫之尊则纠察钩考之势得行于
 诸府之中而司会又属之于冢宰则九式节财用岁
 终制国用司会又不得而欺之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释曰书簿籍也司书掌记财用之数书之于簿籍实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6-0519d.png
 钩考之本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释曰职内主会计邦赋之入以稽实在之数司会分
 属之官也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释曰职岁会计邦赋之出而以职岁名者以制国用
 必于岁之杪凡财用必会之于岁终也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6-0520a.png
人徒二十人
 释曰币者财帛俱谓之币职币主敛官府公用所馀
 之财物不足则取具于大府有馀者司会计之出入
 二官有定数矣有馀者又立职币以敛之不然宁免
 有司之奸欺乎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裘以兽皮为之虽出于山虞然不在九赋之中
 者以九功是丝麻裘是皮褐皆可禦寒故次职币之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6-0520b.png
 下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已制者谓之裘未制者谓之皮皮之用广不专
 为裘也次于司裘以敛财也
 原曰司裘掌皮二官列于职币之后者盖天下货贿
 至九贡九赋尽矣而九功则布缕之征所以为衣也
 皮裘则山虞所赋所以为褐也诗云无衣无褐何以
 卒岁此九功之所未有九赋之所不备故特设官而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6-0520c.png
 继财官之后欤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八人徒八十人
 释曰内宰天子所以治内之事对大宰而言之故曰
 内宰后之相也古者男女不亲故内小臣奄人之职
 皆内宰所用以通传言语教令者也故内宰施所教
 于中犹师保教王子于外也
 原曰内宰之设王者所以立教家之法者也夫治未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6-0520d.png
 有无本而成故教家者治之本也士庶之家女子少
 时己姆教娩婉听从至长性行和美自是宜家况以
 天子而统四海之大后妃之尊一念邪正之间所系
 匪轻安可不汲汲教之耶文王后妃曰言告师氏言
 告言归师女师也立世妇宫卿于内以为女师属之
 春官而施内宰之教内有女宫女奚外有内小臣奄
 寺以通传教令故内宰以下大夫为之外视大宰而
 内施其职又属于大宰先王所以致重于是官者欲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6-0521a.png
 家齐而后国治先其本也后世则以为混男女之别
 故以奄人为之殊不知奄人内竖止传内宰之令于
 宫卿者也而宫卿又有女宫皆刑人也以传令于内
 宰又安有混男女之别乎后世以齐家之本付之奄
 人又无女宫幽闭之法是以宫府判隔后妃萌预政
 之端宦官基窃柄之祸何莫不由此也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释曰内小臣用奄士即继内宰之后可见奄士即为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6-0521b.png
 内宰通传教令者而寺人内竖何莫而非内宰所用
 乎奄位止于上士亦惟四人而止耳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释曰阍人司晨昏启闭者也刑人墨者使守门此也
 囿苑囿游离宫也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释曰寺之言侍也寺人披曰岂惟刑人此盖刑人之
 奄者为之也正内路寝也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6-0521c.png
内竖倍寺人之数
 释曰竖童子之称盖奄之小者主通小事阍寺既严
 其守然后继以内竖
 原曰秋官掌戮曰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
 守宫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先王无绝人之心刑
 人未尝不用也然则阍人寺人其即墨劓与宫者乎
 天官之属除阍人寺人内竖之外用奄者二十九人
 皆不命也惟内小臣一职以其掌后服位礼命故择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6-0521d.png
 奄之贤者为之四人而已为其下者不过内竖女奚
 为之给役耳其职卑其数寡而又近役于内宰临之
 以冢宰虽有倾覆蛊惑之徒又安得骋技于其间哉
九嫔
 释曰嫔妇也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
 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此其
 数也不列夫人于周礼者夫人之于后犹三公之于
 王坐而论妇礼尊于天官也不言其数曰九嫔则止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6-0522a.png
 九人而已
世妇
 郑氏曰具其名而不言数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
 充之无则阙按昏义则二十七人春官亦有世妇则
 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其职又与此不
 同者后儒合之则所谓下大夫中士果何人也窃意
 天官世妇与九嫔女御为列则诚天子之妃嫔也春
 官世妇则专掌后宫之礼者上自王后下至内外宗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6-0522b.png
 皆其所教有大夫士之爵者乃女官设府于内有齿
 德者为之所谓女傅是也内宰自外而治内世妇自
 内而达外必如此法制乃备也观其有属有府史胥
 奚而内外宗次之可知矣后儒合之非也
女御
 释曰昏义所谓御妻也宜八十一人凡宫中所掌衣
 服缝线酒浆笾豆蚕绩者恐亦此女御也
女祝四人奚八人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6-0522c.png
 女祝之善辞令能通神明知祷祠之事者故设之宫
 中俾无外求焉夫最易惑人莫如巫祝然亦人心之
 不容己者一切废之则必求之外浊乱宫闱由是始
 也故先王立之宫中而设其职则神人两得其当矣
 奚者幽闭之女也男去势为奄女幽闭为奚幽者阴
 也闭者塞也女子去其生本则幽闭矣凡言奚者仿
 此
女史八人奚十六人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6-0522d.png
 释曰女史掌礼者也犹太史之于王执彤笔以书起
 居故后宫惧而修德
 李氏曰自九嫔至女史皆属天官先王之意深矣彼
 女子而当至尊幽居九重则骄蹇自恣无所不至是
 故使之分职于内而附属于外有职则当奉其法有
 属则必考其功奉法则不敢不谨考功则不敢不勤
 举宫中之人而知所劝勉者官有其长之效也而况
 内宰亦用大夫士春官世妇每宫卿二人及大夫士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6-0523a.png
 之职皆分命贤者以参预内事与婢妾贱人自相使
 令而无畏忌者不可同年语矣以天子所御而服官
 政从官长则天子既无私人群臣焉得不公庶务焉
 得不平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此之谓也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
四人徒二十人
 释曰典妇功者主宫嫔丝枲功官之长有贾者欲以
 辨丝枲之美恶贵贱有工者欲先治法式以授嫔妇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6-0523b.png
 也 典妇功以下三官设府于外悉用士人先儒以
 为此人主奢侈之原国家利害所关非士大夫为之
 则害国政必矣不得不与内官相关通如女祝女史
 内司服缝人则悉可用内人耳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四人
 释曰丝出于蚕茧所以为缯帛典之欲以授嫔妇也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十人徒二十人
 释曰枲出于种植所以为布典丝枲者授女功而治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6-0523c.png
 之典妇功者功既成而献之皆主妇人之事故在此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释曰内司服司后服也而九嫔世妇亦必共之焉自
 此以下皆掌衣服之官惟内司服与缝人近后故用
 奄士为之女御者以衣服进或当于王广其礼使无
 色过也
缝人奄工八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释曰女御统率之而已女工则专为缝线之事故用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6-0523d.png
 八十人焉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释曰追治玉石之名诗曰追琢其章掌为王后之首
 服者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释曰掌造王及后之屦者首服在上尊故追师弁师
 王与后之服分掌之屦舄在下卑故男子妇人同于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6-0524a.png
 屦人掌之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释曰掌服之官不常置以衣服之类故附于末
 郑氏曰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风化并行故赞治之
 官皆曰宰内宰属大宰者以其治家之道亦多权衡
 审订于大臣格心之所自出欤今考内宰下大夫二
 人命士十二人自内小臣奄宦凡将命洒埽之人自
 九嫔至女御祝史凡内官自典妇功织纴衣服凡掌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6-0524b.png
 内之事皆属焉而隶于大宰盖女宠近习所以移人
 主之德者大臣总之无敢踰节皇父作相膳夫内史
 皆不得其人巷伯之雅寺人为之虽奄官亦遴其选
 晋侯近女感疾医和以为赵孟之过古人致君二南
 之化其道由此
  按周礼首惟王建国至民极二十字六官皆有之
  乃周礼之纲也辨方正位建国事也体国经野乡
  遂井牧事也自乃立天官至夏采设官事也太宰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6-0524c.png
  之职以下分职事也自不可混后儒析设官之事
  冠于各职之首违大纲矣故依古本正之六官皆
  然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6-0524d.png
 
 
 
 
 
 
 
 周礼全经释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