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096-041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翼传卷二
            明 王应电 撰
握机经一

 凡一十九字乃风后握机经古文也黄帝立井田之
 法因以制兵为握机阵法破蚩尤于涿鹿之野其臣
 风后实佐之为万世兵法之祖
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机
 此八阵方位四方龙虎鸟蛇当震兑坎离之位为正
卷二 第 1b 页 WYG0096-0416d.png
 兵四隅天地风雷当乾坤艮巽之位为奇兵其馀奇
 零之兵大将居中所握犹弩之有机故曰握机易范
 曰以内制外必重轻之势足以相权而后无尾大不
 掉之患宁使之有馀不可使之不足也先出后蹑栖
 盛击虚潜见出入惟变所适故无一定之数
卷二 第 2a 页 WYG0096-0417a.png
  
 四正方曰龙曰虎曰鸟曰蛇即礼记所谓左青龙右
卷二 第 2b 页 WYG0096-0417b.png
 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取象于天文二十八宿而立名
 也四隅曰天曰地曰风曰云取象于后天八卦方位
 乾坤艮巽而立名也山静不以名兵变山言云山出
 云也或取天文或取卦位各就其变动者而立名此
 八阵之体也八阵与中握机为九即后续经所谓阵
 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也
 昔人有泥八阵之名因谓八人为伍八伍为队八队
卷二 第 3a 页 WYG0096-0417c.png
 为部八部为将八将为军每图皆虚其中遂使大将
 居中而无所握是尚得为兵制也哉不知阵名虽八
 阵数实九惟中之所握倍于外四正四正之兵倍于
 四隅所以为居重驭轻之势也
增衍握机经二
 凡三百六十五字世传太公因风后握机经增而衍
 之者也汉武帝令霍光习之长乐宫者即此
或总称之
 此篇虽增衍之文然此句当继前一十九字之下通
卷二 第 3b 页 WYG0096-0417d.png
 为一篇言不但馀奇谓之握机或合四正四奇馀奇
 总名握机也
先出游军定两端
 此言下营之始大将遣中军知算法能度地者观合
 布何营先定前后诸军依次而集大约有剩队无乘
 地布阵亦如之
天有衡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
卷二 第 4a 页 WYG0096-0418a.png
 此举八阵之名八阵总以天地风云四者为名天地
 取其动静开阖风云取其往来屈伸衡者车驾马以
 行天衡十六阵包阵外犹天之运乎外故曰天衡轴
 者车持轮不动而轮之运由之地轴十二阵主阵内
 犹地之静而化生万物故曰地轴冲者陷敌决战之
 义天地各有前后冲者阴阳各以刚决威武为用也
 风者摧挠剥落之义行于天上故附天云者晦冥变
 化之义出乎地中故附地
天衡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四队风居四维故以圆
卷二 第 4b 页 WYG0096-0418b.png
地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云居四角故以方
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阵
 此即后方阵也凡安营布阵必本于此其馀阵法皆
 从此而变化天居两端按前游军所定之位而居之
 也两端皆重列各四队为十六队前后冲各四队为
 八队四风居四维各二队为八队共为三十二阳圆
 而在外以象天地轴居中每列各一队为十二队前
卷二 第 5a 页 WYG0096-0418c.png
 后冲各二列每列各三队为十二队四云居四角各
 二队为八队共为三十二阴方而在内以象地总六
 十四阵谓之队者或五十人或一百人或二百人已
 上盖无定数若军太多则行止迟顿分为别军可也
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
出四奇
 此下言对敌出军之法所谓游军者乃阵后二十四
 阵馀军也未知敌之虚实故先遣游军惊动以窥之
 按游军乃兵家至要安营则为兵候以为应援为游
卷二 第 5b 页 WYG0096-0418d.png
 骑以备非常军行则为探马探旗而在阵前为夺险
 为游骑以当险阨战则为探敌为陷阵为间道别支
 之军皆蹻捷不羁之士其所立皆非常之功御之亦
 宜以非常之恩不可不知也
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
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
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于中张翼以进鸟翼
卷二 第 6a 页 WYG0096-0419a.png
两旁向敌而翔以应之
 八阵有三四正曰龙虎鸟蛇四隅曰天地风云此八
 阵之定位也天衡地轴天地前后冲总名天地四角
 总名风云四为体出战合前右总名为虎合后左总
 名为龙而四风称为蛇四云称为鸟四为用体用皆
 合八阵而为四阵兼体用而言亦为八阵也并后八
 变阵之名为三
 天前冲居右乃正虎地前冲居前而总谓之虎兵家
 先阴故以前军与右军同用也天后冲居左乃正龙
卷二 第 6b 页 WYG0096-0419b.png
 地后冲居后而总谓之龙兵家后阳故以后军与左
 军同用也四面兵不逐方并出而与两面同出欲更
 休无空缺也风从虎故虎进则蛇应变风言蛇者虎
 蛇皆阴类也云从龙故龙进则鸟应变云言鸟者龙
 鸟皆阳类也四角风云各自为更休而不逐隅并出
 者亦使常无空缺也
虚实二垒
卷二 第 7a 页 WYG0096-0419c.png
 此语有二义每一阵有二垒即后弥年阵一百二十
 八垒是也调出者为虚居守者为实又安营之法不
 同阵有定法为实垒无定名为虚此盖指安营言故
 后经文仍结之以此
皆逐天文气候山川向背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

 天文日月星时日之吉凶也气候风雨云气之美恶
 也山川山林川泽之险易也或向我背敌利我害敌
 或向敌背我利敌害我皆宜趋时而动居中当敌者
卷二 第 7b 页 WYG0096-0419d.png
 为正两旁翼击者为奇
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倚角
前列不动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寡触
类而长
 此条与前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意同大约引游军为
 援当前曰角傅足曰倚前列不动凡变阵衡前与地
 前冲并不动恐为敌所乘也虽离合有二八阵俱出
卷二 第 8a 页 WYG0096-0420a.png
 为合一阵析出为离即此各随师之多寡是也一方
 阵为合八变阵为离马隆八阵赞散而为八逐地之
 形是也审于彼我随机应变存乎人而已
天或圆而不动前为右后为左天地四望之属是也天
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右左相向是也地方布风云各
在前后冲之前天居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
也从布天一天二次之从布地四次于天衡后从布四
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地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左云居
两端虚实二垒则此是也
卷二 第 8b 页 WYG0096-0420b.png
 此条之义解者未融以愚观之不过五行阵而已盖
 前天冲重列阵乃金之方故此天圆不动即土之圆
 天居两端即水之曲地方布即火之锐从布天一即
 木之直聊案文为图布之如左但愚既未尝身亲金
 革之事不习于开阖变化之妙而此条文字类云则
 某是也若先有经而此特引用然者夫既未得为全
 经则亦不可为典要后之观者唯从事于矢石之间
卷二 第 9a 页 WYG0096-0420c.png
 者方有得于文字之外云
  
卷二 第 9b 页 WYG0096-0420d.png
卷二 第 10a 页 WYG0096-0421a.png
 经曰天衡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四队风居四维
 故以圆地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云居四
 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阵
  
卷二 第 10b 页 WYG0096-0421b.png
卷二 第 11a 页 WYG0096-0421c.png
 经曰地方布风云各在前后冲之前天居两端其次
 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也
 
卷二 第 11b 页 WYG0096-0421d.png
卷二 第 12a 页 WYG0096-0422a.png
 经曰从布天一天二次之从布地四次于天衡后从
 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地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
 左云居两端虚实二垒则此是也
 
卷二 第 12b 页 WYG0096-0422b.png
卷二 第 13a 页 WYG0096-0422c.png
 经曰天或圆而不动前为右后为左天地四望之属
 是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096-0422d.png
卷二 第 14a 页 WYG0096-0423a.png
 经曰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
 以上图小列之一队五十人共三千二百人马隆胜
 树机能十万之众用此数中列之一队百人共六千
 四百人通游军八千八百人项羽破秦军百万用此
 数大列之一队二百人共一万二千八百人合周制
 万二千五百人一军之数多多益辨孙子云治众如
 治寡分数是也用此而已(若小教阅其数不拘)
 又按地轴宜倍于四正故从布天地阵云从布地四而四角
 不复系于地冲愚谓即宋制之无地分马盖一军中必有异
卷二 第 14b 页 WYG0096-0423b.png
 等之士若秦穆公之陷阵越勾践之君子兵吴子所谓选而
 别之爱而贵之以为军命者无专位无定数处于大将左右
 前后以备缓急驱使然使不与地冲联则死而无用故自其
 居中曰无地分自其出战曰地前后冲其制军之妙如此
 四正方四衡四冲凡八将四隅方四风四云凡八将此
 十六队将各主其本队之事者也
 四正每正各总其衡冲凡四将曰龙虎鸟蛇四隅每
卷二 第 15a 页 WYG0096-0423c.png
 隅各总其风云凡四将曰天地风云合十六而为八
 此八阵将各主其方面之事者也
 地轴将总地轴地冲八云之兵为三十二阴天衡将
 总天衡天冲八风之兵为三十二阳合八而为二捉
 令就简以为提挈弛张两军相为表里此副将之事
 也(轴虽大将所握亦遣腹心统领大将虚中以涖之)
 中军又总八阵兵合二为一此大将之事也
 天地之前冲为虎翼而风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
 而云应之合前于右合后于左八阵以四为用四阵
卷二 第 15b 页 WYG0096-0423d.png
 以二而化此参将之事也
 风将总其四风云将总其四云应于四正此骠骁将
 之事也
 游军二十四阵与大军为援此游击将之事也
增衍握机经三
 凡六十七字见唐太宗李靖问对相传云宋阮逸拟
 作然其义明畅其词简当盖古语也
卷二 第 16a 页 WYG0096-0424a.png
阵数有九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四面八向皆取准焉
 阵法如井字专指其外则为八兼举其中则为九四
 正四隅各有其将而中心奇零之兵则为大将所握
 四正曰四面兼四隅故曰八向皆视大将旗鼓以为
 进退动息所谓取准也
阵间容阵队间容队
 一大阵内分九阵奇正布列一队有两队虚实二垒
以后为前以前为后
 回军转阵之法
卷二 第 16b 页 WYG0096-0424b.png
进无速奔退无遽走
 进必从旗鼓勇者不独先怯者不独后退必依退军
 法无敢争先
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俱救
 受敌者为头旁援者为尾一正为头则两隅为尾四
 正为四头而四隅为八尾也一隅为头则两正为尾
 四隅为四头而四正为八尾也虽云首尾然本无定
卷二 第 17a 页 WYG0096-0424c.png
 位以其首先受敌故谓之首耳所谓触处为首也两
 头即两旁凡称受敌者为首则旁援者为两尾称受
 敌者为中则旁援者为两头亦无定名
数起于五终于八
 五人为伍一人居中为主而旁各兼二人势顺而易
 此伍法也制字之义亦取诸此卫公法有以三人为
 队者盖以一人为主旁各兼一人也若以八人为伍
 则偏侧不齐其势乖舛斯大误矣阵法必始于方合
 四正四隅而八
卷二 第 17b 页 WYG0096-0424d.png
卷二 第 18a 页 WYG0096-0425a.png
   
 受敌者为头则旁援者为尾每一处受敌则两旁为
卷二 第 18b 页 WYG0096-0425b.png
 援
卷二 第 19a 页 WYG0096-0425c.png
    
 旧谓八人为伍以为直阵则为之长者偏侧不齐以
卷二 第 19b 页 WYG0096-0425d.png
 为方阵中加一人则又为九不加则空其中所以为
 不可用也
卷二 第 20a 页 WYG0096-0426a.png
    
 旧以八部为将布法如此八伍为队八队为部亦如
卷二 第 20b 页 WYG0096-0426b.png
 之凡为将者虚有其名位而无其握何以用众耶且
 独不思阵数有九乎凡此盖徒言而不思措于实用
 故也
卷二 第 21a 页 WYG0096-0426c.png
  
 西山蔡氏曰天衡十六阵居两端左右为挟地轴十
卷二 第 21b 页 WYG0096-0426d.png
 二阵居中间上下为比天前冲四阵居右天后冲四
 阵居左地前冲六阵居前地后冲六阵居后盖天衡
 在外包运与八风阳阵相统摄即前天圆不动图但
 前乃圆布而此则方中之圆微不同耳
卷二 第 22a 页 WYG0096-0427a.png

辨胡氏非周礼(凡十四条)

 五峰胡仁仲曰谨按孔子定书周官六卿冢宰掌邦
 治统百官均四海者也今以刘歆所成周礼考之大
 宰掌建邦之六典夫大宰统五官之典以为治者也
 岂于五官之外更有治典哉则掌建六典歆之妄也
元亨利贞分属于四时而一元统天治教礼政刑事分
掌于六官而治职则统乎百官府今谓五官之外更无
治典然则春可独无司即如后世丞相岂无职事耶
 大宰之属六十小宰也司会也司书也职内也职岁
卷二 第 22b 页 WYG0096-0427b.png
 也职币也是六官之所掌词繁而事复类皆期会簿
 书之末俗吏掊克之所为而非赞冢宰进退百官均
 一四海之治者也
八政以食货为先故欲均平天下者必自理财始苟冢
宰而不能制国用则何以平天下乎天官之属凡严于
理财者皆为是也宰相不理钱榖陈平丙吉皆有是言
此自古相传法言盖谓明于其官而不明于其数之云
卷二 第 23a 页 WYG0096-0427c.png
耳至于司会一职主会计天下之政上以节制王下以
赞天下之治犹汉之计相而所司尤为大以周今以为
簿书期会之末俗吏掊剋之为岂其然乎
 古之君国子民者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故百乘之
 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今天
 官有宰夫者考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
 失财用物辟名者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夫
 君相守恭俭不尚末作使民务本此足用长财之要
 也百官有司谨守其职岂敢踰越制度自以足用长
卷二 第 23b 页 WYG0096-0427d.png
 财为事若刘歆之说是使百官有司不守三尺上下
 交征利摧剥其民以危亡其国之道非周公致太平
 之典也
足用若萧相国之馈饷不绝长财若刘晏之转运有方
善物若夫子之畜蕃息也今必以为摧剥其民不有良
吏因天地之利而裁之使上下俱足者乎
 先王之制凡官府次舍列于库门之外所以别内外
卷二 第 24a 页 WYG0096-0428a.png
 严贵贱也今宫正乃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又
 曰去其奇邪之民则是妃嫔官吏众庶杂处帘陛不
 严而内外乱矣
官府次舍王公之旁用男后宫之旁用女所谓民者男
则为府史胥徒女则为女宫女奚此周之宫卫为至善
也岂妃嫔与官吏众庶杂处哉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郑玄以为诸吏之适庶宿卫
 王宫者也天子深居九重面朝后市谨之以门卫严
 之以城郭沟池环之以乡遂县都藩之以侯甸男邦
卷二 第 24b 页 WYG0096-0428b.png
 采卫守之以夷蛮戎狄周匝四垂中天下而立定四
 海之民今周乃于宫中置诸官吏又以其士庶子卫
 王宫何示人不广而自削弱如此也
自古篡弑之祸必在君侧故宫卫极于严密至于王畿
四海以渐而杀今谓士庶子之卫为示人不广而自削
弱岂严于外而内独无备乎
 王后之职恭俭不妒忌帅夫人嫔妇以承天子奉宗
卷二 第 25a 页 WYG0096-0428c.png
 庙而已今内宰凡建国佐后立市岂后之职也哉
内宰佐后立市义见天文天市垣今以谓非后之职岂
易家人六四富家之义哉
 内小臣掌王后之命后有好事于四方则使往有好
 令于卿大夫则亦如之阍人掌守王宫中门之禁说
 者以为一官奄者墨者也妇人无外事以贞洁为行
 若外通诸侯内交群下则将安用君矣夫人臣尚无
 境外之交曾为后而可乎
内小臣掌后之好事于四方盖指宗国之弟兄姊妹及
卷二 第 25b 页 WYG0096-0428d.png
王内外宗之女以好礼而行或有言教之及所以听天
下之内治也岂谓外通诸侯内交群下耶
 古者不使刑人守门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
 诸涂弗与之言周公作立政戒成王以恤左右缀衣
 虎贲欲其皆得俊乂之人今反以隐宫刑馀近日月
 之侧开乱亡之端乎
奄人之用以其便于男女之际自古所不废也苟不用
卷二 第 26a 页 WYG0096-0429a.png
此何以通内外之令乎其说详见学礼通今录奄人义
 古之王者守礼寡欲由义而行无所忌讳不畏灾患
 今天官甸师乃曰器事代王受青灾此楚昭宋景之
 所不为者也而周公立以为训开后王忌讳之端乎
 女祝掌宫中祷祠禳禬之事夫祭祀之礼天子公卿
 诸侯大夫士行之于外后妃夫人嫔妇供祭服笾豆
 于内凡天地宗庙山川百神祀有典常又安用此么
 么祷祠禳禬于宫中此殆汉世女巫执左道入宫中
 乘妃姬争妒与为厌胜之事耳刘歆乃以为太宰之
卷二 第 26b 页 WYG0096-0429b.png
 属置于王宫其诬周公也甚矣
鬼神之事愚夫愚妇之所酷信而吾夫子之所不语者
五峰此论甚善盖商俗尚鬼甸师代王受青灾之事不过
出于臣子之至情后宫女巫者正所以正其祀典不得
妄为淫祀也其说见于甸师女祝下兹不详著
 冢宰当以天下自任故王者内嬖嫔妇敌于后外宠
 庶孽齐于嫡宴游无度衣服无章赐与无节法度之
卷二 第 27a 页 WYG0096-0429c.png
 废将自此始虽在内庭为冢宰者真当任其责也若
 九嫔之妇法世妇之宫具女御之功事女史之内政
 典妇功之女功乃后夫人之职也王安石以为统于
 冢宰则王所以治内可谓至公而尽正矣夫顺理而
 无阿私之谓公由理而无邪曲之谓正脩身以齐家
 此王者治国平天下之定理所自尽心者也苟身不
 能齐家而以付之冢宰为主悖理莫甚焉又可谓之
 公正乎噫安石真奸人哉
正身以齐家此诚王者之事但古者后夫人必有师保
卷二 第 27b 页 WYG0096-0429d.png
姆氏之教故设内宰以主之而内宰又属之冢宰此其
事之相承也且周礼定为一王之法不有幼冲之君生
长深宫未闲庶务者乎此内治所以必属之冢宰也
 四方贡职各有定制王者为天下主财奉礼义以养
 天下无非王者之财也不可以有公私之异今大府
 乃有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之用不几有如李唐之
 君受裴延龄之欺罔者乎玉府乃有王之金玉良货
卷二 第 28a 页 WYG0096-0430a.png
 贿之藏不几有如汉桓灵置私库者乎内府乃有四
 方金玉齿革良货贿之献而共王之好赐不几有如
 李唐之君受四方羡馀之轻侮者乎
四海职贡皆天产国家府藏皆公帑周礼未尝以为自
私然用有大小则内外府所掌亦有大小之异物有精
粗故玉府所掌多以为上用之贮岂谓内府在内玉府
主良货贿遂谓天子私蓄乎至其所谓式贡之馀正以
其合于式法用而有馀初非取于民而羡馀其所谓玩
好好用皆在式法之内司会之属所考会者其义见于
卷二 第 28b 页 WYG0096-0430b.png
大府司会览者详之
 王之裘服宜夫人嫔妇之任也今既有司裘又有缝
 人屦人等九官则皆掌衣服者也膳夫酒正之职固
 不可废又有腊人盐人等十有六官则皆掌饮食者
 也医师之职固不可废又有兽医等五官皆医事也
 宫幕次舍之事固不可废而皂隶之所作也亦置五
 官焉凡此既不应冗滥如是且皆执技以事上役于
卷二 第 29a 页 WYG0096-0430c.png
 人者也而以为冢宰进退百官均一四海之属何也
 汉兴经五霸七雄圣道绝灭大乱之后陈平为相尚
 不肯任廷尉内史之事周公承文武之德相成王为
 太师乃广置宫闱猥亵衣服饮食技艺之官以为属
 必不然矣
羞服室医嫔妇女工并统于太宰者此正周礼格王之
要道异于后世之治也今以为广置宫闱猥亵服食技
艺之官属是岂宫中府中均为一体之意哉
 其末则又有夏采之官焉专掌王崩复王者也呜呼
卷二 第 29b 页 WYG0096-0430d.png
 安得是不祥之人哉礼官临大变一时行之可矣乃
 预置官以俟王崩而行其职何不祥之甚也
自古盖有死而复生者此复之礼所由始也复而复焉
莫大之幸乃死中求生非死而致死之谓故不系于器
礼而系于天官也欤
 太宰之属六十有二考之未有一官完善者则五卿
 之属可知矣而可谓之经与易诗书配乎
卷二 第 30a 页 WYG0096-0431a.png
胡氏谓即太宰六十属无一官完善愚则谓无一字可
易人之识万有不齐如此今特略为辨释其妙旨详见
各职下未睱枚举学者以身体而酌行之自知所失得


辨舒氏非周礼

移易周礼设官(凡二十条)
 笾人 醢人 醯人 盐人 幂人 五官以朝事
 馈食为重祭祀固属宗官况与司尊彝为类宜属宗
 伯
卷二 第 30b 页 WYG0096-0431b.png
笾醢醯皆献酒所荐盐亦笾实幂尤酒醯之所须且并
奄女为之故并属酒正
 掌舍 幕人 掌次 吴氏属宗伯以顿舍供帐乃
 礼官之职也舒氏谓与匠人营国之意相表里事典
 之职守明矣
王之宫室天官莫大之职在国为宫人在外为掌舍故
三官为宫人之属
卷二 第 31a 页 WYG0096-0432a.png
 夏采 吴氏舒氏皆谓掌大器以冕服复于太祖为
 礼官之事
礼曰复而不生斯不生矣而后死事始也是忠孝之至
也故为天官之终
 鼓人舞师大司乐俞氏以鼓舞二官并隶于春官之
 大司乐舒氏则以大司乐二十官并属于大司徒
乐与礼联事故大司乐为春官之属鼓舞动民之具故
鼓舞二官为教官之属且地官教万民春官教国子故
乡遂升之司徒司徒升之太学各有所司矣
卷二 第 31b 页 WYG0096-0432b.png
 载师闾师县师遗人均人俞氏舒氏并谓为司空之
 属
 遂人至司稼三十六官俞寿翁氏谓为司空之旧舒
 氏是之
按前人之说大约以遂人序官与五官相同观五官之
贰皆中大夫二人其考若宰夫乡师肆师士师皆下大
夫四人旅皆下士三十有二人其数无一爽至于下士
卷二 第 32a 页 WYG0096-0432c.png
称旅唯五正卿为然各属无有称旅者其为冬官之缺
无疑故谓遂人即小司空而遂师即匠师也愚谓有乡
即有遂故秋官有乡士则有遂士其馀举州即曰里未
有可以相离者司徒主教民乡遂二职皆相通司空主
集事则乡遂又各自有职岂司徒有乡无遂司空有遂
无乡哉今考各职在地官自有不可缺者遂人制其田
里教之树畜也虞衡上下草木鸟兽也载师任土作贡
也仓廪土地之所出也舂饎养之义也何莫而非地官
之事若司空之职自有若冬官补义所陈兹不复赘
卷二 第 32b 页 WYG0096-0432d.png
 饎人舒氏去此官
 槁人吴氏并于饎人与舂人俱属宗伯舒氏以司隶
 有女子入于舂槁之文以舂人并于司隶为司空之
 属
动物天产供于天官植物地产供于地官饎槁职有精
粗正与内外饔相符不可移亦不可去
 司服王氏归司空舒氏谓当从司裘内司服之类属
卷二 第 33a 页 WYG0096-0433a.png
 天官
衣服本宗伯职内司服属之天官者以后夫人之事皆
统于冢宰故自春官而析也乌得以其本属者而尽去
之哉
 世妇
按舒氏云是职也必以卿大夫士之命妇充之甚合礼
文但旁引春秋礼记有宗妇之文因欲易世妇为宗妇
愚谓世妇官有定员非凡宗女之混称宗妇即内宗外
宗凡宗女妇人有爵者之通称也观春秋庄公夫人姜
卷二 第 33b 页 WYG0096-0433b.png
氏入宗妇觌用币正以宗女出嫁之有爵者人多有未
见而行见礼也使以此之世妇易为宗妇则相见者岂
止此数人而已乎当仍旧作世妇
 巾车 典路 车仆 司常 俞氏王氏谓治器物
 以备用工人之事归之冬官舒氏谓同轨天子一诸
 侯之大政而车马旗旐皆征伐之用属之司马
车服以庸名分之大闲礼之大端也车旗联事故并属
卷二 第 34a 页 WYG0096-0433c.png
掌邦礼者
 内史 外史 御史 俞氏舒氏谓内史纪言外史
 纪事以赞王不及御史赞冢宰不及而纠察之并宜
 列于治官
太师礼法之宗内外史者主出入王之命令御史主执
持法令故为太史之属而列职礼官若左史书言右史
书动本属冬官而亡之今以内史为纪言外史为纪动
经无此文而妄加且史事领于宰臣则得以缘饰而劝
戒为虚文争臣属之宰臣则得以比周而献替为故事
卷二 第 34b 页 WYG0096-0433d.png
此皆后世之大弊何为不察而欲紊乱圣经耶
 司勋 吴氏以小臣进治宰夫考治移属冢宰舒氏
 引左传王赐叔孙豹路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
 勋乃司空之属
愚谓司空当与考功之事故书其勋此为有理但进贤
兴功以作邦国乃司马之大政凡有勋者司马之属等
之司空之属书之各无妨也
卷二 第 35a 页 WYG0096-0434a.png
 小子羊人吴氏以供祭祀移属宗伯舒氏引诗无羊
 为考牧之诗以牛羊并称而归功牧人当从牛人属
 之司徒
六畜禀性于乾坤木火金水各有所属见于易大传故
六官各有所供详见充人条下
 司爟吴氏谓与秋官司烜皆祭祀之事合丽宗伯舒
 氏谓与凌人同为辅相天地之宜燮理阴阳之节当
 为太宰之属
冰之藏启火之出入为燮理之事此理至实但大宰有
卷二 第 35b 页 WYG0096-0434b.png
是职而司马独无是责耶且宰相之所谓燮理者自有
其本岂止于冰与火耶凌人与酒以类附火为夏气自
属夏官
 掌畜舒氏谓薮牧养蕃鸟兽而复有共贡之责合归
 冬官
天文南方为朱鸟故掌畜属之夏官
 方相氏舒氏谓梗禳祓除之类与祝等也合为宗官
卷二 第 36a 页 WYG0096-0434c.png
执戈扬盾武事也
 大仆小臣御仆祭仆隶仆舒氏皆属宗伯
五职虽有大小贵贱皆主给事于王所正王躬以正朝
庭司马之事莫大于此者祀神之事极烦故别为祭仆
一职隶仆掌宫寝小事因附属焉岂可因有祭仆与五
寝之文遂属之礼官耶
 弁师俞氏以为工人之事归司空吴氏以为冕弁礼
 官之事属宗伯舒氏以与司裘屦人为类属天官
首服夏象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096-0434d.png
 伊耆氏 吴氏以属宗伯舒氏谓养老尊贤以教孝
 合隶司徒
秋之为德物成而养之天文井宿列象西南坤方养之
义也其附星有丈人孙子主子孙孝爱以侍老人伊耆
氏列职秋官有以哉
 大行人俞氏吴氏以为春官礼仪之事舒氏以亲诸
 侯乃王政之大列之司马
卷二 第 37a 页 WYG0096-0435a.png
愚谓宾于四门在虞廷为四岳之专官周设六卿而他
官以类而属故以行人属于春夏二官亦皆有理但六
属者圣人既拟议之使繁简相等固不必妄有所更易
且舒氏云负固不服犯令陵政则九伐之法有所不贷
故以为当属司马然出礼则入刑以刑官而掌宾礼使
夫用宾于王者常怀警畏虽司寇之禁亦无所用而又
何俟司马之兵此其用意为更微妙耳
 朝大夫
舒氏以冢宰掌治而此官掌都家之治故用为大宰之
卷二 第 37b 页 WYG0096-0435b.png
首属似乎有理但都士家士掌上治中而方士主之都
则掌八则朝大夫掌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之盖凡都
家治法并掌于刑官即大行人属于秋官之意所以不
可易也
舒氏刋去周礼元官(凡七条)
 司书六官之属莫不有史史即司书也此官既滥而
 其职文亦无条理非伪之当剔耶
卷二 第 38a 页 WYG0096-0435c.png
按各官固有史以司书司会事烦故特设此职犹之天
之诸府春之诸史司市之胥岂可谓各官已有府史胥
而不应有此职耶不得为滥
 土均 司徒职曰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
 之地征遂人职曰以土均平政辨其野之土上地中
 地下地以颁田里盖与土均所掌平土之政云云无
 不吻合此官盖衍苟如此重复建官则土会土宜土
 圭皆当置一官矣
按周公设官凡举其纲则必有其属故土均一事大司
卷二 第 38b 页 WYG0096-0435d.png
徒先陈之而载师之下有均人遂人复陈之而其下有
土均其职掌如此胡可以去之哉故土宜则有草人以
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土圭则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
而建邦国都鄙至于山师川师原师莫非所以掌土会
之法其相承而不可缺类如此焉得谓之重复耶
 𩟄人 乃内饔世妇舍人之事官几冗滥而文且无
 章今剔之
卷二 第 39a 页 WYG0096-0436a.png
辨见前
 掌畺春秋传云候不在畺谓候人掌畺也序职必伪今
 并其官剔之
掌畺掌封畺之完全坠圮候人掌宾客之出入于畺其职
殊绝不可相并
 土方氏详此官职文土圭之用具见大司空及典瑞而
 土宜土化则草人稻人之所有事也土方氏安所用哉
职方氏掌天下之地周知其利害使同贯利非有土方氏
安得详其节目乎大扺周礼每事皆有官联以土地一事
卷二 第 39b 页 WYG0096-0436b.png
言之司空居四民司徒教树畜职方任职贡司会掌会计
故并掌土地之事耳岂可以其无与兵事而遂去之哉
 罪隶 蛮隶 闽隶 夷隶 貉隶 舒氏于下四职
 并取其文附于罪隶而没其官
按罪隶掌有罪而收奴者下四隶乃蛮夷之效顺而服役
者其人既不同且四夷其气习职守各异安得合于一官哉
 布宪正月之吉小司寇帅其属观大司寇所布刑象
卷二 第 40a 页 WYG0096-0436c.png
 之法矣此官复何为其伪昭然今剔之
愚谓大司寇所悬目之所及者止于王国乡遂而已有
布宪而后及于溥天之下也且又不观小司寇云令群
士宣布于四方所谓群士非布宪之谓乎
舒氏刋去周礼经文(凡十四条)
 冢宰待四方之宾客之小治 宾客之小治有讶讶
 治之非冢宰之事九字伪
秋官掌讶云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讶士云凡四方
之有治于士者造焉盖宾客之治掌讶通达之讶士治
卷二 第 40b 页 WYG0096-0436d.png
之讶士有不能平者将安之乎小则冢宰听之大则王
亲听之也
 宰夫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
 逆 臣民复逆大仆小臣御仆之专职十九字伪
复逆之事大仆等接受于外内史等承受于中若然则
冢宰不得以与闻乎唯宰夫主肃朝仪掌叙事之法故
太宰于事无所不统也不然何足以赞听治乎
卷二 第 41a 页 WYG0096-0437a.png
 内小臣正其服位四字 诏后之礼事相九嫔之礼
 正内人之礼事十七字 此皆内宰之守也内小臣
 岂得干耶故知其伪
内小臣专在后所犹王之大仆御仆也序官云奄上士
四人其贤可知内宰特监临之而已寺人舒氏亦去其
佐世妇治礼事义同
 内史 太宰八柄其文加详用以易之
大宰掌治法内史掌典章其事相须
 司会九贡九赋九功九式之法错出大宰之文盖致
卷二 第 41b 页 WYG0096-0437b.png
 财用均财用非司会计者之事也故知其伪
冢宰制国用司会佐冢宰为计相故其职掌同
 大司徒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
 征缓刑 荒政十有二以聚万民视此加详故知此
 文之伪
荒政十二施于国中此施于邦国故详略不同
 大司乐
卷二 第 42a 页 WYG0096-0437c.png
乐经既亡乐理不传不知其是安知其非
 封人为畿封而树之 封其四畺造都邑之封域者
 亦如之 封人职在牛牲其设社稷之壝有事乎神
 也若畿封封四畺则固大小司空之事岂封人之力
 所能及哉
地官主土地故设封人掌封畺之事有土而后鬼神得
以血食故牛牲特其兼职耳今反以为职在牛牲非也
又谓畿封为大小司空之事而于此无与亦非也司空
兴役任众司马制其畿畺司徒率其徒众守其畺域安
卷二 第 42b 页 WYG0096-0437d.png
得与此无与耶
 大史所掌者礼事今曰建典与夫掌法则之事则太
 宰之职辨法贰约剂则秋官司约司盟之职故知其
 伪
天官掌其治春官掌其礼未有能外于法则者
 大司马以九畿之藉施邦国之政职一章 乃职方
 氏之错简也畿字皆宜作服国畿作王畿以入于职
卷二 第 43a 页 WYG0096-0438a.png
 方氏则于彼无疑误于此无伪经矣
大司马职首曰制畿封国以正邦国故掌九畿之藉施
其政职而职方氏复辨之安得反以此为伪乎
 射人 此官在周官非常设者有事于射则特设焉
 今观自国之三公至掌其治达六十七字盖错出宰
 夫小宗伯而且逸也安知其非伪耶
在朝诏相其法国事诏相其事射则治射政军事则掌
群左安得非常设乎
 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邦之大
卷二 第 43b 页 WYG0096-0438b.png
 盟约司盟司约有专职矣司寇统之天府藏之正欲
 严密其事不以为训也六官皆受其贰何耶且既曰
 六官则大史春官之属内史司会天官之属何政之
 多门耶故知其伪
天府主明神大史主礼法内史司会以考治皆从其长
官非政出多门也大事六官皆与故并藏其贰与大乱
则六官辟藏相成
卷二 第 44a 页 WYG0096-0438c.png
 士师若邦凶荒则以荒辨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财纠
 守缓刑
 此荒政十有二之四目也盖事官之事而非刑典故
 知其伪
司寇掌除盗贼而治荒辨之法者以凶荒易于为盗救
其本也此周礼之刑官所以异于后世何独于士师而
疑之耶
 柞氏掌攻草木 草字衍柞氏攻木薙氏杀草各专
 一职况其职唯曰凡攻木者掌其政令而不及草乎
卷二 第 44b 页 WYG0096-0438d.png

愚按去草字甚当

舒氏更改经文(凡二条)
 大司徒之职掌明人之五伦以佐王协和万方 下
 继之以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 大
 宗伯之职掌建邦之五礼以佐王建保邦国 下继
 之以五礼
按舒氏之说似有理矣但五官之首皆平叙其所掌之
卷二 第 45a 页 WYG0096-0439a.png
事而其最要者为先非谓首一节即该下文数节之义
故大宰则先之以六典而后及于八则八法司徒则先
之以地图民数而后及于土会十二教宗伯则先之以
天地人之礼而后及于五礼司马则先之以九法而后
及九伐之法司寇则先之以三典而后及于五刑例皆
如此且舜命伯夷典三礼即此神示鬼三者周官职掌
本虞廷耳仍旧何不可子言之吾犹及史之阙文补之
不可况改之乎
舒氏辨前人移官之非(凡二十六条)
卷二 第 45b 页 WYG0096-0439b.png
天官 甸师 吴澄氏以属宗伯芬谓冢宰掌邦治天
 子耕藉以帅先天下亦治之本况周之先公实以农
 而立国观诗之七月书之无逸周公惓惓以稼穑为
 成王告则以甸师属冢宰而训后王亦自有深意岂
 可以其有共粢盛之文耕为三春之事遂属之宗伯
 乎且其职以薪蒸役内外饔则类有所联固不得而
 苟析也
卷二 第 46a 页 WYG0096-0439c.png
兽人 䱷人 鳖人 俞寿翁氏以归司空芬谓兽人
 云凡兽入于腊人腊人固内外饔之类鳖人云以授
 盐人犹所谓入于腊人䱷人共王膳羞则亦庖膳之
 类其职与膳夫庖人当以类属
食医 吴氏谓其文无一字及医疗事止言调和膳羞
 当去其职而取其文合于内饔芬谓素问言不治已
 病治木病食医正治未病之事况百病多生于口腹
 而养生固以五味五榖为主哉
兽医 俞氏以为司空之属但此官与医师以类相从
卷二 第 46b 页 WYG0096-0439d.png
 况所谓人无大札物无疵疠尤为大君宰相之事哉
俞氏以司裘典丝典枲染人追师屦人为冬官之属吴
 氏以司裘内司服追师屦人移丽宗伯芬谓冢宰掌
 邦治所谓治典者亦惟求之王身耳求之王身道德
 其本故其官属有膳夫酒正以谨其饮食之节司裘
 内司服以谨其衣服之制宫正内宰以谨其左右侍
 御之选择皆关于心术之微而遏绝人欲之萌者也
卷二 第 47a 页 WYG0096-0440a.png
 膳夫明则兽人䱷鳖可以类属司服明则典丝典枲

可以类属其馀若凌以辅燮调之功而致天地之和

 医以虑疾病之变而跻民物之寿则调元赞化为冢
 宰之职又不必言者唯夫大府以下八职皆财赋之
 官不已屑乎盖九贡九赋九式见于大宰小宰之文
 而王制有冢宰制国用之说孰谓财赋非冢宰之事
 乎惟此官属于冢宰是以无不经之费虽王及后世
 子之匪颁好用亦有式以制之也
女祝 吴氏谓合丽礼官且秘祝之官贤君所去宫中
卷二 第 47b 页 WYG0096-0440b.png
 用此必有巫蛊等祸此职宜删芬谓先王敬鬼神以
 明民虽诅祝亦不之废况祷除疾殃祠以报福若郑
 氏所谓门户灶者可以后之宫中无此祀耶故属之
 宗伯则可删之则未可
地官 乡师 吴氏以属司空谓考司空之辟以逆其
 役事也芬谓各掌其所治乡之教与夫羞牛牲岁终
 考六乡之治国大比考教察辞是皆教官之事固司
卷二 第 48a 页 WYG0096-0440c.png
 徒之属不可易也
俞氏以封人为邦土之事以归冬官吴氏以其所掌与
 牧人充人牛人皆祭祀坛壝牲牷之事合属礼官芬
 按左传楚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今有封国设
 其社稷之壝封其四畺之说则司徒之属明矣又大
 司徒奉牛牲封人饰其牛牲与牛人皆当属司徒无
 疑而牧人充人亦以类属矣
司市至司关十二官 吴氏以司市质人廛人贾师肆
 长泉府司门司关八官移归司空胥师司暴司稽胥
卷二 第 48b 页 WYG0096-0440d.png
 四官移属司寇芬谓教以五伦三物固足以成其道
 艺然不正其所习而先之以义利之辨则耳濡目染
 物欲之感化不难矣故习莫欢于市而百货利之所
 也过市之罚自国君始则谨耳目之习而严义利之
 辨者于教道又何加焉此司市诸职所以列之教官
 也若司暴四官亦因市而设且与贾师肆长联序又
 乌得别属哉
卷二 第 49a 页 WYG0096-0441a.png
春官 天府 俞氏移属天官芬谓掌祖庙之守藏固
 宗官之事况陈宗器衅宝陈玉贞岁何者非礼官之
 事耶其藏治中者示有尊而不敢专也诏察群吏者
 受其治中则知其能否不敢不告也以为天官之属
 者盖亦未之思欤
典瑞 俞氏以归司空谓其职为治器物以备用则工
 之属也芬谓其所掌乃玉瑞玉器之藏与玉之名物
 用事之辨也通职无追琢意岂可以为工事况小宗
 伯有作六瑞六器之文典瑞为之属正纲维体统之
卷二 第 49b 页 WYG0096-0441b.png
 相关也
冢人 墓大夫 俞氏以归司空芬谓二官亦哀死亡
 之意且兆域地域昭穆族葬丘封之度固皆有礼仪
 而甫竁祭墓又皆为之尸其属宗伯厥有旨矣
大卜至视祲八官 吴氏移属天官芬谓卜筮者先圣
 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决嫌疑定犹豫以神道
 设教者其官为宗伯之属亦以交于神明之故所谓
卷二 第 50a 页 WYG0096-0441c.png
 知鬼神之情状也复何疑哉
大史 小史 俞氏以属天官芬按二官所职亦礼典
 如曰读礼书协礼事颁朔读讄赐谥奠系世读礼法
 诏王忌讳序昭穆俎簋国事之用礼法掌其事可见
 矣俞氏徒见职首有建典掌法则逆治之文遂以为
 冢宰之事是未知有官联与官常也
冯相氏 保章氏 吴氏以属天官芬按国语单子谓
 鲁成公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是知天道乃大史之
 事月令曰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
卷二 第 50b 页 WYG0096-0441d.png
 宿离不贷亦见天文为大史之事大史职有抱天时
 与大师同车之文故二官为大史之属大史掌一切
 礼书而属之宗伯则二官当以类附矣
夏官 司士 吴氏移属天官芬谓司马掌邦政则爵
 禄政之大者王制司马辨论官材亦可据也
节服氏 吴氏移属宗伯芬谓节服所掌非祭祀朝觐
 也朝祭之时维王之大常执戈送迎尸而已故官属
卷二 第 51a 页 WYG0096-0442a.png
 典兵
司弓矢 槁人 俞氏移属冬官芬谓作兵器者附典
 兵之官则事有统属而功可以责成后世政权散寓

以防臣下之专固非正大之体然仓卒有变则彼此

 牵制而不肯独任其咎乃知此官属之司马厥有旨
 矣
训方氏 匡人 掸人 吴氏移丽司徒谓其职文皆
 训迪教化之意也芬谓周之六卿实以三公兼任则
 教王而论道司徒亦不得而专况周公设官虽内小
卷二 第 51b 页 WYG0096-0442b.png
 臣之奄亦必择上士为之岂以辅成王德而专责之
 司徒一官哉故五官之属有为启迪王德而设者皆
 不易可也惟此义不明后世遂以辅导启沃专委以
 馆阁侍从之臣六卿虽兼师保辄自诿以有所司于
 君德昏明恝然无所动于中吴氏不知周公设官立
 极之精意乃如是哉
秋官 司民 吴氏以归司空芬谓乡氏遂氏皆有掌
卷二 第 52a 页 WYG0096-0442c.png
 民数之文则司民之属司寇未见其不然者况秋成
 物之时秋官献民数岂无谓哉今观其文有王拜受
 之登于天府彼司寇见明王之重民数如此于决狱
 也宁不戚焉动其不忍之心与民求生而不得然后
 置之刑也司民之属刑官周公欲人知民命之重也
犬人 吴氏移丽宗伯王次点氏以归冬官芬谓犬金
 畜也象在降娄守夜吠盗有诘奸慝之意故古人谓
 狱为犴狴犬之属司寇岂错简哉
司隶至貉隶六职 吴氏移属司马芬谓罪隶役百官
卷二 第 52b 页 WYG0096-0442d.png
 府蛮隶役校人闽隶役牧人貉隶役服不皆由司隶
 掌其政令亦若掌戮所司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
 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皆为司寇之
 属无疑也况所谓抟盗贼守野舍役凡囚执人之事
 固司寇诘奸慝之意耶
雍氏 萍氏 柞氏 薙氏 吴氏移归冬官芬谓四
 官皆诘禁杀伐之意非有生植阜蕃之功其为司寇
卷二 第 53a 页 WYG0096-0443a.png

之属乌见其不可哉

司烜氏 吴氏移属宗伯芬谓王之大祭祀禋祀五帝
 卿大夫皆执事则司寇奉犬牲奉明水火亦少致其
 骏奔走之意耳岂以五官具在而独司刑不与耶书
 言典狱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是用刑之极
 功可以作命配天顾不可以与祭耶明水火虽祭祀
 之用而舜命皋陶作士则曰惟明克允是明乃司刑
 者之第一义也司烜之列明水火之奉盖有深意矣
衔枚氏 吴氏移属司马芬谓司嚣者朝会时伺察諠
卷二 第 53b 页 WYG0096-0443b.png
 声也令禁无嚣者祭祀时禁止諠声也令衔枚者军
 旅田役时人众则非伺禁所能及故令各衔枚自无
 諠声也又云禁嘂呼叹呜者盖諠声之变禁之恐惑
 众也凡此皆诘禁之意故列之司寇岂可以其有军
 旅田役之文而遂以为兵家之用哉
掌讶 俞氏吴氏皆以属宗伯芬谓司寇之属有讶士
 而此官亦以讶名若迎宾讶治之文皆相表里且周
卷二 第 54a 页 WYG0096-0443c.png
 之秩官国宾至司寇诘奸则此官属之司寇不无谓
 矣
应电按前人移官自以为是矣舒氏辨之而仍旧今掇
其要旨而谛观之确然有理乃知前人枉费心力徒得
罪于圣经而无益于治也孰知舒氏又自陷前人之失
使后之视舒亦如舒之视昔悲夫

辨季氏非周礼

引孟子证关市山泽之赋
文王治岐关市几而不征盖初立国其用甚寡故无征
卷二 第 54b 页 WYG0096-0443d.png
周礼未尝征商但有市地之廛布其馀次布质布罚布
皆罚犯禁者之布唯总布乃收贱丈夫之布关亦无征
但举其货之不出于关者耳文王泽梁无禁七十里之
囿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此亦谓自岐迁丰土圹人
稀故不设禁令周礼林木则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川
则以时舍其守泽则颁其馀于万民田猎则大兽公之
小禽私之岂若后世之专利乎其不得不有禁者生齿
卷二 第 55a 页 WYG0096-0444a.png
日繁山泽有限小民诛求无厌使物不得遂其性林木
必至于童赭禽兽必至于绝类宝藏必至于泄天地之
精且有争夺盗窃专利作乱之祸故禁网之密皆为民
守之孟子与时君言每举其不征不禁而于其廛与禁
则不言者盖当战国时以救民陷溺为主如曰天下之
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途
教时君致王之道以收人心为先非治定功成立法创
制之时故言有未备耳胡乃遂据之以非周礼哉即如
高帝入关约法三章至定律令奚止于此若必泥于关
卷二 第 55b 页 WYG0096-0444b.png
市无征泽梁无禁则凡司市所立伪饰之禁王制所陈
不中于王法之禁肆无忌惮岂为国之道且山泽有自
然之利而不取以佐国用逐末之人获厚利而不少征
其廛皆初立国之时则可苟天下多故国用不足取末
作之有馀宽务本之征敛有何不可是故管仲之富国
强兵汉武之征伐四夷咸取足于是彼议盐铁者欲如
上古弛山泽之禁季氏至谓先王于商贾反加厚于农
卷二 第 56a 页 WYG0096-0444c.png
民不亦迂乎
引礼记证乡大夫征役之重
祭义曰五十不为甸徒谓不供丘甸内挽漕兴作之事
也王制曰五十不从力政谓不从公家一岁三日之役
也又曰六十不与服戎谓不与甲兵戎马之事也孟子
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老者衣帛食肉然则此云国
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不已重乎按内则云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此
所以待君子之道盖老者更事多典故熟可以为人之
卷二 第 56b 页 WYG0096-0444d.png
长故必待七十而致事然则五十者虽不为甸徒不从
力政其膂力尚彊者独不可为什伯之长乎六十虽不
与服戎其未哀迈者独不可为之固守衣装等事乎故
必六十以及六十有五然后谓之老而优之倘有罢惫
不能行则又谓之疾而宽之矣是则与祭义王制孟子
之言实未尝悖其视内则所以优君子之道国中轻十
年野民轻五年矣安得谓之重乎
卷二 第 57a 页 WYG0096-0445a.png
引孟子班爵禄之制
 孟子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
 位
天子绝尊大物不过十二守圭车旗服食礼仪等皆如
之法天数也诸侯自为五等无有天子下伦其中者子
男异爵亦不可同一位孟子此言盖东迁已后天子久
伦于诸侯至七国时诸侯僣王名分不辨已久故不及
致详耳
 孟子曰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卷二 第 57b 页 WYG0096-0445b.png
周人侯国之制命爵五而其等则三故司仪云公于上
等侯伯于中等于男于下等公无与侯同等之礼其受
地亦五而所食则三故公侯伯子男五等封国地方各
有差而其食则公四之一侯伯三之一子男半公并无
与侯同受地之法但齐鲁等国皆以侯爵而入为周之
上公后世因袭之弊皆用前人上公之礼孟子习见当
时之事遂谓公侯同等
卷二 第 58a 页 WYG0096-0445c.png
夏殷周授田不同
 季氏云夏时地未尽垦则田少殷地渐垦则田增至
 周益垦则田多以五十亩变为七十亩以七十亩变
 为百亩截长补短随地制形不过易一经界而已岂
 必截然正方区分为九列如井字整如棋局哉后儒
 止因拘于周礼沟遂之说取必于方祗见其难行耳
 乃并以孟子为传闻其误后学甚矣
 朱子曰尝疑孟子所谓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
 而助周人百亩而彻恐不解如此先王疆理天下之
卷二 第 58b 页 WYG0096-0445d.png
 初做许多畎浍沟洫之类大段是费人力了若是自
 五十而增为七十自七十而增为百亩则田间许多
 疆里都合更改恐无是理孟子当时未必亲见只是
 传闻如此恐亦难尽信也
应电按三代授田有五十七十百亩之不同者皆因步
有多寡否则尺有长短耳步有多寡者如古以步百为
亩自汉武至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故殷人以一百四
卷二 第 59a 页 WYG0096-0446a.png
十步为亩则七十亩当周之百亩夏后氏以二百步为
亩则五十亩亦当周之百亩也谓尺有长短者如三司
布帛尺以十二寸通用尺十寸周尺止六寸有奇盖周
建子度从黄钟起数故尺短殷建丑度从大吕起数尺
差长夏建寅度从太簇起数尺尤长其说亦通不然经
界岂易事而可如是纷更乎经界既移则庐舍亦当尽
为改造且每井田中必凿一井以备汲灌此井田之所
以得名也亦将尽为改凿乎盖井田起于黄帝至少康
云有田一成则井十为通通十为成之制已久夏后氏
卷二 第 59b 页 WYG0096-0446b.png
亦非全用贡法也
匹夫匹妇之供
 季氏曰天子畿内提封百万井诸侯之国提封万井
 每井公田百亩当有百万亩每亩约收粟一石八斗
 当一百八十万石一井八家每家姑以匹妇为率当
 为八万妇每妇约收布绢二匹当为十六万匹而丝
 絮不与焉
卷二 第 60a 页 WYG0096-0446c.png
每亩粟一石八斗不有上中下三等之田乎一万井为
八万妇不有一夫耕三夫之地者乎每妇收布绢一匹
公家不大多私家不大苦乎
 季氏又曰姑以一夫百亩家女工计之大约岁得布
 帛共二十匹为率亦十而取一焉输于官者虽轻亦
 当有帛一匹布一匹与夫丝絮之徵而所存一十八
 匹与丝絮之收则帛以衣老者布以衣馀人丝以供
 他用皆自治其私焉
载师任民之法云任嫔以女事贡布帛此九职之一耳
卷二 第 60b 页 WYG0096-0446d.png
又云无职者出夫布则有职者不出明矣并无一槩征
布之说汉初亦无布帛之征晋唐而下始有布帛之调
盖以户授桑田故征其所有也孟子布缕与粟米力役
并征要亦战国之横敛岂可以之为据限为匹妇所得
之布帛而欲户征之乎且妇人工拙不齐匹妇一岁得
布帛二十匹此妇之工而且勤又必食于人者而后能
之设有数儿女日常有井臼馈馌之事又有疾病变故
卷二 第 61a 页 WYG0096-0447a.png
安得以二十匹为率以此施之于政当甚于青苗之害

居民井田俱以伍纪
 季氏云井田每井八家而比闾以五起数若使五家
 相保则馀三家又当割别井二家凑合成伍岂不纷
 乱耶岂周制本以五井各相连保在乡谓之比而积
 至于乡在遂谓之邻而积至于遂在军缘此而遂为
 伍两卒旅之编欤盖井出一家家出一人即左传所
 谓庐井有伍之法通乎天下侯国故比闾族党之名
卷二 第 61b 页 WYG0096-0447b.png
 由此而起而遂得通称之耳若天子畿内自当以五
 十井出五人或五井十年一更番而为伍宽于诸侯
 十倍矣故其乡遂之名亦不异也
井通成终同疏导以十井邑丘甸县都出赋以四比闾
邻里主教训伍两卒旅主师田数皆以五各自立法各
自起数不可相掌合左传所谓庐井有伍者谓邑居并
田中使其民皆有卒伍之法想当时兵法废坏子产能
卷二 第 62a 页 WYG0096-0447c.png
举之故称之也岂谓以井田立为伍哉季氏二卷言一
井出三人四人而此言井出一家家出一人何自相背
戾耶且天下之民一也畿内宽于诸侯十倍则诸侯之
民又胡以堪命耶
万人为一军
 季氏云鲁颂曰公车千乘公徒三万管子小匡篇曰
 管子作内政寄军令三分齐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
 军三军教士三万人齐桓军制与鲁颂必合古法也
 三军为三万人则天子六军当为六万人矣周礼以
卷二 第 62b 页 WYG0096-0447d.png
 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内多二千五百人本四师万人
 也后人多加一师耳乡亦多加一州遂亦多加一县
周礼军制五师为军四为四方其一中军也故八阵则
并中握奇为九六花则并中军为七制军未有空其中
者乡遂教训其居民之法亦用是数者盖亦寓兵于农
之意耳鲁颂举其成数犹诗三百之云管仲更周制盖
欲新一国之耳目且一直洞达使人易晓亦王变为霸
卷二 第 63a 页 WYG0096-0448a.png
之道今谓万人为一军至乡遂之数亦皆至万而止凡
司徒司马制民制兵良法皆为妄加之数不知孰为妄

调兵先近后远
 季氏引春秋左传疏曰古者用兵天子先用六乡六
 乡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邑采地及诸侯邦国
 若诸侯出兵先尽三乡三遂乡遂不足然后总徵境
 内之兵
先儒之说曰天子六军出于六乡为正军六遂亦六军
卷二 第 63b 页 WYG0096-0448b.png
为副此说非也天子六军必兼乡遂县都而均用之若
果兵不足亦当均调苟先乡次遂以渐而及于远则乡
民何独常劳苦耶至于赋不止尽其公邑采地徵兵诸
侯则王畿内外皆空国而战耶且天子讨而不伐所谓
六军者常以之拥护乘舆耳用以征戍乃后世失德诸
侯不王之弊先王之时何尝用畿内之兵以征讨耶诸
侯之军亦当于合境中均调所谓赋犹不止乃后世发
卷二 第 64a 页 WYG0096-0448c.png
闾左之法也
季氏谓公邑采地不以为军然则立都家司马何为大
司马颁旗物家以号名又云在军责其有司皆指采地
之军也既谓公邑采地不以为军而又是左传之疏彭
山之说自相背类如此
王畿侯国地方里数
先儒纷纷之说以为王畿中乡遂都鄙轻重异制畿内
外宽简异法三等侯国亦有多寡不同大率不明里数
以四面方里而计地少三倍夫孟子方里而井此方字
卷二 第 64b 页 WYG0096-0448d.png
为实故谓四面方一里为一井地方千里地方百里此
方字为虚犹地面地土之云故以午贯一直而计四面
各皆千里百里斯乃为实若以四面总计则方千里者
止二百五十里方百里者止二十五里而已又泥于同
十为封封十为畿之说地又少数倍不知同十为封者
言自此已上乃司以封国若上公当有四十封之地十
同者极小之封耳封十为畿者诸侯封国大者食实封
卷二 第 65a 页 WYG0096-0449a.png
 一百二十五里小者五十馀里故十倍之为畿耳苟封
国止十同之地一直不过七十馀里齐鲁诸国若费邑
即墨皆原封疆也数百里之广奚止于七十里十封之
地为百同四面总一千里一直止二百五十里周都关
中沃野千里又兼成周之地岂若是小耶至包咸何休
氏谓一同百里即诸侯百里之地诸侯合有车千乘一
同之地亦当出车千乘故谓一成出车十乘一通出车
一乘夫一乘百人数不可缺也地有上中下约之为一
井四家数不能增也以四十家而出百人二家内应出
卷二 第 65b 页 WYG0096-0449b.png
五人有是理哉其弊皆因指定四面为百里又限于诸
侯千乘遂为此说以合之也季氏以方里为井为一里
故谓公侯之国方百里提封万井为里者万大国三军
则每井当出三人七十里之伯国当积五千里是半于
公侯也次国二军则每井当出四人子男方五十里为
方里者二千五百里又半于伯也小国一军每井亦当
出四人此则不计侯国元出车之数止计其三军二军
卷二 第 66a 页 WYG0096-0449c.png
一军又谓每军止万人遂生一井出三人四人之说独
不思一井有上中下受地止于四家而出四人止可以
供军将何以耕田而别有所为乎马氏则据司马法成
方十里出革车一乘以百井而出一车百里之封为方
十里者百仅出车百乘不及千乘之数因增为三百一
十六里有畸以附于周礼封疆四方百里之说季氏亦
据成方十里出车一乘同方百里提封万井出车百乘
同十为封十万井出车千乘封十为畿畿方千里百万
井出车万乘遂以谓成出车一乘积至百同为万乘此
卷二 第 66b 页 WYG0096-0449d.png
畿内之制通出车一乘积至一同出车千乘此诸侯之
制谓畿内地宽侯国地窄所以不同夫谓通出车一乘
者固不足道若谓成出车一乘斯民亦不堪命谓天子
之车止此万乘亦限于以四面总计为千里故不知有
更休之法且天下之民一也岂有内轻外重遂差十倍
之远哉愚之计地以午贯一直而论中间所包有数倍
之多故天子之地四面一直千里上公一直五百里至
卷二 第 67a 页 WYG0096-0450a.png
男邦一直百里其地既广名山大川不以封封内唯有
小山川除其三分之一故以天子计之为田一千六百
同每同出车百乘此乃备车之数犹今十排年人尽兵
也通王畿一十六万乘司马法所陈是也有简稽之数
为更番调遣而设即府兵之制犹今之该年每十乘而
稽其一通王畿内一万六千乘经传所称天子万乘是
也有用军之数为大师大田征行而设即后世从征之
士犹今里甲之当直者天子止于六军为大司马教阅
之军大雅棫朴云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是也其调遣之
卷二 第 67b 页 WYG0096-0450b.png
法于该年轮流而遍侯国之制亦每同出车百乘当有
数千乘亦犹今之十排年也其简稽之法十年一轮故
止称千乘至于所谓三军二军一军者亦该年之当直
者耳是故王畿侯国乡遂都鄙出车之数并无多寡不
同斯民之役并无劳逸异制自王国以达于四海均平
普遍所以为万国咸宁之道也或疑禹会诸侯于涂山
执玉帛者万国武王伐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如周
卷二 第 68a 页 WYG0096-0450c.png
礼侯封之大安得有此国数耶盖公食者四之一侯伯
食者三之一子男食者半则其馀皆为附庸且附庸之
封必小不过一二同之地故寰内无害其为数千国矣
侯国王畿出车不同
 季氏曰马氏引司马法成方十里出革车一乘则以
 百井出一车也然百里之封为方十里者百仅能出
 百乘不及千乘之数则不得不增为三百一十六里
 有畸以附于周礼诸侯封疆方四百里之说包氏注
 古者井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通计万井
卷二 第 68b 页 WYG0096-0450d.png
 适千乘也孟子言鲁地方百里当有千乘包氏注与
 孟子合可见大国之赋十井出一车而百井出一车
 者则天子畿内之赋也
愚按计天子诸侯地方里数皆以一直论先儒俱以开
方计之马氏守成方十里出车一乘之说遂据周礼封
疆方四百里以当千乘之数包氏守孟子诸侯俭于百
里之说则以谓十井出一车以足千乘之数季氏兼存
卷二 第 69a 页 WYG0096-0451a.png
之而分为天子诸侯不同之说然以愚观之皆限于开
方之法而失之者也百里之地为田十六同每同出车
百乘为一千六百乘每岁简稽其十之一为一百六十
乘凡一军之车一百二十五乘此正可以当一军之车
数而已苟无十年更休之法虽以百井供一车民不堪
命况欲十井供一车耶侯王不同其说不足辨详见终
同图说
畿内外贡助异法
 季氏引匠人注云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邑乡
卷二 第 69b 页 WYG0096-0451b.png
 遂与公邑之在甸稍县都皆有贡而无助其馀稍县
 都皆行助法 又云畿内用夏之贡法邦国用殷之
 助法
愚谓一国之民一也何分地之远近天下之民一也何
分畿之内外唯自国中以及于四疆以达于四海税无
重轻所以为王者大同之政其有不同者不过以地有
上中下之等差则受之有多寡民有居之远近则役之
卷二 第 70a 页 WYG0096-0451c.png
有疏数重轻皆低昂称量使无不均耳旧注谓周之畿
内税有重轻邦国之税内外异法此不过因孟子请野
九一而助国中十一使自赋遂生此说耳愚谓国中圹
野之地即可为助野有隰皋之地即可为贡盖不可泥

大宰九赋
 郑氏注曰赋谓口率出泉也邦中邦甸家稍邦县邦
 都此平民皆征此赋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弊馀谓
 占卖国中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贾氏疏曰计口出
卷二 第 70b 页 WYG0096-0451d.png
 泉无泉取财贿以当算泉之赋如汉法出口赋泉人
 百二十以为算也邦中远郊甸稍县都公邑之民出
 泉入王家六处皆是平民先王以农为本也关市以
 货出入有税物山泽取财亦有税物以当邦赋所税
 得之物贮之而官未用有人占会取之为官出息币
 馀凡百官所用官物不尽者职币得之不入府藏恐
 久而朽蠹则指斥与人卖之为官出息此皆口率出
卷二 第 71a 页 WYG0096-0452a.png
 泉增于农民若后世贾人倍算也马端临氏曰自邦
 中至邦都皆取之于民者其为地赋口赋不可知关
 市者货所聚故有赋如后世商税山泽货所出故有
 税如后世榷盐茶币馀如后世领官物营运故取其
 息息即赋也
 季氏云大宰九赋即春秋用田赋之所变也计田而
 出则曰田赋计口而出则曰口赋但田赋取于有田
 之人而口赋则尽乎农工商贾之族盖自田赋之后
卷二 第 71b 页 WYG0096-0452b.png
以渐而增矣九赋多寡之数不可详所存者汉算一


百二十耳其名为治军并车马之用则汉赋实本九

 赋故疏曰如汉口赋也古者山林川泽与民同利曷
 尝有赋哉若商贾而取赋是征商矣斥占官物而使
 之出息是后世铺家和卖之事也先王宽厚不繁之
 政必不为此中庸于百工曰来而征商自贱丈夫始
 则先王之宽商贾反有甚于农民矣故九赋非先王
 意也
卷二 第 72a 页 WYG0096-0452c.png
应电谓口率出泉商货取税斥卖官物有息皆汉已后
事注家以解周礼此其大误季氏非之是矣但用是以
非周礼不亦异哉盖自邦中以至邦都皆田赋也关市
则有廛布山泽之农亦有十一之税此皆正赋与不征
不禁并行不悖岂关市山泽一听于民而无所资于国
耶何彭山见其一而不见其二也至凡农力倍而利薄
工商力轻而利厚故弃本趋末小民之弊重农而抑工
商王政之常乃谓先王之宽商贾有甚于民是何言哉
季氏论军赋口赋
卷二 第 72b 页 WYG0096-0452d.png
 夫赋以出军古所谓力役之征也受田百亩之家是
 谓一夫力役之征由是出焉即军赋也此外惟冬作

一事所谓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舍此别无力役之

 征况军旅之用岁入自充平人又安得复出口赋之
 泉以充军需乎胡康侯曰古者公田助而不税鲁自
 宣公初税亩后世遂以为常而不复至是二犹不足
 故又以田赋也田以出粟为主而足食赋以出军为
卷二 第 73a 页 WYG0096-0453a.png
 主而足兵今用田赋为军旅之征非矣盖十取二者
 就田以取税也赋用田者计田以出财也鲁之军赋
 岁以冬征未有改也特以军需不足复用田以赋是
 增一赋矣后遂变为口赋之法于是军赋口赋分为
 两事而阖境无不算之民矣
此条所述口赋之原甚当因节略其词以备参考何休
曰王者畿内千里租税足以供费当以至廉无为率天
下陈祥道谓先王时无算钱之法而此为征赋总名非
口率也其说是矣
卷二 第 73b 页 WYG0096-0453b.png
卷二 第 74a 页 WYG0096-0453c.png
 彭山之图每乡每遂皆寰绕四郊畸零单薄何以统
 辖苟有山林川泽宁不乖离断绝且地方近小而远
 大不均孰甚焉愚谓六乡六遂如六出之花六官分
 领盖一官所统各一方而自国中以达于畺故其人
 民易集政教易施也侯国乡遂亦如之

经传正讹

易 当作易日月相代也今易下从勿失其形意
八纯卦俱用本画䷋等为正乾乃人负旌旗坎乃土
之缺陷离乃黄鸟震止可为雷艮乃人不见巽潜心以
卷二 第 74b 页 WYG0096-0453d.png
求书义兑人开口而笑止于一事皆不若本画其义无
穷可以兼该众义惟坤字小篆从申从土申字原从已
变象两端开展变化以会发达化生之意于义为得然
土不足以尽地也 元古文作  乃人之首小篆将
人字分开作几甚无谓 亨古文作    厚也自
上与下  答也自下奉上  上下相享也上下交
而其志通为亨今文不知何指 利古文作  裁制
卷二 第 75a 页 WYG0096-0454a.png
而和为利但刀作非 贞古文作鼎卜鼎为贞从
具非 元亨利贞文周系辞之大端而讹谬如此故举
以见例 龙古文作  小篆分其形谬甚 阴阳天
地二气也难于为象以云升上覆为阴从日月而贯以
一为昜统于阴此正阴阳字也今所用字复加以阜乃
山水阴阳字 刚古文作仁O生道浑全天德之刚今
用刚乃铁精也 屯六二乘马班如说文作乘马驙如
盖邅驙皆迟回不进之意在人为邅在马为驙班字于
义未明用驙为当 泣血涟如说文作㦁字从心 冢
卷二 第 75b 页 WYG0096-0454b.png
豕最蠢而复遭蔽覆其冢昧可知蒙乃草覆物也 初
六用说桎梏脱字为善大小畜说辐遁莫之胜说暌后
说之弧并同 需当作  云上于天也从而无谓
讼窒作二鸟并至穴中为窒塞意古屋作    亦
穴字取人至穴为屋意今单用一至则与古屋字混
比古文作  两人以正相亲也比乃不正相合止可
为小人比而不周字 小畜当从玆作 舆说辐大
卷二 第 76a 页 WYG0096-0454c.png
畜輹字义同 惕从  蛇类也 履古文作  从
人行在上为践履意又从人在下舟以载之为承藉意
揩从复非 辨当用卞此正辨别字辨乃判讼词 泰
当作  手去水谐太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财当
用裁 谦君子以哀多益寡说文云古易文作掊多
临当作  众口喧从卧以静制动即卧而治之之意
 噬嗑噬乾胏从𠂔声别作胾从裁省会意 贲饰字
从三 为文饰虎贲字从三牛为盛气 剥古文从卜
作善 旡妄此正有旡字无乃蕃芜也惟易为当但
卷二 第 76b 页 WYG0096-0454d.png
当作  从天加一象玄远虚空之意 大畜童牛之
牿告笼牛口也复加牛赘 颐古文单用  从口含
物养之义也 大过枯杨生稊当用梯从木善 坎水
荐至瀳善 祗既平说文作禔 离百榖草木丽乎土
说文作䕻 恒当从月作恒楷或作恒非 遁有疾惫
也说文作慲 晋从二子作  善 明夷用晦而明
晦从月不当从日古文作善 六二用拯马壮吉说
卷二 第 77a 页 WYG0096-0455a.png
文作撜枡涣同 家人当作一人主二人之上讹从
豕非 暌六三其牛掣说文作觢盖持其角使偏故为
不行之意掣乃俗书其人天且劓  须也去须刑
也用而义自明  与  相似因讹作天非 解
当作解从刀判牛角 益民说旡疆说悦同 夬当作

九四臀无肤古文作  正臀字加殳为殿后字

复加肉作臀赘姤九三同 姤从  作媾声意 俱
得从后特取其省文耳   从斗加一楷书作升义
不可寻 允升说文作升 困古文作 井中当
卷二 第 77b 页 WYG0096-0455b.png
加 作井井田所以得名也 艮九三列其夤上从 
 渐别作人与水之行皆以渐也 归妹归妇之止
归乃人返其居 六三归妹以须当用媭 丰当单用
□从山作丰地名 九三丰其沛当用旆沛乃水名
旅初六旅琐琐单用𧴪善 涣王假有庙从彳从遐谓
自远而至也不当从人王假有家义同凡感格字皆用
假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小畜惕善 中孚九二
卷二 第 78a 页 WYG0096-0455c.png
吾与尔靡之縻善靡乃披靡叉旡也 六二妇丧其茀
善 赜说文缺从臣天地养万物包容遍覆之意责
声 挂一以象三古文作挂教买切止此为是挂乃悬
挂字孙子地形有挂者用之 其受命也如向响善
成天下之亹亹者说文作娓娓以成天下 夫乾确然
示人易矣说文作鹤今书善 服牛乘马说文作□牛
乘马 重门击柝与柝同 日中为市  善 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当从木作契契乃人相契合也 日
 以暄之说文止有烜字
卷二 第 78b 页 WYG0096-0455d.png
书 当作  从  谓千书之而其意著明也从曰

尧典 尧壮音遥土高也从人乃人高出群之意小篆
以人字分作几非 舜古文作  从匚筐篚之属礼
也以  古舞字乐也从炎礼乐明盛之意楷书作舜
谬甚 黎民于变时雍此壅塞字雍州字用之雍鸟
鸣和时雍字当借用楷书作雍无意味 平秩东作说
卷二 第 79a 页 WYG0096-0456a.png
文作豑言礼有次第也秩乃植禾之均望秩于山川天
秩有礼同 鸟兽氄毛说文作毛别作 日短星
昴当作 洪水古文作善 父顽当从夭作
 妫汭沩水名妫姓也此当从水 舜典哲塞逊古文
作悊㥶逊善 肆类于上帝小篆作 四岳作善
 让于稷契暨皋陶说文作皋陶 禹谟洚水警予
亦当用洚音降水名也 侮慢自贤说文从母声
作㑄古文作伎谓以朴侮人也从每非论孟同 班师
古文攽善 益稷下民昏垫当作不从浚畎浍
卷二 第 79b 页 WYG0096-0456b.png
古文作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当用绘
粉米说文作䋛 弼成五服说文作弼成 禹贡厥
草惟繇厥草惟夭当合于一用枖善 厥篚织文古文
作织文 济当用泲正水名今用济乃济渡字 漯正
韵云湿本古漯字因以湿为乾湿字遂省文为漯字
沇即楷书兖字兖上作六即☵省文 淮当作瀤 草
木渐苞说文作蔪苞 嶓冢导漾别作瀁善 淮夷蠙
卷二 第 80a 页 WYG0096-0456c.png
珠玭通用 厥土惟涂泥当作泥上声 筱簜既敷
用筱善 三百里纳秸服秸秸通 太甲天作孽
此正罪孽字或借用妖字为善从子非 盘庚若颠
木之由蘖用甹善甹木生条也枝旁出也 今汝
聒聒说文作古活切善自用也 予亦拙谋说文
作炪谋火光也 相时憸民说文作民息廉切言众
也 大命不挚说文作今文非 洪范彝伦攸斁当
用斁 稽疑当作卟疑此正卜问也 贞悔当作
正外卦字悔乃悔吝也 庶草蕃庑当用无正蕃芜字
卷二 第 80b 页 WYG0096-0456d.png
庑乃旁室 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说文作貆貆善
无逸民无或胥诪张为幻善从寿非 多方尔尚
不忌于凶德说文云上不諅于凶德释云忌也 立政
灼见三有俊心说文作焯见 顾命凭玉几当用凭
率循大卞当用 三宿三祭三咤说文咤作音妒
 吕刑夺攘矫虔说文作敚攘 费誓杜乃擭杜木名
当用𢾖 秦誓旅力既愆当用膂 截截善谝言说文
卷二 第 81a 页 WYG0096-0457a.png
作諓諓 邦之阢隉易作臲卼义同
诗 古文作诎从出谓意之所之寺乃古字持也
国风 周南关雎在河之州古文作善小篆作
楷书复加水作洲赘甚 窈窕淑女当用令终有俶字
淑乃水美也 女当作乃端坐掩手形今手足发
扬失古人之意矣 君子好逑君当作端拱出令
意今从尹君行臣职矣 左右流之止当用字左
乃佐字右乃佑字楷书因失此二文遂别制佐
佑字 右首章所讹如此馀不尽述 葛覃服之无
卷二 第 81b 页 WYG0096-0457b.png
击罪人也当用斁 卷耳陟彼砠矣说文作岨今砠
字阙 樛木葛藟萦之说文作 桃之夭夭说文作
枖夭乃人倾首也 汉广江之永矣当用羕说文云水
长也 召南羔羊素丝五緎说文作五 小星维参
与昴当从酉作音留与稠犹声相洽酉字乃今卯酉
字一音留凡留刘榴柳皆从其声并不当从卯 何
彼秾矣王姬之车善非声 卫终风虺虺其雷虺
卷二 第 82a 页 WYG0096-0457c.png
蛇类当用乃雷声郁而不发越之意 静女其姝说
文作祩亦嘉好意愚谓从女善 搔首踟蹰说文云踟
蹰俗书也作歭躇 载驰言采其虻虻虫类用为当
 氓无食桑葚木果也用椹为当 河广一苇杭之杭
木也用航为当 伯兮首如飞蓬用莑善 焉得谖草
谖忘也楷作萱善 王中谷有女仳离当从北相背意
 大车毳衣如菼说文作𦃖别有緂字善 郑清人左
旋右抽说文作左旋右搯 遵大路无我丑兮说文云
无我兮 萚兮当从释作豳风十月陨同 扬
卷二 第 82b 页 WYG0096-0457d.png
之水人实迋女楷书诳为当 溱洧溱说文作溱溱乃
秦字与轃义同谓水与车皆会于秦也 载驱齐子岂
弟用恺悌善 秦车邻用辚为当 驷铁载猃歇骄猲
獢善 陈东门之枌市也婆娑说文云当作媻婆非
桧风桧木名当作郐 匪风溉之鬵说文作概 曹
蜉蝣衣裳楚楚说文作善 候人何戈与祋音歹
击也从示不从衣今人以打为祋打音鼎以物首及物
卷二 第 83a 页 WYG0096-0458a.png
也 下泉忾我寤叹用忥为省 豳七月六月食郁及
薁说文作及蒮 鹳鸣于垤雚正鹳字也加鸟赘
小雅记称宵雅隶三当作小雅善 棠棣鄂不韡韡楷
作萼古文作善鄂国名此用之非 乐尔妻帑当
用孥 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说文作舞我释
云繇也舞也详字义盖且歌且舞故字从有章舞有
文会意 天保神之吊矣用递善 南有嘉鱼蒸然罩
罩说文作 南山有台南山有枸从句枸杞字从
勾二木名 蓼莪我心写兮当用泻今为咸泻字说文
卷二 第 83b 页 WYG0096-0458b.png
缺 湛露厌厌夜饮当用恹 六月如轾如轩轾说文
作□ 织文鸟章古文作织 采芑八鸾玱玱商颂烈
祖作鸧鸧 车攻助我举柴说文作㧘积也今用柴非
 祈父书作圻善 节南山维石岩岩作岩善 天方
荐瘥说文作荐㽨 正月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说文作
趚 佌佌有屋说文作小儿善 巧言秩秩大猷
说文作𢧜𢧜此𢧜字之义谓击戈有路莫能破也 蓼
卷二 第 84a 页 WYG0096-0458c.png
莪劬劳当从勾作劳 四月匪鹑说文作鷻 鼓钟
忧心且妯说文作怞善 大田有渰萋萋当作霋霋
鸳鸯摧之秣之摧当用莝 青蝇营营说文作謍謍
宾筵宾载手仇传云仇当作㪺善 威仪怭怭说文作
佖佖屡舞傞傞说文作姕姕 采绿当作菉
大雅 文王上天之载说文作縡纷纠中有主宰之意
 大明凉彼武王汉书作亮 造舟为梁造当作造
绵陶复陶穴复当用 文王有声聿求厥宁说文作
求厥宁 生民先生如达音挞正芉生顺易也
卷二 第 84b 页 WYG0096-0458d.png
不当用达 克岐克嶷说文作克岐克㘈居逆切小
儿有知也 蒸之浮浮说文作烰烰 假乐率由旧
章率绳名当用 公刘思辑用光当用戢 泂可以
餴饎饙𩟄同 民劳以谨悯怓悯字从民非当从氏作
惛 板无然泄泄说文作詍詍民之方殿屎说文作念
㕧 抑神之格思格当用感徦字 云汉涤涤山川说
文作菽菽 蕴隆虫虫当用爞爞 崧高往近王舅师
卷二 第 85a 页 WYG0096-0459a.png
云近当用䢋 蒸民四牡彭彭说文作騯騯 瞻卬鞠
人忮忒说文作伎忒
颂 维天之命假以溢我说文作誐以益我嘉善也
时迈莫不震叠说文作震慑叠非 有瞽鼗磬柷圉圉
囹圄也书益稷用敔善 闵予小子嬛嬛在疚说文作
煢煢在疚 载芟载柞芟说文作蔪 丝衣兕觥其觓
用觓善纠有曲意也 那鼗鼓渊渊代鼓渊渊并当用
善 长发幅陨陨坠也用员善
周礼
卷二 第 85b 页 WYG0096-0459b.png
天官 治当用治丝者置之于器两手寻其绪而
理之治乃水名 教当作音义与效同谓小子
效于师师执朴示之非孝文二字 礼古文作从示
五礼以吉祭为先从丨主一而事治也丰乃器大备之
意 政当作□从正必先自治之意从攴刑以辅治也
不从文 刑当作从井水静则平言用刑者当如水
之平刀字不当作刂 事当作从中从之谓执中
卷二 第 86a 页 WYG0096-0459c.png
而往也 腊人此即腊肉字从肉日乾因借为今
昔字复加肉作腊赘 医师当从巫医言其道通神也
医乃梅汤造法如酒之意浆人医酏字用之今混为医
师字非 醢人说文作从又持肉以草料及酒淹于
器中也省从右非 司裘古文作即裘字也因借
为求索字别加衣非 胥徒说文作谞人有才知称胥
乃蟹醢也 奚说文作㜎 奄人别作阉 以官计弊
邦治弊群吏之治弊断也用憋善 八柄诏王驭群臣
古文作柄有秉执之义尤善别作枋非 商贾阜通货
卷二 第 86b 页 WYG0096-0459d.png
贿从贝作商乃商议字 家削之赋用从邑之
为当 羞用百有二十品庶字从父谓进美味于
老人羞恶字从杻刑而生耻心也 春行羔豚膳膏香
当用膷牛味也今用香非乃禾之气 豕盲视而交睫
腥单用善肉成米也 盎齐说文从酒作醠善
糟而奉之说文作善 深蒲说文作 菭菹说文
作 王举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齐当用齑菹当用
卷二 第 87a 页 WYG0096-0460a.png
□瓮当用为善 屦人句用絇善
地官党正用䣊善党乃朋党字尚黑之意 鄙师古文
作 囿人古文作 大司徒移民通财移乃分禾
移插凡移徙字皆当用移 封人设其楅衡衡下从木
楷作鱼非 舞师教皇舞乃凤凰字借帝皇字及作
凰并非 牛人共其牛牲之互用䇘善 载师漆林之
征漆乃水名古文作善 贾师贾上当作西展成
奠贾用价善 稻人以涉扬其芟作田古文作蔪 山
虞邦工入山而抡材古文抡作
卷二 第 87b 页 WYG0096-0460b.png
春官 郁人当从臼作□郁乃木茂盛也 鬼神示古
文神祗字作 周礼单用示即古字于义甚当但稍
失其形他书作祗赘或用祈乃祈祷字非 小宗伯兆
五帝于四郊用垗为当 司尊彝诸臣之所胙当用酢
 司几筵王位设斧依当用扆 典瑞驵圭璋璧琮当
用组 大司乐柷圉用圉非解见诗 磬古文作
善 𣌾即鼗也甲象形今从申误 簭人古文作
卷二 第 88a 页 WYG0096-0460c.png
此文稍变师云古筮字参伍错综之意内九巫字皆
之误 大祝付练当用祔 太史遣之日读诔从
畾作讄善 车仆戎车之萃五萃字并当用倅
夏官 大司马蒐田别作獀苃舍别作废 方相氏并
去声谓放其形相也 帅百隶而时难论语作傩并当
用为善今用难误 圉人此乃囹圉字别作圄 甲
日千名兵士之服古文从衣建首作胄乃嫡子兵
士首服司马法从革作
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古文作罪谓自取辛苦
卷二 第 88b 页 WYG0096-0460d.png
也罪乃捕鱼网名秦人以其似皇借用罪而此文遂隐
 士师刏珥用衈善 朝士面三槐用櫰为当 司
刺三刺谓三讯之当用誎亦为讥誎字今并借刺杀字
非 掌囚上罪梏拲而桎当作㭟从共而两手合于一
木复加手非 野庐氏舟车轚互𣪠正车相击也复加
车赘 雍氏当作 杜擭见书费誓 赤犮氏当用捇拔
仪礼 冠古文作谓以手执冃加于首也楷
卷二 第 89a 页 WYG0096-0461a.png
书或作冠非 婚取婚礼用夕之意昏下也从昏非
丧以哭亡为义当作丧楷作丧非 祭从持肉以
祀也或作祭非 乡二邑也此正乡党字加作
为飨食字后人以乡为乡党字因别加食为飨食字是
二食矣 饮古文作善 酒古文单用善
此酬酢字酬从州声意无取 中霤作廇亦善 枕
块古文作块善 姆纚笄宵衣绡善 褍说文衣正幅
也玄端端衰字当用之 妻古文䶒善盖对夫言曰妻
谓与夫齐也对舅姑言曰妇谓执帚事人也小篆妻从
卷二 第 89b 页 WYG0096-0461b.png
帚则与妇混矣 婿说文从士作婿善 粢盛用齍善
 𢷎乃奏进字取进手为容之意不若拜字善
春秋
春首从屯从日言日初出方和也 夏古文作言日
正昌盛也夏乃华夏字 秋大火西流百榖告成或以
火居左失西流意或作止言禾焦耳 冬古文作
言日之终小篆从言其寒也正古终字今作久
卷二 第 90a 页 WYG0096-0461c.png
失其形 诸侯敌王所忾说文作忾古文作 许
言可也穷困穷也黎黑也谭言谈也裴衣长也国名许
当用穷当用黎当用谭当用[邱-丘+覃]裴当用 
此城郭字廊此郎官字邪此正邪字扣吱皆叩击字郭
郎邪叩皆国与地之名酀鄛䣍鄎邵并从邑为善
 卒此士卒字大夫死当用 歼于遂左氏善公羊
作瀸非 齐侯唁公于野井当作今从口歹之误
鸲鹆或作鸲公羊作鹳鹆非 瘛犬入华氏之门说文
作狾犬为是 不义不昵说文作䵒黏也 美而艳说
卷二 第 90b 页 WYG0096-0461d.png
文作艳今艳字说文缺 公羊觕曰侵当用粗盖精粗
字皆从米也
论语 学从冂言冢昧未知从从言学者必
敬恭无骄惰之意 三家者以雍彻用善此正敛器
字彻乃通也 郁郁乎当用正文盛意 从之纯如
用纵善 瑚琏也说文云当用梿琏乃俗书愚谓从玉
亦善 臧文仲居蔡古文大龟也从二木二火言灼
卷二 第 91a 页 WYG0096-0462a.png
兆非一之意蔡乃草名 与之庾当用斞 小人常戚
戚用戚善 巍巍乎山高也只此为是委积高也
今复用巍非式负版者当用轼 沽酒诗有酒酤我字
善沽乃水名 子见齐衰用齐善 与与如也与说文
作㦛 趋进翼如也说文作 君召使摈用傧相字
善摈乃斥也 乡人傩解见周礼 仍旧贯说文从手
作扔善 亿则屡中用意善 从我于陈蔡此国
名陈敒皆战陈陈力字 夫子哂之说文有弞字
微笑也今哂字非说文缺 行笃敬笃行笃厚并当用
卷二 第 91b 页 WYG0096-0462b.png
䈏笃策马也 晋文公谲而不正用谲善 公伯寮说
文从穴作寮即此 鄙哉硁硁乎当用硻正石声也硁
说文作磬字 穷斯滥矣说文用㜮从女 必也狂狷
乎当用悁从心善狂犬疾狷犬戾也 古之狂也荡
当用惕心放大之意荡乃水草瀰漫也 乡也吾见
夫子当用春秋传向役之三月字 归孔子豚孟子用
馈善 不有博奕者乎当用簙
卷二 第 92a 页 WYG0096-0462c.png
孝经 古文作子在老人膝下也楷孝首失老人
意 哭不偯说文作㥋 卜其宅兆垗善
礼记 大学僻则为天下僇说文解僇为痴行僇修此
当用戮 心有所恐惧古文作惧 自慊凡快足当用
㥦恨少当用歉慊音义与嫌同混用此并非 心广体
胖用善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乃言词字辞乃辞
受字谓受而过也辞乃词讼字谓治其理曲也 中庸
行险以徼幸徼乃伺察当用憿 陷阱亦作阱 聪明
睿知聪乃耳通用匆善 辟廱广室也雍鸟鸣和取均
卷二 第 92b 页 WYG0096-0462d.png
和意邕水环邑亦善 当从缺或从欮非 缊韨幽
衡幽用黝善 玉锵鸣也当用玱 毋追牟酒器言在
首如牟之堆也作毋非追当用 范则冠当用万祭
左右軓范当用范范草名借用并非 缁衣不蕤当用
緌 不说绖带脱善 禭赠终者衣被也说文作祱禭
乃楷书 衣裳绽裂常正下常字不当从衣绽用䋎善
 裤说文作绔楷从衣非 荜门圭窬当用窦 逢腋
卷二 第 93a 页 WYG0096-0463a.png
之衣当用䙜 絅褧同 大夫以㡘或以布或以竹㡘
帘通用古文别作 杂当作杂木字移衣下非 序
以昭缪用穆善谥法缪当用谬缪乃绸缪字借用并非
 溷腴当作豢腴溷侧也 耗说文作秏禾不成米而
虚耗也从耒非 粱曰香箕说文作稘善 釂此当为
冠礼醮礼字醮当为长者饮未釂字今错周 鞠有黄
华用菊善 执贽借质非 三月不解懈善 俯仰诎
伸当用誳 应对字从言作应善 谏而无谄论语作
謟善 适见于天当用谪 廑有存焉即廑字 相彼
卷二 第 93b 页 WYG0096-0463b.png
盍旦当作渴旦 无怗懘之音说文作惉
孟子 仁从二两仪也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得之以为
仁此字今文同 义从美字省文谓善在我也从
羊非 礼解见周礼 知古文作矢以达远言以揆
事能巧中也亦作自知其所自之意 信古文从心
作言出于心内外一致意小篆作信人言岂皆实乎
 不夺不餍厌此正餍足字谓甘于犬肉也加厂为覆
卷二 第 94a 页 WYG0096-0463c.png
厌字今反以为厌饫字加土为覆压字加食为餍足字
并赘 填然鼓之填乃填塞此当用诗振旅字为
当 饿莩当用殍正死人也莩乃水草 曾西蹙然说
文作然 则苗浡然兴之当用正草盛也浡字说
文缺乃水涌 徵招当用韶 则怒悻悻焉说文𢙼乃
怒意 旄倪当用耄旄乃旗饰 诛纣当从戈作㦵诛
乃言责人论语于予与何诛字 四端耑即发耑字端
乃人立正也端正字用之 创业当用刱谓井田为法
制之始创乃刃伤也 画墁说文作槾圬也今用墁甚
卷二 第 94b 页 WYG0096-0463d.png
当说文缺 劳之来之来乃往来用敕善 淮济当用
瀤泲解见书 徒餔歠古文字善 不若是恝说
文作不若是𢗊 源源而来说文作謜謜而来 自怨
自艾当用㣻别作刈今借艾非 二女果当用婐 郤
之为不恭当用却 不税冕而行当用脱 貉道也此
论语狐貉字北狄当用貘貊为善 拂士当用辅正
弓也 从者之当作从即叟字也今作非
卷二 第 95a 页 WYG0096-0464a.png
经传通用
宇宙寰宏容宥皆当从天字首作当
作宽当作当作 雨当作并从天首
 望月满日月相望望待人归怨望 昆日照普同
也昆弟后昆当用 晟此盛衰字盛乃齍盛也 渊
古渊字𣶒并古箫字并古肃字三字形意不
同楷书混作𣶒并非 彧文盛𢒰黍稷盛郁地宜禾
富有也 剂裁量齌火剂齐衣下䙜斋稷名齍齍齐盛
齑菜菹赍货币旧多单用齐字楷书分别为善 齐古
卷二 第 95b 页 WYG0096-0464b.png
文作象禾麦齐秀于地之形小篆作 楷书分
为二遂失其义 此思患字忧此优游字优此优劣
俳优字 臧吏受赇故从臣自戕为文 □也故从
臣壬然而廉为意匨藏修草蔽藏物 追琢牟追
追蠡并当用 进此追逐字此进用字后世以
省为进用字改进作追为追逐字又借追为追琢追
蠡牟追字并非升高也升车器豆器名
卷二 第 96a 页 WYG0096-0464c.png
 畺封域步弓正其畺界彊弜并弓强䗵并虫直
死强并刚彊字转为勉彊字从力楷作强本字之
误通用为强勇字非 木旁出阜旁出有罪谐
声虫灾曲名二字并谐声蘖木字正当用
甚为简当子字当借用不当用罪字书天作孽
字宜单用或借不当从子黄檗木谐辟声不当从
 宁安宁可所愿 爱恶字僾然也
臭本嗅字又气味也臭恶臭字楷书失臭以臭字当之
复加口作嗅非嗅本以鼻不当又从口也 网此佃渔
卷二 第 96b 页 WYG0096-0464d.png
网字加一作为网纲字网加亡为罔无字加山为
山冈字楷书复以罔加糸作网以加糸作纲迷其初
矣 塞向字空填塞字边塞字 䍿此凤凰字
谲皇字当借用䍿皇暇皇遽仓皇皆当用遑今借皇帝
字并非蟥虫字不当作蝗 戠音致谓音注于上而
记之识帜织职炽并从不从戈识与志帜与义同
织古文别作善 物小也微人行之微也徵见
卷二 第 97a 页 WYG0096-0465a.png
也又五音之徵并不当从彳徵聘召也并从文惩戒字
从攴有治意从徵省声 㡀衣败敝物坏以攴击之毙
死也憋断也从心从攴为制治意弊人作弊也大即古
人字讹从犬解为左传犬毙字则凿矣币帛字从黹省
文黼黻之属从文以节文相接也旧从攴岂以礼币相
交而从敝坏字乎小篆文攴二字多相误也 埶树植
也从坴高地从耕耨勤劳之意说文云从卝云作
艺无谓愚按周礼树蓺诗蓺麻并从指事又周礼六
艺学艺并从云盖百艺必入于神云者魂省文言操艺
卷二 第 97b 页 WYG0096-0465b.png
者运其神魂为之也 建即天行健字健字亦善健人
强勉也腱筋骨强也 舟漏有朕字(胜)(滕)从朕
二文俱送女媵字剩从媵 堩植㮓縆俱从
不当从恒 即千字音义同愆从干犯上
音稔从干加一即辛字从辩辨辞辞辟等
字并从音义同逆(辛)(执)(睪)(圉)
等字并从 夆音义与害相似故并从丰但夆为要
卷二 第 98a 页 WYG0096-0465c.png
害义害乃祸害也字体与相似而绝不同彼乃从文
从为丰盛意 □褒贬袖衣袖裒掊聚 与
人物与人同事 植物枯朽动物㱠㱙 劵倦怠
从力券契劵从刀 规矩字从天作规规字从夫作
规不从矢 售即省文 故(故)(敦)(敬)(羑)(㦤)
并从久 并从帝楴(梓)(宰)亦从帝 渫渎
慠慢懒惰淫滥静美兴并从女作媟嬻傲嫚懒媠淫㜮
婧媄兴 㦚(辨)(简)(哲)(弊)(戚)(狂)(狷)(滔)
(淡)(泊)有从心者不当借用 悠(慈)(悯)(恪)(悲)
卷二 第 98b 页 WYG0096-0465d.png
(怕)(闷)(悚)(怒)(悠)(慷)并古文善 匋甄陶字当
单用匋陶乃地名人姓 怀袌今用抱乃抱持字 名
号字当单用号号乃虎声 縒此差错字错乃金涂
彶汲汲字汲乃取水 熄灭火字息乃鼻息 包此正
胞胎字胞乃记肉吏之贱者 耽恋字不从耳当从身
 呼乃鸟兽呼人当用 平夷当用 希冀字从
目作睎 交错当用䢒错 然烧火应词当用然 称
卷二 第 99a 页 WYG0096-0466a.png
乃程禾誉词当用 取周意 䬴此当为抹
马字 □旌旗指□ 罪罚罶骂等事并当从网 斯
须字当用䇓挑桃当从 侵侔字当借蟊 吟从金
作唫善 啼从递省作啼善 訾责让赀财字不当用
訾 冲从童不当从重 津济渡尽液字不当用津
止而比之为此行而北之为彼当作不当从皮 逭
从宦不当从官 秤不当从旱作秆 醇醨不当借淳
漓 徘徊徐铉云当借裴回俗作徘徊非愚谓二字亦
当 怪音奎同恢悝并非转疑怪字 堤堤也从是
卷二 第 99b 页 WYG0096-0466b.png
非 勃海徐铉云俗书作渤非 主字从一丌今作
宾非 充拓从石非 扰扰从忧非 㨔摇撼从感
非 挟扶掖从夜非 从止从山非 蛩当从邛乃
得声 陭䧢徐铉云作崎岖非 酒字酉卯酉字
二字相混非 勶发也从撤非 陴睨借俾倪非 隓
败城阜也陊落也徐铉云隓作堕非 巉岩作岩崭
岩非 眉音避戏壮士作力皃作赑屃非 受